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

朔方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朔方》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4-101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西部、论坛、访谈与对话、新译作、古体诗词、宁夏文学艺术院研修一期作品专辑。

主管单位:宁夏文联
主办单位: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0257-585X
国内刊号:64-1010/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宁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3908
总被引量:351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692
  • 卷首

    作者:李敬泽 刊期:2017年第12期

    小说所处理的对象是人类对自身生活和生命的认识、想象和选择,小说家在开始工作时所依据的基本前提,就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真理,鉴赏人性的丰富和有趣。……小说家的关切在于追寻和展现你的真理,小说承认人的无限可能性,人的选择、行动和精神取向如此繁杂,如此差异多姿,小说家的根本热情就是探索你何以如此,求证你的那一套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如何经...

  • 一亩三分地

    作者:冬如 刊期:2017年第12期

    那个初春的早晨,我脚登一双网眼透气的蓝色休闲鞋,手握着一把小铁铲,一个人朝山上爬去,去挖点野韭菜给母亲治病。母亲的心脏血管功能不够好,一直吃阿司匹林,十多年下来,胃被吃出了毛病,无奈地停了药。我想寻找一种代替西药的好办法,于是就想到了野韭菜,在网上查了查:"薤白,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白的鳞茎,以干品或鲜品入药。

  • 飞白

    作者:李学辉 刊期:2017年第12期

    1扛着一卷塑料薄膜,莫知邪来到地头。莫知邪的身后,跟着一条黑狗。地是去年撂荒的。一场冬水未浇透,地明显干涸。莫知邪在这个尚未落雨的春天,抬脚踏碎了几块土疙瘩。黑狗立在地上,像耷拉了头的玉米。一阵风吹来,莫知邪打开薄膜,在卷薄膜的洞中穿了直杆,唤过黑狗,在狗脖子里套了绳子。拍拍狗头,狗便拉着薄膜杆前行。莫知邪唤住了黑狗。他挥起铁...

  • 风雨过后

    作者:薛原 刊期:2017年第12期

    天上下着小雨。嫂子第一次踏进我家门槛,梳着长长的辫子,脸上两弯儿眉细细的,下面闪着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身上穿着一套当时较为流行的海军蓝女式军便服,看上去稍稍有些肥大。她进了门见到我爸,腼腆地叫了声:伯伯。这一声伯伯叫得我爸眼睛笑成一条缝儿,嘴里迭声应着:哎、哎,快坐,快坐。

  • 战斗的小镇青年

    作者:苏乡 刊期:2017年第12期

    路德打我手机时,我在家刚开始吃晚饭。路德是个很健谈的人,至少对我这个发小很健谈,每次通话都不少于半个小时。正因为这个,我一看来电显示是路德,就有点不太乐意,心想:这顿饭是吃不好了。电话一接通,立刻就听到路德用他一贯煞有介事的语气说:"我酒驾被交警逮住了。"我把手机换到左手,腾出右手用筷子夹了块牛肉填进嘴里,呜噜着:"好啊,进去...

  • 罗羽莹的婚姻

    作者:苏鹏云 刊期:2017年第12期

    罗羽莹殁了。人们说,去了也好,活得孽障的。孽障是这个地方的方言。凡可怜或窝囊,都会被说成是孽障。人们还说,多亏了梁栋,不然就她那身体,能挨到现在?这地方从前是城乡结合部,城和乡只一渠之隔。桥东是学校、医院、林场和工厂,像一截盲肠似的,被远远地甩离了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带。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兴起,还没有今天这样密集的商业网点。

  • 始于黑夜的白昼

    作者:鬼金 刊期:2017年第12期

    生活从未只有一种面孔,它在那里,它只在那里,那里可能有悲伤,可能有哀愁,可能也会有爱的存在。——作者摘记一施莉莉曾经是公认的轧钢厂美人。施莉莉现在看上去也不像四十二岁,这是很多姐妹都嫉妒的原因,她皮肤细嫩白皙,充满弹性,用姐妹的话说,一掐能掐出一汪水来。在流行割双眼皮的年代,她也没割,仍旧保持着单眼皮。

