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雷州半岛东南海域污损浮标的大型藻类 【正文】

雷州半岛东南海域污损浮标的大型藻类

作者:曹文浩; 严涛; 谢恩义; 郑志平; 韩帅帅; 张慧; 陈迪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湛江524088;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湛江航标处; 广东湛江52407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雷州半岛   大型藻类   浮标   污损  

摘要: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设时间的关系,于 2015 年 2 月初,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南海域 2 个近岸浮标上附着的大型海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浸海时间 6 个月的浮标 A,浮体侧面仅附着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2 种大型绿藻,而在浸海时间 19 个月的浮标 B 上,共采集到绿藻门的浒苔、肠浒苔(E. intestinalis)、石莼、裂片石莼(U. fasciata)和红藻门的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质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 个种类.浮体侧面下部和浮底没有采集到大型污损藻类.浒苔、肠浒苔、石莼、裂片石莼为喜强光藻类,繁殖力强,配子或孢子在浮体固着形成-定生物量的种群后,不太喜光的舌状蜈蚣藻和柔质仙菜才出现,表现出先附着绿藻后附着红藻的着生规律,且浮标浸海时间越长,污损藻类的种类越多.浮体水线部位的污损主要由绿藻引发,而红藻则多出现在浮体侧面浸没区域略深的部位,这种格局应与藻类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及光线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航标污损生物防治和南海大型藻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