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

散文百家杂志 省级期刊

Prose Hundred

杂志简介:《散文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评价、诗词解析、语言研究、群文阅读、文化万象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6652
国内刊号:13-1014/I
全年订价:¥ 236.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186
总被引量:76
H指数:3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浮生记

    作者:也果 刊期:2017年第01期

    壹楼后人家院子里的那株无花果树,叶子落光了,头上还顶着一篷帽子,绛红色,丝一般缠绕。举过房顶的枝杈成了在此出没的猫的捷径。楼前的杨树一律站直了,干净得如一缕风。从房檐底下钻出来的鸟儿认准了乐园,欢喜地在枝头雀跃。路面被翻了个底儿朝天。重新埋设自来水管道令宁静的院落演变成热火朝天的工地。

  • 《王三堂日记》“如是”系列之《字词义趣如是演》出版

    作者:本刊讯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刊讯:2006年12月,《王三堂日记》“如是”系列之《字词义趣如是演》一书,由河北传媒集团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另类思维”、独特的视角、尖锐的目光、犀利的文笔,写出了警世醒世之言。其文风磊落,一如他的为人一样:质朴,自然,洒脱,凝重。其文,不为传经布道,不为哗众取宠,唯求坦露心迹,自娱自勉。作者从一些字词中,往往能悟出一些哲理...

  • 高手之间(外一篇)

    作者:丁肃清 刊期:2017年第01期

    那一天,离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距离了。一行人从鲁国的曲阜出发,沿着滔滔黄河,一路向西,向着中原地带的洛阳进发。带队的人很受鲁国国君的欣赏,特此为他派遣了车马仆役,目标,到洛阳去见另一个人。这就是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

  • 分享汉文字中的温暖

    作者:黄德义 刊期:2017年第01期

    1就这样,曙光(这是多么温暖的字眼)乍现,我知道它已经唤醒了所有的树木和落叶下的泥土,唤醒了野外的青菜和田垄上的农民。可是,我依旧在文字中熟睡,睡在不知名的大山的怀抱里,那么安静,那么深沉。我喜欢这惬意、宁静的安眠,栖息在大山的清静和文字的喧闹中,我要享受那文字中简洁的温暖。

  • 清淡二题

    作者:周伟 刊期:2017年第01期

    清香淡好105岁的杨绛“回家”了,“我们仨”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网上,是铺天盖地的纪念文字,与忠实老师走时一样。此时,诉诸文字,文字是一种抵达,抵达心灵和远方;唯有文字是不老的,心香一缕的文字清香淡远,恬淡静好。有人说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说她们的爱情是最美的爱情。但我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三人又相聚了。

  • 湖畔笔记

    作者:许俊文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座湖,就是一个世界。流连于彼界的边缘,我彷徨于是推门擅自直入,还是等待有一双手为我轻轻打开门扉……——题记空旷像面对着一幅巨型山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块的留白,空旷而寂静,人立马感觉就微小了。于是就有了远眺和呼喊的欲望。

  • 非凡岁月夫妻情

    作者:周喜俊 刊期:2017年第01期

    我初次看到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双燕》,就被饱含丰富内涵的画面所打动。画面是一户小小的农家院,门洞左侧有一棵枯树干,像一个饱经风霜的驼背老人,尽管浑身伤痕累累,依然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春风吹绿了大地,被砍掉树帽儿的光秃秃的顶部,竟然冒出几根冲天而立的新枝,枝桠上是嫩绿的新叶,给人以焕发青春的视觉冲击。右边的影壁前,有...

  • 老城浮世绘

    作者:杜帝 刊期:2017年第01期

    被梦硌醒我一直想说一说老青岛的人和事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出生在这里,一个甲子过去了,在这个叫“铁路宿舍”的地方,我度过了懵懵懂懂的童年,饥饿和敏感的少年,成长期的记忆难以泯灭,那些场景和气息、画面与声音,多少年后带着不可抑制的躁动,带着快乐和忧伤,拥进我平静的生活,刺痛着岁月深处的经脉,许多次把我从梦中硌醒,我有时在暗夜里睁眼...