  • 小朴记(外一篇)

    作者:耿立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一个人遇见一个村子,要学会多少方言吃多少羊栖菜,饮多少杨梅酒才能把自己摆进她一旧再旧的风俗——作者手记A常有追赶在暗处,使我疲于奔命。常常就幻想,是否上辈子和某某结了冤家,欺了男霸了女拳打了镇关西,现世就像城管追撵的郓哥,像阎婆惜纠缠的张三郎。但小朴村却像和我结了亲家,它让我的脚步和它相濡以沫,慢慢走,欣赏它藏匿在山坳褶皱里的...

  • 田野散记

    作者:张中海 刊期:2017年第12期

    眺望中的土拨鼠一只土拨鼠跷脚眺望。不是一只,是两只。嗨,三只!是为早晨,麦畦埂。我先发现第一只,瓦茬发现第二只,窝猪发现第三只。秋后田野,麦苗润生生挂着露水。我等小伙伴小农民拣拾柴禾——填灶烧饭的玉米秸头、根茬、草蔓什么的——那时锅里少米,灶下更缺柴,所谓柴米油盐,其地位远高过油盐酱醋茶。

  • 乱云飞渡贺兰峰

    作者:杨献平 刊期:2017年第12期

    到昔阳的时候,落日余晖正浓,苍翠的太行山奇峰连绵,道路曲折蜿蜒,隧道众多,可以通往西南、京畿和中原。弟弟和侄女婿去加油的时候,我问身边牵着孩子的彩霞:“你今年多大了?”彩霞是大姨家二表哥唯一的女儿。在我十六岁,即彩霞八岁那年春天,二表哥突然上吊自杀,好端端的一个家分崩离析。

  • 缘分

    作者:王树兴 刊期:2017年第12期

    人到中年各种遭遇猝不及防,把我从曾经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拎出来透口气、进而打开一个新世界的人,是评论家王干。我最早认识王干是在高邮市文联。上世纪80年代中叶,高邮市文联坐落在政府大院,是一间貌似民居的平房。而就这么一间低矮灰黑的房子,在我心中却是一座殿堂。文化古城高邮崇文尚德,当时县城里街谈巷议的是从高邮东门大街走出去的汪曾祺,...

  • 生育记(外一篇)

    作者:王韵 刊期:2017年第12期

    我们的童年,没有现在的孩子们这么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那时候,孩子们玩得最多的,就是踢毽子、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过家家等游戏。我们这些文静的女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扮演小妻子、小母亲的角色,手里揽着金发碧眼的布娃娃,轻柔地哼着妈妈们唱给我们的儿歌,温存地哄着怀里的布娃娃入睡。那是一种潜意识母性情怀的最初萌发。

  • 玉米味的月光

    作者:冰静 刊期:2017年第12期

    记忆里,中秋的夜是玉米味的。天还没亮,娘在厨房里准备早晨的干粮。菜刀在案板上舞动着悦耳的声音,能把人从美梦中抽离出来。每次听到菜刀和案板的摩擦声,我就知道该起床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嘟着嘴很不情愿地穿衣服。旁边的哥哥总是先伸个懒腰,闭着眼睛很痛苦地挣扎一番,最后双脚使劲地捶打着炕。这时,娘总会趴在炕头,脸轻轻地贴在哥哥耳...

  • 父亲的体面

    作者:马德芳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一直想写写父亲,但总有种火候不到的感觉。想再等等。我不知道自己具体在等什么,是等父亲更老,不能再回首的时候?这次回家,看到父亲的笑,听见父亲的絮絮叨叨,我突然就决定了。我想写活着的父亲,而不是回忆里的父亲。父亲的一生较之轰轰烈烈,很平淡;比之平平淡淡,认识父亲的人,都觉得父亲活得很体面。

  • 悲歌:西夏王陵(长诗)

    作者:韩宗宝 刊期:2017年第12期

    这个秋天我在西夏王陵 临风凭吊 一条消失了的河流 强烈的阳光加深了它的黄 它如此耀眼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