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品位经典、名家访谈、画坛撷萃、乐舞情韵、海外视窗、收藏天地、笔情墨趣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370000000111759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被引量:808
H指数:8
  • 当代艺术与“材料”

    作者:王远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人类的发展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而生产又离不开所谓“材料”。“材料”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通常我们把具体的物质“材料”作为我们日常生产的主要内容,然而,我们在从事文化艺术等抽象精神性的活动中,那些不具备具体物质性的“材料”也是创作“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材料”的具体性与抽象性也构成了在今...

  • 视觉艺术发展中的材料作用及观念转化

    作者:马钦忠 刊期:2017年第02期

    材料的丰富延展性体现在古往今来的艺术史中所催生的不同艺术形态.而脱离材料载体“自由”发展的艺术最终归于哲学的形而上.也似乎走到终结。本文作者提倡回到材料和发掘材料自身之审美性质,以期提供一条可供当下创作参考的思路。

  • 为了艺术的材料和因了材料的艺术

    作者:韦亦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对笔触美感的认可意味着绘画材料语言意识的觉醒。从绘画史看艺术材料观念的演变.大致可从两方面去观照:即为了绘画的材料和基于材料的绘画。在艺术史的长河中.两者常常互为因果.但各阶段侧重点不同。而材料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往往是靠着人类特有的想象力完成的。

  • 材料汹涌下的抽象

    作者:许德民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作者作为一位活跃的抽象艺术家.在材料的性能和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体会,并循着自身创作轨迹凝练出点滴的想法.可供参照艺术与新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 让材料在当代摄影中说话

    作者:顾欣 刊期:2017年第02期

    如今的摄影早已不是诞生时的原始概念了.摄影技术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革命性的升级和更新,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观看的方式或是一种再现对象的方法,我们更将其视为一种认知的部署。艺术家能动地将不同的物质材料并置在一起创作的摄影作品.其艺术的力量开始从照片的表面转向材料自身的言说力.材料自身语言内蕴的呈现和张扬.直接成为作品所要表达...

  • 当代艺术中的材料

    作者:崔彬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材料所蕴含的文化和媒介双重意义上的时代性是不言自明的.自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至今.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便是:国内所流行的各类当代艺术的语言表述方式都能在西方找到其根源。艺术的评价标准、话语权在西方.以至于西方很多顶级的当代艺术从业人士并不认可中国当代艺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给人类艺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这样...

  • 《早春二月》:困顿中的重生——中的一条船——一次关于舞剧《早春二月》的对话

    作者:方家骏; 林圣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今春上演的《早春二月》是上海歌剧院继舞剧《周璇》《奔月》之后.打造的又一部原创舞剧。多年沉寂之后.舞剧团华丽转身。

  • 从《早春二月》看中国舞剧的现代追求

    作者:郑慧慧 刊期:2017年第02期

    现今,我们允许艺术多元发展.完全用现代舞的方式创作《早春二月》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必须搞清中国舞剧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现代舞化,尤其是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

  • 月雪花 可舞可美

    作者:黄惠民 刊期:2017年第02期

    如果说,谢铁骊导演的电影《早春二月》的结尾.将文学作品的萧涧秋逃脱于芙蓉镇改变为投身于社会的革命之潮流中。那么.重新结构的原创现代舞剧《早春二月》的结尾,不仅同样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保留走向那扇“光明之门”的细节).而且因为清晰地表达了主要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成功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具有”善良且恫怅”的青年知识分子...

  • 早春的温暖与寒意

    作者:车骁 刊期:2017年第02期

    如果说《早春二月》舞台上那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喻示的是步入绝境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机遇是否可以鼓舞中国的舞蹈家们修补那艘破船.使它重新焕发生机?正如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慷慨激昂地表述的那样,尽管“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艺术激活区域生态——艺术区的“成长的烦恼”

    作者:金伟东 刊期:2017年第02期

    纵观各地林林总总艺术区的形成.无论是自发集聚或是规划引导.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应运而生.无一不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等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审视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本专题的构建.是希望能够跳脱单一视角,多元地去观察,聆听,就像用棱镜把一束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彩。我们希望走近那些艺...

  • 书写城市历史 展示上海精神

    作者:张岚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发展很快.除了政府投入的博物馆.民营和私人的博物馆也蓬勃发展.上海现已有上百个博物馆.但一座以文物文献为核心完整展示自己城市发展轨迹的场馆尤为重要。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背后隐含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密码。而保护、探究和延续这些文明密码的最佳机构.恰恰就是城市历史博...

  • 西岸文化走廊:看民营美术馆如何激活区域文化生态

    作者:郭奕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西岸,会成为下一个区域文化发展模本吗?如今它兼具工业文化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体验、创意文化产业三块彼此交融、互通和相互依存的功能.通过各种展览馆、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带.交易中心等呈现出来。在具体实施中.民营美术馆成为最先启动的第一股力量。西岸正是注意到了文化导向的重要性,才以美术馆作为它改建的第一步。更值得注意的是...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作者:李岑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又如何带动一片区域的转型.续写文化品牌的传奇?进而.最重要的,

  • 浅析日本文化政策——从政府主管到地域自治

    作者:赵建中 刊期:2017年第02期

    “政府主管”与“地域自治”是日本文化政策的两个关键词.两者体现了地域共治的特点和优势。日本早在二战后便启动文化重建的大工程.从文化基建、区域规划、为艺术多元发展而作的平台搭建,再到政策法规的落地,前后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日本对于文化基建的这些举措.或可成为我们的“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