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

散文百家杂志 省级期刊

Prose Hundred

杂志简介:《散文百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评价、诗词解析、语言研究、群文阅读、文化万象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6652
国内刊号:13-1014/I
全年订价:¥ 236.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186
总被引量:76
H指数:3
立即指数:0.0024
期刊他引率:1
  • 富贵文章

    作者:浪波 刊期:2004年第07期

    友人赠“当代美文大观”一套,印制精美,装潢华美,当然还有文字优美,附庸风雅者如我,凭直觉这是一部值得“收藏”可以“上架”的书。不消说,编者遴选的都是当代风行一时的名家名篇,诸如雅致的“文化散文”,温馨的“亲情散文”,闲适的“游记散文”,林林总总,

  • 经历打官司

    作者:刘元举 刊期:2004年第07期

    1999年10月,我的散文集《西部生命》被评为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一等奖,我赶到北京领奖。颁奖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了好多名作家和相关领导。在宣布获奖名单时,我听到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名字,也听到了张建伟的名字。张建伟的获奖作品是长篇报告文学《蝉蜕的翅膀》。我与贾平

  • 多少思念成片断

    作者:赵云江 刊期:2004年第07期

    我父亲常对我们兄妹几个说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我早年走出来参加革命工作,你们恐怕还在毛集那三间土屋里打扑腾呢!哪会有你们的今天?”在这里,我父亲说的毛集,就是我们老家的村名;我父亲讲的“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就是指的他1950年走出毛集到乡里当了一名文书。父亲参加工作那年是17岁。

  • 教师的尴尬

    作者:李正平 刊期:2004年第07期

    去年7月5日上午,给高三学生上完最后一节高考语文复习课,我悄然告别了办公室。43年了,我在三尺讲台演绎生命,在从宿舍到教室几十米的甬道上跋涉人生,如今,我退休了,没有那种移交印章的彷徨,也没有坐骑降格的失落,回首已逝漫漫岁月,内心恬然实在,但我知道,这种心态是以自己付出的青春和白发作为代价的,这也许就是平时人们慨叹的

  • 孔子与食俎

    作者:吴正格 刊期:2004年第07期

    一上世纪80年代初,商业部为了挽救鼎俎遗产,曾派遣摄制组南下曲阜,请孔府内厨葛长田、彭俊德等施展庖技,录成“孔府名馔”专辑,珍存梢席。当时,我是《中国烹饪》杂志

  • 关于朱陈村址的辨析

    作者:张玉明 刊期:2004年第07期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曾提到“仰蒙雅爱,许结朱陈”。另外,二十世纪初叶出版的名著《玉梨魂》第二十二章也提到“愿结朱陈之好……择婿得人岂惟筠儿之幸,亦吾崔氏之幸也。”很明显,这里朱陈二字是联姻的意思。这个典故源于自居易《朱陈村》诗“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因此“朱陈”二字就成了联姻的代词。

  • 浮躁有瘾

    作者:少木森 刊期:2004年第07期

    现如今应酬吃饭,段子常常有,笑话常常有,或庄或谐,或荤或素,皆因人群的不同,气氛的不同而定,但都会适时出笼,都会恰到好处地逗乐大家的。其乐融融,这请饭的人才觉得值了,彼此高兴,好事好办,坏事也同样好办。今天饭局上,大家都说傻,比

  • 红旗下的无名蛋

    作者:北原 刊期:2004年第07期

    现在似乎是命名时代。被命名了,似乎就有了归属,有了关注;没被命名,便游离于主流之外,无人理睬。因而,就有不少人自己给自己命名,以期“拉杆子上山”,广收喽罗,引起注目。

  • 严肃作家的不严肃书名

    作者:吾爱漂 刊期:2004年第07期

    许多时候,我们的阅读记忆是从书名开始的,好的书名贮存着各种相关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参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好的书名能够让读者大致上窥知书将告诉我们什么和作者要说什么。书名的巧妙运用,深富意蕴的书名比比皆是,在书海里,书名混合了文与野,粗与细,雅与俗的各种生活画面,时风与时尚的敏动观察与细切感觉。

  • 今夜我俩守岁过年

    作者:乔忠延 刊期:2004年第07期

    远远近近的爆竹响亮出孩子们兴奋的心声!新年到了,羊年携带着吉祥如意欢快到千村万寨的大门外了,尽管离除夕交岁的钟声敲响还有那么几步路,孩子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跳了,跳出屋来点起爆竹,这儿那

  • 一桩不幸的事情

    作者:鲁顺民 刊期:2004年第07期

    二十二岁那一年,大学毕业之后回到老家教书。作为家里的长子,参加工作,开始独立谋生,在家里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父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欣喜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或者说,对他们在我身上寄寓的期望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

  • 消逝的“雨巷”

    作者:越儿 刊期:2004年第07期

    起初,她并不讨厌这条幽深的巷道。下雨天的时候,独自走在悠长悠长的巷道里,看连天的碧叶,光滑的石板路,滴水的伞花……她甚至以为这大抵就是戴望舒的“雨巷”了,也就开始一路想往着“撑着油纸伞”,“一个丁香一样结着

  • 遥望乡村

    作者:晏国斌 刊期:2004年第07期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生命的前二十个轮回,我一步也没离开过那片生我养我的黑色土地。或许是上苍的安排或许是个人的造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跨入了城市的大门,加入了都市一族的行列,成为了一个令亲戚朋友左右邻居羡慕不止的

  • 新年

    作者:王晓明 刊期:2004年第07期

    儿时的新年是快乐的企盼。六七十年代,食品缺乏,记得住在老屋时,夏天的咸菜汤是常吃的食物。秋天的时候,经霜的青菜是最好的口味。而冬天的冻小鱼便是最鲜美的佳肴了。那时离

  • “布衣作家”——汪曾祺

    作者:施晓宇 刊期:2004年第07期

    要写汪曾祺先生已经很久了,就是一直没有动笔。居然一等八年过去,居然一等竟与汪曾祺先生阴阳永隔!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则是——生怕轻易写不好我心中深深敬重的汪曾祺。1994年金秋时节,我到北京开会,顺便为《福建文学》组稿。10月18日上午9点,我由北大中文系两位闽籍博士生王枫、姚丹带路,三人打的从北大南门出发,从城北横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