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书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书屋讲坛、说长论短、史海钩沉、法制经纬、灯下随笔、前言后语、书屋品茗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7-0222
国内刊号:43-1243/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439
总被引量:197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1
  • 书屋絮语

    作者:澧人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其会议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它的质量和效益,很有必要确立公开辩论的制度。

  • 误读革命,抑或创造革命?——《惨世界》内外的思想与政治

    作者:尤小立 刊期:2011年第03期

    雨果1861年完成、186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四十多年后由两位笃信革命的中国知识青年译介到中国。两位青年都不本分,他们尽其想象,大胆添加,以致一百多年后,围绕这一《悲惨世界》中文节译本的争论仍未停息。

  • 人啊,你是如此复杂

    作者:蔡蓬溪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任何人都有随波逐流的一面,同时也有自我选择的一面。以近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所命意的“左”、“右”而论,左中有右、右中有左,右倾激发左倾、左倾也激发右倾。既然种种历史机缘使中国人内心世界焦躁不宁而走上极端主义道路,肉体所遭受的痛苦就可视为应得的教训,是从极端主义的左右震荡而回归理性所必需的。

  • “开国元勋”蒋翊武的高风亮节

    作者:袁南生 刊期:2011年第03期

    澧水茫茫下江东,淘出几英雄,南北开战局,中原儿女说蒋公;万里长江销铁锁,血战水流红,胡儿出关去,辽阳风雨销离宫。三千余年专制毒,一旦扫而空,收拾民国旧山河,还我中国中;二十世纪华盛顿,吾国喜再逢,汉家绘功臣,麟阁画君第一功!

  • 舔痛牙的舌头

    作者:赵刚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的建筑,就是这座城市存续下来的凝固的历史。既然如此,建筑,有生命吗? 这里所讲的建筑生命,并非是建筑本身的自然的使用寿命,而是指那种有血有肉,有思想和思考,承载历史积淀的有灵性的生命。

  • 动物权利之辩

    作者:王晓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西方进入解放话语迅速增值的时期,人们开始全面讨论妇女、儿童、有色人种等弱势群体的权利诉求。有意思的是,这种以弱势群体为对象的解放实践很快突破了人类学边界,迅速激活了西方历史_上的敬畏生命理念,使倡导动物权利由少数先行耆的善行发展为参与者众多的社会运动。

  • 恰似祖师西来意?

    作者:刘伟波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 晚清来华传教士是一个比较难以界说的群体。大量的传教士是跟在洋枪洋炮的后面才得以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本身也长期都被视为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者来看待。但,不可否认的是,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也把先进的西方文明带入了中国。当中国的维新变法人士尚未产生并形成群体之前,西方传教士是在中国进行启蒙和打破保守与封闭的先行者,

  • 读书人的担当情怀

    作者:杨福音 刊期:2011年第03期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由参知政事贬知邓州(即今河南邓县)。两年后,贬到湖南岳阳的好友、同年考中进士的滕子京约请他写岳阳楼记。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士,北宋前期政治家。入仕前曾多年在书院讲学。早在秀才时即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抱负,

  • 说宰相

    作者:周树山 刊期:2011年第03期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

  • 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台前幕后

    作者:胡克庆 刊期:2011年第03期

    被认为红色经典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是一段华丽的乐章。自1959年上演以来,至今仍被人广泛传颂。但是人们看到的只是舞台上的演出,却不太知晓其幕后隐事。笔者有幸与原创人员有较深友谊并对其创作过程有所关注,现不揣浅陋略述一二,也算提供一些史料。

  • 怀念朱劭天先生

    作者:王炯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朱劭天先生走了,作为他的老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期间惊心动魄的李达“三家村”案! 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出了1966年“”第一案“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所谓“三家村”本来是时任《人民日报》社长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长、作家廖沫沙六十年代初集体写作的笔名,

  • 鲁迅:中国人有信仰吗?

    作者:魏韶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国民性批判足鲁迅终其一生坚守的工作重心。他力图以此动摇中国人普遍遵循的共同生存根基:“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渭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而他对国民性许多精神侧面的批判都与他对国民信仰问题的关注相勾连。与西方的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一样,

  • 尘外孤标——吴小如

    作者:肖跃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戏曲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书法家和诗人吴小如先生温文尔雅,不谙世故,尘外孤标,犹滚滚红尘中岿然挺立之鲁殿灵光。

  • 马湘兰:多情未了身先死

    作者:王鹤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就这么成了剩女 厕画是她们的必修课,晚明时好些秦淮名姬都能画几笔。顾媚、寇白门和卞玉京姐妹等,不约而同都擅长画兰。有的落笔狂放、飘洒恣肆,有的惜景如金、简约寒淡。为什么她们都钟情于兰呢?我不懂绘画,不晓得是兰草的袅娜纤巧最适合女人的腕力掌控?

  • 历史还可以这样来写

    作者:贺樟瑢 刊期:2011年第03期

    对于比较“挑剔”的学者而言,发现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一口气读完的好书不太容易,可一旦发现了,就如遇到了一个心仪好久的人,真想赶快与之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好书是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放下还每每想着、惦记着,恨不得一头钻入书所带入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