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书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屋讲坛、说长论短、史海钩沉、法制经纬、灯下随笔、前言后语、书屋品茗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7-0222
国内刊号:43-1243/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439
总被引量:197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古都纪胜典籍——《宋东京考》

    作者:万方 刊期:2018年第07期

    明代李濂所撰《汴京遗迹志》虽然是一部较有影响之记载北宋东京(开封)旧迹的志书,但整体篇幅不大,且有近半数篇幅为历代文士所撰关于东京的诗词歌赋,故对于东京遗迹的记载较为简略。清代用成所撰《宋东京考》为一部后出转精之作。

  • 书屋絮语

    作者:邵水游 刊期:2018年第07期

    收到书评家桑农寄赠的《书海遇合》,其中冯至先生有段话:“徐琥回国后,由鲁迅介绍他在《申报·自由谈》上用不同的笔名撰写杂文,也是鲁迅介绍,他翻译尼采的《苏鲁支语录》和《自传》得以出版,署名徐梵澄。”整篇文章只涉及他与徐在德国留学期间的往事,以后就留白,倒是有趣得很。徐梵澄在现代中印文化交流上贡献颇多,对中印哲学的会通之...

  • 云山遗风薪火传

    作者:韩晗 刊期:2018年第07期

    2018年4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国家主席在武汉与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作为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世界上第一大与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关系在最近一百年里可谓走过了各种艰辛曲折,但在合作、友好、共赢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将是总方向与大趋势。就可预期的未来而言,这毕竟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更是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友谊...

  • 东方道种智,证得依林薮

    作者:闻中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一真是奇迹一般,居然一气译完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献歌》,即我们通常音译为《吉檀迦利》者。时属印度的高温,酷热的暑夏之气盛大而无敌,我大概是身中热毒的中国朝圣者,在马不停蹄、密不透风的时间中高强度作业,几乎是在饮着甘美的诗篇,和着盛夏的繁华,终其篇章而搁其笔墨。

  • 水木清华众秀钟——《浦薛凤回忆录》中的清华

    作者:包蕙翰 刊期:2018年第07期

    浦薛凤,号逖生,江苏常熟人.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及诗人。尤其在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他创立的“政治五因素”论至今影响深远。浦薛凤出生于江苏常熟一户殷实的士绅家庭。父亲浦光薛设馆授徒多年,在当地颇有声望。他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学习,少年即能赋诗吟咏,被人称为“神童”。十一岁进入常熟县立塔前高等小学。三年后考入清...

  • 五十年代的梦痕

    作者:黄奕臻 刊期:2018年第07期

    尘埃飞扬在虚空里,随着气流回转着。古人常常说“尘埃落定”.总是相信着它们最终会有一个归宿。它们会落在一个地方.黏附在那,仿佛自己飘摇的样子仅仅是一场长长的梦——恍若人生。但是,风来了,它们又飞扬了起来,身不由己——在这里,空间与时间似乎就是同义词.尘埃流动,仿佛从不做梦。

  • 杨静远在武大任职的聘书

    作者:戚慧 刊期:2018年第07期

    杨静远与武汉大学渊源颇深,她的父亲杨端六、母亲袁昌英都为武大教授。自1929年9月,袁昌英带上年满六岁的女儿杨静远从上海来到武昌,她被聘为武大文学院外文系教授,开设“希腊神话”、“希腊悲剧”、“戏剧入门”、“莎士比亚”、“欧洲戏剧沿革”、“法文”等课程,与凌叔华、苏雪林并称为“珞珈三女杰”。

  • “珞珈山”与“柏克莱”的跨海握手——读裴高才《田长霖新传》断想

    作者:陶德麟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一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驾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部,东湖之滨.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百年名校武汉大学就坐落于此。“珞珈山”之名,系著名诗人、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所取。珞.是石头坚硬之意;珈,乃古代妇女戴的头饰;“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现在珞珈山...

  • 如何与一位伟大诗人道别?

    作者:张伟 刊期:2018年第07期

    诗人余光中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个月了。他青年时离开大陆,定居台湾,其间赴美进修讲学,还有过十一年在香港教书的经历,最后于九十岁高龄终老宝岛。他一生游刃于诗、散文、评论、翻译这“四度空间”之中,可谓著作等身,而最为人称道、为人所念念不忘的恐怕还是诗。笔耕七十载,诗人留下一千多首诗作,或长或短,洋洋洒洒,题材各异。

  • 与伟大传统同一呼吸——读吴兴华的诗

    作者:赵鲲 刊期:2018年第07期

    2017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吴兴华全集》,让“吴兴华”这个久已被淡忘的名字再度熠熠生辉。这套书由诗集、文集、译文集、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和“致宋淇书信集”五卷组成。吴兴华在诗歌创作、治学以及翻译方面具备出类拔萃的才气和修养,然令人痛惜的是:他在学术上没有展开,传世的学术作品很少:翻译水平甚高,但数量不多。

  • 回雁峰头望西北,晚来衡阳天欲雪

    作者:甘建华 刊期:2018年第07期

    考察中国笔记文史地理,历记北至漠河,南极琼岛。东越沧海,西讫伊犁。因为我原在大西北读书、工作、生活,所以比较关注西北史地和各色人物。“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杰出人物推陈出新,文史笔记车载斗量,现在依然是中国文化大省强省,这咱就不说了。且说宝鸡以西的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区,辽阔的边地风光和...

  • 沃丘仲子考

    作者:蒋蓝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一费行简,字敬仲,笔名沃丘仲子,或作沃邱仲子。江苏武进人(一说为浙江湖州人),少时居于四川成都.为晚清文豪王阎运的弟子。曾任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教务长;民国初年黎元洪主政时期,他曾被四川省推为省代表;1925年任北京临时参政院参政,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54年9月6日病逝于上海,著有《慈禧传信录》、《近代名人小传...

  • “文章底下的焦躁”

    作者:朱航满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一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情:“近日承一位日本友人寄给我一册小书,题日《北京的茶食》,内凡有《上下身》、《死之默想》、《沉默》、《碰伤》等九篇小文,都是民十五左右所写的,译成流丽的日本文.固然很可欣幸,我重读一遍却又十分惭愧.那时所写真是太幼稚地兴奋了。”这里的“日本友人”即日本著名汉学家松枝茂夫。这本...

  • “大家”与大众——只有一本书的距离

    作者:曾昭华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一般读者看的书,无非是贴近生活的大众读物或是迎合大众口味的“畅销书”。对于历经时间考验的大家作品,以及一些名人传记、学人精品,大多数读者往往不敢涉足,总以为那些作品距离我们很远。或与我们“无关”,以致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亲友、晚辈都接受了我们的“暗示”,或延续了我们的“思维”而远离这些被认为“高不可攀”的读物。笔者以...

  • 又见陆小曼佚文佚简

    作者:陈建军 刊期:2018年第07期

    《陆小曼文存》(柴草编)由三晋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印行后,我陆续找到陆小曼《自述的几句话》、《请看小兰芬的三天好戏》、《马艳云》和《灰色的生活》等四篇佚文,这些佚文均已作为附录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眉轩香影陆小曼》(柴草著)。陆小曼未被收集的作品尚有可发掘的空间,前些时,我阅读民国时期报刊.又见到一文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