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系统和具体的要求。中学音乐教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应将音乐尽可能地生活化,把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中学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自身情感自然地融入音乐中,实现以声传心和以情动人。由此可见,中学音乐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在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共情由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音乐作品承载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共情无疑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情感传递割裂开,那么就难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共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来丰富学生关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一、共情能力的概念与界定 (一)共情概念的起源 由于共情的内涵较为丰富,不同的学者对于共情的理解也不同。对于共情的现代意义的使用最早见于休谟关于“同情”的哲学论述中。在其之后的现代道德情感主义代表人物迈克尔•斯洛特提出,休谟在《人性论》中用“同情”来解释多种心理现象,将“同情”——即共情看作人与人沟通中至关重要的原理。“共情”翻译自德语中的“Einfuhlung”,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移情”,是指一种能够接收、识别、感受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构造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爱德华•铁钦纳将德语“Einfuhlung”转化为“empathy”,使其成为心理学概念,进而解释和丰富了共情的内涵。由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共情,最开始被用于心理咨询过程中。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共情能力即“体会他人的情感过程就像体会自己的情感过程一样的能力”。罗杰斯还提出了知情统一的教学观,他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由于教育的作用。该观点认为人的成长除了文化、环境、教育这些外在的因素,还需要自我潜能的觉醒。基于这个理论思想,罗杰斯把“患者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中,提出了“自由学习”的学习观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在他看来,精神世界中的认知和情感是最重要、最紧密的部分,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知情合一的人。这种能够将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 (二)共情概念在教育学中的发展 共情教学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它强调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通过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来真实地还原教材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相关情境。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共情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要学会体会作者的情感,再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教材中情感内容的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产生共情的课堂无疑更加充满趣味性,从而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与交流的双重场所,但如今大部分中学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忽视了教学本质,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师生双方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尊重、理解彼此,共同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氛围。 二、共情能力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价值 国内对于教师共情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师共情能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共情是培养和维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关系所必需的特质,增强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自我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共情既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需求,又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音乐教师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时,就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进而构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课堂。当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或艺术表演时,时常会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有时悲痛万分,有时激情澎湃,这便是共情在起作用。共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通过知情并行、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使学生和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共情能够促使中学生产生亲社会行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正在逐渐发展,主要表现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倾向于提出新的想法、理论,思考问题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明显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在这个关键阶段,共情教育会对他们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青少年的共情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出现亲社会行为,即更容易在他人受到伤害、损失时产生难过、同情等情感,也更容易对他人伸出援手。这与美国社会学家霍夫曼的观点一致,即共情有道德教育作用,它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个体因移情而产生的各种感受都会成为亲社会道德行为的动机。由此可见,共情所引导的道德教育正符合音乐教学提出的德育要求。 三、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课堂中的应用 201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身情感、提升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美并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音乐中感受心灵的纯净。 (一)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 在音乐课中,文字只是载体,各种形式的乐曲才是真正的主体。以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塔瓦河》为例,乐曲前言写道:“热爱祖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下面的乐曲呈现了祖国美丽的山河,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其实是对乐曲主题的一种铺垫引导,将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热爱祖国”引入乐曲是为了使学生与作者共情。在实际欣赏乐曲时,很少有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伏尔瓦塔河真正的美丽风景,也很少有同学能够从歌曲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此处就需要运用能够使学生产生共情的教学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进而感受作者在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中蕴藏的深沉的热爱。此时,学生与作者的共情就形成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当学生能够体会乐曲中的中心思想时,课堂目的也就达成了,即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对于一些创作感情较为细腻的歌曲,学生更需要深入感受作者情感。比如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的《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首简洁易懂的流行歌曲。教材中的歌曲要求是“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艺术形象,按照歌曲标明的表情术语、速度、力度等要求进行演唱的总体设计”。这样的音乐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需要实现音乐知识和人文感情的内化。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如果学生的想象力稍显贫乏,就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师在此处的引导要更加地形象具体,可以介绍这首歌曲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赈灾义演时的曲目之一。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上来看,共情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机会,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对话,从而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 (二)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音乐实践课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就是音乐实践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唱、做、听、动、创、读、写七个方面。”这也是音乐课区别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的地方。音乐是一门实践课程,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分为歌唱表演和器乐表演两种。学生对歌唱技能和器乐演奏技能进行学习并运用这些技巧对乐曲进行演绎,这就是音乐的实践性。在教学《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欣赏乐曲,接着运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或者歌唱来演绎该乐曲。