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书摘杂志 省级期刊

Digest

杂志简介:《书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39/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国是论坛、历史与内幕、人物春秋、生活广角、课堂内外、百科视野、人文经纬、艺苑文坛。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5-2968
国内刊号:11-3039/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643
总被引量:367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他生活在哪一年的苏州

    作者:扫红 刊期:2012年第12期

    逛完拙政园,我捏着小纸片问黄包车:“你知道这个地址吗?”车夫们摇摇头,问到最后一个了,他瞟一眼肯定地说:“我拉你去,十五块钱!”我一看神态就明白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地址,先把客人拉上再说。既然你这么肯定,那你就来搞定吧,我二话不说上了他的车,任他在斜阳下拉着我在古城内跑。多好的苏州啊,树比房子高!

  • 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

    作者:资中筠 刊期:2012年第12期

    源于古代的传统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是独立自由的。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君主采纳他的意见,一国不行,就到他国,困厄、饥饿均在所不辞,到处碰壁,“吾道不行”则宁可“乘桴浮于海”,也绝不妥协。他要求见用的,首先是自己的主张而不一定是本人,所以绝不放弃自己的学说来迎合在位者。

  • 官本位:行政改革的重大障碍之一

    作者:李景鹏 刊期:2012年第12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1982年开始,经历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我们不断地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方案,取得了一些进展。2008年党的十七大也强调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是至今为止,我国的行政体制的改革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精神的殿堂

    作者:冯骥才 刊期:2012年第12期

    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

  • 全球化下的人文困境

    作者:李欧梵 刊期:2012年第12期

    对我个人而言,这个讲题有点“反潮流”的意味:大家每天为赚钱而辛劳之余,谁还会想到“人文”的问题?如果人早已变成了一个“经济动物”的话,何必再来探讨做“人”的意义?讲了也等于白讲。在上海刚刚改革开放之后不久,有些知识分子开始转业经商(。当时叫做“下海”),于是引起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失落”的公开讨论,

  • 我和影视较劲

    作者:严歌苓 刊期:2012年第12期

    这个时代不是小说的时代。我们的阅读水平越来越降低,大家都去阅读手机上的文字,阅读博客上的文字,阅读微博上的文字。有的时候真的非常的矛盾,常常叹息我不属于这个年代,我大概属于夏洛蒂姐妹的时代。

  • 张伯苓:“宁以身殉,终身从事教育”

    作者:《先生》编写组 刊期:2012年第12期

    教育救国志19岁那年,张伯苓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无船可开,张伯苓满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在家闲居了一年。当他终于有机会上船练习枪炮鱼雷射击和驾驶技术时,一个“国帜三易”的国耻现场,使他的报国志向从军事转向教育。

  • 袁伟时:我把任何人看成人

    作者:李怀宇 刊期:2012年第12期

    袁伟时先生(1931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总是不老。我常常忘记他已经八十岁了,有时一个电话打过去,一聊就是半个钟头,随时约他吃饭,好像每一次他都有空。聊天是他的赏心乐事,总不显累。

  • 张治中在“”中(外一篇)

    作者:张素我 刊期:2012年第12期

    我的父亲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已经离开我们42年了,如果活在世上,到今年(2011年)也已经121岁。特殊的年代,让父亲在79岁那年就去世了,今年我也已经97岁了。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唯一敢对、多次直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父亲经历了鲜为人知的国共往事。

  • 高尔基:无法平静的最后岁月

    作者:汪介之 刊期:2012年第12期

    从1933年5月回国到1936年6月去世,是高尔基生命的最后三年。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作家完全接受当时的苏联现实、最为接近斯大林领导核心并赞同其路线和政策的时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公布或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这三年既是高尔基和斯大林的关系由接近转向逐渐冷淡的时期,也是他充满怀疑、抵制和精神痛苦的时期。

  • 八十年代,关于朋友的一些记忆

    作者:吴亮 刊期:2012年第12期

    下面的文章选自《八十年代琐记》。共30段。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并非原文的开始与结束。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权作开始与结尾。

  • 在梅兰芳家磕头

    作者:徐城北 刊期:2012年第12期

    接触的“角儿”多了,既高兴,也麻烦。高兴是我能集中认识这么多的名伶,麻烦是他们彼此都有些互不服气。有时在私下谈话中,某人会亲热地贴近你说:“城北啊,咱们是自己人了,要是别人的话,求我讲给他听,连门儿也没有!不过,咱们说话是哪儿‘说’哪儿‘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感谢他的热诚;

  • 宁浩,混大成人

    作者:林旭东 刊期:2012年第12期

    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历了一个伟大的时期,我对上世纪80年代非常有感情,80年代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能看到,而且信息突然涌进来,带来巨大的冲击。邓丽君早就开始有了,可是邓丽君对我们来说有点老气,因为工厂的男孩子,可能更多的需要有力量、比较有劲的东西。

  • 请饮“廉记咖啡”

    作者:黄晓阳 刊期:2012年第12期

    在香港,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香港胜在有ICAC”。生活于亚洲最繁华也是廉洁的城市之一,香港人呼吸着自由、公平和清廉的空气,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廉政公署这一个独特的机构。香港媒体有诗评价廉署说,“如明矾,澄清了香港一池浑水”。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诠释法制社会“就是大家做事守规矩”。也许用一个细节,可以反映香港人遵守法制社会...

  • 泛反官不如淡化权力

    作者:徐志频 刊期:2012年第12期

    从2003年开始,十年来广东省在社会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总体趋势是“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如果说,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特区,广东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先驱。从主张天下为公的孙中山1925年军事北伐,到2012年政府主动还权于社会组织、百姓,广东为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百年来一直敞开着一扇清风徐吹的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