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理论

散文百家·理论杂志 省级期刊

Prose Hundred

杂志简介:《散文百家·理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评价、诗词解析、语言研究、群文阅读、文化万象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6652
国内刊号:13-1014/I
全年订价:¥ 236.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186
总被引量:76
H指数:3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文学社团的回忆

    作者:浪波 刊期:2004年第21期

    前几天整理旧书,在一本1983年出版的《百泉》(《散文百家》的前身)里,意外地发现两张变黄的稿纸,是我当时下乡到文学社团做辅导的发言提纲,睹物思人,许多熟悉的面孔又浮到眼前。“文学社团”这个名称,现在的读者大概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在二十年前却是文艺园地的一道壮丽景观。可以肯定地说,今天的许多著名作家,特别是从基层跻身文坛的作家,当年的...

  • 比利牛斯山的牧羊人——蒲德尔和他的雕塑

    作者:许淇 刊期:2004年第21期

    蒲德尔蒲德尔是牧羊人的后代,或者说,是牧羊神的后代。世世代代在比利牛斯山区,他的爷爷的爷爷,像圣经上说的那样,会有摩西的一部大胡子。他的爷爷赶着一群山羊,怀抱一只黝黑黝黑的黑羔羊,卷发如同神父祭披上的金钱。岁月凝固了。出土瓷盘里盛着发酵的奶酪。羊圈背后有一棵大树,背着天光,一头蓬松的枝桠,像画在纸上

  • 绝响

    作者:阿土 刊期:2004年第21期

    箫——刮过旷野的风邻家的女儿又在练习她的箫了,每逢假期我总有几天能听到她吹出的那种风刮过旷野的声音。直到现在,我仍然把箫的声音认为是刮过旷野的风声。不管别人会如何说,我是这样认为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我这么说,并不是想告诉人们,我是一个偏执和倔强的人,虽然我一直这样。我更想说的是,有时候,人只有拥有自己的感觉,才能拥有...

  • 放牛

    作者:李汉荣 刊期:2004年第21期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它叫“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 王聚敏荣膺“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理论一等奖

    作者:高风 刊期:2004年第21期

    近日,在张家口市召开的河北省文艺评论奖颁奖大会上,本刊常务副主编王聚敏撰写的《审美理想主义与乡村散文创作》一文,喜获省级文艺评论最高奖——首届河北省文艺评论理论一等奖。近年来,王聚敏一直致力于散文艺术研

  • 牛的哀歌

    作者:肖鹏 刊期:2004年第21期

    在我记忆的缝隙里藏着一头牛,一头命运跌宕的黄牛。在自然界里牛是憨厚乖态的象征,也是忠诚于主人的伙伴。它是农人的功臣。牛的称谓是农人生命字典里一个寂静的动词,当然也是农人的衣食父母。在贵州高原山区牛与庄稼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它那肥硕的身躯躺下是一坡荞麦,立着是一林苞谷。没有它杏花村的村头就没有牧童那遥遥一指,诗人的诗句里就缺乏...

  • 在异乡,活在家乡

    作者:范晓波 刊期:2004年第21期

    春天一到,我从海岸花园的公寓搬到了镇上,花700元租了一套带家具和电器的房子。我希望市井的烟火味能把自己从公司单一的价值磁场中拯救出来,以免夜晚的几个小时也沦为白天8小时的殉葬品。可是我在镇上生活了一个多月,并没有找到生活的感觉,对江西的怀念却是日甚一日。刚来广东时,朋友把我对此地的不适看作是水土不服,说是过几个月就好了,现在他...

  • 雨葬

    作者:刘爱英 刊期:2004年第21期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着,地上一片泥泞,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屋檐下,雨滴答滴答地拍打着台阶,如泣如诉。三叔在这更雨纷飞的时节步入了天国。是一台漏电的振动机在顷刻间夺走了三叔的生命,甚至不容他向父母亲人道一声别。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突然得让人无法接受,突然得让人咬牙切齿都无能为力。得知这一噩耗奶奶当即晕了过去,爷爷用那双颤抖的...

