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 一、对我国小学教师教学 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是教授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能否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而且反思中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关注,重方法(98%)而轻感受(36%~40%)。但教学经历越丰富的教师,在反思时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也会逐渐增多。在反思方法中,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撰写教学反思、教研活动、案例分析、请教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这四项上,而问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以及查阅理论文献这两种方法,教师应用得非常少,平均不超过12%,而且在学校所提倡的教学反思方法上,普遍不太重视错题档案这种方法,对网络教研这种反思形式应用不多。对教研活动这种形式,普遍认为研讨主题不明确,流于形式,对青年教师成效不大。在该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因素上,该学校教师教学理论学习不够,高达70%~80%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该校教师在教学反思上重方法运用,轻理论学习;重个人能力提高,轻促进学生进步;而且教学任务繁重,使该校教师疲于进行教学反思,也使得部分教学反思活动流于形式。 二、促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及其能力提高的措施建议 (1)教师个人方面 我国小学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学习实践,不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积累和修正教学中所得的实践知识。其次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才能具备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来提高反思能力培养的内在心理动力,同时培养反思习惯,培养问题意识,记录思考内容,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第三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拓展反思途径,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多采用错题档案等形式。最后要加强教学研究,以专题引导,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反思来提高反思能力。 (2)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首先要改变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赋予教师自由空间来构建良好氛围;注重反思指导,以各种形式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具体操作实践的指导,同时针对不同教师提供分层培训和指导。然后要改革教研模式,可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结对式跨年级教研活动、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等创新教研模式,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开放环境,促进反思交流。 作者:刘宇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双山小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 [摘要]为了构建适应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模型,通过调查农村中小教师社交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参考教师胜任力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法构建了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由22个因子组成,聚类六个维度。综合已有教师胜任力模型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考虑在线学习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在线导师、成果展示平台、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定期评价等五大系统以及促进教师胜任力的六个因子群。根据模型通过在线导师提供持续实时帮助,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多功能聊天室实时沟通,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教师优秀作品,定期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关键词]社交网络;教师胜任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胜任力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起的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和学校范围内胜任特征的一项测评运动[2]。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Huston关于教师的胜任特征的总结[3],丹尼尔森等人提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四个维度[4],HayMcBer公司关于高绩效教师的五种胜任特征群的概述[5],Kabilan提出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标准等[6]。1998年Bissehoff和Grobler运用结构化问卷总结出了教师胜任力的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Competence)[7]。1999年Arthur将即得经验加入其中,探讨了即得经验对教师胜任特征的影响,并建构了中学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8][9]。上述研究成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研究者所在国家采用,成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主要标准。我国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集中于将教师胜任力作为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的胜任力模型进行探讨,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博客的教师胜任力提升。在我国教育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10],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现实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理论成果不足以指导教学实践,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要求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以“国培”为核心的各级教师培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集中培训成本过高、效率偏低,必须找到能够让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途径,而社交网络如QQ、微信的出现正好满足这种需求,运用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不仅是对现有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更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和教学质量。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广东省大埔县和甘肃省康县农村教师200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8份,问卷有效率94%。 1.教师使用设备的基本情况 (1)使用设备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登录社交网络使用电子设备的分布情况,排在前两位的为台式电脑和手机,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4.7%和69.4%,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29.6%的人选择使用平板电脑登录社交网站,使用人数较少。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设备的比较 各个教龄段的教师登录社交网络使用电子设备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台式电脑和手机,教龄集中在0~5年和6~10年的教师使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而教龄在11~15年、16~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使用台式电脑登录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由此看出,教龄较短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而教龄较长的教师倾向于使用台式电脑登录社交网络。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设备的比较 不同学历的人使用上网设备登录社交网络情况不具有差异性,相对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各学历段的教师都更倾向于使用台式电脑和手机登录社交网络。 2.教师使用社交软件的基本情况 (1)使用软件 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分布情况:排在前两位的社交网络软件为QQ和微信,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85.5%和70.4%;使用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相对人数较少,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34.9%、22.00%、21.5%、19.4%。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的社交网络软件主要为QQ和微信。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的比较 针对农村中小学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各个教龄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软件都是QQ和微信,而且二者所占比例相近,都在40%左右;而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的使用率较低,且所占比例相近,在3%左右。各个教龄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不具有差异性。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的比较 针对农村中小学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各个学历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软件都是QQ和微信,而且二者所占比例相近,都在45%左右;而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的使用率较低,且所占比例相近,在3%左右。各个学历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不具有差异性。 3.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基本情况 (1)使用功能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分布情况: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新闻资讯和分享动态,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68.6%、69.7%和62.2%;其次为群聊和附近的人,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3.1%和33.5%;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社交游戏功能使用的人数只有31人,人数最少,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6.5%。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较 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情况:各个教龄段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都为聊天功能、分享动态和新闻资讯,都超过60%;社交游戏在各教龄段中使用的人数最少,都低于20%;新闻资讯在20年以上教龄的人群中使用人数最多,为48%,由此可以看出,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关注新闻资讯。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较 不同学历教师使用功能的情况: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群聊和新闻资讯,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分享动态和新闻资讯,由此可以看出,所有学历段的教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上不具有差异性,而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外更倾向于群聊功能,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则更倾向于分享动态。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 为构建适合网络环境下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模型,首先研究了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方面已取得的成果,采用德尔菲法分析教师胜任力因子,并进行问卷调查证实因子成分以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以“胜任力”、“教师胜任力”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CSSCI”,共检索到81条结果。剔除无效样本,选取与本研究相近的13篇论文重点研究,编制《教师胜任力因子核检表》,核检表中共66个因子。将核检表发放给由九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各位专家以匿名的方式选出他们自认为重要的胜任力因子,经过三次征询与反馈,专家们的意见最终趋于一致,得出了胜任力因子22个:沟通技能、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艺术感、遵守规则、治学严谨、质疑态度、热情、概念性思维、个人影响力、客观性、创造性、情绪洞察力、坚持性、自信心、接受挑战、抓住机遇、自我控制、成就动机、效率感、反思能力和利他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调查广东大埔县和甘肃康县的农村教师200名,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22个因子进行降维,得出六个因子群: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外显潜力。关于胜任力模型最早的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它们都共同说明了教师教学胜任力是由外显和内隐两部分构成,教师教学胜任力内隐因子包含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教师教学胜任力外显因子包含外显潜力。外显潜力主要指的是显示在冰山表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表面的、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那部分内隐因素,是内在的、根本的、不易被观察到,需要通过因子分析才能发现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内隐与外显的关系,构建出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的五个因子群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而外显胜任力因子的一个因子群则属于显现于外的可观察到的部分。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因子与外显胜任力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内隐决定外显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而外显是发展的具体程度,是内隐的外在表现。通过此模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内隐部分犹如冰山潜藏水底的部分,不可直观却实际拥有巨大的能量,而外显部分即所谓的“冰山一角”。通过此模型,我们能很好地分析教师胜任力构成成分及要提升教师胜任力应该把握的要素。 三、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 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11]。一方面,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源每天成级数增长;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资源零散、无序且互不关联。西门思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12]。联通主义的产生,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解释,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区别于传统学习理论的最大特征是:注重人文精神,关注知识源的外部联结,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充分考虑个体内部认知与外部群体智慧的关系。而克罗斯曾说:“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学习的生态论———学习就是构建及优化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13]。所以,当今的学习应该是互联的过程,是学习交流网络构建的过程。如图2所示,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利用现有的社会交互网络工具创建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目的明确的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社交网络,开展持续的网络培训、学习和知识管理。在社交网络里有教师、专家、在线导师等多个主体,组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利用QQ、微信等交流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协作、评价等形式的学习对话,分享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建立知识的连接。专家、在线导师等助学者可提出反馈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持续不断的指导,从而避免个体知识建构带来的主观性与片面性。这种轻松自然的社会交往让教师感受到良好的情感关怀,知识的获得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维持了教师的学习动机。根据前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设备使用的调查报告,并结合教师胜任力的模型,以及相关传播学理论,笔者构建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模型,如图3所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模型,能够从理论上提出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具体策略和可操作模式,并通过研究对理论上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该模型由四大部分构成:一是需要教师提升胜任力的因子(外显因子和内隐因子)以及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二是利用社交网络提升教师胜任力的手段(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和成果展示平台);三是评价机制;四是培训主体(教师)。作为教师,要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不断地深化经验和专业的知识,知识可以传授,经验需要积累。下面主要论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教师知识和经验深化方面所要起到的作用。 (一)在线导师 创建基于“导师—研究生”[14]模式的在线导师团队。在线导师团队成员主体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他们一是身处高校,专业背景扎实;二是容易接受新事物且熟悉各种社交网络相关软件;三是时间和精力充沛,能够每天上网,及时解决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保证了教学互动的质量;四是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联系密切,能够及时沟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对于教师,在线导师满足了他们实用、即时的学习需求,并且这种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教师学习不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习是发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而非人为模拟的。这种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更加需要教师得到在线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线导师的专业知识的完善性、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潜力的教学胜任力因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资源库 现今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资源网站,这些网站往往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交互功能,有着较大的用户参与度。比如用于共享文本资源的博客、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等,用于共享视频资源的土豆和优酷等。我们利用这些成熟的网站,首先建立分工明确的资源库,其次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最后再将这些能够提升教师胜任力的资源利用社交网络推送给教师,从而满足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的学习需求。而针对移动设备推送的资源部分,根据最小粒度原则,我们将文本篇幅、视频长短等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切割再进行推送。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资源繁多,造成教师获取资源的时间浪费和获取通道受阻。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完善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励志故事、教学技巧等,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外显潜力和高阶潜力。 (三)多功能聊天室 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15]。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与朋友、同事、父母间的聊天或者是讨论等,这些都是学习的机会。普遍认为,有75%~80%的学习都是以这种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16]。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对话学习理论[17][18],我们可以通过协商分歧逐渐分享理解,并彼此改变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功能聊天室的社交网络将各地不同的一线教师组织起来,通过例如QQ群聊、微信通讯等即时社交软件交流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在与其他教师同仁的交流互动中,将自己的问题、想法告之别人,在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交流互动中,某些时候会发现其他教师的想法比自己原来想象的更好,能学到更多有用的内容,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多功能聊天室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人际潜力。 (四)成果展示平台 学习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经验的分享获得。而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经验分享”。案例教学一般把自己过去成功或优秀的教学事件,通过系统的经验总结沉淀成经典案例,再通过成功展示平台让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内化案例情景,把其他教师带入案例情景中,通过其他教师的探索、研讨习得经验。通过建立成果展示平台这种方法:一是为教师提供能够进行“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的地方,从而使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二是在成果展示平台中,加入奖评机制和激励措施,从而体现教师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勇于分享。成果展示平台的作用就是使教师的内驱潜力方面的教学胜任力因子得到提升。 (五)定期评价 定期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包括:在线导师制度、资源库(文本、图片、视频等)的建设和管理、多功能聊天室的聊天内容以及成果展示平台中教师的表现。在线导师定期提交工作总结,并定期组织在线导师开会,讨论通过社交网络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在资源库中统计教师对推送的文本资源的阅读量、视频的观看次数及评论,在成果展示平台统计教师的留言、评论。根据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和绩效,会通过积分、信誉、等级等形式表现并记录在案,然后在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成果突出的教师列表,当教师看到自己的成果及其他教师的活动记录时,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比较,从而产生动力。让教师之间也可以看到彼此的成绩,除了合作与竞争,同时,建立专门的情感激励员,通过情感交流激励教师更多更好地参与。定期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评价,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定期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教师的质疑态度、创新性等,从而使教师的思维潜力得到提升。 (六)五大模块相互作用 资源库的存储、下载等功能,为在线导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传递、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分享提供平台。在线导师制度,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及时解答问题抑或是传递最新教育信息,并承担相关教师培训任务。多功能聊天室承担了在线导师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多数的交流活动,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是整个模型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成果展示平台,一是可以为教师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二是能够为在线导师对教师的定期评价提供反馈资料。定期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师胜任力提升模型,能够让在线导师监控模型的运行状态,从而做到及时调整提升策略。 四、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优势 (一)充足的前提条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事、医疗、企业等领域一直都是新技术得以发展的温床和基地。在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也说明了新技术给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专家学者们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知识增加是以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在当今的网络社会,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进行交流的趋势已无法阻挡。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区的教师也多采用社交网络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这必然使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形态将基于这种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变革,这也为我们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二)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前期的调查,教师胜任力包含外显和内隐两大部分。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作用”原理,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相互转化的关系,外显因子是内隐因子的外在表现,内隐因子是外显因子的抽象内化。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社交网络促进这两部分知识的提升?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也包括两部分,即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体验活动,“内部的心理和意识常包括了外部的动作和操作,外部的活动也包含着内部的思维的动作和操作”[19]。教师在应用社交网络过程中的操作实践活动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些外在表现都是属于外部体验活动。而通过这些操作实践活动以及与同事、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活动,间接促进教师自身内隐知识的提升,这种从外部体验活动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迁移过程就是内部心理活动,它“既不是对外物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事先存在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包括主体与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20]。教师利用社交网络可以做到既依赖于外部体验活动,又依赖于内部心理活动,通过两种活动的不断转化使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三)低廉的资金优势 在经济领域非常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投高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成本控制”是教师培训过程中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的“国培计划”,其覆盖面终究是有限的。而我们构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提升模型”的目的也有提高成本效益的良好愿望。 (四)终身学习体系的必然要求 当一系列的“国培计划”以及类似于这种面对面培训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就会跨越到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境,在不同的转换中进行学习,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进行学习和得到支持,而不是离开课堂后就终止了。面对这个问题,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在技术赋能(Technology-Enabled)的社交网络时代,教师不仅能够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持续学习,而且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知识,探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社交网络,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导师的指导,从而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实现。 五、结论 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将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相结合,将社会资源与教师教学相结合,将高校教学研究与一线教师实践相结合。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成果展示平台和定期评价这五大模块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提升思考 教师是构成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人物。“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能,越来越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的今天,教师效能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1]教学效能是指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主观判断和觉知,以及对实现有效教学能力的客观表征。作为理论与实践界的“顽疾”,学业负担问题备受关注,但其解决历程可谓步履维艰、收效甚微。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存在着天然的“联姻”,是学生学业负担形成的重要外部场域。然而,学界以教学效能的视角来化解学业负担问题则鲜有探讨。因此,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为背景,以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化解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在性别、教龄、学历、任教阶段和区位等不同维度上的特点和差异,以了解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现状和特点,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有效减轻提供现实参依。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均衡性,避免方差变异,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按照7大区域(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抽取8个省(自治区)、2个直辖市和1个计划单列市,包括辽宁、甘肃、河北、河南、广西、山东、云南、浙江、天津、重庆和深圳,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9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80份,有效回收率为79.3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教龄、任教阶段、学历和区位等情况。其中男性教师762人,女性教师1618人;小学教师625人,初中教师889人,高中教师866人;0~5年教龄教师393人,6~10年教龄教师472人,11~15年教龄教师512人,16~20年教龄教师447人,21年以上教龄教师55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241人,本科学历教师189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48人;城市教师1241人,县城教师507人,农村教师632人。 (二)研究工具 从学生学业负担的形成机制看,学生的学习效能是其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影响因子,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为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活动,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无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学业负担因子链上的重要外部场域,教师教学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负担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来源。鉴于此,以教学效能的逻辑理路探寻学习负担的解决之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属于自编问卷,包括二阶七维度。二阶是指个人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七维度是指个人自我效能感中的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和一般教学效能中的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以及教学环境。个人自我效能感涵盖了心理学意义上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指个体对教育、教学和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认知,相信教育、教学和教师自我能力对学生个人素养提升和学业成就发展的重要价值。它包含教学认知、教学情绪和教学期望。教学认知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所持有的基本观念和态度。教学情绪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对待教育教学行为的态度体验。教学期望是指教师希望通过教学,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基础上,外化为对成效的追求,对教师素养的规定,也即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素养、能力和个性化特征等外化形式可以推断或判断教学成效的程度。包含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提升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教学业绩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而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总和。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物化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本文所指称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为重要指标的教学人际环境以及以教师对学校认同感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教师教学效能的个人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姻”,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换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在“减负”和“增效”过程中实现学业负担问题的优化解决。问卷涵盖32道选择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式,并期望通过整体以及各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段来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三)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信度。所谓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越高即表示该问卷的结果越可靠、稳定与一致。通过分析,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4,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介于0.666~0.891之间。其中,教学认知为0.592,教学情绪为0.691,教学期望为0.829,教学能力为0.891,教学策略为0.834,教学业绩为0.666,教学环境为0.672,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2.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的检验通常以题目分布的合理性来判断,属于一种命题的逻辑分析。本问卷是在参考已有教学效能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特点以及遵循学业负担问题有效化解的逻辑起点编制而成。在初步拟定问卷之后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家进行审查,同时发放200份问卷进行预测,根据相关专家们提出的修正意见以及问卷的预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包含有32道题项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调查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工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特点和存在样态,因而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本研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0.442~0.616之间,呈现中低度相关,说明问卷各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679~0.947之间,达到了高度相关。这表明测量工具的七个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表现 本研究从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等七个维度,对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和不同区位教师的教学效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考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水平和特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的平均值为3.95,接近于临界值4。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七个维度上,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平均值分别为3.94、3.98、4.14、4.01、4.02、3.34和4.09。其中教学情绪和教学环境的平均值最高,而教学业绩和教学认知的平均值最低。从图1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除教学业绩以外,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等六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在3.9以上,其中教学期望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为4.14,而教学业绩的得分最低,为3.34。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总体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由此表明,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期望的影响因素最大,而教学业绩影响因素最小。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业绩的均值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在学校教育场域中教师所秉持的“分数至上”“成绩本位”“升学为要”等传统教学价值观念尚未转变,致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将多数甚至全部精力用于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将升学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终极价值追求,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造成中小学教师教学业绩的整体水平较低以及结构性偏失。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性别差异 为考量不同性别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七种教学效能指征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表2的数据表明,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和教学环境四个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策略和教学业绩三个维度上无明显差异。女性教师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教师。从图2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教学期望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为4.20;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男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教学业绩维度上的得分最低,为3.31;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由此可知,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平均高于男性教师,即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于男性教师。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教学效能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具有更积极的教学情绪、较高的教学期望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良好适应性造成的。首先,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呈现出“温婉、细致、朴素”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有益于情绪的合理管理与积极调控。另据调查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社会化历程中形成了更好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2]因此,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情绪水平。其次,大多数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更喜爱和认同教师职业,在教学过程中女性教师能够获得较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产生较高的教学期望水平。再次,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较强依赖性,其在进入教育教学场域后,为提升教学有效性,会有意识地更新教育观念、专注教学准备、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有助于其快速适应并融入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女性教师在教学环境层面具有较高水平。 (三)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任教阶段差异 不同任教阶段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分别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任教阶段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3)。表3的数据表明,不同任教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分别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六个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差异,在教学业绩上有显著差异。且小学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七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 情绪、教学期望、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五个维度上高中教师高于初中教师,而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初中教师略高于高中教师。从图3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任教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和层面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3可知,在各个维度和层面上,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此外,除了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略低于初中教师,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均高于初中教师。因此,可以从整体上来说,不同任教阶段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低顺序大致为:小学教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这可能是由于特殊的教学任务和独特的教学环境所决定。小学教师相较初中和高中教师,尚无过重的教学任务和明显的升学压力,这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初中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高于高中教师,可能是由于初中学生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所致。初中学生处于情感、思维、智力等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人格成长的“叛逆期”,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协助。 (四)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教龄差异 不同教龄的教师秉持着迥异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念。本研究分别调查了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以及21年以上五个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显示教龄是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见表4)。表4的数据表明,不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和教学情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业绩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三个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上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21年以上教龄>16~20年>11~15年>6~10年>0~5年,表明中小学教师教龄越长,教师教学效能越高。从图4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教龄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由图4可知,21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能力和教学期望四个维度上均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业绩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0~5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在中小学教师的各个教龄阶段,0~5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新进教师所特有的心理环境所决定的。刚从高校毕业的新进教师,对教师角色充满了期望和憧憬,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所理想的教师。因此,其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激情和期望,并主动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环境。此外,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业绩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这一教龄阶段的教师正处于职业上升期所决定的。处在职业上升期的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和建树,因此其会在做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育研究。 (五)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学历差异 为考察学历对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大专及以下、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学历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5)。表5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教学期望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和教学能力上并无显著差异。从图4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教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5可知,在各个维度上,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于本科学历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教师的教学效能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因此,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上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表明中小学教师学历越高,其教学效能越高。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和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可能是由不同学历阶段的教师所接受的知识、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导致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其学习生涯经历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在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在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理论创新思维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与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相比,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能够更快地理解、接受和运用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模式,其教学效能呈现出更高水平。此外,本科学历的教师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接受的教育更为系统和完整,其在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层面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本科学历的教师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的教学效能较高。 (六)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区位差异 不同区位的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效能上不尽相同,为考察区位对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城市地区、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不同区位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6)。表6的数据表明,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认知维度上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在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五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教学业绩层面并无显著差异。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及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教师,农村地区的教师在总体及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县城地区的教师。从图6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6可知,在各个维度上,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地区。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县城地区。城市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达程度远高于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是影响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速度,同时还影响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结构的变迁以及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变革。[3]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就为该地区教育领域充足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撑与保障。同时,较高的经济待遇也会吸引大批学历较高和资历较深的优秀教师聚集在城市地区,在加剧了教师间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技能、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提升。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进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性别、任教阶段和区位这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师,高中教师在除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以外的其他各个维度上的教学效能水平均高于初中教师;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教师。第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学历差异,即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越高,其教学效能总体水平越高。第三,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教龄差异,即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其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也不断提升。基于此,为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水平的整体有效提升,进而助力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化解,应构筑理念先行、动力跟进和环境支撑的三位一体策略体系。 (一)理念先行———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任教阶段差异,并且在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业绩的均值最低,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价值观念上秉持着异化的观点和理念。这一现状的改善,需要更新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确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所谓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是指教师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所确立的对整个教师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较为系统化、理性化的认识和觉悟的观念体系。教师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体系,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性、情感性、情境性与开放性、非一致性、相对稳定性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5]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精华部分,坚决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已与新时期教师教育的发展相去甚远的迂腐陈旧的思想,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变革,引领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科学教学观念的形成,对于教师习得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具有重大助益,以此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奠定理念基础。 (二)动力跟进———深度优化重塑教学素养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教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秉持着不同的教学价值理念,拥有着不同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决定教学实效和效能的动力所在。因此,为实现教师发展阶段的相对均衡化,需要统整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中培训,以优化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实现教学素养的深度优化。首先,完善教师的基础性素养。知识与文化的传递者是对教师形象的传统认知,而要改变教师这一保守形象,需要构建当代教师富有内在发展需求与创造活力的新形象,形成由价值—动力系统、文化素养系统和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所构成的教师基础性素养结构。[6]其次,实现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有机融合。传统教师培养模式割裂了学科知识的获得与教育知识的培养,使两种知识处于一种分离的平行状态。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需要实现两者分离基础上的融合,以实现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有效复合、内化和深化。教学效能是影响学业负担问题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围因素,而教学素养的不断优化与提升,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路径,其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提供了持久动力。 (三)环境支撑———共生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 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学历背景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位和学历差异。具体来看,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学历背景下的教师秉持着迥异的教学价值理念、拥有着差异化的教学知识体系以及教学技能,致使不同区位的教育资源结构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差异。改善这一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水平的整体提升,需要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优化和提升创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物质条件和心理环境。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信念、价值观的教师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交流等途径改善教学实践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形成的组织。[7]学习共同体的存在能够打破不同学校间的地域限制,增进城市和农村教师的有效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汲取有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反思自身教学方式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推进了教师流动机制的有效实施和教师资源与结构的均衡配置,从而将有效弥合不同教师群体和同一群体不同教师的教学效能差异,这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营建了现实环境。 作者:罗生全 孟宪云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运用博物馆资源下教学创新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对一般的社会而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就是研究、收藏、展示以及教育(汉宝德,2000)。研究与收藏,旨在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建立学术的途径。展示与教育,则在提供全民的文化信息,增进个人的知识修养,也兼具休闲文化的功能。由此观之,博物馆本身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位在台中市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即以“协助各级学校达成其教育目标,进而为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建立基础”为建馆目标。 本研究团队中的各个学校,皆位在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科博馆)的附近。面对近在咫尺的知识宝库,原本应有密切的学习与运用。然而,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为此,乃着手设计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和研究分析。 为了探讨教师们运用科博馆教育资源的现况及困扰,乃针对科博馆2公里以内的8所小学,设计所需要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随机抽样调查距离5公里内4所小学的教师们,探讨运用科博馆资源偏低的原因,并设法找出改善的方法供相关单位参考,期能提升教师运用科博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意愿,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2研究范围与限制 本研究所欲探讨的问题有三:(1)距科博馆较近的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访科博馆的次数是否较高?(2)对于科博馆的庞大教育资源而言,教师的认知及使用的情况如何?(3)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科博馆,有何困扰的因素?为了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科博馆附近的12所小学(表1)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A、B、C三组。距离在1.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15分钟可到的4所小学,标记为A1-A4。距离在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大于20分钟的4所小学,标记为B1-B4。距离在5公里以内、不宜以步行方式前往的4所小学,标记为C1-C4。 当执行本研究时,将会面临一些限制。首先,因碍于人力、时间的限制,本研究无法进行全面性的大规模调查。即便如此,所选择的12所小学,仍然会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统计性。其次,针对科博馆附近小学的教师们,运用自行编篡的《台中市小学教师利用自然科学博物馆资源辅助教学调查问卷》,可以获得相关资料的数据,作为量化分析之用。从汇整的数据统计中,可以了解小学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时的现况和困扰。然而,研究的结果较不容易延伸至其他属性的使用者。第三,虽然本研究的数据有限,但量化分析后的统计性结果,可作为日后进行大规模研究时的基本依据。 2文献回顾 2.1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 1986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成立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一号。建馆目标有二: (1)阐明自然科学之原理与现象,启发社会大众对科学的关怀与兴趣。协助各级学校达成其教育目标,进而为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建立基础。 (2)收集有代表性之自然物标本及其相关资料(含人类学遗物),以供典藏及研究,并作为展示及教育之用。各项场馆设施迄今仍陆续完成、启用,全区面积近14万平方公尺,每年参观人次在300万人以上。 2.2科博馆的教育资源 从教育资源的面向来看,主要展示区分为六大区块。包括:太空剧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人类文化厅及植物园等。永久展示区,涵盖了天文、物理、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及人类学等领域。另外,还有随时推陈出新的临时展演。科博馆将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各类主题结合在一起,透过科技整合,来展示或演示科学教育的内涵。科博馆是科学传播中的重要平台之一,其丰富的、有趣的知识,实是科普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许多学者研究指出,科博馆对于小学教学,有正面、直接的帮助。许宗仁在《运用科博馆教学辅助自然科学习对小学生学习成就与态度影响之研究》(许宗仁,2003)中指出,运用科博馆教学辅助自然科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持正面肯定的态度。透过科博馆的学习,能够激起学习自然科学的动机。 2.3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的情况 当运用科博馆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意愿及行动规划,不仅会影响科博馆的使用频率,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科博馆的彰显成效。教师若能善用科博馆所提供的各项资源,进行校外教学,当可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如此,不仅对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亦可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建构出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学习的成效(谢鸿儒,2000)。左曼熹(2003)的研究中提到,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只有教师,才能使博物馆中的学习活动与学校中的教材做适当的联结与延伸。苏丽英(2008)的研究中也提到,在学生团体决定参观博物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着推手的角色,更具有决定能力与消费的决策权。陈慕迪(2002)的研究中指出,当教师想运用博物馆的资源进行校外教学时,往往会受限于(1)教师本身对科博馆资源的认知程度,(2)学校行政的支援与配合,(3)科博馆辅助资源的配合。若这三项因素无法改善或配合,则将会大幅降低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进行教学的意愿。 3.研究方法 3.1研究架构 3.2研究对象 为了进行问卷调查施测,首先要决定出研究对象。兹以科博馆为中心,考虑路程1.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15分钟以内的四所市立小学,随机抽样80位教师,作为A组样本。其次,考虑路程1.2至2公里的范围、步行时间15-30分钟的四所市立小学,随机抽样80位教师,作为B组样本。最后,考虑路程2至5公里范围内的市立小学,随机抽取4所小学,再抽样80位教师,作为C组样本。在此研究中,所有的路程计算,均以google地图作为基准。在google地图中,通常会有好几条建议的“规划路线”。兹选择其中最近的“规划路线”,作为本研究的行走路线。 3.3调查问卷 以“台中市小学教师利用科博馆资源辅助教学调查问卷”为蓝本,收集文献探讨,拟定研究架构,设计所需要的调查问卷。有关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1)在教师背景的资料中,将包括性别、学历、职务、担任自然与生活科技或生活课程的经验、专业背景及任教年资等。 (2)在运用科博馆教学的资料中,将会涉及下面三项议题。 A.带领学生前往科博馆的频率,其中包括: A1带学生去科博馆的前往动机 A2教师对于科博馆的喜好程度 A3学校与科博馆间的距离考量 A4学生前往科博馆的交通方式 B.教师对于科博馆资源的掌握,其中包括: B1教师对于科博馆的认知程度 B2对于科博馆教学的使用方式 B3教师期待科博馆的教学效果 C.执行科博馆教学的实际困难,其中包括: C1学校配合科博馆的行政支援 C2教师本身的科博馆教学经验 C3执行科博馆教学的场馆空间 4结果分析与讨论 2012年2月21日发放问卷,3月5日回收。实际的发放情形,如表2所示。问卷回收后,相关次数统计数据汇整后,分析内容如后: 4.1教师背景资料 教师背景资料,大致符合台中市现行教师结构状况。惟任教年资“五年以下”较少,系受少子化影响,近五年内新进教师较少之故,非取样偏差。 4.2教师使用自然科学博物馆教育资源现况 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频率(见表-3),A、B二组明显高于C组,显示距离较近,确实会增加前往科博馆的次数。若以自订的“加权”方式计算,经常使用的人数乘以4,偶尔使用的人数乘以2.5,很少使用的人数乘以1,从未使用乘以0,加总后除以人数,可以发现A、B、C组的前往次数,每年为1.09次、0.99次与0.55次,但是每年平均一次的次数,仍属偏低。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使用0次”的教师有68人。前往动机为“依学校课程计划”的教师,使用次数大都有每年一次以上。显示将“前往科博馆进行教学活动”置入“学校课程计划”中,有提高前往科博馆次数的作用。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动机:在可以复选的状况下,前三强选项分别为:“自己选择可以搭配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59%)为主,其次为“依学校课程计划”(42%)及“有难得一见的特展”(37%)。由上述所得的比例,可以印证文献回顾中苏丽英(2008)提到的在学生团体决定参观博物馆的形成过程当中,教师不仅扮演着推手的角色,更具有决定能力与消费决策权。 (1)喜好程度:“喜欢”及“非常喜欢”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教师比例占全体调查样本的71%。 (2)前往方式:步行距离15分钟内的A组4校,对于往返交通方式,83%选择步行明显高于其他二组学校,显见地利之便。 (3)137名(67%)受访教师认为,科博馆与学校的距离会影响带学生前往的意愿。 4.3科博馆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形 教师使用过哪些方式去运用科博馆的各项资源的前三名,依序为:利用预约系统,预约剧场教室教学活动或解说员导览130人(63%)、利用周三上午的免费时段103人(50%)、及鼓励学生办理“家庭卡”或“恐龙卡”,以便多次入馆78人(38%),第一项为免费教学设施,须“团进团出”。第三项为“付费办理、多次进出”,显示“使用费用”,影响非常大。受访教师认为科博馆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校教学的比例高达94%,显见科博馆对于协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受访教师对于科博馆的各项设施了解及使用情形,使用情形最高的前三种,依序为:植物公园、太空剧场等节目、各项常设展览。最低的为:科学咨询、科博馆出版品及科学研习。在影响教师使用科博馆教学资源的困扰中,前五项依序为:担心学生安全及秩序、没有适当时间前往、热门课程预约不易、往返交通问题(A组除外)、部份展览及剧场收费过高。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此研究中,以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周遭五公里以内的12所学校为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探讨教师对于科博馆教育资源的使用动机、使用频率、使用项目及使用后的效能进行调查。在各组样本中,所有路程的计算,均以google地图作为基准,选择最近的“规划路线”,作为本研究的行走路线。经数据分析后,可获致下列的结论。 (1)教师普遍认为科博馆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协助教师教学及辅助学生学习。 (2)科博馆与学校的距离会影响带学生前往的意愿及前往的交通方式。 (3)将“科博馆教学”置入学校“课程计划”中,可提高前往科博馆的次数。 (4)“使用费用”是决定使用科博馆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师具有学生团体前往参观博物馆的“决定权”与“消费决策权”。 (6)离科博馆较近的学校,前往科博馆的次数较多,但每年平均一次,仍偏低。 (7)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教学的困扰为:担心学生安全及秩序、没有适当的时间前往、热门课程预约不易、往返交通问题(A组除外)、部份展览及剧场收费过高。 5.2改善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中所提出的问题,乃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为了改善运用科博馆资源教学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下列的各项建议。 (1)交通改善:建议政府加强规划科博馆周边公共运输系统,增进交通运输能量及便利性,促进前往意愿。 (2)策略联盟:市政府教育局可常态性办理教师科普资源运用研习营,让教师了解、熟悉科博馆资源及运用方式。订定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的奖励办法,提升使用资源的频率。科博馆可采行策略联盟,主动提供课程教学方案,协助学校融入课程计划,即可提高前往使用的次数。 (3)认养赞助:寻求企业,认养、赞助学生参观费用。遇到部分高价特展,主动协调厂商,办理反馈性的学生参观活动。教育主管单位应增列经费,补助师生运用科博馆资源。 (4)课程配合:将学校特色与科博馆资源结合,在课程计划中设计相关的课程单元,让使用科博馆资源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摒除教师消极的决定权,维护学生利用科博馆学习的权益。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 “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学员生理心理上的差异选择适合其学习节奏的教学方式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学员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员的终身发展。 1、权威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较适合于专业理论、专题以及教学经验的系统介绍。“他们(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以讲座或个别交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造性思想。”邀请的专家学者可以给学员带来大量的热点与重点话题、丰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邀请的教师是教育理论的优秀践行者,给学员带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座,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狠抓重点、猛攻难点、深析疑点、穷追热点、精缩要点。在课堂上增加专家学者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形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教师和学员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师生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交流有助于生成新的意义。专家教师们的热情讲解以及学员精力集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具体的教学问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目的、任务的不同,选择真实的、典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既要有优秀的教学实践,也要包括违背教育原理或心理学规律而导致不良结果的案例。案例中蕴含着典型的师生行为以及情感态度,通过这些客观生动的教学事例、学员积极地参与讨论,使学员明了教学理论,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并从中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学会教学评价与反思,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选择案例,进行深度的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也可以设计综合案例,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多层面地解读、分析思考,与教师以及同伴交流、分享,使学员思维发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深入地归纳总结,使培训教师整体地感受教学理论,获得全面的知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情境化,便于学员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问题式研讨 课堂上问题研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的问题要精挑细选,具有启发性、创新性,要包含教学难点问题、教育热点话题等方面。这些与学员紧密相连的问题才会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自觉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上要让每一位培训学员畅所欲言,有依据地发表自己关于该问题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凸现其主体地位。在同伴交往中相互启发,吸纳同伴值得学习借鉴的知识经验,共同提高。通过与教师、同伴关于问题的研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反思总结,把新知识融入到以往的知识体系之中,更新、补充、拓宽原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员的反思总结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综合地、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增加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曲洪娇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管理效率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常规可以说是对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这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常规管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行为的规范来说都是重要的保障,保障教学秩序稳定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等均离不开教学常规管理这一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能够对具体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区的良好的效果。应当针对教学常规出台明确的量化要求与行为指标,加强制度完善,有效落实,规范化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科学有序地展开教学常规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积极的条件。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依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展开。教师具体授课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具体涉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能构认真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教学进度的安排可以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章节等。 2.认真备课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上好课,备好课是基本前提。上课前,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针对备课要制定完善的教案。备课阶段需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应当紧贴课标要求,对教材熟练掌握;其次需要对授课的重难点做好把握,明确教学目标;第三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第四针对教学过程应当精心设计,针对每一节课都制定具体的教案。 3.把握好上课环节 对整个教学来说,上课是中心环节,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对上课时间要对上课时间有效利用,提高上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作为教师在仪表、教风方面都必须保持端庄;其次教师必须对教案做到掌握,明确教学任务;第三、教学过程务必严谨,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构建积极的互动;第四,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培养与分层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第五,在课上能够对教材熟练驾驭,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做到有效把握,对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做好把握,并进行系统化总结归纳。第六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意多样化,切实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杜绝单一呆板的说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应用多媒体、组织竞赛等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把握好作业环节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作业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作业布置方面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与每节课的任务要求,把握作业量应该适量,难易程度适度;同时需要把握时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做到全收全改;第三应当注意规范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作业正面评价;第四多进行面改,注重分析来自学生的反馈。 5.紧抓考试环节 对于教学效果检验,考试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在期中与期末以及每一单元都应该组织考试。在考试方面需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第二要依据计划按时组织考试,认真评阅试卷;认真分析开始试卷,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学生档案的进一步健全,能够对学生成绩有效跟踪。 6.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教师的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一定要提高重视吗,把握科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作者:高用勤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学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学习目标: 1、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4、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5、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类别和任务: 1、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4)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调入教师培训期为一年,期满经考核不合格者延长一年培训期。 2、教师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程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突出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培训要求: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5年内累计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学校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规定,每年将教师岗位培训情况进行记载 3、骨干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25名骨干教师,其中的部分教师将分别参加省、市级培训。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全区乃至全省和全国较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科研专题、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 4)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培训要求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要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 学校积极向市、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人选,并保证骨干教师按时参加培训。 4、计算机全员培训 1)培训对象: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和有关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部分教师具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培训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3)培训要求:学校先全部轮训,培训结束后,接受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核验收。 5、提高学历层次培训: 1)培训对象:已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 2)培训目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教学计划》要求对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 育。 4)培训要求:年,我校教师达到专科水平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提高学历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助学自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课程班以及教育硕士的学习。 五、继续教育的方式 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平均每年不少于48学时。本着统筹管理、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集中培训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每年要组织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校每年组织不少于18学时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把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每年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区继续教育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切实搞好校本培训计划,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要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本周期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条件保障 1、依法治教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2、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学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条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期间,仍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实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继续教育证书》是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凭证,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使用与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能参加职称评聘,不能续聘教师职务。 4、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 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实验课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县市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5、保证继续教育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负担。 6、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开放高效的培训系统。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7、完善继续教育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总务主任为成员的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科室,办公室主任由教科室主任兼任。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教学管理方法 一、学期注册: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履行报到、缴费、注册手续,远程教育学员第一学期入学时必须在三级(中央电大、省、市电大)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因故不能如期履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的学员,将不安排本学期结业考试。 二、考勤规定: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教学课程安排到校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不得无故请假,因故确需请假者需持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的证明方可请假。未经请假无故不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者,作旷课论处,每学期旷课超对面授时间50%,将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并通报全县。 三、自主学习: 电大远程教育实行“一网双学”的主导型教学模式。“一网双学”教学模式的涵义为:“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以网络教学系统为支撑(一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辅导教学相结合(双学),形成一种基于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模式,以学员任职单位为基础建立自学小组,每个自学小组每学期开展自学活动不得少于4次,并做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时间安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载。 四、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 在籍学生每门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学员每门课程必须上网学习4-6小时,完成4次形成性作业,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出勤率达到80%,形成性考核成绩方可及格。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 五、奖励和处分: 凡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给予表彰并向任职单位通报。 凡违学校纪律,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并通报任职单位;因旷课太多,造成二分之一以上课程结业考试不及格,县教育局将取消其学费补肋并通报全县。 六、毕业、结业: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正式注册学籍的学员,其所修课程的学分8年内有效。其间每门课程均可办理结业证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倾斜,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困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已不再是物质基础而是教师,其教学能力发展集重要性与特殊性于一体。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作为学习者,其教学能力的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教师应敢于面对,积极应对。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1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特殊意义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学者们大致有教育过程观和心理过程观两种代表性观点。本文主要是基于学习者视角下教学能力提升进行阐述,故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结构不做详细解释。师资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核心能力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必然离不开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成为制约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关注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1.2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族地区教师事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在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均衡发展,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1.3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为一个逐步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3]教师由一名新手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提高的内在需求。 2“互联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遇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技术与设备装备、内容与资源建设、大数据管理、综合评价改革、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4]近几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形式逐渐兴起,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抓住时代机遇,正真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整合。 2.1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和信息平台“互联网+教育” 使优势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也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观摩学习。慕课、微课盛行的今天,教师自身的学习再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进行观摩学习。二是MOOC平台开设了教师教育课程。民族地区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为自己充电,所以“互联网+”对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高效且便捷的平台。此外,互联网资源方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信息搜集,整合域外资源,弥补资源匮乏的劣势。 2.2提供客观全面的教学反馈,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性评价,教师的教学亦如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有可能达到胜任教学乃至擅长教学的状态。“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也就是教学反馈。一是以人为镜: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与网络公开课平台上的优秀课堂进行比较,通过仔细分析自己与优秀课堂教师的差距,进而逐步改善。二是以数据为镜:传统课堂的教学如何真正知晓的只有学生,但在互联网上不同,它是开放的,任何人在学习后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评论群体具有多样性。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评论产生的数据,并发现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将很好地帮助其教学,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问题。 2.3准确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大数据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预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如公开课点击率以及学习者的评论就会发现哪些课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在高校课堂也是必须的。通过MOOC平台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和教学内容不失为做需求分析的一种便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学生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兴趣爱好。 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告诉我们提升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因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等相对较弱,其教师更应在这时代转型中抓住机遇,提升自己,实现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3.1改变职业态度,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言之教师劳动态度。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人将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勤勤恳恳地耕耘着,收获着,进步着。但也有不少人仅仅将它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培养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而并单单将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 3.2合理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如何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共享,打破了以往优质教育资源垄断的现状,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观摩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互联网+”提供了外在的环境和机会,能否利用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面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争取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传道受业解惑者”。 3.3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创新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教育的功能已由传承、教授转向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服务。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集大成者,自然而然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教育已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调整好心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由教师向导师转变。 3.4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民族政策和理论法规 团结和发展是民族高校永恒不变的任务,所以,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对党的忠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外,还应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法规,对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民族发展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民族学的基本文化素养是成为民族地区好教师的前提。民族地区在教育资源分配中不占优势,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愈加完善,网络资源愈加丰富,此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物质条件的落后,而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学习理念,更新观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杰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方言区由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其语言交流仍然以地方方言为主,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区使用普通话交流将是大势所趋。而培养普通话需要从启蒙教育开始,所以本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当前方言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作深入的了解,找出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普通话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出适合提高方言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从而提高方言区普通话交流水平。 关键词: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 背景: 方言区概念界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目前存在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其中方言区就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普通话发展背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中国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一、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状况 方言区教师由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普通话水平较为低下,然而在普通话的使用过程中也是问题百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重视程度上看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有些领导对推广普通话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率先发挥领导作用,加上方言区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狭隘的地方观念根深蒂固,校园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还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宣传也不到位,导致许多偏远山区的教师对普通话了解甚少,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 2.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学校领导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很多教师仍然使用方言进行教学。比如淮北市三区一县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测试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不但普通话水平低,甚至连最简单的汉字也不认识,就连基本的课文朗读也不会,更不用说语音表述了。”还有的教师在自身普通话改善的学习过程中忽略学习过程,注重测试结果。他们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走走形式,只要交了测试费就一定可以达标。更有甚者认为普通话达不达标没有关系,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发展状况上看 教师普通话的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比如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学科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普通话的水平。 1.地域差异 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乡普通话发展差异明显,城镇的教师普通话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城镇的教师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而在乡村,教师用普通话教学达不到这个比例。 2.年龄差异 教师队伍各个年龄阶段存在,随着年龄递增,学习能力下降,普通话水平也随之下降。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要高于中老年教师。他们一般都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口语表达的基本功也很好。而中年以上教师,普通话水平就“千差万别”。有的会一点,有的甚至一点也不会,课上课下都是用方言交流,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也是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的一大不好的状况。[4] 3.学科差异 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文科教师普通话基础比理科类教师基础要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更扎实,语感更强。这就需要引起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视,缩小学科差距。 二、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桂柳话方言区,澳门地区,重庆方言区的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为例。 (一)桂柳话方言区小学普通话教学体会 笔者谈到在广西北部、西北部,人们的语言主要是以桂柳话为主。所接触到的小学,除了会讲壮话与别扭的桂柳话以外,其他的语言都不会说,比如,他们常把“方法”说成是“荒华”,把“老师”说成是“老私”,把“公鸡”说成是“空鸡”等等。当学校推广普通话时,新入学的学生根本不屑一顾,而且还在学习普通话中经常闹出笑话。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语音差异大,词汇、语法也有明显不同。结合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从学生语言获得、加工产生的全过程加以干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效率。 (二)澳门地区普通话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澳门回归十几年,其语言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发展,澳门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在师资、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语言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种情况相对于澳门特区的语言政策是滞后的。此外,澳门政府当局正积极推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成为了其中必须和必要的一环。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普通话课程改革上应采取的措施,即尽快为普通话课程作出课程定位、修改现行的澳门普通话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校采用合适的教材、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普通话课程的经费投入、加强普通话教学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重庆方言区普通话课的朗读教学 笔者提出方言区普通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带有方言特点的语音语调,提高普通话水平,检验的方式是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在笔者看来,朗读环节之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朗读是普通话日常运用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二是朗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从以声韵调为核心内容的单字单词的发音向说话能力转换的成败。因此成为从学到用的中转站,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普通话能达到的等级。由于普通话与方言母语的差距较大,人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接触到标准的朗读,只能通过两种特殊方式去模拟和学习普通话的朗读,一种是中小学课堂的课文朗读,另一种是以电视等公共媒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朗读比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朗诵比赛。 三、提高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普通话地位日益剧增,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普及普通话,但很多地区的教师仍旧用方言教学,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一些适合教师普通话水平发展的策略。 (一)克服普通话发音障碍 1.增强语音规范意识,了解普通话系统中的声母韵母区别。 2.加强语流音变训练,发好每一个音的声韵调,不等于就能说好普通话,还要努力培养好语感。 3.走出朗读的误区,吐字清、口形活、读的流利、准确,防止漏读、跳读、添读等现象。 (二)改善学习普通话的方式 1.应该普遍提高教师对普通话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适当将普通话作为一门考试课程,一次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掌握每个教师教学常用语的发音错误,提高普通话培训的针对性。 3.拓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式,运用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普通话联系。 总之,方言区普通话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所以,只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才能对小学生普通话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方言区普通话交流的整体水平。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学反思 【摘 要】教W反思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重要抓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学会并坚持在教学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最终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教学行为;学习行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可是在近年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笔者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仍然停留在完成任务的水平上,没有充分利用教学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反思是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活用反思,在不断地积累和改进中获得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反思意识弱化 部分教师把教学反思当作任务,甚至认为它只是教学设计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因此,尽管节节课在反思、年年在反思,但基本原地踏步,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 教学反思缺乏持续性 教学反思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教师持续投入精力。即使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在短时期内也很难有明显的成效。再加上一线教师疲于应对各种任务,很少有人持续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许多探究型的教学反思点也就不了了之。笔者在查看教师备课本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很认真地做教学反思,但是仅限于某次课堂教学,是零散的,甚至对教学同一方面的反思在同一本备课本中反复出现,自然就感受不到教学反思的价值。 3. 教学反思缺乏交流探讨的氛围 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关起门来反思。不交流,不辩论,就没有借鉴,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最终也没有达到教学反思的目的。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分学科进行,校际之间交流很少,导致教学反思缺乏碰撞与突破口。 二、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 教师既要反思“教学失败之处”,也要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中在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和探讨方面,而对很多堪称经典的教学亮点却搁置一边,较少提及。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没有从教学反思中获得更多教学自信和教学快乐,反而会因为陷入对教学问题的困惑中出现迷茫。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都应该及时记录,并进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与学习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对师生产生的共鸣点、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及时进行思考,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获得教学自信和感受更多的职业价值。同时,教师要对教学中出现的疏漏、失误甚至是败笔进行剖析,以吸取教训,不断积累处理教学问题的经验,在教学上实现新突破。 2. 教师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 新课改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机智、教学对话等进行回顾与进一步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反思。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精彩的、异常的、活跃的)。在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会不断地制造意外:独特的见解、深度的思考、另类的角度等,这都会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问题无论处理得怎么样,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一旦教师积累了、思考了、探究了,对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还要注重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对话,它会像镜子一样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实际,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也会在换位思考中找到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的教学突破口。 3. 教师既要在课后反思,也要在课前反思 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习惯于课后反思,其实课前反思同样重要。 课后反思的是“生成”。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后对这些节外生枝、锦上添花的教学捕捉和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爆发,是必须珍惜的教学资源。 课前反思的是“预设”。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课前,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情感变化,对早已经司空见惯、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进行再思考,就可以给课堂融入更多的时代信息,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和实效性。 三、重塑教学反思理念,在坚持教学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 1. 转变观念,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教学习惯,主动去思考和研究 唯有坚持才是硬道理,教师要主动完成教学反思。习惯一旦形成,教学反思就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只要留心,每个教师都会发现和找到值得研究探索的教学反思点。 2. 深度思考,学会在反思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教学反思不单单是课后记一记、想一想,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注重积累。不仅仅是一节课、一个问题的反思,更是对若干次教学反思的集合和挖掘,教师会在对比和反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然,教师也可以拟定主题,有意识地去搜集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在教学反思中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3. 勤于动手,在整理中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智慧火花,很多时候由于大脑遗忘规律,会导致思考停留在原地,甚至会因为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搁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将点滴教学智慧记在本子上积累下来,即使搁置一段时间,在需要时自然会有整体的把握和思考,从而提炼出自己的教学观点。只有坚持写出来,才会在积累中实现专业的升华。 4. 加强交流,注重实践,在碰撞中实现自我发展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中小学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交流,听取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换个角度可以使视野更宽阔,更有利于教学的进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在与专家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探讨,汲取他们的教学智慧,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在查阅书籍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对策 摘 要: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受教师和外部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存在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以及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的策略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旨在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因素 1.小学教师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比理论素养匮乏的教师更容易看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技能进行反思改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素养。本文所说的人格素养是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对于教学的热爱。 2.小学教师教龄。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随着教师的年龄变化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对于初任教师来说,更了解学生及教学内容,可以很快学会教学反思的技能。 3.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校领导品质及用人标准、教育理念都会影响教师对待教学的看法及积极性。如果校领导是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的表率,就会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反之,校领导有偏执性格,打压教师的教育教学想法与行动,助长不正之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教师和同事间的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进行交流的前提。如果同事之间存在隔阂,就会对教师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也会出现大量问题。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相当融洽的氛围中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即教学相长。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出一些宝贵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值得思考的反馈信息。反之,僵硬的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学反思也无半点好处。 4.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追求和态度。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是不会有心思去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对理想教学的追求应是教学反思动力来源的一个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积极的教师更愿意进行教学反思,心理倾向消极的教师不愿甚至厌恶进行教学反思。 (二)外部学校因素 1.学校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式,甚至可以扩展教学反思的内容;反之,则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 2.学校的组织环境。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果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就会反思怎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怎样对教学活动改进能够提高升学率。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并不重视成绩,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更加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校制度环境对教师的压力小,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自如,情感态度上也更愿意去反思,制度环境若是给予教师很大压力,就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有效进行。 3.学校给予教师的时间资源。 反思的时间充裕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反之,教学任务及其他教育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进行反思,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 (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 反思目的存在偏颇首先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偏颇,这种偏颇主要是受学校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其对内容的选择,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 (二)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小学教师掌握的教学反思技能比较少,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取反思的信息提高反思能力。小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知道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运用何种方法指导实践的问题。 (三)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 目前,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个人对教学的反思,反思方式单一。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一些教师不愿与同事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教学反思方法之中强有力途径的“集体备课反思法”的力度。 (四)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 目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频次是不够的,现在学校虽在各种程度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能够落到实处、能够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人很少。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组织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则,导致学校只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同时,一些很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每天的工作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不够。 (二)教师认识不足 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他们没有反思意识,将教学反思当作教学活动额外的负担,自然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反思活动。 (三)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 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使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导致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无论是孤立的教学,还是孤立的教学反思,均会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关注点单一、形式固定、反思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四)缺少反思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同时,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量大。学校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活动,同时,学生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很多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或是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的时间很少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反思。 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价值取向应该从重视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这种转向是为了缓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是说不看成绩,而是将成绩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一个考查方面。学校的观念转变了,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辅导,并且可以利用在职培训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在教师培训中,应组织教师有系统地学习反思理论,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学习与教学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理论,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教师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相对合理化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自主反思。对教龄短的初任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培训,并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对教龄长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三)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 学校的领导可以从学校的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引导,创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的氛围。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培训活动和实践拓展训练,通过教师间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增进教师对彼此的了解。同时,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使大家公平竞争。还可以设置集体成就的奖励制度,这样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团结,从而为教师间教学反思的交流奠定基础。 (四)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 “学校应该把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的计划,从而在时间、内容上给予保证。”同时,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疏于教学总结的原因分析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摘 要: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经常写作教学论文,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不过,当前,多数教师平时疏于教学总结,甚至对其存在抵触情绪,分析其原因如下:(1)工作忙、压力大;(2)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3)学校教研整体氛围不活;(4)个人惰性;(5)社会行政事务的干扰。 关键词:教师;教学教研;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一、教学工作忙、压力大 1.教师紧缺,任课负担重,工作量大 近年来,由于教师老龄化、新进教师少、小班额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区中小学教师紧缺现象突出,因此,一线教师的任课负担重,工作量普遍偏大。 2.教学要求高,“三考”压力大 狠抓教学质量是各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考评学校的直接指标。学校绩效的直接体现就是“三考”。初中需要中考出成绩,高中不仅需要高考出成绩,学考也是一个主要指标。无疑,学校“三考”成绩的好坏,就成了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因而,学校考评各年级教师,“三考”的成绩就成了主要的考评依据,故一线教师压力很大。 3.各类教学活动层出不穷,疲于应付 学校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丰富学校课余生活,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故几乎所有学科教师必须承担这项任务。除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科教师比武活动、继续教育活动和学生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比如奥赛、作文大赛)层出不穷,教师疲于应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1.校本教研要求不能落实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必要措施,“八个一”(每位教师一学年内必须有1篇论文,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看1本教育专著,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有1万字以上的教学业务笔记等)应运而生,完成校本教研任务,可积24分教研学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因为种种因素实际很难做到。大部分教师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就让大家有了法不责众的心理。在每学年的年终考评中,其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以致恶性循环。 2.“评优”“评先”中教师论文的作用价值体现不够,影响积 极性 年终考评是对教师年度工作的最终评价。影响年终考评的因素方方面面,教师教学论文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整体而言,所占比值有限,以致教师在取舍中往往忽略了这一因素。 3.教师职称晋升制度还有不足 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是一种奖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但总体而言,当前的教师晋升制度还是靠资历,教龄长往往有利,尤其年轻教师,很难脱颖而出。 三、学校整体教研氛围 1.常规教研活动形式化 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师听课、教学督导活动、学科教学比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搞好常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但多数学校的现状是教研活动普遍流于形式,不仅有教学管理的因素,也有教师个人积极性的问题,以致集体备课往往是教师在一起聊聊天敷衍了事,听课则是学校检查人员一走大家就作鸟兽散等,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散作风,致使积重难返。 2.教研组内部文化建设 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缺乏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很难将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糅合成一个整体,内部教研文化建设乏力,散沙一团,往往各自为战,甚至相互防备,这无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哪怕有自觉的教师进行教学自我总结,也进步有限。更有甚者,在这样整体懒散的氛围中,自觉的教师往往被视作怪物,被大家排挤。这些因素肯定会影响教研的积极性。 四、个人惰性影响 教师虽然接受过相当的学历教育,知识层次、个人素养相对一般人稍高,有一定上进的自觉性,但何尝不需要一定制度、措施的约束和督促。当缺乏有力的约束时,与一般人也就差不多了,尤其那些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教师,课余沉迷于麻将、字牌、KTV娱乐等,很难将心思、精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更遑论教研了。 五、社会行政事务对教学的干扰严重 学校承担社会责任过多,各类行政单位对正常教学干扰严 重,可能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比如城市的各类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等)、消防部门的消防演练活动、治安部门的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活动、党建部门的党员作风建设等一些与学校或有关或o关的活动,或者教师要进行组织学习,背诵相关文件知识,或者学生被要求进行大扫除,抽背相关知识等,活动多了,师生均有不堪应付之感,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节奏。 影响教师教研工作积极性或许还有更多因素,但如能在缓解教师教学压力等方面多加探索,让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就能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爱教、乐教,使其或许能解开这一死结。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和策略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摘 要:聚焦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与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说明了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然后总结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包括观摩其他教师授课、写反思日记、与同事交流、与学生沟通。最后提出了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加强小学教师的合作反思与交流、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途径;策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教师,其使命是重大而又光荣的。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小学教师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与教学工作,发现规律并总结经验。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师主动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的时时监控。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主动并且发自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乐于反思,并时时监控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活动会因人而异,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储备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教师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本文将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分为如下三种: (一)专家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不仅会考虑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状态,还会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遵循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政策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教学反思层次很高,可谓是一种专家型的教学反思。 (二)技术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很高,并且非常认真地在每节课后都对课堂教W进行反思,但是他们的教学反思多数是在对自己的教学技巧进行反思,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可能是由于这类教师刚刚入职不久,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充足的精力去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的层次并不高,却也有利于改进教学,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技术型的教学反思。 (三)全人成长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会考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然后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整堂课学生的收获,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反思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双方,以及环境与气氛等各种因素,并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反思,层次亦高,应该归为全人成长型的教学反思。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在小学进行将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是听其他教师讲课与自己作对比、写教学反思日记、询问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之间互相讨论等。 (一)观摩其他教师授课 观察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以及教学活动的进展,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非常有价值。在观察过程中,要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深入反思,并将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二)写反思日记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有写反思日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不管是出于学校领导的硬性要求还是出于教师自身的爱好,都是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一天中的教学经历、与学生的交流等内容记录到自己的反思本中,并以日记的形式每天记录,隔一段时间再去翻看日记,会有不同于当时的感悟,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育规律。 (三)与同事交流 现在我们提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构建教师共同体。通常在教师团体中,一个教师的智慧是有限的,当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困惑时,自己一个人的反思效果通常不会很大,若得到其他教师的指点,可能会顺利解决问题。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交流以及教师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提点是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关键途径。 (四)与学生沟通 目前我们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考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想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反思的基点。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我们时刻从学生身上找突破,并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都说实践出真知,但是没有强大理论指导的实践,通常是比较盲目的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理论来支撑自身的教学实践。面对教学困境时,有深厚知识底蕴的教师更容易突破困境,在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更多收获。因此,教师应该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并将理论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优缺点以及课堂教学实况等记录在日记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反思个人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不同方面的记录、分析、再记录、再分析,教师能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每次翻看日记时,都将有很多收获。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做,但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并养成习惯。 (三)加强小学教师的合作反思与交流 常言道“一个和尚没水喝”,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来说同样起着借鉴作用。当前教育提倡教师之间合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当然,这更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与人合作的品质。因合作而形成的教学反思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巧的完善与提升。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其他教师一道共同进步。 (四)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微课”是伴随网络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形式新颖。通常教师是无法直接看到自己上课时的状态及教学过程的,通过录制“微课”教师便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情况,这样就很容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种策略是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不仅带给人们生活极大方便,同时也使学习更加便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有效反思。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反思,还可以利用“微信”中各种公众号来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21世纪正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一定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教师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教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课堂活动可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能与基本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对艺术进行阐述,让学生可以理解美、欣赏美,继而去创造美,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如何用美的语言来将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美术课不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科目,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放松身心,所以这样的课程并不需要非常严肃的进行,相反,它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小学美术课程包括很多内容,绘画、剪纸、作品欣赏都是其中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来进行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但是一切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拥有的,同时应该注意语言修养,用生动优美且精炼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 语言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在美术课堂上,面对一幅名画,可能学生看不懂这幅画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对这幅画进行讲解,这就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艺术了,如果教师的能力优秀,那么学生可以很快了解这幅画的意境,课程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如果教师能力普通,那么学生到时也会是一头雾水,并不了解那些名作的意义,教师为此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二、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的要求 1.使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教育无法离开艺术、无法离开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性质和价值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都有着明晰的规定,其中包括“强调愉悦性”、“关注文化与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抒发情感,表达艺术与创意”、“让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知美术”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必须因场景的不同展开灵活的教学方法,语言的组织应当做到有序、生动、形象,并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语调,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形成动听的语境与优美的节奏。如果美术教师可以这样对课程进行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化为艺术殿堂,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学习,不知不觉便会融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对作品进行赏析是,配合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用适合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营造文化氛围与艺术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2.使用风趣、易懂的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他们的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除了采取特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无论教学环节再丰富还是教学方式再巧妙,最终都学要靠教学语言来进行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与课程中的教学形象、知识以及教师对课程的间接巧妙结合起来,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形象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授剪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剪纸的纪录片,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是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到快乐。 3.使用规范、精炼的语言传授课程 有关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很多种,教学语言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对课本一味的重停也不是脱离课本、无边无际的闲谈,而是应该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要合乎逻辑,又要精炼准确,只有这样对美术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4.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措辞,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 教师在美术课上,既要注意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看高或看轻某位学生,评价学生时语言也要注意,对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三、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1.加强自身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 学习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提高个人能力与修养境界的必备能力,教师决定着中国新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多读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名家名作、名言警句,还是与教育有关的著作,甚至是报刊杂志,都应该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做到以书为友,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东西和你不知道的东西。 2.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以发挥出作用,教师应该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首先,教师在每节课进行之前都应该写教案,在研究教材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想课程的内容与进程,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其次,课程结束后需要认真进行总结,想想有哪些想要的没有讲出来?哪些语言表达的不生动、不具体?哪些环节的语言设计的比较好?善于反思,下次才可以做的更好。 再次,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讲座、课程、甚至是电视、广播都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资源,从别人的话语中吸取经验,把他人的东西变化成自己的东西。 最后,乐于同他人进行交流,所谓“三人同行有我师”,别人的经验可能正是你说欠缺的,应该虚心求教,把自己的课程教到最好。 结语 教师的劳动方式很特殊,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工作,进行表达与交流。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富有想象力,还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对于语言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在对学生的授课中引领学生的发展。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 要: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本文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确定实践课程模块,按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按生产实际灵活设计学期流程。形成“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应的岗位人员能力也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年走入合作企业,以认知实习为主来感知职业、了解企业文化、夯实基础;第二学年深入合作企业,以边学边做、专业生产实训来熟悉岗位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学年融入订单企业,以毕业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及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来胜任岗位,实现合作就业。 2.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专业调研,并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岗位群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对铁道机车车辆实践教学的分析,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子体系,即:通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专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共享性综合实训课程子体系和校外实训课程子体系。 2.4 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课程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注重引进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资源,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做到“教、学、做”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备上以故障形式给出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故障查找过程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2.5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每一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明确的能力目标、详细的计划安排、每一个时间单位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 紧紧把握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术研发和服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健全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2 校企共同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 3.3 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 为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及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院、系、专业部三级管理体系,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铁道车辆专业模式的改革 一、“订单培养”中的教学问题 “订单培养”是依据专业与企业双方对加深校企合作的强烈意愿,采取企业提前介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制定以及实施的一种方式。通过企业提前录取专业学生以及一年的“订单培养”,让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缩减用人单位后期培训的时间,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但结合专业近几年“订单培养”的教学工作、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现场调研以及“订单培养”毕业生在岗位工作情况的反馈等方式,当前“订单培养”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订单班学生专业构成复杂,基础知识差异大当前制定的“订单培养”方案是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两年专业培养为基础进行设置,“订单培养”专业课程拟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经过了专业基础素质模块及专业必修模块学习的学生。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但随着近年铁路运输企业用人需求在急剧增长,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无法满足铁路的用人需求。而相关轨道类专业学生,受地铁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影响,同样无法满足铁路的用人需求,因此企业将招收范围扩大至学院其他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学生。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2012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订单班为例,开设了2个司机订单班,3个检修订单班,而司机订单班中其他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学生占司机订单班总人数的36.4%,检修订单班中其他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学生占检修订单班总人数的77.6%。按照当前订单班学生的构成,大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基础素质模块及专业必修模块的学习,为了照顾所在订单班中其他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不得不向基础理论倾斜,降低了“订单培养”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一致性不强在“订单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的制定原则,是以电力机车相关工作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如广铁司机订单培养方案、广铁检修订单培养方案。但通过近年来对订单班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岗位工种的调研、回访,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不仅限于机务段这种专门从事电力机车运用及检修的部门,还包括以检修客运车辆及货运车辆的车辆段和检修CRH型动车组的动车运用所及动车段。由于电力机车、铁道车辆以及动车组在结构和检修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而“订单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课程主要以电力机车为检修及运用对象,造成订单班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不符,让企业用人单位增加了岗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也降低了“订单培养”效果。 (三)专业课程教学重实践技能轻知识体系完整高职院校的最大特色在于高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性强,近年来高职教育理论也在提倡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法等。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更高。虽然在教学中推行了相应的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调研及订单毕业生的回访,发现“订单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铁路相对于其他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及专业性,无法类似其他普通专业借助多种途径获得最新知识,因此普通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订单班专业课程学习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由于“订单培养”的时间是半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受教授课时的限制,让“订单培养”更多地局限在对订单学生某一特定岗位的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未考虑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有可能因为机车型号更新换代,转岗等情况,知识及技能渠道的狭窄导致学生在后续岗位上的持续发展以及上升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随着实践技能越来越被看重,导致教学中容易出现重实践技能轻知识体系完整的偏差,片面追求对学生某一特定岗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相关岗位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中,分拆的工作任务,很难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的结合,结果只是为了单一任务的实践而实践,无法真正学会从工作岗位整体考虑去处理问题,也限制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二、“订单培养”问题分析 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所建立的“订单培养”为例,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是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12家重点国有企业,设置派出机构4个,直属单位33个,工程建设指挥部10个,拥有8个运营合资公司,主要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铁路,总营业里程651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1449公里。“订单培养”学生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统一招收,毕业后会由集团公司根据下属各单位需求及学生地域等情况再行分配。在“订单培养”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并不直接参与,主要通过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联合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相应的下属单位对“订单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通过对“订单培养”方案中的校企联合开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机制无法满足“订单培养”的相应要求,其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订单班学生的招生分配与培养工作不够紧密,订单班学生未来具体工作单位及岗位的不明确,造成了“订单培养”中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的不一致。第二,因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数量多,工种差异较大,往年订单班学生就业后的具体工作岗位,需要到报到后再具体分配。铁路下属企业需要投入相应资源,进行培养教育后才能上岗。企业不但没从“订单培养”中得到利益,反而提高了成本,同时自身的生产安全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第三,“订单培养”中必然涉及到聘请企业现场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订单培养”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方面,在缺乏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和相关政策支持下,下属单位由于涉及生产安全问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的顾虑,参与“订单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订单培养”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中提出:“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该文件对解决“订单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指明了方向:从校企合作的根源上进行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双平台”联动机制,如图2所示。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为“订单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要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订单培养”的专业课程制定及实施,首先通过校企双方有效沟通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通过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共同参与的高层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提前明确订单学生在铁路企业未来就业岗位。在充分考虑机务段、车辆段和动车段岗位的不同性质、订单班学生专业基础差异等因素,对“订单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在建立了高层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分别指定下属专业和相关的下属企业(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共同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双方在实施过程中既起监督职责,又为“订单培养”与“生产安全”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途径,解决下属专业与企业参与“订单培养”中的后顾之忧。 (二)引入一体化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保障“订单培养”的教学效果为避免“订单培养”中重实践技能轻知识体系完整的现象,改变现有的理论与实践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法。在课程中按照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机车司机、机车检修技师、动车机械师等岗位工作流程分解为项目模式,让学生作为项目教学主体,结合所需的理论及实践技能,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快速掌握所需岗位的职业能力。由于铁路春运等原因,企业接收订单班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会在大三开学两周后。可利用开学初期开展以订单班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专业课程与技能竞赛平台结合,检验订单班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同时促进轨道相关专业学生和普通专业学生的比赛交流,取长补短,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进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互派制度,让校企双方从“订单培养”中共同受益企业专家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岗位工作流程的熟悉以及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订单培养”需要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考核及评价的设计工作。一方面订单班学生可以更直接地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企业专家能够学习专任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企业员工开展自我技术培训的能力。而“订单培养”中的顶岗实习阶段,让学校专任教师有机会到现场企业进行企业实践。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专业教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能够有机会与企业现场专家合作,为企业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开发专业培训课程以及相关项目研究,让校企双方从顶岗实习中共同受益。利用高层次校企合作联动机制,订单班学生可按实际岗位提前分配到下属生产运用企业进行“准员工”式顶岗实习。让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培养出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企业则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实现校企双赢。 四、“订单培养”的改革实例 针对2013届广铁订单班设置,充分考虑了订单班学生的专业、就业岗位等因素,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1.通过举行学院与(集团)公司高层次的“订单培养”协调会,明确订单班学生的工作单位和未来岗位,对订单班的组建进行初次划分。在本次2013届订单班中以机务段和车辆段两个单位的工作岗位分别开设订单班。2.在同一工作岗位性质的订单班中,再依据订单班学生的基础不同分别开设订单班,而订单班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按照机车专业订单班、轨道类相关专业订单班和其他类专业订单班分别针对性的设置专业课程,让订单班能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订单培养”模式改革框架如图3所示。 五、小结 当前,铁路的发展脚步正在加快,相当多的轨道交通企业为缓解用人压力招收优秀生源,已开始针对大一新生进行提前招收的情况,而此种情况也为开始探索一年“专业基础培养”+两年“订单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了有力契机。目前,我院正处于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关键时期,只有通过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机制,提高订单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进一步体现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实践证明,寻找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点,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建立适合双方共赢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联动制度,是整合有效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解决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员工”与“学生”的零间隙,走出了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 作者:陆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应用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流动距离越来越大,流动时间越来越长。这也就间接的促进了我国铁路的发展。但是铁路人才现在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铁道学院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引用了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培养人才的效率,提高了培养人才的速度。本篇论文就是探讨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应用的作用,使其他铁道专业类院校能够接受一体化教学在本专业的应用。也希望为中国铁路贡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铁道专业;应用探讨 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也从背后表明了中国急需铁道专业的人才。为了缓解中国铁道燃眉之急,也为了中国铁道以后能够蓬勃发展,铁道学院引用现在教学界比较时尚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得快接受得快,还大大减轻了老师的任务。 一、为什么要实行一体化教育 自教育改革以来,高中阶段的普及和大学门门槛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非职业类学院进行就读。这也就使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数量大大下降,质量也越来差。但是职业类院校中有一个铁道专业,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专业,这是一个为国家输送铁道人才的专业。为了应对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了应对中国教育改革,必须大胆的创新,转变教育理念,引用时尚且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我校在铁道车辆专业应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迈出了铁道专业类学院校教学的第一步。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代教育理念,也适用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基础和未来的身心发展。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也使学生的基础越来越牢靠,原来是有老师讲理论讲方法,现在是由学生讲理论讲方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理论,这就大大提高了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们的技能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一体化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和利用 铁道车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关键是看能否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一体化教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师资队伍。这第一点要求为铁道车辆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铁道车辆类专业的老师有着过硬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教学方法,更要求专业类老师能有使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但是当前铁道车辆专业的老师很少有符合以上三点要求的,所以说他们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但是为了中国铁道的专业发展,应当专门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一体化教学的活动和比赛,使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方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的运用,同时还要求教室具备多媒体设备。宽大的屏幕展示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们一目了然,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们能够很快的接受专业知识的灌输,无论是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上一体化教学都做得相当纯熟了。 三、更新课程内容转变传统教学思维 我们都知道一体化教学。但是一体化教学又指什么呢?这里的一体化教学指的就是三个方面,“教”、“学”、“做”,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通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有学生的做三个项目三管齐下,达到一个优化课程内容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学的同时去做相关的项目能够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也正是培养铁道车辆专业内技术人才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以前。我院找到铁道车辆专业内相关专业的老师对所有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然后和各个院校的教材进行比对,更新我们的课程内容,优化我们的课程。最后由编程人员把老师进行精华下来的部分输入电脑,在课堂上的多媒体上进行播放。我们还配备相关的项目实验室,这样使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践。 第二点就是我们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使二者融会贯通,融于一体。由同一个老师主讲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大大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这样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进一步,间接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去做,在做的同时还能思考,这样不仅增加了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铁道车辆专业类老师的讲课质量。 一体化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次变动,多次更新。要想使一体化教学内容越来越好,那就要求铁道车辆专业所有老师共同努力,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转变以前的教学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更新优化课程内容,做到讲课与理论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出新时代的铁道专业技术人才。 四、一体化教学成果展示 一体化教学方法,使我校在职业院校类的知名度逐渐增加,同时也为铁道部培养了多名专业人才,但是也有许多困难,比如学校老师对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不熟练,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慢,软硬件设施不达标。以上问题都是我们铁道车辆专业类院校共同面对的。我院以后会在这方面共同深化教育改革,共同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五、结语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未来中铁道专业的中流砥柱。也只有它能为中国铁道培育出更多的人才,使中国铁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本论文讲了一体化教学在铁道车辆专业内的教学应用,但是唯一不足的是所涉内容极少,但是我院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争取完全摸透一体化教学方法。本院也希望本篇论文能为各个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一个思路提供一个样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中国的铁道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互动式教学法在铁道车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法。它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如何在铁道车辆专业《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中实施互动教学,并对互动教学法在铁道车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 铁道车辆专业 在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取了互动式教学。同时,铁道车辆专业《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互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互动式教学法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互动式教学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积极的学习者。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作为被动的认知体的处境,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在专业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作用 《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有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与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言传口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变为交流式的谈话、探讨。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技能。 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1、对教学手段的要求 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内容中结构复杂的工作原理图和操作流程图,仅靠教师在黑板上画,既费时,又不易画好,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采用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教学前必须吃透教材,做到精心备课。教师不仅要清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而且要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轶事趣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散疲劳感。再次教师应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互动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还要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并通过实践使专业理论更加感性和具体,获得丰富的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对于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最后,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3、对教材的要求 铁道车辆专业是铁路的特有专业,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场联系紧密。随着铁路的5次大提速,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铁道车辆的生产和检修。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教材的缺乏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互动式教学要求教材图文并茂,能够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做到实践性教学中的实习、演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同时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4、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离开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争取企业对教学工作的支持,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铁道部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业教学评估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两次机会,购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型,包括车辆柴油发电机组、客车空调机组、转8A型转向架、K2、K4转向架模型、地铁车辆模型的实验、实训设备等。这些设备与生产实际运用的设备外形结构、内部构件和工作原理几乎完全相同,结合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校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铁道车辆的毕业生大都从事铁道车辆的生产、检修与运用管理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与铁路单位的良好关系与车辆厂、车务段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作业。 5、对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常常以“标准化”的方式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在教学评价上,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一种标准、一套答案来考核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努力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和创造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的做法是:变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为综合能力评价,适当增加能够表现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单一的笔试为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开卷+闭卷的考核模式。 总之,互动式教学能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对教学手段、教材、教师教学和实习等方面都做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专业课更好地掌握奠定了基础。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摘 要: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从目标、课程内容、资源体系三方面阐述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此课程体系从教师到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学生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基本技能到岗位群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铁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虽然许多职业学校都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着积极地实践和探索,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的偏差、课程设置还存在与企业实践的脱节、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成为学科建设的瓶颈,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加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铁路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保障,十分必要。 1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标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综合能力,能适应大铁路、城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的一个部分,目标是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和理念是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强调基本技能到岗位群技能掌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及未来工作岗位的热爱,培养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操技能,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组织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适应本行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笔者将以本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及其目标就业单位特点为例,来阐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主体,分层递进方式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强化课内实验,打好实践能力基础。 目前本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开设了电工技术、机械制图等等专业基础课,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或者是只听、只看不动手或者跟着指导老师一起做实验能完成,却不能独立完成的现象。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现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训之前完成本次实训内容的预习,对实训的主要内容、原理和可能遇见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开始实训前,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本次实训课题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分组实训,一对一检查。 第二层次:重视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电工、钳工考证、专业综合认知属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中的第二层次,综合考察各门课程知识的学习情况。我们根据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电工课程设计中的三相异步电机的外部控制接线、正反转实现。综合认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学校里面有机车和车辆实物可以供学习,但是车型不全面且技术比各铁路线路使用车型滞后,因此将学生带到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昌南机务段、动车段等单位参观学习。 第三层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强化和深化。 在基本完成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和教学实习之后,在大三年级,用一学期甚至两学期的时间,到本校合作企业或者未来的就业单位的对口专业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由企业的师傅和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指导,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3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高职实践教学资源体系是由掌握过硬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专兼师资队伍和具有较先进教学设备、仿真教学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学习一体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成果决定了实践教学内容能否被有效落实的关键。 3.1 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之师资队伍建设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多种多样,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即促进“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和教书育人方面同步成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促进教师成长的分为以下三种方式:院校培养、校企合作、教师自主发展。 院校培养: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中迫切需要被培养的教师,这一部分教师从高等院校中毕业不久,绝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其以上,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技术前沿有一定研究,并且大部分属于非师范专业。本校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这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从他们曾经的技术研究转变到基础知识传授和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方向来。如何顺利、快速的完成过度,靠青年教师自己个人探索,难度大,效率低。此时院校要担负起重要的角色,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如送青年教师到专业的教师岗前培训机构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相关的理论学习,同时采用师徒形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教研活动、随堂听课指导对青年教师给予切实的业务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态度、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院校要健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上岗从业证书制度建设,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 与企业合作培养: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让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传帮带,促进实践教学经验薄弱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上;积极从铁路局相关单位(如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南机务段等)引进与聘请技术专家,建设实践教学专兼师资队伍,鼓励教师采用半脱产或者是脱产形式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企业技术员、技术顾问或者直接顶岗到与该教师所授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中去,在岗位一线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学习铁道机车车辆行业的最新技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使企业成为稳定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聘请专家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任教师一起参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科研工作等,在此过程中提高提升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在共同的教学工作中,本校专任教师也能熟悉并学习到来自企业一线的岗位技能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自主发展:以上两点是外部驱动力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依靠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推动,内外结合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教师通过文献、期刊等各种学术载体,学习先进技术理念,在寒暑假到企业学习锻炼学习企业现场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在教学中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让自身的成长和价值实现成为教师个人学习进步不竭的动力。 3.2 加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承载技能培养的摇篮,是将理论与岗位实践联系起来的场所,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的设置应该分层次,递进式设置,主要分为一般性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基地,以及设置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训基地。 3.2.1 一般性实训基地建设 该类实训基地仅从一般性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需要,不考虑真实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生产性环境条件,来购置培训设备,构建应用性实训基地。其作用是让学生具有基础性的实践操作技能,如电工、钳工、电子、计算机等技能。 3.2.2 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 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设施时,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构建。实训基地环境建设模拟企业生产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所从事的岗位,了解该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增强了难度及实用性,场景尽量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信息。本校已经服务于机车车辆学院的有LKJ实训室,城际铁路屏蔽门实训室、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室,和正在建设的制动机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综合实训室等等。 3.2.3 校外生产实训一体化基地 各铁路单位是根据实际需求而开展的生产或经营实体,将可以接受学生参与生产活动的单位建设为校外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具备了零距离培训的条件,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生产活动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创造能力等。如本校已经建立了武汉大功率检修段、武汉动车段、武昌南机务段、江岸车辆段等多处校外实训一体化基地。 4 结 语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从内容、师资、实践资源三方面构建与实施,致力于促进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发展,为铁路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介绍了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建设目标,并提出了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比2010年增长2.9万公里,同比增长85%。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投入的加大,铁路部门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这对于培养“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铁道类高职院校,如何迎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建设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是我院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能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关键在于专业建设。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以及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了规模发展的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高职院校也更加重视就业市场的需求,打造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搞好特色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必将是各大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是时下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重心。专业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 特色专业建设包含就业市场分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个要素。在开展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以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为核心,设计贴合市场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高质量的专业教学。 1.就业市场分析。在关注国家铁路建设项目的同时,深入铁路部门,针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展调研和论证工作,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层次结构、就业规模以及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调整。 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高职院校“实用”、“够用”的特征,以此为依据建设和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开展相关的教学。教学实施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应注意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取舍。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迎合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学院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加强跟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构建课内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加大投资力度,全方位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打造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跟市场接轨的校内外实训教学环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及取得良好教学成绩的保障。在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的上升渠道,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铁道机车车辆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全方位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三、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当遵循专业建设的客观规律,着眼于实现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 1.基于市场的原则。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连年提升,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过渡到今天的大众化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日趋严峻的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已经完全走向就业市场。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首要指标。特色专业的建设不应逆市场而动,应当着眼于培养市场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2.定位准确、视野开阔的原则。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应找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对专业培养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立足地方,辐射周边,凸显“特”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建设在开拓视野、着眼当下的同时,应把握铁路部门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发展方向,在遵循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在创新中谋发展。 3.资源整合的原则。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作为铁道类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其特色专业建设是学院内涵建设的着重点,涉及到学院师资、设备、资金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提高其使用效率,是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校企合作的原则。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特色专业建设应该结合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发挥学院的自身优势,并跟企业紧密相联。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应该具有铁路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的企业背景,要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专业,以真实的工作为导向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让企业参与到专业的建设以及课程教学中来。特色专业团队也应本着“走出去”的理念,通过挂职锻炼、技术研讨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四、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1.设计贴合国家铁路建设发展规划,满足地方铁路部门人才需求,体现知识、技能、综合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备可操作性、科学性、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具备一定团队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打造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知识结构优化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3.根据特色专业的需求,编写一批贴合专业课程标准的优秀教材,构建支撑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精品课程体系。 4.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渠道,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校外顶岗实习纳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5.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常态化,形成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动态优化机制。 五、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依托行业背景,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综合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系统性地建设。 1.构建高效、长期、多层面、宽领域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作为专业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必要成立一个由铁路相关职能部门的岗位专家以及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专家组。专业团队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定期技术培训与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确保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跟得上行业技术发展的脚步。通过深入铁路部门进行调研,构建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2.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调整课程的内容。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等方式构建符合企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细化为各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在建设经费上予以支持,政策上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具体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来提升特色专业的建设水平。 3.打造一流的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及建设方案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应当在着眼于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同时,注重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师资结构上予以优化,在政策上鼓励专业教师在学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上全方位地提升。着力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改变过去“大锅饭”的做法,对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4.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依托地方企业、结合学院的优势,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把企业引进课堂,把课堂设在企业,丰富校企合作的渠道,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开设“订单班”等举措,积极探索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5.制订符合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对应的铁路各职能部门的就业岗位。熟悉这些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确定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则,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兼顾发展”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依托高职院校的校内内涵建设。同时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铁道类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应当重视对这一专业的建设,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铁道车辆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 摘 要: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兴趣, 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且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教学效率。《车辆机械检修》是高职类铁道车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授课时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兼顾实践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一直关注的问题。由于设备条件的制约,采用“理实一体、虚拟结合”手段,广泛借助防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且能克服之前实践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车辆机械检修;实践教学 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一种把文字、图片、动画、甚至声音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的综合手段,通过显示器展现出来,例如常见的PPT,视频、动画等。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讲授内容,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自己的教学体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中,可以代替板书,将文字精炼后呈现于PPT之中,在讲解具体零部件组成时,可以代替画图、图纸等,将图片、甚至三维动画展现在投影钟,清晰展现零部件构造特点,避免讲课中产生枯燥、想象的尴尬;并且多媒体技术人机友好,灵活便捷,可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远距离传输,可以激发学习兴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传统实践教学弊端 (1)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车辆机械检修课程中,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占比很大。该课程意在培养学生检修客、货车辆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为铁路局车辆段、车辆厂、地方铁路等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理论教学教授学生掌握铁道车辆重要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从而学习客货车辆的检修方法。这就需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1.在理论教学之前学习;2.融入到理论教学;3.理论教学结束后。不管采用哪种,都无法避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对于学生而言,不能立刻将所吸收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充分掌握实践技能。 (2)教学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多方因素,比如说实训设备资金、设备配套统一、实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保证让学生对所有的检修设备及工具分析研究,另外指导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及知识储备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对实训环节体会不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层次不齐,实践教学的目的不能很好实现。 (3)实训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由于受到实训设备及学生素质的影响,经常出现不按规范进行操作的行为。在实训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出现不恰当操作或者暴力拆装,这就需要有相关的操作要求和标准来严格把关;有的零部件或设备需使用专业工具拆卸,并需要及时的维护保养,缺乏相关保障,导致设备、工装量具的损伤、磨耗等,导致重复使用率大大下降。比如说在车钩、闸瓦以及第四种检查器的使用方面,工具损伤很大,造成浪费过大,甚至无法进行后续教学。 3 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车辆机械检修课程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比如讲解车辆各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及检修工艺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教学视频,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后期的顶岗实习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迅速进入角色具有很大的意义。其次,在学生上学期间,开展车辆钳工、车辆电工中级的评定,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车辆机械检修课程安排有约30%的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为先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教学条件和设备技术所限),然后学生便开始进行部分检修实操实习(根据实验室设备而定),由于多方因素,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及检修工艺,甚至无法想象更多的大型设备流水线,比如说模拟车辆厂、车辆段检修工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配合车辆段和车辆厂用摄像机、照相机等多媒体技术在实训室投影播放,实训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 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办法 (1)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教师授课方法至关重要,通过举办多种短期培训班,对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指导,可侧重于培养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如PPTt、3D动画、 视频录制等等;还可以指导教师学会广发利用多种设备,如电脑仿真软件、投影仪、摄像机等,培养教师对于文字、图片、音像等处理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践素质,灵活性、多样化教学,打造高素质、高技术的教师团队。 (2) 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在学校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比如说现教中心,以及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等,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支撑,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 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近几年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的现场环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比如说将车辆构造分为五个部分:车辆基本知识,客货车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以及车辆内部设备等几方面,从常见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先了解其构造、组成及工作原理,再分析故障机检修方法,达到真正的项目化教学。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泛采用高新尖技术,结合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生动、灵活的教学课堂,理实一体、虚拟结合,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不吃力。3) 案例教学法。这是美国高校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领域。教学过程中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铁路发展迅速,现场发生的事故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教师要关注实时动态,加强对铁道车辆技术发展的关注,并且及时更新到教学课件中,生成多媒体仿真软件,让学生虚拟操作。4)建立仿真实训室。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是一门实践高要求课程。面对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的因素,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实践性、操作性强大的仿真实训室。 5 结束语 车辆机械检修课程作为铁道车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因其专业性质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与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工学结合,实教于学,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部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刍议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重点研究了铁道机车车辆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对于其专业的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一、内部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应始终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与行业企业实现紧密联系,积极完善实训与实习基地的条件。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学校改革的最终目标。学校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将科学培养素质作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今后在企业中的各项实践能力[1]。 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实用型、高素质铁路司机专业人才,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提升操作技能的目的,就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的作用。由此可见,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实训基地主要是进行实训的场地,同时,利用该场地可以完成对学生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提高其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可以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2]。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工作经验,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以及管理能力。 第二,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实训基地中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并且培养了其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并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利于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而对于教师来讲则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其中,教师业务水平主要涉及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然而,要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对其进行实训,使其在实训基地中进行长期锻炼,并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经验,对于其未来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的科研水平。学校不仅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还应该进行技术攻关与改造的工作。通过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实现科研工作的有效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实训基地发挥项目自身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度,不断扩大实践研究的涵盖范围[3]。与此同时,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能够利用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企业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措施,进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共同得到提升。 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部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内部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仍需为其提供具有价值的优化措施。 第一,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师需要亲自进入到机务段等合作的单位进行现场的调研,全面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要求[4]。在此基础上需要与企业的专家对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而后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进而制订出符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规定,积极明确不同模块的培养目标与计划。除此之外,还需要同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发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习实训经验。 第二,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更好地保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部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应积极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建设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制定并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进行定期考评,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确保绩效考核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相适应,进而有效保障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部实训基地的正常建设,并为学生的内部实践提供平台[5]。 第三,实现培训服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与铁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作,这样才能取得专业的预想效果。学校应该同相关部门与企业实现合作,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培训的服务。此外,专业教师应与合作企业或者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是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己,促进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 三、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管理建议 实训基地的管理应重视实现企业化与市场化,并建立健全内部的实训基地运作体系,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对基地结构进行优化,构建质量监控的体系,进而积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的功能。 基地的内部管理需要实现集中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并积极建立实训中心,进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在对外管理方面应采取共享机制,也就是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实行市场化的运作[6]。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化的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实训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来源于企业内部,而实际的训练方式和过程应实现企业化。根据市场化的需求应进行实训的成本核算,进而积极推动培训、设备以及工具和材料的管理,保证实践质量与高效率,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根据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来进行劳动管理,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其能够在做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建设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就应对其建设与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重视。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其专业的发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进而积极地推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改革发展与创新。(作者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刍议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具体特点,重点研究了铁道机车车辆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对于其专业的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一、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始终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与行业企业实现紧密联系,积极完善实训与实习基地的条件。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将科学教育素质作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思考、分析与动手实践的能力[1]。 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实用型、高素质铁路司机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为更好实现该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实践教学融入学习过程中。由此可见,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实训教学的实施场地,同时,利用该场地可以完成实训教学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其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学习,可以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2]。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工作经验,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以及管理能力。 第二,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实训基地中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并且培养了其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并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利于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而对于教师来讲则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其中,教师业务水平主要涉及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然而,要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对其进行实训,使其在实训基地中进行长期锻炼,并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经验,对于其未来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的科研水平。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进行技术攻关与改造的工作。通过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实现科研工作的有效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实训基地发挥项目自身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度,不断扩大实践研究的涵盖范围[3]。与此同时,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能够利用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企业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措施,进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共同得到提升。 二、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仍需为其提供具有价值的优化措施。 第一,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师需要亲自进入到机务段等合作的单位进行现场的调研,全面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要求[4]。在此基础上需要与企业的专家对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而后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进而制订出符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规定,积极明确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并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需要同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发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习实训教材。 第二,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更好地保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应积极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建设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制定并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进行定期考评,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确保绩效考核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相适应,进而有效保障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建设,并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平台[5]。 第三,实现教育培训服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与铁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作,这样才能取得专业教学的预想效果。学校应该同相关部门与企业实现合作,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培训的服务。此外,专业教师应与合作企业或者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是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己,促进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 三、 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管理建议 实训基地的管理应重视实现企业化与市场化,并建立健全校内的实训基地运作体系,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对基地结构进行优化,构建质量监控的体系,进而积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的功能。 基地的内部管理需要实现集中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并积极建立实训中心,进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在对外管理方面应采取共享机制,也就是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实行市场化的运作[6]。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化的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实训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来源于企业内部,而实际的训练方式和过程应实现企业化。根据市场化的需求应进行实训的成本核算,进而积极推动教学、设备以及工具和材料的管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与高效率,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根据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来进行劳动管理,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其能够在做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建设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就应对其建设与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重视。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其专业的发展与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积极地推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该文结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的成效,对如何解决由于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机、车、电”脱离而带来的人才培养方面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以期引起人们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高职 铁道机车车辆 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1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背景与意义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侧重点是铁道机车和铁道车辆,其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等,主要培养从事铁道机车和车辆运用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机务段和车辆段,主要岗位为机车司机、机车车辆钳工和机车车辆电工;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侧重点是铁路机车和客车一体化的铁路高速动车组,主要培养从事铁路高速动车组运用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动车段,主要岗位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和地勤机械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侧重点是为电力机车和铁路高速动车组提供电能的供给系统,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线路供配电和接触网维护及检修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供电段,主要岗位为值班电工和接触网工。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新型的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融机车、车辆和供电于一体,不再是传统的“机、车”分家;“机、电”分离;而是“机、车、电”一体的现代化轨道动力系统。因此,构建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核心,集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于集电能的供给、系统的控制、牵引电机的运转和列车的运行为一体,克服了由于“机、车、电”脱离而带来的技术处理方面的难题。例如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中出现供电系统故障时,由于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具备相关的供电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分析和判断故障问题,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因此,构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能够弥补原有专业各自为阵的欠缺,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正是符合了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发展的趋势。 2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基础与条件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由铁道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三个专业组成。我院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省高职本科分阶段培养试点专业。专业群内三个专业分别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在全国铁道职业教育系统具有较高知名度。 专业群中各专业具有共同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和相近的技术领域,随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技术集成而集成,专业群各专业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专业群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例如具有共同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机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共同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群具有可共享的实验实训设施,例如电气基础实训、牵引变流实训、电机电器实训、钳工实训、高铁教学站场等;具有可互通互用的师资队伍,例如机类和电类的教师可以互通互用。专业群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聚集优势资源,可以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形成机类和电类课程群、实验实训群和教师团队群,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成效 3.1 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构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以铁道机车车辆为核心专业,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构架,整合“机、车、电”的优势资源,克服了由于“机、车、电”脱离而带来的技术脱节;学院与订单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创新了“双主体、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群各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全方位地体现本专业群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求。 3.2 搭建“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群“机、车、电”一体的构架,围绕机车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检修和接触网检修等核心技能的培养,以机车车辆电工、动车组机械师、接触网工等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机车车辆检修、高速动车组检修、接触网检修等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专业群各专业共有的公共平台课程和开放互选课程,专业群各专业课程实现按需分流,建立机类和电类模块课程。按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了公共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互选课程模块组成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校企联动”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3 建成高效运作的“机、车、电”一体的专业群校内外实训体系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场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建成了全国首家与铁路津浦正线相连的1.3 km双线标准电气化线路的全真“高铁教学站场”。除此之外,还建有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中心,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实训中心、电气化铁道技术实训中心。拥有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公司等10多个校企共享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群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发了专业群综合实训项目,实现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科研、技能鉴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在满足本专业群在校生的项目教学、综合应用实训、技能鉴定的要求,同时还可辐射其他院校和轨道交通企业,满足其相关的教师培训、学生技能训练、在岗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要求。 3.4 校企共同搭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资源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质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学院与南京地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虚拟互动平台,部分现场工作视频引入到专业实训室;以机车车辆岗位应知应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车车辆检修标准化作业视频传送、机车车辆驾乘事故模拟与救援、中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素材、立体化教材、教学视频、技术作业和事故案例库、网络课程、培训项目资源,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的教学支持系统。 3.5 校企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一流、专兼结合,教科研、产学研成果丰硕的优秀“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以上措施通过加强了双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总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通过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在全体专业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围绕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升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育的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本质特点要求出发,阐述高职铁道机动车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学策略;素质 引言 铁道机动车辆专业是以培养专业的铁路机车司机以及相应的检修技术人员为主的教育专业,因此基于专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强调专业教学的效果的实用性为主,即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岗位需求为主调整与改革当前的教学策略,根据教育部相关的文件,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体系。 一、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近些年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大力发展基础交通轨道交通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铁道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高职教育毕业的学生却不能满足当前铁道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中的铁路车辆维修岗位为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维修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熟悉的维修技能,尤其是要掌握最新的维修技能,例如当前铁道企业“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应用,要求相应的维修人员要及时的掌握这些铁道机车性能。而学生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要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及时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调整教学策略,缩短就业岗位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零就业对接。 二、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的现状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充分调研高职铁道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技能要求的反馈,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认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结合性不强 在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设置虽然高职院校在积极地推行与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但是仍然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结合性不强的问题,根据相关订单式企业的反馈结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不仅仅包括机务段的检修部门,而且还包括以检修客运车辆等动车段的检修,因此基于不同岗位对学生技能结构以及检修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而当前高职院校却仍然以电力机车为检修对象,结果造成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就业岗位的要求不符,这样会无形之中给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造成双面的损失,大大降低了学生就业能力,影响高职就业率的提升。 2.教学仍然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技能锻炼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就是培养社会岗位实用型专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要进入就业岗位之前就要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近些年高职教育理论也一直在强调与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比如倡导基于就业为向导的素质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实施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但是结合教学实践,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受到很多方面的局限,例如学生的实践训练的设备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 3.学生专业结构复杂,基础知识差异性大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着严格的规定,学生要经过系列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等再经过系列的岗位技能培训等实现就业需求,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同,因此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表现出了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在对待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得不采取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这样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使得其他学生不能有效的接受相应的实践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 三、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策略分析 1.加强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性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要紧密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结合:首先高职院校要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调整,例如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要及时根据市场中出现的新技术,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将最新的维修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并且将已经淘汰的技术去除除去,保障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最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次高职院校要以学生职业岗位培养为根本,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课程建设体系,站在就业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度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并与行业企业共同编写满足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教材。 2.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点,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高层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提前明确订单学生在铁路企业未来就业岗位。例如在建立高层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分别指定下属专业和相关的下属企业(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共同实施“订单培养”;其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要逐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强实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提升师资团队水平 教师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的推动者,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教学策略改革的成功,前提就是要提高师资团队的水平: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清晰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提升师资团队的水平内涵,比如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深入到各种技能实训活动中,让他们参与到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项目中,以此了解市场中的最新技术,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其次高职院校也要聘请企业技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并且对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实行团队化的有效管理,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既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听取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切实需求、整体上学生就业的优势和不足。例如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主要环节上,可以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要素,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现场需求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的启示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能够承担相应岗位职责的人才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核心,也是高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该文结合现场实际,就如何培养适应现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场需求 高职教育 教学启示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针对铁路运输特种行业的特殊专业,其专业应用领域可以推广到国有铁路运输、地方铁路运输、大型厂矿集团拥有自有铁路的运输等部门。近几年,各用人单位需求量大,订单多,出口畅,但是在这种高的就业率下却往往容易忽视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现场作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培养的人才充分满足现场需求,这样才能保持专业长久的生命力。 1 国有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对教学的启示 近几年,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国产化的新一代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拥有了大功率柴油机、大功率牵引电机、大功率变流装置,以及电传动系统和走行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08万台,其中和谐型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占到了机车总数的1/3,并且每年还在大幅度增加。可以预见,未来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及电力机车将成为铁路牵引动力的主力军。 大功率和谐系列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的大量使用,对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员来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技术水平应具备操作或维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那么就对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大都停留在交-直流传动的内燃或电力机车上,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已经过时或过于落后,现有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式下,如还按照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将不适应现场作业的需要。因此,构建适合现场需求的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已是势在必行要适应这一变化,就要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用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去培养本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对教学的启示 根据国家铁路局《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相关规定,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机车系列申请人当连续机务乘务学习1年以上或者机务乘务学习行程6万公里以上,才可申请机车驾驶证。按照这个规定,具有大专学历的高职毕业生,在铁路机务段从事机车乘务工作2~3年就可申请机车驾驶证了。 申请机车驾驶证,需要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根据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2014年颁布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包括行车安全规章、专业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的试卷均采用百分制,其中行车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格,专业知识科目80分及格。两个科目都及格,理论考试即为合格。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包括检查与试验、驾驶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均采用百分制,每科80分及格。两个科目都及格,实作考试即为合格。 资格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行车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格,从中可以看出现场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将该科目与之对应的专业课程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去对待,加强行车安全规章科目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选派现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授课。专业知识科目80分及格,此项规定将学校及格线足足提高了20分,因此对学校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对于实作考试,根据《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原铁道部部颁机车全面检查作业程序,检查预先在机车的有关部位假设的故障,发现假设故障,准确报告,并填写临修票。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要紧紧围绕机车检查与试验、机车驾驶两个科目开展实践教学。机车检查可在教学机车上进行,机车电器及制动机动作试验可在相应的试验台上完成,机车驾驶可在机车模拟驾驶装置上进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聘请现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 铁路机务部门岗位工作要求对教学的启示 铁路机务段的工作主要是机车运用和机车检修。机车运用工作主要人员是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工作的主要人员是机车检修工。由于铁路机务工作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程度,各机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维修及故障处理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如不能及时维修处理,必然影响行车。因此,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就业。 结合现场工作岗位需要,突出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应以现场需求为主,用什么讲什么,知识体现实用、够用为原则。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理论教学中应大胆的打破常规,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尤其是订单培养的学生,更应结合现场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再辅之基本理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现场。实践教学应以基本操作和实际故障处理为主,维修技能的培养提高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师了解现场设备,以及设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哪些故障,针对性的教给学生处理故障的技能。 总之,根据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加强现场调研,查找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变化,制定符合现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由于它鲜明的行业特点,找一条适合我们教学改革可行的道路十分必要,生搬硬套未必适合我们现场和专业发展需要。如何在借鉴的基础上搞好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还需要耐心、细致、科学、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种校企密切合作、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的紧密型新顶岗实习方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铁道车辆专业 人才培养 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符合现代铁路发展所需车辆运用及检修并侧重于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而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只有在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中采用一种校企密切合作、互动渗透、齐抓共管、全程控制的紧密型新顶岗实习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实习方式具体如下: 一、理智选择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 要搞好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合理选择有实力、有条件、专业对口的校外企业至关重要。学校应经现场考察,从人才培养的软实力与硬条件、长期与短期、经济性与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确定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二、制订切实的培养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我们必须从计划及课程设置的源头入手,为此,应由院校车辆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的职教、技术以及技师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铁道车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经过调查、分析与论证,最终确定符合当前铁路车辆发展要求的新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其具有突出职业技能核心、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四新”技术以及全面发展等特点。 三、强化实践教学设施和基础建设 职业教育中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场及实践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应由校企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学校现状,把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部分和校外部分两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院校依靠自身力量可以筹建且主要针对主型铁道车辆各组成部件结构、原理、控制及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这一基本思想。而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校无法自建的一些实训项目以及一些最新车辆装备的实训项目进行培训和实践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交替使用及其与理论教学的穿插配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互补。 四、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工学结合,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加强铁道车辆专业教材的建设 我们要通过补充完善现有通用教材和重新开发新的校本教材这两种方式,满足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组成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组成结构,适应工学结合中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我们可把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培训,突出强化企业所提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使教学效果更贴近企业所需。另一部分为企业培训和跟班组的顶岗实习,师资以企业的车辆技术人员为主,院校专业教师为辅,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本企业的车型种类及工作任务等特点来进行,通过理论与实践交叉互补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而顶岗实习则采用跟班组指定师傅指导为主,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巡回辅导为辅的方式,校企合作,齐抓共管,全面培养、提高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及素养。 3.改革、完善教学和技能传授的方法 我们借鉴目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打造一支强实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把院校铁道车辆专业教师送到铁路相关企业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聘请铁路现场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兼职、授课,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家型”的师资队伍。 五、制定和完善考核及评价机制 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必要制度保障。铁道车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考核及评价体系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如下: 一是校内培养阶段,以本专业教学计划为指导,采用考试获取学分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二是企业培训阶段,以企业培训的教学计划为指导,采用理论试卷考试和企业现场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考核并举的方式,达到增知强技,适应企业岗位工种所需的目的。 三是跟班组的顶岗实习阶段,采取本人、指导师傅和巡回辅导教师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 总之,“工学结合互补,校企合作共赢”是铁道车辆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所需,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通过信息技术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利用校企合作的背景,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优势,开发、整合和共享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融入教材,深度渗透到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转变。课程信息化增添了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增大信息量,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 专业课程 信息化建设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与手段的运用上,更表现在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准备和物质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获取知识的目的。每一个专业的教与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和发挥作用方式是不同的。针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来说,有职业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铁路行业的特性。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段完成适合的教学任务是教学的核心。作为在一线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亲历者,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设中的不足提出思考与对策。 一、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为铁路一线岗位培养既有机车运用、检修、制造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有文字、图示和语言,教学设备有黑板、图片投影、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环境是教室封闭时空的单向教学。由于引进“机车模拟驾驶操作系统”应用在机车操纵实践教学中,使得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三门主要专业理论课均有3D动画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三门实践课程配有现场实景录像教学片;故障处理与机车操纵配有模拟软件操作系统。同时,在网络支持下,进行开放时空的多维教学。 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1.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场所均设置多媒体教学设施,接入宽带网络,具备调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条件;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能有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专业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按照精品课程要求进行。资源内容包含培养方案、参考文献、教案、学习指南、习题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资源形式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资源建设途径有三种,一是自建。这也是主要途径,需要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利用企业、学院各自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三是购买优质教学资源。如学院购置的由专业团队打造的“DF4D内燃机车教学软件”、“模拟驾驶教学软件”等等。到目前为止,专业课程全部配套有相应的电子课件或动画软件。其中,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已经完成《内燃机车柴油机》和《内燃机车电传动》等2门精品课程建设。并同时建成了网络课程,在校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下,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在线教育。 2.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信息化教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学院是直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它要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学院与铁路机务段等多家单位签订有合作办学协议。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学院和企业的合作也在尝试,并体现出成效。 2.1企业和学院共享网站资源。通过南宁铁路局网站这个平台,老师掌握铁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引导学生游览网站,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接触与就业岗位有关的信息,学习铁路的常识。通过校园网络,路局人员分享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 2.2企业和学院共享课件资源。铁路局机务段有着丰富的现场第一手资料,用企业案例分析制作成的课件,与学院分享,使得教学生动有效。尤其是企业制作的《铁路行车规章》、《机车全面检查与给油》等实践课程的实景录像资料,对感性认识强过理性认识的高职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企业的培训教员普遍理论知识讲授经验不足。学院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有优势。企业用学院制作的课件给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同样受益匪浅。 2.3企业和学院共享网络资源。学院每个专业必须有本专业技能考证要求。技能鉴定的考核由企业技能鉴定站主持,理论部分的考核形式为机考。学院提供网络教室,企业提供网络考试资源。学生可以在机上训练和考试。 3.网络环境下的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3.1.线上课程《毕业论文》。课程从选题、开题报告、辅导、初稿审核、编辑正稿完成,都是在网上通过网络空间完成的。老师提供相应资源到空间学生自行下载和线上辅导。学院校园网下设有电子图书馆。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电子图书馆进行论文的搜索和视频讲座的学习。 3.2在线学习与传统授课相结合。专业课大多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而网络课程有助于学生的课后继续学习,这种网络学习的方式,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空间。如《内燃机车柴油机》网络课程中,有课件和动画软件。学生在课堂中有不懂的地方,课后在线上继续进行反复的学习。通过在线答题,可以即时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3.3多媒体教学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如参观法。传统的参观法就是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回来后写一篇观后记。因为学生漫无目的的观看,没有任务,参观效率不高。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参观法的模式发生变化。首先,通过录像片,让学生了解所要参观的企业。然后,示范学长在参观后做的PPT。最后老师安排参观任务:增强感性认识,了解企业文化,分组汇报参观成果。接到任务的学生,首先进行分组,讨论参观方案,分配拍摄、收集资料、写文案、做PPT、展示汇报等角色,组织实施。通过改革后的参观教学法,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对学生观察能力、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里素质、同学间合作能力和演示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再如专业课程《铁路行车规章》。传统采用讲授法,通过老师语言讲解,解释铁路行车的规章制度。由于铁路规章繁多,线路复杂,学生难懂更难记。现代的教授方法是采取讨论法。先播放一个与规章有关的案例,常常是一起违反规章的案例,案例的资源来自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制作成3D动画软件,展现案例情境。学生在观看动画之后,触目惊心,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规章制定出处。并了解如果不按照这个规章运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案例已经说明)。学生在懂得规章的前因后果之后,也就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忆,更懂得如何的运用。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解决了长期困扰老师与学生的难题。学习过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4.模拟仿真技术应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应该是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的具有特色的体现。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铁路培养一线司机。基于铁路的特殊性,学生没有机会到实际线路上学习驾驶。使用《机车模拟驾驶仿真系统》,对驾驶学员进行驾驶知识的训练,以及驾驶技能的锻炼,能够在花费更少的资金、时间、人力、场地的情况下,提高实训强度,获得类似真实实验室的操作实践。达到更理想的培训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完全无危险。通过《机车故障分析与处理系统》软件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提高学生处理故障的能力。这些教学软件都是通过专业制作机构专门定制。使用效果显示,学生有强烈的视觉和动觉学习偏好,通过使用3D图像,学生兴趣显著增加。 5.网络学院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渠道 远程职业教育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应用之一。学院的网络学院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远程教育合作,远程学习中心在册学员达2000余人。其中,很多是铁道机车专业的在校生,利用网络学院提供的平台,进行专升本的非全日制本科教育。 三、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夯实课程信息化的硬件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对于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就缺乏必要的物理环境和条件保障。网络环境、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阅览室条件良好。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作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在更新课程信息化的硬件配套设施上有来自自治区和学院的资金保障。 但是,在教学组织上,网络应用及多媒体教室开放数量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在教学资源上,部分软件重复开发,数据不能共享。还需通过上级部门支持、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化硬件配套设施建设。 2.加强课程信息化的人才培养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三支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是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后的应用队伍。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高,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就很难推进。如学院专业课老师制作的《内燃机车柴油机》课件得到学院二等奖,在推荐到自治区参加比赛,只因应用技术不到位,没能获奖。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软件不得不购买。而购买的软件与课程实际应用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适应课程信息化的建设。 3.探索课程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信息技术手段相当成熟,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育。也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高职课程信息化建设。在《内燃机车柴油机》网络课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视频录像讲座。但是,视频传授方式仍然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如何落实在课程信息化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课程信息化,能够体会到它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育培训之中,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优势,开发、整合和共享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增添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增大信息量,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4.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 当前,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单纯重视硬件设施转向重视软件与资源建设及信息化人才培养,我国也在大力开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对于组成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说,仅有2门精品课程是不够的。目标是5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上网。所以,在资源库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艰巨。 5.推进课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有很深的行业背景。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把行业的优势整合起来,需要行业的支持共同参与信息化的建设。学院在课程信息化方面与企业合作,做出了一些成效。接下来,希望能吸引企业资本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网站,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在学院与企业以及社会共享。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通过信息技术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建设的应用,利用校企合作的背景,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优势,开发、整合和共享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融入教材,深度渗透到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转变。课程信息化增添了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增大信息量,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王杰华,现供职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铁道机车,高职教育教学。 铁道车辆专业论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摘 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企业、大型工矿企业等,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践表明,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优化课程体系,能大幅提高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其中,把校企深度合作具体为办学、育人、就业、发展四个方面,这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与行业企业、经济社会密切关系,在体制机制上融合创新的新要求。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才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规范着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当前,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产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是我们为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战略主题所作的努力。 二、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的运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当前,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课程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这种并行课程有可能使得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建设基础上,开始引进推广一种以CBE能力课程为典型代表的“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强调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功能性和功利性目标。然而,由于忽视学习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而受到一定的局限。到了21世纪,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让学生获得在职业工作中相互关联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相对割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本专业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模式运用方面,从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以CBE能力课程为辅,开始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但是,课程内容仍按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定位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本专业主要是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企业、大型工矿企业培养从事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理论上说,这一定位思想是确定的,但在教育实践中,这一目标思想并未完全落到实处:一是强调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受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只注重了高等教育“高”的一般特性,而忽视了“职”的特色,使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这一本质要求落不到实处。二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涵义,没有从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来考虑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单一的岗位操作技能等同于全面职业能力,忽视了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如机车专业学生学习了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柴油机自检自修实训课程的训练,但是在机车运用中,面对柴油机出现故障,还是无从下手。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1.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序化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在我们到现场对毕业生进行回访时发现,大多毕业生与现场的要求有差距。他们往往不能适应现场的环境,不能直接上岗。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环境与现场环境存在差距。 3.鉴于学校实践条件和教师资源的限制,不仅课程设置会有局限性,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也得不到运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专业学生的机车全面检查与给油实训课程,在场地、设备和教员上都需要企业的配合才得以高效率地开展,以便充分训练学生的机车运用综合能力。 4.近几年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现场试验,由此引起了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及规章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现行的教学计划于铁路岗位实际需求相比有些脱节,需要企业的合作,修订现行教学计划。尤其“订单班”必须以企业的需要为依据,才能根据“订单”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模式。 所以说,产教结合、社会参与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渠道。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实行工学结合。 三、校企合作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为提高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零适应期”铁路特有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任务的一致性。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在学院统一制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专业基本素质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 (一)专业基本素质课 这部分主要由学院统一制定。由大学教育所需要的素质基础课程和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取舍,采取“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根据现场专家提供的专业需求确定课程,不求系统,够用就好。 (二)专业主干课 总的原则是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逐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1.内燃机车柴油机、电传动、制动机、总体这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如内燃机车柴油机:项目教学内容(柴油机的原理与构造)、模块教学内容(喷油泵拆装,教学做一体化)和专项训练内容(柴油机故障处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一致。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2.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入课程中。如单项实践课程机车认识实习、机车综合实训、机车全面检查与给油等,并且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即采取“课堂进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和企业培训师是学生的兼职教师;企业的生产环节及作业标准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现场考核成为考核学生的方式。学生的技能实训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企业的文化直接融入了学习的过程,突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性。通过办学模式的改变,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矛盾、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矛盾、师资水平与教学时效的矛盾。 3.学院与铁路局机务段等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关系,签订了联盟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改在顶岗实习后进行。首先,在企业的配合下,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进行现场实际工作,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与探索。在实习结束之后,在有一定的现场实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交叉滚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4.以全国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技能大赛为导向,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竞赛的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中多途径地融入竞赛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鉴定项目由企业学院双方共同制定。鉴定培训在学院进行,鉴定考核由企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进行。 6.订单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甚至落实到某种职业和具体岗位;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如机车专业的主干课程铁路规章,在进行《技规》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南宁铁路局具体情况,增加适合南宁铁路局的《行规》。做到针对性培养,满足企业要求。 (三)专业拓展课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客观上要求铁路员工特别是运输一线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应的知识。为此,拓展课主要针对企业新增设备和技术来设定,如动车组概论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目的是开拓学生眼界,丰富知识结构,拓展就业渠道。 通过现场调研,企业对毕业生工作后情况的反馈,增加安全心理学课程,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当机车发生故障时,培养学生从容应对并及时处理故障的能力。因为当故障来临时,现场的处理时间只有15分钟而已。 四、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专业被评为院级优质专业,主干课程内燃机车柴油机为院级精品课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引企入校,使专业教学更具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办学入企,使学生的培养真正实现了“零适应期”。校企合作使企业赢得了人才,学生赢得了人生,学校赢得了声誉。铁道机车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培养人才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序化构成课程体系的两个因素,为企业培养人才所设计的课程体系自然离不开企业的合作。实践表明,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办学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进而使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实践 [摘要] 基于对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多层次、多模块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最终实现实验项目多元化、层次化、开放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工程素质;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成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单位、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中心在多年的建设中,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相关专业的实践体系设置,对比实践教育体系的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分层次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同时,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五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基本型必修实验。通过基本参数的测定,验证相关的理论公式及结论,满足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普通混凝土用砂石”、“钢筋”、“水泥”、“受弯构件正截面静力性能实验”、“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等。 2.创新型选修实验。学生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最后独立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该类型试验为在实验技术方面有特长又在实验研究方面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如“C30自密实镜面混凝土配制及酸雨环境下老化问题研究”、“体感技术和压力传感器在智能动力滑板上的应用研究”、“水雾淬火机械臂的研制”等。 3.综合设计型实验。该类型试验为实验教学大纲中列出的限选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项目开展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如“土体固结”、“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水平框架的内力分布实验”、“建筑结构模型动力特性实验”、“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综合试验”、“传热性能实验”等。 4.工程应用型实验。结合工程实际和应用研究的实验项目,关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深化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如“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测试”、“植筋拉拔用大量程位移传感器的设计”、“桥隧工程预应力钢束摩阻损失测试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多功能倾角测量仪”等。目的在于为那些愿意进一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拓展知识范围、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科研型实验。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与实验相关的内容,精心设计实验项目,使学生在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实验,在为科研项目提供实验数据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开展的项目如“固化疏浚淤泥-磷石膏混合土膨胀机理研究”、“火灾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变形性能试验”、“火灾后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下强度变化与机理研究”、“应用数字全息干涉法测量物体表面三维变形场的研究”等。 二、搭建四个模块的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计划实验平台 1.学科竞赛模块平台。让学生自由组队(鼓励跨学科组队),并在实验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然后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如结构设计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该平台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模块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的项目如“承载支架结构优化设计”、“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餐饮废水强化处理装置的研制”、“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刚度试验”、“以高压氮气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的一种新型淬火装置研制及其效果的试验研究”等。 3.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模块平台。学校每年拨出专款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分析测试基金”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专业特点自由申报,中心遴选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项目。开展的项目如“高温后改性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研究”、“共聚聚丙烯疲劳裂纹扩展研究”、“SMC冷拌沥青混凝土强度形成过程与车载破坏机理研究”、“以牛粪纤维制备泡沫灭火剂的实验研究”等。 4.教改项目实验模块平台。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中心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并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或建设过程。项目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如“设计性、综合性力学实验的开发与实践”、“应用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面向工程实践的校内土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三、建立着眼于实验能力培养的资源设备共享机制和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资源设备共享机制。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德贷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科研平台建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中心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得到了较大充实。中心现有实验设备2500余台(套),价值约6000万元。拥有4m×4m地震模拟振动台、激光粒度仪、三维激光扫描仪、MTS材料试验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70余台套。同时,学校建立了大型设备共享机制,分析测试中心及其他学院的仪器设备均可共享,为学生的综合设计型实验、工程应用型实验和科研型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测试平台。学生在实验中不但可以学习不同的测试方法,还可了解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测试技术。 2.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进行了专门阐述。中心结合省级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项目,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开发了“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将中心资源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其中包含实验项目、设备功能与使用、实验教学(实验预约、报告提交与批阅、网上答疑等)、设备管理等模块。同时,为每个实验室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对典型实验制作教学PPT、录像和部分实验虚拟仿真动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并放在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实验系统较全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结语 我校通过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校教学成果9项;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4项;获得省级竞赛奖19项;完成国家及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8项、校开放性实验项目30项、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94项、力学创新实验项目51项,本科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费维水 王时越 李瑞勤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虚实教学体系改革 摘要: 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结合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平台,提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及考评体系。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虚拟仿真;虚实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对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迫切需要。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的环节的工程训练,在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特点(体量大、空间组合复杂、建造过程繁琐、内部构造多样、生产周期较长、建成后难以移动、建造成本较高、现场危险源多等),目前土建类专业学生在进行实验实训以及综合创新技能培养时,很多实验及实践教学过程在真实条件下是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完成旧有体系的蜕变。 1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困难 在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生产实习及土工实验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施工中,往往“一个构架拼装要1周,一个基坑施工要1年”;对于实验,传统的校内实验经常会受到设备与技术的制约,同时,通过观察也发现,学校实验形式单一、内容有限、知识分散,对建筑业提出的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完全不能适应。这就迫使人们结合现代技术做出创新,与实践相互补充,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具体包括:(1)土木类专业实验具有综合性强、设备体量大、实验环境恶劣、资源消耗大、成本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危险性高、体量大、结构复杂但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实验在实验室内无法让本科生直接深入参与。(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人数多,企业接待能力有限,面对规模如此大的实习队伍,对企业来说要安排集体生产实习难度是很大的。任何一家企业也没有这样的接待能力,即使以分班轮流的方式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周期叠加起来也会很长,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也会有影响。(3)由于建筑自身组成及建造过程的影响,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只能看到建造某阶段建筑表露在外面的建筑形式,大大拉低了生产实习的效果。 2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决定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鼓励高校深入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切实做到“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方法、实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使实践训练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相适应。虚拟仿真技术对于实践教学的主要功能包括:(1)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应紧密结合土木类专业实验教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室对实验的相关参数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操作,搭建实验系统。如利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模拟系统,学生可以自行设置梁的截面尺寸、配筋、长度等几何参数以及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参数,达成特定实验的特定实验场景配置,并在虚拟场景中通过学生亲自选择支座形式,布置分配梁、加载点等加载条件,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更加有效地增长学生的学科技能。(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工程设计的数字化和虚拟施工。通过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设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平台,对土木工程关键施工过程进行动画模拟,基本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关键过程的虚拟再现;通过对校内外实验场地条件以及各种工程测量实验仪器设备参数的模拟完成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平台的搭建,再现现实条件下人机交互操作场景,将工程测量课程中主要实验环节的工作流程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3)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网络化,协同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验室通过构建网络访问平台,满足用户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使老师能够通过平台教学任务、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能够通过平台接受教学信息、提交成果,方便教学的进行。 3“虚实结合”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 面对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及大型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习及实验,目前国内许多相关尝试和探索已经在很多高校内逐步开展。广西科技大学结合区外高校建设虚拟仿真中心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广西区内第一个土木建筑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为推进“虚实结合”实践教学需要进行的相关举措如下: 3.1“土木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建设研究开发LED微间距虚拟现实仿真沉浸式硬件环境以及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3.2支持“虚拟实验+实物实验”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增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6项 在原有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结合实验室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增设16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BIM技术的仿真建模及漫游虚拟仿真实验、基于BIM模型的碰撞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基于BIM模型的施工进度虚拟仿真实验、基于BIM模型的施工现场三维场布虚拟仿真实验等),为学生的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题材。 3.3建设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所有网络教学资源局域网内7*24小时不间断访问 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语言与CG技术,确立虚拟仿真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及Web,把虚拟仿真中心打造成开放的虚拟仿真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平台与学校原有管理平台的对接,让管理员,老师,学生时刻可以访问平台,完成平台管理及教学任务,使得原有低速的教学任务,在网络的支持下,变得顺畅、高效。 3.4在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活动开展 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学院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兴趣,以学科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空闲之余,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5基于“BIM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 2013年以来,学院抓住“互联网+”机遇,在土木工程施工及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添加当今建设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BIM技术,依托学院BIM研究所,创建“大学生BIM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当地企业全面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参与到实体项目中去,现已完成的建筑项目有广西金融广场、广西凯业花园、百色干部学院以及柳州中医院东院等多个大型项目。通过这些实际项目,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4结论 总之,土木类专业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理念,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积极跟进时代步伐,结合社会需要,不断把优秀毕业生投向社会,让学院成为科技进步的风向标,引领时代的进步。 