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书摘杂志 省级期刊

Digest

杂志简介:《书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039/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国是论坛、历史与内幕、人物春秋、生活广角、课堂内外、百科视野、人文经纬、艺苑文坛。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国际刊号:1005-2968
国内刊号:11-3039/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643
总被引量:367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卷首碎语

    刊期:2012年第04期

    要改变“政府强、社会强”的状态,就必须改变“国富民穷”的局面。随着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和国有部门的大举扩张,中国已经造就了一些人称之为“举国体制”的动员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阻碍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再平衡,也有效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 讲“中国模式”为时尚早

    作者:章百家 刊期:2012年第04期

    现在,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很热烈,看法很不一致。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对“模式”的定义不同。我是傲历史研究的。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现在仍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谁也说不清楚,中国的改革最终会改成什么样,还要改多少年。最终的目标,特别在体制方面还相当模糊。现在就说已经有一个“中国模式”,恐怕为时尚早。

  • 一九四九和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

    作者:许子东 刊期:2012年第04期

    1949年和现在网络上的意识形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有着变化曲折的过程,更值得我们关注。历史如不梳理,以为可以断裂或忘却,其实不知不觉,历史正在或将会重复。

  • 梁文道:我宁愿没有粉丝

    作者:许骥 刊期:2012年第04期

    我们今天的中国,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南是:“热”。这种“热”蔓延到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模;上。但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冷却一些,淡定一点。我们需要对我们遭遇的各种言论、各种话题、各种现象保持一定距离,缓慢下来去看,不要急于做任何的占应和判断。例如,什么叫粉丝,什么叫偶像,不妨爿研究它是什么东西、它影响了什么;最后,才能加以判...

  • 中国是谁?

    作者:金灿茶 刊期:2012年第04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面临许多问题,也有许多挑战。什么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很难从哪一个方面形容她。

  • 台北之错,上海少犯

    作者:俞雷庆(主编) 刊期:2012年第04期

    阿城我叫阿城,姓钟。1984年开始写东西,署名就是阿城,为的是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我出生于1949年的清明节。中国人怀念死人的时候,我糊糊涂涂地来了。中学未完,“文化革命”了,于是去山西、内蒙插队,后来又去云南,如是十多年。1979年退回北京,娶妻,生子。

  • 中国城市的富裕家庭只有1%

    作者:丁建中 刊期:2012年第04期

    贫富鸿沟即两极分化,有几层含义:一是从全球宏观的视角来看,呈现出富国与穷国的分化;二是从主权国家中观的视角来看,呈现出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分化;三是从生产单元——企业微观的视角来看,领导层(雇主或代表雇主的上层人员)与普通雇员的贫富分化。

  • 你被中产了吗?

    作者:钱民辉 刊期:2012年第04期

    社科院《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中国城市合理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城镇贫困人口数约为五千万人,城市中等收入者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蓝皮书的在百姓中间可谓是荡起层层涟漪,人们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成为中产阶层,或者还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于是在网上或聚会中就出现了相互之间的调侃——

  • “巴黎情结”缠绕中国富翁的心头

    作者:郑若麟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中国富豪对于巴黎的喜爱程度,正匹敌国外诸多名城对他们的欢迎热情。二者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对金钱的追求。富豪们追求“一掷千金”下身份的认同,“巴黎们”追求奢侈品消费带来的荷包丰满。但现实是,富豪们花了钱并没有买到尊重,而在巴黎、纽约、伦敦,你也许会发现它们已成为中国人创造财富的新选择。

  • 杜聪与河南艾滋孤儿的故事

    作者:白先勇 刊期:2012年第04期

    上世纪80年代,河南农村因卖血出现无数的艾滋病家庭,又因而遗留下成千上万的艾滋孤儿。他们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希望之门关闭,等待他们的是灰暗无边的命运。然而杜聪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爱的光亮,可以说,杜聪为他们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他的善行,是菩提心,菩萨行。

  • 手马手教我工作

    作者:张颖 刊期:2012年第04期

    记得“延安名角” 1940年8月底.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轻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

  • 清华教授陈岱孙

    作者:刘昀 刊期:2012年第04期

    已经是9月6日,学校已经开学上课两天了,第二天即上讲堂,从此开始了他整整70年的教书生涯。清华教员宿舍紧缺,陈岱孙暂时被安排到北院7号和叶企孙同住,结果一位五年多。陈岱孙搬进来住,叶企孙颇为高兴。他们在美国留学时就认识,后来都是终身未娶,同属清华几大光棍之列,一辈子的交情。

  • 胡宗南的失意人生

    作者:扬帆 刊期:2012年第04期

    1950年3月27日,胡宗南从西昌逃到海口的当天,台北政府即明令裁撤“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调任胡宗南为“总统府战略顾问”。至此。胡宗南已经一无所有,没有兵马,没有地盘,只剩下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胡宗南心灰意冷、精疲力尽。他在台北办完公事后,就到台湾东部的花莲海滨休养。这里背山靠海,环境清幽,实在是修养身心的圣地。

  • 沈从文谈汪曾祺

    作者:张新颖 刊期:2012年第04期

    汪曾祺对他的老师的感情,真是深厚。他谈沈从文的作品,谈沈从文这个人,写了一篇又一篇,写得那么多。又都那么好。临终一梦,绝非凭空而来。那么沈从文是怎么看汪曾棋的呢?没有专门的文章,却有零星的文字。散落在他给友人的书信中。很值得辑出来,集中起来看看。

  • 在香港巧逢四朵金花

    作者:叶永烈 刊期:2012年第04期

    2010年11月12日,我是应香港《华夏纪实》主编王彤先生之邀前往香港,出席《华夏纪实》杂志创刊5周年暨首届国际华文报告文学论坛,在论坛上我巧逢四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