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化研究

三峡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China Three Gorges Cul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三峡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宜红古茶道专题研究、区域地方文化研究、三峡研究与述评

主管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主办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65
总被引量:128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考

    作者:杨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古人为避开长江三峡夏季涨水、冬季险滩恶浪,而开辟的一条由西陵峡出口处宜昌市对岸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由于过去历代学者包括近现代学者在研究三峡古代交通的历史时,大都偏重于对三峡水道(包括沿江两岸部分陆路)的考

  • 《三峡文化研究》编委会

    刊期:2006年第01期

  • 从三峡石刻看长江的“人化”

    作者:杨斌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人化"这个概念本为近代德国许多思想家所共有,歌德曾说过,人在活动中给周围的自然物到处贴上自己的标签;黑格尔认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上面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印痕;费尔巴哈提出,对象是人显示出来的本质,是

  • 从三峡考古看巴人所处的生态环境

    作者:赵冬菊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巴族曾经是三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臣日孟涂,是司神于巴……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

  • 从四川《竹枝词》看清代四川(巴蜀)服饰的嬗变

    作者:黄权生; 罗美洁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对于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巴蜀(基本是指今天重庆四川地区,在重庆为直辖市前就是整个四川地区)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

  • 清江流域的英雄叙事——读马识途的《清江壮歌》

    作者:杨尚梅; 杨奕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清江流域地处鄂西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地缘邻湘连黔、毗接川东,革命力量十分活跃,革命文化积淀尤其深厚。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

  • 《孔雀的叫喊》:把三峡留在小说中

    作者:李雪梅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著名女作家虹影的长篇《孔雀的叫喊》是以三峡工程为大背景创作的一部独具风格的长篇小说。这位从三峡走向世界的重庆女作家眼下定居伦敦,却一直关注国内时事,因其所有作品几乎都有大的背景,将主人公与时代、与国家背景联系起来而被称为

  • 巴东天子岩手形岩画探谜

    作者:陈文武; 迟昆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长江三峡地区美术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同步,从目前发现距今约215万年建始人的石制品与距今约204万年的巫山人石骨制品,到14万年前奉节人的"剑齿象牙刻痕"等艺术品,再到城背溪文化的"秭归太阳人"刻石和柳林溪的"祈祷人物石雕"及大溪文化的陶器装饰品等,充分证明长江三峡地区的美术有悠久的

  • 姚永标诗歌创作的文化开掘

    作者:刘济民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位求索者的心灵轨迹姚永标在青年诗人中是一位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佼佼者,他的成就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瞩目。他1958年出生于宜都,后恢复高考,他首届考入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大学任教,后转入电视行业。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最初以清新明丽的吟唱登上诗坛,在《诗刊》、《星星》、《萌芽》、《长江文艺》、《青年文学》发表了大量诗作...

  • 三峡之子何其芳

    作者:陈芙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在群星灿烂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一颗耀眼的新星,升起自美丽神奇但当时还很闭塞的三峡,他就是何其芳。万县,是何其芳的出生地,是他上大学之前生活了十多年并一生都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正是三峡区域的中心地带。三峡是个

  • 试论筸人情歌与三峡情歌

    作者:张功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民歌也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文学,在其中,他们既是创作者,也是享用者和传播者。它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百姓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关于民歌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会分出不同的分类样式,但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按民歌的实质内容进行

  • 一首充溢着民族气质的抒情诗——评庞天舒长篇小说《王昭君·出塞曲》

    作者:赵井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王昭君·出塞曲》,是众多以"昭君"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中比较成功的一部。作为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庞天舒在对史料的鉴别、取舍,虽然也借鉴了学术研究的成果,但更主要地是以女性作家的心去体味、去辨识,去通过想像来丰富初民的生存状态。在保持与焕发历史人物自身特

  • 寂寞·怀旧·超越——《失去的金铃子》的情感表达与聂华苓的创作姿态论

    作者:王志谋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失去的金铃子》是三峡女儿聂华苓1960年在台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时,作家工作了十一年的《自由中国》半月刊被停刊,在物质和精神上均给了她极大支持的主持人雷震和其他三位同事以"涉嫌叛乱罪"被关进牢里,此前,她的丈夫王正路已远赴

  • 三峡女儿的柔情史诗——评虹影的小说《孔雀的叫喊》

    作者:高翔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童年长期居住三峡边的忠县,现在旅居英国,是当今为数甚少的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海外华语作家。很少人把她和三峡文学、三峡文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这其中部分原因或许要归于她女性主义的姿态。但出生在三峡地区这个事实,却在虹影的心里和写作过程

  •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评《别梦依稀》中的家族情结和女性形象

    作者:陈耀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