作者:陈华 王鹏凯 赵军 钟壮林 杨东辉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当前一些施工企业施工技术不完善、施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新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程,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另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推广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新材料,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1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特点 1.1工程复杂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要求,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再加上不同的地域环境,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1.2环境恶劣 大多数的工程建设是露天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造成施工中断、改变施工技术,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施工前,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状况,制定具有预见性和具备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 1.3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是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的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素质低等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现场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二、土木工程作业的地点都不固定,作业内容不明确,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现场施工作业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作,现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去选择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技术落后及技术理论不符合实际施工环境 我国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成本相对较高,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用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施工技术的不全面和落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忽视新技术对工程的影响,容易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利用施工技术理论,导致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环境。在实际施工环境中施工技术不能系统得分析出施工所需的数据和内容,致使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不到位,企业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不了解,管理和监管存在疏漏,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其次是施工单位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不够透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等。 2.3施工操作不符合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不同的分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不同。许多施工作业人员在不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怀着一些错误的想法认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简单,不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作业,这些行为同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3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 施工企业应在结合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施工新技术,解决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更为企业创建品牌打下了基础。以下简单介绍几项建筑业的新技术。 3.1推广应用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提高混凝土技术能大大促进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新型混凝土新技术的实施,在推进生态和节约混凝土的同时,促进我国混凝土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 3.2使用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通过使用高强钢筋及预应力筋材料、推广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行钢筋工厂化加工与配送,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成本,在节能减排、节材降耗的同时,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的优势 新型模板的应用在加速模板周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混凝土构件外观及质量方面有重大的进步。新型钢管脚手架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结构上更安全可靠,而且强化了使用功能。 3.4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的目标是“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导性,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时,应先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实现后,再结合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下面简单列举几项推广应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即保证了基坑周边安全又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基坑施工降水和回收利用技术,对雨水、现场生产废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施工用水;应用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温、隔热、遮阳等,节约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能源,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3.5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应用技术 信息化技术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答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答理信息化技术等。其中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结构仿真等高端信息化技术,可展现并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竞争能力、提高施工生产效率、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等重要作用。而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对推进建设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既改变了传统的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又提高企业工程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对推进科技进步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 4结束语 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特点,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优化和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进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王君 单位:辽宁奥林体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渤海分公司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当前,土木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发展着,如何科学的提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土木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1前言 土木工程管理工作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损耗。但是,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漏洞,例如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招标工作中存在漏洞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会对施工过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提出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2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的现状 基础设施建设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推动工程施工的发展,土木工程管理已经成为重点工作对象。土木工程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将新兴理念融入到土木工程管理的实践工作当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从而推动整个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但是,我国土木工程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整个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管理决策执行能力低下,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2.1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工程质量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建立相关的工程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最大的赚取利润往往购进价格便宜的原材料,以次充好,为工程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其次,为了减少用人资金损失,企业管理者最大程度的缩减工作人员,造成整个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然而建立健全的工程监督管理机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监督约束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发生,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的发生以及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土木工程招标工作存在漏洞 土木工程招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很容易造成贪污受贿的风气滋生以及可能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带来质量问题。现阶段,招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部分地区仍存在地域保护的僵化思想,并没有真正的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造成招标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违背了工程招标工作的真正意图。其次,招标过程中,承包商之间进行恶性竞争,为了中标一再压低价格,势必会造成承包商在其他方面缩减成本弥补差价,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土木工程招标管理工作。 2.3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学过土木工程相关的知识,所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问题,施工人员不能很好的解决,从而耽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甚至影响施工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为其自身的安全埋下隐患。其次,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施工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却忽略了土木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要求。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必不可少。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严控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合同的严谨性等方面。 3.1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主体,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又要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严控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作为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素,培养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质量负责的责任感,对于避免质量事故,保障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2提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质量 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最直接的因素,需要通过正规渠道并从合格的厂家购买,要确保所购买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性能等因素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数量上既要满足工程的进度、避免延误工程的事情发生,又要避免造成闲置和浪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强有力保障。 3.3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图纸审核 落后的技术会耽误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适时的采取新技术、购买新设备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施工水平对于整个施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完善的施工图纸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前要进行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合格的设计图纸既要在设计上没有错误,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能够直观的表现其意图和内容。合格的施工图纸有助于施工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保障工程质量。 3.4完善施工合同,提高施工质量 合同作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凭证,施工方和委托方所签订的合同要满足以下内容: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明确双方各自承担责任的比例,必要的监督条款等等。另外,双方在签订前应就合同的内容仔细商讨,以保证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合同涉及的内容越广泛,每条条款描述的越仔细,越有利于双方日后工作更好的协调配合,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是一次性的、复杂性的,施工环境是露天的,因此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多工种的交叉作业,如果不加以检测,很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性,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学习先进的质量管控方法,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5结束语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学习科学的质量管控方法,对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以及满足市场对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克华 单位:江苏宏大建设集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学生个性化实践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文章首先分析了个性化培养的意义,并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最后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具体包括:构建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实习平台,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个性化培养;双导师;实习实践;毕业设计 当代大学生思想灵动、个性鲜明、不愿遵从于呆板的模式,因此不愿拘泥于常规教学,因材施教是教育培养面临的新课题和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设置的老牌专业,专业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各高校在培养思路、方法和模式上做法不一。通过在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从事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笔者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有一定的感触,现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法[1]。 一、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特点,积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势。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其成为特点突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个性化发展就是指发展每个人的主体性,即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自由发展[2]。本科阶段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建立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机制,要在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下,用灵活多变、创新的教育模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教委在1996年组建的专业,由原来的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与隧道工程、公路与公路工程、岩土工程等合并而成的一个大的专业。培养目前由原来的单一培养模式转变为一专多能,即在主攻某一方向的同时,兼顾其他方向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而不至于太吃力。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实践环节的教学贯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始终,是学生领悟理论知识、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工程建设的高潮中,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新环境下实践教学在培养新型人才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实现人才培养的预期[4]。 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 (一)构建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实习平台 在本科课堂教育的基础上,与省内业界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实习平台,实现“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所建立的人才培养体制是要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海西建设为目标。一方面,在为学生配备思政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的基础上,每班配备1~2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专业辅导员,即校内专业导师。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为学生指导当前学习任务的重点与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未来拟选择的择业方向给予意见和建议。专业导师一般担任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课后需留有足够的课程答疑时间,这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拓展和加强专业素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学生也可在此期间咨询专业相关的其他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保证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保证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实习平台,使学生能够“走出去”,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已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投标等多行业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企业校外导师。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问题的解答等多方面的帮助,学生可以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亲身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课程+专业素质培养+实践平台”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使其有更加明确的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而实现个性化培养。近几年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宽广,综合竞争力增强,社会声誉良好。 (二)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综合训练[5],更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体现其个性化的最重要的形式。做好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个人发展方向,以及个人的特长和想法,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从而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在个性化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统筹安排,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前一学期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择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方向,利用寒假时间按各方向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相关文献、联系实习单位等,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设多个毕业设计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将毕业设计分为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报价及毕业论文六个方向。其中工程招投标方向以工程实例为题目,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其他五个方向同样以工程实例为题目,由校内教师和校外高职称教师共同指导。这样既达到了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的目标,又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工作需求的时间。最后,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毕业设计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懈怠,这就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在毕业设计前期明确进度安排,具体到周,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进度完成各阶段任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施考勤制度,明确奖惩机制,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警告、扣分,情节严重者可取消毕业设计资格。毕业设计结束后,通过过程跟踪、成果评阅、组织答辩的方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完成的独立性、成果的质量、对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思维、拓展能力进行考核。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除实习实践、参与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外,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科技创新大赛、结构设计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也是一个良好的途径。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目前已组织各年级学生申报、参加多项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和三等奖;获得福建省招投标大赛二等奖;在CAD软件大赛、竹签设计大赛,测量技能竞赛、工程造价软件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创新实践训练,保证了学生的素质拓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要求高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必须与专业结合,通过增强教师辅导、构建实践平台、完善毕业设计工作等方式,尽可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个性化。 作者:巫生平 蒋国平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 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实际特点,基于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当代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的入学率已接近40%.伴随着高校扩招,一大批新升本科院校也开始开展本科教育.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其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结构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力度.在新的形势下,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1-4].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5].这为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构建,并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6]. 1实践教学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7-8].平心而论,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定时没有真实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实践环节内容的设置比较分散,几乎每学期都有,但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衔接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1.2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资源不足,实验仪器过时落伍,不能反映当下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实验课程以围观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且实验课程中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校外认识实习、施工实习也多以参观走访的方式,学生只能参与极少部分的工序,其余的大部分工序不得不采用放映施工视频的方式,缺少直观接触现场的机会. 1.3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校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懂理论知识、缺实践经验,导致其在实践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逼真地讲授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内涵.另外,在目前的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未真正地建立起来,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顺畅的通道到高校传授实践知识. 1.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为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实践环节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往往依附于理论课程同时讲授,成绩评定过多地参照理论课程的成绩.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成果通过抄袭的手段就能过关.此外,缺乏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分奖励机制,阻断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紧密联系社会,挖掘专业潜能,拓展实践平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是:围绕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实践环节教学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9]. 2.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2.2.1优化课程结构 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是对各个实践环节的简单排列,而应整合多门理论课程的实践内容,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及实用性.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首先,要精简理论课程的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实践训练要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比重,使得实践环节所占学分达到总学分的40%以上.再次,要将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地补充到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上,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 2.2.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业用人单位对土建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构建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模块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结构[10].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过程的纵向体系[11].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建筑五大员及CAD绘图员等资格认定,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基于“实践环节分层组织、实践场地整合重组、设备资源利用共享、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管理机制利于教学”的原则[12].构建“电脑仿真平台”“实验室平台”“工程实训基地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四个硬件平台.(1)电脑仿真平台.主要承担工程CAD、工程概预算、PKPM软件、BIM软件学习及计算机技能训练等10余项实验任务和数学建模大赛、建筑结构大赛等竞赛任务.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计算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工程造价采用计算机软件和手算相对比,还可以模拟建筑施工各个环境等.(2)实验室平台.包括建筑材料、力学、模型、土工、交通土建、工程测量及道路与桥梁等实验室,分别承担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测量与测绘、混凝土结构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拉伸压缩、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水泥试验、土壤密度测试等实验任务.(3)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13],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成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模板制作与拼装、钢筋加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门窗安装及工程测量等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平台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例如工程测量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工程测量的全过程进行训练.(4)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建立教学与社会行业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育人共同体.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中,教师可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在利用自己的深厚理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施工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2.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师队伍上,应用技术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高职称、高学历,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二是鼓励实践教学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者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参与项目建设,服务生产一线,到生产现场熟悉实践技能,及时了解施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 2.2.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信息监控、督导监控和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践教学信息监控主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秩序检查、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调整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实践教学督导主要对实践教学环节和管理制度进行督促和引导,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不断优化完善,实践教学督导监控是促进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管理监控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它主要任务是通过搜集、分析和整理实践动态,为实践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并保证实践教学决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3结束语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对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方案,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核心层面,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这对于提升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加速高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新征 贾涵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研究 摘要: 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产学研的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提出了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的内容及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强调,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与大学生招生就业问题捆绑在一起[1],其实,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大课题,为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地方高校应全面推进九大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及时制订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创新创业评价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分析 1.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求[2];2)创新创业方面的核心课程欠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评价问题没有解决。 1.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大学本科的专业目录里未设置创新创业,学科目录里也未设置;2)目前,在大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中,科研学术评价占主导地位,虽有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但两者之间无量化转换标准且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而形成反差,阻碍师资力量。 2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2.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2)延续性[2]较差,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3)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2.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之间衔接不顺,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2)针对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培训与管理力度不够;3)创新创业的环境仍需完善,创业经验匮乏、创业的科技转化率低[3]。 3延边大学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3.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性、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与成果,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指导原则 衡量教学与办学水平、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已被纳入我校本科生专业教育教学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合作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教育数据公司,把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列入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重点内容,公示于众,接受公众监督。 3.3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依据创新创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特点,确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3.3.1总目标层(最终目标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通过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形成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区域绿色建材与结构、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3.3.2总则层(分析观点层) 1)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其观测点包括: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具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的投入。2)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其观测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技能体系。3)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其观测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等。4)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其观测点包括: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制度的设计。5)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其观测点包括:创新创业实施能力、创新创业实现能力、创新创业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成果。 3.3.3指标层(评价准则层) 部分评价准则层,举例说明如下:1)通过专业师生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动机、欲望、意识以及肯吃苦、求知欲强、持之以恒的创新创业精神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意识;2)通过学校人力与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投入;3)通过本科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新实践及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与结项、论文与专利以及创新创业大学生与教师、专利的激励措施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成果。 3.4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经梳理而最终设计出一级指标五项;二级指标十四项;评价观测点(三级分项指标)三十四项。选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由美国运筹学资深教授萨蒂(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3]。经层次权重汇总,首先剔除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值,其次对各层次的各类指标权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有效指标权重值的算术平均值,最终得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所涵盖的三级指标下各项权重值,构建评价体系。 3.5实施创新创业评价的方案 评价等级分设为优、良、中、差,由评价组的专家集体识别判分、数理统计、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上,以式(1)进行最终评价。同时,编制评价等级A,B,C,D量化为分数的标准,再由该评价方程计算总得分,至于总分与优、良、中、差,对应关系由评价组专家讨论决定,建议采用模糊性综合评价方法。 4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1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应根据各自学校专业办学情况和定位的需要,可参照表1的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组成表进行横向比较,在同类地方高校中找准自身定位,找出不足,努力加强,因地制宜,遵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内容 4.2.1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 推进创新教学法、强化师资建设,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倡导创新创业课教师把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与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与潜力以及热情。同时探索创新创业idea、非标准答案(创新创业概念发挥)等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4.2.2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 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且逐步加大权重的评价准则层指标之一是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建议在教师年度工作量考核中给予合理的科研学时费,突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动力极限,增强土木工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4.3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1)创新创业课程的经费支持。a.对创新创业课程,学校给予每门课程提供建设经费,分二期拨款,主要用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各项支出。学院对立项课程给予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学院提供配套经费。b.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课第一年建议学校给予1倍~2倍教学工作量;开课第二年起核算工作量时增加0.1~0.2系数。2)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学院年终教学质量考核。3)实施弹性学制与选课制。a.建议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为3年~6年。b.正确导向大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选课且选择授课教师,并可试点实施保留学籍、适时调整学年课程而创新创业,也可探索休学创新创业方法等。4)实施学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学业能力评价体系,如:通过大学生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或工程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公开、发明与专利,获取证书与相应学分,并给予学校学业能力评价证书。5)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与奖学金。积极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引领与创造氛围。6)建立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建立基于产学研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在若干年内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并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使更多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大学生从中受益。 5结语 本文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评价方案。同时,提出了制订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参考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的建议等。希望对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一步开展与规范设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及其完善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方光秀 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职业教育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探讨职业型教育同学术型教育区别,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纽带,将施工课程理论学习同校外实习有效结合,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核方式,从而达到职业教育型本科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职业型教育;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概述 职业教育型本科,是指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置于最突出位置,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回归职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企业单位紧密联系,能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其讲授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及具体操作流程。随着科学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更新非常快。因此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前提下,如何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2职业型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区别探讨 2.1学术型教育以培养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人才为目的,从学科出发划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型教育以培养能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从技术岗位出发划分专业。 2.2学术型教育主要培养理论研究人才,致力于探索新规律,而职业型教育主要培养实践人才,致力于发明新工艺,解决现实问题。 2.3学术型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为出发点,而职业型教育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更看重知识的针对性。 2.4学术型教育的教师队伍强调学术研究能力,而职业型教育的师资队伍强调“双师型”,教师除了有较强教学能力外,还要求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实践指导能力。 2.5学术型人才培养较为封闭,常通过实验室途径完成研究任务,职业型人才培养为开放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施工项目为纽带。 2.6学术型教育采用“理论+实验”教学方法,通过验证前人理论成果,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研究能力,职业型教育采用“知识+项目”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实际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能力。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3.1学生实际工程锻炼不足,知识应用能力差,课堂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以课堂教学为主,尽管大纲的学时安排中,有少量工程参观学习、现场教学内容,但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融入至现场管理中去,其动手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现场教学中,学生只见到工程阶段性施工,理论与实践教学仍存在脱节。并且实际教学中,施工单位出于现场安全及施工效率等各方面的顾虑,不会同意大量学生进入施工现在学习,而学校鉴于安全性及可行性也经常只安排课堂教学。 3.2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少工程管理经验,施工前沿知识不足 土木工程施工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但鉴于土木工程施工课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达到职业型教育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必须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但对于许多年轻教师而言,其刚从学校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没有实际工程施工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其教学中常常照本宣科,很难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讲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施工现场的技术更新,对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突飞猛进,新技术不断出现,而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相对滞后,造成《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过时[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建设部每年都会推广一些科技项目和十大新技术,但是目前出版的教材很难在内容选取上做到同步升级。并且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以卷面考试为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查少,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客观题比例大,主观分析论述题少,技能考核少,死记硬背多[2]。 4职业教育型本科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措施 4.1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施工项目为纽带,加强学生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丰富教师现场管理经验 目前江西科技学院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土木工程学院也与多家省内施工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可以同生产实习有效结合,灵活安排生产实习任务,施工课教师给实习小组同学布置任务,如收集实习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管理措施,并做成多媒体课件,等实习结束提交任课教师。并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同步安排教师到施工企业锻炼学习,丰富其现场管理经验。 4.2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施工授课,课内及课外有效结合,课堂内采用多媒体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对于较为简单内容采用课外学生收集资料,课堂答疑讨论。若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切实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技能,学以致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3]。 4.3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考核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式,既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是动力,为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4],按照理论考试、实习答辩、校外导师考核三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情况,待课程结束分析学生学习效果,针对理论教学及实习环节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 5结论 职业型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加强学生与社会、施工企业的联系,满足社会需求,以此为前提,本文探讨职业型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区别,基于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以施工项目为纽带,加强学生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丰富教师现场管理经验,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按照理论考试、实习答辩、校外导师考核三种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陈非 王强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探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也在大量的增加,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而对土木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强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有限的工程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措施方法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本文阐述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及方法,为土木工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项目工程中,明确了解土木工程的施工特点,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 一、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工程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管理,遵循资源最优化的原则,结合工程的特点,有效的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的要素,以求减少成本,消耗最少的能源,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1]。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明确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其工程施工由全面的了解,才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首先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土木工程的使用功能较多,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要求不同,形成了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其次,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土木工程建设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区域内,没有相对稳定的施工场所。另外,土木工程施工还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土木工程的体积大,施工具有的复杂性和流动性,因而就形成了土木工程施工周期性长的特点。 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施工单位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对施工质量管理的理解不够,工作人员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首先在施工设计时考虑不够全面,会直接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进行操作,容易引起一些违法或不安全的施工情况发生。例如,在施工单位没有经过系统的认证检查就开始施工,没有充分的计划和详细的施工方案,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最后,对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的认识不够,具体的工作开展不力。没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不能全面把握整个施工过程。 (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差,综合素质差 施工人员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工程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差,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流程、工序以及细节上的东西缺乏了解,不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简单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预见施工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施工的防范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差,文化程度低是现阶段从事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具体的施工认识不足,对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较差。 (三)施工质量较差 对招标的管理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缺乏具体的规范。在招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价格的不合理以及不当的竞争等都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施工,偷工减料的施工行为,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差。对钢筋的捆扎不合格,钢筋摆放的位置不准确,长度不够以及砖砌不合理等,都是其施工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问题。除此之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监管人员的素质较低,具体的监管水平不高,缺少合理的监管机制。如果施工管理的工作没有较好的监督机构,整个工程的质量就会漂浮不定,随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没有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就会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提出预防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探究性的分析,促使其更好的得到应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严格执行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发展的关键内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完善的机构组织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及科学合理的安排,把对质量的管理过程分成有限的板块[2],制定科学的质量目标,安排好工程项目的建立工作,优化质量控制的网络信息,将工程建设工作落实并做好监管,做好各种施工信息的反馈工作等。 (二)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队伍建设 施工人员是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对施工人员的选择和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土木工程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严格选择施工队伍的人员,经过初试、复试、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对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有一个整体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施工的流程,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有数。 (三)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方法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第一,推行责任制为主的项目管理制度,按照合同的要求,决定施工管理的内容,简化生产关系,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施工的协调和顺利进行,企业内部利用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施工工作落到实处。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的责任人,保证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加大对施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关心管理人员,培养新型人才,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开创施工管理的新局面。第三,应用新型的科学技术,从工程中标开始到工程竣工,建立网络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结语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其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探究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能积极推动土木工程业的发展。 作者:张磊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城乡建设档案馆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研究 摘要: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经营活动,参与者涉及众多专业和部门,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期包括了建筑物从勘测、设计、施工,到使用、管理、维护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本文研究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断层和信息流失问题,实现面向建设项目生命期的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基于BIM信息集成平台,验证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建筑产业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信息集成;工程管理;BIM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朝着大型、多元、复杂的方向发展,该类项目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各阶段、各责任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信息通道不畅、信息滞后、信息管理混乱、责权难分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中日趋严峻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的要求,协调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多方、多目标的信息管理内容,必须有相适应的能覆盖项目的建设全寿命错过程的、并将各参与方的目标控制考虑在内,并使其各方协调一致对工程项目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方法。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协同参与单位多元化、目标难度大。在实际管理中组织结构复杂,指令传达与信息反馈都随着项目的深入和参与人员的构成变得更为复杂,这给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处理效率低,在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中常以单线书面呈递、处理、下达、备案,这就造成了管理环节上的信息决策反馈不及时、归类整理不精确等问题;信息交流不充分,单线处理与多头协作使的在实际工程问题处理和信息管理脱节;信息处理成本高,分工却无法很好的协作,分类查询消耗人力、物力,反复核对和返工是难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进一步使得工程管理和信息集成难度加大,成本提高;阶段信息割裂目标难保证,该类建筑长周期、技术复杂使得各阶段存在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信息无法良好的从本阶段的各关节流入到下阶段的相关技术人员手中,使得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降低,导致目标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最终使得目标失控。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必须面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现阶段应用系统均为基于几何数据模型,通过IGES、DWG、DXF等图形图像信息交换标准进行数据交流与处理。该类信息传递和共享只是几何数据,建设项目的相关勘察、结构设计、材料信息以及施工等工程信息仍无法知直接交流。要建立切实高效的信息集成,关键在构建新的信息模型理论和建模方法。在几何模型基础上建立面向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工程数据模型,并基于国际标准实现工程信息的交换、共享和管理。而BIM便是信息有效管理的关键技术。通过BIM在工程建设生命周期内的应用有效的建设工程进行信息管理和使用增值。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的而建立有效的辅助建筑工程领域的各方的信息集成、交流与协作工作,实现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的技术关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方面指政策、过程和技术的集成,从而建立一种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集成与技术管理方法。协同建筑设计和管理技术以及过程控制三方面的内容。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结构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该技术对分布式、异形结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管理中多元、多阶段、多组织结构信息交互提供可交流的单一工程数据源,解决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一致性和全局共享性问题。 一、BIM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a.工程数字模型的完备性。三维数字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了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同时还完整的包括了工程项目信息的描述,如工程对象的具体名称、结构类型、材料信息、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工程施工顺序、进度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控制以及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信息;材料耐久性、安全性及相关维护信息;各项目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b.模型信息的关联性。三维模型中结构构件的各信息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系统通过对模型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并在模型中某个信息或者构件发生变化地点同时实时更新相应内容,保证了模型的完整和准确性,为管理提供基础平台。c.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在建设工程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同一构件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能够自动演化信息模型,并可在模型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修改和扩展,且不需要重新创建,进一步减少了信息的交互的滞后和不一致性的问题。以上几点特性使得BIM在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为建设工程项目带来更好的效率和效益。如进在目标控制的前提下提高交付速度,从而加快工程进度节省时间。通过的集成的模型数据信息,更好的提高了各组织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并未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业主、咨询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众参与方,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特点使得所产生的BIM模型数据结构复杂、格式各异,不同管理组织单位对数据的使用需求不相同。而对于需要共享的数据模型,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各方组织谁来创建BIM信息、如何创建使得项目能够满足各方使用是实现BIM应用的途径问题。而如何确保BIM数据的存储和分布异构数据的共享,是建立BIM的技术问题。 二、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在BIM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项目信息的创建、共享、管理几方面。 实现的过程存在以下几点问题:a.建设项目的BIM信息创建需要专业的软件系统才得以实现。现阶段基于BIM的工程软件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使用,例如RevitBuilding、ArchiCAD等。其他工程阶仍缺少足够的专业软件支撑信息集成。b.实现BIM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BIM信息的存储与传递。基于IFC建立的中央数据存储,允许由分布式的、异构的应用系统访问和修改,从而实现数据集成,是目前BIM信息存储的主要方式。集中信息模型存储方案还不成熟。c.共享和集成建设项目BIM信息的方式还较少。目前主流使用的CAD厂商开发了BIM系列软件,例如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软件包括RevitBuilding、RevitStructure、RevitMEP。这些系统虽然对项目文件进行了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但却不能够支持面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着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使用不同阶段的应用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数据提出以BIM子模型为核心的面向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和应用的创建方法。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是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和需要分阶段的创建各阶段的BIM信息。针对各阶段的不同应用建立BIM子模型数据,随着项目的进展从规划到勘察设计、施工、运营使用不同阶段分别建立各自的模型数据。各子模型数据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建立者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模型数据的提取、扩展、集成最终形成本阶段的信息模型,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某项应用完成数据模型并生成子模型数据。在工程的进展过程中根据项目建设发展最终形成面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整的信息模型。项目的模型的建设从规划阶段到设计阶段,从施工阶段到运营阶段,工程项目模型信息随着项目建设逐步完成,最终形成完整描述建筑生命期的工程信息集合。每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模型系统根据自身的信息交换需求,定义该阶段和面向特定工程应用的信息交换子模型。应用系统通过提取上一阶段信息和集成子模型实现数据的集成与信息的共享。例如规划阶段主要产生各种文档数据,这些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设计阶段则根据规划阶段的信息进行设计并根据建筑、结构、给排水等专业产生大量的几何数据,且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建筑设计与给排水设计、建筑设计与暖通设计信息之间存在着数据协同访问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不同的子信息模型与整体BIM模型进行交互与共享。施工阶段则可以根据需求提取规划和设计阶段的部分信息,供施工阶段的应用软件使用,例如4D施工管理、成本概算分析等。这些应用软件会产生新的信息并集成到整体BIM模型中。到运营维护阶段,BIM模型集成了之前个阶段的的工程信息,供运营维护应用系统调用。由于BIM的应用使得各阶段的工程信息得以集成和保存,从而解决信息流失和信息断层等问题。实现建设项目生命期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充分利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化设计、合理制定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程,合理安排施工资源以及科学进行场地布置,对于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升建筑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冯波 单位: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无论是在建设数量还是建筑技术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容易出现的部位进行概述,并且对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便抑制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的发生,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0引言 当前混凝土是我国建筑行业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其裂缝问题也是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土木工程的楼板建设一般都会使用混凝土,经常会出现或大或小的裂缝,为后续施工埋下了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建筑施工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保证混凝土建筑质量,从而提升整个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建筑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的研究,对于整个工程以及建筑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混凝土楼板裂缝部位分析 目前,经过对土木工程施工情况的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比较容易出现在以下部位:与楼板板面呈45°的混凝土板面四个角周围;板底跨中并且与受力钢筋垂直的位置;混凝土板面对角线周围;楼板底容易出现不规则裂缝;混凝土板面容易出现规则状的龟裂裂缝;内隔墙周围的板底裂缝;靠近围墙的板面位置等都比较容易出现裂缝。 2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2.1楼板设计存在问题 土木建筑施工都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的,如果图纸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平衡分布受力结构,楼板在建成后,会受到剪力作用,使楼板受力失衡,只能依靠楼板自身的结构,平衡自身的受力,从而产生裂缝;并且混凝土楼板在施工设计时,存在楼板厚度与高度比例不适宜的问题,使较大的力作用在楼板板面上,从而形成破坏剪力,造成楼板裂缝;同时,楼板建筑设计承重材料的选取存在问题,没有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而是直接借鉴类似的设计经验搭配强度。正是没有对建筑承重材料的科学选取,使建筑地层的钢筋受到较大的力,周边的硅结构也受到挤压,从而产生裂缝。 2.2混凝土施工材料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还需要自行调配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调配比例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楼板的承载能力。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在配置混凝土时,降低了水泥材料所占的比例,配置而成的混凝土不符合国家标准,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无法可靠地支撑建筑结构。同时,一些施工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枉顾企业以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次充好,购买的水泥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设计要求。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强度不够的水泥,会造成楼板伸缩,出现裂缝问题。还要注意购买的钢材截面积要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减低楼板的整体强度。 2.3混凝土楼板施工技术存在问题 施工工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其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当前,一些混凝土施工工人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质量。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混凝土保持均匀,从而实现楼板质量要求。但是对混凝土的振捣不是次数越多越好,如果振捣过度会使混凝土中的骨料分离,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 2.4混凝土楼板养护存在问题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结构开展28天以上的养护工作,具体的养护方法以及养护时间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决定。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混凝土结构养护不到位的问题,使混凝土结构在固化的过程中出现干裂、受冻等问题,降低了混凝土楼板的建设质量。 3混凝土楼板裂缝治理措施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十分常见,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混凝土楼板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整个楼板的质量。下面将对楼板裂缝具体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楼板细微裂缝处理。在正式处理楼板上的细微裂缝时,必须先清洗裂缝,清掉裂缝表面的杂物等,然后再对细微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并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养护。对楼板细微裂缝的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从而威胁到整个建筑结构。二是对楼板大面积裂缝的处理。在修补这种裂缝时,必须采用挖槽填补方法,即沿着裂缝的方向,在混凝土楼板上开挖施工处理槽,并且清洗施工处理槽,之后再用新的水泥砂浆填补施工槽。填充完毕后,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三是对于危害较大的裂缝处理措施。如果存在危害整个楼板结构的裂缝,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楼板进行加固。可以在裂缝的位置敷设钢筋网,并且在钢筋网表面上浇筑混凝土,彻底固定楼板,提高楼板的安全性。 4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措施 从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出发,其本质上应该属于不均匀的脆性材料,抗拉能力较差,如果出现裂纹往往不只一种,而是多种裂纹并存。并且对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楼板而言,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多样化,因此要想有效消除楼板的裂缝问题,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处理措施。 4.1完善施工前期工作,优化施工设计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设计图纸都是工程建设开展的基础,也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包含地质勘查在内的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勘察地基、地质情况,作为施工材料选取的主要依据。同时,设计单位也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再次确认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为保障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2加强施工材料监管,保证材料质量 材料问题是影响混凝土质量诸多问题中“最可控”、“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与施工材料相关的各个部门需要强化联系,共同努力,从材料采购开始,严控材料关。材料选购者应强化施工材料监管,在选购混凝土时,不单纯从利益角度出发,而是以混凝土的质量为本,选择工程实际所需规格的、符合国家标准、设计标准的混凝土,以高质量的材料杜绝问题工程的产生。 4.3强化项目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技术工艺 为了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楼板裂缝发生的概率,施工企业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足够重视如下几方面:一是严格遵循国家规定与施工操作规范,尤其不能对设计图纸擅加改动,如遇到必须改动的地方,施工方必须积极联系设计方与相关的单位共同商议,制定出最佳的修改方案,再落实建筑修改工作;二是利用混凝土进行楼板浇筑时,需使水充分滋润模板,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对后浇带进行施工;三是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时候,不仅要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还要保证搅拌适可而止,切不可振捣过分,影响混凝土的性质;四是混凝土楼板现浇结束后,不仅需抹平其表面,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用保温膜或是塑料薄膜覆盖于混凝土表面。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楼板是其必然选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整体性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裂缝问题一直影响着混凝土楼板的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的防治工作,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楼板的稳定性、安全性,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性。 作者:王海平 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与创新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在对土木工程方面的施工也提出了新要求,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文章主要就土木工程施工的特征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对土木工程施工现状和创新技术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理论研究,有助于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 关键词: 土木工程技术;现状;创新 引言 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就要能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整体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中还存在着问题,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对施工的问题解决就比较有利。 1土木工程施工的特征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1土木工程施工的特征分析 土木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已经形成了诸多鲜明特征,土木工程的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多是采取露天施工的方式,所以在环境方面就比较恶劣,并且在整个过程的施工中,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深。会由于受到恶劣的环境影响,而在整体的施工方案上进行变更。再有就是施工的流动性特征表现的比较突出,在施工的地点上是不固定的,在施工的专业技能方面也较为缺乏,一些施工人员多是来自农村,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专业化程度上还相对比较缺乏[1]。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复杂性特征上表现的也比较突出,由于土木工程具体施工中的工种比较多,每个工种的施工有着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施工的复杂性比较突出。 1.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就比较关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主题是相适应的。建筑行业要想得到创新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只有在施工技术层面得以有效创新,才能在具体施工质量上有效保证,才能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2]。创新土工工程施工技术,也能对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以有效提高。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充分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才能在竞争力上得以提高,才能有助于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现状和创新技术应用 2.1土木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的情况来看,具体施工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施工的技术标准方面没有规范化。有的土木工程在技术标准上没有严格遵循,缺少技术标准等,这就必然会在施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比较的滞后,但一些施工企业为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比较的滞后以及不合格,从而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再者,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技术理论层面没有和具体的施工条件相符合。这就使得具体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很难良好呈现。土木工程的施工内容相对比较多,在对施工材料的性能以及控制层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这对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就有着很大影响[3]。加上施工中的管理机制层面没有完善呈现,在具体施工监管工作上没有做到位,监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现场的情况没有详细了解等,这就必然会带来施工问题。除此之外,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操作规范方面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由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相对比较复杂化,在施工的程序上比较多,这就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保障有着困难。由于在施工的技术操作规范方面没有得到加强,这就必然会影响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这些层面的施工问题,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对问题要能针对性的解决。 2.2土木工程施工创新技术应用 第一,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理念的创新。加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考虑。要注重在施工技术的应用理念方面进行创新。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要能充分重视自身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在技术层面的创新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对长期的经济效益获得就打下了基础。土木工程的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吸取经验,促进技术理念的创新应用。要在施工技术的机制创新层面进行加强,对施工技术体系的完整性能够得以有效保证,只有如此,才能为土木工程的施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加强土木工程新型预应力技术应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对新型预应力的技术应用方面就要加强重视。新型预应力的技术应用,是把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的截面外,这一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和以往的构件布置相比,在技术水平上有着很大进步,对体外预应力的特种结构以及混凝土道桥施工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而粘结体外预应力作为体外预应力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技术,在管道结构外不会有太大的摩擦产生,并且能够在后期维护层面相对比较简单化。体外预应力的技术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化,并且在经济效益上也比较高。第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对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就在具体施工要求上有着提高。通过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应用,将桩锚支挡体系加以科学应用,对深掘深度相对比较深的土木工程施工,相关施工人员就要能够对施工的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化[4]。在发现施工的地质条件达不到施工要求,土质比较松软,以及在坑壁的密度不高的情况下,就要能够对灌注桩体系以及对预应力锚杆的技术加以应用,从而能够对施工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在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文土层的施工,就要充分注重将套管水冲法成锚的施工技术加以科学化的应用。第四,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自动化以及生态化的发展要加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就要能注重施工技术的自动化以及生态化的呈现,自动化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将自动化施工设备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对密集型的人工操作加以替代,从而在整体的施工效率水平上能有效提高,对人工成本的开支可有效节约。在生态化的发展技术应用层面,就可将生态化的施工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以应用,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作用也比较突出。土木工程施工中新型材料的应用中,对新型土木墙体无污染以及无甲醛等材料加以应用,就能对施工的整体造价得以降低。在水平孔混凝土墙体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材料的应用方面,有着抗压以及耐腐蚀的特和那个,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就能有效提高。第五,注重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创新。土木工程技术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要能紧密的和具体施工情况相结合,在技术的管理层面加以创新应用,对管理的制度能加以完善化,只有制度上完善实施,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的整体效果上才能良好呈现。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全面改革背景下,要充分注重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只有从技术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土木工程技术优化创新的目标也将会实现,这就能从基础上为提高施工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高帅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钢桥课程设计实践 【摘要】 随着钢桥应用的推广,钢桥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钢桥课程设计是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目前钢桥课程设计参考较少,为了配合新版教材和规范的教学和应用,对钢桥课程设计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实践。实践过程充分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钢桥课程的特点,既考虑课程的共性,也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方案的设置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充分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方案设置;改进措施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大多以钢桥为主,中小跨进桥梁的钢桥应用也在逐步推广。随着钢桥应用推广和实际工程增多,钢桥的知识教育受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钢桥》是桥梁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桥梁设计施工必须掌握的课程,是一门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与认识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工程类专业课。《钢桥》课程近几年在各大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历了无专门课程到设置为选修课的过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将《钢桥》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并设置了《钢桥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桥梁",同时也是实践教学和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2]。由于《钢桥》课程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钢桥》课程设计参考资料较少。河海大学《钢桥》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包括选修课阶段)。在选修课阶段,由于课时较少,学习要求较低,应用目前已有的相关教材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但自2012版教学大纲将其调整为必修课后,目前教材的适应性存在一些问题。而新钢桥规范的颁布,也必须对原有钢桥教材内容进行变更。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编写了《钢桥》教材[3]。为了配合新教材的教学,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由于《钢桥》课程设计教学经验缺乏,在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践,并基于实施情况,进行了一些反思,提出了改进思路。 1钢桥课程设计方案设置 1.1设计思路 在开展《钢桥》课程设计之前,对《钢桥》课程设计资料进行调研,发现《钢桥》课程设计主要以钢桁架铁路桥为主,个别采用钢箱梁的课程设计也是采用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尚未学习有限元软件的本科生来说较为困难。基于以上情况,尝试采用土木工程类基本软件可计算的连续梁钢箱梁桥的《钢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三跨连续钢箱梁桥,重点设计为桥面系部分。由于课时限制,不关注基础与桥墩的计算,内容由其他课程设计进行。钢箱梁设定为单箱钢箱梁,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设计资料与截面拟定、主梁的内力计算、结构刚度验算、结构应力计算、桥面系计算、次要构件计算以及设计图和材料表绘制。计算内容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和钢结构课程设计存在交叉,并紧密衔接钢桥知识点。主要内容为桥面系的计算,重点突出钢桥相关计算,包括加劲肋的验算、横隔板的验算、刚度与应力验算。与最新出台的《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相结合,强化设计过程中的规范应用。 1.2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时长为8天,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查阅相关资料、基本资料设计、界面拟定到应力、刚度等验算内容,时间较为紧迫。对此,我们对《钢桥》课程设计方案进行了如下安排。因本次课程设计对象为本科生,学生所掌握的求解方法与应用软件较少。遇到的较大的问题有超静定结构的求解、加劲肋的验算与桥面系的内力计算三个方面。 1.3问题解决方案 1.3.1超静定结构求解 因采用三跨连续梁,故需要进行超静定计算。虽然学生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中有进行内力计算,但是大多数《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均采用简支梁桥,内力计算时为静定结构,学生手算即可。但是对于连续梁桥超静定结构,虽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计算内容过多且难度很大。因此,在此次课程设计中采用了一种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力学软件进行计算。学生只需将尺寸、荷载等数据输入进软件中,并且确认最不利荷载布置方法即可进行超静定计算。既完成了对连续梁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又让学生巩固了结构力学中影响线的概念。 1.3.2加劲肋验算 加劲肋是钢箱梁桥的一大特征,所以《钢桥》课程设计中必然涉及到加劲肋的验算。《公路钢桥设计规范》5.1.6中对加劲肋的验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对钢结构桥梁构造了解较少的本科生来说,对加劲肋进行验算时,大部分学生在设计中都难以做到综合考虑和“瞻前顾后",经常出现设计参数前后矛盾的现象[4],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调整尺寸构造上。所以,在进行加劲肋的计算前,笔者将几座类似桥型的构造参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加劲肋的构造参数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提供参考。 1.3.3桥面系的内力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最大的难点在于桥面系的内力计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刚度在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上有所不同[3],造成构造上的各向异性因为“加劲肋"钢箱梁这一特殊构造的存在,使得桥面系的计算变得极其复杂。对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求解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解,采用了很多新的数值法,对于尚未学习有限元软件分析的本科生验算是比较困难的。目前桥面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P.E(Pelikan-Esslinger)法与格子梁体系法。对于本科生来说,P.E法求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较难理解且利用较多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当荷载分布较复杂时难度过大。格子梁法通常采用有效分布宽度的方法计算[5],仍需配合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笔者基于以上情况,提出了一种针对闭口加劲肋的简化箱梁方法,计算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简化为连续梁的荷载的计算。取两个横隔板间的加劲肋进行考虑,将桥面板进行简化,将闭口加劲肋与桥面板焊接部位简化成为一个刚性支座,在横隔板处简化为固定支座。当纵向加劲肋布置的间距较小时,简化后的连续梁刚性支座过多,作用在其上的弯矩和剪力都很小,所以当纵向加劲肋的间距较小时可不进行纵向加劲肋的验算,只需要考虑横向加劲肋的验算。第二步:将闭口加劲肋简化为箱梁。闭口加劲肋的形状与斜腹板箱梁的形状基本一致,故可以将闭口加劲肋看作是一个小的斜腹板钢箱梁,但是箱梁存在剪力滞效应,所以闭口加劲肋的翼缘需要根据《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进行计算得到翼缘有效宽度。第三步:荷载组合与修正计算。根据前两步骤的计算可以得到荷载与闭口加劲肋的界面特性。但是针对闭口加劲肋的简化箱梁方法存在一定误差,且需要考虑到汽车荷载的冲击作用,故需要将荷载进行组合和修正。通过该方法,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即可求解桥面系,加深了对剪力滞效应的理解,并熟悉了新版的《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 1.4效果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抄袭现象,在课程设计中可采用分组设计和一人一题的方法[6]。本次课程设计分为综合设计计算书与答辩两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效果进行考察。其中计算设计书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方案,大到桥梁整体布局,小到加劲肋的设计、变截面的尺寸变化。要求学生能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与材料表的计算。但是,仅仅依靠设计书对学生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比较片面,学生可能存在懂得算法却不懂得原理的现象,因此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就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课程设计效果的环节,比如可以借鉴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增设学生的课堂答辩[6],并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与建议。 2实践问题总结 2.1实施效果 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对此次课程设计进行了评价。对于现在少有的钢箱梁连续梁桥课程设计,网上资料少、计算难度大都是这次课程设计的问题。为了解决超静定问题与钢箱梁的截面特性问题同学们搜集了许多资料,试用了许多软件最终确定计算方法,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答辩中,加入了许多钢箱梁特性的问题,体现了本次课设的特色,例如剪力滞效应、桥面系简化算法的思路等。通过答辩发现学生们对剪力滞效应的概念十分清晰,达到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本次课程设计囊括了桥梁工程、钢结构、结构力学的知识。整个课程设计以桥梁工程知识为主线,主梁内力计算需要结构力学知识、加劲肋与顶板的焊缝验算也需要掌握钢结构的内容,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将知识进行整合利用的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评价良好,依托《钢桥》及其课程设计教学,笔者获得土木与交通学院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任课教师"第三名。 2.2存在的问题 (1)本次课程设计虽然每位同学的工况及参数都有所不同,但是计算过程方法相同,计算内容相似,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对于不同工况的部分学生为了计算方便采用相同的截面形式,存在雷同现象。绘制图纸时发现学生将已有做好的图纸进行修改,并没有从始至终地绘制一幅完整的设计图纸,没有达到让学生亲力亲为地设计一座桥梁的效果。(2)本次课程设计为了适应本科生所学知识采用了较多的简化算法,计算结果误差可能较大。大多采用简单易行、功能单一的软件计算,缺乏使用新技术新软件的的意识。(3)课程设计的探索过程主要由班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待其确定计算方法后其余学生再开始计算,缺少了让每一同学探索、创新的过程。应加强不同层次需求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全面锻炼的训练[7]。 2.3改进方案 (1)在设计中安排多种工况。例如要求钢箱梁分为直腹板与斜腹板,对设计车道有所区分等。让每个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合作。(2)将迈达斯等计算软件课程提至钢桥课程设计之前,让学生既能够准确计算又能够熟悉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3)改进反馈答辩机制,答辩时要考察学生理解整个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将学生共同的学习成果全部吸收,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4)定期检查学生对资料文献的阅读情况,结合设计题目进行分析,选择与题目相适应的内容运用到设计中,培养学生“查-阅-析-用"的自主学习模式[4]。 3结语 本次《钢桥》课程设计不同于现有《钢桥》课程设计模板,提出了更适合于学习公路桥梁和知识储备量较少的本科生。让学生从提出方案到设计计算,全面体验设计一座桥梁的过程,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查阅文献、提出计算方法并进行验算,真正做到回归工程本质,平衡工程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内容,构建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优化了课程结构,以应对知识经济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 作者:傅中秋 吉伯海 姚悦 单位: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措施。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特色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举措,从而实现高素质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永州,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在培养规格上,普通本科培养的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应用本科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是从2009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总人数已经达到692人,近四年平均每年招收173名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虽然招生较晚,但发展较快,现在土木工程专业已是我校单个专业招收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近几年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引进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院教师人数自2008年由刚成立时的8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5人。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大赛等,并多次获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学时不足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看,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比例。很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仅有理论学时没有实践学时,如:《土木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或者安排部分实践学时,但讲授理论教学的教师不愿意带学生去工地实践,感觉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困难,实践教学中还要承担学生的安全责任,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任务前前后后的工作量大且课时少,最后大都按照理论课去上了,仍然还是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仅仅是到企业走马观花参观认知,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缺少必要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 由于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处城市发展水平较差,学校资金有限,一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地较少。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仅有基本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的实验室,还缺少结构实验室、结构设计与施工仿真实验室和校内土木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测量实习就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开展,而这些实习是不能在实验室完成的。 1.3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较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虽然与永州市宏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公司、永州市银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阳明投资置业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等七家企业签署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由于每个实习基地接纳的人数不超过10人,每届的土木工程专业约有170人,难以满足需要。 1.4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虽然有教师45人,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即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结构失衡,目前没有力学专业的教师,而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偏少,目前仅有两位高级工程师,大部分年轻教师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就担任高校教师,这些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因为没有到建筑企业实际挂职锻炼,导致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因此难免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时,存在指导不到位,实践操作不理想。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2.1加大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学时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计划重新制定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加大实验、实习、设计实践教学学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包含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岩土工程三个方向。 2.2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和行业的需要,建设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 2.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工程实训平台 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解决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经费紧张等问题。进一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目前,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正与永州市电力设计院、永州市建筑设计院、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达公司等洽谈建设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双方都有意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相关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丰富教师工程建设经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5建立特色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多元化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计划制定相关制度鼓励以工程实训、大学生研究课题、大学生专业竞赛、湖南科技学院创新节等创新形式进行专业课学习,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传授方式。改变以试卷加平时成绩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方法:如试卷+平时成绩+大作业+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3结论 要实现上的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学校财政预算上向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上倾斜,建设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大楼、土木工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室。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特色是高等学校立校、兴校关键,学校要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要有特色,需要学校、二级学院和系部共同深入研究讨论,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学校各专业发展必须凝练和培育自己的特色,主动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特色发展。 作者:靳鹏伟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分析 摘要: 从混凝土标号、施工时间、施工监管、后期维护四方面,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及配比设计方法,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配比设计,养护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大力发展,随着我国近年来的房地产行业的崛起,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特种玻璃、木材等大量工程建筑用材料需求逐年增加,而建筑方面,对于混凝土的结构与施工要求都非常高,针对用途如此广泛的混凝土,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以及完备的施工设施,才能够发挥现代土木建筑中混凝土材料的优势,以防止由于质量及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工程返工、质量整体不合格甚至工程事故的发生。 1现今混凝土结构质量及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由于房地产方面的混凝土用料大幅度增加,间接地带动了混凝土市场的大热,使混凝土需求量大大提高,也造成了施工人员技术方面的问题与混凝土的各个厂家指标不统一等硬性问题的产生[1]。建筑在最后落成时的优劣大部分取决于房屋建造初期,若混凝土的质量指标不过关,会导致严重的建筑总体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混凝土使用标号不达标。施工后的混凝土强度取决于建造初期时工程人员所采用的标号。对于不同类型的施工要求会有各种不同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的使用在建筑中有强度等级之分,是根据单位立方体的抗压程度来界定的,单位为C,其不同的强度也对应了不同的应用场合,如果使用了低于所需要的标号混凝土,会使建筑发生无法预计的质量后果。2)施工混凝土时间不准确。我国地大物博,在南北方进行土木施工的工期时间多多少少都有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一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等不适合在同一时期内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但有些地区施工人员为了经济效益,会选择气候状况不适宜时进行施工,由于天气寒冷且重新配比成本问题等,施工方往往不进行寒冷时期的混凝土重新配比,而是直接利用常温配比法进行施工,不但施工困难加剧,养护工作也会由于外部条件而无法进行[2]。3)施工过程中监管不严格。由于我国对建筑外包以及监管内容不严谨,施工方与材料商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关系,使得施工方给出的价格及竞标成本弹性大,极易造成因利益关系引起的成本提高、质量低下的问题,加之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人工伤,工期延误等问题,因此,在建筑过程中,施工的监管才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4)混凝土后期维护不到位。混凝土作为一种需合理配比的建筑材料,和大多数配比类材料一样,在建成后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跟进,才能够保证混凝土建造结构的稳定。由于混凝土框架的特殊性,会使其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更改配比中添加的硅灰量和后期施工结束时的喷水养护等方面的后期作业,同时决定日后建筑的使用寿命。如果后期混凝土维护不到位,会使混凝土结构提前出现裂缝、蜂窝、不规则麻面、墙体框体脱落等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及配比技术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技术要点及材料的选择是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施工方法及水平参差不齐,混凝土的规格多种多样,因此,酌情配比,既达到目的又能够控制成本,这是混凝土选择的重要技巧。在楼梯框架的地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深挖时的顺序,由于每个工程的地下情况都不相同,如果直接下料深挖有可能会造成地底水大量喷发和地底不可预知的线路及空间破坏。因此应遵照先浅后深的原则来进行挖掘打桩,在挖掘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地基中的积水程度,做好排水工作,为接下来大规模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营造良好施工环境[3]。在前期工作完善的情况下,混凝土施工方面的要求便随之而来,首先是标号方面,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当前施工样式,例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体有12个等级,分别是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这些不同规格的强度等级标志了混凝土结构用途的不同。例如C15和C25标号混凝土普遍用于楼梯、房架等,C30以上便是高强度高承受负荷的特种结构,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基本应用不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选择低于要求标号的配比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建筑梁需要C25以上才能够符合要求,其用料配合要根据砂石的粗细、大小等来确定水泥的用量,施工用C25比大体约为水泥∶水∶砂∶碎石=0.44∶1∶1.42∶3.17,在此基础上适当掺入粉煤灰、缓凝剂、膨胀剂及纤维素等,提高混凝土强度。不仅如此,在设计时也应该参照施工图纸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合理增减强度,浇筑之前需要遵循国家标准要求,必须进行试验后才能进行大范围配比,如果在其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4]。浇筑作业完成后,应开始保湿养护作业,待混凝土平展以后,开始洒水作业,然后采用塑料薄膜、草垫等物品进行覆盖,内部相对湿度应达到80%左右,混凝土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干缩程度,提高质量。在入模具之前要根据当地施工的温度灵活调整混凝土的浇筑环境,例如,天气极为炎热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混凝土搅拌时需加入冰水降温,而对相对严寒的地区施工则要保证其配比浇筑作业时的温度适当提高,可采用热水调和温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更加稳定,为交工后的质量提高提供保障[5]。在结构设计方面,应尽量选择刚度匀称适中、外形稳定的结构形式。如果需要进行大范围一次性浇筑,应考虑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适当增加纤维材料和膨胀材料的用量,做好防裂措施。在施工时,长结构的框架需要多配钢筋,补偿长距离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并且要做好后期的温度起伏监控,适当养护,其余大体按照正常的施工流程进行即可,另外,一定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结语 混凝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混凝土质量存在着差异,也让企业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合理、合法、合规的制作混凝土,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有效稳定。 作者:李冰冰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历史风貌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摘要: 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大规模的租界建设,使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涌入天津,天津的建筑从中国传统形式走向了中外荟萃,百花齐放,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加之自然与人为因素,这些建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好他们对于凸显天津城市风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天津从规划和研究的方法与理念、技术的传承与开发应用、街区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工作,其中整修技术方面已有多项创新成果应用于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各项工作中。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整修;工程技术;应用 根据保护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为了配合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整修,围绕着建筑保护、结构加固和功能提升,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其一,根据建筑保护的原则,展开相关基础研究、确定整修方案;其二,针对建筑结构老化、外檐破损等问题,选择适宜的技术手段进行整修;其三,选择适宜的技术手段,在保护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满足现代生活及工作的要求。 1修复与加固 1.1主体加固 (1)墙体加固工程。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墙体基本为砖砌体结构,鉴于当时的建造年代和取材方式,砖缝采用海河土砌筑,经多年的侵蚀,墙体结构无法满足现有的建筑安全要求,需要对墙体进行加固。在现场查勘过程中发现,历史风貌建筑的墙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砌筑材料的抗压强度难以满足现在规范的要求;砖砌墙体因风化、冻融、腐蚀等因素造成大面积破坏,严重影响其结构安全稳定性;基础沉降造成的墙体开裂等。针对以上问题,一般采用深耕缝加筋加固、钢筋网抹灰加固、墙体掏砌加固、混凝土板带加固等措施对建筑墙体进行修复加固,有效提高了其使用安全性。(2)墙体防潮工程。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始建时多以油毛毡作为墙体防潮层,由于年代久远,油毛毡大多粉化,失去了防潮功能使建筑墙体受潮,造成了墙面剥落、墙体疏松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及安全性。天津早期历史风貌建筑整修中采用抽砖置换防水混凝土板的方法,从2011年开始,五大道地区尝试采用化学注射法修复防潮层。在天津五大道防潮层修复中,优先选择甲基硅酸钾、有效组分含量低的纳米硅氧烷作为注射材料,此种材料具有很好憎水性能,还有非常好的渗透性。通过红外摄影对修复前后的墙体进行评估,修复后墙体的防潮效果良好,而且此种方法对墙体损伤微小,非常适合用于历史风貌建筑的墙体防潮工程。2014年由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微损防潮层化学修复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批复。(3)木结构加固工程。历史风貌街区建筑主要为砖木结构,楼板和屋顶为木质结构,经过长时间磨损、腐蚀、虫蚀、下挠变形及人为损坏等原因,木结构受损严重,影响建筑安全,针对以上问题,一般选择碳纤维加固、打夹板加固、铁箍加固、更换木构件加固、混凝土浇筑加固、植筋加固等措施对其进行加固 1.2外檐修复 历史风貌街区建筑外檐墙面存在包括清水墙、水刷石、外檐抹灰、河光石、剁斧石、水泥疙瘩等在内的多种形式,但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致建筑外檐墙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长时间使用经过风化、冻融、腐蚀等因素,造成大面积破坏,形成空鼓、开裂、脱落等现象;因人为破坏严重、市容改造粉刷面层或粘贴装饰材料脱离原始建筑外檐面层。清水砖墙损坏严重部位的恢复一般采用拆砌(大面积)或掏砌(小面积)的方法。砖表面基本完好,风化缺损部位≤1/2或整体表面已经风化,但风化深度小于5mm时,不宜作任何处置,以保持墙面的沧桑感与历史感;当整块砖风化≥1/2,且深度大于5mm时,宜采用修复砖粉类材料修复。混水墙面修复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可识别性,尽可能多保留历史残留,避免铲除重做。首先,分析原始墙面材料构成比例;其次,按原始材料构成比例进行试验制作样板;样板与原始面层完全达到一致后进行施工。 1.3木作装饰修复工程 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大部分室内装饰因腐蚀、虫蛀、磨损及人为改变等产生了损坏,影响建筑的风貌特色和使用功能,针对地板、窗台板、门窗套、护墙板及木作饰面油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以还原建筑室内原貌:(1)地板修复。对满足使用要求且有保留价值的木地板进行脱漆修补;对于不满足使用要求且无保留价值的木地板,采用相同材质和形式的实木地板进行替换;(2)窗台板、门窗套、护墙板及木作油漆饰面修复。对保存状况良好的窗台板和门窗套脱漆修补;重制同材质、同样式的替换损坏的窗台板和门窗套;使用相同材质修补损坏的护墙板;对木作饰面的油漆进行修补,使之恢复原来面貌。 2功能提升 2.1机电工程 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规范的局限,建筑原有的机电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使用要求,而且由于长时间使用,存在设备、管线老化等问题,有的甚至已完全瘫痪。为了使历史风貌建筑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在整修中一般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在不影响建筑安全和风貌特色的前提下,合理布置空调系统、增设弱电智能化系统、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和电气工程系统,例如庆王府整修中对空调系统的冷媒管、排风口进行暗置处理;小光明里整修项目中应用了“一体化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有效改善了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污水排放系统。 2.2消防提升 在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整修中,建筑防火是关键,但消防功能提升历来是一大难题。为了切实提高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结合现行规范,在整修中采取提高建筑结构耐火等级、完善消防预报警系统、增设灭火器和消防栓、安全出口疏散标识、提升消防给水系统、增设迷你消防车和“火眼”消防监控系统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火灾预防能力和火情处理能力。 3建筑节能 为了实现节能、节材的绿色化改造目标,在历史风貌街区建筑修缮工程中,针对原始建材不足、建筑门窗节能指标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采取替换中空玻璃门窗、旧有材料再利用等手段,提高历史风貌街区建筑的节能性。为严格遵循“保护优先、修旧如故、安全适用、合理利用”整修原则,充分利用旧有建筑材料及构件,保持历史风貌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修缮的原真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材料,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旧有建筑材料储备管理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了“旧有建筑材料包括:与整修项目建筑年代、装饰装修风格相同或相近并蕴含建筑人文价值的物品。包括砖、地砖、木料、五金件、艺术玻璃、砖雕、木雕等”,并建立了“旧有建筑材料银行”,在保护修缮工程中严格按照以上管理办法对旧有建筑材料登记、入库、妥善保管。 4总结与展望 选择适宜的工程技术进行应用是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重点,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对消防、结构防震体系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风格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天津市多项奖项。保护整修后的街区及建筑,有的成为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有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研基地,更多的是恢复或保留了原有的功能,大部分居住建筑解决了功能不全、安全性能差的问题,成为人们继续生活的场所,也成为体现天津历史和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相关工程技术进行总结、梳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工作。 作者:林霞 白浩宇 单位: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摘要: 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首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技术与管理问题,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注意问题;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 开展工程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开展工程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只有将工程技术水平提升,方能够有效保证工作作业质量得到提升。当前,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力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能够在施工进度内顺利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工程,所以说开展工程技术管理是提升整体建筑质量的基本前提保证。第二,开展工程技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整体工程施工成本。因为在建设工程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费用,所以要想在确保施工质量的为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则必须要严格把控工程作业成本。而开展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则能够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流程、施工材料等内容,从而让工程施工得以有序开展,尽可能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三,开展工程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安全。因为建筑工程建设涉及到众多内容,并且常常要露天、高空作业,具有极高的危险系数。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高效进行。而开展工程技术管理则能够有效规范工程建设的各项基本流程,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此外,还能够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防范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第四,开展工程技术管理能够有效配置工程人力资源,在于甲方需求不违背的前提下,优化工程人员配置,从而达到节约人力资源的效果,实现整体工程效益的提升。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2.1墙体砌筑砖 一般情况下,砌墙时砌体一般采用梅花丁、三顺一丁、一顺一丁等几种砌法。其中,梅花丁,指每一皮砖都有顺有丁,上下皮又顺丁交错,这种砌法难度最大,但是墙体强度最高;一顺一丁又称“满丁满条”,指一皮砖按照顺一皮砖按照丁的方式交替砌筑,这种砌法最为常见,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较低;三顺一丁,是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眼2砖长;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路4砖长。而砖砌体主要是由砂浆以及砖块通过不同形式组合且搭砌而成的一个整体,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需要严格把控水平灰缝厚度,通常情况下灰缝厚度不可小于8mm,同时也不可大于12mm,一般以10mm为最佳。第二,确保砌体内砖块砌筑是错缝搭接。因为是由一块块砖砌成砖砌体,且砖体与砖体间的粘结以及缝隙的填补主要利用砂浆来完成,所以务必要采用错缝搭接的方式来让砖块与砂浆共同作用以组砌为砖墙。 2.2后浇带施工 第一,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确保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疏松或是漏浆的情况出现。第二,应当使用钢筋支架钢丝网来隔断后浇带两侧,且两侧的断面形式需要由结构设计员来进行确定。第三,后浇带内必须保持干净,因此应当由专门的人员来对这块工作内容进行负责,并且在将后浇带封闭前,需确保后浇带内清理干净,没有杂物。第四,严禁施工人员站在钢筋上,从而踩弯或压弯钢筋,并且应当避免后浇带内的钢筋出现锈蚀的情况。第五,应当控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的环境温度小于浇筑两侧混凝土时的温度。第六,必须要完善相应的养护工作。 2.3构造柱与圈梁施工 第一,在开展构造柱作业时,需要稳固绑好钢筋,且用水清洗干净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需要注意是,模板要支牢夹紧,通常可以采用螺栓拉结法或支撑法。第二,在进行圈梁施工时,支模板作业应当在钢筋捆绑好后进行,也可以将二者顺序调换。此外,侧模立在担上,直至模板上口全部被钢筋卡住,以确保模板断面尺寸,并且也需避免漏浆以及涨模情况出现。第三,对钢筋进行仔细检查,且完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该环节内容主要在于对构造柱钢筋间距、直径、箍筋直径、圈梁断面面积、箍筋间距以及主筋直径等进行检查,并且仔细观察钢筋长度不足部位搭接长短是否合适,有无垫好垫块,且保护层与相关标准要求有无出入等。第四,做好混凝土浇灌工作,在进行该步骤作业时,应当要合理控制混凝土坍塌度,避免出现漏浆情况。并且需要注意是因为构件不大,所以在振捣过程中应当要合理控制力度。第五,做好养护工作。在开展养护过程中应当要结合实际气候情况以及水泥种类来合理开展养护工作,并确定具体养护时长。第六,拆模。因为圈梁与构造柱均于砌体当中,所以在将侧模板拆除时通常需要在浇灌后2-3天才进行。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管理问题 3.1施工前管理需注意问题 第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并对各个环节作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与准则予以明确,并将具体责任与义务落实到各个部门人员身上。此外,还需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处理方法与程序等内容进行明确,以确保工程施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工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展,避免发生施工事故时相关部分或个人出现责任推卸的情况。第二,应当对施工设计图纸要求以及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并完成相关技术交底工作。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需要全面审查工程图纸情况。并且确保施工人员都全面了解并掌握施工图纸的思路、内容以及要求,且所使用的材料、技术以及流程均与图纸要求相符。第三,必须要全面掌握工程施工步骤、技术、结构、材料、目的以及成本控制等各项目标,并且对相关管理流程做到熟练掌握,能够合理应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以保证整体工程建设得以有序开展。 3.2施工阶段管理需注意问题 第一,在施工阶段可以通过建模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模拟,从而更为生动、直观以及形象的将施工过程展现出来,以帮助作业人员正确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设备以及技术,通过提高施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第二,应当重视对施工阶段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要定期巡视与检测各项工序的施工技术成果,并认真检查所使用施工工艺与相关规范要求是否相符,所使用材料与所规定规格、型号以及数量是否一致,且施工工序与图纸要求是否相符等,如若发现存在工序错误、工序遗漏、技术不达标、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予以纠正,防止对整体工程造成影响。第三,严格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首先,应当结合施工方案来科学规划工程施工流程。其次,在规划流程过程中,需要仔细划分各个项目,且结合实际施工进行不断推进,如遇到其他因素影响则需要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再者,合理规范各道施工工序,可以编制短期的施工进度表,以保证施工进度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将进度规划制作成为图表的形式,让其更为通俗易懂。第四,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在施工管理中同样需要对内业资料管理予以充分重视,其属于科学技术档案的范畴,有着较强的保存价值。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要加大对内业资料的检查、指导以及督促的作用,一切事提升其管理水准。其中,在进行检查时,应当将指导、督促以及检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实行奖优惩劣的方法来辅助完成。经过相关部门对内业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审查通过后,才能为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以确保资料的全面、真是与可靠。 3.3工程竣工管理需注意问题 第一,在工程竣工阶段,必须要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将工程技术文档与工程图及其他相关文件都做好相应的归档工作,且确保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便为今后建筑工程的维护提供可靠参考。同时,所保证归档文件与项目管理要求相符,书写整齐、文字清晰、装订规范。并且要将工程图上交至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以作为验收的参考依据。第二,采用各类验收方法来合理评估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判断建筑整体结构造型与工程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施工质量有无达到规定标准要求,工程成本是否控制在与其范围内等,如若存在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与沟通,并予以修正,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过程,往往涵括多方面内容与技术。所以,为了切实提升整体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非常有必要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正确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注意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以实现整体工程效益的提升。 作者:李振文 单位:金华市昌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 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其刻不容缓的问题,高校的人才供应与市场上的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本文从其教学模式如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需要了。但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行业的教学模式依旧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水准和学生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此方面人才的要求。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应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建筑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特色,根据“够用为度,注重实用”的原则,整合专业课教材和课程设置。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2.1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技能培养 现行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往往基于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教师主要通过室内理论教学来达成学生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际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课本和书面材料可以解决的,需要学生实际上手操作,才能对问题与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严重缺乏实践环节,成为了限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自我突破的瓶颈,导致许多学生需要在正式进入岗位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2传统观念浓厚,教学创新缓慢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采取中西结合的手法,对西方的教学经验和传统教学理论相结合,但是依旧存在传统落后,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经验掌握,以及其专业理论框架的构建。且传统教育模式对于知识系统的讲授,缺乏系统逻辑的教学系统。使得在学生教育的最终结构上面,缺乏统一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其日后进行深度学习,且缺乏实践和创新,教学模式陈旧。 2.3实践性教育基地,实践设备和设施不足 许多学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上,已经发现其缺乏实践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受观念、资金等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其硬件设施不够健全,如实践基地不确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现有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 3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3.1突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特色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实践性上面,高校在推进此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突出此特色,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此专业学生人才实践性的要求。 3.2加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学生对于理论基础框架的构建,给学生进行深入的的学习提供帮助,校方应该为学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在总结国内课程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3.3引进教学设施和高层次人才 为了保证高职工程专业的实践性,需要从引进专业性的硬件设施,从而为学生提供其实践的场所和场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其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实践。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应该按照需求,按批次的因此此方面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才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理念和前沿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专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田春雨 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要点思考 摘要: 高层建筑施工是在单位面积内完成结构施工,作业面相对较为狭窄,因此对施工技术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层次要求,这就要求需要施工技术,加强工程管理,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桩基施工技术要点 桩基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最基础的部分,桩基的稳定决定着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从施工工艺的差异来说,高层建筑桩基施工通常有两种形式:灌注桩和预制桩。第一,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灌注桩是利用钻孔机或者人工钻孔后,将钢筋笼放入孔内,再注入混凝土形成的桩基。应用灌注桩施工时,应当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施工设计、现场土质情况等要素进行灌注桩的设计。第二,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预制桩是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施工之前做好桩基并且进行必要的养护,在施工时可以直接将桩基安装在正确的位置。由于受力性质的不同,桩基也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不同桩体在其工作原理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对桩体进行选择的时候,首先要对该地域进行详细的研究,方可决定桩基的桩型选择及其布置位置、深度等。 1.2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钢结构柱的设置完成核心墙的施工,要求对测量基准点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以便形成基准网。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确定钢结构柱的数量,一般应当至少24根以上,才能保证核心墙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结构和其他构件之间的焊接质量,确保其无损,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 1.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对混凝土材料的选取有很高的要求,原材料选取中,水泥的选择尤为重要。第二,混凝土的配合比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所以需要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配制出精确的配合比;第三,混凝土搅拌技术。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以后,,对于材料的投放顺序、搅拌的时间、进料的体积等都要按照明确的规定,行搅拌,搅拌的时间和使用的搅拌器械需要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 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如果采用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会直接造成高层建筑结构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的材料,导致工程结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2技术问题 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日渐成熟,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从施工技术方面来看,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因为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高,所以很多工程都需要人工完成;并且很多施工单位都召用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高级技术培训,导致机器设备的应用效率较低,给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2.3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层建筑中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的控制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目前,高层建筑的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使得施工现场的管理较为混乱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材料、设备等都缺乏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还有一个原因是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不够好,对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没有开展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等,而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因此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握。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对材料的质量、品种、出厂日期等特性进行仔细检验核对,并且对需要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同时,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要进行适当控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第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常用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从混凝土的选材、搅拌、浇筑、养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混凝土质量。 3.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试验,根据试验的数据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混凝土配比,并且进行搅拌。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除了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以外,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以此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的三线控制,三线指的是垂直线、标高线和轴线。垂直线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三线控制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柱网布置情况,确定四个边角柱的具体位置。标高线的控制需要运用水平仪进行抄平,在高层建筑每一层的洞口位置进行标高定位。轴线控制主要是对建筑物的每个不同立面和侧面进行定位。 3.3完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因此,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在实际中的情况,制定并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用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进行。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普遍采用分包的形式进行,因而各层分包商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其中任意一个分包商的管理出现纰漏,就会对整个大的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通过制度的形式对分包商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制定,并且保证施工企业每个环节间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的完整性,避免工程的过度分解;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控制,尽量弱化人员对于工程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已经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普遍的建筑工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也很受重视。影响其施工质量的高低是高层建筑技术的好坏,影响高层建筑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要重视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增强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可以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殷建奇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质量,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城市化的发展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对高职教育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规模较大的专业之一,也是许多学校的特色专业,其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显著发展。目前,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开展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并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本专业的特色办学。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状,并根据实例研究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体系 近些年,国内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和行业特点,不断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发展逐渐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高职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之初运用大专教育教学思路进行课程体系的建立,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时间少,不仅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积累上也与大专、本科学生存在差距、实践证明,这种“压缩饼干”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无法突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职业性,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不完善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不足,利用率较低,在没有相应实训项目的学期内校内实训基地处于空闲状态,造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效果不明显。其次,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投入不足,实训教学存在仪器设备紧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例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智能化仪器较少,对于现有仪器的保养工作不到位,造成技术性能落后或老化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进度。最后,教材与实践教学改革不相符,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实训指导书,缺乏企业专家的指导,缺乏当前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指导,同时,在教学中缺乏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不利于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形成真实的工作情景。 (三)缺乏完善的实训指导教师团队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经验不足,多数为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没有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缺乏建筑专业技术上的实践经验。在开展实训中,教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很难对学生的实训进行深入的指导,影响实践教学和实训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法 (一)建设并完善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校内实习工厂、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工业培训中心,校外的实习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教学的延伸和完善。例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的校内实训基地约为1000m2,共投资700万元,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实训中心、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共7个,还包括1个建筑工程项目咨询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采用与实力雄厚的建筑工程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相继在陕建集团、陕西省第一、第三建筑工程有效公司、陕西恒业建设集团、西安万象职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内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实训基地的管理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是实现实训基地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建筑工程系实训基地的管理上采用“一二二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监控体系三位一体,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实训基地与专业群相结合,将实训项目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建设并完善二类基地;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训室的内外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将实训基地技术设备的建设、管理与使用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的三个重要环节。重点是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实现建筑工程系实训基地的合理运用,提高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服务能力。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前,以及每年招生前期,要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认真分析市场并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开展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综合各项就业信息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联系本区域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例如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总体上来看,西部地区建筑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较高,这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教育市场。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工学结合模式,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实现学生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提高。 2.加强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要将职业岗位标准作为参考,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参考当前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并按照建筑企业中具体的职业类型,例如建筑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企业岗位为导向、企业项目为载体,实现课程改革。其次,要合理运用实践育人经费,增加对实践教学开发研究的费用投入,并运用监督机制提高经费的应用效果。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大力开展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对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织其到相关建筑企业进行实践,使所有教师均具备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等,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采用引进企业优秀员工到本校担任实训教师的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其次,制定并实施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教师的管理制度,探索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系统的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内容、教学形式,参照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集合在网络平台上,主要资源包括教学与培训、企业人才需求、行业企业标准、专业新技术等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资源。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并不断完善课程开发与运用,还能够辐射与带动学校其他建筑相关专业的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广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专业就是建筑工程技术,2013年学校为建设特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首先整合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成果,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联合该地区的建筑企业,设计、建设并开发出具有共享功能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条件,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首先应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设备,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将建筑工程职业岗位标准作为参考,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三,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建设出一支具有加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最后,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建筑工程技术资源库,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作者:邱丽辉 汪耀武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要点及优化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逐渐的增加了,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有一定的加强,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因此,本文就对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当前工民建施工技术的优化的对策,以使我国工民建建筑更加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工民建;技术要点;技术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得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了。为了能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工民建作为当今主要的建筑工程,加强对其进行研究,掌握施工技术的要点,可以很好的加强施工的质量,使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所占的地位不断的提高。 1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术 1.1工民建施工的节能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问题逐渐的增加了,这就使得在进行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加强节能的意识,使得建筑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今的节能技术中,主要利用的就是太阳能,在建筑的顶部或者墙体安装一定的装置,能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讲太阳能有效的收集起来,并将其转化成为电能,供给建筑内部使用,减少了国家电网的供电需求,节约了一部分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如果太阳光照充足的话,在建筑上安装1000平米的装置时,可以满足3000平米的照明需要。 1.2工民建工程施工建设防渗技术分析 在工民建工程中,防渗技术的使用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防渗技术中,主要在建筑的外墙、顶部等部位上使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场所的天气、环境等因素,选择不同程度的防渗施工技术,可以保证防渗效果达到很好的同时,降低了施工的难度。首先要对墙体的基层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对墙体上的一些灰尘等进行清理,使其表现美观的同时,在进行水凝覆盖工作时,使水凝与墙体结合的更加牢固,然后将水泥平整的覆盖上去,这一步骤是防渗技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导致建筑的防渗性能得不到保证。在对门窗进行防渗处理时,由于门窗具有可移动的特性,就要在保证其不影响建筑整体美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1.3工民建工程施工加固技术分析 加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在工民建中使用良好的加固技术,可以使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常用的加固方式为加大截面方式以及包钢加固方式。在使用包钢加固方式进行加固时,首先要对表层进行处理,将表层上的杂质进行清除,然后将型钢或者钢板贴在表层外部,不仅增加了承重能力,而且还能对其内部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的材料多,需要花费的成本大,因此,这种方式的使用情况不是很好。而在使用加大截面方式进行加固时,也要将表层清理干净,然后在表层上平铺上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使其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这种方式的花费小,易操作,是当前阶段中使用最多的方式。 2优化工民建施工技术的对策 2.1优化桩基施工技术对策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进行的好坏对工程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要对桩基施工中需要的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理的材料在施工中使用。然后在桩基施工之前,要将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清理干净,保证没有任何的杂物对其施工进行影响。并且,要考虑到排水的问题,将施工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及时的排除,降低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然后在定桩时,要准确的确定定桩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反复的检测,使其发挥的作用更大。 2.2优化防渗施工技术对策 在当前的条件下,在经过几场大雨过后,常常会发生一些建筑的墙体、门窗顶棚等部位发生渗水的问题,这就要优化我国当前的防渗施工技术,加强建筑的质量。首先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强防渗的意识,使设计中设计出更好的防渗方案,然后寻找出当前防渗施工技术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使建筑的防渗性能得到有力的保证,与此同时,在经过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下,还能使建筑的整体保持美观。 2.3利用高科技创新技术 (1)计算机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建筑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首先可以将工程中需要的材料、人员、设备的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分析,使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人员与设备进行有效的分配。同时,在施工前,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场所的环境、天气等进行有效的调查,这样调查将减少很多的时间,而且调查的结果更加的准确。在施工过程中,加入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将设计、策划等各项工作在计算机中完成,使得设计的更加合理,更加的迅速。这样我们可以很好的发现,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仅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还能为建筑企业节省下很多的成本。 (2)新型节能技术。 在当前阶段中,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因此,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更加节能的材料以及技术,能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当前的工程建筑中,使用的大型器械都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以及噪音,同时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以及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还使有限的资源一点点的减少。因此,对新型节能环保的器械进行研究,能使建筑施工更好的进行下去。并且,加强新型材料的研究,使其改变以往传统材料的使用状况,也能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理念。太阳能是我国当前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新型能源,其对光照的要求极其的严格,在有些时候太阳能就发挥不出作用,因此,加强其他再生能源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3)生态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工程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工程垃圾处理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垃圾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将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再次使用的垃圾进行收集,进行二次使用,这样不仅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而且还能减少建筑企业的投入成本,使得建筑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3总结 在我国当前阶段中,建筑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工民建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为了加强我国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就要从施工技术上入手,对其进行优化,这样不仅推动了我国建筑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城市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平 单位:朔州市宏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 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同时还需要在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但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来说专业技术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理论知识培养方式导致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很难在实践工作当中快速的找到技巧并投入当中去。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的目的是丰富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于市场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建筑团队是施工单位的重点发展内容,对此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的探寻新的培养方式,从而促使专业人才得以提升。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详细讨论。 1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今年来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并逐渐的与世界接轨。当前建筑行业已经采取投标制的方式来进行招工,并且有专门的监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负责,使得建筑市场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人才建设对于企业方面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一个岗位都能尽快地适应,并且在组织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因此,现阶段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教育中应当积极的将理论知识教学转换成为实际的操作,从而帮助从业人员能在实际的工作单重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并且成为一名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人员。 2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对建筑工程的技术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建筑工程的技术性员工,只有达到了专业性和技术性才能真正的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当中主要突出的就是技能方面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却缺少关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等来进行课程设计,形成统一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应根据能力要求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并最终找到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培养的目标一定要以先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并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以培养岗位能力作为主要线路,进一步的加大日常教育证的实践性课程比重。虽然短期的技术专业培训主旨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但同时也应当适当的融入文化课元素,构成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特色性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促使从业人员能在未来投入工作岗位时得到实践性的应用。同时,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各个岗位中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并根据敢为需求来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 3.2加强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已经成为了市场不可获取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拥有技术管理是从事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相关工作要求[2]。在实际的教育中应当重视起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要求始终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上,并充分的利用短期教育时间来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检验等部分进行重点教育,并且将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列入到教育行列当中去。很多的从业人员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在他们的操作中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问题,对此,还需要在教育中重视起规范性教育,明确的将操作规范传授给从业人员,促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规范性操作,促使专业能力更加强。 3.3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过程中,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对此,在教育当中应当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基础等课程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应当在授课的过程更正对从业人员适当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不断的接触到这样的知识,从而强化他们内心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这样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促进他们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内容。 3.4强化认证教育 所谓认证教育中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到持证上岗。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过程中应当安排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参与到从业资格证考试当中去,虽然一本证书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但却能给予一个人专业性的肯定。 3.5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在当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想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那么一定要重视起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3]。对此,可以让一些高校内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当中去,以他们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强化技术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的从新认识。其次,应当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实践课程,并且需要适当的要请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为学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6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对此学校可以适当的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到工程的实践当中去,强化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先进的技术掌握能力[4]。同时可以聘请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教学实践讲座,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首先应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以知识性教育为教学基础,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并且在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内容,从而促使这部分工作人员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进步,并且更加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作者:蓝英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城乡规划建设教育管理办公室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探析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以及管理行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建设行业的主干专业,这个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能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与建筑工程事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并且能与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需求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广泛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超强的团队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高职工程院校想要培养这样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为教学的主线,注重要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的中专发展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成人高校发展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定位不清、师资水平较低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工程的实践应用教学。就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总课时通常都在2500小时左右,但是这其中工程实践的课时却只占了25%,而工程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以及抗震等和设计相关的内容则占了绝大部分。 2.2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数学基础则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使得录取进来的学生大部分成绩偏低,尤以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学生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时比较困难。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进入监理公司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层,从事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以及质检员等工作,学生非常清楚这一就业方向,因此,对于学校设置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而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也忽略了这一点。 2.3重理论、轻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让学生进行建筑制图、识图的训练、施工组织设计、测量、工程预算、水电安装以及生产实习实训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甚至还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压缩或者取消,而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对工程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掌握不透彻,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造成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建筑工程用人单位需求的被动局面。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1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专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据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出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教学。但在对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应该进行全面考虑,对于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基地,以确保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接受工程实践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学重视校内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每年定期的投入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以对校内的实践和实训条件进不断的改善,对校内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与优化管理,完善各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对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标准图集、新规范的手册以及图书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读”结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2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就业后更好的适应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工程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如,将工程实践教学交给专业的教研室组织进行管理,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实践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具体检查、指导以及协调,并让实训基地安排资质较高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专业对口的设计院、施工企业以及研究院等聘请一部分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或实训的指导教师,以构建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与实践报告,让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内容、体会以及收获等进行记录。之后再依据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际业绩,让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给予评定,最后交由主管部门进行签章。高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教师应组一个考核小组,依据学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成绩,并将成绩依次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四类,并将其记入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3.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应积极争取承担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皆备的双重性人才,授课教师是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就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工程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完成日常的教学管理的同时,在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与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建筑工程专业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我国当前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将培养建筑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性教学作为基本内容,校企协作和产学结合主要途径,构建具备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蔡小萍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思考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1)扩大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市场的竞争加剧,各个建筑企业为了在建筑工程效益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结合市场运行规律及建筑行业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以更好地实现投入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帮助建筑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技术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保养与维护工程机械设备,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因施工故障或施工事故造成的花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为工程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并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监控、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审核、组织措施、技术组织设计等,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与有效管理,有助于合理控制工程质量,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工程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进而有效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同时,工程技术管理的应用,是推广与普及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较大作用。 2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作业层的重新组配加大工程技术管理难度。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项目建设通常由制定单位及相关领导负责,在工程技术管理上,皆采取较为简单、直观的三级管理模式,分别为施工队、成员企业、集团企业或单位。其中,工程项目建设的参与方各管一段,使得管理涉及人员较多,各项具体施工事务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破了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建设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要求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实施更高层次的队级建制,这就使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当前,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将施工进度作为管理的重点,过于强调施工的速度,而忽视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其技术管理没有严格遵循相应的规章标准及技术方案,并且也未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及规范地记录与整理工程技术相关资料,实际工程技术资料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及现场状况存在较大出入,为项目技术管理的整体实施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3)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性质及用途的工程项目数量不断上涨。一些还未成熟的建筑企业为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争取到更多工程项目,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大量招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使得其工程技术管理领域内人才质量良莠不齐,甚至一些未经受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培训的人员也成功进入到企业内,并担任一些重要岗位的工程技术管理职责。此外,一些资历较深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也会因建筑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同时担任两个以上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精力较为分散,使得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难以被保证。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 1)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各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拥有健全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及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制度,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其中,明确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责,并规定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各个方面协调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以确保图纸的合理、无纰漏,细化技术交底的各项事务及标准,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确保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构建科学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当前,国内建筑企业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并培养了大批具备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单位,通常掌握较为充足的人力与设备资源。科学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可建立“双赢”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将建筑企业与具体项目分包单位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促使分包单位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管理上,进而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推动建筑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筑企业需结合当前工程技术管理需求及人才发展现状,制定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提升工程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监管,确保其管理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让其更好地投入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去,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作方法。 4)注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企业及具体施工单位应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项目施工由于工程量大且复杂,往往工期较长,从立项、施工到竣工及审查都会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期间内,工程技术资料必须保证更新及完善及时,以便于建筑企业作出重大决策时,能拥有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在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要实时掌握工程建设状况,了解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必须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创新改革,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作者:冯军会 单位:平定县城镇供热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 1简要阐述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的结构发展方向是楼层的不断增高。这种楼层的不断增高会导致现有的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现有的框架结构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现在的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工程中,在竖向构件及构件的组成受到的重力载荷都是由一定的区别的,这是一种逐层递增的关系,这样就需要在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重点参照重力负荷的参数来确定构件的尺寸和墙体的支撑件的尺寸。除了上文的所述的重力载荷,还有;两种载荷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参考:第一种载荷是地震载荷;第二种载荷是风载荷。这两种载荷是非线性的竖向分布,对于建筑物有高度的敏感度。对于这些框架结构的设计因素,在施工中需要进行的施工技术也有很多,只有设计和施工技术相结合,才可以顺利的完成整个工程建设的部分。建筑工程中影响框架结构技术的应用有很多的方面,例如施工中的钢筋工程技术应用;模板工程技术应用和混凝土工程的技术应用。 2简要叙述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钢筋工程技术问题 关于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钢筋工程技术问题的阐述,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框架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框架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的正确施工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2.1简述框架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框架结构施工中的钢筋工程经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焊接过程中,焊条的型号没有正确的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选择,选择的型号和技术要求的型号不统一;第二个是在钢筋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接头存在对不齐的问题,偏心的现象和弯折现象普遍存在;第三个是焊接中的箍筋尺寸不符合技术要求中的规定。上述的三个主要的问题,在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中要及时的发现及时解决。在钢筋施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钢筋的型号和钢筋的施工数量都要按照技术要求中的具体参数进行施工处理,不能因为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这样的行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致命的打击,要坚决制止。在钢筋的焊接过程中,要及时的校对焊接的尺寸和技术文件中的尺寸,不要出现太大的偏差。 2.2简述框架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的正确施工技术 关于框架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的正确施工技术的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钢筋工程施工前要将施工中要准备的材料准备齐全。第二个方面是钢筋工程施工中要做好焊接工序的施工准备工作。第三个方面是钢筋工程施工中要正确的进行放样工作和下料施工工作。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在钢筋工程施工前要将施工中要准备的材料准备齐全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需要注意的是,露天放置的施工材料,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要保障施工材料的性能不受损坏。 (2)在钢筋工程施工中要做好焊接工序的施工准备工作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在自检的同时,还要对每一批次的入厂材料进行先关的物理试验,保障进场材料的使用性能。 (3)在钢筋工程施工中要正确的进行放样工作和下料施工工作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 3简要叙述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模板工程技术问题 关于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模板工程技术问题的阐述,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框架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框架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3.1简述框架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对于现阶段的建筑高层来讲,浇筑的楼层的载荷大部分都是由模板的支架来承受,这样就会对模板工程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模板施工过程中,有的模板施工完毕还在保养期,就开始进行模板拆除作业,这样会严重的影响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模板施工一定要将保养期计算清楚并且执行。 3.2简述框架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关于框架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的阐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模板工程技术中要正确的进行基础模板的安装工作。第二个方面是模板工程技术中的主体结构的模板施工相关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在模板工程技术中要正确的进行基础模板的安装工作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精准度。 (2)在模板工程技术中的主体结构的模板施工相关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 4简要叙述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技术 关于建筑工程中框架工程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的阐述,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配比的原料的选择。第二个方面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配比的科学,合理的控制。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4.1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配比的原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进场的材料都要有相关的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证书来证明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同时我们要将材料的出厂时间,各种性能强度及包装形式进行详细的检验,以防不合格的原材料混入施工现场。 4.2混凝土施工中的配比的科学,合理的控制 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对于提升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有着非常好的保障作用,但是混凝土的配比的合理有可能会提升施工的整个成本,因此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保障施工的质量,只有这两方面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造价有一定的平衡。对建筑工程的技术和建筑工程的预算都有好处。 作者:宋岩 单位:庆安县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局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探析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和对学生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且枯燥的课程。虽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学模式,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授模式,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模仿练习对建筑工程技术学科进行学习。这种只注重“讲课”而忽视“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致出现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即学生考试成绩好,但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弊病。 2项目教学法的概述及实施步骤 2.1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学前教育学家莉莲•凯兹和加拿大初等教育学家查德在合著的《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中提出。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专业需求,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项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项目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这些项目可相互独立,也可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学生在完成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和结果评价等程序时都需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模式是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学生学到的东西虽多,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也不少,学生学起来枯燥且无实际操作性。项目教学法则将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项目本身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2.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一般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具体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1)教学任务子目标确定。 子目标的具体内容应有任课老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确定,单科教学任务可以组成一个子目标,多科教学任务可有机组合成一个子目标。各科任课老师在讨论后将子目标内容拟写成书面意见报给学校院系相关负责人。但上级审批生效后正式实施。系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正式生效实施。 (2)子项目(部)成立。 子项目(部)的成立,主要是帮助任课教师负责对项目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成立由院、系和企业人士组成的监督及结果评估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3)制定计划及进程。 不同的子项目活动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应在考虑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方案和活动进程。 (4)师生共同实施。 子项目进人实施阶段之前,任课教师应根据子项目的实际要求要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择相应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快速进入项目活动状态,教师对项目内容进行一定的示范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便可以按照实验要求一步步地仿做教师的示范。作为项目负责人,教师对活动应实行全面跟踪管理控制,巡视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并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大的错误及时纠正,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小组也要予以表扬。 (5)子项目评估和教学结果评价。 子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应以书面的形式,将项目活动实施效果总结和教学结果自评报告上报给监督及评估小组审查。监督及评估小组在教师上交的报告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和教学质量评价,然后也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依据上述评价、评估结论,对子项目查缺补漏,不断改善优化子项目的设计方案,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3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的,遵循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学校和任课教学应首先明确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的,通过应用项目教学法想要达到何种教学水平。项目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内容的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求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任课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工作要准时、守时,与他人的协作、交往能力、独立组织、分析、计划和实施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针对本专业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时,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项目内容与目标的设定。首先,项目立项和项目内容要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求,以及学术知识掌握程度来定,所选项目应是该专业领域里具有实际价值的典型产品、典型零件或典型技术工艺。例如一个机械零件的加工、一款建筑效果的3D动画设计等等。通过这样的立项方式,能够使项目更加贴近学生将来上岗工作后的实际需求,这样科学的项目设计才能对学生将来的后期实习、就职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能力基础。 (3)增加项目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实行项目教学法的院校中,多数院校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实施,日常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不多。学校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以学生的毕业设计为项目内容,通过“临阵磨枪”式的一次性应用,试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的实际技术操作能力。但是这样的应用方式局限性很大,仅用一次性的项目教学法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增加项目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不仅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所帮助,且对他们将来工作后的自我充实和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对于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在确保实用性、科学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项目立项和内容设计进行合理安排,实现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最终目标。 作者:郭烽 单位:临沂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探索 一、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教学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建筑材料、建筑产品和建筑设备,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给排水管道系统、采暖供热、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运行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尽可能降低能耗。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先导和核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新建建筑必须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并逐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规范。建筑材料是建筑的载体。绿色建材是指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低能耗制造工艺,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是实现绿色建造的物质基础。绿色建材的推广与应用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学院以绿色建筑特色为导向,通过设置专业群平台课,整合设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中增加了墙体节能构造、屋顶节能构造、门窗节能构造等知识,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材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绿色建材的含义、种类、基本特征、初步评价标准,引入新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随着绿色建材的不断涌现,学院还布置学生参观建材市场,调研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撰写绿色建材的课程论文。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绿色建材的理解。此外,学院引进企业——荷兰澳柯玛设计公司等合作共建“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工作室,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绿色节能材料、工艺、构造为研究重点,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教师和企业建筑设计师指导学生开展绿色节能材料的创新设计活动提供了实验实训条件。另外,还拓展与省市各类建筑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借助协会培训平台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打造建工论坛,举办以建筑节能和绿色生态建筑为主题的新技术产品展示会,交流展示行业新技术,形成了既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又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作者:朱艳峰 路浩东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方案,以确保有组织有纪律的施工进行,选择录用具备合格的技术以及丰富经验的的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的素质、工作能力对工程最终的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严格采用相应得技术标准,否则也会延误工程的施工进度。 2.在技术的配备方面,要先进的配套器具,比如,对设计图纸审核、说明有关规范的细节问题,必须做好严格计量把关工作,对新的工艺建筑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一定要经过多方实验和开发以后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引进到施工工程中,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把控施工质量检验的具体措施。 3.收集整理完善健全的原始技术资料并做好最终保存工作,原始资料是整个建筑工程在施工过中的重要的技术性和管理性的重要文件,它是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掌控全局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工程使用的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工作。结构配件和建筑材料的具体使用,以及施工过程结构配件测定的一手资料。 二、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施工技术管理一手抓的工作,必须从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材料使用、施工设备的完善上充分做好施工前保障全面施工安全有序进行的一切措施,对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全方位检验确保有效符合规范的情况下积极采用和推进到工程实施中,具体的几点参考如下。 1.从管理手段上创新,责任制度化的管理规划,强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文以提到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明确各个施工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制定具体的奖惩方案,定期组织公司人员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拓展活动。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管理的统一化和制度化,同时也要不断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企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这些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认真做好工程成本的核算和监控和工作。一个建筑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适当运用经济可行的方案,提高机械化利用率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预算,成本管理要始终贯彻到最后施工完成,从工程开始的投标承揽任务到整个建筑的竣工验收成果,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事先预测核算,做好相应的成本费用预测方案和规划。做到每一笔费用落到施工工程的实处。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工程施工环节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部分,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做好使用后的机械管理和保养好工作,从而确保机械设备每次使用前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的状态,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在使用中的安全。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出现了违章施工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制定相应的违章施工的惩罚方案以确保有序规范的一个工程施工环境,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做好双重防护工作。 三、结语 在建筑行业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施工技术是促使建筑行业不断蓬勃向上成长壮大的核心,因此施工技术的合理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当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中之重,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化水平不仅关系着建筑施工方的经济效益及未来的发展,同时还关系着建筑工程今后的使用发挥及安全性能问题,因此,重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提升策略,将其落实到施工管理中的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作者:范春意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研究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1.1含义 (1)对设计环节的技术管理主要是负责对与工程有关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和分析,主要对象是设计人员规划的工程方案以其他文件,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和研究,是保障整个施工项目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的重要工作,相关施工单位和企业必须对这一工作予以足够重视。(2)对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分析,如果施工中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处理,同时也要对施工中各项工序的交接和更换进行合理管理。(3)对竣工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施工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资料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开展相关会议对该方面进行评估,这样就能从实际工作中积累与今后开展工作有关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其作为完善工作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单位或企业的施工水平和管理技术。 1.2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机制保障,在施工中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对所有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完善,在任何企业和单位中,管理逐渐也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力,在水利水电企业单位中更是如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想要正确规范地运用各种施工技术就离不开科学有效地管理方式。因此,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对施工的技术管理,采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2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时,对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必须予以重视,并建立和完善相关质量安全体系来对这一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保障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施工中采用完善与合理的手段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中如何进行更好地技术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和讨论也更加全面化和深入化,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状况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这一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性和健全性,不断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方案,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施工设备落后,影响到施工项目的完成效率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任何环节中,都需要运用到与之对应的机械设备,因而施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状态直接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造成影响。现阶段,我国许多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和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对原来的设备进行更换或改进,有些设备因为没有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极容易在操作中发生故障,甚至无法使用,这就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2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 相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起着决定作用,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而只有工程质量得以保障,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才能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水利施工单位和企业中,一些操作和管理人员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因为操作失误、管理存在漏洞的原因而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2.3没有对这一方面予以足够关注和投入,使得施工技术难以发展 对水利水电行业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改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开展技术引进和研究工作。然而,结合现状来看,我国一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并没有足够重视对施工的技术管理,对技术研发投入的资金非常少,这样一来,没有资金的支持,施工技术就很难得到升级,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上,而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也很难提高。 3加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途径 3.1完善针对设备使用的管理措施 完善和健全设备使用和操作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同时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对水利水电企业和单位的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各项生产工作的监管,确保水电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不断学习和研究其他企业或单位先进的管理制度或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和调整并加以运用,提高对设备使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制定巡回检查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务必做好对所有设备的检查工作和日常的交接工作,并进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 3.2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这一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电企业和单位要制定相关措施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每一台设备的责任,同时各部门也要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一制度,将每一台设备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出现人员变更的情况也要及时调整。(2)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工作会议,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应由相关责任人提供设备异常报告,对设备出现异常的详细原因、问题的表现、维修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尽早发现、尽快处理。(3)负责设备管理的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在工作中也要采用更加先进和实用的技术,这就要就相关部门要不断深入开展相关管理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1)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水利水电施工人才应该利用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积极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可企业设立专项的创新奖励资金。(2)对材料和技术加强研究。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在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其相应的特点,安排适当的经费,进行技术的攻关以及专题的调研,争取做到与项目技术和措施等计划同步实行。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要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培训员工对新技术的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吸收社会上的出色人才,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器械等。(3)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并且要善于学习同行业的的先进管理经验或者是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深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之路,促进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创新。 3.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 在人员的录用和提升方面,要有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同时对管理人员的筛选也要非常严格,保证管理水平的高效性和合理性,采用考核机制来决定人员的绩效评定和升职,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操作的可靠性,避免操作失误的情况发生。同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培训课程,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踏实地工作,完善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意识强、工作质量高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工作责任心、玩忽职守的人员进行处罚并采取辞退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对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施工技术上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工程结构的承压性能和耐用性能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其使用寿命,对整个水利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保障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非常重要。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相关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只要能按照以上方法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断深入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必将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前进,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刘宏德 单位:武汉楚辉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法分析 摘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阐述,根据课程内容,构设任务,让学生融入角色,完成主动学习。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教育学生特点、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制订实施方案,以期通过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社会对一线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层面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使其能够对未来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定位和认识,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自然转换。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对高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授课的形式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教师通过课件讲授课程内容,将涉及的知识逐条讲解,借助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琐碎,讲授时间过长,学生通过课堂只能懂得规则和概念;另外,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往往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到吃力,结果只能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其中;教师能够将书本上刻板的条目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能型人才定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对任务设计的要求 1.知识性与兴趣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知识设计进去,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的配合,任务的设计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进去。编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要求,任务开展的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大多数人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 2.完全感和探究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应将学生局限于思维定势里,要让学生摆脱一贯完成作业的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知识,寻求任务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稍加指导,但不应干预学生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大胆去完成任务,不要怕失败,出现问题时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不要沮丧。 3.灵活性与具体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不可能包含整个课本知识,对于不适合单独设立教学任务的内容,可以并入其他体系。对于重点知识,可以细分为多个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键工作必须要完成,一些细节的知识问题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时,可以在后续的总结工作中进行交代。 三、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堂组织步骤 本课程内容比较琐碎,知识点复杂,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相应项目的任务,分配不同的任务,承担相应的工程角色,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代入角色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1.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激发联想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任务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将课本中理论性的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加工和利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应用于解决项目任务中,强化学习,增加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根据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从事的技术工作类型,分配出资料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在工作任务设计中,给学生分组,分别代入不同的工作角色,在创设的工作任务中,各司其职,进行角色定位。 2.提出任务,编制教学项目,明确要求 教学任务的编制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和实践条件,明确指出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重点专注于一个领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实践内能够完成任务,不至于摸不着头绪。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分期进行。例如,其中一项教学任务:施工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质量控制。此任务中,会给定一个施工项目案例,这个施工案例可以是前面教学任务的案例,这样也具有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在这一环节的任务分析里,根据背景资料模拟控制质量控制点、作业技术交底、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环境状态、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等。通过此项任务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对作业技术准备状态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收集、整理、编写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相关资料,对于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3.分析任务,分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要结合教学时间安排,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可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困难的情况;所以在分配任务和执行任务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对重点、难点予以指出,提供一些执行思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现场施工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案例,分析背景材料,掌握准备阶段工作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两队,相互扮演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提交现场作业技术准备状态情况的相关资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4.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 获取解决任务的方法,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任务分析和学习,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可以查阅图书,查询网页。这些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有迷茫的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好指导尺度,适时为学生提供建议。 5.交流总结 交流是为了激发创作意识,互相取长补短;总结是为明确要学习的操作技能,达到知识积累的目标。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交流和总结是必要的。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角色不同,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并且能够从旁观者角度提出意见。在任务完成后,让大家在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不足,积累经验。这一过程,不但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还可以锻炼大家的分析能力,积累经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主动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仅起到引导与辅助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来说,如果以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听课枯燥,教师上课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完成任务,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能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作者:王春彩 单位: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T—P循环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紧缺人才,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应当完成这个历史性的使命。中国高职教育实施时间不长,近三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职业教育成果,但整个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文章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例,提出“T—P循环”教学模式改革,对其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T—P循环;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高增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所以高校应当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必须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教学模式。某高职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经过专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文就其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一、制订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建筑行业背景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打好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融,突出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施工一线高技术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监理公司等建筑单位提供优秀的实用型高技术人才。 二、构建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应当以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培养施工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技术人才。所以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创建能反映本专业课程轻重缓急的、特色鲜明的新型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技能知识要求,校企合作编写自主创新、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公开出版教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建立“T—P循环”的专业教学模式 [T-Thoery(理论),P-Practice(实践)]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是人才的能力培养定位明确,但若继续采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其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实习实训项目较为单一,不能将各工种的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后的效果与预期能力目标存在偏差。所以对过去运用的“项目法”教学模式有待加强,必须继续深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通过市场调研和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问卷调查,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讨论,制定了符合现阶段施工企业人才要求、职业教育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模式——“T—P循环”。“T—P循环”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经过“基础理论学习、初步实践能力,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四个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无到有、不断提升,并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种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完全可行,且具良好的操作性。“T—P循环”教学模式符合工程学科学习的客观规律。首先学生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然后参加施工现场观察性学习、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等初步实践活动,了解施工生产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了解施工生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主干专业课程的阶段性学习和校内课程综合实训,做到学习时“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实施“T—P循环”的专业教学模式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建设工程项目”作为专业教学模式实施的载体,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紧紧围绕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深化“T—P循环”的专业教学模式。做到“校场合一、峰去谷回、能力晋阶”。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校场合一”指引企入校,共建真实工作环境与虚拟教学情境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教学资源,共建校中“工地”、校园专业职业文化氛围,使学训场“工地化”、校园“施工现场化”、学训管理“企业标准化”,二者合一、实境藕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育人环境。“峰去谷回”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在不同时期,对工种施工人员需求量的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结合企业用工高峰和低谷,适度调整对应的岗位能力课程,实施柔性学制管理,充分实现对分项工程施工技能的培养。具体操作流程为:收集校企合作单位在建或拟建工程的进度信息得到不同工种施工人员需求量的高峰时间适度调整对应的技能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段组织教学实施。“能力晋阶”是依据建筑工程是由多个分项工程有机组合而成的特点,在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所要求必备的分项施工技能后,通过综合课程的设置、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综合毕业考核的实施,多阶段三环节的针对性、反复和强化训练,实现学生由分项施工技能向综合管理能力的逐级提升。 五、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近十年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现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学生规模稳定,专业教学文化沉淀深厚,教学资源丰富,在省内本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刘剑勇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记录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不仅反映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是编制工程计划、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喂有效实施建筑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严重影响着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方法做具体的分析研究,解决现阶段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有效管理;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记录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以文字、图表、图纸、卡片、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成为建筑工程的原始记录,能够真实的反映施工中的独特之处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施工过程、完善施工手段、编写下一阶段施工计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法律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保证技术资料的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喂保证技术资料的质量,必须对技术资料的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措施分析。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资料是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记录和总结,是一种科技资料,与一般的资料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其管理中,也需要考虑到该建筑技术资料的特点,根据特点进行分析管理: 1、专业性。建筑工程的施工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气、燃气等,需要各方面的综合才能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必须由各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合作设计,从而形成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技术资料的专业性,在分类和编制中,需要考虑到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点,并选择具有全面知识的人才进行资料的分类管理,保证资料的专业性和质量。 2、成套性。建筑技术资料的成套性取决于建筑工程设计活动的特征,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按照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把它们组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资料,其中的每一页文字、每一张图纸都是该工程技术资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构成了工程技术资料的成套性,在进行技术资料的管理中,成套性极大的影响着资料的存放、分类和管理,因此,必须给予其极大的考虑[1]。 3、阶段性。由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具有全面性,是记录工程全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因此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料的记录和保存,根据建筑工程的阶段性建设,形成了建筑资料的阶段性特征。建筑工程从酝酿、设计、施工到建成,形成一个有阶段性特征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像等各种载体的工程资料资,包括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依据的前期批文、勘察测绘文件、设计文件、竣工验收等文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技术资料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工程承接的关系,在进行整体的资料保存中,必须将阶段性特征考虑进行,保证技术资料的质量。 二、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技术资料的特点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技术资料的质量,为下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很大障碍,下面将对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资料的收集速度赶不上工程施工进度。原材料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项工程施工的最终结果,一旦原材料供应不上,会造成工期的延误和,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2]。 2、技术资料的不完整性。技术资料具有阶段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在对技术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喂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依据。在管理资料的过程中,会存在技术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从而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用片面的资料对整个工程进行分析,造成了资料收集的不全面和不完善,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资料纵、横向不交圈。在对建筑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管理和技术结合,加强各个专业相关技术人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每个人负责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整理,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分析 1、加大对资料收集的力度,以期与施工进度吻合甚至提前。基于现阶段存在的资料收集的进度落后于施工进度的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资料收集的力度,对原材料等的资料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建筑公司加大对技术资料收集和管理领域的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建成高质量高效率的资料收集团队,加快工程技术资料收集的速度,跟上施工的进度,为工程建设带来有效的效果。 2、规范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加强建筑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必须加快形成管理数据库。建筑技术资料的管理必须遵循全面完整、真实可靠的原则,不仅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管理的队伍建设,还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系统。四、结语做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建筑工程对资料管理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资料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才能更好的进行资料的管理和归集,更加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有效进行,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的新要求,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者:施安超 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道运输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面对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的现实,在分析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厘清“动手能力”真正内涵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内容为例来介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案例教学;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教学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招生人数日益增加,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已接近80%,高职院校录取的人数大概占到了50%。学生升学的机会增加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如安徽省高职的建档线近年都在150分左右。分数的下降,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中学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不高。在此背景下,高职的课程如何设置?课该怎么上?如何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怎样才能把这些曾经被判定为“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培养成受过高等教育的“能工巧匠”?是每一位高职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近几年入学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尽管总分不低,但各科成绩很不均衡,特别是文理科兼收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好。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智力类型上也存在客观差异,他们更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对纯理论方面抽象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典型的理工科,其理论是建立在逻辑推导和严谨的力学计算等基础之上的,要求专业课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和教学模式,教学中构建形象的情景,让学生首先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再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果不了解学生认知特点、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可能会出现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无激情等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谈不上实现教学目的,更不可能完成培养目标。 二、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理解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对“动手能力”的理解涉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明确了,围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但在实际教学中,即使一些规划教材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存在模糊认识,有些甚至就是错误的。如有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在技能目标中列出:学生应具有绑扎钢筋、支立模板、砌筑砖墙、搭拆脚手架……的能力,并要求安排相应课时进行这些技能方面的实训,这是对高职教育“动手能力”要求的误解。这些技能当然属于动手能力的范畴,但这是对操作工人的要求,如果对高职学生也作同样的要求,那国家就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多发展高职教育,把学生送进课堂进行学习了。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完全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完成相应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夸张地说,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远比高职院校老师教的效果好,学生学的也更快。试想老师都不具备这种操作能力,怎么能教会学生操作呢。再者,操作技能是需要不断重复训练和实际操作才能逐步熟练掌握的,上述操作技能涉及到了多个工种,就是在专门培养技工的学校,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到,更别说还有理论教学任务的高职院校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理解,应当是指那些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技术管理岗位所必需的动手能力。住建部对施工现场关键岗位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测量员、标准员、材料员、劳务员和机械员等“八大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应围绕“八大员”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展开,“动手能力”也应围绕“八大员”的实务进行训练。正是基于对高职生源的现状和对“八大员”所需理论、操作技能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进行了案例教学的尝试。 三、案例教学实践 下面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毛石基础和屋面防水施工为例,介绍案例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教学不是老师搜集工程实例素材把它转化为文字,再在课堂上介绍和讲授,而是每讲一章内容之前都要先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以此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前建立感性认识。案例教学对老师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现场,有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 1.毛石基础现场教学 (1)寻找合适的案例教学现场 受学校实训条件限制,案例教学不可能都在校内进行,最困难的是寻找适合教学的施工现场,这样的现场不仅形象进度要与教学内容吻合,安全隐患也要尽可能少,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同意。由于目前建筑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挂靠施工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造价偏低,几乎所有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都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安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施工现场时,老师颇费周折,施工企业也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生怕出安全事故。现场不同于校内教学,组织难度大,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学生进现场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又不能很好地辨别危险源,没有自我防范能力,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因此,带学生去现场前,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也是施工课程教学内容之一)。 (2)问题设置 备课时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事先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到现场。如毛石基础施工现场教学前,介绍项目背景后老师提出了①第一批毛石是直接砌筑在基底土上还是先铺砂浆再砌筑?②毛石砌筑时大面是向下还是向外?③农村的一些房屋毛石基础露在地面以上,并且露在外面石头又平又大是否合适?④为什么这些房屋的外墙总是开裂? (3)现场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施工现场后,学生面对工人师傅的实际操作,在老师和现场人员的帮助下具体了解了坐浆砌筑,拉结石及其设置原则,毛石上的黄皮的危害及其处理,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怎样找平,如何避免包芯砌法等内容,并实地观察了毛石基础砌筑时的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查工具和方法等。 2.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案例教学 屋面渗漏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还会降低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最短保修期限中屋面是除主体结构外保修最长的,为5年。《建筑施工技术》中屋面防水的教学内容包括: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常见渗漏原因及防治等。为此选择了正在施工卷材防水层和维修渗漏屋面的两个项目作为案例教学的现场。现场教学前老师也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事先思考:①外面下雨顶层住户家里的开关盒等处不停渗水你见过吗;②屋面已经使用很长时间,室内出现渗漏现象,屋面防水层会是什么样;③出屋面的管道周围渗水是什么原因;④卷材防水层铺贴是垂直于屋脊还是平行于屋脊;⑤卷材施工的顺序是沿屋面坡度从下向上贴还是从上向下贴;⑥屋面泛水、变形缝、出屋面的管道周边该如何处理? (1)在卷材防水层施工现场,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屋面防水层铺贴对基层的要求,还知道了基层不平整、返水坡度过小就不能保证雨水顺畅流到出水口位置;基层砂浆强度低、养护不好、开裂,防水层就贴不住,影响防水效果;防水层下面的保温层不干燥、排气道不通,太阳一晒水蒸气就会拉裂防水层导致屋面渗漏等。学生近距离观察了工人的实际操作,发现卷材是平行于屋脊沿坡度从下向上铺贴,保证卷材沿流水方向搭接,他们还动手测量了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长度;目睹了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热熔法的施工工艺;观察了女儿墙泛水、变形缝等处的细部处理等。这样直观的实地观摩解决了课堂上两节课都难以讲清的问题。 (2)在旧屋面维修现场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渗漏部位,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讨论、初步分析原因,如卷材年久老化开裂、粘结力下降,接缝和收口处卷起而渗漏;卷材未按压入墙体凹槽边口开胶渗水;屋面返水坡度不足、落水口处垃圾堵塞屋面积水加速卷材老化渗水,屋面后装设备如膨胀螺栓破坏防水层渗漏;刚性屋面分隔缝间距过大(超过规范≤6m的要求),温度应力拉裂混凝土层而渗水;分隔缝处防水油膏老化开裂而渗水等。 3.理论教学 学生对现场施工和存在的质量缺陷虽然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受具体工程、现有知识等局限,仅仅是直观的、肤浅的,心里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老师从理论的高度作深层次分析。由于带着问题听课,理论课上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活跃了原本枯燥的理论课气氛。同时理论课再一次重复相应的知识点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甚至能初步找到工程存在问题的症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日常教学管理,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校外的现场教学毕竟受到如交通、时间安排、现场和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只宜作为辅助手段,根本的解决途径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根据教学需要建设接近施工现场真实情景的校内实训场所,这样才能在不打乱日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完成高职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企业信息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广,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获得长足的发展,并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方式,实现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的信息化作业也逐步开展,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便利性以及经济利润。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寄望由此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实际应用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企业加强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并科学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发挥的功效,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水平逐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能够借助各类智能设备及时、有效的更新企业运营数据信息,规避了企业因为市场信息搜集落后而导致的发展战略制定错误的出现,提高了经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企业运营策略的科学性。此外,这种自动化办公的发展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压力,并进一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作为智能性能较高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运用还能优化企业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对企业合理调度人力、物力资源,带动企业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最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入还能带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并为远程、移动办公提供技术支持,增强了企业运营的灵活性。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实践 2.1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在日常生产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高新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为企业自动化流水线式生产作业方式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企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总体而言,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兼顾使用微电子、模拟仿真、自动控制等技术,从而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并构建起对企业流水生产线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体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在进行企业产品、工艺流程的创新、研发工作时,企业的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使用CAD、CAPP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 2.2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实践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摆脱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束缚,而借助开放式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策略的制定,而这也就导致企业容易受到市场经济体制与信息化趋势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其需要把控企业供应链的发展状况,并对原材料购进、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优化。为此,企业的有关部门在这一环节中引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借助局域网、数据库、互联网等技术开展企业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了对于供应商、生产者以及服务商提供服务信息的协调,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科学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供应、销售、服务环节的整合,确保其产品的有效性,促进各项作业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以及市场份额。 2.3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企业也开展了自身发展结构的变革以及优化作业,并促使企业管理朝着复杂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出现了信息复杂、工作量大的特点。为了规避这类问题的出现,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作业人员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并由此对企业管理处理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筛选、组织处理,从而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工作人员逐步构建起企业资源计划、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以安徽第一快餐品牌——老乡鸡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例。该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口碑,在省内的所有连锁店面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并借助网络系统确保企业的管理层能够随时调取门面的实时监控画面,从而实现了对于门店状况的掌握以及总结,并能够实现对于门店经营状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门店经营正常、有序的开展。关于视频监控的系统图,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 3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状况,为了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更高效益的取得,企业加强了对信息化工程体系的构建。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工程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而企业也会因此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实现了生产管理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 作者:廖冰峰 单位: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谈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本文介绍了这类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种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 1.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类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图像设计与创作能力,是一类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平面设计相关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无可替代,它能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精神和合作创新的意识,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表达的能力,而这些职业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参与到实际的设计情景之中,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并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相衔接,使学生获得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巧,积累就业时的宝贵经验,以便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而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2.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以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入学的第二至第四学期分别开设了《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平面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实训教学,使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迎合了本地区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忽视、实训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审美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3.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能力目标,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忽略了此点,只教会学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图形处理技巧,学生提交的作品中设计美观、质量较高的教师会给与较高的评价分数,但这些往往是参考他人作品或复制其它作品获得的,这就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无疑会降低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教学,要重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起引导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作品设计中的创意、创新思维。对设计相对粗糙,但比较有创意性、有创新性的作品要鼓励和赞赏,给予较高的分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意热情和创新兴趣。 3.2多款设计软件的结合和综合运用 平面设计是以平面为载体进行视觉信息传达的方式,随着设计软件的研发和版本更新,单一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更需依靠多个设计软件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将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优缺点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加以介绍,并利用具体任务体现多种软件相结合进行设计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不同软件功能上的互补,以及在图像处理、文字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从而使作品设计更加艺术化、风格化,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新年贺卡的设计任务中,利用Illustrator软件可以很好地完成特效文字的设计和图形的绘制和编辑,但在图片编辑方面效果却不如Photoshop,这时我们可以先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再将处理好的图片导入到Illustrator中进行文字制作和图形的编辑,使得每种元素的处理上都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应加强对这两种设计软件优点和缺点的把握,以便让学生结合各类软件的优点进行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设计。 3.3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导入课堂教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聘请企业工作人员做专题讲座和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专业课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共同进行教材编写、项目开发等。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体验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工作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和设计公司实习,或完成威客网站上的真实项目,不为刻意追求工资和报酬,而是可以学习到专业技能、积累设计经验,了解最新的平面设计趋势和思路,更早进入岗位角色,同时提高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校外实训基地应配备打印机、扫描仪、激光打样机、塑封机等专业设备,制作软件也要定期更新升级,这样学生提交的作品可以直接通过印刷输出设备实现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操作能力,此外,本校也利用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模式在校内外承接各类平面设计的实际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服务了本校师生和社会,校企合作取得成效。 3.4迎合市场需求,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在项目案例的选取上可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文化气息的专业优秀案例作为项目训练任务,因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和定位不够清晰和全面,有一定局限性,在实践操作中不顾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设计里,这样的作品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需求,在周密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再开展设计实施,让学生明白创新和变化应该是为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和市场服务的,如果不被市场接受和支持,那会是失败的作品、失败的尝试。例如在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案例中,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红色跟中国结这样的传统文化元素来设计,而没有使用科技感十足的元素来设计呢?”,并提供一些其他企业的标志设计图形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标志的色彩、图案、构图元素等特点,深入探究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从而得出结论:由中国红颜色编织成的“中国结”图案代表着活力、热情、奔放;象征着幸福、吉祥、团圆,体现了一个活力十足的创新型企业形象;而由水墨黑色书写的“中国联通”四个字,体现了企业的包容力与凝聚力;而“Chinauni-com”的英文又为标志融入了潮流、时尚、高端的现代感,亮丽的中国红和传统的水墨黑的搭配,给人以稳定、和谐且具有张力的视觉美感。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结合更符合国民的审美眼光,也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和内涵,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被广泛认同的成功的作品。由此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社会的需求,什么是好的设计作品,明确设计要能够长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优秀作品去鉴赏和交流,鼓励学生不断更新设计思维,做迎合市场需求的原创设计。 作者:刘辉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及改善思路 【摘要】现如今,计算机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各行各业企业发展生产中,都成为了一种最为普及的应用技术,但是,在计算机技术高速成长发展的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了起来,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将常见的一些问题列举了出来,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正式步入到了现代化,而计算机应用作为现代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路标,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企业都在日常工作当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这充分的显示了计算机技术对于人们的影响力,但在人们越加离不开它的时候,它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相关问题,为了使其健康发展,需要相关的工作者解决掉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1]。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1.1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广阔 事实上,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社会的各种行业当中,同时也普及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中,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看见关于计算机的相关产品。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来说,计算机已经是无处不在的了,尤其是一些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例如淘宝、京东等,它们因为便利和优惠的价格等优势,在销售市场上占了非常大的比额。同时还有网上银行的出现,它大大减少了人们过去在银行柜台所浪费的时间与流程,在一些学校当中,多媒体教学更成为了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真正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日常生活水平[2]。 1.2计算机技术功能强大多元化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从从过去单一的数值计算功能,扩展到了现如今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在日常生活当中,计算机可以是一种娱乐工具,通过计算机上的娱乐软件,人们可以放松心境,舒缓压力,还可以把它当做一种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社交工具,同时在工作上,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计算机拥有一定的智能,它可以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充当一种辅助工具,有效的帮助人们进行相关的作业,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功能是无穷的,它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计算机应用技术现存的问题 2.1计算机应用技术需要创新 任何一样事物,不管是人、国家,如果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要不停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所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是,它的发展与我国国家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有着不可切断的联系,但在现如今的时代,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事实上并没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有非常多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等都依靠于一些外国国家,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提高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研发,力求可以满足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它们的进步,也让我国迈向世界强国之列[3]。 2.2计算机技术还未真正达到全普及 目前就我国而言,虽然计算机的用户在不断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是我国的年轻人,一些年龄稍大的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还是处于陌生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这些人很少使用到计算机,也就会对计算机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缺少相应的理解,对此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会出现一些误会。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下一步普及,同时碍于我国一些个别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些人更是对计算机一窍不通。 2.3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问题 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的智慧结晶,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计算机是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运作,而我国因为缺少计算机方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常会出现很多计算机程序上的漏洞,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修复,会让一些私人信息泄露出去,给人们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损失,而如果是企业的一些机密信息因为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原因遭到泄露,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这是需要人们通过时间不断去更显和改善的。同时,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器设备,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老化,这需要计算机进行部分系统的更新。 2.4相关的计算机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行业起步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起来有些落后,所以致使在一些高校当中,计算机技术专业无论是在课堂教授,还是教学方案中,都显得不够成熟,有非常多的地区都只看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忘记了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再加上我国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时代的特点,也就做不到与时俱进,因为以上种种这些原因,让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不一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3.改善措施 3.1积极开发和创新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同时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需要有相应的专业计算机人才,为此,相关的高校要努力培养创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企业也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踊跃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做好基础。 3.2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接触计算机的都是一些青少年,有非常多年纪较大的人都不怎么接触计算机的相关应用,要想全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就要推动计算机技术,应该让更多年龄稍大的人对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并且加入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当中,有关部门可以开发出一些适合多种年龄段的软件,让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接触到计算机技术。而对于一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政府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联合,对一些困难地区提供计算机设备,普及计算机知识,在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确保计算机应用技术健康、全面的发展。 3.3修补计算机技术出现的安全漏洞 为了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快对计算机技术运行工作时出现的一些系统漏洞和安全问题的修补速度,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维修以及更新,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安全缺陷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另外,计算机的使用人群也要强加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确保自己能够完美的驾驭住这把双刃剑。 4.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因为云计算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加强了数据的处理模式,也加快了数据的处理速度,计算机技术为科学家们钻研复杂的数据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和应用,也必然是加强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技术之一。 作者:兰汉卿 单位:安徽省颍上第一中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现在计算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越来越依赖它,鉴于其重要性,很多中职院校都增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笔者从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特点出发,阐述了该课程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提出其课程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计算机顺应时展,被应用的也越来越多。多数中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来学习,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虽然该课程属于重点课程、热门课程,但是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很多中职学校只是重视教授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正式的实践操作能力却较很少,这和现在中职教育的初衷相违背,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意义,应该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解决类似问题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简述 计算机技术应用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体现,其也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青睐与关注,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门课程应运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通向该门课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也是想要学习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既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又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做支撑。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学生的思想比较受约束,在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比较欠缺,而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需要灵活的思想和创新的思想,这就令该门课程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实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更能使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 2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现在,我国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教育上,面铺的广,但是在教学层次上表现出良莠不齐,很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广。但消极方面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时间越久,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其在工作岗位也就会遇到更多问题,因此,需要抓紧解决。很多中职学校在教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技术效果而轻该课程的本质内涵。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这一课程成为热门,受人追捧时,中职院校只考虑到赶紧抓住市场需求,而没有考虑这也需要很强的师资力量,如果仅是为了填补该专业在中职学校的空白,而聘请资历和水平较低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那么只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名誉、生源、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当前中职学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重点只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原理和运用上,而在实际操作方面比较少,甚至没有提及,使得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随着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的教学也改革较大,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增多,比如新添加的计算机软件原理、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等,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学会灵活运用,达到融汇贯通,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抓住重视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不等同抓住其教学本质,现在该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还是较少。 3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3.1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需要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基础,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因此,中职学校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分成两部分内容,第一是基础教育,第二是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教育,在这两方面的教课中,都要融入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授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实用知识,更能够使其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 3.2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加上中职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已经和当前社会需求不相符,而且学生对以往教学方式也不认可,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该采用科学合适的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氛围,令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便于理解;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动力更强;通过案例教学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能接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然后适当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3.3改变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 该专业教学理念一定要改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同其他专业,其更新比较快,教师的思想一定要跟上,把之前的重理论轻技术的思想去除掉,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不要尽信书。可以通过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组织装机比赛等形式来使学生的应用技能得以提升,摒弃之前光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理念,让学生从点滴中体现中职生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要能够做到定位准确,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当成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培养的人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 作者:陈其昱 单位: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反思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本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最后提出相关的整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 现如今由于我国诸多行业的信息管理都引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工作的准确度。由于当前正处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从大量的信息资讯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分析。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哪一种行业,都将应用到信息管理技术。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还能够使混乱的管理工作恢复到稳定状态,大大减少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1]。当前,我国大多数教育行业都引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对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只要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可以将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进行简化,帮助信息管理人员从大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质量。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引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引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可以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来查找所需要的书籍,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内容,还大大节约了时间。如果大学生需要借阅图书,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这也大大提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准确性[2]。从我国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大,信息内容的逐渐繁多,种类不断增加等等,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必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同时,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了解当前时代的信息动态。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各种应用技能。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式,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的资料。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信息准确度,进一步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优势。有关资料分析表明,在我国的诸多行业中只要是引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评价非常高[3]。一是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在信息管理中引进了计算机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二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信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信息的增长速度和数量非常快,人们被困在海量信息内容当中,就会给信息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就必须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保证信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措施 (一)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意识。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应打破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因此,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进一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整合的重中之重。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中的领导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掌握程度,从而深刻了解其相结合的意义,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管理的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管理中投入更多的资金[4],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学习新技能,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的深刻意识。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如果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就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引入到信息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来进行管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样就可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但由于我国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这几方面内容,如图1所示。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给数据库充实更多的内容,然后把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储存,这样比较方便以后的查找。从网络科技角度来看,信息管理工作必然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应用的,而对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来讲,则应该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系统,从而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服务其他方面的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和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及时更新和丰富库存信息。要不断丰富数据库内容,并确保信息库有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另外,还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库内容[4],不断积累相关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如果信息库资源较少,很难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四)不断提高信息的准确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不仅可以使信息管理人员用最短的时间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质量,这都是由于智能化计算机的参与,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度,而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在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然后把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分类和存储,从而方便以后工作人员的查询,确保所查询信息内容的准确性。 (五)拓宽信息搜索渠道。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海量的信息资讯,种类繁多,很容易给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对于所获得的信息渠道必须要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还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开发新渠道,通过这样所获取的信息才能更加准确、质量较高。例如需要搜索企业信息的时候,可以把企业内部的信息作为基础,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信息管理人员在搜索外部信息的时候,不仅需要搜索相关的纸质信息材料,还需要收集电子版本的信息资料,然后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核,对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类存储,这样比较方便人们查询。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由于信息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且工作量也很大,这就需要更高的人工成本,也是当前我国许多领域很难完成的一项工作。然而一旦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就能充分体现出这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所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促使信息管理工作更为高效、准确,不仅大大提升了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质量,节约成本,确保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者:李韶希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探讨 [摘要]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正是因为计算机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才能如此方便。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网络信息环境的安全,阻止了一部分存在与网络信息系统的不和谐因素的发展壮大。因此,本文就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保护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大发展出现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更新,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为社会的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社会到方方面面,如: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设备配置中出现的漏洞以及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危害了社会的信息安全以及公民的隐私安全。