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紫色土农业小流域径流过程与氮流失尺度效应 【正文】

紫色土农业小流域径流过程与氮流失尺度效应

作者:章熙锋; 申东; 唐家良; 王芮; 薛菲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610041;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621000
水文学   尺度效应   径流过程   紫色土   氮流失  

摘要:为揭示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径流过程和氮素流失过程中迁移转化机制,同步监测了该区域内苏蓉(3.01hm^2)、截流(35hm^2)、大兴(480hm^2)、万安(1236hm^2)4个梯级小流域径流过程与氮素迁移特征,分析了不同雨型条件下典型农业小流域中氮素迁移转化规律与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流域面积越小洪峰对降雨响应越快,随着面积增大,洪峰在流域中有明显的滞后和坦化现象;全氮(TN)、硝态氮(NOx-N)浓度在降雨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段式特征,降雨产流初期及径流峰前期波动较大,退水期浓度缓慢上升。相较人为影响较强的源头小流域(苏蓉)而言,尺度较大小流域的TN浓度有较为明显的削减,但NOx-N仍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根据NCL-NCF曲线可知,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更容易产生“初始冲刷效应”,梯级流域对AN负荷有明显消减作用。携带大量NOx-N的壤中流和地下水控制退水过程线,并不断补充水体中氮素负荷,表现出一定的“末期冲刷效应”。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TN流失总量与流域面积之间的经验公式,可为区域内小流域氮流失通量估算提供依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