前文提到过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的区别,当学生与作者进行初级共情时便可体验作者的情感,在音乐鉴赏层面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要求。但是当学生对作品进行演绎时就需要产生高级共情,既要传递作者本身的情感,又要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产生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从而演绎出不一样的风格。在对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西藏人民进行初级共情,在积累了初级情感之后,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还可以在原歌曲情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作为当代中国青少年对于国家统一的喜悦与骄傲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演唱歌曲时就会增添一定的层次感,使歌曲情感表现得更加丰富鲜明,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世界得到升华。 四、结语 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学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将自身情感自然地融入音乐并传递给学生,实现以声传心和以情动人。共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共情能够了解作者的情感动机,也能通过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也能通过共情去体会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然而,国内对于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需要更多地探讨共情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与作者的共情形成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当学生与作者共情并体会乐曲的中心思想时,课程目的也就达成了,即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在音乐实践课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产生高级共情,既要传递作者本身的情感,又要使学生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产生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演绎出别样的味道。共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通过知情并行、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使学生和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晶晶.风险社会中音乐的共情教育——兼论音乐在疫情中的教育作用[J].汉字文化,2020,(20):181-182. [2]闫沣麟.音乐表现中共情力提升研究[J].戏剧之家,2020,(16):52. [3]叶滢.基于共情理念的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探索[J].亚太教育,2019,(11):137-138. [4]孙冬妮.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8. [5]谢莉莉.幼儿心理理论、移情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湖北师范大学,2017. [6]杨亚青.幼儿教师共情能力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李南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装饰是体现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装饰普通事物可以发现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向外界展示自身具有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在绘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是将自然升华的一种表现。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是作者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绘画的主要内容,采用水和墨作为颜料,抒发作者对山川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到北宋趋于成熟,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和风格,并形成新的绘画派系。不同于别的绘画派系,山水画只是作者寄托自己对自然的喜爱,画作的寓意比较少,是作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寄托。 一、装饰性语言的概念界定 绘画指的是用纸张或者布作为载体平面,在载体上对颜色进行一定的组合修饰,使得图案成为人们所想象的样子。添加颜色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使画笔、刷子或海绵。装饰有两层意思,分别是动词和名词,动词“装饰”指的是一种行为,用材料对物体进行装饰活动,使其具有原本不具有的美感;名词“装饰”指的是进行装饰活动后的成果,在《辞源》中的解释为:“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1]另一种说法是,装饰是为了美化,改变原有物体所具有的部分特征,使物体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装饰绘画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了装饰物体所进行的绘画活动,并由此产生绘画作品。例如,壁画、广告画等。装饰绘画与普通绘画有较大差异,装饰绘画侧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艺术主要包括室内设计,不同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被归纳为艺术,人们常见的雕塑、摄影等都是装饰艺术。顾名思义,装饰艺术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因此,其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其功能性。美术和装饰艺术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别,美术作品中包含部分装饰艺术元素,随着作品的流传,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一定影响。相比欧洲,中国的装饰艺术和艺术区别不大。在欧洲,装饰艺术和艺术是不同的,虽然装饰艺术包含艺术的成分。随着中世纪的手稿及纪念雕塑的出现,人们开始确信,但人们承认的还是那些大型的雕塑作品。壁画,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认为其太过粗糙,因而作者都很少提及,尽管在最近几个世纪逐渐被人们重视,认为壁画是另外一种艺术,但当时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二、中国山水画特有表现形式中的装饰性 1.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造型 中国画无论是哪个分支,都不像素描那样客观画下所看到的事物,而是根据“以意立象”。在这里,“意”的含义有两层,分别是事物内在的生长规律及作者的主观感受。由于绘画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所以,内容上肯定会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影响。“象”有客观物体具有的形状,还有主观作者想要赋予的外形。所以,中国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是由作者根据意向进行加工的一部分,即意象造型创作的过程。在绘画中分类有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平面造型主要研究形状,立体造型主要研究形体,中国山水画属于平面造型。形状又分为艺术形状和自然形状。因为中国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很多作者的主观感受,等于再创作,所以,中国山水画可以归为艺术形状。 2.笔墨造型中的装饰性 中国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使用了构成原理。纵观历史,在山水画中大有名气的画家都有自己的绘画特点,也被称为笔墨语言,在作品中有一定的规律。中国山水画构成非常简单,只是用一种颜料在纸上运用二维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分解、组合等,便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山水画中运用最多的绘画方式是有机形、不规则形及偶然形。有机形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外观,主要是由弧线及不规则线段构成。有机形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整幅图画面内容明确,但又不是简单地将元素画到作品中,给人们流畅的感觉[2]。不规则形主要运用在山水画中山石的绘画过程中,山石是由作者徒手绘画,用直线和曲线直接画出,质量的高低全凭作者的水平和状态,秩序感不是很强,但有极强的变化性,其中还有深厚的人情味。偶然形是作者创作过程中偶然画出的部分,可能是作者下意识或突然起兴加上的一笔,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三、中国山水画装饰性语言的表现 1.主观的色彩装饰性 在山水画中,色彩是主要内容,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采用多种颜色相互组合的方法来配色。山水画中的颜色厚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以及独特的视觉感受。色彩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法,是山水画的装饰语言,也是山水画的关键部分,作者往往对色彩更加关注,也更加注重色彩在整幅作品中与其他元素的相互配合。传统青绿山水画一般来说表现的是现实,但需要将自然景色转换成生命的情怀。 2.丰富的线条装饰性表现 在中国山水画中,线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中国山水画的意蕴都需要用线条来表达,对线条的完美把控是中国山水画家一生的追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就是线条运用的发展,中国山水画每前进一步,都是因为线条得到进步,二者密不可分。与西方绘画不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颜色的搭配,限于物象,颜色是最重要的,而中国的山水画是用墨汁绘成,不存在颜色的使用,所以,古代画家更重视最基础的东西,即线条,用线条表达内心,表达自然所存在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文明的特质。除了“米家山水”采用较少的线条外,从古至今大多数门派都采用线条来勾画图案。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从树木到山石,从房屋到流水,无一例外都是用线条勾勒的。线条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人们从自然提炼出来的产物,是最能表达自然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载体,是一种语言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直到今天,线条的应用依旧频繁,现代的美术理论家研究线条在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价值,深入挖掘其包含的内在意义,赋予线条新的意义,使其在现代画作中得以使用[3]。