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编辑部札记

    刊期:2008年第12期

    黑外套,黑线帽,斜背一个"无印良品"黑色运动包……他决定以这副装束回到记忆中去,返回黑客帝国的美学矩阵。圣马洛的犹太人大街阒静无人,这当儿临街的某个窗口有人在帘子后边窥视,或许一把带瞄准器的狙击步枪正对准自己。他沿街徜徉,一边想象着夏多布里昂被人描述为"忧郁"的神态。他是乘坐四轮马车去巴黎的么?

  • 灵魂的速度撕裂了空气

    作者:王寅 刊期:2008年第12期

    谁都知道舞台照片非常难拍,其中尤以现代舞蹈为最,舞者动作的不可预见和光线的变化多端加大了难度,但这也正是更令人感到刺激和兴奋之处。我习惯性地坐在剧场第一排座位中靠右的位置,左右两个台口是舞者最喜欢聚集和展示的区域,相比之下,右面的台口,舞者待得会更频繁一些,对我来说,机会自然也就更多。

  • 述学兼忆师友

    作者:章培恒 刊期:2008年第12期

    年初就有了访问章培恒先生的计划,快到年底时才得以完成,这期间,章先生不断地生病住院,还有,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史新著》终于出版。近代以来,很多文学研究者尤其是在大学里开文学史课的中文系教师都以编写文学史教材为志业,不只有写出著名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复旦前辈刘大杰,鲁迅当年到厦门大学教书,不也曾说过要写一本好的中国文学史?...

  • “黄色”的尴尬

    作者:奕言 刊期:2008年第12期

    某日,几位朋友聚会,不知怎么聊到"扫黄"问题。其中一位在国家黄河委员会工作的朋友,立刻强烈地表示:我们"黄委"一直不赞成"扫黄"的提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扫黄"让我们感情上难以接受!另一位安徽的朋友,语气虽然平和,态度也很鲜明。他说,黄山、黄梅戏

  • 革命令烹调大众化……

    作者:林行止 刊期:2008年第12期

    在美国宣布独立和亚当·斯密《原富》出版前十年的一七六六年,世界第一家餐馆在法国巴黎开业。丽碧嘉·史宾格在《餐馆的创设》(Rebecca Spang:The Invention of the Restaurant)一书,根据十八世纪在巴黎发行的政治小册子、医学报告、法律文件及游记等的文字记载,推断出世界第一家"公开营业"的餐馆,为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1789—1799)前后的金融活

  •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作者:李零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什么叫"七十年代"?生命总是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人的一生就像一片树叶,同一棵树上的叶子,每片都很相像,秋天落了,明年会长出来。在年龄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用骄傲,谁也不用惭愧。古人说"百年期颐"。其实人,没几个能活到一百岁。现在有种说法,谁都知道,人活十年算一张,一辈子顶多十张,花一张少一张。

  • 难忘的一九七一

    作者:唐晓峰 刊期:2008年第12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留在记忆中的事情很多,按年份,一样一样,记得很清楚,不像九十年代以后,事情也有,但分不出年头。七十年代的变化很大、很多,而在记忆中,我常常回想的是—九七一年秋冬的那些事儿。

  • 拼贴风中碎片(三)——追寻“”初期的美术风云

    作者:李辉 刊期:2008年第12期

    八,"二流堂"这些人1一九六七年六月,一本《美术风雷》在北京创刊,由北京美术界各单位的造反派联合编辑。创刊号为十六开,印制简陋,仅有二十二页。参与组成《美术风雷》编辑部的有美术界的若干造反派组织,几乎涵盖了美术界的方方面面:中央美术学院班系大联合代表会、中国美术研究所""代表小组、红代会中央美

  • 一九二七:有关茅盾的另一说

    作者:钟桂松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九二七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常为人们所说及的年份。这一年,策动四一二政变上台,开始统治中国长达二十二年之久;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人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这一年,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 老来看书难

    作者:曹雷 刊期:2008年第12期

    岁月流逝。记得年轻时演过一出戏,戏中角色有一句台词,别人说她"两年不见,变成个大姑娘了",她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将来还要变成个老太婆呢!"真是一句"名言"!眼睛没眨几下,我真成了一个老太婆了!老了老了,生活中有诸多不便,最苦恼的要算看书难。看书有什么难的?年轻人体会不到,出书的人也不会想到。好吧,且听我慢慢絮叨一番:

  • “港版”书

    作者:易大经 刊期:2008年第12期

    读蔡澜随笔,有一则痛陈专栏在星马一带被转载的苦事(当然不给稿费),他的荤笑话书甚至在吉隆坡遭翻印,居然是个和尚干的,而且印得颇精美,"受害者"看得爱不释手,起心答谢,和尚却跑得无影无踪(《海盗》)。

  • 重读《水浒》札记

    作者:李庆西 刊期:2008年第12期

    二十多年前,我曾迷于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在《水浒》一书上虚掷不少功夫。过去《水浒》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乃至有"农民起义教科书"之称。至八十年代初,"起义说"已大受质疑,有些学者便相应提出另一种解释,将其视为摹写市民阶层生活与理想的叙事之作。这种"市民说"的来由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里谈论《三侠五义》的一句话,所

  • 回归

    刊期:2008年第12期

    父与子,男与女,法律与正义,二战的阴影与柏林墙的倒塌 德国著名作家施林克继《朗读者》之后首部长篇小说力作二战遗腹子德鲍尔幼年时偶然读到一部小说片断: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成年后,对小说念念不忘的德鲍尔开始寻找小说的作者。种种线索指向一个在二战期间身份多变、战...

  • 双舸子《金瓶梅词话》总评选刊(上)

    作者:卜键 刊期:2008年第12期

    双舸子评《金瓶梅》有数语先事交代:其一,读《金瓶梅词话》,往往有触目惊心处,亦往往有会心处,虽至今不能确知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而确知五百年前必有一兰陵笑笑生;比起眼下那些熙来攘往、领公薪干私活、领高薪干糙活的作家,这位故意隐去真名的老兄更觉真诚亲切,以故称其为"兰兄"。读者若以为有套近乎之嫌,倒也有几分是实。

  • 从火浣布之认知看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

    作者:黄景春 刊期:2008年第12期

    我国古人对火浣布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附加观念和故事创作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关于火浣布的传统知识,也被同时纳入神话传说的谱系。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知识对传统知识系统的颠覆,对火浣布的理解和认知也逐渐向"科学"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