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上海医学 特发性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正文】

特发性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李为东; 蒋树中; 付强; 吴强; 黄宜杰 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室早   右室流出道   左室间隔部  

摘要:目的评价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29±11)岁,全部患者经超声心动图、ECT、心肌酶学等检查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示频发室早,且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术中先行常规电生理检查,采用起搏标测(对比室早与起搏的12导心电图QRS形态完全一致)或激动顺序标测(最早激动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至少25 mS),采用4 mm温控消融电极。成功标准:室早消失,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反复刺激(S1S1、S1S2、S1$2S3)均不能诱发出室性早搏。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随访动态心电图。结果室早位于右室流出道者6例,右室心尖部1例,左室间隔部1例,左室流出道1例。术中输出功率30-50 W,消融时间(180±90)s。8例成功,1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者术中放电后早搏消失,但停止放电后早搏又复出现,反复消失出现,考虑早搏起源部位较深,放弃消融。术中无任何并发征发生。术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随访示早搏数均<30个/24 h。结论大多数特发性室早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风险小。对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且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该方法。该方法创伤小,如果一次不成功,可再次或多次进行治疗。但应当注意,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多次放电有导致心肌穿孔的危险。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