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

世纪杂志 省级期刊

Century

杂志简介:《世纪》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4/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世纪特稿、史海亲历、史卷拂尘、秘史探踪、名流综谱、国共舞台、故人旧事、海派艺苑、世纪论坛、笔记掌故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央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央文史研究馆
国际刊号:1005-4715
国内刊号:31-1654/K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129
总被引量:527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历史大潮中的辛亥史事

    作者:沈祖炜 刊期:2011年第04期

    读历史,要读故事,要读人物,更要读大势。诚如孙中山所说:“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唯有放置于特定时代的历史大潮之中,才会显出其真正的意义。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独立”和“统一”的评价,要看当时的特定语境。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

  • 寻访和复原中共一大会址

    作者:邢建榕 刊期:2011年第04期

    日前,笔者前往上海兴业路106号中共一大会址,瞻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回想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上海的这座石库门房子里秘密召开,成为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百废待兴,中共上海市委于1950年9月组织专人,

  • 毛泽民在莫斯科的特殊使命

    作者:耘山; 周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存放着一份编号为PFACPИ,514/1/1044的档案文件,是由的弟弟毛泽民亲自撰写的——关于中国《党内某些重要文件的读后感》。1939年6月到1940年1月,毛泽民曾在苏联学习、治病,其时他还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特殊使命。细读这份最新解密的《读后感》,

  • 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倡导读书学习

    作者:刘宝东 刊期:2011年第04期

    邓小平终身勤读书、善学习,而且极端重视全党同志的学习,尤其是每当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能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时向全党发出加强读书学习的号召,推动全党的学习,从而提高党应对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以自己的终身学习做全党学习的楷模1926年底,

  • 《历史的会见》再现国共合作岁月

    作者:胡绳玉 刊期:2011年第04期

    汪观清是一位紧贴时代脉搏的著名国画家。改革开放,共和国日新月异,每逢国有盛事,汪观清必会作出积极的文化响应和艺术家爱国情怀的奔腾释放,他的艺术追求,也在这种响应和释放中日趋璀璨光华。1997年,香港回归,历史匡正,在当年七一前后,

  • 在西子湖畔三握的手

    作者:梁洪涛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57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是中苏关系史上重大事件。、、刘少奇、等纷纷出面接待这位贵宾。在国家领导人的陪同下,伏罗希洛夫走访了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和杭州等地,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友好访问。

  • 编余琐谈

    作者:沈飞德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今年的7月l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关于中共党史的题材,《世纪》发表过的文章已有很多。就是有关中共一大的文章,近几年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佳作就有《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复原纪实》(陆米强、张建伟)、《巡捕闯入一大会场新说》(朱华)、《谁是嘉兴南湖租船人》(孔海珠)等。

  • 我记忆中的杜家伯伯

    作者:吴耀中(口述); 沈润章(整理) 刊期:2011年第04期

    杜月笙这个名字,老上海人家喻户晓,对杜月笙的评说,众说纷纭。杜先生谢世已数十年,想必当今在世与杜先生直接接触过的人为数不多,我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我父亲吴锦文是杜月笙的知己,童年的我跟随父亲出入杜公馆,所以我称呼杜月笙为“杜家伯伯”。“杜家伯伯”那浑厚、低沉的高桥乡音还时不时在我耳边响起……

  • 1947年上海学生反美倒蒋运动

    作者:魏文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47年春,上海万名学生怒吼沪江滨的反美倒蒋运动,被誉为当时反蒋内战的“第二条战线”,与1919年“五四”运动和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并列为近代三场“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而这场学生运动火星最初是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学收到的一封北京来信引燃起来的。

  • 关于《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和《紧急通告》的经过

    作者:朱永嘉(口述); 金光耀(整理)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关于上海“”中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和《紧急通告》的经过,《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一书中有较翔实的记述。本期刊登的《关于(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和(紧急通告)的经过》一文,乃一家之言,对了解和研究“”或许有参考价值。

  • 数字是这样“炼”成的——笑谈之四

    作者:陈四益; 谢春彦 刊期:2011年第04期

    的年代是出数字的年代。钢多少,粮多少,时时都有新的记录出现。亩产几千斤、一万斤刚让人惊喜,亩产10万斤的记录又已创下。革命的时代“一天等于二十年”,“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这个“造”,真是点睛之笔。谁若不信,便是“观潮派”。一入“观潮派”的行列,就很容易成为批判的对象,

  • 大陆版的“野火”是怎么燃起来的

    作者:弘征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85年的初秋,亦即湖南文艺出版社成立的前夕,我和两位特约主编严秀和牧惠在长沙商议《当代杂文选粹》的作者名单,都认为还应选人几位有代表性的台湾作家。从当时有限的资讯中,首先便想到柏杨和龙应台,但都还没有读过他们的著作。事后方知,

  •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的出笼

    作者:钱江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陈伯达宣布接管人民日报1966年5月31日,对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来说,是一个遭难性的日子。这天下午5时许,陈伯达率领工作组上车开向人民日报社,片刻即到。总编辑吴冷西已在门前等待,人民日报各部、处负责人都在办公室待命。

  • 《公论》:建国前中国致公党的喉舌

    作者:陈昌福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任何政党都极为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947年5月召开的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之一,就是出版一份杂志作为中央的机关刊物——《公论》,以为党的舆论阵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为党员大众提供一份政治读物。这一决定是与在香港的派、爱国民主人士的想法和做法一致的,

  • 亲历建国初的爱国丰产运动

    作者:王德春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新中国一成立,我就在华东农林干部学校和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这两个单位都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农科所在南京孝陵卫原中央农业研究院地址。1951年10月23日,我奉命到上海延安中路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报到,参加农业爱国丰产调查工作。我从北站乘三轮车到陕西北路口延安中路金门电影院对面的农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