线条之所以能被古代画家广泛应用,是因为线条以柔克刚,可以表现各种形态,表达作者的各种心情,线条是山水画的符号,线条的良好运用可以创造不同的风格,不仅可以将山水的外形等准确描述出来,还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思想融入其中,使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四、山水画装饰性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1.创作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不断变化,山水画也被现代人赋予新的理解。在现代文化的理解下,首先要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则,以良好的心态来研究东西方的传统艺术作品,结合自然以及人类的生存情况,传递精神指向,解释绘画语言的更多种可能性。 2.创作想法 部分艺术家可以将山水画中的语言运用在当代,将盛唐辉煌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现代新材料诠释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精神。在山水画中可以对不同元素分类讨论,可以在现代找到代替山水画中元素的东西,例如,在山水画中运用比较多的青绿色,可以用塑料、铁丝网等现代材料或植物标本代替,青山绿水材料不仅仅局限于颜料的选用,更为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对古代社会人们所具有的思想意识终究只是猜测,不能完全理解古人的思想,就不能读懂画作。所以,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山水画的传承给予更多支持。 五、结语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为现代画家创造了重要的绘画方法,中国山水画具有丰富的符号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山水画同中国汉字一样,可以作为我国的标签,有明显的符号特征。山水画将作者情感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表现装饰美法则的魅力,展现山水画的笔墨美,这种高度概括自然形象,加入情感的表现手法,成为现代装饰法则的基本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瑜琦.论装饰性对现当代山水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2]李婵.当代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的特色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3]张亮.浅谈现代青绿山水中的构成意识[J].大众文艺,2011(6). 作者:王文静 单位:大同大学
2016年,一部名为《锦绣未央》的古装剧引发了一波收视狂潮,这部作品先是在网络上火爆连载,后又被精装出版,再被收购改编为影视剧,但一直深陷抄袭风波中。2017年,包括知名作家温瑞安在内的12位作家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联合起诉《锦绣未央》原作者抄袭,并且得到了余飞等45位编剧的声援和资助。这类网络文学作品抄袭事件频频发生,已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得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成为焦点。 一、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 网络文学作品通常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基础发表的、通过超文本链接等方式来呈现的文学作品。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相比,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还是很鲜明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作者身份复杂化 传统文学作品的作者大多是专职作家,他们具备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一定的受众基础,如贾平凹、严歌苓、王安忆等。这类作家作品的出版,首先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创作期,待作品完成后,再经过专业编辑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有机会将其作品发表在纸质媒介上。若是要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则需要申请到一个专门的书号,才能作为纸质书籍推向市场。这种出版模式对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往往需要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底。网络文学则大不相同,普通人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获得发表资格,在网络上进行写作的人可以是专职作家,也可以是医生、工人、工程师,甚至可以是学生。网络的发展使文学创作的主体多元化,对专业背景的要求较低,不需要受众基础,人人都可以创作,作品的发表不再是一个难以望其项背的梦想和神话。 (二)流通方式多样化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是以纸质书籍形式呈现的,经书店等对外流通,交流范围相对狭隘。而网络文学作品的运载方式则更加多样化,读者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中阅读。这种流通方式不仅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而且能让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使得受众面更大,流通范围更广。 (三)文字发表快捷化 传统文学作品的出版程序繁琐,作品要经过创作、出版、销售等各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一段时间。而网络文学作品,作者只需要注册一个网站账号,就可以在平台上发表其作品,然后平均每天更新一到两章的内容,直到作品创作完成。如果网络上读者反响热烈,还有机会出版成纸质书。这种随写随发的模式可以让读者每天都能以阅读到新章节,满足对故事情节的追求。 (四)作者与读者交流紧密化 传统作家在出版作品之后,一般通过开读者座谈会,或者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来与读者探讨作品、互动交流。显然,这种形式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网络文学作品允许读者在文学网站上发表评论,表达自己对人物情节的观点,这种模式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明显高于传统作家。当作者再次登陆网站看到留言后,往往会回复读者,甚至会接受读者建议,从而改变创作思路,对作品进行修改。这种紧密的交流渠道比之传统作家具有很大优势,不仅能鼓励作者的创作热情,还能让更多读者参与到讨论中,大大地缩小了作者与读者者之间的距离。 (五)快餐式的盈利化 网络文学创作最初只是对文学创作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的情感抒发方式,希望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和更多人产生情感共鸣,其形式主要是以网络小说为主,且题材较之传统小说更为宽泛,如仙侠、言情、玄幻、穿越、网游等。但随着网络文学网站运营的成熟以及各个文学网站之间竞争关系的激烈化,于是网络文学成为“快餐文学”的代名词,其文字冗长、情节枝蔓,甚至形成专门的写作套路,难以像传统文学那样形成经典流传之作。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基数的与日俱增,很多网络文学借助其原本的网络影响力被影视公司收购版权,引发了当下的IP热潮这让网络文学具有了巨大的功利性和盈利化,缺乏传统文学长期积淀的厚重感。 二、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是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作品指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显然网络文学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某种形式复制,属于作品无疑,自然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并实施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网络著作权作了进一步规定,明确将《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都纳入到法律保护的范围。尽管如此,现实中网络文学著作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侵权成本低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学的出版门槛降低,甚至成为个零门槛,这也使得网络文学作品极易被其他用户复制使用,而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人也很难对其作品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即便采取也很容易被他人破解。同时,网络经营者更能轻易盗取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非法牟利,进一步侵犯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 (二)维权成本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使网络文学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让网络文学作品的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极高。首先,难以准确锁定具体侵权人,尤其是存在多人侵权的情况下。其次,即使确定了具体的侵权人,固定证据、聘请法律专业人士等都耗费巨大。而且从起诉到一审、二审最后到执行耗时较长,影响权利人正常的生活。 (三)立法不够完备 目前,虽然中国在构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都是从国外借鉴而来,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法。如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避风港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了网络平台逃避责任的挡箭牌。“避风港原则”是指当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网络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ISP)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创建页面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义务,否则就视为侵权。该原则最早源于美国,虽然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仍然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甚至被ISP当作“尚方宝剑”,网站服务提供者借此一直推卸责任,导致了作者利益的丧失。对此,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网站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站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犯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避风港原则”的不足,此后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红旗标准”。但是,由于法律上对审查删除侵权作品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大多数ISP在收到侵权人的通知后,往往会故意拖延删除时间,以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更大的利益。由于法律的不够完备,让“有心人”钻了法律空子,才让网络文学作品的侵权行为愈演愈烈。 