因此,本文就当前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由于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产生的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中,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黑客的存在,我们社会的信息安全,公民的隐私安全以及等等方面都遭受着其潜在的威胁。计算机网络高手如果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上就能够为我们社会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保驾护航,但是,如果这种技术被心术不正的人掌握,那我们的全体社会都将处在一种“透明”的状态之下,毫无安全和隐私可言。近年来出现的各种事件门就是因此而出现的。 1.2由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不全而导致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仅是需要软件上的更新,同时也需要我们硬件设施上的同步更新才能保证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位。但是,当今很多信息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中软硬件同步发展才能保证安全,导致相关的软硬件设施配置出现或多或少的缺陷,无法正常的满足信息系统安全所需要具备的配置条件,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信息系统安全收到威胁的机率。 1.3由于恶意代码病毒的袭击造成的问题 纵观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历次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安全遭受攻击的事件,都是由于恶意代码的肆意传播导致的。这种恶意代码具有相当高的隐蔽性,能够通过邮件、网页、信息以及各种可以想像的途径进行传播。这种危害有时会是全球性的,有时会是区域性的,这也就足以看出其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安全师的存在来保证安全,同时运用具有高效杀毒软件进行深度清理,解决隐藏在电脑中的威胁。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解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应用 2.1IP技术的出现让不安全因素的游踪可循 IP技术就是每一个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对应设备电子地址。在IP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每一位用户设备都具有唯一的不可变更的IP地址,实现所有用户设备相对独立,实现个人的相对控制,保证信息系统的自检功能良好实现;其次,IP技术需要采用QoS协议和实时性协议,只有采用这种协议才能保证信息通讯过程的顺畅;最后,IP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的应用必须就要让用户设备的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形成一定的点封,保证数据流量是通过数据包的形式实现的,这样有助于信息和数据的管理。 2.2密钥技术让病毒或其他形式的攻击无法破门而入 当今,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可以说是由很多密钥组成的信息网,一种密钥只能打开一种信息。密钥技术的存在使得信息系统中的不同用户的信息得以独立,让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送,资料保存得以准确无误。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保证了用户信息被非本人破取的低可能性。当前信息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是量子密钥技术,这种技术是目前为止最为先进的保密技术,其准确的保证了信息数据流量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使攻击者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准确攻破。 2.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让个人信息更加的“忠诚于他的主人”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主要通过过滤作用以及信息的筛选作用把没有的到防火墙认证的用户排除在外,只保留认证后的用户信息,同时,也就是只允许认证过的用户可以顺畅的进入到系统信息界面获取数据资源。防火墙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还保证了网络的相对洁净,为安全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创造出一个安全、畅通的运行环境。 3结论 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保护,即需要在软件上下足功夫,同时,还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设备上下足功夫,保证软件和硬件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因此,本文倡导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来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具有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 作者:李韶希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社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便有必要在综述信息化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就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求,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应用计算机技术转变。其中,信息化管理指以信息化技术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1]。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著,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合理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行业竞争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1.1信息准确及时 企业运转流程复杂,涉及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方面内容,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仅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为企业决策发挥辅助作用[2]。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不仅能准确及时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还能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数据库,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辅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优化管理流程 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涵盖优化人员结构及优化办公流程两个方面内容。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仅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还浪费企业资源,加大企业运行成本[3]。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岗定责,便于组织一系列在岗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简化办公流程,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求,确保工作效率及质量。 1.3增强员工素质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还能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保证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有利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其次,企业运转离不开竞争机制,员工主动转变传统理念,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引进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成果,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夯实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企业间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便于员工开展内外交流,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措施 2.1生产过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的要求严格,例如:技术参数等。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将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全面监测、控制及调整生产过程,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4]。同时,信息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质量检验、车间现场管理、生产流程及产品开发等,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复杂工程结构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设计技术等。 2.2内部流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信息化管理内部流程的难度大,涉及环节复杂,涉及范围广,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立足点,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好基础工作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业务环节,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整合、组织、加工及收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发挥数据辅助作用,例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务处理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目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概况,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 2.3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局面日益严峻,企业生产不再处于孤立及封闭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突破点,实现供应链管理,做好客户、第三方服务商、供应商与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企业局域网技术间的协调工作,促使企业内外部的服务环节、销售环节及供应环节相结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供应链指原材料、原设备及零部件的销售环节、加工环节、制造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采购环节所形成由销售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生产方、供应方共同组成最终服务于客户的链式结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过程直接影响及阻碍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综述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分析应用计算机计算对企业信息化的隐性,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作者:刘建军 单位:河北科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信息化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 摘要:在当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的网络应用也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态势。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便利,特别是在工作中,企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由此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信息化实际可认为是培养和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工具,并借此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基于此,现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与国际经济进行接轨,更多的企业管理均向现代化和正规化方向靠拢,且逐步实现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信息资源全部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深层的开发和大范围应用,由此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经营决策的智能化、商业运作的电子化等,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所以信息化的核心可认为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应用。 1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两方面的含义:若站在狭义的角度理解,则表示能够借助每一种计算机软件中的每一种功能为使用者提供需要的服务。若站在广义的角度理解,则表示能够对各种软件中的所有功能和设置属性熟练掌握,不但能够在任何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的工作,而且可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内容。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针对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的前提下,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技术,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控制和实行集成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及有效利用,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由此能够看出,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若能够使两者在有效协作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则会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客观成效。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准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加快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开发的同时,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自身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自身也以独特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7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53%,而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率为90%以上,大型企业的互联网接入率达到了100%,我国企业中拥有独立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占到43%,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沟通的企业占到57%。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现阶段的我国企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然而,其在各方面还有待提升。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化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企业实现对信息化交流的调控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但给企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构建了极为快捷的交流平台,从而有效避免了企业信息交流不畅问题的出现。利用企业内部的交流与互动,使企业员工间的关系被有效拉近,此不但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提高了企业凝聚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快速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了企业在信息化交流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还促进了所有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企业在实现远程办公的同时,还使其办公模式的调控性和灵活性等不断提高,同时使企业的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此将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简化的工作流程也可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呈现较为显著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应用 企业中拥有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而企业的人力资源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背景下,借助计算机编程形成的既定程序,完成对企业职工的工作分配。另外,借助计算机技术更能够实现企业职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风险和问题,但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职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风险进行防范,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合理解决方案。此外,倘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对企业职工的信息进行准确统计和分析,继而帮助企业选拔出更为优秀的人才,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现代企业中较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应用来完成,如人事的管理、档案的登记、人才库的盘点、招聘信息、进行网站信息的维护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人事管理中,借助计算机可使工作人员很便利地实现信息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内容。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通知方面,可利用网络中的OA功能轻松信息通知,从而便于全员学习与关注。借助现代通讯软件能够使企业的内部和对外工作交流更加简便。在技术创新领域,计算机技术能够随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模拟实验,同时对有些程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在生产工艺环节,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图纸的绘制、打印等工作。借助计算机进行大数据的计算,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速度,而且精准度更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召开远程视频会议,这样一来,当企业高层想要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现场实况时,就可利用远程会议的形式与所有部门负责人进行互动,此与传统的将各部门人员召集在同一会议室议事的形式相比,即节省了成本,同时更便于开展业务沟通。 3.3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之中 倘若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到企业的财务数据监控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其自身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因此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集成性能够实现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的全面性监控,确保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财务分析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所分析的结果会更科学,由此使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实现科学化,有效避免了人工误差的出现,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正确把握方向。 4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4.1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风险,系统管理属于整个系统应用周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包括数据的备份制度、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以及数据的加密制度等。数据备份包括日常备份与双备份两方面,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包含软件的维护管理、硬件的维护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会涉及系统功能的调换、扩展与改善。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是为了防范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盗取或者遗失,而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可有效实现数据的安全性。 4.2打造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机制 实现企业信息化安全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是需要一个漫长和持久过程的工作,相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控制与信息化安全的经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拥有。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应首先在思想上提高对各种风险危害性的认识,然后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最后建立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化安全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安全机制。具体方法:建立安全数据通信协议、采用安全性能相对更强的数据加密技术等,此外,还要健全针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机制、网络漏洞的检测机制和计算机安全应急预案,唯有此才能使企业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以保证,进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5结语 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有效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已经由传统模式下封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外延供应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实现了极大地延伸。在此背景下,企业的流程控制已经由单一的流程控制转变为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管理,该重大性的突破主要受益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其也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郭卫兵 单位:南通大学保卫处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技术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离不开它发挥出来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实现,真正实现了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梦想。如今在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当中,传授的知识只是单纯对当前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综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对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为未来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提高提出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我国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我国人才结构的丰富,提高了人群专业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1]。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输送专业职业人才,促进人才能够很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到社会当中去。高职院校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到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让学生在自身职业素养上得到显著提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未来进入到社会职业当中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此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学生教学手段单一,仍旧采用“老师—学生”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只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同时,教学中课程没有很好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造成学生在未来社会当中避免不了的遇到困难和问题,造成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社会当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课程紧密地与实际社会需求来结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实际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对一些信息工程类的基础设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硬件社会不够完善,没有资金和设施让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这就造成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产生障碍,没有促进其生根发芽的土壤,避免不了造成学生教学仍旧采取以往的手段来进行,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偏低的尴尬局面。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可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面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获取知识更多方式来自于教师的传授,而教师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来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容。从而可以让我们老师和学生获得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的网站建立网络课堂,获得关于自己学校专业的知识材料,这大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对不会的知识可以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二次学习和教学,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地印象。同时,学校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从网络上寻找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内容和视频,不仅可以日常教学当中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同时可以上传到学校官网上,让学生下载学习,让学生学习不再局限在课上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做到时时刻刻能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优秀的专业知识。于此同时,我们学生还可以在学校网络课堂当中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下载学习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 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单纯通过PPT等形式,对当前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进行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这就造成以往那种教学手段内容比较单一,形式简陋,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知识的有限[2],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学习。于此同时,计算机教学中不能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获取知识能力不足。只有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能够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更加宽广,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上获取更多关于专业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最为先进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我们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清晰和不明白时,及时反馈给老师,让教师清晰知道这节课程学生听课的效率,让教师教学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这种互动模式,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使他们专业技能更加扎实,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充分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的提高。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教学管理老师对每一门课都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要为学生排课时间和上课节数有综合的把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专业课程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和课程,这就会造成学生很多人共同来上同一门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管理产生加大程度的挑战。这就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合理安排学生的排课节数和上课时间。通过综合安排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可以学习到更为全面的计算机技术,保证培养出来学生能够胜任社会当中的任务。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具体实施 (一)增加信息管理和信息分析的教学,丰富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单单是对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编程、软件设计等内容的教学,同时它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和信息分析有充分把握,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当前,我国很多IT企业开始重视信息获取和处理,他们对丰富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来探究用户的需求,这样可以靶向性去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用户对于客户端和自己网站的认可程度。例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开始涉足到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上来,最大化保证客户数量的稳定。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信息处理方面还是相对欠缺的,只是注重编程语言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狭窄化,没有能够让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造成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当中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加大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的教学培训,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计算机的基本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去进行信息分析,能够让学生在海量数据面前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保证最大化的反映出数据的内涵,从而得出最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具备管理、设计的综合素质,能够策划更好的工作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来,能够统筹考虑设计方案和工作内容,让每个工作成员都可以参与到软件设计和信息处理工作当中。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管理、设计的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目标独立的设计实施方案,保证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于此同时,编写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协调,让每个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统筹协调成员的工作,保证最大化的发挥团队的优势。 (三)增大资金、技术投入到学生教学改革当中,为信息化教学开辟道路 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硬件设备满足不了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投入资金和技术到教学改革当中去。拥有计算机硬件设施,我们教学才能朝着更高水平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积极增添现代化教学设施,创建信息化教学教室,购买一批具有高技术化的设备,让我们教学硬件更上一个层次。同时,我们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到教学当中去,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学校网站进行技术革新,对我们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资料可以在我们官网上面可以搜寻得到,方便学生在课下利用我们学校的官网进行学习,大大促进我们学生学习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让我们学生学习到更为广阔的知识,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成长,能够清晰的知道我们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习到更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促进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未来职业生活中任务和挑战。 作者:夏正荣 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在我国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而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笔者首先概述了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而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以通过提出相应的策略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提高办公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已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与服务。当前,随着企业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大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密切联系,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个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其已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如下,该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的任何一种功能,从而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其能够掌握和应用各款软件的功能、属性等,进而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前,为了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大力开发与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旨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总体上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中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为了有效提升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重视与关注。其中,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本身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实行相应的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经营环节。如此一来,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今,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的发展时代,而建设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大企业也早已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不仅来源广泛,且大多数信息都较为复杂多样,而众多的繁琐信息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在此前提下,传统的办公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各大企业开始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办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式纸质管理的模式,且还将企业工作方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如此一来,其不仅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归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还增强了办公的灵活性,其使网络平台也成为商务活动的形式之一。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大大地减少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支出,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经济市场中,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其首先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益处。对于企业来说,其综合实力主要包括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市场份额、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的流动更为顺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员工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该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的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使用,这对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首先,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进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结合员工的综合信息可以对员工进行合适的岗位安排,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做到人尽其才,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且这对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在企业工作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如此一来员工不仅可以掌握到企业的相关信息知识,且其还能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其可以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利于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这对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4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通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关人员对此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便成为各大企业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4.1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主要是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自动化水平。在企业发展中,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该过程中其就是运用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使企业生产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控制自动化,企业还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应用,例如在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内容中加强分析与研究,并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也可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 4.2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信息的复杂多样化,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便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在该实际作业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则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信息的管理,且其还能高效地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进一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如此一来,其不仅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且还能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管理人员仍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以通过开发多种管理模式来进一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相关人员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以将其充分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并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与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冯迪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时代信息化的影响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被实际地运用到了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伴随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并与现如今的教育领域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以期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时代 信息化发展 策略 相对而言,计算机应用属于教育领域中的边缘学科,并未被作为教学的主导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教育界普遍认为有必要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才培育中的分量,并实时展开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课程,如基础的access数据库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学等,全面而有效地提升了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伴随教育领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时代信息化的促进更加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技术支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面对这样的状况,教育领域更加有必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与时代的发展进行最有效的接轨。 1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 1.1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 当前的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更是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依赖网络兴起的行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同时,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明确了切实可行的走向。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还不甚完善,但是其在社会行业的应用广度还是十分大的,而且其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集中储存于网络,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1.2强化简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推广以来,人们可以自发利用网络上的聊天交友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大大简化了交流的过程,即使距离再远也能实现便捷有效的交流,同时拓宽了人们的交友范围,可以在网上自由寻找拥有共同爱好的人群。传统的交流都是利用书信,不仅时间耗费较长,而且很容易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导致最终信息的不完整,为社会的信息交流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信息化时代的落实下,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还能便捷地发送信息文件,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3实现了许多信息化的高新功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随之诞生了很多的网络行业,便利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比如淘宝的健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购物的乐趣;快递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地传输物品;网络课程的建设,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想要学习的课程,进一步充实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功效是巨大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同时也使得信息化的功能更加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策略及人才的培养方针 2.1制定对应的发展方针 为了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完善,教育领域必须迎合时代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计算机领域发展方针,比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加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育,合理设置对应的教学课程,给予学生较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同时,教育领域必须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行接轨,发现相应岗位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培养出最合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2为人才的培育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不应该停留在基础的理论教学上,作为综合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必须逐步加强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社会实习当中,并通过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机会,从而全面性地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为社会打造最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 2.3科学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教育领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并且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严重忽视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材,也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学生仅仅能够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会简单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而其他的功能则未被发展,为此,学校必须科学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体系的专业性,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领域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加以完善和改革,培育出最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以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脚步,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影响,社会必须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适应,实现深层次的经济发展。 作者:哈森格日乐 单位:内蒙古电大兴安盟分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探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是现代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文章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提高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整合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管理 整合 信息管理是企业、学校等单位和机构的重要管理内容,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代,如何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计算机技术发展简述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便利性和快捷性,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进行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借助机计算机的帮助可以让工作有序而稳定的开展,避免信息的管理工作出现混乱。总的来说,计算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更加有序和方便;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目前很多行业中计算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都进行了整合,有关资料显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科学应用对各项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例如,在高校图书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很方便地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很方便地通俗计算机来查阅大量的资料。 3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质量的措施 3.1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管理也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传统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也要得到改变。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关键。信息管理相关部门领导要重点关注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工作,深入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对信息管理的认同和理解,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信息管理团队的意识。 3.2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 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基础,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可以信息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计算机的技术的支持要求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管理,熟悉计算机的应用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网络技术、数据库以及多媒体等部分,管理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管理者还需要检查信息库中的信息,及时发现缺失和不完整的信息,并进行补充;并把信息进行分类,为以后的信息查询和检索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3提升信息质量信息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以后,经常会有信息重复的情况出现,不仅为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为信息的查阅个检索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优化,对信息库中重复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精简信息,及时去除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节省储存空间,为信息的管理和用户的查阅提供方便。在高校的信息管理方面,信息管理者想要使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要制定预期相应的标准,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处理信息。同时,信息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管理工作需要。3.4丰富库存信息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种信息的变化都很大,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保证信息更加的完整和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增加新的信息,丰富库存信息。丰富的库存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信息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避免出现库存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的情况出现。丰富信息库存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归档、交换以及购买等。可以进行收集的信息的内容也很广泛,广泛的内容可以使信息更加多元化。例如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可以收集企业工作中的内部信息资料,也可以收集企业外部与本企业或者行业相关的信息等。信息的收集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电子形式的资料以及纸质资料等。信息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并合理选择具有价值的资料才能得到丰富信息的目的,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计算机的使用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库存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虚假或者错误的信息,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甄别,使用计算机可以快速、有效对信息进行处理,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4结束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主要快捷性和便利性,其优势是是可以让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和提升信息的服务质量。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信息质量,丰富库存信息。对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有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促进信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参考文献[1]艾云.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无线互联科技,2014(10):189-189.[2]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2014(08信息的管理工作出现混乱。总的来说,计算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更加有序和方便;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目前很多行业中计算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都进行了整合,有关资料显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科学应用对各项工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例如,在高校图书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很方便地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很方便地通俗计算机来查阅大量的资料。3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质量的措施3.1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管理也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传统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也要得到改变。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关键。信息管理相关部门领导要重点关注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工作,深入理解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对信息管理的认同和理解,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信息管理团队的意识。3.2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基础,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可以信息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需要计算机的技术的支持要求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管理,熟悉计算机的应用才能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网络技术、数据库以及多媒体等部分,管理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管理者还需要检查信息库中的信息,及时发现缺失和不完整的信息,并进行补充;并把信息进行分类,为以后的信息查询和检索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提升信息质量 信息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以后,经常会有信息重复的情况出现,不仅为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为信息的查阅个检索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优化,对信息库中重复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精简信息,及时去除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节省储存空间,为信息的管理和用户的查阅提供方便。在高校的信息管理方面,信息管理者想要使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要制定预期相应的标准,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处理信息。同时,信息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管理工作需要。 3.4丰富库存信息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种信息的变化都很大,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保证信息更加的完整和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增加新的信息,丰富库存信息。丰富的库存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信息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避免出现库存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的情况出现。丰富信息库存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归档、交换以及购买等。可以进行收集的信息的内容也很广泛,广泛的内容可以使信息更加多元化。例如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可以收集企业工作中的内部信息资料,也可以收集企业外部与本企业或者行业相关的信息等。信息的收集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电子形式的资料以及纸质资料等。信息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并合理选择具有价值的资料才能得到丰富信息的目的,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计算机的使用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库存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虚假或者错误的信息,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甄别,使用计算机可以快速、有效对信息进行处理,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主要快捷性和便利性,其优势是是可以让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和提升信息的服务质量。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信息质量,丰富库存信息。对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有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促进信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张书铱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教学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探讨 摘要:简单的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教学的意义,同时介绍了在现代教学中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发挥出其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特点;意义;应用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信息化、系统化、现代化与丰富化,这些都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现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上教学或者是远程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有的学校可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还为在校教师们开设了相关的培训班对老师们进行教育和考核。虽然计算机并不能代表典型的教学方法,但是计算机的应用却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它的应用不仅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工作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没有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出现了许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 1.1直观的展现知识。 在现代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可以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其他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些教学软件利用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让教学的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和学生的需要,很多抽象的概念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学生听起来或者学起来也会模模糊糊,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期望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很好地直观的展现知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 1.2方便与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会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对抽象的知识能够更加的理解,学习的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对上课的内容事先规划好,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知识用大屏幕放映出来,老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同学讲一下上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同学们上课时对重点的把握。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延伸书本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2.1寻找课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可结合点。 教师在进行某一课程教学时,可以先找出这类课程的特点,然后将计算机作为工具,重点找到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点,开设相对应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课程。由于语言信息是应用计算技术最早的领域,因此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并不小。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汉语分析智能系统,其主要是通过文字处理软件解决文字的问题,并且通过对语音数据的处理或者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处理语音问题,将声母、韵母进行有效地统计和列表,真正有效地解决好自然语言的理解问题。 2.2从教学角度开设基础课程。 要想真正找到适合教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需要从课程和计算机的结合点出发,并及时的开设这一课程。例如在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和处理网上资源的寻找等软件的处理方式,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所以,对于这样的如何进行文件管理和幻灯片制作的课程,可以开设一门这样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2.3改革教学课程的进程。 现在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提交作业的形式来写作业的,这也就突出了计算机学生和老师的教学的提升,显示出了它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如果一味的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这也是行不通的,需要对教学的课门有针对性的整合,对于教材中不太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查找,来找出教学点的真正含义。同学和同学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和学习,网上讨论自己不会的地方,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给教师,请求老师给自己解答,如果学生有一些什么想法,也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学习效率。 3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 3.1教学内容更加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学采取的是单科的学习,在各个学科之间都没有很大的联系。因为教学资源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伸更多的学习知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并且理论也没有联系实际,使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很弱。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会使教学更加的人性化,学习的模块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不仅是教师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也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 3.2教学过程更加的系统化。 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学习,学生们的主动性很差。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将学生作为中心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传授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不仅摆脱的传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3教学手段更加的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通过生动的实验教学,给学生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只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就使整个学习领域都变得很松散。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提升了整体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利用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帮助,提升了学生对此阶段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教学达到最大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教育也呈现着越来越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也就促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必须广泛使用的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更是进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准,并且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在教学程中的应用技术,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刘双业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很难实现进一步发展。文章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和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提出策略,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问题;创新策略 1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很强,对应用者的素养要求很高,但计算机技术产生后,其对社会发展及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社会不同行业中,不同生活层面中得到应用,其功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得以突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其必修课程,但如果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专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价值,推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数值型,一种是非数值型。数值型和非数值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其应用功效和价值都很突出,这两种类型应用于其他学科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的支持,没有人才力量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上懂得计算机的人员并不少,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很充分,但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欠缺,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与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类人才的缺乏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方面、教学模式规划方面、授课方法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不够。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方式也较为老套,实际授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定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在全社会范围内,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群面不广。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多是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皮毛”,只能对相关开发软件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年长者多不懂得计算机应用,不能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样,更谈不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这也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计算机开发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公司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外派部分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员工的综合素养,开发员工潜能。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到企业中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解答员工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员工的综合素养。以这种方式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要能够重视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安全性能不理想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是很关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做好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要多探索,多实践,能够开发出一些安全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开发与应用保障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能够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要改进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手段是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手段,提升各网段之间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提升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要实现网关技术的多样化,要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根据职能情况明确分工,通过网络技术多样化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3.3普及计算机技术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技术,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既要向年轻人普及,同时还需要关注中老年群体。普及计算机技术既需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普及,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普及。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向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中老年人推荐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根据他们的喜好,开发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便捷地应用一些软件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中老年人能够在实用软件的过程中,体验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提升一些中老年朋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目标,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力量,为一些偏远地区发送计算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另外,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关键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把计算机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常态化。要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教育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这对于储备计算机技术开发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4加强技术创新 纳米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提升计算机元件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能够发展生物计算机甚至可以发展量子计算机,可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另外,计算机技术开发者要关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研发,能够应用纳米技术提升计算机应用价值,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在网络技术方面,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未来计算机发展需要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作者:万波 邱晨涵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思考 摘要: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任何企业若想在这种环境之中取得优势,就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以获取更为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关联极为密切,所以,要在大力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实效基础上,关注信息化建设进程。基于此,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具体措施、日后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系统化解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可直接推动企业可持续改革发展进程,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实际生产效率。要想有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实力,就必须深入化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练操作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程序,同时系统化掌握相关软件性能、设置、性质等应用知识,在不同环境下保证较为理想的计算机操作实效,这便是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技术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且富有针对性的服务。 1.2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针对特定企业进行实际管理环节中,信息化即各类高端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此种环境之下,涉及科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才能得以顺利执行,完成企业整体框架管理的整合使命,使企业时刻彰显自身配置的合理性。总的来说,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程,不单单能够有机协调自身生产经济管理流程,同时更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在此种环境下,作为企业务必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对于今后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作用。经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融合之后,企业才能够持续获取多元且可靠的资源,保证后续资源重复性开放和应用的便利性,辅助企业吸纳更多适当的合作伙伴和项目,最终顺利增加商机并获得理想成就。 2.1提供给企业更为强大的信息化革新发展动力 经过合理程度的改革之后,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实力会上升,这是企业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建设活动的根本宗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进,各类企业开始改变以往封闭且单一的发展状态,日渐朝着向外延展的模式过渡,实际上就是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改革计划,无形中激发出企业更多的革新拓展活力。 2.2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自身科技水平 在企业之中大力推广应用创新型信息技术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科技水平十分有利。一旦企业拥有技术优势,便可以动态化地调查和掌握市场状况,保证在后期竞争局势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就是说企业在处理原材料购置、存储、运输、制造、加工、销售等业务内容过程中,需要尽量凸显客户服务的中心地位,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顺利延展出由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者、第三方服务商和下游销售机构融合而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2.3优化企业信息化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在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效的过程中,企业综合实力势必得到提升,这对于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供应链管理工序流程对于企业生产组织结构有着深刻影响,所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融为一体,是现代企业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主流方向,重点就是借助互联和局域网、电子商务、数据库等创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技术,针对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主体、第三方服务商等进行信息化调控。经过各类主体整合之后,提升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应变潜能。 2.4提升企业信息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解决各类信息流通问题 如若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业务人员能够长期进行有效沟通,便有助于强化员工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企业之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快信息资源共享进程,使得许多优质信息资源尽快整合成为企业内部发展需求的资源。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序流程中融入的具体方式 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实质上就是进行既定业务流程数字化操作,该类改革活动包括以下细节。 3.1业务的处理、现金的流动、客户交易的信息化 经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信息有机整合之后,保证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业务运作方案,提高企业内部各类机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实力,使得整体效能提升。在企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旨在实现企业业务管理自动化,是企业开展远程控制的必要手段。企业最为关键的业务流程即生产,在该类流程之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要素,能够愈加可靠地保障企业既有产品质量和操作实效。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为了尽力迎合市场经济变化细节,第一要务便是整改以往单纯追求完美的价值观念,循序渐进地挖掘梳理出创新型产业管理方法,即在凸显企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使得不同工序流程更加灵活,最终顺利衍生出现代完善的企业供应管理架构。企业在持续完善自身供应链的过程中,要重视当中涉及的各类细节,如若发现任何环节存在隐患,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建设途径予以消除,避免如以往般制约企业实际生产和管理实效。 3.2产品和辅助工艺设计的信息化 在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研究怎样科学地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今后企业基础性业务流程完善的影响极为深刻。在整个改革项目之中,核心结构单元就是信息集成化应用系统,在此类环境之下,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高端的信息资源,供应更为精准的管理信息,为今后企业业务管理实效提高奠定基础。在管理过程中务必要把握重点,之后完成企业管理的改革指标,尽量使企业的不同工序流程都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提升日常业务处理效率的基础上,使企业可以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有利地位。另外,企业在开展业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诸多非正常化的信息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非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和结构化信息相对立而存在,非结构化信息可以细化为电子文档、视频文件、电子邮件、多媒体技术设施等要素。在如今过于繁琐冗杂的社会事务之中,则更加需要将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和实际的办公需求等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可以不断适应如今这个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则。综上所述,任何企业想要掌握零件采购-销售一体化流程管理策略,必须要熟知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这是今后企业多元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还须知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特征,便是借助企业局域、互联网络以及电子商务和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加以协调化监督和管制,旨在尽快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供应得以有机融合,进一步彰显出现代企业随机应变的高超潜质。 4日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景 首先,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可以愈加合理地提升基础数据信息的载入实效,使得企业经济基础信息管理的精准和时效性得以同步彰显,在整个工序流程之中,对于企业尤其是内部领导层来讲,更加有助于做出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规划。其次,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其间沿用的流程都保留合理程度的简化特性。在此基础上,特别是在今后企业处理相关业务环节中,便可以尽量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真正完成无纸化、自动化办公等挑战性指标,辅助企业节约合理数量的生产成本,最终成功提升企业业务管理实效。再次,企业整理工作流程的绩效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消除以往诸多不完善的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实效。归结来讲,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可以更为灵活且可靠地将员工的实践经验融入进去,保证各类优质化信息资源能够借此实现互补,之后方便企业工作人员相互借鉴和学习,最终顺利提高职工的学习和创新技能。最后,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双重作用下,不同机构配置得到前所未有的调试控制,包括企业既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有效性资源,如此便可以在原本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为优良的效果,最终大幅度提升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绩效。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持续创新、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等作用之下,企业内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范畴变得更为广阔,包括以往的业务流程等都发生本质性变化。长此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势必贯穿于企业信息化操作的全过程之中,这对于现代企业信息化改革建设等,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作者:毛国林 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问题探究 摘 要:鉴于成都物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而物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成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成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需求;物流服务;工商企业;成都 虽然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但其物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某一区域物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该区域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对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作者发现其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严重不足,这与全国工商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水乎有较大差距。物流服务现实需求的不足影响到成都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进而制约成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前,成都物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关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数据,作者通过市场调查来收集实际可靠的数据。 1 调查实施过程 作者首先采用深度访问法,通过走访四川省工商联物流商会秘书长、成都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成都运输物流协会道路货物运输站主任等物流专家以及成都市成华区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大致了解到成都物流市场的现状。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设计出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状况调查表,在试调查以后反复修改,定稿后随即展开问卷调查, 物流服务需求主体分为工商企业货主用户、行政事业单位和消费者个人等,由于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远大于后两者,因此作者把对物流服务需求主体的研究定位于工商企业,其中又以生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主,于是按照行业性质将受访企业分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这里商业企业实际上是指批发零售企业。根据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作者于2005年3月在成都6个区中抽取了38家样本企业,具体样本分布见下表: 作者对样本企业的物流资源拥有情况、物流外包情况、物流执行现状、物流执行现状满意度评价以及新物流商的选择等五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作者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现状分析 物流服务是按照货主的要求,为克服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进行的劳动;除了包装和流通加工等转移部分生产资料外,其本质上是一种即时的,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当这种劳动是为他人生产。不是为自我服务时,便具有商品的性质。物流服务需求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数量上来讲,现实需求是指近期各种物流需求主体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总量;潜在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物流服务需求的最高限量中扣除现实需求后的那一部分需求量,潜在需求代表一种未来新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能会被物流服务供给主体得到,使其市场份额增加,从而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若由物流服务需求主体通过自我服务来满足,则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 因此,作为工商企业,在物流执行过程中,可以选择物流自理,也可选择物流外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物流自理是潜在的物流服务需求,而物流外包是现实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以通过“是否选择物流外包”和“物流外包程度”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通过调查,作者发现60.5%的工商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也就是说有将近40%的工商企业尚未形成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而且即使对物流服务产生了现实需求,这并不意味着其需求量就很大。物流服务现实需求量的大小可由“物流外包程度”指标来衡量,该指标可用外包的物流量占总物流量的比例来反映,按“60%以上,30~60%和30%以下”来划分。调查结果显示,39.5%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60%以上,18.4%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60%,有42.1%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以下,表明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偏小。以上数据说明样本企业中虽然有超过一半的比例对物流服务产生了需求,但其需求量并不大。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作者发现,成都工商企业中53%的生产企业和25%的商业企业有选择新物流商的意愿,说明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还是相当大的,那为何现实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五个方面: (1)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资产的保有率相当高, 物流资产主要包括货车和仓库,成都工商企业中,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87%和70%,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93%和74%,而从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主持调查的全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49%和76%,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46%和89%。相比之下,成都生产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多,成都商业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绝对值来看,两种物流资产的保有率都相当高。 成都工商企业为何有如此高的物流资产保有率?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观念的原因,自建国以来的很长时期,我国企业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盛行,不少企业都有完备的购销组织,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被迫将部分仓库、货车等物流资产剥离出去,将物流业务部分外包给专业仓储企业、专业运输企业或个人。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地处中国内陆成都的工商企业不愿将物流资产剥离出去,这除了历史遗留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念。中国有句俗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属于自己经营的范围,既然自己能做,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赚这笔钱,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许多企业至今仍抓着物流资产不放,致使他们对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 (2)对物流成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核算。 到目前为止,成都大多数工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对物流成本的概念知之甚少,本次调查中,作者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统计原材料和商品的物流量,而且对物流的管理大多处于分散状态,未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虽然有36.8%的企业设置了独立的物流部门,但其中很多流于形式,对企业物流进行统一管理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就更谈不上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了。 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活动分类,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性公式为: 企业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除包括仓储成本外,还有残损、人力费用、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当企业将物流业务全部自理时,物流总成本等于物流自理成本;当企业将物流业务部分自理、部分外包时。物流总成本包括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其中物流外包成本即指从物流市场购买“物流服务”这种商品时所需支付的费用。 由于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中,等等,由于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下难以确认和分离。造成目前工商企业对物流总成本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在作物流自理还是物流外包的选择时,他们直接将自己运输或仓储的费用与物流企业所提供的运输或仓储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而忽略了物流自理时运输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如自有物流资产的折旧费、物流人工费、仓库维护费等,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这样一比,当然物流外包成本就高于物流自理成本,调查数据也表明,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认为物流自理的运作成本高,而高达75%的生产企业认为物流外包的运作成本高。另外,有60%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自理成本高(原因:成都大多数商业企业属于中小规模),43%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外包成本高,这主要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表现,由此造成一种假象,即认为自理物流更划算。 (3)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 成都工商企业在考虑是否将物流外包时,除比较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之外,还可能会考虑到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问题,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包括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商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签订物流服务买卖合同的费用以及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在深度访问中,作者了解到不少工商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并认为这种费用很高。①在现有的物流市场上很难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商,调查发现,分别有40%和54%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有些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曾出现货物不能及时运到指定地点、不能确保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服务态度差等现象,给委托企业带来财产甚至信誉的损失,导致其他工商企业逆向选择风险的存在;②工商企业认为第三方物流商将服务费用定得太高,超出了其心理价格,导致谈判破裂;③监督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履行的花费很高。由于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包括服务质量和信誉状况,一方面工商企业不可能设计出非常完备的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另一方面成都的物流市场处于成长初期,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监督费用大大增加,特别是有一部分物流企业,如个体经营的货运企业,存在严重的信誉问题,在收到托运货物的货款后随即就消失了,使企业蒙受不小的损失。这样的现象在成都屡见不鲜,损害了货主的利益,扰乱了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 正是由于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物流外包成本加上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后远远大于物流自理成本。因此,尽管有些企业的物流自理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到总体利润空间的扩大,但他们还是宁愿选择物流自理,而不愿外包。 (4)工商企业中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一般来说,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学历越高,专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作业效率就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能通过更精细的成本核算,掌握较为准确的物流自理总成本数据,并且把企业物流看成一个整体,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在整合物流资源的时候,物流主管自然会想到利用更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因为他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将对降低企业整体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有很大帮助。这样做必将使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56.8%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本科以下学历,40.5%的具有本科学历,仅2.7%的主管具有研究生学历;19.2%的主管只有不到5年的专业经验,46.2%的主管具有5-10年的专业经验。34.6%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据1996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196位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9%具有硕士学位,这足以看出物流管理人员在学历方面的差距。学历和专业经验的欠缺,导致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据调查,有超过40%的企业尚未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物流由采购部、销售部、储运部、车队、行政部、财务部等部门分散进行管理。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中,很少有物流管理专业出身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管理知识的培训,甚至设置了独立物流部门的一些企业,其物流部门形同虚设,对物流的管理尚未统一到该部门,致使物流资产利用率较低,据调查,成都工商企业的仓库利用率为71.3%,汽车空驶率40.3%,装卸设备利用率48.3%。在这种情况下,工商企业仍然不愿意剥离物流资产,这也是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表现。他们或者观念陈旧,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错误在所难免,导致在物流运作上选择非专业化的自理而放弃专业化的外包。据调查。47%的生产企业和65%的商业企业没有选择物流商的意愿,这样的企业其物流作业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调查发现,在自理物流过程中,生产企业占88%的比例缺乏网络服务。63%为作业速度慢,25%为物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或作业差错率高,13%为货损率高、物流服务内容残缺或不能满足需求波动;商业企业中占30%的比例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10%为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货损率高或缺乏网络服务。以上数据反映出工商企业物流自理过程中的诸多缺陷,这跟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 (5)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通过调查,作者发现40%的生产企业和54%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具体如下:生产企业中有50%的比例认为物流外包的作业速度慢、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有25%的认为物流外包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商业企业中有29%的认为物流外包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作业速度慢、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有14%的认为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这说明第三方物流商的现有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当然工商企业不愿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商。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在选择物流商时,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即物流费用要合理,然后是作业质量和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作业质量是物流商的生存之本,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作业质量低,比如货物运送不及时或货损率太高,会使物流服务需求企业感到不满,可能终止服务协议,转而由工商企业自己处理物流业务。综合物流满足能力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新标准,随着工商企业的不断壮大,其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使用汽车,还要通过火车甚至飞机才能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如果一家物流商能提供全部的服务,那工商企业将会在货物的远程运输上节省不少精力,目前已经出现了少数能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物流商,但作业速度还不够快。物流效率还不太高,另外,工商企业还在考虑如何降低整体的物流成本,以寻找“第三利润源”,这些工商企业也许在本行业具有竞争优势,是同行中的专业户,但在物流这方面并非专业,也没有必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在非核心竞争力上,因此迫切希望专业的物流商来提供解决方案。但目前,具有综合物流满足能力的物流商非常少,他们通常是为部分跨国企业或本地大型企业服务的,更多的中小工商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激发成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建议 3.1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适当剥离物流资产 成都工商企业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加强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而不能仅局限于固有观念,针对成都工商企业物流资产保有率高的现实情况,根据企业规模和战略方向,审视物流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在充分考虑物流自理能力大小的情况下,决定物流外包的合理比例。如果物流自理能力和经营实力强,建议成立物流子公司,将物流资产全部剥离给于公司,也可以与一家或几家物流商开展长期合作,并将闲置的物流资产变卖,将管理能力较强的物流资产保留,但须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规模较小、物流自理能力弱的企业,在综合考虑自身财力、精力的情况下,增强物流外包意识,逐渐剥离物流资产,与多家物流商接触,从中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实施物流运作。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以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升级、管理控制、市场开拓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上,另一方面,由于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专业化水平得到体现,物流效率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2 加快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降低物流成本 成都工商企业应重新树立物流成本观念,要求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改变现有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因为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从时间上?糜凇笆潞蟆贝悠笠祷峒菩畔⒅刑崛∈?荩??捎谑奔渖系闹秃笮院鸵览荡?郴峒品致挤掷喽?纬晌锪鞒杀局Ц缎翁?赶钪?浣缦薏幻鳎?级允导饰锪鞒杀镜暮怂阍斐衫?选K?员匦虢?⑿碌奈锪鞒杀竞怂闾逑担?丛谑奔渖锨康鳌笆虑啊焙汀笆轮小辈杉??荩?谥Ц缎翁?贤牙攵源?郴峒品致嫉囊览担?次锪鞲飨钭饕档乃?枳试唇?⑾钅抗芾硎降闹Ц缎翁?蚣芴逑担?康氖鞘刮锪髟俗鞯母飨畛杀臼?荻寄芄槿说秸庖惶逑抵欣矗?谡庖惶逑到?⒁院螅?梢约笆狈⑾治锪鞒杀酒?叩幕方冢?⒉扇∠嘤Υ胧刂莆锪鞒杀荆?钪沾锏浇档推笠滴锪髯艹杀镜男Ч? 3.3 制定和调整物流产业政策,规范物流市场 作者建议,通过建立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打破现有物流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一是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修订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二是加强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管理,明确一个物流主管部门,对申请开办仓储租赁、中介运输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人物流市场,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物流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减少其机会主义倾向,四是建立物流企业的信誉评级制度,为工商企业选择信誉较高的物流企业提供方便,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那么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将得以顺利转化。 3.4 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目前,物流人才短缺成为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2006年底,中国具有助理物流师、物流师资格者约1.7万人,而具有高级物流师资格者仅292人,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有至少700万物流人才的缺口,一般来说,中、高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的比例约为1:50,按此比例推算,至2010年,我国对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万人,每年约需5000人。这也是影响成都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要素之一,为适应工商企业对物流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二是重视继续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多层次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只有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满足需求以后,成都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3.5 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鼓励物流商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先进的物流技术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因此,成都物流商应该注重企业信息化建设。适当引进条形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等自动识别技术、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等。据调查,成都金桥物流有限公司在2004年就购买了一套物流信息系统,之后就开始进入企业的快速成长期。说明部分物流企业已开始意识到,要使物流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必须从物流信息化人手,同时,针对成都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状况,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为他们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建议出台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这将有利于物流服务供求双方共享物流信息资源,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同时有利于物流商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工商企业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另一方面,鼓励物流商借鉴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的经验,积极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通过整合各企业的优势业务,形成物流联盟,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以满足工商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工商企业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方面,也有了新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本文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工商部门如何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加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1引言 工商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以工商企业经济管理为主的学科,在管理中,主要有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内部行为的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是信用积极的主要特点,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的主体之一,因而提升对其的信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工商企业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就当前来看,工商部门虽然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2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法律规章不明确,法律的约束力难以发挥出来 工商部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信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实际信用情况。由于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庞大而又复杂,所以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应对其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并确保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尤其是应做到有法可依,才能鞥更好地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的开展。而由于我国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较多的,尤其是缺乏明确的法律规章,导致法律的约束力难以有效的发挥,在实践中难免存在不足和漏洞,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 2.2不同部门与环节的沟通和协作问题 因为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所以要想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就必须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的沟通与协作,才能更好地避免因为协作不当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最终影响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在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不同的部门与环节在沟通协作上的问题较多,使得管理信息缺失和信息失真的情况较为突出,最终影响管理和决策的失误。 2.3信用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较为缺乏 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时,因为在评价机制和评估机制的有效性较为缺乏,最终导致企业信用评价与管理受到诸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统一和能够参考的相关标准,导致企业信用管理的实践性和科学性被弱化,加上缺乏翔实的数据与信息的支持,导致信息在收集与利用中难以高效的进行,最终在综合管理中给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带来影响,最终对企业信用管理带来影响。 3工商企业管理中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明确基本思路,掌握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问题的优化,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促进企业信用管理成效的提升。这就需要对工作思路进行明确,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明确方向。这就需要对企业的工商信用发展历史与经验进行总结,树立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相符的宏观发展理念,并在微观层面上加强对其的完善。 3.2落实细节,强化构建成效的提升 一是工商部门应尽可能地得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专业与系统优势发挥出来,并对信用管理办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切实注重信用的征集、评价、反馈、提示、培植、披露等制度的完善,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得到有序高效的建设。二是对数据交换标准进行统一制定,尤其是征询环节应牢牢把握主导权,始终坚持统一化、系统化和效能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经济户口给企业信用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能在整个信用建设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三是对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切实注重行政关系主导权的把握。这是因为很多部门对自身的信息资源往往十分钟珍惜,若将其与信用管理体系相结合,势必会导致这些信息资源的价格快速的降低,所以不仅要在政府的推动下,作为工商部门,应从传统的本位主义和本位思想上脱离,切实注重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关系的处理,并在信息资源交换和权益分配的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做好企业信息数据交换工作,成立企业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这样不同的部门在信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和信息价值的提升,最终促进部门信用监管合力的形成。四是切实强化信用监管工作的开展,并切实把握好主导权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中,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加强对其的应用,所以必须将促进企业信用意识的提升、行政监管效能的优化和社会信用需求的服务作为信用监管的导向,切实做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协调和完善,加大力度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明确,切实注重社会监督功能的发挥,注重信用公示和信用优良企业的表彰。而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则需要加强对其的打击,才能更好地将行政监管的威力发挥出来。最后,还应注重信用数据库查询功能的开拓,这样企业的信用参数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到企业的诚信经营监督之中。五是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企业信用信息,在企业信用监管力度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并尽可能地将工商部门在信用管理中职责的发挥。必须从传统的老旧的观念中走出来,注重多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才能更好地确保信用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和优化。此外,还应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及时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更新,加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当前工商企业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现状的分析,并针对性地加强对其改进和优化,才能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 作者:牛鑫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信用管理的构建 1.制约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工商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手段与管理方法比较积极,在社会中,已经创建了较为良好的企业发展体系,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并且,为确保企业在具备良好的监督机制下更好地发展。在全国的范围内,渐渐地建立起了透明的高效管理监督机制,但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1缺少明确的法律规章管理,法律约束力不足 企业信用管理会涉及很多方面,它属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管理体系。为此,在该体系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所有行为与措施都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措施有效地实施。可是,目前由于整个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信用法律与法规体系也近近从政府、金融和民间等各层级有意识逐步地建立起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一套与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弥补企业管理过程中在信用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企业完善发展权利与义务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各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协作能力差 企业信用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环节,而是一个整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企业在发展中,信用管理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如果要保证企业信用管理能够做好,就必须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了解,彼此沟通,提升其协作能力,避免由于协作能力不足而引发矛盾的现象,使得整个管理过程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企业的管理一直都缺少沟通与合作,那么必将会引发矛盾,最终导致企业在信息管理上出现重大失误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1.3信用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的不足 企业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统一的、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管理模式,是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企业在建立信用管理时,通常都缺少有效的评价以及评估机制,这必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如果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缺少系统能够参考的标准体系,影响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并且,如果缺少具体数据与信息,那么在信息收集与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导致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出现不健全与不统一的现象,在企业综合管理中,这种现象带来一定的障碍,从而对整个管理系统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1.4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充分 企业在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会受到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影响,它关系企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这与企业的各个部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发展会涉及很多的信息与数据,如果企业信息、数据管理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并且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数据化发展速度慢都制约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2.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因素,必将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一定的窘境,也很有可能给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制约因素。 2.1推进政府的制度建设,建立一定的主导权 对于工商部门而言,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的关注与大力的支持,将专业与系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能够制定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如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以及信用反馈、信用提示等等,用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发展。例如:主动加强和地方政府沟通,并且,取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各个分管部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并且能够有效地操作企业管理的一些事项。2.2要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制度如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统一、系统以及效能的原则,这能够将经济户口给企业信用监管带来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确保能够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快速发展。 2.3要将工商主导与部门共赢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都非常重视,如果参与了信用管理体系,必将会导致信息资源的价值降低。为此,企业在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除了依靠政府以外,还可通过屏蔽本位主义,将工商主导和部门共赢之间存在的关系处理好,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以及权益分配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使其能够在企业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企业信息数据交换中心,有效地提升企业监管能力,最大程度地将信息价值提升,从而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2.4实施信用监管制度 企业在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收集企业信用信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收集信息的导向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第一,企业在构建信用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提高信用意识;第二,在提高信用意识的前提下,将行政监管能力有效地提高;第三,服务社会信用需求。企业需要不断地协调与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积极开展信用评价,有效地提升监管能力等。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地提升,这给各个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思考,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希望通过信用管理制度的构建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表明,信用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为此,当前,很多企业都重视在企业中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林海松 单位: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我国工商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一、加强工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工商文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践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现实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执法、培育和引导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先进文化的精神成果。加强工商文化建设是进一步建设法制工商、信用工商、信息工商、文明工商,强化市场监管,提高执法职能,规范执法行为的切实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使命,建设和谐社会、实践执法为民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来增强精神动力。加强工商文化建设是提高工商队伍整体素质,树立工商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增强干部热爱工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和各项素质能力的客观需要。加强工商文化建设是推进和谐机关建设,活跃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增强队伍活力的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同心同德、协调和谐、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工商队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工商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工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思想道德作风素质和文化素质建设,培育符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和管理实际的文化,不断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活力,充分调动工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商文化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塑造爱岗敬业、团结友爱、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工商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众多思想业务才能过硬的、具有崇高职业精神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让党和政府满意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建设好有特色的工商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四个重点。 工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廉政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和廉政文化是保障,四者密切联系,互不可缺。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工商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逐步加大基层工商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建和改造,稳步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优化办公服务和生活环境,各登记窗口、12315维权中心、执法办案装备、室内外布置及办公设施的设计、配置要尽可能地统一规范,办公场所的公告栏、流程图、标志全部采用统一的背景、色调、图案形成有特色的工商文化。同时深化“12315”的品牌形象,加大全社会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认知度,使广大工商干部职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工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进一步在执法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商品检查检测、办案设备等执法装备方面下功夫,以先进的执法办案装备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增强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权威。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快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创新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创造性地建设红盾信息网,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工商精神文化建设,是工商文化建设的关键。要认真抓好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权力观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工商机关都要制定并落实每周半天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部学习上级精神、最新法律法规、外地先进工作经验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干部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积极引导干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端正执政为民的服务态度,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培养团结友爱的同志关系。坚持以德育人,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人,来推动工商系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用科学的制度来加强管理,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廉政文化的根本特征。要制定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的绩效考核管理,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履行岗位职责、落实重点工作指标等实行量化细化考核,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物质奖励、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氛围;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制度,保证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为民服务的高效、便捷、优质;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以确保各项业务制度的落实。要加强干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做到语言规范、举止得体、着装整齐、风纪良好。每年可适时开展军训或公务礼仪培训活动,向社会展示良好的工商形象和执法权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工商行为文化。 4.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以执政为民、廉政勤政、廉洁执法为主题,以构建廉洁工商、阳光工商、和谐工商为目标,努力提升全体工商干部的先进文化素养和廉洁从政理念。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工作中共同推进,通过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感召力,在努力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阵地、载体、方式方法及文化设施资源的作用,重点突出工商廉政文化“五进“(即进机关、进基层、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活动载体,并注重灵活创新,不断拓展工商廉政文化阵地,增强工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使工商廉政文化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廉政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大力宣传反腐倡廉成果、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优秀廉政文化传统和当代廉政理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各类廉政文化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个人素养、掌握政策法规、规范从政行为的动态过程,成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广大干部群众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整体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廉洁从政的文化环境,为全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营造四个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氛围,建设工商文化,必须必须讲究氛围,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努力营造摒弃陋习,自我完善,不断充电的学习氛围;内和外顺,围绕全局,共谋发展的工作氛围;以人为本,坦诚相处,和谐互相的人文氛围;关注民生,疾恶如仇,铁拳执法的执法氛围。 (三)搭建四个平台 1.搭建好思想教育的平台。 要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工作观,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要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弘扬正气,鞭策后进,要让先进人人共仰,人人共敬。 2.搭建好学习的平台。 既要强调干部职工自学,也要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培训;既要学业务,也要学理论;既要学书本,也要学先进。要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 3.搭建好竞技比武的平台。 要围绕工作规范、工作目标开展一系列的竞技比武活动,比办案技能、比法律法规水平、比学习效果、比风纪风貌。可组织大型的竞赛比赛活动,也可开展先进、典型的评比活动,如身边典型、岗位能手的评定,十佳案子的评选等等。通过竞技比武,让先进的更先进,让后进的有紧迫感、危机感,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4.搭建好文体活动的平台。 以活动促活力,以活动促合力,以活动促和谐。一个单位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平时,结合单位实际,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工会、总支、团委等部门职能,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如开展书法、摄影、绘画、读书、歌咏、体育比赛活动,开展“爱岗敬业”主题演讲征文,开展“我为工商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设立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同时通过内部简报、红盾信息网对这些活动和干部的各类创作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行实践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实践教学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课业的繁忙,再加上传统的授课模式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排课的过程中,会把实践课也安排到理论课中,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此外,由于学校对实践的不重视,使得其在实践中的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的环境,在根本上,不能真正地发挥实践课的作用。 2.缺少实践课的教师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由于对实践课程的不重视,实践课教学仍然用理论课的方式进行,而且缺少真正能进行实践课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使得实践课程仍然以理论性的教学为主,造成了实践活动的停滞。有些学校有一些专门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但是由于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掌握实践课程教学的方法。而且各个学校都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头雾水,教师们也没有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历,因此,也无法真正地促进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发展。 3.不能真正地实施实践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真正地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就算有实践的课程,也大多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从根本上就造成了实践课程失去意义,而且,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不能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 4.实践课程较为单一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但由于人数的众多和经费不足等原因,使得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地开展,使得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所谓的实践也只是看一些案例和进行案例分析,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实践的目的,而且,单调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实践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5.资金的不足 资金的投入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先前的学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也造成资金的投入不足的情况,使得实践课不能很好地开展,一些实践时所需的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实践课的要求。在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不足,就不能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实践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不能使实践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1.建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要想真正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教育,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只有在教学制度的约束之下,才能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良好地开展,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自己将要就业的岗位,真正地促进学生找到自身的定位,能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之后的就业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想完成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只有明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的重要程度,才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实践课程顺利地进行。要切实完善实践课程设备,建立好校外的实践基地,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与企业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使学校的实践课程顺利地开展。 3.真正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实践和理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想做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应该切实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有效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实践基地进行企业管理的模拟,等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要想真正地促进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使得学生能真正地了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与实践,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学校能够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实践能力,而企业能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更好地发掘人才,为企业所用,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保证企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必须大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聘用。所谓的“双师型”人才,就是既能拥有专业的理论素质,又有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时,可以不断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并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切实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不断地对实践课程进行改革 要想切实地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改革,保证实践课程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能与企业的专门人员进行交流,制定适宜的、适合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践课程,拒绝单一的实践模式,真正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由专业的人士进行实践评估,能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切实地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并据此进行实践课程的改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地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因此,应该意识到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改革。不断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能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能切实地保证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保证实践设施的齐全,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与企业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实践活动能符合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做到“工学结合”,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作者:张伟东 张雅琳 苏若葵 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传统的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一般按照学科体系章节式结构划分为国家行政公文、工作事务文书、日常事务文书、专业文书等类别,在教法上一般采用理论讲解—写作练习—作业评讲的环节,而且无论是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首先,与专业割离的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写作与职业的关联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目标;其次,通过学情分析表明,高职生具有知识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形象性思维比逻辑性思维强、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讲、学生练的被动学习方式,不符合高职生的学习特征特点,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能有效去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和任务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等方面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总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所以要紧紧抓住“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这两个要点,确定教学目标。对于职业能力的理解,尽管不同学者理解有些差异,但比较一致的是将职业能力概括为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努力建立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是商贸、流通、生产等行业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专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员、营销策划专员、连锁经营店面设计陈列专员以及品牌经营加盟创业、独立文化设计与营销工作室创业。其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对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并进行策划、方案撰写、品牌营销的能力,对企业的文化宣传活动进行策划实施的能力,具有广告文案策划与基本运作的能力,具有进行市场调研方案制定、问卷设计、发放、收集并分析的能力等。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沟通协调和交际能力、商务应用写作及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创业的能力、即兴发言和小型活动或会议主持的基本能力等。根据“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这一原理,将与应用写作相关的职业能力抽取出来,确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专业面向工作领域常用的策划文书、调研文书、信息文书、公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等写作能力及在职场中实际操作和应用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基本礼仪、交流表达、协调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制定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根据课程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情境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所形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与安排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分析职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了涉及“应用写作”的工作技能构成,在这些工作技能基础上,选取了应用文写作基础、公务文书写作、信息文书写作、策划文书写作、总结调研文书写作、求职文书写作、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七个方面的写作技能,构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把这七个方面的写作技能合理序化构建成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和熟练者四个学习阶段(情境),由低至高地递进式学习。同样依据“建立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原理,在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和熟练者四个学习阶段(情境)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章节顺序教学模式”,进一步以真实职业(群)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设计了五个与学生专业面向的工作领域密切相关的项目任务(也就是职业学习情境),以工作项目的模式实现学习情境的构建,分别是认知任务、会议工作任务、专题活动工作任务、成立创业公司工作任务、求职活动任务等五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任务中,包含了该工作过程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文书写作内容,并按工作流程对涉及到的文书进行情景式实操或模拟写作。如“专题活动工作任务”项目,是针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专员、营销策划专员工作领域常涉及的策划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产品促销专题活动等创设的职业学习情境。按照任务工作流程,先后要写作的文书是活动策划书、请示(函)、海报、邀请书、消息、专题报道等。“成立创业公司工作任务”项目创设的职业情境则是针对品牌经营加盟创业、独立文化设计与营销工作室创业就业目标的工作领域而设置,目的是在仿真的创业职业情境中,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任务工作流程,先后要写作的文书是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广告文案、总结。创设职业情境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去主动获取、建构知识,不仅实现了课程内容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而且加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与职业的关联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或实习时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教学除了传授写作专业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在职业情境中了解工作的能力要求,从而形成“工作过程”完整的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后续发展能力,完成写作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能力的迁移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这两个要素构建的教学内容。 3.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现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 通过“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来培养职业能力,意味着我们要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等多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中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有内容维度,也有结构维度。所以,我们在确定应用写作课程结构时,充分考虑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变量,以工作过程的结构来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序化知识,即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主要的实现方式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改传统的“先学后做”为“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以“做”促“学”,使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领略工作过程带来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我们在每一个工作任务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五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使用一案贯通的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中,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充分融合,以任务驱动统领教学过程的实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由过去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涉及到的应用文写作来获得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地位促使学生要主动“学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团队的效应还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沟通、辩论、让步等形式,提高生存、交往等社会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写作一体化教学考核 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要通过考核检验教学绩效,由于知识能力结构基于工作过程,所以考核特别重视实践性和过程性,以考核学生的工作技能。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和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职业素质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仪表礼仪、团队协作、交流表达6个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多维度进行。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是综合学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后所得的综合评分。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文写作基本技巧两个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文写作基本技巧除一些通用的知识和技巧外,融入了平时实际写作训练时所遇到的大部分知识点和写作方法、技巧。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必去死记硬背,同时又强化了工作能力的训练。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去学习写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这样不仅使课程教学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位,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了学习效果。由于教学效果的显著,使大家认识到了应用写作与专业的密切关联性以及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已经有一些专业把“应用写作”从公共基础课调整到了专业基础课,这应该算是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证明。另外,学生通过工作任务去主动建构知识,不仅培养了专业能力,也形成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算是对传统基础课知识本位教学的一个突破吧。 作者:唐宏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高职校企深度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一、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来源于院校和企业两个层面。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院校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一系列设计融入院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诸多环节;企业为院校教学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反馈用人意见,不断为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二)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人才。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优质、稳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准职业人”的身份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体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在企业具体岗位的实践,明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学校也通过搜集实践期间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这样,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是为企业孕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让企业全程参与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企业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院校一起建立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选派企业高技能员工或者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相关课程的技术指导老师;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举办企业产品技术及信息专题讲座;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教学规律,工学交替式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深度合作培育出来的学生既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紧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是促进校企双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企业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专门从事生产与服务的经济主体,其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应该成为相应的社会责任主体。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现为: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互利共赢,积极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最基本的两项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二是为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的能力。 二、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思路 分析现状,创新模式。通过各种方式的调研,对比省内外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校企合作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总结校企合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思路,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企业提供的融实践教学和企业经营于一体的实战性实训基地和学校拥有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为基础。校企双方整合资源,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或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同时也从企业中聘请若干兼职教师,负责承担课程嵌入式教学任务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探索路径,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一起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达到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学生受益的共赢的目标。 三、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策略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融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职业技能提高于一体,探索具有仿真教学环境、体现工学结合特点、拥有先进教学条件,并对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具有共享和示范作用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 (一)联合建立实践性实训中心,创新教学环境,变零星式实训为系统式实训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属商科类,不同于工科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故该专业实践性教学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办学中难以落实和实施的教学环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规律与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不一定能很好地吻合,同时,企业的职能部门有限,难以同时接纳大批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训,导致学校在安排学生实训时,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被分散到多家企业,学校集中管理和指导的难度加大。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性实训中心,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还能一次性接纳大量学生,便于学校开展实训教学与管理。同时,学生在实践性实训中心工作时,受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熏陶,能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进行课程嵌入式生产实训,体现工学结合,变学生为“准职业人” 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企业管理大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一方面,企业需要耗费财力、物力、人力专门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亦有可能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过学习,但与具体企业的结合度不够。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作息时间安排一般都会以企业生产需要为主,比如会安排“三班倒”等。为了让受训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要进行悉心的指导,校企之间要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最终达到学校实训教学和企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校方可以利用优质的师资力量与企业深度合作,将相关课程嵌入生产实训,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培训合二为一,既满足企业培训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情景下,既充当学生的角色,又充当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既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又有学校老师的理论补充。 (三)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大纲,运用先进教学条件,既满足学生理论学习,又满足企业实际需要 在校企联合建立的生产性实训校区(中心)进行课程嵌入式生产实训,实训课程大纲合理与否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以及企业和学生能否从中受益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不能一味地从生产需要出发,忽视对学生角色感受和转变的引导;学校更不能忽视企业的需求,依旧照本宣科,不按企业实际进行教学。校企双方应紧密合作,充分考虑到双方的需要,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大纲。在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大纲时,坚持以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岗位技能实训+职业素质培养”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唐学华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行知管理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人资管理的激励机制论文 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 (1)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 (2)选择激励方法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 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3.使用多途径的激励手段 (1)薪酬激励。薪酬是单位满足员工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证,也是员工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许多单位本着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员工工资酬劳与劳动成果直接结合起来,意在以工资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运用此激励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员工的同工同酬;第二是奖励优良的工作业绩,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第三应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危险性、职务高低、年龄与工龄、单位负担能力及财务状况、地区与行业间的差异等。 (2)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集中体现方式是职工持股计划。好处是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股东股权结构,也更直接的把职工利益跟单位利益挂钩,从而密切了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入股,不仅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对管理部门听取职工意见、加强民主管理的压力。 (3)智力激励。智力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智力效能,增强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其主要方式有学习培训、参与决策,竞赛评比等。学习培训要注意机会均等,否则容易引起职工的消极和不满情绪。领导者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评比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起员工的创造热情,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鼓舞和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和行为,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设置目标的时候必须注意设置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情感激励。一是与下属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善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作为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塑造亲和的单位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4.把握好有效激励的原则 (1)综合考虑单位的发展环境。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也就是说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 (2)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 (3)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 (4)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成本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价值 摘要:“人本管理”是一种基于新时代背景的管理理念。它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发挥企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内在活力得到焕发。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对“人本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寻求其思想价值。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人本管理;思想价值 现代化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十分注重践行“人本管理”这种全新的理念,“人本管理”意味着企业在管理和运作中不能将员工仅仅看做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机器,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地激发起来,使企业的运作被“激活”起来,促成企业效益的提高。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体现 在现代工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活动的展开都要以人员管理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竞争力,企业的其他资源都是为人来提供服务。这就是对“人本管理”的最简单概括。具体地说,“人本管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人”当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并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 在这个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不少企业似乎把“效益”当成了企业运作的第一要素。而企业的员工不过是给企业创造效益的机器而已。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世界》,就是对这种落后管理模式的典型写照。其结果是,企业的在运作中缺乏对员工基本权益的尊重,或强迫员工无休止加班,使员工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或制订一些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如有的企业规定员工上班期间如厕必须进行登记,有的企业规定员工吃饭不得超过20分钟等。这种苛刻而充满高压的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如同是一座“监狱”。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效益似乎会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员工长期身处于这种高压的管理制度下,其身心健康受损,工作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二)崇尚超越 不少企业受到社会上“枪打出头鸟”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在运作当中充满妒才忌能的氛围,对于业绩出色、工作中敢为人先的员工极尽打击排挤之所能,导致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被束手束脚,不敢超越。但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的企业管理模式,却要求营造崇尚超越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要放开手脚尽情超越。在超越中求发展,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变革。事实上,只有企业崇尚超越,鼓励超越,企业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三)鼓励创新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因循守旧,把员工“管死”,认为员工不过是执行企业决策的一个“零部件”而已,要求员工处处循规蹈矩,造成员工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所以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在企业管理中鼓励创新,采取恰当的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 (四)对人才给予相应的尊重 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对人才给予了相应的尊重,为了他们提供等价的待遇,才能激发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人才以最大的热情为企业的运营效力。所以“人本管理”强调尊重人才,并正确地使用人才。 (五)创造合适的机制让员工参与管理决策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还要求把企业的决策理解为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自家”的事。事实上,在企业进行决策时,管理层常常会“当局者迷”,而企业中层经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由于常年处在企业运作的第一线,对企业运作中的许多具体情况比管理层了解地更为透彻。所以,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多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决策上做到了集思广益,企业的决策才能够得到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决策失误。一些企业在决策机制上过于“一言堂”,排斥中层经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参与,这看上去是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效率,但从长远来看,却增加了决策的风险性。(六)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赋予他们最大的自主空间。尤其是要充分地调动中层经理人员的管理创意,不要把权力过于集中于企业管理层。 (七)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员工,还体现在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模式上面。伴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地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做到让消费者满意。 二、人本管理在工商企业中进行运用时应注意的地方 (一)正确地看待人才和使用人才 前面说过,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所以,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极其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强调对人才的正确使用。1.在对人才的使用上不要过分拘泥于常规企业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尤其要避免受到论资排辈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对于那些的确才华出众,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发挥出较大作用的员工,即使资历较浅,也应当委以重任,把他们放在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特长的舞台上。此外还要给予人才一定的宽容度,记住“人无完人”的道理。对于那些有着小缺点的人才不要一味地压制,而是要大胆使用,并创造出助其扬长避短的机制,让其长处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发挥。2.给予人才以等价的待遇合适的待遇是促使人才不断地发挥出其潜能的动力。我们不能光要马跑而不让马吃草。要知道你给了人才三分的待遇,或许他创造出的就是十分的价值。对于工商企业来讲,要设立人才专款基金,对于那些确实业绩突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才,要适当地拔高其待遇,让其在岗位上更加安心地工作。 (二)企业制度设计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本身就意味着以人为本。这一点也应当体现在企业的制度设计之中。要把员工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看作一部工作机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正当权益,尊重他们正当的生理需求,并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不要把他们限制地过死。 (三)要有激励创新的工作机制 创新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必然是死水一潭,缺乏发展的活力。所以,企业要建立起激励创新的工作机制,使员工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比如,企业管理层可以就企业运作中的一些重难点,对企业员工进行创意方案的搜集。在企业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上,也应该鼓励员工采取不同的创意方案,锐意创新。企业在对员工的考核机制上,也应当把创新能力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四)要给员工提供参与决策的渠道 “人本管理”理念强调在企业决策上做到集思广益,这就意味着企业要给员工提供参与决策的渠道,在决策方面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比如,企业在对于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当首先通过中层经理人员,将决策的内容通报给员工,对全体员工的意见进行充分搜集。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采纳员工的意见,必要时可邀请员工代表列席会议。 结束语 “人本管理”这种模式要求企业的管理充分注重“人”的因素,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正当权益,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创新的活水注入企业的运作当中,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冀慧君 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以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不少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然而,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其理论知识偏向抽象化,专业本身应用性、市场化强,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岗位类型多,职业能力的描述不似很多工科类专业那么清晰具体,这给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与培养方面带来了困难,也一定程度上使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脱节。笔者通过梳理企业招聘信息、问卷调查、企业访谈等形式,基于企业用人需求角度,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 通过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样本的分析归纳,结合向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征询的意见建议,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学习能力。此处,专业技能专指从事某一具体岗位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操作技能。通用能力包括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判断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品行、服务意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是否细致认真、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以上三个维度的职业能力中,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的通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仅靠高校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 2.1政府与企业方面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与推进者,一方面应当致力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高校能真正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办学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对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束和规范管理。参加企业的实习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关键。但是,由于企业的目标与高校的育人目标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合作形式。但是,这样能够双赢的合作毕竟只是少数企业参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但真正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少之又少。要调动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对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等等。 2.2高校方面 高校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不断跟进企业用人需求,培养具备市场所需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第一,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调研我们得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的品行、责任心等在企业中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形成的基本素养。高校可以邀请行业人士到课堂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吃苦耐劳、勇于承担、敬业爱岗和百折不挠等精神的注重;通过德育课程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集体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二,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推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容易造成理论讲授上的空洞化。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从职业能力分析人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课程设计及授课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来展开。要大胆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把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和技能分解为具体考核项目,以此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第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与用人单位形成长久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此外,还可支持学生自行开办模拟企业或创业,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师资上,高校一方面可多渠道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加深大学生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专业技术培训,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断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第四,实行创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各类企业并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及创业训练能更新学生的择业观念,改变学生的择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2.3学生方面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就业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从入校之初就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做好职业生涯准备,可参与人才素质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以此为中心来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其次,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关注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警惕浮躁心态,正确看待工作,积极应对,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再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社团,丰富第二、第三课堂活动,提升自己的通用能力。在参与或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须及时有效消除障碍,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这一过程可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社会经验。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等。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作者:吴小妹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即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问题,而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赊销、预付等为基础而的建立起的商业信用一旦出现问题,则势必会对企业发展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产生严重影响。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分类,并针对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工商企业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工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 工商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包括: (1)借款人恶意行为风险。在工商企业申请借款前,均会被考察资信评级,若考察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风险较小,故可获得借款。而后,以资金使用计划为依据,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和销售等相关环节中。若在还款日前,企业并未遵守信用而将其投入资金股市中,并企图在还款前获取高额利润,便极有可能使借款资金被股市套牢,导致无法归还资金和恶意拖欠资金的情况产生,增加资金借贷风险。 (2)生产经营风险。对工商企业进行分析可知,其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当其借款后,一旦出现生产、经营的困难,便极有可能陷入生产经营风险,导致难以按时还款。 (3)财务管理风险。借款钱,财务体系的考察结果并不能完全规避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相关风险。例如,当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不高,易受利益诱惑时,其贪污、挪用借款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从而使得工商企业遭受严重损失。 二、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赊销比例较低,信用风险较大 据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借助赊销的方式完成的交易额已占据全球交易总额的70%,但就我国而言,赊销比例较低,但坏账损失率却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导致潜藏在赊销行为中的收益遭到严重损失。以我国商业企业为例,2014年,工商企业赊销比例仅为20%,平均坏账率却高达8.5%,企业平均无效成本占总成本的14%,而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长达125天,相对应的逾期账款归还平均天数为90天,这便意味着工商企业从各相关企业中的借款大都是一种逾期归还的情形,即企业难以在规定的还款时间内将借款按时归还。对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极有可能是因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出现了众多问题,从而导致其无效成本比例高达14%,在过度耗费借款资金的同时,难以获得相应的本金和利润,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2.信用风险防范控制能力较差 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较差是当前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被拖欠的形式为政策性拖欠、客观性拖欠与管理性拖欠,即分别因为政策、自然和管理因素而产生的拖欠行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工商企业应收账款被个拖欠类型的所占比例为政策性拖欠16%、客观性拖欠23%,而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拖欠账款比例高达61%。由此可见,管理不善是导致工商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从而导致工商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仍然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当中,另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也并未建立起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导致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透明度等均处于较低水平,在阻碍了信用信息商品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工商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幅提升。 3.企业人才匮乏,风险意识薄弱 对工商企业进行分析可知,其信用风险的管控人才相对匮乏,加之销售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进一步增加了工商企业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就现阶段而言,工商企业内并未针对信用风险防范工作设置具体的岗位,信用风险管控工作大都是由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而其对信用风险管控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始终难以在防范信用风险工作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基于销售目标的管理办法又使得销售人员为了达到销售目标而不顾个人和企业信用,盲目追求业绩,从而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加之企业管理者并未予以财务管理工作以相应的重视,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为企业核算其成本、利润和员工新薪金的一项基础工作,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并未将其自身工作与信用风险紧密关联,由此产生的监守自盗等情况也使得企业遭受了严重损失。 三、加强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有关对策 1.建设并完善宏观控制环境 针对工商企业赊销比例低的情况,我国应建立相对系统的法律体系,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立法仅有《信用控制法》、《信用数据采集与保护法》和《商业信用信息报告法》等,而专门针对商业企业特点的信用风险制定的相关法律则少之又少。因此,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信用风险管控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力度,通过规范工商企业信用行为,明确信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而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环境予以全面控制,从整体上降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此外,工商企业自身也应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通过对其历史信用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并对财务管理人员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所借资金能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进而带动企业效益增长并提升赊销比例,逐步降低无效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份额,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按时还款,合理规避信用风险。 2.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建立社会信用管理支持体系,加大对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促使与工商企业有关的征信数据和信息向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并以相应的征信数据为依据,建立健全的征信数据库,将工商企业、企业领导者、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社会信用档案全部存储至数据库中,构建公平、透明的社会信用支持体系。其次,加强工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工商企业自身需要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转变销售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针对资金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信用管理部门的权责,避免有权无责情况的发展。一方面,信用管理部需要以授权审批制度为依据,对企业的赊销申请进行审批,并严格监督和管控相应的赊销业务,形成对信用风险及其相关行为的内部牵制,另一方面,工商企业还需加强对客户的动态管理力度,通过建立起统一且规范的用户信用信息管理档案,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及时修改,并准确评估、预测信用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3.加强人才培养,树立风险意识 引进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培训课程,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从而使工商企业全体员工和管理者均能够意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及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赋予财务管理人员以相应的权限,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处理好销售员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合理规避。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未来,需要从建设并完善宏观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树立风险意识等方面加强对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在合理规避信用风险的基础上,促进工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李默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信用管理构建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为企业降低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见,信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其具体表现: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结语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工商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定,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作者:樊洪深 程沛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论工商企业管理第二课堂建设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目前,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第二课堂的功能作用基本都定位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上,还没有与该专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与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课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普遍存在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缺乏科学评价与激励等问题。 1.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目前,第二课堂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很多学生由于自身主动性较差,再加上相当部分社团本身就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实际活动,以致很多学生在后面的三个学期中基本只有课堂学习。 2.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目前,第二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由学校、教学院系两级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安排,由学生会或班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质量保障。 3.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由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包场,实际参与学生数很有限,覆盖面小,无法让全体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受益。 4.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目前,对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没有开展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的过程分析与评价,也没有开展面向活动参与者的状态、优缺点、改进方向等的分析与评价。由于缺乏评价与激励,学生完全凭兴趣和个人感觉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质量。 二、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既然第二课堂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将其从后台推向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其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 1.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要想科学有效利用好第二课堂,就应对其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形式等均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 (1)在功能定位上,可以根据第一、第二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一个相对分工。 (2)在教学内容方面,第二课堂可以进行环境与职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的教育与训练。其中,环境与职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形势教育、实习与就业辅导等;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的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案策划与组织实施能力、现场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的训练。专业素养训练主要包括: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等素养训练。 (3)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晚会、竞赛、社团活动、参观考察、以及学术报告等形式实现。 (4)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素养形成规律,结合第一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2.对第二课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策略。一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即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科学有效。二是建立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即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效果等,分单项、学期、学年以及在校总体表现等分别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打下基础。如对比赛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设置单项奖,并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到位的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应分别组织开展活动总结和参与者个人总结,即要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价,引导和帮助组织者反思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教训,为下次类似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也要帮助参与者正确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其对症下药,加以改进。对综合表现突出、效果较好的,给予学期、学年、大学期间实践积极分子、优秀实践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档案,既作为其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又作为其参评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的重要依据,还作为优先推荐其实习、就业的依据。 3.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指导。一是为第二课堂配备足够的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指导老师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程控制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为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能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提供保障。具体可以单个活动项目为对象,视活动大小配备1~2名专业指导老师。也可以活动类型、小组或社团为单位,配备2~3名专业指导老师。二是加强指导老师的选聘、考核、与激励管理。第二课堂指导老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拥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学生工作。具体选聘程序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推荐,再由专业教研室考查,报院系批准。对被聘为第二课堂指导老师的,应给予其适当的课时外津贴或项目指导津贴。当然,还应定期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与激励。如可参考第一课堂学生评价的方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方式、以及效果等进行评价,一是帮助指导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指导工作,二是敦促指导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确保指导效果。对被评价为优秀的指导老师,可作为老师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作者:潘艾华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工商企业管理的经济法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工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基层管理人员。为了让学习内容更好地满足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需要,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应坚持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是指课程开发团队在了解企业需求,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具体工作岗位的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最后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法律事务专家共同设计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即课程以履行企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与训练。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课程在实训教学中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逻辑程序,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体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以法律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工商企业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能力训练情境和“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力求突出该课程涉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基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职业能力需要设计课程目标 为了使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岗位涉法工作能力,我们根据专业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富思特集团、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武集团等中小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调查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将上述岗位涉法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职业知识目标。了解经济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掌握公司和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组织机构等法律制度;了解合同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合同的基本条款、合同签订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及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法律责任和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件;掌握专利权的授予条件和商标的构成条件,熟悉专利权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商标的认定程序;掌握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法律规定,掌握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等处理方式;掌握经济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等。 2.职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公司、企业的法律制度知识,协助解决公司、企业在设立、内部机构组建及其运行中的法律事务问题;能够运用合同法律知识解决采购、销售等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相关法律事务以及合同管辖地约定等合同风险防控问题;能够运用市场运行相关法律制度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产品质量责任等现实问题;能够运用专利法、商标法的知识协助处理企业专利、商标事务相关问题;具有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等管理能力和协助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具有协助处理企业经济法律纠纷的能力等。 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形成处理经济纠纷的法律职业素养;形成从事经济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职业敏感性。 (二)从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设计课程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行政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具有运用这些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选取与岗位工作相联系的经济、民商法律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我们据此设计了经济法律关系;公司、企业设立及内部治理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合同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不正当竞争和产品质量法律事务处理;企业专利、商标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和劳动关系争议法律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法律事务处理七个学习单元。这七个学习单元涉及的经济法律制度有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专利和商标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以及经济法律纠纷处理法律制度,而那些与岗位工作任务无关或关联不大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都没有纳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能力训练情境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个体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能力教育,应当把“做”变成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根据工商企业基层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典型涉法工作任务设计了七个课程能力训练情境,即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合伙协议的签订;买卖合同的签订;企业不正当竞争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企业产品质量法律事务的协助处理;劳动合同签订及劳动关系管理事务处理;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在训练情境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任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如角色扮演模拟、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如“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及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等法律事务的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情境训练,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由学生分组模拟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具体的训练步骤为: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会议由组长主持,讨论形成公司的名称和住所、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和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以及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公司的机构、议事规则等决议。②第二次会议由模拟出资最多的“股东”主持,讨论股权转让、利润分配、公司分立与合并等事宜。③每个小组根据会议形成的意见拟定公司章程。④把各自选举出来的董事和监事列入公司章程中,并准备报工商局设立登记。⑤小组汇报公司设立情况。整个训练过程完成后每个小组形成公司章程、设立公司的申请书、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公司设立的可行性报告等可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而对“企业经济纠纷的协助处理”教学内容的训练,则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其训练方式是教师组织模拟庭审,由学生分组模拟经济纠纷的审理,确定经济纠纷双方公司的诉讼人、法院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每个学生搜集有关材料,研究有关法律。具体训练步骤为:①选择案例。②确定人选,分配角色。③组织材料(诉讼文书)。④排练(为开庭打基础)。⑤组织开庭(庭审注意衔接紧凑连贯,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合议判决的程序进行)。⑥庭审总结。训练完成后形成起诉书、答辩状、庭审记录等可展示成果,最后教师对过程及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上述“做”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经济法律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能力生长的路径,直接体验知识的实践过程,形成灵活适应新情境的反应能力。同时,“做”的成果又是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四)基于能力本位的“学做合一”的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在考核评价上坚持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知识理论考核和实务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总评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训练情境成果考查成绩+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成绩。期末终结性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经济法律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卷面成绩为百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训练情境成果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企业法律事务训练情境实务操作课业的考查,考核学生处理企业管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动手和处理能力,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查主要是通过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和发言、讨论等来考核,考核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路及正确率等,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作者:喻靖文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电商物流论文: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摘 要: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省份,跨境电商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文章分别从境外和境内物流配送两个方面分析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策略。研究境外物流配送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配送策略,构建江苏省境内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关键词: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发展外向型经济较早的东部沿海省市之一,近些年来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东部沿海各省市中列首位。以此同时,江苏省跨境电商交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是销售额增速最快的三个省份之一,特别是电子、时尚及家居园艺等小额跨境电商产品交易额占很大的比重。随着小额跨境电商交易的急速发展,兼顾成本、速度、安全,甚至包含更多售后内容的物流服务产品需求对物流产业提出新的挑战,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是影响境外买家购买体验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做出种种努力。杨子刚等[1](2007)指出传统国际物流作为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前身,指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陈剑玲[2](2012)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跨境电商进行研究,但是范围有限。王外连等[3](2013)根据跨境电商的目前状况提出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杨坚争[4](2014)对跨境电商的交易做了大量的问卷调研,从大中小企业角度出发,得出不同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不同之处,并从国家、企业不同层面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提出建议。张夏恒等[5](2015)分析了中国跨境电商物流面临的困境,给出解决的方法。本文主要从境外和境内两个方面对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策略进行研究。 1 江苏省跨境电商境外物流配送策略 境外配送主要有国际快递、国际小包、专线物流、海外仓等模式。每种物流配送的方式各有优缺点。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是B2C,所以,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大多采用的方式是国际快递与国际小包。B2B是未来跨境电子商务的主流方向,与之呼应的是采用海外仓这种模式的出现,通过自建或租赁海外仓库,为国内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仓储与配送和售后的一系列服务。企业规模不同,对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也是不一样的。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策略对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 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建立海外仓,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是有利的,虽然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会限制企业规模,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海外仓能够解决一系列跨境电子商务的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1)海外仓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仓库是发展物流业的桥梁,买卖双方利用仓库建立一个节点,海外仓就是将一个节点放在海外,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物流成本。跨境电商货物运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业务量的情况,进行批量运输,可以减少在海关处清关、商检环节,同时也降低了物流运输中的风险。俄E邮的数据显示海外仓大约能降低60%的跨境电商物流成本。 (2)海外仓利于缩短运输及配送周期 海外仓可以像国内的仓库一样,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仓储、包装、分拣等。海外仓可以提供买家本土发货,顾客在网上下订单过后,可以通过互联网通知海外仓进行包装发货。这样就节省了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客户的响应度。 (3)海外}能够规避汇率、政治、文化等风险 海外仓的建立,国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在国外本土进行操作,保护壁垒容易被打破,利于交易的成功。本地的仓库,买家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可以避免由于政治、文化风险的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跨境电商取得的收入尽可能留在账上,短时间内不要急着去结汇,可以用账上的收入支付租赁或是管理所产生的费用,规避汇率的换算所带来的风险。 (4)海外仓可以实现退换货 海外仓的使用使得退换货成为可能,当顾客退货以后,货物回流到当地的海外仓,可以规避货物返回国内的跨境通关,减少物流的费用,降低物流的损失。如果是换货还可以避免二次运输所带来的成本。从海外仓发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货物的破损率,降低了退换货的概率。 1.2 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 中小型的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和资源的限制建立自己的海外仓却是不合适的。江苏省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主要是一些依靠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从事B2C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包括亚马逊、天猫国际等。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企业规模有限,资金较少,企业的普通员工人数有限,但是相对应地经营方式比较灵活,采购比较频繁,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采购的战略,在库存方面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少。但中小型企业拥有的资金较少,他们难以构建完整的仓储供应链,物流的配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选择合理的物流渠道,是抢占市场先机,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的模式去取得市场的先机。 (1)成立中小企业联盟,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的资金实力普遍较弱,难以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国际物流联络点,而建立中小企业跨境电商联盟,则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广东省这种中小跨境电商集聚的省份,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通过合作建立国际物流联络点的方式,与国际物流平台合作,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及时调拨、及时配送,并以这种相对高效的方式及时受理退换货业务,以大大降低联盟内各个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 (2)借助国际物流平台,完善专线物流 到目前为止,一些大型跨境电商平台正在全力建设专线物流渠道,分散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为自己服务。当在电商平台销售货物以后,可以与跨境电商平台相互合作,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取得物流信息,将货物提前运送到跨境电商平台仓库,再利用信息将货物发送出去。这样就可以在费用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将货物发送出去,即能够掌握货物的调配,也能取得货物的运输信息。但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物流配送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选择的电商平台物流渠道是否完善,中小企业应尽量选择与口碑好、知名度高的平台和物流企业合作。 (3)逐步建立海外仓库,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借助国际物流,一步一步建立海外仓库,是提升货物管理效率,实现及时配送的有效途径。对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可通过租赁、协议、入股等方式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海外仓库,并通过互联网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对货物调配等业务进行遥控。 2 江苏省跨境电商境内物流配送策略 江苏省跨境电商境内配送模式的优化与电子商务的配送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适合所有的城市。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外贸经济发展较早,凭借地理优势,江苏处在长江三角洲,有发达的水运系统和地缘的优势,为了抓住新的趋势,江苏省将会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江苏省目前为止,跨境电商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江苏省电子商务的零售出口业务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在载体建设、软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基本成型。整个江苏省的跨境电商境内配送可以借助三个城市作为第一级平台,逐渐往下面城市传递,实现境内的物流配送的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境内的物流与配送中,不是单单的利用电子商务的配送模式,还要利用中心城市的原理,以南京、苏州、无锡为重点城市,采取配送的策略,将进出口的商品集中在三个城市进行配送,一是为了解决海关方面的问题,二是因为这三个城市做好了相关的准备,相关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比较完善。 南京、o锡、苏州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做的比较完善的三个城市,选择为江苏省跨境电商进出口站点,而南京、无锡、苏州作为苏南的城市,必须选择一个中转站作为到苏北城市的一个桥梁。根据距离,有两个可以作为中转站的城市:淮安、盐城。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城市到淮安的距离分别为200公里、290公里、330公里。而盐城到三个城市的距离分别为260公里、260、270公里。以上都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致距离。按距离来说,淮安、盐城到三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差不多,但是淮安到苏北各城市的距离比盐城要近,加上这两个城市在GDP不相上下,铁路发展状况也基本相同。综合考虑,以淮安作为中转站比较合适,各站点选择如图1所示。 当货物从境外来到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城市以后,在苏南一带的城市由三个城市直接从保税仓发货,到苏北一带城市的货物直接到淮安中转站再进行配送。苏中城市根据具体的情况可在这四个城市中就近原则选择合适的配送。整个配送过程如图2所示。 图2为虚拟配送模式与实务配送模式的结合,整个的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货物到达南京、苏州、无锡三大城市保税仓;第二部分为货物通过城市配送管理系统进行配送,与三大保税仓实行对接;第三部分为跨境电商平台跟踪货物的物流信息。在第一部分会经过海关机构进行货物的清关、检验。第二部分就是境内物流的配送,当货物到达境内以后,通过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送至客户的手中。第三部分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跟踪货物的物流信息,期间会利用到城市运输配送管理系统,它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包括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仓库。它们能够响应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呼叫中心取得联系,使得顾客能够时时掌握货物的流动信息。 总的流程为境内的货物到达保税仓库后可以与国内的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相结合,境外客户可以通过网上订单由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配送,海关要进行相应的海关检查与海关的相关工作。国内外的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货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有城市运输配送管理系统,它是由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等子系统构成的。这一部分属于网上交易,不涉及实物配送的部分。其二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城市配送管理中心、江苏省三大城市保税仓库保持一致,实现对接,实现真正货物的配送。总之,货物由国内外的供应商通过海关检验检疫过后仓储在江苏省三大城市保税仓中,可以随时通过保税仓库发货。 3 总 结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不仅息息相关,也相互制约。在跨境电商的大环境下,应该抓住机遇。江苏省在关注物流的成本,物流配送的策略、效率和服务的响应速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促进了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从三大城市入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线下将城市之间联系起来,实现江苏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子商务共同发展,可以更好地带动江苏省经济的发展,要切实找好切入点,将境内、海关、境外各方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实现无缝对接,使跨境电子商务稳建快速的发展。 电商物流论文: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策略研究 摘 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发展过程存在诸多不协同,主要表现在能力协同缺乏、利益互信协同机制缺乏、跨境物流网络系统协同缺乏、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以及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缺乏等诸多方面。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水平直接影响整个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经营成效,因而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解决诸多协同缺乏的困境,成为当今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分析二者协同现状与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利益互信协同机制、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等多方面提出协同策略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协同困境;协同策略 0 引 言 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称“跨境电商”)整体规模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而至2018年预计将达8.8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跨境物流的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的有力保障,二者有着复杂而动态的关系体系。跨境电商行业的全球化、快速蓬勃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与促进,以及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实践活动中所遇的诸多困境,使得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合作,可以有效优化物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有关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发展与关系研究。如张宝明等(2014)[1]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2)协同评价研究。如刘有升等(2016)[2]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进行了评价分析。(3)协同机制研究。如张夏恒等(2016)[3]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研究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总结协同缺失表征并提出系列实现路径。(4)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系统协同研究。如王春芝等(2015)[4]研究了服务备件跨境物流协同系统。(5)协同困境与对策研究。如冀芳等(2015)[5]从物流网络系统、物流功能、物流衔接、物流环境等方面总结协同缺乏困境,并提出系列协同对策。 总的来说,国内学术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领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都相对比较零散,尚缺乏明确的理论研究框架体系,尤其是对于二者协同机理及策略的研究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当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协同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利益协同互信机制、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等多个方面提出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潜在方向和热点,为后续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指通过二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融合、协作产生互惠互利、协同共生的协同效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跨境物流向着更加智能、自动、信息化方向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二者互惠互利、协同共生,构成了动态而复杂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催生跨境物流的引擎动力,丰富了跨境物流行业的服务内容。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它使得原本虚拟的跨境电商交易以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得以物质实现。跨境物流的移动化、信息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发展,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影响跨境电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高效协同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及流通成本,优化整个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体系运作结构,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是指由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其它与跨境电商交易活动有关的个体、企业、组织、机构等生物群落,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统一整体,各生物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共生,通过商品、物流、资金、信息的循环流通与分享而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在参考姚宇(2015)[6]和张夏恒等(2016)[3]研究成果基础上,可制作如图1所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制。在该协同系统中,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物流系统为协同领导种群,跨境电商市场(消费者)、跨境供应商、生产商等为协同关键种群,政府机构、高校、海关监管、商检机构、跨境支付机构、跨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通信与技术机构等为协同支持物种,网络营销商、技术包销商、各类跨境贸易技术支持企业、广告传媒与咨询服务机构、翻译机构、供应链优化及整合服务企业等为协同系统寄生种群,跨境交易所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构成了整个协同系统的内外部环境。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务必加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保障C制,诸如战略协同、政策协调、研发协同、创新协同、利益协同、技术与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平台协同、服务协同、业务协同、规范协同、流程协同、网络协同、能力协同、多主体多维度协同等多方面协同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战略层、策略层及运作层多层次协同。同时,通过制定协同的战略目标,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和责任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整合提升物流网络覆盖能力,促进配套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规范行业技术设备与服务标准,从政府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拉动、协同收益驱动以及平台战略引导等多方位增强协同动力保障。增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运作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的融合发展,实现技术共享、信息沟通、供应链整合,跨境物流系统的运输资源、仓储资源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资源、信息资源协同共享。跨境电商企业更注重的是采购、营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售后等供应链全流程以及跨境电商、零售、售后服务等多业态业务的全覆盖,因而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布局,打造跨境电商交易服务体系生态闭环,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并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 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困境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至今,经历了从1999年至今的萌芽期(1999~2007)、发展期(2008~2013)、爆发期(2014至今)三大发展阶段,2014年也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7]。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 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共开设11个自贸区,并在天津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行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弊端尤其是跨境电商与物流方面的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等诸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以及系列行业政策的催促与支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呼声和未来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当下从事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的大多数企业都以某一专项或专线业务为主,无法形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等各种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多协同缺乏的困境,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能力协同的缺乏。跨境电商活动的开展需要涉及供应采购、物流配送、网络支付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及其线上交易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跨境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不仅需要资金投入和线上平台搭建,诸如海外仓储、物流团队培养等则更多需要线下实体建设,其发展速度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二者在发展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行业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能力出现严重不协同。 (2)利益互信协同机制的缺乏。一方面,跨境物流企业无法获得跨境电商行业一手数据,海外仓储系统设计及其规模大小都无从科学精密考量,也不能就跨境电商用户群分布针对性建设物流系统,因而造成建设进度缓慢、设置缺乏合理性乃至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获取客户精准数据及订单详细信息,物流配送准备工作无法提前开展,进而降低物流效率和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因不知道跨境物流规模及其承受能力,无法获取跨境物流企业境外配送网络精准信息,对物流企业人力、物力投入及网点服务范围分布缺乏准确了解,造成配送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消费者物流服务体验。然而目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双方出于商业机密或是利益角度考虑,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及协同互信度不足,不愿彼此信息协同共享,严重阻碍行业高效发展。 (3)跨境物流网络系统协同缺乏。跨境物流网络系统主要包含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以及目的国物流三大块,其系统运作流程横向层面包括境内物流、出境清关、国际物流、目的国清关商检、目的国物流,纵向层面包括货物揽收、仓储、包装、物流供应、配货与配送,还涉及支付、通关、商检、客服、售后、退货、退税以及因退货引起的逆向跨境物流。跨境物流系统除了协调境内外两个物流系统,同时还要应对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海关,面临着环节多、流程长、空间跨度大等挑战,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跨境物流产业链内部协同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仓储、运输、商检、通关等流程协同的缺乏,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目的国物流间衔接存在瓶颈障碍,跨境物流与消费者在文化、风俗、政治、政策、法律、宗教等环境的协同缺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层面看,境内外不同国家的物流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受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政策等影响,导致物流各环节信息无法实时对接,各环节间不能同步发展导致协同缺失。同时,境内外多方物流企业、政府、海关、税务部门等多方主体、各子系统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亦或是行业标准难以协调,往往也存在诸多不协同,进而降低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纵向层面看,跨境物流网络体系环节多而繁琐,物流链的各环节往往存在协同缺失。比如出入境海关商检环节,不同国家的行业要求、标准以及工作水准存在较大差异,且海关商检环节所涉及到的诸如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部门间往往存在职能界定不清、利益交叉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协同工作。 (4)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特殊性及交易流程的复杂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退货的触发点,退货率较高而退货流程又相对复杂。据资料统计,我国物流市场容量约为5万亿元,其中逆向物流约占20%。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占总成本20%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4%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一般零售商的退货比例为5%~10%,网购退货比例则高达35%。2016年双十一天猫淘宝网购退货率高达25%,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在高比例的退货成本面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却并不重视逆向物流及其与跨境电商的协同发展。退货物流服务及其与跨境电商协同缺失一方面导致商品价值损失和企业利润的减少,另一方面则因退货信息闭塞和退货服务缺失导致顾客的流失。 (5)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缺乏。跨境电商拉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外贸价值链格局,促进对外贸易更加精准化、直销化、多元化、碎片化、扁平化、社交化、去中心化与移动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开拓贸易新渠道、提升效率并助力企业成长,推动对外Q易转型升级。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扩大跨境电商的发展。而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之间也有着类似国内贸易线上、线下渠道之间关系,存在着系列渠道与利益冲突。出于不同利益关系目的,部分行业由于条件限制或为保护线下传统外贸而限制线上电商发展,导致错失发展机遇或者成本过高;部分行业又因线上电商发展过快而导致线上线下比例失衡,导致消费者线下实体体验不足。总之,二者存在比例分配、渠道选择、利益分配等诸多不协同。 此外,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协同缺乏,行业标准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协同,信息及利益协同缺乏,政策支持不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以及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环境协同缺乏等问题,也都是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协同保障与动力机制。 3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策略 3.1 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 政府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中起到了关键性引导和支撑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四点开展促进工作。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资源支撑体系。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至今,我国政府已连续多次发文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详见表1)。然而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进而保障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在一些行业相关特殊资源方面,也可以加大倾向性扶持力度,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创新创业发展。同时,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促进各流程环节标准同步匹配。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宽带、互联网行业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并将其付诸实践于跨境电商行业,促进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信息化水平协同,各环节信息实时同步。第三,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我国于2013年7月成立首个跨境电商产业试点园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园模式”的开启。跨境电商产业园有利于有效整合传统对外贸易,形成产业集群与规模化效应,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高效协同。第四,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跨境物流系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平台,加强在战略层、战术层与业务层的协同,促进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与纵向层面的协同,并促成跨境物流系统平台集成、流程优化、业务整合与创新,实现跨境电商与快递、货运、邮政等业务优化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在各国、各流程环节、各企业之间的良性协同。譬如网易考拉于2016年8月11日上线了国内首个跨境物流云平台网易考拉物流云,让跨境电商实现搭建“互联网+物流网络”,直接打通消费者、物流企业与品牌商之间的链接,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系统更高效协同。此外,提升跨境物流团队成员外语水平、国际贸易技能和国际物流知识等专业素质,进而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也有助于打造更规范化、高效协同的跨境物流体系。 3.2 完善利益互信协同机制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利益互信协同主要涉及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资金流转方式等两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良好协同合作的根本保障。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可以在政府引导下共同制定,确保构建并完善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担保的牢靠互信体系。在资金流转及利益分配上,为有效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任保障问题,可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借助第三方平台托管费用和维护资金运转,促进利益分配公平、高效而透明化。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行业优惠政策资助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促进并保障双方协同互信,进而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3.3 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 逆向物流包含退货逆向物流和废弃回收逆向物流,在本文中主要指与正向物流相反的由跨境电商消费者退货至原产品发出地而引起的跨境物流活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逆向物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但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魏捅U希促进缩短跨境商品退货周期、完善库存管理机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发挥逆向物流利润中心优势。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关系图如图4所示。要解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困境,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前端商品品质和性价比,进而降低退货率;从跨境物流系统的角度,可以引入退货保险机制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依托于海外仓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退换货服务中心,集中处理跨境购物退换货事宜。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逆向物流协同中心、回收中心与区域回收站,搭建多角色的逆向物流柔性联合协同网络,促成协同逆向物流优化管理。 3.4 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 要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可以促成销售模式创新,构建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传统外贸与电商以及线上与线下模式的完美协同,使跨境电商沿着直接化、多变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从宏观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范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并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与信用体系,并尝试构建产业园区等助力跨境电商集中管理,促进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互动发展;从微观企业层面,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物流服务体系,并加强社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并建立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团队,进而更好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的协同互动发展。同时,应当正视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优缺点,一方面使得两种模式虚实结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作为销售及宣传推广渠道,传统外贸侧重于线下实体体验,这样既丰富了传统外贸销售渠道,也弥补了线上电商体验不足的缺憾,二者协同互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分业经营,日用品、化妆品等零售类采用线上电商渠道,而大型电器、艺术品等则注重传统渠道实体体验,使得双渠道优势互补、协同并行发展。 3.5 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实现多维度协同,促进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多方主体间的协同。一方面要激发各子系统的功能,相互协作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政府各部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合作。在人才培养上,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协同培养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人才,完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在市场引导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引导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完善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机制,促进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政府部门协同作业。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协同机理,全面剖析了协同困境并针对性提出系列协同策略建议,为未来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尤其是策略研究做了较好的铺垫和总结。但由于研究条件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困难,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层面,存在逻辑推理合理性与科学性欠缺。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丰富研究方法与理论,利用定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动态博弈,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动力学等定量评价模型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子、协同度进行评价,以及基于供应链角度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等。此外,注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选择某一具体区域、行业或企业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或者就某种跨境电商和某种跨境物流具体模式之间的协同开展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探究其实践情况,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视角上,后续研究可以结合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理论、动态博弈理论、产业耦合理论等研究协同路径、协同机理、协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协同动机、协同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在协同策略研究时,也可以从促进B2C和B2B两种跨境电商模式的协同、融合发展,借助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高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本地化发展,完善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境内外环境的协同融合,促进物流模式、运作模式、销售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协同策略。 电商物流论文:我国B2C电商企业第四方物流模式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不断增长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和略显滞后的物流配送完成度使得B2C电商企业越来越重视改善其自身的物流环节。不管是采用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还是菜鸟网络所做的第四方物流模式,都是电商企业为了打破其物流瓶颈所做的努力。文章结合菜鸟网络的第四方物流模式,来探寻我国B2C电商企业解决物流难题的一种新思路,以期为我国网购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购物流;菜鸟网络;第四方物流 1引言 我国电商企业正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许多传统企业开始向线上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的快速普及,日趋增加的网络交易额,为我国电商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国较为落后的物流行业却制约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每到“双11”、“双12”、元旦、春节等节假日销售高峰期,物流企业纷纷爆仓,配送延迟,客户投诉率增加。如何打破我国的物流瓶颈,使其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当前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国家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5月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问世,在电子商务领域、物流领域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浪。随着菜鸟网络这几年的发展及其公布的商业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出菜鸟网络所做的事情即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首次应用到网购物流领域,为B2C电商企业解决物流难题打开了新的思路。 2第四方物流概述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最早由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年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一个集成商,埃森哲咨询公司强调4PL是通过对公司内部以及其他组织的不同资源、技术和能力进行整合从而为客户提供一套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 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第四方物流的基本运作模式有三种:超能力组合(1+1 2)的协同运作模式、方案集成商模式和行业创新者模型。超能力组合(1+1 2)的协同运作模式是指第四方物流并不直接与客户接触,而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工作,通过向第三方物流提供一系列服务,如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决策、进入市场的能力等,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施其管理思想和具体策略。方案集成商模式是指第四方物流企业作为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纽带,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将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起来。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按照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行业创新者模式中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其主导者和协调者的身份衔接着上游第三方物流集群和下游客户集群,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为重点,将第三方物流加以集成,向上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3第四方物流模式在我国B2C电商企业的典型应用――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1菜鸟网络搭建的是一个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自身并不会直接参与具体的物流活动。菜鸟网络虽然不排除自建物流的成分,但它的重点在于建设基于数据开放的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并将现有物流网络中更多专业从事仓储配送的企业加入到该平台,实现与这个平台的对接,从而完成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 32菜鸟网络建立数据应用平台作为其主要功能载体 第四方物流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依靠信息平台来完成其服务功能。而这一点正是菜鸟网络所追求的。它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33菜鸟网络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 第四方物流强调的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因此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必须具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能力。菜鸟网络计划通过在全国重要骨干节点城市建立现代化仓储,再结合淘宝、天猫强大的数据以及其他电子商务的数据,来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服务于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涉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合作方。 34菜鸟网络具备强大的物流网络覆盖能力 为了打造一张能支撑日均 300 亿元、年度约 10 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网络,菜鸟一方面在全国拿地准备用于其仓储建设,另一方面加快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以扩大其网络覆盖面。同时菜鸟也在积极进行海外物流的布局,当智能骨干网络建成以后,菜鸟网络将显示出强大的物流网络覆盖能力。4我国B2C电商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41我国B2C电商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制约因素 (1)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物流业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我国B2C电商企业不管选用哪种物流模式,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若不能很好解决,物流难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2)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以高度发达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为基础,是对第三方物流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严重影响着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规模偏小、效率较低,成本巨大、功能单一、市场分散等缺陷,制s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3)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专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我国多所高校都开设物流专业,但以基层员工及管理者为主要培养对象,要培养出高级物流人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物流高级人才供量明显不足。 (4)物流行业体制不健全。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完成,但是中国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政府部门来管理物流,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都拥有自己的部门物流,自成体系,出现了各种部门分割和建设方面的问题。部门、行业和地方保护主义广泛存在,异地物流公司使用本地物流资源有一定障碍,难以取得较大规模的发展。 42我国B2C电商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 (1)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节奏。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须依赖于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只有当第三方物流得到高速发展时,第四方物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国家应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改善现有不合理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国家应有序引导,并实时监控,提高基础设施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培养高水平的、专门化的物流人才。各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针对性要强,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技能强的物流人才。 (4)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方式。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还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5结论 第四方物流的高标准,加上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得绝大部分的电商企业不敢轻易尝试。菜鸟网络的出现为中国网购物流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有望真正解决我国B2C电商企业的物流瓶颈问题。 电商物流论文: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协作发展研究 【摘 要】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物流是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协作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国际物流 发展策略 一、现有跨境电商物流模式概述 目前市面上有国际快递和小包,专线物流,海外仓储等跨境电商物流模式。 (1)国际快递和小包 国际快递和小包包括:DHL、UPS、TNT、中国邮政小包、新加坡小包、E邮宝、专线小包等和EMS等。 (2)专线物流 专线物流是国际物流中针对某一国家的专门运输路线,主要通过空运包舱的形式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国家,再与当地的快递公司进行合作,从而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上。 (3)海外仓储 海外仓储是指物流公司、跨境电商在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设立仓库,以航空运输或者其他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输到海外仓库,当物流企业或者跨境电商接到客户的订单后,直接从国外的仓库分拣、包装、发送。 二、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部分 跨境电商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支付、国际物流等诸多环节,而国际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国际物流的效率、成本、妥投率直接影响跨境电商的交易量、交易成本、客户体验以及客户的再购买率。 2、国际物流是跨境电商正常发展的基础 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供货时间和生产周期,同时还可以降低库存水平,简化订单交易程序。国际物流为跨境电商提供仓储、分拣、包装和配送服务,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高效、畅通将会给跨境电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好评。因此,跨境电商的平稳发展需要国际物流提供基本的平台。 3、国际物流模式的发展直接影响跨境电商的效率与效益 国际物流海外仓储和运输的成本极高,丢包、损毁的概率极大,这些弊端给跨境电商们带来巨大的成本。因此,现在许多国际物流公司开始采用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等,甚至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也被运用到物流运输系统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物流系统不断升级、迅速发展,直接提高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质量。同时,解决部分青年就业问题,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4、跨境电商为国际物流带来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跨境电商交易额呈爆发式增长,专家预测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将会不断上升,跨境电商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给物流行业带来无限机遇,但对物流行业提出的刚性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际物流企业间的竞争较大,主要体现在价格、服务质量、\输效率方面。 三、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较高 跨境电商的物流一般交由第三方物流负责,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收取电商的物流费用为主要盈利。目前的电商主要会选择中邮小包和国际快递,中邮小包的成本虽然相对国际快递要低一些,但是基本没什么服务,国际快递虽然服务好,时效快,可是卖家很难接受国际快递的费用。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多为卖家考虑,优化物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为电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2、物流服务质量 一般的中邮小包的时效平均在25-40天左右,专线的小包时效3-7天,但是物流费用较高。中邮小包的丢包率、损坏率较高,会有很大的小包只显示上网信息,之后就没有任何的跟踪信息,或者只显示封发信息再也没有跟踪信息。所以,中邮小包的服务基本是没质量的。 3、物流的通关比较困难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物流通关已成为企业必须处理的一项事务。因此,物流通关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事务。跨境电商的特点在于小批量、高频率,小批量意味着不能走集装箱运输,高频率不适合传统的通关模式。传统通关模式的繁琐手续及费用成为电商和客户的经济负担,此外因某一手续不齐全的原因被扣关的货物也时常发生。 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的建议 1、第三方物流为电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物流行业应该应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电商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比如,物流为卖家提供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服务,海外仓既满足了买家的效率要求,又降低了卖家的物流成本,但是卖家需要承担仓储费用、备存货和前期发货。因此,电商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同时,物流商也应为电商提供合理的物流方式服务。 2、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物流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推动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从硬件上,做好总体的物流设备建设,将物流操作进入完全的机械化。在软件上,出台更多的政策以便简化通关手续,建设更多的物流园区,提高物流行业的总体效率。 3、加强复合型物流人才建设 目前,国际物流急需具有物流、贸易、英语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人才。这就要求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建设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的机制。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适时适用的人才。 五、结论 跨境电商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其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21世纪以来,我国处于开放、竞争、发展的时期,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充满着竞争。在物流行业不成熟的情况下,跨境电商很容易达到瓶颈期,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的物流,积极的总结经验、优化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便为跨境电商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物流服务,使我国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电商物流论文:有关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培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跟物流业的发展,加之国家对农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推进,农村电商物流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变,农村人口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也对农村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小组对此展开了一次科研活动,在我校物流系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去图书馆跟网络查阅资料,去物流园区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与交流,以及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村电商物流的现状跟农村电商人才状况进行研究跟探讨,旨在为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我们相信,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电商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农村电商人才稀缺的大背景下,本次科研很有意义。 P键词:电子商务 农村物流 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1、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地区信息化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基本上实现了“村村能通电话”和“乡乡能上网”,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人才能力欠缺。从2012年至2014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2016年达到4600亿左右。可见,具有6亿人口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然而,农村电商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和专业队伍方面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2)现阶段农村电商人的培训较为简单,系统的培训微乎其微。大量的农特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利用电子商务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现有涉农电商平台规模小,层次低,功能简单,产品单一,势力薄弱。大部分的企业培训仅留于形式,很多并未“对症下药”,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基本为摆设,有些仅限于教会农民如何开网店或者做微商,而如何经营和推广却未系统的进行培训,更不可能组建专业、高效的电子商务团队来共同销售家乡农产品。 2、培养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意义 (1)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势所需。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落后必须尽快培养电商人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规模的参差不齐,农村物流建设的滞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农村信息网络不够完善,电子商务下乡后的服务难以保障等方面的不足,无疑会给广大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业活动带来诸多障碍。 (2)农村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的同时,电商人才的缺口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凸显的桎梏作用。很多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正因人才缺乏面临着“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至关重要,“引进”和“培养”是唯一路子。然而在现有的农村条件,引进电商人才非常艰难。当务之急,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进行电商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成为必然选择。 (3)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急需人才。农村电商不仅让农产品走出去,还能将城市优惠工业品引进和推广至农村,通过与城市资源互换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如何快速的培养全能型农业电商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商业头脑的“新农民”,能根据市场所需,准确掌握市场动态,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种类,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急需这类农村电商人才。 综上所述,新农村电商人的培训是时展的必然,非常值得我们讨论和摸索。 二、存在的问题研究 1、从物流业的角度上来看 我国的物流水平虽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这一块来说,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我们都知道,包邮江浙沪,从快递费用上来说,农村及偏远地区,不但要承受配送时间的折磨,还要付出经济发达地区额外的快递费,这对本来经济就欠发达的农村人口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就网购服务体验来说,由于路途时间等的原因,物品可能受损或丢失,顾客不满意就会投诉跟给差评,这对电子商务公司跟物流公司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我国物流业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慢,农村物流业起步更慢,导致很多农村地区要么没有配送网点,农村人口要到镇上去取快递,要么是在特地时间取消对这些地方的物流配送如春节前后,甚至是不配送。物流水平的痛点也制约着农村电商物流水平的发展。 2、从农村自身基础角度上来看 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建设还是处于摸索前进的初级阶段,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除了要借助可靠的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支持之外,更需要农村基础主体农民的大力支持。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较大。2016年有关于我国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状况报告显示,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73.1%,在我国农村只有36.9%。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部的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仅为7.8年,在大部分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就占了7%,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了25.8%,49.4%的是初中程度的,拥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教育程度的人口仅为1.1%。甚至很多人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使用等都不会,而对于电商物流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这就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我国某些地方的农村,出于被地形地势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着的原因,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甚至快递收发站点都没有,不但延长了物流配送的时间,还大大的增加了购物成本。 3、从电商物流人才的角度上来看 近年来,受互联网热潮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在围绕电子商务进行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也成为了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然而市场调查,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反映,自己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工作,而招聘电子商务人才的企业却反映,他们更难招到与自己企业符合的人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部分毕业的学生空有书本的理论,而缺少真正的实践能力。就算是在电商物流有所建树人才,也选择在大城市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不愿意投身于农村物流,此外,入驻农村的电商企业即使招聘到一些优秀员工到农村电商市场,都是也可能因为薪资环境等原因产生流失,最终导致电商人才在农村的缺乏。 三、解决方法的探索即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对策 1、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普及率,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需要条件的,网络方面的配套设施是这种发展必须的,也是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普及效率的最实在的支撑。因此政府要把农村基础的网络设施做好规划与建设,要全面普及并提高电话、电视等电器的使用,提高电脑宽带业务在农村的服务水平,并实惠地降低成本,减少农民费用,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创造必须且便利的基本条件。 2、与农村地区建立适合的对接机制,并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产生的情况,都必须要从培养这个最初源头开始着手,与各个层级的高校,一足要建立紧密的合作方式,要了解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要求达到什么样技能水平、还有需要在农村的最低工作期限等方面的条款才能和高校就业协议搭上挂钩。而在校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企业需要全面提高农村电商人才的薪资待遇,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足期进行奖励,用以激发电商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要适时的进行电商员工的技能培训。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农村地域电商所需要人才也是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政相关单位能够足期组织技能挑鹋嘌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在农村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 3、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程度,提高其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要安排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深入农村给农民做现场培训,使更多的农民可以认识理解计算机、学习网络相关知识。然后将这些情况反映到学校,针对这些现象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农村很多人不了解电脑,这就是抑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所以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包括了简单的网上搜寻信息、把传统交易放到互联网平台上等诸多方面。在人才发展模式中,一足要纠正学生的偏见,引导积极正面的思想,使其将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 四、结束语 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电商的使用率,农村地区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这样的平台来推进我国互联网的现代化的发展,并能更好地去服务于我国农村生产者,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所以高校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为我国各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做贡献。 电商物流论文:我国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创新及“云物流”发展前景探讨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我国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也有了创新和变革,这是电商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电商企业一般都是网络购物,其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电商企业的经营利润有重要影响,因此创新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即“云物流”一直以来备受电商企业的关注,论文将对我国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并探讨其“云物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商企业; 物流模式创新; 云物流 1 引言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电商企业以其灵活的空间、时间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大。电商企业在物流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从“线下”更多的转为“线上”贸易,而这样的转变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货物的配送延迟和货物丢失问题。当前,我国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无法满足流通渠道的需要,进行物流模式创新进而发展电商企业。“云物流”拥有强大的“云计算”处理能力,经过标准的作业流程、智能的决策支持满足了当前的物流需要,这将大大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 2 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 物流是为了解决时空矛盾,而将商品从生产商运到消费者手里的一系列活动,与传统的商业物流模式不同,现代物流在新经济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电商企业基于互联网物流组织的创新和专业化的分工等内在动因,不断地改革自己的物流模式。当前,我国的物流模式大概可分三种: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联盟、第三方企业物流模式[1]。 2.1 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是基于供应链物流管理自己营业的物流,像是规模大的企业有能力承担自身物流业务,但物流业务又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一般使用这种物流模式的企业都有较大的经济实力,而大部分的电商企业难以达到此要求。这种自营物流模式还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展示商品,消费品以此了解商品。这样平台企业就是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并且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平台企业一般为了规避风险都会创建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从而更好地拥有自主性和可控性,这样以来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可以相互信任消除顾虑。 2.2 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的主旨是商家通过契约的形式选择物流服务企业,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战略物流联盟伙伴。这样的物流模式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分散和互利共赢的销售方式,并且降低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营运成本。通过联盟可以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双方的合作不仅仅是眼前的合作,而是以长期合作为前提,最大程度的降低交易的成本。这种契约式联盟有自己的优缺点,好的一方面是这种方式在经营方式上非常灵活,而缺点也不容忽视,正是因为灵活的自主性导致联盟不稳定,并由于控制力低而效率低下。对这种契约式的联盟做出创新改革,股权式的联盟在新经济时期更具有发展前景和综合竞争力,因为这种联盟形式将联盟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双方的信任度。 2.3 第三方企业物流模式 当前,我国的电商企业的主要物流模式就是第三方企业物流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分工逐渐细化,越来越多的商品生产企业加大了对核心产品的研发力度。电商企业只有将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较高利润,像物流这种非核心的部分进行外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物流和快递两大类。物流方面有“德邦物流”、“中铁物流”等,快递方面有“韵达快递”“中通快递”等。物流企业的成本较高而快递类的相对灵活、便利但却存在着诚信风险。这种物流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加速了电商企业的发展,让整个物流行业更加规范专业。 3 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创新 3.1 升级和创新物流运营平台 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像是子货币的支付功能冲击着现金的使用,而网上购物又影响着实体店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每年的“双十一”电商交易平台的交易额直线暴涨。基于此,必须对物流平台进行技术升级,来解决节假日或者购物高峰期物流瘫痪的情况。 3.2 构造物流企业的生态链 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模式创新,创新的核心方向是大企业的整合,而小企业要为大企业整合提供信息资源,最后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达到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共享。要构造物流企业的生态链,首先要完善流量、服务器、终端,其次要和谐统一四大流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商流,这样才能保障从整体大局上控制物流企业生态链的发展。当前的阿里巴巴就正在努力构建物流企业的生态链,这是一种开放型的物流体系,每个平台参与者都可以在这个生态链中得到想要的资源,从而更好地发展专业物流,达到参与者共赢的目的。这种开放型的物流企业生态链也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电商企业所追求的物流模式。 4 “云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云物流”是指把“云计算”应用到物流营运管理中,通过“物流云”对消费者和物流的资源进行归类整合,达到优质廉价、安全高效的物流服务。云物流是一个大的物流平台,它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如果我国的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能以云物流平台为载体,建立一种运转的效率高,物流成本低的供应链商业模式,对物流企业将是一次巨大的创新,对我国的电商企业物流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 “云物流”有两个主要的优势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和整体上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在“云物流”模式中最重要的是构建信息基础平台,通过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来为“云物流”的应用提供条件。当前“云物流”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在电商企业网络购物订单的信息,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现状还不是很理想。物流企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恶性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外企业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源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所以制定统一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是一项重要任务。物流企业对“云物流”模式的另外两个问题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以及平台利益难以合理分配。 虽然“云物流”当前还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它对传统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供应链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云物流”的运用将能够为电商企业提供一个让客户满意的物流方案,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电商物流论文:协同理论下我国县乡电商物流创新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网民的增长规模也逐渐扩大,我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平稳阶段。然而我国区县、乡镇、农村 (以下简称“县乡”)电商的异军突起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15年,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开始在县乡加大电商与物流系统的建立,展开激烈的市场之战。2016年3月24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6部共同了《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指出加快提升电商物流发展水平,在物流成本和流通效率方面有所改进,也肯定了县乡电商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性。物流是电商发展的基础,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带动我国县乡电商物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但由于县乡在电商物流方面发展的起步较晚,软件与硬件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一、协同理论及研究综述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他认为整个环境的各系统之间或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使得整个系统形成微个体层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关于县乡物流与电商发展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促进农产品的电商发展与流通供应链方面。赵志田,何永达等(2014)提出狭义的农产品电商就是通过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把产品销售出去,而广义的农产品电商则是通过将农产品生产、运输与消费者消费等电商方式,把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所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农民增收、从业者获利、消费者获益的目的。在物流的研究方面,王文齐(2013)等通过采集一定地域范围内网购的物流过程数据,应用数据库工具,对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的时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创利、赵德海、仲深(2013年)研究了供应链理论在电子商务配送中的运用,认为物流配送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电商环境下,重视物流配送将会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而国外很少有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研究,因为其先进程度已经很高。同时国外学者很少直接研究农产品电商的,研究部分主要集中在电商交易信任与消费者偏好、交易保障制度。David Gefen利用电商信任的属性与LSQ维度角度,提出信任是电商交易顺利开展的关键。Hyunwoo Lim通过研究成本效率和物流网络的可靠性对网上购物需求的影响,提出物流服务提供商分销应该根据网络在不同级别的需求来应对这些变化。 二、县乡电商与县乡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县乡电商是指买方或卖方位于县乡地区,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与商品的浏览、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等,通过线下订单的物流包装、分拣、配送等方式实现购物过程的新模式。相比较于城市电商,县乡电商交易双方的位置为商品物流与配送增加了难度和广度。 1.网上供销社兴起,为农村物流带来极大便利。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促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兴起。12月29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提到要建设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服务。 近年来,网上供销社越来越被大家熟知,据有关资料显示,网上供销社主要是依托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提供实时的线下成交价格和供需现状,供用户做交易参考。在安全方面,建立金融机构系统,采用先进的交易保证金托管和划转系统,同时与国内五大行进行结算合作,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与多家农资企业、土产公司达成共识,保证农产品的供应量。以河北为例,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简称“农交汇”)创办于2012年8月。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农交汇交易业务品种包括红薯、白山药、涉县花椒、金银花等多个品种,进行实物交收农民专业合作社258个、交收的仓库26个。截至2016年11月,该平台已实现706亿元的总交易额。 2.“淘宝村”和“农村淘宝”不断增加,加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据《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显示,我国淘宝村数量达到了约1300个,并创造超过84万个就业岗位,这也是首次突破1000大关。截至2016年,从地域排行上看,中国淘宝村主要在东部沿海,第一名浙江义乌拥有65个,第二名浙江温岭有54个,第三名山东曹县有48个。 截至2017年1月份,阿里巴巴表示在三至五年内,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来建设农村淘宝,计划投资达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上网”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层层阻碍。 三、县乡电商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县乡电商与县乡物流的协同发展缺失。如今,电商跟物流相互交织在一起,若一方发展停滞,则会牵制另一方的发展。根据国家邮政网站数据,邮政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2016年全国累计建成“村邮乐购”站点23.5个,快递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80%。 由于我东中西部发展的极不均衡,尤其是环境极度恶劣的偏远山区与西部纵深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县乡居民居住分散;消费水平普遍较低。无形中制约着物流与配送效率。同时制约着县乡物流的发展因素众多,如县乡汽车拥有量低,公路、铁路不发达等交通条件及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网络覆盖能力不足,仓储能力与人才较少等诸多因素。在县乡电商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县乡的物流设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2.县乡电商在线上线下交易细节功能缺乏协同。基于序参量理论上,县乡电商与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为县乡电商,要实现协同作用,其各功能环节可视为子系统的序参量,即可推动子系统的协同。通过调查,不仅县乡电商系统与物流系统存在协同缺失,其自身在序参量层面也存在协同缺失的现象。比如在农产品供应、网页设计、下单与支付系统、物流与售后等方面,尤其是涉及农产品的资源供应不足、在线支付软件与电子银行普及率低、县乡居民对网络支付安全性信任度低等序参量之间的缺乏协同,成为县乡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短板。 3.县乡物流在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上缺乏协同。县乡物流作为重要子系统之一,其在物流功能的完善方面上也存在协同失衡。物流过程中的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退换货等步骤都是作为序参量的重要因素存在。在城市电商中,仓储、包装、配送等发展都会比较快,但由于县乡的居住分散、位置偏僻、交通工具普及不足、交易量与频率低等因素阻碍了其物流业的发展。另外,在集货与配送中,没有现代较发达的技术进行整理选择最优路线以降低配送成本。因此在集货、配送、退换货等序参量之间协同不足,导致整个物流系统发展协同缺乏。 四、我国县乡电商与物流协同建议 1.构建区域物流服务链,创建乡村物流线路共享系统上线。在物流发展迅速的基础上,打造电商一体化服务。不仅要求拥有标准化的物流模式,也依赖于掌握大量物流需求信息及综合经济实力,高效率满足区域物流需求,实现高要求、高标准、高效率发展。具体为,整合特定区域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最大化及商户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下计算出最优结果,并有时效性,可以根据临时的信息变动进行及时调整。加强对集货、包装、分拣、运输、配送各步骤的协同作用。促进电商与物流的同步发展,增进协同发展效用达到最大化。因此,政府也应该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支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 2.传授电商经营经验和改变居民消费意识,加速农村流通业发展 。要传授电商经营经验和改变居民消费意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入手:在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的基础上,一是集中农业部与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最新技术资源,对县乡电商经营者开设专门的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对于网络营销、网络浏览、在线下单、在线支付、线下物流的操作流程,同时增加对于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二是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致使以村庄为单位,开展知识讲座的形式,对居民进行消费理念的传输与更新,增加县乡居民对于网络购物的热情与信心。由于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是长时间的积累,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国家和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三是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卖家与商品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制度,尤其是农产品方面,切实增加基层农民的福利。 