  • 照相

    作者:刘向阳 刊期:2017年第01期

    我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65年正月,是我的周岁照。在我的故乡,六十年代初,照相还是一件挺难得的事。那时,县城才有照相馆,而许多父老乡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难得有到县城的机会,所以终生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影像。我母亲到16岁才拥有了第一张自己的照片,通过这张照片,我才看见母亲年轻时是那么漂亮。不知是因为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还是因为曾经...

  • 我们的青春岁月

    作者:周学锋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七十年代初,有这样一批小兵,在军队的特殊岗位上激情奋斗着。他们大多十五六岁,从中学校园应招入伍,经过不满一年的专业训练,就被“批发”到祖国的各个“战场”,承担起为国戍边的重任。紧急集合“新兵一大怕,就怕夜里吹喇叭”。一旦在静静的深夜,响起急促的号声,我们这些小兵们准会手忙脚乱,洋相百出。甚至,你穿走了我的鞋,我扎错了你的武装带,

  • 千年古井中的龙王

    作者:刘化智 刊期:2017年第01期

    古代伯益挖掘了第一口井,让人们喝上了甘甜的泉水,得到了皇帝的夸赞。“井”也是农村的组织单位,每八家为一井,所以井与故乡紧密相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怡然自乐的生活,都以“井”为象征。为表示亲情,常说:我们吃的是一口井的水,是一家人;人不到穷途末路绝不背井离乡;如果一个游子,老年能叶落归根,喝上家乡的井水,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享受...

  • 故乡就是一条河(外一篇)

    作者:匡民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条河,总会飘摇在我的梦里,弯弯曲曲而来,再弯弯曲曲而去,一次次撩拨起潮润的思乡情绪。闯进城里三十多载,年过半百,两鬓飞雪,思乡便成了一道下午茶,时浓时淡。清明时节,思乡是在那个夜间的雨声中突然浓烈起来的,故乡一下子便揪住了我的心,整个人便在风中飘浮起来,踉踉跄跄地一头扎进了故乡的那条河里。记得那是一条无名小河,坐落于村庄的西边,...

  • 延安土炕

    作者:张亚宁 刊期:2017年第01期

    “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是延安人招待客人的一句话。客人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特别是赶了远路的人听到这样的招呼,一路的劳累似乎便销声匿迹,顿时暖融融的。在延安,家家户户窑里盘着炕。盘炕人用土坯或砖砌成一块靠窑掌或门口的长方台,下面有三个孔道,与烟囱相通,同灶火相连。灶火里的火燃着,土炕就会慢慢热起来,烟囱自...

  • 风雪小山村(外一篇)

    作者:阎受鹏 刊期:2017年第01期

    那年,我早早写信告诉爹娘,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可回家。学校一放寒假,归心似箭,匆匆地踏上了返乡之路。那时的舟山不像今天与宁波大桥相连,能赶上奉化老家的午饭。记得当时我背上一个小包兴冲冲地走出校门,在小岛的埠头搭上去宁波的小火轮,遇上了七级大风,整整在浪涛里翻滚了六七个小时,才晕头转向靠拢宁波江北岸码头。第二天,从客栈醒来,感觉室...

  • 谁撂下一地的琴声

    作者:刘代兴 刊期:2017年第01期

    谁撂下了这一地的琴声,如月光那样的白晰,如月影那样的幽隐,又如月色那般散淡?我从外面赶回,这抑扬的琴声拽住了我匆匆的脚步,像要将我绊倒。我只好放慢步子,满地的琴声便从地上自脚而上,从容爬遍我的全身。离我家不远的一块旷地,近日热闹起来。来了一群民工,喧哗着搭起了简易的工棚,挖坑挑土,填石倒沙,他们要填灌堆砌一栋大型的钢砖结构,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