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

世纪杂志 省级期刊

Century

杂志简介:《世纪》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4/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世纪特稿、史海亲历、史卷拂尘、秘史探踪、名流综谱、国共舞台、故人旧事、海派艺苑、世纪论坛、笔记掌故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央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央文史研究馆
国际刊号:1005-4715
国内刊号:31-1654/K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129
总被引量:527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抗战胜利靠民族精神

    作者:邓伟志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中国人民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已经有整整60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60年前的中国,无论从军事力量上看,还是从经济实力上看,都抵不上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可是,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怎么会以弱胜强的呢?很重要的一点是

  • 中央文史研究馆暨京、辽、苏、渝、陕文史研究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刊期:2005年第05期

    8月24日,中央文史研究馆在京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袁行霈主持,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占福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北京、辽宁、江苏、重庆、陕西文史研究馆的馆员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崔占福同志在致辞中说,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

  • 追忆往事,铭记历史

    作者:秦怡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抗日战争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许多馆员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身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值得世人称颂的贡献。8月2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本刊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吴孟庆主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箴出席并讲话。六位馆员作了发言,本刊特予以摘要发表。

  • 在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的岁月

    作者:草婴 刊期:2005年第05期

    1941年,在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的指引下,我加入了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为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这段经历至今难以忘怀。能够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缘于我学习俄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随全家从宁波逃难到上海,那时我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读了许多介绍苏联的书籍,如《萍踪寄语》、《苏联见闻录》等,开始对

  • 在抗战前线办报

    作者:谢蔚明 刊期:2005年第05期

    《新湖北日报》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报,当时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省政府主席的陈诚深知舆论的作用,经常过问《新湖北日报》的新闻报道乃至人事问题。1944年春季,陈诚召集报社部分人员在他的官邸举行座谈会,正式宣布创办《新湖北日报》鄂中版(以下称鄂中版)和鄂东

  • 印度蓝姆伽整训营

    作者:戴广德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曾亲赴印度、缅甸进行采访。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来谈谈中国驻印军蓝姆伽整训营的有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史迪威将军在第一次缅战失败后拟订反攻缅甸计划,提出在印度的蓝姆伽镇整训中国军队的方案,并获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史迪威将军曾对受训的中国官兵发表演讲。记得有一次史

  • 抗日救亡中的巴金

    作者:李济生 刊期:2005年第05期

    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走过的是一个多么艰苦惨痛的历程!1951年初巴金在编写《纳粹杀人工厂——奥斯维辛》画册时,特别加注说明:"只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可以相比。"(见《巴金全集》第12卷)这是巴金凭亲身感受发自肺腑的实在话,也是千千万万受过八年战火煎熬还活下来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史实永在,谁也抹杀不掉啊!就说巴金吧。早在1932年...

  • 不降必胜

    作者:张令澳 刊期:2005年第05期

    抗日战争胜利已是六十周年了。我有幸能够活到今天,虚龄九十有一了,在年轻时期亲身经历过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生死搏斗,留下来的印象是深刻的、复杂的然而也是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经过半个世纪不断思考,我谈两点感想:第一点:以弱抗强,"不降必胜"。记得1934年12月出版的《外交评论》杂志曾发表

  • 抗战岁月中的文化人 刘良模与抗日群众歌咏活动

    作者:罗伟虹 刊期:2005年第05期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文化界就用自己特有的武器,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随着日寇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广大的中国文化人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走上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之路。被迫滞留在沦陷区的文化人,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没有因为敌伪的威逼利诱和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低头。大部分文化人则不畏山高路远,...

  • 情殇缘缘堂

    作者:丰一吟 刊期:2005年第05期

    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新房子烧掉了!"随我们一起逃难的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爸爸一张明信片,严肃地说。这明信片是爸爸以前在立达学园的同事裘梦痕先生2月4日从上海寄发的,其中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部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我们一家都义愤填膺,纷纷

  • 张书旂抗战中办画展

    作者:杨家润 刊期:2005年第05期

    1940年5月16日,第五战区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在湖北襄河南瓜店战役中壮烈殉国。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画家张书旃被张自忠将军身先士卒临危奋勇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夜不能寐,想到要好好宣扬这种精神。一个念头在脑中闪动:设立张自忠奖学金,一可激励学生爱国意志,一可永久纪念这位抗日英

  • 在流亡中死去的艺术家沈振黄

    作者:孔海珠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抗日战争的流亡岁月里,有多少文化人在颠沛流离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有多少文化人默默无闻地、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场战乱的流亡途中。父亲孔另境生前曾讲叙过一个真实而凄婉的故事,一直令人难以忘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值得崇敬的艺术家,父亲一直牵挂的熟识朋友,流亡在湘桂大溃乱中遇难。他就

  • 二战时期中国海军赴美英受训接舰

    作者:徐振国; 袁传伟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二战爆发和抗战后期,中国政府利用与同盟国协同作战的契机,向美英两大海军强国争取援助。从1942年进行的参战见习暨造船,到1944年展开借舰参战,中国政府先后选派2000多名海军官兵,分赴美英两国受训,并参与接舰。这批人员虽未能开赴太平洋战场,但却在战后为发展中国海峡两岸的海军力量,作出了贡献。在此不妨将这段往事作一历史的回顾。

  • 亲历重庆大隧道惨案

    作者:高键文 刊期:2005年第05期

    抗战期间,重庆人口猛增,而能容纳市民躲避日机空袭的防空洞甚少。当时的国民政府在人烟密集的市中区修建了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地下大隧道,供市民避难。大隧道在十八梯、石灰市、衣服街三处各凿了一个较大的洞口,互相连接。隧道深约10米,洞内两侧放有简单的木长凳,可供市民休息。墙上每隔一段挂有油灯

  • 上海龙华侨民集中营

    作者:陈克涛 刊期:2005年第05期

    60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载歌载舞,欢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侨民更是欢呼雀跃,特别是外侨集中的上海,因为在日军侵占上海时期,他们也被囚禁起来,送进了集中营,其中最大的是龙华集中营。苦难降临被关进集中营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全面打响,中国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