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杂志 省级期刊

Social Outlook

杂志简介:《社会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视点、杂谈、国际背景、文化景观、专栏、社科前沿、海外文摘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2-3171
国内刊号:31-1912/C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4972
总被引量:4093
H指数:1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1
  • 对话《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 当“货币战争”遭遇“隆中对”

    刊期:2010年第11期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大家公认的、合理的货币估值体系,所谓的高估或低估不能只看中国采购原材料或者是制成产品的价格,货币价值不仅与消费物价挂钩,还与资产挂钩。而资产价格在中国,我觉得已经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了,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市场。

  • 刘晓波案的法律透视

    作者:寒竹 刊期:2010年第11期

    要求中国这么一个有着几千年古老传统的年轻大国实行跟今天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政治法律制度,要求在转型中的中国实行跟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政治法律制度,不仅违背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违背了西方国家自己走过的历史进程。

  • 延迟退休与“民生之本”相悖

    作者:唐钧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目标有二:一是保持劳动力的供应,二是减缓养老保险的压力。

  • “柔性延领”:一次有益尝试

    作者:李凌云 刊期:2010年第11期

    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已成为世界各国作出的必然选择。

  • 为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意义

    作者:寒竹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的消费市场萎顿,许多奢侈品公司开始为中国量身定做产品。过去两年中国的消费开支每年增长15%,其中汽车和电视销量全球第一,电脑销量排名第二。其他消费产品的增长也表现惊人,珠宝是25%.化妆品是20%,高端手机是50%。中国消费者现在不再满足于在纽约或是巴黎大量采购批量生产的LV包了,“他们现在希望为中...

  • 中国的真正挑战来自其人民,而非货币——宏观政策导致中美经济差异

    作者:寒竹 刊期:2010年第11期

    毫无疑问,中国一直在低估人民币,但这只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诸多原因之一。让人民币升值并不会让美国工厂具备竞争性,最大的可能是帮助了其他一些低工资的经济体。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1%,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持续增长。在1985年,美国以“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但日元升值50%并没有使美国商品更有竞争力。斯蒂芬·...

  • 下一站重庆——改革三十年后再出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以重庆实践为代表的新社会主义力量,在探索出一条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种既扬弃旧社会主义弊端,也扬弃旧资本主义弊端的新社会形态。软实力建设不是从外界给自己找来一件意识形态的外衣,而是像重庆那样实实在在地从国情市情出发,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探寻自己的发展路径。

  • 李希光:重庆梦与中国模式

    刊期:2010年第11期

    1996年,李希光第一次来到重庆,他看到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生态问题严重的破败之城。2009年,他再度来到重庆,光彩亮丽的重庆夜空让他震惊于这个城市14年的巨变。重庆给了他一种解读中国的新视角。

  • 国际视野中的重庆

    作者:王敏(整理) 刊期:2010年第11期

    曾经有境外媒体评论说,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本杂志的话,那么这本杂志的封面会是北京,封底是上海,而重庆将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下期预告”。

  • “重庆模式”下的三大改革构想

    刊期: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重庆在改革发展中选择了不同于沿海、经济特区和全国其他城市,但却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被一些学者和媒体称之为“重庆模式”。其中,以户籍改革撬动农地改革、农民进城、城乡土地要素置换,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的系统性改革,可谓是一个最大的突破。

  • 迈向城乡一体化时代

    作者:陈潭 刊期:2010年第11期

    正如重庆模式所要展示的,公共服务的充分化供给和均等化供给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合理路径。

  • 百年费孝通和他眼中百年中国社会——乔健:费孝通是属于全世界的

    作者:程也(采访)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人文重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接受外国的方法甚至经验,但所走的路要由自己决定。文化自觉、文化适应的主体和动力都在自己。自觉是为了自主,取得一个文化自主权,能确定自己的文化方向。相应的,在我们这些以文化自觉、文化建设为职志的社会学、人类学工作者来说,也要主动确定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费孝通

  • 费孝通对今天知识分子的期许——文化自觉,历史责任

    作者:李友梅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他所期望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的主人,中国知识分子则承担引领社会与文化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决”的历史责任。

  • 费孝通的“乡土社会”何去何从

    作者:赵旭东 刊期:2010年第11期

    费孝通曾经着力去描述过的乡土中国在今天的巨变,绝不意味着乡土社会真正的消失与瓦解,只要人类还必须从土壤的种植中获得赖以为生的食材,乡土社会的消失就只可能是一个现代人编造的神话。

  • 开弦弓村与费老的不解之缘

    作者:程也 刊期:2010年第11期

    距上海市中心100公里,距苏州50公里的太湖南岸有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却因费孝通蜚声海外的小村子——开弦弓村,或者,“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