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会思考的芦苇

    作者:郁喆隽 刊期:2014年第12期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将人比作一株会思考的芦苇。现代人在双重意义上遗忘了这个比喻:一者,人们忘记了自己会思考。他们甘愿做一株不思考的芦苇,乘风起舞,随波逐流;二者,人们忘记了自己是芦苇。他们在文明的幻象中,将自己假扮为不会朽坏者。于是,思考成了需要逃避的负担,死亡成了无法言说的禁忌。

  • 让现代主义成为一种传统——关于肖恩·斯库利的绘画

    作者:哈贝马斯; 杜可柯 刊期:2014年第12期

    作为一种简化和缩减的反映,“镜子镜子”指的是去年(2001年)肖恩·斯库利个展上的重量级作品《四幅巨镜》。该展览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艺术馆和慕尼黑的艺术之家举行。整件作品在四张大尺幅的画布上完成,每张又由两张分开的竖直画板构成,画面上是不同宽度的水平颜色条纹;四个部分的排列形成了一种失焦的模糊效果。

  • 荣耀与屈辱之间

    作者:李炜; 于是 刊期:2014年第12期

    Las Meninas“破晓时分”——二十世纪西班牙诗人塞努达(Luis Cernuda)在一首散文诗中写道:我时常被哀怨的琴声唤醒。在僻巷里弹吉他的尽是些小伙子,整夜游荡后依然余兴未了,要不然就是因为天气太宜人,或仅仅因为他们年少轻狂。你见过孩童试图抓住一束阳光吗?这种无谓又愚蠢的冲动,正是躺在床上的我,在黎明前的孤寂和沉静中,听到那乐声后的...

  • 逍遥骑士的照相本

    作者:柳青 刊期:2014年第12期

    高屋建瓴的评论者说这些照片见证了一个如盛夏一般炎热贲张的时代,其实作者本人大概没有这么庞大的野心。他的敏感和直觉固然让人诧异,但他无意做一个预言历史的男巫。那些年里他每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首先是顺从于内心的,他拍照,只是对自己负责。后来他放弃了摄影,不过是,他明白自己生命中的夏天已经永远地过去了,促使他拿起相机的天真...

  • 沙龙中的普鲁斯特

    作者:马凌 刊期:2014年第12期

    大陆最新出版的普鲁斯特传记是英国学者亚当·瓦特(Adam Watt)写的《普鲁斯特评传》,原作出版于去年,今年就有译著问世,够快。普鲁斯特迷们不难发现,今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企鹅传记丛书中由爱德蒙·怀特(Edmund White)撰写的《马塞尔·普鲁斯特》,该书不无争议。

  • 印象派的世界(下)

    作者:陈燮君 刊期:2014年第12期

    光与色的魔术师——印象派绘画 前面讲了印象派的同行者和巴比松画派,接下来再讲印象派绘画,就容易了。印象派兴起于一八六。年代,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加入追逐光色的行列。这些后来被归属为“印象派”的画家们以记录光线带来的视觉感受为首任,以迅疾奔放的独特笔法捕捉稍纵即逝的光线。厚重的笔触往往在画布上产生粗糙的肌理...

  • 陈荒煤:一段异样的电影小史

    作者:陈徒手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一九六三、一九六四年两个文艺批示接连下达,平地掀起了雷霆风暴,文化部整风运动显现了肃杀的景象。电影局局长陈荒煤作为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夏衍(挨整主要对象)的得力下属,很快就成为斗争的核心靶子之一,轮番接受大家的揭发和批判。

  • 我知道的钱树棠先生

    作者:李村 刊期:2014年第12期

    钱穆先生在《师生杂忆》里说,抗战期间他在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一九四一年春应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吴其昌之邀,去乐山武汉大学讲学,其时有钱、严两生“常来伴余,问学甚勤”。又说,“钱生学业为全班第一人,其昌预定其为下学年之助教。严生居第二名,预请毕业后来成都进齐鲁国学研究所,余亦许之。

  • 惜君此生未尽才

    作者:吴中杰 刊期:2014年第12期

    在众多老同学中,我与陈满良相交的时间最长。从小学到中学,我们都是要好的同学,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我考入复旦中文系,虽然分处两地,而且专业不同,但仍时常通信,保持联系。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他在北国转了一圈,回到了老家临海,我们的来往就更多了。

  • “新人文论”丛书再版序言

    作者:黄育海; 李庆西 刊期:2014年第12期

    许多年以后,我们才意识到,一九八四年冬天在杭州举行的小范围座谈会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何等重要意义。许多人把那次座谈会称作“杭州会议”,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专门提到了那次会议。其实它有一个更正式的名称,叫作“新时期文学创新座谈会”。

  • 侨易的交易之道——读叶隽《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

    作者:陈建华 刊期:2014年第12期

    去年金秋时节,在台湾中央大学,我初遇叶隽,交谈之下,欣然忘年。我们神聊,聊到百年来学术风尚,学问境界,聊到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就好像忘乎所以起来,然而继之以叹息。他跟我谈起“侨易学”,近来从事的研究,我还不甚了了。

  • 雪里“鹭鸶”翩翩飞

    作者:张宪光 刊期:2014年第12期

    一有人说《红楼梦》是《金瓶梅》的倒影,其实我们当下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金瓶梅》的倒影。小说家格非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译林出版社2014)似乎就有意无意持有这样的看法。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当今中国社会状况的刺激以及这种刺激带给我的种种困惑,也是写作此书的动因之一。

  • 瞿兑之讲赋 钟毓龙说杭州

    作者:顾文豪 刊期:2014年第12期

    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瞿兑之、瞿宣颖和瞿蜕园是同一人。兑之先生,名宣颖,字兑之,以字行,号铢庵,自称铢庵居士,晚号蜕园,湖南长沙人。世家出身,其父瞿鸿禨为晚清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岳母则为曾国藩之女曾纪芬。 兑之先生的学养,郑逸梅先生《瞿兑之学有师承》一文有所述:“兑之幼从张劭希读,辨许氏说文,十二岁毕读诸经,就试译学馆,成绩优异,...

  • “密集恐怖”与时尚

    作者:海棣 刊期:2014年第12期

    身体就是身体它孤身独处无需器官身体从来不是什么有机体有机体是身体的主人——阿尔托 一个能让身体忽大忽小的小姑娘,和一个靠点点圈圈堆砌自己的老女人——当“爱丽丝”遇上草间弥生,就如同这世上任何一个童话的开端一样,难问来由,却仿佛一切早该如此。我们如何拥有我们自己的身体?自问世以来,“爱丽丝”这个童话世界的女孩子就提醒我们思考...

  • 何兆武先生印象

    作者:秦颖 刊期:2014年第12期

    今年元月,借出差北京,到清华园看望何兆武先生。谈话间,何先生说:九十三岁了,已经不写东西,只看看闲书。接着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最近读的《聂元梓回忆录》。随后提出了他觉得没想明白的问题:“‘’中,聂元梓贴出了深得当时领导称赞的大字报,为什么后来还是被斗得要死?”这一疑问让我想起了他多年前的一句话:“或许应该说,读书并不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