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书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屋讲坛、说长论短、史海钩沉、法制经纬、灯下随笔、前言后语、书屋品茗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7-0222
国内刊号:43-1243/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439
总被引量:197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1
  • 中华雅玩典籍——《西清四鉴》

    作者:邵水游 刊期:2015年第12期

    收藏鉴赏雅玩需要有钱且有闲,具有登峰造极之优势者莫过于帝王。故古代藏品谱录集大成者均出自对内府收藏的著录整理,而力倡其事者多为对收藏鉴赏有着附庸风雅之好的帝王,北宋徽宗与清代乾隆帝等为其代表。前者敕令编纂了宣和书、画、

  • 书屋絮语

    作者:邵水游 刊期:2015年第12期

    无疑,我们已跨入大数据时代,概念与工具随之而动,“海量信息”似乎不足以描述这种现象,现在则冠之以“云信息”。科技的进步不仅仅改变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会把技术工具和效果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则被这日日新的技术浪潮裹挟而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离身,以致于产生技术性的膜拜。

  • 大数据的困惑

    作者:陈彩虹 刊期:2015年第12期

    大数据,是我们这个时代鲜亮的符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有用的工具。在读过数本大数据的作品后,我产生了颇大的困惑。“革命性”、“颠覆性”和“终结性”等词语或隐含意义,被毫不吝啬地赋予了它。与以往工具性革命不同的是,大数据大有取代人类的组织、制度,甚至于道德、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超常力量,

  • “海外建言”的角度与识见——评李毅《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作者:李毅 陈蕾 刊期:2015年第12期

    李毅先生是著名旅美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他长期从事国际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分层社会学、社会发展大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在海内外学界有声望和影响力。除了对社会学有造诣之外,还对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都有所涉猎。

  • 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考

    作者:冯天瑜 任放 刊期:2015年第12期

    “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风光秀丽,人物聪慧,数千来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这不仅是天造地设、无可变更的邻居之缘,更是文明交会之缘,这交会中伴有笙歌,也时现杀伐,而大势是文明涵化,即异质文化接触引起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迁,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合状态。

  • 与时间赛跑——悼念充和

    作者:孙康宜 刊期:2015年第12期

    六天前(美国东岸时间2015年6月17日),充和女士在安睡中平静地走了。她享年一百零二岁,一切功成圆满。对她个人来说,可谓福中之福。

  • 风托霓裳泪沾襟(四)

    作者:韩秀 刊期:2015年第12期

    1996年3月22日,我回信给夏公,告诉他我已经把稿子改过了,他看我如此听话应该是很高兴的。同时我寄了一本1994年春季号的TheChineseRn给夏公。在这本季刊里,康士林先生(NicholasKoss)英译了《折射》的两个章节《你是谁?》以及《火》。季刊很薄,拿在手里不重。季刊是英文,夏公看起来不吃力。最主要的,康先生的译文非常之好,文气充沛,...

  • 低首清风万里起(二)——评《张门才女》

    作者:卢敏玲 刊期:2015年第12期

    《张门才女》(TheTalentedWomenoftheZhangFamily)一书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历史学教授曼素恩关于十九世纪中国妇女史和家族史研究的一部力作,2007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入围桐山环太平洋文学奖(KiriyamaPacificRimBookPrize)非小说类。

  • 阿伦特论法国大革命失败

    作者:陈国战 刊期:2015年第12期

    汉娜·阿伦特的革命观集中体现在出版于1963年的《论革命》一书中。此时,距离第一次为她带来极大声誉的《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的出版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十多年中,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考日益成熟,并形成了坚定的古典共和主义政治理想,《论革命》一书即可以看作是她政治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具体操演。众所周知的是,

  • 行大林死后西蒙诺夫为什么不知所措?

    作者:陶东风 刊期:2015年第12期

    阅读奥兰多·费吉斯的《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以下简称《耳语者》)一书中关于斯大林死后苏联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反应的描写,确实令人动容。1953年3月5日,一代统治者斯大林死了。依据《耳语者》一书的描述,一部分受到斯大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反应是非常戏剧性的,

  • 再读书

    作者:潘玉毅 刊期:2015年第12期

    人这一生大抵会经历一个阶段,有书可读的时候厌倦读书,没书可读的时候又想读书。正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期盼放假,放假的时候又期盼上学一样。书于入而言,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存在。一方面,读书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因为每天坐对文字,就算这些文字会跳舞,看上千回百回也觉厌了;但另一方面,读书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简单的文字经过排列组合,...

  • 储安平研究小史——读韩戍《储安平传》

    作者:谢泳 刊期:2015年第12期

    韩戍《储安平传》(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出版后,我感觉需要对二十多年来的储安平及《观察》研究作一个小结。韩戍《储安平传》在这一阶段的储安平及《观察》周刊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收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这一阶段中一个成熟的研究成果。学术史上常有“后出转精”的说法,但不是所有的后出成果都能超出前面的研究,

  • 从沈从文到孙机

    作者:汤锐 刊期:2015年第12期

    1934年,三十二岁的沈从文完成小说《边城》,名满天下。但1949年后,他却转向文物研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写下了《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书。

  • 蒋梅笙先生的一本文学史小著

    作者:李占京 刊期:2015年第12期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一本蒋梅笙先生的《国文入门》(民国二十三年九月渝初版,三十六年二月沪一版)。很多人知道蒋梅笙,是因为他的女儿蒋碧薇。才子佳人当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才子佳人的父亲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过,这样的父辈大多饱读诗书,留下一些文史小书,却也能激起后学的一点考察欲。

  • 林毓生为何对胡适评价不高?

    作者:林建刚 刊期:2015年第12期

    我的朋友席云舒通过网络传给我两封林毓生青年时代给胡适的书信。这两封信属于胡适研究的新史料,有必要全文公布一下。两封信的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