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杂志 省级期刊

Social Outlook

杂志简介:《社会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视点、杂谈、国际背景、文化景观、专栏、社科前沿、海外文摘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2-3171
国内刊号:31-1912/C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4972
总被引量:4093
H指数:1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1
  • 上海社会科学院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9月7日,是全国最早的社科院,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社科院,是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海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目标,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双轮驱动,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

  • 《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名片

    刊期:2018年第07期

    《社会科学》创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人文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法学、哲学、史学、文学七大领域。《社会科学》坚持'理论创新、学术争鸣、战略视野、现实思考'的办刊方针,努力打造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精品学术平台。

  • 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

    作者:王春光 刊期:2018年第07期

    长期以来,中央在'三农'工作中一直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农民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上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好的研究和阐释,另一方面是体制和政策上也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我担心的是,在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依然会存在,从而会影响乡村振兴所提出的美好目标的实现。

  •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作者:张军 刊期:2018年第07期

    乡村价值的若干理论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学家就发展中国家乡村建设与发展进行过理论上的激烈讨论。以Lewis(1954)为首的部分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个部门和两个区域,即生产率低下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生产率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凋敝的农村和繁荣的城市,这种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上要求采取工业和城市优先或者说工业主导农业...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社集体

    作者:陈柏峰 刊期:2018年第07期

    我国村社集体的建立与变迁村社集体,由村社和集体两个名词叠加而成。村社又可称为村庄、村落。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中,村社、村落、村庄基本同义。西学东渐以后,我们逐渐以'村社'来翻译指代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经济组织,具体指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同一氏族或多个氏...

  • 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维度观察

    作者:郭晓鸣 刊期:2018年第07期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带来大规模的乡村衰退并非是必然规律,关键是要适时找到合理调整城乡关系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时间窗口与机会窗口。我国在当前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乡村振兴的全新战略构想,无疑是极具针对性的,需要立足于宏观视角对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 西方化反思与本土化创新: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当代内涵

    作者:林毅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与草创期和重建期相比,今天的中国政治学已经基本告别了规范性知识匮乏的恐慌。但中国理论的建构度与话语权同中国方案的实践成绩与理论需求间不均衡、不匹配的现实矛盾,又迫切需要推动理论发展追赶中国崛起的步伐,确立起学术的文化自主性。

  • 中国政府治理的法治路径

    作者:石佑启; 杨治坤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中国政府治理包括自治和共治两个维度。从政府管理迈向政府治理的过程,也是从法制政府走向法治政府的同步过程。政府治理与法治存在根本保证、治道框架、内在价值、外在形式、目标追求、建设路径上的契合,为实现政府治理的法治化奠定了基础。政府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规则多元、过程交互、方式多样以及纠纷复合性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回应政...

  • 尊重“差异”与“包容”的交往民主——艾利斯·扬对协商民主的批评与超越

    作者:刘明 刊期:2018年第07期

    协商民主理论家将民主视为通过理性的公共讨论来决定公共目标的过程,以代替以利益为基础的聚合式民主。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艾利斯·扬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将公共利益或共同善作为民主协商的目标,这忽视了身份、文化、社会地位、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在民主过程中的构成性作用,易于造成排斥、支配等不正义现象的出现。民主的目标应该是消除社会的不公...

  • “文化中国”: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兼与杜维明商榷

    作者:涂可国 刊期:2018年第07期

    '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学术范式、思想范式和实践范式,从它创设伊始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既是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交流可以倚重的特殊文化符号意象,也是用以说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和全球文明大格局中重要地位的标识性概念,同时也是连接海内外华人以及一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抱有好感或兴趣的有识之士的精神纽带。进一步完善'文化中国'范式,有利于...

  • 人工智能智力成果在著作权法的正确定性——与王迁教授商榷

    作者:李伟民 刊期:2018年第07期

    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可版权性思考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合一、自行操控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计算机程序的认识,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而是一种全新的智能系统,是一种具有自我学习和理性行动能力的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智力成果'已经和人创作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本质属性、价值功能与建设路径

    作者:钟天娥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蕴含着独特的思想价值意义。从本质上看,它是主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话语,是反映当代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文化话语,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人民话语,体现了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人民性的本质特征,承担着思想指导、社会认同、文化传播...

  • 十八大以来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研究

    作者:周文华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中共十八大以来,美国不同政治倾向和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进行了广泛研究,主题涉及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主要研究内容(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1.中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浅析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作者:李怀亮 刊期:2018年第07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呈现出多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良好态势。建立文化走出去的效果评估体系,既是党和政府对文化走出去工作的要求,也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内在需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国际文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建设一套科学、客观、可量化、可操作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

  • 理论创新也需不断回应人民的关切

    作者:高民政 刊期:2018年第07期

    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新时代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军全民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