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水电能源科学 辫状河流形态形成及演变机制分析 【正文】

辫状河流形态形成及演变机制分析

作者:余倩; 安瑞冬; 李嘉; 徐亚亚; 宋以兴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65
辫状河流   辫状强度   水槽试验   汊道   雅鲁藏布江  

摘要:辫状河流中存在复杂的水沙输运结构,为研究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辫状河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通过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辫状河段的河道宏观形态,得出其具有突扩比大于10、突缩比小于0.1且曲折系数小于1.2的沿程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室内水槽试验塑造辫状河流,建立包含心滩指数B、汊道数量指数T和流线长度指数(P和P^*)的辫状强度指标体系,对辫状河流平面形态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其形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流量从2L/s增大到10L/s会引起辫状强度指标值增大,从而增大辫状强度;辫状河流形成后,增大入流流量且同步加粗沙或细沙均会引起辫状强度增大,但增大入流量且同步加细沙时,辫状强度增幅最大,4个指标增幅分别为23.18%、11.06%、13.4%、10.46%。研究结果可为辫状河道的防水治沙提供参考依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