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采

世纪风采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世纪风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0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伟人剪影、世纪回眸、纪实之窗、名人春秋、昨宵灯火、新知秘闻、随笔园、世纪风。

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公室
国际刊号:1005-6599
国内刊号:32-1408/D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681
总被引量:40
H指数:2
  • 担心干部子女成为“汉献帝”

    作者:顾育豹 刊期:2007年第10期

    有一次,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 四访印度化误解

    作者:小叶 刊期:2007年第10期

    20世纪40年代末,亚洲的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在建国之初两国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成为第一个与之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回报,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6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 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始末

    作者:陈洋 刊期:2007年第10期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

  • 难忘的见面

    作者:彭嘉株 刊期:2007年第10期

    “可把你们找到了……我是党代表,是代表党中央来接你们下山的,一路经过吉安、安福、莲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你们……”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年龄在三十六七岁、黑红脸膛、双眼炯炯有神,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身穿长衫,一副富商模样的人,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是、朱总司令派来的党代表。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同志,

  • “我是忠于工农革命的军人”——记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作者:唐亚 刊期:2007年第10期

    高敬亭,原名高志原,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皖两北党委书记、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红军第二十八军政委等职。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与中央失去联系,在极其困难条件下,重建红二十八军,勇敢地担负起全面领导边区党、政、军...

  • 查全性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

    作者:黄海 刊期:2007年第10期

    3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一公布,多年苦熬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成千上万知青奔走相告。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纷纷报名参加高考。当年的考生们,一定还记得是邓小平拨乱反正,才使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笔者从2006年6月中央档案馆解密的部分高层领导人档案中获悉:30年前,第一个当面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制度的,

  • 李广文贴康生大字报的前前后后

    作者:胡世厚 刊期:2007年第10期

    1967年10月8日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以下简称中央党校)东食堂西大门及北面的墙上,贴出了一张题为《揭露反革命两面派、阴谋家、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康生》的大字报。霎时间,轰动了整个校园,食堂门前黑鸦鸦的一片,人们都惊讶地想看看,这是谁吃了豹子胆!啊,是李广文!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北京城,

  • 纪念八七会议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作者:王光亚 刊期:2007年第10期

    2007年8月7日至8日,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在南京举行小型专题研讨会,纪念中共中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80周年。

  • 季羡林病中请摘三顶桂冠

    作者:徐恒足 刊期:2007年第10期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他头上“国学大师”、“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现摘录如下:

  • 冯雪峰与周扬的恩恩怨怨

    作者:甄君 刊期:2007年第10期

    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在2005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谈到冯雪峰和周扬时,有这样一段话:

  • 青年核专家刘允斌的多舛人生

    作者:倪良端 刊期:2007年第10期

    1925年出生的刘允斌,是刘少奇和何葆珍夫妇的长子。在革命风雨的年代,父母不得不把两岁的他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团聚。13岁的刘允斌人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1939年秋,党中央决定选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弟去苏联留学,刘允斌也在其中。

  • 救救苏州:中央领导与苏州古城的保护

    作者:沈伟东 刊期:2007年第10期

    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经历了10年“”的浩劫,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保护,尚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古典园林、风景名胜被鲸吞蚕食,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国内外有识之士频频发出了“救救苏州”的呼声。正在苏州古城保护的关键时刻,1981年10月17日,

  • 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的爱情故事

    作者:黄禹康 刊期:2007年第10期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当年的结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 高树勋:起义第一将军

    作者:庾莉萍 刊期:2007年第10期

    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中生活困苦,十儿岁就外出做学徒工,后来投奔到冯玉祥部队当兵,在旧西北军十几年,从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

  • “潇洒风流永忆渠”——漫画大师丰子恺的艺术人生

    作者:海田 刊期:2007年第10期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898年11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启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受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