三、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策略 (一)提升网络技术,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要加强网络技术保护措施,加大侵权的技术难度和侵权成本,使侵权者知难而退,从而有效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来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目前,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站准入门槛低,尤其是对网络文学网站编辑的要求也不像对专业的纸质媒体编辑的要求那样严格,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网络文学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严格审查网站编辑的专业背景,规范管理网站的访问制度,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营造更好的氛围。通过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才能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切实有效地防范网络文学的侵权现象。 (二)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如果能给予侵权行为强有力的打击,势必能震慑到不法分子。正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即便是法院最终判决侵权人赔偿,但赔偿数额也不高,所以才让侵权人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侵犯著作权。当然,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维护体系,不仅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还需要做好及时的事后救济。由于诉讼成本太高,加上网络虚拟性这一特殊性,诉讼管辖制度中属地管辖之规定造成诉讼程序异常繁琐,因此,有必要简化司法救济程序,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管理机构,给打击侵权行为提供及时、充分、有效的救济。 (三)加强立法,构建和谐网络创作空间 界定某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侵权,对司法工作人员来言比较困难,因为许多ISP利用“避风港原则”打法律的擦边球。因此,弥补“避风港原则”的缺陷,使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的合法保护更加有效,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确定ISP是否采用“避风港原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法院甚至可能对同一事实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判决,因为法院自行裁定只能参考作品与作家的知名度等因素。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盗版,杜绝侵权行为,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应当使著作权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防治侵权人钻法律漏洞。依照当前网络文学网站的严峻现状,中国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数字出版法,通过法律规定来明确网络文学网站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作者的维权权利和创作义务,使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专业的法律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康建辉,赵萌,宋柏慧.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214-217. [2]胡明.论网络文学的著作权保护问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6(1):65-67. [3]沈瑨.试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责任[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4]杜启顺.网络虚拟财产权利救济方式探微———以民事责任体系为论证进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4):109-116. 作者:杨雨藩 崔家新 单位:淮海工学院
引言 核电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为立式倒U形管自然循环换热器。它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连,通过U形管传热管将一次侧反应堆冷却剂的热量传递给二次侧的水,产生两相的汽水混合物,在二次侧内通过汽水分离装置将汽水混合物中的水分离出来,从蒸汽出口处输出干饱和蒸汽供汽轮机发电。作为蒸汽发生器关键部件的管板,需在母材(如RCCM规范18MND5或ASME规范SA-508Gr.3Cl.2)一次侧表面堆焊一定厚度的Inconel600或690镍基合金材料(6~10mm),最大总厚度近800mm,再进行管孔(φ17.73mm)加工,数量多达2万多个[1],加工周期约为3个月,是蒸汽发生器制造的关键路径。 1管板深孔加工的质量风险由于核电蒸发器管板厚度较厚,管孔采用BTA方式加工[2],为提高加工效率,通常采用三轴数控机床加工,质量风险较大,主要原因是: 1)不能直接观察到刀具的切削情况,只能凭经验,通过听声音、看切屑、观察进给轴功率及主轴功率、触摸振动等外观现象来判断切削过程是否正常; 2)一般切削过程中80%的切削热被切屑带走,而深孔切削中只有40%的切削热被切屑带走,刀具占切削热的比例较大,易过热[3],切削时须对刃口采用连续有效的冷却方式; 3)深孔切屑经过的路线长,容易发生阻塞,导致钻削力增大,切削不稳定,并且切屑排出时易划伤已加工表面,容易导致加工质量和精度不满足要求; 4)受孔径尺寸限制,孔的长径比大,钻杆细而长,易产生振动,钻孔易走偏; 5)由于管板厚度大,且表面堆焊镍基合金,加工过程需不同的加工参数相配合。因此人员技能、深孔钻设备、刀具、工艺参数、环境条件等因素对管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为确保管板加工后的尺寸和粗糙度符合图样要求,需制定严格的加工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并通过合适的过程控制方法实现较高的合格率。 2管板深孔加工的工艺要求 1)人员要求。操作者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操作者应熟悉图样、工艺、技术文件,每块管板钻孔前,操作者按相应的图样、工艺文件核对BTA钻头、导向套、间距块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在机床上使用。主操作工对钻孔的质量过程控制负责,钻孔时主操作工必须在操作室内监控操作面板,监控程序运行时的钻削速度、进给量和冷却液压力等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2)设备要求。机床具有完善的报警装置,在加工工程中对钻头及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能立即报警,并自动控制机床停止加工。管板钻孔前需对钻孔设备进行精度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孔钻。 3)管板组件的装卡和找正[4]。进行孔钻前,先将管板与下筒体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以便于管板装卡。然后将管板钻孔用V形架放置在深孔钻平台上,调整前后V形架的中心线与机床的Z轴在一条轴线上,找正后预夹紧。再将管板组件吊至V形架上,管板0°~180°线在竖直方向上。调整机床主轴与管板的X轴、Y轴、Z轴平行,偏差符合要求,固定夹紧。组件装卡固定好后静置约24h,待监测仪表读数稳定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4)钻孔程序零点及管板位移监测。管板钻孔前设置钻孔程序零点,每班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机床,检查、校准机床的零点位置。在管板组件前后、左右、上下分别设置位移监控表,每天定时检查位移,如超出位移要求,应立即停止钻孔,排查原因。 5)导向套、BTA钻头。钻孔前,操作者应检查导向套的内径,确认适用于该蒸汽发生器管板钻孔。钻孔过程中,操作者定期检查导向套内径尺寸及内表面磨损情况,如果导向套内径超差或有异常铁屑和划痕出现,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更换。操作者要定期目视检查BTA钻头切削刃磨损情况和夹屑情况,根据试验确定每只钻头钻孔数,达到最大数时,对钻头进行更换。 6)钻孔参数。钻孔转速、进给量、冷却液流量等主要参数由管板钻孔前进行的工艺试验确定,确定后输入到CNC程序中。改变参数时,需先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更改或更换。由于管板的镍基堆焊层与本体低合金钢的材质加工性完全不同,需采用分层加工的方式,即镍基堆焊层与管板本体采用不同的加工参数,需要多次进行工艺试验确定[5]。 7)班前试样。为验证钻头、导向套等工具的适用性,每班开始钻孔前,首先在试样件上至少钻1个孔,检测孔径、垂直度合格后,再到产品上钻孔。试验件应用产品相同材质、厚度,做到模拟管板的加工状态。每次更换钻头、钻杆、导向套后,首先在试样上至少钻1个孔,检测孔径、二次侧孔桥合格后,再到产品上钻孔。如果试样孔检测不合格,机床不可加工产品管板孔。 8)管板钻孔工艺过程控制。待前期条件准备结束后,管板开始钻孔。管板钻孔前,操作者重新自检管板找正情况,确认无误后运行CNC程序。从管板中心位置到管板边缘,对所有管板孔进行压印,由检查员按管板图样逐项检查孔数、孔位等,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正式钻孔。更换钻头和导向套后,操作者应检查在管板上钻的首孔的孔径和垂直度,如果尺寸超出公差范围,停止钻孔并分析原因。如果发生钻头崩刃或损坏,应用内窥镜检查孔壁,确保该孔内的所有碎片完全去除,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完成此孔钻削,记录管孔位置、崩刃点到管板一次侧表面的距离及钻头编号,以便于进行追踪。 9)管板钻孔后的清理。管板钻孔完成后(如图1),移出钻孔平台,去除毛刺并抛磨出二次侧圆角,圆角尺寸满足图样要求。 3管板深孔加工检查工艺 3.1人员资格目视检验的专检人员都应该按照核安全法规《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HAF602)》(生态环境部令第6号)进行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钻孔尺寸检查的人员应是有经验且经过培训的人员。 3.2检验设备、仪器及量具管孔目视检验设备、仪器主要有:照明设备(如手电筒、强光灯)、照度计(检定周期为12个月)、3~6倍的放大镜、反光镜、视频内窥镜。管孔尺寸检验设备主要有内径百分表、卡尺、粗糙度仪、激光跟踪仪、专用检测工装或样板等,需经校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3.3钻孔前的检验管板钻孔前,操作者使用加工设备的数控程序在管板表面进行预压孔,操作者对预压孔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自检。打孔开始前,在管板上大致均布选取若干个管孔作为基孔,作为检查管孔位置度的基孔。 3.4钻孔过程中的检查钻孔过程中,操作者按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孔包括但不限于每支钻头所钻的首孔和尾孔。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相关人员核实分析。检验员在钻孔过程中进行现场巡检,每天检验员应进行至少1次现场巡检。每次巡检时,检验员应从上次巡检至本次巡检期间经操作者自检的管孔中,任意抽取由3支钻头所钻的首孔和尾孔并对其孔径、垂直度和二次侧孔桥进行检查。每班钻孔结束后,检验员应复查当班所打的所有孔的孔径、垂直度,以及一、二次侧孔桥的尺寸。检验员应在管板一次侧用内径千分尺检查管孔直径,应在管板全厚度方向上相互成90°的位置测量管孔内径,采用专用工装测量一、二次侧孔桥的尺寸,检验项目 3.5钻孔完成后检查管板移出钻孔平台之前,检验员应该检查管板上的所有管孔是否钻通。管板移出钻孔平台并除油清洁后,开展后续的检验项目。以管板0°~180°和90°~270°轴线为基准,根据管板图样的要求,分别测量相关排、列到轴线的距离,作为参考;在管板的一次侧用激光跟踪仪检查基孔位置度,其他管孔位置采用位置度工装来验证其位置度。