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书摘杂志 省级期刊

Digest

杂志简介:《书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39/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国是论坛、历史与内幕、人物春秋、生活广角、课堂内外、百科视野、人文经纬、艺苑文坛。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5-2968
国内刊号:11-3039/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643
总被引量:367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犹有舌。一种文化本能

    作者:张冠生 刊期:2017年第07期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全体师生集会,纪念西南联大自是日结束,同时为该校纪念碑揭幕。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碑文,可谓壮怀激烈,其中一句“诗书丧(器),犹有舌”,既有豪情,更有实情。

  • 新军事革命:一场没有眼泪的战争

    刊期:2017年第07期

    战争的“操作”方法从来没有在设计它时所设定的环境中得到检验。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共产主义从内部崩溃,华沙条约组织瞬间化为泡影,中欧地区爆发另一场大战的可能性也随之烟消云散。由此,美国军队很快把注意力放到一系列全新的问题上。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本应给重新思考作战方法提供很好的理由,但事实并非如此,旧的作战思想反而更加...

  • 何谓“世界眼光”

    作者:陈平原 刊期:2017年第07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流行一个段子: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自己的’肾不好。仿照这一说法,我现在的感慨是,不到博物馆,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不幸的经济学

    作者:王曙光 刊期:2017年第07期

    幸福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萧伯纳曾经说了一句被广泛引用、令经济学家很受用的名言,他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我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意义上对经济学做出这样的评价的。不过,经济学家在幸福这个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微不足道。与哲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在幸福这个命题上做出多少实质性的...

  • 农民文艺与革命文学之争,争的是什么?

    作者:张宝明 刊期:2017年第07期

    1927年,曾经是创造社元老后来选择退出创造社的郁达夫在革命文学几成燎原之势时抛出其独特的“农民文艺”主张:“文艺是人生的表现,应当将人生各方面全部都表现出来。现在组成我们的社会的分子,不单是游惰的资产阶级、凶悍的军人阶级和劳苦的工人阶级而已。在这些阶级之外,农民阶级,要占最大多数,最大优势。

  • 鲁迅为什么多次批判《社会新闻》

    作者:陈子善 刊期:2017年第07期

    凡是读过《伪自由书·后记》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鲁迅在其中对《社会新闻》的严厉批判。该文有将近一半篇幅是对《社会新闻》诬蔑鲁迅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回击。而且这只不过是鲁迅与《社会新闻》多次交锋中较为尖锐和集中的一次。

  • 历史记着他们——记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工作者们

    作者:钱钢 刊期:2017年第07期

    唐山地震过去四十余年了,人们对地震工作者依然抱有很多埋怨、不理解,甚至嘲讽。然而事实上,他们不仅为中国的地震预报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有人甚至奉献出了生命。他们怀有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 溥心畲的“双料博士”之谜?

    作者:蔡登山 刊期:2017年第07期

    20世纪中国画坛,“南张北溥”曾睥睨一世。“南张”即张大千,“北溥”即溥心畲。实际上当时“北溥”的声名是盖过“南张”的,张大千对溥心畲也是非常敬佩的,他认为“南张北溥”之说并不妥,他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位是溥心畲,另一位是吴湖帆,应称“南吴北溥”,另外半个是谢稚柳。这不仅因为溥心畲在书画界享名甚早,更由于他...

  • 斯大林的欲望——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署

    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 季大方 刊期:2017年第07期

    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进攻是在1945年8月9日午夜过后一分钟,当时11个军团一百多万名苏联官兵高喊着“杀死日本鬼子!”沿着一条2000英里的战线全面攻入日本人占据的伪满洲国。衣着残破、军援枯竭的日军无法与苏军匹敌,苏军配备了27000门重炮,5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还有3700架飞机。14年前用来攻克东北并在战时大多数时间占领着这里的日军...

  •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有多远

    作者:乔晓春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为什么老百姓瞧不起社会科学学者? 实际上,普通老百姓没有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当作科学家来看待。在他们眼里,研究卫星、火箭、高铁的人才算是科学家,他们才是有学问的学者,而每天在电视里高谈阔论、无所不知、无所不讲的人,根本不能算是学者。相反,有些学者的讲话却遭到社会上群众的非议和嘲笑,老百姓归纳出很多学者的“雷人”语...

  • 收藏市场怪现象

    作者:剑武 刊期:2017年第07期

    收藏与 在当下收藏中国书画,应当说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劳累所在,就在于其中有不少拿捏不住的事。这是一件所谓流传有序的古代名家作品,上面有清官收藏的记录,诸如典籍记载、乾隆几大章盖着,甚至还有御题,连御题也有明确记载,但是,《石渠宝笈》或《秘殿珠术术》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图片,谁能保证,上面记载的就是这张画呢?!

  • 胡乔木的人际交往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与周扬 胡乔木和周扬都是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亭子间走出来的革命家,都拥有六十余年的共同革命生涯,毕生的革命战友情谊应该是二人关系的基本方面。

  • 梁思成不是神

    作者:楼庆西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朱涛的《梁思成与他的时代》一书出版后,因为书中对人们传统观念里的梁思成有了一些观念上的颠覆,在建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梁思成的学生,曾经与梁思成有过很多接触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楼庆西在研读本书后,写出了自己对书中问题的看法和他了解的梁先生。

  • 我的学术起点

    作者:马勇 刊期:2017年第07期

    “批林批孔”是我的学术起点 我们这些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按照过去的话说,叫“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从出生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语录旱已渗入我们这一代的骨髓。我身份证上的生日,就是的生日,这并不正确,而是上大学建档案时选定的。我来自农村,使用的记时都是农历,从来没有换算过阳历。那时也不是很好找...

  • 张大千的去国与未归

    作者:包立民 刊期:2017年第07期

    张大千最后一次携妻徐雯波离开成都,搭乘军用飞机赴台北的时间是1949年12月上旬——成都解放前夕。自此一别,直到1983年4月1日,他病逝台北,再也没有回过大陆。离开大陆后,他先后旅居过台北、香港、印度、日本、巴黎、阿根廷、巴西、美国,最后定居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