3.加快建立试点区并及时实施。围绕试点县乡创建现代服务体系,发挥物流体系的辐射式功能,促进区域电商和物流系统协同发展。主要是需要国家投入足够的精力,投放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县乡的居住、买卖双方需求、生活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将条件相近的地区分为一组,选中其中的代表地区,创建物流系统的试点区。并建立完整的监控系统,避免贪污受贿影响实际结果或偏向于某一部分人群。在经过长期、重复的实验,一旦结果符合标准便尽快在大范围内实施,将真实的实惠普及到每一方土地。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电商物流论文:电商与物流 “相爱相杀”何时了 日前,美国密歇根州战略基金会宣布,已批准为亚马逊物流中心项目提供500万美元的补助,这也是密歇根州为亚马逊提供的第二笔资助,用于支持亚马逊将在该州罗缪勒斯市投资1.4亿美元兴建的大型物流中心。 在电商界,国外有亚马逊,国内有京东、阿里。如今,国内外各大电商龙头企业都在依靠快速且优质的配送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但电商对物流的格外重视,并不代表二者之间就只有“相爱”而没有“相杀”。比如,近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和速递行业龙头老大顺丰的冲突就震惊了业界。这次冲突,暴露了长久以来深埋在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之间的积怨。 这回吃瓜群众就不明白了,实力不在一个体量上也敢“叫板”?难道“你卖我送”不属于一个链条上的合作伙伴吗?原埃森哲通信媒体高科技部咨询总监、科技与互联网资深分析师周超臣认为:“一个成熟且有发展前景的物流服务企业,是不会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纯粹的电商物流配送业务。” 一场业务版图争夺战 “丰鸟之争”始于6月初。顺丰宣布关闭对菜鸟网络的数据接口,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菜鸟网络也在阿里系电商平台中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为此有人说,“丰鸟之争”实际上是一场数据之争。 通常情况,物流数据包括路由信息和面单信息。路由信息通常来源于快递公司把枪记录的收件、中转、派件、签收等节点信息。通过与商家、快递公司对接,菜鸟掌握了所有淘宝订单的路由信息,实现了对时效的控制。而面单信息则是快递公司重要的客户信息。 据一位顺丰前员工透露,2003年起,顺丰开始采集录入客户信息(面单信息)。也就是说,快递员收件后要将面单数据交给仓管员,每天早上九点上班后,几千名仓管员开始录单,十几年来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数据。 尽管顺丰也是菜鸟股东之一,但与“四通一达”不同的是,更受白领青睐的顺丰手中掌握了大量高端客户的数据。由于邮费偏高,所以刷单现象很少,再加上实名制的要求,顺丰掌握的用户信息真实度要远高过“四通一达”物流公司,更有优势针对中高端客户做精准营销,而这些用户也是天猫想要深入挖掘的资源。但顺丰目前只共享路由信息。“从整个产业生态看,阿里和顺丰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一个接近前端销售,熟悉用户购买行为;另一个处于后端仓储配送环节,拥有用户真实收件信息,双方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链。”互联网分析师郭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不^,如今的顺丰早已成长为集仓储、冷链为一体的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根据顺丰2016年财报,快递业务营收只占到8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90%以上。据顺丰前员工透露,菜鸟想利用顺丰的客户信息,建设线上零售终端平台;而顺丰也想拥有购买端的数据,所以先后孵化出了嘿客、顺丰优选、顺丰大当家等物流增值服务(电商平台)作为流量入口。 “说白了,顺丰早已不满足做好自身,而是向平台型和生态化企业挺进。”郭涛表示,因此“丰鸟之争”表面看是一场数据之争,更深层看则是一场客户资源争夺战,一场业务版图争夺战。 双方较劲由来已久 曾经,物流一直是阿里的“软肋”。但多年来,通过菜鸟网络的努力,淘宝平台上已可以提供“当日达”与“次日达”的产品。所有合作伙伴以菜鸟的名义输出服务,菜鸟通过物流云将线下的物流服务商集合在一起,在这种仓配一体化的服务中,菜鸟有了分配权,实现了对时效的管控。“菜鸟实际上就是快递公司的‘大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郭涛说。 5月22日,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全新的品牌标识及新战略。菜鸟网络总裁万霖透露,菜鸟下一步策略是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为一万个中小品牌提供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把传统仓库变成智能仓库。未来,菜鸟物流不仅能在中东部提供24小时送货,包括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也将实现这一目标。如此一来,没有一个快递员的菜鸟也能对包裹的轨迹了如指掌。 但另一方面,当阿里依靠菜鸟网络开始输出服务时,便与最初的合作伙伴有了正面竞争。“阿里凭借强势的电商平台掌握了大量商家资源和谈判优势,所以菜鸟也开始试图切走一部分曾经顺丰独揽的中高端客户。”郭涛说。 据报道,6月1日,菜鸟在广东茂名开设了全国首个生鲜原产地发货基地,从当地政府切入,直接从上游将茂名80%以上的荔枝配送纳入自己的供应链,而这之前都是顺丰的订单。 尽管阿里和顺丰在物流领域有一定合作,但从顺丰谨慎的态度不难看出其对菜鸟供应链有意保持距离。根据天风证券的数据,淘宝电商订单量只占顺丰订单的20%,其他快递公司都在80%以上。事实上,由于顺丰的高成本模式不能适应淘宝订单的低价竞争,早在2014年5月,顺丰主动中止了部分与淘宝商户的合作。 不愿只是电商的“搬运工” 一个是国内电商界的王牌,一个是物流界的排头兵,两家一旦发生冲突,给业界带来的地震可谓不小。到底是什么让顺丰甘愿冒风险也要公开叫板体量是自己10倍的“电商之王”呢?周超臣认为,一方面由于电商巨头对物流服务的扩展与渗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电商物流与快递业务本就是两个“相爱相杀”并存的行业。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物流成本压力一直制约着整体销售业绩的增长。比如,“2016年,亚马逊电商收入增长24.9%,但物流成本攀升43.3%。从2013年起,物流成本增长率高于电商收入增长率的情况就一直在亚马逊存在,这让亚马逊管理层的压力越来越大。”周超臣说。 这种情况下,为压缩物流成本同时优化提升物流效率,电商界便分化出两条典型的发展道路,即一是自建高效物流平台,在高利润率的物流环节替代原有的第三方服务,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与物流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高度整合,以达到提升物流合作伙伴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亚马逊选择了第一条路。在中国,京东也选择了第一条路,阿里则选择了第二条路。”周超臣说。 由于存在这样的利益牵制关系,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就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结构,尤其是行业巨头之间。“顺丰与其他物流公司不同,有自身的议价能力,不会愿意成为一个电商平台的‘搬运工’。”郭涛表示。 周超臣也认为,像顺丰这样的物流服务巨头,一定希望把自己的服务标准化并打造端到端的物流服务,通过构建开放的电商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类似美国联邦快运的一站式物流网络来争得电商领域的话语权。 电商物流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赶上了发展的机遇。但我国农村由于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不普及、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水平低下,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步伐。文章对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对策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农村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利用互联网进行购物以及农产品交易,农村电商市场日益繁荣。CNNIC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9239万,相比2014年增加了1525万,年增长率达19.8%,农村地区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同时,国家对发展农村电商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扶持,在2015年的《“互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在2020年培养出一批电商示范县,并出台了强化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发展环境的10项方案。中央财政也投入了20亿资金用于全国200个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此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公司也逐渐将业务投向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但不管是生活生产用品下乡还是农副产品走出去,都需要快速、便捷的物流进行配送。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不普及、物流业务量少等原因,农村电商物流服务水平低,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改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1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1.1互联网+的概念 在国内,“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在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而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范畴,一时间“互联网+”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所谓“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尝试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深深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2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农村电商物流指为农村居民在网购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经济活动中提供商品的包装、加工、运输、装卸、仓储等一切活动的总称。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流人物流,是农村居民在网上为生产、生活购买一些消费品、工业品,需要物流公司将商品配送上门;另一种是流出物流,是农民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进城,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上门揽货服务。我国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困境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从而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物流服务水平低下,发展还存在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村在交通运输、车辆配置、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差距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村村通公路建设,改善了农村的道路现状,但是这仅仅是对农村主干道进行了铺设和拓宽,各分岔小道,依然狭小不平,物流车辆行驶在其中依然困难重重。而且,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和货源都相对分散,运输线路长,加上农村道路等级低,车辆配置滞后,导致配送的商品经常不能及时送达。此外,由于在仓储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仓储、冷链设施不完善,冷藏技术缺乏,导致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难做到保鲜,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2.2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网点少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各收货点距离较远,且农村道路交通设施落后,通常快递员在商品配送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意识不强,所以在网上购物以及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人群还不多,商品配送的业务量少且分散,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所以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如顺丰、申通、天天快递等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我国物流公司中,除中国邮政能提供商品配送至自然村服务,其他物流公司只提供县或者镇一级的配送服务。物流公司的网点少,加上配送设施不完善,所以农村地区很多商品配送需要顾客自提,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导致商品配送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大打折扣。同时,农村居民通过电商将农产品向外销售时,物流企业也极少提供上门揽货服务,大多需要农民自己将货物运到县或者镇的快递点进行配送,这些都会大大挫伤农村居民进行网上交易的积极性,影响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 2.3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 电商物流的发展,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GPS、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技术对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和信息的实时传递。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还没有全面普及,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缺乏,网络信号也不稳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商品经第三方物流配送后,商家和消费者无法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得物流信息,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导致送货延迟、货物丢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仅使商家无法得知商品是否被准确签收,而且使农村消费者无法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及时准确地获知商品配送信息,大大影响了购物体验。 2.4农村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很多高校也慢慢重视对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尤其是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缺乏严重。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各方面的原因,与城市相比在农村从事电商物流配送工作会更加辛苦,工资也更低,导致农村电商物流很难吸引到以及留住物流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知识水平低、没有经过物流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懂得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服务理念,服务水平低,难以跟上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物流专业化人才的缺口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 2.5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物流业务量低 在我国农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相对城市居民较低,对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和销售农产品的意识不强。虽然近年来农村电脑、手机逐渐普及,很多农村也开通了宽带,但是大多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手机的基本功能也只是用来接打电话。而且由于农民对网络这种新的事物比较陌生,操作不熟练,从而在思想上对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这种虚拟的东西不信任,担心网上交易资金的不安全性和物流配送的不及时性,在网上交易面前畏手畏脚,更愿意选择实体店这种传统交易方式,所以有些人宁愿在实体店买贵的也不愿“贪便宜”在网上进行交易。农民电商意识的薄弱会造成农村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低,导致物流成本高,不利于该地区电商物流的有效开展。 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每一项物流功能的具体实现,都有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技术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大物流、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到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配置一些先进的运输设备,并加大对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大型的物流仓储设施,保证物流配送快速、高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要完善农村的网络、通信基础设置建设,提升农村网络的普及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喜欢上网络购物,并把自己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网上进行交易,真正体会到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此外,政府和物流企业还需要加大对物流技术的革新,加强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保证蔬菜、水果、水产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3.2各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模式 在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物流配送业务量低。当有配送需求时,如果各个物流公司像城市那样提供上门揽货、送货服务,这样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物流成本过高。因此,各物流公司可以进行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联盟。在乡镇建立统一的配送点,对农村的物流订单进行统一、集中配送。各物流公司在县及以上的区域独立进行物流配送,在货物到达乡镇区域时,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配送点,由配送点的快递人员统一、集中地将货物到村进行配送或者进行农产品的上门揽货。此外,中国邮政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初步构建了完善的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可以直接送至村乡。各物流公司可以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只需将所需配送的货物送达至乡镇配送点或者是从配送点进行揽货,而将货物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对农产品的上门揽货交由邮政快递来完成,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司和邮政物流信息的共享,这样既发挥了中国邮政快递的优势,增加了业务量,也降低了各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3.3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传递的顺畅与否关系到物流成本和配送效率。为了保证物流信息在商品配送过程中能实时地供商家和消费者查询,政府和物流企业应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设计,针对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和信号差的现状,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的信号基站,布局覆盖面更广的网络线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共享。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提高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使电商物流信息传递更顺畅,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同时,物流公司应加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在农村某些地区因网络信号不稳定造成物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时,可以委托移动通信公司采取发送短信的形式将信息实时地传递给消费者,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 3.4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由于它的经济条件以及环境的制约,很难吸引到专业性的物流人才留在农村从事物流工作,@也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因此,政府部门和物流、电商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采取一些激励的政策,如就业补贴、金融支持等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来农村,并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城市打拼的青年农民工返乡从事电商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也可以对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员工在工资、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扎根农村,专注于农村电商物流,从而加强农村的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物流配送知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如采用政府培训、物流企业培训、校企合作、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培养既懂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物流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农村物流人员的整体水平。 3.5提高农村群众电商交易意识,增强交易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改变农村群众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电商交易意识,增加电商交易的知识和能力是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农村电商发展起来了,才能改变原来物流业务量小、成本高的局面,农村电商物流才能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群众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度以及电商操作能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电商的宣传推广。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新兴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相结合,对农民群众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基本操作步骤的宣传教育,传播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农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切实感受电商所带来的益处,提高电商交易意识。二是引导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农村群众进行“技术扶贫”,使农村群众快速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操作步骤,提高他们进行网上交易的能力。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电商交易的监管,基于“互联网+信用+大数据”模式,构建农村电商交易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对交易中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进行相应的惩罚,为农村电商交易构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从而使农民安心地进行网上交易。 4结论 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物流的滞后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困境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流成本高、网点少、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农村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缺乏以及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物流跟不上电商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的物流现状,从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各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农村群众电商交易意识等几方面进行努力,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电商物流论文:“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电商物流分析与改进 摘要:随着城市电商的逐渐饱和,农村电商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该文首先介绍了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农村电商物流的现状,分析了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不足,配送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物流云平台来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提高农村电商物流的水平。 关键词:农村电商;互联网+;物流配送 1概述 电商物流是由网上贸易行业衍生出来的产业,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行业呈现飞跃式的进步,这就意味着将来的物流行业绝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网上下订单,线下进行配送。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未来物流行业也将蜕变。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GPS定位系统,将商品物流更加清晰透明的呈F在消费者的眼中,让消费者成为物流行业的监管者,参与物流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 2农村电商物流的现状 随着人们线上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加,线下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村的基础设施整体落后于城市,电商的配送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电商巨头在乡镇的配送点覆盖率很低,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可能没有任何一家配送点,导致农村物流电商速度慢,费用高。大部分乡村不能直接收到商品,必须去乡镇的配送点领取,费时费力。 2.1农村电商网络交易情况 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农村网购市场快速增长,增速超过城市,称为电商发展的新热点。根据2016年5月17日,国家颁布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2016年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在不断增加,接近5000亿大关,如图1所示。可见网络购物在农村的市场整体规模很大。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解决线下商品配送问题就成为了推动电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2农村物流配送点发展现状 2016年,苏宁易购投入大量资金,打造购物体验性更好的线下直营店,通过运作020模式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老大的位置。仅短短一年,苏宁就将在三四线城市的线下实体店覆盖率提升至87%。2017年4月10日,自营电商巨头刘强东宣布在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农村开设超过50万的京东便利店,并且打造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布局。由此可见各大电商巨头都采取了以实体店的方式“渗透”农村市场。这也将是解决我国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3农村电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物流配送难,运输成本高。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的原因,很多物流公司在乡镇并没有配送点,大部分物流公司最多配送到县级地区,由于物流配送范围相当分散,配送点设置不合理导致物流的成本相当高。 2)电商人才缺乏。农村电商要想保质保量地发展起来,物质条件是基础,人才才是保障。就目前农村物流来看,电商行业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部分电商行业从业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3)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要想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改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高4G和宽带普及率,修建及养护公路,提高交通便利性。 4解决措施 4.1构建物流云平台降低物流成本 平台首先应当采集农村人口居住信息,划分地理范围,根据农村人口居住范围划分为几个服务区,然后由平台根据配送目的地选择一个最近的服务区,再由服务区进行“门到门”,一对一配送。而这些服务区最好设立在超市,小卖部或网吧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此外要注意配送范围划分不可交叉,避免迂回,重复配送。 4.2注重农村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 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对本地农民进行信息化的培训,鼓励运用现代化工具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让农民们了解,大力发展物流将会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政府可以在乡镇设立物流培训咨询点,不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加强农民对物流的认识。另外政府应该设立帮扶政策引进外来先进人才,比如通过就业政策引进有文化、有能力的当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引导农民,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4.3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实现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速运转,而线下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政府应该提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各级县、镇、乡的覆盖率和普及度,打造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解决物流入户难的问题。 5结束语 虽然现在农村电商的占比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农村居民也将获得和城市人口一样的购物体验和便利性。因此以“互联网+”为契机,构建物流云平台解决农村电商物流配送难等问题后,将会提高商品配送的速度和效率。通过合理设置运输路线,减低输运成本,实现农村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 电商物流论文:生鲜电商热度不减,冷链物流一路高歌 生鲜电商被誉为互联网O2O最后一个风口,这是因为需求与技术产生时间上的不平衡所导致,生鲜电商要推广至千家万户,必须有冷链物流为之保驾护航;反之,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成熟也必然阻碍生鲜电商扩张的宏图伟业。实际上,生鲜电商概念早在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时就被提出,距今已有十年,像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生鲜电商在这十年里也经历了萌芽期、衰退期和转折期,现阶段已经进入竞争期。各路资金陆续进入竞技场角逐,使得生鲜电商的规则和玩法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有投资人另辟蹊径,选择冷链物流这一辅助性的角色低调赚钱。究竟生鲜电商将何去何从,冷链物流能否在生鲜电商的光环背后分一杯羹,本期将为读者窥探一番。 生鲜电商+资本:互联网的搅局者? 与传统产业链模式不同,生鲜电商模式产业链更为复杂,并且是双向流动的产业链接通,消费者可以反向定制(即C2B),也可以有需求推进供给。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鲜电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其发展速度远超普通电商发展的整体水平:2010年生鲜电商年交易额不过4.2亿元,2011年增至10.5亿元,2012年增至40.5亿元,2013年更是暴涨至130亿元,2014年又上了260亿元台阶。据尼尔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将呈现快速爆发式的增长,2017年有望超过1000亿规模,并在2018年登上1500亿高峰,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我国生鲜电商能够保持如此强大的增长势头,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政府政策等多重利好。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政策、跨境电商及冷链物流等政策的扶持,对拓宽进口生鲜产地,同时降低进口成本、物流成本和税收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技术不断升级,为生鲜电商发展提供支持。技术的升级包括物联网技术、溯源管理、SCM供应链管理技术以及冷链物流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智慧物流发展,实现物流成本下降;多种溯源管理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生鲜电商的物流和仓储效率,从而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冷链物流的国家政策扶持,将在提升覆盖面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城乡改革将进一步促进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调查显示,目前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生鲜网购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二线城市。而从各生鲜品类的购买排名来看,奶制品和水果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才分别是海鲜水产、肉禽蛋品和蔬菜。消费者青睐网购生鲜产品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新鲜、便利和实惠,而消费者对于生鲜网购的最大障碍是产品质量,具体表现在“产品新鲜度不够”“配送中质量无法保证”“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等。随着网购的普及,消费者将会逐渐养成对平台的信任与依赖,生鲜电商将出现井喷。 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一度是行业的变革者,基于以上几点,前途无量的生鲜电商最近几年成为各路资本的香饽饽也就不难理解。 据统计,目前生鲜电商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仅为1%左右,相对服装20%―30%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上面提到,2020年整个生鲜电商有2000亿元的规模,即便只有10%渗透率,也有百亿的空间存在。 当前生鲜电商号称百鲜大战,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加入,据统计,目前投资方绝大多数都处在亏损状态。不过就国际市场几个主流的生鲜电商融资情况来看,也都是在用利润换市场。2014年至今,每年平均有10多起在生鲜电商的投资,资本市场非常看好生鲜电商;同时,由于复杂的配送以及高损耗等特征,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但即便如此,每种模式下都有数十家公司在竞争相同的定位、相近的品类、相像的用户群体、相近的配送和相近的定价与产地等,消费者难以分辩,只能价格为王。 目前,中国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较国际生鲜电商复杂,甚至会出现一家公司兼有多种模式的情况,模式多样、不稳定是当前中国生鲜电商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未来商业模式仍然存在较大变数与创新可能。 制约生鲜电商的两个“1公里” 全球冷库容量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冷藏库容量约为5.52亿立方米,相比2012年增加9200万立方米。其中印度冷库容量(1.31亿立方米)已经超过美国(1.15亿),成为拥有最大冷藏库空间的国家;中国的冷库容量虽然达到8300万立方米,但人均水平仍然非常低。 根据罗兰贝格最新报告预测,受到宏观政策和生鲜电商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冷链物流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7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 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冷链配送方式,分别是纸箱/泡沫箱+低温水袋/冰袋、“半全程”冷链以及电子菜箱。泡沫箱+冰袋的方式相对经济实惠,能够达到冷却的作用,不过回收不方便,并且不环保;“半全程”冷链方式是在仓储中心建立生鲜仓库,采用冷藏车运输,并且在配送站配备冷柜,在隔温配送箱里配备冰板;而电子菜箱则是在“半全程”冷链的基础上加上具备GPRS等功能的电子菜箱进行配送。 就国内来看,目前第一种方式占比最大,和国外的冷链配送相比,中国冷链配送还不够完善,也并非真正的全程冷链,容易造成生鲜的耗损高等问题,用户体验差,冷链配送未来拥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冷链物流的滞后发展与生鲜电商的井喷形成了强烈的矛盾,目前制约生鲜电商发展乃至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1公里”: 第一,最先的“1公里”。这将制约农产品的输出,造成价格的剪刀差,同时在最先“1公里”环节也需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将大大提升生鲜电商行业的效率。 第二,最后的“1公里”。这需要完善商业配送系统,做到消费者需求与配送成本的平衡。 挑战的存在必定孕育机遇,自2007年,各路资本开始集结冷链物流领域跑马圈地,这一举措虽然比生鲜电商的布局晚了两年,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冷链物流之于生鲜电商的重要性,可以说,只要生鲜电商发展噱头不灭,冷链物流就会一路高歌。 未来+资本:技术为王,整合为道 消费者层面,未来十年,消费者对生鲜的追求永远是多快好省、产品新鲜、购买便利和价格实惠,这也将意味着,高毛利会成为历史。同时,生鲜电商还需要维持在“促销多”“有来自多种产地的产品”以及“进口产品多”等各方面的优势。据统计,未在网络上购买过生鲜食品的消费者中,30%表示未来一定会去网上购买生鲜,50%表示可能会。 商家层面,做生鲜电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仓储和冷链配送,这也是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全程冷链是生鲜配送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借此降低损耗、提高毛利。目前中国的冷库人均容量非常低,配合未来生鲜电商的发展,在冷链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机遇。 投资者层面,城市化、消费升级、生命健康将依然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三条主线。同时,2015年是“合并整合年”,从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去哪儿的合并,我们也将看到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企业整合的必然性,比如目前在冷链领域,韩国最大的合同物流和快递公司CJ大韩通运巨资控股荣庆物流。 与此同时,技术的突破也将给生鲜电商和冷链配送带来第二春,比如,2014年全球物流界最大创新变革――亚马逊宣布全自动无人机送货上门!此后不久,UPS、FedEx的无人机接踵而至;京东、顺丰也分别进行了无人机送货展示。2015年10月,在CeMAT 亚洲物流展上,德马集团“智能全向搬运机器人”等。 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行业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加上资本市场的保驾护航,这条道路将不会变得那么崎岖。 电商物流论文: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商作为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吸引着众多商家争相涉足。农产品电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三农”政策,已经成为当代时代潮流的趋势,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产品电商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顺畅,只有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才能得到长足而稳定的发展。对电商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关成本控制,进而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是提升企业物流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商;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2007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这一数据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两倍之多,甚至比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要高出5-7个百分点,物流业成本,尤其是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阻碍我国各地农产品相互流通的症结之一。而物流业内部成本也过高,致使物流业利润十分低下,且近几年来还有持续走低之势。 电子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农产品电商企业。本文从物流成本角度对农产品电商进行分析,阐述了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及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对影响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有效地改善物流周期长、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效益,进而推动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内涵 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农产品物流也可称之为农产品销售物流,由农产品销售所引发的农产品在销售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实体流动。还有学者认为农产品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体现农产品的价值进行的农产品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物理性的经济活动。此外根据物流国家标准定义,同时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可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为了达到顾客的需求,及实现增值价值的重要目标,农产品的供应方向需求方进行定向移动的经济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农产品的,搬运、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体系。进一步分析农产品物流成本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由原材料的采购到农产品送达顾客手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费用的总和。其中涵盖了采购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损耗物流成本等等。狭义上农产品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指农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主要包括了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装卸、加工等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又被称之为农产品销售物流成本。 2.农产品物流成本结构的内涵 由于农产品的种类较多,因此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以及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物流成本再构成方面也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产品物流成本结构的分析。 (1)农产品物流成本功能结构 按照农产品物流各种活动的功能结构以及作用的差异将农产品物流成本结构划分为:运输成本,是指在农产品在移动过程中借助运输工具所产生的费用;装卸搬运成本,指农产品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装卸及搬运的费用;存储成本,指在农产品存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装成本,指在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存以及更有效地促进销售产生的包装费用;配送成本,指农产品在最终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费用。 (2)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过程结构 按照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途经的不同环节,将其成本结构划分为:农产品供应采购物流成本,是指农产品在进行原材料及辅助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农产品生产物流成本,是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物流相关的费用;农产品销售物流成本,指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了销售而产生的物流费用;农产品废弃物物流成本,是指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3)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形态结构 按照农产品物流成本在会计账目上体现出的不同形态,可分为:农产品显性物流成本,即为农产品的会计成本,主要指在会计账目上被记为成本账目栏的农产品物流支出费用,例如运输费用、存储费用等等;另一种是隐性农产品物流成本,是指农产品在运输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由企业自身提供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费用,这在会计账目上无法体现出来,例如企业自有车辆进行运输产生的费用等等。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特点 1.配送对象分布广泛 我国地域辽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其农产品的产量之大分布较广泛。农产品的产地在交通不是非常发达的农村,其道路设施比较落后,物流配送存在一定困难。 2.对配送服务水平有较高要求 由于一部分农产品要考虑到新鲜程度的问题,因此对物流配送的时间,以及保险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对设备设施要求高 由于部分农产品对环境、温度等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配送过程中,对配送技术以及配送设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4.农产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农产品在环境及季节性因素的影下其产量及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根据农产品的产品资源进行物流配送资源的合理调配。 5.农产品物流具有单向特点 农产品的原产地是农村,有农村生产,然后在城市中进行消费,因此农产品的物流便形成了由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通特点。电商企业在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时,对配送的服务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达到顾客满意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是保证企业效益的关键之所在。 三、影响电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因素 1.企业欠缺物流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降本的作用。其次,物流仍停留在服务于生产、仓储以及配送的简单环节方面。再次,物流降本力度不足。上述原因导致了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控制作用不明显,强化了物流的服务作用,这样不仅无法体现物流系统“第三利润源泉”的降本作用,同时还会给企业员工甚至是企业领导造成思想上的误区,以至于企业内部的物流工作由服务转向降本方向时,受到较大的阻力。 2.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主体难确定 由于农产品的物流环节比较多,同时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导致核算主体难以确定,以至于核算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农产品从生产、收购、加工、流通、运输存储、搬运装卸、包装以及销售和配送需要众多的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不同的个体进行参与,因此要想对各个环节进行准确地把控其难度之大显而易见。这些都是造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主体难以确定的关键。 四、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提升物流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树立起物流成本控制的观念。及从流通的源头进行全过程的跟进来降低物流成本。将个项物流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电商企业来讲,不能单纯地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而是应综合考虑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物流部门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通过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进行物流总成本的有效控制,即将运输、包装、装卸、存储配送、流通以及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此外,要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控制的意识及有效理解,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物流降本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全体员工的共识,只有相关制度及条文,很难将降低物流成本工作落到实处。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开展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关宣传工作,是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在思想深处深植物流成本控制的观念,使企业员工时刻具备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首先,根据运送车辆的载重量合理控制货物的采购数量,在实际的原材料及货物采购过程中合理进行安排,根据当前的采购方式,如果货物的采购数量超出车辆的载重应立即停止采购。如果当下的采购数量已经超出车辆的载重量,则应立即停止采摘,联系其他运送目的地相同的采购商,与其协商将多出部分有对方进行运输,并支付运输费用,如联系不到恰当的运输车辆可以将货物进行库存下次在运输。其次,选择恰当的运输路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输路线,当前我国已经加大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已经初具成效,但由于运输车辆超载问题,导致一部分乡村公路损毁严重,在这样路线的选择时,可以根据货物的特点适当地进行运输路线的调整。 3.有效控制流通加工成本 第一,严格进行包装材料的管理,包装材料购入过程中要准确进行记录,工作人员进行包装材料领取要进行签字。包装完成后剩余的材料要如数返回,若有包装过程中有损耗应报告损耗的数量,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浪费。第二,合理进行加工人员的安排,根据货物收购的数量及加工的工作量合理地进行临时工的雇佣。当货物量较大时,为了保证货物的发车时间可以合理地增加临时工,反之则要减少。第三,选择优质供货商,节省货物筛选时间,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筛选的环节属于不增值作业,应予以摒除。然而在实际的企业加工过程中,这一环节并不可能完全摒除,因此若想在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进行控制,就要求采购人员在进行供货商的选择上下功夫,尽量选择货物质量优良的供货商,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货物进行预估,看其符合收购质量的占比,尽量选择占比高,货物品质高的供货商。 4.有效控制装卸成本 在装卸过程中尽量控制搬运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搬运的次数及时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恰当地选择搬运及装卸的设备,提升机械使用的效率,从而缩减人工的成本;合理进行装卸过程及装卸方式的规划,尽量避免无效搬运及重复性的作业,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此外还应慎重考虑搬运设施的投资,尽量避免搬运设施投资的低效率,这样不仅无法提升搬运的效率,同时还增加了装卸的成本。 5.有效控制存储成本 降低库存成本是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库存方式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首先,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供应商进行库存从而缩减库存的支出。这就要求考察供应商的库存方式以及库存特点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能否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调整。在库存的成本以及资金流方面实现双赢。另一方面是根据精益管理理论的零库存模式,及买家进行提前的需求信息,而卖方根据买家提供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购,及时衔接。这两种方式都有助于农产品电商降低库存成本。 结语 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因素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常见的几点影响物流成本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农产品电商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提供一点借鉴。 电商物流论文: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 [摘 要] 通过分析物联网的可感知性的含义,将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与生物体进行对比,从而对这一特性的含义进行新的阐释。该特性属于类生物特性,即物联网可以呈现更为强大的生物感知性。此外,运用预期不确认理论以及物流服务质量模型分析得出了电商物流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论述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服务流程起到的优化作用,推导出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为今后电商物流发展方向的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物联网特性;电商物流;可感知性;满意度 一、引言 自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物联网的雏形,即微型传输设备和感应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来,物联网产业在20年的时间内通过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对物联网技术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及各国政府给予的战略计划支持,得到了迅速而又有效的发展。在《2014-2015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中,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截止至2014年底已经达到5800亿元的规模,其中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则应属物流产业。物流行业在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业务量井喷式的增长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大规模电商业务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创新来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并输出优质的物流服务以获得顾客满意度的增长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当下各电商物流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其在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人工和过往的其他设备以及网络都要更为精准和迅速,这种能力究其原因则是物联网自身可感知特性的体现。因此,研究物联网的可感知特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之一,这也将会是电商物流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物联网的可感知性 回顾物联网相关的研究结果,物联网这一新型网络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的架构可以自下而上的分为五层结构[1],我国的学者们则对上述物联网的层级整合为采集和共享信息的感知层、传输和整合信息的网络层以及提供数据处理和智能服务的应用层[2]。过往的物联网相关研究结果对物联网的可感知性的含义解释都偏向于物联网的终端层面,并没有将可感知性这一特性纳入到物联网的整个架构体系来进行研究。笔者为了更好地归纳总结并给出自身对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含义的解释,遂从词义学的角度入手并结合整个物联网的架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从“感知”一词的词义来看,“感知”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脑中的反映”。可感知性应指生物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获取客观事物的相关信息并转化为信号传递到生物大脑中,再经由大脑处理后形成对该信息的意识。根据上述物联网的层级划分,物联网的感知层中含有丰富多元的感知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使物联网具备了获取和收集被嵌入物w的相关感知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感知设备使得物联网拥有了类似生物的感觉器官。除此之外,物联网的网络层利用新的网络传输协议和传导介质可以更高效且安全的传输各类由感知设备获取和收集的感知信息。信号传输介质、传输节点和网络信号模拟了生物神经传导中的神经传输介质、突触和电化学信号,这说明了物联网拥有类似生物但与之相比更加强大的类神经系统。最后,物联网应用层中的大型计算机设备可以将所有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处理结果可以使所有数字化的感知信息转化为类似生物认知的信息,这使得物联网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大脑”。上述对比显示出物联网可以模拟出生物可感知性并与之相比更为强大。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应是一种类生物特性,它可以使物联网模拟生物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并呈现出强大的类生物感知性,即物联网可以收集和传导连接在网络中的各类主体的感知信息并对这一信息产生认知。 三、电商物流满意度 满意度主流的模型是Oliver提出的期望不确认模型[3],该理论认为顾客产品质量超过顾客期望的数值越高,则顾客获得的满意度越高。物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满意度的高低应取决于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对该服务的预期。在顾客预期未知的前提下,其服务质量越高,满意度则会越高。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是由Bienstock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出Expand LSQ模型,该模型包括订单程序、物流信息、人员沟通质量、问题处理、可获取性、准确性、订单完整度、及时性等8个维度[4]。电商物流作为物流的一种特殊业务,其服务质量也应是决定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测量其服务质量的维度也应与测量物流服务质量的维度在大体上相同但也存在少许不同。在电子商务的情境下,物流订单的下达是由电商卖家进行操作的,供货能力也主要取决于电商卖家,因此订单程序以及可获取性这两者皆不可作为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维度。除此之外,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便利和适合的收货服务也是决定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便利性应成为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维度。由此可知,在顾客预期不变的情况下,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即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越高其满意度也越高。而衡量其服务质量的七个维度,即物流信息、人员沟通、问题处理、准确性、订单完整度、及时性和便利性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我们可以认为上述七个维度是影响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四、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 物联网的可感知性主要是对物流服务流程产生影响,下文便从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如何影响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及其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其满意度来进行论述。 (一)便利性 电商物流的便利性是指电商物流的客户能否在该次服务流程中感受的便利程度。客户判断其便利程度主要依据该电商物流服务商是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收货方式以及包装等差异化服务。在物联网环境下,网络获取并存储了大量的用户行为习惯和行为偏好,而这些信息在经由大数据的分析之后可以形成对某一用户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具体行为的预测。该预测可以帮助电商物流服务公司更好地为客户选择更适合其收货的具体位置和具体方式,这使得电商物流服务流程中的配送流程显得更加的人性化,并由此提升了该用户对电商物流服务的便利性的评价。上述情况说明了物联网利用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对未来感知信息产生了认知,并模拟了生物对未知事物的感知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便利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二)准确性 电商物流的准确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是否准确地将特定数量货物送到指定收货人的手中。能否规避掉件和漏件的风险将会决定客户对电商物流准确性的评价。物联网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扫描设备及其强大识别能力使其具备生物视觉感官的功能。这一强大的视觉能力可以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流程中全方位地核实到快件的数量以及识别其交接对象的正误。这使得物流服务流程中的交接环节得到了优化并提高了准确性。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准确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三)完整性 电商物流的完整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是否无损耗,客户对于完整性的评价则会根据快件的损耗程度来进行评判。上述物联网的视觉能力所带来对快件内外部识别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其损耗的情况。除此之外,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利用丰富的传感器和气味探测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其具备生物的触觉,味觉以及嗅觉感官的功能。在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中,物联网可以通过上述类生物感官反馈中的认知信息来判断快件是否即将出现损坏并根据当下情况及时提供调整方案以便于电商物流服务方针对该情况做出调整。该方法优化了搬运和仓储等服务流程,提高了快件在服务流程中无损耗的概率。这也正说明了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完整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四)及时性 电商物流的及时性是指电商物流企业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货物送达至收货人手中。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物联网具备的类生物感官功能可以使电商物流各环节变得更加智能化,并使整个服务流程变得更加迅速。除此之外,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物联网具备了生物的空间感觉感官的功能,即物联网可以对空间位置产生感觉,明确所处的位置。利用这一功能,物联网可以准确判断物流运输工具所处的地理环境信息准确的掌握,并通过该信息规划出最优化的运输路线。这也说明了该功能优化了整个运输流程并提高了运输的速度以及电商物流的及时性。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及时性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 (五)物流信息、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 电商物流的物流信息、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是指电商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的丰富和准确程度、客服人员的沟通质量和误差处理的效果。客户对这三个维度评价将会根据电商物流流程中的客户服务的好坏来进行评价。语义分析软件和情绪探测技术可以使物联网具备类似生物听觉器官的功能。结合上述提及的物联网视觉功能中的表情辨识技术,基于这两种技术的智能机器客服将会应运而生,客户可以得到更人性化的客服服务。在误差处理的过程中,基于各种类生物感官功能所对应的可嵌入式芯片可以更方便查找错误快件的去处。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基于物联网的可感知性所产生的各种类生物感官功能都起到了优化售后服务等非实体配送服务流程,使该流程中的任何环节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人员沟通和误差处理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这一结论。而在物流信息这一维度上,物联网基于其可感知性的特性使其具备了各种类生物器官并带来多样化和精确化的信息。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快件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物流信息起到了正向提升的作用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物联网的可感知性是通过模拟生物的感觉器官并通过这些类生物感官的特性和功能来优化电商物流的服务流程,这使得衡量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七个维度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而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是决定电商物流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我们可以J为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的满意度有正向提升的作用,该影响机制由上图进行说明。 五、总结及建议 本文立足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电商物流行业和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物联网行业,选择电商物流的顾客满意度以及物联网的可感知性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给出了本文对物联网可感知性含义的理解和阐释并总结了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论述物联网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服务流程起到的优化作用,推导出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根据该影响机制,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该结论也为今后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若干启示。 (一)物联网的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有着正向影响作用 当电商物流企业引入物联网技术时,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可感知特性使物联网可以模拟出比类似生物感知但更为强大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起到对配送、运输、仓储、售后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环节的优化作用,进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七大维度的效果。该结论有如下启示,电商物流企业理应积极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可感知特性优化原有的工作流程,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时间更短、收货方式更人性化、风险更小、服务态度更好、售后更完善、信息更充足的物流服务。此外,可感知性主要体现在收集感知信息并产生认知信息这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应利用该特性产生的信息,积极引入这一来自于企业系统外部的负熵,消除企业因正常运转自发产生的正熵,从而使企业可以持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服务质量的提升正是这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二)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对电商物流的满意度有着正向影响作用 满意度取决于人们对产品的预期效用和产品的净效用,并受到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为了突出研究重点,假设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且金钱所产生的负效用对所有人一致。因此,产品的满意度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而当电商物流服务被视作一种产品时,其满意度理应取决于服务质量。该结论证实了“服务质量好,顾客便会满意”这一常理的正确性。但本文得出这一结论同时也剖析了在电子商务情境下,其物流服务质量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商物流企业可以根据本文的结论,从提升物流的及时性、完整性、便捷性、准确性、误差处理、人员沟通以及物流信息等方面入手,以此提升电商物流的满意度。 (三)物联网的可感知性通过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中介作用对电商物流满意度起到正向影响作用 根据预期不确认理论,满意度仅和产品质量以及顾客预期相关。可感知性自身作为一种物联网特性并不能直接决定电商物流的满意度,但他可以对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起到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一影响作用提升了电商物流的服务质量。而当服务质量提升时,电商物流的满意度也随之得到提升。该结论证实了可感知性对电商物流满意度起到正向影响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电商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特性的方法。电商物流企业在利用物联网可感知性时,应该着重于通过该特性弥补自身服务质量上的弱点,解决当下存在的服务问题,而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利用这一特性。在对这一特性有的放矢的利用下,才能真正起到提升满意度的作用。 电商物流论文:大数据时代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在研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物流是跨境电商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机制,并提出构建全球跨境物流服务链,整合物流资源等可操作路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产业链 通用航空 协同发展 一、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 商务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以其大跨度、多市场的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电子商务纷纷涉足跨境电子商务。例如,国内京东商城开通了国外网站,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美资电子商务网站在我国布局。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规模的77. 2%主要去向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欧盟占比较高,分别为17. 2%和16.3 %;其次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东盟、日本、韩国、印度。 然而,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海关监管等环节,不同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商务环境、资本市场、社会和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支付方式、跨境物流模式、贸易壁垒、汇率制度、税收政策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使得经营成本构成复杂、经营风险大,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复杂程度相较于境内电子商务物流大幅增高,使物流己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二、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跨境物流主要有十余种模式,但主要包括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保税区、自贸区、海外仓等,它们有各自优势和劣势。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障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跨境物流主要依赖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跨境物流配送时间较长。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环节复杂,当发生消费争议时,由于跨境物流存在海关监管环节,不同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商务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消费习惯和偏好、税收政策等方面导致跨境物流配送时间长,使得经营成本构成复杂、经营风险大,单件商品的反向跨境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维权成本很高,导致跨境买家的退换货要求难以得到支持。 三是跨境商品的“供”c“需”并没有完全对应。比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卖到俄罗斯排名前十的品类,与俄罗斯买家市场需求的十大品类出入较大。原因是跨境物流无法将需求的商品运到消费者手中,可见跨境物流的时效和服务会影响到体验,左右着跨境电子商务在国外的最终表现,从而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瓶颈。 另外,我国目前境内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但境外的与境内的信息系统对接不畅,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国家和物流业不发达国家,会导致包裹实时追踪难或无法追踪。 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交易过程中己实现了即时网络化,但跨境物流模式各有特点,呈现物流碎片化、“物流数据孤岛”等,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品类无限细分化趋势对跨境物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需要快速、高效、安全个性化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所以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以及工业4. 0的嵌入、移动互下,研究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如何协同,最终达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以及更具智慧的物流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三、大数据时代物流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建 1.构建全球跨境物流服务链,整合物流资源 基于物流能力打造服务链,一方面依赖于掌握大量全球物流需求的信息网络平台;另一方面也要求物流专业服务商能提供集成化和标准化的跨境物流服务。此外,不同产业的服务链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产品的跨境物流需求特性也有所不同,跨境物流企业必须有针对地提供专业化跨境物流服务,即跨境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 2.建立全球统一跨境物流大数据平台 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构建敏捷物流、智慧物流,以整个服务链为平台,整合服务链上的各类资源、跨境物流信息,提供具有增值价值的服务链解决方案。 3.基于模块化的物流服务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中 信息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质量、品种、服务和交货期等成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质量高、服务好的产品拥有更多的顾客。在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来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变为服务链与服务链之间的竞争,谁能迅速适应城市场环境的变化,率先推出用户需要的全新产品,谁就能占领城市场,赢得竞争。 4.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具有先进性,通过服务链的设计与战略性的资源整合,实现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等,满足瞬息万变的城市场需求,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跨境电子商务能力。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先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析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又针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指导。 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重要性 1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材料是随处都能见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不断的研发出来来,这些建筑材料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化。将这些建筑材料投入到建筑工程当中,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程的质量,进而保证了人们的建筑安全,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好的居住环境。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的。 2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相关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筑材料的选择,为了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测材料的监测。在目前的建筑材料中,材料本身应该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质量巨大的压力和质量,材料本身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密度。所以,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综合考虑建筑材料的承受压力、的深度和密度质量等深度和密度质量等,已经成为检测工作的重点。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沙子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沙子、水泥和混凝土等,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测,需要先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判断,对钢筋建筑材料的拉力进行分析行分析,并对钢筋焊接的拉力进行检测,在水泥材料检测中,需要对水泥的强度需要对水泥的强度、细度、安定性以及初、终凝时间进行有效的检测的检测,这样才能够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检测测,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职工质量。 3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3.1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 在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程的总体质量,进而延长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对材料的采购工作提供给选择的采购工作提供给选择,选择那些质量好、使用年限长的材料料,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材料检测之后,可以科学的选择建筑材料以科学的选择建筑材料,这样就能够对同一价格的材料的质量和同一质量材料的价格进行对比量和同一质量材料的价格进行对比,从中选出更加实惠的建筑材料筑材料,这样不仅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也能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程中,尽可能使用质量好的建筑材料,极大地延长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的使用年限。 3.2促进了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能够发现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并对新的建筑材料制造技术进行推广,这样就促进了整个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了整个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中,通过材料检测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这样就能为材料生产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得建筑材料的比例有了更加科学的调整和变化调整和变化,也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施工人员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对现场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这样就使得建筑材料更适合整个施工过程料更适合整个施工过程,也就提高了整个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量,建筑质量的提高,能够保证居民的居住安全,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4建筑材料检测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常重要的。不过,现阶段建筑材料越来越复杂,很多建筑工程中中,加强了对一些成品和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的建筑材料的使用用,这些建筑材料的性质不同,那么对这些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先进行投标,中标之后后,建筑单位会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分别包给不同的承包商些部分分别包给不同的承包商。因此,建筑公司就不能对建筑材料进行直接的管理筑材料进行直接的管理,使得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存在漏洞洞。有些建筑工程中,甚至不能及时开展建材检测工作,这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很多检测人员的学习水平较低习水平较低,检测经验也不够,这就使得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面子工程已经成为一项面子工程,对检测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外,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还会受到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检测过程中不断注意,只有将这个不利因素剔除个不利因素剔除,才能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的举措 5.1完善检测人员的岗位职责 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岗位制度度,让检测人员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日常的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跪着制度定相应的跪着制度,确保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筑项目开始和建筑项目完工阶段建筑项目开始和建筑项目完工阶段,都应该加强管理,进而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施工人员在填写委托单时员在填写委托单时,应该将相关的责任写清楚,进而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建筑设计需要。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测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检测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并让检测人员定期进行轮岗测人员定期进行轮岗,这样就能够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的益处发挥到极致益处发挥到极致,也避免了材料检测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5.2有效保护材料检测设备 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材料检测设备,只有设备运行正常设备运行正常,才能够保证材料检测的质量。所以,应该加强对材料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对材料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使材料检测设备能够时刻处在稳定运行的状态中刻处在稳定运行的状态中,这样就能够保证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顺利完成。同时,在材料检测设备投入使用之前,也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设备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 6结语 总之总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出,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应该不断增强材料检测的力度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稳定发展发展。 作者:赵华 黄丽华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将会导致工程返工,甚至出现事故,影响经济效益,浪费资源,甚至还会导致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如何控制建筑材料质量成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以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建筑材料占总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而且建筑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主体工程的质量。 1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普遍存在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可能选购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投人到施工应用当中,从而达到降低造价成本,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有效的杜绝这类情况,这就要求相关的检测部门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进而有效的保证达标的建筑材料应用到施工过程中;此外,由于建筑材料采购过多,导致大量积压,加上材料管理不善,使得建筑材料的性能逐渐变化,建筑材料导致严重的问题。因此,材料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主体工程的质量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 2现代建筑材料分类和检测指标 现代建筑材料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主体材料是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砖、墙体保温材料、水泥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瓦、工业废渣、掺工业废渣及其他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装饰材料是指为建筑物室内与外饰面施工时则采用的材料,包括:建筑陶瓷、石膏制品、花岗岩及其他新型饰面材料等。由于建筑主体材料用量大、质量要求严格、对建筑工程安全影响大、返工难度高等原因,本文重点关注建筑主体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常见的建筑材料和主要检测指标如下:(1)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烧失量、强度;(2)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耐久性(抗渗、抗冻、抗腐蚀);(3)钢材: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4)砂石: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堆积密度、有害杂质含量;(5)沥青卷材:不透水性、耐热性、抗拉强度、柔度;(6)砖、砌块:强度、饱满度、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轴线位置偏移和垂直度、厚薄均匀度;(7)墙体保温材料:抗拉强度、尺寸稳定性、燃烧等级、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3建筑材料检测的技术 3.1外观检测技术 外观检测,是一种粗糙的检测手法,一般是通过肉眼的观察进行材料的大概的检测。通常,主要是通过对材料颜色、外观、尺寸等的综合评价,结合施工项目经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了认证和选择。很显然,这种检测方法是很难有一个更客观的标准,最终的测试结果是受主观因素,因此缺乏有效的建设实际的指导作用。 3.2仪器检测技术 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技术,通常是测量信号被检测到的变换、分析、判断、控制、显示等方面的综合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来测量被测量的对象,得到一些数据值,然后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做出判断。 3.3无损检测技术 主要在不影响和破坏被检试件的前提下,是通过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检测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并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的信息,进而确定待检测对象的技术状态。这种方法对于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往往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需要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4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4.1提高检测单位效率 检测单位效率低下是影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因素。我国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即便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的重视,施行惠民政策,严格把关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的各个环节,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发展飞快的市场需求。光靠国家的投入、监管远远无法匹配如今建筑市场材料检测系统的规模,让某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导致我国检测行业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关检测机关也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所以提高检测单位的效率是实现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是从源头上对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控制。要提高检测单位效率,其核心是制定实行切合市场实际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监管。 4.2提高专业人员职业素养 随着检测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新产品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过程中。这是行业发展的福音,意味着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手段,同时也对企业检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从业人员需与时俱进,对新型材料产品、新检测手段有所了解,进而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否则不仅没有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可能因为知识的缺乏在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出现错漏,进而导致企业质量检测把关不合格,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对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把控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工作等手段,实现其素质的提升。 4.3取样和送检环节控制 在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的取样过程中,常出现取样操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规范进行操作等情况。这往往是由于取样人员思想上对操作规范不重视,违规操作后果严重性认识不清造成。取样操作不规范,一是有可能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回顾整个建筑行业发展史,因违规操作而出现生产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保证规范的操作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二是不规范的操作有可能对样品造成二次伤害,使得检测样品质量劣化,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因此规范的取样操作也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结果准确性的基本要求。另外,在送检过程中,运输手段也是控制的重点。不可在运输、吊运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输方式进行送检是检测结果准确性控制的关键。因此需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取样和送检环节的控制,是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4.4检测结果误差控制 从业人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试验结果常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采样不具有代表性、实验方法采用不当、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仪器自身产生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虽然看似很小,但影响很大。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误差,因为想要完全消除误差是不科学的。要想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控制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进而实现误差控制。结束语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为我国建筑行业把好质量关。目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行业总体来说处在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上,基本上完成了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把控工作。但行业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政府机关、相关企业和每一个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从业人员一起改善。采取先进、科学的工程建筑质量检测控制方法,是检测行业进步的关键手段,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田长超 庄孝敏 刘治鲁 单位: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 摘要: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类型及特点,从工程质量、耐久性、美观性等角度,论述了建筑材料检测在西藏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旨在提高西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西藏地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建筑工程,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物与构筑物都是由各种建筑材料经合理设计、精心施工而成的。随着人类的进化,建筑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且与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建筑材料正向着绿色、轻质、高强、商品化、多功能、良好的工艺性和良好的耐久性方向发展,同时也正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形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建筑物的适用性、艺术性及耐久性,从而市场对传统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使得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越来越受到相关质量检测部门的重视。 1建筑材料简介及其特点 1.1建筑材料的定义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包括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统称为建筑材料。 1.2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多种多样,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按材料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防水材料、胶凝材料、防护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等;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可分为:基础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和地面材料等;按材料适用的工程类型可分为:土建工程材料、装饰工程材料、水暖气工程材料和电气工程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沥青、涂料等)、复合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和有机与无机复合材料)。 1.3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的使用中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在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还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2建筑材料检测在西藏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西藏自治区边境线长,地理位置特殊,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类型繁多,再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致使地质灾害频繁。西藏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具有强度大、分布广等特点,地震活动仅次于中国台湾省。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呈频发、多发、群发、并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东经84.7°)发生8.1级地震,与尼泊尔毗邻的西藏喀则市聂拉木县、定日县、吉隆县震感非常强烈,是近些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地震造成西藏2511户房屋倒塌、24797户房屋受损,82座寺庙受损(其中严重受损13座、中度受损18座),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48.84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71.17亿元(人民币)。因此,单就房屋安全层面来讲,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建筑材料检测在西藏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2.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前者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后者的强度和承载力,前者造就后者。例如,水泥、钢筋和砖瓦等材料的质量检测只有达到了施工标准,才可以确保房屋的质量,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反,若建筑材料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即使房屋建设顺利完工,在居住过程中如果遭遇轻微的地震,也会存在坍塌的危险。尤其是在西藏这样一个地震频发的省区,只有严格的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2.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对保证建筑工程耐久度的重要意义 只有质量检测达到要求的建筑材料,其经久耐用的能力才会更强,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耐久度。目前,市面上假冒伪劣的建筑材料较多,虽然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质量方面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贪图一时之利,将劣质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则会大大降低工程的使用年限,并拉升后期的各项维护费用,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在西藏,大部分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主要依靠中央财政的补给,因此,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维护西藏的长期和谐稳定方面出发,要更加严格的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耐久度。 2.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对保证建筑工程美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使用层面上,而是已经逐渐上升到对其外观审美的层面上了。此时,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对建筑材料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西藏建筑的特点源于西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形成了西藏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西藏特色建筑文化,而且西藏又被视为一个旅游必去的地方,人文景观也是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只有严格的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保证人文建筑符合西藏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更好地促进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西藏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气候条件,且旅游文化内涵丰富的省区,对建筑工程各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从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可以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利保证,确保西藏的建筑行业积极快速发展。 作者:邱志华 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与技术研究 【摘 要】:在对建筑工程保温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产生误差。本文就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与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实际操作能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保温材料; 检测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建筑工程工程的质量与建筑工程节能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上把好关,是建设高质量绿色建筑工程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研究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技术就比较重要。 1 常见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 一般来说检测建筑工程保温材料,主要有系统性能检测、保温材料检测、粘结材料、抹面材料检测和网格布检测。 2 保温材料检测易产生误差的项目 2.1 粘结砂浆、抹面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检测 对于粘结砂浆这种材料在进行搅拌时,加水的多少对于其变硬之后的伸张粘结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厂方或者施工地对稠度的要求合理加水。加入的水太多,变硬后的试件所具有的强度相对偏小;若加入的水太少,则对于其凝结以及强度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水泥砂浆成型之后表面较光滑,则会降低粘结砂浆和试件之间的粘结力,所以应对水泥砂浆块光滑的表面应进行适当的打毛,以降低不必要的误差。 2.2 保温板材尺寸稳定性检测 保温板材所具有的尺寸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保温系统是否稳定,若板材尺寸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就会导致保温层易出现断裂或者鼓起的问题,在保温系统外表面往往表现为装饰面出现裂纹或者脱落,所以这一指标应得到严格的控制。 2.3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 对于导热系数的检测,常常会因为试件所具有的不同含水量以及试件的不平整性等问题,使得检测误差增大。为了增大检测精度,应在试件处于干燥的情况下对导热系数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保温浆料类的检测,在对其养护到达规定的期限后,应将其放进烘箱里面进行烘烤,使其到绝干的程度,以减低其含水量,避免对导热系数的测量产生偏大的影响。 3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重要性及检测指标分析 3.1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保温材料自身有着特殊的功能,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楣惴海保温材料是大型设备和部件结构及功能有效运行的重要辅助件,其自身好坏程度就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保温材料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造价低以及保温效果好等特征,在施工上也相对比较方便,所以对保温材料实施分析检测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就有着积极作用。 3.2建筑工程保温材料检测指标分析 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主要就是密度检测指标以及导热系数的指标和热荷重收缩温度指标等方面。其中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组成结构以及温度等,而密度则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会根据形态以及空间地理位置的变化发生变化,而在保温材料的热荷重收缩方面,温度愈低那么保温材料就会比较容易发生变形,材质就会愈差。 4 常见建筑工程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 4.1 样品的状态调节 所谓样品的状态调节是为使样品或试样达到温度和湿度的平衡状态所进行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其原理为把试样暴露在规定的状态调节环境或温度中,那么试样与状态调节环境或温度之间即可达到可再现的温度和或含湿量平衡的状态。在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时,在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的烘箱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 4.2 导热系数检测 导热系数是评价保温材料绝热性能的主要技术依据,其物理意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当其两侧温差为1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目前通常采用基于稳态法的双试件平板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材料的表观密度、温度、松散材料的粒度、热流方向等都会对材料的导热系数造成影响,在热工计算中必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4.3 密度的检测 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划分为表观密度、干密度等,是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气相的导热系数通常要小于固相的导热系数,所以保温材料都具有很大的气孔率,即很小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气孔率或减少表观密度都能够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绝热材料的主要传热方式是导热,即形成气泡的固体壳以及壳内气体的导热,但是在材料导热的同时,还存在另一种传热方式即辐射换热。绝热材料的传热是导热与辐射换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绝热材料的密度减小到某一数值之后,导热系数的减少值与辐射换热量的增大值相比,后者效果更为明显,就整个材料保温性能而言是下降的。 5 保温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时,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系统,检测过程相对比较混乱,存在严重的虚假现象;检测人员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多数人员在检测技术上并不专业,同时,在检测机构中也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效率不高,以至检测效率也不高;检测方法及手段上比较单一,对于检测结果普遍可信度低,使得检测工作进度缓慢。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应制定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检测制度和系统,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时,应选那些具有高超检测技术、较强责任心的检测团队,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这样更容易激发检测人员的上进心,也能减少在检测工作中投机取巧的现象。为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要求检测人员具有相关的等级证书,同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学习,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 总之,建筑工程保温材料的检测方法以及技术的应用是促进保温材料良好应用的基础,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自身的素质也要能够最大化的加强,切实将检测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健康持久发展。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及真实性研究 摘 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对于工程质量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受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准_性影响。所以对于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前一定要有详细,谨慎,专业和科学的检测,不然难以保证该工程的安全性。而此文章则是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进行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重要性;真实性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不仅能提高工程运行质量还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还能明显增加企业投资效益,更重要的是,工程材料的检测还能有效预防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并且对这一类群众的财产安全也有所保障。对于综上说述,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希望此类企业能对此提高关注更加重视。而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行动也是刻不容缓。 我国的工程建设在这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也随着不断迅速发展。然而不管是哪个企业的哪项工程,在实施建造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能尽可能的改善这些问题,相关企业或团队对种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至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所使用的原材料其本身质量存在问题;(2)材料检测或施工检测不够精准等。工程材料检测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是重要手段。对于工程的质量也是重要的技术保证。它包括了工程所需材料的检测,产品质量检验,还有工程的机械设备的精准度的检验。 1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该工程中,项目的材料员或仓库保管员对于材料的验证应要亲自操作。而对于工程中材料的数量和材料的质量认证部分,如果是有一定的验证技术要求的,必须严格按规定验证。而对于没有明确验证要求但与下列条件相同的,则是用抽查的方式进行验证。一般来讲,抽查比例是5%-10%。要是抽查时,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则需要扩大范围再次抽查,或者是全部都重新抽查检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较保持稳定、且有齐全的证件、完整包装的进行合作质量检测效果会更好。在一个企业里,对于进口材料的数量,因为种种原因,一般是要求全部都检验,并且工作要细致,花费时间尽可能缩短,不耽误索赔期。不过也有特例,若是规格正确整齐,包装完整的也可只抽取10%-20%进行检验。对于进口的材料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请国家商检局出商检证明,出现材料的质量问题时,及时据此向供货商提出索赔。 2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而言工程材料检测是重要环节。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完善原材料的质量是对于建筑工程中要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关于房屋建筑白叫的质量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通过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来保障,并且材料质量检测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检验的标准,这个利于建筑施工时有一定的评判标准。第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有利于建筑施工并能为它提供相关有效数据,充当工程施工标准。第三: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可以对器械设备、建筑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在工程施工前对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该工程的施工质量;第四:由于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很大,建筑工程又是十分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于是建筑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对于工程监督的加强可以减少很多能源与原材料的浪费。第五: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他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建筑工程的检测能很好的改善室内建设环境,达到顾客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一大助力。第六:材料检测,对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作用有新的推动,可以造就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利用这些检测,及时有效的鉴别它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先进性等,为建设工程累有用的经验。已达到推动技术发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等积极作用。 3 确保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真实性的工作建议 无论对于哪个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良好发展离不开它的工程质量的管理,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此文对建筑施工中材料检测的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而且还依据企业的不同列出了几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相关有效措施。首先是保证工程材料质量的措施: 3.1 要有完整并完善的质量用来保障这一体系,同时要加强合同的管理 就工程材料检测而言,第一步要让施工人员一定要组织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并且强烈要求负责该项目的企业在决定人员、设置管理、有关的检测、负法、方式等每个不同的施工环节上提高落实和管理,并且要求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同时都要明白准确的标记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要求,并且也要注重监理方在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理方面所要付的责任、拥有权限以及施工单位所提出的要求等。 3.2 对于工程的施工,要明确材料质量检测的全部程序 同时还早制作材料检测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明确材料检测的程序,确定材料检测注意事项,具体就是要针对每一个所负责的工程它的实际建设情况,从而来决定制作明确的材料检测的程序和注意细则。在对待每一份材料检测细则中,都要清楚材料检测师的责任、工作流程、方法、手段以及对所用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为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而采取的措施等。 3.3 制定一个好的工程材料检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而确立一份完善的工程材料检测制度是为了使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更加高效的实施。在一个团队中要有一定的材料检测的负责人,并且需要成立能够保障检测质量工作的所有有效果并有可实施性的措施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借此可以用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4 还有就是关于建筑材料的三证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严格控制并谨慎处理材料进场的检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手段。而且这样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能更好的把握住。对于企业所要开发的工程将要考虑的重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机械设备等一定要求要带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书,除此之外,对于这些必须的用到的东西它们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性能这三样的检测报告是要求能够达到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的。无论是那个相关单位,对于材料进场时都应该做好仔细的检查和验收,而且还要求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真核查确认之后才能确保它们的质量。对于所有拥有9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的产品,都应该有经过了生产许可证以及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一系列完善的检测。但是即便如此,在选择购买之前还需要对这类商品的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标志做好详细的检查,用来预防复印件的伪造,即使是同一类的产品,它们的不同型号和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核查每个不同品种的相关证件,主要是防止偷梁换柱。 3.5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强制性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一个工程中,处理质量的通病,严禁伪劣的材料被用于企业的建筑工程主要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但是即使这样,依旧还是要是依据设计的要求,或规划的要求,或者是某一主管部门的规定,对于这些都是需要项目检测的。就目前而言,有一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质量检测站。并且这些质量检测站种比较常规的检测项目保罗:建筑中的主体结构(梁、板、柱)砼标号及所要用到的钢筋数量检测,工程完工之后房屋的空气质量状况的检测,还有就是对钢筋的抽样检测,和对于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非必检测项目),瓷砖质量的检测,以及铝合金门窗的三性检测等,这些需要检测的内容都是强制性的必须要检测的。 4 结语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在企业的建筑工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性的是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只要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而且对于那些有关的检测要求要更加注重。要能够有效的控制误差和尽可能地提高检测的精准率。对于一个专业的工程检测人员来说,严谨对待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工作,以至于能够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过关并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才能为建筑行业的健康、高效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摘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关系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人身财产的安危,在分析当前建筑材料检测出现的种种问题之后,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认为需要从建筑材料选购,建筑材料样品取样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规范化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着手,将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化。文章对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作用;措施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检测,只有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才可以正式进入施工现场。在实际进行建筑材料检测时,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减少误差,并创新检测方法,提高材料检测水平,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和支持。 1.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的作用 一是便于选择价廉质优的材料。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可以对建材采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选择性能达标、质量高和信誉好的供应商;同时检测机构在检测之后可以科学对比分析建材本身的价格与性能,帮助建筑企业选择出价廉质优的原材料,优化建材采购方式。一般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建材质量与性能后,可以保证采购的建材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符合,将其运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是有利于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随着经济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效率与质量,还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使更多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到工程施工中,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这些工艺与材料的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进而推动建筑企业的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此外,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科学设计材料配置方案,寻找出合理搭配和性价比高的方法。 三是提高工程质量。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优质的建材可以丰富建筑功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保证人员生命安全,而建筑材料检测是保障材料安全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2.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措施 2.1制定周密、全面的试验检测标准 要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周密、全面的检测标准。(1)全面掌握施工项目规模,根据其规模度来设计等级检测试验标准;(2)创建便于试验检测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标准;(3)做出详细的材料试验测试标准,从而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使其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2.2合理调配试验设施与操作人员 对试验设施的合理调配有助于施工科学合理的开展。可以根据项目工程的规模以及实际需求,落实和布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室,为工作提供便捷。这样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检测,也提高了测试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对其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工作的效率,使试验结果得到更加精准的效果。 2.3对检测及试验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工作人员要按照规范和相关章程进行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良好的根基。还要对报告、记录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使工作更加严谨。记录数据所使用的单位要用国际统一单位,保证书写的规范性。计算数据也要遵循其要求保留小数,使其结果更加精准。 2.4对试验操作进行管理 首先,对检测工程进行管理。对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的来源、选取的样品以及试验过程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解决;其次,对数据处理进行管理。如果试验所得数据与标准不符,应找出问题原因,做出分析;最后,向上级及时汇报结果。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得出结果要立即汇报给上级,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2.5控制温度与湿度 湿度和温度是影响建筑材料性能的主要形式。在一般标准情况下养护材料的时候,需要明确规定测试环境,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保证试验结果具有一定可比性。例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一些防水材料对于温度环境是十分敏感的,需要保障进行拉伸试验过程中能够将温度控制在23℃左右。利用同一材料制成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样品,适当选取九组作为抗拉试验的试样,把九组平均分为三组,然后按照50℃为一个温差等级进行实验,三个大组分别在23℃、18℃、28℃环境下进行一定的实验,23℃的一组作为基本实验组,另外两组进行抗拉试验,然后完成试验以后,分别计算出三组中的平均抗拉强度,可以发现在28℃的时候平均抗拉强度值比在23℃标准情况下的平均强度要低大约2.8%,但是在18℃情况下的平均抗拉强度要比标准23℃温度下的抗拉强度要高大约3.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温度对材料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规范的控制湿度和温度。 2.6试验误差 在监控检测的时候,误差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导致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实验换将的湿度、温度、人为造成的以及没有正确的实验方式。在上述影响误差因素中,出现最大误差的就是人为因素。此时,这种情况下就算可以得到伸长率,但是也是e误的,因此,就不是误差而变成错误。 总之,选择建材原料的性能和质量与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要充分做好检测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按照检测标准严格开展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可靠。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浅析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用到的材料的总称。一个建筑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建筑施工前,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而深入分析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现状;问题;措施;重要性 目前,我国市场上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品种不一,每种材料性能也都不同。但建筑材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在建筑材料上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重则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施工前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现状 近年来,各个施工现场事故频发,许多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甚至有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故意偷工减料,购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购买的建筑材料数量不足。还有些单位不注意对建筑材料的保护,使材料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侵害,造成了材料质量和性能的损害,使材料的使用寿命缩短。再就是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力度不够甚至还有漏检现象的出现等,都对建筑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埋下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不够重视 在材料进入工地以后,进行基本的验收工作也只是粗略清点一下材料数量就入库保存,忽略了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因此材料中可能就混有假冒伪劣产品,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有时候因为工地环境条件的限制,对建筑材料的保管工作可能就不够完善,就会对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对能够对建筑材料产生危害的因素认识不够充足 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材料检测人员本身对工作不够熟悉,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操作不规范等;客观因素就是检测设备的精确性以及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的保护场所等。 (三)送检的弊端 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一般都是由施工方按照建筑材料的送检批次要求和取样要求来进行取样和检测。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是能够大大延长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增大了材料受损的可能性,还对施工方的接收材料工作造成不便。而且施工场所和检验场所一般不同,这就导致检验人员只是对施工单位送去的样品进行检测,并不是在工地进行实地检测,这就导致施工现场材料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还是有可能产生质量问题。 (四)建材检测市场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大都是私人的或者股份公司形式的,这就导致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这些人或这些公司之间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无法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加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够更好地保证建材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保证建材的质量,进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够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 通过对建筑材料本身性能和性价的对比,能够实现对各种材料的综合评定,有利于我们选择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既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又能降低成本。 (三)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有利于推广应用各种新型工艺、新型材料和新兴技术,有利于建材行业和建筑领域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各种新型的工艺、材料、技术等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推广应用新兴事物可以促进建材的更新换代和建筑质量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建筑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有利于优化建材配比,能够为施工方提供多种施工选择 施工方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 四、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整改措施 (一)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 施工方在购买建筑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认真核对厂家的营业执照等各项基本信息。对于重要的设备仪器,在验收的时候一定要现场验货,确定设备质量再开始施工。 (二)规范检测指标,统一检测标准 规范检测指标,制定一致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避免因检测标准不同对建筑施工造成的影响,还可以逐步规范检测市场。对于那些违规操作、恶意篡改检测结果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制裁,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危害人们生命的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在检测过程中还要注意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见证取样 由于材料的性能是以检测结论为主要依据的,因此选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材料检测最后的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材料送检系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做到尽量掌握各种材料取样的方法,在面对不同的材料时能选择最合适的取样方法,做到科学取样。通过对取样过程和送检过程的完善,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保证建材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质量。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而深入分析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一些整改措施。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还不够到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建筑材料又是保证一个建筑质量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规范检测指标,统一检测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取样和送检体系,提高送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不仅是对工程负责,也是对人们的安全负责,是确保建筑安全、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探究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摘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全面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水平,切实对每一项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水平。文章结合了近年来几种建筑施工主要使用材料的检测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监控 建筑施工 1、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项建筑材料在运入施工场所,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够投入建设施工当中去,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1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质量达标的钢材和水泥在施工后能够达到设计图纸中标明的使用能力,可以确保内部居住和使用的群众的人身安全。相反,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强度不够,可能导致坍塌,严重危及到施工建设人员的人身安全,即使安全施工完毕,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遇到轻微的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是保障施工以及使用安全的有效途径。 1.2经过质量检测达标的建筑材料更适用。设计图纸中的承重设计、规划,都是以达标建筑材料的属性为前提的,而一些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么承重能力不够,要么强度不够,施工到一定阶段之后,后期的施工就难以完成,不得不停止施工进行补救,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同时某些区域还需要重新设计图纸内容,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完成。 1.3美观的影响意义。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进步,目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最初的使用标准,提升到对于外观审美的新要求之上。换言之,人们不仅需要建筑物具有质量保障,还需要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此时,需要采用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实现立体效果与色彩的绚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极为严格,普通的建筑材料或者是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根本没有办法实现这种审美要求。 1.4耐久度与经济方面的意义。质量达标的建筑材料,他们的使用寿命会更加的长久,虽然较之假冒伪劣材料来说,他们的造价可能会略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后期维护费用低,使用年限长,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所以,施工单位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采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2、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2.1混凝土的检测。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同时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检测就成为了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了。首先,要检查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分析每一种成分中具体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后检测混凝土的属性。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应的混凝土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也越来越精细化。 2.2钢材的检测。钢材是建筑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材料,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钢材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还要耐焊接。目前钢铁市场鱼蛇混杂,一些私有钢铁企业生产的许多钢材都不符合质量标准,但是,他们的价格比较低,因此,大量的不合格钢材流入了施工场地,因此,对于钢材的质量检测要尤为重视。主要参考以下数据:钢结构材料的生产时间年限、钢结构材料所供有的技术条件和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受拉的延伸率、反复弯曲等等。钢结构建筑庞大的市场和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优势,使得其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上必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3、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主要步骤 3.1全面了解材料信息。要想将材料的检测工作落实到位,关键是检测人员对于材料信息的掌握程度,广大检测人员要熟知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的规定,并要掌握相关建筑材料的所有基本信息,在检测的过程中坚持优中选优,杜绝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场所。 3.2试验检测的合理进行。试验检测的工作一方面受到检测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检测机器设备的影响。所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试验检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检测能力。 3.3试验操作的有效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材料的属性,进行科学的材料管理,一些材料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本省的属性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检测工作就很难进行,即使强行检测,检测的结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检测材料的管理;其次,提高检测数据的管理能力,检测结果最终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检测数据必须妥善保管,并严格分类,科学汇总。 3.4代表性取样。抽样检测,是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建筑施工的材料使用量非常大,逐一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进行抽样检查。如何选取样品,就大有讲究。首先,样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一批材料的整体性能;其次,样品的数量要根据整体的数量进行比例分析。当然,对于一些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检测人员可以酌情提高抽样的比例。 3.5加强检测试验建设。工程类别的多样化、建设单位的多元化、施工技术的集成化、使用产品的工厂化等决定着必须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我们围绕市政建设特点先后增加了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塑料管材、检查井盖、土工合成材料等6个市政大项和43个参数。通过增加检测项目和检测参数,使我们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加强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根据设定的权限,通过计算机方便地掌握检测工作动态,随时了解单位内部的情况,使单位生产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加强检测与监督间的工作互动。科学开展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识。 3.6确定合理的检测项目。每种材料的属性都不同,国家对于每一种材料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检测工作既要全面科学,又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检测人员进行检测项目的科学界定。例如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主要起到墙体的保温效果,国家对于这部分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检测这些材料的环保性能、导热参数吸水率、表面强度、抗拉、抗压强度、表面密度等等,虽然比较繁琐,但是每一项检测工作都有其特定的意x,需要统一规划逐一进行。 4、结束语 总之,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手段和机械操作能力固然是提升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但是材料才是核心,无论是施工方还是质量检测单位都应该严格把控好材料的质量关卡,杜绝一切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场地,确保每一项建筑施工都是安全的美观的成功建筑,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领域才能持续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节能环保条件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建筑工程(简称“建程”)数量日渐增加,而大众对于“建程”不仅仅是关注其建设质量,而且关注其节能环保,尤其是在社会大众环保节能意识提升的当下,对“建程”材料予以实际环保检测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此就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意义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基于环保节能下“建程”材料检测实际重要性予以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建程”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节能环保;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重要性 走进新时期“建程”环保节能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而越来越多的节能新型材料也得以应运而生,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固然能够丰富“建程”材料,但是其是否真的具备环保性以及实用性则需要通过检测来证实,而对于以往常用“建程”材料而言对其予以环保检测也能够促使“建程”与国家环保建筑要求相靠拢。 1 初探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意义 1.1 意义之能源保护需要 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意义体现在能源保护方面,具体来讲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较多,站在人均资源划分视角我国应当属于资源匮乏国家范围内,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相应的煤炭又或者是石油往往需要进口来获得,而我国当前建筑面积则达到了五百亿平方米,其中以高能耗相关建筑为主,而近些年该种高能耗相关建筑还在以每年三十亿平方米速度增加,若我国依然实行较低节能设计标准则未来将遗留巨大能耗负担,尤其是我国本身能源不足,高能耗长期存在加速了能源消耗,因此从该层面上讲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是当前国家能源保护的客观需要,而这也是其意义之一。 1.2 意义之环境保护需要 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意义除了体现在能源保护方面之外,还体现在环境保护上,具体来讲,最近几年国内雾霾天气较为常见,而之所以出现雾霾则与城市温室效应以及建筑扬尘等密切相关,而国内自然环境面临着严重破坏局面,如国内北方冬季建筑用煤取暖集中在三亿吨,其中一吨煤往往进行四百公斤左右二氧化碳以及五十公斤左右二氧化硫和一百公斤灰渣烟尘的大量排放,试想三亿吨煤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如果是将环保节能材料引入到“建程”中则能够提升室内热量保温效果,减少额外热供应,自然烧煤量也会大大降低,环境也会少遭受一点破坏,因此从该层面上讲实现“建程”材料环保节能也是当前国家环境保护客观需要,这也是其意义之二。 2 探析基于环保节能下“建程”材料检测实际重要性 2.1 重要性之强化建筑质量 对于“建程”材料实施检测本质上出于质量考虑,一方面能够对人民财产生命予以负责,另一方面是国家明法建筑工程规定的监管职责,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其质量标准以及性能特点均还较新,若不对其予以上述方面的良好检测,一旦其中一项不达标则直接对“建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而“建程”质量最终的优劣又会作用于大众日常生活。此外近两年“建程”质量方面状况可以用不容乐观来形容,质量问题也是较为常见,一些劣质梅沙以及粉末砖头又或者是瘦身钢筋纷纷出现在“建程”中,引发建筑保温性较差以及裂缝渗透或者是门窗较差密封性等等居住问题,严重降低了大众居住质量,由此也能够较为充分的说明对建筑材料实施严格检测对于建筑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2.2 重要性之保障建筑安全 对于“建程”而言无论是具体施工环节,还是后续居民居住使用,安全是首要条件,如果不存在安全则一切均毫无意义,而之所以将保障建筑安全作为材料检测重要性之一,是来源于大量的惨痛教训。近些年发生因建筑材料而引发的经济损失以及人身伤亡事件较多,2015年哈尔滨一栋大厦出现严重火灾,火灾产生于建筑的外部,由外墙相关材料引起,该种材料较为易燃一旦着火便迅速蔓延至整栋建筑,而最终建筑过火面积高达二千平方米同时造成二千万经济损失,从该事件中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引入了不达标建筑材料才为后续火灾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无独有偶的是2015年发生在北京居民楼的一次火灾,火灾同样起源于居民楼外部的装饰材料,因烟花爆竹违规燃放进而引发装饰材料燃烧,火势迅速将居民楼包围,经火灾事故调查该居民楼属于高档小区,外墙添加有钛锌合金板,而该层材料之下又添加了挤塑板和相应的聚氨酯保温材料,而无论是挤塑板还是聚氨酯均属于新型建筑材料,而正是因为没有对其予以检测而将该种可燃性不达标的材料引入其中造成严重人身伤亡,居住其中的六名居民受伤严重。由此也能够充分的说明对建筑材料实施严格检测对于建筑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2.3 重要性之提高建筑效益 基于环保节能下“建程”材料检测实际重要性除了体现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提高建筑效益上,具体来讲,节能型建筑材料往往是涉及主墙体以及外墙保温和相应门窗三方面,而应用该三方面环保材料必然能够将建筑实际销售价格大大提升,此外新型化建筑材料相较于传统建材用量少,一定程度上也会将建筑成本良好降低,从而促使建设企业实现较高经济利益的获取,如主墙体新型材料空心砖相较于传统建材实心砖不仅价格低,而且在隔热保温以及强度承重上均较好,而利用引入该种新型材料无疑是能够既降低成本费用而又提升建筑效益。 3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近些年国家对于城市化发展较为关注,而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城市中“建程”数量逐年上升,而城市作为居民生存的重要空间其生态环保不仅仅是对于大众健康较为重要,而且也关注国家生态城市良好建设,而城市生态环保则依托于建筑环保上,“建程”材料的环保节能更加为建筑行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而文章将基于环保节能下“建程”材料z测实际重要性作为研究重点旨在为现今以及后续“建程”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浅论建筑工程中材料检测的常见问题以及重要性 【摘要】现在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建筑工程也在不停的发展,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了。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那么就需要做好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工作。一个工程从开工阶段到竣工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建筑工程材料选择的合理与否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测。本文讲述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内容以及其中常见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检测内容;检测目的 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的安全问题,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在工程的质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保证检测试验信息数据的客观与准确,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记录,有利于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指导与控制。建筑工程的材料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基础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整体的安全c耐久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工作对建筑整体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不仅对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的生产活动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方法 建筑工程材料按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传统材料及新型材料,传统材料譬如标准砖(240×115×53型)、混凝土砖等,因使用时间悠久,检测系统完善可靠、实验方法成熟固定,如标准砖的检测主要通过观察、称重、测量等物理方法进行检测,而试验方法则是通过标准试验测定准砖的硬质性能、煤渣含量等;但是新型材料如PVC管、基苯乙烯泡沫板、SBS防水卷材等,最近几年才投入使用,检测系统往往无法跟上材料的更新换代,而检测方法也是因材而异,如SBS防水卷材的检测方法往往只有通过游标卡尺来控制材料的厚度,检测手法单一,且很难准确的检测出SBS卷材的平均厚度,很容易让厚度不均匀的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并投入使用,带来后期的漏水现象,而对其的试验,主要测试其的延展性、粘接性、可塑性等,而其的性能参数,缺少权威性的参数指标,即使试验人员往往都无法得出试验结果的准确与否。 三、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测验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取样不合理 因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结果是否准确与材料的取样情况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注重对材料检测取样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材料取样是从同规格同型号同批次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随机的抽取检测样品。与此同时,材料检测取样的部位与方法应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一旦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或者与材料取样的情况与要求出现不同,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性,进而影响材料检测整体的科学程度,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取样工作应予以一定的重视与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二)配件质量 建筑施工中,既要保证对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做到位池要严格检测装饰建材以及各种配件。有些施工人员考虑不够全面汉仅考虑到了建筑主体的建材的质量检测而不够重视配件的质量安全这是不可取的会大大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人员要做到全面的保证工程质量,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水暖施工材料、五金材料等等配件都要关注只有严抓每一个细节的质量检测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 (三)检测试验装置的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更新不及时 在完成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后,要认真研究该检测试验所得数据,并针对建筑工程材料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标准化试验,针对该建筑工程材料中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含量、砂石、卵石及碎石的抗破裂能力进行标准化检测试验。在检测试验过程中,应利用先进的装置设备,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所使用的检测装置器械较落后,且由国家政府部门决定是否更换检测装置器械。材料检测装置器械的更换无法适应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此外,相关检测试验工作人员在进行材料检测试验的过程中,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专门的检测试验技能,也没有彻底掌握装置器械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技巧。这些都对整个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看似简单,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往往不聘请专业人士,更有甚者,直接由工地上的安全员、资料员兼任。实际上,材料检验是一项烦琐复杂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工作细心、责任心强,而且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及检测经验。同样,遵循“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即可解决该问题。 (五)材料检测试验体系不完善 在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试验的过程中,因为检测体系不完善,使得一些施工单位为谋取眼前利益而造假。此外,未能够贯彻落实相关机制,检测试验不全面,难以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结果。 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目的 在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试验过程中,进行检测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材料的配合进行优化,以及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但是为了提高建筑的效益与质量,就需要在多种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中选择主建材使用最小、经济性能较高的配合比方法。建筑工程的材料性能也能够通过检测试验来进行科学的评价,材料的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等质量与性能都能够利用检测试验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所以建筑材料,都可以根据相关的试验检测方法与标准进行检测试验,从而得出材料的性能数据,保证材料的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材料能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通过检测试验来对其进行分析,保证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此外,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还能够对.施工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收益得到增加。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稳定持续进步。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与竣工后的建筑工程质量两者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人们常说建筑材料自身的质量、性能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三者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体系的重视与管理力度,工程项目的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问题构建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建设,大量建筑被不断兴建,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加多,人们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越来越为重视。由于建设工程的材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而如何对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是人们近年来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问题构建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材料的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后期的使用质量以及食使用安全性,做好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材料准备至关重要。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取样是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检测的首要环节,同时,取样材料的相关检测数据可以对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有一个客观而真实的反馈。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为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避免部分建设以及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相关检测过程以及检测结果造假,我国建设部已经明确提出,在建设工程施工时一定要进行施工材料进行送样以及见证取样的过程。同时,由于有时试样的检测的真实度不够,存在随机性,无法代表整批材料实际质量,因而严令禁止仅以式样的检测结果出具整体材料的检验结果[1]。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进行试样检测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被取样试样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在对建筑工程试样检测过程中,相关试样检测人员也应当同时对材料取样问题进行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的统计学原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多为成批使用,因而,应采取数理统计的方式对使用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即是由抽取的试样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材料质量进行判定,并且要求所检验的材料必须为同一批次、同一成分以及同一尺寸,通过一定的抽取方法从整体中抽取出部分试样进行检测,由试样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综上所述,这就要求所抽查的施工材料试验样本必须有代表性,因为一旦抽查试验样本缺乏代表性就无法保证对整体施工材料质量予以保证,只有保证了试样的代表性,才能保证取样和制样工作的质量以及技术性。 为了保证试样的代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检查时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施工材料试样的选取以及相关检测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对试样选取时必须不怀有任何倾向性,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章程及制度执行,不可对相关程序进行随意的简化以及篡改,进而防止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检测试样失真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在试样检测前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前做好试样采样的方案,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采样,通过对试样采样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单纯随机法,即人们常说的随机数骰子方法,此种方法是通过利用随机数生成器或随机数骰子随机的进行数字选取,进而组成采样试样;第二,系统抽样法也称之为机械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以一定时间间隔或者一定空间间隔进行样本抽取,但一定要注意第一个样本一定是单纯随机抽取的;第三,二次随机抽样法,当施工材料样本数量巨大时,在取样时,首先要将这些样本分为若干批次,分别从这些批次中随机抽取部分试样,之后再从这些试样中进行再次随机抽取;第四,分层随机抽样法,这种抽样方法是先将所有的施工材料首先分成若干层,之后从每层中继续进行二次抽样或者是分层抽样[2]。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的方法 (1)水泥材料的检测 在对施工用水泥进行检测时,我国推出了《水泥的取样方法》。在方法中规定,在对施工现场水泥进行取样时,所取水泥必须为同一水泥厂、同一品种、具有相同的强度等级、具有同一一批号并且采用连续进现场的方式进行施工。同时,一批的定义为袋装水泥不超过200吨或者散装水泥不超过50吨,并且规定每批的抽样数目不少于一次。在选取试样进行检验时,袋装水泥应当等量抽取不少于20袋水泥,散装水泥应当等量随机抽取不少于3罐中的水泥并进行充分混合,之后从这些混合水泥中抽取12公斤水泥作为试样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严禁为求方便单纯一次性提取半袋或者整袋水泥作为试样进行检验。除此之外,一定要对水泥生产日期加以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水泥的储存时间通常不应超过三个月,严格禁止施工单位将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按原强度进行使用,防止形成施工质量隐患,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性。 (2)焊接试件的检测 在对施工用焊接件进行检测时,我国推出了相关的《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在规程中对相关施工用焊接件的检测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一方面要求相关的焊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原则,另一方面,必须要在监理在现场的情况下焊接施工人员进行焊接工艺性能试验,施工用焊接件必须经实地检测合格后才可以用于实际施工,严格禁止利用模拟实验替代真实的焊接件实地检测,防止检测失真想象的产生。与此同时,对于用于建筑工程不同部位的焊接件其检测方法与合格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检验时一定不可以一概而论,使得检测结果可信度以及有效性降低[3]。 (3)砂石的检测 由于砂石也是建筑工程需要大量使用的建筑施工材料之一,因而在对砂石试样的检测过程中我们仍应采取分批检验的方法,将同一产地、同一性状的砂石产品进行分批的检测。在批次划分时,我们通常以大车运送的600吨砂石或者小车运送的300吨砂石分为一批次,在批次中采用随机的分层取样法,通过对每层的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通过对每层的试样进行检测进一步得出整体砂石的总体属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合理的取样以及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同时,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原则以及取样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b。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加强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摘 要:试验检测工作是建筑材料管理的关键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还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对建筑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的长期发展,必须加强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提高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工程。 关键词: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程质量 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筑工程开始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材料质量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产生人员伤亡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必须结合建筑现状,加强工程试验检测,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市场发展地位。 1 实施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意义 试验检测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方式。该项操作可以对建筑工程使用的多种材料进行检测,然后结合材料质量标准对材料质量进行判断,要求所有建筑材料均符合建筑相关技术规定。 首先,进行材料试验检测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原始材料的作用,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所以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及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其次,采用必要的试验检测,科学合理的对工程中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质量等进行评定。最后,利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合理的评价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竣工评定等进行验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应用的有效手段。 2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常见的问题 2.1 出现行政垄断 现阶段,西方很多国家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主要由市场竞争所决定,检测人员可根据自身能力与服务获得检测资格。但是我国的建筑环境较特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依然处于行政垄断环境中,在材料试验检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虚假信息,影响了建筑质量的安全。一些领导人员为了获得一己私利,滥用职权,为亲属提供岗位,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建筑使用者的安全,阻碍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的发展。 2.2 市场环境较复杂,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导致一些不符合建筑要求的工程材料流入到市场中,部分材料虽印有合格标志,但是属于造假标志,欺骗了较多消费者。同时,一些建筑人员由于对材料的认识不足,不能认真进行材料监督和管理,一些没有经过检测的材料开始投入到建筑中,对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检测者与被检测者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材料检测工作缺乏公平性,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 2.3 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但是从当前检测情况来看,一些检测人员掌握的专业检测知识较少,不能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操作,导致检测工作毫无意义,影响了检测报告说服力。一些检测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违反建筑公平竞争原则进行操作,出现了伪造检测报告及信息上报不及时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应用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对建筑工程造成了惨重损失。除此之外,检测环境也是影响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因素。一些检测机构管理不健全,或者不能及时对检测设备或仪器进行更换,没有加强细节控制,导致检测工作质量较低下。例如,进行抗压试验时,由于不能合理控制材料厚度,影响了抗压数据,不能反映材料抗压能力,失去了检测意义。 3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3.1 确定检测对象 建筑工程较复杂,需要的材料较多,而且各个建筑项目使用的材料都不相同,每种材料具有独特的检测方法,所以合理确定检测对象已经成为材料试验检测工作顺利进展的第一步。所以必须详细了解专业知识,按照检测流程,认真做好检测工作。 3.2 进行书面检测 书面检测是监理工程师结合建筑工程需求,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试验报告进行审核的过程,可以了解建筑工程材料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3.3 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也可称之为物理检测,主要从材料规格、外形尺寸及标志等进行检测,了解材料的质量。一般建筑材料外观检测主要利用目测与量测方法进行检测。目测主要根据感官器官对材料进行检测,了解材料的质量情况。一般采用看、摸、照、敲等方法检测。看:根据材料规格检测材料外观,如检测水泥中是否含有硬块。摸:根据手感检测,如地板块光滑情况;敲:根据敲打发出的声音判断材料。照:根据灯光对材料实施检测。 3.4 进行理化检测 理化检测主要利用物理与化学两种方法对材料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材料物理状态主要从密度、体积密度、孔隙率及闭口孔隙率等进行检测;材料力学性质可以对材料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承载力及硬度等进行检测。此外,还要进行现场地基静载试验或打试桩了解承载力;利用管道压水实验判断渗透与耐压情况。 3.5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一般采用射线、超声等方式进行检测。一般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表面探伤仪、超声波了解探测物质量。 4 提高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措施 第一,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检测体系是材料试验检测开展的基础,可以要求检测部分严格考核检测人员。同时可以利用专家讲座方式解答检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规范、公平的进行检测。此外,还要加强设备仪器投入,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 第二,加强检测工作监督管理。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对建筑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实际检测中,必须根据材料类别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控制好检测材料的厚度、长度、宽度及有害物质含量。同时还要按照质量合格检测报告,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材料。此外,进行材料试验检测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材料输送到现场后,要求材料部门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测材料,规范检测流程,保证建筑材料安全,促进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行业的发展。 第三,了解现场实际动态。材料试验检测贯穿于建筑整个过程中。所以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现场施工监督和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利益而偷换材料。在现场监督检验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指出,并要求停止施工,与建筑人员进行商讨,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因此在实际检测中,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积极做好各项检测工作的前期准备,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检测技术,认真检测好各个项目,保证检测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监督,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避免因材料问题对建筑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以保证建设高质量的工程。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分析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应当加大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力度,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 前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选择建筑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因为建筑材料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以相关的质量检测为基础的,其质量检测的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做好建筑材料的监测工作。 1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已存在较多的材料检测机构,但是受到检测设备的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力度低下、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至于现有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仍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尤其是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排除过程中,应当对于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其次,在使用建筑工程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其耐用性和稳定性。最后,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以后,还需要对于建筑工程进行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测。为了有效避免因材料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而导致的建筑工程出现整体质量低下的现象,有必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妥善解决。 2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方法 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检测、材料的养护测试、力学性能检测以及误差检测等。 2.1 取样检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运用大量的工程材料。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于所选用的工程材料是无法做到全部质量检测的。基于此,取样检测的方式被广泛采用,所选择出的材料样品的质量往往代表着全部工程材料的质量。因此,为了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出建筑工程材料的整体质量,如何做好取样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样品数量过少,不具有代表性,而样品的数量过多,又会造成工程材料检测成本的提高,不利于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对于所选择材料样品的数量应当进行严格的掌控。其次,为了保证所选取的材料样品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工程材料的质量特性,必须要保证取样方式符合相关规定。 2.2 材料的养护测试 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中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都会引起建筑材料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因外界环境因素对于材料检测结果的干扰,有必要对于所检测的材料进行标准养护。 2.3 力学性能检测 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中,还需要对于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必要的检测。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施工标准。在具体的力学性能检测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试件的尺寸与形状符合相关规定,还应当保证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因为一旦试件的平整度不符合标准,相应的强度就会降低,以至于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无法准确的判断出建筑工程材料的整体质量。 2.4 误差检测与数据处理 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即使是相同的材料,其检测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材料检测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建筑工程材料的整体质量水平,应当对于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此同时,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3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过程中,对于水泥、钢材以及其他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仍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水泥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原材料,水泥质量的高低,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水泥质量检测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具体的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以至于降低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其一,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赶工期,而将水泥提前投入使用,并未严格参照相关的质量检测结果。其二,在水泥质量检测时,如果取样不规范,就会降低样品的代表性,不利于准确的评价水泥的整体质量。其三,当水泥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受到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其质量就会受到破坏,先前的质量检测结果失真。在水泥投入使用时,如果未能及时的进行复检,就可能会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隐患,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钢材质量检测中,同样存在着取样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不合理的现象。除水泥和钢材之外,建筑施工还会用到其他的工程材料,它们的质量检测如果存在问题,也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 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的相关措施 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 4.1 完善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机制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工作,首先应当完善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机制。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相应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按照既定的标准顺利开展。完善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机制,有助于对建筑工程材料实施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质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2 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实施动态掌控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还应当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进行动态的掌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每一种工程材料都会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材料投入使用之前,都应当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保证材料的选用符合施工要求。要想动态掌控工程材料的质量,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质量检测。与此同时,需要对工程材料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杜绝使用任何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 4.3 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质量。因为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离不开检测人员的参与,所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应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相关的教育工作,熟练掌握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注重检测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建立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保C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满足配备人员的目的。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作为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文章从完善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机制、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实施动态掌控以及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探讨了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相关对策,以期切实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而在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对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需要完善检测的标准,制定新的要求,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检测。文章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同题 1 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目的 做好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关键作用不言而喻,下面将具体来说明。 1.1 对建材的配合进行优化 建筑工程材料配合比的设计,能够使用的方式方法比较多,这就需要在选取的过程中,要择优选择,也就是选择经济性能高的,主材料使用较小的。在试验中,在能够保证配合材料满足建筑对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选择灰剂量小的来进行配比,在沥青路箍施工设计配比时可以选择油量少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如何使材料的配合比更为合理,这些都需要通过检测试验来完成。并且要将材料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减少工程资金消耗,使工程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1.2 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 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所谓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就是指,在工程中利用试验与检测的方法,对建材的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具有科学性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标准,按照规定的办法来对所有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测。这样一来,其材料质量的情况,性能的优劣以及能够应用于当前的工况中都会一目了然,这也是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1.3 有助于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收益 试验和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中的原料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使其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对建筑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方法等有着有效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2 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时存在的不足 试验检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但是在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其不能够按照规范和标准来实行,因此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以待完善。 2.1 新建材的质量控刺 施工中,施工人员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对材料质量进行判断,这也是根据建材原料较为常见,利用率比较高造成的,虽然这种方法较为快捷,但是其准确性还有待提升。一旦建材的准确度出现偏差,那么对其质量的控制工作就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对于新材料而言,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准确性也大大降低。造成新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的原因有:(1)使用新建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性能上,新建材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实际工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对新材料的变化与性能的提升了解较少,对其相应的经验也不多,这就为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2)新建材毕竟上市的时间较短,很多标准与性能还不被人所熟知,对其的试验检测也不多,想让它成为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还往往存在一定困难。 2.2 配件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试验检测工作包括主建筑材料以及配件、装饰建材等等。对建筑主体进行建材检测通常不会被人们所忽视,也是检测工作中必备的,但是对配件的检测工作却常会被人遗忘,这也为其工程质量的控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要得到施工质量整体的把握,就要既做好对主建材质量的检测,又要做好对配件质量的检测,只有将各方面的材料检测工作全部落实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 试验检测的机构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也越发重视,试验检测机构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想要使检测机构发挥出全部的功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对实验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过分追求,却没有对其质量高度重视。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试验检测结构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但是其内部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比如,一些检测机构的机械设备依然老旧,无法适应现代的设施水平,这也给试验结果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挑战;(2)检测人员专业度不够,缺乏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一些检测人员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对检测工作缺乏经验,这也使得其检测的结果受到相应影响;(3)缺乏单独运作的观念。一些试验检测机构依附在主体部门中,自身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也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 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改进方法 3.1 制定周密、全面的试验检测标准 要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周密、全面的检测标准。(1)全面掌握施工项目规模,根据其规模度来设计等级检测试验标准;(2)创建便于试验检测工作 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标准;(3)作出详细的材料试验测试标准,从而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使其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3.2 合理调配试验设施与操作人员 对试验设施的合理调配有助于施工科学合理的开展。可以根据项目工程的规模以及实际需求,落实和布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室,为工作提供便捷。这样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检测,也提高了测试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对其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度,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工作的效率,使试验结果得到更加精准的效果。 3.3 对检测及试验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工作人员要按照规范和相关章程进行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良好的根基。还要对报告、记录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使工作更加严谨。记录数据所使用的单位要用国际统一单位,保证书写的规范性。计算数据也要遵循其要求保留小数,使其结果更加精准。 3.4 对试验操作进行管理 首先,对检测工程进行管理。对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的来源、选取的样品以及试验过程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解决;其次,对数据处理进行管理。如果试验所得数据与标准不符,应找出问题原因,做出分析;最后,向上级及时汇报结果。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中,得出结果要立即汇报给上级,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4 结束语 选择建材原料的性能和质量与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要充分做好检测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按照检测标准严格开展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可靠。这样为工程的质量做出进一步的保障,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论文:谈如何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与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本文主要对我国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工程建设是以质量为本,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大事。决定工程建设工作的成败在于工程质量,而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是贯穿于整个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建筑工程成本的30%-50%是建筑材料,因此,工程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工程质量,所以,把好材料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确保所有材料在用于施工前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严格控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阶段。 二、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的措施 1、建立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检测工作内容与重点 为了保障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检测机构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政策的一种管理工作文件。它阐述检测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仪器设备配置及工作性质和范围,并规定了为保证达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所需的措施及质量管理制度,它是检测机构人员的工作纲领和行为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测机构工作质量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最大限度的发挥检测能力,并促进检测人员工作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保证科学、准确、公正地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根据建筑工程常用材料、取样检测工作需求,确定检测质量控制内容及要点。在此基础上,完善材料检测各阶段的工作规范、流程以及标准操作规程。通过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及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建筑材料检测活动中符合检测技术要求、保障检测精度。在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中,检测机构还需要对内部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对岗位质量责任制进行完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具体职责的完善,明确检测工作具体内容与重点、明确岗位工作要求与方法。 2、检测机构人员的重要性 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基本技术能力要素之一,没有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就做不好相应的检测工作。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保证检测过程正确、结果准确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具备与所从事的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和责任心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试验过程中人为误差,增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求检测机构按照所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相应数量、符合技术能力要求的检测人员。检测机构的各部门负责人均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验。检测人员应经技术培训、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从事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并应及时更新知识,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检测人员岗位能力应按规定定期进行确认。这是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措施。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有效控制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离不开性能可靠、测量准确的仪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自动化的检测仪器、设备应运而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人为操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避免了误差中的人为因素,所以要提倡采用自动化检测。检测设备要保持其在有效期内及良好状态,检测的数据才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比性。 4、检测场所的控制 检测场所也是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技术能力之一,包括房屋、场地条件等;而且房屋、工作场地还要满足检测设备合理布局及检测流程的要求,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首先,检测场所应合理布局,方便工作,确保不存在不利影响。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其次,做好检测场所的安全管理。对温度、湿度、通风、采光、供电、振动、撞击、噪音、电磁辐射干扰、微生物、粉尘、放射性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制定应急处理措施。最后,检测人员对有要求的检测环境条件实施监控和记录,配备满足要求的环境监控设施,监督员对环境监控设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当监控结果表明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时,检测工作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保证检测工作不发生偏离。当检测工作遇相邻场所干扰和影响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5、要严格进行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检测后的材料数据处理时,很容易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同一组试件所检测出来的数据有很大的离散性。所以为了保证材料数据检测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对所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处理。例如在对水泥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时,发现一组中的其中一个试件所检测出来的数据超过平均值的10%,那么我们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就必须要把这个数据给剔除掉,把另外的数据的平均值当做是检测后的结果。而在对混凝土等材料的强度抗折能力进行检测时,我们要注意它们的检测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数据进行相加,而是有其独特的数据统计方法。还有在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因为有时候小数点也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标准或其它现行法令、法规技术标准等进行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和转换,并应对数据计算和数据转换进行效核。 6、以检测误差控制为基础,保障建筑材料检测质量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中,检测误差是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检测工作质量,检测机构应对影响检测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检测精度。在实践中发现,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误差的因素主要由人为因素、仪器因素、样品因素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误差的首要因素,人员操作过程中的注意力、样品预处理及标准物质准备等都会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检测机构应强化人员培训及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以此降低人为因素对检测数据质量的影响。 另外,仪器设备误差也是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检测机构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校验。检测机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测机构的标准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保障上述因素控制外,样品取样、送样等也会造成检测误差。检测取样是正确检测的关键,先决条件,取样一定要正确规范,符合产品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或设计要求的方法。建筑材料、制品本身带有标识的,应在有标识的部分取样,目的是为保证取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样品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存放,存放的环境,温度、湿度都应予以监控。避免样品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 7、建立动态检测质量管理评测机制,提高质量控制能力 为了保障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保障检测机构工作质量,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应建立动态检测质量管理评测体系。通过对检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评测评价,了解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性及实际应用效果。根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调整。运用动态评测机制,及时改进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各项管理内容,提高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能力。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设施工企业的生存之本,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认真按照相应的国家及行业规定对相关材料按照程序及规范进行检测,才能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将声音、音乐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完美的视听方案来全方位地打动观众,这就意味着音乐节奏必须与画面动作正好合拍,音乐风格也必须与画面风格完美匹配。音乐还能够决定媒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主题和背景,参与叙事,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情绪与烘托气氛等,以其自身的魅力增强大众传媒的可看性和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音乐和音效的设计与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符合数字媒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这就使得音乐成为该专业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艺术类型。学生在专业中会涉及到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的制作、音效设计、多媒体作品的配音、数字音频的编辑、人声润色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做好这些除了要学习数字音频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音乐素质。 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数字录音室或相关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作室内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动画的配音、录音、音频编辑、音效制作、声音合成等工作,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结语 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所探讨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然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案,才能培养出兼具软件技术和艺术素质的现代专业人才。(本文作者:金鑫、张艳、刘宇、刘春花 单位: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现今,基于数字技术发展中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分析,重点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影响 一、引言 新闻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经历了纸质、广播、电视媒体后,近年来,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媒体以其独有的性质为新闻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新闻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闻传播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了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于一体的传播媒介。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普遍性、互动性等信息化发展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新闻传播带来了变革。据《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指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由此可见,数字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闻机构通过开设专属的微博、微信平台,以及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反馈和传播,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革新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跨越性发展,提升了传播的效果。通过分析与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发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据调查显示,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新闻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传播与浏览,如“人大新闻群,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这条微信新闻在推出之期,其浏览量达到500万之多。第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中可视化新闻的应用。“两微一端”利用数字技术将文本可视化,实现了新闻内容可视化的应用,从而带动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第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直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直播技术是《人民日报》中“中央厨房”最先推出的新闻传播形式,它将新闻内容与多种媒介综合后在微信上进行传播。据调查显示,这种新闻传播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新闻的浏览量和阅读量,实现了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第四,VR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摄影设备科技化的发展,全景摄像机已应用到新闻采集与传播中,实现了新闻信息可观化与清晰化。与此同时,VR数字媒体通过手机VR专题应用,使受众观看到全景式的新闻报道,实现了新闻的“再现”。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同时也加剧了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的透明性和自媒体的考验。(一)使传播效率更高数字媒体中的微信、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广泛性、更新快速性,实现了新闻的快速传播。微博、微信简化了新闻工作者在纸质新闻、广播新闻中撰写、修改、报道的过程和内容,新闻工作者用精简的话语将新闻内涵表现出来,尤其是面对突发性新闻时,有利于其实效性、及时性的传播,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的跟踪报道,从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二)使传播内容更广泛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同类新闻或是同一条报道的不同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新闻机构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了同一条新闻的多样性报道。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新闻机构对新闻主体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进而使新闻传播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些新闻客户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报道,使受众在浏览新闻时(如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浏览),当输入关键词或是某一主题时,会出现不同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同时也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三)优化了传播媒介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新闻传播媒介。针对传统的纸质媒介,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印刷技术,并建立了数字媒体采编业务网,从而提高了新闻采编的速度,缩短了纸质新闻报道的周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介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实现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人们的视听率。(四)舆论监督透明化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及其普遍应用的环境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新闻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与娱乐、广告、言论之间的“阻隔”,从而使新闻报道日渐趋向娱乐化和趣味性,进而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评判原则。与此同时,由于受众的话语权不断得到满足,人们通过数字媒体在微信、微博上针对所传播的新闻给予了有效的回馈,从而对新闻报道作出了规划与调整。此外,媒体机构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开展专题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众可以利用自身的数字工具,有效地对新闻进行评选与监督,从而实现新闻舆论监督透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五)来自自媒体的考验数字媒体技术虽然为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革新,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危险,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自媒体。所谓的自媒体,就是指受众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数字媒体对新闻或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受众成了“媒体工作者”,受众的微信、微博成了“传播媒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作用和以往掌握独家新闻资源的优势。目前,“自媒体”已成为媒体行业关注的重点。 四、结语 数字媒体是依附于数字技术而产生与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强烈的互动性、广泛性、传播性等特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对现今的新闻传播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者:董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对展示设计的运用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我们逐步步入了非物质文明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展示活动日益丰富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跳出传统展示的固定展板展台模式,拓宽了媒介载体,丰富了展示形式,使得展示的效果得以加强。数字化展示将会更加生活化,方便人们参与。 关键词:数字媒体;展示设计;交互技术 现代的展示活动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以艺术设计的手段对展品进行展示介绍,使参观者容易接受设计者要表达出的展品信息,充分了解展品内容。展示活动是特殊的广告形式,也是最常见,规模最大的宣传手段。它是信息交流的窗口,我们可以在观赏中思考,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如今,展示活动受到信息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向数字化媒体展示趋势发展。它是将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将展品展现给观赏者,更加增强视觉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体验。交互性是数字化展示的突出特点与优势。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用技术高度模拟人类的沟通方式,可以实现展品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在整个过程中,观众在信息传播中占有主导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主动去获取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所有繁杂的信息,提高了观众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缩短了观展时间,有利于有用信息地高效获取。学习研究交互性数字媒体展示也是环境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的需要。数字化展示平台拓宽到网络,观众可以通过电脑、电视、手机接收展示信息,与传统的展柜展示相比,节省了贵重物品和大型物件的运输成本,减小了历史文物的破损风险,展示形式轻松便捷,节约资源,符合我国提倡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交互”一词语出《京氏易传•震》:“震分阴阳,交互用事。”词典中解释为互相、彼此。 本文研究的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即观赏者通过展示空间的交流平台,与计算机产生的交流互动,双方共同参与其中,平等自由。观众从展示的信息中获得灵感或想法,再通过交流系统反馈给电脑,商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商品市场,进行再生产的导向,使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期望。人与机器交互的纽带是人机界面,即用户界面。人们是通过这个窗口来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计算机语言转换成人类语言被识别,界面在将观众的反馈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传入系统。观众既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也可以控制机器来把握信息的种类,读取的速度等,人机界面的功能直接影响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效果。数字媒体展示中的人机界面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显示窗口,已经随着新技术的革新拓宽了显示方式。日本早在六年前bother公司就研发了“视网膜成像显示技术”,不用任何的幕布,直接在人类的视网膜上投影,这一发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有可能会改变我们感知信息的方式。由于技术的安全性遭到观众质疑,这项技术并未得到普及。2012年全世界出现了最薄屏幕,是在肥皂泡上进行放映,称之为“泡沫幕布”。可以展现二维,甚至三维的效果,泡沫在空中飘浮时,图案的纹理还会改变。创意十足。不仅显示方式变得多样,显示的领域也不只是视觉,多感官感受开始成为展示的内容。因为人机交互不只是用眼睛看,还有多重的五官感受及行为互动等。5D电影院就可以跟随电影中的情节来刺激观众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互动。计算机的显示输出是人的输入,而人的输出则是计算机的输入。 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及方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与电脑的互动也早已不止是控制人机界面的按钮。如今,电脑可以识别我们的语音,表情,手势。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可穿戴式手势界面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将硬件穿在身上,投影仪和摄像头随身携带,可以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作为界面,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实现缩放地图,拍照,打电话等功能。上海世博会中各国展厅也大量运用了手势识别,声音交互,灯光脚步交互等。不同的交互形式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不同,交互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多角度地刺激观赏者的感官,使观众更好地接受信息。近年来,我国大型展会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博物馆科技馆领域。数字媒体交互展示成为展示形式的主流,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馆中数字地球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三维沙盘,准确地展现出我国最新的地貌景观,观众可以从二楼向下俯瞰,目光所及我国的每一寸土地,效果极具震慑力。数字地球厅内观众可以通过使用触摸球选择荧幕上所播放的天文资料的范围。2011数字美术馆“三媒合一“是一项对当代媒介变革有巨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三媒合一是指把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三种不同媒介相结合,观众可以同时阅读阅读、欣赏视频和浏览网页,开创了一种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利用VR技术的360度环幕立体投影,使现场观众有一种强烈的临场感。2015年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中“梦幻长江”是数字媒体展示的典范,采用了无轨三自由度骑乘车技术,是全世界第一次运用此技术的展项。让游客以第一视角,切身感受长江干流最经典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但是我国数字化展示仍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数字化展示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到限制。 我国很多公司缺乏创新人才,展示项目没有新意,大多雷同。然而我国展示行业市场需求大,数字化互动展示设计前景光明。人在交互过程中占主导作用,也是交互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展示设计应该最大化的吸引人的注意力,把数字化展品的设计参数调到人体接受的最佳值。比如人的视网膜中央视野比外围视野清晰,所以展示设计时要把主要交互信息放到屏幕中央。再如,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刺激可以提高人的信息接收效果,展品可以把声光色多种媒介结合多感官展示。以人为中心是展示设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数字技术的革新。如今,人机交互技术向智能化交互迈进。展示中心的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展示公司的历史文化,服务品质,工程业绩等,优化企业形象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反馈客户信息的平台。企业要不断对展示中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增强现实技术(即AR系统)就是在真实的物体上投影,叠加一个投影来加强现实物体的效果,是现实和虚拟的融合。要想把增强现实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公共空间展示中去,就要相应的升级输出显示设备,比如微型投影镜头,可穿戴显示器等。注册技术是AR系统的核心技术,使虚拟影像找到对应的真实物品。注册分为动态注册和静态注册,而动态展示是未来发展趋势,更可以提高观众的观赏欲,展示设计不断更新技术去适应时代的步伐。 作者:张艳 付绪捷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是科技信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交叉学科,它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全面渗透到工业产品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它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数字媒体技术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逐年增加,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师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现阶段产品设计在渐已成熟的软件技术帮助下,产品的表现力、造型的真实度、视觉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工业设计相比,都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工业产品设计需要,也促使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2]。 2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工业产品设计前期阶段的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将为工业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数字媒体技术介入使工业设计师节约了前期准备时间,提高了准备效率。与以往早期的传统动画电影不同的是,在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策划、纸上绘图创作之外,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可以通过Ps、Sai等二维图形绘画软件进行绘制,便于进行二次调整和修改,避免了纸质手稿的局限性,提高工作效率。 2.2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工业产品中期制作阶段是整个产品制作的中心环节。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制作软件具有真实性、精确性和无限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我们可以将之前的创意图利用数字媒体三维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制作出立体效果,使产品设计更加直观、更加生动逼真。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更适合工业设计产品的定型和后续改进。 2.3在工业产品设计后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工业设计后期的处理阶段,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贴膜、灯光及渲染,使产品效果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避免了单纯手绘中难以实现的真实效果;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产品附加动画效果,使产品更具有表现力,真正使得数字媒体技术服务于工业产品设计[3]。 3数字媒体技术在未来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工业产品设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未来的工业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全面。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工业产品设计的情感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及影片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设计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体验设计产品,做到身临其境,与产品的内容进行情感互动,实现“所及即所得”。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创作空间,使工业产品设计不再受限于技术的制约,工业产品将会产生新的变革。 3.2制作平台更加便捷 以犀牛、3D等为代表的三维产品制作软件将会推动工业产品设计不断前进;大量的跨平台交互设计软件的推出和更新,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全方位,全时段的沉浸式设备的应用,都将促使工业产品更具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5];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将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简化操作程序,设计出更加便捷、迅速、人性化的数字软件,简洁的操作及制作将在大众面前得以推广,甚至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4结束语 以数字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已经使工业产品设计的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数字媒体技术赋予了工业产品设计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工业产品创作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创作空间及其表现空间。 作者:张慧 秦志远 魏莉 单位:贵州大学 现代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设计 1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动画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是中国大陆地区创建特有的名词.该词最早出现在1993年创立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和1998年开始发现的动漫讯息刊物《动漫时代(AnimeComicTime)》,因其特有的概括性被大陆地区开始被广泛使用开来.有些人把动画认为动漫,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动画包括了动画和漫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动画已经从简单的漫画(cartoon)、动画(comic)发展到了动画电影、动画广告、游戏制作、影视视觉效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动漫教学等各方面,渐渐被人们所熟知[1].我国最早的手工动画片是于1926年由上海的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随后我国又发行了多部长片动画,如《黑猫警长》、《葫芦娃》、《魔方大厦》等,在国际上收到了认可和欣赏,其中多位代表的人物形象也在2015年的上北京举办的“致青春———中国经典动漫90周年纪念展”上被重现.手工动画虽然将画面绘画的栩栩如生或者精巧美观,但是制作过程过于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繁琐的任务.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产生将动漫的制作变得更为简单与科技化,其工作原理来源与手工动画,只是运用了一种叫做关键帧的技巧[1].这样只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关键帧进行操作就能把后续工作交付给计算机制作,这样将大大减短制作动画的时间,计算机制作动画的技术就很快的被使用在各个领域中. 2动画设计相关理论与技术 通过上段的阐述,我们发觉动画与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Flash等软件创造的动漫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动画.下面我们将进行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画,尤其是在电影和电脑上出现的动画,是将许多静止的图案制成的.这些图案会按照制作人安排好的顺序,以不同的速度呈现,让观众看见运动发生的轨迹变化的情景.这些情景只受时间的先后顺序控制,所以大众将这种类型的动画称之为“时序动画”.在现有的几何算数教学中,大部分几何教学动画都是时序性的[2].时序动画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在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上出现了新要求,因为数学问题在运算中的过程往往是不能预知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情况下,提出了动画设计.动画设计诞生于动态几何图形,它是将几个点的位置变化来改变画面的变化的动画,为了强调在同一个画面中不同目标所有的关联.点的位置能决定坐标的参数,也可以说动画设计的画面是由参数进行决定的.时序动画的创造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绘制,过渡和衔接,主要是将画面的转动变得更为流畅自然,这种工作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3].而动画设计的创造的问题则是在一个画面上不同目标之间的联系,目标的位置不单单是由时间控制,更是由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所控制的.动画设计平台的制作功能不同于时序动画制作平台. 3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中的动画设计是在时序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对于时序动画制作是经常运用的基础动画技术和高级动画基础,以及时间线的基础上创造的.动画设计的画面驱动是将同一画面上不同目标之间的联系改变加以实现的,和一般的时序动画不同.下面是几种动画设计的变化原理:(1)在曲线上随便选一个点为自动点,记录自动点相应的目标,设置该目标的速度、范围和类型让其运动,活动到接收了中止的命令,这是曲线上半自由点运动.(2)点与点之间互相具有几何约束关系,一些点的改变会引起被约束的点的改变,应用这个方法也可以让多个点带动一副动画,这是受约束几何对象运动.(3)自由点是画面上可以随意改变的点,改变自由点的适合,与自由点有几何关联的对象也会产生变化.自由点是为了将彼此独立的目标作为坐标而形成的,改变一个自由点就会让两个目标发生变化,从而是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发生了变化,这叫做拖动自由点引发的相关运动.(4)最本质的就是目标的变化对图形产生的变化,这是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5)一个固定的目标,在经过几何关系的变换下获得一个新目标的联系,在这种几何关系的变化下,新目标就能动了.这种方式叫做几何变换创建运动对象.动画设计是运用同一画面上不同目标的变换而进行控制的动画,接近于多项式逼近任意连续函数,运用动画设计的原理达到对任何策划的某类动作片段的效果.但这种运动的作用不光是由时间控制的,它可能是上面变换原理的一种,也有可能是几种运作一起的方式.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器,作用是制造、编写动画和游戏;另一个是播放器,是将动画和游戏画面播放出来.在结尾后,将形成两个能单独运作的文件,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制造器和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播放器.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制造器在创造是参考了制造时序动画的工具Flash的思维,将图层分成了普通图层、引导图层和遮罩图层三种.引导图层中又将分为普通引导图层和运动引导图层.普通图层在与引导图层产生联系后,就将成为被引导图层.在以时间控制的时序动画中可以将画面的变化作为主要工作.在画面变化中的目标变化在与确定位置的驱动中,相干的联系目标坐标位置固定了,按时间顺序播放便成了动画.将制作图案中的物体理解为不同的目标,这个目标的位置和大小形状能够当做是目标的属性.而要求在于如何让这个目标产生运动,这里是参考Flash中的关键帧.一个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文件可能拥有一种或者多种画面,其中以一个画面为主画面.在播放中参考文件内的时间轴,将不同画面的用于记录各图层中的相关图层的引导播放.一个画面中可能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场景,一个场景放一帧.而帧中可以放入图案、动漫、音乐或者游戏等不同内容,一个画面包含着多种场景,而场景中又加入包含不同内容的帧,将画面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制作完成的动画作品要有数字媒体中中专门的播放器来放映.逻辑数字媒体中播放器用于完成编辑好之后打包的动漫或者游戏画面.播放器类(Player)包含了播放器框架类(Playerfrm)、播放器文档类(PlayerDoc)、播放对象类(PprojectClass)、播放器视图类(PlayerView)这几大类[4].在参考了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设计思维,数字媒体技术的功能主要是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关键帧的技术来完成的,关键帧技术是指将运动目标插值完成对动画的变化控制,象目标的大小、位置、形状等的变化,也可以对多个目标参数做组合插值.为了更好的完成插补帧,一般是运用线性插补法[5].补间动画是动画设计技术中最基础的,FLASH中的补间动画主要分为形状补间和运动补间.形状补间动画是指目标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又被叫做变形动画,运用FLASH在创造过程中只要将关键帧上不同模样的目标设置了变形动画,就能完成过程中的变形;引导层动画原理是指一个引导层动画需要至少一个引导层和一个被引导层,且引导层在前,被引导层在后.如果有多个被引导层,就称之为多层引导动画.在引导层上设置命令之后,就能让被引导层上的目标按照指令运动;对象动作类(Action)将预先设计的动作分类用图像展现在对话框中,选择目标对象(selectCurObj),除了选择已经制作好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设置应用程序对象(Application).在选择好目标对象之后必须设置事件(AddEvent),比如像鼠标操作、键盘操作、场景反映等.双击鼠标左键即可修改其属性. 4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发展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制作工艺是利用计算机程序二进制式编程进行对各种事件信息进行存储记录,其中包括事物时间、感应知觉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中的狭义数字媒体就是利用感应知觉的应用使得情感得以在设计中获得解放的,常见的狭义数字表现形式有虚拟化影像和动画等形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上有着特殊的辅助功能,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过程中常常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编程作为表现工具且将其作品安置在计算机媒体播放器中,这就是常见的计算机媒体设备,它的应用范围包括平面媒体设计、字体参数标准以及整体结构布局等.现今大部分动画设计研究所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程序编程现实动画制作状态.由此可见的是,数字媒体技术制作中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交互性特征,其特征是通过各类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以及制作者设计参与其中给予数字媒体技术生命力和活力,通过提高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减少数字媒体技术的错误应用,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创作研究进行相互探讨研究.数字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决定了作品完成后的感官效果,能够为影视作品和动画起着包装的作用.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过程中,作品需要放弃个人感官特征,所有制作效果都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需求、声音效果需求服务,不能按照个人、总体风格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中,作品的色彩结构、界面设计都体现了创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准,这样也使得数字媒体技术的动画设计作品都拥有相应的特殊应用方式,有利于动画设计的想象空间和丰富动画设计的技术表现形式.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影视业和媒体传播方面的应用情况非常好,市场对其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动画设计也开始对动画模式与动画质量提出严格的标准,而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互相竞争能够提高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的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制作水平得以提升[6].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带领下,能够让动画在设计方面的理念都得以实现,能够让动画作品能够更加的灵动、富有内涵;能够为动画设计带来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为中国带来更多的优秀动画作品.数字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创新表现方式与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体现出来,目前我国多数动画制作者已经掌握了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制作方法,通过将动画作品由计算机编辑程序进行处理,并按照个人想象与作品主体进行特殊的数字技术处理,例如数字化声音、3D影像效果等.传统动画设计作品的技术表现形式会由于制作环境与思维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出令人称赞的作品,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动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表现.例如在一部电影作品中想要表现一种太空中的影像,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无法做到,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编程进行特效处理,让太空中的场景能够在电影作品中为观众呈现. 5结束语 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的统一形成了具有特殊风格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求知欲,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较而言,有着其独特的技术价值,在很多行业中都有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动画设计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而言是其典型的应用,且能够对动画设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为动画制作业创造更好的作品.数字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水平提升的产物,同时满足人们对信息量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加强了动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特技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动画设计是时展的趋势,动画设计应当掌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作者:殷琳琳 单位:黄山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影视艺术论文 (1)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创作方面,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2]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利用MMS(剧本写作软件)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并得到答案,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利用数字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降低了风险。例如,WPS中的表格软件,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 在传播方面,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3]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增加了电视频道,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湖南媒体,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数字电视),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且信息传播效果好,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还可以上网,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丰富了影视形式,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如今,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4)结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影视艺术对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愈加重视和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其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便捷,并加快了电视、广播等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传播质量,很多数字化影视媒体产品相继出现,带动了整个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 作者:邹现辉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下专业技术论文 1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领域中的应用 生活中,传统的大众广告载体如:公交车车体、LED灯看板、广告牌等,所传播的信息都是静止的单向传播,无法实现主动吸引人们注意的广告需求,对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很有限,只有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让原本静态形式的广告内容动起来,塑造最佳的视觉效果,才能主动获取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加深人们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产品信息的印象,而且信息时代下,只有多样性、动态性以及艺术性的影视广告才能真正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影视广告的剪辑、制作和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例如:在影视广告中应用数码技术使广告制作更加高效,高清技术的应用使广告传播的视觉效果更佳,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发展,使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增加了影视广告的创新性,同时也提高了影视广告的表现张力和整体时效性。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脑白金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运用探究文/刘崇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和交叉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了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的运用对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系列的宣传广告,该广告中的男女主角以一种卡通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语言与动作充满诙谐,同时引入一盒跳动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观众随着广告的节奏一步步加深对该产品的印象和认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该产品在市场上长久不衰,这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巨大的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另一大应用则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是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购物的愿望,如果现在的网站通过使用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购物商场,将网店中的产品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仿真使用,一定能够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现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就是受阿里巴巴的影响,形成了当前的网站风格和布局,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则是受淘宝网的影响,这些网站的机械模仿毫无创新可言,极易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而苹果博览—3D商业街网站的建设风格与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系统有很大不同,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运用三维展示的形式,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的图片和网上银行的协调已经足以说明该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大潜在价值。例如,建筑漫游技术就如同3D游戏一样,运用三维展示的方式,可以让人进入虚拟的展示空间,切实地感受建筑群内漫步的体会。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电子商务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充分结合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 3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各阶段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并将教学工作改变为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教学个性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等,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容易全面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产生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为当前教学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信息时代下,最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要数休闲游戏,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群众休息娱乐领域的应用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视频、聊天、微信、QQ等,这些交流平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使远程交流和沟通成为现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部分人开始出现自我屏蔽,人们的沟通能力逐渐下降,加大了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难度,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需要把握平衡度,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 5数字媒体专业的展望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思想也不够成熟,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应破除一些不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符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兼具文科艺术和理科素养,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工科的基础,与纯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更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因此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两种学科同时发展,不可偏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长久、良好发展的教学体系。 6结束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当中,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很大力量,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更加灵活、高效,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时,要紧密文理科的知识融合,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作者:刘崇健 单位: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影响动画设计论文 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延伸到各个产业领域内部,数字媒体开创出多元服务架构形态,包括书籍、动漫与摄影艺术等都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高度结合换取了稳固的文化产业基础,并且在人们逐渐熟悉且广泛应用背景衬托之下,中国动画设计工作也势必焕然一新,相信会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科学布置,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宣传到世界各地,绽放更高水准的中国艺术青睐业绩。 1数字媒体技术特征论 述数字媒体主要利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各类信息记录,其中可应用的载体包括事物、感觉与逻辑因素等。其中狭义数字媒体就是透过感觉突破口获得解放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化声音与动画等。计算机在数字媒体过渡发展历史上贯彻着独特的支持功效,经常会把计算机软件程序作为展示工具并科学放置于其余媒体框架之中,就是所谓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平面广告、字体定制以及插图布局等。目前大多数设计学院已经开始借助计算机接口研究虚拟现实环境。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媒体保留一定程度的交互性特征,透过各类硬件、软件以及用户参与进行媒体生命力赋予,提升艺术创作内涵同时挣脱纯数字技术炫耀弊端,需要相关艺术创作主体多加关注。数字媒体技术表现直接决定后期作品视觉效果,是一种切实的包装手段。在数字媒体创作空间中,艺术摒弃独立观赏特性,一切功能都为贯彻主题视觉、音效效应服务,杜绝个人、总体风格混乱状况。因此,包括色彩、界面非线性设计都彰显着开发人员独特的认知水准,这也决定着参与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活动的个体都必须保留一定技术应用潜质,这样才有助于尽量发挥想象空间并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2中国动画设计事业发展现状研究 动画产业作为特有文化产品构造与宣传模式,已经在我国社会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效果,大部分青少年群体纷纷投入关注力度并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动画作品颁布与宣传能够激发少年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丰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层次,适当缓解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倦效应。而后经过与国外动漫生产厂家经验交流,加上数字生产技术的大量引进,使得具备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体制产生多元形式改变迹象,包括一专多能动漫人才亦获得健康成长。动漫企业理所当然地迈进市场前沿并注重产品样式丰富工作,维持着电影电视、服装设计行业的同步带动效应。以上裙带关系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科学应用产生以下启示:首先,数字媒体技术若想过渡成为完整的价值链系统,就必须主动完善创造、供应、流通传播机制。其与传统价值链形态相比,更加注重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存在意义,希望带动观众参与,使得既有价值链更加多元。其次,涉及各个链接结构实际上保留相互联系特征,组合模式特同步维持动态效应。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历程不具备顺序特征,主要是围绕核心价值系统进行专业化品牌改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留宣传优势。 3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对于动画设计工作的影响细节解析 自从我国动画透过电视过渡到数字媒体领域之后,市场需求量一再扩张,各类受众人群也开始对体裁模式与情境质量产生严格要求,而各类媒体之间的多元竞争现象更加会提升优秀内容价值牵引功效,令国产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渠道上更加兴旺。在数字媒体技术视角下,包括一切外在物质表象束缚都得到挣脱,而纯粹化自由心灵领域之门终于大开。这一切现象都赋予着艺术创作空前的自由空间,相应地会全方位引发艺术形成的当代重构格局。 3.1动画创作形态的有力丰富此类功效 具体透过创新材料与艺术语言表现手段呈现,大部分艺术家已经开始学会将固定作品传输到计算机程序内部,并依照个人想象与情感基调进行特殊效果赋予,包括3D立体效果等。 3.2内容表现空间的拓展 传统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经常会受到材料与空间各类限制因素影响,但目前随着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艺术表现便可以透过宏观、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展现。例如在大部分电影作品中表现远古时代场景,单纯利用物资搭配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成本资金,而数字媒体便可以在操作者天马行空想象之下进行合理配置,令一切如梦幻般的场景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 3.3提升动画作品设计效率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作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传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畅通。这对于作品核心理念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运用便捷的工具进行大批量的艺术品生产,把艺术创作这种带有神圣灵感的人类活动,变为理性机械的生产活动,将艺术生产这种特殊的创新活动,与一般的商品生产活动相混淆,对艺术创作的发展也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必将使艺术作品更加商业化、模式化。流水线式的商业运作,也必然会消减艺术性,减少作品中人性化的创作成分。数字媒体全面强化人员文化交流效率同时改善既定生活质量,目前传统视觉设计成果已经难以满足观众多元欣赏需求,而数字化技术恰巧顺利迎合历史过渡趋势。作为创新时代下的设计主体,必须积极联合外国先进经验与技术成果进行多媒体产业环境改造,促使我国数字动画艺术能够快速成熟起来。 作者:韩杏雨 单位: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 摘要:数字媒体作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群众、企业与政府了解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它也是作为高中生的我日常生活与他人通信的基本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媒体已经从最开始的文字、图片传输到视频音频的传输,所需要的流量不断的加大,对于信息宽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高中生的我,必须要尽快学习的。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数字媒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主要出现的形式有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媒体是拥有数字化特点的延伸产品。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一些相关的IT技术,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构建数字媒体储存管理、、互动平台,满足用户对于数字媒体交流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充分的挖掘数字媒体隐藏的价值,它在社会中,广泛的被运用在政府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等领域[1]。 1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教育的应用中,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模拟教育知识现象,还可以模拟推导过程。完全符合我对于知识认识的规律,并且丰富了教学手段,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再有无聊的想法。比如在学习一些科学实验课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普遍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先从计算机上模拟学习。然后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让我们减少因为不清楚实验详细步骤而损坏实验器材的几率,还能节约我们实验的时间。从这个层面想,我希望今后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广泛的在学习的生活中运用,这样和我一样的高中生,一定也会更加愿意学习[2]。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在各个行业的融合,让信息的获取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成为各种行业不能缺少的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就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环境给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技术媒体已经不再局限在区域网中。现在的用户已经可以随意的选择网络中运用需要的系统,并且进行交流应用平台。数字媒体的传播基于这种形式下,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交互式的应用方式开始推广了。这样使得数字媒体不再已广播性质传播,用户以网络作为基础可以享受综合性的服务。比如,我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教学中,我对一个知识很好奇,想广泛的了解。那么我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浏览的页面,不再是只能被动的从其他人口中知道这个知识。这样多渠道的服务,让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开拓我的思维与眼界。 2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为融合了数字媒体技术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媒体的产生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进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的时间段,一些相关的产业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现在结合了更多创意与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3]。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我认为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弘扬中国创新文化的优秀精神。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以文化为主体,科技为辅助,相互之间结合发展。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产业的时候,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我国独特之处,而文化产业则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就会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也许以前我会认为有一个可以和他人聊天的软件就可以了,但是渐渐地我会想要一个可以看视频的软件,最后发展到可以与他人视频聊天的工具。媒体传播方式正在被数字文化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改良着,人们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与数字媒体的网络快速的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电视为例,从最早的老式大面积方块电视,到有线电视,一直到如今的数字化电视。其中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运用有很大的贡献力量,因此,我认为国家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产业要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创新的能力。可以多培养一些数字媒体的专业人才,在现在的教育学院中多设置关于数字媒体的学科。确保有这方面想法的高中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如今很多高中的学生早就已经定下向数字媒体方面发展的目标,这些同学在计划好自己目标以后,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如在早一些时间让有这方面志向的同学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节省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为以后中国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行业多添加几个人才。 3结语 以上的文章,是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一些个人的理论分析,可能其中会有一些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会在以后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改正,然后继续深入分析。 作者:刘力铭 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数字媒体技术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挖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优势。并以澳门“水舞间”为例,解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上的具体应用实践。由此得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技术与创意两部分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可持续;产业革命 一、国内数字媒体技术现状 1.1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多样化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视觉表现手段,已成为电视电影、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设计、建筑等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视频游戏,或虚拟现实为特点的人机互动。 1.2数字媒体技术与相关产业结合更紧密 随着动态嵌入式虚拟环境等更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技术专家、研究院和艺术家以及设计师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数字媒体技术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产业,更多地与艺术、视觉、文化内容相结合,甚至将许多商业价值链基础颠覆。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已使国内众多产业,尤其是内容产业产生变革。 1.3数字媒体技术存在发展瓶颈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群众对高质量的视觉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目前还处于模仿跟踪阶段。在技术专利和技术命名上很少形成技术跨域或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挖掘并行性和可扩展性较为困难。因此,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瓶颈,在前瞻性技术、平台管理、产业融合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内容载体一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也随着内容载体的变迁不断更新。而技术革命带来的内容载体变革也影响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改变了艺术展现的具体表现方法。传统展示设计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途径之一,虽然表现力充分,但受到材料、空间、时间、加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现需要传递和表达的信息,相对被动。并且缺乏技术亮点和吸引力,大部分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或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展示设计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为展示空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 2.1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展示设计变化特征 2.1.1以虚拟替代实物 数字图像和显示技术大量替代了以实物为核心的展品模式。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展示中无法复原的具体实物或实物难以表达呈现等问题。例如博物馆中,利用技术将各类文物以虚拟形式展现或在房地产行业中,用技术手段实现楼盘效果等。在节约材料、资源空间的同事,也能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更多元丰富的内容 2.1.2以动态替代静态 利用数字媒体的3D技术,可以将某一产品进行360°动态展示,并将产品制作过程完整呈现。例如将汽车从零件到整车拆卸与拼装的全过程以及创意、设计到成品的思路用虚拟空间技术表现出来,使受众更真实直观地体验,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1.3以双向交互替代单向传达 传统的展示设计,只能让参观者在进行单向的视觉观赏,无法将观赏体验或情绪传达出来。有了人机交互等数字媒体技术,参观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展览信息,而是有更多的互动体验,使参观过程变成一种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当观众参观画展时,经过某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可以与参观者打招呼互动甚至还能对话。 2.2具体案例分析 澳门新濠天地曾邀请了世界盛名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量身制作了水剧院,前后筹划五年,对外推广名为“水舞间”。演出中,融合声光电等元素,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雾幕”“纱募”“水幕”等数字媒体技术,,将剧中的人物情绪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渲染了整体的环境,带给人震撼的视觉享受。这当中,由数字媒体技术支撑的空间特效和视觉感受增加了观众的互动体验,高科技的“水幕”“纱幕”运用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观众的代入感更强烈,震撼人心。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展示设计的总结思考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上,将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效果。但要达到二者完美融合,除了数字媒体技术外,内容的设计也不可缺乏。正如“水舞间”,不仅要有酷炫的技术效果呈现,内容编排的艺术也不可缺少。总结来看,运用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3.1技术和内容要相得益彰 功的展示设计离不开艺术创作。技术是手段,而内容是核心。要为参观者创造具有情景的空间设计和脚本,使观众在参观时能沉浸其中,使其更加回味无穷。在技术表现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绘画、动画、摄影等图像艺术将内容完美展现出来。因为图像是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创意的脚本和具有画面冲击性的技术设计相得益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空间氛围的营造 空间设计上,要巧妙安排各展项和展位,结合科学和艺术的手法,使技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于意料的效果。脱离空间氛围营造的媒体技术都是虚谈,空间与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展示设计的大关键要素。 3.3注意媒体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科技的变化,但也使展示设计更加复杂,集成度更好。对展示中出现的高科技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的设备耗损。在软件设计上,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避免程序崩溃,并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 四、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无论是软件开发、数字建构、空间设计,除了硬件上的技术需要满足外,还需要对展示内容作深度挖掘,配合专业化的创意策划与实施团队。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既是重要的一环,也离不开创意和艺术的指导。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二维空间概念,使教学方式及手段逐步走向多元化。本文主要从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及特点入手,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要求,以求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的不断自我更新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技术 1.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做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军事等领域,是一门艺术与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1]。它集成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广播等技术技术,同时与数字媒体内容管理、数字媒体版权、文化创意产业、消费电子等领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影像和动画等,它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如果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必将对高校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数字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来达到对数字媒体信息的表达、传输、处理、存储、显示等目的,变抽象信息为可感知、可交互和可管理的一种软硬件综合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宽泛,如与处理、传播、存储、输出等环节相关理沦都有所交叉。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是集成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 1.静态数字图型符号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二维,即在二维介质上通过相关设计规律呈现出静态的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以此来传达准确的信息数据,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视觉体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表现的结果都是在静态的纸媒介上,受众极容易产生视觉审美疲劳,另外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已无法准确、完整、全面地表达设计师们的意愿,人们开始对传统静态视觉信息传播形式表现出疲劳状态,因此人们非常渴望着一种全新的图文符号表现形式诞生。数字信息符号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特征,同时也能诠释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特点,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对其思考和理解,就会发现视觉信息传播数字化的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并且十分重要的视觉传播手段,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数字信息的有效传播已经变得十分重要。数字信息符号已经迅速成为交流的语言和信息传播媒介,充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数字信息符号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信息可视化的主要形式。数字信息符号的准确、醒目、简洁等特征,让受众在与信息交互时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同时能够让受众更加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数字信息符号的交互性和娱乐性还能够大大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2.动态数字图型符号 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图型符号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视觉设计往往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设计作品大都以静态形态进行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则是向多维多向传达信息,数字图型符号具有动态可视化,听觉化、感知化等特点,同时作品大都是以动态形式进行展示,并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沉浸性,实时性。计算机可以将传统图型符号设计所传达的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传统复杂繁琐的图型符号设计已经无法阻碍信息的有效传播。动态图型符号表现形式是由艺术、技术和传播多个学科交叉影响发展而来的。其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能够带来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交流,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附加情感和观念。辅助设计工具和媒介的更新速度给传统的图型符号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传统图型符号从静态的展示方式逐渐转变为动态的展示方式,传播和表现方式也由单向过渡到多向多维交互方式。这些改变,可以让大众有目的性地、有选择性地去接受信。 三、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新要求 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让二者能够有效的融合;二是通过这种科学和艺术融合的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新的技术发展下,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媒介下,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关视觉传达设计的任务,进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质量;三是在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各种因素的交互结合,从教材的基础要求出发,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教育不是教授具体的事实,理论和法则,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的技术人员。教育宁可拨乱他们固有的思想,而能促使学生开阔眼界,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数字化时代,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理念上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数字媒介特征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理念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设计教育如果只注重专业的学习非常容易陷入孤立的教学模式,使学科领域变得专门化。因此,必须要打破“专业至上”的狭隘的教育观念。创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应该在整个教学的进程中体现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氛围渗透,更多地体现出数字时代设计教育其交叉性与边缘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艺术的理性与感性的体验和认识。 2.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广泛共享,使课堂教学模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与设计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国内大多高校网站都提供了相关学科精品课程的教案和名师视频教学及课件。在这种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该把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消化知识作为首要教学目的,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让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转变为以探索、创新为主的实验教学。通过先进的辅助设计软件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效果。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数字手段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以便能及时了解设计及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需求,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根据最真实的现实需要来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水平。丰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 3.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年年重复而缺乏探索性、实验性。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与内容应该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特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延伸展开,从数字时代实际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随着数字时代三维视觉表现的普及,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保证学生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在侧重于传统的二维视觉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三维视觉课程内容,如3dsMax、AfterEffects、Cimema4D等三维软件课程,使以二维平面为主体的设计内容体系逐渐转变为增加动态视觉元素及听觉元素的具有三维交互功能的综合设计体系,将三维数字技术教学内容与传统二维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能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辅助设计工具、设计发法以及新的表现方式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五、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大众也能通过数字技术表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设想。多元化的表达和交互形式提升了设计者的创新能力,一种想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加具体和生动的诠释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教学中应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一个三维的、立体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的依赖数字技术,不能让学生产生掌握了数字技术就能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想法,这种错误的观点往往促使一些学生注重技术却忽视艺术内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创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不断的探索,充分的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闯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唐喜亮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经济产业。这时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虽然我国在对于数字媒体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数字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游戏市场中的应用,更需要下大力度去开拓和研究,建立以游戏引擎为方向和目标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多的游戏开发型人才。 关键词: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网络多媒体技术中游戏产业更是迅速的崛起,它作为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项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而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也就成为各大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其课程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们的就业。本文从游戏引擎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等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发一款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和刺激性的游戏项目来满足大家工作之余的生活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方向,而游戏的创意、画面、故事以及3D效果的呈现,则需要后台技术的支持,而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持技术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游戏开发核心技术即游戏引擎。因此,在具体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游戏引擎技术中3D效果、人机交互以及模型处理等等方面的技术内容,让学生们通过掌握游戏引擎的结构形式来达到对游戏引擎设计模式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分析 要想使游戏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必须要保证其全面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据结构、C语言等等专业理论,而且还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诸如程序设计等等。为了增加游戏画面的3D效果,还有必要开设3DMAX,让学生们去学习场景的设计。如果把游戏引擎作为软件的技术部分的话,学习OpenGL渲染管线将会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吸引,更能为其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使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成熟。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因为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游戏引擎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更是越来越多,更因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及课程的安排毕竟十分的有限,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组合和选择,才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仿真技术,用虚拟现实的情景来进行案例教学。(一)对游戏引擎的选择。要想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编程技能,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引擎选择重要性的体现。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游戏都需要若干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代码。当今的游戏引擎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精炼,它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可以说不论是从建模动画直到光影技术、粒子物效,还是从碰撞检测到网络特性,都由十分专业的编辑工具或者插件来完成。另外,引擎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游戏世界环境的营造。因此,只有选择适合的游戏引擎才能为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做好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架构理解为基础、算法讲解为辅助,并且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每一款游戏都会有自己的主体思想,而引擎也是一样,每一款引擎也必然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只有让学生们明白了教学内容的架构,才能使课程的讲解变得更具有易懂性。在进行具体模块的讲解时,老师一定要引入例程,可以以例程为引子来绘制场景关系图,达到对各个对象关系及各类之间关系等等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字媒体的新技能。其次,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游戏引擎学习及运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比如说:环境纹理映射、四元数理论等等,这些算法非常的复杂,可以用来开发更为高级的程序。老师在具体的算法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源代码的剖析,实现与封装接口的设计,为实现底层图形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的环节也就是最近来可好的实践环节,因为游戏引擎本身就属于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学生也只有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也才能将游戏引擎技术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并达到进一步的升华。而具体的实践环节不但包括最基础的实践,要针对游戏引擎的各个模块去进行设计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核心代码去实现各种具体的渲染效果。而且还必须要进行实训项目的实践,只有进行了真正的实训,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从项目的调研及开发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运用他们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开发、自主探究的过程总结与分析之后,更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游戏引擎设计的认识,达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质的飞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就必须要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性环节渗透其中,并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作者:王麒瑞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要:该文从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分形艺术的特色出发,研究了分形艺术图的生成规律,总结了分形艺术在图像传播、图像压缩、艺术延展性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将分形艺术融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探讨分形的基础理论与分形的图像与动画技术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能够带来的革新与多样化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分形图像技术;分形动画;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媒体的受众对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与表现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环境的变化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数字媒体的形式更为多样,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炫酷与震撼眼球。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2.1分形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 分形图形是以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为特点的,当一个复杂、精美的图形以多次重复迭代的方式拼贴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是由数学公式生成,且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可以进行拼贴,为图形的外观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变换[2]。将这些数学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赋予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丽的分形艺术图。分形艺术图是形象艺术与数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的方程作为基本的作图元,拼贴组合成具有无数变化可能的带有分形特质的艺术图。用分形的方式作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符号进行存储,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实现了传统图形向数字化艺术创作的转型。 2.2打破维度的分形空间应用 传统的艺术图形总是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出现,而分形的物体打破的传统整数维的理论。分形的空间在不断的迭代重复过程中,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分割,从而生成非整数的多维效果[3]。电影《奇异博士》中对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奇异博士对空间的折叠、时间的操控等都呈现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基于分形动画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与动画生成正逐渐向动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表现方式发展。传统的媒体正在数字化,而艺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轻量级地数字化。对传统的动画而言,是存储的实实在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随着时间的变换形成了动画效果,一部动画成品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关键帧的创作与绘制,耗时耗钱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软件制作的分形动画艺术感强,且动画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的参数调整完成的,存储容量小而且动画效果炫酷。由于分形可以对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图形进行仿真和模拟,因此对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场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进行模拟,同时将过程通过参数调节做成动画[4],产生的分形效果视觉冲击力强。如电影《奇异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应用了分形技术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分形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影视特效、舞台美术、影像装置等多个动态视频领域。由于分形图像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迭代拼贴而成,因此要想改变图像的外观只要改变公式的参数即可[5]。而分形动画的生成就可以在关键帧中改变参数,存储的数据量也即使数学公式及其对应的参数取值,数据量非常小,还可以保证图片的精美画质,数据传输快,数据视觉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3分形仿真引领教学改革 图像与动画、视频是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新媒体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创作方式,不局限于绘制图像、建模图像的传统方式,将媒体的创作与设计向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化转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分形艺术以数学公式引领艺术的潮流,既可以对大自然的实物进行仿真,又可以创新地设计具有分形美与混沌美的图像与动画视频,拓展了数字化媒体的创新形式。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也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带来了新思路。 4结语 该文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对多维、动态的数字化作品的需求,提出了应用数字分形解决当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陶雪娇 张晓颖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毕业论文: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艺术研究 摘要:认识数字绘画,最重要的是了解新媒体技术下的艺术进步和时代进展,准确抓住如今数学艺术的发展新方向和传统艺术的塑造方式。如今数学艺术开始在时代科技上下功夫,努力创造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作品和栩栩如生的角色。在艺术领域和新媒体技术发展上赋予了一种新型的结合思路,从而向世人展现新世纪发展下的艺术在不同领域的跨越和逐渐完善,这样的转型更具有艺术意义。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艺术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绘画艺术;探究 艺术加入了新媒体这样一个新角色无疑是艺术创作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如今21世纪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衍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拓展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方案,而且很多艺术家都开始从事新媒体渠道下的艺术交流工作,在艺术领域上创造出令人遐想,令人敬佩的时代艺术产物。 一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特征 (一)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电子传媒方式。主要是借助线上传播和科技设备的推动力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传输渠道在网络这样一个多样化平台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艺术的推广和进步。新媒体技术为未来的艺术转型创造了非常大的空间。作为一个新型思想的存在,新媒体技术如同一个具有互动型的模型连接着艺术和技术的研发。技术的支撑辅助让新媒体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体,摆脱了传统的思想。 (二)数字绘画艺术 数字绘画艺术作为数学图像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形态的变动可以分为静态数字图形和动态数字图形。前者是数字绘画艺术的领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这也是新时代艺术家对艺术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绘画过程中不单单只是依靠传统的设计思想支撑,而是在传统构思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流行标志创造具有标志性的独特产品。艺术和审美是相通的,艺术将数字媒体转换为自己的一个艺术馆将美带给所有观赏者,数字绘画艺术能够得到一定的赞赏和认可,不仅改变了传统只能实体展示的形式,数字绘画艺术拓宽了艺术展示的渠道,让艺术展示多样化。 二数字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数字绘画的创新性 数字绘画的创新性体现在手法、存储方式以及推广途径的不同。首先,要使数字绘画呈现具有代表性和互动性的形象,独特的工具载体以及转换自如的绘画手法具有突破性。绘画时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电脑及其附属设备,包括扫描仪、数位板等,再安装好配套的制图软件即可。由此,电脑显示屏代替了画纸,成为图形制作的界面。这种新型的绘制方式不但节约成本,相对与传统的绘画方法更是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仅从物理角度看,不再需要材料、质地等实物,一切绘制工作都借助电子软件完成。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在显示屏上任意地勾勒自己的创意和想向,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软件的辅助下,模拟现实场景使各种艺术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次是存储方式不同,包括数字绘画艺术,其中需要将天气,温度,湿度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很多绘画成品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其要求的保养程度不同。但是无论是沉淀了多少年的作品,也就是保存的完好无损的作品对着时间的沉淀都会被人们所遗忘。主要是保存在线上数据库内的成品不存在一系列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颜色褪落,颜料脱落等现象,虚拟代码信息形成的图像换句话说是永不更变的。最后是推广的途径有很大的改变,传统是人工传播,主要体现在买卖,售卖等手段,在创作上有文房四宝,纸张采用帆布作为底布,以颜料加以润色,框架都是用实木雕刻而成的。当下,在数字化条件下,运用计算机和配套的软件,可以辅助作者开展无所不能的绘画创意,让作者的创作思想在显示屏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变了过去必须身临其境去进行绘画创作的模式,节约了作者的路途花费和宝贵时间,只需要在电脑上轻松阅览就能体会到艺术特色和风采,感知数字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如今是传统时代的拓展和进步,创新点就在于很多方面都运用到了数字媒体。现今即使是传统绘画的传播,也有依赖数字媒介。 (二)数字绘画的技术性 对于传统绘画技术,更加强调“技艺”的修养和水平,注重创作的艺术色彩,作者的绘画技能、修养对创造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传统绘画载体如纸张、笔墨等质量情况对创作结果也产生重要影响。数字绘画则与此大不相同,其需要艺术家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创作艺术,还要有高超的电子信息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软件程序进行数字绘制,达到随心所欲的操作水平。因此,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否则便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正如分型艺术的发展源于数学的研究,该艺术类别创新于上个世纪,历经发展,源源不息。其制作的基础是数据计算,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形成无限图像,然后经过放大处理、色彩充填,形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图像,充分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分型艺术从全新的创作视角给人们展示了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而且绘制更加细致、精巧,相对于传统艺术风格,更加具有均衡、对称之美。 (三)数字绘画易于普及推广、大众性强 一是画种限制的消失。数字艺术改变了艺术创造生态和创作形式,打破了艺术创作的门类界限,创作发展趋向于融合。传统绘画根据创作手法不同门类繁多,有水彩、水墨、版画等多个种类,每个艺术品种的创作方法也千差万别,需要认真的钻研和长期训练、模仿,才能达到一定的创作水平。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借助软件系统,创作者可以模仿各个类别的创作风格,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进行随心所欲地绘制、修改和存储,能够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主题创作提供方便。二没有创作门槛限制。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绘画爱好者,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绘图软件,拥有艺术素养,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作,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为绘画艺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方便条件,更多的大众可以参与绘画创作,扩大了创作群体和欣赏人群,使艺术创作更加大众化、趣味化。 三信息技术时代数字绘画价值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各种绘图软件的研究使用,打开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空间。这一技术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参与人群,也使人们对传统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拓展渠道。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绘画艺术创造,创作者的思想和感知通过数字艺术创作得以实现,清晰地展示在现实面前,丰富了创作内容和方式,颠覆着传统的审美观念。数字媒介取、墨、纸、砚等传统绘画媒介,实现了手工制作向借助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绘制的转变,可以如此理解:一是媒介方式的转变属于技术发展的结果,价值超过了绘画本身的意义;二是绘画艺术与传统创作方法一样,都是作者创意、情景展现的过程,都是作者真实构思的结果。站在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有个关键的发展期。而技术的突破,是实现艺术突破的基础,也就是说,新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形态提供支持。现代数字绘画技术经历了审美怀疑、成品表现后,开启了数字技术,实现了媒介方式的转变,人的创作思想通过计算机得到了延伸。计算机技术与绘画创作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相比传统绘画,数字化绘画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成本更加低廉,方式更加灵活,商业价值更加巨大,已经由单纯的艺术追求向追求商业价值的转变。 四数字绘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的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相对较晚,还赶不上发展国家的水平,但是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国的数字化绘画艺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少有国家级的展览。达到艺术家级别的数字绘画人才还不多,以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青创作者为主。因为数字绘画介入时间不长,素质参差不齐,艺术思想不成熟,少有突破性的建树,大多数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撑。现在主流的艺术领域,数字绘画没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老一辈艺术家们在传统绘画领域已经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他们不擅长研究新生事物,而对现代新兴的数字绘画了解很少,精力上也力不从心,意识上有比较大的断层。再加上,大众所熟悉的传统绘画大部分悬挂于展厅或是公共场所,一些名家作品多出现于拍卖场或博物馆。有些人认为:当前,数字绘画可以随意复制使得数字绘画作品几乎一文不值,尤其是在金钱衡量价值上,数字绘画很难企及传统绘画。虽然传统的绘画作品在个体价值上令人咂舌,但数字绘画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那便是数字绘画与新媒体技术群的高度相容性。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绘画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与其他新媒体艺术结合后的衍生价值。数字绘画能比传统绘画更广泛的应用于商业广告、影视传媒、动漫产业、游戏开发等多项专业领域,创造出的是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伴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新的艺术创新形式,数字绘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创新能带来更多艺术内容的创新,数字绘画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艺术的门槛有所降低。强大的媒介的传播能让数字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数字艺术的内容也是画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面,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使用数字艺术的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不断的在内容上努力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作者:沈剑祥 单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进度管理应用探讨 一、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进度管理是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的分支,能够掌控电力工程的质量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包含:安全、投资、质量和进度管理。随着电力企业工程的快速发展,其管理层对进度的管理方面还不太注重,使其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使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失去了价值与意义。在落实电力企业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进度管理实际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度管理能够有计划性的规划工程进行工作的内容、时间、事物之间进行衔接的关系,便于有针对性落实和实施计划。在电力企业工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计划上的进度执行工作。当计划与实际情况出现分歧时,要及时的寻找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及时、正确的修改,确保工程能够顺利的执行计划上的进度。进度管理真正目的在于,确保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按计划的完成建设指标。进度管理有利于电力企业工程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工程的建设秩序。 二、制约进度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供货材料 电力企业工程的供货材料,是工程进行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也是制约进度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程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建设材料。因此,建设材料的供货来源成为材料质量的影响因素,直接关乎着建设材料的质量。如果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为的选择并使用了不合格的供货材料,会严重的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进度,这都体现了供货材料质量的关键性。因此,在供货材料的选择上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以保证电力工程在建设上的质量,确保工程按照计划的进度正常施工。 (二)设计与施工的方案 设计与施工的方案对于电力企业工程的建设也是非常关键的,更是制约进度管理的关键因素。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方案发生变动,对于工程的进度管理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比较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停工、终止建设,使施工建设的进度遭到严重的阻挠。因此,设计与施工方案的质量与正确,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工程的进度。就目前的电力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造成工期和进度的延误。 (三)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工程的建设中,设备在运行的期间也经常会出现突然终止工作和丢失的现象,由于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会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进度。因此,对于在电力工程中的大型机械设备,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设备的管理。这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一旦出现突发性的状况或问题,会给电力工程带来不可预知的损失和影响。由于其极易受自身性能所影响,故此需要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提高对灵敏度与安全性能的技术要求。 (四)主观人为的影响 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制约进度管理的重要因素,在落实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由管理层人员依照制度执行工作,足以体现在电力企业工程中管理层人员与施工人员是工程最核心的部分。若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划的标准执行施工工作,会对电力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也间接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因此,在加快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同时,要做好对管理层人员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避免由于主观人为的影响因素,影响和制约电力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的展开。 三、进度管理的应用价值体现 (一)为电力企业工程奠定基础 在电力企业工程的管理中,要对问题进行周全的考虑,例如:按照签订的工作合同协议进行严格的执行,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列入到考虑的范畴,还要考虑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花费资金和使用人员情况。