若基孔位置度超差,将用激光跟踪仪检查其周围6个管孔的位置度,若周围6个管孔中某一孔位置度超差,将继续用激光跟踪仪检查超差管孔周围相邻的所有孔的位置度,直到超差孔群周围相邻的所有管孔的位置度都合格为止,记录检查过程中所有超差孔的位置度。目视检查一次侧管孔的毛边是否清除,检查二次侧管孔的倒圆或倒角,检查表面有无毛刺和裂纹。对所有管图1管孔加工后的管板孔内表面进行检查,包括粗糙度。如果管孔内表面有划痕或螺旋痕迹,将检查使用相同BTA钻头的所有钻孔孔径及垂直度。 3.6管板的防护管板管孔尺寸检查完成后,由于仍有较长时间才能进行管束支撑板的安装和管束穿管,需对管孔进行涂油防护,也可填充防锈物质,并用塞子封闭,避免管孔产生锈蚀。 4典型问题及处理 管板管孔加工完成后,产生的典型缺陷有: 1)环向沟槽(整圈或局部)。钻头加工过程中外刃崩刀,使管孔内径加大,由于切削力增加,机床报警并停止加工,最终形成轴向长度较短的环状凹槽。 2)螺旋线。产生原因较复杂,钻头外刃外缘转角异常磨损后,切削过程中引起切削力的变化,进而产生螺线孔。 3)贯穿划痕。铁屑镶嵌在钻头上,退刀时形成贯穿性划痕。 4)内壁凹坑。管板材质内有夹渣、硬度不均匀,钻头经过时受冲击发生崩刀,夹渣位置在孔壁边缘,留下微小损伤。处理方式主要为:修磨圆滑过渡,并进行管孔修磨后的管板液压胀接工艺评定,严重的进行换热管堵管处理。 5结语 管板深孔加工是核电蒸汽发生器的关键工艺,也是核电设备制造的难点问题。在管孔加工前,需要制定经过验证的管孔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形成操作者自检、检查员巡检方式,能够在过程中及早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产生大量的共性问题,提高管孔的合格率。依据上述工艺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某项目蒸发器的12312个管孔加工后一次性合格,避免了管孔修磨和不符合项的处理,为蒸汽发生器的关键工艺路径节省了大量工期。 [参考文献] [1]陈中灼.AP1000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制造难点与案例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6(1):47-48. [2]王峻.现代深孔加工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沈兴全,朱红霞,张利新.深孔加工中BTA刀具钻削温度场与磨损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4,35(3):104-106. [4]冯小明,代飞,李德飞.BTA钻床在大型管板钻孔加工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14(6):33-36. [5]王照云.300MW核电蒸汽发生器管板深孔加工和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J].锅炉技术,1995(3):26-28. 作者:王保满 张志强 岑龙涛 王伟波 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1增加农机管理财政资本投入 农业经济近些年备受国家与人民的关注,为了改善农机机械化水平,提高对基层农机管理的关注度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中央及地方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为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改善农机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农机管理部门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履行肩负的职责。例如,政府部门要为大型农机具的购置提供资金补贴,但因为大型农机价格普遍较高,而农户财力有限,购买力不高。为了增加各地区农机设备使用数量,政府部门要做好财政补贴工作,满足各地区购买农机机械设备的资金需求。 2完善基层农机管理体制 随着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中国国内基层农机设备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使农机管理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加,也使工作管理人员压力倍增。所以,应建立健全基层农机管理体制,保证农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改善农机设备维护效果。同时,应基于国家发展计划,做好乡镇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明确具体岗位工作职责与义务,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完成机构设立后,应调配、聘用优秀的专业人员开展工作,为后续农机设备维修、技术推广等提供保障。 3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只有按照操作规范及要求合理地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使用、保养、维护,才能降低农机设备故障发生几率,发挥设备使用价值。所以,应积极的开展宣传教育,要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路径,宣传农机使用、操作、维护等方法,创设良好的农机应用气氛。另外,要按时开展技术培训教学,通过市场调研掌握急缺机型,并通过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机械操作流程、维修方法等。为了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安排优秀的工作人员为农机购买农户提供专业指导,通过沟通等方式为农户普及农机维修方法、操作要点;在农忙时节,应深入农田一线,通过现场操作、现场维护等方式,为农户传授实践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4提高农机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效果直接受到农机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影响,所以,只有为农机管理工作者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农机管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各种新技术、设备的使用要点,改善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农机管理能力。为此,各地农机管理部门或机构,要定期为农机管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机会,为其传授最新的农机技术,为推广农机技术、设备提供保障。另外,要提高农机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为其传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实现建立技术硬、道德素养高、精通法律的优秀农机管理工作队伍,为改善基层农机管理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5改善农机文明服务水平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机构,要按照“饱含热情、服务周到、工作耐心、服务规范”等标准开展工作,在内部做好文明执法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法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心系群众;工作开展阶段要深入基层,掌握农户农机使用状况以及生活需求,帮助农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打造亲情化服务模式。监理服务大厅要积极实行业务办理程序化、收费项目标准化、承诺服务诚信化等优质化服务模式,对办理业务的群众实行“一站式”服务,监理大厅要提高工作的规范性,所有参与管理工作的员工,要身穿统一、整齐的工装,按照要求,采用和蔼的态度,为农户提供温馨的服务。另外,各地区要积极整治“假冒伪劣农机商品”,做好“打假护农”工作的开展,为农户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确保农业生产秩序不受影响。 6对农机源头实施管理,组织联合执法活动 各地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农机机械设备行驶证、驾驶证的审核与发放工作,要规范农业机械设备年检工作,从根源杜绝各种危险因素。各地区农机管理机构要进入农村内部开展工作,帮助农户维护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设备,做好设备操作技术传授工作,提高农机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按时进入农村内部开展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工作,发现违法违规等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与处罚;对存在安全事故的农机设备,应要求用户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农机事故发生几率,提高农机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增加农机管理财政方面的投入,完善农机管理体制,使中国农机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并为基层农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篇1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人文性色彩。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作家富里迪在《阅读的力量》中指出:“阅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它不仅可以充当一种强大的交流媒介或娱乐资源,而且打开了通向几乎所有重要事物的知识之门。阅读绝不仅仅是读写能力,还涉及解释和想象,它是一种可以用来获得意义的文化素养。”[1]通过阅读所发展的能力,从来就不是单一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早已有目共睹。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方法,从古诗词的题材、语言、内容、背景、表达情感等不同方面明确群文议题并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达成阅读目标。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群文议题可以根据作者、写作方法、写作背景、人物特点、写作特点或情感表达等方面来确定,所选择的文本内容应围绕议题组成一个有关联的整体,而不应该是随意搭配。师生围绕着这个议题来开展阅读活动,可以获得比单篇文本阅读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深刻的体验[2]。群文阅读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改变。简单来说,群文阅读是集体建构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通过文本朗读、多篇文本比较、议题讨论和信息整合,让师生之间共同思考,达成共识,强化阅读效果。群文阅读的阅读教学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一篇带多篇”和“单元整组” “一篇带多篇”是群文阅读最基本的阅读教学形态之一,是以一篇教材文本为核心,整合其他相关主题文章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灵活选择阅读材料,加强学生对不同文本中关键信息和内容的提取和概括,帮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泛读等阅读技巧,加强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但单纯的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式也存在选择范围相对狭小的局限性,而“单元整组”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培养良好的语感。跟单篇教学相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单元内文章学习的先后顺序,通过教师组织群文阅读,丰富课堂内容,扩大阅读范围,强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3]。 (二)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活动除了在课堂内开展,课堂外也是很好的时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让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堂扩展到课下,通过海量阅读来体会文本意义,获得启发和知识,同时通过不同文本比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4]。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时,需要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文本主题内容来把握单元议题,设计和优化教学思路,提高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在主题阅读时,同一主题的多个文本内容之间会有碰撞交融的地方,教师在活动组织时需要进行科学筛选,对不同文本的相同点进行整合,提取群文议题,明确主题内容,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改变阅读碎片化发展的趋向,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育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固化、缺乏创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而古诗词在中考中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学生在古诗词考试和问题回答时依赖答题模板,缺乏变通。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5]。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优化,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自身要广泛阅读古诗词,加强对古诗词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提升。 三、群文阅读在统编版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需要教师至少有一桶水。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海量阅读,掌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做到合理取舍,实现有效教学。 (一)明确议题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议题,在选择议题时要结合语文科目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及教学情境,对单元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某一个角度去选择一个合适的议题。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为例,其中共有84首古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根据题材划分,有边塞诗、送别诗、山水诗等;根据风格划分,有婉约派、豪放派等;根据诗词类型划分,有唐诗、宋词、元曲、乐府民歌等。根据不同的类型划分,议题设计举例如下。第一,以同一题材类型为议题。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题材分类主要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赠别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等。按照同一题材类型来设计议题,增强学生对某一种题材类型古诗词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或思想感情的认识[6]。例如,以李商隐《夜雨寄北》、王湾《次北固山下》,以及语文七年级下册崔颢《黄鹤楼》、李白《春游洛城闻笛》等羁旅诗题材类型的古诗词为例,进行文本整合,体会游子在他乡的感受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羁旅诗中常用的意象表达方式,如雁、柳树、夜曲等。再如,在咏史诗中,以杜牧《泊秦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杜牧《赤壁》等同一题材类型的古诗词整合,把握古诗词中借古讽今的表达手法。第二,按照同一作者作品为议题。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收录了杜甫、李白、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各朝代诗人的作品,在确定议题时可以同一作者的作品作为议题,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及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根据诗人的心路历程进行设计。以诗人杜甫为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包括七年级上册的《望岳》、八年级上册的《春望》、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根据诗人杜甫不同阶段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进行分析,把握诗人杜甫的四个关键期。盛唐时期杜甫蓬勃向上的朝气,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气;在仕途不顺时杜甫的写作风格沉郁顿挫,诗中满是对朝廷腐败的讽刺;在目睹“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表达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牵挂,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表达出诗人的愁思;在老年时期杜甫漂泊他乡,在诗中尽是孤苦惆怅。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可以让学生将杜甫不同时期诗的风格和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对杜甫的诗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其他诗人的群文阅读议题设计同理。第三,根据意象表达设计议题。在古诗词中,意象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诗人通过意象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世界上的自然万物联系起来。把握意象所蕴含的情感,有助于对古诗词整体基调的把握。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词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枯藤、昏鸦、西风、瘦马等,这些意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惆怅和哀伤的情绪,在秋风萧瑟的景象中融入了游子的心境,表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初中阶段,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象主要是通过植物、鸟兽或自然现象来表达的,如梅花、杨柳、松柏、菊花等植物类,还有乌鸦、寒蝉、沙鸥、鸿雁等鸟兽类,以及月亮、细雨、流水等自然现象。积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写作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也可以体悟作者在古诗词创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月夜忆舍弟》、李白《峨眉山月歌》等诗词中,都用到了月亮这个意象,在不同诗词意境中,月亮通常成为诗人思念家乡、友人,或者表达情感、寄托志向的象征。 (二)设计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议题,还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有效设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合理控制问题难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化解读,对不同教学环节也可以通过问题去进行互动和联系。例如,在以意象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中,王维的《使之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用到了“雁”这一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对“雁”这一意象展开思考,让学生找到这些诗词中的共同点,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雁”来抒发感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来思考问题,把握文章关键点。如果学生在阅读或解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也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由浅及深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课堂集体构建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集体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集体构建是在不确定议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师生智慧共享),形成共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而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课堂主动性,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集体构建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古诗词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尽量避免简单的答案,要通过反复讨论的方式来构建文本的意义。教师要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由发挥,必要时给学生学习方向上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以边塞诗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可以整合岑参《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通过不同文本来领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去领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去体会“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思乡之情。通过不同文本阅读,比较不同作者在边塞诗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古诗词的盛大、雄浑的气象。 四、结语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是对阅读材料的重组和梳理。作为教师,要加强对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根据古诗词的题材类型、诗人、意象表达等角度来设计议题,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同时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并在教师带领下进行集体构建,让师生达成共识。 作者:何爱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篇2 群文阅读具有类比教学、对比教学的优势,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情感及写作手法的理解。