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

上海艺术家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品位经典、名家访谈、画坛撷萃、乐舞情韵、海外视窗、收藏天地、笔情墨趣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0370000000111759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被引量:808
H指数:8
  • 艺术的荣光 理想的守望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好的设计,是使"万物有灵"。即使是"物",也是有"物性",因被赋予痕迹与生命,它们也成为构建人类文明的一大体系。然而,我们往往囿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模式,对身边之物的感知日趋麻木。好的设计则是重燃人们对微小之物的感知与对日常生活的热情。"物"之合乎人性,无论是在中国传统造物中的"致用"思想,还是20世纪扯下精英伪装的包豪斯,都...

  • 海上生明月:20世纪前期上海的书刊装帧设计

    作者:曹汝平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20世纪前期上海的书刊装帧设计界人才辈出,许多从欧美、日本留学回来的美术家信奉各取所需的"拿来主义",将国外现代艺术理念应用在书籍杂志等设计领域,拓宽了中国现代书刊设计的视觉语言,作品因此异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书刊装帧设计进入到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 象征意义的衍生

    作者:牟晓林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在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合理转换这个问题上,欧洲悠久的设计历史和创造性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他们看来,设计的动机和最终任务不是自我表现,其落脚点更侧重于服务社会。以设计解决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

  • 延续还是停滞?——建国初期的上海设计教育

    作者:王宇轩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上海设计教育在建国初期经历着种种波折,并未形成专业体系建立具有专业优势的院校,甚至一度成为轻工业教育的附属课程而失去了独立性,教学上总体也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上海作为全国工商业中心和教育重镇的城市地位不相吻合。

  • 对接与转化——我所感受到的中美设计教育的互补性

    作者:徐庆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中美工业设计教育的互补性:美国学生找方向,中国学生完成实体设计,再由美国学生推销游说设计成果,是一种很合理的取长补短的合作模式。我是2009年去美国求学的,当时选择出国的动机很简单,只是想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玩具设计师,我的学校是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以下称之为SCAD);一所工业设计系全美...

  • “用”的伦理价值——Affordance及中国传统造物中的“致用”思想

    作者:李珂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Affordance的概念引入人造物,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们对人与物关系的认识,物不再是静态的无生命之物,它趋向人并发出行为的邀请,以自己的语言完成和使用者的交互。它是看不见的,是抽象的,但又不同于"有用性"的普遍含义,它又是具体的。人造物应合乎使用,这一点不论在今天,还是从历史上看,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尤其在今天设计"艺术化"的...

  • 兼具艺术价值与应用功能的波兰当代平面设计

    作者:陈淑君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波兰年轻招贴创作者的来源不再是建筑师、画家等,而是专业院校设计系的毕业生们,他们用电脑取代画笔进行创作。但是,这些年轻人并没有因为放弃手绘、放弃调色板而放弃对设计作品艺术性的追求。而且试图在实践中和理论中都能赋予当代设计以艺术性格。谈起波兰平面设计,大家都会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了波兰招贴...

  • 教育先行——包豪斯人移民美国的缘由

    作者:谢崇桥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界虽然也有自己的探索,但在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仍然延续欧洲传统并与欧洲保持着多方面的交流。当时对美国教育影响极大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遥相呼应,极大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按照社会学的"推拉"理论,移民与社会流动的动因往往有两方面的力量,即来自流出方的"推力"和流入方的"拉力"~1。很多研...

  • 亨利·波卓斯基与美国当代设计理论研究

    作者:马晓飞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亨利·波卓斯基的研究没有在应接不暇的现代设计中迷失方向,他撇开了浮夸的设计形式与蝶变的科技进步而直接进入到对于设计本质的追问。同时,他反思流行的设计观念,质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功能决定形式"论。广播里常响起某德国汽车品牌的广告词:"包豪斯风格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虽然每次听到,多少有对这种不伦不类宣传的抵牾情绪,...

  • 有一种理想总让我们坚持——访平面设计师沈浩鹏

    作者:薛晓雁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优秀的设计也是提升公众审美的一种途径,设计师是应该有这份责任的。如果你有好的设计概念和充分的理由,一般客户都会接受的,这同时也提升了客户的审美品位,让他知道还可以这样做或者达到这样的效果。一直以来,设计都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反映,是在各种文化信息背后的强大驱动力之一。从清晨被叫醒并摁掉闹钟的那一刻起,直至晚上关掉床...

  • 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的那些年——吕长天访谈录

    作者:曹汝平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半个多世纪以来,美术设计公司先后承担许多上海以至全国最重要的布置。例如,在环境布置方面,有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集会游行、各级党代会和人代会、迎接外宾、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全国运动会和上海艺术节等。吕长天,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理事和装...

  • “枯山水”美学

    作者:林霖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无池无溪处立石,称枯山水"。作为一位当代社会成功的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对时代与审美的残酷变化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建筑也是。因此,枯山水肯定也会有变化,但美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它的空灵、静谧,在任何时代都会打动人心。2014年12月4日,就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座具备所有大都市摩登大楼特点的商务中...

  • 走近——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者剪影

    作者:毛时安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上海,这座鲁迅、巴金和无数文学艺术大师曾经工作并留下作品的伟大城市,依然保持着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光荣与梦想,依然充满了生生不息的艺术创造活力。201 4年,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奖时隔1 2年后重启。共评选出了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五个领域的"终身成就奖"12位,"杰出贡献奖"12位。翻开本届乃至历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 因自由而艺术——德国“自由艺术”的生发及其人文社会背景

    作者:杨起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艺术是自由思想的延伸。作为思想大国,德国艺术同样改变着人类精神面貌。从本期开始,《上海艺术家》将邀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201 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德国杜塞尔多夫城市馆艺术家兼策展人、波鸿美术学院自由绘画教授杨起,从人文背景、学院教育、哲学思辨和切身艺术实践等方面,以多维视角诠释德国自由艺术,以期在全球艺术视野中一...

  • 灵魂之画——读柴祖舜的墨彩心象美学

    作者:林霖 刊期:2015年第01期

    <正>柴祖舜是可读的,尤其是他的晚年作品。日臻圆融贯通。在中国画发展至今的千百年历程中,关于"形"与"意"的争论一直都在延续、在发酵,有时互相交融,有时互相排斥。艺术的风格,虽可用言简意赅的定义冠之以名,然艺术终究是宽阔的,是因个体而美——这种个体包括创作者与艺术的对话,也包括观者与艺术的对话。柴祖舜却不囿于"形"到"象"理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