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书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屋讲坛、说长论短、史海钩沉、法制经纬、灯下随笔、前言后语、书屋品茗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7-0222
国内刊号:43-1243/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439
总被引量:197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1
  • 中华兵书宝典——《火攻挈要》

    作者:万方 刊期:2016年第04期

    火药发明于古代中国,但中国历史上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用于战争的时间不会早于元代。

  • 书屋絮语

    作者:邵水游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以前读《曾宝荪回忆录》,书中附录了《曾纪芳自订年谱》,记载曾家佛、耶同存,礼拜如仪,确实惊讶。但通读"年谱"之后,可知近代佛、耶作为不同的宗教体系,在当时的社会尤其是大户人家的见识中,佛、耶在向善、向真、向美方面有共趋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而佛、耶同拜也就正常了。

  • 湖南人与“湖湘精神”

    作者:陈彩虹 刊期:2016年第04期

    误判的湖南历史和未误读的"湖南人"在浩渺壮阔的太平洋彼岸,一位年轻的美国学者,有些意外地把眼光聚焦在中国内陆省份之一的湖南,他就是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裴士锋(Stephen.R.Platt)先生。他所著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一经面世,马上触发了众人对"湖南人"的热议。虽然说,"湖南人"早已是颇具动静的话题,但这次与以往大不相同。

  • 中国离现代科学精神有多远

    作者:伍国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家李约瑟在初版于1954年的巨著《中国的科学和文明》的第一卷的前言里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设问:"为什么,就广义来说,中国的科学持续地保持在一个实证的层面,而其理论则始终被局限在原始或中世纪的形态?"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个老问题,曾有过很多的答案,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主要是"技术"成就,而不是...

  • 从廖泰初的研究看民国农村教育

    作者:陈学金 刊期: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关于民国时期教育的讨论越来越热,有赞扬褒奖之声,也有贬抑指责之词。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评论缺少客观翔实的证据,在激起人们艳羡或愤懑的情绪后,总让人觉得还缺点什么。说白了就是,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任何讲理或评论都应讲求一点证据,否则很难令人信服。

  • 有些事,这辈子都刻骨铭心——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稿

    作者:舒婷 刊期:2016年第04期

    我在来科大的路上,来接我的小车司机很自豪地告诉我:科大在一个国际大学排行榜上已经超越港大。这个排名版本是否足够权威,我不大清楚。但是我深深地相信,在座的香港科大的老师与同学们一定都出类拔萃。所以,我面对大家,感到既荣幸,又惶恐。

  • 文学的另一面就是梦

    作者:苏童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以梦为演讲主题,在座的恐以为我是一个擅长"忽悠"的人。因为"梦"这个词汇承载了一些很大、很虚幻、又很有弹性的涵义。可我又认为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梦"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词。想必大家脑海中有无数关于梦的说法和故事,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

  • 对话的背景

    作者:李洱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今天我坐在这里,不是讲课,也不是演讲,只是交流。为什么这么说呢?熟悉我小说的人都知道,我最讲究在小说中设置各种各样的对话关系:作者与作品中主人公的对话、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作品中不同人物与作者的对话,还有作者与读者对话。我认为当代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话。首先我要谈一下选这个题目的原因。

  • 谁的一生值得寄托这么多话——读张新颖《沈从文九讲》

    作者:安斌 刊期:2016年第04期

    首先是"有情"。张新颖先生在一篇短文《初心》里记述了张文江先生在讲《风姿花传》时延伸出去的一段话,"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作家,他们的作品虽然享有盛名,在我看来还算不上好。但是他们在大变动时代中的生活本身,如果能看得透,倒是极好的‘诗’。

  • 漫话漫画

    作者:鹿耀世 刊期:2016年第04期

    十八世纪初,漫画自英国诞生以来,历史并不算长。但是这种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新样式,以其善于抨击讽刺时弊、蕴含幽默风趣的特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 冲天一立便千年——苏炜访谈录

    作者:姜玉琴; 苏炜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严格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两支,一支在国内,一支在海外。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海外"的中国文化传统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较少,加之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对"传统"的认知度要明显高于"国内",所以说,在此情况下,存活于"海外"的中国传统文化反而比"国内"的可能更为纯正些或地道些。

  • “咏觞曾不羡兰亭”——记抗战时期陪都甲申红岩雅集

    作者:张南 刊期:2016年第04期

    1944年,岁次甲申,因战争原因,一批麋集在陪都重庆的文人雅士,仿兰亭之制,吟韵唱和,邀为文酒之会,故旧新知,觥筹交错,谈诗论文,酣畅淋漓,成为陪都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 岁月封存不住的魅力——张光宇的《云彩》

    作者:李兆忠 刊期:2016年第04期

    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骚动与亢奋。然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艺术与人生总是合而为一,现实生活即使再严酷,也无法使它降格,变得庸俗粗鄙。

  • 留学时期冯友兰人生选择

    作者:王仁宇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青年时期尤其重要。平常人这样,哲学家亦如此。青年时期,冯友兰有过几次重大的人生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是留学期间研究方向的选择。从学习西方哲学到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确定了终生研究方向,为后来研究中国哲学、会通中西、建立哲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 “现代玄奘”——谭云山(中)

    作者:刘开生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谭云山1924年7月到了南洋以后,即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华侨下一代以及向广大华侨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事业之中。他首先在新加坡英俄街的工商学校教书。1926年10月,柔佛州麻坡市中华学校的中学三年级主任、他的好友绍崖因为要到槟城去当报馆编辑,学校不放他走,除非他能找到谭云山去接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