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杂志 北大期刊

Sichuan Drama

杂志简介:《四川戏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8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牧童遥指、采菊东篱、青山泉水、海阔天空、红吉枝头

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7500
国内刊号:51-1087/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5952
总被引量:633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6.35
立即指数:0.0093
期刊他引率:0.8914
平均引文率:4.0558
  • 四川省曲艺团抢救、振兴曲艺连出“七招鲜”

    作者:干德明 刊期:2004年第03期

    近日获悉,四川省曲艺团为抢救、振兴濒临绝迹的四川原生态曲艺,恢复活跃巴蜀曲艺艺术舞台,在历经徘徊挣扎了1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乘剧团体制改革的春风,推陈出新连续100天连出“七招”。招招“炼老经,出新经”。为重振曲艺事业,重写四川曲艺发展史,迈出了坚实的关键性一步。

  • 川沪戏曲精品交流演出绽新花

    作者:干德明 刊期:2004年第03期

  • 菲斯克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曾耀农 刊期:2004年第03期

    约翰·菲斯克(J·Fiske)是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传播艺术教授,著名的大众文化与影视理论研究专家。除了在美国工作之外.他还曾经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为止,他共出版过《解读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解读电视》《电视文化》等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 文化的诉求——文化产业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

    作者:朱丹枫; 李远强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过去10年里,我们对于文化和文化生产的研究有了复兴和发展,不但文化艺术界对文化繁荣持有特别乐观的态度,而且在社科理论界,以文化为轴心,用文化因素来解释现代化、政治民主、军事战略、种族、民族群体的行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已成为了热门论题。可以说在当前,随着经济便于化进程的加快,认识到“文化是生动的...

  • 莎士比亚戏剧对圣经典故的运用

    作者:张晓玲 刊期:2004年第03期

    莎士比亚的38部戏剧参引圣经达1000多处。这些参引对于深化剧作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戏剧效果、使剧作诗意盎然且富于哲理意味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下面具体分析之。

  • 曹禺剧作的构剧特征与艺术创新

    作者:黄振林 刊期:2004年第03期

    曹禺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时,就通读了《易卜生全集》,并研读了希腊三大悲剧家莎士比亚、奥尼尔、霍普特曼等人的剧本,极大地焕发了戏剧才情。这时曹禺是个感觉灵敏、喜爱幻想、性情忧郁,内心埋藏着怨恨种子

  • 《四川傩戏志》编著出版

    作者:于一 刊期:2004年第03期

    经过四年多的编著《四川傩戏志》现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远在1995年和1997年我省先后出版了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后,当时虽把我省部份傩戏、傩戏

  • 曹禺剧作的场面描写和语言的抒情性特点

    作者:罗兰秋 刊期:2004年第03期

    曹禺自1934年发表《雷雨》以来,先后创作了《日出》、《北京人》等剧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三大经典名作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饱古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的颠峰时期。曹禺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中国戏剧舞台的天幕上。虽然大幕已经垂落.但曹禺却...

  • 多重主题与多重观照——拟用多种方法解读《原野》

    作者:刘同般 刊期:2004年第03期

    对待《原野》这种伟大复杂的作品,似乎用一种批评方法难以述说它繁博的内容,如果我们用多种批评方法对此进行观照,或许较之一种批评方法更能对文本进行切近的观照,更能陈述表达它的深邃的

  • “幕后戏”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作者:张玉雁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一出戏剧中,戏剧人物若从表演空间看,不外乎有出场的与不出场的两大类。所谓出场者,是指直接在舞台上出现的那一类角色;而不出场者,则指那些并不直接在舞台上抛头露面、而躲在舞台画框以外的幕后活动的那一类角色。让人物直接出现于舞台之上,属于“明场”处理方式;由出场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戏剧性情节、场景或事件等,一般称之为...

  • 从木偶戏的演变看木偶与戏曲的原生关系

    作者:汪晓云 刊期:2004年第03期

    罗兰·巴特的摄影论中有一个看似奇怪的论断,他说,使摄影和艺术发生关系的不是绘画,而是戏剧。照片更接近戏剧,是因为一个奇怪的中介——死亡。巴特说:“最早的演员是通过饰死人的角色

  • 重视戏曲表、导演基本科学规律

    作者:胡芝风 刊期:2004年第03期

    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积淀孕育而出的精神文化——心态文化,经过创作加工。注入丰富个性色彩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思潮等等,这些都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

  • 高校学生戏剧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素质拓展

    作者:程新平 刊期:2004年第03期

    无论是全国一流大学的北大、清华、复旦,还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川大、重大、中山,亦或是不出名的一些地方院校,都有学生自己的社团组织——剧社,并且多年保持不衰,即使是戏剧处于最低谷时。他们在条件和经费都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排演出了一幕幕大型戏剧、短剧、小品、音乐剧、地方剧等,如《雷雨》、《家》、《马》、《项链》、《捡便宜》、《...

  • 中国话剧的摇蓝--江安国立剧专

    作者:胡叠 刊期:2004年第03期

    江安,长江边上一处普通的、安静的小城,因抗战的纷乱。在意外中接纳了国立剧专的迁入.便成为载入史册的戏剧摇篮.这使人多少会生出些感叹,危难与机遇,有时候的确是双生子。

  • 作家 演员 性别——元杂剧研究三题

    作者:李祥林 刊期:2004年第03期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艺术,是在不断流变又高潮迭起中向前发展的。“唐诗、宋词、元曲”,标志着中华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的元曲,以其济济一堂的作家、演员队伍以及独树一帜的作品艺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又一座耸立云天的丰碑,迄今犹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本文拟从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切入,对元杂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