所以将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列入进度管理的行列中,按照计划与协议开展工作掌控好进度。将这些因素和问题整合到一起,有利于高质量的完成建设目标。 (二)保证和落实有效的管理 在落实进度管理工作时,需提前制定和设计可靠的方案进行施工,要保证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保障的方案就等同于拥有了解决问题的依据,能够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进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于电力企业工程自身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制定完善合理的进度管理制度,能够为电力工程监控各项有效的数据。具有完善和健全的进度管理,有利于保证和落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施工的建设中,良好的进度管理制度,能够对管理层执行的工作给予奖励,也大大的调动了管理层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细化工程的目标 由于电力企业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需要对建设加强相关的进度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工程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合理的细化,也间接的细化了工程的工作目标。当落实具体的施工工作时,利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客观监控,以便掌握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更好的落实进度管理工作,从根本上细化工程的目标解决电力工程的管理问题,使电力工程得以有序的运行。 (四)落实进度管理的相关制度 由于实施进度管理在电力工程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又存在许多的制约、影响因素。所以,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需要落实进度管理的相关制度,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在进度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能够得到有效、准确的施工数据。在落实进度管理的相关制度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不断完善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并调动进度管理部门的工作热情。对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作为鼓励。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必须要给予一定的问责作为警告处罚。明确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更好的落实进度管理制度。 四、总结 电力企业工程的进度管理,在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关系。进度管理将直接的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人类安全,也间接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度管理,需要依靠社会人类、以及管理层系统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工程进度管理制度。这需要工程企业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对进度管理的重视,增强对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意识,按照进度管理的规定严格的执行管理工作,推动电力企业工程的发展。 作者:邓洁 宋若弢 耿春莉 单位: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 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探讨 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2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3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 3.2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作者:陈铮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问题剖析 摘要:在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这应该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结合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对其解决措施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项目储备 最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这推动了电力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小型基建工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包含许多内容和不确定因素,在管理方面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确保小型基建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 1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现存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中,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种:①没有对工程成本管理和手续办理等相关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影响了管理的全面性和可靠性;②没有在工程承包合同内对相应的质量考核条件进行明确,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③管理部门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④在小型基建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导致产权不清、手续办理困难等问题。 1.2项目规划不明确 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建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项目规划方面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具体有以下几个:①缺乏对于中远期建设的合理规划,考虑的内容不够充分,对于一些需要条件的地方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②没有进行有效的资金收集,在工程建设中没有从土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考虑,存在着缺项漏项的问题,工程无法按期交付;③在对项目进行评审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建筑面积可能超出小型基建工程的标准,导致资金需求的增加。 1.3管理流程不规范 如果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相关管理工作将无法合理、有序的展开,从而影响小型基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缺乏完整有效的立项手续,未对项目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工程的建设中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②未及时进行项目的审批,对于项目设计变更文件,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备案处理;③一些重要的外部手续未及时到位,使得工程项目涉嫌违规,影响了工程的按期完成;④对于相应的签证以及变更,未规定切实有效的结算原则,影响了工程的成本费用管理。 1.4监管责任不清晰 在电力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例如,在招投标阶段,监管涉及策划部、物资部等;在施工阶段,监管涉及生产技术部、供电站等;在竣工验收阶段,监管涉及基建、审计等部门,各个部门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但实际上,在小型基建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情况,使得监管力度减弱,无法保证效果。 1.5手续办理不及时 这里所说的“手续”主要是指后续手续,一方面,在基建工程完成后,从其质量和性能考虑,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如果前期手续不够完善,在繁杂的验收流程下会导致工程产权与资料归档无法及时完成;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并没有高度重视小型基建工程,没有对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影响了项目的质量控制。 2小型基建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分析其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小型基建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2.1完善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应该正视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明晰权、责、利三者的关系。具体来讲,①应该从小型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强化日常管理工作;②应该对工程的质量考核目标进行明确,对施工单位严格要求;③应该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其树立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强化施工管理,在充分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支出;④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小型基建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减少各类问题发生的概率。 2.2关注项目储备 在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项目储备的动态管理,结合相应的信息平台,对项目储备库进行优化,同时对小型基建工程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立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外,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项目立项与土地储备的相关性,对当前电力企业的项目土地储备情况进行整理,构建切实有效的储备机制。而政府部门应该对电力企业小型基建项目进行管理,纳入到区域整体规划中,签订相应的土地意向协议。 2.3提升研究深度 电力企业应该提前对小型基建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对于一些必要的手续要提前办理,同时建立相关可研报告的标准模板,促进可研评审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讲,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对小型基建工程的研究深度,构建起针对小型基建工程的评审专家库,实现对于小型基建工程项目的分区分片审查。 2.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相关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项目管理效果进行评估,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方面,应该做好小型基建项目的审核与规划工作,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对电力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同时,还应该合理设置后续投资计划和项目规划,以保证项目其合理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目前来看,在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小型基建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黄辰振 单位:国网福建永泰县供电有限公司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思考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正在崛起,与此同时,电力行业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对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提出来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电力工业工程管理作为电力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会影响着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此对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作者:陈铮 单位: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 1 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1.1 监理模式 我国推行的监理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中最常见的管理方式 ,其管理初衷是本着人尽其才 ,相互监督的本质 ,由业主与施工承包方签订合同 ,再由业主方邀请监理方就工程的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由于监理制度是国家推行的主要管理模式 ,因此在大中型项目中最常见 ,同时 ,从专业角度出发,监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自建模式中的管理漏洞,是管理模式中一个很大的突破。其后出现的 DBB 模式 ,也是基于监理模式所发展起来的。 1.2 自建模式 一般的自建模式指的是业主方自己承担工程所需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的企业一般有着较高的资质和人员储备 ,以及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各类先进的管理模式出现 ,国家为了激励企业本身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模式创新 ,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 ,并进行监理制度。 1.3EPC 模式 EPC 即 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就 是将设计、采购、建设等步骤综合起来 ,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总承包模式 ,在该模式下 ,通常业主方和总承包方约定工程总价并签订该合同 ,有总承包方负责整个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采购等方面 ,保证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方面。该模式的特点就是 ,总承包单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能有效地对质量、费用和工程进度进行综合控制。 1.4DB 模式 DB 模式即 Design-Build 的英文缩写 ,也称之为总承包模式 ,是业主方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最符合期望的承包商的一种方式 ,在实际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前期将设计和施工联系起来考虑了 ,省去了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变更而引发的索赔 ,因此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有利。 2 常见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分别是前期投资策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在我国的现行的管理模式中 ,各方在实际管理中 ,往往容易发生合同以外的纠纷。综合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在建立制度实行过程中 ,监理单位的职责是监督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三大任务 ,其工作强度与实际的话语权以及相应的收益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 ,导致了监理方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项目的质量不合格、以及工期的拖延 ,又或者是赶进度而导致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其次 ,监理单位的作为业主方的代表 ,在工程进展方面本应该有足够的管理地位 ,但实际中 ,很多项目的施工方直接与业主方接触较多 ,也逐步减弱了监理方的管理力度。 3 电力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在长期的运营中处于垄断地位 ,因此在市场中即使不进行较大的变革,依然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盈利,然而 ,在我国提倡的市场经济改革大流中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变革的潮流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我国电力市场中 ,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作用 ,需要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通过改变管理模式达到发挥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而在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中 ,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创新管理体制 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约束权力的滥用和促进人才的发展 ,电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且电力行业在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国家对大型电力企业有着政策倾斜 ,因此 ,在该企业中 ,一旦体制不够完善 ,将会产生腐败的空间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 ,创新管理体制 ,依据企业的特殊形式和目标 ,具体规划 ,坚持科学发展观 ,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 3.2 引入现代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种种弊端产生 ,因此 ,需要运用现代的管理思路 ,对现代的管理理念灵活运用 ,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在现代管理模式中 ,往往强调服务性 ,即用客户提体验来判断、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而倒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自身综合实力建设。在引入现代管理思维中 ,能够对公司文化、工作氛围等无形资产建设提供很大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项产业 ,电力企业应该对市场环境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 ,将风险应对措施提前制定。 3.3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一个长久的企业必然持续履行着社会赋予的责任感 ,因为作为国民经济产业 ,电力行业的管理原则除了稳定国家内部的用电需求 ,还应该将部分所得利润回馈社会 ,履行社会企业应该承担的义务。电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因此电力企业在社会中同时也扮演者资源分配的角色 ,要从社会大局出发 ,承担社会责任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4 加强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作为基本的组成部分 ,需要对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因为在任何市场中 ,发挥最大效益的始终是团队的成员。因此 ,在现代管理体制中 ,加强员工的管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力争达到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良好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 ,通过各种奖惩措施 ,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 ,继而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为企业应对各种风险做好充分准备。而加强团队管理 ,可以从指定奖惩措施、具体组织结构、工作强度安排、员工的优势互补等方面着手 ,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 4 结论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在现行的体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对于未知的社会环境 ,电力企业应该适时做好面临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应该从现有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出发 ,正确认识其中的利弊 ,采用新的发展手段 ,从企业自身建设角度出发 ,逐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使之在社会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作者:张勤渔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市荆州区供电公司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论文 摘要:在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条件之下,不断推动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促使电力行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业管理是切实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且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积极结合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进行电力工业的高效、科学管理,保证电力工业的安全、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探讨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产业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需要积极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活动。并且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电力资源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结构,电力企业为了能够提高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实力,积极满足客户需求,就需要不断进行自身的突破成长,切实做好电力企业的工业工程管理工作,为后期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电力资源能够高效输送奠定基础。 1电力企业的工业工程现状描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当中,电力工程早已不是人们传统认知当中的仅仅负责传输、分配电力资源的一种工程,而是承担着对于社会运转的基本能源提供,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属性明显的系统,在单一因素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多种情况。并且在现代社会多样化能源发展的背景之下,尤其是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技术不断突破,电力能源的产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可能性,也让电力系统更加复杂、系统,出现更加多样化的问题。 2未来发展形式探讨 在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现代社会当中,各行各业都开始着重研究客群的特征和需求结构,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未来,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必然要不断深耕用户池,通过深入的研究用户的需求变化和特征,来改变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让用户满意,保持持续稳定的消费,是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电力企业目前改革发展必须要重视的地方。 3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增强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质量的把控是首当其冲的重要部分。首先要从态度上进行转变,有关电力企业工程质量的问题从来没有小问题,前期可能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后期的大事故,威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到企业的财产保护,并且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电力需求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得到工作人员的格外重视。在电力企业的工程推进过程当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关,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可能引起事故的因素,重视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避免给后期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要积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不要盲目按照固化的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延误补救时机。 3.2提高质量把控意识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从观念上进行改变,重视电力工业工程的质量把控,加强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灌输,领导人通过自身对于质量把控的重视来影响工作人员对于质量问题的看重。另外一方面,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要按照行业的操作规范进行,并且在工作开始之前对于工作的场地进行实际的勘探,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积极引起人们的重视,避免出现问题的遗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切实地提高电力工业工程的安全管理。电力工程的技术人员要积极运用自身的技术,来积极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电力企业也要积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于质量把控相关的技能,通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提高电力工业工程发展的安全系数。 3.3控制电力工业工程的成本管理 在电力工业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要针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是在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当中,电力企业需要设定专人进行监督过程,通过降低电力工业工程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企业运转的消耗,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过程的实现就要求电力企业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压低成本,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减少资源的浪费。 4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电力系统逐渐成熟完善的现代社会当中,电力资源的运转越来越顺畅,但在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发展的今天,如果电力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和明朗的前景,就需要持续关注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就要求电力企业不断吸引新型的人才和科技手段,可以通过举办定期的讲坛、聚会等,让员工充分讨论现代电力工业管理的新方法,并且通过学习来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创新能够与实际工作真正地结合起来,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进步。 5电力企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各种行业都出现愈发严峻的竞争,电力企业目前已经不能完全使用传统的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模式,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来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模式,通过新型的管理模式来促进企业的自主活跃度。 6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条件之下,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注重行业发展的新动向,积极转型,并且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对于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的探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作者:陈雷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汶上县供电公司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电力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因此,电力工程的发展情况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管理工作应该得到相应的关注。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主要涉及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等,相较前三者,对进度管理的关注有所欠缺,本文主要对进度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进度管理;应用 电力工程对现代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好的机遇,更是一项挑战。电力工程不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电力工程的管理主要分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和进度管理,人们通常对安全、质量和投资管理较为重视,忽略了对进度管理的把控。然而在对进度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后,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1.进度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项目中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核查和调查等一系列的工程总称为进度管理,这在电力工程的实施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实质上就是为了保证在电力工程项目中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妥善运行,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找出问题原因到准确修正出现的偏差,最终确保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进度管理的目的是既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合格,又能够在目标期限内完成整个项目。这有利于发挥投资效益,同时能够确保工程的发展。 2.进度管理相关影响因素 2.1 供货材料因素 供货材料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是一项重要的和基础的因素,它对进度管理的影响也较为重大。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供货材料的使用量较大,所以对电力工程的实施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工程项目进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供货材料的选购中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选材,运输和存储等环节上层层把控,在最大限度上确保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的合格质量和效率。 2.2 设备因素 大型机械设备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如果这些设备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工作突然停止或者数据丢失现象,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度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该类设备的定期维护报修十分必要,同时在对机械设备的采购中,应该严格控制质量,在日常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并且要进行定期检修,保证设备能够正常服务于电力工程,从而保证项目的整体运行。 2.3 设计方案因素 设计方案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起到整体性规划的作用,对于项目按照计划实施起到关键的影响,如果在项目进行中设计方案多次改动,相应的施工进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管理也会相应不断得到调整,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停工和项目的终止,最终导致工期紧张,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所以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应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制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应该在项目开工前确定,以保证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按期保质完成工程项目。 2.4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影响也十分重大,这是由于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所有的计划都需要工作人员来实施,所以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制定来实施操作,或是没有完全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就会对整个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拖延,从而对项目工程的完成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威胁,产生隐患。因此,在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时应该相应的提高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规范培训,提高其对于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从而避免人为因素对工程建设进度的不利影响. 3.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是电力工程项目的基础 进度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整体实施的全局性管理,需要对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最终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合同。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有:首先,所有的操作工作都需要完全按照合同协议中内容来进行,绝不能擅自凭空添加或者删减操作内容。其次,需要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同时人员和资金等问题也应得到相应的关注和调整。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中,以上几方面问题需要被归属到进度管理中来。只有将合同、工作人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人员和资金问题都考虑周全,严密规划,整体掌控,制定合理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方案,才有可能高效保质的完成预期的工程项目目标。 3.2 使工程中的制度得以落实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工作人员在各个部分中掌握的数据比较容易统计,这也是基于电力工程本身的特点,并且有利于工程项目中的各项规程的落实。进度管理中的制度的制定有重要作用,比如在相关制度的制约下,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能够获取准确的相关数据,但是同时在落实这些制度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反过来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便能更保质保量,并且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并且也可以调动整个项目组的工作氛围,为完成预期工程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3.3 细化工程目标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施工的周期长,涉及面广,这样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质使得相关的进度管理得以发挥强大的作用。合理的进度管理工作能够对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制度进行高效率且可行的细化,同时也就对工程的各项任务进行了细化。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理细化了的工程制度能够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地监管和督促作用,从而掌控整体的工程进行状况和工程质量完成情况。所以说,进度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有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细化工作,完善修正电力工程中存在的微小问题,使得整个项目工程能够良好的运行和实施。 3.4 进度管理相应措施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进度管理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竣工质量和竣工时间提供一个保障,所以在进度管理的应用中,需要满足下列几方面要求:(1)例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数量众多,工程计划纷繁复杂,各部门人员需要准确相互配合,才能对庞杂的工程项目准确掌控。所以例会制度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定期召开例会,由监理、施工方、业主和设计方参与其中,根据施工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探讨,合理及时地对工程计划进度进行改善,如果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在例会中共同协商,找出问题的成因,对进度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调整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同时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2)协调制度的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的进行需要监理、施工方、业主和设计方的共同参与,所以这几方之间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度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好协调制度,规划好多方意愿,在施工工作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取得每一方的支持,有利于保证工程顺利竣工。(3)目标的细化。在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中,施工的目标应得到细化,将每一个目标细化到尽可能小,这样对于细化了的目标进行进度管理,就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易于实施。(4)后勤保障工作。电力工程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从而保证电力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 结语 电力工程中的进度管理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能对周遭的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整个的电力工程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的工程,所以在整个电力工程运行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对进度管理加强重视,提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便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保质保量地完成。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基于ERP工程管理模块的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ERP的创建在很多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从ERP的定义法发展历程出发,对ERP在电力企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ERP在电力企业工程项目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体会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ERP;电力企业;应用 引言:ERP是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ERP在具备先进科技信息技术支撑的同时,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思想更是被各行各业所采纳。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电力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顺应时展的需求,各电力企业必须不断的和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科学合理的发展。ERP是时展的产物,本文就ERP工程管理模块在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ERP的定义、功能模块、发展历程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90年代初美国基于“供应链”提出的信息与管理技术相结的管理思想。ERP对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甚至不同企业的适时信心整合而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管理的主要目的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主,其主线以控制和和计划为主,将客户、采购、计划、质量、市场、信息、财务、服务、业务流程及信息集成等合为一体,以现代化企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ERP管理系统将企业的各个功能模块相互衔接,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采购、营销、物流、销售、新产品开发、生产运作,以及人力资源等环节聚集在一起,实现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将营销决策支撑起来,达到提高生产的速度与质量、降低产品库存与快速应变等目的。德国SAP公司研究的ERP R/3管理软件将企业管理分为人力资源、物流和财务、跨应用程序四个功能,四个功能包括了生产计划、财务会计、项目系统、工作流、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等12个管理模块,而这四个功能中的12个管理模块又是相互联系的,当系统中的某一个模块的数据被更改时,其他模块相应的数据也会随之更新。 ERP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ERP最初是由简单的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此阶段的管理系统还只具备信息的收集、储存、传递、使用、维护和加工功能;(2)在MIS后的物料需求计划(MRP)阶段满足了物料数量与时间的需求,首次实现了全面控制物料及物料时间。(3)第三个阶段又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是以物料需求计划阶段为导向,是将企业的产出与投入活动贯穿至企业整个过程的管理模式,从企业的整体效益出发,解决了资金和物资相结合的问题;(4)第四个阶段企业资源计划(ERP)实现了将客户的需求和客户、市场为导向的同步管理模式,是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具备快速显影的应变能力。(5)第五个阶段是新时代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将新时期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供应商以及客户相结合,实现思源共享和数据交互等能力。 二、ERP在电力企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企业实施ERP的原因 我国电力企业的业务主要包括了电力设施设计施工、电力调度、科研、教学、修造等方面,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由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报表多按单利计算,而国际惯例是按复利计算。因此,我国在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同时在存在着一系列的债权债务问题,由于双方计算方法的不同,双方的财务报表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世界银行要求我国的电力实行财务系统改为与国际实行财务系统一致。再加上电力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为提高自身竞争水平,我国电力企业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水平,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知识。 (二)ERP在电力企业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电力企业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信息系统,ERP可以将电力企业各个独立信息系统进行合并,使最高管理层可以直观的掌握和监督企业各部门的运作情况,同时ERP在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实施,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呈透明化形式,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向可以一目了然。同时ERP还可以解决电力公司业务流程不规范而造成的经济效率低等问题,如电力设备在运转时出现故障,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电力机械的运转,而依靠传统人工电力维护不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耽误修治的时间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采用ERP可以对电力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准确的监控,一旦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ERP系统的数据会立刻做出显示,ERP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准确的找出故障根源和节约大量的维修时间,还可以提前做好防预工作,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转。 三、如何提高ER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流程、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但如何使ERP在电力企业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其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俺的安排和调整。要实现ERP在电力企业的运用价值还需要决策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在实施ERP过程中,需要员工接受新鲜的事物和学量的知识,原有的运作方式也有可能被彻底的颠覆,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必须有改变的决心,勇于面对改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配合,为所有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上特殊的行业,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将ERP与电力企业应用系统相结合,打造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系统。其次,电力企业必须具备创建IT信息技术平台的能力。最后,电力企业需要具备ERP项目相关的管理经验。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电力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在面临日益高涨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ERP及国外先进管理和信息技术与一体的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电力企业值得效仿和引进的先进管理方法。(作者单位:南京国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探讨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正在崛起,与此同时,电力行业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对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提出来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电力工业工程管理作为电力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会影响着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此对电力企业工业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 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 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 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 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 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 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 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首先产生了进度管理的相关意义与影响因素,之后对进度管理中的措施经了分析,通过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促进电力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电力企业工程;进度管理;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计划、组织与协调、控制。项目管理中包含着较多的项目活动,这些活动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与进度管理四个部分。其中,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加大进度管理的力度,才能够真正发挥进度管理的作用。 1 进度管理概述 1.1 进度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不同阶段的工作时间、持续时间、衔接关系等,一方面要注重各个阶段计划的制定,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计划的贯彻落实。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必须对制定好的进度计划进行严格的执行,要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并认真查找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通过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能够始终保持在原定的轨道上。通过进度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影响进度管理的相关因素 电力工程管理中,影响进度管理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包括: (1)材料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材料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所占比例超过60%,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之下,项目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非常繁多,出现材料不合格或供应不充分的情况将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在各个环节中都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进度。 (2)设计与施工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电力工程中的设计出现变化之后,必然会对进度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则需要停工修整,对整体的施工进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施工方案对施工的周期、投资、质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将会影响施工的质量与进度,最终导致投资成本增加。 (3)设备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电力工程中出现设备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力工程中的设备大部分都是大型机械,而且都是专用设备,如果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进度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2 电力建设工程中的进度编制规划 电力建设工程进度中包含业主层、监理层与施工承包商层三大层次。在电力企业工程进度管理中主要包含四级计划,其中下一级的计划是对上一级计划的分解与细化,通过自下而上的汇总而实现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协调与控制。 一级进度计划由业主进行编制,主要适用范围为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及经理级人员。一级进度计划在整个的工程项目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代表了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总体走向,指导与控制着其他三级的进度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二级进度计划由业主计划部小组与工程监理进行编制,属于控制性计划,是对一级进度计划的确认与展开,也是对三级进度计划的指导。二级进度计划中指出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点,是业主与其他各方之间进行协调的主要依据。三级进度计划主要由承包商施工项目部进行编制,是对二级进度计划的分解,是对项目部对施工进行安排与对资源进场进行组织的重要依据。三级进度计划在经过批准之后就作为分标段的总体目标。四级进度计划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细节部分,属于执行性质的计划。 3 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实施措施 进度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管理的保障。在进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进度管理中的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指的是领导通过施工进度指令的方式实现对工程进度管理的指导、协调与考核等,主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包括激励手段、监督手段、督促手段等,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对进度的控制与管理。与其他进度管理相比,行政干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参建单位进行协作管理。因此,行政干预主要适用于电力企业工程中不同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或者不同工序之间的交接管理。 (2)建立健全现场协调制度 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等部门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协调会议,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同时,协调会议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与单位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相互合作的默契程度,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进度。 (3)注重目标管理的实施 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对目标进行细分,针对各个目标进行分阶段的进度管理,确保进度管理能够与现实之间更加的贴近,同时还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健全进度管理中的例会制度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时召开例会,参加例会的主要包括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例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工程进度,对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与预定情况进行比对,对其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对工作内容的调整,为之后的进度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4 总结 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项目论证、项目审查、立项,在立项之后需要进行项目勘察、项目设计、项目研究,之后进行施工,最终进行交付。电力工程项目是工程建设项目中最具特色的项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进度管理。进度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工程进度管理属于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所有的参与人员都对其高度重视,不断实现管理质量意识的提高,通过扎实的进度管理工作为电力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浅谈电力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对电力资源的消耗量逐渐增加,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个地区的电力基础工程逐步成为了极为普遍的建设项目。本文就主要对电力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 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大规模、高速度的电力基建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很多程度上加大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为了有效改变现状,提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就必须重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并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各项工作,以此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发供电企业基建工程重要性,电力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2008年我国南方突然遭受一场冰雪灾害,造成上千亿经济损失。电力设施更是遭到严重破坏,从而造成大面积铁路停运、厂矿停产等,市政与事业单位较难正常开展工作,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不便。所以,电力直接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基建设施作为电力生产、转换与传输平台。 基建管理与工程质量的关系。电力基建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基建工程的质量,而该工程质量又直接决定着电力供应安全性与可靠性。各基层电力企业作为基建工程建设、经营与管理单位,在基建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承担供电的重大责任。基层电力企业的目标是做好供电和为经济服务,其前提是确保基建工程质量,其手段是增强对基建工程管理。 二、电力基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 电力基建工程中,一些管理人员对工程不负责或者对自身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在缺乏法律知识的情况下,使工程管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安全。另外,工程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致使工程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自身的职责。 2、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构成电力基建工程的重要单位。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方单位并没有很好的配合,经常出现合同纠纷以及合同违约等情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合同存在漏洞、不合理性以及歧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相互隐瞒事实,存在虚假行为。这种电力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不善的行为在合同对方发现后会最终导致合同失效。 3、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经验不足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在电力基础建设中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并不能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致使管理质量不高,工程的质量没有保证。另外,一些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缺少必要的实际经验,没有很好的完成管理工作,这样为电力基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企业的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需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作斗争。电力基础建设工程工期长、施工项目大、涉及金额巨大,工程建设涉及诸多单位,其中的工作人员更是数不胜数。这种情况给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物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没有经得住诱惑,中饱私囊触犯法律最终酿成恶果,不仅对家庭有所伤害,而且使国家财产受到侵害。 三、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措施 1、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基建工程中,一般使用的是MIS工程项目管理软件。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人、计算机、其他外围设备,它能够进行各项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保存、处理、使用等,管理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工程进度控制管理、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调各个参建单位和部门。基建MIS能够使工程涉及到的各个单位或部门随时联系、沟通,使各个单位或部门的数据更加完整、可靠,还能够自动生成业务报表,使业务报表更加规范,实现管理标准化。采用基建MIS可以有效降低管理的成本投入,提高建设方的管理效率。在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方面,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型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实力;在基层人员的管理方面,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技巧,实用经验等,还要强化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另外,电力企业还可以将本单位的技术型人才外派到其他先进单位学习、交流,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2、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项目繁多,且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配置管理人员时,应聘请那些具有相应资质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此外,也可从外部引进管理人才,避免出现一个监理师同时管理多个工程的情况。企业要及时解决人员老化和缺编的问题,并通过加强人员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严肃处理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渎职等不良现象,而对于未达到管理资质要求的人员,则不予以录用。 3、加强工程的成本管理 施工的成本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做好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应对所有资源进行动态的优化组合,争取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另外,由于施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而成本管理的关键是进行成本核算,为保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应在施工生产的同时进行成本核算,以保证时间上的一致性。项目前期(项目规划、施工设计方案等)的成本控制也非常关键,项目负责人应从技术、组织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成本。例如,在购买施工材料时,要货比三家,争取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定额领料制,杜绝资源浪费。加强工程的成本管理,可以降低项目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的质量管理是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电气装置试运行中的质量管理。在完成电气的安装工作之后,需进行试运工作。在试运行中加强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先按照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对电气装置的安装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在通过验收交给使用单位后,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在保修期内对电气装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2)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和图纸进行施工,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工程竣工后,也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3)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应保证施工的进度。质量与进度是互相关联的整体,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做好施工的进度控制工作,即依据施工任务委托书进行进度控制。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特点,做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项目”。 5、注重工程的安全管理 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为此,应注重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中包括:(1)进一步完善各项体系的建设,包括事故应急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等。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风险情况和进度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同时,对危险源要有一定的辨识性,确定重大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级控制,实现动态管理。(2)强化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级控制和管理,各项目部门应签订安全责任书,以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和任务。遵循“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设置安全专责,责任人要全部到岗履职。同时,将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并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3)为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监督力度。各项目负责人每个月要上报基建安全信息月报,并针对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风险项目辨识,以及时掌握基建中的各项安全风险问题,提前制订防范对策。同时,细化防范对策,以将其切实落实到各项安全施工方案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增强对基建工程的管理,重点是分析总结现行管理制度在实行中的缺陷,在基建管理所有环节中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电力系统中基建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提升对基建工程在管理重要性上的认识,以认真研究电力基建管理中的问题为基础,积极采取增强工程管理对策,推动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为全力做好供电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首先产生了进度管理的相关意义与影响因素,之后对进度管理中的措施经了分析,通过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促进电力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电力企业工程;进度管理;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计划、组织与协调、控制。项目管理中包含着较多的项目活动,这些活动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与进度管理四个部分。其中,进度管理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加大进度管理的力度,才能够真正发挥进度管理的作用。 1 进度管理概述 1.1 进度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不同阶段的工作时间、持续时间、衔接关系等,一方面要注重各个阶段计划的制定,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计划的贯彻落实。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必须对制定好的进度计划进行严格的执行,要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并认真查找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通过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能够始终保持在原定的轨道上。通过进度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影响进度管理的相关因素 电力工程管理中,影响进度管理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包括: (1)材料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材料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所占比例超过60%,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之下,项目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非常繁多,出现材料不合格或供应不充分的情况将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在各个环节中都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进度。 (2)设计与施工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电力工程中的设计出现变化之后,必然会对进度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则需要停工修整,对整体的施工进度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施工方案对施工的周期、投资、质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将会影响施工的质量与进度,最终导致投资成本增加。 (3)设备因素影响进度管理 电力工程中出现设备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力工程中的设备大部分都是大型机械,而且都是专用设备,如果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进度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2 电力建设工程中的进度编制规划 电力建设工程进度中包含业主层、监理层与施工承包商层三大层次。在电力企业工程进度管理中主要包含四级计划,其中下一级的计划是对上一级计划的分解与细化,通过自下而上的汇总而实现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协调与控制。 一级进度计划由业主进行编制,主要适用范围为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及经理级人员。一级进度计划在整个的工程项目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代表了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总体走向,指导与控制着其他三级的进度计划,是不可以改变的。二级进度计划由业主计划部小组与工程监理进行编制,属于控制性计划,是对一级进度计划的确认与展开,也是对三级进度计划的指导。二级进度计划中指出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点,是业主与其他各方之间进行协调的主要依据。三级进度计划主要由承包商施工项目部进行编制,是对二级进度计划的分解,是对项目部对施工进行安排与对资源进场进行组织的重要依据。三级进度计划在经过批准之后就作为分标段的总体目标。四级进度计划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细节部分,属于执行性质的计划。 3 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实施措施 进度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管理的保障。在进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进度管理中的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指的是领导通过施工进度指令的方式实现对工程进度管理的指导、协调与考核等,主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包括激励手段、监督手段、督促手段等,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对进度的控制与管理。与其他进度管理相比,行政干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参建单位进行协作管理。因此,行政干预主要适用于电力企业工程中不同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或者不同工序之间的交接管理。 (2)建立健全现场协调制度 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等部门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协调会议,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同时,协调会议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与单位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相互合作的默契程度,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进度。 (3)注重目标管理的实施 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对目标进行细分,针对各个目标进行分阶段的进度管理,确保进度管理能够与现实之间更加的贴近,同时还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健全进度管理中的例会制度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时召开例会,参加例会的主要包括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例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工程进度,对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与预定情况进行比对,对其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对工作内容的调整,为之后的进度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4 总结 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项目论证、项目审查、立项,在立项之后需要进行项目勘察、项目设计、项目研究,之后进行施工,最终进行交付。电力工程项目是工程建设项目中最具特色的项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进度管理。进度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工程进度管理属于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所有的参与人员都对其高度重视,不断实现管理质量意识的提高,通过扎实的进度管理工作为电力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浅谈电力企业如何做好项目工程管理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至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存在相当的局限与不足之处。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电力资源的重要分配主体,其内部组织的项目工程多与居民用电或国家发电息息相关,所以加强电力企业中的项目工程管理,正是企业走向正规化的初步路径,也是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电力企业;项目工程;管理制度 一、前言 电力资源作为国家赖以生存的人力开发资源,对维系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也有了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意义。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电力资源的分配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改革电力企业的内部制度,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并繁荣企业文化和效益,成为当下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一个电力企业要如欲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新形势的变化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而改革的重点除了强化人才培训指标、增进电力技术含量外,应按照电力改革的要求和任务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二、做好项目工程管理的意义 (1)维系企业形象,构建良好工作平台。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庞大,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形象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企业文化的灵魂就在于员工与领导阶层共同凝成的一股向心力,创造一个团结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做好项目工程管理的意义,首当其冲的意义是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由于项目工程的服务对象多为颇具社会地位的承包单位,合作的团体大多为阅历颇深的企业法人,创造的财富和产品又面对的是广大消费客户,所以要在电力企业中高度强化责任意识,尤其是领导部门需要对做好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让员工奋战在自己打造的一个良好的平台之下,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效益和服务。 (2)促进员工团结,建立高效工作队伍。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存在的内核与灵魂。[1]没有向心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正如上文所说,强化项目工程管理的前提是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必将促进员工团结,促进建立一支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对公司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面发展人才。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归根结底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促进优秀人才的全面发展。由于在电力企业员工主体多为电力专业出身的电力人才与电工人员,接触的工作面多为技术而非公关或社交,所以电力企业的工人专业素质往往都比较强而人文品质与人力资源协调能力略显不足。强化项目工程管理,将员工统一在一个大集体的范畴之内,施以必要的相互配合,除了促进团结之外,对于个体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责任使命感的增强,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助作用。 三、目前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的力量薄弱。电力企业以经营和开发电力资源为主,所聘用的员工团队以技术工人或工科毕业生为主,只有极少部分的管理学人才,这就导致了电力企业中管理部门力量的相对薄弱,而且电力企业往往因为承担了众多的保电任务和民生工程,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的,这更使得管理变得不被重视,管理人员也被视为落后于技术员工的第二类工作团队,在集体实施项目工程的活动中,难免会被边缘化,也就造成了电力企业制度的疏松。为了更好地稳定工作环境,必然要重新审视管理部门的重要性,需要适量招聘管理专业的人才以及拥有MBA硕士文凭的高学历人士,为企业单位的管理做出贡献。 (2)管理理念与方式落后。据调查统计,现存的电力管理制度与政工工作环节中,管理的方法和机制由于长期不被重视而出现普遍落后的不良现象。[2]这种不良的现象,首先体现在管理理念方面,很多电力企业部门不能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单位内管理活动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因循守旧或以单纯的指挥作风和官僚做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生产和服务的积极性,不利于凝结企业整体向心力,阻滞了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损毁了企业形象与文化灵魂。 四、做好项目工程管理的具体策略 (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电力企业项目工程管理,首先要从企业工作性质的实际出发实现政企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有机融合,在全面丰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真真正正地落实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上。工程项目是电力企业的产品,产品质量是管理的显然是重中之重。电力企业的各个工程组织管理部门,应该把管理方向集中到工程质量控制上,与技术部门及其他部门紧密配合,不断熔铸凝聚力,实现管理协同,减少中间环节效率损失,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的关系以及质量与施工工期之间的关系,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2)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经久不衰并需要长期执行的重要方针。[3]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要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加强部门间协同管理,严密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 总结一下就是要在具体工作中严格管理项目的五个关键环节,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局面:一是立项。发展策划部门要负责所立项目均严格按程序报批。二是招投标。择优录用施工队伍。公开招标接受咨询和监督,确保招标的客观公正,有效地避免了“首长工程”和以权谋私的问题。三是工程监理。建立三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工程特点,认真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在工程竣工后,坚持实行“三步走”的规定:第一步由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自检;第二步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复验;第三步在自检、复检的基础上,由公司基建部组织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和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查和认证,签发工程质量认证书。四是工程预算和结算。为了加强基建工程的投资控制,公司严格对工程项目的估算与概算、施工图预算及决算进行审查。对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坚持工程完毕后进行审计,有效地堵塞了在工程建设中高套定额、虚列费用、抬高工程造价等不符合规定问题的发生。五是严把过程中的廉政和审计风险关。坚持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协议,做到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在施工前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廉政制度,明文规定:严禁利用工作之便,搞不正之风,不准向施工单位提出吃请或报销个人支出等。只要有针对性的对上述五个环节进行有效制度约束,建立具体的规范和固化工作机制,才能发挥好对工程项目的监督保证作用。 五、结论 企业经营如同一个硕大的发动机,即便一颗再小的螺丝钉出现故障,都会对发动机整体的运作带来阻碍的负面影响。电力企业在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除了科学的加大投入、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力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外,对管理制度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工程”,电力企业应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让电力工程项目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和“示范工程”。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 【摘 要】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电力企业也正在接受着来自于客观市场环境变化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多方挑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的生存,电力企业就要争取最大的电力市场占有率,改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稳定的用电客户群体,维持大客户正常关系的运行,加大对业扩工程的管理力度。本文针对电力企业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业扩工程的含义,然后分析了业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如何完善电力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大客户 业扩工程 管理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每一个行业的管理者或经营者都在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占据更多的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传统的经营理念注重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然而,现阶段企业的竞争则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水平,与普通的加工制造业不同,电力企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电力的规模需求与数量需求与日俱增,一个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供电效率与服务水平来能获得更丰富的客户资源,对电力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其经营水平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与效益。 1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的概念及其意义 电力大客户主要指的是对电量需求量大,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客户,例如一些工业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特殊用电部门,其中的一些客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也有一部分企业正在使用非电力能源,但是有转向使用电力能源趋势的潜在客户。 大客户的对于电力质量与服务有特殊的需求:首先,要求高压供电,供电设备容量大,线路联结相对复杂,线路对系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次,一般的大客户都是大中型的工业单位,能否得到稳定的供电对于交易的影响巨大;再次,由于用电量大,必然会产生高数额的费用,能否顺利收取这部分费用,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来说至关重要;最后,只有对这部分客户的电力服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科学的营销策略,才能确保整个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因为在整个一个区域内,正是这些大客户才成为电力企业收益的增长点。 所谓的“业扩工程”是新装增容与变更用电合称的业务扩充,他覆盖了从接受用户的电力需求申请到完成对客户供电服务的整个程序,属于一种售前服务行为,涵盖了:工程设计、设备采购与设置、工程检修与验收等方面。 业扩工程是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建立交易关系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还没有动用电能的供应,所以,这一环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客户资源的稳定度,与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就要全面完善业扩工程精细化管理,确保业扩工程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运行,简化供电需求办理程序,丰富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电力企业通过运行客户经理负责制以及重要客户特殊服务等制度来建立业扩工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仍未落实到位,没有对大客户的开发价值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没有深入大客户中间进行做好市场调研,也没有扩大营销范围,挖掘潜在客户,对于大客户的服务方式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具体的服务管理不够系统,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甚至在服务技巧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其次,由于不同的客户对于电力的需求与服务水平的要求不同,会在业扩工程管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型用电企业一般对于电力供应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业扩工程各个部门之间有效地配合起来,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权责不清,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各个部门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一遇问题彼此推卸责任,将客户利益搁置一旁,这样就为业扩工程的工作效益带来影响,失去了业扩工程建设意义,影响了客户满意度。 再次,电力大客户业扩工程的有效运行,需要精细化管理,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交流与协作方面的问题,例如:一般的信息交流都是以纸张单据的形式进行,各个联系环节没有现代技术做支持,一些沟通过程缺乏真实性与透明度,与客户之间缺乏有组织的信息交流系统,电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服务系统工作效率低下,客户之间无法形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3 电力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措施 第一,完善对客户经理素质与能力的培训。逐渐完善业扩工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鼓励他们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培养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业扩工作人员要善于经营、懂得策划,具备精湛的技术素质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会的形式来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完善能力,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来深入对业扩工程的认识,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客户至上的大局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第二,形成客户经理负责的制度。业扩工程可以通过“面对面”沟通进行一一服务,对经营实行差异化管理,为一些重要的VIP客户建立绿色通道,形成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不遗余力地为客户建立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尽量使客户满意。作为客户经理要从整体把握,从现场勘察、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以及供电合同的签订等方面进行综合把握,将服务贯穿在整个过程,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业扩工程管理混乱的问题。要对规章制度全面执行,一旦有客户投诉现象,要妥善处理,进行回访,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发现其中的问题,加强对客服人员工作的有效监督,对于触犯相关规定,或者没有依照要求完成工作的人员要严加惩罚。 第三,一旦供电企业受理了业扩工程,客户经理要与客户做好沟通工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现场勘察,对客户对电量的需求量,规模以及现场的供电条件等加以调查,对于初步估计供电的方案以及电费计算方案。 第四,依照接进线路开放容量,用户最近的电力用量以及远景时期的规划来编制合理的电力供应方案与策略,要运行供电的“三审”也就是供电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 第五,规范资质审核。当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交供电方案策划书以后,要委托具有相关的资质的电力施工企业进行电力供应施工。 第六,当施工建设到一半时,客户经理要将专业电力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深入工程里面,对电气设施全面加以检查与验收,当工程建设结束以后,客户经理要从客户手中获取竣工验收资料,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现场调试验收,确保各个输电线路以及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以后,再由相关人员在送电申请书上签字。 4 结语 电力企业大客户的业扩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它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多个部门的工作的有效配合,他需要所有部门都要以电力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相互沟通,积极配合,树立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形成责任制度,为广大客户带来最优质,最全面的电力服务。 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家的用电负荷也在不断加大。为解决供电需求矛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电网进行改造、升级。随着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西部完善、无电地区改造工程及无油化变电站等改造工程的陆续完工投入运营,极大改善了电网结构,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通过近几年对电力企业工程建设中的小型基建工程(包括小型维修、小型装饰、改建、拆除工程)检查审计,对电力企业小型基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供电;小型基建工程;审计;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完善,小型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工程监理、检查力度逐步加强,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监理、资金的专项管理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电力工程建设中小型基建工程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违规招投标现象严重 招投标工作经过近几年的法律建设,特别是《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全社会对招投标工作的法律认识有所提高。但建设单位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法律约束,造成招投标行为不规范,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一是招标人划整为零,规避招标,往往将整体项目化分为几个项目或单个工程进行招标,分别有几个人中标,实际是领导利益驱动进行干预;二是同一投标人借用资质,分别找人投标,骗取中标,同一人交纳与退还投标保证金,使报价失去竞争力,抬高工程造价,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目前电力企业评标采用技术评标和商务评标法,按照最终两个评标小组的总分按照一定比例汇总,往往评标小组成员非本专业专家,本身对技术标的理解就不够深,而是各部室的负责人及专责组成,造成评标存在人为因素,没有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评委在技术评标的评审过程中, “人情分”现象时有发生,切小型基建工程往往由本地的人参与招标,投标人与评委相互认识,无相应保密措施,投标人与评委打招呼、拉关系等现象都有影响了评标的公正性。 2 施工单位无相应资质或挂靠、借用资质 在电力小型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因电力小型基建工程难度不大,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等因素,往往对主管工程领导进行攻关,贿赂等方式承包工程项目,然后进行施工。单位无相应的资质或者挂靠在有资质的单位下面,借用资质,每年向有资质单位上缴一定的管理费。 3 各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不力 电力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往往涉及多部门,招投标监管涉及发展策划部、基建部物资部等部门;施工建设过程监管涉及生产技术部、供电营业站所;工程完工后,涉及基建、审计等部门监管。从施工流程上看,小型建设项目从头到尾都有各个部门进行监管,制度规定各部门应担负相应的职责,但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实际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减弱了监管力度。 4 工程量、工程造价不实 工程量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量的真实准确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及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显得尤为重要。但电力小型建设工程客观因素影响,建设单位不能提供真实和完整的工程量清单。小型基建项目没有按照工程流程办理,存在工程量多估冒算现象。很多清单的单价与市场也严重不符,造价基本套用定额,主材价格基本上来自由政府编制的材料指导价,因材质不同,主材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甚远,造成工程量、工程造价不实。同时,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不可避免,工程的变更不明确,使得现场签证根据不准确,部分隐蔽工程完工后无法核实工程量,只能按照施工方提供的资料进行核算,也造成工程成本的不实,影响工程结算准确性。 笔者就工程招投标、资质管理、工程量、工程造价及监管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粗浅的认识。下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1)严格执行招投标法,推进招投标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加强招投标流程管控。利用网络平台,实行电子招投标、评标。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评标人员与投标人分离,建立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家库,每次招投标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人员,组成相应的评标小组成员,进行项目的招投标评标工作。对违反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的专家,立即清除出库,以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客观公正; 2)加大挂靠、借用资质投标及无资质投标问题清理,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查营业执照、深入施工现场,检查现场实际施工单位和人员身份的真实性,与施工人员谈话了解等方式,确认资质的真实性,对发现和认定挂靠、借用资质的,坚决予以清退,邀请资质齐全、资信能力高、信誉度强、施工队伍稳定、质量过硬、工程质保俱佳的企业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已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技术要求等; 3)确保工程数量真实,造价准确。对已批准建设的工程,预算前必须详细掌握;注重结合实地考察,确保工程数量真实,运用科学方法核算,依据计价定额、结算方法、主材价格、优惠条款以及取费标准等对工程进行核算,根据不同的核价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做到核价的科学合理,掌握材料行情,依据市场实际编制标底。同时,在工程结算时,重视按实签证,要做到实事求是,结合现场的情况来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核实所签证的主要内容,坚决防止施工单位随意增加工程签证及隐蔽工程虚假签证,建立工程量变更责任追究及隐蔽工程量现场核实等方法; 4)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工程管理的监管的力度 。按照《国网公司工程项目审计办法》,由基建部、发策部、监察审计等部门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权限,对工程的立项、审批、实施及完工验收的全方位监管,财务部负责工程资金的结算,根据完成工程量百分比和工程进度拨付工程资金。同时, 凡是招投标活动都请监察审计部门参加,应招标工程因特殊情况,需直接发包的,也应和监察部门共同把关,各司其职,依法行政,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力度,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分析 摘要:复杂网络是指具有无标度、小世界、吸引子、自相似、自组织中部分或者所有性质的网络。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复杂的系统基本上都能以网络来进行描述,而现实中的那些复杂的系统则可以以“复杂网络”来称之,比如社会网、交通网、电力网、万维网、因特网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复杂网络。本文主要通过对复杂网络理论的介绍,从而对计算机Internet网进行分析,对Internet网这一复杂系统进行探究,揭示Internet拓扑现象的特性、规律及动因。 关键词:复杂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复杂的系统基本上都能以网络来进行描述,而现实中的那些复杂的系统则可以以“复杂网络”来称之,比如社会网、交通网、电力网、万维网、因特网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复杂网络。在这些复杂系统中,那些现实中的实体往往通过复杂网络的节点来表示,实体跟节点相对应,节点之间的连线(即边)则对应于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而Internet网络自从诞生开始,其一直沿着更优、更高级、更复杂的路径演化和发展着,现在Internet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无中心控制的、异构的、分布式的极其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Internet网络结构日益复杂。Internet网络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网络中的节点不断加入和退出,各个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链路时常发生失效,链路也经常出现方向和权重的变化。第二,网络中节点日益复杂化。各节点越来越具有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动力学系统。第三,复杂因素之间的彼此影响。各个节点之间或者数据包流和节点之间出现了非线性的作用及其各个用户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等等都是彼此的影响因素。 一、复杂网络理论简介 复杂网络是指具有无标度、小世界、吸引子、自相似、自组织中部分或者所有性质的网络。复杂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的演化特征、演化规律、演化动力学机制、演化的统计规律以及网络的模型特质、形成机制、几何性质、结构稳定性等。在自然科学中,复杂网络研究的最为基本的内容包括:度、相关性、集聚程度、最短距离、介数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 复杂网络系统一般有着下面几个特征: (1)小世界。复杂网络通过简单的描述对许多复杂的现实网络进行了解释,认为不管规模多大的网络,其任意两个节点都是由一条路径连接的事实。它阐释无论什么世界都是通过相互关系非常小的无数个节点所连接起来的。比如,在现实的社会网中,每个人的生活圈很小,人跟人认识的数目非常少,但是这个社会却是由无数个关系所组成的,通过一条关系,可以找到跟你相距很远的无关系的陌生人。就好像麦克卢汉所讲的,地球将越来越小,是一个小的地球村,即一个小世界。 (2)集群性。复杂网络会越来越具有集群性。比如,在现实的社会网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熟人圈,在这个圈子里,每位成员都可能跟其他成员认识。集群性就是指网络具有一种内聚的倾向,即在一个大网络中,会分布着许多个彼此联系的积聚小网络。比如一个朋友圈往往会通过某种关系跟另一个朋友圈联系着。 (3)幂律的度分布。度是指网络中的节点及其节点关系的数量;度的相关性是指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介数是指网络中所有最短路径经过某一节点的数量,即有一节点A,在网络中,所有经过A的数量,它反映的是节点A的影响力。无标度网络的特征主要集中反映了集聚的集中性。总之,复杂网络的主要特征有:无标度性、小世界效应、节点度的幂律分布。 二、Internet网络的拓扑分析 (一)Internet拓扑的特点 近些年来对于Internet拓扑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对于Internet拓扑节点度的幂律分布。这种分布在规模不同的网络拓扑中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指,在规模不同的Internet拓扑中,它们的节点度表现出一种幂律分布,即: P(k)=k-β 其中,β一般在2―3这个小范围内进行波动,k是指节点度,P(k)表示度为k的节点出现的概率,即分布率。 Interne作为一个复杂网络,从其通信网络的优化目的来说,其实现节点间平均距离最小化、网络边数最小化是其拓扑优化的主要目标。即未来通信网络的趋势就是小世界网络。可是Internet网络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巨大,具有全球性,其拓扑结构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所以,对于Internet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目标的实现有点不大可能。但是话又说回来,尽管Internet的发展并不能实现拓扑设计的整体优化,它的小世界、较少边、高聚集等特性足以表明其还是具有小范围优化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产生可表现出其一些规律,即Internet网络具有优先连接和生长的规律。生长表示的是Internet具有动态增长的特性,所以Internet的拓扑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优先连接规律表示新节点进入Internet网络的规则,即在新节点加入网络时会选择拥有较大连接数的节点进行连接。 (二)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Internet网络拓扑模型的构建 在世人发现Internet网络节点度具有幂律分布的规律之后,Internet网络拓扑模型的构建产生巨大的转变。大家更多的选择从优先连接和生长等这一网络拓扑规律入手进行Internet网络的拓扑建模,其主要是为了让符合现实Internet拓扑性质的模型通过一些简单规则的演化让其自动地产生出来。可利用优先连接来对新节点加入网络的过程进行描述还比较粗糙,首先是因为新节点在加入之前,对网络全局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把握具有很大的难度,其次一个原因是单一的优先连接不能够描述复杂的加入决策过程,而且在全网中容易形成少量的集散节点。所以要建立更加符合现实Internet拓扑特征的网络模型则需要考虑更完善的加入规则。 现在对于构建Internet模型主要是依据自治域级和路由器级,但由于Internet网络拓扑特性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中表现出某种本质上的相似性,所以,本拓扑模型的构建都适应于这两个级。此模型主要的规则是前面提到的通过生长和局部优先连接,来形成Internet拓扑模型,这种形成机制就好像一个层次化比较强的选举过程,如下图所示: 此模型首先假设在一个平面中分布着n个节点,并存在着一个离散的均匀走动的时钟,这些节点都清楚自己是何时进入网络的,这些节点进入网络的时刻分布是从零时刻开始至具体某一特定时刻内的随机分布。每个节点进入网络前后的动作就是接收和发送消息及依据所接收的消息产生响应。发送和接收的消息中包括了自己的优先度以及消息传达的范围等内容。并且这些节点优先度将对其消息传送的范围即辐射半径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节点接收消息之后往往是按照消息源的优先度来确定其是否跟发送消息的节点建立连接,若所接收到的许多消息源节点存在相近的优先度,其将会随机地选择一个消息源节点进行连接。通过这种规则进行不断的演化和发展,将会得出上图的结果。其中a图表示Internet网络形成的初始阶段,那时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节点进行活动,每个节点度都比较小,其发送和接收消息的范围还比较小,所以这些节点往往只跟自己相邻的节点进行连接。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节点度的不断增加,各个节点的消息所能到达的距离越来越远,即所形成的连接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在局部区域胜出的节点代表整个区域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以致形成更大区域的代表。这个过程将持续下去,直到网络中形成几个较大的聚集中心。如图(b)、(c)所示,这种自组织的层次网络并不具有预先设置的层次数。这就是Internet网络拓扑结构的形成模型,是一种消息自组织和传递接收的模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网络理论最主要的特性是无标度性、小世界效应、节点度的幂律分布。Internet网络延续着这些性质,在其拓扑结构构建和形成中表现出来,具体所形成的拓扑规则是:Internet网络中节点的生长性和优先连接。通过其不断的生长以及生长出的节点的优先连接,从而促使网络拓扑是一种消息自组织和传递的过程。 复杂网络论文:计算机网络行为的复杂性理论研究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行为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研究计算机网络行为的方法已难适应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为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行为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复杂网络行为研究新方法。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不足,阐明复杂性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有效性,并概述其发展现状,以及指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行为;复杂性理论 一、引言 当今的计算机网络异常复杂,运行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成超分布、超并行、超复杂性质。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对象正是这种动态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对象有: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传输性能动态演化、网络安全、故障诊断、以及动态网络流量等。建立或优化出具有更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在巨量用户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高质量服务。故,研究计算机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行为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大多为“还原论”思想,一定程度不适合当今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发展需求。基于传统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之中,为探索复杂网络行为研究方法提供新思路。复杂性理论是一种基于非线性、动态、复杂系统的理论,其是解决系统整体性的新方法。故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宏观行为特性时,复杂性理论有其巨大优势。 二、传统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行为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大多为“还原论”思想,一定程度不能较全面地当今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发展需求,其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的采样和测量理论已不适用于现在复杂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 2.复杂计算机网络中的宏观可靠性的研究甚少。 3.复杂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行和宏观安全监控理论缺乏。 4.传统的阵列新能评估理论不能处理长程相关条件下的性能评估。 5.复杂计算机网络拓扑图状态分析理论甚少。 6.复杂计算机网络中时常发生异常大流量,对这种显现的研究和处理理论甚少,而传统的Poisson和Markov理论不能准确刻画,故,需要新的数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7.研究复杂计算机网络中的流量实时测量和监控理论较少。 然而,现今的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故,探索新的方法,来研究复杂计算机网络行的方法,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因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复杂性理论 复杂性理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作为一种介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新科学研究工具。 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现今的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之中,可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宏观上研究和分析其网络行为特性,该领域的研究能突破传统算法的一些局限,更好地建设出和优化现今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保证服务质量。 复杂性理论主要包括:混沌学、分形学、自组织学、以及复杂网络学等,是一种新型的交叉科学: 1.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貌似随机运动的复杂现象,各个科学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混沌现象,其主要特征包括有界性、遍历性、不可预测性、分为性、普适性等。 2.分形所描述的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多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是体缩小尺寸的形状,即自相似性。由于其由非线性、非平衡过程所产生,故其具有非周期、无规则的自相似特征。 3.自组织是一种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过程,为整个系统自我生存、寻求适应性、创造性的行为。各种内在因素相互影响,使复杂系统能够自动地变换成“自组织临界状态”,此时,系统的时空动力学行为不再具有特征时间和特征空间尺度,而是时空关联(满足幂定律分布),如果越过该临界状态,系统会产生复杂的相变现象。 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的复杂性是宏观的,包括行为复杂、功能复杂、结构复杂等各个方面。而复杂性理论的自组织性、临界性、自相似性、非线性等鲜明特征正好符合研究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的各种特征。 四、计算机网络行为的复杂性理论发展 由于复杂性理论的特性适用于研究复杂计算机网络行为,故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网络行为研究感兴趣,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计算机网络流量行为研究方面,WE Leland等人于1994年发现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流量符合自相似特性,而并不符合传统的poisson分步布,这表明传统的poisson、马尔科夫流、自回归等分析手段不在适用,后来进过大量学者深入研究,建立了一系列流量模型,比如报酬模型、无限源Poisson模型、MMPP模型、On/Off模型等。 在网络拓扑行为研究方面,研究成果表明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并不是一个随机网络系统,而是一种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无尺度特征的复杂网络,其节点度服从幂律分。欲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行为,就必须先着手建立有效的网络拓扑模型,随着学者深入研究,提出了比如WS模型、BA模型、局部演化模型等网络拓扑演化模型,及针对网络的鲁棒和脆弱性,提出的HOT模型等。 在将混沌学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中的方面,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中普遍存在一种貌似随机的现象,其具有混沌的各种特性。为引导这种混沌现象向好的方面发展,学者陈关荣等人在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系统中的混沌现象之后,将将混沌控制方法引入到网络流量控制当中,另外,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试将混沌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相空间重构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流量行为研究和分析领域,获得了一些成果。 五、展望 将复杂性理论引入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现今的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复杂、有其符合复杂性理论的特性,且复杂性理论的研究比较成熟。 在计算机网络拓扑机构研究方面,网络拓扑演化行为具有动力学、非线性、自组织性等,而将复杂性理论的自组织学、混沌学、分形学、拓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引入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尚不充分,且更具具体的实际计算机网络特点结合复杂性理论进行研究也尚待探索。同样,在计算机网络流量行为研究方面,针对网络流量的混沌、自相似等特性,结合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全面阐述网络流量行为的特点动态变化形式,并对计算机网络流量进行有效建模,支持其特征参数,为给出有效的控制方法奠定基础、以及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稳定运行等方面提供理论前提。 六、结论 21世纪的信息化将给人来带来巨大财富,计算机网络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中的复杂性理论研究将为其提供一种新方法。在此,针对实际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特点,总结了传统网络行为分析方法的缺陷,并综述了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中的复杂性理论研究现状,指明其在管理和控制复杂计算机网络方和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方面取得的效果,总结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行为研究的有效性,并阐述该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复杂网络论文:复杂网络研究 摘要:从复杂网络的三个主要度量特征量: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度分布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复杂网络中最主要的三种网络模型,即随机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网络模型,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方向。 关键词:复杂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 1 复杂网络研究概况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复杂网络之所以复杂,不仅在于网络规模的巨大,网络结构的复杂,而且网络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动态复杂,网络行为也很复杂。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系统都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如社会网络中的科研合作网,信息网络中的万维网、科研引用网,技术网络中的因特网、电力网等。网络节点为系统元素,边为元素间的互相作用,例如,在社会网络中,节点表示个人、组织机构或国家,边表示他(它)们之间的社会联系。现实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首先,网络的结构非常复杂,对网络节点间的连接,至今仍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其次,网络是不断演化的,网络节点不断地增加,节点之间的连接在不断地增长,而且连接之间存在着多样性;第三,网络的动力学具有复杂性,每个节点本身可以是非线性系统,具有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而且在不停地变化。 由于现实世界网络的规模大,节点间相互作用复杂,其拓扑结构基本上未知或未曾探索。两百多年来,人们对描述真实系统拓扑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无明确设计原则的大规模网络主要用简单而易于被多数人接受的随机网络来描述,随机图的思想主宰复杂网络研究达四十年之久;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大量的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性的网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这两种网络的发现,掀起了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 2 复杂网络主要特征度量 2.1 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APL) 平均路径长度是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度量,它指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的平均最短距离。这里节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从一节点到另一节点所要经历的边的最小数目,其中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网络的直径。平均路径长度和直径衡量的是网络的传输性能与效率。 对于无方向无权重网络,连接点i和点j的连线的数目即称为路径长度。点i和点j之间的最短路径是连接这两点的最短的路长,其长度是点i和点j之间的距离dij。若图带权重,可以使用同样的定义,但是要考虑到权重。计算dij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路径长度:。这样的定义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在网络中存在不连通的节点,则平均最短距离将发散。为此Latora和Marhciorlli[2]提出了一种称为全局效率的相关测量量:。 2.2 聚集系数(簇系数Cluster Coefficient) 集聚系数,它衡量的是网络的集团化程度,是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参数。簇系数的概念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对社会网络而言,集团化形态是其一个重要特征,集团表示网络中的朋友圈或熟人圈,集团中的成员往往相互熟悉,为衡量这种群集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聚集系数的概念。 通常用到了两种聚集系数。Barrat和Wegiht[3]提出了对于无向无权重的网络的如下定义:C=3NA/N3 。 其中NA是网络中三角形的数目,N3是三个点连通的数目。因子3是考虑到每个三角形可以看作是三个不同的三连通点。一个三角形是每对点之间都是有连线的三点集,而三连通点则是每个点都是可以从另外的点到达的三点集,这样可以定义给定点i的聚集系数: 。其中NΔ(i)是包含了点i的三角形的数目,N3(i)是点i做为中心点的三连通节点的数目。若ki是节点i的邻居的数目,则N3=ki(ki-1);同样,NΔ(i)是i点的邻居之间的连线的数目,用li表示邻居之间的连线的数目,则方程可以写为:。 2.3 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 度分布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统计特征。这里的度也称为连通度,节点的度指的是与该节点连接的边数。度在不同的网络中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在社会网络中,度可以表示个体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度越大的个体,其影响力就越大,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度分布则表示节点度的概率分布函数P(k),它指的是节点有k条边连接的概率。在目前的研究中,两种度分布较为常见:一是指数度分布,即P(k)随着k的增大以指数形式衰减;另一种分布是幂律分布,即P(k)~k-γ,其中γ称为度指数,不同γ的网络,其动力学性质也不同。另外,度分布还有其它形式,如星型网络的度分布是两点分布,规则网络的度分布为单点分布。 3 复杂网络模型 3.1 随机网络模型 20世纪50年代末期,匈牙利数学家Paul Erds和Alfred Rény首次将随机性引入网络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随机网络模型,简称ER模型。他们指出可以用两种方法建立随机网络一种方法是给定N个节点,从(N(N-1))/2条可能的边中连接E条边,忽略重边情况;另一种方法是给定N个节点,每一对节点以概率p进行连接,所得到的图是一个随机图。 随机网络的基本特性可以归纳如下: 1) 随机网络的平均度为: 2) 随机网络的聚集系数:由于网络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都是等概率的,因此对于某个节点i,其邻接点之间连接的概率也是p,所以随机网络的簇系数 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随网络规模的增加呈对数增长。 3) 随机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可以进行如下估计:考虑随机网络的平均度(k),对于任意一个节点,其一阶邻接点的数目为(k),二阶邻接点的数目为(k)2,依此类推,当l步后达到网络的总节点数目N,有N=N=(k)l,所以lland~lnN/ln((k))可以看出,随机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随网络规模的增加呈对数增长。 4) 随机网络的度分布:给定一个连接概率为p的随机图,对于任意节点i,其度ki遵循二项式分布:当网络规模N很大时,网络的度分布接近泊松分布,即 。由于随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是等概率的,因此大多数节点的度都在均值(k)附近,网络中没有度特别大的节点.随机网络的特征是网络的簇系数较小,平均最短距离也较小。 3.2 小世界网络模型 1998年Watts和Strogatz[4]在ER模型基础上对比真实网络提出了小世界模型(WS), WS模型构造过程如下: 1) 开始于规则图形。初始有数目固定的N个节点,每个节点有k个临近节点,构成一个规则的一维圆环。 2) 随机化。以概率p对圆环中的每一条边重新连接。这个过程中要求不能自身连接和重复连接。例如图1[5]所示,p=0对应于规则图,p=1对应于随机图;当前研究的热点是p在0到1之间的WS网络的性质。 图1 中间为小世界模型(左图为规则图,右图为随机图) WS网络的主要性质为: a) 平均路径。图1中被随机选择又重新连结后的线称为捷径,它对整个网络的平均路径有着很大影响。分析表明:当p =2/(NK),即在保证系统中至少出现一条捷径的情况下,系统的平均路径开始下降。即使是相当少的捷径也能够显著地减小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这是因为每出现一条捷径,它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它不仅影响到被这条线直接连着的两点,也影响到了这两点的最近邻、次近邻,以及次次近邻等。 b) WS网络的聚集系数。由初始固定的节点数可计算出P=0时规则网络的集群系数为C(0), C(0)取决于网络结构而与尺寸N无关,因此有相对较大的值。随着边按一定的概率P随机化,集群系数在C(0)的附近变化。 c) 度分布。WS模型是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模型,P=0时规则网络的度分布是中心点位于K=k的δ函数,P=1时随机网络是Poisson分布,在K=k点达到极大值。P从0变化到1的过程中,原来δ函数形式的度分布逐渐拓宽最终形成 Poisson分布。 3.3 无标度网络模型 上世纪末,Albert 等在对互联网的研究中发现了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开辟了人们对于复杂网络系统认识的新天地。他们发现,互联网实际上是由少数高连接性的页面组织起来的,80%以上页面的连结数不到4 个。然而只占节点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极少数节点,却有1000个以上的连结。这种网页的连接分布遵循所谓的“幂次定律”:任何一个节点拥有k 条连接的概率,与1/ k 成正比,这就是无标度网络。其后几年中,各行各业的研究者们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都发现了无标度网络。从生态系统到人际关系,从食物链到代谢系统,处处可以看到无标度网络。 无标度网络最显著特征是度分布属于幂分布。其表现出的特性是:大多数的节点只与一两个少数节点相连接,但有少数节点却被大量的连接。无标度模型一般用来分析网络的动态特性,揭示大型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 基于“成长性”和“择优连接”这两种机制,Albert等在深入分析了ER 模型之后,于1999年提出了BA 模型[6-7],从理论上解释了无标度网络的现象。它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现实世界中网络最基本的特点,较好地解释了无标度网络的形成机制。 BA模型是第一个增长的网络模型,其算法如下: 1) 增长:在初始时刻,假定系统中已有少量(m0个)节点,在以后的每一个时间间隔中,新增一个度为 的点(m≤m0),并将这m条边连接到网络中已经存在的m个不同的节点上。 2) 择优连接:当在网络中选择节点与新增节点连接时,假定被选择的节点v与新节点连接的概率?蒹(ki)和节点 的度成正比,即。经过t个时间间隔后,便会形成一个有N=m0+t个节点、 条边的网络。图2显示m=m0=2时的BA模型的演化过程。初始网络有两个节点,每次新增加的一个节点按优先连接机制与网络中已存在的两个节点相连。 图2 BA模型的演化过程 a) 度分布。BA模型生成的网络的度分布是无标度的,因为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有k条边的概率p(k)~2m2l-3,如图3所示。 b) 平均路径长度。BA无标度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为,这表明该网络也具有小世界特性。 c) 聚类系数。BA无标度网络的聚类系数和网络大小有关,近似成一种幂率分布。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以前,用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理论来描述真实系统的拓扑结构,这只反映了众多系统的两种极端情况,不能很好地描述多数现实系统。近几年来,以小世界网络与无标度网络为核心的复杂网络领域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大多数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使得对复杂系统建模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复杂网络的模型研究虽然己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小世界效应新的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以WS模型为代表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很好地展示了小世界的特性,但现实系统中的小世界网络异常丰富,理论上,有多少种现实网络就有多少种生成机制。因此,研究小世界网络形成的新机制,揭示产生小世界特性的多样性和新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 另外,演化网络拓扑的解析方法仍不完善。目前的多数网络模型是通过数值计算和近似的分析方法来建立的,即先以随机的方式生成网络,然后对度分布给出解析计算,而对其它主要参数仅给出模拟结果。由于模拟的结果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这种做对于网络拓扑特性方面的严格理解还发展得远远不够。 总之,复杂网络的发展给了我们一种看待世界研究世界的新方法,随着其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定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复杂网络论文:利用MEX文件实现复杂网络分形维数计算 摘要:复杂网络是最近几年流行的新兴学科之一。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发现人工网络和自然世界中共同存在的一些普遍特征。复杂网络的分形与自相似是复杂网络在演化成小网络时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呈现出来的某种相似性,通过对复杂网络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来达到探测网络的微观演化过程非常重要。本文对计算分形维数的盒子覆盖法进行了算法上的改进,同时在具体实现算法时采用了Matlab与C的接口程序C-MEX,有效地提高了运算速度! 关键词:复杂网络;分形维数;C-MEX 随着20世纪末Watts-Strogatz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和Barabasi-Albert的无尺度网络模型的提出,复杂网络的研究取得快速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复杂网络已成为最近几年流行的新兴学科之一,已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工程技术、经济、医药、生物等领域。 复杂网络是当前重要的一门交叉性学科,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发现自然世界和人工网络中存在普遍的特征,如小世界、标度等,从而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世界。复杂网络是从网络的视角出发,描述和研究的是系统构件如何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的宏观特性与行为。分形与自相似是复杂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其研究的一个热点之一。复杂网络的分形与自相似是复杂网络在演化成小网络时,整个过程将始终保持自己特征状态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使它的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呈现某种相似性。在复杂网络中,定量地描述这种具有自相似的网络的参数就叫做复杂网络的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最常用方法之一是盒子覆盖法。本文对计算分形维数的盒子覆盖法进行了算法上的改进,同时在具体实现算法时采用了Matlab与C的接口程序C-MEX,有效的提高了计算速度! 1 复杂网络分形维数探讨 复杂网络的分形与自相似性研究是利用复杂网络中节点内部的互动性来探测网络的微观演化过程。一个复杂网络具有分形性是指在对该网络进行重整化的过程中,若覆盖整个网络中的点所需的大小为lB的盒子的最小数量为NB,NB会随着lB的增长呈有限指数的幂律增长,若设幂律指数为dB,则为dB为该网络的分形维数。具体满足关系模型如式(1): NB≈lB-dB (1) 盒子覆盖法是计算复杂网络分形维数基本的方法,是应用合适的形式于盒子覆盖的方式求出一个复杂网络的分形维数dB。盒子覆盖法描述为:对于一个给定的网络G和盒大小lB,一个盒子是所有任意两个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lij小于lB的节点集合。盒子的最小数(记为NB)要能完全覆盖整个网络。以lB=1为例,那么很明显NB就为网络节点数N。 盒覆盖算法的最终目标就是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计算在给定盒子大小lB的情况下NB的最小值。 盒子覆盖法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是贪婪着色法,其他的也有如燃烧算法等。本文采用了最常用的贪婪着色法并对其进行了稍微的改进。改进后的贪婪着色算法可以描述如下: 1) 给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分配一个唯一的从1到N的数,每个节点并没有着色 2) 对于所有的值lB,分配一个颜色值0给所有1到其他所有节点,如Ci1=0 3) 将i设为2,重复下面的5个步骤直到i=N (1) 计算从i到j的所有节点的小于i的距离lij (2) 将lB设为1 (3) 对于所有的lij =lB选择一种没有使用的颜色Cjlij,就可以得到对于i的给定的lB的颜色值CilB (4) 设lB=lB+1,直到lB=lBmax (5) i=i+1 通过以上的算法只要在复杂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游走一遍,就可以在给定盒子大小lB的情况下计算出NB的最小值,接着就可以利用关系模型公式求出该网络的分形维数dB了。 2 利用CMEX文件计算复杂网络分形维数 根据以上的算法描述,我们用matlab具体实现了这个算法。但我们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复杂网络中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MATLAB又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在执行M文件时,需要对矩阵的每个元素循环处理,运算速度非常的缓慢,例如利用MATLAB实现上述算法时仅仅调用一个20万行的数据,就需要执行30几分钟。 对于Matlab直接计算中存在的困难,我们考虑过从更换编程平台,但由于matlab一些优秀的特性,我们还是希望能用matlab软件来实现上述算法。这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CMEX混合编程。 MEX文件又称为外部程序调用接口,在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比如影响 MATLAB执行速度的循环体时,可以编写相应的C或C ++子程序完成相同的功能,并编译成 MEX文件,再由MATLAB调用此MEX文件以提高运行速度。 C-MEX是通过MATLAB的编译器转换为可执行文件,是按照MEX技术要求的格式编写相应的程序,通过编译连接,生成扩展名为.dll的动态链接库文件,可以在MATLAB环境下以函数的形式直接调用。一般来说,C-MEX 文件的执行速度是相同功能的M文件执行速率的20~40倍。 MEX文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它们分工明确,分别用于完成不同的任务。第一部分称为计算功能子程,它包含了所有实际完成计算功能的源代码,用来完成实际的计算工作。第二部分称为入口子程序,它是计算子例行程序同MATLAB环境之间的接口,其作用是在 MATLAB系统与被调用的外部子程序之间建立通信联系。其中入口子程序的名字为mexFunction,其构成形式为:void mexFunction(int nlhs,mxA rray 3 plhs[],int nrhs,constmxA rray 3 p rhs[])。其中:nlhsnrhs为整型,分别表示输出输入变量的个数;plhs[]p rhs[]为mxA rray型指针数组,分别表示输出输入变量的地址。MEX文件执行流程可用图1表示。 针对于盒子覆盖法中的贪婪着色算法,我们也利用MEX文件编程实现了此算法来对复杂网络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具体利用C―MEX计算复杂网络分形维数的过程如下: (1) 我们先根据贪婪着色算法描述,用matlab的M文件实现 (2) 找出M文件中循环次数较多的代码段 (3) 将这些循环次数较多的代码段转化成相应的C-MEX程序,并编译成相应的.dll文件 (4) 将M文件中循环次数较多的代码段用相应的.dll代替 (5) 最后对修改后的程序编译执行 最后我们在CPU为AMD Athlon(tm) 64 X2 Dual Core Processor 4000+,内存为1G的机器上,分别对利用M文件和C-MEX文件两种方式调用了三组数据量不同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使用C-MEX混合编程后,实现复杂网络分形维数计算算法的执行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也证明了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3 结论 复杂网络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性学科,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发现人工网络和自然世界中存在普遍相似的特征,从而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世界的一些特性。通过研究复杂网络的分形维数,除了探究复杂网络中相似网络的维数,还可以探测网络的微观演化。本文对复杂网络的分形维数计算算法进行了探讨,并利用C-MEX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了此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运算速度。 复杂网络论文:基因表达谱的复杂网络研究 摘要:该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首先利用分类信息指数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选出了314个基因。对选出的基因分别做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Kruskal算法分别对两个相关系数矩阵做最小生成树,然后通过比较选出阈值,建立起节点间的连边关系,得到致病前后的两个网络。根据复杂网络中的相关理论,分别对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进行社区划分,最后通过观察两个样本的网络系统,分析致病前后基因的变化情况,建议了结肠癌的特征基因。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社区结构;分类信息指数;最小生成树;阈值;复杂网络 癌症起源于正常组织在物理或化学致癌物的诱导下,基因组发生的突变,即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因而改变了基因原来的正常分布(即所包含基因的种类和各类基因以该基因转录的mRNA的多少来衡量的表达水平)。所以探讨基因分布的改变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复杂网络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交叉。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单独通过分析系统内元组来反应系统性质。复杂系统是由微观层次上的海量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着作用。把个体抽象为网络节点,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节点之间的边,则复杂系统就可以用一个复杂网络来描述。 本文的实验数据集包含22 个正常组织样本和40个结肠癌组织样本,每个样本包含 2000个基因的表达数据。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另外,数据的特征维数2000,远远高于样本个数62。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和降维。我们采用了分类信息指数方法 (information index to classification, ⅡC)[2],公式为: 其中,μ1(i),μ2(i)分别表示第i个基因在正常组织样本和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中表达水平的均值;σ12(i),σ22(i)分别为该基因表达水平的标准差。 根据上式计算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中的2000个基因的分类信息指数,大部分基因的分类信息指数在0到0.2之间,仅有少部分基因的大于 0.2(如图1)。保留指数大于 0.2 的314个基因用于下一步的分析,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基因选择的特征空间,剔除掉大量“无关基因”,大大缩小需要搜索的致癌基因范围。 另外在撰写本文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与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所选特征基因中包含了一些已被实验证实的与癌症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在癌症基因调控网络中起关键作用,一共得到了40个基因(如表1)。我们要探寻的结肠癌的特征基因极有可能包含在这40个基因中,这对我们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6个基因在我们根据分类信息指数值对数据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被剔除了。所以我们选择剩下的34个基因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如表1)。 然后分别计算结肠癌样本(cancer)和正常样本(normal)各个基因间的相似性,得到相似矩阵。分析这些基因点的联系,选择一个相似性的阈值来分别建立复杂网络,用邻接矩阵表示。(如果相似性大于该阈值的则这两个点相连接,在邻阶矩阵中用1表示;反之,如果相似性小于于该阈值的则这两个点不连接,在邻阶矩阵中用0表示)。其中关键的步骤是阈值的选取。本文提出的解决策略是,从关联系数矩阵得到最小生成树作为基因之间关系的骨架,然后再把文献中发现的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考虑进来,得到客观的阈值。 我们考查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中筛选出来的314个变化比较明显的基因,用向量组表示为, 其中T0m,n是第n个基因在第m个样本的基因数据,其中N=314,M是样本个数,正常组织样本个数为22,肿瘤组织样本个数为40。相关系数矩阵为R: 那么基因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就可以用以下定义的距离矩阵D定量描述: 最小生成树是图论中的基本概念。我们从距离矩阵中抽取出最小生成树,用N-1条边连接所有基因节点,形成一个无圈图。在形成的最小生成树中,要保证所有基因间的距离之和最小,也即相关系数之和最大,且是无圈图。那么,基因间的其它关系就被过滤掉了。原则上来讲,真正直接相关的基因之间的关联系数最大,因此可以认为最小生成树保留了基因之间的真正关系。因为一个基因可以和多个基因直接相关,所以很多的关系被丢掉。丢掉的关系将在后边的步骤中被找回。我们采用Kruskal算法来生成最小生成树: 我们用筛选后的314个基因数据(我们对这314个基因重新做了编号,其与原数据库中的编号的对应表见附表),对结肠癌样本、正常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得到了最小生成树。两个最小生成树的节点也即基因,一定是相同的,且都有314个节点,313条边。图2给出了正常样本中得到的最小生成树。 如前所述,最小生成树给出了基因之间的部分连接,但是很多基因之间的关系被丢掉。另一方面,文献中发现的结肠癌相关基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包含着很大的偶然性,也就是噪声。在此我们将把这两部分信息整合在一起,得到一个客观的构建基因关系网络的阈值。 我们首先抽取出如图2所示的生成树。它给我们提供了高可信度的链接,不足之处是包含的信息不够多,一些重要的关系被忽略了。我们再根据得病前后两类样本信息变化。然而,这里也可能产生噪声边。 从上面得到最小生成树出发。整合相关文献中已知的肿瘤致病基因,我们收集到34个这样的基因。用这34个基因重复上面的过程,得到阈值,肿瘤样本的记为DDIImin,在正常样本的生成树中记为DNIImin建立网络。,它们之间可能直接相连,也可能彼此没有直接相连。计算直接相连的节点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取最大的那个作为阈值,在肿瘤样本生成树中记为DDIImin=0.6239,在正常样本的生成树中记为DNIImin=0.6995。 我们选取DDIImin,DNIImin作为阈值,来建立网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噪声边的产生,避免了偶然因素可能引起的阈值选取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恢复了我们需要的连接。 肿瘤样本网络以及正常样本网络的阈值选定后,利用我们在数据处理中选定的314个基因建立网络。以肿瘤样本网络为例,先算出肿瘤样本中这314个基因的相关系数矩阵。当任意两个基因的相关系数大于阈值0.6239时,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基因是有相互作用的,在它们之间画一条边;当任意两个基因的相关系数小于阈值0.6239时,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基因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就没有直接的边相连。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肿瘤样本的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在相关系数矩阵中,把大于0.6239的值改为1,小于0.6239的改为0,主对角线上元素设为0,这样就由相关系数矩阵得到了邻接矩阵MD。邻接矩阵中的1就表示网络中有连边;邻接矩阵中的0就表示网络中没有连边。 复杂网络的结构是不均匀的,往往存在很多连接致密的集团,在这些集团之间只有很少边形成的松散的连接。这些致密的结构往往与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受到普遍的关注。当前普遍采用的划分社区的方法是Newman-Girvan算法。 社区划分反映基因间的功能关系,而在网络模块中,可以发现网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首先我们画出正常样本网络,用Newman-Girvan的划分算法对得到的网络进行分块。当把正常样本网分成14个社区时,得到的聚类系数最大,为Q=0.596(如表2),这样就把网络分成了14个大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即为正常样本网络的社区结构(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社区)。可以看出,各个社区结构中的节点数目分布并不均匀,并且存在很多孤立节点。社区内节点间的连接比较紧密,而不同社区间的连接比较稀疏。 同样用Newman-Girvan的划分算法,我们画出肿瘤样本的网络,把肿瘤样本网分成了13社区(如图4)。此时得到的聚类系数最大,为Q=0.630(如表3)。可以看出,肿瘤样本网络的各个社区结构中的节点数目分布也是并不均匀,并且同样存在很多孤立节点。社区内节点间的连接比较紧密,而不同社区间的连接比较稀少。 对于两个网络,我们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度(degree)。我们发现,,,其中DDmax、DNmax分别表示肿瘤样本、正常样本的邻接矩阵中节点的最大度,DDmin、DNmin分别表示肿瘤样本、正常样本的邻接矩阵中节点的最小度。说明网络中的有些点与其他点的相互作用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到网络结构中,可以用平均度加以粗略说明,其中肿瘤样本网络的平均度为9.36,正常样本网络的平均度为5.28。在肿瘤样本网络中每个基因平均与周围9.36个基因有相互作用,在正常样本网中每个基因平均与周围5.28个基因有相互作用。 分析度的变化。通过两个网络的度序列做差,我们就能够找到每个节点度的变化情况。表4即为度变化比较大的前十个节点。 同时我们对每个节点度的变化值做平均,得到度变化的平均值为7.0637。其中大于这个平均变化度的节点有89个,小于这个平均变化度的节点有255个。 我们认为特征基因在这些度变化比较大的节点中的可能性很大。度变化超过平均值的节点与我们查阅的的文献中得出个34个特征基因相比对,其中有15个基因是它们所共同拥有的(如表5),我们认为这15个基因应该是对我们寻找结肠癌特征基因非常重要的基因。 接下来对我们得到了15个重要的基因节点,在网络中分析它们。在上一步过程中,我们比较了文献中得出的,且度变化较大的15个重要节点。这15个基因在肿瘤特征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注意到我们选取的这15个基因最大的度变化值是33,但还有7个节点的度变化值超过了33,却并不在我们查阅的文献的结论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网络中进一步对这些点进行分析。这7个基因节点分别是(如表6): 表6 其中,度变化是同一节点在肿瘤样本网络与正常样本网络中,该节点在两个网络中度的变化值;分类信息指数编号是指该信息指数在所有信息指数中从大到小排列时的次序,我们选取的314个基因是分类信息指数IIC>0.2的基因,也即分类信息指数编号前314个基因。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基因的分类信息指数都比较大。通常地,样本们会去研究IIC大的点,分类信息指数编号偏后的那些基因极易在分析的过程中被忽略掉。现在我们发现,这些点在两个网络中度的变化值很大,也即癌变前后这些基因在网络中与其它基因的相互作用有了很大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将这7个基因和另外15个基因分别放回正常样本和肿瘤样本的网络中去分析它们的变化。如图5,图6。 图5为我们找到的15个重要基因在正常样本中的相对位置。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社区。同时把度变化最大的7个节点(156,87,300,139,169,61,34)也放进了网络中。 图6为我们找到的15个重要基因在肿瘤样本中的相对位置。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社区。同时把度变化最大的7个节点(156,87,300,139,169,61,34)也放进了网络中。 从图5中可以观察出,在正常样本网络中,度变化最大的7个节点分别分布在4个社区中,且仅有一个节点与其它节点相连(节点61―节点68)。这说明7个节点在正常样本网络中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而通过观察图6,我们的发现在肿瘤样本网络中,度变化最大的7个节点同时分布在同一个社区中,且这7个节点与我们找到的15个重要基因节点中的9个节点(分别为68、180、155、270、213、198、207、2、297)也在同一社区中(图6中蓝色表示的社区),并相连。我们有一个大胆的猜想,结肠癌的特征基因就分布在蓝色所表示的社区中。蓝色社区中的这16个节点所代表的基因分别为M22382,T96873,U09564,H08393,J02854,T62947,M59040,H20709,X62048,及M94556,T70062,L28010,M37583,H89087,H64807,T65740,从功能上看,这些基因对结肠癌的癌变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样本网络中,这些点分布的比较分散,而在肿瘤样本网络中,这些点集中到了同一社区中,说明癌变后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所以这16个基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结肠癌的特征基因。另外,除了这些在同一社区的节点之外,还有一些散节点落在各个不同的社区中,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该基因位于两个社区的连接点处,如节点58(T60155),它是主动脉平滑肌肌动蛋白,而有研究表明肌动蛋白参与DNA转录,所以T60155是我们所寻找的结肠癌的特征基因。另一种是某社区内部的节点,如节点83(T51571),130(H43887),219(L41559),248(M36634),参照这些基因的功能对基因的癌变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这几个点的度变化值也不是很大,所以,可能是被误选入的,应该被排除掉。综上,本文运用复杂网络的方法,通过社区模块的划分,找出17个结肠癌的特征基因。 本文首先通过分类信息指数这一指标对数据做了初步处理,筛选出314个基因节点,剔除了大量的无关基因,对数据进行过滤和降维。并以此分别构建网络模型。生成网络之后,通过Newman-Girvan方法对我们的网络模型划分社区和评价,无论是肿瘤样本网络还是正常样本网络都是很好的社区结构。我们利用度变化值和参考我们查阅文献中得出的结论,挑选出了22个基因,其中排除掉5个基因后,得出了我们的结论,即结肠癌的特征基因有17个。 本文问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完善,比如没有考虑到基因筛选后提出的变化不大的点。另外,我们对于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在对模块进行分析的时候,对模块的功能分析不够精确。这需要我们以后的继续努力和学习。 复杂网络论文:复杂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研究 摘要:以股票为节点,选取适当阈值量化股票收益率序列间相关关系从而构建复杂金融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讨论金融网络的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和聚集系数,发现面向金融时间序列的股票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无标度特性和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自相似性。该文用两种方法分析了网络的自相似性:一是提出用网络节点的度构造Hurst指数,定量分析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二是金融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定性地分析了复杂网络的自相似性。 关键词:金融市场;复杂网络;无标度;自相似 证券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证券市场由于受企业经济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的心态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它是一个涵盖大量信息的复杂系统。近年来以复杂网络角度理解和分析证券市场,构建金融网络的方法层出不穷。Boginski [1]等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6546支股票,发现股票相关性呈现无标度性。庄新田[2]等基于相关系数构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交易的股票为节点的复杂网络,讨论上海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波动,鲁巍巍[3]等对沪深A股构建复杂网络,计算网络的聚集系数,吸引率,讨论不同行业的聚合强度及其对沪深A股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是基于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节点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吸收率等,都从网络节点对网络的影响程度方面考虑,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另一特性――自相似性并无研究。 复杂网络的自相似性是指网络局部和整体在某些特征上相似。对于固定网络自相似性的研究一般是利用节点内部互动性来探测网络的演化过程。自相似系数的测量方法是由 C.M.Song与S.Havlin[4]提出利用重构化测量,以及R.Guimera,L.Danon[5]提出利用邮件系统测量社区结构的相似性,他们也用这些方法描述了一些现实网络的自相似性[4]。 1 复杂金融网络建模 1.1 数据来源 笔者随机抽取从2007年9月28日至2010年2月26日沪深A股的500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每只股票月数据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平均值计算股票的对数收益率,然后用对数收益率序列建立相关关系,通过相关关系数值化研究复杂金融网络的拓扑特征[6]。 1.2 复杂金融网络建模 以沪深A股为节点,股票相互影响关系为连边构建无权无向网络。设股票i在第t时刻的平均价为xi(t),xi(t)为股票i在t时刻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值。 为股票i对数收益率。定义股票i和股票j的相关系数为: 其中E(yi)表示股票i在n期的平均收益率, 由定义知:ρij的值域为[-1,1]。若ρij=1,表示股票i和股票j完全正相关,表现为同向增长或降落;若ρij=-1,表示股票i和股票j完全负相关,表现为反向变化;若ρij=0,股票i和股票j完全不相关。计算n只股票对数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得到一个n×n阶对称相关系数矩阵p。选取合适的阈值,将系数矩阵p进行量化,得到一个只有0和1的稀疏矩阵,此矩阵便作为金融网络的邻接矩阵。 1.3 复杂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 1.3.1 节点度分布 节点度是指连接节点的边数,节点度分布是指一个任意选择节点恰好度数为k的概率,也等于网络中节点度数为k的节点数占网络节点总数百分比,用分布函数p(k)来表示。 1.3.2 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若一个包含n个节点的无向网络,,其中dij为节点i和节点j的最短距离,也是节点i,j最短路径所经过的边数。考虑到每个节点到期自身的距离为0,无关联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此时存在问题,所以对进行修改,得到“调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在股票网络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是任意两只股票相关中介数量的平均值,反映网络的大小和分离程度。 1.3.3 聚集系数 考虑节点i,它通过ki条边和其他ki个网络节点相连接,则它们之间最多有ki(ki-1)/2条边连接,但ki个节点实际有Ei条边,所以节点i的聚集系数ci,,网络的平均聚集系数为。聚集是用来刻画网络的小集团形态,说明邻近集团在相关性意义上的凝聚程度。 2 复杂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研究 相识性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描述相识性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对象看作为某k个维特征空间的点,对象的相似由点与点间的距离来确定,另一种衡量相似性方法是比较对象之间的一般特征和一些典型特征。自相似性是一种特殊的相似,是对象本身的一种特性,是对象局部和整体相似。 虽然C.M.Song等用重构化能测量网络的自相似性,但此时网络只能是固定结点的网络,而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是动态增长的过程,如社会网中每个人认识的朋友数在不断地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数量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鉴于这些动态变化的网络,本文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研究复杂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 2.1 基于R/S分析的金融网络自相似性分析 设网络为动态增长的,网络节点不断地增长记为n1,n2,…ni,计算节点在ni时度分布的累积极差R(k)和标准差S(k)。 设x(k)为网络节点是ni时各节点的度数,的均值,也为网络的平均度数。 累积极差R(k):R(k)=max x(k,ni)-min x((k,ni) 标准差S(k):,则关系式为, R/S为重标极差,H为Hurst指数,所以 具体计算:以ln ni为自变量,lnR/S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进行线性拟合,所得直线的斜率即为H的估计值 复杂网络自相似性与Hurst指数的关系[6] 若0≤H 若H=0.5, 说明复杂网络节点是互相独立的,度分布是随机的。 若0.5 2.2 基于容量维数的自相似性分析 基于分形思想,用半径为r的尺子去测长度为l的尺子,所需尺子个数为 用半径为r的小圆去覆盖面积为S的圆,所需小圆个数为 用半径为r的小球去覆盖体积为V的球,所需小球个数为 以此类推可用半径为r的客体去覆盖被测对象,所需个数N(r)的值与r的取值关系表示为, 定义D为相似容量维数,取对数得相似容量维数[7] 本文计算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的D来分析复杂金融网络自相似性 3 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是分析动态复杂网络的自相似性,所以用不同数量的股票来构造网络。 1) 分别用200,250,300,350,400,450,500不等数量的股票构造金融网络,然后基于R/S分析用各网络节点度分布来求Hurst指数,在matlab编程基础上得到H=0.823,可知复杂金融网络具有自相似性。取阈值为0.85,构建股票网络并计算各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 实证研究发现在网络平均度数缓慢增长时,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也是网络拓扑特性自相似性表现。 2) 选用200,250,300,350,400,450,500只股票分别构造金融网络,用比较分析法分析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 比较300,400,500只股票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然后采用修正法[3]求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文献[3]提出采用修正法求相关系数矩阵,来消除时间因素的影响。但笔者认为不能做修正,尽量保持原有信息,这才能反应真实的市场环境。因为首先证券股票市场存在在投机行为,趋利性等很容易造成追杀跌涨的“羊群效应”,其次证券市场受到经济周期和行业因素的影响,而每个行业都要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成为行业生命周期,再次证券市场还受到产业政策等影响。笔者用修正法[3]对300,400,500只股票构建的网络进行了修正,得到图3~图4。 显然修正后的相关系数的概率密度是正态分布,符合强势有效市场的假设,但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状况是弱势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只能反映历史信息,还存在内幕信息等,所以本文不对收益序列做任何修改。 在阈值为0.85时各股票网络都表现出很好的无标度特性(如表1所示):(最小二乘法)。 给出在阈值为0.85时节点为300、400、500的度分布图1。 以500只股票构造的网络为整个复杂网络,300只和400只都为局部小网络,得到容量相似维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Dl,Dc都比较相近,所以得动态的网络也具有自相似性。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分析了金融市场的网络特性―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无标度则表示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匀,网络中有地位比较重要的“中心点”,可知股票市场存在影响力比较大的股票或是行业。实证研究结果得出,金融网络的幂律指数大概为1,这与庄新田[2]等人得出上海证券市场网络的幂律指数为0.8219和0.7930差异不大。本文还着重介绍了两种方法分析金融网络的自相似性,这说明金融市场变化趋势有一部分依赖于过去,到底依赖程度有多少,就需看整个金融市场自相似程度,这便成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复杂网络论文:复杂网络下的综合视频会议服务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环境及应用,今天的企业用户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或者系统,他们需要自己的IT应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员工生产力的优化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等,并通过这些方面的整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视频会议作为提高沟通效率的有效方式,满足了人们全方位的交流需求,因而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国外从事视频会议系统研制、生产的大公司大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视频会议系统供应商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北京盛维新世纪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多媒体通讯软件开发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球少数真正全面掌握多媒体通讯核心技术的企业,盛维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密切关注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在其Cenwave多媒体通讯软件平台上开发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直播系统、网络实时课堂、多方电话会议等多种视频应用产品。 全面灵活的解决方案 由于我国存在比较复杂的运营商网络环境,企业的出口网络一般较窄,为了确保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成功召开远程会议,盛维公司为用户准备了一整套远程会议综合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基于不同终端、多种实现方式融合的、系统化的视频服务支持。北京盛维新世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魏松祥表示:“我们正在向用户交付一个真正兼容的平台,能够兼容不同网络、不同种类的终端设备,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全面整合。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多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协同办公。” 相比较市场上其他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盛维远程会议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涵盖了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硬件视频会议终端、软硬混合视频会议系统、MCU租用、电话会议租用、网络会议租用等各种产品与服务,并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这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真正做到实现客户各种形式、各种应用环境下“成功召开远程会议”的目标。 魏松祥告诉记者,在盛维提供的纯软件高清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中,用户只需通过普通的PC机、麦克风、摄像头就能够轻松在互联网上召开网络会议。对于关注成本的中小企业用户来说,盛维软件高清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可以让它们以最小成本实现远程视频会议的召开。而基于硬件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主要是为了满足大中型企业客户的应用需求,系统采用了高集成度、嵌入式的设计模式,是一款体积小巧、外形美观、稳定可靠的硬件会议终端。 此外,为了加快网络视频会议在中小型企业市场的普及,盛维以颠覆性的思维推出了网络视频会议租用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低风险、低投入、实施简单的视频应用服务。在这种服务模式下,一切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硬件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都由盛维公司提供,当用户需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时,只需向盛维申请开通网络会议服务,获得登录账号就可以召开远程网络视频会议。这种独创性的租用服务模式,使得企业无需购买任何系统软件、硬件设备,无需租用昂贵的服务器带宽,也无需专业IT人员维护就可以轻松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真正做到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覆盖全球的运营网络 多媒体视讯服务需要坚实可靠的网络来支撑。在全球化的时代,用户的沟通对象可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一个网络会议运营网络不但需要能充分覆盖国内,也要能较好覆盖世界各地。盛维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面广、通信质量可靠的面向全球用户的网络会议运营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保证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运行。 盛维网络会议运营网络为租用盛维网络会议的客户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专用网络,确保用户在这个平台上能召开高质量的网络会议。同时盛维还与全球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把电话网成功对接到这个运营网络上。用户能以极低廉的资费召开电话会议,或者实现电话会议与网络视频会议的混合使用。 魏松祥表示,盛维运营网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在主要骨干网上部署了上百台服务器,总带宽达到将近2Gbps。同时,盛维公司在亚太地区、北美与欧洲也部署了众多服务器,其运营网络能全面覆盖亚洲、北美以及欧洲等地。此外,为了确保用户在盛维运营网上的通信安全保密,盛维公司采用了严格的安全策略以及256位数据加密算法,并且有专业运维团队7×24监控服务器与网络。 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盛维系列产品目前已应用政府、军队、教育、医疗、金融、能源、IT等多个行业。在国内教育行业,更是取得市场占有率60%的业绩。魏松祥告诉记者:“每天全球有数万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及服务,并且已有上百家客户使用我们提供的产品成功召开1000人以上大规模会议或远程培训。”凭借以上出色的表现,在2009年6月,盛维公司一举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软件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可以说,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日益融合的大趋势下,盛维公司给企业信息化选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降低了企业视频应用的门槛。某种意义上讲,盛维公司正在改变传统多媒体通讯软件销售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低风险、低投入、实施简单的信息化方案,使企业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软件和维护服务,切实做到了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复杂网络论文: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传播模型及有效算法 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传播模型及有效算法,通过结合复杂网络中传播蔓延现象的推广模型,将风险传播模型划分为两种:主动型风险传播模型与被动型风险传播模型。并对已有风险传播算法进行改进,实验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能健全风险传播机制,提高传播速度与精确度。 关键词:复杂网络;推广模型;风险传播 1 引 言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风险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险评估一般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种,前者评估体系比较完善,评估精确性程度较高,但缺点是评估周期过长,评估模型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能适用,不能反映网络的实时信息;后者评估能根据网络状况适时的做出风险估计,能及时反映网络风险的动态变化,性能好于静态评估[1,2]。而针对动态风险评估的研究有: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风险检测的模型[3,4],是一种基于入侵时的检测模型;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网络风险评估方法研究[5,6];基于贝叶斯模型的网络风险动态评估方法[7,8], 可以对网络的总体风险和局部要素可能引起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估。以上文献对网络入侵检测研究较为深入,但侧重于对攻击的动态评估,未能考虑已有风险如何扩散与转移。针对网络风险传播,张永铮等提出了用于评估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传播模型[9]和一种求解网络风险传播问题的近似算法[10],对已有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播进行研究,但其传播模型与算法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模型中仅考虑了风险传播模型,未能考虑风险引入模型;其次,一个部件上可能存在多个弱点,则该部件对另一部件的同一方向的可信访问路径可多于一种,则部件不能在有向图中被视为图节点。第三,最小入度的部件感染风险的概率较低,因此其作为风险源的概率不高。第四,若入度最小的部件已经感染风险,其出度不一定是最大的,正如流感爆发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一样,则其风险不能立即传播出去,存在滞后性,时效性欠佳。 本文在针对网络风险传播问题,结合复杂网络中传播蔓延现象的推广模型 [11,12],提出了一种网络风险传播模型及相关定义,并改进了风险传播算法。 2 推广模型下的风险传播 网络信息的动态风险不仅仅表现为一般意义的风险,其传播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病毒的传播造成的跨域风险、有害信息的传播造成的社会风险等。为此我们将借鉴复杂网络的传播机理和分析的方法,研究网络风险传播模型。 按照复杂网络的传播蔓延现象的推广模型[11,12]:假设网络中有N个个体,每个个体是三种状态的中的一种:易染态S,感染态I和移除态R,在时刻t,个体i随机的与个体j相连,若i∈S,j∈I,则个体i以概率p得到一个正剂量di(t′),这里di(t′)都服从分布函数f(d)。每个个体都保留着过去T时期中所接受的总的剂量 在本文中,暂不考虑网络风险移除状态,即仅考虑风险在整个网络中如何转移,而未考虑网络风险传播后所造成情况的如何消除。因此上述推广模型应用于风险传播如下: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年6月 第35卷第2期吕元海等: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传播模型及有效算法 每一时刻t,风险结点j对其直连结点i每发动一次攻击,就会从被攻击结点i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剂量di(t),则在过去T时期中风险结点获取被攻击结点的信息总剂量为: 3 风险传播模型 3.1 相关定义 定义1.结点:指网络系统中任意一台网络设备上任意可能被利用的最小单元。其中已经被利用的称为风险结点,而尚未被利用的称为非风险结点。 定义2.有向路径:结点A访问结点B时,形成的从A指向B的单向访问关系。这里所说的单向访问关系是指合法或非法的、由主动发起方指向被访问方的访问,而不代表实际信息传输的路径,因为严格的讲,任何两个相连结点之间的链路都是双向的。有向路径概率即为结点访问概率。 定义3.风险传出:指风险结点对其所访问的任一结点造成的损失或影响。 定义4.风险引入:指非风险结点访问风险结点时,由于存在实际信息的交换而受到该风险结点的影响。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定义3、4,某病毒利用空气(相当于网络中的信息交换链路)进行传播,当病体A主动接触易染体B时,A将病毒传播给B,其中A主动接触B即为A访问B,病毒传播方向为A到B;反之当易染体B主动接触病体A,也会被感染,同样病毒传播方向为A至B,但为B访问A。 定义5.风险传出公式:设结点n被成功利用的概率为Pn,被利用后对网络系统的危害程度为Wn,利用至该结点的有向路径概率为Pmn,其中m为主动访问n的风险结点,则对结点n而言,产生的风险为Riskn=Pmn×Pn×Wn。 定义6.风险引入公式:设结点n为非风险结点,该结点成功访问风险结点m的概率为Pm,利用至结点m的有向路径概率为Pnm,由结点n发出至结点m的有用消息权重及概率分别为Unm、pnm,由结点m发出至结点n的有害消息权重及概率分别为Hmn、pmn,则对结点n而言,引入的风险为Riskn=Pnm×Pm×(Unm×pnm+Hmn×pmn)。 定义7.风险网络:借鉴张永铮等对风险网络[4]定义,把一个能够描述各结点风险分布与有向路径的网络称为风险网络。风险分布为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中结点携带风险的分布情况,为内在风险;有向路径即为各结点之间的访问方向,为外来风险的传出与被引入提供可能。 3.2 风险传播模型 1.主动型风险传播模型:也称为主动型风险传出,即利用风险结点已存在的风险对其直连结点进行主动访问(包括非法攻击或可信访问,下同),产生风险扩散(即风险传出)。如图1(a)所示,结点A为风险源结点,存在至结点B、C、D、E的四条有向路径,设结点A风险结点,至结点B、C、D、E的有向路径概率为PAJ,(J=B,C,D,E),各结点自身被成功访问的概率为PJ,(J=B,C,D,E)[8],则结点A以概率PAJ×PJ(J=B,C,D,E)引起其出度所连结点发生风险,如图1(b)所示。 在实际网络中,路径传播概率可由两结点的所有可能路径计算得出,而结点被成功攻击的概率则有风险传播推广模型计算得出。 4 最大出度算法 针对最小入度最近邻算法[5]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能更好反映网络风险动态特征的算法――最大出度算法,又分为针对主动型风险传播模型的最大出度算法和针对被动型风险传播模型的最大出度算法。 4.1 风险源结点最大出度算法 Step1:计算未被处理过的风险结点出度值numofoutdegree。 Step2:优先选择最大出度的结点,利用图1所示算法将其风险值沿其出度传播给相邻结点,风险计算方法见定义5。 Step3:传播风险后将该结点标记为color=red。 Step4:重复Step1、Step2、Step3,直至所有风险结点全部被标记。 4.2 零入度非风险源最大出度算法 严格的讲,零入度的结点是不存在的,因此最小入度最近邻算法关于零入度的概念未指明其时间范畴,在本文中,零入度的结点是指在某时间段内不接受访问的结点。 Step A:将网络结点中所有零入度的非风险源结点标记为color=green。 Step B:计算未被处理过的零入度的非风险源的出度值numofoutdegree。 Step C:优先选择最大出度结点,并判断其出度中有无风险结点,若有则选择其出度所连结点中风险值最大的一个作为引入风险源,以概率引入风险,风险计算方法见定义6,将该结点标记为color=pink,断开与引入风险源的有向链接;若无,则重新选择结点,对该结点不进行任何处理直到再次满足条件。 Step D:引入风险后,该结点已为风险结点,如果满足最大出度的条件,则跳转至最大出度算法的Step2继续风险传播。如果暂不满足最大出度的条件,则跳转至Step A顺序执行。 4.3 一般非风险源风险引入 网络结点的风险在传播最后往往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情况:结点A、B、C为非风险源结点,D、E为风险结点且RiskD RiskE,按照文[5]的理论,则其程序在图3情况下停止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如下算法: Step a:计算非风险源结点的出度值numofoutdegree。 Step b:优先选择出度最大的结点,若其出度所连接结点中存在风险结点,则选择风险值最大的一个结点作为风险引入源并断开与该风险引入源的有向链路,该结点被标记为color=pink;若不存在,则重新选择。 Step c:引入风险后,该结点已为风险结点,跳至Step b继续执行,直至又出现图3情况,则跳转至Step a继续执行,直至风险传播完毕。 说明:网络结点被初始化为风险结点(color=pink)和安全可信结点(color=green)后,运行风险源最大出度算法和零入度非风险源最大出度算法时,两者发执行,不存在先后次序,而一般非风险源风险引入只是在出现如图3情况下才使用的算法,是为了防止风险传播中忽略此类风险引入导致风险误差较大的情况。 5 算法性能比较 5.1 风险传播机制比较 最小入度最近邻传播算法[5]虽然能够对网络风险传播给出比较精确的结论,但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缺陷,如图4所示,假设结点1、2为风险结点,按照最小入度最近邻传播算法,结点1为入度最小的满足条件的风险结点,则其以概率使结点2、4产生风险,同时将自己标记为已处理,如图5(a)所示,然后结点2又满足传播条件,并以概率使结点3、5、6产生风险,并被标记为已处理,如图5(b)所示,两步共计感染四个结点,但其却是在第二步才将风险传给结点6,因而其时效性欠佳。而按照风险源最大出度算法,则优先选择结点2,使其携带的风险迅速被传播给结点3、5、6,如图6(a)所示,再次结点6满足传播条件,并将风险传播给其出度所连的四个结点,如图6(b)所示,两步共计感染七个结点,多于最小入度最近邻传播算法的新感染结点,并且其时效性优势随着网络结点的复杂化而凸显,更容易满足动态网络风险评估的要求。 此外,零入度的非风险源结点不会传出风险[5],因此应在风险传播之前对其进行处理:断开此类结点的所有出度,如图7所示,结点9被认为不会对结点2及尤其是结点10造成风险传播,因此可以断开其所有出度。但本论文认为结点9虽不会对结点10造成直接的风险传播,但是它可能会从结点2引入风险,从而使自己变为风险结点,进而对结点10造成风险传播,如图8所示。 5.2 实验结果对比 本实验实验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Intel(R) Pentium(R) CPU 1.8GHz,512M RAM。仿真工具为NetLogo 4.0.4、Matlab 7.0.0.19920(R14)。 共同参数:总结点为200,平均度为10,风险结点不超过所有结点入度之和,结点危害性参数W=1,风险结点初始风险值为1,路径传播概率服从[0,0.5] 上的均匀分布。 本文参数:结点被成功访问概率P可利用推广模型计算,其中推广模型的参数p=0.5,f(d)=δ(d-1),g(d*)=δ(d*-3),采用最大出度算法进行传播。 文[5]参数:概率权p(x)=0.5,采用最小入度最近邻算法进行传播。 6 结 论 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则是风险呈非线性变化,并且开始变化较快,最后变化缓慢,即在一定的精确度容许的范围内,对风险进行任意时刻的抽样,本文的风险值更接近真实风险,因而动态性能更好。另外考虑的非风险源结点的风险引入,使风险值被忽略的部分被重新计算在内,提高了风险精确度。 复杂网络论文:基于复杂网络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抗毁性分析 摘要: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抗毁性问题,分析了其在随意攻击和蓄意攻击下网络的抗毁性特征。首先,提出以最大连通度、连通分支平均规模、临界点移除比例及网络效率为评价指标的VANET拓扑抗毁性参数;然后,基于带有车辆换道功能的智能驾驶员模型,应用VanetMobisim仿真软件建立VANET;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网络节点数、通信半径以及攻击模式对VANET抗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车辆节点度分布的不均匀性,VANET对随意攻击具有较强的抗毁性,而在蓄意攻击下显得比较脆弱;基于节点介数的蓄意攻击对网络的破坏更快、更强。这些规律为优化VANET拓扑控制、网络协议开发和网络管理提供新的指导。 关键词: 车载自组织网络;复杂网络;抗毁性;随意攻击;蓄意攻击;仿真 0引言 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是一种自组织无线网络,由于它不需要基础设施支持,因此网络部署快速,扩展方便,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救灾、商业等各领域。近年来,城市车辆与日俱增,移动网络技术日益突破,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le Ad Hoc NETwork, VANET)[1]作为一种特殊的MANET网络也快速引起高度重视。在VANET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固定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从而一个车辆间多跳通信网络在现有道路上被动态、快速地构建,且具有自组织、分布式控制的特点,因此,VANET在交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信息预警、行车安全、车辆之间通信及车辆Internet访问等。 VANET既具MANET网络的特点,如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自组织无中心、低带宽等,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快速移动性、拓扑变化频繁、间歇连通性、网络规模大、充足的能量供应等[2]。在VANET中,由于车辆的高速运动,网络拓扑随之变化,对网络性能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掌握VANET拓扑结构的动态特性,可以设计高效的拓扑控制算法,优化网络连通性,使网络能够持续稳定提供可靠的服务。抗毁性是评价网络拓扑特征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抗毁性的研究可以发现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网络的抗毁性,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保证网络的稳定的通信能力,这对拓扑动态变化的VANET协议开发和网络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Ad Hoc网络的抗毁性研究较多。比如文献[3]研究了网络抗毁性受节点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节点行为模型及分析三维网络连通性得到了三维MANET网络抗毁性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仿真检验了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文献[4]引入自然连通度为抗毁性度量指标,建立了能耗的移动Ad Hoc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综合测度模型,并确定了基于网络拓扑抗毁性的最优发射半径。Azni等[5]根据相关节点的行为建立了k相关抗毁性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Ad Hoc网络的全局抗毁性。文献[6]中有针对性地分别从失效成因、测度、提升策略与故障检测和修复等4个方面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类,着重探讨了基于网络重构和拓扑演化及路由控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毁性优化策略。 目前,对VANET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其网络的度分布、聚类系数、路径长度等。文献[7]以多Agent微观交通仿真器(Multiagent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or, MMTS)为仿真工具,研究了瑞士城市苏黎世交通网络的瞬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节点数服从参数幂律分布;通信半径越大,最大集团的值越大,集团的数目越少;VANET不存在小世界特性。文献[8]中利用4000多辆出租车收集的实时数据,分析了城市环境下车辆自组网的度分布、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等拓扑特性,建立了一种车辆自组网的网络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文献[9]以城市道路交通仿真软件(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SUMO)为仿真工具研究了德国科隆的交通网络的瞬时拓扑结构,其主要刻画参数包括最大连通分支、度及介数中心性等,分析结果表明车载自组织网不具有小世界特性。文献[10]应用Barabasi和Albert提出的BA(BarabasiAlbert)无标度网络对VANET拓扑进行建模分析,认为VANET具有小世界特性。文献[11]利用车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数据分析了VANET拓扑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据研究所知,对VANET拓扑结构抗毁性的研究甚少,仅有文献[12]对VANET的抗毁性作了初步研究,但是该文认为VANET是无标度网络,然后用无标度网络模型产生VANET,事实上,这样生成的VANET就是一个无标度网络,与现实环境的VANET相差太远,几乎没有考虑VANET的任何特征,比如节点移动性、节点移动受到道路限制等,因此该文本质上是研究了无标度网络的抗毁性,并非VANET的抗毁性。 抗毁性是VANET拓扑结构的重要特性之一,它代表网络在某种极端攻击或错误条件下其服务能力下降的程度。由于真实、公开的VANET的trace比较少,而且能够获得的一些真实trace存在一些问题,比如GPS数据不完整、时间粒度、数据精度不够等,使得用真实VANET移动数据研究抗毁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文通过VanetMobiSim车辆仿真软件,深入分析VANET的抗毁性特征,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提供指导。 1VANET抗毁性研究方法及测度 1.1抗毁性研究方法 目前,抗毁性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用不同的方式对网络进行攻击,用相应的测度指标对网络的抗毁性进行分析。网络攻击策略是指采取何种方式删除网络中的节点或边,在现有研究中主要应用Albert等[13]Albert提出的文献,与文献13的作者不匹配,请作相应调整,以便保持一致;要注意论文在正文中的依次引用顺序。提出的随意攻击(Random Attacks or Failure)和蓄意攻击(Intentional Attacks)两种方式。随意攻击通常是指随机选择网络的一个节点或边进行攻击,然后再随意攻击其余节点中的一个节点或边,直至将网络中所有节点全部攻击完为止。蓄意攻击又称为选择性攻击,选择重要的节点或边作为攻击对象,一般用度和介数度量节点和边的重要性。具体攻击过程为:首先选取网络中度或介数最大的节点或边作为第一攻击目标,攻击完以后重新计算网络各节点或边的度量等级,依旧对度量等级最高的节点或边进行攻击,重复该过程,直到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全部被攻击完为止。 1.2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 蓄意攻击选择重要节点或边进行攻击,评估网络中节点或边重要性的方法很多,本质都源于图论及基于图论的数据挖掘。本文用度和介数评估车辆节点的重要性。 定义1节点的度。在网络中,节点vi的邻边数目ki称为该节点vi的度。网络的平均度为: k=1N∑Ni=1ki(1) 直观上看,一个节点的度越大,该节点越重要。 定义2节点的介数。节点vi的介数Bi就是网络中所有最短路径中经过该节点的数量比例之和,即: Bi=∑j,k∈V, j≠kNjk(i)Njk(2) 其中:Njk表示节点vj和节点vk之间的最短路径条数;Njk(i)表示节点vj和节点vk之间的最短路径路过节点vi的条数。介数是一个全局特征量,反映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在VANET中,若一个节点的介数越大,则表明它在网络中交换的信息流越大,可视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也意味着它更容易拥塞,成为网络的瓶颈。 1.3VANET抗毁性测度 设G=(V,E)为VANET的拓扑图,其中V={v1,v2,…,vN}是网络节点的集合,E={e1,e2,…,ek}是网络边的集合,节点数定义为N=V。定义子图Ci=G(Vi,Ei)为含节点vi连通分支,设m(G)=max1≤i≤nV(Ci)表示图G的所有连通分支中顶点数最多的那个连通分支的节点数,则节点数最多的连通分支为最大连通分支。 定义3最大连通度S。将网络中的最大连通分支中节点数与网络中总的节点数的比值称为最大连通度,即: S=m(G)/N(3) 那么0 定义4连通分支平均规模s。当VAENT受到攻击后,网络被分割为若干连通分支,连通分支平均规模定义为去掉最大连通分支后其他连通分支的平均节点数,即: s=(∑ni=1V(Ci)-m(G))/(n-1)(4) 显然0 定义5临界点移除比例fc。当网络中的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处于崩溃边缘时,网络中被攻击的节点数占总节点数的比例,称为临界点移除比例,记为fc。 网络在某种攻击模式下,百分比f的节点被移除,当f超过一定阈值,即f≥fc当在“=fc”时,属于哪种情形,需明确。时,网络分割成许多小的非连通分支;当f 设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vi与vj之间的距离dij为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上的边数。VANET由于车辆的高速移动、拓扑变化频繁,使得网络间歇连通,因此存在dij=∞。而且当网络受到攻击时,网络的连通性也将发生改变,网络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孤立节点,此时会存在dij=∞,因此,文献[13]提出用网络全局效率来描述非全连通网络的连通性。 定义6全局效率E。定义网络全局效率为: E=1N(N-1)∑i, j∈V,i≠j1dij(5) 显然,网络全局效率越大,网络连通性越好。 2仿真实验 2.1VANET仿真环境 本文采用VanetMobiSim[14]软件建立VANET环境,移动模型采用带有车道变换的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with Lane Changes, IDMLC)[15]。该模型是一种微观交通流模型,是在IDM的基础上增加了车辆在十字路口的管理及车辆换道功能的智能移动模型,使得其更加符合真实的交通场景。仿真实验中,网络节点即为运动的车辆,可以获取任意时刻任意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所处车道等瞬时信息。IDMLC移动模型中车辆长度为5m,加速度a和减速度b分别为0.6m/s2和0.9m/s2,礼貌参数p为0.5,其他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2.2VANET抗毁性分析 下面分析在不同攻击模式下VANET的抗毁性,为了在图中便于区分不同攻击模型,用符号Failure、RD和RB分别表示随意攻击、基于节点度的蓄意攻击和基于节点介数的蓄意攻击。图1为网络中车辆数为200、不同通信半径时,VANET受到Failure、RD和RB等三种攻击时网络最大连通度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当通信半径r=200m, f=0时,S=0.3630,即初始网络连通性较差。在攻击过程中当最大连通度低于0.1000时,视网络基本瘫痪。在随意攻击下,当S为0.0911时,临界点移除比例fc=53.42%;在RD攻击下,当S为0.0616, fc=28.77%;在RB攻击下,当S为0.0890时, fc=20.55%。当r=400m, f=0时,S=0.9521,初始网络近乎全连通(网络全连通时S=1)。在随意攻击下,当S为0.0747时, fc=82.19%;在RD攻击下,当S为0.0822时, fc=57.53%;在RB攻击下,当S为0.0959时, fc=36.99%。这一方面说明了通信半径越大,VANET连通性越好,临界点移除比例fc越大,抗毁性越强;另一方面,当通信半径相同时,随意攻击的临界点移除比例fc的值均大于蓄意攻击模式的,因此VANET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在蓄意攻击下,由于将重要节点移除后网络迅速分割为多个连通分支,S先呈现迅速大幅度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趋势,即VANET又具有脆弱性。这种既鲁棒又脆弱的抗毁特征是VANET中车辆度分布不均匀所致。 图2为网络中车辆数为200、不同通信半径时,VANET受到Failure、RD和RB三种攻击时的网络连通分支平均规模。由图2可知,当通信半径较小(如r=200m)时,初始网络连通性较差,三种攻击策略下连通分支平均规模s均随移除节点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通信半径较大时,网络初始连通性较好,则s随去除节点比例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变大后变小。当通信半径r=400m时,在遭受随意攻击时,s在阈值f=0.8220处开始缓慢变小,在遭受蓄意(RB、RD)攻击时,s分别在阈值f=0.4521和f=0.2055处开始变小。连通分支平均规模s之所以在阈值之前会变大,是由于随着节点被移除,网络总体连通程度变得越来越松散。在阈值之后会变小,是因为网络在大量节点失效时被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多个较小的分支,当节点被全部移除时,网络则会消失。通过计算,在r=300m时,VANET在Failure、RD和RB三种攻击下连通分支平均规模s的方差分别为2.0306,2.4913和9.0228,即Failure攻击下s的波动最小,RB的波动最大,当通信半径发生变化时,也有类似的结论。这也说明了VANET既鲁棒又脆弱的特征。 图3分别为网络中车辆数为200、不同通信半径时,VANET受到Failure、RD和RB三种攻击时网络全局效率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知,通信半径越大,VANET效率越高;同时,随意攻击模式下的网络效率均高于蓄意攻击的。 另外,比较图1~3中最大连通度、临界点移除比例、连通分支平均规模和网络效率等抗毁性测度的值,可知对于蓄意攻击的两种策略,RB模式的攻击效能要强于RD模式。 下面研究车辆密度对VANET抗毁性的影响。图4~6为r=400m时不同车辆密度的VANET采取Failure、RD和RB攻击策略时表现出的抗毁性差异。从图4~6中分析得到:在通信半径一定时,车辆密度越大,VANET连通性越好,抗毁性越强,但是当网络达到全连通时,车辆密度对VANET抗毁性影响不大,因此,在VANET拓扑控制时,可以根据实际道路、地形、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 RSU)的配置等情况,对车辆通信半径和车辆密度进行优化设置,使得网络能够保持良好的连通性。 3结语 在VANET中,抗毁性对于分析整个网络性能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增强安全性方面的应用。本文基于IDMLC移动模型对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抗毁性特征作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VANETs既有鲁棒性又有脆弱性;通信半径和车辆密度越大,VANETs抗毁性越好,但当网络全连通时,车辆密度对抗毁性影响很小。由于蓄意攻击(RD、RB)对网络破坏性强,因此,如何在拓扑控制时优化网络通信半径、车辆密度及路边基础设施配置等参数,使得网络中各个车辆节点保持相对均衡地位,从而提高VANETs抗毁性,这将是后续的研究工作。另外,本文只研究了VANET的瞬时拓扑结构及其抗毁性,然而,VANET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时变化,其动态抗毁性特征也是接下来工作之一。 复杂网络论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主导节点选择 摘 要:随着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对其进行电压控制越发困难。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电网优化控制,集中选取电网中的主导节点作为无功补偿点成为关键。为此文章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主导节点选择方法,并通过IEEE-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校验。 关键词:电网;电网控制;主导节点,复杂网络理论 前言 自从1999年Baraba和Albert发现了无标度网络特性,揭示出复杂网络结构中包含的结构特征与各种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突破了单纯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模型的束缚后,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而电网可以抽象成一个复杂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一般特征,可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来进行分析。文章引入复杂网络理论中的程度中心性指标与灵敏度矩阵相结合来衡量节点在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程度。 1 主导节点选择方法 1.1 灵敏度矩阵的介绍 电网中的主导节点不仅要能进行电压调控,同时也应该具有反映其节点电压水平的能力。因此,在已有文献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构建成考虑可观性与可控性的目标函数来进行主导节点选择[2-3]。该矩阵是关于无功注入变化对电压变化的灵敏度,其性质能反映电网间无功、电压间联系的疏密程度。电网节点i的灵敏度目标函数定义为: 式中,m,j分别为区域内所有负荷节点的编号和无功电源节点的编号;Se为分区内所有负荷节点合集,Sg为分区内所有无功电源节点合集。可观性指标?琢im和可控性指标?茁ij均由潮流计算收敛后的雅克比矩阵求得。 1.2 程度中心性指标介绍 程度中心性指标是社团中节点在其所属群体内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别依据之一[4],其定义为: 式中,di(n)为电网第n个节点与电网内其他节点关系权重和,gi为电网内所有节点之间权重和。 按目标函数(1)计算出电网节点具有较大的灵敏度,但在实际电网中求出的节点可能处于电网区域末端位置,那么该节点就不适合作为电网主导节点。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程度中心性指标改进目标函数,改进的目标函数表达式如下: 为了验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程度中心性指标的电网主导选择方法的可行性,文章将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IEEE-39节点标准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2 算例分析 根据潮流计算收敛后的雅克比矩阵求出了?琢im矩阵和?茁ij矩阵,但这两矩阵数量值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因此需对其进行标准化计算。根据式(3)求出节点的目标函数值,文章只列出最大的3个节点,其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所选主导节点在区域内部大致处于中心位置,有利于对电网区域中末端位置的节点电压水平进行调控,能更好的实现电压无功控制。 3 结束语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导节点选择方法。并在IEEE-39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上进行了仿真验证,所得到的主导节点综合考虑了电网的地理结构与灵敏度矩阵,从而提高了主导节点选择的准确度。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下的管理学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将逐渐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当今的时代,是经济时代,更是环境保护时代,农业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农业是和环境密不可分的,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农业本身具有的价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不但可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领域,还可以促进农业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 2.依据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格局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但是农业的外围环境可能会发生大变化。例如,我国加入WTO、知识经济的转型,都直面的说明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特殊性质,这说明我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3.我国的国情是小规模农户经营的方式,土地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及辽阔的地域性质,土地的制度和农业的经营衍生的政策和法律研究,是农业经济管理学后期的研究方向,如果政府的政策实施的姣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将会出现巨大的突破。 4.我国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经济计划体系,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问题和外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等等。农业经济管理后期研究的主要关键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应用以及注册的研究等方面。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和建设 我国的农业进入创新期不久之后,就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拥有扶摇直上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出现了两个老大难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于的缺乏,农业的经营规模不是很大且比较散乱,基础的农业和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因此,农业的生产经营相对较为薄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从过去传统的关注数量转变为质量和数量共同发展,农业的市场经济体现出了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和传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矛盾。提高我国的科学进步,对农业的经济管理要予以加强和重视,大力的开发人力资源,对于我国的农业结构要进行调整,对于农业的生产经营程度要进行提高,增强资源的产出率和利用率,要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减少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自身的素质,这样,才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现代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注重实施学科发展目标,创新和培养出人才和智力支持,为了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必须要提供出有效合理的科学经营管理方案。我国的农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具备以下因素。要锻炼和培养出可以管理和经营的实用型农民企业家,要发现和培养出可以掌握农业发展的宏观大局管理者,要挖掘和培养可以促进科学发展的研究理论型专业人员,只有达到了上述的条件,才可以实现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进行结合。 三、结束语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都处在一个转型创新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向更高的领域去探索。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进行培养人才,努力的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国家发展作用,积极的配合国家经济的调整和政策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学科作用,才能更好的服务全社会。 作者:刘思成 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探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1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1.1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1.2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1.3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2.1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2.2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2.3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维东 单位:九台市土门岭林业站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应用科学技术使我国国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学科也在不断发展中。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用现在的农业管理中,我们应该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农业发展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保证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正确方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本文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新时期;发展 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1.1 学科间交叉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而是多个学科之间进行融合,然后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互补和融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科之间的叠加,而在从全局出发,把经济发展作为基本的着力点,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学科之间的升级和发展。目前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成为趋势,同时发展方向为多元化。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工作,对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和互补融合。1.2 农业结构调整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人口基数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人均所占资源比例相对较小,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这样就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管理结构与当前现代化农业管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意识到当前社会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要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及时调整农业结构,配置并优化资源,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将农业经营导向组织化。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促使当前农业产品符合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根据时代和市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握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1.3提高科技水平,重视团队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的主管贡献,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都不是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团队之间进行协作,进而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队伍主要是由国内的科研学者组成,但是在新时期,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国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不断培养学科中的新骨干,然后不断提高成员之间的科技水平,发挥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2.1农业经济应用研究借助政策研究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主要是由中小规模的农户经营的,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国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一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样就导致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隔离,改革开放后如何能够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改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2.2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的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环保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是紧密相连的,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生活方面的舒适性问题,同时也要将自然保护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贯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2.3农业经济管理趋于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充斥着这种形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差异是很大的,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和往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在日常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倡走国际化路线,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将我国的农业经济推向世界化,农业经济管理中采用土地报酬递减作为理论基础,在知识经济作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管理中知识作为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在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的深化应用,知识得以积累,这样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时展的脚步,农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深化知识资本,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倡导国际化观念。 结语 总之,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要不断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及时调整原有的农业结构,提高队伍成员的科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国际化发展,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杨晓雨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一、转型期农业经济综述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既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提供指导思想方面的理论支持。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学科研究重点过分强调前者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对于后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空洞性论述上,对于现实作用有限。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是技术管理形式粗放和发展理论粗放的双重问题。农业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课题,换言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管理、指导理论缺一不可。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加之笔者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城市化契机中弯道超车,这些也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第一,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认识到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第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工具的补贴力度,加大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第三,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的理论研究;第四,把握时代机遇,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弯道超车;第五,加快农业与工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和互助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1、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国家和有关方面要认识到科研人才的培养重要性,为了推动原有纯靠体力和资源投放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换言之人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国家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次,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体而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设置科研项目和教学内容,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状况,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 2、学科发展差异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同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是有区别的,如果理论研究没有认清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本质,很容易变成一个四不像学科。那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换言之,它是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以经济管理为背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它是一个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综合学科。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 3、强调学科间的互补性。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本身特点,但是也要注重通过经济管理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寻找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理论研究中也自然要反映这一现实情况,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加强同数学、金融学、环境学、工业工程学等学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综合属性,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弯道超车。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其根本就是不断适应我国农业经济的现实需求,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概述和相关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我国农业经济和相关理论研究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者:宝全乌云毕力格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赤峰市宝日勿苏镇草原站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运用,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该学科的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因素;发展态势 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使用,注重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确保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应用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从而制定出相关的发展举措,扩大该学科的实际应用范围。 一、确定发展方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农业人口多、经营方式落后、机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良好农业形态的形成。同时,农业经济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间的距离。这些内容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可靠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调整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及先进技术支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作用下,可以为农业经济活动开展给予专业指导,丰富其理论依据,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农民间的相互依存,将农业推向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 三、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保持良好的农业技术水平 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应确保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良好性,在加强他们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通过他们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业技术水平良好性,为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可知其学术队伍组成包括这些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接受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二是改革开放后接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教育理论的学者;三是当前形势下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不同的学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向他们阐述实际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市场需求变化,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性,增强农业供给质量可靠性;对农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进行必要的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需要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更多的绿色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提升这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影响范围。 五、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高该学科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达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实施中,应提高对其管理学科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发展速度。 作者:谢淑红 单位:北京市双河农场财务部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农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进了耕种方式等基础操作,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为了跟上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脚步,应该坚定不移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为目标,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结构;农业生产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支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工业推动农业发展、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的新型经济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应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把农业生产科技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以先富带动后富,全面建成现代化、富强文明的中国。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成果不断革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源源不断地涌入农业生产中,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背景,所以应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推动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 1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 1.1缺乏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 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式来说,农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模式,向新式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都是通过自己摸索,没有国外规范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所以经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和基本经济之间还没有协调发展。 1.2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对农业经济管理了解透彻的人并不多,根本不能真正意识到落实经济化管理的实际意义,导致了许多基层经理管理人员在贯彻落实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不能做到真正的尽心尽力,也无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思想,也不能透彻地学习党和国家提出的相关法律法规。 1.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较低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农业经济管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要求极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相关的从业者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也就无法真正起到带头和指导作用[1]。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速度。 1.4经济管理信息化不足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辅助力量,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在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又能有效减少工作量,因此需要将信息化和农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交易时,减轻负担,提升农民收益,为农民共享农业信息提供合适的平台,促使农业快速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2.1调整农业结构 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量也比较庞大,这就造成了人均农业资源较少的现象,又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稳固的生产基础,农产品产出量小,农业生产单位时间长等弊端也开始逐渐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不断引进新型的农业设备,就更加加剧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与过去的小农思想之间的矛盾,使农业两极分化严重[2]。因此,需要不断的开发新技术,引进新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的稳步前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将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分配到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现代化。 2.2实现农业生产 在全新的农业生产管理理念中,把经济学、管理学注入到农业管理中去,让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将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不断深入探究改革,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以全新的科学技术理念带动农业经济管理向前发展,促进农业多元化。 2.3促进学科进步发展 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从来都不是单独发展的,想要取得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就必须结合其他的知识一起发展将各种各样的学科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互相辅助,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集经济学和管理学二者的优点,既有经济学的缜密,又有管理学的人性化思维,在其后的长期发展中具有极大的优势[3]。应该立足于实践,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推动经济管理一体化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想要推进农业的高速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系,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要不断努力,将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模式推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坚持党和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农业、节能农业的快速进步,完成我国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小农经济到现在的市场化经济的体制转变。 3.2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促进农业转型和快速发展,就必须将全新的管理思维应用到农业中去,有关的从业者应该对农业经济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到分配的每一个阶段都严格把控,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推进农产品的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让农产品不但是农民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需品。 3.3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想要全面提升农业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对从业者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其一,要把有关的从业者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增加知识涉猎面,为以后的农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农村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其二,在已入职的员工身上,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他们的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和政治方向的把控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淘汰,对于较为优秀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形式,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促进学科之间相互发展、调整当前的农业结构、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趋势为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逐渐使农业经济管理走向国家化。 作者:张雪莹 单位:沈阳市法库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运用,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该学科的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因素;发展态势 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使用,注重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确保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应用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从而制定出相关的发展举措,扩大该学科的实际应用范围。 一、确定发展方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农业人口多、经营方式落后、机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良好农业形态的形成。同时,农业经济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间的距离。这些内容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可靠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调整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及先进技术支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作用下,可以为农业经济活动开展给予专业指导,丰富其理论依据,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农民间的相互依存,将农业推向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 三、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保持良好的农业技术水平 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应确保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良好性,在加强他们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通过他们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业技术水平良好性,为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可知其学术队伍组成包括这些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接受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二是改革开放后接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教育理论的学者;三是当前形势下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不同的学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向他们阐述实际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市场需求变化,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性,增强农业供给质量可靠性;对农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进行必要的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需要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更多的绿色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提升这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影响范围。 五、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高该学科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达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实施中,应提高对其管理学科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发展速度。 作者:谢淑红 单位: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财务部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特点 1.1工业经济与农产经济之间的变化。先是以最为传统的农业发展促进更为先进的工业发展。为使产业经济能够协调稳定发展,缩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我国需要更为重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控制,更加迅速的向前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稳固增长,来使国业经济弥补农业经济带来的损失。日前我国的工业事业正在迅速的进行当中,而且各个城市都能运用工业技术来完成以前农业带给我们的利益,日前我们正处理工业技术的起步阶段。 1.2土地流转模式。我国的经济基本上到了以工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以城市促进农村的发展,正在迅速的发燕尾服中,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事业极为重要的时间。我国人民为了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当中来,在土地流转模式中不断的发现新想法。我国重要人物领导集体建设农村土地“保权分利”;另一人提议集体建设农村土地“转权让利”,更有其它学者从城市中到农村土地出发的观点中,建议城市中包含农村土地集合流转这三种不同的模式。我国有许多学者通过修改意见提出很多为农村保障更多的福利,增快农村与城市土地集体工作,集体生产。谢茹建议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出在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出让、出种、和拍卖等流转模式,从农村土地在使用上可以看下极市场主要有转让、转包等不同的模式,土地使用权中流转的最常见模式为土地入股和抵押。邓大才提议对不同经济发展的城市与乡村应该实行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在经济发达城市非农业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地方使用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承包土地资本化模式、承包土地证券化模式;在经济条件不好,甚至贫穷的地方使用承包土地反租倒包模式、团体租赁经营模式、托管经营模式。另外,其它学者使农村土地流转划分成分散流转和集中连片流转,出租、转包、转让、拍卖和抵押在包含在前者,后者其中则有经营权股份合作制、“两田制”、“反租倒包”。我们国家经过了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完成城市化的改造,不但使得城市在各方面发燕尾服的更快,而且显得城乡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家福利,教育上,城乡都显得及为落后。目前我国各城市都提倡以城市扶持农村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得到稳固向前的发展动向,使得方方面面得到更均衡的发展走向。我国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城市与农业经济正在以分化结构向统一方向发展,这一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以及更方面的生产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序上的提高,而且在一定因素上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学科更好的发展,更高效的提升了农业经济各方面的生产之来带来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前进。 2创新农村财务管理 2.1农村在经济上不断的发展,集体在经济上的实力不断扩大。近几年,农村在经济方面不断稳定的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完整,经济迅速的发展着,不论是在生产能力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大大的得到了提高,经济整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村福利,生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城市越来越近,不再像原来有着巨大的差距。 2.2因为农村相比来说较为落后,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知识储备还是比较低的,与农村现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匹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财务在会计上的管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经济计划的因素,很大的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给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约束着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经过研究表明,监督形式和监督办法是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上最为欠缺的,也是我们急需要提高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主的不断推进,各农村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弱实行了系统的改革,但是因为各方面知识的欠缺,使得农村在财务方面的管理上还是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2.3农村法律意识欠缺,阻碍农村财务制度的进步。农村在集体组织经济中不完整,主要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农村产权信息混乱,资产大量向外转移,不管是民法还是其它法律,对农村都是属于经济范畴,不管是属于个人还是集体,都缺乏具体的法律制度、具体的规章,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在农村极其不受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许多农村领导法律观念知识不多,不懂得运用规章制度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只会空口来决定某一件事情,以为管理就是随意的支配,随意更改,对个人财产及集体财产都没有所属的关系,干部和领导的职能也经常在工作中轻意的任职,这更加把农村财会人员变得不规范。 3集体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3.1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改善实施。起初较为完善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实行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通常随着集体土地被收,这些“农村”不再是以前的农村,现在农业经济不再是主要的生产来源,多数学是转变为工商业。所以,在制度的改革中,经济组织的产权由社区股份制变为股份制,把集体变为企业,进行商业化的登记。很大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成变为股份合作制。这其实没有很大的地位在法律上,但在现代农村,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土地的代表,不仅各组织成员在其中得到了应有的关系,而且在市场经济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保障,因此,有些地方由有关部门对股份合作社登记上报,使其得到合法的权益地位。但这其实还是一种不合乎常理、不合法的做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已经没有这种行政权力,这种做法也停止办理。 3.2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议。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要从最基本上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壮大,最应该做的就是我们重新建立一套农村经济组织系统。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已是老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所以我们应加快运行速度,尽快完善这项任务,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我们的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得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市场中极为重要的部门,不可缺少的,非常有必要加快发展来控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组织中应使各体系得到更稳定的关系发展,专门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立法,构建新制度,新规章。农业经济管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在研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进就能把这些学科都包含在内统一进行研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时应综合考虑,找出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作为重要的部分来研究,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践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能更好的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是一个繁琐而又复杂的进化。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要想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多参考其它学者们的经济研究,并在不断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实践的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在发展中得到快速稳固的增长,促进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朴香玉 崔洙男 单位:珲春市农村经济管理站 珲春市板石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农产品的供给格局发生大规模改变,原来农产品短缺不足,而现如今,农产品丰收年供大于求,过去更注重农产品的产量,而如今不仅要关注产量,还要对农产品的质量加以关注,农民收入也纳入到农业经济的范畴。农业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通俗地讲,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具备专业能力的建设方面人才,而农业经济人才来源于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培养。因此,想提高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获得更高产量,更高质量的农产品,就要从最基本的入手,建立农村经济管理学科,大力发展学科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管理型人才。 2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我们把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概括为两类:一是工农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二是二元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导致农村经济转型期。人们开始对农村经济转型开始重视。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存在一个相互平衡,相互帮助的关系,在农业发展速度过快时,农业经济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当工业经济发展过快时,工业回过头来反哺农业经济。这种策略是国家提出来促进工业和农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方针,当前时期,我国的经济工业占据经济发展的较大份额,因此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好符合工促农的阶段,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向新的阶段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成为我国发展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但是同时带来的极端化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农村收入远不及城镇收入。而且农村在医疗、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镇,两极分化的城市结构导致我国需要在农村经济上重点发展,重点投入资金。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支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促进农村城镇的贫富差距逐渐降低。 3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 3.1不断发展相近学科专业新形势的发展 促使各大高校争先开设关于农业经济的专业,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传统的经济学或者经济管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对经济学科的方向做了重新的规划,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农产品贸易学,农产品经济会计学,这些学科都是针对农业经济来进行课程设计,将农业经济特点纳入学生学习的范畴,这样对于农业静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些高校,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一农业企业为主的小型乡镇企业为内容的会计学、工商管理学等,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设立的农产品营销专业。这些新专业的设立是对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做出的铺垫。因此,根据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发送到生产中去,计算机需要集处理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为一体,对生产数据进行合理的优化,帮助生产高效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正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其正向增长。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的好坏是和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息息相关的,或者可以说准确性和时效性是经济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在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中,市场上的信息非常重要,对于农产品的经营销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的信息直接影响营销成功与否。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设立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用及时的市场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从而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提升。为了使农村经济能够朝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向发展,在高校设立信息化管理学科至关重要。 3.3运用数理知识增强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高校中传统的农业经济课程中,数理经济和定量分析占据课程的比重较低,更多的学习重点在于解释国家的经济导向以及政策,更多的是贯彻国家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没有专门的定性研究和分析农业经济类似的课程。但是,目前国家经济重点在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定量的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得到了高校的重视,在定量的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课程的比重上有所增加。农业部门不仅要知道生产问题,生产销售问题,还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以及效率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根据此问题的需求在定量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上增加课时,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3.4实践性教育不断加强,软科学硬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在农业经济中要重视理论学习研究,课程设计就偏重与增加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性和智能性的学习,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对所面临的工作不能够适应,没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经济的转型发展导致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需要的农业经济管理型人才的要求就越高,对其具备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在大部分高校中,专业课程之外设立了很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术研究,以此来加强学生农业经济的管理和实践能力。 4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4.1适应农业经济转型的需要,确立农业经济学科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我国农业经济在转型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发展的劲头非常好,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冲突点,首先就是农业人口多,但是相对的土地资源少,农业经营分散,产业链的建立不完善。农业发展的阻力在于农村生产效率低,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其次就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相互冲突,现代农业已经逐渐呈现出高质量,高产量,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农业还局限在低效的模式下。因此,为了解决这两个冲突点,需要从科技方面、信息化方面、管理方面入手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对生产获得组织进一步优化,降低经营农作物成本,增加竞争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上述目标。通过对农业经济学科的建立,科学的对各阶层的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帮助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是农村经济转型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4.2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形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任何科学进步都需要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来实现,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和发展不断使农业经济发展手段变得成熟和稳定。科学研究的主角就是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型人才,这些人才是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特设学科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长河中,农村经济所占比重非常高,通过科学研究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基础,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4.3以人为本,分层次、分步骤地培养人才,建设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队伍中,每个层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强有力的建设人才队伍是实现农村经济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教学队伍中,有几大类教育者,首先是秉承着计划经济阶段思想的老学者,其次是在计划经济过渡阶段的改革学者,最后是具备先进思想的青年学者。正因为有这样的梯队存在就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学科带头人制度,将具备先进思想的有志青年和具备国际管理理念的杰出海归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培养出学科建设的骨干,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实现学科建设的科学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仍需国家关注,在一些关键难点上,国家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具有国际化的、多元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达到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在一个平衡状态。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通过对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的分析,并提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虽然笔者见解具有局限性,但是此文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高校农业管理学科的设立和课程的规划有一定的帮助,还对我国高品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见解,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 作者:石鑫岩单位:河套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全面转型阶段,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农业经济也进入到了转型期,进入转型期之后,农业经济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会,努力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更好,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前进。 关键词:农业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农业是我国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的民生之本,占有很高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这段时间内,关于农业经济的政策就不明显。现阶段针对这一情况的发生,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逐步落实、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对农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计划,在新的计划开展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会随着农业经济格局的改变而变化。本文将对农业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思考。 一、农业转型期经济的特点 (一)工农产业性质的改变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都在学习苏联用农业换取工业的理念。虽然这种理念对中国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功劳,但是长期的应用这种理念,使中国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遏制,变成了工业、服务业的附庸。在变成附庸的这段时间内,农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农业快速的发展,就要摆脱这种困境。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工农的性质产生了变化,所以农业经济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农业经济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使城乡差距过大,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就是增加国家农业调控能力。目前经济改革的时期已经到来,农业转型已经做好准备,所以农业转型毋庸置疑。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 中国城乡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如果还想取得更大的进展,就要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下手,只有在这些方面发展好了之后,我国城乡结构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是和农村人均收入、城市人民人均收入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重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城乡发展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把城乡二元发展上升到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产生新变化的因素 (一)工农性质的变化因素 在思考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业经济的中心,另外对国家的工农业政策也要十分的关注,分析国家工农业之间联系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正在提倡工业帮助农业的发展,这就直接的打破了传统的农业政策,国家十分注重农业经济生产的研究。其中的研究重点就是产品的深加工和整个农产品的销售链。提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在新科技的加入下,相信农业经济会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因素 在农业转型期产生新变化的因素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对这项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的不断变化中,农业经济正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就是将城乡的经济生产流程深入了解。 (三)农业现代化战略性的驱动因素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的实施为农业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涵盖了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最后的销售。它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走向问题深入了解,逐步引导农业经济走向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因为农业经济走向生态化是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向离不开新技术的融入,相信与新技术密切合作会使农业经济发展的更迅速;第二,农业现代化战略性的驱动会充分的解决目前农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不足、农业发展方向模糊的问题,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农业经济的科学性,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独立性充分显现,从而使农业产业向着国际化水平发展。 三、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独立性 我国自农业发展全方面的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就已经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该顺应发展的潮流,将培养农业化人才当成重点工作来进行,将这个工作做好之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利用农业学科的独立性来发展农业发展的独立性、高效性、可持续发展性,这才能显现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地位。 (二)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各行各业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是和人才密不可分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如果要将转型发展做到最好,那就要将科研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只有科研人才的素质提升,才能更好的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转型工作是枯燥无味,工作量巨大的,所以参与转型期的科研人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具有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转型期的影响下,学科的教学内容、科研方向都会随之变化,只有对国家的新政策的实施,能灵活的做出改变,才能与建设祖国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科研人员素质的培养。 (三)学科间互补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全方位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受欢迎。全方位的人才懂得国家经济部门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正确的管理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学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是学科间互补性学习的重要性。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影响重大,只有对农业经济转型深刻的认知,才能明白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学科带来的种种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精通农业学科的全方位人才,全方位的人才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提供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国家的新政策而立即做出改变,这才是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核心。科研人才们的集思广益,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重点所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真正为三农服务的理想。 作者:陈向阳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发展农业经济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实际增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一、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缺乏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第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较低。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于是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较弱。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不高无疑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难题。第四,经济管理信息化不足。在当今新时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量。如果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则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等均能够获益,大量的即时信息能够达到用户手中,发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活动之中融入经济管理。2、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实现,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素质,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生产与管理中,开拓一条现代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农民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推动与促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实现。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塑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农业的综合素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避免农业发展走向错误的轨道,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我国农业开拓出一条高效、高产、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这项举措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采取优化措施,从而对当前的管理工作加以改进与完善。可行的对策如下。第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在当前新时期,应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将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农业数量的增长。同时,引导低碳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建立起完善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从而使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第二,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新时期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应当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工作人员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严格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并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农产品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我们应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提高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改善其知识结构,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定期考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政治素质,评出其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福利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第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其一,向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宣传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其二,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购置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架设网络系统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信息化技术大范围应用。其三,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予以规范,及时将市场动态反映给农民,从而防止出现产品生产过剩等问题,帮助农民增收。 总之,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思考,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团队、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在新时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者:崔艳玲 单位:黑龙江省望奎县卫星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始终将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本文将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新形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逐渐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最终向着共同进步与繁荣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概念都被引入到农业这个学科之中,所以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下如何正确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且利用现有条件不断促进其进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 1.1促进学科之间交叉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应该只是单独依靠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应该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之后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而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但是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我们应该从全局把握,将未来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学科的发展与升级。当前经济与学科之间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并且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所以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应该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探究,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形成现实。 1.2调整当前农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然而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外加当前的经营方式又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所以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都是相对低效的。当前农业经济的形式正在向着国家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传统农业的管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管理结构矛盾突出显现。面临这种形式,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状况,以科技为先行导向,在实现农业经济积极管理的同时,还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力度开发农业资源,让生产经营不断走向组织化。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时期之下对与农业产品的要求,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以便在问题出现之后可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凝练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 1.3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贡献,然而每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单独依靠某个人完成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才会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当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综合水平强大的学术队伍,以此作为技术支撑。就当前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队伍的建立除了要依靠国内的科研学者之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学者加入其中,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新骨干,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2.1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小规模农户经营占大部分,基于这个国情外加我国国土辽阔,并且地域之间差异巨大,所以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法律政策研究将成为当前的主流,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制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经营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长时期应用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城乡之间存在隔离,所以如何有效制定农业经济政策辅助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内容。 2.2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 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内容,无论是在哪个方面的发展,都应该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其中。农业本身就是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将自然保护性与生活的舒适性都涵盖其中,农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其他产业都不可取代的。 2.3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形式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经济管理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各国之间农业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农业产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进行农产品交易时都非常谨慎。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所以更加应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推向世界化。以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资本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不断的应用中,知识不断积累,为农业经济管理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对其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多的方法将会被引进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形式,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促进学科之间相互发展、调整当前的农业结构、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趋势为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逐渐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家化。 作者:姜秀慧 单位:肇源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向研究 一、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对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社会劳动力大量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工业的发展是依靠从农业中获取资源来维持的,也就是说,工业的原始积累依靠的是农业;但当工业化走到了中后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工业所取代,两者间的差距也逐渐增大。随着工业积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功不可没的。没有农业提供给工业的宝贵积累、没有农村给予城市的重要支持、没有农民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绝对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2.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想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会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还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只有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利用率才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才能得到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却逐渐落后了。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增长缓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匮乏、生产组织性较低,大多数地区仍旧处于粗放型生产等。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要实现工农业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使他们之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优化组合,而这是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作为前提条件的。换句话说,城乡经济一体化会带动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使其优化组合的水平提高。由此可见,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就是城乡一体化。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明显,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将会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改变。 1.随着传统农业部门的逐渐缩小和农业涉及问题的逐渐增多,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促进性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开始渗透到农产品产前和产后等各个环节。尤其是诸如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产后环节,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由于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农业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渗入,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方式也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3.现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农业也不例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各国对于农产品的国际化自由贸易都持谨慎的态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时间经验都很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4.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而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知识资本不仅不会在使用中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知识资本遵循的是递增规律,这无疑会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提出挑战。因此,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概念和方法将会被更多的引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当中,并会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递减规律造成严重的冲击。 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1.确定发展方向。尽管我国农业通过经济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的农业经济仍然存在两大矛盾:一是我国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经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形态;二是农业生产已经从过去的重量转变为现在的重质,农业的市场化和国家和趋势日益明显,由此导致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矛盾激化。因此,只有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对农村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想要适应这一形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要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理论支持,努力为相关矛盾和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同时,科学的设计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理论体系,积极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2.突出自身特色。学科成熟和发展的前提就是科学研究,它也是获得学科建设资源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就农业经济管理科学自身而言,是由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组成。它有别于一般的管理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而是属于经济管理与农业的交叉学科。 3.加强队伍建设。无论是管理能力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深化,都离不开学科队伍水平的提高。想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则离不开强有力的学术支持。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学术队伍,一部分是时期接受了计划经济教育的中老年学者,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青年学者,还有一部份是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这样一个学术团队自身存在着知识前后贯通、中西结合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步骤、分层次的教育和培养。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的教育资助计划,着力培养出能为本学科发展和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学术骨干,为其提供相应的科研支持,通过他们的不断探索来带动本学科向前发展。 4.加强学科间的互补。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既不是各学科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在原有水平上填平不起,而是对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其起源来看,本身就具有交叉融合的性质。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成功转型以后,本学科在保持融合和交叉这个特点的基础上,必然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四、结语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一般设置在高等农业院校内,这就为进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学科的专家学者要主动寻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提升学科水平,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探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发展农业经济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实际增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一、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缺乏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第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较低。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于是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较弱。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不高无疑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难题。第四,经济管理信息化不足。在当今新时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量。如果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则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等均能够获益,大量的即时信息能够达到用户手中,发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活动之中融入经济管理。 2、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实现,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素质,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生产与管理中,开拓一条现代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农民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推动与促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实现。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塑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农业的综合素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避免农业发展走向错误的轨道,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我国农业开拓出一条高效、高产、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这项举措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采取优化措施,从而对当前的管理工作加以改进与完善。可行的对策如下。第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在当前新时期,应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将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农业数量的增长。同时,引导低碳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建立起完善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从而使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农业。第二,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新时期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应当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工作人员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严格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并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农产品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我们应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提高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改善其知识结构,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定期考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政治素质,评出其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福利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第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其一,向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宣传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其二,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购置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架设网络系统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信息化技术大范围应用。其三,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予以规范,及时将市场动态反映给农民,从而防止出现产品生产过剩等问题,帮助农民增收。总之,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W科思考,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团队、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在新时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152100 黑龙江省望奎县卫星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学论文: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始终将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本文将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新形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逐渐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最终向着共同进步与繁荣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概念都被引入到农业这个学科之中,所以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下如何正确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且利用现有条件不断促进其进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 1.1促进学科之间交叉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应该只是单独依靠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应该将多个学科进行融合,之后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进而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但是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的简单叠加,我们应该从全局把握,将未来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学科的发展与升级。当前经济与学科之间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并且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所以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时,应该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将多种学科进行综合探究,使学科之间的交叉形成现实。 1.2调整当前农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然而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外加当前的经营方式又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所以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都是相对低效的。当前农业经济的形式正在向着国家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传统农业的管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管理结构矛盾突出显现。面临这种形式,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状况,以科技为先行导向,在实现农业经济积极管理的同时,还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力度开发农业资源,让生产经营不断走向组织化。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新时期之下对与农业产品的要求,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以便在问题出现之后可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凝练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另一个高峰。 1.3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贡献,然而每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单独依靠某个人完成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才会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所以当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综合水平强大的学术队伍,以此作为技术支撑。就当前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学术队伍的建立除了要依靠国内的科研学者之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学者加入其中,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新骨干,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2.1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小规模农户经营占大部分,基于这个国情外加我国国土辽阔,并且地域之间差异巨大,所以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法律政策研究将成为当前的主流,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制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经营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长时期应用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城乡之间存在隔离,所以如何有效制定农业经济政策辅助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内容。 2.2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 随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内容,无论是在哪个方面的发展,都应该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其中。农业本身就是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将自然保护性与生活的舒适性都涵盖其中,农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其他产业都不可取代的。 2.3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形式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经济管理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各国之间农业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农业产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进行农产品交易时都非常谨慎。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所以更加应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推向世界化。以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资本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不断的应用中,知识不断积累,为农业经济管理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对其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多的方法将会被引进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下的形式,当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促进学科之间相互发展、调整当前的农业结构、注重团队精神,提高科研水平。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趋势为以政策研究辅助农业经济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之中,逐渐农业经济管理将走向国家化。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大量新增的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出现,也使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各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工程造价全面控制的重要意义 工程造价对于土木工程建设而言尤为重要,能否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效益,以及工程价值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工程造价管理技术与理念相对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之我国在过去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依赖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工程造价的管理相对随意,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也导致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入新时期,建筑行业从业者逐渐认识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我国的建筑业不得不尽快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与管理受到了建筑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与管理,不仅是简单的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全面性,同时还要求工程造价管理的精细化,在提升管理的高度与广度的同时,还要增强管理的深度与精度,这也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全面控制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工程造价管理质量,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并以工程造价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土木工程管理具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涵盖了土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其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土木工程管理中,企业常常会忽略各方面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方面,给与的重视不及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这也导致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1.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在以往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与进度的重视远高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因此在土木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往往较为随意,这也就导致了财务管理机制得不到有效的完善,也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与进度大多数情况下依靠施工经验与投入建设投入的增加予以保障,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财务管理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必将导致造价控制的失效,企业账务混乱,难以实现准确的盈亏统计,也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2.造价控制目标与计划不严谨 工程在制定造价控制目标和计划时要由专业团队,根据工程的功能目标、规模大小、复杂度等综合评估得到造价预测,并制定目标和计划。而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或者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评估团队,预测过程中也没有考虑人力、材料等资源价格的波动情况,容易导致造价控制的目标和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有较大的偏差。 3.造价控制没有完全融入到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 良好的土木工程管理应该将造价控制融入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每一环节中体现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许多土木工程建设中,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十分局限,没有将其应用到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这也导致了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环节存在着增加成本的隐患,如在设计环节中没有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会导致设计方案与工程施工的成本目标发生偏离,造成成本支出的增加,影响施工的质量与整体进度。 4.针对工程分包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不足 工程分包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许多企业会采取将自己不擅长或较为繁琐的项目分包给其他公司,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然而,许多企业在工程分包过程中没有对分包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目前的工程项目分包往往采取包工不包料的形式,这也就容易产生材料成本控制问题,费用计算也容易出现偏差,这都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力。 三、加强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全面控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加强方案比选与优化;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以实现造价控制的目标。 2.加强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在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主要应从对工程合同价的合理确定着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工程预算等多方面因素,严谨的制定工程合同价,通过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合适的合同计价形式、审查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获得竞争性投标报价、有效评价最合理报价及签订合同预先控制造价变更的目标。 3.加强施工阶段中的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将造价控制融入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与各项工作中,例如从施工图纸会审、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开始,实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图纸与方案的合理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变更,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图纸与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规范性。此外,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与使用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管,要确保材料采购价格合理,使用规范,杜绝浪费现象,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目标。 4.加强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竣算是造价控制的收尾关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竣工竣算阶段,要严格审查施工合同及有关文件,在确保竣工工程内容符合合同条件要求,竣工验收质量合格,价款结算与合同结算方式相统一,合同其它条款执行到位的基础上,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在核算过程中,必须要经由审核人员自查、项目负责人审查、技术负责人总审三重核算,最终确保核算的准确性。 总结 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对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而言,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要从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全面的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使工程从立项到竣工始终处于良好的造价管理之中,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1.沈阳飞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沈阳冠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析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知识较多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地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只有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知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不断引进先进的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施行,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概述和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的讲述,分析了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以及土木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罗列出土木工程造价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土木 工程 造价 管理 一、土木工程管理的概述 土木工程是为了建造各种工业设施,应用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后期管理的系统工程。通过这 些工程的建设,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土木工程管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对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的系统管理,在国家工程项目的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土木工程管理是知 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土木工程管理也对知识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知识的运用与发展,使知识在土木工程建设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知识型建筑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只有满足知识经济对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模式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系统的管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战略性管理与控制,才能够顺利完成土木工程建设的任务,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知识较多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地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只有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知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不断引进先进的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施行,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二、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 ① 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对于不同国家而言,造价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使造价管理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起步早,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逐渐规范化、统一化,管理的理念也更加先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应用到造价管理上来。虽然各国的国情及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但是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②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政府定价等模式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管理这双手。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的造价管理逐渐出现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的计价模式。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思维模式。越来越多的项目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的,我国的建设管理也逐步融入到世界的发展潮流中。众多的造价管理理念和控制方法也介绍到国内。国内工程造价的信息化亦不可避免。 三、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当前,土木工程的控制管理在整个工程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减少工程施工时的资本消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这一宗旨,使工程的造价减少到最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控制了成本,才能使我们的利益达到更高。 虽然土木工程的造价控是以提高经济利益为前提,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工程的技术性、安全性,要结合这两点,在这样的前提下,把握住土木工程的造价,这样才能使工程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样也使控制造价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其目的不仅在于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之内,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一个建设项目,往往需要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项目建成以后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每个业主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使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施工招标、实施施工及竣工结算、结算审计的全过程。此外、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管理使土木工程造价更准确。为建设单位制定发展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建设单位根据造价消耗情况来制定符合发展计划的提供重要依据。建设单位根据造价消耗情况来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资金计划。因此,做好土木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得意义。 四、土木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1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特点 主动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当中的重要方式。主动控制应该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尽量减少出现的实际值偏差,工程造价当中包含很多因素,工程造价当中的投资决策和反应设计以及发包和施工不应该进行被动的控制,应该主动的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的造价及其成本计算蕴含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全过程。始终控制工程的正确发展,由此可见,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特点。 4.2影响工程造价因素 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特征。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当中,工程造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阶段,工程投资的大概预算出来后,工程价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直至工程的彻底竣工,工程造价才能够真正的得到确定。其中的影响因素与投资金额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建设工程中,工程投资额度一般较大,同时又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工程项目当中涉及的投资又与各方面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是宏观调控过程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地理环境的因素,由于每一项工程的选址和工程项目建设时期不同,其中的价格和材料都会受市场的影响不断的变动,其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说明了工程造价的特殊性,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工程造价的控制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五、土木工程造价现在存在的问题 5.1土木工程造价整体合理性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各种建筑的不断兴起,工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就非常难于避免一些管理上面的问题。在一些土木工程的项目中存在一些为了提前完成工期、提高整个工程的业绩水平,不惜违背相关工程建设规章制度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整个工程的项目还没得到全面细致的设计规划,就单方面组织相关的技术单位进行施工,这样很难保证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有些工程施工单位既没有遵循先前的预算成本先限额度以及相关的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对工程的整体设计和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详细的审查,这就使得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工程施工变化的现象,导致整个工程的造价额度大幅提高,增加了整个工程控制管理的难度。 5.2、土木工程缺乏相应的系统管理方案 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于任何工程项目都非常重要,但是在当前我国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方面没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的影响尤为突出。