  • 长思短记

    作者:马力 刊期:2004年第21期

    读书我今年五十岁,不是读书的年纪了。天降机缘,成了一个学生。鲁迅文学院教学楼的东侧有两片浅草,一棵梧桐四株雪松以外,别的树好像都是初栽的。柳树很细,春风一吹,柔长的枝条挂上嫩黄的芽,和相依的棠棣一样颜色。白在丁香枝上的是细小的花。碧桃红蕾欲绽。龙爪槐还没有泛绿,紫薇也开得迟些,只秃着几根瘦枝。一院好花犹似翩然落下的彩蝶,向着阳...

  • 宽容的力量

    作者:丁肃清 刊期:2004年第21期

    我最欣赏的是一种宽容。因为人已经生活得很累很累了,种种追逐。熙来攘往的追逐金钱;整天捉摸别人的脸色和心思去追逐地位;呕心沥血青灯黄卷追逐荣誉;倾心尽力不惜海誓山盟地追逐情感……人们离不开这种形形色色的追逐,因为人们需要生存,需要与时俱进,所以谁都逃不脱适者生、劣者淘汰的生物链。太累的人们需要宽容。而宽容的含义,不是要求别人如...

  • 贾宝玉的呆话

    作者:蒋新 刊期:2004年第21期

    贾宝玉爱人所不爱,喜人所不喜,与约定的世俗扭着劲儿过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红楼梦》中一副总结为人处世的对联,说得透彻得很。可惜,聪慧的贾宝玉见到这副对联时便涌出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似乎碰到了最龌龊的东西。因为他是不谙于处世的那种,所以常说些让世人笑话的话,或曰“呆话”比如关于女儿和女人,就有三处说得让人在笑...

  • 西服的渐进

    作者:周明荣 刊期:2004年第21期

    如今谁没穿过西服?但我们能够坦然地选择西服的优遇却得来不易,回顾西服在我们这块东方国土上的渐进,其中大有值得寻味之处——提及传统的服装,大多数人立即会想到古装戏舞台上的长衫长袍和女性的曼舞水袖,细心的人还会想起戏里小角色的短衣短裤。就是这样的服装伴随中国人数千年,没有谁觉得它们有什么可点可评之处。谁是中国历史上穿西服第一人...

  • 李白的江油

    作者:韩作荣 刊期:2004年第21期

    第一次到江油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尾随诗长静轩兄来拜谒诗仙,孤陋寡闻的我始知江油乃太白故里,便对此城顿生敬意。静心观览太白堂、粉竹楼,看书家墨迹,并与静轩在洗观池旁合影一帧,得以为念。后来翻看相册,江油的印象多已模糊,只记得一个不常见的名字“(?)山”,再就是在相纸上留下印痕的洗砚池了。近日故地重游,一些记忆重被唤醒,可静轩...

  • 南街村

    作者:董书尧 刊期:2004年第21期

    对南街村,早有所闻。慕名前往,那是情理中事?今日得机缘,遂由菏泽经开封而至临颍,直至南街。1 到南街村时值中午十二时,就餐于毛家菜馆。毛家菜馆在颍松路北侧,面南。馆门左侧为词《水调歌头·游泳》,右侧则以印刷体醒目写着:品毛家菜,思主席情。菜馆门前的颍松路牌上就写着这样的字样:政治空气浓,团结互助好,服务质量高,生活环境好,道德风尚良。...

  • 根籁

    作者:海桀 刊期:2004年第21期

    许多年了,在我无法摆脱的念想里,有棵百年老树——一棵年年挂果的苍郁遒劲的沙枣树,油画似的,孤独在广阔深邃、意象交错的境界里。在天地的滋养中,自由地承受着阳光的沐浴。那种孑然的满足,傲骨的自在,高贵的忧伤,在尘沙漫漫、漠风萧萧的荒野里,唤醒我生命一次次的日出。然而,孤独的沙枣树,注定不会引人瞩目。就像它金色的果实。还有谁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