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

散文百家杂志 省级期刊

Prose Hundred

杂志简介:《散文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评价、诗词解析、语言研究、群文阅读、文化万象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6652
国内刊号:13-1014/I
全年订价:¥ 236.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186
总被引量:76
H指数:3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人家骂他我脸红

    作者:阎纲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他是他老子的普普通通的儿子,儿子的平平庸庸的老子,一群毛孩子的瘦骨嶙峋的爷爷和外公,几几乎乏善可陈,暮年对影常叹息:"一生哪得真闲日,百岁应多未了缘。情缘未了终未了,百岁不敢吹大牛。"他柔韧有余而刚强不足,长于揆情度理愧不杀伐决断。他出生在黄土地,少小离家,关中西来,自来水把棱角洗了又磨,但“关中愣娃”的“愣”劲尚存,没事不...

  • 再说天气

    作者:陈传席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前时写了《天气》,列举了很多事例,如国家兴衰、朝代兴亡、各种人物的成败,都和天气有关,这说明天气对人类的决定作用。发表后,觉得还不够充足,这里再举一些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意、德都被打败了,只有日本还困兽犹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牒,即拒绝投降。美国人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 血浓于水

    作者:张丽娟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世间诸般感情最深厚的,莫过于血脉亲情。父母之于孩子,可谓骨肉,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和再现,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最是难舍难分;兄弟姊妹之间,可谓手足,流淌的是相同的鲜血,生长的是相同的环境,自是息息相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针一线,浸透了母亲多少心血和牵挂,儿行千里,时刻放不下的是母亲。

  • 自然札记

    作者:惟岗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喜鹊是鸟类王国中的美男子、窈窕淑女,每个部位都均匀舒展开来,它个头适中,不似麻雀和燕子娇小,也不像山鸡和野鸭臃肿,修长的尾翅是它体态上一个完美的补充,飞行时,直直地撑开,如同轻轻摆渡的桨叶。尤其它那宽阔有力的喙,与头部的结合,没有丝毫生搬硬套,连颜色都相互一致,鲜明的黑色,使它与身边的世界清晰可辨、毫不混同。

  • 看得见的时间——日历

    作者:黄少崇 刊期:2016年第04期

    【日历】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网络上说在旧时乡村缺乏钟表的年代,看时间一般是抬起头,将手搭起,做成一个微型遮阳棚,搭在眼眶上,看太阳。有时阳光凶狠得像一根根尖锐的钢针,刺进眼睛里,人不由得不赶紧将眼睛一闭。凭着多年的经验,这是午时。

  • 草木养心

    作者:刘梅花 刊期:2016年第04期

    葈耳葈念xǐ。《本草经》里叫葈耳,民间不叫这个名字。时珍说,葈耳就是卷耳。我读一首来自《诗经》的葈耳你听: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 独轮车(外一篇)

    作者:付春生 刊期:2016年第04期

    形单影只,瘦骨嶙峋,独轮车像一位老僧,日日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天生只慕一线空间,独轮车是山里最好的承载者。星星点点的庄户人家,谁家不拥有一辆独轮车呢?山谷里,河道里,青草里,田野里,只要有一条一拃宽的路,就足以容身了。它不慕妆容,拒绝繁文缛节,拒绝豪华铺陈,简单、朴素、大方,一切皆以实用为美。农人的庄稼地里,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帮衬...

  • 美丽的邂逅(外一篇)

    作者:李贺文 刊期:2016年第04期

    植物是有灵性的。当我在这个浪漫的暮春时节走进北京药用植物园,与那些四十年前曾朝夕相伴的花儿、草儿们猝然相对时,那些花草枝叶拂动,陡然一惊,瞬间盈溢出迷人的风韵,而我竟也如突然见到四十年未曾谋面的初恋,一时间竟心头发热,无语凝噎。走过时珍路,进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甬路旁那一簇簇熟悉的车前草,肥肥的绿叶托举着一茎穗状花序,在春...

  • 驴行笔记两题

    作者:陈瑶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别样冬日走古道初冬时节,天高气爽。这样的时节最适宜户外行走,南方柔和的色调触动了我们行走的欲望,于是,和朋友们约起,徒步行走于山野村落,享受恬静的闲暇时光。最美的风景,似乎总在路上。悠悠古道,薄雾飘渺,吸引大家一起探寻先人的足迹。寺岭古道,曾是舟山本岛小沙乡通往定海县城的必经之路。

  • 岳州窑记

    作者:李清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的家乡坐落在南洞庭湖边,资江与湘江两条著名的河流从县境内缓缓流过,自古便有"万窑之乡"的美誉。据专家考证,家乡方圆百里的窑城是中国最早烧制青瓷与官窑的地方,曾创造了中国陶瓷业界的"七个之最",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穿着乡愁的草鞋,走遍了洞庭水乡的山山水水,开始了对湘阴窑(也称岳州窑)前世今生的追寻与考证...

  • 小镇子大世界

    作者:王曼玲 刊期:2016年第04期

    之前,我不知道荡口古镇。在我的无知中,荡口古镇已经存在了六百多年。第一次站在荡口古镇某一间老房子里的残砖上时,我忽然间有一种错乱的感觉,一时间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时空错乱,思绪也在错乱。像是在经历一场穿越。荡口依然是美丽的,像所有的江南古镇一样,灰瓦白墙的房子,一条小河挤在房子的中间,房子沿河岸排开,河有多长,房子就排多长。

  • 远去的布鞋

    作者:曾纪鑫 刊期:2016年第04期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与布鞋联系在一起的。农村人吃得粗糙,对衣着也不怎么讲究,于穿鞋更是如此,哪怕非打扮不可时,也仅注重上衣下裤的光鲜亮丽,穿鞋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是干活赤脚,休闲穿鞋;雨天赤脚,晴天穿鞋;在家赤脚,外出穿鞋。而所穿的鞋,大多都是自家做的布鞋。那时候,皮鞋、雨靴、凉鞋极其少见,印象最深的倒有木屐。

  • 留在心底的谜

    作者:赵振国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个谜,在心里藏了三十多年。我没有能力解开,也不渴望解开了。就让它永远留在心底吧。——题记三十多年前,我还在当兵,休一年一度的探亲假。每次休假,都是先到城里父母家落个脚,第二天往往就到姥爷家去了。姥爷家离父母家不远,乘火车也就一站地,那是我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对那里的亲人、伙伴,甚至一草一木,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恋。

  • 大红棺材

    作者:高杨 刊期:2016年第04期

    打我记事起,我家小南屋里就停放着一口漆得油光闪亮的大红棺材。我从心里腻歪这大红棺材。这大红棺材,是曾祖母生前很早为自己置备下的寿材。祖母说,她这寿材非比寻常,是托人花很多钱从很远地方买来的柏木独板,请南院高木匠用了好几天时间精心打成的,独帮独底独盖,坚固异常,又油漆了好几遍,埋到地下八辈子也烂不了。

  • 有个女子叫母亲

    作者:余杨 刊期:2016年第04期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未见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已经记不起如何邂逅了这句话,只觉话中刻骨的温柔在一些事、一些人中渐渐清晰成像。Part1般若涅槃的青春她,一个寂静而单纯的女孩,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地的辛酸与悲苦昭示了她的半生之劫。从呱呱坠地到嗷嗷待哺,一路成长,步步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