此外,整个工程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很大方面决定着施工管理者的操作水平。当前我国的造价控制管理者对自身的责任和服务观念认识不清,整体的专业素质都比较低下,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有些施工技术单位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的情况不太理想,增加了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难度。 5.3、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现象比较严重 在初始设计工程中参考的设计标准往往比较固定,但在工程实际施工中会遇到很多情况。例如:施工现场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阻扰,施工现场的环境发生的变化、施工的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施工所用的相关设备材料成本的变化等一些特殊的情况,这对于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初始设计者综合素质比较低,给整个工程带来巨大影响。此外,在一些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增加施工安全系数以及盲目追求工程利润的情况,导致施工相关技术参数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给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影响。 六、改善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6.1强化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 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是整个土木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应该在土木工程的设计阶段对整个土木工程的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这个整个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工程的设计阶段所花费的工程资金非常有限,所占用的比例相对于工程的其他项目一般是最小的一个,但是设计的好坏给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对于现在的一些大中型土木工程项目,尽量采用先设计后建造的理念,从质量以及造价的角度做好各个方面的交流协调工作。同时还要从整个工程出发,进行整体调节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和管理。 6.2保证土木工程的限额制度 限额控制执行得好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有着很大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时强化限制控制。从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备出相应完善的设计方法,对整个工程的初期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并对工程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将得到的估算成本额度作为整个工程的最高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方法对于成本造价的控制非常有效,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技术与工程资金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在设计阶段的质量。 6.3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工程项目中健全单位审计制度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相关技术单位必须建立自身的审计部门终审和基建部门初审制度,同时保证这两项制度实际落实到位,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个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对于工程单位的审计效果也有较大的提升。此外,运用此种方法能够阻止其他一些与项目无关的部分对整个项目造价带来的影响。 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招投标结束以后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洽谈工作、施工材料的变更工作等一些细节也要引起重视,防止重复计算。最后,决算制定的依据也要进行详细严格地审查,对最终决策取费标准的真实性以及施工协议及合同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控制。同时,相关负责人要严格检查工程量是否达标以及工程质量是否合理等。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析土木工程中的工程造价 [摘 要]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指的是土木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的统计过程。合理控制造价是建设资金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建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经济支出为对立关系。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造价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文章就对土木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各个阶段的控制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措施 1 导言 土木工程的造价成本遍布于工程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的建筑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造价并没有进行沟通协调,造成整个工程完成后的造价会高于预计投资价格,这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建筑成本预算。此外在工程招标中,不明确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质,就很难正确的对整个工程进行造价,出现造价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相关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土木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 2.1 工程造价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阶段的作用。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存在于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但是工程决策层的决策,以及决策阶段每一项技术经济的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建设水平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和设备及工艺的选取。这些因素也都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根据上述讲述,可知决策阶段的决策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基础,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方面。 2.2 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的作用。土木工程的决策层的决策后,工程的设计是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所在。设计的要求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合经济,对工程施工进行一个全面的科学安排。对土木工程做一个科学的工程规划,先进的技术,合理的经济投入,可以使项目缩短工期,并且为工程节省投资、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一个工程,最好能做几个不同的造价方案。所以,在满足工程实际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多做几个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对比。尽量做出最符合工程实际和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2.3 工程造价在项目施工阶段的作用。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中,存在很多设计变更或者施工工期中的变化,这时候,就要做好工程签证单的认定工作,工程上的任何变更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很容易造成工程纠纷,一定会损害施工方或者投资方的经济利益。这样会对工程目标的控制产生影响。现有的工程变更一般会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解决。所以,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做好正确、科学的管理,对现场工程的管理非常关键。 3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3.1 土木工程造价成本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 项目决策是土木工程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是其它各个阶段造价成本控制的前提,所以,必须做好项目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首先,在项目计价上采取合适的方法。项目的整体造价是通过计价方式来估算的,计价方法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造价成本的高低,所以,必须采取合适的计价方法,主要有:(1)搜集相类似的土木工程项目造价成本信息,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2)正确使用造价软件,对项目涉及的各项造价成本进行全面、仔细的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有效。其次,制定科学的造价成本控制标准。在项目决策阶段中,并不会直接涉及到实际的材料与资金,只是一个理论值,其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整个造价过程会受较多因素影响出现反复,针对此问题,需要在上述计算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和先进经验,进行适当创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造价成本控制标准。 3.2 土木工程造价成本在项目设计阶段的控制 项目设计是土木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当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于整个造价成本控制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设计阶段造价成本控制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在确定工程项目后,将工程的整体和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统一招标,通过多家竞标的方式,选择性价比最优、设计方案最可行的设计方案,在不影响工程整体性的基础上,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其次,在招标过程中采取限额设计方法。通过设定一个合理的造价限定额,使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此限定额,结合相关材料、结构施工的成本内容,做出符合限额标准的设计,避免在设计中出现深度不够、精度不准等问题,导致在后期不断进行设计变更,增加了造价成本不可控因素,给土木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带来困难。第三,通过责任合同来对造价进行控制。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设计过于随意,缺乏相应经济意识,也是影响造价成本控制的因素,对此,可以通过在合同中签订经济责任条款,比如关于设计变更的连带责任约定,尽量降低设计变更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实现造价成本控制。 3.3 土木工程造价成本在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 首先,做好对工程变更的控制。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受工程变更等因素影响,施工单位都会将此作为索赔的依据,要求建设方进行赔偿,极大地增加了工程整体的造价成本。对此,建设单位需要通过事先控制、施工中监控等措施,严格工程变更程序,分析工程变更对于工程主体、造价成本等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变更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费用的发生,进而实现造价成本的控制;同时,在材料供应和施工方出现问题时,还应该要求其进行赔偿,这也是造价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 其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在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有些施工单位会虚报工程量、材料消耗量和价格等,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造价成本,对此,建设方需要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理体制,最大程度的保证相关发生费用的真实科学,从而实现对造价成本的控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多方面进行的,需要控制整个工程施工,保证工程施工中各项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各个阶段的控制要点,做好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工程整体造价成本控制的效果。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议土木工程造价预算方法 摘 要:土木工程造价预算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投资成本而开展的一项资金控制工作,对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土木工程造价预算为例,对工程造价理论以及造价预算方式作详细探析,并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预算;预算方法;预算审核;探析 土木工程造价预算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过,必须结合工程施工、造价实际作深入分析。有时候我们在实施工程造价预算时往往只将目光停在了表面,而没有对其预算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析,所以导致造价预算工作出现问题。为此,在今后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中,造价人员在开展造价预算工作时,不仅要掌握好造价预算理论,还要懂得正确运用造价预算方法。只有做到了这样,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才能真正生效。 1 工程造价理论及造价预算方式 1.1 工程造价理论 所谓工程造价,其基本定义是指某个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时为了节约更多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而做出的一系列的经济管理行为。随着国内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所受到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力度也越来越大。分别工程造价所包括的详细内容,得出从工程动工到工程竣工,建设全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都要经过提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包括建筑施工费、材料费、设备购置或设备租赁费、税金等等。 1.2 工程造价方式 就国内目前的工程造价状况看,在工程施工建设中所采用到的有效的工程造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即施工图预算定额和直接定额计价法。大多数建设企业会选择采用直接定额计价法。 2 现阶段我国常用的工程造价审核方法分析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一栋建筑物建设完成大多需要一年,乃至以上的时间,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工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种类都很多,数量大,具有着多次性计费计价的特点。就这一点来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造价审核方法来控制土木工程造价,所起到的效果并不能做到事半功倍,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安全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的对象是工程施工全过程,是工程施工中所包含的所有工序。全面审核法的具体操作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来对造价成本进行审核,审核时需要借助现行的定额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利用全面审核法来审核土木工程造价,可获得更高、更好的审核质量与审核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全面审核法在实际操作时工作量很大,它需要对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所有工序都进行成本控制审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2.2 重点审核法 从名词解释上来看,所谓重点审核法就是对工程造价预算中的重点工序进行审核。重点工序选择的标准是:工程量大,花费费用比较高的一些分项工程,比如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工程等。相比于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的工程量相对较小,但同样能获得良好的造价审核效果。 2.3 对比审核法 对比审核法就是用已建成工程的预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算对比审查拟建的类似工程预算的一种方法。一般两个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不同。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成相同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 3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具体措施 结合当前国内工程造价实际,发现现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存在一定问题,最后导致造价预算不合理,造成工程结算超预算,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难题。为此,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为了能保证工程预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就必须做好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合理制定工程造价预算。下面对土木工程造价预算方法作进行分析: 3.1 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制度 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要结合工程结构、规模等实际情况作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好造价管理人员的责任,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并强化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工程预算管理制度来指导造价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审核质量。 3.2 注意提高造价预算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职员工的岗位培训;招聘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行业间内外部的交流,这样既能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还能丰富从业人员实践经验。 3.3 做好招投标阶段的造价审核 招标文件是招标工作的总纲审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的风险问题,如外部条件不足产生的风险究竟应由谁来负责,双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同供应方式的材料以及处理办法是否明确说明,分包工程的内容,分包工程的估算造价及需要投标人配合协调的内容和承担的责任等,如要求投标人对由业主提供的材料设备的装卸保管费、以及另行分包工程的配合管理费等进行报价。对业主而言,不平衡报价将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因此对投标单位商务标报价中的不平衡项目,要逐一分析,对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研究审核,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工程价格数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哪些报价过高,哪些报价过低,对涉及数额较大的不平衡报价,可予以废除。 3.4 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预算审核 施工阶段造价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审查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的执行情况,施工中难免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及签证。对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堆的项目要进行重点审查,要看是否有有关部门的批准,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另外,要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核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应区分哪些项目是合同内,哪些是合同外,哪些内容已在投标单价中包含,哪些没有包含等;要注意分清签证权限,对单张签证的权力限制和对累积签证价款的总是达到一定限额的限制都应该符合合同条款中的明确规定。非招标文件中另有规定,承包商所报的价格应包括完成所需进行的一切工作内容的费用。如果报价表未列出,建设单位将认为承包商不收取这方面的费用,或在其他款项下已经综合进行计算,勿需附任何说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造价预算对土木施工成本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土木工程施工中,如果想要做好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尽量降低造价,并保证施工完毕后不会出现结算超预算的问题,就必须要在施工中,乃至施工前就做好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为工程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土木工程造价估算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土木工程项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工程项目策划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使用传统的估算方法难以满足满足精准度的要求。本文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理论依据,简单的介绍了该理论在土木工程造价估算过程中的结构与数学应用模型,同时,结合相关案例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模糊推理;土木工程造价;估算方法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造价估算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帮助建筑企业做好决策权。采用案例模糊推理的方法进行造价的估算,建立数学模型对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消耗进行细致的估算,并参照市场的实际价格启动新型的工程造价估算系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造价估算问题,满足了对新型材料、新的建筑结构、新的施工工艺等发展必备的条件。 一、案例模糊推理在土木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基本程序 使用案例模糊推理系统研究土木工程的造价估算,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问题的扫描、案例模糊的匹配、案例的修改、案例的评价、新建案例的存储等(如图1所示)。 二、实现案例推理的步骤、方法、数学模型 (一)通过用户的描述,建立模糊集 系统在进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用户提供问题的模糊性叙述,其次确立问题的隶属度,最后建立相关问题的模糊集。依据需要解决问题的自身特征,决定使用的案例;按照建筑的标准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确定问题的特征因素。 有关案例、问题等的模糊化叙述方面的数学模型是:假设案例库中储存了n个案例,它的特征因素集是:。其中,是案列的特征因素所对应隶属度,因此,所对应的向量集是: 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征向量集是: (二)根据特征因素,建立案例的相应模糊集 在案例库中,对于不同的案例,要建立不同的案例模糊集,使用贴近度判定相似的程度,有效的进行模糊的匹配工作,获取满足相似度的案例。案例与问题要采用特征因素与贴近度的相似率进行有效的衡量,所以,重要的因素包括:贴近模式的选择、贴近模式的计算、特征因素等。使用的数学模型: (a) 保证贴近度,以下是定义与计算 定义1:假设,映射是:,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当(d)是,那么,,其中N(A,B)表示的是模糊集A和B的贴近度,N就可以定义成中的贴近度函数。同时,从进行相似匹配的计算来看,不管使用何种贴近度的计算方法,都要满足定义1。通常使用的推测贴近度的形式是勒贝格积分,公式为: 设U是有限的集合,那么,推测贴近度可以表示成: 通过验证,公式(3)满足贴近度的定义(a)与(b),在进行判断相似度中的贴近度的计算时,可以使用公式(3)。同时,要考虑案例的特征因素,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相似度作用,因此,在进行相似度判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案例的特征因素。当特征因素的影响权重转变成时,满足了,那么公式(3)转变成 通过验证,公式(4)同样满足贴近度的定义。 (三)当相似案例是多个的时候,按照顺序进行研究 从案例库中会取出多个相似的案例,按照优先的顺序对每个案例进行研究,保证选择最优秀的解答。首先,两者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案例所处的环境、周边的条件、其目的等都要与系统里的数据进行比较。 其次,要反复的修改与研究案例模型。最后,评价新的方案,保证满足相关的要求。如果得到满意答案以后,可以进入实施阶段;如果对案例进行多次修改与研究后,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说明案例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案例,案例系统不对解决问题起作用。或者是用户描述的模糊出现了偏差,因此,要返回首页,重新开始。有关案例相似度的判断数学模型有: 分别使用公式(4)和(5)对贴近度进行计算,将贴近度当作相似度,获取大于相似度门限的相关案例。 (6) 可以满足公式(6)的案例都属于相似的案例,当最大数值所对应的案例就是最相似的案例。 (四)案例推理系统可以自动保存与更新 受到环境、条件、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当案例生效以后,会自动的保存到案例库中,成为新的案例,方便以后使用。对与形成的新的案例,在进行计算与案例库中的旧案例的相似度的时候,设为:(表示旧的案例数,)。在案例被存储到案例库中的时候,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当时,说明案例库中没有与新问题匹配的案例,要加入新的案例。当时,说明只有一个案例与之相匹配,不用加入新的案例。当大于给定值时,要进行改写对应的旧案例,及时的存储到案例库中。以上这些方法既降低案例库被无限的增大,又确定了覆盖率与精准度。 三、 将案例推理系统应用到实际工程及检验 (一)案例库的设计 如表1所示,是案列的结构与相关的案例内容。通过混合住宅建筑的特点,选取出工程中消耗建筑材料较多的几个因素。 采用的案例样本资料使用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建筑,建筑的面积在890至5900平方米之间,层数选择在三至八层之间,抗震的烈度在五到八级之间,地基的承载力在70至300kn/m2的范围,是很有代表性的。将上述这些作为案例数据库的基础。 (二)计算过程和结果 实验使用的是某小学的住宅楼(如表1所示),将建筑特征的参考数值输入到计算的模块中,显示出就爱你在特征的参考数值的影响权重是由多名工程造价RT使用德菲尔法明确的,权重的数值为:建筑面积(0.11)、户均面积(0.1)、开间(0.1)、檐高(0.12)、层数(0.11)、进深(0.1)、地基承载力(0.12)、抗震烈度(0.12)、墙厚(0.12)。使用计算机进行贴近度数值的计算,核定过程中的参数值。最后得出3个与案例的结构相匹配的模糊推理预测值。 系统在进行不断的推理过程中,数据库的案例内容也会随着不断的增加与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准度。如表2所示,使用相似度高的案例推理与科学合理的案例分析方法,将计算的结果和工程实际使用建筑材料的数值相比,误差数值在-13%至+7%之间,满足了设计与研究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参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模糊推理系统在土木工程的造价估算中的应用,结合了市场中建筑材料的价格、相应的参数等,进行的有效推理和预算。这种系统具有很强的模糊推理功能,系统通过用户给出的问题特征的有效描述,自动进行案例的匹配与取样。随着各地案例数据的输入,其系统的数据在持续地完善及更新,再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结果不仅精确度高,而且运算速度快,这将进一步地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土木工程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在土木工程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强化对土木工程的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控制,能保证建设项目在质量达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该文阐述了土木工程管理的基本工作以及工程造价控制原理,并提出了强化土木工程管理及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其中土木工程管理基本工作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造价需要对土木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控制整个阶段的工程造价,使其保持在合同范围内。 关键词:土木工程 管理 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 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土木工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土木工程管理主要是包括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建设工程在决策与设计阶段、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审计变更阶段以及竣工审核阶段所化费的全部费用。因此,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需要加强协作,建设单位要在开展项目时,要反复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投资失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技术图纸施工,并保证质量;监理单位要落实现场监管职能,确保施工正常进行,通过三方的共同合作,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1.1 土木工程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施工并竣工取决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强化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土木工程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1],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1.2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土木工程包含决策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在各个阶段的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功能要求以及实际条件来商讨合理的建设方案,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可行性论证研究,在众多建设方案中选一个最优的建设方案,通过技术分析、经济分析和效果分析将工程造价中每一阶段的造价具体化,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减少造价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及任务为:认真核算工程量清单,撰写招标文件,给承包单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工程造价控制依据;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展开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实践中控制工程造价;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实际工程量和竣工结算。 2 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质量与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根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三方签订的合同,严格将施工质量控制在合同标准范围内。选用安全、有质量保障的施工材料,引入先进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同时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监理单位要时刻在现场监察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标,当施工出现质量与技术问题时,要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要求施工人员重新整修,确保质量达标。 2.2 进度管理 项目工程在设计阶段就需要根据相似工程施工的进度、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环节制定一个进度计划表[2]。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施工人员按图纸设计和进度计划开展施工;施工负责人和总监理师可参照进度计划表,结合实际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进一步制定细致的施工进度计划表,落实每日项目施工量,保证施工进度;当遇到工程变更等突发问题时,监理师要及时组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召开会议,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修改图纸,监理师与施工单位要根据重新修改后的图纸展开施工,并更改进度计划表,做出调整。 2.3 成本管理 土木工程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施工进度合理的基础上,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使其保持在合同范围之内[3]。土木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成本管理,首先,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在保证材料质量和功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从而控制施工成本;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将任务分工明确,施工人员各司其责,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 控制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3.1 决策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在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类别、工程规模、建设场地、技术方案等。其中,工程规模是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一定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结合类似工程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工程规模,确保工程投资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项目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设计阶段,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建设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3.2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主要从加强招标投标中的造价控制工作、控制审计变更工作以及完善施工造价管理这三方面控制工程造价。第一,加强招标投标中的造价控制工作。严格监督招标过程,保证招标过程公正、公开、客观,并在招标文件中标明工程现场勘察特点、施工类型、施工规模、施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计价清单等。第二,加强审计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具有较大影响。一旦工程出现设计变更,往往也会伴随着工程变更情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变更后的图纸重新展开施工,施工材料、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会随之变动,从而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第三,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监理人员要落实监督职责,时刻监察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并将现场各种突发情况详实记录,为日后工程结算提供参考依据。 3.3 竣工决算阶段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是计量土木工程整个过程的实际造价,在计算工程造价时,要结合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等因素,以现行的计价方式为基本原则来展开审计核算[4]。工程审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检查工程是否按设计变更展开施工,运用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原理,进行工程造价的核算,确保核算结果符合现实情况。 4 结语 加强土木工程管理,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同时,三方单位可以从控制建设项目的决策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审计阶段来控制工程造价,在保证建设工程安全可靠、质量达标、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各阶段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将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在合同范围内。通过明确土木工程和造价控制的管理意义,分析出能够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协助各个部门进行准确的工程项目管理,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全面降低工程项目造价。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述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摘要】本文笔者对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前言:工程造价作为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工作,其管理的好坏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的造价控制水平应逐渐提高,在造价控制理念和方法方面须不断的完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实力。 1.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1.1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特点 施工企业进行主动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当中的重要方式。主动控制的方面很多,主要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出现实际值偏差。工程造价当中包含很多因素,如工程造价当中的投资决策和工程设计以及发包和施工,不应该进行被动的控制,应该主动的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造价及其成本计算涵盖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等,正确的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对项目的正常、有序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特点。 1.2影响工程造价因素 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特征。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当中工程造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阶段,工程投资的概预算出来后工程价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直至工程的彻底竣工工程造价才能够真正的得到确定。其中的影响因素与金额和地理环境相关,造价中的金额是巨大的,也会有动态效果,工程项目涉及的金额与利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因素,由于选址和建设时期不同,其中价格和材料都会受到市场影响,地理环境也是工程施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了造价的特殊性,表明了工程管理的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1.3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所面临的问题 市场经济存在着功利主义强、利益化倾向严重等固有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确立以来,已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其地位得到充分的巩固。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要想获得更为快速和持续的发展机会,必须直面市场经济的弊端,在此,笔者主要从工程造价方面分析,得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提出,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1.4造价预算的问题 造价预算是工程实施之前,对工程造价的一种评估和预判,对工程的准备环节的意义重大。而在当前社会中,我国的建筑事业,大都由招标来完成,而工程的造价预算,也是建筑投标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笔者调查,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造价的预算重视程度不够,在施工中造成了大量的麻烦。当前,建筑工程部门的工程预算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整体进步,是市场经济下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关键所在。 2.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应充分认识事前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把控工程各阶段的造价管理,从而防止实际值与目标值出现偏差,进而有效地减少项目资金的浪费与流失,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1投资与决策阶段 土木工程项目投资与决策是指对即将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择优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科学判断并进行相关决策。土木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所占工程造价比例有所不同,据相关调查显示,投资与决策阶段、设计与策划阶段、具体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对整个土木工程造价的影响力依次为:75%-95%、35%-75%、5%-35%、0-5%。因此,投资与决策阶段无疑是整个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直接制约着整个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相关工作者必须结合该土木工程规模和内容来设定设计意图,精心比较各种设计方案,优先选择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可行的最佳方案。 2)计价方法的选择。应把已建工程作为计价参考,同时重视工程造价相关工作软件的使用,使造价更加精确。 3)正确认识、详细了解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标准相关资料,精打细算,充分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开动脑筋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造价。 2.2设计与策划阶段 设计阶段决定了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本,经济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已成为项目造价和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与策划阶段,相关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招标、投标相关管理制度,主动引入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选择和敲定最佳设计方案。 2)优化设计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剔除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功能,从而降低土木工程成本。 3)实施限额设计方案。它是指在总投资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总投资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案设计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工程相关要求,又能使投入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 2.3招标和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相关勘察、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监理、项目相关设备和材料招标。该阶段招标和投标单位应分别做好以下工作: 1)招标单位应该积极提升招标相关文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拟定工程控制价格或者标底,明确招标合同中工期、项目质量、项目造价等条例。同时,招标单位还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抵制施工单位进行串标。另外,招标单位在进行评标的时候,应了解相关设计图纸要求并科学分析该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有效约束部分投标单位的不均衡报价,牢记投资控制该土木工程项目的重点,从而提高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水平。 2)作为投标单位应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总趋势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报价与公平竞争。 2.4具体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土木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造价低、质量好、工期短是最理想的施工过程,但不难发现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没有充足的施工时间就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造价低,那么材料质量也相对降低,工程质量当然也难以提升。因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单位必须认真审核施工图纸设计,同时重视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2)施工单位应时刻关注市场上材料的价格变化,努力节约成本,选择简单有效的施工工艺,采取成熟的管理模式,加强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3)了解建筑行业材料价格走向,在保证施工进度前提下,在低价时适量增加材料采购量,在高价时适当减少材料采购量。 4)吃透设计图纸和国家、地方强制性规范,保证一次通过验收,避免返工,造成浪费。 5)做好预控和预判,加强风险管理力度。 2.5完工阶段 完工阶段是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将致使整个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功亏一篑。竣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核算已经完成工程工作量和组织审核、编制竣工结算。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完善详细的账面记录。比如:工程变更造成的工作量变化;隐蔽工程验收情况;工程相关材料价格上涨情况等。 2)对于工程材料用量核算必须准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水平,相关工作者必须做好土木工程投资决策、设计与策划、招标、施工、竣工这五个阶段的相关费用控制,从而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减少项目工程资金的浪费与流失,从而使土木工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教学体系研究 摘 要:通过对土木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特色的实训教学新体系,实现教学与就业对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当前就业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工程造价》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间,基本建设各阶段计价的依据和方法。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其中的概、预算内容是从事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进行招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的能力。如何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建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教学新体系,即基础、方法、实践、竞赛四阶段教学体系。其中: (1)基础:造价课程涉及课程较多,例如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课程中的施工方法等,都与造价课程紧密相连。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很好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方法:掌握定额模式和清单模式计量计价方法,熟悉基于BIM平台的造价相关软件使用方法,包括算量、计价软件及对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软件。 (3)实践:开展校企联合,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经验,让学生有机会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对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和流程有清晰的认知。 (4)竞赛:通过参加学校、省级、国家级造价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考核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该体系在掌握造价基础知识后,引进拓展机制,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与今后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促进各部分基础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有效链接,为学生造价实训技能培养奠定基础,达到提升学生造价技能的目标,同时通过后期的竞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了该体系循序渐进的特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 要】目前,随着建筑工程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工程造价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要。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要求土木工程项目在实施工程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编制,只有对具体项目建设造价实施精细的管理与控制,才能适应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造价的必要性,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问题;措施 土木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因此加强对该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达到控制、协调、节约资源、提高建设水平的目的,同时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项目的投资效果。一般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造价控制,确保项目造价误差控制在批准权限之内,以此来提升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建设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从而解决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水平。 1 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针对土木工程的造价实施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的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由于土木工程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具体包括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由于土木工程造价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因此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全程的动态管理,合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全体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结算等阶段对具体工程造价进行全面控制,最终达到预防造价突破限额的目的,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造价管理与控制十分有必要。 2 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项目设计频繁,影响造价 土木工程设计具体包含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方面。然而工程设计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并且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阶段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工程设计工作的不到位以及频繁性变动,导致整个工程无法正常、顺利实施,甚至造成延长工期的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工程项目造价成本的提升。 2.2 土木工程材料选购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随时调整,项目工程中可能出现已经取消的造价项目没有及时的上报给施工管理的相关部门,导致项目造价的提升。另外,由于建筑市场在经济和科技的影响下发展和进步,大部分施工企业是根据原料产地、质量以及等级具体划分的,相同材料产地的变化,可能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建筑材料价格也会随之的上升,造成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出现了问题。 2.3 建筑工程管理漏洞 由于土木工程造价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依照施工设计图纸采用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这就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的必要性。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保证施工建设的质量,促进施工建设与设计图纸具有一致性,使得工程造价规范化、合理化。然而目前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管理存在漏洞,难以实现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降低预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在管理与控制中仅仅考虑到缩减成本,忽略了成本维护费用,从而涌现出一系列价格问题,影响管理与控制效果,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虚报工程造价的现象。部分土木工程在建设中,施工单位故意对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提高造价报表,计算复杂的项目,增加工程量,虚报造价,还有的施工单位对定额中的内容分开单独进行,故意抬高项目造价,扩大取费标准,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难度增大的主要因素。 3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对策 目前,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造价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一些解决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强化对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建设中,设计工作主要针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因此,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可以得到显著的效果。在项目图纸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全局,考虑到施工质量的监测与设计,还要考虑到投入资本变动对工程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动态控制。实践研究表明,项目设计费用占到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小,但是却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因此,协调好设计、材料以及施工各个阶段,实现对工程的整体控制,在做好设计监督工作的同时,力图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2 做好土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控制对象,避免出现频繁的设计,影响工程造价。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主要模式,规范并约束招投标行为,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任何漏洞现象,减少和降低费用的变更。做好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的造价审核工作,将项目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照相关规定认真完成工程造价的计算及审核,确保整个建设过程造价合理,提升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实现更高的效益。 3.3 建立健全项目工程的预算编制 项目建设中,需要将成本纳入考虑范围,并且要对后期成本进行安排和说明,完善工程预算编制,要求技术人员明确了解各个专业额的预算定额和费用指标,结合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该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系统的专业化投资。预算编制人员要全面分析,在掌握材料价格的基础上,确保工程项目设计合理、规范,最终将预算控制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内,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更加科学。 3.4 强化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预算控制水平以及监督力度。因此,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强化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要求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还需要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确保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以满足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际需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只有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够促进土木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提出了通过工程设计管理、实施动态监控、完善预算编制以及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来满足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际需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高峰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的结算和预算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程序,不但要求预结算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建筑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土木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管理,目的是为了确保建设项目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字】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控制管理; 引言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之中, 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简单的说,工程造价就是建筑施工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的意义个不相同,总的说来,土木工程的造价应予以控制和协调,节省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建设项目是否盈利,关键就在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土木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核心,所以,我们应以快速的发展来适应建设管理发展的需求。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要发挥不同角色的项目管理者在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防止投资突破限额,并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项目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木工程中造价控制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造价的控制管理缺乏合理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对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非常关键,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有很多工程项目为了提高工程业绩,再不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擅自施工,这就更难落实土木工程中的造价控制问题了。有些企业甚至既没有按照预算成本额度和遵循工程施工的标准,更没有对工程设计与相关协议进行严格审查,这就使得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工程施工变更的现象,使得土木工程的造价大幅提高,增加了控制管理难度。 2、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 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对施工的监管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在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造价控制管理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者的施工操作。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者大部分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有待提高,这就使得业主干预正常的工程造价监控工作,导致土木工程工程总价管理者不能在正常范围内行使应有的控制管理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土木工程价值控制管理的难度。 3、对工程造价的拟定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土木工程建设项目都是以工程量清单的形式来报价的,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比建设单位往往更了解工程造价的情况,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倘若出现较大的纰漏和意外,工程项目部门就很难掌握真实的造价,导致实际造价大幅增加。 三、土木工程有效造价管理控制的对策以及建议 1、提出全新的理念,实现与时俱进的思想。 在工程实践中,从单纯的合约关系来看,发展为对双赢理念的认同。双赢是指合作的双方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各自的目标,要实现双赢,投资者与承包人不再单纯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了,也具有了共同获利的合作关系。因此,要求双方合作的经济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另外按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委托专业中介咨询机构,可保证双赢模式的实施。 2、强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承包和核算体系。 工程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费用组成,将“ 四费”落实到经营、劳资、材料、机械各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与质量、安全、工期指标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包工不包料的分包形式,人工费用可一次包死,不再调整,此项支出即为固定值。做好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3、改革和完善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其工艺也会有较大差异,从而对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较大影响, 其次对各种设备的不同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对土木工程造价也有所影响。同时,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合理确定。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不可能游离于经济体制改革之外, 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改革和完善的思路是,统一量,放开价,指导费。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的手自发地调节着建设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取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最终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 4、项目招投标阶段土木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招投标包括分别针对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的招标,控制所有中标价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承建中标价不超过设计概算。为了保证招投标公平合理,应制定严密的招投标规则及根据设计概算编制标底预算,并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保持足够的透明度。确定标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应做到严格审查,包括审查土木工程量、分项内容、土木工程单价和取费费率;防止多算错算、重复计算、错套定额和高取多算等问题出现。为了选出技术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中标单位,在评标时应进行综合的评标,不仅要看总报价,还要关注单项报价的合理性。 四、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就是整个过程进入实际性的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各项方案进行具体的物化。资金的投入与控制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按照计划进行,消减或节约工程资金并不是这个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方法,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不作为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不作为的控制是因为在这一阶段,资金浪费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施工阶段的整体资金投入在设计方案中已有具体清晰的规定,但是这种概念上的规划在实际的施工行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人员的人为因素影响、客观环境的影响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工程资金的浪费,所以在保证整个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必须在所有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意识中树立资金控制的概念,使每一笔资金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杜绝各种投资浪费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正在蓬勃的发展,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项目,它是集经济、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施工周期,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必然趋势。在土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分析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土木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加强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土木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工程各参与方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工作力度,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为土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一、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根据签订建筑合同的品质需求为规范,确保建筑制订物的品质需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品质策划、建筑组织、管理宗旨、措施指挥等。建设项目质量是由科学的管理团队、优质的建筑材料、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的。为提升项目品质,要多引进并采用新的施工方法、新的施工工艺。持续提升以及完善施工措施与技术水准,创建严格的品质系统与品质职责制度。拟订详细的品质保证计划,确定执行内容、方式以及成效。在建筑制订过程中增强建筑监管以及品质检测,对其成果开展定量解析,转变为以后建筑的品质规范以及准则。 2、进度管理 树立信息沟通网络和谐准则,执行进度人员及其职责、增加劳动力、图纸检查、工程改变和规划改变的管理。还需采取技术措施,检查承包商提交的进度方案使工程能在合理状态下进行施工,及时处理地下障碍物的延时和进度资金的连续性,选用先进的施工办法,编制进度操控工作细则。工程项目总进度方案要在规划准备期间编制,断定施工期间进度控制方针时应思考的因素包含总进度方针对施工工期的需求、相似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 3、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得到确保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成本有影响的要素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在施工合同计划范围内,一起尽量使工程项目成本下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仅仅能够经过下降施工材料等硬性成本来控制,还能够经过控制施工相对成本的节省然后控制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监控施工进度,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对施工进度提早做好预期作业,确保完结项目施工的最好工期,这样能够有效防止项目施工工期由于拖延或提早太多导致施工成本大大添加而得不到控制。 4、加强工程监理力度,健全监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制度,扩大监理范围,确保监理工作贯穿施工项目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督,完善市场管理机制。要想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单位就必须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结合实际情况颁发监理证件,只有保证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严格化,才能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另外,要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制定持证上岗机制,严格要求持证上岗,保证监理制度各项内容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捉进监理制度健康发展。 二、土木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造价控制目标和计划不严谨 一般来说,工程在拟定造价控制方针和方案时要由专业团队,根据工程的功能方针、规模大小、复杂度以及各种资本综合评价得到造价预测,并根据猜测拟定方针和方案。而在实践项目建设过程中,许多公司并没有设立或许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评价团队,预测过程中参考的人力、材料等资源报价也没有考虑波动状况,这就容易致使造价控制的方针和方案与实践状况之间有较大的偏差。 2、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企业应该形成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对与本工程相关的所有成本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处理、归档和保存,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进行控制。然而,目前很多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信息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机制也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最终形成了账务不清、盈亏无法统计、开销难以控制等问题。 3、造价控制没有有效应对工程分包 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工程中包含功能系统日趋复杂,工程委托方又希望尽可能压缩工期和成本,这些因素使工程分包成为了很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分包过程中,很多单位采取的是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很容易出现材料支出无法有效控制,或者费用重复计算的问题,导致财务统计偏离。此外,还有一些单位为了通过分包降低支出而不执行预算。 4、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 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开支,但在很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很多企业对建设材料的管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计划,在实际的采购和领用中常常出现混乱、重复、无序等现象,提高了工程造价。 三、加强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点一般都放在项目的建设中,却往往忽略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这样控制起来就会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物探的报告,了解附近建筑物的特征,将地质勘察报告合理的制定出来,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上都会带来帮助,并且还能够帮助后期的施工。为了对地下的管网能够有效地进行查明,就要将物探报告进行合理的应用,提前进行规划,有效地进行迁移工作,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土建工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了解周围工程的建筑情况,例如基础设施、具体的埋深等情况,对建筑物之间的影响关系上正确地进行分析掌握,对周围建筑物的提前保护工作要做到位,防止以后事故的发生影响施工的进度,为工程造价上带来不必要的争端。 其次,控制好工程的设计工作,设计的时候要保证限额。土木工程的设计人员全面统筹考虑工程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尽量将设计方案做到最优。因此,在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工程的设计上进行合理的把握。 2、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2.1做好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的控制 首先,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其次,要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再次,要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最后,以双方双赢的原则,对标底进行控制。 2.2审查设计变更的情况 在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当中,设计更改在其中占据很大的位置,工程的变更往往会因设计变更而出现。所以,工程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工程变更影响,并且对工程的造价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施工部门要及时的计量和报价设计的变更,不能积压,不能将工程结算与其一起进行。 2.3完善施工造价管理 施工现场工程的签证需及时、精确,这样可以避免签证质量受到影响而添加工程造价;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各项记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强化施工各期间的管理与监督职能,避免结算时因职责不明而导致经济纠纷;收购人员要全部具体地了解资料市场行情,在确保资料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物美价廉,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化和成本最小化;加强施工图预算的审阅,将施工现场实践进度与进度方针进行比照剖析,对于超出概算的有些要进行仔细剖析,严格控制工程改变、资料更换等状况的发生,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竣工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造价的最后阶段,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建设单位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计结算。工程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经业主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查。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因此需要对此阶段的资金投入加强控制和管理,实现节约资金。 结束语 要保证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工程项目各参与方能够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原理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并且协同各职能部门使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有序顺畅的运行。以确保在质量、进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尽量使工程项目造价降低。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土木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摘要】土木工程造价控制,作为施工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有关单位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以此增强土木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水平。笔者针对土木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中的成本控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土木工程造价控制在所有环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以此达到土木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为项目施工提供有力保证,从而提高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阶段;成本控制 0.引言 我国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全面实现投资目的,以此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为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成本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要求对所有阶段的操作进行科学的管理,从项目施工准备环节入手,对施工全程的工程造价进行管控,以此确保项目投入成本能够达到合理的利用。 1.士木工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因为土木工程项目自身独特的情况以及规模,使得土木工程项目成为了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项目。要想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运作,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利用财务跟踪、市场规律分析、项目审核、审计、提升管理技术等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以此保证所投入的项目资金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所有的工作也能够顺利展开。此外,在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多个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产品阶段、设计计划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如表1 所示,这些阶段对工程成本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工程成本得以合理控制的基础。下文针对土木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1]。 2.土木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2.1在决策环节对工程投入成本的控制 土木工程项目的第一个阶段是工程的投资阶段。在工程投资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能够确保后期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工程投资阶段进行项目控制,详细分析工程造价的概算,制定科学的工程规划纲要,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价值与可行性,针对土木工程的建设价值进行研究。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土木工程项目成本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还需要在结合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完整、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反复思考与论证该计划方案。此外,在明确土木工程价值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拆迁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估算项目投资资金。在估算投入资金的过程中,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投入资金,用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以此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2]。 在决策阶段,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案,控制好土木工程项目成本;其二,注意工程施工材料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 2.2在设计环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也同样重要。对土木工程项目而言,设计阶段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为了保证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还需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情况、施工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重视先进工艺技术以及新型施工材料的使用,讲究施工工艺的价值。在全方位进行经济研究的同时,改进施工工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求遵循整体性和全局性原则,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局部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3]。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实行限额设计。在固定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基础上,要求充分发挥每个方面的功能,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施工,保证投资金额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要求。其二,设计招标问题。设计自身蕴藏无限可能,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上能够看到各种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思想。优秀的设计方案作为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实施蓝图,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的指导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和建设企业需要对该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招标。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要求选择专业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设计单位进行投标,约束好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此外,在招标过程中,需要防止人情效应的产生[4]。 2.3在招标环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对工程投入成本继续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阶段,所有子项目所使用的资金都需要有明确、合理的安排。假设在招标阶段顺利招标,则会顺利进入到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中。一旦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发生任何问题,则会对整个土木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明确工程投入资金的具体分配情况后,进行工程招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招标本身属于一种竞争行为,且在此情况下,工期越短、质量越高、造价越低,才越能够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这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假设在工程招标阶段发生了内部信息泄露、联手围标等情况,将会对土木工程造价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招标保密工作[5]。 2.4在竣工验收产品环节的成本控制 在土木工程造价中,施工环节以及竣工验收产品环节的成本控制也尤为重要。对于施工环节而言,要想控制好成本,就需要在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工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水准,防止发生产品质量未达标、施工材料检测不够严格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还要求时刻关注我国建材市场的材料价格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等实际变化情况,在严格按照施工现场规格标准以及施工工艺要点的基础上,控制好工程造价。在竣工验收阶段,保证材料基本信息和单据相同,认真审核与对比施工情况,以此保证竣工环节中的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6]。 唯有在决策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招标环节以及竣工验收环节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够控制好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针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造价管理极为重要。在实际的控制、管理过程中,要求采用的是全程管控措施,加强工程投资成本的管理水平。 3.结语 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我国土木工程项目规模在逐渐扩大。土木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十分重要,在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利用不同管控手段,同时还需要抓住重点,对工程施工细节进行科学管理,对工程施工局部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加强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效率。唯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完善,通过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阐述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1工程造价的管理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对于不同国家而言,造价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使造价管理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起步早,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逐渐规范化、统一化,管理的理念也更加先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应用到造价管理上来。虽然各国的国情及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但是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2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政府定价等模式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管理这双手。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的造价管理逐渐出现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的计价模式。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思维模式。越来越多的项目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的,我国的建设管理也逐步融入到世界的发展潮流中。 2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 控制管理的主要目地就是尽量的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对于土木工程造价管理来说,要采取主动的实时的控制。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牵扯部门众多,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建设成本,另外,土木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3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3.1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控制 投资决策是项目开始,是一个项目是否能产生、怎么产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全局性的、基础性的工作阶段,只有投资决策科学合理才能保证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的建设水平、项目建设地点,这三个要素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投资估算是整个投资决策阶段重要的一环,通过投资估算可以判别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做好造价管理,就必须做好投资预算,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的做好预算准备。 3.2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控制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设计规模,设计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造价的高低。设计要求对造价的影响较大,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队伍、建筑材料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对投资决策阶段已经形成的部分方案进行梳理和进一步的优化,选择新技术、新工艺。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资金金额的多少已经确定,根据金额的多少来设计方案。 3.3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工程招投标是工程设计完成,施工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将整个工程建设分为勘察、施工、原材料供应、提供设备等方面进行公开招标,发包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对于大型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投标时要进行工程清单计价,保证整个招投标的公平、公开、公正。通过工程清单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 3.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施工阶段是整个过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个阶段工程资金的流动要按照之前的施工方案计划进行,不能一味的削减工程资金,在这一阶段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资金很有可能出现严重浪费。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每一步,控制各个节点的资金流动。当出现工程款等发包纠纷时,必须对索赔的内容和费用进行严密的追踪把关。 3.5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施工阶段的结束不代表整个工程项目的终结,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工程清算。工程清算的主要任务是审核对比已经使用的资金和设计阶段的工程预算。这个阶段已经不能对项目本身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审核的目的是总结造价控制的得失,为以后相关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4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议 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有了初探,但是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4.1完善土木工程造价管理法制 我国土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比较薄弱,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规范工程造价管理秩序。对涉及工程造价相关的《价格法》、《合同法》、《招投标法》进一步地做出修改,不断的更新完善法律内容,并尽快出台《土木工程造价咨询法》、《土木工程造价索赔法》等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制定时要细化法律条文,依托工程实例总结造价管理法律的不足填充法律空白。 4.2改革现行建设工程定额 随着劳动者知识水平的提高,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应用,新的管理体系的引入,原来的定额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工程项目,因此必须重新测定人工用量,核定机械台班用量。同时根据《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将施工管理费用分为现场管理和企业管理两部分,只有以最近的劳动生产率为依据做出来的定额,才能更准确地控制工程造价。 国内现行的定额计价方式也应做出改变,国外主要依靠按实物量法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未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定额计价。这种方法的主要工作流程是计算单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量,然后乘以当地的单价,然后算出间接费、利税。 4.3加强对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首先面临的时人员问题,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人员必须具有先关的概预算员或造价工程师证,对不符合相关资格的人员便携的咨询报告一律不得认可。同时要健全工程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增加对咨询人员的技术培训,落实奖惩制度。对资质审查要做到资质年检,一旦发现资质不实要予以降级或撤销资质。国家应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统一的咨询收费标准,确定分段累进费率。另外要统一工程造价咨询组织的名称,规范工程造价咨询文本,各行业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操作的规范性。 4.4通过网络强化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建立土木工程造价信息库。该信息库应由工程管理部门牵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密切配合,建立造价信息中心。该信息库应该服务参与工程项目的各工程单位,系统库应包含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价格管理系统数据库、造价估价数据库,并且要做到资源共享。开辟专门的服务网站,同时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这就要求必须及时的更新数据补充数据,保证所提供数据的准确合理。 5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了解,认识到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从工程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阶段分析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 要】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工程项目能否正常进行。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为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将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及安全等作为项目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内容。对土木工程的管理,要从宏观角度把握,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依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综合管理。本文对土木工程的科学管理问题提出了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来构造土木工程管理的模型。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和确保工程质量,因此要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土木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工程各参与方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工作力度,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为土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1、土木工程管理面临来自知识经济的压力 随着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知识的作用明显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显著作用。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器或助推器,任何企业一旦拥有先进知识就会随之产生巨额利润,建筑企业当然也会如此。面对知识爆炸的压力,土木工程在知识选择上也存在挑战。因为土木工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广阔性、实践性和统一性,因此把握好相关知识有些难度。 2、优化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形成于完善科学、高效、严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系统化的管理工程需要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对于土木工程管理而言,管理机制就要层次清晰、权责明确,使得土木工程管理能够有个可行的“前提规范”。在施工方面,就要确保运行机制规范有序、上通下达。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如精简人员,人员一旦冗杂就会出现责任互相推诿。根据现代科学管理的模型,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竖向垂直指挥系统,在公司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操作规程,使任何工程都要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2.2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系统 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常谈常新且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指在不削弱子孙后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下需求,维护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使得子孙后代能够享受现在的资源。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上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有宏观视野,要求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想问题,整个过程相互联系,前一阶段要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还要考虑环境与建设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加强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功能,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并将其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用现代化成果武装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3.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点一般都放在项目的建设中,却往往忽略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这样控制起来就会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物探的报告,了解附近建筑物的特征,将地质勘察报告合理的制定出来,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上都会带来帮助,并且还能够帮助后期的施工。为了对地下的管网能够有效地进行查明,就要将物探报告进行合理的应用,提前进行规划,有效地进行迁移工作,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土建工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了解周围工程的建筑情况,例如基础设施、具体的埋深等情况,对建筑物之间的影响关系上正确地进行分析掌握,对周围建筑物的提前保护工作要做到位,防止以后事故的发生影响施工的进度,为工程造价上带来不必要的争端。 其次,控制好工程的设计工作,设计的时候要保证限额。土木工程的设计人员全面统筹考虑工程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尽量将设计方案做到最优。因此,在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工程的设计上进行合理的把握。 3.2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3.2.1做好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的控制 招标文件要求合理准确有针对性,应详细规定计价方式、材料供应、报价要求、付款方式、承包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为了避免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以次充好使用低劣的建筑材料,可以在招标文件中明文规定施工企业所使用材料的品牌和型号。 3.2.2审查设计变更的情况 在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当中,设计更改在其中占据很大的位置,工程的变更往往会因设计变更而出现。所以,工程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工程变更影响,并且对工程的造价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施工部门要及时的计量和报价设计的变更,不能积压,不能将工程结算与其一起进行 4、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4.1 首要为设计 任何行动都要提前计划好,才能使得计划如期如愿的完成。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首要的是设计。在招标上做好设计可以控制整个项目的投入资金,可以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设计的质量高的话,就会降低工程的总成本,也就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4.2 对招标投标中的造价控制工作 工程招标是符合“三公”的,即公平、公正、公开。因此招标文件和招标合同也显得异常重要。在招标文件中,要根据之前的数据确定好价格,在合同制定中要做到条款明确不含糊。 4.3 对竣工决算的控制工作 当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后,需要对实际造价进行审核,这便是竣工决算。在确定工程造价时,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的状况作出审核。审计人员要提前掌握计算方法,掌握内部人员的有关动态,确保工程造价数据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造价不被高估,审计人员还需到施工后的建设工程地点进行现场勘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5、结语 作为基础工程的一部分,土木工程建设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管理,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顺应科技越来越综合化、社会化发展的趋势。科学的管理与控制,首先需要项目决策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强硬学习变为充电式学习且要终身学习,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其次,还要对整个队伍的员工进行终身培训,使他们的理论武装紧跟时代要求,因为时代在变、知识更新也一直在持续。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要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整个造价就是由各个建设阶段花费构成的。总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和共同努力,只有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且经过监督等程序保障工程质量,才能形成双赢的局面,给企业会带来利润,同时对整个国家的建设队伍起到指导作用。 土木工程造价论文:分析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要:建筑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一,而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业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施工管理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造价控制 一、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质量问题 由于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施工场地是否安装了施工作业需要的安全设备、是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时是否佩戴安全帽、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指挥操作相关施工设备时是否遵守机械安全操作相关规程、是否有专职的安全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盯控等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涉及的主要安全管理问题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技术管理人员在制定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时候也需要充分的了解土木工程的自身具体情况,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对施工安全管理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法;同时施工质量控制是否依照标准去执行,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都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 2、施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土木工程行业快速的发展,且土木工程本身也存在综合性以及复杂性,使得土木工程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技术掌握程度方面,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都参差不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上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明显,受此局限影响,施工中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也加大了施工管理中的难度。 3、环境危害的问题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周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逐渐重视。然而,土木工程在环境这方面有很大的问题。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废弃物、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对环境带来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很大程度的对工程所在地附近居民造成生理和心理上面的伤害。然而很多企业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时候都缺乏对于环境公害问题的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够,自然也就没有就这一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则或者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比较抽象。 二、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 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土木工程质量的检查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土木工程中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并保证质量检查符合规定,才能为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提供保障。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完善质量检查制度。首先,加强施工管理质量检查中每一个参与人员的职业素质,避免在材料采购中出现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材料质量低劣的现象;其次,在质量检查环节,要严格检查工作,对土木工程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详细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或者损害用户生命安全;最后,要将质量检查的每一项规定写到制度中去,以制度监督的严格方式,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2、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土木工程中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平衡施工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水平,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清楚施工过程和施工目的的现象出现。其次,对监理人员要提高工作态度,保证他们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最后,可以以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不仅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也能够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宣传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4、施工环境公害问题的全力解决 4.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创新出很多的环保技术,施工企业可以将这些技术都运用在施工工程中,降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噪声、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等土木工程施工的环境公害。施工企业第一要处理的是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来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与此同时还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已达到省料的目的。这样即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又节省了原材料以及缩短了施工周期。 4.2施工中使用优质的工程材料 在施工中影响环境公害程度的直接原因就是对于材料的选择。质量品质好的工程材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气体污染程度的决定性的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质量品质好的材料还可以避免很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三、土木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实施设计招标策略,控制工程投资 为了促使设计单位增强竞争意识,工程设计通过招投标竞争制度。促使设计人员具有风险意识和危机感,提高经济核算质量和设计水平,从而促进提供优秀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其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和优化设计。以目前设计投标来说,往往只注重设计方案,从而忽视了施工图设计,把工程经济性的审核引入到招标的评审当中才是重中之重。评标定标中应把设计构思的实用性、创造性、投资估算的合理性等,来综合进行评选。通过效果、技术和造型,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符合设计要求的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2、强化监督,实施动态的管理 根据工程造价存在的缺陷,组织制定项目管理组织,定期对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从严把关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所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阶段投资资金控制详细的流程,使造价控制能井然有序。深入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流程,熟练掌握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为减少工程成本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严格的程序,遵循处理框架流程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工程造价人员具有专业知识才能熟练掌握决算审核的计算流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还必须确保三方签证制度的实施,规范签证行为,造价控制人员还要深入施工现场跟进现场签证变更的情况,整合多方信息,合理规范变更签证,按照流程对现场签证统一管理编号,在此同时还要增强对隐蔽工程量的审核,建设项目成本责任制框架机构,同时还要清晰分析建设单位的造价的增减和工程量,掌握准确的变更成本。把坚持完善成本原始记录,成本管理责任到人,从而建立健全的项目成本责任制。 3、加强工程结算审计环节的造价控制 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竣工时的结算审核。在这一重要阶段,所有参与价款结算的预算人员必须仔细、认真核对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各种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要做到完整无疏漏。补充协议、招投标资料、图纸会审记录、工程合同、工程竣工图、工程签证、材料签证单、隐蔽验收资料等都是重要的竣工资料,检查隐蔽验收纪录,所有隐蔽工程必需现场签字和验收。实行工程监理的项目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审查变更和签证是否真实、规范,设计变更需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或者变更图纸,签证应有监理、建设、施工三方的相关人员签字确认。总而言之,工程竣工决算审查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重要工作,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手段。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颇多,然而有问题就要研究出解决办法。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就要积极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才能纠正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要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与成本就要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的重视。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浅议如何加快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作者在基层工作多年,根据调查分析以及亲身感受提出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因素分别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不完善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农技人员素质偏低,知识更新不及时,培训学习机会少等。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 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91年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二) 不完善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经营服务等职能,难以兼顾。而且,自从200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以后,许多乡一级的农业推广站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为了生存,他们更侧重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营利性,好多推广站把向农民出售种子、化肥、农药等作为工作重点,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 (三)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 长期以来,乡镇农技站应以搞好经营促进推广的工作原则出发,但事实上大多的乡镇不是这样,而是政府把乡镇级的农技部门的合法经营做为创收的一个环节,采取了出租或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所得承包费均归政府所有。而农技人员应该享受的待遇却不予兑现。乡镇农技工作最直接服务于农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从道理上讲,在人才和经费的投放力度上应该大些,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农技站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替,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网点解散,留下的农技员不得不成为兼职或专职的“农资员”,去搞经营创收,致使农技人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四)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的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争取一步到位的大面积的达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应用目的。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也是政府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本身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科学家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与农业生产者合作、与资本合作,产生了众多企业。比如搞种籽研究的成立了种业公司,搞饲料研究的成立了饲料公司,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产生利益、放大利益,而且符合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我们要以开阔的胸怀接收这种利益模式,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 (五)农技人员素质偏低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农科理论、农科技术与营销学的结合,而各农技站技术人员全部只有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本科、大专毕业生不愿来,中级职称人员很少,大多数人是顶替和学专非所用人员,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的降低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接收继续教育人数也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得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主要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新的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一些启示:一,把市场做为第一信号。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始终把效益放在第一位,重点推广市场利用前景好的农业新技术,减小市场风险。二、把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做为前提。针对农业新技术的地域性特点,必须从小面积的实验、示范入手,然后才能大面积推广。三、把搞好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做为着力点,完善村级设置,必须十分重视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服务组织的优势。鼓励科技人员服务第一线,多层次多渠道投入农业科技体系,实施科技承包,把投入农业体系,实施科技承包,把应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四、把提高农民素质做为切入点。 现代农业需要有现代知识的人来经营。只有使技术拥有者和推广者从中受益,才能让他们放心地在“土地”上扎下根,与农业生产者分享创新成果、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创业过程的利益示范效应。我们每年有数万农业院校毕业生,如果他们能够看到农业产业的前景和钱景,如果他们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开展技术推广,形成自己的企业,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本身是一件多赢的事情。他们的加入,必然改变农业生产的人才结构,而人才结构的变化一定会加速农业科技的扩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新技术运用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改革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国家的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前农业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研究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科技,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科技 1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和完整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模式和方法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项目依托”、“经济效益”这三个要素,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我们才能够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费、技术人员,才能够确定该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范围的得到推广。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三个要素进行示范模式和推广模式可行性检测。 2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应用的对策 2.1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实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出试验基地的辐射作用,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体系,从而提高新成果和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扩散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选取农村里“既能吃苦、又有文化、有头脑”的农业技术核心户,发挥这些人的影响力,发挥核心户的示范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接受和采纳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科技试验站,试验站既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同时还可以作为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很好的实现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使得资源优势得到很好的整合,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带动当地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当地产业的升级。 2.2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应该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的力度,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站、开设农业科技频道、农业科技栏目等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我们也可以利用光盘、广播等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得更多的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并投入使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人员等在宣传当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宣传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当中,使得农业技术为社会广泛认知。 2.3采用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培训 农村地区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法,采用这些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得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讲座、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将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由点到面全方位推广管理 为了确保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由点到面全方位进行推广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试验示范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安全性和先进性的是法案,从而增强农业技术的集成性和适应性;示范试点区主要是面向农民,“示范方建设采取标准化管理,插标立牌,牌上注明地点、面积、品种、产量指标、技术内容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为农民提供参考依据,带动农民将新的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广管理,不仅使得农业技术实现试验示范,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推广,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小结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实现了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新技术的运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技术得以推广使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不断的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从而促进我国产业机构的生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作者:杨文权 单位: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农科站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机械中的绿色新技术推广 1、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推广的策略和方针 想要推广农业机械的绿色新技术,就要不断考量农业和经济二者间的关系,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十分矛盾,因为不但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不断吸纳相关领域的经验,通过研究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而保障资源、环境与经济利益间的关系稳定,从而实现农业绿色新技术大力推广这一目标。在推广的同时,同样也可以注意采取适当的策略。 1.1提高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在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各方面付诸不断的努力。从我国农业当今的生产水平来看,农业机械中的绿色新技术可以被认为是农业行为的不断改进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本身含有现代农业以及传统农业的相关要素,也含有西方相关的技术及理念。根据07年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传统农业建设大约会有1/3的农田存在着不同状况的水土流失问题。自2007年以来,全国每年土表流失量已经达到了50亿t,土表流失过程中损失钙、氮、磷、钾等土壤养分达到5000多万吨。据此情况,如果不加紧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和传统农业的和谐并进,共同发展,水土流失的面积还将会继续增加,渐而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棘手因素。 1.2加强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涵盖的方面很广,如农、渔、牧等,同时也与相关的经营要素联系密切。为了推广农业绿色的新技术,一方面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原则,从全局出发分析各方面的关系,并且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体系,确保能够长久地发展。同时,政府应当通过协调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各部分组成要素,建立起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从基础农业设施的建设开始做起,逐渐扩大农业绿色新技术的涵盖范围和应用领域。通过“政府引导方向,市场运作调节”的基本模式,开拓农业机械中绿色新技术的市场,引导农业绿色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继而提高农业生化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2、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缺乏与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其发展 即使有相关的政策进行引导,但我国至今在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发展领域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很多地区在实际推广前都只有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而没有进一步去研究计划实施的合理性,这就导致许多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推广半途而废,其未来的发展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更是被搁置在一旁。 2.2农业机械应用的规模总体来上看依然较小、农民对相关领域知识有所欠缺 我国在农业生产资源的分布上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因而布局十分混乱,导致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使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这一产业的进程发展濒临停滞。即使进行相关的调整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造成产品结构的不稳定。同时,我国在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还没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比如无法向农民提供更多技术层面的信息,这就使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十分迷茫,无法确定自己的努力究竟会带来多少收益,因而,相关政府还需要早日完善相关领域服务,应当不断调整当下的农业机械生产结构,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确保农业行为机械产业化能够实现经济上的收益。同时,还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的开发,对其在技术以及经济上不断进行扶植,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得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的普及性和应用性逐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3、结语 在推广农业绿色新技术时,政府应从全局进行思考,为了长远的发展,不断深入到技术领域去找到不同区域的对应策略,从区域繁荣推进至整体的协调运作。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的普遍应用,作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大体方向,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突破,不断完善,终会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造福人类。 作者:张成 单位:重庆朱衣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探析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组织与管理 [摘 要] 鉴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关键。本文将立足于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作用予以分析,进而探究如何组织与管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希望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新技术推广 组织与管理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进一步推动国家之根本。而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良好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立足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上,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走进农民的农业生产之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为农民创造较高的济效益,同时推动农业良好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很是必要,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作用 参考相关资料,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这一方面予以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能够发挥多种作用,具体表现为: 1.1 重视新技术推广,为发展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之中,新技术推广、服务、咨询及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是比较重要的,意在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对新技术予以了解,积极的引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改变农业伸长现状,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当然,新技术推广是一项难度较大、责任性较强、业务性较高的工作,推进此项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面对思想落后的、科技认识不足的农民群众。所以,不断强化新技术推广很是必要。 1.2 为农业服务提供各种机械化的支持。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机械来完成。这说明了农业机械的有效应用,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需求,降低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积极且有效的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为农业服务提供各种机械化支持,促进农业安全生产,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1.3 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管理比较容易。考虑到农民群众实际,推出的农业机械产品都具有操作简单、养护方便、故障排除能力强等特点,对此类农业产品予以推广,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农业机械产品,切实感受到农机产品的特点,可以使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产品产生喜爱之情,进而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这对于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有很大帮助[1]。 1.4 具有法律依据,利于实现农业安全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相关规定所展开的,其是依法而行的,相应的所推出的农业机械产品也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这使得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有效性等方面都能够得到保证,有效应用农业机械,利于达到农业安全生产这一目的。 2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组织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组织需要按程序展开,如此才能保证技术推广在较大范围内良好的展开,对提高技术推广效果有很大帮助。通过对以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落实情况的了解,确定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机具选型 新技术推广项目通过论证之后,具体展开推广工作,应当先进行机具选型,也就是从农业机械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靠性这三方面着手,选择适合本地应用的、先进的、使用安全的、维修方便的、价格合理的、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作为推广重点。如若未能选择出适合的机械设备,需要对现有机械设备加以改造或创新。 2.2 选择试验示范点 为了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农业机械设备,了解农业机械具备的优点及使用效果,还需要选择试验示范点,展开基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农业生产试验。 2.3 签订示范合同,制定实施方案 出于保证农业机械示范良好展开的考虑,还需要与示范单位签订试验示范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益,以便示范单位能够为农业机械示范提供基地及相关方面的需求,而推广单位能够结合技术要求及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制定农业机械实施方案,进而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的展开农业机械示范应用,为体现农机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创造条件[2]。 2.4 组织实施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方案中制定的工艺流程,逐步实施要推广的农业机械及新技术。 2.5 总结验收 基于农业机械先进、可靠、安全、经济、实用等方面标准,对农业新技术及配套机械的使用情况加以综合评价,确定农业新技术能否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3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管理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利于普及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当然,要想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良好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保驾护航。 3.1 切实有效的实施推广程序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效果的考虑,优化实施技术推广管理,需要对新技术推广予以全方面的、有效的管控,确保此项工作能够有序的、合理的、规范的展开。基于此,需要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程序予以明确,并且要求新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按照推广程序展开。也就是依据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项目及工作要求,制定新技术推广程序,即组织准备―技术推广―项目总结。在具体落实新技术推广项目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严格监督与控制推广人员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技术推广。 3.2 项目检查与监督 出于保证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有序的、合理的、顺畅的展开,最终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还要注意强化项目检查与监督。也就是依据合同规定,对新技术推广项目予以全过程的检查、监督,也就是在新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中,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原计划目标来监督工作情况,检查工作结果,确保新技术推广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考虑广大农民的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了解新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3]。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要想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就需要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方面加大“马力”,即做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组织与管理,从而有序、顺畅、合理、规范的进行新技术推广。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则有利于我国发展特色农业,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影响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因素及策略。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因素分析;策略 随着农业科技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快速的发展,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可以应对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经济利益为目标,为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开展现代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必然要求 1.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忽视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相关的技术、资金、信息、管理、市场和制度等因素。实践证明,这些相关因素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在目前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中,我国的农业经济和粮食产量以及农民经济收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上升阶段,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推动着我国农业生产走向了下坡路,最终一定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我国如果想要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并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坚持转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并能够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新技术推广途径,这样能够把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发展道路,让我国农业的发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2.提升我国综合生产力的需求 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的范围中,不仅仅能够帮助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并且还能够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生产能力进行提升。在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推广农业新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开创我国农业生产的品牌,打开国际农业市场,从而极大的提升我国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1.推广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参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在数量上较少,而且这些推广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方面也非常的短缺,这些推广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而且对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和效率。在发展进程中,我国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重视度不够,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中,对相关的培训工作也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符合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长期以往也就容易导致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越来越缺乏。再加上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不够完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推广对象素质偏低 基层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我国的农民。在我国的农民这个大群体中,不仅仅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而且受教育的人员也只是一少部分,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农民在接受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时候,很难对这些新的农业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往往还是会使用传统的旧方法,放弃推广人员教授的新的农业新技术,这是进行基层农业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3.推广经费不足,部门设置不合理 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不但复杂并且体系比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而国家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资金及人力投入不足,无法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预期目标。由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落后,各种先进设备及技术的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农业新技术的有效推广。 我国农业局和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都属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些工作还需要更多部门的团结合作。由于各个部门之下也设有多个推广机构,这些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有的会出现交叉办公,导致在工作中存在重复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机构设置不合理,相互之间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沟通,相关工作标准也不一致,因此容易出现相关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4.推广重视度不够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有些群众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不够,觉得这些新的农业技术没有必要掌握,自己一直以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丰收,所以根本不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如此,有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项工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 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1.提高推广人T的专业素质 为了能够从根源提高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就是要对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进行提高。相关的部门要能够为推广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强化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推广业务水平。除了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之外,还要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在推广工作中才会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水平均比较高,那么自然推广建设任务也会有显著改善,对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基层推广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及教育,让他们实时接触最新农业推广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做到真实有效的对他们定期考核,以能够显著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增强工作人员竞争意识,强化自我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工作中可以采用竞聘上岗制度,严格禁止出现关系户及走后门上岗人员,同时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有着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则需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显著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工作懈怠,甚至出现严重纰漏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实施相应的处罚,以使他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 2.从实际情况出发 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往往会信赖和使用操作简单和实用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要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农民的习惯和实际的生产需求,在此基础上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仅能够得到农民快速的接受,而且还符合当地的生产习性,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3.合理设置推广部门 通过以上相关分析,可知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机构设置比较混乱,部门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机构,实现机构之间的明确分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避免出现工作交叉问题,以此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在推广过程中不但有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农业新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作用。 4.进一步重视推广工作 国家需要进一步重视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想要实现这一庞大体系健康发展,必须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及合作。那么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则必须要提高投入力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财政支持。为了促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政府部门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应该及时进行审查和批准,要及时拨款,做到不拖欠,不挪用,同时积极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给基层人民群众送去更加有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基层农业技术的水平,并且从根本上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新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益,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因此,运用新型的农业技术不仅是顺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解决,实现推广目的,将推广工作积极落实到农业种植中去,促进农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探讨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业是三大产业之中最为基础的产业,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最根本的物质支撑。不可否认,在我国,农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将农业搞好,第二、第三产业才能随之发展起来,国家才会有底气、有根基。如何推广农业新技术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立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现实条件,探索如何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几乎都是依靠自然的耕种来实现发展的,发展的速度十分地缓慢,农业科技仍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当前,我国农业所使用的农业工具和农业的科技知识都比较落后,同时由于我国领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部分农业科学技术的适应性和接受性受到一些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农业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在我国农业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且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的现状之下,新技术的推广仍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 1 关于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探析 1.1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由于推广资金的限制导致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 在我国广大的农民群众中,他们面对新技术通常有革新派和保守派2种表现:革新派,他们在接受新技术时,为敢于试验,有钻研,愿意先去使用新技术,这种类型的农民数量很少;保守派,对新技术往往持观望的态度,思想保守,做事比较谨慎,有一些人对于新技术反应迟钝,往往是看着别人使用新技术的效果良好,才敢搞新技术,这种人在农民中所占的比例极大。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之中,如果在推广宣传方面做的不够,不接地气,就会导致相当部分的农民,不了解这个技术,对这个技术的认识程度也低,不利于打动他们去使用新技术。虽说这几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经费上调,但是大多数资金均用于人员的开支上,这笔推广资金只有少量真正使用在,惠民利民上。 1.2 科研与最终的科技运用不能良好地结合,部分科研成果与科技推广相背离 科技只有最终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这才可以在某个领域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在农业领域来看,当前我国农业新科技仍存在科研与最终科技的运用不能良好结合的问题。具体来说,一般的农业领域的科技研究基本产生于农林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最近几年,相当一部分企业也参与到农业科技研究之中来。但是这些科研成果,相当部分也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这是因为部分机构组织在进行科研时,没有很好考虑到农民群体的真正需求,部分科研成果与科技推广相背离,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 1.3 农业新技术推广缺乏统一且系统化的管理,推广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是依照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开展的。当前有农业推广站、中国农业推广网、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国农技推广网、全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农业推广的途径,每个省市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站。但是结合当前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现状看,这些推广方式总体来说比较分散,渠道繁杂,信息也不集中,农民若想找到某方面的农业新技术,可能会费好大一番功夫。同时,从人员配置方面来看,真正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大多数学历比较低,受到的教育有限,农业新技术知识储备欠缺,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认识不足。难以胜任实际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展ぷ鳌1热缢担当农业推广站要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或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讲座时,如果没有扎实的农业知识,就很难把这些技术讲透,让农民接受。 2 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对策深入分析 2.1 增加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方面投入,并进行严格的资金管理和分配 农业新技术推广资金方面的问题始终是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谈到推广资金时,必须明确一点,这些推广资金的投入需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农民身上,让农民真正的收获实惠,并自愿采用农业新技术。2005―2007年,中央发出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1号文件,三年来,免费为1亿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1200个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口,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而积4 266.7万hm2,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平均节约化肥34.5 kg/hm2,节约成本150元/hm2左右,增产450kg/hm2,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效应。 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上做了比较大的倾斜。比如说,2015年,下拨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资金10亿元,用于华北、东北和西北旱区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点支持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而2016年11月23―2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赴山东专题调研财政资金支农和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强调了农业新技术推广投入的重要性。虽说在这个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农业资金推广的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专项投入仍然欠缺,对具体的推广地点应有具体的经费支持,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时,严格管理好推广资金,保证资金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2.2 致力于拓展新的科研合作模式,提高农业方面科研成果的最终转换率 新时期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必须依靠于新的科研合作模式,这种新的科研合作模式,必须充分参考农业需求,有针对性、有强调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只有从农民最根本的需求出发,才可以真正提高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最终转化率。农业科研成果如果能以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效果将非常不错。农业与科研机构的新的科研合作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体的,可以尝试统一于一个研究院,在研究院中既进行科学研究又进行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模式,将农业新技术从研发到推广连成一条龙进行统一管理,加强新技术推广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密切联系做到相互依靠,相互合作。 从山东黄三角农高区的实例来看,搭建开放式科研平台,孵化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开展以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技术为支撑的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安谷5415、耐盐碱小麦“青麦6号”、1代杂交青蒿试验成功,这都是新的农业科研合作模式的新呈现。 2.3 充分依托统一且系统的农业技术管理,在推广人员的专业化上下功夫 在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农业技术管理是分散的,繁杂的,信息渠道是多样且非常不利于寻找准确信息的。因此,这需要充分依托统一且系统的农业技术管理,才可以把全国性的农业新技术信息收集起来,放在一个平台上便于需求方来寻找。同时,农业技术管理必将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实现的。不仅要求有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只有农业技术管理的体系被搭建好了,新时期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才更为便捷,更有效率。 推广人员作为农民与广大农业科研者之间的桥梁,在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推广人员方面,必须在其专业化上下功夫。实行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保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完整的监管,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行人员管理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讲座,做到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可以与科技更新一致,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 3 结语 农业是国家生产生活的根本,农业技术可以激发出我国土地真正的潜力。在新时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国家、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科技宣传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才能把农业新技术真正运用到土地之中,运用到实际之中。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传统的发展方式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促进乡镇农业发展的同时,其问题也不断凸显,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笔者通过对乡镇农业机械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相应体系的建设推广,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从事乡镇农业的人员专业素质都比较低,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好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才能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1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意义 1.1 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 乡镇农业实现机械化是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也是科技兴农的根本体现,所以要想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使得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得生产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加生产过程的收益,更好地促进乡镇农业的发展。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使得各项生产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无论是在生产的质量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很多农民看到这一过程中的好处,逐渐增强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向着新型农民的方向发展,所以建设农业机械化体系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要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1.2 有利于促进农业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产方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得乡镇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还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机械化技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农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得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更好地提高,近而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相比城市而言起步较晚,很多时候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在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使其自身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这样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其工作的水平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从事乡镇农业生产的农民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下,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来作为支持,没有足够的经费,就使得机械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碍,根本发挥不到机械化水平的实质作用。 2.2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实现农业机械化离不开推广人员的支持,在对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素质,而且自律性比较差,不但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比较低,没有形成以服务意识为主导的推广理念,对一些更新的技术没有及时的掌握,而且推广人员的力度不够大,在数量上难以保证,使得工作的效率及其的低下,没有真正发挥好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有的作用。 2.3 对市场信息需求把握不准 任何时期的农业生产都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准则,而技术人员在进行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没有对市场的需求变动及时的掌握,还按照原有的推广方式进行,使得农民盲目的进行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4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不灵活 要想更好地发挥好机械化技术在乡镇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发挥好推广机制的作用,灵活有效的推广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受到传统的发展方式影响,我国的乡镇农业机械化采用的管理机制是行政化管理,虽然可以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但是其灵活性难以得到保证,而且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得到保证,近而影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以为了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策 3.1 创新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基本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农作物种植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让更多农民掌握相应的机械化技术措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技术推广时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机械化技术,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使这些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场建设,展示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利用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这样既丰富推广活动形式,还能促进工作效率提升,让广大农民更乐于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 3.2 健全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人员业务量和进村入户指标,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为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将农村居民对推广人员的态度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3.3 明确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目标 在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革命、农业技术跨越发展相适应,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步伐。具体推广过程中,应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重视资源开发,同时也注重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促进机械化技术推广综合效益提升。只有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机械化技术更大效益发挥,以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 3.4 细化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 高素质工作队伍不能顺利完成推广任务,还能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最大效益发挥。因而有必要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革新,激发农民、社团组织参与技术推广热情,细化推广队伍,形成健全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重视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支持机械化技术协会发展,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结束语 农业发展和农作物高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日常工作中应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需要,加强推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方式,完善奖惩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让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推广和应用。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新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在进行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文章主要讨论农业新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整个经济链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将在农业生产中先进的科技转化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利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推广途径。农业科技是否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最大的价值,除了要依靠种植经验外,还需要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和深度。农民只有将农业新技术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才实现了农业新技术的最大价值,农民从这些新技术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的时候就是新技术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时候。但是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阻碍新技术的推广。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高达6000多项,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50%,与发达国家的800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来保证新技术可以顺利推广,保证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政府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投入的资金会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新技术中资金不足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我国财政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较之以往有所增长,然而,事实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增加部分的相当比例被人员经费增长所抵消。按可比价计算,从2010年到2013年,农技推广总经费增长了63%,但同期人员经费却增长了75%。此外,2013年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数达到150多万人,其中县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人员总数的48%。过多的非专业人员占用了较大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技术推广投资更显不足。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支持是很多的,如果资金不足,那么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就受到了阻碍,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另外,如果资金的分配不合理,同样也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都与科学的发展不可分割,如果新技术的推广与科学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那就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只有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与科学研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中,科研与成果推广结合不够紧密,缺少诸如“农业科技园区”、“农技专家大院”、“农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保姆”、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大户)等合作模式。 人员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比较偏低,对于农业知识比较落后。这些工作人员往往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要求,这样就会降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效率,同时工作人员的效率低也造成对现有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在我国农业推广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860,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45%,初级及未定级人员约占50.14%。 管理问题 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对于推广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于推广工作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国800以上的县市都设立了农业推广站,众多的农业推广站规模大小不同,所以,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就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工作。 认识问题 农民的文化和农业新技术的认识同样也可以影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认识不够及知识水平有限都不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受到自身知识的影响,不能够彻底了解农业新技术,这就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同时,现在很多的农村中,多数的青壮年都到大城市去务工,在农村留守的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和孩子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比较低,这也妨碍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工作。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比重为47%;其次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为40%;而文盲及小学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为13%。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这直接影响接受新技术的速度。 针对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相关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到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资金、人员、管理、科技和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农业新技术的顺利推广。 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应该增加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设立专业农业新技术专项资金,并且对于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使用记录,避免资金浪费或者是另作他用。另外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资金的分配上要按照不同地区进行区分,有效分配,并对使用地区进行详细的分析,保证使用资金充足。 拓展科研合作模式 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要与科技研究保持一致,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设立一个研究院,在这里既可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又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就可以保证将农业新技术和科研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并进行统一管理,是农业新技术推广和科研相互依靠、紧密联系。应加大践行“农业科技同区”、“农技专家大院”、“农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保姆”、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大户)等科研合作模式。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文化程度。实行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保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行完整的监管制度,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行人员管理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讲座,做到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可以与科技更新一致,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 制定完善的推广制度 通过建立完整完善的推广制度,可以有效的改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方法,并且可以提高推广的力度,进而保证农村新技术科研的水平以及整体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制定完善的岗位工作职责,可以使推广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人员推广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率。 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认识 传统的农业生产都是按照农民自己的经验累积。通过实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民可以对新技术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按照自己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生活来选择合适的新技术。而推广工作人员要按照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知识程度。提高了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就会更深的了解农业新技术的优势特点及风险。同时,政府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要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扶持手段和力度,将在外的青壮年吸引回来,并且可以制定奖励机制, 吸引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点,从观点认知上改变农民对农村新技术的重视程度。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在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相关的农业科技部门要利用本部门的优势,在进行种植前、种植中及种植后进行相关的服务指导。在种植前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保证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实行相应的管理方式,开展农副产业等相关服务,可以为农民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种植面积较大,相关部门要进行及时推广工作,可以保证农民实行多层次的种植,为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新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农民只有将农业新技术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才实现了农业新技术的最大价值,农业从这些新技术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的时候就是新技术得到肯定和认可的时候。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讨论了在我国实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资金问题、人员问题、管理问题、科技问题及文化水平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讨论,可以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保证推广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分析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 摘 要:农业新技术是将先进的科技转变为农业生产力的有效“工具”,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传播新技术的直接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很好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惟有被广大农户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当它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时该技术才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而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推广机构、推广体系、推广经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对策 一、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 1.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合理。 当前,属于乡镇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站统一归为乡政府管理,自从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划归为乡镇管理之后,县级农业部门很难管理乡镇上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业务。不少地区甚至政事不分,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当成行政人员来使用,乡镇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人员在进行业务时不具有自主权,很多技术人员常常忙于行政事务而忽略了新技术推广业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 2. 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很多地方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职能认识较为模糊,导致农业新技术推广效率不高。除了技术的推广职责之外,农业技术推广还应该包括执法、质量监督等行政方面的职能。自从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以来,很多乡镇单位的农技推广站逐渐向自主经营的道路转变,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普遍重视农技推广业务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技推广站的工作重点逐渐变为售卖种子、化肥等产品,忽略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根本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作为一门农科理论、技术以及营销学相结合的新科学,新技术推广要求农技人员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而目前很多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农技站工作,导致目前很多农技站缺少中高级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农技推广队伍人才结构失衡,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很多基层农技站的技术推广人员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新兴科技的发展也让很多年老的技术人员倍感压力,其知识结构无法完全适应农村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二、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对策 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 一方面,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农技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确保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够有效的进行。同时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舆论引导的作用,有效提高广大农民朋友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关注度,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来。 另一方面,为了让农技推广工作进程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例如可以采取对首批参与的农民部分补偿和奖励,开出适当的优惠条件,积极鼓励动员其他农民采用新技术,加快新技术推广进程。对于那些在新技术推广业务中比较积极,又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推广人员,可以结合其实际业绩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从而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 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进程。 其实很多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获取是处于比较主动的状态的,他们大多数能够按照自己的生产需求去寻找合适的技术并加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新技术推广应该是服务性质的,是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在采取何种技术的选择上应该是农民与技术推广人员共同决定的,因此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农民作为主体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我们可以以当地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依托,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农民进行进修,或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情况组织农民进行新技术学习培训,以此来提升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另外,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技术推广教育活动,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他们利用新技术的意识,消除他们对新技术可能会产生损失的疑虑,适当的推出一些农技业务的保险业务,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新技术推广进程。 3. 加大对农技推广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要提升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严格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唯有通过技术考试才能在农技推广部门就职,全面实施聘任制度,建立健全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吸纳越来越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服务。除了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之外,还应该对在岗的农技人员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的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利用当地附近的高校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来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或是选派一些比较杰出的农技推广人员到更高一级的推广站进行学习。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新技术推广探讨 摘要 从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入手,分析农业新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新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介绍新技术推广的方式及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果,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新技术推广;现状;问题;成果 农业技术方面的推广是把高科技含量的知识体系应用到农业方面,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农业技术充当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传授给农民用于农业生产,使农民增加高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应用到生产领域[1]。 1 新技术推广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推进,技术推广日渐深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极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高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畜牧业品种不断更替,高新技术的渐进传播和实践,使我国农业不断转向了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积极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经验和高新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养,提高了其吸收先进技术的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实施 “科教兴农”战略。技术推广部门广泛进行技术推广活动,采取电视传媒、现场传授或者科技专栏等方式宣传农业的科学发展,使科技得到普及。 2 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农业的关注度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就阻碍了推广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推广的进行。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其拨付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0.6%~1.0%,在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达到0.5%,而我国不到0.2%,人均经费少。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能力较差,基层传播人员素质存在欠缺,影响推广的预期成果。 3 新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实践证明了我国能够通过自己的生产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阻挡农业取得丰收的步伐。然而农业的丰收未能解决我国资源匮乏、环境突变以及农产品高需求之间的矛盾,农业的高科技化逐步面临困境和挑战[2]。耕地递减、水资源面临危机、劳动成本逐渐升高、农业资金外流加速和农业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4 新技术推广的方式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普遍受到关注,其中在农业科技的推广方面经历了4次变革,从最初的单一层面的政府主导体系到以政府为主体、科研部门、农民合作组织、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推广体系[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研部门自主的投身于农业生产的基层,亲临于农业生产现场,从而进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通过与地方政府或者农村合作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从事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活动。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企业逐渐加入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来,根据市场需求和走向研发新的农产品品种和农业技术并进行相关测试,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技的生产方式和高科技优质生产品种。这不仅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 新技术推广成果 针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制的农业科技成果,政府每年都会选取能产生带动作用的高新科技成果进行实地测试,以此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改善。例如农业部和财政部合力规划实施的“丰收计划”和“跨越计划”,以及“国家重点技术推广计划”、“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带动地方农业的开展和效益的提升,同时还会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这一基础领域。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5―2007年,中央发出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一号文件。3年来,免费为1亿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1 200个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 266.7万hm2,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平均节约化肥34.5 kg/hm2,节约成本150元/hm2左右,增产450 kg/hm2 [4]。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效应。 农业机械化是一系列农业技术的集成,它具有操作简单、节约劳动力等特点。现代化农业多以农机装备为基本生产工具,要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科技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引入[5]。这不仅可以解决农业较低的生产率、缓解农业经济效益低下问题,还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的几点思考 【摘 要】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不完善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农技人员素质偏低,知识更新不及时,培训学习机会少等。在分析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可行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进步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活动,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除了行使行政执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检疫、预防等职能外,还担负着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诸多问题,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名存实亡,出现了网破线断的状况,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就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急需现论与实践工作者探讨研究。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新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91年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经营服务等职能,难以兼顾。而且,自从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以后,许多乡镇一级的农业推广站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为了生存,他们更侧重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营利性,好多推广站把向农民出售种子、化肥、农药等作为工作重点,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 3.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长期以来,乡镇农技站应以搞好经营促进推广的工作原则出发,但事实上大多的乡镇不是这样,而是政府把乡镇级的农技部门的合法经营做为创收的一个环节,采取了出租或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所得承包费均归政府所有[1]。而农技人员应该享受的待遇却不予兑现。乡镇农技工作最直接服务于农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从道理上讲,在人才和经费的投放力度上应该大些,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农技站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替,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网点解散,留下的农技员不得不成为兼职或专职的“农资员”,去搞经营创收,致使农技人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的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争取一步到位的大面积的达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应用目的。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也是政府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本身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2]。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科学家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与农业生产者合作、与资本合作,产生了众多企业。比如搞种籽研究的成立了种业公司,搞饲料研究的成立了饲料公司,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产生利益、放大利益,而且符合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我们要以开阔的胸怀接收这种利益模式,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 5.农技人员素质偏低。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农科理论、农科技术与营销学的结合,而各农技站技术人员全部只有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本科、大专毕业生不愿来,中级职称人员很少,大多数人是顶替和学专非所用人员,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的降低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接收继续教育人数也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得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应对策略 1.以市场为第一信号树立以农为本的推广理念。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始终把效益放在第一位,重点推广市场利用前景好的农业新技术,减小市场风险。首先要了解农民的需求。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立项前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的需求,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立项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不同的发展时期,农民的需求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最大愿望是解决温饱问题,注重的是农产品的数量,有关粮食增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就深受农民的欢迎,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进入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并向小康过渡,增加收入成为农民的迫切需要,推广能增产且能增收的新成果农民愿意接受,对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增产但不一定增收的技术农民接受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同时期农民的需求,推广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另外,不同地区农民的需求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2.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又是弱质产业,,国家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强化对农业和农业科技推广的财,力支持,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鼓励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建立农业投资风险基金和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成果转化手段,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浅谈长泰县农业五新技术推广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摘 要] 长泰县农业五新技术推广事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在农技推广的载体、源头、对象以及投入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长泰县农业五新技术推广的深入调查、分析,就对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农业五新技术推广 现状 问题 建议 近年长泰县农业产业化在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村新型经营机制转换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业五新技术推广规模还不够大,力度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新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加上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同时,由于农户经营的分散性,限制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农具的推广应用。 2.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长泰县农民户均经营农田面积过小,在长泰县取消农业税、对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之后,还出现一些农民要求种植大户返还土地,重新搞分散种植经营,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五新技术的推广。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上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五新技术推广受到冲击。 3.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 农产品价格上涨和落实“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并没有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使农民务农收入稳步增长,一靠科技进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农具,提高农业生产率;二靠发展产业化经营,包括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种养加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效益。 4.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此我们建言: 二、五新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 重点加强对示范点的技术和资金扶持,将良种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具补贴、水稻保险等各类涉农项目,向示范片、种粮大户倾斜。同时,加大项目扶持,各乡镇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一村一品、规模经营示范片、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快“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突出重点 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引进、示范、推广种养、加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农业“五新”技术。种植业,重点推广果树、蔬菜、茶叶、食用菌等新品种,推广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工厂化蔬菜种植综合配套、无公害食用菌、无公害生态果园、优质茶园标准化栽培等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技术,推广适合长泰县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3.突出技术服务 成立由农业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队,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建立中心示范片、样板田,召开现场考察观摩会,促进学习交流,提高技术推广、应用成效。 4.强化技术培训 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一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重点,通过核心示范户能力建设,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二是对全县村级农技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考核,对不称职的予以解聘,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广本领。 5.拓宽推广模式 一是以种养大户或生产基地为重点,建立示范样板,形成“政府+技术+示范样板+农户”的推广模式。二是以农业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单位为依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公司带动基地和农户,形成“公司+技术+基地+农户”的产品先导型推广模式。三是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为主体,与科研、教学等技术部门结合,推动农户、企业、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技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 6.建立健全规范运作机制 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发挥县植物医院、县乡镇农技站、供销社庄稼医院、村农民技术员、下派驻村干部的作用,建立农业“五新”推广长效机制。依托示范点,发挥对台优势,以雪美洋等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为重点,有效地利用海西岸的优势资源,促进长泰县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的水平,提升长泰县农业的竞争力。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制订操作规程,以章程、合约方式,引导成员应用农业“五新”。依托科教部门,加强农业“五新”技术研发、组装配套和指导、咨询、培训等服务。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摘 要:现代化乡镇农业除了要求农业机械性能稳定等基本特点外,还应该使作业的过程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并且能够具有监测、报警功能,以便于及时报告故障部位,提高机械效率。近年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发展,新材料日益涌现,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本文就乡镇企业的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乡镇农业;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1 我国乡镇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新产品投放入市场增多 国内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新产品研发以及投入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从乡镇农业机械来看,中国推出了价格低廉且备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小型工程机械,例如免耕灭茬播种机和玉米收获机等。有了这一系列的新产品,就有了提前占领农业机械市场的资本,这也成为了各个机械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根本动力,有利于激发企业创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个性化产品不断增多 随着时展,农民在不断辛勤劳作的同时,其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外观上来看,流线型拖拉机数量越来越多,俨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拖拉机驾驶室的内部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充分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同时,乡镇农业机械的内部质量也得到明显改进,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新产品渐渐占领更大份额的市场,农业机械制造的新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1.3 使用新产品不足 以前受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影响,农业机械的市场也未见活跃,农机产品价格较低,生产厂家获取利润空间不大,因此,缺乏新产品创新的热情和能力。近年来,虽然情况得到改进,但是依旧导致了农机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目前,农业的发展对农机设备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但是国内还没有能普遍适用的机型供农民使用,导致对于新产品的使用不足。 2 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走新型机械化道路,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便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显著提高,必然要遵循新技术发展的趋势。 3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 3.1 农用传感器 要有效地实现农用机械自动化控制,关键在于对农产品生长状态的准确判断和监控措施的不断完善,这也就使得检查这些状态的传感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用传感器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例如,可使用湿度传感器对粮食的烘干和储存进行监测;收割机上使用谷物流动传感器可以快速监测谷物的质量等,这些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为农业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打下基础。 3.2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应用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也大大提高,已能适应农业中如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提高了农业机械产品的耐久性。 3.3 农用机器人技术 在农业机械领域之中,有许多环境不适合人类工作,这就需要农用机器人来代替完成,要求农业机器人能够进行自动处理、自动作业并且能够根据相应的工作环境自动选择何种工作方式。如在果实收割时,机器人需要判断果实的成熟程度以决定是否收割。随着智能化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脚步也将加快。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机器人应用于农业过程中。 3.4 建立农业体系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一些农业设备更加高科技,更多的信息系统构建被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主要的有“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的广泛应用。采用GPS系统确定农业机械的具体位置,由遥感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并且在得到信息后及时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化控制农业机械,对作物的操作进行调整。随着各项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不断高科技化是乡镇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5 新耕作体系的推广 想要促进乡镇农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农业设备是一个因素,另外,也需要先进的农业工艺。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其以机械化措施为龙头,在尽可能不扰动表层土壤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的各种耕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随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不断推广,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农用机械体系,研制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6 加强农机服务的产业化 完善乡镇农机管理场所,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促进农机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农机合作社,全面提升农机的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农机服务的产业化。 4 总结 目前,我国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前所未有速度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在为取得成绩高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将乡镇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乡镇的发展,同时促进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 摘要:农业新技术是将先进的科技转变为农业生产力的有效“工具”,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传播新技术的直接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很好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惟有被广大农户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当它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时该技术才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而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推广机构、推广体系、推广经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对策 1 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 1.1 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合理 当前,属于乡镇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站统一归为乡政府管理,自从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划归为乡镇管理之后,县级农业部门很难管理乡镇上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业务。不少地区甚至政事不分,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当成行政人员来使用,乡镇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人员在进行业务时不具有自主权,很多技术人员常常忙于行政事务而忽略了新技术推广业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 1.2 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很多地方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职能认识较为模糊,导致农业新技术推广效率不高。除了技术的推广职责之外,农业技术推广还应该包括执法、质量监督等行政方面的职能。自从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以来,很多乡镇单位的农技推广站逐渐向自主经营的道路转变,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普遍重视农技推广业务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技推广站的工作重点逐渐变为售卖种子、化肥等产品,忽略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根本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 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作为一门农科理论、技术以及营销学相结合的新科学,新技术推广要求农技人员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而目前很多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农技站工作,导致目前很多农技站缺少中高级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农技推广队伍人才结构失衡,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很多基层农技站的技术推广人员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新兴科技的发展也让很多年老的技术人员倍感压力,其知识结构无法完全适应农村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2 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对策 2.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 一方面,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农技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确保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够有效的进行。同时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舆论引导的作用,有效提高广大农民朋友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关注度,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来。 另一方面,为了让农技推广工作进程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例如可以采取对首批参与的农民部分补偿和奖励,开出适当的优惠条件,积极鼓励动员其他农民采用新技术,加快新技术推广进程。对于那些在新技术推广业务中比较积极,又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推广人员,可以结合其实际业绩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从而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2 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进程 其实很多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获取是处于比较主动的状态的,他们大多数能够按照自己的生产需求去寻找合适的技术并加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新技术推广应该是服务性质的,是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在采取何种技术的选择上应该是农民与技术推广人员共同决定的,因此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农民作为主体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我们可以以当地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依托,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农民进行进修,或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情况组织农民进行新技术学习培训,以此来提升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另外,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技术推广教育活动,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他们利用新技术的意识,消除他们对新技术可能会产生损失的疑虑,适当的推出一些农技业务的保险业务,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新技术推广进程。 2.3 加大对农技推广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要提升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严格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唯有通过技术考试才能在农技推广部门就职,全面实施聘任制度,建立健全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吸纳越来越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服务。除了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之外,还应该对在岗的农技人员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的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利用当地附近的高校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来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或是选派一些比较杰出的农技推广人员到更高一级的推广站进行学习。 农业新技术推广论文:如何提升农业新技术推广水平 摘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农业科技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全球气候条件异常,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继续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明显上升的形势下,要使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应,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环境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文章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角度来探讨农业科技的广泛深入推广。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从1997年到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亿亩,现存耕地面积已逼近18亿亩耕地的红线,人均耕地面积已不足1.5亩。此外,受环境污染以及农民随意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一部分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的比重已经接近五分之三。由于水利资源短缺,每年农业生产缺水超过28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粮食减产超过380亿斤。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只有依靠科技力量才能实现粮食增产。因此,搞好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1 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足5人,平均每名工作人员需要包3个村,工作量过大,再加上有时会出现乡(镇)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借调工作人员的情况,造成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无法及时有序进行。由于开展农技推广工作需要经常下乡深入田间地头,工作比较艰苦,常会造成一部分年轻人因吃不了苦而脱离岗位,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留不住年轻的技术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 1.2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相对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为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大多数地区的推广经费依然不够充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单独的培训和推广场地,只能租用或借用学校的教室,甚至只能在露天场地对农户讲解农业知识。由于缺乏经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无法到相关的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和学习,只能通过买书自学的方式进行充电,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1.3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 据了解,我省大部分县市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专业技能仅限于传统农业的种植、养殖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领域,对于特种高效农业、名优特种养殖、生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之甚少,并且由于年龄偏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学习深造的积极性明显减退,再加上上级主管门提供的深造和学习的机会较少,造成目前推广队伍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快速适应高效农业的科技推广。 1.4 农业科技推广缺乏实例 由于传统的耕作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根深蒂固,造成许多农户无意接受新的生产知识,一些高效的生产模式一时间无法进行普及,再加上所谓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本地区没有进行实地生产范例,农民们看不到实例,仅凭图像和生产数据,广大农户无法轻易相信,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2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意义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逐步深入,不仅能够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还能够提高农业产业化能力,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对于维护生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 3.1 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对各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以岗定薪,分清责任,加大人员分流力度,强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于此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增加下乡补贴和教学补贴,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3.2 加大推广经费投入力度,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热情 相关部门应加快与各级财政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争取足额经费投入,在满足工作人员下乡推广农业科技所需经费的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鼓励技术人员申评中级、高级职称,积极为工作人员争取或创造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从而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3.3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切实做好农业科技培训普及工作 首先,应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广大农户的培训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好培训的场地,购置相应的培训设施,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目标以及培训课程。 其次,应在农村地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组成以农业科技教授及村委会成员为主的宣传小组,在各个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对于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要深入进行重点宣传,说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优越性。 再次,要根据农民的特点进行培训,针对春秋季节农民农活较多,时间抽不开的情况,农业科技培训的时间应尽量选在夏冬两季,在讲解相关农业技术的同时,将党中央关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传达到广大农户,将农业高效种植、养殖的方式和优势传达给农民。 3.4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监督力度 根据当地工作实际情况,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出每年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标准,每年年中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每年年底根据培训的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年终考评,加大监督考核工作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培训单位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作者简介:孙鹏程(1979-),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就职于梅河口市解放街道农科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与服务。
投资理财论文: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资金积累水平大幅递增。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金融理财渠道不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多种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农村投资理财状况较差的整体局面。因此,需从多种渠道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投资理财;对策 农村家庭投资理财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合理利用家庭的财务资源,针对农村家庭各个阶段制定财务计划,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投资渠道,如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和物业等,以取得合理回报,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 一、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从宏观方面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60%,通过农村家庭合理的投资理财,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客观上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从微观方面看,虽然农民现在还不是很富裕,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个人储蓄能力的不断增强,家庭理财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培养农民的投资理财能力不仅有利于家庭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且有利于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他们更加易于接受新事物、探索新知识。 二、农村家庭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理财主体素质较差 广大农民作为投资理财的主体,其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就导致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投资理财的能力有限。具体来说,表现在2个方面.1.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滞后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基本会选择将多余的资金存入银行,先是选择活期存款,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再转为定期存款。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投资理财”就是银行存款的代名词,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就已经很满足了,甚至还有很多年纪较大的人根本不知道“投资理财”为何物。2.农民的专业分析能力不强实现低风险、高回报的有效手段是有一套适合的交易系统,并严格按信号操作。但是,农村居民绝大部分不懂技术分析,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在有限的投资活动中也基本是“道听途说”,凭借自己的经验分析来作出决策,而且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影响投资效果。 (二)理财客体数量不足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大规模开支依次是盖房子、娶媳妇、看病、购买生产资料,家里有大学生的,还包括供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扣除上面几项开支外,剩余的资金已经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农民可以用来理财的资金数额小,而且是不固定的。所以,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理财工具种类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只针对城市居民设计金融理财产品,而适合于农村市场的金融理财产品却比较少,广大农民享受不到商业银行的“大众化”服务。虽然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量在不断上升,但目前农民首选的金融资产仍然是银行储蓄,许多收益比较好的金融产品由于在购买规模、购买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许多农村居民望而却步,享受不到投资理财的好处。 (四)理财的保障性制度不完善 虽然现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解决基本的看病问题和大病费用的有限额度报销问题。但是,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养老主要仍然依靠土地和家庭,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一旦农民的财富遭受较大的损失,他们的未来就难以保障,这就使农民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有很多的顾虑,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资金的安全性,这就使很多具有高回报率的金融工具遭受白眼,不被农村金融市场所接纳。 三、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政府应在这方面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定期举行免费金融理财课程的推广,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推出投资理财服务专栏知识。其次,银行、证券公司也应安排投资理财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投资理财讲座,在和农民的接触中关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消除他们的一些偏见和顾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最后,农村居民自身也应多接触新鲜事物,紧跟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勇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财习惯,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配置资产,弥补资金短缺问题 一是通过盘活农村家庭已有资产,使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目前,农村生产用固定资产及经营土地的投入较多,变现能力较低,资产的流动性仍然不足,这就需要农村居民切实做到合理调整自身经济收入的分配,盘活已有的资产。二是灵活调整理财产品,随“生命周期”选择适当的理财产品,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应不时之需。 (三)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理财需要,针对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差、思想保守等实际状况,开发一些迎合农村居民理财需要和理财心理偏好的金融理财产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进入门槛高度、操作难易程度、收益的稳定性、手续成本费用量、风险大小以及变现和流通能力等,增强金融产品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进来。 (四)发展理财人,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银行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理财人,在贴近农村居民的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专业的理财指导和业务活动。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类和覆盖面,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体系,使农村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性和安全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免除或减少农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从而更加勇敢地进行金融投资,增加资金收益。 作者:张艳 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投资理财论文: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探讨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每个家庭都重视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同时对家庭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家庭投资理财情况,论述了当前家庭理财重要工具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资本市场在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未来趋势 1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每个家庭的财产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存到银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贬值现象,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投资理财为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1有利于保证目前及以后的收支平衡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普通家庭经济收入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也可以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每一个人都具有40~50年的劳动时间,可以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人在考虑自己不能从事劳动以后,日常生活如何解决?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一味将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政府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过多依靠自己的儿女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开展家庭投资理财活动,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 1.2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普通家庭要重视自身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均衡,这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希望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普通家庭在解决当前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在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2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2.1大量普通家庭参与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 当前中国普通家庭普遍要求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银行储蓄资金日益减少,有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人们不再一味将自己的财产存入银行,传统储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国内股市行情不断走高可以看到,大量炒股爱好者将自己家庭的资金投入股市当中,在最初几年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在经济形势回暖的情况下,股市同样有了显著性变化,对这种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大量股民在炒股中获得了较大收益,从而拉入更多的股民,因此股市行情日益走高,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称之为“跟风行动”。这是中国民众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认为炒股可以收到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不顾一切全部涌入其中,更多的人将家庭的全部资金投入股市。本文认为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但要考虑到可能收到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能面临诸多风险,以及自身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当前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行情持续走高,为投资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 2.2投资产品市场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自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已不再着力于储蓄,自最近一次中央人民银行降息可以发现,开展投资理财活动的家庭日益增多,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间,便涌现出大量的投资理财专家。如股票、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涌现,人们在几年前不会想到银行部门也会着力发展金融理财,人们普遍认为保险也只局限于车险与寿险。但当前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当广大民众不再喜欢将钱存到银行时,为了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只有进行改革与创新,着力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此相同,如果局限于车险与寿险那么购买人群则日益减少,但如果引入投资理财产品的话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有效推动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活动就是从保险业逐步发展而来的,因为国内民众还不能正确认识保险业,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2.3投资理财从固定资产实现了向无形资产的过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20世纪初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炒房的人都获得了巨大收益,由于开发商的压盘,涌入城市的人群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导致国内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住房情有独钟,所以一旦国家养老与养儿防老等情况不能实行,更多的中年人将自己资金全部投入炒房当中,同时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楼房建设,大量楼盘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富的房源。前几年,楼房的价格不断暴涨,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管制政策限制了房价的疯涨。当前投资又逐步回归到无形资产方面,股票、基金、期货等再次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这些项目易于操作、及时获利,人们在家中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即可操作,当前很多工薪阶层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开展此类投资。 3展望普通家庭投资理财未来发展 3.1大量家庭必将加入投资理财活动当中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每个人都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但因为财富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家庭当中,只能依据劳动人员的不同贡献进行分配。因此普通家庭得到的资金不但来自于自己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利用投资得到。但不管哪种形式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进行了投资并不一定收到回报,但如果不参加投资则必然收不到回报。随着可观资本的不断增值,普通家庭拥有的资金如果不开展投资理财活动,那么财富则会发生贬值现象,所以普通家庭只有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保证自身财富不断增加。当前国内证券股票基金要求有着较大的开户基数,但只有极少部分应用于运行。由于股市存在较大的风险,本身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很多股民认为专家投资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因此购买了大量基金希望得到较多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投资受益人群日益增多,本文认为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制订资金管制政策、普通家庭不具备投资技能,我国很多普通家庭只能投资于那些风险较小、收益较低、变现能力较强的产品,如基金与股票等。对那些有着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购房、黄金、期货等各个方面,可能普通家庭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 3.2展望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情况与投资理财发展情况 3.2.1金融投资必须与投资理财相协调 在公司投资理财与普通家庭金融投资过程中,都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要能准确控制市场运行的方向,防止过多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当前市场运作方向主要包括基本运动、中期趋热、日常波动三类。基本运动指的是基本牛市,如股市不可能始终处于上涨阶段也不可能始终处于下跌阶段,才是较为正常的状态。对于普通家庭投资人员来说要更多关注股市的中期趋势,这是由于股市确定了基本运动,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期趋势。所以普通家庭投资人员要更多关注中期趋势,以市场发展情况为标准及时调整行情,调整的时间与范围是不确定的,通常以几个月为标准,一旦大盘进入调整期,投资人员则需要及时转变投资思维,改变投资方式。 3.2.2储蓄与有形投资将会持续减少 普通家庭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观念以后,将会把自己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其中。不管家庭拥有的经济实力如何,必须要预留一部分资金,将这些资金放于银行当中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本文认为短时期内普通家庭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银行部门。在分析房产实例时可以发现,当前人们关于炒房行为有所收敛,这一现象不只表现在房地产业,而且也表现在整个有形投资市场当中。几年前人们认为只有购买自己能够看到的资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随着多种无形投资形式的出现,人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想法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4结语 总之,国内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当前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都已得到了普通家庭的关注,银行储蓄已与人们的投资需求相分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的形势下,本文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普通家庭参与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活动中,同时普通家庭的投资技能与风险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常维沪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的策略探讨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人民货币财富的影响下,创收方式呈现了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开始选择个人投资理财,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做好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可以保障个人获得满意的金融增值。 【关键词】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策略 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释义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个人资金进行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个人业务的科学规划,使得个人资产获得合理的增长,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储蓄是将个人现在用不到的货币暂时交给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而从中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方面,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汇储蓄,相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来说比较安全,但是收益较小。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契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券凭证,在债券投资中,政府最可靠但是收益比较低,企业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但是保障度低。基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转向资金,主要有退休金,公积金等。保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险人与保险机构形成的一种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企业为了从社会中募集资金而发出的股份证券,股东可以以此为凭证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而的一种产品,并将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回馈给用户,保证用户的理财收入,主要包括理财收益和非理财收益。 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现状 个人投资理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钱财,根据个人的自身经济情况以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将自己的资金财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实现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资产的增加。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现在理财观念产生了冲突,影响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个人选择投资理财受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我国自古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应用到理财生命周期中,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做到个人的收入支出和生命周期相匹配,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财务观念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对个人理财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西方的理财观念是保持资产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对个人财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容易造成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畸形发展。理财和储蓄的投资理念是不相同的,理财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盲目投资,同时也缺乏应对投资风险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对投资失利也是盲羊补牢并不是未雨绸缪。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可以带来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实行的分业经营,也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来说,增加了选择方面的困难,不利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三、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原则 (一)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会伴有不同程度上面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高风险也会带来高收益,因此,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在把握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降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风险,从而获得高收益的增值服务。 (二)量入为出 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理财原则,就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条件,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将有效增值的银行储蓄和有风险的金融投资相结合,保证风险投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三)注重整体效益 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中坚持注重整体效益的原则,最主要的是将个人的投资理财做好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保证投资理财都有增值服务,所有的投资也更有意义,促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收益的增加。 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风险是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有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投资收益是在除去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损失之后得到的资金收入,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知道高风险会有高收益,低收益的同时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很低,因此,投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各种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确保最大的收益。 (二)注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指的是个人投资理财将资金投入到回收的所用全部时间,现金和资金的转换率是由资金流动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相反的,投资周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银行的活期储蓄可以实现随时随取,提取现金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应的收益就会很低,定期储蓄时间较长,取现不灵活,但是会有较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对个人投资理财进行合适的选择。 (三)进行投资理财的金额不同,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 大额的投资会有更多的产品投资理财方案,小额的投资理财方案相对就会少一些,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个人投资理财是增加人们收益的一种重要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行业为迎合不同人群的投资方式,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作者:盛子杨 单位:驻马店高级中学 投资理财论文: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尚不能自食其力的消费群体,投资理财能力匮乏且理财意识较为薄弱因而时常沦为“剁手党”“月光族”。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注重培养自身投资理财能力,为未来财富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南航金城学生为主体展开调查研究,倡导大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理财计划、注重培养投资理财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投资;理财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怎么没有任何导入问题的陈述?为何调查,目的和问题是什么?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他们有着依照自己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独立支配生活费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往往陷入过度消费以至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窘境。为了培养广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状况对其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主体调查对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在校学生及部分研究生。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除必要生活开支外,资金仍有较大结余,存在理财空间。第二,冲动消费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对理财的敏感性不强。第三,大学生消费金额集中,结构成橄榄型。第四,大学生消费主体依然为饮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费依然是主流。调查统计显示:南航金城学院学生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刚好够用或略有结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库,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大学生手头较为宽松。分析消费去向发现,伙食与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据65%~85%的比重,社交娱乐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学生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这一部分也占据相当消费额。六成以上同学表示自己偶有冲动消费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学会由于冲动消费导致生活费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学求援或节衣缩食弥补漏洞。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风的裹挟、媒体宣传引诱时常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2.3%的同学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但都及时还清。部分学生消费金额巨大,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结果上来说: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主流,理财为需求学习。第二,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数额和方式差异较大。第三,“攒钱”品牌消费成主流。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渠道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存在认知误区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只占6.67%,理财方式则大量集中在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理财app之中。有记账节流行为的有76人。对于理财的看法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资金紧张无财可理,有些觉得众多理财平台风险性大,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投资理财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致使学习分。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理财持相对激进的观念。学生们知道理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理财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说就是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方式单一,倾向于学习成本较低的理财方式 通过分析该院学生生活费来源,仅有2.6%的同学通过投资渠道获得收入,具体的理财方式则局限于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生息,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担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在基金、债券投资方面浅尝辄止,反映出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目前采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余额宝等应用app占了40.2%,银行卡储蓄在其次,占36.71%,记账节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债券的则很少,仅10%左右,可见余额宝等app是目前投资理财的主流方式,这是一股新兴势力,正一点点取代传统的银行卡储蓄等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产品,股票,债卷等学学习成本高,鲜有人问津。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经由以上分析发现,该院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资金基础进行投资理财。一是大学生在财务上缺少独立性,行为模式没有转变,认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长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大学生也就没有要自己准备资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导、资金数量受限高因而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二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理财投资知识,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都是以非专业的广告、宣传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资金数量限制故而对理财产品稳健性有极强的偏好;传统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储蓄就是存钱,对于何种储蓄没有概念,忽视了其他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三是由于理财观念薄弱,相关知识的欠缺,诸多理财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难以操作并且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极少,致使投资理财行为囿于储蓄生息。四是该院仅有6.67%的同学自认为投资理财意识较强。大部分人则认为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投资理财应该是父母做的,在理财意识、理财渠道方面,经管类学生对比其他专业并未体现出任何优势,学校整体投资理财氛围寡淡。四、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特征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 产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理财氛围,出台一些优质的财经类节目并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提高财经类节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二)大学生自我突破层面 1.端正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大学生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了解理财工具和“练手”,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等。2.改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意识。大学生尝试自立,适当的尝试兼职活动对培养理财意识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上进心同时弥补钱不够花的尴尬,制定生活预算并抽空整理开支以掌握自己的资金去向,减少冲动消费,合理安排生活费3.丰富投资理财知识,进行尝试性投资行为。仅仅记账节流的方式理财并不能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大学生的资金量虽比较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还是可以尝试购买一些中低风险、起点低、高流动性、投资比较便捷的理财产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财机构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分散投资,摆正心态谨慎操作。 (三)学院层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金城学院通过组织创业协会,进行“大智慧”杯金融挑战赛等项目积极引导大学生金融理财能力,通过宣传或利用理财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校园网站作推广。金城学院开设的证券投资选修课,近年来积极组织的炒股的大赛都为全院学生提高投资理财能力提供机会。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是对新知识新产品的积极追逐的活跃群体,要及时观察他们对市场产品的反应行为的变化,便于及时更新相应的理财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者:杨盼兮 马文敏 陆彬 李步玢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问题与处理对策 在社会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金融意识随之发生改变,人们的投资理念在逐渐增强,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问题。理财并不是说经济水平一定要进行到某一程度之后才能进行,一般情况来说,合理的投资与理财规划可以用来抵御风险,创造一定的价值。因此,人们应该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未来的发展需求。 一、什么是个人投资理财 个人投资理财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人或者家庭所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的安排和管理,通过各种投资手段增进现有的财富值,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正常生活需求。投资理财的形式包括:储蓄、证券、期货、收藏、保险、住房投资等等。个人投资理财是长期的对财富的一种管理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财富短期的累积,需要人们从长期打算来考虑。 二、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个人投资理财通不仅是财富的积累的过程,还是对财富的一种保障。我国的个人理财由于各种经济和文化的因素还处在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介绍一些个人投资理财中常见的问题。 (一)人们对个人投资理财的认识不够 一方面,人们对投资理财的观念很多都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财上,对理财的认识不够,缺少理财技巧导致理财水平过低。在我国,人们的投资方式相对比较保守,很多人都只接受储蓄这唯一的方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除了储蓄,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都是风险投资。另一方面,盲目的跟从他人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可能会使个人或家庭的状况失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个人经济状态不同、要求不同,对理财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适合的理财方式确保个人和家庭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支出的满足。 (二)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宣传不够 在我国,理财意识没有深入人心,金融教育知识缺乏普及,或普及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个人和家庭都不够了解投资理财。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主要是对收益的宣传,大部分都没有宣传理财的风险知识,致使普通居民对理财的风险和收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样一个未知的选择下,人们往往不会去进行选择。相对而言,人们容易接受那些没有任何风险或者银行承诺能够保本类的基本的理财业务,比如储蓄,但这仅仅只是理财的一小个分支而已。人们只是浅显的认为,在银行进行的这些业务就是理财,从而导致了投资理财行业的发展仅仅是这些低风险或者说是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上,不利于投资理财稳定全面的发展。投资理财的宣传不应只局限于小范围宣传,停留在传统媒介进行宣传,二应该拓宽宣传的渠道,加大宣传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让人们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到投资理财。 (三)理财产品不丰富 理财类型过于相似,选择性不高是制约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比如在一些商业银行里,普遍都会给客户提供业务,代缴各项费用、保险等;定期为客户提供股市行情,国内外经济形势等信息;在客户办理业务时,银行适当的进行一些减免或其他优惠等。这些业务相对来说层次比较低,没有新颖性,容易造成同类似产品的出现。 (四)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投资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的人员很多都是在银行工作的员工,他们大多都是从事银行的基础的业务,对投资理财的认识不够深入,只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业务,满足低层次的理财业务的需求。一旦涉及较为复杂的金融、资本、贸易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时,难以满足客户的正常业务需求。具有高素质的理财专员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开发和对投资进行组合设计。 (五)金融市场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各行各业的运作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和体系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正常高效的运作。个人投资理财也是如此,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各方的利益,促使其规范运转。在我国,金融市场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制,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都在不断的完善各自的法律法规制度,但是由于这些体制的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只是对其理财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但是要想完全解决在这些行业的理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远远不足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所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求更为严格,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阻碍着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如何应对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出现的问题 (一)投资理财者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个人投资理财中个人的了解和认识是很必要的。目前在我国,人们对投资的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缺乏,投资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的了解理财的有关信息,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理财产品。另外,对投资理财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理财者可以对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有基本的认识,发现自己被侵犯权益后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和体系,加强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壮大,个人理财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个人理财业务的有序发展,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虽然,我国通过法律法规对理财业务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个人投资理财业。为了保障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可以建议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制定以下的内容: 1、对从事理财业务资质的要求。 应该具备能够专业理财的能力与素质,能够尽职尽责,诚信的履行受托的义务。 2、签订理财合同。 理财业务参与者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承诺并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3、理财机构加大信息公开。 理财机构应当诚信、真实、完整、及时、准确的向投资者说明相关的信息,比如投资风险、机构的资质、业绩、委托者的各项费用等等这些信息都要准确无误的及时的向投资者进行表明。法律法规可以规范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不断的完善。 (三)丰富理财业务内容,发展独立理财服务 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市场取得成功,需要树立具有竞争优势的理财精品,金融品牌已经成为现在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所在。传统的理财产品容易模仿,发展寿命比较短,要想在客户心中留有印象,必须大力发展品牌效应,不断推出品牌化的理财产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才能在竞争中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在竞争中强化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主力,因为商业银行拥有绝对的客户群体,利于发展投资理财客户,目前商业银行一直在业务上发展,力求达到多方跨行的结合,商业银行已经是很多人理财投资的不二选择,但是为了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发展,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同时,也应加快发展独立理财服务,比如投资公司或理财公司,这种专门独立的理财机构的出现,是更专业高要求的投资者的选择,商业银行有其优势,但是毕竟它还需要涵盖自己分内的业务,所以,独立的这种中介机构的发展也是一种正确的趋势,在这样的一种良性竞争下,可以促使理财行业剑圣发展。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独立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专业的理财服务是具备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为一体的,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合适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需要的,合理的个人理财可以实现资产增值最大化。因此,要加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着的更专业的理财服务。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应该建立有公信力的理财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机构,以保证为金融市场的专业人才输送。 四、结束语 个人投资理财是以不断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品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成功投资理财可以实现财富值的增加,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水平。个人的投资理财行为还可以保证社会资金的循环,实现社会再生产,所以合理的投资理财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家心 单位:绍兴银行绍兴分行 投资理财论文:案例研究个人投资理财建议 1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偏好调研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全国27个省市地区的280名个人投资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并将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280名投资者中42.5%的个人投资者选择将收入的5%以下投资理财,随着投资额占收入比例的增长,投资人数呈下降趋势,将收入50%以上投资理财的仅有4人(1.43%)。由此可见,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是比较理性的,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仅将自己收入的较小部分购买理财产品,在资本保值的基础上寻求资本的增值。同时,在调查的280名投资者中,投资理财目标为“兼顾资本增值与保值”的个人投资者占据了48.93%;追求“资本增值为主”和“资本保值”的投资者人数相当,分别占据20%和19.29%;投资为了追求高风险的个人投资者仅占11.79%。由此可见,大部分投资者不仅仅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也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高风险,而是能够将保值与增值相结合,合理看待理财的收益与风险。有三成以上(36.43%)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损失的承受力不超过5%,风险承受能力在5%~25%的投资者人数最多,占到39.29%,随着损失比例的升高,能够承受该比例的投资者人数下降,仅有5.71%的个人投资者能承受损失超过50%。可见,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观是较保守的,这也给金融机构推出理财产品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与其推出年化收益率高达15%以上的理财产品,不如提供年化收益率稳定于5%~10%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此外,有45.36%的个人投资者“希望理财工具不仅要保证本金,且收益最好高于储蓄”,同时,有52.86%的投资者“关心资产保值多于增值”,这也体现了购买理财产品的价值所在:在保值的同时,尽可能地追求高额回报,不盲目追求高利润而忽略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也不仅仅希望回报额等同于储蓄利润。通过上述的研究统计,笔者还发现,不同个人投资者由于家庭财富、投资时机、投资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其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个人投资者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段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出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 2个人投资者理财案例分析与建议 笔者在对我国个人投资者理财特点的调研过程中,针对不同经济状况、投资目标及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进行了详细的个案探究与分析,并针对不同投资特点的个人投资者制订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投资理财方式,以下便从中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2.1职场新人的投资理财计划 小程大学毕业后已在上海工作两年。最近,小程打算辞职寻找新工作,但是未来找工作期间,可能出现没有收入的若干个月。小程想在上海成家立业,除去父母提供买房首付,之后的月供则要求小程自己负担。小程现在每月税后工资有7000元,每月房租1500元,每月日常开销花费约3000元。除去其他开销,工作两年后,小程存有1.5万元的活期存款金额。此外,小程将父母提供的5万元进行股票投资,现已盈利约1万元。小程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每年可结余下3万元左右的存款。但是,辞职后的几个月将不再增加收入,并且投资的股票收益也有较大的波动性。对于小程的资金现状,笔者在分析后提出了如下建议:小程应该提高存款数量,建议预留6个月的支出(约2.7万元)作为活期存款备用。同时,小程还欠缺1.2万元的存款备用金(现有1.5万元存款),这需要将部分投资的股票暂时变现以供现需,今后则可以考虑再次入股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建议小程投资其他理财工具。调整存款后,小程仍将4.8万元资金投资在股票上。因为小程目前的可支配资金有限,建议他选择银行理财工具和基金产品等。小程可将部分或者全部股票投资转移到代客理财的公募基金或者银行理财工具上去,前者的风险偏好和小程之前的股票投资较接近,后者则是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以公募基金为例,小程风格偏激进,可将大部分仓位放置于偏股型基金。建议小程可以把原有股票调整到配置于大盘股和中小盘均衡的基金中,这些基金以往的年化收益率约在10%~20%。从长期来看,小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增加收入,各项财务指标也会逐渐宽裕。因此,小程应该转向稳健型理财工具。例如,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较低,适合小程这样初入理财市场的保守稳健型个人投资者。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大多为5万元起,小程可以将每月剩下的2500元结余以滚动的方式做定存,在积累到资金达到投资门槛5万元时,再一次取出,从而投资银行理财工具,这一累计过程大致需要1.5年。通过以上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投资理财计划,小程对未来的理财收益与生活质量都拥有了很强的保障。 2.2望女成凤父亲的投资理财计划 凌叔叔家有个17岁的女儿,妻子和他都是企业员工,两人每年税后收入约30万元。家里共有存款30万元左右,并且有两套房,一套市值200万元左右,用于居住;另一套是闲置状态的旧房子,市值在60万元左右。另外,凌叔叔多年淘货得的宝贝价值约有50万元。凌叔叔希望送女儿出国留学,并且希望买一辆家用车。笔者就凌叔叔的基本情况,经多方研究分析,得出如下建议:首先,建议凌叔叔将30万元存款中的20万元留在银行理财产品等流动性较高的存款中,以应对日常家庭支出和可能急需用钱的突发事件。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且流动性较高,是一种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建议不要冒进地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中。同时,一般结构型的理财产品多数会有保本协议,能够给个人投资者与理财者提供一定的资金安全保障。其次,凌叔叔把相当大的资产用于当铺淘宝,虽然可以淘到一些价值高昂的玉器等,但是很多收藏品价值难辨,且流动性较差,不适合作为家庭急需资金时的理财工具。建议凌叔叔将这部分钱做一些更加实际的投资。减少了这部分支出后,家庭净结余每年可以增加约2万元,并将这部分资金以稳健为前提,投资于各类基金产品,这样也为女儿未来留学提供了资金保障。按照目前家中的收支情况来看,每月大概有1.3万元的净结余。这笔资金是定期定额流入的,因此适合定投,可以分摊市场风险。同时,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凌叔叔可以适当采取进取型投资,每月将5000元投资到偏股型基金、5000元投入到偏债型基金之中,剩余的可以投入到货币型基金或存入银行作为保本方式。当货币型工具内的资金达到一定量后,可选择合适的市场时机,转入股票型或债券型基金中。通过上述分散投资的方式,凌叔叔可以为女儿留学及购车计划提供客观的资金支持。 3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笔者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个人投资者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理财市场的信息。同时,希望银监会能够时时做好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保证投资理财市场的交易秩序。并且,各大金融机构在推出理财产品的同时建议能够提供相应的理财培训,帮助个人投资者掌握理财知识,提高理财工具收益的辨识度,真正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财计划。 作者:赵旻琪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高中生投资理财论文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受访者以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年龄平均在17岁,性别比例相当,男性受访者257人,占总数57%,女性受访者193人,占总数的43%。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高中生群体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及主观评价。 二、高中生投资理财现状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高中生投资能力 1.年平均储蓄额 调查发现:20%受调查的同学有超过5000元的年储蓄额,61%以上同学有超过1000元的年储蓄额,平均年储蓄额为2963元/人。由此推断:天津高中生储蓄需求为4.9778亿元,全国高中生(不含港澳台)储蓄需求约为150亿元。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自己。 2.储蓄方式 关于储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受访同学选择了保留现金,36%的同学选择了银行储蓄,选择不同形式投资理财的同学只有14%。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大多数同学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高达79%同学仅仅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有不超过14%的同学听说或者尝试过其他方式的储蓄方式。 3.储蓄动机 当被问到“为什么储蓄”这个问题时,有近40%的同学回答有未来打算。而未来的资金使用需要保证现期储蓄的保值增值,考虑到受访同学在储蓄方式中的回答,作者发现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能力还不能满足他们的理财愿望,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理财教育。 4.综合分析 结合储蓄额跟储蓄方式综合分析,作者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同学群体更容易接触到股票、银行理财、不动产等多种理财方式。这种联系或许跟不同理财方式的入门门槛有较大关系。 (二)投资特征分析 1.风险偏好 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对公平赌博表现出对风险厌恶的态度。这种对风险厌恶的态度在投资的时候会表现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在使用不公平赌博测试风险厌恶情况时,所得结果与公平赌博测试结果相似,也有一部分同学呈现为风险中性。 2.投资比例分析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将一定比例储蓄拿出来用作投资资金。有99%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通过将投资比例跟储蓄动机、储蓄额交叉分析,拥有高储蓄额、投资动机强的同学更愿意拿出更高比例的额度进行投资,这符合基 3.投资期限偏好 从投资期限偏好方面来看,61%的受访同学可以接受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因而在设计投资理财产品时,可以考虑更长期限的投资,如股票、长期债券和不动产投资。结合储蓄额度分析,作者发现储蓄额度高的同学更容易偏好超短期和最长期两种投资期限,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支出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都更加强烈。 4.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 (1)大部分同学对风险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65%的同学可以接受10%以上的损失度,50%的同学可以接受15%以上的损失度,说明同学们对风险的厌恶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在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上,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 (2)不同储蓄水平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5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储蓄额受访者都有62%以上比例同学可6%~50%损失容忍度。在2000~3000元储蓄额受访者中间,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高达88%。其他储蓄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62%和88%之间。 (3)不同期限偏好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3个月以内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在52%以上,1~3年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高达88%。其他期限偏好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金融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例在52%和88%之间。大体上说,超过3个月以上期限偏好受访同学的损失容忍度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加大。 5.是否愿意借贷投资 在是否愿意借贷投资时,有45%的同学愿意负债进行借贷。当将是否借贷跟风险厌恶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风险爱好者更加偏好借贷,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十分显著。愿意借贷对于设计投资组合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放大资金量。 三、总结和建议 (一)以被调查的500名天津市高中生为代表的投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蓄和投资能力。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蓄实力,同时在进行储蓄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动机,并希望未来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储蓄和理财渠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只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缺乏应当具备的投资理财知识。 2.投资特征。高中生群体在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需要有一部分随时可以支取的现金或者存款。不同储蓄额的同学之间的投资诉求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储蓄额高的同学更容易接受风险高、期限长的投资方式。整体上看,同学对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 3.主观态度。有90%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限制中学生投资理财的一些问题 1.投资理财教育不到位 这种教育的缺位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也跟大陆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希望都是认真读书,重心都放在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不重视对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必要教育。但是必要的投资理财教育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基本的投资理财教育。 2.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 因为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实力,所以不太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从本文的调研结果来看,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和需求的。希望高中学生能够成为被金融系统所关注的一个群体。 (三)建议 1.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 培养投资理财意识。高中生作为即将独立生活的群体,应树立投资理财观念,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养自己投资理财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2.金融机构应当重视中学生群体 为他们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消费主体,开发针对中学生的产品,在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群体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可为金融机构在未来赢得巨大消费群体和商业利润,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 作者抛砖引玉建议开发如下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供金融机构参考。 (1)“压岁宝”:针对中学生压岁钱,定存定取,500-1000元起存,1年期理财,收益应达到现有银行同期理财产品平均值。主要吸引风险厌恶,无流动性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为吸引高中生投资理财,每1000元投资每年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到期如果续存,续存之日起可转化为“未来宝”。 (2)“快乐宝”:针对消费性储蓄高中生群体,流动性要求高,随用随取,收益高于活期储蓄,类似“余额宝”。 (3)“未来宝”:针对远虑性储蓄高中生群体,1年以上理财期限,收益高于“压岁宝”,类似“零存整取”。每1000元投资第一年到期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多者以此类推。每1000元投资第二年到期赠送2张福利/体育彩票,更长期限类此赠送。 (4)“财富宝”:针对投资性储蓄高中生群体,可考虑设计投资组合,包括购买基金、股票及房产,高风险高收益,期限3个月到一年,1000元起存,每个投资者每3个月赠送1张福利/体育彩票。 四、结论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投资理财教育并开发特定金融产品。针对中学生投资理财,作者认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适当增加一些调研指标和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拓展研究,同时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初中生群体。希望在后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投资理财特点,尝试构建几个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具体投资组合金融产品。 作者:李婉晴单位:天津英华国际学校高二(1)班 投资理财论文:金融法律投资理财论文 一、我国个人理财和个人投资的长期发展对策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本文建议三大金融业可以采取“守旧创新”的基本发展策略。所谓金融业的守旧是指:金融业拓展现有的宣传渠道,尤其在新兴媒体上多做广告,让更多居民熟悉行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和拉拢更多居民来选购理财产品,保持行业的持久竞争力。所谓金融业的创新是指:各大金融业在坚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理财服务或理财产品,让这些新服务和新产品来进一步吸引客户,从而让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虽然,理财投资者在选购了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之后,理财公司都会给理财投资者配备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理财人员。但是,理财投资者不能依赖于理财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与投资水平的修养。本文建议理财投资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修养:一是理财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财、投资都有风险的意识,而不要一味相信理财人员所说的毫无风险;二是理财投资者要尽量学习每款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我分析来正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三是理财投资者要多向理财人员了解所选购产品的真实情况,时常关注选购产品的最新动态;四是假如理财投资者碰到了理财公司或下属的理财人员侵权的情况后,要立刻向理财公司或下属理财人员提出索赔的请求,假如对方拒不索赔,那么理财投资者最好跟监管部门反映真实的情况,请监管部门帮助自己维护权益。 二、结束语 首先,本文阐述了在个人理财、个人投资中最显著的几个误区:一是法律上的误区;二是人员配置上的误区;三是产品种类上的误区;四是宣传上的误区。其次,本文具体阐述了解决的方案和对策:一是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二是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三是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四是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作者:罗文平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我国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1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知识 所谓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进行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人财务的合理规划,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获得财务资产的合理增长,目前常用的几种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主要以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为主。储蓄是个人将暂时用不到的货币结余交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存款利息的一种投资活动,是我国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定期、活期存款与外汇储蓄。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为了向社会筹集资金所的一种金融契约,在限定时间内按照一定利息向用户支付本金与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务凭证。相对而言,债券收益一般企业最大,政府最低,保障程度则与之相反,政府最可靠,最后则是企业。基金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地设立的转向资金,比如信托基金、公积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保险是指通过合同契约保险人与保险机构之间形成的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制企业为了筹集资金所的股份证书,股东以此作为凭证获得收益的有价债券。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设计并的相关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市场获得收益并回馈给用户利益,以保证理财收益与非理财收益产品为主。 2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 个人投资理财即通俗的管理钱财,是个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风险承受能力所选择的未来财务规划模式,在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支持下获得理想的额外收益,从而完成财富的积累与个人资产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进步革新以及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也迎来了繁荣发展期,虽然个人投资理财模式备受关注,但是仍旧存在不少困扰着其继续发展的负面问题,尤其是传统理财观念与现行理财观念的冲突愈加明显,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影响着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孝道文化,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子女对父母的奉养理念深入人心,理财领域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个人一生收支状况不同,要做到收入支出与生命周期相匹配必须有合理的财务投资规划。面对这种规划要求,我国根深蒂固的财务观念和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就直接制约了个人理财的发展,尤其是父母子女相互馈赠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与需求。西方文化中强调的理财观念是资产保值并维持生活水平的稳定,这与中国传统储蓄理财观念大不相同,在理财方面中国个人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极为强烈,因而导致了个人理财领域的畸形发展。理财作为与储蓄不甚相同的一种投资观念,本身收益就伴有一定的金融风险,我国众多居民在个人理财方面盲目追求高收益但是却忽略了高风险,在应对投资风险方面也缺乏相应意识,因此一旦出现投资失利后往往是亡羊补牢而非未雨绸缪,这种风险意识上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的理性选择。众所周知,理财投资可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分散金融风险,但是我国金融政策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即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交易行业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而言在选择方面增加了困难,不利于个人理财的发展。 3个人投资理财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产品众多,不同产品的投资风险与收益率都不同,投资者个人对于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及风险承担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做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要有科学的策略予以指导,从而获得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原则与策略具体如下。 3.1个人投资理财原则我国个人进行投资理财时要遵循三大原则,分别是规避风险、量入为出与注重整体效益。任何金融投资都不同程度伴有金融风险,但是这种风险也意味着投资者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个人投资理财要注意把握机遇与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要善于规避理财风险,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险,获得满意的增值服务;量入为出原则是指个人注意自身经济条件与理财需求,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将安全保值的银行储蓄与带有金融风险的增值投资做合理规划,确保投资风险控制在个人承受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损失提升收益;整体效益原则是指个人投资理财规划中要做好阶段性财务规划与整体性财务规划,确保所有投资都有意义,增值服务有保障,金融投资风险可控,从而实现股票、储蓄利息等的增值,保证个人投资收益。 3.2个人投资理财策略面对众多收益与风险各不相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选择时要遵循三大指导原则,科学地做出选择决策,保证个人投资收益。首先要明确认知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所谓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过程中可能损失的收益,投资收益是去除个人本金与损失后的净利润,面对投资风险与个人收益之间的正比关系,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是指导个人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传统居民储蓄习惯而言,国库券与银行储蓄是风险和收益都最低的投资方式,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安全低风险意味着投资收益低,因此个人投资理财时要针对个人经济条件、个人需求做出合理选择,明确股票、金融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合理控制风险与增值服务。其次要注意个人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与投资周期。所谓投资周期是指个人理财从资金投入到回收的全部时间,资金流动性决定了资金与现金之间的转换率。一般而言,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投资周期越短,资金流动性越强,反之则周期长,流动性比较慢,比如银行储蓄可随时取、变现速度快,但是收益偏低,与之相比,定期储蓄周期长但是收益高。像股票、债券、保险、理财产品等投资周期就偏长,一般很难按时拿回投资资金,但是相对收益就较高,承担的风险也大,因此个人投资理财方面要对自己的投资周期与资金周转速度有明确认知与需求,从而指导个人进行投资理财选择。最后是个人用于投资理财的金额大小不同,在选择投资理财时的门槛也不同,大额投资可选择理财产品方案多,小额投资产品则相对较少,要根据个人可用投资资金做出正确选择。 3.3个人投资理财实践目前我国个人理财领域最活跃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投资,这种金融上的创新对我国金融投资格局的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个人投资理财模式的兴起促使金融制度与金融工具积极创新,以余额宝、招财宝等大批个人网络金融理财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投资模式悄然兴起,成为当今最具活力、辐射面最广的个人投资理财选择。对于追求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个人来说,银行储蓄、保险与货币型基金是较好的理财选择,这些产品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是风险小,投资保值服务有保障,因此较为适合投资周期长、稳健保值的客户,可达到预期收益,像活期与定期储蓄存款、国债、保险产品、货币型基金是这类人群的主要选择。对于收益增值要求较高的客户,可选择有一定风险但是收益高于银行同期理财产品的信托产品、混合型基金与银行发售的相关产品等。余额宝与招财宝作为高收益个人网络理财产品,目前已经拥有上亿用户,尤其是余额宝,依托淘宝与天猫这个巨大的网络平台,成为阿里巴巴旗下最受人瞩目的个人理财产品,也直接影响了国内个人理财储蓄格局。与余额宝相类似的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美国也曾出现过,但是由于美国储蓄率较低且美联储降息,最后被迫关闭。但是在中国这个人均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余额宝作为与最大网络消费平台淘宝天猫相联系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高于银行,风险相对较低,是一种备受认可的货币型基金,尤其是其打出的无风险口号和高于银行储蓄的利率对于广大居民有强烈吸引力。