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品位经典、名家访谈、画坛撷萃、乐舞情韵、海外视窗、收藏天地、笔情墨趣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370000000111759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被引量:808
H指数:8
  • 千载心在 吐纳自深

    刊期:2016年第05期

    神话往往不仅是神话。如《山海经》写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这是一个流漫陆离的梦.一个骨气奇高的寓言,娓娓道出科学未曾触摸的人类世界.承载着祖先无尽的幻想。在天与地、神与人、毁灭与新生之间.神话为人们触发灵知.鼓舞人超越生命之倏忽。神话的力量也是幻想的力量。近代文学大师如鲁...

  •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杨晓林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动画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曾出现过两个辉煌期。进入新世纪以来.近16年的探索,数量骤增.高票房动画大片接连出现,只要突破“讲故事”的瓶颈.在未来十年必定能迎来国产动画第三个辉煌期。

  • 中国动画电影的误区及发展方向

    作者:燕山刀客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今天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处在一个很好的时机。资金已经不构成电影人的困扰,请到世界上最好的特效团队也不是难事,但重要的是做好剧本、制作、配音、配乐各方面的工作.并尝试逐步创造出一种属于中国动画的独特气质。

  • 《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的创作得失

    作者:顾毅平 刊期:2016年第05期

    只要有利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动画作品.都要给予善意的鼓励,能把中国古典名著的基本要素赋于新的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更应该加以嘉奖。

  • 别这样浪费中国神话

    作者:钟菡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好动画越来越少了.画面没有以前精致,故事也开始祖制滥造。说到底.剧本还是第一位的,国产动画缺的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和时代创意.而不是精致特效、完美画面。想要让国漫真正“复兴”.我们应该给动画多一些自由和宽容.多一些播放渠道。

  • 业余的批评者与外行人的动画梦——评全球化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危机

    作者:刘杨 刊期:2016年第05期

    国产动画电影已经不能在一个可以封闭于国门内慢慢发展的语境下生存.如果依然秉持现有的路径向前发展,其结果必然是路越走越窄。这其实是我们在瓶颈期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之所在……

  • 渐离渐远还是身近心远?——从国产现象级动画电影说起

    作者:羊含芝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5年暑期档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与今年的《大鱼海棠》创造的票房“小奇迹”,向市场展现出国产动画电影和二次元文化的巨大消费力,但是市场的反应又是否能代表一切,国产动画电影是否穿越长久以来的暗夜,已经迎来了一个破冰之春呢?知乎网站上的一份热帖追问了“对国产动画的成见是如何形成的”又扒出了很多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民族...

  • 资本主义的艺术品及其美学物性

    作者:瓦斯达斯·卡拉里斯; 许娇娜 刊期:2016年第05期

    资本主义的艺术品 “市场”总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运行。被出售的不仅是这个东西本身。购买它还意味着加入到物品拥有者的想象性集体中去。这个物品在本项研究中将被称为艺术品(artefact),它同时也是购买者之间纽带的符号,因而建构了一个包括所有消费者的共同体。

  • 对话: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当代文化的走向

    刊期:2016年第05期

    从冷战模式到难民危机,文化多元化似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然而.纵观东西方人文传统.“兼容并包”始终主导人文思潮,人性共识也不懈地推动着文明自身的进步。对话中,两位关注”文化多元化”的学者将立足当下,探讨后现代语境中跨越壁垒的可能。

  • “保存”与“保护”:非遗资源的存亡和走向

    作者:张西昌 刊期:2016年第05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之果.是传统社会生活道德.情感与审美的若干表达。在与工业文明的磨合中.整体溃败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全球同质化的工业文明语境中.我们仍然需要本土文明和地方知识所具有的身份辨识.情感记忆和生活支撑作用……

  • 非遗不应该商业化?

    作者:陈岸瑛 刊期:2016年第05期

    哪些商业模式有助于提高非遗原本的生命力,哪些会削弱、损伤它们的生命力?我们必须面对令人遗憾的现状:全球的生产和生活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适应于农耕社会需求的百工.在遭遇工业化、城市化之后,势必会从中心走向边缘。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之路.还相当漫长。

  • 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和文化创新

    作者:章莉莉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今天.活态流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因此,当代非遗发展应当有效进入市场.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流通商品.并与市场发生良好的互动.相互推进.成为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力量和原动力。

  • 极端的两端——由豫园灯会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与现代

    作者:钱斌 刊期:2016年第05期

    广泛的学术争鸣之后.似乎达威这样的见解:“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以便与过往的商业开发相区别。如此一来,“非遗”的“本真性”保护与“商业性”开发之间.终于达至理论上辩证统一.剩下的似乎只...

  • 民俗生活世界的异化与回归

    作者:茅正圆 刊期:2016年第05期

    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看作一种历史“遗留物”,而看不到其本身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所做的保护也就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因此,非遗保护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人情世界的回归,而这恰恰是无法用任何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 “坏”画是一种幽默的反讽与任性的高贵

    刊期:2016年第05期

    “坏”画——“Bad”Painting是美国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玛西娅‘塔克(Marcia Tucker)蓄意提出的。玛西娅-塔克在当代艺术的观念构成上极具反讽性、先锋性与争议性,也正是如此,1977年,她被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馆(The Whitney MuseumofAmerican Art)所解聘;然而玛西娅·塔克的前卫精神是不可阻挡的,她在纽约新当代美术馆(the New Museu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