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品位经典、名家访谈、画坛撷萃、乐舞情韵、海外视窗、收藏天地、笔情墨趣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370000000111759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被引量:808
H指数:8
  • 卷首语

    刊期:2015年第03期

    美人鱼守望的哥本哈根、自由女神的纽约港,云门映射的芝加哥——鲜活的都市文脉在涌动的时间长河中固化了。正是这些公共视域中的经典艺术,为人们的灵魂注入思想。它们赋予城市生动气韵,打开意识空间,在丰富的历史根基中演化出独有的风格。雕塑赋予城市生命力,它是人类灵魂高度外化的缩影。

  • 城市雕塑向何处去?——新常态下的城雕管理转型

    作者:李强 刊期:2015年第03期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其概念也在不断扩展与外延。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上海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机制也将随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适应社会新常态,将艺术文化更好的融合于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品牌和塑造城市形象,建设有文化内涵、有创新活力的当代城市空间艺术。

  • “和平女神像”的象征意义

    作者:曹汝平 刊期:2015年第03期

    曾经安放于上海外滩的“和平女神像”是和平与正义、博爱与包容的象征。在上海租界后期历史中,女神像作为侨民情感共同体的公共纪念雕塑,承担着集体认知与弱化矛盾的功能;而在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和平年代,女神像又有了几分特别的现实意义。

  • 上海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雕塑与文化

    作者:张尚志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上海雕塑的文化发展历史 上海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租界城市,随着外来者的涌入,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模式。上海也由此因商丽兴。城市雕塑也在这一时期,由殖民时期的外来侨民引入,

  • 移栽的公共艺术

    作者:王曜 刊期:2015年第03期

    公共艺术让艺术家有了更多主动关注社会及人的样态的意识,他们时刻关注着处于变化中的事物的规律、特征、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地域性意味着我者与他者的关系的考察,并审视着我之所以为我的更深层属性。

  • 人文气脉成就雕塑之魂——访沪上著名艺术家周加华

    作者:唐心韵 刊期:2015年第03期

    经典雕塑足以代表一座城市,它是城市文化的高度浓缩,使我们产生与城市精神、民族文化、美好生活的自觉融合。

  • 唐心韵:城市雕塑的美与丑之争

    作者:唐心韵 刊期:2015年第03期

    城市雕塑是文化基因的承载者之一,它在潜移默化中锻造我们对生命的热情。而审美共识如此重要,它使欣赏者走出主体性,融入民族与城市的情感。

  • 林霖:渐渐,走到户外——从安东尼·葛姆雷的房子说起

    作者:林霖 刊期:2015年第03期

    在2014年6月的时候,有一条艺术新闻让人印象深刻,是说在伦敦海德公园以东的一片贵族住宅区内一家已有90年历史的旅馆博蒙特(Beaumont Hotel),整修完毕即将向公众开放,并对公众揭幕了新的附属建筑:一栋由多个不锈钢立方体组成的多层套间建筑倚靠在旁边,其现代抽象风格与酒店战前建筑的优雅美学形成强烈对比。

  • 用生命和激情铸造艺术

    作者:王岩松 刊期:2015年第03期

    当代中国面临着确证和重建当代文化价值和精神的任务。具体到公共艺术领域,就是发展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语言,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语境。

  • 对话——马德里公共艺术博物馆

    作者:朱佳音 刊期:2015年第03期

    西班牙马德里公共艺术博物馆,原名为卡斯蒂利亚大道室外雕塑博物馆,它坐落在Eduardo Dato桥下方的卡斯蒂利亚大道,相交于塞拉诺商业街。起初这个桥的项目灵感来自于艺术家Eusebio Sempere,自1971年开始建造。

  • 从雕塑读懂一座城——我的“城雕”观

    作者:蒋铁骊 刊期:2015年第03期

    如果雕塑是城市的眼睛。那么雕塑家是开启眼睛的人。本期《上海艺术家》特邀两位雕塑家蒋铁骊、袁侃,以专业视角解读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 公共艺术与人文主义

    作者:袁侃 刊期:2015年第03期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 公共雕塑与形容词

    作者:王凯 刊期:2015年第03期

    当城市公共雕塑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时候,对其的评论也呈几何级递增。在这些评论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的雕塑作品,了解了它们的艺术形式.表现语言、设计手法、创作理念等内涵。这些内容有些是艺术家自己主观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雕塑评论家分析出来的,还有的则是公众对它们的认识。

  • “微说”上海城雕

    刊期:2015年第03期

    @食砚无田:在浦东某软件园区内无意发现这座塑像,仔细一看是一帮手挥菜刀的年轻人,作冲锋状。这令人想起旧时“斧头党”,可以想像如今职场恶性竞争到了怎般残酷境地。

  • 我的“自由艺术”教育原则——兼谈东西方思辨哲学的“唯我”与“忘我”

    作者:杨起 刊期:2015年第03期

    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赋予每个人的又是那样的不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尔·萨特说过:“平常的生活是透明的。”这句话含蓄地说白了我们存在者的最大意义。我不禁问我自己。“我的平常生活何在?它是否透明?”我向来认为,在德国作为艺术家,同时又从事艺术教育,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便是我生命中透明的光耀,它将我的平常心态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