作为货币型基金产品,余额宝理财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同样也存在金融风险,尤其是随着阿里巴巴的美国上市计划成功完成以及与国内众多金融巨头的合作,更是进一步增强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余额宝这款个人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低成本性、获利性决定了其在当前个人投资理财领域的竞争实力,尤其是余额宝与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合作运营模式,对于用户而言其所代表的增利宝基金可有效集中个人闲散资金,不仅收益高,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实现了支付宝用户、销售平台和结算平台的三者共赢,不过这种理财产品的发展要着重应对网络金融风险,这也是目前困扰国内金融理财模式发展的瓶颈,需要慎重应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还处于不甚成熟的发展阶段,解决个人理财领域的发展瓶颈是关键,理财作为拓宽人们金融收益的重要渠道,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要积极对我国个人投资理财领域加强管理创新与新兴互联网金融合作,让更多的个人用户获得理想的投资理财选择。 作者:张文鹏单位:鞍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理财论文:通货膨胀下的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一、个人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量入为出原则在个人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量入为出尤为重要。只有满足个人正常的生活开支之后,才能进行更为高级的投资理财,千万不能拿个人的生活费进行投资。 (二)投资分散化原则投资学中最基本的一项原理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定要做合理的资产配置,即投资分散化,利用投资组合把财富投资于不同的项目,并确定各种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而保证投资的收益性,尽量减少风险。同时,还应当短、中、长三种理财方案配合使用,注重进行组合投资,把握好各期限种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力求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胀带来的损失。 (三)坚持“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性协调原则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应对通货膨胀,首先要选择安全性高的投资方式,安全性是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安全性是指个人资产的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受到损失。其次,应该保持一部分灵活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即要做到流动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出现贬值,购买力下降,因此个人投资者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在面临通货膨胀时,通常个人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流动性是为了保障在物价上涨迅速的同时能够保证生活水平,补贴生活所需,或者看准时机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最后,投资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盈利,将个人资产投资之后要实现增值,收益越多越好,这是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个人投资者可以尽量通过投资组合来提高盈利性,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 (四)具备投资理财专业知识术业有专攻,虽说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专业理财师,但要想在金融风暴中顺利平稳的度过,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不仅达不到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还会被金融危机的大潮所淘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头脑进行投资,就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二、个人投资理财的工具 (一)储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存款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操作上的简单性等特点,最受广大投资者欢迎,但在当前利息较低,又有高通胀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所能代表的购买力在缩水。虽然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不断调高银行存款利率,但在通货膨胀时期,利率的调整一般会有“时滞”,利率调高往往比通货膨胀慢一拍,这时居民存款会出现负利率的现象,居民储蓄实际上是在不断贬值的。因此,在通胀时应尽量降低银行存款在资产中的比重,有少量短期银行储蓄、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就足够了。 (二)股票良性的通货膨胀对股价影响较小,甚至还会对股市有利好效应;恶性的通货膨胀则对股市的抑制效应明显,此时经济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这时人们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进行保值,此时会出现资金流出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下跌;同时企业生产资金短缺,而原材料、劳务成本等价格飞涨,使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虽然我国目前不可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自2007年的牛市结束后,我国股市一直处于调整状态,股市陷入熊市,投资者难以获利甚至亏损。投资者投资股票,除去获得买卖差价,还可能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但是投资股票,伴随着高收益的是高风险。所以,股票投资适用于那些能够承担风险,并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 (三)债券债券的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具有保值能力,其利率高于一般银行储蓄利率,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安全性比较高,适合于相对比较保守的理财投资者。 (四)保险保险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投资方式,它是对被保险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保证人不会生病、不会发生意外、不会衰老。但是一旦有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就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理财角度来看,保险或许不能带来像证券投资那样的丰富收入,但它的保障功能是其它理财工具无法比拟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人寿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五)房地产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房地产最为抗通胀。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房地产泡沫较少时,比如CPI 3%,房地产投资是最为明智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同时,房地产还可以用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从这个层面上讲,投资房地产不仅能够保值,如果用于抵押贷款,还能获得一大笔流动资金。房地产投资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是否投资得考虑自己的财力和能力。投资房地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若通货膨胀比较严重,CPI 5%,物价上升水平比经济发展水平高许多的话,房地产容易出现泡沫市场,不宜投资此领域。 三、总结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投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适合个人投资的方式。总之,只要个人投资者选择和把握好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就可以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情况下保障资产财富不缩水,同时达到增值的目的。 作者:王月然赵展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投资理财论文:现代工薪阶层投资理财论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二、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作者:李晓红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工薪阶层投资理财论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投资理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在不断地增加,除去日常开销,人们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资金,而这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是尝试各种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投资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由于投资理财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尽快占领此市场,积极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使得理财产品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例如人们熟知的银行存款,形式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既有准储蓄型产品;还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产品。 二、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作者:李晓红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投资理财论文:金融投资理财问题与策略 存在问题 1.政策变化快,今年以来投资理财业务产品和流程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省行明确投资理财业务审批流程,但因为理财业务已纳入统一授信管理,投行客户需要解决授信覆盖问题,目前我行大部分客户需追加专项理财额度,授信额度追加需要一定时间及精力。2.项目推进缓慢,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尤其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受外部监管政策及内部审批体制变化的影响,虽然上半年也做了很多工作,储备了一些投行项目,但推进困难,投行业务对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3.辖区内各支行发展不均衡,行际业务收入差距比较大。除去LC地域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无适合投行业务客户,本身资源限制发展。还有一些领导和员工主观未能重视投资理财业务,对新业务没有深入研究,对客户需求没有仔细把握,借由宽松的信贷政策,更倾向于用传统信贷产品解决客户融资问题。再加上投行业务流程时间跨度较大,审批趋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支行投行业务发展积极性有所影响。 发展建议 1.加强对投行业务新政策、新变化的认知把握。投行政策变化非常快,一直处于跟监管机构赛跑的状态,需要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作为分支行要时刻关注新政策,遇到可做的产品立即启动,早动手,早受益,免得错过时机,后悔莫及。投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厚利产品,周期长,获利高,对中间业务贡献度高,抓住投资理财产品,抓住厚利产品,对各行业务发展都很重要。2.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加快投资理财项目推进。随时关注外部监管及上级政策变化,根据LC行下发的重点产品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拉出名单,经常对接客户需求,长期跟踪客户,做好优质项目储备。根据LC行的客户群体情况,对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投资理财业务营销方向要有个整体把握。3.强化培训、加大激励,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大业务培训频率,提高业务培训人员覆盖面。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聘请省行专家等形式举办行长、业务经理、业务骨干等多层次的培训班,侧重于营销技能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全行系统内条线人员投行业务素质和营销技巧,提高队伍专业市场竞争力,塑造理财精英团队。另一方面完善投行业务发展激励政策,强化团队化运作机制。根据省行下发投资理财任务指标,中间收入进度,在前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LC行成立投行业务任务型团队,提高中间业务贡献度。加强对团队的激励力度,提高团队积极性,定期调度投行项目推进情况,加快投行业务发展。4.加强产品创新,提高投行业务发展优势。目前金融机构存在同质化服务问题,各家银行产品大同小异,只有价格、期限区别较为明显。LC行想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得依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推出个性化产品,差别化服务,才能把握先机,抢占市场,目前其他银行已发展了普洱茶、红酒、贵金属、电视剧等相关题材理财产品,专门针对个人高端客户发行,收益率可观,我行也要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与当地经济特点,借鉴同业先进做法,利用好产品创新流程管理系统,加强学习,积极创新,争取为投行业务开创新局面。5.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业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结合今年内外部监管机构检查出的问题,结合总行、省行制定的投后管理方案,坚决落实,积极整改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把投后工作作为今后重点工作来抓,改变以往重投中,轻投后现象,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王文明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分行 投资理财论文:职校投资理财教学变革思考 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实训教材、考核办法等要素。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确立书本内书本外、学期内学期外、学校内学校外三结合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既注意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又注重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融合,以便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能力转化,为学生搭建理论知识和实际交互验证的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素质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素质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国防军事训练、普通公益劳动、通用技能训练和大众社会实践构成,专业实践教学则由专业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质技能实训、第二课堂和毕业实践等内容构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各个环节依次贯穿于三年高职教育教学进程当中,并且对每一阶段应培养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量化相应的目标、内容、课时和考核标准,最终真正使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当遵循坚持夯实基础、强调专业技能、突出综合能力运用、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产学研为纽带,加快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中高职称教师、专业主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从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入手并且逐步拓展,编写完整的突出自身特点的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实训大纲与指导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课程资源库,努力为学生创造立体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学校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手抓,建立落实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新进教师脱产进修和挂职锻炼制度,同时常年从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校外机构聘用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实训指导、参观交流和教师下企业学习等方式,确保本专业师生能紧跟行业潮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搞活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培养创新人才,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首先,在实践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网上教学、答疑与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方式由灌注式向启发式、讨论式和问题引导式转变,形成教学互动,以此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参与意识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基于高职教育规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目标岗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以典型教学案例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的场地安排在实训室,实施现场仿真教学,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实践、边提问,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既保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贯彻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再者,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可以研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本专业在校生为主体成立学院投资理财协会,以其为载体带动课外的实践学习活动。投资理财协会每学期定期举办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大赛,学生可从中体验和掌握诸如投资策略分析、实战时机选择、实战技巧运用、投资理念与纪律等内容,从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领会。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模拟就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结合体,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院内部可考虑建立银行柜台实训室、证券期货分析实训室和保险经纪实训室等校内主体实训中心,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形成“金融一条街”。在学院外部可积极谋求与本地区域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安排教师带队,在基地内相关业务经理的帮助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客户开发和管理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兼职(如兼职证券、期货和保险经纪人等),尝试熟悉金融市场全流程的实际操作,将书本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个人的客户开发和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检验了校内实训的效果。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校内实践方面,减少卷面考核范围,加大实际操作的考核比重。将平时操作时的表现与效果记入成绩,注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意向,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学生素养与能力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校外社会实践方面,可考虑实施顶替学分制度,即当学生进行校外社会活动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且提前录用,可提出申请,经教学院系和教务处审批同意,可以用社会实践的相关成果来顶替校内专业课程的学分,同样顺利圆满地毕业。在毕业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时,所有毕业生一视同仁,毕业答辩时间相对充裕,做到既有答又有辩,同时包含适宜的深度和展开合理的广度。答辩成员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指导与答辩分开,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或指导师傅)评价综合确定,毕业实践的最终成绩由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评定而成,最终客观公正地确定校级优秀社会实践毕业生。 本文作者:刘学军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工程造价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找工作难”与“招人难”的“新常态”,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导致需求矛盾出现;二是人才层次与专业结构存在不适应市场的地方;三是教学本身出现问题,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1]。作为本科专业人才供给的微观主体,高等院校应积极致力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常态”。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思想肇始于传统的需求管理对经济增长日渐式微的背景,期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供给侧”来解决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同质化而导致的“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运而生。从内涵上讲,“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践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系统的人才需求[2]。从高等院校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高校办学应面向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培养资源,合理确定办学目标与层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手段与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就业目标市场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百所,年均毕业生数量近2万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总量过剩的现象。由于专业创设之初的功利主义,大多数高校缺乏对自身办学基础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培养目标往往与自身的优势学科或专业看齐,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现专业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 工程造价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出研究型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人才的梯次特点,从而形成目标就业市场清晰,核心能力差异化的竞争结构。但目前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化、差异化程度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质现象严重。如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科等工程技术学科建设工程造价的院校,通常体现出“重技术,轻管理”的建设思路,而依托经济、管理等学科办学的院校则走向与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类院校之间,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则基本趋同。 (三)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 人才培养的执行主体主要在于教师,目前因为“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制度,以及高校师资队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的热情。另外,高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环节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组织实施面临安全管理责任大,过程监控难,教师工程绩效评定难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弱化。而诸如上机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往往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结果评定的方式进行,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样被弱化,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三、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EC2000的理念,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目标上强调与产业社会相结合[3]。同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修订的各环节应该突出“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构建学生参与机制,认真研究包括毕业生、在校生等群体的意见,滚动改进人才模式各环节。此外,高校应该确立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重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要本着建设应用型专业的理念,开启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还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办学基础,密切联系产业实践,选择差异化战略,面向人才供给的细分目标市场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未来毕2017年3月业生的竞争优势。 (二)引入第三方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应遵循从学科体系转变为工程过程体系的设计理念[4],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建立第三方机制,借鉴其行业经验,研究毕业生就业领域执业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并将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涵盖全部能力要素的专业课程目录,依据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时间序列,并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此外,在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专门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在该模块中,要将创新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历教育与执业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解析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当作重点,以此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优化。 (三)联系行业发展动态,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前瞻性地设计实践实训体系,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5],是实现人才显性供给与隐性供给统一的方式[6]。就当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PPP模式等不断推行对传统的工程造价咨询实务带来了范式转变式的冲击,对专业人才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在培养手段层面,充分引入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新手段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强化训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去过剩产能、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历史性转型,工程造价本科人才的培养亦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顺应社会经济系统改革的大背景,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正是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笔者以微观主体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分析当前工程造价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及实践。 作者:赵华 刘书兰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摘要】探讨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的应具备的特征,提出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内容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双证通融;工程造价;实践教学 一 引言 2014年我院提出了"双证通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即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制定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将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所必备的知识体系、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有机地融入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强执业资格考试所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取得毕业资格证的同时,并考取由中价协统一颁发《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为尽早具备执业资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知识理论课程的学习,还应加强实践性教学,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的获得。根据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出发,进行实践教学的构建。这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应具备的特征: 1、稳定性和持续性。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育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办学思想中融入实践教育思想; 持续性则指学校对实践教育思想的一贯坚持和有效实施,并从加强实践教育出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复杂性和适应性。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是一种开放系统,在系统边界上与环境信息、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当教师、学生、课程或专业等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便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 即自我调整、自我适应或自我学习,从而使系统达到稳定的状态。在日常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中,应根据社会环境或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3、整体性与相关性。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不是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简单组合,而有统一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课程设计着眼于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单一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则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关性指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约和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三、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内容优化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工程能力的强弱在工程实践中十分重要。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教学计划、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关键,是否能达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实践教学是否完善,是否有特色,因此可以从完善实践教学安排、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1.软件实训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针对课程内容及社会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管理软件, 其中包括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电子标书系统等。 这些软件可应用于工程造价专业,以深入了解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可应用于技术经济专业,为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招投标和造价管理理念与思路,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实力。 通过软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有效掌握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具备'出校即能上岗'的能力。 2、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造价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多地从实际应用中深刻理解、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架起桥梁"。主要有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领域综合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训练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把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最后加强专业领域综合技能训练。 另外,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客座讲演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凝练和总结出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巩固和加深对工程计价学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的理解,避免理论学习与实际的脱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模拟教学则是让学生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实验软件(即工程设计图纸、实物模型、计算机计价软件一体),进行工程造价所有管理过程模拟,由于模拟实验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涵盖的工程类别全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使学生全面的了解今后执业时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在模拟实践中,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客座讲演是将工程造价管理专家请进课堂,它可以作为正规课堂的一部分、系列讲座的一部分或者是作为学生会的活动,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 3、实训基地建设 增进校企联合, 加强基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必须以造价企业为依托,必须加强学校与有关建筑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开展实习教学,节省实习经费,提高实习效果,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有机结合。 基地建设"应依托行业",坚持开放式办学",努力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 聘请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担当现场指导教师, 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此模式有助于调动协作单位参与实习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稳定教学实习基地。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的预算概算决算能力,他们毕业后不做设计,不搞施工,对力学课程的要求低,只需看懂图纸进行算量。本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该专业力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教学过程中融入建模大赛和BIM的应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知识点容易掌握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前言 S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育部将本科院校划分成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明显截然不同的区别。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工程力学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工程造价力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特点 力学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先行课程《高等数学》《建筑材料黑工程制图》等为基础,为后续课翟土建概预算》《安装概预算》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力学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部分,它是一门经典的、内容体系非常成熟的课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三大力学整合成一门课,一个学期开设,每周6学时,共%学时,这样课时减少了1/3。在极少的课时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求教师提炼教学内容,讲速非常快,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学习效率低,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理解不了大量的教学内容.95%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5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二)教材方面 力学课程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理论框架、基础知识等方面已经相当成熟,最近儿十年没有太大变化。教材中所举的例题和习题都比较经典,大多都是理想化、抽象化的,没有其工程背景的介绍,学生更是不明白学这对于以后的就业有什么用,不知道这些跟自己的专业有何联系,因此经调查发现70%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面 力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点为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大多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严重缺失,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适应不了人才需求的变化。 三、改革措施及实践成果 (一)更新教材,重构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采用和一本院校一样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需要。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并且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教材中联系工程实际,重点介绍工程背景,从实际工程中理解力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例题及习题都与工程实践相关。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在力学的教材中可以加入计算机在力学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力学分析工具,例如力学求解器的应用等方面知识。 (二)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更为重要。除了教材中具有的典型经典的试验外,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力学试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我们组织了建筑力学与结构建模大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分析受力,探讨最合理的受力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极大的专业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式应力求多样化,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PPT制作,以及课件的有效使用,增加更多的图片分析,从视觉上打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相关的工程视频、工程动画。 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相关力学专家的故事,工程专家老前辈的工程故事等。给学生介绍相关的重大工程的历史背景、施工过程等。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工地现场,书本所学知识和现场一线进行结合教学。在施工现场使学生真实感受下工作的环境,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力学知识,例如脚手架安装和受力、塔吊的受力模型、受力分析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微信、微博进行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讨论。积极探索微课在该课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四)BIM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缎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可以实现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BIM已经开始在各大高校应用,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的全过程。在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BIM,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受力.利用模型进行力学的简化和分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五)改革成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某校2014级工程造价1班60人为例,教改前和教改后的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课程的课时减少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上课听不懂的人数大大减少,课堂氛围明显改善。 (六)小结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在教材上、教学讲授过程中、实践环节时时刻刻联系工程实际,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建筑力学与结构建模大赛,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应用BIM,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建筑模型的受力,使该课程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改革,课程的课时虽少,但学生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成绩不及格百分率山51%降到10%,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授课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在国家普通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政策下,工程造价专业本身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我们要继续研究和探索有效的开放实验教学方式,实现开放式实验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信息化条件下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应用型”和“信息化”是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需求大,但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因而对高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适应能力弱,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 工程造价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要求高校进行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新办本科的人才培养要同时紧扣“应用型”和“信息化”两个关键点。这些国家政策和纲要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指南。因而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适应应用型本科要求的前提下,深化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探索与改革,培养具有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做好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十分必要。 一、信息化条件下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指人类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效率和效能的活动过程。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生产力,形成了以创造性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劳动对象,以高技术型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生产力。 建筑业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相对于制造业,建筑业的规模与之相差无几,在过去的34年里非农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增长了80%,但是同期建筑业生产效率实际下降了10%。建筑业的低生产效率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但主要在于它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落后。建筑业割裂的行业结构造成它的效率低下,因为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仍是基于有几千年历史的纸质技术。大部分信息以数值化形式产生的,但是却在通过纸张来交流,由此造成信息的流失。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所面临的挑战在于需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投资,以便使用更多基于模型的技术,同时有利于建设过程参与各方创建信息,并且管理和共享信息。这是建筑业发展的新的趋势――信息化。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要求“建立涵盖设计、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关键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促进行业信息共享。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企业集约化管理、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管理、设计、建造、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行业管理的技术进步”。与之相匹配的是,在《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同样强调要提升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从业人员素质,重视对建筑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正式公布,提出了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条件下有“管理经验和创新意识”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工程造价信息化”是目前行业的新趋势,即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普及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集成化。 我国现有工程造价人员80多万人,造价管理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中层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而中层人才的培养是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具有本科学历的不到25万人,其中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l%。随着建筑造型日趋复杂、建筑功能综合性不断变强、建筑规模日趋庞大,对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及方法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已难以适应现时要求。新的技术、新的社会需求要求教育机构不断探索研究建筑信息化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所以信息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对行业发展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不足 目前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工造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反思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距离,实践能力成了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也在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实践课时有所提高,但多数还是停留于表面,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无法真正提高,教学中仍然是以理论为重,以时间为轻,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时间不足,因而难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无法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的由校内实践和校外时间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但无法真正的融合,存在脱节现象。校内实训设施不足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实践需要,且师傅带学生的模式因影响造价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而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另外由于刚刚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高等院校,还习惯性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在教学设计时没有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导,因此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普遍不高。此外,指导实践的教师还达不到要求,师资力量不足。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再从理论到理论教学,自身即缺乏实践的操作经验,没有经过专业本专业的实践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目前在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机制的教育体系下,没有相应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程造价专业要改变原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现状还存在不少障碍。 三、信息化条件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要加强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条件下,应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出发,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适合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信息化条件下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应从感性到理性、从点到面、以面带体的一个有机整体,以构建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包括了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习、课外实践、毕业设计几个环节,并进行多重实践方法,如利用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模拟沙盘教学法、网络虚拟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在BIM技术平台上,以案例为基础,将工程建造流程与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相衔接与融合,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再综合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及网络虚拟,以一个案例采用理论加实体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工程的实际状态,但是实体是静态的无法让学生感受建筑完成的动态过程,所以再用上网络虚拟的手段可以使整个操作流程都非常清晰。多重实践教学的手法相结合,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增添了趣味性。 工程造价传统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点面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多重的实践方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模拟沙盘教学法、网络虚拟教学法等。通过采用信息化平台来设计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缺点。 另外将“在线行业认证+课程考核”相结合,提出以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为载体,将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建立以创新方法训练为核心的在线学习系统,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研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 2.建立“在线行业认证+课程考核”的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行业认证考试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考核的凭据,利用广联达对量软件、广联达评分软件等软件作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手段。利用这些软件还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出容易出错的构建和部分,在教学中进行加强和巩固。 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与企业合作平台,将行业认证考试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考核的凭据,利用相关软件还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出容易出错的构建和部分,在教学中进行强化和巩固。在将工程造价行业考证机制进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需要考虑在线考证的成绩与平时成绩占比权重的问题。利用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的程序和方法的问题。 3.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展开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型教师。引导和督促每位教师确立创造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创造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实习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作用,利用社会资源为工程造价专教学服务,促进本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指派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和挂职锻炼,通过搜集各相关信息,分析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意见,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实践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信息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除了要懂得本行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规定之外,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立体化实训课程框架中,教学PPT、教学视频、网络互动平台以及教学应用软件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这就对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社会要求进行必要的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安排中,要十分注重软件教学和专业课程的结合。教师不能只简单讲授软件的操作程序,而要在讲授软件操作过程的同时,将以往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和软件知识相结合。只有充分地将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使信息化课程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2.实践环节设计的问题 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有所不同,专业课程的讲解十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达,而信息化课程则十分注重技术操作性的应用,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把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操作实现。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虚拟教学、网络资源、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实际操作能力强、工程意识强、工作适应性强”等目的。 3.建立了规模较大、功能较完整的工程造价综合实验室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与力学实验室、造价电算化实验室、手工绘图和算量实验室、工程招投标实验室、工程管理仿真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和中央空调实验室、室内设计装饰材料展示室等7个实验室。 4.不断拓展实践基地,促进工学结合,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需要 工程造价实践基地、工程测量实践基地、计算机绘图实践基地、建筑设备实践基地、装饰装修实践基地。与校外建筑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以下合作:(1)学生校外实习;(2)教师到企业实践;(3)企业安排技术专家到学院讲学;(4)校企共同成立教育教学咨询委员会,为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入建模大赛和BIM的应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法适应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工程造价;力学课程改革 0 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育部将本科院校划分成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明显截然不同的区别。研究型本科培养专门从事研究型的人才,重视理论的研究和知识的扩延。而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研究型本科主要面对一本重点高校,部分二本及三本院校都面临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趋势。应用型本科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明显的改变,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的预算概算决算能力,他们毕业后不做设计,不搞施工,对力学课程的要求低,只需看懂图纸进行算量。本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该专业力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教学过程中融入建模大赛和BIM的应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知识点容易掌握的途径。 1 力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特点 力学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先行课程《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工程制图》等为基础,为后续课程《土建概预算》、《安装概预算》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力学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部分,它是一门经典的、内容体系非常成熟的课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三大力学整合成一门课,一个学期开设,每周6学时,共96学时,这样课时减少了1/3。在极少的课时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求教师提炼教学内容,讲速非常快,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学习效率低,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理解不了大量的教学内容,95%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5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1.2 教材方面 力学课程教材中的结构体系、理论框架、基础知识等方面已经相当成熟,最近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教材中所举的例题和习题都比较经典,大多都是理想化、抽象化的,没有其工程背景的介绍,学生更是不明白学这对于以后的就业有什么用,不知道这些跟自己的专业有何联系,因此经调查发现70%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1.3 教学方面 力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点为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大多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严重缺失,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适应不了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更不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这种现象迫在眉睫。对学生随堂问卷调查显示,50%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玩手机现象严重。 2 改革措施及成果 2.1 更新教材,重构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采用和一本院校一样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需要。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并且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教材中联系工程实际,重点介绍工程背景,从实际工程中理解力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例题及习题都与工程实践相关。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在力学的教材中可以加入计算机在力学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力学分析工具,例如力学求解器的应用等方面知识。 2.2 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更为重要。除了教材中具有的典型经典的试验外,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力学试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我们组织了建筑力学与结构建模大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分析受力,探讨最合理的受力方式。图1是2015年上半年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自己做的建筑力学模型,图2(a)是建筑力学模型中的一个――竹林苑,采用筷子搭建起来建筑构造,(b)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模型的受力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极大的专业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 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式应力求多样化,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PPT制作,以及课件的有效使用,增加更多的图片分析,从视觉上打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相关的工程视频、工程动画。 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相关力学专家的故事,工程专家老前辈的工程故事等。给学生介绍相关的重大工程的历史背景、施工过程等。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工地现场,书本所学知识和现场一线进行结合教学。在施工现场使学生真实感受下工作的环境,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力学知识,例如脚手架安装和受力、塔吊的受力模型、受力分析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微信、微博进行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讨论。积极探索微课在该课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2.4 BIM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可以实现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BIM已经开始在各大高校应用,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的全过程。在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BIM,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受力,利用模型进行力学的简化和分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图3是用BIM软件建立的施工过程中脚手架的受力分析模型,图4是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分析模型。 2.5 改革成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2014级工程造价1班60人为例,教改前和教改后的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课程的课时减少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上课听不懂的人数大大减少,课堂氛围明显改善。将改革前后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 3 结论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在教材上、教学讲授过程中、实践环节时时刻刻联系工程实际,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②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建筑力学与结构建模大赛,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应用BIM,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建筑模型的受力,使该课程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④通过改革,课程的课时虽少,但学生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成绩不及格百分率由51%降到10%,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授课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建设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政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高校培养市政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此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为背景,分析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提供了在不改变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已有课程体系的同时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 应用型本科 市政工程造价 市政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市政工程通常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给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涉及的范围较广。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市政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多是以建筑工程造价为主,很少设置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上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无论从满足社会需求还是拓宽学生就业面的角度考虑,都具有现实意义。 1 现有课程体系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存在的困难 国内较多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主要以建筑工程计价及工程管理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主。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研究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整合和创新,对于该类课程的设立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还存在以下困难。 1.1 学生市政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包括土建工程造价、装饰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园林工程造价五类课程。多数本科院校设立了建筑、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三类造价相关课程,开设的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计价”、“工程造价”等专业主干课。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筑、装饰、安装工程的材料、施工和计价方法都能有较好的掌握。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工程,不论在结构体系、还是施工方法上,都与建筑工程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对于没有设置市政工程类课程的院校,通常不会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主干课中涉及到市政工程等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关于市政工程的材料、图纸认知、施工方法等专业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而这些恰是学习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重要的前序知识。 1.2 课程体系受限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因此,学习的课程涉及面广且种类繁多。若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如“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结构CAD”等市政工程专业基础课,以及“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计价”专业主干课,则会对已有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冲击较大。因此,如何能在不改变已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将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融入其中,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3 师资力量不足 市政工程涉及的工程领域较广,讲授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教师不但需要精通工程造价,而且还要对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材料、结构、施工工艺有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以建筑工程造价类课程为主要教学方向的高校,若要教师从讲授建筑工程造价转到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则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市政工程类知识的补充。因此,若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在师资方面的投入还需要加强。 2 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建设 2.1 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完善 笔者认为可以对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补充。 (1)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包含的范围较广,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市政工程常用的材料、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的结构并能够读懂相应图纸。这些内容不需要学生精通,但是要掌握,只有具备这些基础,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市政工程造价的学习。由于这类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范围广,但学习深度要求不高,因此,不适合单独开设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目前已有课程中进行教学,适当增加相应课程的学时。比如,将“道路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结构CAD”等市政工程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建筑材料”除讲授建筑工程常用的水泥混凝土和普通钢筋外,补充市政道路中常用的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材料,以及市政桥梁中常用的预应力钢筋、钢绞线等内容;“建筑结构”除介绍房屋建筑结构外,补充介绍道路、桥梁结构的基础知识;“土木工程制图”中补充简单的道路、桥梁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内容。这样就能够在不额外开设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2)专业主干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专业主干课有两门,分别是“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计价”。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已有的“建筑施工”、“土建及装饰工程计价”和“安装工程计价”差别较大,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并且系统性强,因此,不适合融入到已有课程中,宜单独开设课程。由于在大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市政工程及工程造价的相应基础知识。因此,建议在大三下学期安排“市政工程施工”,大四上学期安排“市政工程计价”,两门课程可以均按32学时设置。 2.2 加强教材的建设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课程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专业主干课为“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计价”,因此,这两门课程教材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然而,笔者调研发现,适用于这两门课程的本科教材还较少,还需要继续开发和完善。 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大多数针对高职高专类高校市政工程专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道路、桥梁等工程施工方法和设备的介绍,强调施工细节。这类教材对于市政工程基础较弱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显得专业性过强。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市政工程计价”课程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读懂市政工程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掌握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程序和相应的施工机械。然而,目前兼顾这些内容的本科教材,市场上还处于空白。因此,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需要将将教材和教师的讲义同时作为教学资料,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市政工程施工”教材的建设。 “市政工程计价”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考取造价员提供一定的基础。目前,已有的教材在依据的定额和内容上还存在两个问题:(1)市政工程使用的清单虽然是全国统一的,但是各省的市政工程计价定额是不同的。以2014版“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为依据编写的市政工程计价类的教材还没有。(2)市面上已出版的教材内容基本包括两部分:市政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相应案例。对于市政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由于与建筑工程造价相同,所以,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而案例部分,多数教材为了体现其实用性,通常为一座桥梁或一条公路完整的工程量清单。这种形式的案例,缺乏各类清单项目具体的编制过程,对于初学者的理解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完善已有教材中针对性不强和内容跳跃幅度过大的问题,编写既符合本省情况,又符合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教学要求的教材。 2.3 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一个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完成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建设也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针对多数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教学以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造价为主的情况,若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还需要教师拓宽其专业领域。对于已具有市政工程类课程的学校,可以督促教师旁听相关课程,进行市政工程造价方面知识的补充;对于没有设置这类课程的学校,则需要引进具有市政工程相关工程背景的教师来壮大师资力量。 3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领域较广的专业,涉及到建筑、安装、市政等工程,多数本科院校目前以建筑工程造价教学为主,但随着市政造价技术人员需求的增加,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已经迫在眉睫。市政工程造价类课程的设置,加速了应用型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有效解决学生知识面窄,就业面窄的问题,对培养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加快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造价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要求,加快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结合黄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和学校工作实际,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造价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一、工程造价人才地方行业概况与人才需求特点 全国的建筑业企业有10多万家,从业人员4100万人,建筑业的年产值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湖北地区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在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15%,湖北省是建筑大省,黄冈市是建筑之乡,并且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及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旧城改造、住宅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艰巨。这些建设发展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并带动建筑业的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与增长促成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工程造价专业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融合的学科,从事工程造价的技术人员应要兼有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作为有执业资格的造价工程师必须对工程项目的造价工作负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责任。但目前造价咨询市场以会计和资产评估等人才占多数,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特别是缺乏工程造价技术的人才。一些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学历层次低,许多工程造价人员缺乏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整个工程造价人员队伍专业基础较薄弱,黄冈师范学院是黄冈市唯一开办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责任重大且紧迫。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已从只反映造价结果转向能动影响项目决策,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及管理和法律等组成的系统性、开放性的知识,经过注册造价工程师能力训练,同时具备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健康的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改革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成立由学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与湖北大鹏造价管理站、湖北华益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将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综合设计、学生就业等方面给予我校全方位的支持。这给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1.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要求。①符合本科层次教育的要求,本科教育应该面向注册造价工程师层次。②符合专业应用性强的要求,培养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本科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的设置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重视专业实践应用技能,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重视实践技能应用的培养,减少理论知识。③符合实践能力强的要求,按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 2.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想。采取“1~4学期夯实基础、4~6学期搭建专业知识平台、6~8学期专业应用技能特色培养”的模式构建,课程设置遵循反映前沿科技发展、突出工程造价行业企业需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基本原则,体现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发展的育人标准。课程体系以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基础扎实、学科领域宽广、应用性强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开设: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及CAD、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建设法规等主要以夯实基础和宽广学科领域为目的。在宽基础的同时与工程造价行业企业合作,面向市场需求,以注册工程造价师职业资格证为目标,强化理论、实践知识的综合应用,开设工程识图、工程测量、施工实训、造价软件实训等基础实践技能,以及开设全国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综合技能的模块课程,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适应行业需求。 3.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课程的思路。 ①面向培养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这个层次,制定与执业资格知识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国家建设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要求要体现在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中。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教育教学与执业资格的融通,确定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下表所列的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与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及考试要点的对照情况,最能反映工程造价本科专业需要的知识体系。②面向人才市场需求这个层次,工程造价职业资格证包括造价员证及造价工程师证。资格证能反映社会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最基础的能力要求,也是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人员的基本要求。所以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做到能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面向市场,与工程执业资格证书接轨。通过行业执业证书的内容学习,可以让学生基本达到“全国工程造价员资格证”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等,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对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具备“一出校门即能上岗”的工作能力。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水平是关键。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好的实训条件及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带着工程案例的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学习,教学任务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要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建设较好的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工程软件应用实训中心、结构图平法实训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在已有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校企共建实验室机制,在建设期内,再与工程造价企业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2.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把师德放在首位,以激励政策为保障,通过实施“高水平团队”建设计划、“骨干教师”、“双师”培训计划,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稳步推进转型发展,我院已选部分老师分别到湖北大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华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及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培训中心培训;并选派了部分青年老师带领部分同学赴河南天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公司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项目进行专项技术服务,“下基层、进企业”大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我们还将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引进与支持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增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后劲。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从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出发,综合分析现阶段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造价岗位执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理念。通过岗位调研提炼出造价人员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基本执业素养、岗位执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执业岗位将其具体划分为八个方面,提出四大模块教学构建体系,并列出具体教学实践任务,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执业能力;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它面向企业或工厂操作一线岗位,旨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和技术性。在教学中,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一、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2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有12所,而且40%为新建本科院校。很多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认识不到位 据调查,很多院校仍沿用多年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未对社会相关岗位群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实质性体现“应用型”教育特点,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立体性不强 我国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多采用嵌入式教学,将实践课程融入理论课程中,大部分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项目不多,实践课程立体性不强。 (三)专业特色不明显 我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重复性较高,没及时进行区域企业调研,较少与区域特点结合,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 二、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能力基本内涵和构建 (一)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能力基本内涵 造价工程师执业能力是指:在行业内从事建设工程各种预结算工作的业务能力。据调查,造价人员执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本执业素养、岗位执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工程造价专业执业能力构建 据调查,执业能力范围为:建设项目各阶段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和招标控制价、项目结算和竣工决算、工程变更及索赔款等的编制及审核。由于在工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造价工程师的参与,造价人员所从事的岗位群及所对应的执业能力各不相同,按照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的造价经济文件的编制,划分类别如图1所示。 图1造价人员执业能力结构 三、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程序 以行业执业岗位群需求为目标,以专业资源为依托,通过对执业岗位能力的调研,总结岗位特征和能力要求,规划并落实教学模块,设置实践课程模块群,并搭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打破原来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执业岗位和典型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境。 (二)实践教学体系模块构建 具体来讲,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核心标准的同步。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应用为主,突出专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怎么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拟从以下四方面构建执业能力:基础素质模块(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品质,沟通和学习能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执业道德)、执业训练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和综合素质模块。具体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基于执业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执行要点 在上述体系具体执行时,需要建立若干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基地,利用企业骨干力量带学生实训。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 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境,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实践课程建设。结合《广西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水平考试标准及考试大纲》《建筑工程造价员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基于执业能力”为培养模式。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新”知识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对接。 建立实践经验丰富的精良教师队伍。高校要加大引进力度,制订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也可通过“带、送、挂、聘”的方式,建立一支技术精湛、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出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本科生专业信心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建筑工程管理类学生的专业信心问题,对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信心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专业信心度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影响学生树立专业信心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提高大学生专业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两个专业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导向。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满意;专业信心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工程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系的两个专业,很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但在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手段、就业方向引导侧重上又略有不同。当前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专业信心是否存在差异?工程造价专业热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增强工程管理学生的专业信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专业信心度概念综述。本文所研究的专业满意度是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学生对其专业学习环境的感知或态度。因此要研究专业满意度,首先是了解学生满意度。对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的美国,结合我国对“专业满意度”的定义和研究,我们将专业信心定义为:在对自身和专业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确信本专业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在意识和行为上表现为对本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对专业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自豪感。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方式。以某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目标回收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占比为47.31%,女生52.69%;工程造价占比52.69%,工程管理占比47.31%;大一学生占比25.81%,大二学生占比40.86%,大三学生占比24.73%,大四学生占比8.6%。本研究所设计的自变量为所研究学生的专业类型,即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组别。两个样本相互独立,因变量为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信心度。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两个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满意度及信心度等方面。调查所得数据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性质、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变量数据分布的特征,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频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认知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认知度是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认同程度的一个表现。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对所学专业报考前的了解程度、选择此专业的理由、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是否考虑过转专业、自身对专业兴趣的变化来反映专业认知度的。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大多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只是通过家长、学校及周围人的建议,或者所谓热门专业选择的。为此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导致有些学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兴趣全无。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报考前了解程度两个专业比较接近,主要集中在了解和基本了解两个选项,占总体的60%~70%,很了解的只占10%左右。对于所学专业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差别不大。第一志愿选择工程管理为70.5%,工程造价为65.3%。近年来,由于各类建设项目众多,对造价专业人员需求大,造价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调查统计显示,调剂专业比例中工程管理为9.1%,工程造价为2%。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很多学科尚未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做出应有的调整,学生面对所学专业往往感到迷茫,尤其是前两年集中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不知道进行专业学习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一些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怀疑;同时,一些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铺垫较早,社会需求明显,加之学长、家长建议等,部分有条件转专业的学生便选择了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是否考虑转专业的调查统计显示,工程管理有31.8%的同学考虑过转专业,工程造价比例是12.2%;转入比例中工程管理为2.3%,工程造价为8.2%。在学习兴趣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渐增加专业学习兴趣,占总人数的47.3%,而逐步减弱的为9.6%,其中工程管理选择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 2.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满意度从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和教学设施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五级量表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两个专业学生对于这三个方面要素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个问题为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问题。首先两个总体是独立的,而且理论上讲,一项服务的满意度应服从正态分布。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零假设H0为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检验,所有要素F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两个专业学生所有专业满意度要素方差无显著差异;通过方差相等时T检验结果显示,教学态度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4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置信区间不包括0,存在显著差异,软件选用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1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置信区间不包括0,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工程造价学生评价高于工程管理学生评价。而其他要素的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两个专业学生在对于其他方面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态度处于很满意和满意之间,而剩余的其他方面评价则在满意和一般之间。软件应用一直是造价专业的一项优势,比如广联达软件及神机妙算软件的应用教学,而工程管理专业在此方面则略有欠缺。 3.专业信心度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专业信心度主要通过:毕业是否从事本专业、是否有信心向别人推荐本专业、周围人对本专业的评价几个方面表现。其中,对于是否从事本专业有关学习和工作来看,工程管理专业40.9%的同学选择肯定会从事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造价为46.9%,其余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没有同学选择基本不会从事本专业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管理有4.5%的同学会向周围人强烈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18.4%;工程管理有15.9%的人不会向周围人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6.1%。周围人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价从很好至很差五个等级依次占15.9%、40.9%、34.1%、6.8%和2.3%,而对工程造价专业评价很好占57.1%,好占32.7%,一般占10.2%,无负面评价。由此可见,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评价好于工程管理专业。以专业了解度、班级学习风气、专业发展信心和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设置分数选项,数值1~5分别代表由高到低,分数与专业信心度呈反比,对2个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93名学生的信心平均分数分别为10.66和8.78,标准差分别为2.382和1.974。F的相伴概率为0.02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假设,可以认为两个专业学生信心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看方差不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而且置信区间不包括0,存在显著差异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两个专业的93个学生专业信心度存在显著差异,工程造价学生专业信心度显著高于工程管理学生。 四、归纳和建议 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报考专业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更看重兴趣和爱好,工程造价专业同学更多看重就业和父母意见。专业兴趣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专业兴趣随年级增加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考虑转专业的比例也高于工程造价专业。调查结果方面,无论是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还是教学设施满意度,工程造价学生的评价均高于工程管理学生。专业信心度方面:工程造价学生专业信心度显著高于工程管理学生。 由以上调查分析结论,针对工程管理学生专业信心低于工程造价学生的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对策:(1)结合专业设立于建筑工程学院的平台优势,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既要比土木专业学生多学管理、经济、市场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又要比经管专业学生多学施工、构造及结构方面知识,知识广而不平,突出专业特点。(2)调整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利用请进来、走出去、案例教学、项目管理模拟运作等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大各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缩短与市场社会需求的差距。(4)多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增加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5)增加社会宣传,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改善就业形势和专业口碑。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本科生专业信心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建筑工程管理类学生的专业信心问题,对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信心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专业信心度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影响学生树立专业信心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提高大学生专业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两个专业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导向。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满意;专业信心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持续同步,国内工程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于是,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除工程管理专业外,一直作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一个方向的工程造价近年已被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从而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系的两个专业,很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但在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手段、就业方向引导侧重上又略有不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规模逐年扩大,专业前景良好,成为社会认可的热门专业。当前,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专业信心是否存在差异?工程造价专业热门的原因?怎样增强工程管理学生的专业信心?这些问题急待解决。 2.专业信心度概念综述。本文所研究的专业满意度是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学生对其专业学习环境的感知或态度。对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的美国,结合我国对“专业满意度”的定义和研究,专业满意度可以认为是在意识和行为上表现为对本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对专业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自豪感。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方式。以某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目标回收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占比为47.31%,女生52.69%;工程造价学生占比52.69%,工程管理学生占比47.31%;大一学生占比25.81%,大二学生占比40.86%,大三学生占比24.73%,大四学生占比8.6%。本研究所设计的自变量为所研究学生的专业类型,即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组别,两个样本相互独立;因变量为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信心度。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两个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满意度及信心度等方面。调查所得数据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性质、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变量数据分布的特征,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频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认知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认知度是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认同程度的一个表现,它对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所学专业报考前的了解程度、选择此专业的理由、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是否考虑过转专业、自身对专业兴趣的变化来反映专业认知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报考前了解程度两个专业比较接近,主要集中在了解和基本了解两个选项,占总体的60-70%,很了解的只占10%左右。对于所学专业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差别不大。第一志愿选择工程管理为70.5%,工程造价为65.3%。近年来,造价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于是,新生入校后,从工程管理调剂到工程造价的学生比例较高。调查统计显示,调剂专业比例中工程管理为9.1%,工程造价为2%。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很多学科尚未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做出应有的调整,导致学生不知道进行专业学习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一些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怀疑;同时,一些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铺垫较早,社会需求明显,加之学长、家长建议等,部分有条件转专业的学生便选择了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是否考虑转专业的调查统计显示,工程管理有31.8%的同学考虑过转专业,工程造价比例是12.2%;转入比例中工程管理为2.3%,工程造价为8.2%。在学习兴趣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渐增加专业学习兴趣,占总人数的47.3%,而逐步减弱的为9.6%,其中工程管理专业选择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 2.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满意度从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和教学设施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采用五级量表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两个专业学生对于这三个方面要素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个问题为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问题。首先两个总体是独立的,而且理论上讲,一项服务的满意度应服从正态分布。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零假设H0为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态度处于很满意和满意之间,而剩余的其他方面评价则在满意和一般之间。软件应用一直是造价专业的一项优势,比如广联达软件及神机妙算软件的应用教学,而工程管理专业在此方面则略有欠缺,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评价也高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价。 3.专业信心度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专业信心度主要通过:毕业是否从事本专业、是否有信心向别人推荐本专业、周围人对本专业的评价几个方面表现。其中,对于是否从事本专业有关学习和工作来看,工程管理专业40.9%的同学选择肯定会从事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造价为46.9%,其余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没有同学选择基本不会从事本专业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管理有4.5%的同学会向周围人强烈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18.4%;工程管理有15.9%的人不会向周围人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6.1%。周围人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价从很好至很差五个等级依次占15.9%、40.9%、34.1%、6.8%和2.3%,而对工程造价专业评价很好占57.1%,好占32.7%,一般占10.2%,无负面评价。由此可见,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评价好于工程管理专业。以专业了解度、班级学习风气、专业发展信心和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设置分数选项,数值1-5分别代表由高到低,分数与专业信心度呈反比,对2个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93名学生的信心平均分数分别为10.66和8.78,标准差分别为2.382和1.974。F的相伴概率为0.02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假设,可以认为两个专业学生信心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看方差不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而且置信区间不包括0,存在显著差异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两个专业的93个学生专业信心度存在显著差异。 四、归纳和建议 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报考专业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更看重兴趣和爱好,工程造价专业同学更多看重就业和父母意见。在专业兴趣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专业兴趣随年级增加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考虑转专业的比例也高于工程造价专业。在调查结果方面,无论是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还是教学设施满意度,工程造价学生的评价均高于工程管理学生。在专业信心度方面,工程造价学生专业信心度显著高于工程管理学生。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的结论,针对工程管理学生专业信心低于工程造价学生的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结合专业设立于建筑工程学院的平台优势,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既要比土木专业学生多学管理、经济、市场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又要比经管专业学生多学施工、构造及结构方面知识,突出专业特点。第二,调整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利用请进来、走出去、案例教学、项目管理模拟运作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大各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认识专业、认识就业行业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缩短与市场社会需求的差距。第四,多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阔学生知识应用视野,增强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第五,增加社会宣传,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改善就业形势和专业口碑。 工程造价本科论文:关于普通高校工程造价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 高校工程造价本科实践教学应高度重视工程实际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实践环节中课程设计应能还原工程的本来面目。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立动态实践教学平台。这既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交融的必然,又是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工程造价 实践教学 我国自1996年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以来,至今已有十万余人,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投资的顺利运作。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造价师在实践中将大型复杂工程系统存在的传统与非传统属性上升为学术领域,经过不同学科人员丰富与完善而逐渐形成“工程系统学”理论。工程造价本科教育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将学生置身于大型项目建设中,以项目为核心,加强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 造价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高校工程造价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拓展和延伸,又在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创新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统筹规划安排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课题、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相统一的应用型知识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造价本科生,就应该学习以下几方面的职业技能。 2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传统的教学运行模式,理论教学在教室完成,课程设计、实习等要在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实施。然而高校的扩招,教室、实验室普遍紧缺,所以对教室和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只能高度集约化。很多高校为了自身管理的统一和便捷,采取强硬行政手段,遏制教师对实践环节的灵活教学,例如不允许在理论教学时,穿插工地实习,即使允许,也要教师办理复杂的审批手续,大大地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考核教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量时,采用苛刻的打折计算公式,这与教师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付出的劳动极其不成正比,导致教师也多数采用学生提交的设计或实习报告打分的简单方式对实践课程考核,如果设计题目或案例和所给设计参数单一,容易发生抄袭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高。 3 建立动态的实践教学平台 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优秀的工程造价人才需要大工程观,大工程观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问题视野。围绕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经济、管理、工程、法律四个层面,在校期间学生有连续四年不间断的实践能力训练,在设计项目的选择上,增设应用与开发、设计与创新项目,加强工程技术和方法的合理综合,重视各种实践的衔接;科研成果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以后的应用方向,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型工程预算设计中,学生通过小组配合分工设计任务、设计计量顺序、师生论证、编制预算报告书、总结讨论等程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以项目为核心”对高效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工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能在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方式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参照工程实际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引入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更新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更新传统教学观念,采取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模拟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尊重其学习意愿,方便其随时学习,灵活、全面的课程设计形式,工地观测、专业软件操作、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训练。 3.3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可以将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整合,构建新型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块,将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性,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第二模块为综合性,注重项目的现时性、复合性、特色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模块为学术性,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和发现本学科体系的客观规律,完善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通过实践训练对理论知识升华、凝练,鼓励跨学科研究。 3.4 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连续进行实践教学模块 在繁杂的工程项目中选择一些与当前工程管理的实践发展相适应工程项目,设计综合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尝试按学科大类组建学科平台课程或学科群,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有利于消除专业课程之间的分裂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时,组成课题3~4人团队,每个团队由一名校内专业导师负责,辅以一名企业导师,在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连续进行实践教学模块中,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注重个人独立实践能力培养。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企业带着项目全程参与,或者分段参与,或者嵌入课程的模式进入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这种螺旋式工程造价实践课程实训,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要:电力工程是一大民生工程,简言之是与电能有关的生产、传输及分配工程,是国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投资总额超过5.3万亿,比“十一五”投资比重增长68%,电力工程依然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领域,作为重要的投资建设领域,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支撑起了电力工业的技术性变革,但在时下的施工技术中,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技术 问题 对策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时效性强的技术,涵盖较多领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这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对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也成为技术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电力工程的优化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保障。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简述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障,较为复杂且涵盖诸多技术领域,诸如土方、地基、钢结构、砌体、装饰工程,电气工程中的电缆铺设、电气设备组装调试等工程,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相互结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对于技术特点的合力把控,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首先电力工程施工规模一般较大,范围较广,地域比较开阔,资源需求度较高,因此施工技术要求较为复杂,对环境的要求高。其次,电力工程动用的人员多,在业务人员管理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还有对技术的把控,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需要高度把关。因此,电力工程中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的把控,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维护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为合理的建设流程,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也得到了验证,但在施工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建设、维护。 (一) 人员素质不齐整 在国内现有的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齐整是一大弊端。由于电力工程施工规模较大,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混同的情况,不仅影响正常效益管理,也影响工程施工。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繁杂,而且各系统联系紧密,部门人员素质并不能达到足够的要求,通常他们只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本身工作可以达标,对于临时改派的其他任务,没有足够的了解,平时也没有接触,这种情况下基本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 技术管理不到位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不并不是简单的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对施工技术的效益进行合理的把控。对于许多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缺乏专人专职,人员只能混同影响了施工技术效益的实现。管理人员有时负责多项工作任务,及参与具体的施工,也负责日常的管理,但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随意化程度较大,以至于技术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超预算、货物不达标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施工技术管理、把控工作是由供电公司引导进行的。施工企业按照要求施工,供电公司一定程度上进行验收,查看工程是否符合需求,并及时提出需要改正的问题,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因此供电公司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成为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 线路破损、补偿等技术问题 传统的电网网络多是以成辐射状的单端电源为主,这种架空线的配电网络越来越不适应时下的供电需求,为了简化工作步骤,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越来越多的线路是直接接到架空的线路网络上进行供电,这种缺乏规划性的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为提高电网的功率,减少电力传输中的电力损耗,在电力工程中时常会加入无功补偿设备,他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电网的持续性。若是无功补偿设备运用的不科学,会产生谐波影响电力系统、变压器的正常工作,无法实现电能的转换。电网线路长期的暴漏空气中,会堆积一定的污物,在雨雪天气的影响下,会产生闪络现象,导致电流的不稳定性。诸如此类的技术,运用的不合理或者没有足够的技术保障,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健全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对于电力工程施工工作具有较好的约束力,是保障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制度需要从下到上的完整性,整个电力工程要有统一协调的制度,保障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高效完成各自负责具体工作的同时保持与其他工作的协调性。对于具体的单项工作,同样要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各工作单元的任务,专人专职,避免职能工种的混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施工的管理、预算等工作,电力企业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用的材料设备强化预算,在施工开始前召开专门的工作启动会议,明确职责,理清预算,严格把控,并严格要求对于供应商供货的付款流程,付款要在设备材料到位后进行,避免材料短缺引起的工期延长。 基层工作单元要在整体制度的要求下开展工作,落实工作要求,严格控制预算,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可以一次通过验收,最大程度提升工作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1]。 责任机制的建立也是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电力工程关系社会民生,施工企业需要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机制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到位,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都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严格落实考核,以此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 (二) 提升人员素质 人员需求多,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需要足够重视的问题,只有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合格,才能有效的运用施工技术。电力工程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较多,施工企业后者参与施工的供电企业要严格把控,对素质相对不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业务知识培训,在提高其本职工作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了解各工作之间的联系,确保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性。同时积极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逐步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借助人才的优势作用,提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双管齐下,确保施工人员达到工作的需求。 (三) 科学合理运用技术 对于施工中的具体技术运用,要在科学规划后进行,避免临时的改动,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首先要充分探讨,找出科学的替代性方案,避免临时方案运用的不恰当给后续工作带来的不协调,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科学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整体规划的实现。如对电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规划,尽可能的减少电网线路的交错,缩短电源与变电站之间的距离,配备充足的电源设备,保障电网电力传输的连续运转。科学使用无功补偿设备,与供电系统相互匹配,适时进行检查,对问题及时整改,避免谐波的影响。对于电网线路污物问题,需要加强规划,线路尽量避开常施工的路段,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如防污罩、穿凿套等,综合各种方法,都措并举,降低闪络现象的发生概率。同时积极吸收、运用新技术,淘汰传统、不合时宜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技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语: 面对日益深化的改革发展需求,电力工程作为重点领域,其施工技术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符合新形势下的进步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电力工程作为一项关系社会民生的工程,需要保质、保量,施工技术的优劣是工程能否达标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革新运用新型、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电力设施的高效运转,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电力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应用到相应的施工技术,而施工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结合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前言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同时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其存在着很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一)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从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多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学习经历,同时学历较低,从而导致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而出现此类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大量的经济浪费,并且在10kV电力工程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从而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的良好应用[1]。 (二)施工技术落后,无法满足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要求 实际上,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然后,现今很多的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普遍存在着施工技术落后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2]。而导致施工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施工人员没有加强学习,无法有效的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导致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出现技术落后的问题。此外,很多施工企业没有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施工技术落后,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不规范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认识程度不高,缺乏责任心,在施工中没有从工程质量出发,从而在实际的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3]。 二、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在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方面,应该做如下的努力。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资格方可上岗。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施工技能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必须把好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必须建立施工质量监督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从而全面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也能够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4]。 (二)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学习 在进行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并且组织相关的施工进行学习。由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只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将其有效的应用于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能够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5]。此外,在应用相应施工技术之前,应该组织多种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系统化的学习相应的施工技术,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鉴于施工技术应用不规范的问题,应该进一步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按照怎样的流程进行施工,从而在日后的施工中也会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能够避免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确保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完成。 三、结束语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施工技术落后,无法满足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结合上述存在着的技术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促进10kV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飞快发展,对于用电需求度随之提升,在新时期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用电需求,近年来电力工程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其重要性日趋显著,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求,加强电力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本文主要就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在其中的作用,以求更好地促进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专业素质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电力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当前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与此同时,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只有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提升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时间工作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电力工程技术交底概述 电力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在施工前期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性、技术质量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做有利于施工活动在科学指导下有序开展,防止由于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对施工技术的交底记录同时也是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为后续工程相关信息查询提供参考依据。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主要是分为设计交底、施工设计交底以及专项方案交底,其中设计交底,主要是指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交底,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将设计单位的工程图纸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具体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设计目的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施工设计交底,一般情况下是由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进行组织管理,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向施工人员阐明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施工中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认知和了解,规范施工流程;专项方案交底,是指对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分项工程交底等。 同所有工程项目一样,电力工程交底所选择的形式一致,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可以通过召开技术交底大会,将重要交底事项进行记录,以此作为会议记录进行归档保存;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将技术交底内容整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将施工技术,或者通过单独形成交底方案的形式进行交底;将技术交底内容通过书面形式呈交,在现场口头讲述方式阐述交底内容,交底内容中需要有交底人以及负责人签字,经过多方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用电,加强对其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就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现状来看,总体成效偏低。 (一)施工技术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电力工程自身特性,施工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工程施工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全施工重视程度较高,对于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偏低。这样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无可厚非,因为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但是这样做过于局限,太过重视施工安全,反而忽视了施工技术方面,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之施工作业的相关规范要求较为烦琐,其中的内容很难执行到实处,所以很容易在施工现场出现未能遵循施工指导书作业的现象,以至于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技术交底表面化 施工技术交底对于电力工程整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技术交底是一项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之前的技术交底主要是为了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公益、施工规范以及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对工程进行全面地了解,有助于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如果在施工之前未能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不了解的现象出现,以至于施工技术不规范,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情况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并不少见,严重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赶在工期前完成施工活动,节约施工成本,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技术交底往往只是在私底下进行,真正的技术交底初衷已经不再,电力工程施工活动未能严格遵循施工流程进行。 (三)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电力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需要由大量的施工人员进行,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较大,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施工技术交底未能落实到实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以及项目经理未能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同规范化的施工现场状况存在明显的不同,未能有效达到施工管理目标。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闲置劳动力,所以自身安全意识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施工图纸作业,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往往凭借自身的认知开展施工活动,过于随意。 三、完善电力工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活动起到规范管理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需要按照技术交底要求开展交底工作,理清工程设计思路,明晰工程设计工艺和质量保障措施,确保施工活动能够按照施工流程作业,切实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图纸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再次审核,对于其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提出质疑,上报设计单位,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规避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二)建立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由于自身特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施工人员即使专业素质再高,如果没有充分的规章制度做依靠,那么施工活动也无法有序开展的,所以强化施工人员责任意识,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能够明晰自身职责,有序开展施工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落实责任制度。此外,还应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作为现场施工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对于现场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能够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防止消极懈怠施工现象的产生,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出现,及时进行纠正,保证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三)推行信息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更重创新型施工技术层出不求,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推行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设计精度,将电力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和资料统一收录、保存,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提升资源效率,确保工程施工活动能够工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为后续施工活动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的研究是必然选择,尤其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应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采用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保证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浅谈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高水平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安全实施的根本。同时也是加强电力企业正常发展的核心。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从电力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电力工程施技术的管理与分析,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分析;方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好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很多部门。因此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很难的问题,也是最不能忽视的问题,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 1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电力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工程施工中涉及的项目很多,而且很多项目都是临时建设的内容。很多工程的负责人素质都不高,相关技术人员也没有建立一个施工合同,基本的综合素质不强,专业技术也不强,并没有投资的效益观念,这是导致问题存在的根本,也是给施工带来不便的主要因素。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没有按照工作流程施工,没有实施全面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在施工作业完成以后,并没有按照规定详细的计算,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决算,很多验收的工程余款都是在没有详细检验的基础上实行的。电力公司的部门很多,每个部门之间相互交接的过程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情况对是工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途径 2.1从工程技术程序出发 从电力工程的施工程序出发,要健全作业程序,加强各种施工制度的管理,构建一套高效的标准化体系。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要加强日常标准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实际流程进行工程建设,这是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规范性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培养与构建科学的管理团队,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真正做到管理的规范化,工程质量最优化。 2.2 从成本控制出发 电力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对于公司的领导,要具有工程的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实行成本控制,普及成本的规范化管理。成本控制并不是财务工作的范畴。成本控制要进行全面的关注,企业全面的成本控制要加强管理意识,实现成本控制的全面扩大,对提升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构建规范化的电力企业管理流程 电力企业工程技术,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完成电力企业招标的流程以后,加强市场部门的管理,把市场作为企业最终管理的目标。对于一些电力企业的工程,本身如果没有实施招标,要将这些内容反应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相关人员将图纸交给公司部门以后,要将公司部门的业务进行存档。公司业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用户以及施工单位,要加强自身的工程管理,相关部门收到通知以后,也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存档。公司的内部以及工程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以及材料等方面的供应,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都要加强预算控制。同时,还要和施工单位签好施工协议。工程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详细的分析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只有加强标准化管理才能使施工投入到管理中,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 2.4 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实行 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电力企业的施工技术这方面,正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要将这种管理模式转变成精细的管理方式,实现员工素质的有效提升,这也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企业本身的部门类型逐渐增多,培养员工的素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电力企业中,应该给与电力企业足够的经费和时间,让员工掌握新的技术。做到施工安全第一,同时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也安全发展的必然前提。另外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可以聘请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有效进行。 3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引导下,健全工程项目的发展,加强安全管理需要从一些几个方面出发。 3.1 建立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机构 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建立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增加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从电力企业的根本出发,制定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标准,使安全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电力工程施工次序进行施工。相关技术措施要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制度进行。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健全和细化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奖惩措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参加专业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了解科学稳定生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执行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使他们能够具有施工安全的决策能力。加强关键时刻处置事故的应变能力。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危险的处理,具有预先辨认事故源头的能力。同时,对于项目的施工人员也要加强安全教育,所有安全施工人员都要参加培训,不出现违章操作的内容,在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与技术教育以及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工作,工作人员要相互督促和提醒,杜绝一些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 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中的漏洞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和工序完成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施工的每道工序交下一工序施工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相关人员验收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施工工序的检查必须要落实到位,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漏洞,需要弥补漏洞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这样对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一定检查好施工漏洞这一点,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电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电力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对提升整体的工程技术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试述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作业的基础保障,它有助于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切实做好电力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只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文中阐述了电力工程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意义,并就如何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展开重点分析,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管理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意义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完工的重要基础。对于施工技术交底,能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技术、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2. 做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真正树立起施工技术交底责任意识 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健全并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真正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机组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机组投产水平方面达到全优。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切实做好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2.2 严格落实好各责任人的施工技术交底任务 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时,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确保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工作如下所述: 在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使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技术交底后,交底人填写《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在qr-03-4.9-0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名;施工人员必须按交底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记录内容,并经交底人的签字认可。 2.3 严格遵循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原则 2.3.1内容丰富原则 现在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决定了在设计图纸中需要引用大量的标准图集、大样等。设计图完成之后就是施工中一些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特点等内容的敲定了。要敲定这些具体的内容,需要技术人员深入的了解设计图纸,对设计中的每一方面都吃透,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下,最终确定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具体的内容,在每一具体的内容都要叙述详尽,不能流于形式。 2.3.2 可操作性原则 电气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报告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要切合实际。技术交底的内容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如工人的能力、技术设备、质量标准、外部环境等。考虑到这些细节的内容,并在施工操作中不断的改进施工技术,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运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提高施工工人的积极性,确保工程的如期完成。 2.4 落实好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是保证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必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在施工期间的人身、设备安全和优质的工程质量,公司安监部、发展建设部、物资等部门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责任,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复工氛围。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强令冒险等违反安规要求的行为,落实好影像资料质量,保证数码照片清晰完整,对物资的需求要及时做好沟通,对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商议解决,保证今年顺利安全复工。施工单位经理王玉飞与监理单位经理于国田也分别表态发言。由于今年的时间紧,任务重,务必按照规定和要求落实好复工工作,对今年的任务做到认真细致,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按要求完成农网工程里程碑计划和创一流的工作。 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一线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保证安全施工。同时就项目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向技术人员、施工队伍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细化、优化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案选择上确保施工安全,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二是要让施工队伍、一线生产人员了解和掌握作业项目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避免违章操作;三是项目部技术交底要及时、到位,保证生产。在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坚决不准动工。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把安全做到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为春季设备检修、基本建设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工作基础。 2.5 施工技术较低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技术交底人、技术员以及技术处(科、组)负责技术交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施工人员不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时,应立即劝阻,劝阻无效时有权停止其施工,同时报上级处理;发生质量、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时,事故原因属于交底错误由交底人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事故由施工负责人或施工人员负责;属违章操作由施工人员负责;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级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依据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质量计划及施工技术措施等资料制定技术交底提纲,进行技术交底。本专业主要工程施工开始前,由工地主任主持、工地专责工程师按已批准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拟定交底提纲,进行交底。 3.结语 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之前,首先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才能切实保障接下去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真正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方面,首先要以健全、合理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及施工技术交底原则作为依据,以高效的技术交底管理水平来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真正全面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 【摘要】本文围绕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与对策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及安全;电力工程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其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建设意义,通过施工技术交底还明确了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施工工艺、施工任务、操作方法节约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等,为了更好实现工程目标,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规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工程分项、分部工程以及相应的施工工序等,其施工技术交底都适用于此范围。作为施工内容的重要环节、控制过程的重要手段,未经过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允许施工。各级技术负责人在开始施工前实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时,参加交底的人员须弄清交底内容,认真讨论并充分发表建议、意见。如有需要对涉及已获批方案的交底内容补充或修改的,请及时报方案的批准人和原审核部门审核批准。交底后,施工人员应按照交底的要求施工,不允许擅自改变施工的方法,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内容并经过交底人签字许可;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由技术员、技术交底人以及技术处负责监督检查。如施工人员不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并劝阻无效时,停止其施工,并报上级进行处理;因为交底错误而发生人身、或质量、设备安全事故时,责任由交底人承担;施工人员或施工负责人负责违反交底要求的事故;施工人员负责违章操作的事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按照已获批的资质设计规范和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项目经理部制定交底的提纲进行交底。提纲根据施工单位总工、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文件、质量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及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制定。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规定 1.1 目的。规范施工技术交底,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施工工序等)的施工技术交底。 1.3 编制依据。《质量手册》BPCC-QA-B-1999;《过程控制程序》BPCC-03-4.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1980年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1.4 职责。工程技术处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技术处(科、组)负责监督检查技术交底与技术交底论文联盟整理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公司直属二级机构);各级生产负责人主持施工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交底,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人参加或进行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1.5 管理规定。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 其一,因为设备的订货价格在概算中,从而导致在合同中未明确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信息,最后往往会突破其控制价,则要重新采购订货。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管理人员以及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意识薄弱、匮乏造价控制的基础知识、及施工合同意识,项目部整体的素质不高。其二,供电技术工程公司在整个业务管理中既起到龙头作用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息息相关,各部门在电力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担当不同职责。最后,谈一下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操作上的违规。比如工程收尾验收后,施工单位在进行了工程决算并审核后,方能向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及材料供应商支付余款和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但是,在整个业务程序中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完整。 三、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建议 (1)高效正规的管理程序。招标结束后,市场管理中心落实招标情况并把图纸传给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预算中心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同时工程管理不和公司业务部与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用户在施工前召开准备会议。用户向公司业务部支付百分之六十的工程预付款,施工单位与公司业务部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用户要对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可施工。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等工程管理方面必须接受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的检查。(2)现代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具有现代化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主要能满足进度控制的要求,也可实施资源管理和费用控制。它基于要完成的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方的资源制定出来的定量实际可行的科学合理进度规划。软件将资源、资源限量、进度和资源平衡完美结合,不再依赖所谓经验甚至头脑发热制定出的盲目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化管理软件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任何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不过是一种工具,软件功能再强、计算机再先进也得靠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功效。对于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来说,根据工程管理要求的人、物、财等的投入来制定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划是相当重要的。(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规范。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劳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想要各类人才相继脱颖而出就必须广泛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建立责任制为核心的工序及规章制度。以工艺质量为本,以质量验评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为指导,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机组投产水平、工艺水平方面达到优秀,实现机组达标投产的要求。唯有树立全员精品意识,才能精品闯市场。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析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摘 要】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电力施工时必须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才能实现电力施工高效、安全发展。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问题;措施; 相比电力企业施工的高技术需要,实际的电力施工技术状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在施工技术方面管理不足,管理制度混乱,而且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水平表现不高。就电力行业的配网工程操作而言,电力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施工技术水平决定着配网工程施工质量,而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效益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以供电企业要引进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提高施工质量,并注重对工程施工管理,避免发生施工错误与延期等不良施工状况,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水平的进步,虽然促进了我国电力施工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需要加强电力施工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就当前我国电力施工状况来看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1)电力施工前期的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施工设计方案的应用性不强等方案问题;(2)电力施工中的流程管理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混乱、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对施工进程和造价缺乏控制、施工管理部门工作任务安排不明确和管理队伍职业素质与技能素质水平较低等电力施工流程方面的问题;(3)电力施工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不到位,验收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或者缩短工程工期而进行简单质量检测。这些存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都必须引起电力企业的重视,因为电力施工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重要的是电力施工操作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施工的各方面技术完善,提高电力施工质量,实现电力施工安全操作,避免电力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的电力施工技术问题,以下从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流程管理、质量验收与质量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电力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少的电力施工操作达不到相应的操作标准就是因为施工前期没有做好相应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准备。可见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整个电力施工项目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电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操作设计与关键技术准备。一方面,电力施工操作前期的施工设计要建立在设计方案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方案设计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能。所以,进行电力施工设计期间需要重点探讨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同时,施工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花费用,尽量做到通过合理施工方案设计做到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完成高效、安全施工。另一方面,加强对电力施工过程各方面施工操作的管理,由于电力施工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施工操作技术错误,则可能危害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重点加强对施工操作的安全管理,这是电力施工的首要也是必要前提。同时,电力施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绝缘防护,包括衣物、施工工具的绝缘防护,进行规范化施工操作。电力施工前期的方案设计技术和关键技术准备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为接下来其它电力施工操作做好基础保障。 2、加强电力施工技术的流程管理。我国电力施工流程管理主要存在管理制度混乱和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施工流程管理的不足不仅与电力企业流程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有关,还与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有关。因此,电力企业应当针对流程管理制度与管理部门工作两个方面进行流程管理技术加强。首先,电力施工单位要制定严格、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施工现场状况安排施工管理队伍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施工水平。其次,电力企业明确流程管理部门职责和义务,细化到每一个施工操作层面上,同时将任务和责任分配到每一个管理工作者身上,推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最后,电力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者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素质,严格监督电力施工中的安全施工工作,指导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规范的施工操作,有效督促施工进程。不仅如此,电力施工技术的流程管理还包括设备、机械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流程管理的加强措施还包括:减少施工花费;加快进度控制;挑选高质量同时价格合理的施工材料;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监督控制施工设备操作技术等。 3、电力施工技术的质量验收与材料监管管理。电力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由电力施工技术监管决定,通常来讲,的电力施工操作大多不在同一个时间阶段进行,而是在一个时间完成一段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在上一阶段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后,在交接下一阶段的施工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免影响下一阶段的电力施工操作。电力施工的分段质量验收是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之一,因此电力施工的阶段质量验收必须严格进行。不可因嫌验收麻烦而草草检测,对于质量检测结果不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的施工,要及时向技术部门或者施工队伍反映。同时,电力施工中的材料监管也是电力施工技术要点之一。材料的监管作用在于保障施工所用材料都达到工程材料需求,比如电线和电缆材料的监管,电线和电缆质量不达标很容易埋下事故隐患,因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避免出现为了私人利益使用劣质材料的状况发生。 4、电力施工的后期检验和评估。在完成电力施工各个阶段的工作后,要进行两三次全面的施工质量检验。确定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电力施工规范和标准后,进行施工前面评估,比如在技术上的应用评估、施工管理评估、各个部门工作质量评估与个人施工评估等,总结施工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电力施工提供技术可以参照的经验。同时电力工程施工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一直以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都是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因此,如何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电力工程企业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技术、施工流程管理技术和质量检验评估技术等。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使用高科技的施工机械设备,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安全威胁,才能使电力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通过标准化的施工和高效率的施工管理,全面改进电力施工中的操作与管理不足问题,积累有效的施工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推动电力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时,对于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工程整体质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但在电力施工期间仍然要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触目惊心的事故也在警示我们必须做好安全工作。笔者分析了电力工程的施工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案 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时,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应变方式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它除了会影响企业竞争水平的高低,还决定着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除此之外,现今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电力企业的施工,并且进行电力施工时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电力工程施工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要第一时间处理好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大小问题。 一、电力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输电工艺方面的问题 输电工艺其实质也就是供电工艺,它是电力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在电力企业的工程施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过渡以及引领作用,关系着多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现今我国在供电工艺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述两点: (1)供电工艺主管特性的影响,其实就是电力特性对于施工工艺的不良作用。分析我国供电行业的现状,电力工作人员对于供电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并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便会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质量隐患,还会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电工艺的客观特征,也就是供电工艺在实际工作期间的应用效果,也能将其理解成陈旧供电技术与先进供电技术之间的摩擦。比如,之前所使用的供电工艺中,对无限大容量电源条件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时是依照传统的建筑物标准,但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建筑工程在建设时,电力覆盖面积大大增加,相应的对电量也有了更大的需求。比如:现今建筑物室内往往有很多耗电产品,几乎每家都会有计算机、液晶电视、电冰箱、微波炉等基本电器,这便使得电流流量显著提高。所以,若依旧采用之间陈旧的计算标准和方式,极易造成流量不符、电量失算等问题。 (二)工程施工技术者的综合素质仍待提高 工程施工技术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技术、安全以及管理素质。技术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的工艺、技巧上面。施工者的专业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这便会使同一步骤的施工效果产生区别,甚至会出现很多效果不达标的产品,不仅会影响产品的美观性、施工周期、企业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使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安全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工作者未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例如:一些工序中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护面具,可是很多施工者为图省事不予佩戴,使得工作安全性大大降低。管理与监督素质方面的问题是指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失误。例如,由于采购电力施工材料与设备过程中,为降低成本或存在私谋利益现象,使得材料与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最终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的发挥与建设工程整体的质量。再如,带电间隔区域缺少监管人员巡视。带电间隔是指在高压配电电柜的一些区域,高压线路和控制开关等相关零部件的联系不够紧密,万一渗入了空气,则其导电性会提高,击穿电压也会减小,最终可能会放电,威胁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二、如何解决电力施工工艺中的各种问题 (一)积极改进输电线工艺,提高电力施工质量 第一,供电工艺的显著特征就是系统性很强,并且各项工作十分繁杂,所以工作者必须广泛了解各方面的供电知识,并且要在危机情况或者突然条件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所以,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结合时展情况,采取针对性及目的性较强的方式来钢筋电力施工技术工艺与方式。比如:对供电系统进行保护接地工作时,不使用惯性电流量来配置电线,而要对电力建设整体有一个综合考量,并且要掌握区域电流量以及可超额电流量。此外,在做工工艺上也必须不断对电力工艺进行精确。之前的输电线工艺不够精细化,在绝缘设施使用方面也有很多的限制,进行技术革新工作时,要使用技术科技创新的方式来提高绝缘设施的美观性以及防护性。 第二,要对技术改进后的实际工作效果有精准的掌握。电力施工工艺的技术性、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危险性都很高,所以,在进行电力施工的各项工作前,都一定要先开展场地勘查、施工技术效果图绘制以及技术问题的预估工作。只有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的积极作用,并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重视素质培养,促进工程施工技术工作者综合能力的提高 进行技术素质培养工作时,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把关电力工程施工前的招工工作,尽可能的招聘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作者,这除了能够使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有所提高,还有利于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二,专业技术工作者在上岗后也需定期参加培训,并且在培训后还要进行考核。这能够使技术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有飞速的提高,并且还能够使技术工作者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为避免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者忽视安全防护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素质培养。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设立完善的额安全责任制,引起每个施工工作者对于电力安全的重视。而对于管理与监督素质,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绝不容忽视。因此,应有效强化电力施工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这不仅是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更是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行高效监管,既有利于保障施工技术的稳定与符合标准,也有利于促进整期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 三、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要想提高电力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就一定要持续的提高、改进电力工程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电力建设施工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氛围,并且也能够借助科学高效的电力技术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工艺,除了能够促进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远稳定发展,还能促进我国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的转型和升级,更好的满足时展进步的需求,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也逐渐增多,其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的安全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注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制定科学的电力工程施工方案,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本文就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期电力企业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技术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应努力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质量,促进电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1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现状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交底还不到位,施工技术交底是工程顺利施工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施工技术存在于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如果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很难保障。如果施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电力工程施工受到影响[1]。技术交底工作能够为施工的技术、规模以及工程建设等提供保障,能够使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有更加科学的掌握,能够在施工中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技术交底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技术交底工作并不到位,电力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电力工程管理主要是对电力工程施工合同、人员以及造价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使电力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问题依旧层出不穷。施工合同签订中,很多电力施工的附属设备描述不到位,结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新进行设备采购,给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造价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在施工人员选择时也不到位,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效果,而施工人员的选择比较随意,施工人员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无法发挥出施工人员的真正作用。 2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对策 2.1 完善电力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就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将工程设计的思路、工艺、技术要求、质量保障的对策等详细、清晰的告知施工单位[2]。详细的交底能够将电力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准确的描述,保证每一道施工环节都紧密相扣,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对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再次审核,向设计单位以及业主提出存在的疑问和技术问题,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交由监理以及业主审核,使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得以保障,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的技术部门应对审核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明确相关问题后,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制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工程技术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施工人员的技术再优秀,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以及职业道德,施工工程建设也无法顺利的推进,因此应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位施工技术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完善责任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品牌意识,注重工程建设质量,注重企业的形象建设。施工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任务,能够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3],在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使用专业化的管理设备,实现管理的效果。 2.3 强化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以及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保障,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效果,应要努力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使技术管理能够树立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技术交流会等更新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以及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所有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促进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推进。 2.4 强化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是主要的目标,质量是衡量一项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全面的了解施工建设的标准以及技术方案等,能够实现规范化的施工建设,对于没有完成技术交底部分的工程,不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要求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对已经完成建设的工程部分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与施工图纸、建设标准相符合,如果发现违规行为要立即停工整顿。 2.5 实现信息化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设备的积极作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工程设计施工的精度,使电力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将进度、资源以及成本控制有机结合,促进管理科学性的提升。 3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电力的需求逐渐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随之发展,当前目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完善技术管理流程、制度,强化人员素质能力,实现电力工程质量以及信息化管理,使电力工程建设更加规范,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作者简介:尹明(1987-),男,山东郯城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探究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必须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其进行革新,从而保障电力建设工程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输电线技术问题 输电线技术,即供电技术,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重点,对电力企业的工程施工技术起着龙头及穿针引线的作用[1]。总的来说,供电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供电技术的主观特性,主要指电力特性对施工技术的影响。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力做工人员对供电技术的掌控与应用效果并不乐观,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压力、质量压力与效益压力; (2)供电技术的客观特性,主要指供电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效果,或者可以理解为传统供电技术与时代科技发展的碰撞。例如,传统的输电线技术中对无限大容量电源条件下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传统建筑物标准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电力覆盖面积,同时对电量的需求也有了巨大的变,如现代室内存在过多的耗电产品,基本家家必备计算机、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等,这无形中增加了电流流量。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过去的传统的计算标准与方法,很容易出现流量不符造成的电量失算问题。 (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素质问题 工程施工技术素质包括技术素质、安全素质与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问题,主要存在于做工过程中的工艺、技巧与应对。由于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流程的做工效果也并不相同,做工效果欠佳,轻者影响施工美观程度、工期长短、效益高低,重者则会影响整期电力施工的安全系数。安全素质问题,例如,有些做工流程需要佩戴过滤式防护面具,但是大部分施工人员嫌麻烦均未佩戴,这对做工安全十分不利。管理与监督素质问题,主要指因管理与监督失误造成的技术漏洞。例如,由于采购电力施工材料与设备过程中,为降低成本或存在私谋利益现象,使得材料与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最终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的发挥与建设工程整体的质量。再如,带电间隔区域缺少监管人员巡视。带电间隔是指在高压配电电柜的一些区域,高压线路和控制开关各部分之间的设置存在空气间隔,一旦误入,由于具有导电性,降低了击穿电压,产生了放电,将引发人身和设备事故。 二、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劳务人员素质。这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电力工程企业要广纳高科技人才,在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素质上把好关。同时重视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培养,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2.2健全责任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 2.3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 2.4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后,由市场管理中心将招标结果或是非招标工程的落实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并把图纸转给公司业务部。由公司业务部将接到的通知存档。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准备会,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由预算中心审查。由公司业务部向用户收取工程预付款,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由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等工程管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5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种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所有新工人包括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五个定整的要求,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即:教育关、措施工、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在安全文明施工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施工队或个人,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施工期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关于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思考 摘要:为了加速实现中国电力的伟大中国梦,电力工程的高效建设就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努力。文章分析其技术与管理现状,探讨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力工程建设承担的责任将越来越重,而作为一项施工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在施工技术和工作经验技巧方面的问题,却成为阻碍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电力工程技术交底的要求 1.1 技术交底含义 电力工程的技术交底是指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顺利完工,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工程的启动之前,将工程建设所需的施工技术、设备支撑和材料使用等,向施工人员做清楚明白的交代,以保证工作人员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有清晰的认识,来正确的组织施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1.2 技术交底的分类和内容 技术交底的分类主要有设计图纸交底、施工设计交底和专项的施工方案交底等,这些类别的技术交底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使用的范围、编制的依据、目的和管理规定等。只有清楚掌握了技术交底的内容,才能使施工人员有了准确施工依据,能够采用合适的施工材质、科学的施工方式开展施工。 2我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工作现状 2.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不够全面 电力施工技术交底是电力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现在很多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大多数的技术交底工作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切合实际的技术交底内容。 2.2电力工程临时项目整体管控不强 在电力工程临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考虑不周的问题,大致上有以下几项:第一,在临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观念和投资概念,造成项目投资的浪费。第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了解相关的工程造价知识,使得所做的预算不合实际,致使项目的亏损。第三,由于施工前,相关人员对所需设备考虑不周全,相关人员还得重新进行采购,耽误了施工。这样不仅造成了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进度。 2.3电力工程管理流程存在问题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及相关工作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套高效合理的管理程序,很难让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目前,在电力工程管理流程中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及时给出有效地管理措施。第一,后勤保障部和技术部所负责的工作交叉重叠,使得在工作进行时,两个部门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认识不清,有时还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样的后果是不仅影响了电力工程施工的进程以及质量,也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团结与公司的发展。第二,在电力工程施工结束后,不少施工单位只注重收发相关部门的工程余款,并不按照相应程序对工程进行审核、结算。这使得不少相关部门秩序混乱,投机取巧。 3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3.1 严格执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安全工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工作,是保障电力项目施工建设的顺畅实施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各环节的工作人员严格对照安全工作规范来操作,同时电力施工企业也要借助安全教育培训这个环节,严把人员入口关,只有通过了培训测试,才能获得上岗证书,取得工作资格。另外,对于那些对成绩优秀的执行法律规范到位的管理机构应给予及时表扬,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不按规章制度执行,要及时予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规范电力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3.2完善团队管理机制 团队是一项工作的灵魂,如果一项工程没有了团队意识的支撑,这项工程肯定是问题不断。作为工程的负责人,首先要着眼于团队管理机制的改善,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对各部门团队精神的教育,认真分析团队意识不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化解各部门之间的争执与矛盾,引导大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沟通与配合。其次用制度管人,加强对各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于因缺乏退队意识影响施工进度、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通过批评和教育,让各部门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各部门之间更加融洽,积极沟通协调,共同进退,使工程施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只要做好了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可大大加快项目推进的力度,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提高水平和素质,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并做到定期进行评估考核,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其次可以开展丰富的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员工自主学习的水平 ;第三是要严格实行奖惩管理制度,奖优惩恶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使员工自觉地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四是应有效利用市场经济与行业有关政策,积极培训员工掌握电力工程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3.4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严格的执行是为推动电力工程有序建设的保障。所以我们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将管理工作流程化,对建设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多采用科技化、信息化的手段。应采用专业化工具软件,在紧凑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做好资源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进而促进资源应用、平衡管理、进度控制的有效结合。 3.5做好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工作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项目人员,应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做好漏洞管理工作。应对施工过程中已经完成的项目或工序展开安全监检查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准备移交下一道工序之前,管理人员都应监察,保证该道工序的质量。总之,施工工序的检查应该具体有效落实,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完成检查工作。 如果在移交下一道工序前发现漏洞,应切实弥补好漏洞之后转入下一道工序。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漏洞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3.6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工程相关的资源、进度和成本等管理通过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整合, 形成切实有用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在工程预算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软件只是我们实施管理的一种工具,不能完全参照软件,还应该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将应用规划和具体管理办法等有效集合。 灵活运用现代管理软件,让其实现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参照依据,帮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技术进一步加强。 3.7 控制好投资成本,实现效益管理 第一,明确项目核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核算:项目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防止出现超出支出、遗漏支出以及胡乱支出等情况的出现。第二,增强工程资源费的管理,保证在项目建设投资的过程中,工程预算与资料采购和发放等都实现低消耗、低浪费,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第三,加强工程设备的管理,应针对工程设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办法,保证工程设备机械能够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效能。 此外,还应该做好工程设备的维护,防止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认真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在电力工程施工领域中,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对相关的操作层面进行风险的预防,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要主动的、积极的对其进行治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明确安全生产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行业的重要性,将其一切工作都体现出安全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实践。 【关键词】STS;创新型国家;建设 引言: STS以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强调三者之间的互动与整体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消极作用。学科的兴起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角。STS视野中的创新型国际建设既要考虑科技创新本身,又要兼顾企业、人才、文化等社会条件的完善与协调。 一、电力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1)穿线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施工来说,穿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穿线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首先需要检查所有管口的护门情况,保证不出现破损和遗漏情况。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在转弯较多或者管路较长的管道内做相关处理,比如添加适当的滑石粉增加润滑等。当然,不同电压、不同回路的导线,或者交、直流导线等都不要在同一个管道内进行穿线,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桥架、线槽施工技术。这一关键技术指的是,在进行桥架与金属线槽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托线施工的支吊架的位置,使其能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同时,需要通过方径螺栓完成对桥架的连接,进一步的,需要将螺母设置在桥架的外部,而不同的支架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米,架设水平槽架时业要增加相应的防震措施,保证桥的支架能够美观和牢固。 (3)接线和照明器具施工技术。照明器具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土建施工竣工之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单股的导线能够直接与照明器具连接在一起,但是对于多股的导线则做法不同,需要通过应压接线鼻子与搪锡之后才能够连接到照明器具。 当然,插座的相序通常是“右火左零上接地”,开关的设置也是火进控出,这些与日常工作中的不存在差异。而对于那些大型的照明器具和特殊场所的灯具等,应该配备相应的减震装置,使其能够安全的工作。 二、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解析 (1)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大量的施工组织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对正确处理安全问题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安全管理明显缺位。尤其在一些施工组织中,管理者或者领导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观众,大力强化经济效益的增长能够为其带来的益处。而实际上,对任何一个现代组织而言,经济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需要安全的运行环境,而当其处于威胁的境地,靠着侥幸的心理憧憬未来的繁荣之时,企业的安全隐患将会为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2)生产设备和资料存在安全隐患。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与生产资料同样会引起相关的安全问题。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与生产资料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些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维护,设备老化和机械部件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而这些都将给相关的施工人员带来安全方面的威胁;进一步的,有些工作人员并不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机械设备也会因此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电力工程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规避施工中的各类风险。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由于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产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源于市场的竞争,有的来源于企业自身管理的不到位。因此需要及时的构建与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对于那些重大的危险源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通过应急预案发挥作用。 尤其在一些存在重大危险源和特殊危险的作业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应该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保证上级的监督部门能够监管到位。此外,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对那些难度与危险性较大、临近带电的工作,要做到领导到岗到位、亲临现场,通过监护与检查的形式,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责任考核方案,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上级领导和相应的部门对下级员工进行考核,并就此建立长效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 当考核结束之后,需要把结果进行公示,对那些考核结果相对较好的部门或者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而对于考核结果相对较差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当然,对于那些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或者个人要进行重赏;而那些引发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身伤亡的恶性事件,要进行追责和重罚。 结束语: 作为一门新的科学,电力工程施工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只有将更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才能持续的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而这正是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质量安全管理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技术标准,保证施工的质量,使相关组织在满足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获得安全生产的空间,排除其他工程外部因素的干扰,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电力工程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对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有效的管理,对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与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促进着电力企业及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工程在发展过程中,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电力工程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有效的应用,有利于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度,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要求与标准越来越高,电力工程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一、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规定及标准 1.带电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相关的电力施工人员在对低于250V的电力设备设施进行施工时,需要进行停电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带电工作的时候,电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作。 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施工人员在对相关的设备设施进行操作时,必须穿上电力工作中的衣服、手套、帽子,使用绝缘施工工具,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同时触碰接地体与带电体,所以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穿上相应的绝缘鞋,或者在脚下垫上绝缘的物品,要重视自身在施工中的安全性。 第二,电力施工人员在对电力设备设施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置身于设备设施的带电部分时,不能够与处于地面上的人员有任何的肢体接触以及传递相关的物件,在施工区域内应当设置防护栏,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与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电力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有效的避免电力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电力施工人员在对高低压同杆的设备设施进行低压带电操作时,要对高低压线路之间的带电距离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自己在操作时不会触碰到高压带电设备设施,禁止在带电操作的过程中连接导线,不允许在低压线路出现闭塞导致不受张力时,对其进行导线的连接。 2.停电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相关的电力施工人员身处于带电设备设施范围内进行工作时,电力施工人员所在的施工现场与施工工具必须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电力施工人员及相关的施工事项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在安全范围内,电力施工人员要及时的停电工作,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电力工程中在10kv及以下数值的安全施工距离为一米,电力施工人员和带电设备设施的安全距离为0.35米,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电力施工人员对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的合理掌控有利于自身在进行带电工作时的安全。在进行停电工作的前期,电力工程中相关施工部门的领导需要向上级提交停电的申请,当电力工程中供电部门调节处中的工作人员对停电过程中的线路进行安全的处理后,电力施工人员才能够进行停电工作。在电力施工人员在停电工作时,遇到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时候,电力工程中施工部门的领导要及时的停工指令,停止电力施工人员的停电工作。 二、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电力工程中的各个资源与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其中运用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电力工程中的建设水平及质量,确保电力工程的持续平稳发展。但是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1.电力工程中的施工进度缓慢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在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时,若是其中的某一个部门在数据信息的传递上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则会导致电力工程中的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进度缓慢会加大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难度。 2.电力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有缺陷 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安全是10kv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电力工程中相关部门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意识薄弱,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电力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欠缺等一系列方面。这些都会造成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现极大的漏洞。 三、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有效措施 1.健全电力工程中的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在施工中应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时要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完善以技术要求为核心的电力工程建设体制。健全的电力工程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分清电力工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电力工程各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职能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电力施工人员在运用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于电力工程时,能够切实的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2.提高电力工程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时,电力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对电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与指导,规范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电力施工人员在培训中了解自身的职责与工作性质,让电力施工人员通过电力工程中相关建设项目中的施工实践,增强自身在施工中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施工人员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了解认知,在这一基础上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很好的利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3.加强电力工程中施工安全的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想要有效的加强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中的各个部门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加强,有利于保证电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有利于在确保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下,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中,10kv电力工程这一项目较为普遍,但是10kv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0kv电力工程的施工对整个10kv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10KV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它是电力工程在建设中施工的基础,是提高电力工程中建设水平、质量、效率的有力途径。科学合理的将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是确保电力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施工的重要保障。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 【摘要】本文围绕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与对策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及安全;电力工程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其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建设意义,通过施工技术交底还明确了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施工工艺、施工任务、操作方法节约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等,为了更好实现工程目标,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规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工程分项、分部工程以及相应的施工工序等,其施工技术交底都适用于此范围。作为施工内容的重要环节、控制过程的重要手段,未经过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允许施工。各级技术负责人在开始施工前实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时,参加交底的人员须弄清交底内容,认真讨论并充分发表建议、意见。如有需要对涉及已获批方案的交底内容补充或修改的,请及时报方案的批准人和原审核部门审核批准。交底后,施工人员应按照交底的要求施工,不允许擅自改变施工的方法,需要更改时必须更改交底内容并经过交底人签字许可;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由技术员、技术交底人以及技术处负责监督检查。如施工人员不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并劝阻无效时,停止其施工,并报上级进行处理;因为交底错误而发生人身、或质量、设备安全事故时,责任由交底人承担;施工人员或施工负责人负责违反交底要求的事故;施工人员负责违章操作的事故;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按照已获批的资质设计规范和施工单位总工交底内容、项目经理部制定交底的提纲进行交底。提纲根据施工单位总工、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文件、质量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及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制定。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规定 1.1 目的。规范施工技术交底,确保通过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质量保证和节约措施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施工工序等)的施工技术交底。 1.3 编制依据。《质量手册》BPCC-QA-B-1999;《过程控制程序》BPCC-03-4.9;《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1980年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1.4 职责。工程技术处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技术处(科、组)负责监督检查技术交底与技术交底论文联盟整理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公司直属二级机构);各级生产负责人主持施工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交底,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人参加或进行技术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下级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1.5 管理规定。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坚决执行,除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工序外,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施工开始前,各级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总工、工地主任工程师、班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各级技术交底时,都应组织参加交底的全部人员认真讨论,弄清交底内容,必要时,对交底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涉及已批准的方案的变动,应及时报方案的原审核部门和批准人审核批准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 其一,因为设备的订货价格在概算中,从而导致在合同中未明确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信息,最后往往会突破其控制价,则要重新采购订货。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管理人员以及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意识薄弱、匮乏造价控制的基础知识、及施工合同意识,项目部整体的素质不高。其二,供电技术工程公司在整个业务管理中既起到龙头作用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工程部、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息息相关,各部门在电力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担当不同职责。最后,谈一下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操作上的违规。比如工程收尾验收后,施工单位在进行了工程决算并审核后,方能向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及材料供应商支付余款和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但是,在整个业务程序中还存在某些缺陷和不完整。 三、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建议 (1)高效正规的管理程序。招标结束后,市场管理中心落实招标情况并把图纸传给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预算中心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进行审查,同时工程管理不和公司业务部与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用户在施工前召开准备会议。用户向公司业务部支付百分之六十的工程预付款,施工单位与公司业务部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用户要对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可施工。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等工程管理方面必须接受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的检查。(2)现代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具有现代化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主要能满足进度控制的要求,也可实施资源管理和费用控制。它基于要完成的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方的资源制定出来的定量实际可行的科学合理进度规划。软件将资源、资源限量、进度和资源平衡完美结合,不再依赖所谓经验甚至头脑发热制定出的盲目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化管理软件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任何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不过是一种工具,软件功能再强、计算机再先进也得靠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功效。对于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来说,根据工程管理要求的人、物、财等的投入来制定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划是相当重要的。(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规范。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劳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想要各类人才相继脱颖而出就必须广泛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结语: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及安全,因此要重视施工技术,加强管理措施。为了给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提供参考和借鉴,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建立责任制为核心的工序及规章制度。以工艺质量为本,以质量验评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为指导,在文明施工、施工质量、机组投产水平、工艺水平方面达到优秀,实现机组达标投产的要求。唯有树立全员精品意识,才能精品闯市场。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银行信贷风险财务分析 摘要:在银行的主要活动中,发放贷款是其中重点的项目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旦资金流出就面临着收不回来的风险,因此在当前的银行经营中,需要重视起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这时财务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过去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通常斗都是采用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本文重点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分析;银行信贷;风险财务分析 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银行在判定是否可以对企业发放贷款时,都需要以合理的财务分析为首要前提条件,这是稳定贷款风险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说财务分析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其重要性、如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具体的措施入手,展开了详尽的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令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一、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可以看做是能否进行贷款的决定性依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度是影响信贷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信贷的风险较高,就不利于开展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以及企业的经济实力等状况,除此之外,还要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信誉状况、经营效益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只有对上述六项指标作出明确的评价,才能决定是否可以同意企业的贷款要求。所以财务分析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会影响到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以及对贷款方的选择方式,否则会在贷款决策上造成严重的失误。其次,在进行贷款投向管理的问题上,主要是采用优化贷款增量以及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的方式对贷款风险予以控制的。如果企业的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完全可以将贷款的程序予以进一步的简化,在服务态度上也十分满意。企业信用等级相对偏低的企业如果存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那么就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对于信用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贷款就会相对困难一些,应当先将原有贷款收集完整再决定是否要继续对其进行贷款业务。这一活动的前提条件都是以真实的财务信息为基准的,所以如果对企业的信用度存在较大的偏差,那么对于贷款活动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二、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 首先,财务报表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财务报表中会显现出企业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其次,有些企业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掩盖财务问题,但是通过内部规律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隐藏的问题,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显现出来,这样就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保证银行所投入的资金都能够收回。第三,财务分析针对的是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因此,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对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才能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存在隐患,为银行的信贷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第四,影响信贷的另外一点因素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财务分析只能针对企业的历史状况,分析的目的是对还贷风险度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就需要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情况加以重视,只有确保企业具有偿还的能力,才可以向银行申请信贷,这样成功率才会更高。第五,企业的偿还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所以在银行信贷的过程中,对偿还能力的分析十分重视,这也是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偿还能力的分析,可以评估出企业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现金流具有充足的保证,企业才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除此之外,经营能力与对市场环境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是否可以给予企业信贷,这些因素都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体系 在银行所获的利益中,信贷资产时其中最主要的主导产品之一,因此需要进行持续性的监管,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便更加需要对信贷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银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建立起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将客户资产以及偿还能力的价值予以详细的评估。当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后,受到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以及企业周期性的变化,那么资产的价值多少会出现一定的变化,甚至引起较大的风险。所以在进行有预见性的评估后,便可以对风险降到最低,在目前银行的风险等级评估中,主要包含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对不良贷款的考核以及四级或五级分类制度等,上述制度的建立就目前的形势上看,已经符合当前世界的整体走向,但是相对不足的问题是在数量化风险的评估问题上还不健全。完善目前风险价值评估体系的指标测定。从贷前审查角度分析,应设立以企业现在或未来现金流量为主要依据的负债清偿能力比率。它等于净利润加折旧和非现金支出除以到期的长期负债(含或有长期负债),这一比例显示了银行客户用来偿还长期负债的资金在该企业的净利润和非现金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比例能够比较可靠地显示出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安全程度越低。从贷中风险监测角度分析,应设立以企业可以变现的以现金流量为主要依据的企业偿债能力比率。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投资、资产处置等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用来清偿债务的潜在能力。企业负债包括硬负债和软负债,企业偿债能力比率等于企业可偿还债务的有效资产价值除以企业有效负债,其中,企业有效负债等于经审计调整后的负债总额+经审计核实后或有负债中可能负担的部分一经审计调整后的设定抵押权的债权一经审计调整后的硬性负债一应扣除的企业软负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准确性与有效性的特点,在今后的信贷管理中,银行要重视起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严格按照信贷程序办事,这样不仅保障了企业的利益,银行也不会面临收不回贷款的情况。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者:才情 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摘要: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完整的财务分析机制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和建议。从绿色会计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结合实施绿色会计的背景,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而分析构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绿色会计视角;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当前我们不难看到全球的生态基础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部分地区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力量,大量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企业。因此如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降低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就是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绿色会计的定义和内涵分析 绿色会计的具体概念定义,事实上并未形成统一结论,其大致内容为:通过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一定计量单位,通过使用一系列会计原理和财务核算方法来客观反映,甚至是监督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通过计算环境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而来核算企业的最终收益。而这一收益计算方法中涵盖环境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具体元素,所以能够对企业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产生积极影响。之所以要实施绿色会计,是一系列要素影响下的必然选择。首先,这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往各地区为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和产值收入,往往采取片面的经济发展政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和价值成为最根本的驱动力和导向因素,因此仅仅依靠道德价值理念和市场运行机制,根本无法实现生态保护,因此想要规范企业开展运营活动,就必须采取全新管理思路,绿色会计准则中对生态环境成本的重视,加上其完善的环境要素评价体系,使得实施融入这一理论,能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重要帮助。 2当前绿色会计发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 首先,目前对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当前在绿色会计体系研究过程中,多是以环境会计理论作为开发依据,很少有探讨实用性环境会计理论,从而使得绿色会计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1]。其次,整个体系内所涉及的核算标准并不统一。在应用绿色会计体系中,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核算标准,但目前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两者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可比性。最后,该理论缺乏专业、成熟的应用人员。绿色会计融入了诸多学科,其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复合型人才,但由于该理论体系应用较晚,因此这方面人才较为匮乏。 2.2部分政府和企业单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尽管我国一直提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号召社会各界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但事实上,部分政府和企业为了片面的经济收益,并没有对环境保护形成足够重视。无论是绿色会计法律制度,还是财政决策,都未能形成体系化内容。一直以来,部分政府和企业单位片面追求高效、快速的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没有给与重视,一些企业对自身经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未划拨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在成本计算上也没能给与充分设置,因此绿色会计体系应用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2.3绿色会计体系实施实效差,缺乏完善监督机制 想要高效应用绿色会计体系,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体系是确保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关键和前提。同时经过绿色会计体系应用,也能对企业发展状况及绿色生产状况进行有效汇总[2]。但目前部分企业为了短期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绿色会计体系的认真实施,整个体系实施实效差。基于应用实效差,加上监督机制缺失,很多企业就难将绿色发展理论融入自身发展之中。 3绿色会计视角下构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内容要素分析 随着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思路要求企业必须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坚持“绿色运营”,通过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财务工作有效开展。 3.1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分析 以往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展速度都较为落后,因此企业整个财务工作与关系相对单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企业财务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为核心,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已经从单一企业扩大至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 3.2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评价内容分析 客观上讲,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是由其内部意义和外部延伸信息所共同决定的,整个评价内容是在评价目的和评价主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绿色会计体系影响下,所有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要满足资本所属方的要求、企业管理方的要求,还要满足政府和社会的要求,此外还必须履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从作用目的上看,该分析体系不仅是为了衡量企业盈利状况、债务发展状况等经济性数据,同时也涵盖社会性和环境保护性数据等评价指标。整个财务分析体系内容包括了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经济数据、社会责任履约情况的社会数据和环境保护开展情况的环保数据等等。 3.3绿色会计视角下建立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思路分析 首先,必须结合绿色会计的内涵,确定该体系的针对对象。以往会计对象主要涵盖六项内容,而在绿色会计体系中,其并非以经济数据为核心,而是在原六项内容基础上,融入了环境、资源、社会责任等等一系列内容,整个体系的针对对象更加丰富、全面;其次,要明确该体系内的基本假设。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迅猛、快速时期,而社会繁荣背后的是以资源高能耗为代价,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了,但其对环境的影响却日益严重。以往发达国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在我国是行不通的,坚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尤为重视,绿色会计就是从真正可持续发展理论前提下实施的财务管理思路。通过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并将绿色会计理念作为核算基础[3]。通过体系化构建绿色会计的具体财务标准,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并且在指导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宣红石 单位:黑龙江省铁路集团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电网企业财务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电网企业业务特点,结合当前电网企业发展状况,在通用财务分析方法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一套电网特色财务分析体系。 关键词:电网 财务 分析 一、业务及财务分析背景 在当前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快速发展情况下,电网企业投资和建设规模不断加大,随着电网企业售电量快速增长,财务分析的作用越显重要,与投资效益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但当前,电我们的财务分析比较落后、方法落后、分析浅薄,与电网企业的发展不能同步。 二、财务分析主要内容 基于目前电网企业的特点,综合企业经营需要,我们重点就财务状况、收支状况、营运能力等十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以收支分析和资产分析进行阐述。 1.收支分析。 1.1收入分析,电网企业收入主要是售电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售电收入需要对电量和电单价进行分析,电量又按电量分类结构、电量地区结构等进行细分。 1.2成本分析,电网企业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燃料费、购电费、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我们可以对成本费用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成本费用的形成特点,据此可找到成本费用控制源头,提升财务控制能力。 2.资产分析。 2.1资产结构分析,着重分析资产基本结构、资产增量变化以,据此对资产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企业,同时可结合与企业收入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资产与收入的比例的合理性。 2.2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固定资产主要包括输配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资金占用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可按基建、配网、技改、农网工程分类分析。 2.3经营协调性分析,将流动资金与营运资金需求对比分析,分析经营需求与资金存量的匹配情况,确定企业现金支付能力,分析时可将“上级拨进资金”的科目余额视同投融资活动所能够带来的活动资金。 三、财务分析层次 1.指标层面。 目前电网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在日常指标分析时,可以结合指标计算公式、标准值范围、含义等深入地剖析指标现实意义,也可以进行关联指标对比分析,研究指标实际值的大小范围、比例结构、变动情况等。 2.报表层面。 报表分析可以按单位层级进行总体和个体分别分析,即对母公司和分子公司分别分析,母公司报表层级可以整体把握公司财务状况,分子公司层级分析可以把握局部,分析影响整体财务状况的原因,可以研究企业在某一方面的状况和特征。 3.方案层级。 方案层级分析是基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形成的专用分析层级,分析方案可根据企业常用或财务报告需要引用的方案而设置添加的,也可以结合企业需要建立新的方案。如利润分析方案,可以专项分析目标利润完成情况、目标利润同比完成情况、利润构成和变化趋势分析、内部利润分析等。 四、分析方法探索 常用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 1.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包括同一指标实际数与预算数的比较、本期数与上期数的比较,同一指标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等。 2.比率分析。 2.1构成比率分析,分析财务指标组成个体占整体比重,揭示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分析个体对整体的影响,揭示影响的关键因素,分析经营管理重点。 2.2相关比率分析,主要有:(1)偿债能力分析时,将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对比,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揭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2)盈利能力时,计算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比例,揭示投入与产出、耗费与收入比例关系,如将净利润与售电收入、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对比分析,分别求出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揭示企业盈利能力。(3)发展能力分析时,将售电收入增长额与上期售电收入、净利润增长额与上期净利润对比分析,得到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揭示市场占有能力和发展潜力,在电网企业,需要将“内部利润”还原为正常利润,将“上级拨进资金”发生数作为所有者权益数,然后方可进行分析。 3.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连续数期的指标值进行对比,观察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性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远景。趋势分析可以广泛地运用到各方面的分析中,包括收入、电量、电价、成本费用、资金流量、各种指标的变化率等。 4.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发现影响整体的关键因素的重要方法,利用因素分析法,我们可以建立内部利润因素分析模型分析售电量、售电单价、购电单价对利润的影响,每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每类电价对利润的影响,以及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以公式表示如下:售电量影响利润=单位边际利润×(报告期售电量-基期售电量)售电单价利润影响=(报告期电价-基期电价)×报告期售电量×(1-0.03×0.11)购电单价利润影响=-(报告期电价 -基期电价)×报告期购电量每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该类电价增减值×该类电量报告期比重+该类电比重增减值×(该类电基期价格-平均基期电价)每类电价对利润的影响=该类电价对平均电价的影响×总购电量线损率对利润的影响=-线损率增减值×报告期购电量×(基期购电费/基期售电量) 五、财务分析成效 1.挖掘数据内涵,提高财务效率。 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建立了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和方案分析,充分挖掘财务数据内涵,为管理者掌握企业工作情况提供基本资料及深入分析资料,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和分析模式,能够随时根据企业管理者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不同需要,迅速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转变财务职能,发挥分析作用。 新型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相关方案的分析,结合因素分析,经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影响某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政策,发挥了财务分析辅助决策的强大作用。 3.融合预算管理,强化管理职能。 财务分析体系实现了财务分析与预算分析相结合,细化了预算管理的内容,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手段,有力地推进了预算管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管理的转变应用因素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分析形式,建立总体预算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承包费用执行分析、资金流向分析、项目执行分析等多角度分析体系,充分发挥了预算管理为公司经营决策参谋、服务的职能作用。 4.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精益化管理发展。 精益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更加注重结果和成效。在新型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方案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精益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总之,探索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充分体现了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能够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分析,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多角度展示,更好的发挥财务分析的功效。 作者:黄陟 韦祖彬 刘社兵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在企业中开展财务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企业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的首要前提,只有经过严谨的财务分析,才能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财务活动。本文将从财务分析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相信能够对今后企业发展中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济活动;企业;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是进行相关的报表分析,从数据中推断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就要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的进步。 一、企业中开展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以及步骤 1.财务分析的方法. 首先,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法。顾名思义,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事先将不同阶段的数据汇总并且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以此寻求而出相似点以及不同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以及数据实际上都能为下一步的经营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这种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比较分析法又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绝对分析法,一种是定基分析法,还有一种为环比分析法。前一种分析的方法是将同一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数量进行比对,中间的一种方式是将某一项目在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对,从中发现共同点以及差异。后一种是将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变化情况。其次,以趋势分析法为基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金额栏分为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以不同的时期为依据进行分析,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这种方法称为编制绝对数。另外一种方法是以相对数额为基础的,选取出关键项目的金额,以此作为基数,并且与其他项目进行对比,将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从纵向上得出相应的变化。第三,因素分析法选取了与财务报表相关联的几个影响性因素,主要研究影响程度的差异,在企业总成本、净资产报酬等相关内容的分析中经常运用此种方法对财务指标加以研究,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因素替换法。还有一种方法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中根据情况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从结构上进行分析,这是在企业各部门比重配置方面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比率情况的不同而凸显出相应的结论。另外一种是对相关比重进行分析的方法,考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的相关联性,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从比率分析法中更加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2.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四个步骤中得以实现的。首先是要对所分析的对象加以明确,这样才能根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以便获得理想的效果。其次是要制定出明确的分析方案,以项目的难易程度为基准。第三个步骤是对与项目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数据资料需要尽可能的丰富,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相关结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数据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以及具体应用 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经营活动,是以财务分析为指导的,以此为基础,企业才能进一步拓展业务,才能实现资金的流通等。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运作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时发现企业结构异常的情况,以便能够做出调整。如果在企业中出现大量的资金流动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对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防止因快速发展而造成的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可见,在企业发展中,通过财务分析能够预见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企业要想得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才更需要加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通过对盈利资金比率的分析,可以观察出外界因素对企业发展状况产生的影响,这一比率越大就说明盈利质量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再投资比率在财务分析中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一比率的确定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项目的资金注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这一比率的结果与企业发展的规模成正比,也就是说结果越大说明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越大,从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财务分析中还能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一定的预测,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通过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一比率的确定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如果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越大,那么就说明企业具备较高的偿还能力,相应的信誉度也会得到提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偿还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经营所获取的利润。最后是对企业的利润构成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吸引更多的外界投资,还能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企业,相信企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了的企业规模的扩大,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在企业发展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企业利润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点表现。一是企业收入中主营业务的收入、营业外的收入以及其他的业务收入。二是支出方面主营业务的成本支出、业务税金以及其他业务的支出,还包括存货以及周转的损耗费、管理费以及所得税等。将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使财务分析真正地成为企业决策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其管理的力度,增强企业财务的促进作用。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一定的决策,还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加强企业财务分析,促进其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稳定,最终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侯雪雁 单位:大庆市红岗区伟业社区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卫生事业单位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应对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构建适合卫生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关键,故本文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简单概述,阐述了信息框架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原则,并提出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信息框架 一、引言 财务管理不仅贯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始末,更是组织单位财务活动、处理单位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经济管理工作。现今事业单位却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割强化: (1)强调对基础财务会计数据的提取,忽略非财务信息与最终需求; (2)重视内部控制和审计过程,忽略财务分析指标系统化的建立。在大数据时代下,真正高效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是基于信息框架下构建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尝试构建针对卫生事业单位相对可行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 1.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无法同时满足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需求。为此,模糊的财经法规界定不仅突显出财务分析体系的不健全,也导致现行财务分析体系在分析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经济情况时常面临局限。 2.重视不足沦为“边缘化” 首先众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明显不足,再加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会计工作职能的消弱,导致财务人员缺乏参与财务分析工作的主动性。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状况、运营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工作中一直处于被动进行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境地,为此面对财务分析中的问题,财务人员仅根据所发生的业务凭据进行局部了解和判断,往往很难找准问题关键。再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不重视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进一步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长期被忽视,沦为“边缘化”。 3.财务分析评价标准片面化 至今我国尚未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事业单位的专业财务分析评价标准,不同行业和领域事业单位却因特点、规模、构成和收入来源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使用统一的财务分析评价标准。同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与分析方面多依赖上级部门的指导与政策安排,缺乏主动的思考与创新,故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缺少专业化的评价标准,其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且缺乏研究价值。 4.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化 事业单位的会计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常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多方面的考虑,故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未基于报告阅读人的角度进行筹划,无法顾及阅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财务信息,单一的分析方法仅能提供单一模式的财务分析报告,导致其实用性不高。 5.财务管理工作中低效的全程监督 由于我国健全的财务管理监督法律约束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在大数据时代下,更无法有效的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 三、构建高效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体系现存局限与不足的分析,为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需在信息框架下整合所有的数据,重新构建高效的财务分析体系。 1.提高财务认识,强化制度建设 通常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片面认为财务管理是属于财务部门的专项工作,却忽略了单位的每一位成员都或多或少的与财务发生着相互关系,故应在全单位纠正这种片面的看法,重新树立全员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财经纪律是严肃的、严格的、无情的,违背就会受到相应处罚,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干部与同事。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石,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可形成长效机制,并能有效预防相应的财务风险。卫生事业单位应主要针对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 (1)综合性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会计核算、结算、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等管理制度; (2)单项管理制度,包括非税收入、基本支出、项目资金支出、现金等管理制度; (3)其他管理制度,如财务内部控制内部稽查、单位票据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只有在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构建长期有效的资金收、支、管全方位的约束机制,才能使得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合理使用,防止经费使用中常见的“跑、冒、滴、漏”等不良现象,确保单位各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2.健全财务分析指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评价财务分析指标的可行性,不仅要以指标中所含有用信息量多少为标尺,还要评判指标是否基于信息使用者角度进行构建。基于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进行财务分析指标构建的过程中应首先权衡单位本身以及利益相关各方对财务经济指标的需求;其次考虑财政部门对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结果对分析指标的需求;还需兼顾公共财政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提供者对资金运行绩效分析指标的需求;并对可能出现的主要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进行财务的风险评价。为此,系统专业的财务分析指标应主要包括:基本财务状况指标、预算及预算执行指标、运行绩效评价指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1)基本财务状况指标,反映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财务收支、资产保值增值等,能确保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全面、深入掌握单位的整体财务现状。 (2)预算编制及执行指标,主要反映单位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与预算执行情况,并可作为上级主管和相关财政部门评价单位预算完成、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参考。 (3)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单位财务运行效率的指标,可为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对单位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组成部分包括经费自给率、净资产增长率、经费节约率、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更新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4)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是对可能出现的主要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进行超前的控制和管理。因事业单位财务的筹资具有较强政策性,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周转方面缺乏再生性,为此事业单位在维持日常工作及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应为因资金运转问题导致潜在不利事件发生或引起相关损失。基于现今卫生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中所面临的几种常见财务风险:资金运作风险、贷款风险、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等,这些常规风险的产生都将直接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故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指标应包括两部分:①总体失衡指标,选取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基金可用率;②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针对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率。 3.搭建数据信息平台,强化数据的有机融合 财务分析数据可提供相关财务内容,但每项工作进展中还包括非财务信息,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走势,为聚焦卫生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点、重点或重大事项关注点,需更好地融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信息时代如缺少大数据平台的支撑,财政部门无法对各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有效监控,也不能及时了解各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且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整体预算执行分析,故财政部门无法有效约束各级预算单位支出,使得各级预算单位支付主观随意性大。为使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真正实现数据化和效益化,全面展现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境况,深入评估其经济运行效益:①财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财务数字平台的建设与推广,使得每一笔支付款项的来龙去脉都真实反映在大平台网络上,财政部门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停止预算单位后续操作,终止资金使用;②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注单位运行过程中大量非财务指标的实地调查以及相关计算,同时整合多部门的协同作战,打破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孤岛,在大数据平台上真正实现数据网络的无缝对接;③平台数据的有机融合,面对单位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庞大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信息,基于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整合繁杂的各项数据,择取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网络直报与医改监测,并汇总成全面反映单位运行情况的财政年报与卫生年报信息体。 4.构建多元化、多角度专业财务分析模式 基于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并对其日常的运行能力与抵抗财务风险能力作出有效评价,探寻出相关的问题症结或发展潜力,为此针对不同分析对象与受益者所处的不同视角,构建不同的财务分析模式: 1)综合财务分析模式将卫生事业单位每个部门的营运、盈利和偿债能力各方面的分析综合纳入分析体系中,基于不同侧面和层次对卫生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解剖,为此提炼出能满足相关者决策部门的总体需求,并对相应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2)专题财务分析模式基于不同专题项目的总体目标与要求的差异性,其财务分析模式也亦因事而异,并充分考虑使用者身份的角度差异,再有机结合当前社会政策变迁,最终理顺并抓住目标需求,进行方向明确、内容多样的重点分析。主要出现的专题分析包括:①专题事项情况概述;②项目基本运行情况;③目标要求可行性分析(符合性、预测性);④实施前后对比分析;⑤合理建议的完善。 3)项目财务分析模式作为卫生事业单位重要组成部门,公立医院的项目财务分析是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管理的核心基础,现行的项目财务分析主体包括:边际效益、本量利、机会成本、杜邦财务、作业成本和投资项目决策分析模式等。针对不同性质定位的项目合理判断并选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如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可详细分为净现值法、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获利能力指数法等,如需考虑时间风险价值,还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分析指标。为此项目财务分析须全面衡量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发展状况,明确项目分析的目标,科学择取分析模式,保障切实有效的分析决策依据。 四、结论 在信息化数据平台辅助下,卫生事业单位需合理构建并完善财务综合分析体系,使财务分析指标能够科学合理,从而进行全面及重点深入的专业财务分析,产生有使用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以便在事业单位和谐运行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从而形成多层次多维度渗透的财务分析与管理模式。 作者:唐亚军 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企业财务分析意义及重要性分析 摘要:企业经营的决策主要来自企业的核心领导层,领导层在做出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公司文化、产品领域等相关措施时,都需要相应的财务分析做为依据,从中看出公司的偿债、获利、营运能力等做出直接反映,本文指出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同时强调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意义;重要性 一、前言 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全球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带来巨大影响,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更是需要做出合理、科学、完善、预见性的企业管理政策,财务分析给予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对于企业内部外部做出深刻剖析,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报告,供决策者参考。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1.执行国家政策,完善经营的重要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面临着各种挑战。企业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按照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管理手段管理发展好企业。财务分析任务其中之一,要分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是否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通过正当竞争获得企业的最大化利润,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财务状况。 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了解企业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主客观因素,合理评价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使企业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使企业得到很好地发展,更好迎接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种种挑战。 3.是挖掘企业经营能力的手段之一。 通过财务分析计算,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资产周转状况,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充分认识企业中资源,发现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促进企业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生产经营,满足企业中各种内外部发展需要。 4.是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的重要前提。 财务计划是依据货币形式,确定企业经营规模,据生产经营规模,规划企业的资金量、劳动的消耗和劳动产品,同时参照完成企业与财税、企业与银行之间款项交接的书面方案。编制以货币形式反映提案,需要真实客观资料通过财务分析获得。 5.是科学性地管理投资决策的来源依据。 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获得企业能力的大小、偿债能力等,分析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了解企业对公司财务状况、企业优势,发现不足,及时更正经营策略。对于企业重大决策,财务分析会影响到企业高层的决策。财务分析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1.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财务分析是运用科学地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和决策进行分析,通过财务分析把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变成预计信息,才能使企业具有预见性。使企业资源完成高质量地份额分配,实现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2.是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的核心关键。 企业管理所做出的每个决策,都离不开财务分析结果的支持。财务分析的内容对公司决策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对企业评估、预测,是决策实施的基础,财务分析在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会更加重要。同时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重要作用也是巨大的。 3.企业财务分析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相关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分析通过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的潜力,发现企业中的问题,揭示企业发展中的矛盾,整合企业的种种资源,采取措施,改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效益持续提高,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通盘分析,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利用资金,保证企业的战略方向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考察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依据。 通过财务分析,得到公司业绩和财务状况,对可能影响经营的因素进行划分,落实责任,客观评价工作成果。提出指导性意见,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分析可以明白企业执行的国家政策,税金利润的完成情况。通过财务分析,获得企业经营详细信息,预测投资风险和获取利润大小。 5.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优化。 成本控制是增加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若能在产品质量的得到保证前提下,降低企业生产产品成本,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使企业的发展状况得到提升。制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了解企业所处环境和发展状况,确定合理企业成本,能够调动目标执行者参与执行计划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实时监控,了解产品成本走向变化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各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6.为资金流向提供参考依据。 把资金合理地用于企业经营中,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分析关键点。提高资本运用意识,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避免资金周转迟缓,确保生产经营良性运行。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分析实施把握着企业的资金调度,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使企业相关人员提高资金时间价值和成本控制,发挥企业有效整体优势。企业要在流动资金管理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资金使用量,包括生产产品的成本、人力资源的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等等,要使企业总体收益最大。同时要对利润和效率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都是在分析结果之后做出的综合比较结果,以求达到投资最大报酬率。 四、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中,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企业良好地运行发展离不开对于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监督管理,财务是企业运行的命脉,若是没有良好地财务状况,一切都是空谈,财务分析牢牢把握住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的投资、管理、生产、战略转型等等提供了指导性作用,协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刘媛媛 单位: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企业财务分析和风险预警财务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和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也愈加困难。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若是科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化解问题。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警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财务预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财务预警;问题;策略;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预算指标下公路财务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其本身是由许多种不同的项目共同构成的一个组织,公路施工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特征,基于预算指标的公路财务分析能够解决当前公路施工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此,本文基于预算指标的公路财务,对目前公路管理部门财务预算的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当前公路管理部门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分析预算指标公路财务 一、公路管理部门财务预算的现状 (一)当前公路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 编制下与其相关的制度方法与制度内容的确定不大符合常理,往往没有考虑细节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公路的养护方面超出预算的数额。举个例子来说,大多数公路管理部门实际上在养护公路方面的公里数目与成本方面所花费的数目额其实在少数比较发达的地方和少数落后地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还有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与预想的情况是不同的以及公路路面车流量的多少等方面都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虑,这样就使得对公路预算没有办法进行详细的分化,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了以前制定的目标,从而使得预算没有了可行性。还有公路财务管理部门所进行预算花费的数目额与项目所支出数目额在对少数项目进行制定的标准和项目所制定的内容在进行界定时并不是非常的容易,不仅如此,而且制定的内容还相互交叉,从而出现了专款不专用等情况,公路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由于其缺乏确定性,在落实到基层以后,在对财务预算进行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难点,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在平常最熟悉的建设类项目当中以及和行政事业有联系的各种大型的专项业务中会时常有混用的情况发生,这样就非常容易使其缺少严格科学的认证程序,并且随意性比较大,造成了公路财务在预算方面没有具备严谨的科学性,从而使得其执行得不到高度重视。 (二)公路管理部门财务预算下达到基层的时间不够快而且不够及时 财政部门一般都是预算于上一年编制并且在一年的刚开始再下达到基层,但是公路管理部门预算一般都是在每年刚开始按照其单位的方针与进行规定的总体工作计划来对其编制,其主要部分在于项目的支出部分,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经常脱离公路管理部门的实际中的工作计划,从而使得即使它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安排的非常同步合理,但是往往下达到基层的时间已经到了每年的五到六月份了,这时候实际工作的进度已经完成一半了。还有大多数收费站的项目支出比较少,所以产生的影响力也比较小,但是由于其养护公路的项目非常多,难度系数也比较大,这样就使得其任务非常繁重,从而经常出现公路财务预算与计划下达不够快速而造成了资金困难,这个因素直接就影响着公路养护工程的工作进度。(三)公路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生活中所公共花费的一些项目的数额不能够准确的进行确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确定的规定数额的基本数据,而且统计数据时经常出现不完整或者时间比较滞后,并且公路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的费用数额和单位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举个例子来说水费、电费以及会议的支出等。除此之外,还受到了财力的约束,按公共使用的经费标准规定的预算比较紧,使得其供给水平非常低,从而使得公路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支出频繁。 二、实施公路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公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提高对财务预算的认识 要想提高对财务预算的认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公路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首先要把预算管理工作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而且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时常抽时间和财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了解具体情况,相互来进行传达下一年的工作思路与相关工作方针,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编制预算财务的过程当中心中能够有数。并且进行公路财务预算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从而可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公路财务预算的认识程度,拓宽这些财务预算人员的工作思路,除了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之外,公路财务预算工作人员还应该熟悉掌握不同区域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财务政策还有新文件的相关措施,打个比方来说,其中在对公路财务部门进行预算方面的相关比较规范的文件与深化落实管理两条路线的具体措施以及在政府方面进行采购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都必须要做到专心致志,而且还应该善于去寻找问题与努力去挖掘问题。除此之外,公路预算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需要按照目前当地所出台的相关具体措施来对其制定具备系统化的相关规范性资料。并且需要总结以往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把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的落实到在进行预算编制方法与预算编制的内容中去,从而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公路部门预算管理更加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以及增强公路管理部门的法制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升公路部门的管理水平。 (二)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多强化基础,强调科学 公路管理部门要想做好财务预算工作,首先得把公路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然后再结合不同公路管理所具备的不同特点,公路管理部门充分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零基预算的原则,要多注重科学化,强调基础,并且要从根本上摸清楚家底,从而可以做好管理的量化工作。例如,在确定了基本建设所花费的数目额与大型的修缮项目所规定的标准工作中,得了解如何对大型的修缮项目进行正确的区分和在平时的生活中公共使用的费用以及日常修缮当中所花费的数目额。而且除了需要考虑定性、定量的规定以外,还需要对各项管理项目所花费出的实行绩效进行有序的管理。公路系统养路项目实行绩效考核能够节约公路的养护成本,还能够提高养护质量,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公路的养护资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管理部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注重财务预算管理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只有做好公路施工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让公路施工单位重视财务管理,从而增加公路管理局的价值。 作者:董梅 单位:菏泽市公路管理局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分析 摘要:为了保证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保值、增值,需要全方位客观地分析上市公司的风险状况、发展前景,选择适宜的投资对象,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分析是投资者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点,比较并计算相差数据,得出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等相对指标,并和社会同类指标、行业指标进行比较,准确判断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大小。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挖掘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分析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证券投资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随之,全方位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新时期投资者谈论的火热话题。而如何从不同角度出发,准确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效控制风险已成为所有投资者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核心部分。财务分析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但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属于一门科学,也属于一门艺术,需要灵活应用各方面的知识。投资者需要站在投资的角度,多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当下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比如,具有的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并在分析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基础上[1],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还能验证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一、资产分析 每股净资产越高,表明该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较强的扩张能力,能够实现股本扩张,如,转股、配股,有效抵御各方面的风险。而资产负债表是对上市公司会计期末所有资产、负债等各方面的客观反映。投资者可以在全面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负债表的基础上,了解其当下的财务实际状况,长短期偿债能力等关键性资料信息。也需要多角度出发,和市场价格相联系,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2]。同时,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投资者要对这几个项目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应收款项、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换句话说,只有这些相关项目资产所占流动资产比例逐渐减少,日趋合理化,相关指标得以优化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利润才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一)应收款项 1.应收帐款通常情况下,如果公司存在超过三年的应收款项,属于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应收款项很难服务于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容易使经营决策者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在运营过程中,“坏账准备”是企业会计核算包含的科目之一,并不会对股东权益造成负面影响。但就当下我国发展形势来说,“三角债”大量存在,需要借助关联交易的力量,以“坏账准备”科目为纽带,操作对应的利润。如果投资者发现某个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资产,一定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看其是否存在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在此基础上,还要以会计核算的“坏账准备”为媒介,分析该公司的资产是否存在不实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相同,主要是用于核算企业之间购销业务,属于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不断恶化,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正常业务的顺利进行,付款方的这笔货物将无法取得,所体现的对应资产便不能实现,导致“虚增资产”现象的出现。 3.其他应收款项 其他应收款项主要指核算企业在发现非购销活动时候的应收债权,比如,备用资金、不同类型的垫付款。但在实际运营过程,这些方面极为复杂。比如,一些大股东、关联企业会将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面。而这笔资金将很难解释,也能收回,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误导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如果发现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提高警惕,很容易掉入陷阱。 (二)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净损失 实际上,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属于本期公司已经支出的款项,只是摊销期不相同。一般来说,递延资产的摊销期在一年以上,而待摊费用不超过一年。同时,如果严格地讲,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都不满足资产定义的客观要求,它们都很难对是否存在预期的未来收益进行估算,但它们好像又和未来经济利润有着某种联系。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很多人都会把已经发生的那部分资本称之为资产。此外,在运营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把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挂在对应的资产负债表上,甚至有些常年挂着。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收益确认的稳健原则,会使投资者无法对相关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具有的盈利能力做出客观而正确的评价。 二、损益分析 股票投资属于一种相对价值[3],在运营过程中,损益情况是公司经营结果的具体展现,而损益分析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方面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多种元素组成而成,比如,运营效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质量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就公司盈利能力而言,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毛利润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市公司想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稳定的获利水平。进而,获得长期性的投资价值。在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就横向对比而言,需要和相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分析,看公司在相同行业中具有的盈利水平。就纵向对比而言,它是指公司每年的指标进行客观地分析。以时间为导向,看公司当下具有的盈利能力是否处于恶化状态。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需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原因,制定可行的方案,采取可行的对策加以优化完善。 (二)运营效率分析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都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效率。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公司资产运用效率越高。