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杂志 省级期刊

The Silk Road

杂志简介:《丝绸之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1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田野·工作室、玉帛文化、历史研究、文化论坛、敦煌学、丝路艺术、民俗文化、丝路文博、探索实践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5-3115
国内刊号:62-1115/K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6252
总被引量:2201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025
期刊他引率:1
  • 东干语研究概述

    作者:莫超 刊期:2017年第14期

    东干语是中亚东干族所使用的语言,学界定其为我国陕甘汉语方言的域外变体,一百多年来一直较好地保留着汉语方言的本质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此方面的研究逐步成为学界的热点。目前来看,国内东干语的研究经历了起步期和拓展深化期两个阶段。虽各个阶段难免存有不足,但东干语的诸多研究对加强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友好交...

  • 符号学视域下的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作者:曹进; 陈立莉 刊期:2017年第14期

    2013~2017年,央视连续五年在春晚直播中插播了公益广告。这些公益广告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亲情以及民俗等主题,在全国亿万观众共聚一堂时,向观众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央视春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在对2013—2017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梳理的基础上,从“能指”与“所指”两个元素对历年春晚公益广告进行符号学...

  • 古琴的国际传播初探——基于受众的AMO分析

    作者:廖忠扬 刊期:2017年第14期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它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了中国士大夫的情怀和趣味,因此将古琴作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进行传播十分必要。本文对古琴的文化意义和国际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并以说服传播的ELM理论基于受众传播的条件A(能力)、M(动机)、O(机会)三因素进行分析,探求中国古琴在国际传播上的方法。

  • 浅谈明朝中后期河西局势

    作者:夏丽娟 刊期:2017年第14期

    明朝中后期,由于明朝政府内部腐败加剧,边防松弛,北方少数民族瓦剌、鞑靼趁机先后崛起,为扩大势力范嗣,对河西及整个北方地区不断进行袭扰,关西七卫逐渐落败废弃,甚至落人少数民族之手,导致河西地区局势混乱。明朝政府采取消极防守的政策,闭关封市,退避嘉峪关内。而北方少数民族仍不断袭扰,使得河西地区乃至北部边境冲突不断,战乱频...

  • 浅析王泮与利玛窦之关系

    作者:贾敏 刊期:2017年第14期

    近两年来,曾两次提到利玛窦这位传教士。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陆传播天主教的首站,他在肇庆六年取得了多个“第一”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有密切的关系。王泮对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支持,体现了王泮开放包容的治政理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全球化视角下美国内战与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衰

    作者:唐传星 刊期:2017年第14期

    19世纪是美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南北经济模式差异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终付诸于战争。南部“棉花王国”的兴衰有着深厚的国际背景,以美国内战为转折点,美国的棉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起落。从棉花贸易出发,探讨美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及其全球化视角下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

    作者:陆薪羽 刊期:2017年第14期

    中亚的粟特人自汉代起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宁夏同原隋唐史姓墓是国内目前已知的大型粟特人家族墓地。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能够看出当时同一家族中体现出佛教、袄教和儒家文化等不同信仰因素,这种多元信仰的形成可能与粟特人本身宗教传统、统治者的倡导及固原当地汉化等有关,由此反映粟特家族在迁徙入华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

  • 广东新会崖山宋元文物调查考古分析

    作者:林文斌 刊期:2017年第14期

    700多年前,宋元在广东新会进行了惨烈的崖山之战,宋帝1爵投海殉国,南宋遂亡。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多年文物调查和水下考古,找到与崖门海战相关的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线索,但没有发现宋元沉船。需梳理文物资料,总结经验,在即将重启崖山考古中争取有重大发现。

  • 浅谈秦安兴国寺的建筑特色

    作者:张瑞琴 刊期:2017年第14期

    文物建筑作为不町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多种历史信息的载体。秦安兴国寺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其主体建筑般若殿明显地保留了元代建筑所独有的特征——制梁构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

  • 推动甘肃演艺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郭弘 刊期:2017年第14期

    本文在打造甘肃演艺产业经营模式、催生演艺新业态、培育演艺消费新热点、开拓演艺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强调借助社会、人文以及科技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传统演艺业;注重发挥演艺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构建多层次演艺产业链,拓展演艺发展空间,达到互动产业群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组合优势和集聚效应实现经济发展的互融共赢,进...

  • 对凝炼特色文化的几点思考——以白银市为例

    作者:张红花 刊期:2017年第14期

    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凝炼特色文化是白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进行特色文化凝炼,需要弄清基本的着眼点、找准着力点、明确立足点,从而保证其真...

  • 恩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探析

    作者:何燕玲 刊期:2017年第14期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历代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产物。当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首先应该是保护,其次在保护基础上加以利用。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要有全新的思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 浅谈郑州文庙的历史、现状及其社会价值

    作者:张红樱 刊期:2017年第14期

    文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在保护的基础上转变观念,科学、合理开发,就能从根本上找到文庙保护问题的最终出路。郑州文庙维修复建开放以来,运用市场化经营理念,为郑州市的旅游、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

    作者:吴爱民; 何洪岩 刊期:2017年第14期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正向世界旅游强国昂首迈进。在前进探索的过程中,又面临着正确处理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两者关系的现实问题。如何着眼于长远,融合现代科技理念和手段,统筹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携手共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简析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张路 刊期:2017年第14期

    大数据时代到来深刻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在对大数据和数字图书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为数字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所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图书馆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