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收藏杂志 省级期刊

Collections

杂志简介:《收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27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学、格物、知乎、风尚

主管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史馆
国际刊号:1005-3964
国内刊号:61-1273/K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7327
总被引量:803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收藏群体面面观

    作者:杨才玉 刊期:2006年第12期

    2006年9月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艺术与收藏”,本刊总编杨才玉是特邀主讲嘉宾之一,现将他的发言摘要如下:

  • 在写实的余辉中

    刊期:2006年第12期

    袁武简历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袁武绘画创作三题

    作者:傅京生 刊期:2006年第12期

    袁武先生是一位处理画面黑、白、灰“视觉交响”效果的高手,仅以他的《老子出关》和《羲之爱鹅》中的“灰调子”为例,即可见出他的匠心独运之高妙——画作中,有以泼墨法表现的大块的“灰调子”,如《老子出关》中的天上的云,《羲之爱鹅》中的芭蕉;也有以淡墨通过一笔一笔的色勒构成的“灰调子”,

  • 袁武的创作方式及其思想渊源

    作者:傅京生 刊期:2006年第12期

    作为部队画家,袁武十分擅长表现生大历史和现实题材,但是他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绘画,如《抗联组画——生存》《两代人的崇敬》以及《九八纪事》等作品,并不是靠“说故事”的方式,而是以特殊的“视觉形相”,即通过画面的直觉表现而与欣赏者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 转型期中的中国画市场

    作者:西沐 刊期:2006年第12期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正在从思想、观念、表现方式诸方面进行着深刻而又全面的转型。与此相对应,中国画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发展,也正处在转型期中。这种转型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要追寻的答案。

  • 拍案惊奇话赝品八——由石鲁假画说起

    作者:方玖骅 刊期:2006年第12期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

  • 读画札记(一)

    作者:李烈初 刊期:2006年第12期

    整整31年,我生活于穷乡僻壤的水电工地。一家6号,只有一间宿舍。太挤了,连收藏到的书画也没处放。于是,我便选择占地少的书画藏品,只买扇面、册页、斗方之类的“小件头”。想不到“歪打正着”,老来行动不便,只能翻翻小件头。要不,就看看印刷的画册。虽是小件头,虽是画册,却有大作用,有时竟会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得不写篇读画杞记。

  • 陈少梅、胡若思作品走红发出的信号

    作者:朱浩云 刊期:200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宋元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无与伦比的地位,有人将宋元绘 画视作中国绘画的最高峰。康有为早年在上海美专演讲时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可见评价之高。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文人的水墨画占据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无论是学院还是社会上,都提倡吴昌硕、齐白石。

  • 从古人入 从造化出 刘知白艺术解读及市场分析

    作者:叶康宁 刊期:2006年第12期

    继陈子庄,黄秋园“人亡业显”之后,贵州已故老画家刘知白再次以浓厚的传统功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吸引了文艺界和收藏界的注意力。

  • 抗战题材的年画

    作者:陆克勤 刊期:2006年第12期

    在我收藏的年画中,在几幅是抗日战争题材的,很有纪念意义。现选几幅公诸同好,希望大家能感兴趣。

  • 许心如基人其画

    作者:苏平 刊期:2006年第12期

    许心如(1906~2003年),号则知、知则、知希(取老子句“则我者贵,知我者希”之意。原籍江苏常州,客籍河北武清。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爱好绘画,曾师侍武清项润田,北京丁济谦、姚华,是林琴南先生的及门弟子。民国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大学教授。

  • 从一幅太上老君像看陕南道教文化

    作者:刘勇先 刊期:2006年第12期

    我收藏了一幅太上老君画像(见图),设色纸本,纵127厘米,宽64厘米,很陈旧,已揭裱,无名款纪年,不能确切断代。根据纸张的陈旧程度和画风,或认为是宋元明时期宗教画。隋唐以降,宗教绘画向世俗化演变,笔调绵密;设色浓厚鲜明,沉着典雅。此画采用线描平涂填彩技法,具有很强的庙宇壁画风格。所用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兼用少量植物颜料,...

  • 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作者:朱裕平 刊期:2006年第12期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的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 刘雨岑瓷绘作品清赏

    作者:葛卫增 刊期:2006年第12期

    刘雨岑(1904-1969)年,“殊山八友”之一,原名玉成,后改雨岑,尔后又改雨城,斋号觉庵,别号澹湖渔,60岁以后号巧翁。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18岁毕业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1922年到景德绘彩瓷,并先后在浮梁县立陶业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等校任教。曾任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协主席 。19...

  • 化生·摩喝罗·婴戏 耀州窑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

    作者:杜文 刊期:2006年第12期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儿、婴戏图等,它们主要是以儿童持莲、攀花、嬉戏、游艺等活动为绘画题材,真实地保留了下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