教师应及时革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找准角度切入群文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 一、做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发展语文思维 1.立足诗词作者开展群文阅读,发展诗词认知思维 初中学生人生阅历相对简单,在阅读古诗词时难以透过寥寥数语领略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精选古诗词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让学生在纵向对比阅读中体会作者不同时期的情感状态,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以《己亥杂诗》的教学为例,教师以作者龚自珍构建群文阅读内容,整合《知觉辨》《红婵词》,组织学生阅读,深入体会龚自珍年少有成,创作才华显露时的少年意气;整合《明良论》《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让学生阅读体会龚自珍初入仕途崭露头角的雄心壮志;整合《西郊落花歌》《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让学生阅读体会龚自珍仕途不顺、报国无门之情。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能深入体会古诗词蕴藏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立足诗词意象开展群文阅读,发展抽象思维 意象是古诗词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只有抓住意象,才能够深刻领略古诗词的深刻意蕴。学生形象思维固化,无法抽象地感知意象的“意”。教师可以整合相同意象的古诗词,以群文阅读促单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教学为例。根据诗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展开意象群文阅读。我们可以导入有关重阳节、菊花的诗,如《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残菊》中的“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等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些诗都描述了怎样的景象?你能从中体会怎样的情感?”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对“菊”形成初步认知,感受“菊”的意旨所在。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菊”这一意象的内涵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立足诗词意境开展群文阅读,发展共情思维 教师可以整合相似意境的古诗词,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作品蕴藏的内在情感,以此发展学生的共情思维。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八月秋高风怒号’‘秋天漠漠向昏黑’‘雨脚如麻未断绝’描述了怎样的景象?从这些景象中你能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在分析词句的过程中想象八月秋风怒号、大雨倾盆的景象,想象作者困窘的生活状态。接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让学生分析“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夜久语声绝,独闻泣幽咽”“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等词句,从而体会作者无限的悲情与渴望战乱结束的济世情怀。通过群文阅读,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二、做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角度设计,培养关键能力 1.从诗词标题切入群文阅读,培养诗词分析能力 古诗词的标题中蕴藏着许多关键信息,做好标题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效率。通过深度分析、交流讨论,让学生总结不同标题的意旨,促进学生诗词分析能力的发展。以《行路难(其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提出问题:“你能从本诗的标题中获得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分析:“本诗是一首说‘难’的诗,可能是作者在旅行期间遇到了障碍,也可能是作者的人生之行遇到了困难。”分析题目后,教师可以展示诗词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品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多歧路,今安在”等诗句的内涵,以加深学生对“行路难”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出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让学生分析诗词描述的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赠诗,可能是作者对席间友人谈话的答谢诗。”教师追问:“具体答谢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可能是友人为迷茫的作者指明奋斗的道路,也可能是友人劝勉、鼓励作者振作精神,以克服眼前的困难。”通过分析标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2.从诗词格律切入群文阅读,培养诗词审美能力 格律是古诗词创作的规则,包括字数、句数、对偶、平仄等方面的格式。教师可结合所学诗词的格律组织群文阅读,通过展示类似的古诗词,组织学生填写群文阅读格律分析表等,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的结构、押韵特点,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中感受古诗词的格律之美。以《野望》的教学为例。这首诗与《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的体裁相同,皆是律诗。教师可将这几首诗编为一组,先对《野望》提出问题:“《野望》这首诗一共有几联?《野望》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野望》的韵脚是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野望》一诗形成初步认知,使其了解《野望》所押的韵是“i”,明确《野望》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所描述的内容。在单篇诗词格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群文阅读,并提出问题:“律诗一般有几句?”“律诗一般是哪几句押韵?通常压的是什么韵?”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总结规律,加深学生对律诗文体规律的认识。 三、做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综合素养 读写结合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组织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启发诗词创作灵感,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体会情感•二次创作”活动:准备群文阅读材料《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作者为什么要写‘醉’,换一个别的字怎么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怎样的气氛,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万’是否能改为千?‘万’突出了什么?”“‘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千骑’描述了怎样的场面?”以问题引领精读,组织学生探索阅读材料中量词的用法,如“千”“万”“八百里”“五十弦”等等,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词的准确含义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如果你是报国无门的辛弃疾,在一次醉酒后你会写下怎样的诗篇?如果你是被贬却一心报国的苏轼,你会写下怎样的词句?如果你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不满的范仲淹,你会有怎样的情绪?写下怎样的词句?”以读促写,让学生充分体会词作者的心境,学习词作者的艺术创作手法,激发其创作情感。这时,学生通过仿写诗词、改写诗歌、撰写作文的形式,替辛弃疾、苏轼、范仲淹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综上所述,基于古诗词教学的群文阅读可以从诗词作者、诗词意象、诗词意境、诗词格律、诗词主题、诗词创作背景等角度切入,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诗词认知、诗词鉴赏能力。教师要明确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好群文阅读活动的步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综合能力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作者:杨军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篇3 随着各省部编教材的投入使用,语文学科新课改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群文教学”等代表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因此,本文从“群文阅读”角度谈一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建构模式。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相关联、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其改变了传统单篇阅读的模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群文阅读教学建构是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一线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建构。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建构现状研究 目前,部编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共84首,镶入单元教学的古诗词有36首,课外古诗词诵读48首。然而,部分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均采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诗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无法精准把握和赏析诗歌手法,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由于时代相距甚远,学生对诗歌学习没有兴趣,容易产生陌生感和疏远感;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僵化,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部分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诗歌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必要的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想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教师要运用规范化、程式化、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建构模式。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首先,当下部编本教材对古诗文的编排缺乏系统性。