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读书“无用”论

    作者:郁喆隽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的故事:他每次寒暑假坐火车回家,邻座的旅客总会提出类似的问题:你是学生吧,学什么的?一开始他总是如实相告:学哲学的。于是,后面的提问就一发不可收拾:啊,学哲学的。学哲学有什么用?以后能做什么工作?一个月能赚多少钱……经历了几次之后,每当有人再问他学什么的,他就善意地扯个谎,说自己学核物理的。周围顿时安静...

  • 《三国志》其书(上)

    作者:戴燕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了汉末以来"合久必分"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来的巴东太守罗宪有机会向晋武帝推荐他认为应该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单中就有陈寿。陈寿就这样进入西晋王朝,

  • “于我心有戚戚焉”——读李国栋《我们还需要鲁迅吗?》

    作者:钱理群 刊期:2016年第04期

    二○一五年十二月外出半个月,月底回到所住的泰康之家,桌上放着一部文稿,是我不在时一位中年人专程送来,并附了一封信。写信人自称"打工者"(我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九九○年来北京的,一直在北大附近的中关村一带漂泊,现在全家人都在为硅谷电脑城一位老板打工),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又为精神的苦闷不能自拔,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了鲁迅,立刻被吸...

  • 非常年代的阅读(下)

    作者:赵园 刊期:2016年第04期

    无书可读我仍然要一再重复地说,拥有(上)文(见《书城》杂志2016年3月号)所列书单的,是同代人中的幸运者。他们的多数同代人,没有类似的记忆也没有过属于自己的书单。无书可读,或不能得其书而读,是更为普遍的经验。他们甚至接收不到邻壁透过来的微光。只是有此种经验者,通常也没有了表达的机会甚至能力。

  • 雷抒雁,小草永远在歌唱

    作者:李辉 刊期:2016年第04期

    认识诗人雷抒雁先生很晚,应是在他与我熟悉的马利大姐走到一起之后不久,算一算不到十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每逢春节期间,总会找几位朋友相聚,喝得开心,聊得开心。看上去,他一点儿也不像身患癌症的人,朴实,乐观,爽朗,健谈。与雷抒雁先生虽然认识晚,

  • 翩翩浊世两公子——《书痴记》之二

    作者:张宪光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刘公鲁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有两处写到了刘公鲁,一处是蒋谷孙利用陈氏赚买冷吉臣的绢本巨幅秘戏图册页《宴寝怡情图》,一处是公鲁因为脑后的辫子与赵叔雍斗嘴。赵氏问公鲁:你这条豚尾哪一天可剪掉啊?公鲁大愠,回答说:你们家祖宗都有的啊!两人为此几乎动起手来。

  • 烦闷的灰烬——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非虚构散文

    作者:林晓筱 刊期:2016年第04期

    如果有人给你看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的照片,你或许会觉得这位裹着头巾、长相硬朗的人是如"枪炮与玫瑰"乐队主唱一样的摇滚乐手,或是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里骑着摩托车恣意驰骋公路的逍遥骑手。但与他笔下的后现代小说一样,其命运与硬朗、潇洒的外表形成了反讽关系。

  • 霍弗的来由与归宿

    作者:杨志 刊期:2016年第04期

    群氓研究,勒庞的《乌合之众》与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为开山作,但最可读也最震撼的,窃以为当数美国码头工人、思想家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898-1983)的《狂热分子》。该书研究群众运动中"言辞人"(煽动群众造反的知识分子)、"狂热分子"(the True Believer,

  • 黑珍珠不但发光,说的还是德语

    作者:卢盛舟 刊期:2016年第04期

    刚入职时,我的一个业余乐趣是每天寻找一个比喻,用来形容散发着职业生涯早期独有的谦逊和才华的年轻人。搜索范围限定在古典音乐界。比如:某某就像一九五五年的古尔德,就像千禧年前的郎朗……最近,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喻体——黑人花腔女高音凯瑟琳·芭特尔(Kathleen Battle),

  • “我们不可能逃避历史……”——《林肯传》译后记

    作者:田雷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一林肯刚过而立之年时,只是一位生活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部青年。因情场受挫,他曾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过深深的怀疑,在一封于一八四一年初写给友人的信中,林肯称自己"情愿一死了事",只不过是"心有不甘,他尚且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事,可以让世上任何一个人记住他曾经活过"。

  • “耻辱之岛”与“基地国家”(上)

    作者:于迈 刊期:2016年第04期

    "耻辱之岛"是一本书的书名,"基地国家"是另一本书的书名,这两本书的作者是大卫·凡恩(David Vine),美利坚大学人类学教授。在这两本书中,凡恩教授从学者及平民的立场,审视和讨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公众懵然不知或一知半解的种种问题,有他独特的视角。他很会讲故事,常常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阐述历史、表达观点,他这两本书,都...

  • 动情的人声悲曲

    作者:王明睿 刊期:2016年第04期

    年前新近译完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叫《音乐课》。在说内容之前,得花些笔墨对它的作者稍作介绍。帕斯卡·基尼亚尔(Pascal Quignard)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屡获文学大奖。从二○○四年起至今,若是算上这本《音乐课》,他的作品已经有七部被译成了中文(其中有两部在中译本里被合为一本),另有几部正在翻译或即将出版。与此同时,国内的相关学术研究...

  • 江户时代的“姑苏版”

    作者:杜洋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有关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日本近代美术的关系,多指向日本浮世绘受到了桃花坞木版画技法的影响,日本研究学者曾形象地将苏州桃花坞木版画早期作品称为"姑苏版",并从文化认同上阐述日本收藏界对姑苏版的热衷和喜欢,由此才保存下来大量的姑苏版作品。

  • 关不住的艺术(二)

    作者:赵穗康 刊期:2016年第04期

    美术馆画廊之外的艺术环境传统的室外艺术和美术馆画廊里的艺术在观念上面没有根本区别。毕加索和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的雕塑可以是纽约现代艺术馆里的摆设,也可以是自然环境的"陈列",它们和环境的上下文没有太大关系,

  • 时间、生命和身份的焦虑——关于《白日焰火》《山河故人》和《老炮儿》的思考

    作者:彭兴伟 刊期:2016年第04期

    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人们的不安或不知所措。焦虑的根源产生于人们对现实处境不确定性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怀疑,以及个体的自我理解和现实生活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认同或身份的焦虑,即个体对自身的认同和描述出现危机。它追问以下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