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杂志 部级期刊

Biology Teaching

杂志简介:《生物学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0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物科学综述、现代教育论坛、其他、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与命题、科技活动、教学参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7549
国内刊号:31-1009/G4
全年订价:¥ 314.4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6377
总被引量:8376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4.2969
立即指数:0.0038
期刊他引率:0.9375
平均引文率:1.2333
  • 人类健康的大敌——人兽共患病

    作者:游隆信 刊期:2004年第12期

    人兽共患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由于人类滥捕滥食野生动物,污染环境等原因,为人兽共患病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简介了人兽共患病概念及危害,重点阐述了人兽共患病发生的原因及其科学防治。

  • 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

    作者:鲁旭东; 刘华英; 萧浪涛 刊期:2004年第12期

    性别分化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从性别分化程序、诱导信号和性决定基因三个方面对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进行了简要综述。

  • 甲状旁腺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周雪瑞; 黄选东 刊期:2004年第12期

    甲状旁腺为人体较小的内分泌腺,其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是调节人体钙磷平衡、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的重要激素。本文介绍了甲状旁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功能异常症,并就甲状旁腺素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推进生物不教学

    作者:朱禾勤 刊期:2004年第12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问题的提出一分析一解决”展开思考、讲述和讨论,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

  • 从一株植物的观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作者:郑晓萍 刊期:2004年第12期

    在高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改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一株植物的观察”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施

    作者:李其柱; 朱星海 刊期:2004年第12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部分只有两个实验,看似简单,似乎学生一学就会,其实并非如此。按直接从概念出发,然后分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效果很好。

  • HPS教学模式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教学案例

    作者:袁维新 刊期:2004年第12期

    如何开展科学史教育?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倡导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缩写为HPS)的有关内容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HPS教育。

  •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加强STS教育

    作者:万爱民 刊期:2004年第12期

    本次课程改革中理科课程标准涵盖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和社会四个方面,由此可见STS已进入理科课程的目标体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都突出了STS的相互关系,如“课程具体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 体验性生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者:赵亚华; 朱国梁 刊期:2004年第12期

    新课标明确了实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 谈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李惠玲 刊期:2004年第12期

    传统的教与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就是鼓励师生学会对“权威”说不,学会动脑、发明、创造。因此在教学时,当某些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统一时,应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照搬照抄,学会发明创造。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鱼...

  • 高中生物学单元复习的基本任务与教学策略

    作者:苏明学 刊期:2004年第12期

    高中生物学复习可依次分为单元复习、综合复习、模拟训练三个阶段。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益,必须明确各复习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本文拟根据复习备考经验,对单元复习的基本任务予以定位和解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 “吸收作用”一节教学设计

    作者:刘冬云 刊期:2004年第12期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本节内容与前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为后面要学习的蒸腾作用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这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些抽象,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教案

    作者:华朝阳 刊期:2004年第12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作者:赵万泉 刊期:2004年第12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接受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被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问题为主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良好的问题情景。

  • 竹子浅谈(二)

    作者:马炜梁 刊期:2004年第12期

    竹子一般秆中空、分节、竹秆从外到内可分为竹青、竹肉、竹黄、竹衣四部分,这四部分合称竹壁,竹壁的最内层为竹衣。竹衣是吹奏笛、箫的良好薄膜,竹青是劈篾制竹器的最牢固部分,中间的空腔称髓腔。在外观上竹子的节部以上常有一条凹槽,称为沟,在节的下面有一圈白色线条称为箨环是箨(笋壳)脱落后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