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编辑部札记

    刊期:2011年第10期

    石鼓街有座小教堂,本地人称之红房子。其实是一青砖小楼,只是门窗拱券皆用红砖砌成,立面的夸饰风格给人印象特深。从前他不知道这房子是教堂,门额上明明镌着"人民邮电"四个大字,门口矗着一个老大的绿邮筒。他想起几句让人发笑的儿歌:"青草地,西瓜皮,王八盖子,邮电局!"从前走过那儿,心里总想,何不都刷成绿颜色?房子里边阴森森的,木头叶片的老式吊...

  • 梦之旅

    作者:邱于真 刊期:2011年第10期

    女孩的眼神,透露出的是无趣、无奈,还是渴望?我喜欢在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上漫步,因为在那里常能见到最真实的人生百态。沿路上数不尽的流浪汉看似体残的失业人士,其中还夹杂着熙来攘往的观光客和那些穿着皮草进精品店的贵妇。他们彼此间的互动,更是形成了一出有趣又讽刺的街头剧。而那些林立的商店的橱窗,像是一个个通往时尚尖端的入口。每到过节,...

  • 作为文本的“Kidnapped in London”

    作者:半夏 刊期:2011年第10期

    西历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一日上午十时半许,伦敦波特兰区街头,一位年约三十左右、身材短小、面黑微须、剪发洋装的亚洲人,向德文榭街方向走去。一个中国人模样的人过来和他搭讪,两人先是用英语,后来用广东话交谈。两人慢步向前。随后,又有两个中国人模样的人先后加入进来。当他们走到四十九号门前时,门开了,后来的两个人一边一个,夹着剪发洋装人进...

  • 他乡之叹

    作者:米格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一场大火吞噬了深圳一间专门为欧洲著名玩具品牌进行产品加工的港资工厂。八十多名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另有五十多人被严重烧伤,二十多人受轻伤。惨剧震惊了国际社会,同样"给中国社会笃信资本和市场的现代性梦想留下了永恒的伤疤"。

  • 借纸遁窥牖(二)

    作者:葛兆光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一、陈荣捷《近代中国的宗教趋势》陈荣捷(Wing-tsit Chan)的ReligiousTrends in Modern China这本书,英文版是一九五三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Columbia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一九六九年又有纽约的Octagon Books的再版。日文版则是福井重雅翻译,由东京的金花舍出版,题为《近代中国宗教の足迹》,我看的是日本人的翻译本。在印象中,一直以研究...

  • 故事:三件元朝宫廷文物

    作者:尚刚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中国古代,若论官府造作之盛,则莫过于元。那时,仅只隶属中央的工艺美术作坊,就不下两百所,数量空前绝后。不过,由于当年的尚薄葬和明初的大破坏,元朝的官府制品,现存者已然不多,无法体现那百多年的大生产。至于皇家文物,孑遗自然更少,今世所见,作品尚称完整,且不存疑义的,只剩下寥寥三种。孑遗虽少,包含的历史信息却很丰富,有

  • 从“花雅之争”到昆班式微

    作者:张炼红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一、京城的"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指的是清乾嘉年间,花部(地方戏)和雅部(昆曲)之间的激烈竞争。最有代表性的"花雅之争",先后发生在汇集于京城的京腔、秦腔、徽班与昆班之间,几番较量之后,昆曲败下阵来,从此失去了北方的半壁江山。有清一代,地方戏班和艺人数量猛增,班社林立,诸腔汇流,其生命力之旺盛,有如大地上的野草滋长蔓延。到乾隆中后期,地...

  • 耻辱记忆下的诗学

    作者:孙郁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丸尾常喜先生去世后,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只因资料有限,迟迟不得动笔。在我接触的日本鲁迅研究者中,他是个有内在之力的人,为人颇为随和。认识他是在十几年前东京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我发现他对中国学界十分熟悉,一些历史细节梳理得很清。交谈中有许多思路启发了我,也被其诚意所感动。在那些日本人中,他和丸山昇、木山英雄先生是最平易近...

  • 观看与想象《下江南——苏州大学海外汉学讲演集》序

    作者:王尧; 季进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下江南》的书名,借用了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一篇论文的题目。所安教授说,东晋北方来到南方的贵族移民需要一个想象的南方平民的文化世界,他们"下江南",是进入了一个他们想象出来的世界,一个满足了他们的需要的世界,一个充满了自发的与自然的情感的世界。我们想用"下江南",描述近几年来一批海外汉学家陆续南下苏州大学讲学的事件。这些汉学家"...

  • 末世说新语:陈巨来的传记书写

    作者:张旭东 刊期:2011年第10期

    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都留下记录,说中国话很难学,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口头和书面是两套系统,有联系却又不同,什么时候用哪一套而不搅混,令外国人很挠头。中国人看到这些,会心一笑。但口头和书面两套系统,还有另一层面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很亲切而熟悉,说白了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东西,大多不肯写下来。嘴里说说可以,写下来可不行。你一定要...

  • 背包地理

    作者:金维一 刊期:2011年第10期

    本书为著名制片人金维一的四十余篇环球旅行笔记。从遥远的非洲沙漠,古典优雅的欧洲,到神秘的美洲玛雅文明;从生动的现实,到不忍回望的历史细节,作者通过自己的脚步引领读者一步步探赏世界各地不同的异域风情,及其背后的前世今生。同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作者并不年轻,步入中年的沉稳和大气使他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厚重和深度。虽...

  • 人为什么远行、登顶且赋诗——读骆英诗集《7+2——登山日记》

    作者:陈平原 刊期:2011年第10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本诗集都是独一无二的。从二○○五年二月十六日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到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再次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六年多时间里,诗人骆英/企业家黄怒波不屈不挠,陆续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7+2壮举。在此风餐露宿、艰难跋涉的过程中,作者以诗歌形式,记录下登山时的观察、感触...

  • 魔术时刻

    作者:苏伟贞 刊期:2011年第10期

    《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不仅仅是苏伟贞所言的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公然展现给我们一种情景,同时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个存在,似乎地上的花朵之下,还有隐匿的开放,其间神秘的关系,在小说里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现……这是苏伟贞最出名的短篇小说

  • 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

    作者:刘擎 刊期:2011年第10期

    "成为你自己!"无论是激励、劝导还是告诫,这句陈腐不堪却又历久弥新的格言总会与你相遇,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感召你,或困扰你。它被反复传诵着——在师长的教诲中,在奋斗者的励志故事里,或者是在小说、电影、诗篇与歌曲的点题之处。没有人比尼采说得更具煽动力了:"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

  • 棋王的故事

    作者:马慧元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一"You’ve Lost."八岁的乔希在棋盘上方伸出小手,邀请对手讲和。那个男孩不说话。"你不知道,你已经输了。"乔希又说了一遍。对方低低地说:"接着走吧。"最后,乔希赢了这盘棋,获得全国冠军,门外一大堆人激动地涌进来。输棋的男孩低头默默地穿越所有祝贺乔希的人,离开大厅。这是电影《寻找鲍比·费舍尔》中的一幕。电影的主人公,是曾经的美国象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