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玫瑰和胶囊

    作者:沈奇岚 刊期:2014年第11期

    这几乎是一个悖论,在这个信息增多的年代,人们的阅读大幅下降。并非是人们的阅读力降低,而是人们愿意给予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了一个在瑞士举行的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着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

  • 碎片时代的先知——一战中的马克斯·韦伯

    作者:郁喆隽 刊期:2014年第11期

    一、知天命 "我们每获得一个胜利,距离和平也就远了一步。"一九一五年十月一日,马克斯·韦伯在被德军占领的布鲁塞尔写下了这句话(《韦伯传》,第413页)。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年,前方频频传来捷报:在东线,俄国人损失一百七十多万人,被德军逐出了立陶宛、波兰、西加里西亚和匈牙利,被迫退到里加湾到德涅斯持河一线。即便尼古拉二世御...

  • 音符上的中国:音乐中的认同

    作者:陈玉聃 刊期:2014年第11期

    认同问题:在我们和他们之间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族群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涌现,政治认同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主题,引发了人类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认同"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既模糊又遥远,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却萦绕着每一个人,我们实难回避认同的构建与变迁,甚至时常面对认同...

  • 美国人想象的中国人

    作者:黄运特 刊期:2014年第11期

    《陈查理传奇一个华人侦探在美国》黄运特著刘大先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本文根据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文系黄运特教授去年十二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传记研究中心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讲座内容以黄运特所著《陈查理传奇:一个华人侦探在美国》为基础,进一步讨论美国人想象的中国人的问题。陈查理是美国小说家厄尔·毕格斯笔下的华人探长,上世纪...

  • “舌尖上的乡愁”之文化逻辑

    作者:郭婷 刊期:2014年第11期

    乡愁是一瓢浅浅的豆浆,我在这头,江河在那头。乡愁是一截短短的油条,我在这头、岁月在那头。——吾友和谦,专攻近现代外交史的爱丁堡大学研究生一许多身在异国他乡的朋友都有过相似的体会:怀念家乡食物。可能是秋风乍起,吹过记忆中的沁凉桂花香和肥美蟹黄;可能是英格兰盛夏骤热,遍寻咖啡店/茶室缺一杯冻奶茶;可能是病时渴望一碗熬了多时的清粥...

  • 南京和谈中的梁漱溟

    作者:李村 刊期:2014年第11期

    梁漱溟是抗战结束后,奔走国共之间,亟欲促成国家统一的一位民盟领导人。其实,早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他便"从武汉去延安,访问先生,想求得进一步的团结统一"(《八年努力宣告结束》)。及至抗战结束,更是积极调解国共纠纷,"经常奔走于蒋氏与毛氏之间,去时先向蒋氏陈说,回时又将所闻于毛氏报告于蒋"(张君劢《评周鲸文著风暴十年》,香港《再生》...

  • 民厚里名人尘影录

    作者:祝淳翔 刊期:2014年第11期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选址上海展览中心,其原址是犹太富翁哈同的私家花园爱俪园。左近原有一处旧式石库门里弄民厚里(哈同死后改名慈厚里),它凝结并承载了多少尘封的历史旧影。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新民报晚刊》(《新民晚报》的前身之一)刊登过一篇署名"白猿"的文章:《文坛怀旧录:郭沫若与创造社》,文中略述:民国十三年春,上海静安寺...

  • 茅盾在商务印书馆

    作者:钟桂松 刊期:2014年第11期

    茅盾(沈雁冰)进商务印书馆,是其表叔通过北京分馆经理孙伯恒向张元济(菊生)推荐的。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茅盾带着孙伯恒的手书,走进位于上海河南路的商务印书馆大门,面见商务印书馆的经理张元济先生。这一天,是决定茅盾一生发展方向的日子,也是茅盾第一天到商务印书馆这个东方最大的出版机构上班的日子,所以,这一天的情景,茅盾一辈子都...

  • 从抬阁吹亭到秧歌腰鼓

    作者:吴中杰 刊期:2014年第11期

    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曾引述张宗子《陶庵梦忆》中对于迎神赛会的描写,说"真是豪奢极了",虽然也有所保留,认为"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而在我看来,鲁迅笔下的迎神赛会,也很令人神往。余生也晚,懂事之日,已是艰苦抗战时期,家乡临海因为没有沦陷,不时还有些民间艺术活动,只是更为简陋了。那时,国民政府正在推行新生活运动,其中一条,就是...

  • 三十年前的一本书——《批评与想象》跋

    作者:陈思和 刊期:2014年第11期

    《批评与想象》最初的书名叫作《告别橙色的梦》,后来觉得太抒情了,不像一本文学评论集,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初稿编完后,我写过一篇短跋,现收录于此:编完自己的论文集,其中有三篇评论王安忆小说的文章,我取了一个总题,叫作"告别橙色的梦",可是当我读着我近年来写的一篇篇论文时,突然发觉,我不也在构筑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橙色的梦么?每个人都有...

  • 趣说胡椒

    作者:思羽 刊期:2014年第11期

    在欧美图书界,以器物为主题的文化史书籍早已屡见不鲜,而其中将香料作为写作对象的更是不少,三联书店在数年前引进出版的《香料传奇》(Spice)便是一例,作者杰克·特纳把有关香料的逸闻趣事逐一道来,读后才知道如今各家厨房必备的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在古代如此值钱。无独有偶,对岸台湾在二○○三年先后译介出版了两部与胡椒相关的作品。相比...

  • 中西合璧的花搭小说——读《多梦之夜》

    作者:黄夏 刊期:2014年第11期

    作为小说家,盖尔·月山的背景不可谓不复杂。她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中国香港人,她自己出生在旧金山,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公民,因而她的文化传承中就包括了中日美三方的基因。这样的文化背景对一个作家来说既是机遇,因为她可以游弋、领略并展现数种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但也是艰巨的挑战,她受到同等重要的几种文化的滋养,同时也感受着它们的矛盾和冲...

  • 俄罗斯行脚

    作者:郑培凯 刊期:2014年第11期

    一、莫斯科印象 莫斯科,阴郁的莫斯科,暴风雪无边无际铺满冰冻的大地上,一层一层的,掩埋了欢笑,掩埋了夏日曾有的风情。没去过莫斯科,却早已有了莫斯科印象,是人类坚忍不屈,在最艰困的情况下也能生存的见证。生存在漫漫的寒冬,面临无情的专制,只能以冷漠对抗冷酷,以粗粝对抗残暴,以伏特加对抗零下三十度的风雪。莫斯科在我心中最常浮现的印象,是...

  • 王安忆在北德

    作者:王竞 刊期:2014年第11期

    我们正在德国北部的小城吕贝克(L(u|¨)beck)穿行。波罗的海离这座不到两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强劲的海风会在某一个巷子口席卷我们,打透我们的身体。此时,王安忆深蓝色的棉麻长裙突然像一面张起的船帆,大面积地飞扬起来;而拐一个弯走到下一条小街,海风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地满墙的阳光。于是她的裙子收敛起来,垂下优美...

  • 康熙的格物兴趣

    作者:半夏 刊期:2014年第11期

    《康熙几暇格物编》[清]康熙著李迪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第四集也即最后一集的第二十六至三十一卷,标为"杂著",每卷开头部标明"康熙几暇格物编"字样。六卷总收九十三条,每条的标题究竟玄烨自拟,还是编者所加,并无明确记载。不过,《康熙几暇格物编》这个名称,当是编者所加,意思是康熙皇帝在万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