三峡文化研究

三峡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China Three Gorges Cul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三峡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宜红古茶道专题研究、区域地方文化研究、三峡研究与述评

主管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主办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65
总被引量:128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开园追思

    作者:李泉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主题建筑。定格的数字:1938-10-11。特殊的造型:船锚和长城组成的巨大雕塑。这一见证历史的艺术杰作,必将永垂史册。金秋十月,宜昌各界在长江之滨隆重集会,庆祝"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开园。唤起历史的记忆,引发人们的追思。

  • 《三峡文化研究》编委会

    刊期:2010年第01期

  • 对抗正统 远离主流——从《皮匠驸马》之类民间故事看农民意识的缺陷

    作者:谢国先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主要是农民意识形态的表现。农民不具备用文字书写历史的可能性,就在口头传承中表达他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和评价。民间故事正是口头传承的具体形式之一。官与民构成中国封建社会的两种基本成员。官员都是书本知

  • 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作者:何伟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会员同志们:在这秋风送爽、金橘飘香的季节里,为了广泛地交流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问题,推介长江三峡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后三峡时期"三峡文化与长江三峡发展问题,我们聚集在美丽的三峡大学,举办"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2009

  • 从三峡文物看文物考古与边缘学科的关系

    作者:赵冬菊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三峡地区文物资源非常丰富。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显示:三峡地区需保护的文物和文物点多达1282处。其中,地下文物829处,地面文物453处。包括100余处具有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巴人遗址和巴人墓地,300余处

  •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计方式调适——贵州麻山地区苗族调查

    作者:吴正彪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生计方式是一种"谋生之计"的生存策略,而每种生计方式的获取,则是在经过具体的族群文化模塑并长期积累后形成。要了解这些"地方性知识"与所处的生态环境能否相适应,我们只有通过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计行为,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与生

  • 后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关于湖北省内468名后三峡工程移民的调查报告

    作者:彭豪祥; 谭平; 张国兵; 李红梅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讲,移民所反映的不仅仅只是人口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风、习俗、社会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社会学与心理学意义上的变化。由于长期地域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强大的心理定型化作用,而

  • 环境:精神关怀和生存空间的人类学探讨

    作者:杨超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引言"我们的时代以环球性的危机为其标志"……——F·埃瓦尔德1969年,结构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在与《纽约时报》记者谈话时告诉记者,他研究原始文化是因为他不喜欢他所生活的世纪。(在这一

  • 湖南维吾尔族的人口发展研究

    作者:黄丽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湖南翦氏现有一万多人,主要定居在"维吾尔族第二故乡"——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是明朝时从新疆迁到湖南的军事移民的后裔,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明朝以来,翦氏一直以回回自居。1952年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确认为维吾

  • 三峡春夏节气气象谚语与农业气候适应关系的探讨

    作者:黄权生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气象(候)、节气和节气气象谚语1.气象(候)气象: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雷、电、雨、雪、霜、雾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天气: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变化,如阴、暗、冷、暖、干、湿等。气候:一定地区的天气特征。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有又联系。天气通常是指一定地

  • 关于熊绎居丹阳与辟在荆山的探讨

    作者:王健强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楚子熊绎的封地在什么地方?《史记·楚世家》说他"居丹阳"(今湖北秭归);《左传·昭公十二年》说他"辟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两说并存了两千多年。《史记》和《左传》都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史书,人们不必怀疑其真实性。但两部典籍会不会发生一点记

  • 屈平乡国逢重午 不比常年角黍盘——浅述秭归端午文化内涵

    作者:谭家斌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宋代淳熙五年(1178年)5月,著名诗人陆游听从孝宗昭命,出蜀返回临安(今杭州市),途经秭归归州,恰遇端午龙舟竞渡,观瞻之后咏有《归州重午》诗:"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午,不比常年角黍盘。"陆游感慨屈原家乡的端午节不仅

  • 三峡民间故事的神化性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高丽艳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长江三峡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不仅诞生过许多名人大家的传世之作,而且孕育出大量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所谓民间故事,通常指那些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用口头语言的形

  • 土家“哭嫁”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黄婷; 王珮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哭嫁"是土家族婚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待嫁新娘为什么在出嫁前和出嫁当天唱着哭嫁歌,以泪洗面,一方面是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之情,另一方面是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哭嫁"传承至今,在内容

  • 巴东县清太坪村土家族丧葬礼仪调查

    作者:邓艳华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土葬风俗已逐渐被现代的火葬所代替。地处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村,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落,镶嵌于大巴山之中,坐落于面临长江的悬崖峭壁之上,地形险峻,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