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Cinema

杂志简介:《世界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2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外国电影理论选择、电影名作剧本

主管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9966
国内刊号:11-2023/G2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757
总被引量:3234
H指数:19
期刊他引率:1
  • 粉丝领域的价值观:网络上的粉丝互赠文化

    作者:凯伦·海尔克森 宫羽(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奇怪的术语,莫名其妙的缩写词,还有YouTube或Imeem视频链接旁边的一堆符号:对不知情的局外者来说,当今在诸如LiveJournal等互联网博客空间上发生的媒介粉丝(Media Fandom)现象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许其中一篇博文连载了某长篇粉丝小说的第十八章。

  • 粉丝文化与女权主义——性别与“粉丝生产”政治

    作者:克里斯蒂娜·布斯 潘源(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当《电影杂志》要我提供一幅合适的图像作为讨论粉丝文化的那一期杂志的封面时,我想到了几幅。然而要找到一个通俗易懂、具代表性且又合法的优质画面,其实很难。实际上,我对这一图像的搜索以转喻的方式说明了粉丝文化所涉及的很多核心问题。粉丝视频——配合音乐剪辑的电视或电影片段——中有很多令人惊叹的粉丝艺术和截图作品,但大部分需要...

  • 热辣的粉丝分类学

    作者:弗朗西丝卡·考帕 马皓(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在《电影与假面舞会:女性观众理论》中,玛丽;安·多恩声称,女人碑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极难”成为恋物癖,因为她们不具备必要的“不足”。但对很多粉丝视频作者而言,恋物癖与“不足”和“缺失”无关,而是与“过剩”和“愉悦”相联。

  • 活在贼窝:粉丝视频与对所有权的数字化挑战

    作者:亚历克西斯·洛锡安 马皓(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想象一下互联网视频上的一些场景:从DVD上截取的《蝙蝠侠:开战时刻》(克里斯托弗·诺兰,2005)、《加勒比海盗》(戈尔·维宾斯基,2003)和《V字仇杀队》(詹姆斯·麦克特格,2003)的一些镜头,在绘图程序上加以编辑,配为蕾吉娜·斯派克特歌曲的背景。那些持有版权的人肯定认为,这种对影像和音乐未经许可的使用是在窃取他们的财产和利润。

  • 拆弹部队

    作者:马克·波尔 经雷(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黑画面 阿拉伯人通过扩音器喊话的声音。 字幕:战斗的冲击是一种瘾,强效而致命,因为战争就是种。 ——克里斯·海奇思

  • 无法修改的程序: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挥出一记充满实验色彩的重拳

    作者:艾米·陶宾 经雷(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1978年,二十七岁的凯瑟琳·毕格罗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在这个名为《安排》(The Set-Up)的作品里,两个男人相互殴打了二十分钟,直至对方血肉模糊,画外音全程朗读着文化理论家马歇尔·布隆斯基和希尔维尔·洛特林杰的文本。

  • 在云端

    作者:詹森·赖特曼 曹艺馨(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聚光灯之下,瑞安·宾厄姆站在演讲台上 瑞安:你的生命到底重达几许? 瑞安停顿片刻让大家思考这个问题。 瑞安:想象一下你背着背包……我希望你们感受一下肩上的背带……感觉到它们了吗?(稍顿)现在,我希望各位把你们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

  • 荒野之地

    作者:彼得·卢齐克 阿列克谢·萨莫里亚多夫 罗佼(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米佳站在院门口,注视草原。风在他身后的院子里扬起尘土和干草,敲打着房子的窗扇。房子——毋宁说是茅屋——用荒原上捡拾的石头砌成。院子四周用同样的石头筑起了围墙,院子里放着各种破烂家什、一辆旧推车、一些盆盆钵钵,遮阳篷下停着一辆三轮摩托车。

  • 欧亚大陆的时空体

    作者:基里尔·拉兹罗戈夫 罗佼(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影片《荒野之地》立刻就让人回想起列夫·古米廖夫的复杂学说,想到他对长久以来作为伟大的民族融合发生(和扩散)地域的草原的敬畏。我不打算讨论已故剧本作者彼得·卢齐克和阿列克谢·萨莫里亚多夫——90年代“迷失的一代”的偶像人物——的构思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这类联想。

  • “我们陷入困境了!”:科恩兄弟的怪涎爱情喜剧

    作者:罗伯特·C.西柯斯 潘源(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人们时常提到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兄弟独特的电影品牌。除了其广受赞誉的视觉效果和离奇故事,人们也常常论及,他们是类型拼贴大师,将类型炼金般融合在一起,可令其作品吸引更多观众。正如阿迪纳·霍夫曼写的那样,他们的作品始终带点“随心所欲的拼贴模式,……几乎总在向其他影片点头或眨眼致意”。

  • 《爱是妥协》与经典怪诞喜剧

    作者:凯利·马歇尔 珞珈(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影评家斯特凡妮·扎哈莱克在《这样就是最好吗?》一文中称,当代浪漫喜剧的状况已近乎绝望。从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西雅图不眠夜》(1993)开始,深入分析到休-格兰特和朱莉娅·罗伯茨的《诺丁山》(Notting Hill,1999),斯特凡妮·扎哈莱克认为浪漫喜剧已经变得极其“沉闷”,“蹩脚”,“一目了然”以及“难以形容地愚蠢”,最令人...

  • 全都要爆发——听詹森·赖特曼讲述他与父亲伊凡·赖特曼的故事

    作者:哈兰·雅各布森 宫羽(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刚刚三十岁的詹森·赖特曼已经拍摄了《谢谢你抽烟》(Thank You for Smoking,2005)和《朱诺》(Juno,2007)两部卖座影片了。很快,由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在云端》(Up in the Air)也要上映了。乔治·克鲁尼在片中饰演的瑞安·宾厄姆实在是个很应景的人物:他供职于一家专为其他公司提供裁员服务的公司。瑞安热爱飞行,技巧纯熟的他已经能够把...

  • 一场“后现代”战争——评《拆弹部队》

    作者:杨晨 刊期:2010年第06期

    从越战片到伊战片,但凡在我们语境中较有影响的美国战争片大多都有一个旗帜鲜明的反战态度,但是,《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则不然,纪实性的影像、松散的情节和另类的人物很难让人一望而知其中的真意。当它获得本届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等多项重要奖项后,

  • 本刊2010年总目录

    刊期: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