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书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屋讲坛、说长论短、史海钩沉、法制经纬、灯下随笔、前言后语、书屋品茗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7-0222
国内刊号:43-1243/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439
总被引量:197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1
  • 略谈中西文化的八项差异——在田家炳中学“薪火相传”仪式上的演讲

    作者:刘再复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今天,我能够来到以田家炳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学,感到非常光荣。下面,我想讲两个题目:一是“我为什么敬重田家炳先生”;二是“我为什么热爱中华文化”。两个题目都可以讲几个小时,但今天只能每个题目讲一刻钟。关于第一个题目,首先,我要讲“文化在哪里?”许多人都以为文化在书本里,在图书馆里,这也没有错。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书籍的确都蕴...

  • “走出乡土”之后怎么办

    作者:许倬云 刊期:2017年第04期

    陈心想先生送来大作《走出乡土》,吩咐我撰写一些意见,本书是针对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而著的。费先生从他的田野调查《江村经济》发展为《乡土中国》,成为中国社会学上的里程碑,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从那个时代到今天,中国经历七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超越中国,这六七十年来的世界也是经历了许多剧烈的变中国发展农业,当然发轫于新...

  • “鹤林真逸”彭耜其人其事

    作者:闻中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中国历代解释《道德经》的典籍中,以集注、集解的编纂面目呈现在《道藏》中并不少见,但真正具有经典意义者,除了明万历年间焦竑所辑录的《老子翼》以外,当首推南宋彭耜纂集《道德真经集注》。甚至此书或有超过《老子翼》处,因为,《老子翼》所搜录的注家虽多,然毕竟时间跨越过大,不像彭耜,集中整理两宋时期三百年的老子研究精义二十家,灵蛇在握...

  • 收藏者——鲁迅与本雅明

    作者:刘超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鲁迅年长本雅明十一岁,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一个边境小镇自杀时,鲁迅已过世四年。身处同一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人,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交集;作为收藏家,两人在精神上却有深层对话的可能。汉娜·阿伦特说收藏是本雅明的主要爱好,本雅明也自称有“爱书癖”。

  • 顾颉刚与周氏兄弟——从顾氏书信、日记有关记录说起

    作者:刘克敌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1913年,顾颉刚在上海参加北大预科入学考试,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同年4月,他从上海乘船赴京入学。不过,进入北大后的顾颉刚,尚没有机会和周氏兄弟相见,因为鲁迅虽然早在1912年就到北京,彼时却不过是北洋政府教育部的普通职员,“五四”之后才到北大兼职授课。

  • “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朋友胡适之”源流考释

    作者:张宝明 刊期:2017年第04期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流行于民国朋友圈的一个热词,只是这个热词有点长。那时还没有网络,更谈不上什么QQ、飞信、微信等秒杀交际手段。写这样一个二十世纪一度流行的热词,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这只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些羚羊挂角的茫然:既不如付梓报刊、书信、日记中的人与事手到擒来,更不如现代网络热词那样在所难逃——举手投足...

  • 世人不忘张默君

    作者:秦燕春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曾在民国政坛、文坛均负富相当时望的张默君(1884—1965)、邵元冲(1890—1936)夫妇几乎双双被两岸同时遗忘,台湾为数不多关于张默君的纪念文字、传记文章,均属国民党党史研究类型,这类“先烈先贤”追忆之作,鲜有深刻透彻的见地;内地虽曾略有以张默君诗歌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知见也未见得能深入。

  • 湖南儿童文学的未来——《2016湖南儿童文学年选》简述

    作者:吴双英 刊期:2017年第04期

    湖南位于洞庭之南,平川沃野,人杰地灵,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着瑰丽想象和独立气节的文明之地。屈、贾之乡的美誉,以《楚辞》为标志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确立,让这个灵秀之地多了文学的豪情和文化的担当。在中华文化的宏大格局中,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风貌和风骨。经过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的洗礼之后,“惟楚有才,...

  • 自传之外的郑毓秀

    作者:胡晓进 刊期:2017年第04期

    对于郑毓秀这个名字,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大约都会感到陌生;但在民国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法律界,郑毓秀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名字,因为她开创了民国法律界的多项第一:第一个留法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法院院长(审判厅厅长)……而且,她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出身广东新安(今天的深圳市宝安区)官宦家庭,祖父郑姚...

  • “大人”有多大?

    作者:王程强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弘治十二年进士登科录》中记载了王阳明的行状,有一条:“弟守义、守礼、守智、守信、守恭、守谦。”其中守义和守智是王阳明伯父王荣的儿子,守礼、守信、守恭是他叔叔王衮的儿子。这个时候,王阳明亲弟弟王守俭才四岁,没有被写上,守文和守章还没有出生。《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能力小就齐小家庭,能力大就要齐大家...

  • 孤身可畏——读木心兼谈《木心谈木心》

    作者:乔敏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嗜读木心文章逾六载,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遇到先生的文字,我对文学的理解会是什么样子;而年轻一辈的读者如我,也终于等到了写出此等文章、活出如许人生的艺术家。在这个意义上,我虽无福无德随侍先生侧听其言观其行,但他是我的家庭教师。去岁金秋回香港参加毕业典礼,在刘剑梅师家中做客,其父刘再复先生也在。

  • “慢一点,请再慢一点”

    作者:韩秀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三岁的时候便罹患哮喘。由于长年患病,由于晨昏颠倒,于是格外地畏惧噪音的干扰。他所居住之处,四壁以软木铺墙,为的是彻底隔音。他成年之后几乎没有离开过巴黎,接触的人也不是很多。但是,在他的小说里,众多的人物却展开了曲折、复杂的人生,交织成一幅幅华丽的长卷。人们不禁要问,一位几乎足不出户的何以“阅人...

  • 为汉语存留一份“族谱”——评《杨川庆诗选》

    作者:刘金祥 刊期:2017年第04期

    物欲炽张的时代使得诗歌成为保持主体精神活泛与灵动的文化基因,成为维护人们情感真挚与诚实的人文养分,换言之,正是诗歌让人们回到本我和原初,使读者心灵始终保持新鲜而持久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近日阅读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川庆诗选》,深感诗歌依旧植根于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濡染着人们的精神修为与人格操守。

  • 关注的形式——以蒙塔莱两首诗《海沙滩》与《暴风雪》为例

    作者:霍拉斯·恩格道尔; 万之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 关注是一种浓缩的狂热,是一切观察中最不中立的观察。那时它更是一种“固定住了”的目光,所以你都不再知道你是在接受什么还是在提供什么内容,那对反义词“主动/被动”在这里没什么戏可唱了。在一大堆预期中的或者可以漠然的印象中,会出现一些东西提供文字。那到底是什么要到很久之后才能变得清楚。

  • 海明威的巴黎之恋

    作者:傅铿 刊期:2017年第04期

    1961年6月初,艾伦·豪奇纳作为最亲密的友人,最后一次来到明尼苏达州的一家精神病院里探望海明威。由于海明威此前已经有过好几次自杀的企图,豪奇纳便找了一个时机直接问这位名人为什么想不开。海明威稍微想了一下说:“当一位六十二岁的人意识到他已经不再能够像他许诺自己的那样写作,甚至不再能够做从前好日子里许诺过自己的任何事情时,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