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Cinema

杂志简介:《世界电影》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2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外国电影理论选择、电影名作剧本

主管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9966
国内刊号:11-2023/G2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757
总被引量:3234
H指数:19
期刊他引率:1
  • 电脑游戏中的观看与行动——影像的“玩耍”与新媒体互动

    作者:詹米·M.珀斯特 经雷(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电脑游戏是一种极其本能的媒介体验。这说法看上去和直观感受有些相悖,因为多数时候游戏者都高枕无忧地稳坐在一台终端电脑前,远离任何形式的真实暴力。然而,当今的游戏在图像和声音上成功地做到了表面与世隔绝,创造了一种逼真的视觉体验。通过一系列手段,身体实感(physicality)得以浮现,这些手段包括第一人称的视角,音效(呼吸、脚步、击...

  • 互联网时代的影评:专题论丛

    作者:扎克·坎贝尔 吉晓倩(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在推出2005年冬季号的“当代国际影评”专题论丛时,我们虽心有不甘,但仍不失骄傲地认为,“独立电影杂志的评论家实际上享有完全的自由以及充足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只要他们愿意忍受由于不与公司媒体结盟而导致的相对的(或者,在某些情形下,绝对的)拮据。”近来,被大批出版物解约、压缩版面或者解雇的美国评论家,逐渐认识到,即使与他...

  • 朗读者

    作者:戴维·黑尔 吉晓倩(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内景,迈克尔的公寓,柏林,白天,字幕1995年。一处冷色调的现代公寓,房间充斥着玻璃。迈克尔·伯格在做早餐,摆设两人餐桌。他五十一岁,黑发,性情阴郁。他的一举一动,都刻意轻悄悄的,偶尔向卧室投去一瞥,是为了查看一下自己是否弄出了太大的声响。他在煮一个鸡蛋。他把鸡蛋从滚水中捞出,放入擦得闪闪发亮的干净盘子。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作者:西蒙·博福瓦 张颖(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1.内景,贾维德的藏身屋—浴室—夜晚浴室装潢豪华。大理石墙面,金色的水龙头。有一只手在浴缸里摊开成百上千的卢比钞票。浴室门外传来重重的捶门声和狂怒的喊叫声。

  • 同一场战争

    作者:玛丽娜·萨辛娜 罗佼(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白天。宽广的河流上碧空辽阔。阳光明媚。一只白鸽向河流中央的一座小岛飞去。鸟儿迅疾地扇动着翅膀。下方是平静的水面,一座栈桥通往平缓的坡岸,山丘上坐落着一栋历经岁月洗礼而发灰的木屋。木屋旁是狗舍,稍远处——一间板棚和笼罩在轻烟般的新叶中的树木。板棚后风车在转动。

  • 戴维·黑尔访谈

    作者:安迪·亨赛克 吉晓倩(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斯蒂芬·达德利的《朗读者》在上个月成为争论的话题,由于两位在世的制片人哈维·维恩斯坦和斯科特·拉丁的口水仗,拉丁还把自己的名字从演职员表中拿掉了。当然,这种口角无助于纪念本片的另外两位制片人,已故的伟大的电影人西德尼·波拉克和安东尼·明格拉。既然这场小风波已然平息,我们就可以专注于电影本身了,一个关于战后德国的迷人而痛楚的故...

  • 贾法·帕纳希:“看不见的现实”

    作者:叶甫盖尼·古夏金斯基 罗佼(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贾法·帕纳希是伊朗著名导演,在戛纳、柏林、威尼斯、洛迦诺电影节上都曾有所斩获。帕纳希的影片不同于习见的伊朗艺术片。他不采用任何象征意义和诗意的欲言又止。概言之,他的影片中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少许的纪录片风格。开放式的矛盾冲突。清楚明了的故事。形象真实,既对不公平的现实表示抗议,又——通过分歧和社会忧虑,存在主义的焦虑和直白...

  • 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作者:罗伯特·凯勒 古力(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丹尼·博伊尔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为"新中庸派"而拍的。"新中庸派"就是那些能从大报——譬如《纽约时报》——登载的消息察觉到世界上和文化上的重大变化的观众,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丝毫也不知道自新浪潮发轫以来,在电影摄制的创新方面最激动人心的新发展。在博伊尔的影片中,“新中庸派”拥有一个全新的崇拜对象,因为它很方便地总...

  • 纪录电影中的重复和组织场景

    作者:尤里斯·伊文思 孙红云(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为什么我要让瓦斯姆斯的矿工们举着卡尔·马克思的画像两次出现在影片《博里纳奇》中?因为重复的场景是这部影片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场景,这部影片是1933年我与比利时导演亨利·史托克在布鲁塞尔电影俱乐部的赞助下拍摄的。

  • 分割画面——一种画面形式的时代性

    作者:亚历山大·图尔斯基 曹轶(译) 刊期:2009年第04期

    当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分裂成两个或者好几个独立却相关的部分时,世界(或者说我们的思想)好像也在分裂、爆炸,甚至相互冲击,而有时则在我们眼前重生。当一幅画面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几(通常并无预示)的时候,一串相关联的意思就会传达到我们脑海里。这种技术手段的称谓非常之多,不同的评说者在不同的场合中提法各异。

  • 心灵之旅上的两种风景——校园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和《春风化雨》的文化解读

    作者:贾丁丁 刊期:2009年第04期

    校园电影是西方电影的重要表现题材。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美国电影《春风化雨》是西方校园电影的代表作,在国际电影节上都曾获得殊荣,好评如潮。无论是选取的表现题材,还是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两部影片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 南非电影演员查理兹·塞隆照片

    刊期:2009年第04期

  • 美国电影演员杰昆·菲尼克斯照片

    刊期:2009年第04期

  • 美国影片《朗读者》图片

    刊期: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