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

史林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istorical Review

杂志简介:《史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0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史研究、近现代史研究、书讯、世界史研究、城市史研究、读史札记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7-1873
国内刊号:31-1105/K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6
总被引量:6685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8.1818
立即指数:0.0077
期刊他引率:0.9057
平均引文率:39.5462
  • 游子之路与“海归之城”:邝富灼在上海

    作者:梁元生 刊期:2016年第03期

    清末民初的上海,由于华洋混处,各种西方社会组织、文化机构随处可见,西方的文化和娱乐活动也毫不缺乏,使得"海归"一族在回国后经历"重新适应"时,所遇困难最少。本文以邝富灼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为例,来探讨这位"海归人"的社会网络和文化适应问题,阐述邝氏在上海的华洋混杂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列举其参与的"国际教育"工作、扶轮社、青年...

  • 开埠初期的上海租地及洋行——基于1854年《上海年鉴》的研究

    作者:罗婧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上海年鉴》作为开埠早期编年的材料,将上海各类人文、自然的信息系统地整理汇编,可谓是在沪洋人生活、工作的指南和黄页,对复原上海开埠初期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1854年《上海年鉴》所载的《上海埠租地名录》和《在沪洋行名录》,并结合道契、《北华捷报》等材料,分析开埠初期上海洋行的租地情况以及经营种类等,揭示《上海年...

  • 小刀会起义对上海英租界土地交易的影响(1854—1859)

    作者:牟振宇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依据上海道契资料,对1854—1859年间上海英租界的土地交易及土地价格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其他文献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小刀会起义对土地交易的影响表现在战时(1853—1855)土地交易次数最多,且地价涨幅最快。其次,小刀会起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首租以分布在城郊为主,推动了城区的向外扩展,而添、割和转租,明显多于首租,且...

  • 传统与现代之间:苏南宗族的近代化与上海

    作者:叶舟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以苏南常州、无锡等地的宗族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近代以来苏南宗族往上海的迁移情况,研究传统宗族在近代的变迁历程。本文认为近代以来,传统宗族聚居模式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人们交往范围日益广泛,传统的宗法观念、婚姻观念、性别观念都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人们对宗族和家乡的认同感也日益淡泊,宗族社会...

  • 人道至文——《礼记·三年问》释义

    作者:吴飞 刊期:2016年第03期

    《礼记·三年问》是丧服学史上被不断诠释的重要文献。笔者试图从诠释这篇文献出发,阐述丧服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文与质的关系。笔者认为,《三年问》中的"称情立文"是就父母终身之丧而制定丧服节文,父母本服即三年,并非如历代学者认为的,是由期服加隆为三年。三年加隆仅仅是月数的算法,而不是尊尊和亲亲之间的关系。父母为至亲,即为至尊,而并不...

  • 周公其人的不同解释镜像——以《尚书·金縢》篇为例

    作者:史应勇 刊期:2016年第03期

    周武王死后,周公作为辅政者,为何其所作所为会引起"群弟"的猜忌?那段史实,当后人想要知其究竟时,总是有语焉不详之憾。最早记录这段史实的传世文献是《尚书·金縢》篇。《尚书》是重要的儒家经典,相传曾经孔子手订,以后历代经学家不断地诠释《尚书》。就《金縢》篇而言,我们从这些诠释中看到的是事实理解还是逻辑理解?笔者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 唐人饮食中的石蜜、甘蔗和饴糖

    作者:陈磊 刊期:2016年第03期

    本文重点探讨唐人饮食中的蜜和糖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以及如何影响到唐人的生活等方面。唐人饮食中最重要的三种甜味食物分别是蜂蜜、蔗糖(乳糖)和饴糖,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详细探讨了不同形式的糖在典籍中的记载以及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 中古历日社会文化意义探析——以敦煌所出历日为中心

    作者:赵贞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古时期的历日有官修和私造之别。官修"新历"由太史局(司天台)官员编定而成,并始终与帝国的政治、礼仪活动相结合,切实可行地制定出国家政务活动与大祀礼典的时间秩序。每当官颁历日不能及时送达地方时,民间便有私造历日者,这在中晚唐五代尤为明显。历日的书写形式是"朱墨分布,具注星历",这是中古社会最为常见的历日撰述格式。在内容上,...

  • 理性精神关照下的机械图像——宋代绘画中的水碓、磨考察

    作者:王冬松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格物致知、穷理明辨"的理学精神熏染下,宋代的科学技术高度繁荣,宋代的绘画也达到后世难以超越的高度。宋画在题材上"致广大而尽精微",尤其是以科学严谨的写实精神描绘的建筑和机械结构,造就了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中最富"理性精神"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宋画中水碓、磨图像的考察,管窥这一魅力独具的理性绘画传统。

  • 科举的“在地”:论科举史的地方脉络——以明代常熟县为中心

    作者:丁修真 刊期: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科举文献的不断整理与出版,科举专经这一现象越来越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于之前的科举史,尤其是地方科举史研究,科举专经的关注角度从对科举群体数量与时空分布的静态考察转为对科举群体专经活动的动态分析,从而为地方科举史的讨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鉴于此,本文以明代常熟地区为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爬梳,尝试着对该地区的专经...

  • 嘉靖初期毁淫祠与废佛寺政策的地方实践——以江南、福建为重点

    作者:王健 刊期:2016年第03期

    毁淫祠与废佛寺是嘉靖初期宗教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推行背后有着帝王偏好、礼制改革、乡约推行等多重因素的驱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学家们得以一伸其志,居官期间多通过毁淫祠来传播自身理念,而对大多数地方官员来说,毁淫祠、废佛寺的盛行又给了他们纾解财政困难的机会,寺观田产更是成为从地方到中央觊觎的对象,一些官员甚至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操作...

  • 清代刑部官员的法律素养

    作者:郑小悠 刊期:2016年第03期

    清代刑部官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这在法史学界已成共识,并有专文论述。但刑部官员的法律知识究竟从何来,达到怎样的水平,尚少具体研究。事实上,囿于科举考试的选拔方式,刑部官员在进入刑部以前很少能接触到法律知识,只有少数官员通过家学渊源在入仕前就曾学习律例。大多数没有律学基础的官员,在进入刑部后"日治案牍夜读律",在实践中学习法律...

  • 论晚清中国的准条约

    作者:侯中军 刊期:2016年第03期

    晚清中国的准条约是洋务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初以电信、铁路、开矿等近代工业为内容,与近代化议题密切相关。由于准条约事涉对外经济事务,在外交职责划分并不清晰的晚清时期,企业在很多时候承担起对外交涉的职能,并由此演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责任或国家责任。甲午战争以后,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后,准条约与近代化密切...

  • 论民初孔教运动的“宗教化”探索——以尚贤堂为中心

    作者:饶玲一 刊期:2016年第03期

    民国初年,儒家思想受外来思潮冲击面临危机,康有为、陈焕章等人比照西方宗教模式,创立孔教会,并两次发起"立孔教为国教"运动,试图将儒家概念宗教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条重要的思想脉络。在这场声势浩荡的孔教运动中,由传教士李佳白所创办的文化机构尚贤堂成为孔教人士阐释儒家思想、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话语平台。本文以尚贤堂机关刊物《尚贤...

  • 胡适与善后会议

    作者:张书克 刊期:2016年第03期

    很多人都对胡适参加段祺瑞主导召集的善后会议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胡适很快就退出了善后会议。但笔者的研究表明,胡适一直没有正式退出善后会议。本文还对胡适在善后会议上的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1925年中国政治社会大环境下对胡适参加善后会议的行为作出新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