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编辑部札记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二○○八年来了。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发财未必人人有份,"来了"倒是来了。逢"八"见喜,应了中国人的口彩,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平淡乏味的年份。奥运大戏不消说,球迷们还有午夜狂欢的欧洲杯。奥运年也是美俄大选年,近几届的美国大选是愈来愈有娱乐性,而普京之后俄罗斯政坛谁主沉浮也将备受关注。风云际会,商机无限,看来房价和CPI将持续上涨。诺基亚预...

  • 奥斯威辛—比克瑙

    作者:王寅 刊期:2008年第01期

    冬天的第一场雪覆盖了欧洲大地,也覆盖了奥斯威辛。在纳粹的数百个集中营里.名气最大的就是奥斯威辛。有的波兰旅游书上,奥斯威辛甚至排在华沙和克拉科夫之前,赫然列在首页。比奥斯威辛更大的集中营是奥斯威辛第二集中营——比克瑙。由于一号集中营不堪重负,一九四一年十月,纳

  • “这辈子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作者:李学勤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初冬的北京,我们一行人前往清华叩访李学勤先生。李先生被当下中国史学界誉为"在他那个年龄段里最好的历史学家",他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先秦史等研究领域建树颇多。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献学家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十分忙碌,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异常紧凑,接受完我们采访,第二天还要飞去长沙开...

  • 大手袋:奴役女性征象?

    作者:林行止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日前罕有地陪内子"逛公司","橱窗购物"一二小时后她空手而回,笔者则大有"心得","满脑而归"。是日触目所见,去年以来,女装手袋特别大(当然有小有大,只是大的非常巨型),而且所有"名牌"都有这种新货。这使笔者想起版权与抄袭问题及手袋的源起。

  • 寇流兰:有缺点,但还是英雄

    作者:思伽 刊期:2008年第01期

    温暖的橘色光芒照亮了高高的砖墙,几个人被钢丝吊着,伴随着摇滚乐的节奏,在半空中攀爬……这个抽象而诗意的攻城情景,是《大将军寇流兰》的开场。一刹那,我有些恍惚,上次看到首都剧场揭去天幕,露出最后面这堵砖墙是什么时候?

  • 杀君马者道旁儿——读《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林达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最近读罗家伦女儿对父母的纪念文集。先浏览了此书作者的出版后记。罗久芳提到,编辑高艳华女士建议:把纪念文字和传主遗作合而为一,合成一本"从多个角度出发的传记"。罗久芳希望,这样安排,能使得"读者不仅能从中认识我父母亲的生平,也能够体会出他们那个时代的沧桑"。读罢,感觉这个设想真是很成功。

  • 《万家之宝》——追忆曹禺

    作者:李欧梵 刊期:2008年第01期

    香港话剧团不久前公演《万家之宝》话剧,是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1996)的三部戏剧选段:《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在香港演艺界引起一阵轰动。我非戏剧研究者或专家,但和曹禺先生及他的高徒英若诚倒有数面之缘,此次公演又令我想起这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 闻一多集外情诗

    作者:陈子善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二十三年前,也即一九八四年八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梁实秋的《看云集》。在此之前十年,也即一九七四年四月,台北志文出版社已先出版了梁实秋的《看云集》(此书又有香港文艺书屋1974年7月翻印本)。两书内容不同而书名完全相同,这在梁实秋众多著作中可是一个特例,在现代文学版本学上也值得一提。

  • 施蛰存的“辨正”及其他

    作者:古剑 刊期:2008年第01期

    关于"第三种人"与"书报检查员"的辨正本人在征集施蛰存先生书简,准备编辑《施蛰存海外书简》(暂名)时,吴羊璧兄将其书简,连同与那封信同时写给他的这份资料一并交来。施先生之所以会写这份说明资料,缘于当时一位在港的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竹立先生,在香港《文汇报》写了篇有关施先生的文章;一九七九年施先生给吴羊璧回信时如是说:"承寄剪...

  • 胡适心中的圣女

    作者:蔡登山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二○○七年九月十六日,《中国时报》驻纽约记者王良芬小姐说,她穿梭在纽约华埠的巷弄里,从游客如织的勿街(Mott street),朝孔子大厦的方向走,左转进入披露街(Pellstreet)二十一号,发现在狭窄的弄道内有个教会,名为"中华第一浸信教会",楼宇有近百年的历史,外墙漆成赭红色,里外都维持得相当好。大门高处镶着"纪念堂"的牌匾,是胡适亲笔所书。

  • 转折之际——关于新发现的沈从文致黄永玉的信

    作者:李辉 刊期:2008年第01期

    沈从文先生去世三个月后,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六日,黄永玉先生在香港完成了长篇散文《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表叔沈从文》。这是他继《太阳下的风景》后第二篇关于沈从文的长文。如今,这两篇散文,堪称描写沈从文的精彩文字。在《这些忧郁的碎屑》中,黄永玉写道:

  • 我们这里的人只想做事

    作者:沈从文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这是新发现的沈从文于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写给黄永玉的一封长信,未曾收入《沈从文全集》和作者的任何文集。香港《大公报》于同年八月十一日发表时,隐去了收信人名字,代拟了一个标题。至于这封信是怎么发现的,以及沈从文写这封信的相关背景,李辉先生在《转折之际——关于新发现的沈从文致黄永玉的信》一文中有详细述说,本期一并刊出。——编者

  • “自省、自赎与自救”的自传

    作者:金理 刊期:2008年第01期

    照例,《我的精神自传》(以下简称《自传》)从出身、家庭开始谈起,钱理群先生的家庭汇集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转型期的维新派人士(外祖父是王韬的学生,开学堂、办报纸、修公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留学美国的哥哥)、进入体制内的知识分子(父亲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农业部的常务司长,1948年胡适准备组阁时其父是组阁名单中的农林部长)、忠诚的共产党...

  • 时光的敌人

    作者:三皮 刊期:2008年第01期

    向来被误为小资作家的村上春树先生在长篇《舞舞舞》中有一句话:我当然并非是只看费里尼或塔可夫斯基那类片子的认真而又庸俗的电影迷,但在看遍塔可夫斯基七部半片子之后还要看他一本书,那可不能用认真而又庸俗来解释。塔可夫斯基是个认真的人。他写诗,很早、很认真地写;到老了,依旧在写。最后他的电影也成了

  • 张中晓提出的问题——读《张中晓和胡风的通信》

    作者:钱理群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这是张中晓写给胡风信里的一段话——这是夜里,四周很静,只有隔壁的老人底推磨声习惯地、沉重地响着。我被那大声音所恐惧了下去的感受又蠕动了起来,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