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杂志 省级期刊

Social Outlook

杂志简介:《社会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视点、杂谈、国际背景、文化景观、专栏、社科前沿、海外文摘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2-3171
国内刊号:31-1912/C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4972
总被引量:4093
H指数:1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与世界 和谐·和平——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

    作者:胡晓鹏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学术平台,旨在全方位地为学术界及世界中国学研究学者,创造和提供进行专题研究、思想交流和多边对话的机会。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每两年一届。2006年9月21~22日,以“中国与世界:和谐一和平”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本刊特此刊登提交论坛的部分...

  •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治发展

    作者:曹泳鑫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几乎是同时起步的。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推进,其基本思路越来越明确,方向和目标越来越清晰,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可以预料,今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会在实践中更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地前进。

  • 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界意义

    作者:陆晓文 刊期:2006年第09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近30年的改革历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反映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导致了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变化将决定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走向和内容。

  • 全球文化发展中的中国乐章

    作者:花建 刊期:2006年第09期

    发展不仅意味着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文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和目标之一。

  •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新的势力平衡

    作者:Nicholas; Platt 刊期:2006年第09期

    21世纪.全球力量平衡正出现从欧洲向太平洋的转移。印度在崛起。日本更加热衷于在世界上发挥政治作用,其巨大的经济实力也再次获得增长。俄罗斯已失去了份量,其人口在减少、分裂,出生率下降.但由于其能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莫斯科依然坚持传统的帝国思想,对美国在中亚和土耳其的存在极为关注。

  • “现代”价值观与中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支持

    作者:王正绪 刊期:2006年第09期

    最近的价值观调查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一些东亚国家,比如中国.其国民开始放弃一些“传统”价值观.比如等级制、服从、冲突避免等.逐渐接受“现代”价值观.包括强调平等(反对等级制和族长制)、强调独立(反对服从)、强调自主(反对天定命运)等。问题在于.价值观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人们对政治体系的选择?例如,具有...

  • 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与“东亚共同体”

    作者:毛里和子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中日关系在21世纪初期进入了“政冷经热”的新阶段。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略性友好时期(20世纪70年代)、稳定与发展时期(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后,19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结构性变动时期,2005年开始必须对这两者的关系加以重新建构。

  • 孔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朱维铮 刊期:2006年第09期

    孔子研究从来属于争论不绝的领域。争论的动因极其复杂。可惜迄今中国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孔子研究史.供中外学者参考。但有一点很清楚,即百年来中国国内的争论,集中于对孔子及其思想政治学说的“评价”。

  • 加强汉学史研究,更好认识自身历史

    作者:周振鹤 刊期:2006年第09期

    汉学的称呼一度被中国学所取代.但近年以来.汉学再度成为热门的关键词,汉学史研究也成为一门时尚的学科。而就目前的学术成果而言.中国学或者中国研究似乎是偏向当代,比较偏向实用.而汉学与汉学史研究则较着重于古代与近代.比较偏向于纯学术性。提倡当代偏向实用自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但如果因此而忽略古代与近代.忽略纯学术性的研...

  • 脱离华夏中心主义:动态中国的形成

    作者:陈方正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欧洲在政治与文化上有一根本差别,即中国是稳定和具有高度连续性的,欧洲是剧烈变动,乃至往往出现断层的。两者之所以有基本差别,可能是由于汉帝国充分结合政治与文化,令同一理念与文化意识能普遍渗透全国,而日后诸皇朝的取士与考试制度则进一步加强此文化上的同构性;另一方面,罗马帝国则以法律为统治基础,其内部容...

  • 教育改革沉思录

    刊期:2006年第09期

    在本期特别观察即将发稿之际.我们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度被广泛报道的“上海师范大学2002级油画班毕业论文集体被毙”事件的主人公、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刘老师。他告诉我们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则是“求真务实”,要求每个人以4年的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写作,真实体现自己的理论水平。要有别于以往的泛泛空论“某画家.某风格、某流...

  • 绑在经济战车上的教育改革20年

    作者:王烽 刊期:2006年第09期

    如果说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民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那么教育体制改革则发端于中央政府,发端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教育体制改革的灵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来自于经济领域。

  • 高教改革需系统再造

    作者:熊庆年 刊期:2006年第09期

    经常有人说.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也和其它领域一样.并没有停止过改革,只是改革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迅速。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高等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又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与提升,与社会政治稳定息息相关,二是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学术的规律,...

  • 重温北大改革

    作者:王洪才 刊期:2006年第09期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教改革,不能不提3年前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引发的学术地震在当今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喧嚣中,有必要重温北大改革的魄力和勇气,重提当年的挫折和困顿。

  • 高考的“改”与“不改”

    作者:张亚群 刊期:2006年第09期

    创立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不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之外叠床架屋,或另起炉灶,而是改革和完善统一考试评价制度;增强高考的针对性,适时增加多元评价指标,同步进行配套改革,使高考这一教育测量手段在我国人才培育与选拔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