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品位经典、名家访谈、画坛撷萃、乐舞情韵、海外视窗、收藏天地、笔情墨趣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370000000111759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被引量:808
H指数:8
  • “百部精品”,评论先行——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研发研讨实录

    作者:杨子; 高源 刊期:2016年第04期

    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是舞台剧目创作的难点,从选题源头抓起,从剧本创意出发,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为上海的舞台艺术创作重点研发研讨一批具有精品气象与潜质的现实题材作品,重视创作选题的研发、孵化与培育,着重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即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成就、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鼓励表现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 全球视野下成长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作者:任家瑜 刊期:2016年第04期

    适时创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与其他国际电影节特别是A类国际电影节具有同样的"主体"评审平台的国际电影节,是全球化赋予中国电影发展、传播、壮大自身的时代契机。自1936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以来,中国电影与各大国际电影节之间,经历了"自外——融入——主体"三个阶段。所谓"自外",即...

  • 倚北望南——双城电影节的风景

    作者:沙丹; 张耀婷 刊期:2016年第04期

    北京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两大电影节,都充分发挥了各自城市的文化资源,体现了地域特色。同时,在它们身上,也有着中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喜悦和忧思。笔者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不过两年,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结缘却要更长。2013年,我以平行单元评委的身份参加上影节,对电影节的真切感受便由此开始。

  • “虚拟”与“现实”

    作者:陈晓达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大亮点在于置身"互联网+"背景下对新技术的搭乘与利用,并注重用户的培养,这也为未来的电影节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举办了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相较威尼斯、戛纳、柏林等其他老牌国际A类电影节尚年轻,其自身的国际定位与国内角色伴随着中国电影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产业意识一起探索、发展,不断在办节机制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在渐...

  • 二十三年的潜移默化

    作者:华健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二十三年,无论是对本土新锐创作的扶持,还是对资本的有效引导,都是且行且摸索的渐变过程。连续""的"资历",对世界电影史来说尚属"浅薄",但是,正因为"年轻",上海电影节的未来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举办了。今年共有2403部作品报名参赛参展,票房超过2000万元。近600部展映影片在各大影院放...

  • 影评应该成为电影节的一针强心剂

    作者:谈洁 刊期:2016年第04期

    影评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在场"。高质量的影评本身也会体现电影节的办节水平以及电影文化交流的价值与意义。6月城中文化盛事非为期14天的2016第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莫属。电影节的热门场次依旧是开票即宣告售罄,上海电影观众的那份热情似乎是从上世纪电影登陆上海滩起延续至今。

  • 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作者:王艳云 刊期:2016年第04期

    电影节已经结束,但由此带来的诸多话题却依然在发酵,不断地激起我们的思考,其中关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便是其一。这当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但是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展、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推进,以及上海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他们彼此之间每一次的相遇,必定都会碰撞出不同的火...

  •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作者:刘洁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上海双年展20年的发展脉络"双年展"一词是外来语,英文为Biennial,其原意并不局限于艺术展览,而是指每隔两年定期发生的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双年展的举办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树立其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展示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经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

  • 视觉体验经济:哪种类型的审美资本?

    作者:安德斯·米切尔森; 许娇娜 刊期:2016年第04期

    审美资本主义与视觉体验经济"审美资本主义"的理论主张看起来似乎是站在了批判理论的"另一面",后者依然是文化研究领域一股强大的暗流。今天美学和资本主义的研究仍然被区分为审美的观点和针对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审美商品化的批评。

  • 艺术存在本质论:对艺术史的解构与重建

    作者:张潇雨 刊期:2016年第04期

    作为人类的创造存在——艺术,发展到当代艺术阶段,面临了自被创造之日起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艰难局面:传统型艺术与当代艺术二元对立;中西方艺术二元对立以及黑格尔的艺术将被哲学终结的预言和阿瑟·C·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的出现等等。而所有混乱的发生都源于不同现象的矛盾对立。从表象上看,貌似所有矛盾中的对立现象都有存在的道理及存在于其系统之...

  • 请君入瓮——《杨振宁文集》启示

    作者:谭根雄 刊期:2016年第04期

    所有的无畏精神,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而应有的行为举措,却来自一次大胆的实践。这就是请君入瓮,并在混沌中寻找人类前行的路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是上世纪最重要的现论物理学家之一。推崇他,不如说:喧嚣的物理殿堂,是睿智和思辨的哲学圣地,因为,艰涩的现代物理学业已颠覆了人们以往古典经验论。

  • 文学的“回声”与表演的困惑——《曙色紫禁城》之于当下戏曲创作与表演的意义

    作者:孙红侠 刊期:2016年第04期

    《曙色紫禁城》不仅是"慈禧"这一历史人物首现于舞台,也是角色扮演者本身在探索程式之外人物的灵魂及自我的真实表达与艺术突破。因此,此剧或可视为当下戏曲创作与表演意义的范式参照之一。国家京剧院出品的《曙色紫禁城》,首演于2010年;2016年,在国京"致春天"系列演出活动中再现于北京舞台。显然,这出戏已经成为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也成...

  • 主旋律戏剧影视作品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李伟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主旋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途径,带有一定的鲜明色彩;其对千年文化的凝练、对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的倡导,是应肯定的。一切在于对真实性的勇敢追求、对当下社会的责任心和担当,这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主旋律作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

  • 以地立派——“台湾京剧新美学”的启示

    作者:侯刚本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以地立派"的观点,诚属京剧落地生根区域化之后,通过经年累月的在地人文淬炼,逐日形成的展演美学形貌。"台湾京剧新美学"的面貌,是从"京派""海派"的盛名之中构塑的。重返"流""派"京剧的"流派"是指在京剧表演中"流行"的"派别",既要流行,就要有相当数量的演员来演,还要有相当多的爱好者欣赏。既然是"派",就要有独特的表演风格...

  • 他山之石:以台湾为例看现当代戏剧发展规律

    作者:周慧玲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戏剧的生命力在于观众。创意可以向外借用,技巧可以向外学习,唯独观众,我们无法复制移植。两岸戏剧从何谈起在两岸各自的历史脉络里,当我们用"戏剧"一词的时候,究竟指涉什么?近年大陆朋友常争论"戏剧"这个词的来源是否受到台湾学术话语的影响,文化交流之余,总有很多误解,只是我们大多选择不谈。确实,在台湾,名词使用有时候很松散,有时候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