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

书城杂志 省级期刊

Book Town

杂志简介:《书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6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国际刊号:1005-5541
国内刊号:31-1662/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839
总被引量:1513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编辑部的故事

    刊期:2006年第03期

    王安忆抱怨说,"现在的小说有个特征,就是一切都是归纳好的"。这话让人勾想起二十年前人们讥抨"主题先行"的文坛往事——二十年风水流转,如今还得回到原来的视角。六月二十二日,在《法兰西组曲》座谈会上,翻译家袁筱一、黄昱宁相继从一本书的叙述风格说到历史与人性的复杂,而王安忆、蒋丽萍则以小说家的行内人眼光评价内米洛夫斯基"经典写作能力"...

  • 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作者:王寅 刊期:2006年第03期

    深秋的一天,我漫步在墨尔本的大街小巷。黄昏时分,我走进了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离闭馆还有几分钟时间。两个小女孩欢乐地向馆外跑去,站在美术馆正面的落地大玻璃窗前向馆内张望。这一对姐妹的母亲在馆内隔着玻璃给她们拍照。漫漫的水帘自上而下流过落地大玻璃窗,透过水帘望去,室外的街景一派迷蒙,就像莫奈的油画。女孩们保持静止的姿态让她们的...

  • 《书城》之路

    作者:马家辉 刊期:2006年第03期

    办刊物自有希冀,祈愿《书城》能在读书界的版图上成为一处吸引眼球的地标。但《书城》不是一座城池,不能筑墙为"城",也不是卡夫卡那座无法登录的"城堡"。置身于书乡之邦,心里总有一幅以书会友、嘤鸣相召的图画,它应该是联系读者、作者与编者交流的平台,是四邻八方熙来攘往的通衢。一直想像着能有这样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城与邦"作为一个不定期...

  • 一份杂志的“两种生活”

    作者:杨振宇 刊期:2006年第03期

    —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份理想的杂志,也曾不断想像她的样子。杭州枫林晚书店的一个口号是"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其实,这句话更应该送给杂志。因为杂志不像书籍,她似乎永远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她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走状态。"路人",这或许是一份杂志最佳的pose。这个姿态其实很难摆。现在的文化类杂志要么躲在书斋的世界谈玄说狐,要么精心把玩...

  • 阅读的自由与自在

    作者:昝爱宗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读书,我始终都是"拿来便读",好的文章是一口气读完的,如同大口畅饮一杯白开水。能把文章写成白开水一样明白、透彻,自是有功力的表现。平时,我便是不大喜欢喝饮料的,什么"汁",什么"可乐",都是让口干舌燥,挺腻歪的。而白开水,就是白开水,解渴,而且补充水分,不求有什么所谓的附加营养。当前,我们逢转型社会,是一百年前经历巨大转型时期之后的又一...

  • 阅读,已不再是生活常态

    作者:吴志翔 刊期:2006年第03期

    如何让读书成为一个大众事件?这也是大家谈到《书城》改版的话题时,我脑子里不断冒出的疑问。我的看法其实是此较悲观的,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信吗?问问自己吧。每天还看书吗?有多少时间在看书?看的是什么书?我还算是个在读学位的人,也是个靠写字谋生和寻找成就感的人,但是我现在究竟每天还读几...

  • 锦里读书记

    作者:张隆溪 刊期:2006年第03期

    离开成都二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是一个文风很淳厚的地方,而那文风之厚,尤其在艰难之际越发能显出底蕴来。记得上高小和中学的时候,常到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去玩,喜欢背诵楼台亭阁到处可见的楹联。在供奉杜甫塑像的工部祠前,有咸丰年问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题的一副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工部祠前有几树腊梅,长得疏落...

  • 书房天地

    作者:夏志清 刊期:2006年第03期

    我穿了旧衣裤,带了闲适的心情去读书,但却不爱看闲书。即使读了所谓"闲书",我还是抱了做学问的态度去读它的。我年纪愈大,在家里读书的时间也就愈多。刚来哥伦比亚大学的那几年,每天在校的时间较长,即便无公可办,我也定得下心来在自己办公室里读书的。到了今天,早已不习惯全套西装(领带、皮鞋)坐在办公室或者图书馆里读书了。十多年来,读书简直...

  • 八十年代琐记(一)

    作者:吴亮 刊期:2006年第03期

    那时候上海没有夜生活,晚上十点以后全城一片漆黑。只有云南路有两三家小饭馆通宵营业,在那里我消磨了许多个难眠之夜,一壶温热的花雕加半斤醉虾最后来一碗菜汤面,花销不超过十二元……

  • 黑名单·赖雅·张爱玲

    作者:郑树森 刊期:2006年第03期

    麦卡锡与黑名单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二○○五年编、导、演的《晚安,祝你好运》(Goodnight,and Good Luck)一片,以一九五○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的横行为背景,焦点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知名电台主持、电视导播爱德华·默罗(Edward R.Murrow,1908-1965)一九五四年如何以公

  • 吴宓先生的晚年

    作者:曹慕樊 刊期:2006年第03期

    我于一九四七年在勉仁文学院(重庆北碚,创始人梁漱溟先生)与吴宓(雨僧)先生共事。我时任中文系副教授,吴先生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李源澄先生)。这段时期,我和吴先生往来不多。我当时苦读佛书,喜欢向中文系教授罗庸(膺中)先生请教诗学与宗教的事理。和吴先生在一起,多谈诗,少论事。

  • 我看到的黄裳

    作者:郑重 刊期:2006年第03期

    洒家不为官,无用人之权,当然谈不上爱才,但对有才有学有识之士,还是有着高山仰止的敬意。所以,我说对黄裳的敬重并不是今天凑文坛的热闹,为他捧场,他也不需要我来捧场,而是四十多前就有着如此这般的心情。

  • 放大意大利

    作者:赵径文 刊期:2006年第03期

    几年前,欧阳应霁写了《放大意大利》一书(三联书店2004年12月第1版),从服装到电影到设计到建筑到美食,欧阳用他独到的视角,描述"远方的异国",寻找"清澈的自己"。谈到书名,欧阳说:"缩小往往令事情太纤巧太锐利太紧张,放大,再放大,是我真正喜欢的模糊、暧昧和从容。"这个时候,放大的意大利是GUCCI是法拉利是西西里的海滩是托斯卡纳的阳光是安东尼...

  • 回到未来:里程碑式建筑的新生

    作者:杜松子 刊期:2006年第03期

    经过六年多的精心装修,具有一百七十年历史的美国专利局大楼于今年七月一日起重新开放,并更名为唐纳德·W.雷诺兹美国艺术与肖像中心(Donald W.Reynolds Center for American Art and Portraiture)。

  • 间谍程序丑闻内幕

    作者:杜松子 刊期:2006年第03期

    约翰·加力诺是曼哈顿一家电脑维修公司的小老板,无论什么电脑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不出两三小时就搞定。但去年夏天,他碰到了棘手的问题:他一连在五六个客户的电脑里发现Windows系统注册区有名称奇怪的文件。他以为是令操作系统无法防备病毒的什么木马程序,可是他所有的防病毒软件都监测不出来,而且这些文件都是莫名其妙出现在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