七年级的古诗词编排依托于单元教学主题,分散在每个单元现代文后的助读系统中,采用文诗混编形式,不成体系。八年级、九年级增加了古诗文的学习比重,将古诗和文言文编排在一个单元内,每册书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学习,此外还在中期和末期安排了两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总体而言,编排界限模糊,缺乏系统性,仅适用于学生进行单篇诗词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建构和阅读视野的拓展,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出现片面化、表面化、机械化等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迫在眉睫。台湾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第一次提出了“群文”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量逐步提升,教学成效显著。由此,赵镜中教授提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概念并描述了群文阅读的具体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2]。群文阅读不仅改进了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僵化的现状,还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从学一篇、会一篇文章,到现在会一类文章,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的螺旋性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培养积极健康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群文阅读古诗词教学建构 1.整体设计,整合教学 群文阅读强调整体设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这里所说的整体设计,是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全方位整合。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四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四季美景”为主题,首先让学生熟读古诗,找出每首古诗对应的季节描写,然后再针对找出来的季节进行总绘,从最简单的一篇元曲——《天净沙•秋思》切入教学,这篇文章是描绘冬天景象的,学生要找出其中所对应的景物描绘。学生很快找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景物。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景物描写,学生很快得出写景是为了抒情的。然后教师再次追问: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学生也可以很快回答:抒发的是愁苦、孤寂的思乡悲情。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手法叫作“借景抒情”,正如王国维老先生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发了游子在外漂泊孤寂、愁苦的浓浓乡情。这里学生找到的特殊景物在古诗文中叫作意象。意象就是能够传达丰富意义的象,是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在《天净沙•秋思》中学到的方法,去朗读描写“夏”的古诗,以此类推,训练学生独立学习欣赏诗歌感情的能力。由此可见,整体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同一特点的古诗文有一个整体综合的把握,从而对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整合或者对同样手法的诗歌进行类比。品味意象是解读诗歌感情的关键所在,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意象多角度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感情的方法。这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条道路,教师可以从意象着手,对初中古诗词展开群文阅读教学。 2.巧心设计,创新教学 群文阅读指的是用同一议题结合多个文本而进行的探索性教学。议题就是课堂教学讨论的话题,它是群文阅读的中心问题。对教师来说,把握群文阅读教学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选择。本文以“战争”议题为例,谈谈如何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圈定战争的时代背景,根据此背景确定好相应的诗人,再去找他们对应的文章。以唐朝为例,部分学生对唐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身上,有些学生对唐朝这段历史有一部分了解,对唐朝怎样由胜转衰也略知一二,但要谈及此中的诗人,学生却说不出来几个。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确定了“安史之乱”这个时代背景,选取了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杜甫的《春望》,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师生共同探讨同一境遇下不同诗人对战争的情怀,从而感悟“战争”这一议题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底蕴,由此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得到适当的提升。其次,教师要进行恰当的问题设计,合理的问题设计是推动群文阅读的不懈动力。在问题设计方面,教师要提供解答域宽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限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3]。教师要针对不同诗歌的异同点设计不同的提问角度,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同时每个问题之间都要有层级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及教学策略建构。 (1)不同诗人,横向比较 以下几首诗都描写了诗人远赴塞外作战的情形,但诗人的心境却各不相同,诗人究竟想表达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呢?设计目的: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对“边塞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体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诗歌所要倾诉的心声,从而明白时代背景对思想感情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同一议题,横向比较 基于以上对“战争”议题的情感分析,我们可以据此总结出“战争”议题的思想感情。设计目的:学生可以根据以上情感分析,对“战争”议题的感情进行分类,进一步感受不同诗人在同一种境遇下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心境,从而提升分析归纳能力。例如,思乡怀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在外征战的士兵对家乡的思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祈盼和对家乡的思念。再如,渴望建功立业,能够有所作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表达了诗人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如,描写大漠风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为我们展现了凄冷的边塞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则描绘了边陲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3)同一诗人,纵向比较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诗人杜甫一直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永远是沉郁顿挫的。那么,杜甫有没有不一样的神采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将杜甫早年的诗歌《望岳》与晚年的诗歌《春望》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早年的杜甫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拥有着雄心壮志,但随着国家破败,战争四起,再加上生活颠沛流离,晚年的杜甫十分凄凉,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吏”“三别”。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不会过于片面化。学生应当把诗人当成一个整体,去纵观他的一生,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4)学做商女,创新歌唱 诗歌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安排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背诵,但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无趣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让无趣的诗歌充满灵魂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做商女,把学诗当作一件乐事,吟诵出自己的乐章。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很多音乐教师,总结出《青城山下白素贞》的纯音乐更适合引导学生对节奏进行把握,并在上课时做出了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巩固练习,巧化于心 针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对同一类型文章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使学生将原本浮于表面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固有的能力,这样能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如何设计问题?设计怎样的问题?这也许是影响一线教师实施群文阅读的主要问题。为此,教师要抓住群文阅读的特点,结合教材的重点内容开展教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活学活用。例如,开展“月”的意象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展示不同诗人在不同境遇下对“月”这个意象的解读。《宿建德江》中,孟浩然感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蝶恋花》中,晏殊怅惘道: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教师可以把以上几首诗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月”这个意象的描绘所暗含的不同情怀,然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当你临窗独坐,会心生怎样的感慨?请在读书角留下你的想法。 参考文献: [1]王玫,焦春艳.群文阅读视角下古诗词“1+X”教学建模的三大意识[J].中学语文,2021(10):23-25. [2]赵镜中.教会学生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11(1):19-21. [3]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32(1):33-37+123. 作者:尹纯林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