和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相同,也需要对此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通常情况下,在存货周转率方面,重型机器设备制造业远远低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同时,在众多行业中,存货周转率是服装行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主要是因为在新时代下,服装行业属于时尚消费,一旦存货周转率不断降低,说明库存积压很严重,而想要及时处理掉这些过时的服装会非常困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影响自身的正常运营。 (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 就偿债能力而言,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核心要素。其中的资产负债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和很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即使有一定的负债,也能进行杠杆运营,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股东的回报率。在公司运行过程中,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指标分析。公司也要对相关的资产质量分析引起重视,需要阅读相关的年报,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比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情况,公司是否存在负债。 三、发展前景分析 上市公司来自不同的行业,对应的投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利润不断上升,才能显示出盈利的意义。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上市公司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所处行业中,它是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得到政府支持,其中的核心业务是否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随时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更新升级,长期处于超额利润的状态。此外,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可以在适当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扩张或者兼并扩张,提高自身的成长能力。一旦兼并成功,相应的合作伙伴也能给企业带来丰富的运营经验,运行设备,进入不同的行业领域中,尤其是壁垒较高的行业,不断为兼并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利润成倍增长。同时,在对应地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企业也能从中获益,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想要把握公司的投资价值,需要全方位分析公司当下的运营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对应的盈利形式。公司的经营状况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已有的主导产品、管理能力、研发能力。 (一)销售、盈利模式 掌握公司已有的销售、盈利形式是分析公司运营情况的首要前提。比如,在服装类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需要全方位了解公司产品销售模式,比如,看其属于直销,还是经销商销售。如果公司采用的实体店销售形式,还需要了解实体店的具体位置,如果采用的是经销商销售形式,必须要知道给商的具体折扣,商的盈利情况。 (二)主导产品 在公司运营情况方面,了解主导产品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需要进行深入了解,比如,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拥有的消费群体、科技含量,还要尽可能了解公司的客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知道他们对公司产品的评价如何,是否满足了客户各方面的客观需求。 五、宏观环境分析 (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情况下,宏观环境是由多种元素组和而成,比如,该地区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政策。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和当地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汽车类上市公司为例,产品需求程度和当地人均收入息息相关,一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下降,汽车产品的销售量也会逐渐下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 一旦利率上调,企业的借贷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会给那些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他们的财务费用,远远超出预算,经济利润逐渐下降。在众多行业中,发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高的,利率敏感度也比较高。就汇率而言,主要是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一旦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状态,外国人就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才能买到相关的产品。随之,他们会减少对该类产品的消费,出口企业的商品需求量逐渐下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陷入危机中。此外,存款储备率主要是对国家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予以客观地反映。比如,如果存款储备金率正处于上升阶段,说明国家当下实行的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银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财政政策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为对应的税收政策。想要拉动消费,促进当下消费、投资需求,需要适当降低税收率,扩大对应的减免税范围。这样才能提升公司产品需求,进而,改变公司当下的运营状况,提升业绩,增加经济利润。通货膨胀水平方面。简单来说,通货膨胀水平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为CPI[4]。如果当下经济发展良好,即使通货膨胀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也能增加公司运营利润。但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过高,国家必须采取加紧的货币政策,避免影响公司的业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证劵市场日趋成熟,但制约证劵市场因素较多[5]。投资者想要更好地了解对应的上市公司,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如果行业不同,客观而深入地分析该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位置,采用的运营形式,并在深层次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预测该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这样投资者才能知道对应上市公司具有的投资价值,使对应的投资更加客观、科学,存在的风险较低,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财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分析,经营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过去以及现在的财务情况,根据财务分析的结论推断出企业财务的发展规律,进而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十分激烈,在市场如此紧迫的环境中,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财务现状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稳操胜券,在面临决定时能做到纵观全局,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选择。本文对财务分析在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数据作为依据,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企业财务上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经济现状做出评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门科学。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直接普遍的企业经济分析方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类企业的财务分析目的与其他企业相同,都是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类企业的财务分析涵盖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现代农业类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表示出来,企业的财会部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从而得出企业利润率和债务偿还能力等指标,通过长时期的数据比对,可以判定企业的资金结构和企业经营的风险大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直接的依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数据。农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财务分析在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需要重点研究。农业生产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有多种,生产过程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的双重制约,因此,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指标确定需要更加斟酌,考虑的方面应该更加周全,才能针对农业企业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价值,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 一、利用财务分析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财务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的运营能力等,财务管理指标体系是各个管理指标的有机结合,制定财务管理指标体系要从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吸收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求指标多,只求指标精,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反映企业自身的特点,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能满足政府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又要能直观地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各个指标的结合要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让经营者对于企业的收益有一定概念,要能反映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让经营者对资金的周转有一定把握,要能反映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经营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规划。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角度来讲,财务分析可以让经营管理者更好地掌握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出入都要在财务分析中表现,对大金额的收支要出示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分析内部资金,可以掌握各部门的财务状况,对于资金紧缺的部门给予支持,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也可以为内部的考核提供依据,作为评价员工业绩的一项标准,对于业绩不合格和擅自挪用企业资金的员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内部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制定过程中既要依据规范化的原则,又要灵活精细,对内部资金有足够操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争得上风。农业企业对内和对外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确定后,完成了财务分析的重要一步,要进行接下来的财务分析,还要理清财务指标的层次,同一层次的指标同时进行分析,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综合,综合后的结果才能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 科学的经营方法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前提,企业管理过程涵盖的每个方面都需要科学的方法,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企业的命脉,采取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是必要的,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意义。在农业企业中,应该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引进人员时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在保证引进人员专业素养良好的前提下,注重引进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全体员工要对企业的经营模式有深刻的认识,对资金的周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认识企业近期的发展状况,贯彻下一阶段的经营手段和资金周转战略,便于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接。财务分析最终要以财务分析说明书的形式向管理者汇报,损益表、负债表、利润表是财务部门制作财务分析说明书的基本报表,要本着真实可靠的原则,采取更加精确的方法制作财务分析说明书,传统的方法较为简单,运用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便得出结论,可靠性较弱。财务分析人员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用多种精确度高的方法进行说明书的编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可以找出多个指标的相关性,不拘束于指标的两两比较,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加强财务分析的规范性 财务分析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部分,也需要企业制定相关规范来约束。财务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涉及到大金额的资金流动,因此需要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需要审核,出示相关的发票,对于大金额的资金出入,发票要由企业领导审核,不能出现不明资金出入账的情况,监管部门的选择要公正公开,保证企业运行的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必当严惩。农业企业的运行情况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内部还需要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估小组,风险评估小组中要包括专业的资金风险评估人员,必要时邀请资金风险评估专家,当自然条件剧烈变化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时或企业的开支严重超出预估值时,风险评估小组要根据当下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企业财务风险预估,当风险足够大威胁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时,企业经营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财务上的稳定。财务分析的规范性首先要求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性,财务人员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对财务分析人员的要求,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企业的发展有全方位的了解,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在企业财务陷入危机时提出适当的补救措施,重视企业规范规程的指导作用,做到严于律己。 四、结语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的生产条件,保证企业资产的稳固、掌握资产的流动情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管理者的要求。农业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对象,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有相同之处,都需要采取适合自身的财务分析方法,重视企业内部财务的稳固,保证企业财务发展与市场要求的协调,符合政府对企业的发展要求,但与其他企业也有不同之处,把财务分析应用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农业这一基本行业的特殊性,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涵盖涉及农业发展的特有指标,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 作者:滕雪连 单位: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管理会计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研究 摘要:财务分析既是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支撑,也是管窥基层企业落实总公司、分公司各项管控措施是否到位的重要载体。目前,基于财务会计的财务分析已不能满足中储粮发展的内在需求,立足于管理会计,探索建立适应集团财务管控要求的新型财务分析框架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管理会计,结合中储粮基层企业实际,探索建立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新型财务分析框架,并提出财务分析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企业价值创造,核心作用是“了解过去、权衡当下、引领未来”,具体路径是“基于业务、着眼大势、支持决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价值创造分析框架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具有计划(对未来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合理配置资源)、控制(通过指标体系掌控企业运营)、决策(通过信息的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和评价(通过指标体系评价业绩和运营)四大作用,管理会计最常见的工具和方法有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管理会计报告。从会计工作的本质角度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相对有效的信息参考系统,但财务会计侧重于“衡量价值”,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创造价值”。其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是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过去已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并将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但更侧重服务于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更侧重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与管理,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的高、中、基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运用会计处理手段来反映与解释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主要为企业的“过去”服务,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是在企业已有的经济生产活动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主要为企业的“未来”服务,属于“经营型会计”。 (三)特征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要遵循国家相关的财会规定对企业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且处理的信息要求准确、具有客观性,在对信息进行确认与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所制定的程序进行,最后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向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管理会计偏重于管理性,也并不会受到国家会计制度的影响,在对企业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点,灵活选择操作方法,其工作所产生的信息来源于企业过去,但服务于企业未来,在时间、格式等方面也并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客观需求而提供。 (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专业知识,对财务处理的程序熟练掌握,能够完成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与制作、对财务账簿进行登记以及对报表进行编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会计规范,财务人员需要对相关法规进行细致掌握,以保障合理操作。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需要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从而实现对财务数据统计与分析。所以,从事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编制水平不高,信息利用率低 存在就数字论数字,将分析变成对数字的解释和说明等缺陷;存在为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繁琐分析的倾向,提出的问题和措施浮于表面;会计专业术语过多,限制了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久而久之,财务信息支撑决策作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这样的财务分析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管理层决策的需要,只能称之为数据分析报告而不是财务分析报告。 (二)视角狭窄,对上级管控措施缺乏呼应 部分财务分析人员错误地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已形成的保管、轮换、贸易经营、加工等环节的利润分析,而对企业资金状况,仓房维修改造、未结经济案件、遗留问题整改、风险类指标等事项缺乏关注,不利于决策层掌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造成无法权衡当下,及时改进工作。 (三)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促使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现有财务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同时现阶段过分重视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到的目标,常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 (四)与业务脱节,经济预见性不足 普遍存在就财务谈财务,难以拓展财务分析的视角,不能将财务分析指标与其背后的经营实质联系起来,也不能从整体出发,层层深入、递进式分析判断,深挖数字背后的问题。同时,对企业经营决策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如对轮换购销经营的可行性缺乏提前预判,无法做到“事前算赢”,对计划和决策缺乏支撑,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建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思考 为满足内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过去、权衡当下、引领未来”的总体要求,财务分析既要对企业资产状况、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等等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又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这个主题,研究建立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理念的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笔者认为中储粮基层企业应在原有的分析框架下,至少再增加五个方面的内容,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创效、降险控效、对标增效、跟踪问效和事前算赢。 (一)实行动态平衡分析,实现资金创效 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包括资金的管理,结合中储粮实际,笔者建议以自有资金和当期可用现金流分析为切入点,达到摸清家底、实现资金创效和管控资金风险的作用。自有资金是指企业可自行支配使用并无需偿还的资金,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企业经营积累、财政补助资金、折旧摊销资金等。具体测算公式:自有资金结余=所有者权益+专项应付款+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当期可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当期暂时无需支付的款项+坏账准备-当期暂时无法收回的外欠款当自有资金有结余时,要分清是固定资产占用、存货占用、往来款占用还是货币占用,据此及时调整策略,及时上存闲置资金,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当自有资金有缺口时,要详细分析资金缺口占用来源,查清是否占用竞价销售回笼款、保证金、出库费等政策性资金,以便及时调整筹资决策,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在对自有资金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视当前可用现金流情况及时调整资金运作方案,相应选择增收节支措施,如将活期存款转换成定期存款,加快资金周转实现经营性财务费用下降等措施,最终达到资金节支创效和风险防控的双重作用。 (二)识别和控制风险分析,实现降险控效 财务风险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储粮基层企业的经营特点,重点关注和设置三类风险指标,具体包括:应收预付款、库贷指标、未结经济案件等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潜亏事项。具体分析重点及方法: 1.对应收预付款。 考虑竞价销售、跨省移库等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应收款和系统内单位欠款回收风险较小,重点对系统外单位欠款进行分析,要对款项性质、形成原因、账龄、清收措施、预计清收时间、责任人等情况进行分析,逐项提出清收建议,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在下个分析期内对上期清收执行进行通报,督促责任人加快催收。 2.对库贷挂钩指标。 要分别对政策性粮油、轮换贸易粮油库贷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对政策性粮油贷款远大于库存值的情况,要对照资金状况分析,详细分析资金占用状态,提出解决方案,防范政策性风险。 3.对潜亏事项。 要根据案件、遗留问题处理进展情况或粮食市场行情,依据责任部门出具的意见,做出职业判断,合理预计损失,按照谨慎性原则,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提出计提坏账准备、提取跌价准备等拟处理意见,并适时调整利润预算。 (三)对照先进单位分析,实现对标增效 结合自身仓容、存粮、人员、固定费用等情况,从保管、轮换、贸易等环节利润中分别选择1—2项相对指标,如吨粮保管费用、补贴前吨粮轮换利润等,对照分公司辖区先进指标和资源与自身相近的单位进行对标,逐个深挖差异原因,查找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将对标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各科室及时改进工作,激发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真正实现对标增效。 (四)对照上级管控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一方面对总公司、分公司布置的仓房维修改造、未结经济案件、遗留问题整改等重点事项,尤其是重要费用列支、计提坏账准备等影响企业效益的事项要逐项逐条进行说明,对上级要求进展缓慢的事项,如仓房维修完工率和结算比例,及时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和办理意见,由决策层权衡后重新布置,以便加强督办,真正实现跟踪问效。另一方面对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做好指标的执行反馈,按月分析费用执行、效益完成等情况,及时传达到各科室,及时改进工作,强化预算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五)紧跟业务适时分析,实现事前算赢 为提升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引入变动成本法,进行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盈亏平衡点,确立最佳存储期与交易量。具体理论和方法:贸易经营盈亏主要取决于贷款购入存货的利息(自有资金购入存货的机会成本)、存货日常管理费用、库存损耗等变动费用,且其金额随储存期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本量利的平衡关系式调整为: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储存天数。 四、建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配套措施 从本质上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搭建过程就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转变,一是要树立管理会计意识。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要转变观念,树立价值创造意识,做到“跳出财务看财务,立足管理看财务”,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计划、控制、决策和评价职能作用。二是要造就一批管理会计人才。从系统内选拔一批会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拓宽视野,提升素质,提高水平,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决策支持作用。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新的财务分析模型。由总公司、分公司组织专门力量,立足管理职能,结合中储粮行业特点,按照国资委、财政部、总公司等众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制定新型财务分析模型,通过浪潮系统实现自动取数,并自动形成分析报告及相关图表,通过固化和统一财务分析模板,提高总公司系统总体财务分析质量,使会计工作真正服务企业价值创造。 作者:白金旗 唐鹏 单位:中央储备粮郑州直属库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了较大影响,利用新会计准则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财务报表上的项目和以往也有着较大差异。本文首先对财务分析进行概述,解读新会计准则在规范财务报告方面的优越性,而后进一步分析新会计准则给财务分析带来的影响,最后提示新会计准则环境下进行财务分析应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企业以各类财务数据、报表为依据,运用特有的方法对企业财务状态及经营成果作出的深入剖析,其目的是真实呈现企业的发展态势及运营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并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分析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比例分析两大类。 (一)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最主要的两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首先,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并根据财务状况变化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资金结构、经营规模等作出恰当的调整,而财务状况本身则包含着企业经营能力、资金流动性、筹资风险、偿债能力、所有者权益变化等信息;其次,利润表分析的分析,分析利润表的目的是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根据企业盈利的变化改进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关环节,而盈利状况本身也包含了利润分配状况、盈余积累状况等信息。 (二)财务比例分析 财务比例分析可以体现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偿还能力,偿还能力就是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其可以细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通过流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较反映出企业是否有能力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即发性债务进行偿还;长期偿债能力可以反映出企业能否按照合同约定对长期借款本息进行偿还。当然,对于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来说是不可能靠变卖固定资产来偿还债务,而是通过投资所得来偿还到期债务,投资所得的高低才是衡量长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关键。 二、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规范方面表现出的优越性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信息的综合性载体,同时也是相关利益群体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渠道,更是企业管理层作出相关决策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历史交易和经营状态为基础,反映出的信息公平性和公开性较差,以此为依据而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原有会计准则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完善,并添加了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原则性及规报告容规范性的要求,概括的说其优势性可表现为:第一,对财务报告应涵盖的内容要求更加具体,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反映日期及区间有了一定的限制,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期间更为明确,也使相关的财务分析更具针对性;第二,财务报告的目标更加突出,旧会计准则并没有提及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而新会计准则明确的指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及相关工作任务,其要求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中应包含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资金动态等信息,使报表信息使用者能够在财务报告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第三,明确了使用者,原有的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使用者方面表述的比较模糊,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各方的权责有了更为明确表述,便于各方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新跨级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财务处理办法,例如:存货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无形资产处理、非货币性资产处理等方面均有涉及,这实际上也给财务分析带来了影响,下面对一些主要的影响进行概括:第一,存货方面,新会计准则要求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取,这对于存货数量量较大且周转率较低的企业也来说会影响其当期利润,而新准则在存货方面作出此项要求,其本身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企业恶意操控利润的行为进行操纵,使企业各期的经营结果更具真实性和科比性;第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出了限制条件,规定了要以公允减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将换入资产和换出的资产的价值差计入当期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客观上均存在着一定弹性范围,资产价值在弹性范围之内的变化对企业资产结构、所得税、净资产均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也有义务对非货币性的各类交易信息进行披露,这实际上各利益方对企业的非货币资产交换行为进行监督;第三,新型资产减值及债务重组方面,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等业务有了更为明确的细则,各企业之间的业务操作和财务处理将更加趋同,这有助于企业进行规范化市场运作,也使得相关分析数据更具可比性;第四,无形资产方面,新会计准则将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分成了研发环节和开发环节,研究环节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其费用支出归为当期损益,开发环节支出则计入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这项规定降低了高新企业在研发环节利润指标的压力,另外,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间可由企业人员自行预期,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企业粉丝财务报表的空间。 四、新增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细则带来的影响 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给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巨大,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到企业的多种业务,并影响偿还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公允价值在财务核算中运用首先给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带来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结果,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此外,对于投资房地产的核算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价,但尊则也特别要求了其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必须符合要求。 (二)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细则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使用公允价值模型,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上的变化需在企业损益中表现出来,而且在财务报表中应有专门的栏目。此项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使企业的利润更为真实,也使得股票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结果联系更为紧密,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新标准在金融工具计量上的改变健全了企业盈利标准,使企业财务运营工作得以完善。 (三)投资性房地产细则带来的影响 新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计量依据,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发生的波动需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相关政策重估方面的新应用,促使重估净资产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关键标准,相关细则的融入改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五、新会计准则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关键点 (一)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运用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为提高其质量需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使相关人员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准确而熟练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完成财务核算及分析工作。企业还要建立起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起稳定的市场信息系统,确保持公允价值计量与行业整体一致性。此外,企业要对收益观进行深入的探索,全面收益是传统收益的升华理解,在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运用的初期可考虑编制全面收益表的方式来过渡。 (二)变动后利润表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在计量属性及所得税计算方法上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不同的企业利润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为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准则的变化会给企业利润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自身也应该合理的运用会计准则来反映真实的盈利状况,不要违规的操控利润并避免利润。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人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新准则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但却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价值,正确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种责任,在利用利润表信息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求分析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对企业合并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母公司需要纳入投资企业合并范围,财务人员在进行分析时要判断纳入行为的合理性,准确的判断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拥有实际控制权。此外,新会计准则将少数股东损益改为归入合并利润表项目中,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包含子公司的损益,这样一来母公司的净利润就会受子公司的影响,在财务分析时是否把少数股东损益计入净利润需视财务分析的目的来决定。 作者:易峰 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财务的分析程序,并且也将分析结果用于企业决策的参考中。所以本文就对现代财务的分析程序以及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旨为相关的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财务;分析程序;方法体系;重构研究 前言 现代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主要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的相关分析和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分析程序和方法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让企业的财务分析更加合理,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进步,已经成为了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财务分析的作用 1.评价企业的历史 通过财务的分析能够让企业过去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才能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制定发展的战略,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 2.分析企业的现状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好的方法来克服企业面临的问题[1]。 3.制定未来的战略 通过财务分析的过程能够让企业管理者清楚的了解企业自身所占有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不不断发挥企业优势,避免企业劣势,制定出最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体系重构 1.信息的采集整理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这一工作的准确性对未来的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首先应该将财务分析的目的进行明确,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从而收集到对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内容。其次,财务分析人员还应该在收集之前制定分析的计划,制定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这样才能让财务分析计划为企业财务分析的整个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在进行收集信息的时候还应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只有比较具有实效性的信息才能够让分析的结果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现状[2]。 2.企业战略的分析 对企业战略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相关的分析人员要充分的重视这一分析环节。因此,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地位进行充分的明确,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市场的流动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3.财务分析的实施 在财务分析的实施阶段,首先要对企业财务的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相对数指标和绝对数指标两种。还要充分的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反映流动性的指标和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时,还应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投资的决策来进行分析,包括资本收益率、股利发放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等。其次,还应该对企业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既要对一些发展现象进行充分的了解,还要分析其产生的具体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财务指标分析和报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经营中完成的业务进行评价,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 4.财务分析的评价 在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阶段,首先是要进行企业财务的综合评价和分析,这一过程中应该将实际调差结果和定性分析判断和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结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财务分析的人员还应该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反复的检验,从而让分析的结果更加具有精确性[3]。其次是要进行企业的价值评估和财务预测,这一过程是要充分的结合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对企业发展的未来进行一定的预测。最后是要将分析的结果总结成财务的分析报告,它是将企业财务分析中所有的问题、现状、分析结果利用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能够让财务分析的连续性得到保障。 三、结论 总之,本文主要是对现代企业中的财务分析程序和方法体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得知,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相关的企业财务人员应该严格的把控分析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才能让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也能够让企业的正确决策更加推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邓佳宜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财务分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企业财务分析进行简单的介绍,阐述了财务分析的作用,提出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策略 一、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指的是财务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资料以及相关数据资料,对计算财务指标加以利用,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析并评价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并据此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等一系列财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运用的过程其实就是财务分析。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资金运作以及财务管理予以了高度重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然而目前有的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使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使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分析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并且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提高中小企业盈利水平 企业对产品的经营与销售最终是为了获得利润,促进企业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利润管理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而在企业获取利润的过程中,财务分析的作用十分关键。通过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将企业利润的营销因素分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使企业目标利润的影响因素得以明确,继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实现产品成本的控制,使产品质量提高 根据现阶段市场的总体情况,买方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明显。为此,在进行商品选择的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对价格、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虑。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质量与成本往往存在矛盾关系,为了保证质量,就必须产生较高的成本。为了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往往质量上就难以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使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就必须实现质量与成本的统一。通过财务分析,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就可以得以明确,企业可以通过此对生产经营中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产品生产成本在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实现质量的提升,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对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的有效评价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现金流量状况、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财务分析的运用,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的有效评价,并比较相关影响因素,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与纠正。可见,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与归纳,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正确性。 三、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正确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财务分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很多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工作的开展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等方面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很对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服务对象的认识并不清晰,因此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存在一定问题。并且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将财务工作简单的认为是会计工作,没有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能,导致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其中财务分析也是受到轻视,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用的都是相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并且财务分析报告的专业性过强,难以理解,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充分的依据。 2.缺乏对非财务指标分析的重视 就财务指标分析工作而言,这在财务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非财务指标分析同样有着关键的作用,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轻视,导致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非财务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很多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尽管能够实现对企业现行财务状况的有效分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导致企业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与防范,严重威胁到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目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仅仅停留在对财务工作结果的分析,并且主要以财务报表与指标为参考依据,难以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发展与变化的反映,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发展而言缺乏指导意义,同时企业管理层决策也能以借助财务分析结果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进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财务分析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中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对而言过于单一。企业对外部与内部的变化的关注度较低,在进行企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对行动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导致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方法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存疑,因此必须不断丰富财务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与掌握,采用合理的方法实现投资判断的合理性。 5.财务分析人员队伍建设不理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财务分析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很多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的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没有掌握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而有的财务分析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导致财务分析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财务分析人员队伍建设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任何工作,都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分析人员队伍建设对于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不断扩宽其知识面,使其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财务分析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在工作中投入饱满的热情,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 为了实现财务分析的有效开展,企业还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工作。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企业应实现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的有机结合,使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与全面性得以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3.加强财务体系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还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财务分析体系的建设上来,企业应不断归纳与总结经验,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此外,企业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风险意识,实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的有效防范,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不断丰富财务分析方法 为了使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得以提高,企业还要不断丰富财务分析方法,认真分析各种财务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艳燕 单位: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 摘要:201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医院新会计制度,在新制度下,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将带来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简要阐述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变化,分析新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影响 引言 随着财政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公益性医院理念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所处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会计制度在新的环境下已表现出了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不能满足医院的管理需求。2012年,我国推行了新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充分满足了公立医院的管理要求,同时对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概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职能的不断拓展,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日益复杂,表现为既要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成本费用。同时,医院管理层本身也对医院的成本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也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理念,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具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在会计核算制度上,采用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新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在管理各项事务上的操作流程,解决了医院实务问题并方便操作。新制度还明确了医院在收入与费用上的配比,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明确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新制度也对医院的会计科目系统进行了梳理[1],对涉及公立医院重大项目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规范。为符合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要求,新制度将医院的会计要素分为5大类,将“支出”项改为“费用”项。同时改进了资产类会计科目和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构成,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增加了与医院管理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 二、新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 1.对财务分析内容的影响 新制度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上,主要关注资产的分类和资产的获利能力分析,要及时计算资产的平均总额,分析资产周转率,避免虚增资产。新制度也引入了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准备等内容,要在财务分析中把这两项作为分析内容,以便准确了解医院的资产总额。在负债方面,新制度也对负债的确认条件进行了改变[2]。在新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得到了扩展,需要分析的内容更加广泛。 2.对财务分析方法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就需要加强医院原有的各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达到综合全面的分析医院的财务状况,从而提供有价值的会计核算信息,如利用趋势分析法,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中的重要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预测出趋势变化情况,将连续多期的医院财务报表排列起来,对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从而说明和预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外,还可以应用于分析会计报表的项目组成情况,用于同一个医院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的对比,应用于不同医院同一时期的财务状况构成比较和趋势预测;利用比率分析法对各科室对各自预算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比例分析,尤其有利于成本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使医院找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和优势所在,从而从医院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3.对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影响 新制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和折旧摊销等方法,使公立医院的资产价值更加准确,利于医院管理者掌握医院的资产信息,有利于对资产的监督管理。财政补助收支表将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财政补助等项目独立出来,使得资产负债表反应的信息更加科学,方便统计资产分类和规模情况,合理安排公立医院的筹资和投资计划,安排医院内部各科室医疗设备的配备。 4.对收入费用总表分析的影响 新制度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将药品的收入纳入医疗收入。另外,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采取成本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不再反映到当期的损益,医院的收入项目减少。在此基础上,收入费用总表引入了科教基金的核算。有利于公立医院专款专用,加强对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限制,发展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3]。 5.对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分析的影响 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反映的是医院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财政收支和使用及结余情况。公立医院应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加强预算编制,将财政资金的预算细化。财政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预算的要求,实现专款专用,严禁不同项目之间互相占用预算资金。 三、新制度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财务分析内容体系 公立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适应新医院会计制度,严格依照新制度在财务分析内容方面的规定,对自身的财务分析内容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中,着力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等比率。对分析的内容要更加全面,更加具体,从全方位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 2.优化财务分析方法 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但要加强医院原有的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而且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如使用综合评分法、雷达法等,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医院的财务状况,从而提供全面有价值的会计核算信息。 3.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医院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医院的资金投放、各项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做的具体安排。预算管理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始终和各方面,医院预算管理水平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公立医院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应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其次是要在全面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下确保预算真实完整,医院所有的收支都应在预算中反映,再就是要严格执行预算,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4.提升软实力 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与绩效工作的衔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以保证财务人员对各项政策的掌握。加强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各种财务分析报表,以便于医院各级领导更及时、准确掌握医院医疗收支、门诊、住院人次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量情况、成本等,为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信息保障。 作者:张文英 单位:阿坝州藏医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浅论传统艺术对动画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文首先分析了具有民族特色、传承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极高辨识度的品牌效应,然后就现代动画设计从故事情节、造型及场景设计、中心思想体现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方法,最后探讨了正确的创作态度对挖掘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动画;动画设计 动画起源于人类用绘画表现运动的意愿,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艺术门类。中国传统动画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被世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但如今,国产动画行业的发展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不仅在于高科技制作水平的欠缺,更是由于浮躁氛围影响下的一些现代动画从业者丢弃了艺术创作真正的精髓——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意。国产动画要重现辉煌,不仅要在故事剧本、造型设计方面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更需要深入挖掘传统艺术、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在创作态度上做到平心静气与精益求精。纵观我国近几年的对外文化交流,无不将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事物作为首选,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及祥云火炬设计等。这充分说明,具有民族特色、传承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最具辨识度的品牌LOGO而走向世界。无论艺术是采用传统绘画还是现代动画的表现形式,其中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才是体现其独特气质的基础。尤其是动画这一集绘画、视听语言等多种门类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艺术家探索着,逐渐衍生出了具有各国风情的不同流派。如,1956年,动画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盛特伟先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的口号,指明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从此,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创了辉煌时代。不仅是中国,对传统文化加以利用在国外优秀动画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如,《疯狂约会美丽都》中用简单的线条诠释了法国服饰文化的精髓,《埃及王子》中所提炼的埃及古老壁画的形象,等等。这些优秀作品中所展示的地域特色,非但不会降低艺术感染力,反而赋予了动画作品更为高雅、更有辨识度的视听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为我国的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要注意,创作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最重要的是准确、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质。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一、故事情节方面 动画类似于电影,是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视听语言艺术,因此,讲好故事才是一部动画作品应当首要考虑的。创作者在创作一部以展现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故事剧本时,应注意故事情节和所要讲述的文化之间的承载关系——一个好故事是载体,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升华体现,轻重分明,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如果故事体系尚且单薄,就将晦涩的文化元素强加于故事之上,不但喧宾夺主,更易使作品丧失应有的感染力。 二、造型及场景设计方面 动画的设计风格是最直接地将文化元素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部分,成功的设计能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高度提炼。如,动画片《九色鹿》便是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片中神鹿的形象具有浓郁的中国西域壁画风格。又如,《南郭先生》采用了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风格,使古朴、浑厚的气息扑面而来,与故事中所要表现的古老的时代感十分吻合。还有《三个和尚》,虽然人物形象有些偏简笔画风格,但是在场景设计上参考了中国画空灵、博大的写意构图,并且通过片中的和尚挑水、奔跑、灭火等行为进一步展示空间感。值得一提的是,挖掘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创作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形象,并不会因种族和地域产生限制,反而会使文化内涵获得更多被发扬光大的可能性。如,美国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就是一部跨越了国界的经典作品,片中很多场景原型和动物形象取材于中国,令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中心思想体现方面 基于以上两点,动画作品中最终体现出的思想内涵才是其核心部分。这就要求创作者从根源上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本质和传承意义,绝不仅仅是在作品中掺入青花瓷、京剧脸谱和水墨场景等元素,这些流于表面的形式不过是披着传统文化的躯壳而已,并没有深入挖掘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创作者可以学习《不射之射》这部中日合拍的动画木偶片的创作手法,其利用木偶定格动画的美术特点和叙事方式,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纪昌不断追求学习射箭的过程,最终阐述“至为为无为,至善为无善,至射为无射”这种高深的物我两相忘的“道”之境界。结语动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完全可以成功营造中国文化品牌。而创作者要想深入理解并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做到戒骄戒躁、平心静气地将其中的精髓吃透,避免流于表面。古老的中华民族更多不为人所知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待创作者逐步挖掘并将其弘扬于世界。这不仅仅是动画艺术创作应有的态度,更是值得所有文化工作者铭记于心的责任。 作者:王洁云 单位:汽车之家媒体事业部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传统艺术在当今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拟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对于当今动画设计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具体的成功应用案例进行理论探讨。挖掘出在当今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应该更加好地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优势,使我国动漫技术水平和动画产业和出口事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动画;传统;设计 引言 现如今,全球动画产业正经历着重新洗牌的历史阶段。它的飞速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媒与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几乎成为衡量和看待一个国家文化事业是否能够兴旺和发达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从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势头上看,还有很多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比如人才和资金的匮乏,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难以得到设计和开发,难以实现市场化的规模效应,此外,还有动画知识产权和海外版权出售等问题。最终,难免使我国的动画事业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处在落后的地位。 一、我国动画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优势 尽管我国在动画事业上,还处于起步时期,动画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尚未真正形成,但放眼全球动漫市场,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抓住机遇,还有很多大有可为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中国动画快速﹑持续的发展。从历史上看,《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些上一代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曾经在国际动画市场辉煌一时,在世界动画影坛上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可由于中国国内历史的原因,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动画水平的飞速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市场上曾经一度低迷,甚至在市场上消失不见,失去占有率,但随着今年来动画事业的起飞和兴旺,尤其是去年《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大获成功,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又一次出现在国人和世界的视野中。 二、动画产业特征与中国动画产业的中国元素 动画产业是指以动画的内容创意为基础,以动画、漫画为呈现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电影、电子游戏、舞台剧等多种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繁荣和发展动画事业的产业集群。无论是动画产品的开发、生产、面世、和销售,还是与动画有关的各种衍生品,例如服装、饰品、食品、电子游戏,书本及日用品的生产和经营,还会与动内容相关的艺术设施、游乐场和餐馆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动画产业都被称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其高科技﹑低消耗﹑无污染的优良特性在世界各个国家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成为逐渐取代IT行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之首。我国动画行业的优势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水墨、黏土、泥塑、剪纸动画等“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技艺,如能够实现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今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客观地说,必将为改变中国动画作为产业的发展节奏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的局面,提升我国的动画产业化进程做出贡献纵观中国动画电影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实际上已经走在了将中国传统艺术与动画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路上。虽然有过探索上的失败,例如,像《魁拔》这种具有模仿浓厚的日系电影风格的动画片,票房惨败,遭到民众的批评,以及像《一万年以后》这样的,为了模仿好莱坞风格而进行模仿的动画片。但还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有名的当属《大圣归来》的成功。总计这些经验和教训,除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与动漫技术在创新和融合中,需要在品质上更加用心之外,中国文化元素和先进的西方技术的完美结合,才是它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果国产动画片,放弃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靠单纯模仿外国动漫文化精神,难免不太容易获得市场认可,而如果过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能够很好运用动画技术进行表现,也会造成优势上的失利。从纵观国产动画片票房排行榜前十的内容上看,《大圣归来》第一,第二位则是《大鱼海棠》,剩下的基本被《熊出没》和《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种由电视动画IP孵化出来的以儿童作为主导的电影所占据着。《大鱼海棠》虽然在风格上因为倾向于日本电影,曾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但是相对于《魁拔》,已经带有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核心精神上倾向于我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了。另外,说到中国文化元素,追光动画出品的《小门神》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它剑走偏锋,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特别“冷门”的几个人物形象:门神神荼和郁垒。这些内容别说是当今的儿童和年轻人,即使是老一辈的中国人也未必能够有所耳闻。因此,在商业上没有成功,虽然投入了亿元巨资,但是最终却只收回8000万票房,难以继续推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武侠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人们总是热爱传奇,崇拜英雄,追求忠勇、正义、公平,在英雄的成长故事中寄托自己对改变世界的希冀,这不仅具有普世意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所表达的价值主张。此外,在动漫领域,虽然国产动漫在海外市场中频繁遇冷,但几部武侠题材的动漫却成功突围,在国内拥有超11亿全网点击量的《不良人》实现了国漫在海外市场的首次盈利,一系列衍生产品大获成功。《中华小子》、《武林外传》等吸收了传统武侠精神的国产动漫,也获得了市场认同。的确,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力,日本和美国当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影响了我国的年轻人。随着国产动漫的崛起,这一局面必将发发生扭转,尤其是一批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动漫作品在海外受到追捧之后,国人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中国动漫上来。动漫在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后,必将实现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作者:韩佳秀 张鑫洋 申子千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民间美术与动画设计关联解析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独特性显得尤为珍贵和突出,人们喜欢在视觉上看起来独特的东西,这些独特的东西正是一个国家内在文化的外在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上的物质体现。中国民间美术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有很多人在发掘和传承着这些与众不同的文化,中国民间美术需要继承、发展,在繁华嘈杂的都市中,人们有着对原始的、质朴艺术的渴望,犹如人们渴望单纯美好的事物一样,或是对纯真的怀念,或是单纯放松的开怀一笑,动画无需任何理由的成了人们精神上的消遣品。我国动画角色设计很多模仿日本或欧美风格,直接拿来别人的东西虽然方便但是却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更别说文化内涵了,所以我们要设计本土风格的动画形象,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动画形象。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和色彩等等都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发掘,同时,通过动画角色的设计,动画片的播放,动画周边产品的开发,还可以发展和传承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在动画中的应用 1.剪纸 民间剪纸非常有特点,常常以吉祥寓意为题材,它们的造型概括、夸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浓烈的装饰味道。民间剪纸的造型融合了写实、抽象、装饰性的造型,并且把特有的民间审美观念、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夸张变形和善于把现实形态进行归纳概括并进行主观的装饰处理,是它造型方式的重要特点。夸张变形是指能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和可以装饰的因素,在繁杂的形象中对形态和线条进行加工、归纳,而不是单纯的照搬现实形态,因此,剪纸中的造型生动、概括,具有强烈装饰美感,形象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剪纸造型中丰富的想象力、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性、简练的线条、生动的概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动画短片《猴子钓鱼》就是一部典型的剪纸风格的动画片,猴子的造型简练、夸张又不失生动活泼,色彩艳丽,具有强烈的剪纸风格和装饰美感,使整个片子看起来别具一格。 2.年画 我国的年画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流行的很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以前,过年的时候贴年画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用来驱凶避邪,增添喜庆的气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年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它的实用性转为了观赏性。中国不同地区的年画也有着各自的特色,但总的来说,年画的用色和造型可以归纳为色彩鲜明、线条单纯,表现出非常愉快喜庆的气氛,无论是看到哪里的年画都会有一种直接的、热烈的、单纯质朴的感觉扑面而来,在这个高度文明繁荣的现代社会中,年画带着特有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使人们重拾旧日的美好记忆,感受着淳朴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掩饰的、对比强烈、鲜艳的用色,吉祥质朴甚至有些笨拙的造型,对我们设计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造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动画短片《除夕的传说》中的人物造型就借鉴了年画的特点,使整个动画片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3.戏剧 民间戏剧的种类众多,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俗艺术广泛流行,种类繁多,比如如京剧、昆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粤剧等,这些剧种的人物造型各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一定的区别,我国的一些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就很好的吸纳借鉴了这些戏剧的造型。中国的戏剧在脸谱上和服饰上都很有特色。戏剧的脸谱造型常常会用到抽象、夸张,力图达到图案化的强烈装饰效果,用简练概括夸张的线条把人物的重要面部结构归纳到图案中,抓住并且扩大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描绘,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会更加的传神、生动、更加醒目,并且带有强烈的装饰味道。这是很符合我国的传统的美学思想,即神似重于形似,形似是为神似服务的思想。这一点同样可以用到动画造型设计中,动画形象的生动传神主要体现在对角色性格、身份的拿捏上,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片子的装饰味道非常重,出现很多戏剧脸谱,像孙悟空、天庭的一些武官等等,这些脸谱化的特征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的结合恰到好处。再比如动画片《天书奇谭》里面塑造的几个狐狸精的形象就非常的生动传神,把三只狐狸分别设计成了老旦、花旦、小生的形象,老狐狸的老奸巨猾,粉狐狸的妖娆妩媚,蓝狐狸的愚蠢相刻画的非常生动。动画造型设计和民间美术有着发展和传承的关系,民间美术浓郁的本土特色给动画造型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促进我国本土风格的动画的发展,而动画造型设计也传承并发展了我国的民间美术,使民间美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能够让更多人认知并更好地发扬我国的民间文化。 动画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的造型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和稳定性,这种程式稳定性取决于民间文化观念的传承性和稳定性,这种造型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和独特的形式美,为我国动画造型的借鉴增添了趣味和活力。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我国动画的常规表现形式为单线平涂,正是由于吸取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风格,使中国动画摆脱了单线平涂这种常规的表现形式。把中国的戏剧、剪纸、年画等造型和色彩充分的融入到了动画造型当中,在1958年,中国人研制了第一步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并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1959年拍摄的剪纸动画片《渔童》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动画短片,里面的造型和艺术风格取材自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新颖独特。接着《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都取材自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的生动、丰满,在增强了可观性的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等到了传承和发扬,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和动画在当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彰显民族个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为本民族的东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现在有很多人在做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然而我们说的“具有民族特色”并不是把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生搬硬套进来,使其概念化、符号化,更不是为了民族而民族,排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创作手法,我们既要吸收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把这二者相结合才能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我们民间艺术和本土动画。(本文作者:魏娟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动画设计中线描艺术的运用 传统线描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对线描艺术的认识和艺术实践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谢赫的“骨法用笔”观念中线条的书写性、唐代绘画中线描造型的经典、古代绘画范本中线条技法的“十八描”、明清时期直述情怀的意笔线描等,还有随着当今时展而不断产生的新体,都丰富着中国传统线描艺术的表现范围、手法和样式。历代出现的许多绘画大家的线造型,对后期中国绘画和国外众多艺术形式,如日本浮世绘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明清以来传统线描造型的程式化也造成了线描造型风格发展的局限。因此,我们在学习动画线描造型的时候,需要将中国传统造型文化和西方造型观进行结合。 当代线描造型语言大致包括线性素描、线描(白描)、速写三种造型类别。线描是素描的一种,即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抛弃物象所处的光环境,基本拒绝光影感、立体感、空间感,在表现客观物象的同时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强调线的意识,由此形成一种适合动漫创作的造型方法。在线性素描中我们可将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线面结合的方法深入地观察、认识、研究物象,从而深刻地表现物象。线性素描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表现物象,体现线条的表现力,研究本体的内在规律美。如,西方的安格尔、荷尔拜因、席勒、萨金帕•费钦、霍克尼等的作品都可被称为具有线感的素描,是线性素描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典范。线性素描吸收了结构素描、意象素描、全因素素描的有益因素,它是磨炼功力、训练观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中国画中的线描又称白描,是用毛笔,或者钢笔、铅笔等,以描写的方式简约概括地表现物象。白描是用最单纯、最简洁、最直接的线性绘画语言,以最本质的方式表现物象的造型,展现画家的情感。速写是以速度见长,即短时间内完成表现物象,其方法可以是纯线条的,也可以是线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线性素描、线描、速写三者都是训练线造型的必要方法,其核心就是训练观察方法和磨炼造型技巧,三者合而为一练就的功底几乎可以决定动画造型最终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动漫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语言,各国的动漫造型都来源于其文化艺术造型底蕴的影响。当今,日韩动漫以其简洁明了的平面造型和生动的故事内容而快速风靡全球,并迅速形成动漫作品的一种概念和模式。如,日韩动漫中美少女、美少男的形象已成为动漫创作中的模板,这种趋势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流行,但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模式化的动漫线描造型必将遭到淘汰。综合其原因,是缺乏对形象本体的直接研究,对形象的造型理解及能力的掌握均从已成型的艺术样式中盲目模拟而来,形成毫无个性的创造。动画线描造型的研究正是解决这一现状,在科学而又富于传统文化的训练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出崭新动画形象。动画线描造型以线的审美形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坚实严格、灵动准确的造型基本功,并培养学生以线造型的自觉意识去感受对象,敏锐地觉察边线和形体之间的关系,形成造型意识。 研究线描造型语言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是通过线条表现物象的规律,研究物象任何细节特征所产生的来龙去脉;通过线条的变化和组织表现形体结构、空间透视、体量质感,通过不同的线描技法表现丰富的形体内涵,刻画塑造生动有趣的动漫形象。总之,动画线描造型是通过直接写生的造型训练方法,敏锐地捕捉微妙的形体差异,抓住瞬间的形态,在复杂的物象外貌中塑造具有内在精神特征的形象,并通过写生中目识心记、默写其大意的造型方法,训练绘者对形体的个性感受和感情抒发,达到“求其神似”的造型境界。最后在线描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达到造型以夺生气之象的最佳境界效果,从而创造出有趣而生动的动漫形象。(本文作者:肖蓉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影视动画设计的色彩艺术及视觉艺术 摘要:色彩是影视动画设计中的灵魂要素之一,也是渲染动画情节,增强动画视觉效果的重要载体。影视动画创作是基于客观事物色彩的观察,融入主观意识的综合性视觉表现艺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色彩个性,成为影视动画创作的重要特质。与造型、语言、声音、剧本等相比,色彩作为视觉呈现的重要手段,如何从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制作手段中来拓深其价值,增强影视动画人物的塑造,抒发影视动画创作的情感,需要从色彩的功能、运用和视觉表现上进行阐述。 关键词:影视动画;色彩艺术;视觉表现 影视动画产业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影视动画艺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非写实性特色,尤其是在色彩语言表现上,多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影响,而形成独特的视觉表现风格。影视动画的画面美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人物造型、剧本情节、故事情景、色彩搭配与选择等等,而色彩却是贯穿整个影视动画创作的始终,并从不同场景、不同角色的运用中来彰显影视动画的色彩韵律,获得强烈的色彩视觉艺术效果。现就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艺术性与视觉表现进行阐述。 一、影视动画设计中色彩的特色 影视动画在技术表现上是动态的、连续的视觉现象,而色彩又是诸多色块的连续性运动和组合,从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运动美和视觉感知美。其特色有四点。 (一)色彩具有连续性 影视动画在播放中,色彩是随着动画情景的发展而呈现连续性变化,并与故事情节、叙事语言、声音等共同烘托动画的意境。 (二)色彩具有叙事性 与其他动画设计要素相比,色彩是基于时间轴上的色彩图画,其在表现故事情节上,运用不同的色彩基调来突出影视动画的色彩风格,表达与作品相一致的思想主题。比如在《灌篮高手》动画色彩运用上,对主人公火红色头发的刻画,既突出了樱花木道的青春活力,又暗示了他急躁的性格与脾气。还有在《樱桃小丸子》动画人物色彩及环境基调设计上,始终以单纯的明亮色彩来烘托整部动画的故事情景,给观众带来愉悦、宽松的欣赏体验。 (三)色彩具有主观性 在影视动画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艺术效果更为主观性,甚至超越客体的原本色彩,融入了创作者对影视动画情境氛围的独特感受,以获得与受众的情感共鸣。在《花木兰》动画色彩艺术运用中,花木兰替父从军情节中所选用的乌云密布,其色彩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从而表现花木兰的心理情绪变化,增强观众对动画色彩的主观感受。 (四)色彩具有象征性 用一定的色彩来刺激受众的视觉神经,并从中来激发某种心理情绪,突出色彩的象征性。比如在动画设计中,一些镜头被反复呈现,一些色彩被反复强调描述,往往是创作者想要表现某种艺术化象征手段而刻意为之[1]。 二、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意义 (1)色彩为影视动画注入了独特视觉美感。从影视动画设计风格来看,其色彩往往是最重要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色彩,而在影视动画色彩的运用中,并非局限于客观色彩的直接反映。创作者可以根据对事物色彩的理解、记忆,以重新搭配新的色彩视觉效果来展现动画作品的艺术审美。我们从影视动画的视觉表现艺术中,无论是造型、语言、声音、剧本等艺术形式,通常都是从其他艺术手段的融合中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来抒写创作者对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色彩并非是唯一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却在影视动画设计中占据关键地位。所以,从影视动画设计中来挖掘色彩艺术与表现,需要从形式上、创作手法、制作手段等方面,来展现色彩的变化性、空间对比性、时间相继性等众多特性,才能为作品增添无限的色彩美感[2]。(2)色彩推动了影视动画设计思想的表达。从最初的黑白动画到现代多维彩色动画的发展,色彩并非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在与其他影视动画技艺的配合中,更好的表达了创作者的设计思想。我们从影视动画镜头的呈现中,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情感的表达,以及场景氛围的渲染,往往都依赖于色彩的丰富使用,来营造身临其境的画面感。比如在《疯狂约会美丽都》中,该片在色彩的选择上,以低对比度的暗灰色来渲染繁华的都市,表达了城市人群的冷漠,也与当时故事背景形成有力的契合。当然,在整个影视动画情节的延续上,多处场景以低饱和度的黄、棕、黑色来调和,虽然少了视觉冲击力,但却让受众能够从中感受到夸张与讽刺。可见,对于影视动画的设计思想,可以从色彩的运用中来反映主题,能够从色彩的合理搭配中来实现场景、人物等元素与观众之间形成某种心理暗示[3]。(3)色彩增强了影视动画与观众间的情感渲染。对于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属性,这种对色彩的直觉感受,也往往被应用于影视动画的色彩设计中。色彩本质上并非表达情绪,但其在特定情境下,却能够激发人的某种情绪或情感。生活中的绿色有助于让人联想大自然,传达青春、生机、和平之意,也是最宁静的色彩;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焰、血液,传达出激动、亢奋、积极向上之意;黑色最为深沉,可以让人联想到夜晚,传达出庄重、恐怖之意;黄色让人联想到丰收、希望、太阳,传达出充实、欣慰、明朗之意。同时,对于不同色彩的组合,也可以传达不同的设计意图,表达独特的情感,从而让影视动画在勾勒情境,表达人物情感时变的更加丰富。 三、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一)色彩艺术与动画人物角色的塑造 每一部影视动画的设计都离不开人物,人物是动画的灵魂,是推进动画情节发展的主线。色彩作为艺术表现方式之一,往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色彩可以为观众提供识别人物的符号,另一方面色彩可以突显人物造型的独特风格。将色彩与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融合,让观众从人物色彩运用中把握角色的形象,刺激观众的情感体验。我们从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是主人公,为了突显其身份,衣服的颜色被设定为褐色长袍,但为了表现琪琪的热情、乐观,宫崎骏又为琪琪增加了一个红色的蝴蝶结,利用红色来表现动画人物角色的独特性格[4]。 (二)色彩与动画人物情绪的表达 从动画作品的人物心理分析中,色彩的运用往往反映出动画的主题,也传递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色彩不仅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还可以从色彩设计中表达丰富的情感属性。比如利用灰暗、低沉的色彩,来营造压抑、沉郁的氛围;利用明艳鲜活的色彩来强化观众的激情;利用清新舒缓的色彩来营造放松的情绪。比如在《白雪公主》影视动画设计中,白雪公主生活在森林里,其服饰及场景设计上多采用清新、明朗的浅色系色调,来表达主人公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对于巫婆的出现,画面的色彩也发生了变化,由明朗的绿色转为阴暗的灰色,以突显巫婆的险恶。色彩的变化,一方面让观众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另一方面也刺激着观众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担忧。也就是说,利用色彩的刻意变化来带动观众的情感体验。 (三)色彩与动画场景的渲染 色彩具有多样性,而色彩的变化也是随着影视动画的情节而发生变化。作为艺术表现要素之一,色彩不仅要刻画人物、塑造形象,还要表达情感,营造与人物情绪相应的色彩场景。每一帧动画画面的色彩创作,都是对色彩审美的动态运用。但动画不是静态的画面,还要考虑色彩画面间的承接与转化。所以说,在影视动画色彩的设计中,既要从真实物象的色彩分析中来运用色彩的独特性质,还要从创作者的主观感受上来增强色彩的创造力。比如在《海底总动员》中尼姆与爸爸前往海底学校时的场景中,色彩的绚丽是丰富的,不同色彩如紫色、橘色、宝蓝、红色的多重组合,也渲染出热闹、激情的场景氛围。 (四)色彩与故事情节的搭配 色彩简单的来看是静止的,而在影视动画中,即便是在同一场景下,色彩在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动作时,都会发生渐进的变化,通过色彩与人物来共同搭建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同的剧情变化,需要从色彩的多种运用中来表达情节的推进。所以,色彩的搭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要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萤火虫之墓》中,主人公与妹妹乘坐火车的场景,以浓郁的红色,以及浑浊的暗灰色为主,表达悲怆的氛围。在片尾战争结束之后,色彩骤然变得明亮,碧蓝的天空、葱绿的田野,所形成的欢愉色彩氛围与开篇的阴沉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也让故事情节在色彩的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视觉冲击力。 作者:王栋臣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视觉元素在动画设计的应用 摘要: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的戏曲艺术之一,具有极富表现力的视觉元素。本文运用文献法、归纳分类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发掘秦腔这一传统戏曲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并将其全面应用于动画设计,把秦腔的艺术魅力移植到动画表现中,为动画设计提供新启发、新思路。 关键词:秦腔;视觉元素;动画设计 一、秦腔与动画 秦腔是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文化,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秦腔行当齐全,具有极富表现力的视觉元素,如脸谱、服饰、道具、动作程式等,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然而,在当代娱乐形式多样、媒介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古老的秦腔艺术不断受到冲击,受众正在逐渐减少,秦腔艺术受到了冷落,年轻群体几乎无人关注。动画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本课题的研究意在借鉴秦腔艺术视觉元素进行动画创作,将秦腔艺术的魅力移植到动画中,推介给年轻群体,发扬秦腔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发展。秦腔艺术与动画具有共通之处,即不论是故事建构、造型,还是表演方式,都是高度提炼概括的、具有夸张形式的艺术,目的都是通过从各个艺术角度揣摩以提升戏剧性,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二者互相符合对方的基本诉求和最终目标。但具体如何进行借鉴与创新,我们应在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大胆尝试,以达到理想效果,这也是本课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戏曲与动画的结合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周俊生的《图像化时代下戏曲动画的视觉传达研究——以豫剧动画研究创作为例》、黄玉杰的《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结合的研究》、王峰的《对中国戏曲动画发展的探讨》、李罡和陈辉的《传统戏曲对中国动画的影响》等。但分析国内的这些研究发现,学者大都针对戏曲的某一特征对动画的启发作用展开探讨,如表演程式、人物动作等,没有全面借鉴秦腔的整体视觉元素,也并未进行具体应用。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其他地方剧种与动画的结合研究,罕有关于秦腔结合动画来呈现的方式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近年来,也有不少依据其他地方戏曲改编而成的动画,但大多人物造型粗糙,人物动作简单,难以表现戏曲的神韵与魅力。而关于秦腔视觉元素与动画设计应用相结合的优秀动画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国外亦没有此类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经典的传统秦腔剧目——《三娘教子》为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文献收集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相关理论书籍,包括与秦腔视觉元素、动画设计、陕西戏曲文化等相关的书籍;二是期刊及互联网,查询各种有关秦腔视觉元素及动画设计的资料,三是走访中青老年秦腔表演者和动画界同行,收集文献资料。2.归纳分类法本课题采用归纳分类的方法,不仅符合从动画学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与习惯规律,而且可以对秦腔视觉元素与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一一对比,分析现有的动画风格,对其要表现的秦腔视觉元素做纵向和横向比较,使人们深刻了解秦腔视觉元素与动画设计之间的联系。3.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秦腔艺术,调研秦腔视觉元素,具体、深入、细节化地观摩《三娘教子》,并通过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获得一手资料。 四、具体应用 (一)借鉴的前提 在借鉴、应用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借鉴的前提。在努力迎合市场和尊重传统方面我们该如何取舍?毋庸置疑,必须以尊重传统为主。若过于片面地重视年轻人的欣赏趣味,势必会随意篡改传统视觉元素。不但会使其失去被研究的意义,还会对不了解秦腔的观众造成概念上的误导。所以,动画设计借鉴秦腔视觉元素要尽量遵循原有秦腔视觉元素包含的精神,不做大的改动。 (二)具体应用 本课题以一部经典的秦腔剧目《三娘教子》的视觉元素为例,试图用动画的表现形式完整表现传统秦腔视觉元素,下面主要从人物造型设计、表情设计、动作设计、场景道具设计等四方面探讨其具体应用。1.《三娘教子》剧目简介《三娘教子》改编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无声戏》中的一回,剧中主要有须生、小生、彩旦、花旦、青衣、丑等角色。故事讲述了三娘王春娥重情重义,在艰苦的条件下抚养非亲生的亡夫之子长大成人,并考中状元,全家团聚,而背情忘义的大娘、二娘也终落得可耻下场的故事。2.人物造型设计在设计动画人物造型时,要注意不同脸谱和服饰对不同年龄、性格、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在设计前期深入研究秦腔中各主要角色的情况。首先,为动画人物绘制脸谱要依照传统秦腔中色彩的不同含义绘制不同的图案轮廓,以使人物性格化。比如,红色代表忠勇侠义,粉色代表阴险奸诈;包拯黑额头上有一白月牙,代表清正廉洁,赵公明面画金钱,凸显自己财神爷的身份,等等。其次,动画人物的服饰设计也要严格按照传统秦腔中固定的服装程式来表现,以准确判断角色人物的身份。如果随意设定动画人物的服饰,就失去了具有稳定性的程式表现模式,破坏了最能体现传统戏曲的精髓。以《三娘教子》剧中两位角色的人物造型设计为例。老生薛保——一位忠诚善良淳朴的老年家仆形象。薛保是三娘的家仆,在家主薛子约家境衰落后,仍忠心耿耿地与三娘一起抚养薛乙哥长大成人,并考上状元。所以有这样的造型设置:戴白色的三绺胡子,拿着拐杖走动时,两腿弯,腰弓,有点驼背,头部要有点微微的摆动。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老头儿已是贫病交加,走路都困难了。娃娃生薛乙哥——一位稚嫩的儿童形象。薛乙哥被薛保和三娘辛苦抚养长大,在学堂被同学嘲笑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不认三娘为母,后经三娘教诲,考上状元。所以,其人物造型应设置为:身材较小,扮相清秀,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小孩子的衣服,也称茶衣,行为举止活泼欢快,表情动作天真烂漫。3.面部表情设计生、旦、净、丑动画人物的喜怒哀乐要通过面部表情的设计来表达,准确按照秦腔演员的表情变化绘制动画,也可以通过设计细腻、夸张的眉、眼、嘴的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例如,《三娘教子》中的反面人物花旦二娘——一个无情无义,放荡恶毒的年轻女子形象。薛子约的二房夫人,在误以为丈夫死后,夺取家产,引诱大娘改嫁,迫害三娘和薛保,使他们无处栖身。所以,其面部表情设计比青衣要灵活、夸张、轻浮些,着彩色短衣,或穿裙、袄,行为敏捷,眼神犀利,眼珠时常转来转去,以表现角色的泼辣机灵和歹毒。在这点上,动画可以通过特写弥补舞台表演中演员与观众有一定距离较难观察演员面部表情的不足。4.动作设计传统秦腔表演中的手、眼、眉、身架及势子具有独特风格,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也要保留这种风格,使人物每个动作的特定含义准确表达出来。比如,秦腔的步法表演程式包含八字步、丁字步、上步、撤步、亮靴底,等等,每一种步法具有不同含义。动画要准确传达戏曲精神内涵就必须依照戏曲中原有的动作形态,准确表现任务状态,以符合剧情,表达戏曲内涵。例如,《三娘教子》中的主角,青衣三娘王春娥:一位重情重义,正派善良贤德的中年妇女形象。其是薛子约的妾室,在得知丈夫已死的假讯后,不改嫁,坚持抚养二娘留下的婴孩薛乙哥,将其教养成人,后又得状元。其人物动作要按照传统的青衣规范设计:面容端庄素淡,身着素色长衫,一只手横放在胸口和肚子中间,另一只手贴在身子旁边,慢条斯理地坐、站、走,笑不露齿,袖不露指,显得稳重安详,以传达人物精神。同时,动态节奏要与剧中的音乐相配合,动静结合、自然流畅。5.场景道具设计秦腔的场景道具设计在不同年代也略有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审美意识的提高,技术手段、材料的革新和眼界的拓宽,秦腔广泛借鉴中外戏剧舞台美术的丰富经验,提高了秦腔的舞台表现力。为秦腔剧目更自由地表现生活、多侧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给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动画中设计场景和道具仍要以尊重传统为前提,但可以适当加入新鲜元素,使其具有时代特征。比如,场景的绘制可以采用绚丽的色彩,设置丰富的内容;一些主要道具如桌椅和坐骑,要按照固定程式设计,次要道具造型,如观赏物和碗筷等可以根据动画剧情的需要稍作修改。 五、结语 本课题对发掘传统秦腔的视觉元素,以及促进其与其他新媒介的结合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拓宽动画设计思路、增加表现元素亦有帮助。将秦腔的视觉元素应用在动画中,利用动画先进的制作技巧和手段,能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领略中国经典秦腔的魅力,同时赋予动画设计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动画设计提供新思路。在中国电影市场日益繁荣及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特色秦腔完全可以趁着中国传统题材动画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展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作者:梁蕾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艺术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Flash动画设计对网络广告宣传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随着而来的就是广告的轰炸,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广告的宣传,而传统的广告设计由于文字或者是设计方面缺乏灵性也开始被淘汰,随之而来的Flash动画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使得广告中的主题、字体、排版、运动路线以及创意设想都有了很多的选择与动态效果,为网络广告增添了几分美感与宣传力度。 【关键词】网络;广告宣传;Flash动画;设计应用;分析 中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同时互联网广告也推动了广告行业的发展,网络广告能够全方位的满足现在的顾客需求,在网络广告里面Flash动画的应用更是使得网络广告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可以引起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更能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观念,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的娱乐生活。 1网络广告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网络广告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其主要方式是让广告利用互联网发送出去,并且在发送之前Flash在网络广告当中的应用也为网络广告增添了新的用户,网络广告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信息的阅读数以及点击量来获得新的用户或者是进行销售。是一种新的获得经济效益的模式,现在很多的企业采用这种新型的网络广告模式进行市场营销工作,并且Flash动画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也在逐步的完善与发展当中。 2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特点 2.1较强的设计功能 Flash动画具有较强的设计功能,可以将音频,视频等与广告进行有效地连接以及整合,可以在广告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使原本粗糙的广告具有了新的气息。而且,通过屏幕的滚动式流动可以实现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互动。例如:现在的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播放器,在开始视频之前会有50-60秒的流动广告,在广告流动的过程中会有弹幕,消费者可以通过弹幕与公司进行沟通,增加对其产品的了解。Flash动画也具有较强的设计功能,在电脑上出现的巧克力的广告,将巧克力融入到口中的柔软的感觉演绎的惟妙惟肖。而这些情感的表达以及巧克力的丝滑口感也有一部分是通过Flash动画展现出来的。 2.2体积小、传播速度 Flash动画的设计具有体积小、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传统的广告体积过大,浏览花费的时间过长,但是Flash动画设计出来的广告的体积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浏览完成,节省了观看者大量的时间。同时,浏览者也可以有选择性的观看广告,如果在看视频时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浏览广告上面就可以选择一边看视频一边下载广告,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线播放。这样的选择方式凸显了广告的人性化,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观看,与传统的广告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2.3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Flash动画最主要的优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人们都是视觉动物,在观看广告的时候也会用颜色来吸引浏览者,利用鲜艳的色彩对消费者进行视觉冲击。同时广告在屏幕上的滚动播放也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而且视觉的冲击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通过简短的音乐或者是话语也可以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广告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广告的传播。 3Flash动画在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应用 3.1确定主题 主题是一个广告的精髓,是重中之重,Flash的网络广告的主体尽量要剪短精湛,可以一读就了解其中内容的广告主题,在确定主题时要与广告的内容贴切在一起。争取用最简的语言突出广告的重点,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根据具体的宣传文案制定明确文案的主题,突出重点内容。主题是一个广告的点睛之笔,主题设置的好与坏对于广告的影响很大。 3.2选择字体 字体在网络广告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具体的宣传内容和主题来确定字体,用优美的字体或者是铿锵有力的字体来与广告的内容进行搭配,字体颜色的选择,字体的粗细的选择,这些对于广告设计的美感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过儿童节的时候可以利用卡通的字体去体现这一个节日的主要人群以及表现出这个节日的氛围。 3.3设计排版 将Flash动画中的文字与图片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统一的排版,可以方便读者尽心阅读,一般的排版方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产品放在屏幕的左侧,并且在设计交换按钮时一般放在右侧,方便浏览者进行操作。 3.4设计运动路线 运动路线的合理的设计可以节省浏览的时间,增加浏览的速度,确保动画进入与出去的方向一致,保持画面的一致性,增加画面浏览的规范性以及流畅性。运动路线的规范性也在影响着广告的效果,如果运动路线不一致会造成乱的效果,失去了广告的艺术的欣赏。 3.5创意设想 创新能力是Flash网络动画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发挥才能的地方之一,设计者完全可以在保留内容不变的前提之下对内容进行创意设想,并且这样的广告设计方式也可以提高设计者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可以在传统的广告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艺术特点,从色彩的设计,到字体的设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选择,给创作者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对方造成视觉的冲击,从而达到营销的效果。为公司赢得经济利益。 4结语 Flash动画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广告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且现在的网络广告也开始融合更多的技术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与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于今天Flash动画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性的意义。 作者:赵芳 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CATIA三维机械模型动画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将CATIA设计的三维机械模型转化成动画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在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CATIA3DVIAcomposer;运动仿真;动画 1前言 随着众多三维软件的开发,创建三维模型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装配过程的可视性及精确性,在大型产品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CATIA软件是法国Dassault公司开发的一套完整的3DCAD/CAM/CAE一体化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轮船及机械制造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CATIA建模基础上,生成脱离软件环境,并可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的动画,对模型运动测试、干涉检查及产品,有着重要作用。 2模型的建立 动画制作要求先用CATIA软件建立完整模型,并且为了动画的美观,需要赋予模型材料、颜色等属性并进行渲染。模型内部有运动要求的部件要有装配关系,不能设计成同一零件(part),当然在同一个模型里,产品(product)与产品(product)之间也可以实现相互的运动。 3动画制作 CATIA模型的动画制作可以有三种设计思路,分别是:视频录制器(VideoRecorder),电子样机技术(DMU—DigitalMockup)和3DVIAcomposer软件的应用。对于CATIA模型来说,这三种是最为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制作方法。 3.1视频录制器 CATIA环境下,可以通过【工具】(Tools)—【图像】(Image)—【视频】(Video)操作,打开视频录制器,按电影格式录制屏幕上设计人员的操作,自动生成AVI格式动画。 3.2电子样机技术(DMU—DigitalMockup) 电子样机技术(DMU—DigitalMockup)是CATIA自带的运动仿真模块,通过该模块中DMU运动机构模拟(DMUkinematics)功能,可以实现对装配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仿真,同时生成AVI格式动画。设计思路就是,利用装配件间的约束关系,将驱动部件的运动通过逐级传递,实现整个机构的动作。首先在装配设计(AssemblyDesign)模块里建立完整的装配约束关系(Constraints)。然后切换到电子样机技术(DigitalMockup)模块DMU运动机构模拟(DMUkinematics)功能,开始定义机构运动机制(mechanism)。利用装配约束转换(AssemblyConstraintsConversion),将装配约束转换成运动约束(RevoluteJoint),因为装配约束已经定义好了,采用自动转换(AutoCreate)。第三步定义驱动机构(Drive)。选择合适的零部件作为初始的动作机构,设置动作参数,驱动与之有运动关系的零部件传递相应动作,形成完整运动。第四步可以使用仿真(simulation)制作机构仿真及动画。当然,也可以直接在DMUkinematics模块里直接定义运动约束关系替代约束转化的操作。 3.3利用3DVIAcomposer软件 以上两种操作方法均是利用CATIA自身功能来实现动画制作,实际上Dassault公司开发了专门利用3D数据创建视角和动画的软件———3DVIAcomposer,与CATIA软件有很好的无缝式接口对应。catia模型可以直接在3DVIAcomposer上打开与编辑,该软件可作为CATIA制作动画的扩展软件来使用。设计思路有两种:(1)利用【视图】—【创建视图】操作,把视图区模型以照片形式保存,通过照片生成动画。该视图包含视角方位、模型属性以及视图区中所有可视零件。根据要播放的画面顺序,依次创建多张视图,然后将创建的视图拖入时间轴区作为帧,选择合适播放速度的时间间隔,软件会自动填补各帧间的连续动作,最后将文件另存为AVI格式生成动画。(2)通过在时间轴里直接创建关键帧操作,生成动画。关键帧是构成动画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个关键帧对应动画的相应动作,3DVIAcomposer包含三种关键帧,可以记录模型的位置、属性、视角、方位、特征。根据动画播放速度及每幅画面的停顿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设置关键帧,将文件另存为AVI格式生成动画。 4三种方法的比较 视频录制器简单易学,但表现力弱,生成的动画展示效果有限,只是如实记录下设计人员在屏幕上的每一步操作,所以多用于简单装配、视角转动以及配合DMU模块制作动画使用。DMU模块制作动画的优点在于,其自身拥有运动仿真功能,可以完整、真实的展现机构间的运动传递关系,便于干涉检查,通过驱动运动的创建就可以自动完成所有运动动作,不需人为干预。缺点在于对模型约束关系,也就是运动副的完整性、有效性有严格要求。对于大型装配模型来说,约束众多,从而容易造成由于约束关系的不完整及不合适而报错,无法生成整个运动的动画的结果。DMU模块要求正确选择驱动,从驱动的初始动作到最终动作的实现,之间传递过程基于严格的数学映射关系,而反之则无法完整实现。3DVIAcomposer优点在于专业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展现模型的装配关系、爆炸视图及突出细节方面有强大表现力。缺点在于相较CATIA环境,对于模型的修改比较麻烦,建议模型的修改在CATIA环境下完成,在3DVIAcomposer环境下更新对应的几何体和角色。DMU模块及3DVIAcomposer在生成的动画时要选择合理的压缩程序以及压缩比,这样既防止不必要的软件报错,同时又可以兼顾文件大小以及画面质量。 5结语 基于CATIA三维机械模型的动画制作可以将产品的设计理念、装配顺序及运动关系等直观的展现给观看者,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性及表现力,同时可以及时的发现装配错误和运动干涉。动画制作是CATIA软件很好的拓展与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作者:李洪文 李扬眉 王凯 姜小玉 贺伟 司冀 单位: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高校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三维动画在我国电影中被广泛应用,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亟待提高,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此才能推动我国三维动画的发展。文章探讨了我国三维动画电影与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关系,指出高校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应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关键词】电影;三维动画;高校教学 随着影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三维动画设计技术在我国的影视动画作品中也逐渐增多。虽然我国的三维动画产值占GDP的比重远远不及美国、日本等动画电影发达国家,但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虽然三维动画技术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三维动画电影行业发展与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要改变这个状况,高校必须肩负起推动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发展的重担,努力提高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三维影视行业输送可用的人才。当前,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面临与行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理顺我国三维动画电影与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关系。 一、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与社会需要接轨,高校也要将先进艺术观念与高端的三维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培养动画影视行业急需、实用的人才。当前,严重滞后的传统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已经无力承载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发展的重任,致使动漫文化市场与高校动漫设计教育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衔接。人才的培养是与高校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高校必须尽快提升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跟上当下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快速发展的脚步。国家主管部门对动漫产业寄予了厚望,希望动漫产业能在政策的扶持下逐渐壮大起来。但是对于整个影视动画行业来说,既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去打造影视动画精品,又要做好自身经营,其发展状况与政府对影视动画行业寄予的厚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随着影视行业的多维化发展,很多的电影作品开始大量应用三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人才日渐紧缺,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三维动画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三维动画人才的培养如果断链,三维动画影视产业必将陷入困境。目前,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作品里越来越火爆,关注的群体也越来越多。众多的高等院校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瞄准了商机,认为三维动画设计教育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纷纷加入大潮之中。然而过去一成不变的三维动画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我国三维动画影视产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些高校动漫设计专业开始停招,一些动漫公司也相继倒闭。和过去的几年相比,今年的三维动画影视行业发展情况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那些中小型的动漫公司来说,因为行业拔尖的人才都流向大的、一流的动漫公司,未来的发展必定会更为困难。如果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持续下去,三维动画设计教育质量是无法提高的,紧接着就会殃及到影视行业与动漫延伸产品的企业,乃至整个动漫产业市场。这些不得不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教学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与反思。 二、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推广、传播。上世纪的6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的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就声名远播,受到国际动画界的关注。无论是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创作的电影,还是现在的三维水墨动画短片都获得了国际动画界的认可。笔者认为,如果我国的三维动画能与水墨画相结合,其视觉冲击力不言而喻,进一步开发三维水墨动画必将带来巨大的艺术与商业价值。当然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要传承下去,还要进一步创新,以便于与国际接轨,同时更需要高校在动漫设计教学中贯穿、继承与创新。从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到“十二生肖”主题被国外动漫公司开发,在享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荣誉感的同时,我国高校动漫教育工作者也应认真反省,为什么这些题材不是被中国动漫公司开发出来的呢?可见,我们的“拿来主义”还没有学到位,但我们的文化却被别人“拿去”了。近几年我国在三维动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先是《秦时明月》的出现,再到《熊出没》的播出,以及风靡一时、票房突破10亿的《大圣归来》,这些优秀的动画电影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从动漫电影《木兰花》到《功夫熊猫》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优秀的题材,只是我国动画工作者没有去深入挖掘,没有很好地正视我国民族文化的价值。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对我国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与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我国高校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与中国美学的教育,让中国文化在中国人自己的三维动画电影中开花结果。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自己的独创精神,我国三维动画教育自开设以来大多是照搬国外高校的做法,严重缺乏自主性与本土特色,其结果是生搬硬套地照搬外国的三维动画作品形式,体现民族文化的三维动画片寥寥无几。近几年,虽然有受全国观众喜爱的三维系列动画影片《熊出没》,但与美国的三维系列动画影片《功夫熊猫》相比较,不管是艺术内涵还是三维技术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残酷的现实见证了我国三维动画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肩负着动漫人才培养的高校动漫设计教育更是任重道远。能否培养出适应我国动漫产业向三维动画转型的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三维动画技术的推广改变了现代电影的格局,近几年我国很多的电影制作都应用了三维动画效果,并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真人与三维动画相结合的电影《捉妖记》(2015年)、《盗墓笔记》(2016年)、《微微一笑很倾城》(2016年)等均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捉妖记》甚至刷新了电影票房纪录。三维动画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如此多的惊喜,高校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势必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改革势在必行。 (一)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 2016年12月上映的由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长城》堪称真人与三维动画完美结合的代表,且得到国际电影市场和影迷的肯定。其以中国美学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让中国古代神话巨兽饕餮首次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在电影中亮相,将我国古代的“五禽戏”融入到无影禁军的五支部队中并以五种颜色展示出来,向全世界传递我国传统文化内核。时代的进步让三维动画技术与我国神话故事在电影中相会,无疑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与展现。诚然,动画电影技术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其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因此,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时代要求,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环节中的技术;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的艺术能力,自始至终遵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民族文化与三维动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三维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认识 从我国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可见,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括造型学、色彩学、原动画原理、视听语言、美学等,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纯艺术类的教学,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侧重于纯艺术性的三维动画创作,但对三维动画技术不够重视,致使培养出的学生有好的想法却不能展现出来;另一种是纯计算机类动漫教学,强调科技引领三维动画电影,侧重三维动画技术,轻视传统文化与艺术知识,导致培养的学生因为缺乏文化艺术思想而成为技术工人。其实,这主要还在于三维动画教学师资的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多数从事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的教师自身能力远远不能胜任其教学工作岗位。为了培养出能真正推动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发展的人才,高校引进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又要有精湛的三维动画技术,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结语 我国三维动画电影产业正在拉近与世界三维动画强国的距离,如果要想更好、更快地融于世界三维动画电影产业之中,必须要依靠整个动漫行业的共同努力、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最为重要的是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要跟上三维动画电影发展的步伐,及时将业界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微课、网络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适时地掌握三维动画设计能力。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对我国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改进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使课程体系进一步规范合理,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三维动画电影的发展。 作者:李默尘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谈APP交互动画设计与应用 【摘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互联网的成熟与推广得到更多的体现。尤其是新媒介的移动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APP更是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本文对APP的交互动画设计与运用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APP概述;发展趋势;动画交互设计;原则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界面审美观得到了更高的提升,对产品的界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APP的交互动画设计与运用得到了更多的推广,接下来,就针对具体的设计与运用做出探讨。 1基于APP的交互动画设计的简述 简单来说APP是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它之所以如此流行,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硬件和移动应用的发展进程,它是移动设备迅速崛起的成果。近年来人们对APP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网页的关注,在其游戏与社交方面占据了花费时间的80%,它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新宠。交互动画是指播放动画时支持事件的交互功能。在播放动画时接受的某种控制是用户的某种操作,例如声控、点击等动作的操控.交互设计是指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以使用背景、操作的感受为出发点,将产品和使用者进行动画的互动。交互式的特点是提供了用户参与并对播放内容能够进行控制的特殊功能,使得参与者的选择显得更为主动. 2APP交互动画设计的发展趋势 1)极致平滑的转场动效。各个页面之间的切换更为流畅,体验极致平滑的转场动效,甚至实现了切换页面的无缝平滑。2)指导引向具有多样化。静态图片的指导方法很容易被用户忽略,极力突破这种传统的蒙灰图片指导,让用户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指导的方式要吸引用户的目光,实现语音指导。3)改变信息的框架。将APP设计的效率体现到最大化,改变之前的弱化视觉效果,积极运用扁平化的设计理念,减少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有效解决用户的操作成本增加方面的根本问题。4)进行跨平台布局。目前我国对于APP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跨平台布局多种移动设备,让移动网络呈现透明化,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让不同智能手机的用户得到有效沟通,它将适用于企业场景的发展。5)大视野背景。大视野图片成为交互设计的营造手法,将文字浮在透明层上,让元素体现出丰富感。6)任务窗口模式。利用小窗口来操作大屏幕,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而有效解决手指操作受限的问题,将大屏手机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最终得到全新的动画交互体验。 3基于APP动画交互设计的现状及运用 1)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现状。APP动画交互设计对商业领域的高科技产品、电话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它主要以客户至上为原则,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为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始终在进行创新产品的工作,引领并提高企业的竞争方向,满足不同特点用户的不同需求。2)动画交互的运用:①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软件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手机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体验手机功能的时候,更注重于简单的操作流程.例如IOS系统,桌面的图标会产生动感,还会给用户传达图标可以移动的相关提示,这种交互动画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更为舒服的使用体验;②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采用交互动画的方式能让用户对产品的了解更加深刻。例如天气APP,打开天气的界面,会有天气状况的对应体现方式:下雨、雪、打雷等,用动画的方式给用户带来天气播报,表现的方式更形象;(3)强化品牌.交互动画是作为APP产品来表现自身品牌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恰当的动效形式,更形象的体现出产品的个性,将品牌深深印在用户脑海中,从而得用户带来愉快的感觉,尤其是交互动画的屏幕滑动、返回、点击等操作以此成为产品宣传的重要代言。 4动画交互设计的技巧及原则 1)精确清晰。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将其进行等级的区分,在有限的空间将手机屏幕界面空间的图像进行规划,例如返回、进入等操作。从而降低用户操作的难度,其主要方法如下:①明确自身的位置,使页面的跳转更为流畅,实现对空间的转场;②明显的示意过渡提示,引导用户及时理解界面的内容;③采用动态效果,将用户的目光对界面的关注上,促进动画交互的流畅,从而起到聚焦的作用。2)对动画的幅度和节奏的灵活掌握。不管是动态的文字还是图片,让人们的视觉得到更好的享受,进行对缓动效果的创新,尤其是拉伸、缓冲等步骤的设计技巧,可以通过更好的创新来提升动画设计的技巧。3)设计的原则:①简化页面的原则:了解界面变化的过程,处理好视觉元素的问题,通过设计动画交互,在使效果最完美的前提下,将操作的流程降到最简易;②风格和自然一致性:设计过程中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用户的喜好,将动画交互和动画风格保持一致,尽量不要触及系统的行为标准,设计出的产品要遵循物理的定律;③产品价值最大化:设计中及时测试动画交互的效果,不能完全沉浸在应用体验中,对动画交互的设计做到合理、有限制性的使用,提升动画交互的优化作用,保证其流畅性。 5结束语 产品的创新通过动画交互设计得到完美体现,也是企业提高社会竞争力、保证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积极的将动画交互设计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的产品上,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为达到用户的不同需求一定要为其提供全新的体验,创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价值。 作者:陈超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传统茶元素在动画设计的思路 动画资源是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传统文化体系,还是现代文化体系,都是一种文化艺术.随着当前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成熟,如今动画需求也在持续增加。相对于其他文化资源而言,动画设计的内涵与风格,对整个动画设计类型有着关键作用和价值。在动画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茶文化元素有着重要价值,其不仅为动画设计活动提供了丰富元素,同时也为整个动画设计活动开展融入了丰富内涵。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运用到动画设计活动中,将两者相结合,不仅能有效促进动画产业发展升级,同时也为传统茶文化元素传承寻找到合理的途径和载体。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设计体系中,必然能够为整个动画设计活动优化提供重要帮助。 1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茶文化资源,从唐朝开始,茶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们饮茶习惯不断成熟,茶逐渐与社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立内涵的文化体系。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实质上是一种生活理念和价值体系.传统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融入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内容。传统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其中有着丰富的茶资源体系,以及与茶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体系,比如种茶区域多为自然优美的景区,这些与茶相关的物质资源体系,成为当前我们实质化认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对于传统茶文化元素来说,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传承的物质元素。这些物质上的元素,都可以被我们借鉴应用到艺术设计活动中来,比如优美的茶香风光,优美的茶景照片等.除了物质元素之外,传统茶文化元素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惫识元素.比如描写茶乡人们采茶场景的舞蹈,描写人们采茶时期的内心喜悦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被我们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对于传统茶文化元素来说,其最大特点在与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茶文化元素过程中,应该从继承其文化意识内涵入手,只有融入了其具体情感内涵,才算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茶文化极为必要,无论是动画设计内涵的融入,还是动画设计风格定位,都需要相应文化元素做支撑,只有充分融入相应文化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动画设计的新要求.最后,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系列文化元素的综合,其更关键的是多样文化的综合体,各种元素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推动,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立内涵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看,其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在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的今天,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极大阿题,尤其是缺乏合适的传承载体。而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都值得我们在今天为其寻找到合适的传播空间和途径。动画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动漫艺术创作,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动画设计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与世界动画设计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动画设计活动中,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清晰的定位,无论是文化内涵融入,还是设计元素都存在较大差距。 2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动画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不断成熟,加上动画设计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动画设计工作水平实现了一定提升和发展.但是通过将我国动画设计一状况与其他地区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内涵的实质性融入。文化内涵是动画设计的核心,也是关键,任何一部动画片,如果没有完善的文化内涵,那么整个动画设计很难给观众足够视觉感。文化内涵的融入是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的灵魂.离开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内涵的融入和展现,是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失。而对于我国动画设计工作来说,其需要融入合适的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寻找相应文化内涵和元素,通过体系化融入,必然能够为整个动画设计水平提升提供重要帮助。其次,从目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看,元素单一,内容缺失,抄袭现象严重,普遍存在雷同现象,整个动画设计有着明显的创意不足问题。日前在世界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两个国家动画设计最大的优点在十设计活动创新,内涵创意丰富,能够给观众相应的视觉效应和联想力。动画设计木身就是抽象内容,其展现方式抽象,叙述事物的方式也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题离,而这恰恰就是动画本身的魅力,如果动画设计开展过程巾,与现实相差不大,那么整个动画设计的观赏性也必然大大消弱。但是从我国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现状看,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对日美动画设计的抄袭,即使自己独立创作设计的动画作品.其中元素单一现象明显,而内容卜的缺失,更使得很多动画设计成果不被人们所认可,整个动画设计巫待创意融入。最后,从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状况看,存在设计理论落后,设计理念缺乏时代性,缺乏对多样元素的体系化融入.动画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工作,整个动画设计工作包括角色设置、角色形象塑造和角色形象勾画等一系列内容。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想要设计出社会大众满意的动画作品,需要将各种能够有效融入到动画设计中的元素予以整合利用。但是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情况下只是将其他元素嫁接到动画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元素利用效果,还是元素之间的结合,均存在较大出入。而想要设计出人们满意的动画作品,就必须注重对各种相关元素的体系化应用,从根本上实现动画设计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3传统茶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思路分析 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更提升,如今动画作品作为社会大众文化消费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有着庞大的消费需求,因此优化动画设计工作己经成为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要求,而对于整个动画设计工作来说,应用传统茶元素的具体思路为: 3.1融入传统茶文化,丰富动画设计内涵 在动画设计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其设计目的,需要清晰其设计定位,丰富其设计内涵。对动画设计来说,只有具备了相应文化内涵和客观情怀,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所设释的内容,才能达到动画设计相应的深度。以往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将设计元素进行堆砌,因此在提升动画设计水平的今天,我们要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丰富整个动画设计活动的内涵,通过清晰其发展定位,进而实现动画设计效果。 3.2将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元素,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茶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对动画设计活动来说,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将为整个动画设计活动开展提供全面素材,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水准。比如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元素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一些具有标识性内涵的素材等等。这些元素的具体融入,不仅大大丰富了动画设计的素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动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体系化融合。 3.3创新发展动画设计理念,提升其创意特性 对于动画设计工作来说,衡量其水平和内涵的最大特征在于创意,只有具备了相应创意,整个动画设计才能更吸引人.以往我们在开展动画设计活动时,往往忽略了创意元素的设计,大多动画作品雷同现象严重,很难有效激发人们的观赏欲。缺乏了创意的动画设计,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而创意的主要来源在于素材,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和利用的元素,如果能够深入了解传统茶元素,那么必然能够为动画设计创作带来更多创意和灵感。 3.4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提升其设计水准 动画设计工作并非单一资源利用,其更多情况下是多样元素融合的产物,因此,正是其多样性和体系化,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动画设计工作时,必须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将传统茶文化的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相融合,从而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全面继承。而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动画设计水准的必经之路。在动画需求不断加大的今天,革新设计理念,融入有内涵的文化元素,极为关键。 4结语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设计元素的融入,还是设计水平的提升,都己经实现了时代跨越式发展。动画艺术作为现代设计艺术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动画设计来说,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动漫设计的水平,更是对相关设计元素的体系化应用。通过对当前动画设计发展状况进行体系化研究,可以看到我国动画设计水平与国外动画设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我国动画设计来说,其差距和不足不仅在于技术上的落后,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清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定位,因此通过体系化运用传统茶元素,将在大大丰富动画设计元素的同时,实现动画设计水平实质性提升. 作者:韩枫 单位:黄淮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动画效果在动画设计的运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产品开发,动画成为了现在电影市场的后起之秀。在动画设计中,动画特效是一种帮助产品的导演控制和组织镜头的手段。因为大多数的动画都是从手稿开始的,需要把手稿转化成镜头脚本,所以动画效果的设置和运用关系到整个动画片的画面质量。本文将会介绍镜头制作当中的动画效果运用,如何提高视觉感受,针对设计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动画设计;动画效果;运用 引言 从静态的图画到动态的镜头,需要每个分镜头脚本通过相机拍摄,再进入电脑进行动画合成,编辑每一个对话序列。利用类似电影胶片的原理,进行分镜头的计时,保证动画图片的每个动作都可以在时间顺序中正常运行。整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动画片的质量?那么就是通过对细节的精化,把动画效果渗透进入每一个图片中,那么动画效果如何在动画设计中大显身手,本文将会一一介绍。 1动画特效本质 1.1动画特效 动画特效是通过电脑进行合成制作,模拟出更加真实的虚拟效果。不仅仅包括视觉体验,也包括声音特效,而且现在动画特效不仅仅应用在动漫界,也会运用在电影包装、游戏界面当中。无论在什么场景中进行取景,三维特效可以让动画部分和现实背景完美融合。三维动画与特效的运用让影片的视觉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观众会更加投入到整个故事情节当中。三维特效对动画特效的要求更加高,因为很多时候实景受到天气原因不能完成拍摄,所以需要动画特效进行合成,而且修改性比较强,质量更容易提高。 1.2动画特效的重要性 随着娱乐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影视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先进的技术运用让计算机图像技术不断成熟,现在的特效制作作用越来越大。动画特效属于数字影视制作技术,通过电脑中数字合成技术,实现整个电影模型的制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视觉特效,屏幕特效,卡通特效。早期的动画特效主要运用在动画片中,通过传统的拍摄手段,进行电脑扫描,进行模型的建立,计算机的运用给特效制作提供个更多的手段,让更多的特效加入到后期制作工作当中。随着动画特效技术的逐渐成熟,逐渐扩大运用范围,运用到电影的拍摄当中,原因有两个:(1)拍摄当中的模型现实生活中没办法找到,比如上古世纪的景象、外星世界等等。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无法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比如地震拍摄的时候环境条件的模拟。对于这些问题,动画特效的运用给予了解决的可能性,通过不同模型的合成,进行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单独拍摄,然后把不同的画面进行拼接,给观众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让人体会到电影的真实感,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提升电影的震撼力和愉悦感。数字特效合成技术取代了以前电影胶片拼接的笨拙手段,实现了“无中生有”的画面效果,还能进行大量的修饰提高美感,把影片的质量推上了另一个层次。 2动画效果的基本原则 动画效果的制作是数字影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相对于动画取景来说,动画特效更加注重三维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合成,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水平。不仅仅要让画面充满真实感,也让整个创作更加具有代入感。一般来说,合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来源于不同的素材,可能是已经建好的模型,可能是漫画师手中的动画主角,这些基本来源的采取,通过三维动画的合成,让静止的画面有了活力,虽然拍摄的条件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合成来让他们协调统一,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比如我们看到的外星人都是生活中不能看到的,但是通过动画特效的合成,让画面更加真实可行,现在大部分的动画电影都是这样的实现的。 3动画特效的制作流程 3.1前期方案的制定 前期方案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的特效手段的好坏处,采取“因地适宜”的原则,来实现更加真实的特效场面。前期策划主要是讨论特效的拍摄,根据不同道具的制定和场景搭建,进行计划的分配。中期拍摄需要把拍摄元素都进行整合,这就需要导演的能力了,最佳方案就是通过经验的不断摸索,完成所需要的特效镜头。这样子通过人物戏和特效的配合,大大降低的资金投入,和拍摄时间。后期制作,是三维合成的重要环节,通过电子技术把实拍景象和虚拟模型进行结合,进行不断的美化,呈现出一张又一张的图像。 3.2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有了前期的方案,中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制作按照计划正常进行,如果发生什么问题,及时进行修改。保证所有的拍摄都是配合导演的,在开机之后,一定要让所需要的人物和模型参与进来,为后期的三维合成提供条件。动画特效在后期制作中非常重要,通过计算机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按照需要表现的对象尺寸进行场景的铺设。三维技术让模型附上了特定的表达性,最后生成的画面更有视觉效果。 结束语 动画设计作为现在新兴产业,很多人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发展。但是一定要注意动画特效的运用,保证动画片的质量,提升整个动画电影的竞争力。在多数情况下,动画特效作为整个拍摄的重头戏,配合更加成熟的PS技术进行美化,让整个画面更加具体真实感和代入感,给人们更好视觉效果。动画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也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灵感喷发,相信以后动画产业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韩佳秀 申子千 芦晨烨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色彩对动画设计的运用 摘要:动画设计专业是当前所有专业中艺术与技术结合最完美的学科之一。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设计专业中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一巨大变化使得动画爱好者们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平台,而且这一变化也极大拓宽了艺术的发展空间。而在动画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让人们对动画产生不同的理解。 关键词:动画设计;色彩运用;多媒体技术 动画设计专业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个国家的动画设计都实现了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不管是卡通动画的简洁形式,还是动画的写实神似,都需要有非常准确精美的配色来体现出动画中的人物及人物情感。可以说运用色彩成为动画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观赏者更好地去理解人物的角色、定位,对情节的发展也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动画设计中,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色彩,也成为很多动画设计者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正确的运用色彩,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动画的整体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1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表达 色彩表达的情感色彩不仅仅是动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色彩的变化会让人的感官和情感也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色彩分为三大色系———暖色系、冷色系以及中心色系。在暖色系中主要包含了红、黄、橙等颜色;而冷色系包含了蓝、绿、紫等颜色。像中心色系,它包含的颜色就相对单一了一些,目前只有黑、白、灰三种。暖色系顾名思义,给人就是一种温暖的、和谐的、健康的感觉,像红色会让人联想到积极、喜庆、向上、健康,而黄色代表着高贵、尊贵、庄严。但需要注意的是,颜色在不同的动画设计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只是说从整体的角度对色彩进行了色系的划分,但并不代表这一颜色就只代表一个含义,像刚才说的红色是代表了积极、健康,但是在一些相对特定的情况下,它也代表着警告、恐怖等含义,这一含义往往在遇到大型事件或者是恐怖事件的时候出现的比较多。虽然说色彩具有一定传达情感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出现还需要观赏者自己去引导、去体会,也就是说观赏者在观赏动画设计作品的时候,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情感认知是很重要的。如果此时恰好观赏者的心情不好,处于一种焦虑状态,那么在看到动画作品中有红色的时候,他会感到更加的急躁和不安。但是换一种角度来说,如果此时观赏者的心情很好,在观赏动画作品的时候,不管是看到暖色系还是看到冷色系,他都会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来面对。总体来说,动画设计者需要对色彩情感的表达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多联系当前的实际情况,让整个动画的色彩情感能够表达得更加清晰、流畅、明确。 2多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动画设计专业来说,多媒体技术在动画制作以及色彩添加上也体现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任何领域的发展都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相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和多媒体技术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多媒体形势下,动画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之前在动画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依赖讲解教案、一堂课基本上都在写板书,教学资源仅限于教材和一些零零散散的教学教具。而自从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动画设计专业中之后,教学也不再完全依赖教案,学生都开始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的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再占据主体位置,教学资源也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互联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多元化。在多媒体教学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教师也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实现了快乐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这一专业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非常大,可视化效果也是非常直观,而且这种教学手段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频繁。再加上教师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动画设计教学更加多元化。其次,动画设计引入色彩的时候,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使用色彩,让整个动画设计作品更加人性化,学生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也能够通过色彩的添加而凸显出来。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不同含义的动画设计作品进行区分,并虚拟添加不同的色彩,以此来找寻出适合动画设计作品的色彩。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专业的作用不容小觑。 3动画场景 在动画作品中,对场景的烘托和渲染非常重要,场景色彩的变换会让人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观赏者会随着场景色彩的变化而跟随人物、故事的情节变化。一般作者想要表达温暖、热闹环境的时候,都会选择暖色系的颜色。而作者想要表达紧张、恐怖的环境时,所选择的色系就会是冷色系或者是中性色系。比如说在设计一个紧张环境的时候,这一环境的整体色调基本上就会被定位偏灰色,整个环境沉稳、孤寂,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压力、紧张,就好像这一环境中没有任何生机一样。冷色系和中性色系的加入更让人们对这一动画作品产生了紧张的情绪,这也就是色彩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状态。 4情节推动 色彩在整个故事的推动中,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说色彩在这时会作为一种动态的色彩来根据故事的发展而改变自身。在很多的动画作品中,作品的走向都是先暖后冷,这种走向一般都随着主人公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主人公在动画作品的前半段基本上都是非常善良的,此时的画风基本上也都是以暖色调为主;而当主人公逐渐黑化的时候,此时的画风就会逐渐转变为中性色彩;当主人公完全黑化之后,此时的画风就是完全是冷色系画风。虽然说前半段与后半段的画风差异过于明显,单独来看是比较突兀,但是当联系到动画作品本身的时候,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色彩的运用又是恰到好处的。故事情节的变化一色彩的变化就形成了非常好的呼应。整个动画作品中故事的演变与色彩的搭配之间也看不出任何有突兀的地方,这也就很好的体现了色彩对动画作品的渲染作用。 5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将多媒体技术在动画设计专业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色彩在动画作品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和重要。它不仅可以体现出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而且还能够真实的表达动画人物的情感。除此之外,还会随着动画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起到渲染动画作品的作用。在动画作品中合理使用色彩可以让整个动画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的自然生动而又合乎情理,让观赏者对动画作品产生更好的认知体验。而对于动画设计者来说,运用好色彩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一部非常好的动画作品。 作者:刘靓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信息质量及数量的需求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日俱增,因此,数字媒体也就同时应运而生。本文笔者通过以数字媒体为出发点,分别介绍了现今数字媒体的定义、设备情况、人们对数字媒体的需求以及数字媒体硬件开发情况,进而探讨了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 关键词:数字媒体;动画设计;移动数字媒体设备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报纸、期刊、书籍等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时代造就产物,因此,数字媒体崭露头角。它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来,比如教育、医药、军事、科研等诸多领域。本文则就数字媒体进行一些展开介绍,进而对数字媒体动画设计进行探讨,借以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1、数字媒体的定义 从大方面讲,即广义来说,数字媒体主要是一类信息载体的总称,这类信息载体是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工作,进而完成信息的输入、存储以及传送,数字媒体将信息数字化。从小方面讲,即狭义来说,数字媒体就是具体的媒体形式,即数字化的图像、文字、动画以及音频等。 2、数字媒体的设备情况 数字媒体需要一定的设备作为其载体来完成其传播。数字媒体不能单独进行工作,因为它只是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媒体的设备随着时代的需要也几经变化,从最初庞大、移动性差的设备演变成现今多样的便携式可移动设备[1]。移动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掌上游戏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数字媒体设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当然,众所周知,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数字媒体设备是智能手机,并且,它的使用人数以迅猛的速度逐年上升。有报道称,截止至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量已超过7亿。使用手机人群的增加给手机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3、人们对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的需求 动画产品质量的好坏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动画的产生是以一幅幅图像为基础,而图像的制作是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内容中的重要项目。图像主要有两种形式:静态以及动态。单帧的图像构成了静态图像,而一系列多帧的图像不间断的播放则构成了动态图像,即所谓的“动画”。现阶段,政府大力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倡服务产业外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培养和塑造大量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么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重要的是,要想在现今动画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脱颖而出,对于思考怎么摆脱传统的常规设计模式,打破固有的老旧思维方式,设计出题材新颖、质量上乘的动画作品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和市场的需求同步,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力争上游。 4、移动数字媒体硬件开发的环境 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独自进行,移动数字媒体的开发也不例外,硬件以及软件则是数字化设计的专属环境。对于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来说,它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会随着移动终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2]。移动终端主要有4大类,接下来会对其进行介绍。 4.1安卓移动终端产品 安卓是一种手机操作系统,现今被广泛应用在多种手机中,例如中兴、小米、华为、联想等,它主要是以Linux平台为基础。它的适用领域现在不是只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领域它也在逐渐渗透。 4.2苹果移动终端产品 苹果公司推出的数字终端产品使用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硬件环境,例如iPhone,ipad等使用的通常是Macbook,iMac等苹果公司推出的电脑。 4.3WindowsMobile移动终端产品 以WindowsMobile为平台的移动终端数量十分庞大,因为它能够使得用户很快学会如何操作界面,不需要太多时间去学习。在PPC手机以及PDA等便携式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它的硬件环境要求不高,通常的笔记本电脑就能应用。 5、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 动画设计的软件平台由于移动数字媒体的硬件环境不同会有所变化。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需要美术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协力合作的。美术设计人员先负责将动画一帧帧画好,然后编程人员利用一定的编程软件使其连续播放。J2ME通常是这类编程软件的最佳选择。另一种是完成由美术设计人员负责,主要是通过使用FlashLite软件来完成。J2ME作为动画设计的开发环境的一种,其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它安全性高,代码能够保持极大的完整,最为重要的是,代码的传输速度很快。现阶段,J2ME的商业领域也在不断开拓,因为移动数字媒体的需求越来越高。其设计动画的简要过程如下:工作人员最先应该制作环境所需要的开发工具,然后进行环境配置。接下来需要进行源代码的编写,进而生成相应的Java文件。最后用Canvas进行动画的制作。在图片制作时,有时会出现闪烁现象,即图片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刷新和重绘。因此,在动画设计时,要充分对效果和速度进行考虑,计算出一个平衡值进而达到优化图像的作用。 6、结语 移动数字媒体中的动画实时性很好,并且有很好的互动性,在数字化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已逐渐变成流行形式的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画设计技术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作者:赵胜瑞 于群 母长领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动作脚本交互式动画设计分析 【摘要】Flash具有交互性的特征,通过脚本语言构建交互式flash动画,有助于优化flash动画集成制作。灵活使用动作脚本,让学生具备了flash动画制作能力,制作出更多优秀FLASH作品。分析了基于动作脚本的交互式动画设计,促进交互式动画设计有效进行,完善具体理论知识,也希望这次研究为实际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动作脚本;交互式;动画设计 从实质层面上看,动作脚本也即Flash提供给我们的一些运算符与对象。Flash中脚本命令被简单地称之为工作脚本,英文表示为ActionScript。Flash的应用,为我们营造了更多逼真的动画效果,让交互性变成可能,当点击按钮,便可实施人机交互,这便需要使用到动作脚本。代码控制在动作脚本中,组成了Flash交互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动作脚本方法应用在Flash,简单地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将脚本编写到对象上,如,影片剪辑元件,另一种种形式是,将脚本编写到时间轴上的关键帧。 1Flash中不易分清的概念 FLASH动画的各个对象的位置关系是按照一定的层状结构展现各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其根为场景。各场景是相对独立的动画,FLASH设置各场景播放顺序,逐个衔接各动画场景,所以我们看到的动画是持续的,在编辑过程中,各场景实例是不能够应用在其余场景中的,最好应用在相同场景编辑中。对场景播放顺序,设置时,借助窗口一面板一场景。对具体的一个场景而言,和其余场景结构是相同的。均涵盖了一个或多个图层。 2动画的设计与实现 2.1动画实现的目标 动画多是为了让文字紧随鼠标来变动,以鼠标作为圆心,进行圆周运动,此外,文字颜色表现出色彩变动。 2.2动画原理的分析 ①窗口鼠标、文字、舞台坐标间的位置关系。鼠标移动同时,文字也要移动,同时围绕鼠标做圆周运动,文字坐标值指的是圆周上的某点。鼠标坐标值紧随鼠标移动而改变,同时,文字鼠标值也相应发生改变。默认的坐标原点O:(0,0)位在窗口左上角,圆心O:(h,k)代表鼠标在窗口舞台上的坐标值,在坐标系中,也就是将圆心O不再是,而被移到了(h,k)。按照圆心O:(h,k),再次将直角坐标系构建起来,P点表示的圆心为点(h,k),半径为r,为圆上一点坐标,是文字坐标位置所表示的区域。鼠标的坐标值(h,k)、P点的坐标值(x,y)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述公式来表示:。事实上,Flash里对三角函数里的角做出了规定,其单位要为“弧度”,1度与π/180弧度是相等的,Flash中的P点的坐标可用下述公式来表示:arkyarhx180/.(sin()),180/.(cos()。在本次获得的动画效果中,需要的文字对象数目为N个,以鼠标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圆周上面的平均分配的P点坐标数目需要N个,各P点坐标的表示则为:180/())./360sin((.)),180/()./360cos(()xryiNhriNkfalse[1]。圆周上的i代表的是圆周上的第几个文字。应当引起主要的一点是,P点坐标指的是文本域注册点的坐标值,在实践当中,要将文本域中心点移至P点位置。②关键的处理函数。Math.random()函数能够形成随意的小数,处在0~1间,Math.round()函数以四舍五入的形式获得相似整数,两者整合起来,应用在文字随机颜色创建中,让文字颜色不断表现出色彩变换;对addEventListener事件侦听函数,当有数值出现改变,其按照变化后的数值对其余变量数值做出新的计算。 2.3动画实现的流程 第一步,新建Flash文档,把舞台大小设置为550px×400px;第二步,新建影片剪辑元件,将其名字命名为apple,把眼球图形绘制到元件编辑窗口中,设定其半径为50,采用对齐工具,在眼球圆心中放入注册点,和途中的点B(a,b)保持对应关系;第三步,绘制左圆形眼眶,左眼眶中心(150,150),绘制右圆形眼眶,右眼眶中心(400,150),半径R=100,全部放置在场景编辑窗口中,和点A(m,n)保持对应关系,如图1;第四步,将2个apple元件实例于库面板中拖出来,一个命名为left_apple,表示左眼球,另一个命名为right_apple,表示右眼球;第五步,根据以动画原理分析为根据,同时结合获得的计算公式,将相应代码添加至图层1的第一帧中;第六步,装饰动画,把眉毛添加到眼睛上,同时将含微笑的嘴巴放到眼睛的下部,显得更逼真;第七步,经过测试,并得到影片,如图2[2]。 3结论 本次研究使用了Flash的动作脚本,让交互性动画生动地呈现出来,对脚本中的部分参数,做出设置,生成各种动画效果,如,变量d能够对文字的转动频率实施调控,计算公式d+=0.05中,0.05数值发生改变后,产生的文字转动频率是不同的,值变小,文字转动变慢,值变大时,文字转动变快,+/-号在公式中可以对文字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控,变成顺时针/逆时针;文字字号大小设置公式公式format.在文字转动过程中,同时将文字调下或调大。像上述设置,结合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切实掌握动作脚本,便能营造出各类交互性动画效果。 作者:迟文祥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对电力资源的需要变得越来越高,电力工程建设的项目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远远不能够适应现代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需求,因此,必须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探索,使之适应新时代的建设需求,确保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有关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与应用,希望为电力工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创新 1引言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的速度变得日益迅猛,电力工程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电力工程的发展,对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求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工程项目成为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也逐步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电能的可靠供应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逐步与国际接轨,其管理模式也不断向国外先进水平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特有的国情限制,使得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上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外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我们正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现状,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努力寻求更新更好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加快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脚步。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分别为企业自建模式、监理模式、CM模式、EPC模式以及PMC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这些传统模式已逐渐呈现落后之势,弊端也渐渐显现,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电力工程的管理需求,下面就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2.1企业自建模式 企业自建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最为传统的类型之一,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应用较多。在这种模式之下,电力企业作为业主方,对电力工程进行自主管理,并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各项建设等直接负责,因此,在企业自建模式下,由于企业在专业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工程管理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相应的工程项目资源不懂得有效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大增加工程的建设成本,因此,这种企业自建的落后模式正逐步被淘汰。 2.2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的应用出现在企业自建模式之后,与企业自建模式不同的是,监理模式将整个工程管理工作分为电力企业、承包商、监理方三个方面,监理方受另外两者的委托,依据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因而,使得电力工程管理更加规范,且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自身知识经验不足等问题。但是,由于监理方属于第三方,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上心、不尽责等问题出现,也不能对项目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 2.3CM模式 CM模式产生于20世纪,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新型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通常的做法是,供电企业与设计单位等签署利益合同,将电力工程项目交于专业的设计人员管理,在管理中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加快工程进度,也能使得设计成果得到最快的验证,并随时改进。由于这种模式引入国内较晚,在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应用上还未达到成熟状态,因此,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4ECP模式 EPC模式即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简称,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管理。相比其他的管理模式,EPC模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更加高效。但由于其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出于利益关系的考量,业主难免会不自主地参与到整个过程地管理之中,这样对EPC模式造成很大的干涉,使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2.5PMC模式 PMC即Productmaterialcontrol的简称,这种管理模式是由业主委托承包商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管理,同样也会出现EPC模式下的一些问题,此外,由于我国相关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也使得我国电力企业对PMC模式不够了解,从而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管理之中。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以上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的现实问题,由于发展不同、国情不同、管理理念不同,造成我国现代的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我国现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进行必要的创新发展,使之完全适应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管理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3.1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应用 要想达到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的真正创新与应用,必须从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与发展,由于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起步较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这就造成了实现管理创新的局限性,因此,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工程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创新理念的发展,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对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考察,对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状况做出全面分析,然后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企业实施全新的管理模式。要达到这种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①要深刻认识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得到电力企业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只有电力企业自身意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才会转变固有的落后理念,从而达到理念的创新;②要对企业现有的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其中的问题缺陷,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实现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3.2加强组织机制的创新与应用 电力企业组织机制的创新与应用,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应该把内部组织机制的创新发展作为一项基础内容,通过对组织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推进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创新组织机制可以保证电力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持续动力,还可以整合优化组织结构以推进电力项目的工作开展,只有电力企业内部的组织机制实现整合与优化,才会促进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得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得到真正的创新与发展。 3.3寻求全新合理的创新管理模式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需结合现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地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否则就会出现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只有结合国内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并进行必要的改进,才能达到管理模式的真正创新与应用。如针对流域水电开发建立,可以采用滚动开发模式的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分别负责流域水电开发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使工程管理呈阶梯型推进,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使项目管理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化;又如在原有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型组织和职能型组织严重分化,给管理带来阻碍,为此,可以采取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又对其各自的缺陷进行了有效地的规避与改正使得电力工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共享,从而减少了工人在工作中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力工程建设的优劣决定了我国的电力资源能否有效利用,而只有加强电力工程管理效率,不断改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在电力工程管理上敢于应对挑战,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在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找到适用于自身状况的创新管理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杨先才 单位:国网荆州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水平也日渐提升,迈着大步跨在时代的前端,对于电量和电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各国的主题。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渐广泛,如果不节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基本保障。“节能减排”成了新时代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对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探讨,以求保证电力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转。 一.电力工程自身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使发电设备、使用电的过程和运输配送电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己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几点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自身的管理方法。 (1)全面协调各个阶段,切实加强安全管制工作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安全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年来,电力工程这一应用程序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取得进步,如何能够有效的促进电能质量的提升,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一项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形成有效的控制系统,重视安全问题,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控制。负责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要成立相应的负责安全的小组,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确保供电电能质量以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查自动检测和调控生产过程,设置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做好安全的维护工作。 (2)增进质量监督工作众所周知,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转主要是以电气自动化的运行为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对象是整体质量很高的电厂、自动运输网络信息等。一个小部件松动或者开关的失效都会产生很大经济损失和利益的流失,增进质量监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可行的制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做好相关的准备和规划,实现信息的传输。采取对应的施工方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从电力工程方面提高施工质量,从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使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自动调度系统的生产,材料的严格筛选,规划好计划,使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大幅提升。增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考试。 (3)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想要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工程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个人企业而言,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重要的就是既要追求质量的基础上,即及时更新电力技术和设备,又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只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才能适应不定期抽查或者检查。与此同时,应用范围的日渐广泛也有效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管理人员,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依据实际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在设备权限方方面,从思想上加强节能环保的意识,通过总线控制,更好地辅助成本管理的工作。 二、电力工程的节能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是一项高科技技术,也是一项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随着应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其自身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主要体现在要求电力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安全、优秀的原则,避免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模糊化,对电力工程进行节能设计。适应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环境,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法规。 (1)电压合理调整运用为了电力工程技术和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借助对分接头可以调整电压,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目的。通过投切电力电容器于的母线,降低成本价,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实现对输入的电压的值进行自动跟踪,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调节电压。适应电力工程不断发展的状况,防止人为因素对它的影响。根据原有的系统进行设计管理,对电价的管理形成一种动态的机制。增加相应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在工程开展前期应有备案,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的开关。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补偿机制,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使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以工作为中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促进电气自动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无功补偿的开展与平衡三相负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三相负荷情况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漏电现象时常发生,如果使用监控系统必须要及时反馈,并且需要在系统设计图纸中详细说明。安装配电变压器来保护微弱的电流,保证设备连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一些设备实际运行的时候,使用可以实现远程开闸和合闸的按照各自功率的大小进行消耗的智能开关。相对减少感性负荷的供应,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远程操作的功能得以实现,既可以节约成本、保护设备还可以增加变压器的容量。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控制无用功率,通过计算机运行来实现状态监控的开关,将继电保护装置引入到监控系统中,对及时控制电力,无功的补给与节能有着重要作用。 三、电力工程节能设计管理措施 节能管理措施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其技术随着时间科技的上升在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紧密相连,节能将会越来越被推崇。通过计算机的运行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维护,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进行设备的维护时,只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便可以完成。采取正确的节能方法,按照要求输入相应的维护信息和数据,对提升技术的水平、技术含量的改进也是有进步意义的。利用电气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建立健全合理可实施的节能管理制度,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监控,以此促进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升,使能源的真正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让节能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作者:刘文范 杨红 单位:沈阳电业局电气安装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应用思考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条件 1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管理。要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进度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施工进度规划,根据施工工程量、施工速度等,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合理划分工程,以总计划为基础明确具体项目的施工计划;做好工程进度记录,随时根据工程完成情况,调整工程进度,保证能够在工期要求之内完成任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计划之外的问题,这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制定项目时全面的考虑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前做好处理紧急情况的准备;此外,施工计划的制定应当符合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施工难度等来具体分析、制定。 2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极高的工程,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核心。作为电力工程管理的根本,严格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在实际工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必将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电力项目施工会涉及到一系列高新科技设备,因此,电力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且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管理中困难重重。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合理完善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控性。 3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变更成本作为一项可变因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在制定施工进度规划时,要明确变更成本的存在;在具体施工中,要随时监督成本的变化,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以便作出调整方案。成本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成本分析法、图表法等。成本管理对于工程的开展有着决定作用。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同时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电网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1基建工程投运不规范。电力基建工程完成后,出于测验工程质量、安全性等问题的考虑,需要先由施工单位带电运行24h后才能移交给运行单位。然而,在这一环节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施工企业在相关规章制度上存在缺陷;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安全意识不强,安全防护不合格。 2施工人员复杂。很多从事电力施工的工程队组成人员不稳定,往往是在接到工程之后临时组建,成员多为农民工。这部分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缺乏相应的技术施工能力,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安全意识不强,甚至不会正确使用防护设备,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3交叉作业。电力工程的综合性较强,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施工难度较大,交叉作业情形较多。随着工程的开展,施工现场会发生很大变化,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增加施工的危险系数。而且,交叉作业中不同的施工队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也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 三、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团队合作能力也很重要,管理者要形成统一阵线。为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就要在挑选人员时下功夫;同时重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建立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合理利用奖惩制度,鼓励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利用一切手段,建立一支业务水平精良的管理团队,避免因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原因造成管理上的失误。 2完善职责准则。完善的奖惩制度也为鼓励员工、提高工程质量做出贡献。为此,电力企业能够从内部的分配机制、用人机制以及效劳机制来执行职责准则,帮助员工从自我出发提高责任意识,保证全部电力工程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完善考核制度,对电力工程管理作业中的各项目标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办理中,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办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进行安全施工的项目管理与操控,能够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责任追溯制,做到安全生产人员职、责的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加大安全设备投入,避免因设备不足或设备质量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实施、贯彻各项安全准则、要求。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全部工程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4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施工进度的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整个工程计划考虑,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综合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的个性因素,如施工难度、工程队施工能力以及其他一些突发状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其次,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做好工程进度记录,并将记录汇总后向上一级管理人员汇报。管理人员再根据施工的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整个工程在预期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5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工程施工所需的资金数目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核算。在施工项目确定之后,就要开展核算工作,其内容包括两种,即项目管理核算与施工作业层的核算。核算人员要根据工程所需及资金状况确定出实际所需要的资金数目,即施工成本,要明确各个项目的具体花费。尤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支出。此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作业层与管理层也要加强配合,把握好结算关键点,防止出现超支、乱支的情况。 6做好工程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的利用水平对于工程成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聘用专门人才进行机器操作。此外,要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四、结语 电力工程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电力施工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电力企业应当不断的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吸取成功经验;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科学、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付熙 单位:宁夏中卫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工程发展也较为迅速,而在电力工程管理建设方面却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都是目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电力工程管理与我国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这也要求必须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展开全面的管理,使得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能够进行正常化、标准化的向前走。 1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首先,从我国的电力工程的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方面来看,其最根本的思路方针便是按照电力工程的相关建设状况,进行一套完整的规划,该规划必须能够确保建设相关使用的原料如何采购、原料如何运输、电力工程的项目施工方式以及工程的项目验收环节等事宜都能够被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从而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有关信息资料可以及时的传达到相关的工程管理系统当中,以此确保各个环节的沟通顺畅。其次,从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相关安全管理方面来看,为了能够积极的推进我国提倡的安全第一的有力号召,对电力工程的相关施工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工作,该工作主要包含六个方向,总结如下安全资料的台账、安全相关会议信息、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奖惩制度、安全执法的管理以及安全事故的管理六大项目。那么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绍了,主要介绍安全文明施工以及安全资料台账建立两大项目。所谓的安全资料台账说的是由各个电力工程参建公司的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把管理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登记到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去,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及时的对系统当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更新作业,以此来确保系统当中的信息能够和施工现场的情况一模一样,不会造成两者间的误差而引发太多的罗乱。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是说当监理工作人员发现了施工工地当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之后,使用电力工程管理系统拟定一份相关安全隐患的整改通知书,等到相关工作人员在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对该整改通知书进行了汇签并同意之后就可以把该份整改通知书下发到相关的施工公司,使其进行及时的整顿,等到改善完毕之后再通知相关监理人员进行检验和查看,达标后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建设作业。再次,在电力工程的管理系统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而言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相当重要的核心内容,没有质量就无法保证电力的有效运转,更得不到用户的认可,这也就意味着企业要逐渐走向衰亡。所以质量的确保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内容,更是对一个工程的优劣问题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在电力工程的管理系统当中其技术管理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管理类别。因为很多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地和建设总部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太久,更有甚者会相当的遥远,还有可能会因为电力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需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参与到别的电力工程项目当中去,这些都会造成电力工程在其建设期间内缺少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当管理工作缺失时就会导致和电力工程间的往来文件资料没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如果我们可以使用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就能够很轻松的应对这一问题,能够在及时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也不耽误电力工程管理的往来文件进行相关的处理。可以说不仅仅使得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能够达到极大的工作效率的提升。 2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当中所现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系统而言依旧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总结了五大问题分别如下:建设电力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改善、所使用的工程建设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工程质量相关责任未能明确划分、电力工程的质量情况有待提升、电力工程相关的施工人员素养有待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情况并不乐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全方位的开始触碰全球的新兴思维,但是无法改变的便是部分相关施工企业为了加赶工期,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使用的是粗线条的管理模式,且人们对于电力工程的质量需求也是在不断的提升,这些都使得我国电力工程的质量达不到最新的要求。对于建设施工的相关单位之间协调不够的问题以及工程质量的相关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同一项电力工程划分为几家施工单位进行建设,而这几家施工单位并未对自身的责任以及对方的责任认识到位导致的。 3解决方式 对于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并且使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那么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时主要还是以下几个解决方式:首先,要想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解决协调问题,就必须对电力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目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里,许多施工人员对电力工程认识不深。电力工程不再是简单地关注电力网络的覆盖面及稳定性,而是包含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等很多方面。第二,为了改善电力工程质量状况,就需要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选用高素质、等级高的设计院和施工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电力工程的质量。毕竟电力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施工公司的一员,有义务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为了解决所用工程材料参差不齐的状况,就需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督和抽查。从电力施工材料生产、出厂、运输进行跟踪,确保劣质的施工材料无法流进正在施工的电力工程,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第四,对电力工程的设计环节加大注意。我们都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譬如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大量涌入普通的农家,这就导致电力负荷剧增,从而导致输电线路的压力增大,使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线路进行大面积的改造,但是如果我们把设计中的负荷预测这个环节把握好,我们就没有必要进行改造,可以大大减少投资。结束语我国社会经济飞快发展且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升,这也要求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能够更加的完善和提升。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运用到相关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供电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发展。但是在这系统当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将该系统内的问题解决后方能将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作者:吴琳娜 单位:齐齐哈尔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技术的探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电力产业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该积极的引用先进科学技术到电力产业中,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产业的质量。 一、发展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技术 1.加强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电力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比较系统的工程,在其建设的时候,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各项计划、启动规划以及实施方法不断的展开,就会产生大量的文件、报告以及合同等信息。为了能够促进电力项目信息的管理水平,必须要将这些有效资料和文件进行整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收集、加工以及整合,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电力项目信息管理主要就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统计活动的总称。项目信息管理相对电力工程来讲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不仅能够为电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还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2.整合电力工程档案信息。 电力工程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也不仅是工程建设的管理,而是两者之间的结合,是经验的积累,使资源配置的优化具备着重要意义。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的基础工作。但是,由于电力工程本身的特点,即周期比较长,人员比较复杂以及工程比较复杂等特点,给工程档案的收集带来了一定得挑战性。因此,为了能够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将竣工资料的积累、整编以及审定工作进行同步进行,将工程中的所有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核,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加以解决。 二、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组织的综合能力差。 虽然我国一再强调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同时也十分缺少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十分注重生产,而轻视管理,所以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效益投资存在着一定得理解偏差,并且对施工造价和合同没有实质性的控制能力,因此,在我国实际电力工程中往往会存在着订货价格变化、设备控制预算发生变化以及采购重复等现象的发生,进而造成工程的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工程预算,导致不必要浪费的发生,增强企业投资的成本,同时还会给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2.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差。 电力工程的施工项目往往是临时筹建的,所以相关的施工人员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导致了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并且对施工合同也缺乏一定得认识,导致投资效益的观念比较淡薄,在进行订货的时候,并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应对价格的调整和控制,增加了施工的投资成本,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工程管理流程不完善。 由于我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违规操作,业务流程也并没有完善,导致技术管理手段的缺失,技术管理手段十分的重要,能够为施工技术带来一定得引导性,电力工程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必须要做好本职工作,彼此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现象,导致了电力项目技术管理存在着一定得存在问题,并且工作中存在着重复交叉工作,不仅延迟了施工进度,也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审核就进行了余额支付,会给业主带来一定得经济损失。 4.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并不能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由于电力工程管理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所以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一旦存在着违规操作,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比较大,所以就会导致施工机械技术性比较强,如果相关的安全措施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电力工程管理技术的完善 1.专业技术方面。 必须要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技术的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利用工程的实践锻炼机会来提高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选用现代软件管理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为了能够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建设和验收。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严格的按照执行方案来进行流程的实施,并且需要注重技术材料的积累,工程一旦交付完成后,在进行维修扩建以及改造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对待。 2.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的电力企业必须要与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紧密的合作,加强蓄意破坏电缆等犯罪活动,进而从根本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依法维护电力设施的安全。必须要完善我国电力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电力行业的正常配电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3.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预算,审查通过后就是具有了相应的法律效应,不能随便对其进行更改。认真落实实际款项,并且要掌握资金的流动和支出的实际情况,严格的履行合同上的相关预算,只有真正的重视合同的款项,才能够真正的从根本上做到节约投资,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效益管理。 通过合理、科学的工程经济核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成本,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将施工实践支出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其中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项目的管理和施工核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避免出现超支和漏支现象的出现,加强管理工程的资料费用,将工程预算和实践采购资料费用降到最低,进而才能够真正的降低投资成本。 5.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进行电力工程的时候,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做好相关的监督和指挥工作,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进行,并且要严格的做好相关的施工工作,不能私自进行施工,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另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无关人员私自进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对那些比较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进行标识,完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施工程序,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保证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社会各界对电力需求越来越高,电力工程行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电力工程的标准,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水平,进而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 作者:陈瑾瑾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林区电力工程管理技术研究 1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概述 林区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林区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及输出活动的总称。信息管理项目包含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输信息、加工信息、收集信息与及储存信息等等。林区电力工程中的信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林区电力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所以如何对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安全有效的管理成为了林区电力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2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基本内容 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相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信息管理中包含要素比较多,主要有信息具体资源、信息技术和参加活动,这是一项跨越多门学科和多个领域的管理手段。在林区电力工程信息管理项目中包含原理众多,主要有增值原理、增效原理、服务原理和市场调节原理四个基本性的原理。 3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征 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能够使人们随时随地即可获取有用信息,同时通过对现有信息的不断整合、分类,使人们在需要使用信息时能够方便快捷地将信息调用出来实现信息的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林区电力项目中的信息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特点还具有林区电力工程中的专业特点。林区电力项目中的信息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和电力企业的相关制度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够使信息管理畅通无阻,并且林区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精神的高度的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资源最大利用率的目的。 4林区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林业企业不重视林区电力工程管理日常工作,并且在林业企业中严重缺乏林区电力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而林业企业的在岗人员对林业企业中的林区电力工程管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林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施工设计、施工设备的造价和预算。容易出现因设计变更、不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导致预算不能够跟上现在市场情形造成超规模、超概算情况,因此在最后容易出现工程的实际花费远远高于预算的情况,这不仅浪费资源,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还给施工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林区电力工程管理项目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当在实际的林区电力工程管理中出现了违反规定的操作的情况时,具体的相关的单位则需要在施工之前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商讨具体的审核性的方案,对审核过后的方案需要进行备份存档,只有在相关部门对施工工程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将这些规程使用到工程管理项目中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管理规范,并且加大对日常规范的管理。在完善管理中的规范和制度之后需要工作人员的严格遵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工作人员的不断考察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自律性,同时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员工需要给与淘汰,如果在施工中出现了一些施工隐患,则需要及时指出并且能够提出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在工程完结之后,需要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检测制度和相应标准,并且依据相关标准对问题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安全意识。 5结语 林区电力工程行业对促进林业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电力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工程管理项目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标准要求则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同时可以借鉴性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力管理理念和手段。只有提高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林区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最终实现林区电力管理水平的飞跃性的提高。 作者:霍艳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创新乡镇电力工程管理论文 1.乡镇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在确保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能有效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在整个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各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及合作,能有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2.传统的乡镇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及其弊端分析 2.1自建模式 业主自建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最早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业主自身负责电力工程管理中各个施工方的协调等工作。但是由于业主本身并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导致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逐步消亡。 2.2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是建立在业主自建模式基础上的,有效了弥补了业主自建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但是其涉及到了电力工程的业主方、施工方及监理方,不能完全实现对电力工程的全方位、全要素及全过程管理,导致监理方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3DBB管理模式 DBB管理模式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行业中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对于设计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电力工程在该种管理模式下,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管理流程进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确保了工程后期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电力工程所存在的风险。但是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且管理成本较高。 3.乡镇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运用 3.1EPC模式 在EPC模式下,一个承包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其他管理工作,承包商直接向业主承担所有的工程责任。EPC管理模式对当前电力工程管理项目的各个项目管理工作分离所带来的相互矛盾做出了有效的解决,从而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目的,业主无需对整个工程作出实行性的管理工作,有着较多的优点。当然,在EPC管理模式下,工程承包商则需要承担较多的风险,但是总的来说其优势要大于劣势。 3.2CM模式 CM模式是在传统的业主自建模式和监理模式基础上逐步完善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业主将管理工作直接委托给较为专业的项目管理者,并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成本加利润计价方式,该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师施工及设计活动。CM管理模式下,业主、专业项目管理者以及工程施工方通过公开化的共同决策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矛盾,节约了工程所需的建设投资,在另一方面也使得了业主的投资风险减低,并通过提前施工的方式使工程较早投入使用,从而提早获得工程效益。 3.3PMC模式 PMC管理模式在当前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是绝对占有主导地位的管理模式,电力工程项目的业主通过聘请一定实力的工程公司或者咨询公司,替代业主进行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业主只保留对于工程管理的决策权,而PMC负责绝大部分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PMC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专业力量,对整个工程造价、设计及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工程寿命周期、工程质量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优化处理。综合以上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分析,电力工程管创新管理模式在运用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各电力企业应针对当前创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依据企业当前的自身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进行管理理念及管理意识的转变,与时俱进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当前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同时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加强工程队伍建设,建立起优质高效的组织团队,并通过完善的电力工程评估和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加强工程质量考察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及管理水平,从而在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电力工程社会效益的提升。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重大挑战,各电力企业应树立起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方向的转变,确保企业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稳定的基石。 作者:万涛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宣恩县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优化控制电力工程管理论文 1电力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1.1创新性 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电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化发展的前提。我们要根据电力企业的新变化与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工作方式,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与高端人才不断寻找与探索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了解与洞悉当前电力工程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促使电力企业电力工程管理始终保持高昂的生命力与活力。 1.2电力工程管理具有寿命周期可预知性 上文已经提到过,电力工程管理工作项目众多,每一个项目不仅是有寿命周期的,而且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推进各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另外,每一个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重点都是不同的,为了确保整个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我们必须要严格控制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时长与工作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电力工程管理工作。 1.3领导主导性 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对于电力工程管理与项目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始终,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领导要充分发挥领导职能并带领电力工程管理人员正视与分析电力工程的诸多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决断,确保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重点 2.1电力工程施工前控制重点 从内容上说,电力工程施工前控制即指在正式施工之前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总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做好电力工程施工前控制工作是确保整个电力工程管理安全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与建设团队、制定施工与管理制度与法规、提前做好施工人员教育与培训工作、选择与检验各种施工原料等等一切准备工作,减少因事前准备工作不到位而引发质量问题的几率。 2.2电力工程施工中优化控制重点 电力工程施工中优化控制十分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需要技术与高层次技术人员的支持,既要精确计算施工投入,又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采购与保存工作,同时技术人员要始终跟随施工过程的始终,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细节标准化与规范化,从根本上切断产生生产缺陷的源头。 2.3电力工程施工后优化控制重点 要切实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与控制工作,就必须始终不能放松施工后控制工作,在每一个施工项目完成之后,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检测与检查工程项目,并及时解决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遗留问题,全面落实电力企业要求“安全生产”与“安全建设的”根本宗旨。 3优化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控制策略 3.1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始终重视科学技术对电力工程的推进作用,以开放的姿态引进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既充实电力工程管理团队的人才储备,同时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同时,电力企业要设置技术开发组,并提供一些人力、物力支持,购置现代化的技术与设备,为技术人员开发新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人才引进与人才激励体制,奖励在管理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积极开发新技术的优秀员工,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人人争先进、团结拼搏、求创新的良性竞争氛围,既为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创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推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3.2加强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政策与理念落到实处 必要的监督与监管是强化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确保各项项目管理政策与管理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补充。具体来说: ①电力企业要建立监督工作小组,并安排专业人员跟随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及时发现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潜在威胁,并设置针对性、高效化的补救方案,既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减少了后期维修与重建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工程的成本投入。 ②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与监督工作中,要精确记录各个数据,为后期开展工作总结与工作分析提供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大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3推进与加强电力企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是电力工程的核心力量,只有始终关注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才能充实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快与推进电力工程优化管理的进程。一方面,电力企业要为施工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机会,促使施工人员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理念,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让施工人员全面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安全生产意识,切实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4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力行业是影响我国国际民生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未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发展非常迅猛。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既能够有效推进电力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对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正确分析当前电力工程的现状,全面引进国外与其他行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先进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化、现代化、和谐化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作者:谭艳 胡科华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遂宁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安全问题下的电力工程管理论文 1简要概述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首先,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长期进行,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就会有很多,并且复杂多变;其次,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并且知识覆盖面极为广泛,这就使得安全工作的专业性也极强,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来带领开展;最后,电力工程关乎到我国整个经济状况的发展,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意味着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缺乏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点企业单位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关于安全问题的法律和法规,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没有加深重视,因此在施工的现场,一部分的施工人员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思想都很缺乏,这样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于很多的企业中。安全意识的缺乏在很多的企业看来都是很小的问题,没有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总是认为安全隐患不会存在,最终出现安全问题时,总会措手不及,最终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2.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上,行业中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企业也在宣传各项规章制度,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也就不是很到位了。除了规章制度的宣传效果不足外,随着社会与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一些规章制度有很大的可能不符合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了,但是没有及时的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就会导致规章制度的不健全。除了这些现象外,还有的部分企业仅仅是将安全工作停留在了文件或者是口号上,没有深入到施工人员的内部,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派,根本上就解决不了实际的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施工员工的伤亡都在与日俱增,惊醒着企业要进行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更,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工作。 3如何改进安全问题的管理 3.1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 在全部的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工作的开展,而在安全工作中,安全意识的加强是首要之举。企业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早地提上日程,在企业中阶段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到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时总结经验。除了企业硬性的宣传安全意识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安全意识竞赛,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在有趣的比赛中不断地吸取到安全知识,进而会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3.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后才能确保生产的安全,因此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要将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考虑,将每一项工作的细节都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形成文字,同时还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不定时的组织全体员工深入细致的学习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考核,将安全任务细化开来,做到人人有责。除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外,还要确保安全制度的合理化,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符合专业知识,符合员工的操守,最终落实到实处,为电力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 3.3加强对电力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管 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不仅仅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意识的加强,还要求施工现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这项工作的完善,首先要求有一个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设立专门的现场安全监管员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效的进行,并且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弥补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场安全监管工作,除了对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外,还要求监管人员有极强的职业操守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对安全问题视而不见。 3.4做好预防工作 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要求企业有一个防患意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就要做好各项设备的保养和检测,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教育,现场监管员工的选取等,做好电力工程的各项预防工作,尽力减少事故的出现,有效地避免因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结束语由上述可知,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也是企业需要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国的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有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有诸多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或者是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再者还有安全制度的不健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求企业进行安全问题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措施。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员工的的标准操作等,只有在改进下,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正常运转,企业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经济基础。 作者:孙嘉泽 单位: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造价控制与电力工程管理论文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相关的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同时还要加强在设计阶段当中的监理制,从而保证工艺技术的成熟,防止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或者方案变更。在工程的设计当中,要设置监察工作人员,严格的监督工程的设计,确保经济的核算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电力工程中主要实施的监理制度是把自管与委托监理两者结合起来,让工程单位自行选择适合本单位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而监理单位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的建设文件与计划及投资等实施监督管理控制。 2电力工程相关的造价控制 2.1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 确定科学的工程造价方法是电力工程中提高造价精度的关键性因素: ①要对建设中项目与已完成项目实施综合性分析与对比,主要是从建筑工程在选址条件、自然条件、工艺结构、设备类型、工艺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②一定要尽量收集完成电力工程建设后造价的相关资料,对于所收集的资料还要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已完成建设的工程项目特点、技术及工艺水平加以描述分析; ③按照上述所分析后的结果,明确工程造价科学造价方案; ④明确了计算方法之后重点计算获取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精密的测算与对比。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对工程造价精确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2按要求签订施工合同 在实施建设项目的过程当中,签订施工合同和确定合同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可以让工程的造价更加的明确和清晰,还能有效的明确合同双方之间的权益与义务责任,为建设项目更加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法制基础。因此,确定合同的管理与价格工作意义重大。合同价主要是由合同的价款与追加的合同价款及费用着三个方面组合而成,合同的价款指的是按照施工合同中条例条款的约定来完成所有工程内容的一种价款总额;而追加的合同价款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变更而产生的价款增加,或者按照合同计价方式所产生的差价等额款;费用则指的是在合同的价款和追加的合同价款以外的建设方需要支付的额款。除此之外,一些实行招标投标的电力工程要以中标价作为基础来明确合同价,一些直接发包的电力工程则以所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基础,并经过审核之后来明确合同价,还有通过合同双方的协商与约定也能够明确合同价。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来明确合同价,都要根据所批准的施工方案来计算,以达到工程量精准、套用价格合理、确保合同价质量的标准,并禁止出现随意抬价或者压价与高估冒算或者添加不合理条件的现象出现。 2.3对工程施工成本加以严格控制 在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材料费用与设备费用是最主要的内容,其中,原材料的费用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大概占据一半以上,并且在工程总造价中设备与材料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对设备与材料的有效控制,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而对于设备与材料的造价管理,则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其作用是及时准确的了解材料市场中最新的供求动态与价格信息,从而对所需采购的材料在各销售点中进行对比,优化选择。此外,在采购材料时尽量减少中介环节,要实施批量方式,来降低购买材料的价值,一些大型机器设备则可以通过供货合同来指定商家提供。此外,在电力工程中,施工成本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工程的索赔现象,一些承包商会把工程建设不合理作为借口,向施工单位要求进行索赔,而索赔必须以合同作为依据,不管是否由于风险事件而引发的,都会归咎于人为原因,并且只要拥有明确合法的合同,一些承包商就有权利向施工单位管理创新要求进行索赔,因袭,为了把造价的偏差科学有效的控制,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必须把索赔现象尽量消除,从而把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有效的降低。 3有关电力工程管理以及造价控制中几点合理建议 3.1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员是实施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基础条件,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学习,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与造价控制手段,并不断吸纳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 3.2一定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及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通过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各项技术的标准、加强管理意识的培养、规范管理的行为等,实现和国际的接轨,并以质量来谋求生存发展。 3.3对招标进行严格控制 成立工程的招标委员会,并对招标进行管理,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设备与材料费用等加强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的造价,并及时审核招标的结果,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正及公平的开展。 3.4择优选择策划、建造单位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与造价控制策划中,必须选择策划能力较强的单位,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策划,同时对建造的单位也不能忽视,必须严格的选择在业界具有一定信誉保证的建造单位,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达到技术要求标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的管理与造价控制是一种系统性工程,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从项目法人责任制与资本金制及监理制等方面科学的分析电力工程管理的现状;从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按要求签订施工合同及对工程施工成本加以严格控制等方面完善电力工程相关的造价控制;并提出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一定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对招标进行严格控制及择优选择策划、建造单位等有关电力工程管理以及造价控制中几点合理建议。从而加强电力工程的管理及其造价控制,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罗杲 单位:全州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的廉政风险 一、电力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原因 1.工程项目管理粗放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和稳定性不强,导致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项目前期深度不够、设计与现场不符、队伍招标和物资供应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抢工期、赶工期、“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现象依旧存在,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项目部人员紧张,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不够合理清晰,管理中存在众多交叉、盲点;工程建设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远未达到精确、量化和规范的要求。 2.项目管理监督机制不足 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项目部分包、采购、结算等交易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参建单位由于接受多方管理,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处罚少;部门规定多、统一规范少,导致合规与违规、遵纪与违纪、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难以确定,边界模糊,项目管理、施工人员在实践中往往不知不觉地撞红灯、冲底线。 3.少数项目人员思想道德防线松懈 少数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忙于施工生产,放松了自我学习教育,理想信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 4.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复杂 电网建设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与政府职能部门、物权所有者产生多重关系,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很大。受制于工期压力,为了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电力工程施工方不得已屈从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潜规则”,请吃饭,送红包,协调环境日益复杂。 二、电力工程管理廉政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廉政思想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针对参建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管理不严的情况,通过采取固定学习时间、宣讲廉政案例、手机短信提示、开展预防性调查等方式,加强员工廉政思想教育。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按照分层分类原则,组织项目经理、对外协调人员、预算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综合业务、专业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强化按程序办事与民主决策,超前防范岗位廉政风险。 2.加强项目过程控制,规范外施队伍管理 强化外施队伍施工情况评估,审慎推荐外施队伍。探索外施队伍“子母”寄生培育体系,建立核心队伍库。杜绝外施队伍层层转包,违法分包。明确外施队伍管理专责,建立外施队伍动态管理档案。细化合同签订环节,在严把资质关的同时,通过核查关键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工资发放等技术手段,甄别外施队伍投标基本情况的真实性,并将核心队伍人员纳入劳务合同签订范畴。不定期对外施队伍人员进行检查,控制流动人员数量,确保外施队伍人员素质稳定。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流程 (1)强化工程预决算管理。严禁在建设成本中列支概算外项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违规支出。制定概算、预算、决算审核管理办法,建立建设项目、集中管理项目费用和定额标准,准确分配各项目工程费用,对每笔资金使用情况要有据可查,确保手续齐全。强化核查审批流程,对工程设计变更、补偿费、协调费等因素造成的计划外支出,要严格按程序逐一上报审批。 (2)强化资金安全管理。项目工程款的支付必须采用支票、汇票等汇兑结算形式,严禁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赔偿款。小额赔偿尽量减少现金支付,推行电子转账并履行签字手续。严格控制项目部借支金额、时间,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杜绝人为滞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私设“小金库”、非法转移资金、逃避财务监督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对工程建设的总预算费用、各项支出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监督。 4.加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严控物资流通渠道 (1)规范物资采购程序。从物资、设备编制计划、申请采购、合同签订、入库保管、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建立监控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对不在招标范围内的物资要通过竞价采购的方式,确保采购金额和物资质量在同时期、同类型中的性价比。 (2)强化物资现场检验。严格检验物资质量和相关出厂证明,杜绝不合格产品。物资采购的数量、型号要符合设计需求,收发手续要齐全,避免出现冒领、多领等情况,物资管理员要定期盘存,做到物账相符。 (3)规范废旧物资处置。进行工程项目废旧物资预估以及全过程废旧物资监控。现场废旧物资及时上交物资管理单位,做好登记,统一进行处理,废旧物资处置应有第三方监督。 5.加强工程项目内部管理,严格内控监督机制 (1)健全工程项目内控制度。针对工程项目劳务队伍选择、使用、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量计价结算,资金拨付、废旧材料处理等重要环节,按照《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流程,规范运作。强化项目部的备用金管理,注重原始单据的存档备查,严格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工程项目监察力度,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加大环节约束力度,用制度管人办事、用制度堵塞漏洞。 (2)明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程序。变更设计应在不降低技术标准、不改变使用功能、不扩大工程规模、不延长施工工期的原则下进行。对批准变更的项目要坚持变更核定程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数量,认真核实上报数量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数量的行为,做到施工图纸与实地相符。 (3)建立督办、反馈、审计工作机制。挑选对工程设计、施工、物资、验收等环节熟悉的人员组建督办审计工作小组,随时抽查工程建设中资金、物资、施工工艺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监督整改落实到位。将检查、审计情况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监督重点岗位人员权力运行情况,实行阳光运作。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定责、考责、问责的有效统一。 6.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构建第三方监督平台 (1)联合互动,强化统一领导和综合执纪监督检查。纪委、监察审计部门通力合作,“全程接入、严格监督”。经常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热点问题,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效能监察,快速提高反应项目动态管理的纠正性能力。 (2)加强工程项目部党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紧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条主线,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实权岗位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并签订《廉政承诺书》,形成权钱分离、相互制约、规范严密的工作流程。 (3)加大违纪违法事件处理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工程监督检查的频率和范围,对发现的隐患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将侥幸心理扼杀在萌芽状态。对监督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坚决予以处理,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4)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廉政风险,方法途径很多,本文仅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而对道德层面、文化层面、大体制机制环境层面未有涉及。要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既要坚决、严肃查处以身试法者,又要深刻反思廉政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坚持预防、惩治两手抓,不断完善防腐机制,创建良好秩序,强化监督制约,促使外部环境风清气正,内部管理规范有序。 作者:彭海燕 单位: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中心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系统分析 一、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根据工程管理系统的总体思路,可大致将工程管理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几点: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及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1.1档案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对于档案管理主要是用到了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其利用MIS系统将数据连接与清华紫光系统联合起来。在工程管理系统当中,当文件进行审批后,档案管理人员就可将文件归档,通过数据接口文件将会进入清华紫光系统的档案管理当中,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程档案数据库,也就完成了工程档案的管理。 1.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要求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管理当中,我们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首先是安全资料台账。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台账信息(如安全人员监督表、特殊工种人员登记、特殊工具入场登记等)录入到系统当中,并要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新,以保证系统中的数据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一致。其次是安全会议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会议纪要的起草、签发等,同时还要提供有关会议信息的查询功能,以方便随时调出会议纪要。再次就是对于施工的规定。其中主要包括有关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区登记及监理工程师的通知及回复等内容。另外,还有有关安全执法及事故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中安全执法的主要内容是日常的安全检查记录及安全设施的规范,这主要是由安全监督人员或是企业的管理者来录入。事故管理则包含伤亡事故管理及报表,另包括机械事故及交通事故等,这主要是由安全监督人员或是现场的治安管理人员来录入。 1.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核心,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的基本信息、质量的考核管理、质量的管理记录、质量的问题管理及质量检查的监督管理。 1.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往来工程文件的录入及查询、台账的缺失统计以及竣工图的统计。对于往来文件可进行网上审批,对于需要备份的文件可打印再让由审批人员签字盖章后再进行归档。而台账的缺失统计则保证了各项缺失的台账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工程管理的透明性。竣工图统计则是对整个工程完成之后其真实情况的体现。 二、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成效分析 工程管理系统的实施首先将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并且将管理行为也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将管理水平也提升了。通过工程管理系统,各部门的业务处理更加规范与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效率高超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强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利用工程管理系统可实现文件的共享与传递,让各部门工作人员做到实时的信息了解,以让决策更准确更及时。再次,其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不仅方便各部门人员的查询,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系统当中,所有数据,包括人员数据及工程管理数据都会被录入到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并且在其中也会进行流转,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 三、结论 工程管理系统的使用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已将工程管理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实践当中也看到了工程管理系统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当中,我们还是应该重视工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作者:宋雪 刘洋 单位: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铁岭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论电力工程管理水平 一、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的部门对于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对于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已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提高,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这一水平还是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的改进。我国的电力工程中国,由于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我国的电力发展受到了制约,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力工程的重视,共同努力把电力工程行业做好。 1.1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根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电力工程中,对于管理人员的重视不足,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其中,初中文化 水平的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的一半左右,而小学文化的管理人员占了1/4,其余的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大学水平的管理人员仅占总人数的5%。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这就使得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无法进入到工地,也不可能发挥它自身的优势,这就使得一些工程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者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性,使得整个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 1.2工程施工进展控制小力度弱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供电公司的技术,它在整个的电力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把整个电力工程串联起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内部的公司于用户之前建立一座桥梁,使他们更好的沟通。在公司内部和电力工程的联系部门主要是工程管理部,与此同时,业务部和财务部也是比较关键的部门。工程部是负责整个工程运行的一个关键部门,但是,财务部也是至关重要的,假使没有工程款的支持,那么工程也不会按期的进行和完成,每一个部门都在电力工程起着自己的作用,这些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会出现交接,但是,假使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理解,也会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展产生影响。 1.3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违规操作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施工违规是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一般情况下,在项目施工之后需要进行验收,并且需要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工程的造价决算,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例如,一些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会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阻碍,这就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和实施,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转。 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招聘更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培养和深造教育,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教育指导,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施工企业要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激励员工进行创造,从根本上帮助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规范施工中秩序。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自身职责的认识,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责任重视起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把电力工程管理做到更加完善、合理。 2.2完善电力工程的规章制度和责任机制 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对于那些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的行为要进行事先控制。在施工之前,有关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要召开准备会议,对施工的预算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对资料进行存档。在得到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责任委托书之后才可以进行工程款的拨付,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测和验收哦,只有合格的材料才可以进场使用,只有在实际的工程中加强施工规范管理,在技术管理流程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才可以使得电力工程正常、有序的进行。 2.3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技术施工和管理规范 第一,在工人上岗之前,要对工程的施工人员开展培训,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安全教育,都要进行考核,只有合格人员才可以进场施工,对于一些需要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取得施工证件之后才可以允许其进场;第二,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施工规范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工序,要立刻停止其施工,对于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清场处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对于施工不标准的工序,要进行检查整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在工程完工之后,要对于验收环节加强管理,对验收标准进行分析。对于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教育,保证验收期间可以严格、规范的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的验收质量和标准。 2.4加强投资成本控制,完成项目的效益管理 在工程的核算中,主要是要把工程中的施工图预算费用和在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降到最低,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工程的施工。第一,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核算工作,核算中包含项目的管理和施工本身,这两个方面的预算构成了施工的总体预算,在这两个方面里尽量的控制资金的超支现象;第二,加强对于工程资料的管理费用,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工程的预算和实际的施工是由区别的,在进行材料的采购和资料的发放中,要做到资料消耗较低,避免出现浪费现象;第三,在对于工程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使得每一个机械和设备都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机械效率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每一台设备都可以正常的运转。 作者:邓士平 王丽 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辛集市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中的网络计划算法 一、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资金管理混乱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工程管理的会计人员的权利范围较小,常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而会计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会计的行为进行约束,会计内部核算制度也存在问题,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对会计管理这一环节也不够重视,影响了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一些电力企业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却不具备实际意义,而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总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使资金的管理存在问题。 1.2电力工程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电力工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市场的定位也不准确,竞争意识淡薄,也使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同时很多人对市场整体形势的把握并不准确,影响电力工程的发展。一些施工人员无法意识到安全隐患,电力安全事故不断。 1.3材料和能源的利用不合理 电力工程往往规模大,资金多。因此对其材料的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在材料和的管理上存在者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不断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网络计划算法以及其优势 所谓网路计划算法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优化计算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计划算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与普通的计算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将施工工程分解成多小的工程,同时确保工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显; (2)网络计划算法能够计算出各个作业之间的时间参数,同时展示关键路径。 (3)通过网络计划算法可以计算时差,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准确。 (4)当工程无法按时交工时,通过网络计划算法能计算出其前后作业时间与总工程量之间的关系。 (5)网络计划算法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建立了多个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简单易懂,有利于管理人员目的的实现。 三、网络计划算法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多。要实现经济较久往往需要一些具体的项目,且只能一次性成功。也就是说任何国际间的项目交流只能一次性成功,无法重新执行也不能被不能返工。这样选择怎样的项目管理模式就成为关键,而网络计划算法正好满足了这一特点,使一次性运算变为可能,也提高了效率,这也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因素。 3.1网络计划算法更适合现代客户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也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要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的要求是必然的。网络计划算法的引用提高了计算效率,达到了客户的要求,从而受到客户的肯定。另外,网络计划算法的针对性较强,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如为客户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满足客户的认可用电需求。总之,网络计划算法更是个现代客户的要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3.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网络计划算法,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出企业的成本支出。从而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正确的了解,有利于其合理支配,减少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另外,电力工程为高耗能型企业,工程规模大,企业员工众多,如不进行正确的正本成本计算就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使用网络计划算法,合理的分配资金,降低成本支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3.3减少传输电能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网络计划算法在电力工程中的使用降低了传输电能的消耗,也降低了电力传输成本。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规模庞大,所需资金多,因此降低成本始终使其发展中重要的问题,电力企业要实现长久发展,降低电能消耗是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计划算法具有先进性,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和变化,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进度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企业的发展。因此,实现电力企业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必要。文章所提出的网络计划算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事实证明,这种算法在计算精度上,在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其在市场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电力企业作为特殊企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网络计划算法才能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作者:姚春雷 单位: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 电力工程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管理的措施探析 1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建设任务繁重、施工工期紧、工过程中危及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归纳出目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1)施工队伍的构成复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建设项目,电力基建企业采用长期的合同工,同时也大规模采用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致使工程建设队伍的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其中,有些人员是长期聘用的合同工。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从事电力工程施工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过完整、标准的平安教育,对于平安技艺自然有着一定的认识。可是,这种认识还只是停留表面,没能够深入的了解平安施工的内涵。以至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仅机械式的采取平安措施,缺乏主动性。关于临时工的平安意识便更加薄弱。他们大多只是被临时聘用到施工现场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他们接受到的平安教育相较合同工更加简单。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员在施工现场中很难认识到危险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2)穿插作业的工作模式。电力工程施工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施工现场状况反复变化,从而造成不同工种之间进行频繁的穿插作业。这样的工作模式使得工程现场的平安措施和设备状况也会伴随着工程进度而不断变化。以一项在建的变电站工程为例,会经历土建施工、电气设备装置以及调试投运三个过程。在这些环节施工中,常常穿插作业。相应的,作业中的风险点、风险源不断更新变化。虽然,不同施工队伍都遵照规则,开展会议,向施工人员进行平安技术交底。可是,实际上不同的施工队伍不会开展沟通工作。这样也就导致施工现场的平安措施无法适应施工现场的变化情况。(3)投运环节不标准。一般情况下,电力工程建成投产后必须经过带电试运转24h后才能移交运转单位。虽然通常都会由施工单位进行试运转工作,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这项工作。例如,操作人员不规范;试运行期间对设备停止监控检查等。这些都会成为平安管理上的大破绽。 2整改措施 为实在改善电网施工现场的平安管理现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施工队伍是工程的直接操作者。只有他们在技术和意识上得到进步,保证工程质量的工作就有了基石。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应包含理念教育和技术培训两个方面。对平安建设的教育的加强,会提高人员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可。而技术的培训,则是保证能达到工程建设的标准,确保工程的质量。两方面的培训应同时进行,进而互相促进,最终落实平安建设工作。(2)实现平安技术交底的全面化。针对实际工作中,由于沟通不到位会造成平安隐患,或者缺乏沟通而使得不同的施工队伍在相同施工场地工作不分明造成风险等现象。各电力建设企业应实行全面的平安技术交底工作,以减少施工作业中的风险。各施工队伍不能只在内部进行平安技术的交底,他们还得和其他队伍积极的进行沟通,确保沟通的充分有效。施工人员应将自身在当天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点、风险源以及采用的措施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些工作的落实到位,将有效发现各类平安隐患。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平安管理效率,确保施工的安全平安。而且,还可以将参与现场技术工作的厂家技术人员归纳入平常的平安技术交底工作中。邀请他们按时参加相关会议,并认真对他们的工作范围和采取的平安措施进行监护。(3)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工程投运工作实现标准化。从上文可知,不完善的平安管理制度使得工程投运工作不够规范、标准。因此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电力施工企业以及相关主管单位应该出台相关的规范,健全平安管理制度,消除工程投运环节可能存在的破绽,以降低新设备投运而给整个电力工程带来的影响以及确保现场人身、设备的安全。 3施工质量的管理 3.1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的施工方在承接到电力工程任务后,就需要和甲方共同协作来完成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等准备工作。这一阶段,施工方要保证耐心细致,充分考虑施工中会遭遇的状况。针对设计图中造成施工不便的部分,也要尽可能早的提出相关意见。还需要制定详细充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这些工作的实施都是为了方便下一个阶段实施工作,防止因后期出现的分歧阻碍到工程进度,从而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3.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主体部分。它是将工程设计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同样,也是产生工程产品最终质量的重要过程。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要求要相关人员对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所以,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多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是对施工阶段的进行质量把关,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3.3验收阶段 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活动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囊括了两个方面: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竣工验收。其中,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程序的最后部分。它能够实现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等功能。工程的验收阶段,对工程建设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部分进行了严密的质量控制。这样,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满足设计时的相关要求,进而带来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项目的效益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对于建设企业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带来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也不例外。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对效益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施工中,相关人员应该对项目的本钱进行严格控制,将支出控制在额定的范围内。 4.1做好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工作包括两方面:项目管理和施工作业。项目管理上,相关人员应该依据施工图预算、施工定额、施工材料等信息确定项目的总支出,对项目的本、利进行剖析。他们主要处于管理和总控层面,要控制人、财、物、机的投入和运用状况,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经济剖析,做好协调、管控工作。施工作业方面,则涉及到具体的控制工作。其实,施工现场是费用消耗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施工技艺的好坏、项目分配的合不合理等会直接影响到成本支出情况。因此,相关人员应重视这一部分的控制工作。例如,采取新技术,降低劳动强度;优化项目消费要素配置,降低不合理支出等。 4.2加强工程资料费用支出管理 工程资料费对于工程项目投资来说,是一项比较大的投资。对这一部分的控制也是有助于项目效益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应按照每个时期的主要资料用量、进货渠道、价钱等资料,采取最佳的进料方案,控制资料费用的支出。采购和发放资料时要依据工程预算和实际施工状况来进行。另外,还要注意资料耗费的问题,杜绝浪费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损耗。 4.3实施有效的工程设备管理 电力工程设备运转的有效与否也是会给电力工程带来经济效益带来影响。如果电力设备的选择、安装符合规范、符合标准。那在实际运行时也将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并且会避免应后期维护带来的成本支出。这都是降低工程支出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工程设备的管理,选择实行“定人、定机、定义务”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进而能够有效的对工程设备进行管理使电力工程设备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带来后期管理任务的加重。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施工的质量因素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按原先的计划开展。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可靠安全。此外,每一个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的探索管理新理念,探寻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电力企业也对这一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为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开展分为。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基建市场中得到发展、壮大。 本文作者:刘炜 工作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个性化教育论文:漫谈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措施 一、高校体育对学生的性格作用 各个高校的学生们大都是20出头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学生个性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学生们自己的个性崭露头角,但他们都是随自己的潜意识做自己想做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谓我们常说的性格就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而个性化指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的性质得以定性的发展。 因此,高校体育的发展对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首先,高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性格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内心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太多的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存在同别人合作的概念。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对此种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课程活动中,会有很多运动环节需要团体合作,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这样就能使他们较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不再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在完成课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样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精神韧性,让他们面对困难更加顽强。 其次,高校体育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处在心理发展的高校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袭击可能会给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不一样的冲击,如果内心深处的不满长期无法得到缓解,会造成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妨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高校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们运用“假想敌”的性质,利用肢体的运动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使学生学习、生活或感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适当的放松,从而调节内心的不平衡,使其恢复平静的心理状态,以及快速的投人下一节生活中去。最后,高校体育能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发展人际关系。 学生门刚踏人新的起点,对新的开始既充满了好奇,新奇的同时夹杂着些许不安。体育活动就是一个让身心放松的课程,在使学生们得以放松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的交流机会,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放下内心的焦虑,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让其找到在学校的“家庭”归属感,也为学生们今后适应陌生的社会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二、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措施 教师理念个性化,教师作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要想彻底改革体育教育的思想理念就要从理念人手,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师资队伍。学校措施个性化,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改革的软件设施,那么运动基地、教师场所、器材的更新这些硬件设施也必不可少,个性化基础设施能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培养途径个性化,增加一些与社会接触的体育项目,多给学生提洪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生在社会这所学校里会遇见不同特点的老师,学到与众不同的知识,贯彻实际行动更能深人学习。学习氛围个性化,传统的氛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想创新发展就要走不同的步伐,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能吸引更多的不了解体育专业知识的学生参加,促使体育知识广泛传播,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内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总结 在我国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迎合世界的发展,与世界体育接轨,使我国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医学生个性为主体的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必不可少。 作者:胡勇 单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德育教育之个性化教育 一、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剖析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可见,个性化教育需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简言之,个性化教育就是为教育对象个性和谐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不是所谓的外表穿着与众不同或一味反对别人意见等,个性是符合人与社会发展的独特气质和潜在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性是个人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整体自由状况(黄友生,2007)。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作为个性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个体性理应受到教育的关注和培养。个性化教育关注个体主体性的唤醒和发展,旨在实现教育对象个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当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国际分工日益细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提出了多样化需求。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需要强化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从本质而言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发展个性,并不与社会发展相背离。相反,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和事实都证明,约束个性发展便会禁锢社会活力。个性被压制过甚的人,主体意识非常欠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十分贫乏,缺乏建设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马克思指出:“我们陷入困境,也许是因为我们只把人理解为人格化的范畴,而不是理解为个人。”人既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又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肖雪慧,1987)。个性化教育唤醒主体意识,尊重主体性、鼓励积极性、发展创造性,旨在培养个性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实现个人解放中推动社会的解放。恩格斯曾指出:“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社会要得到解放,必须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缺乏个性化教育,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都难以实现(中央编译局,1972)。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个人必须具备更多的个性特征,作为培养个性化突显的多样化人才的必由之路,个性化教育旨在为社会发展输送活力的源泉——富有创造性的生气蓬勃的个体,以每个个体的力量去充实集体的力量,以每个个体的丰富性去造成集体的丰富性。 二、德育需要个性化教育理念 从道德的产生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道德,这是因为道德满足着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借以实现的形式,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人是道德创造者与体现者的积极主体,道德在本质上对人是一种肯定关系,人类的德育活动应尊重这一本质要求。个性发展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要求,作为尊重个人、肯定个人、发展个人的重要手段——德育,其价值正在于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完整道德人格的人。不可否认,道德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约束性,但道德约束的是个人身上可能妨碍他作为人的能力和本质发展的消极因素,其目的在于保证个性的积极发展。德育工作者切忌因强调道德约束性而忽视个性发展,甚至以道德规诫压抑个性发展。 美国学者乔治桑塔耶那曾尖锐指出:“伦理道德往往变成一种强制约束力量,但这是它的耻辱而不是它的本质。”道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设,而决不是为了给自己套上枷锁(肖雪慧,1987)。因此,德育是为促进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将道德规诫通过教育笼统强加给每个人。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中个性化教育理念的突显,就是明确要求当前德育工作积极融入个性化教育理念,这也是德育贯彻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体现。当前德育中,仍然遗憾地存在着这样的教育现象:受着传统德育中集体式教育的惯性影响,对学生的德育往往停留于集体教育层面,忽视学生个性特点,凭主观愿望而不是依据学生个体道德意识水平提供个性化教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个体道德意识不是“白板”,可以任由德育工作者凭主观愿望去描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能够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即德育内容只有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耦合,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李蕊倩,2005)。作为学生道德成长引导者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承认并分析学生个体道德意识水平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德育,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道德个性结构以塑造完整道德人格。 三、德育个性化教育践行的思考 (一)树立德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个性化的德育工作者才能培育出个性化的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具备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不但不能有意识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主导作用,甚至会盲目地在学生个性发展中起阻碍作用(鲁洁,1994)。只有德育工作者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并在工作中践行,才能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者为适应德育对象应不断超越自我,要紧跟当前个性化教育改革步伐,更新传统德育观念,融通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并付之实践,为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二)建立个性化德育机制 1、建立学生个人特点分析机制建立学生个人特点分析机制是开展个性化德育工作的前提。德育工作者要在掌握学生集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可多途径收集学生个人资料与信息,为分析学生个人特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参考,如对通过学生个人信息采集表、心理测试表及道德价值观测量表等表格采集学生个人资料与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留心观察学生个人平时表现,因为平时表现是无意识的,最真实可靠地体现了学生个体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人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从学生个人的重要他人——教师、家长、同学等角度了解他们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听取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体现了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水平,有助于德育工作者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恰当地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中积极完善自我。当然,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建立专门研究团队对收集的学生个人资料与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德育工作者,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学生个人完善道德人格。 2、建立鼓励个性发展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建立鼓励个性发展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是开展个性化德育的关键。没有评价就不知道好坏,没有将学生个性化发展纳入学生品德评价机制,便不能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好坏。只有将个性发展作为学生品德评价的重要指标,才能促进德育工作者加强个性化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建立个性化德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与激励机制建立个性化德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与激励机制是开展个性化德育工作的保障。完整的个性化德育机制,既包括学生个人特点分析机制,又包括鼓励个性发展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还包括检查督促与激励机制。开展个性化德育机制,需要学校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要保证个性化德育效益最大化,有必要通过对各单位开展的个性化德育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完善整改;同时,对个性化德育工作取得优良培养效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有效激励。 作者:喻琼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声乐教育实践 【摘要】声乐教育是目前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重点要求的内容。传统的声乐教育采用的是大众化的教育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基层文化干部认识到个性化声乐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个性化声乐教育和实践进行探讨,一方面是讨论个性化声乐教育的原则,另一方面讨论个性化声乐教学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声乐教育;实践 一、个性化声乐教育原则 (一)性别差别对待原则。 个性化声乐教育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要进行性别的差别对待。之所以要确立这样的原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男性和女性的音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区别化对待,在教学策略上也要进行细致的区分;其次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存在着差异,无论是从音色、音质,还是肺活量来讲,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著。在音色上,女性的声音清亮、尖细,而男性的声音厚重、沉稳、雄浑,此外,由于男性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女性,所以在声乐教育的换气教学中差异性显著。 (二)生理特征差别对待原则。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在个性化声乐教育中,生理特征的差别对待也是重要的原则。在声乐实践教育中,不同的群众在音质和音色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就男性的音色而言,有的低沉,有的沙哑,有的带着浓重的鼻音,有的古典气息浓厚。针对不同的音色,必须要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能将音色的特质充分地发挥出来。再者,虽然同为男性,但是不同的人擅长的音域也不一样,有人擅长高音,有人擅长低音,有的人中音、低音、高音全部都能驾驭,针对这样的特点,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起到资源优化利用的效果。 (三)心理特征差别对待原则。 心理特征的差别对待也是个性化声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所以要重视心理特征,主要是因为声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的教学,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与表达。声乐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宣泄,而这种情感必须是要经过心理活动来完成的。心理特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情感表达也会不同,声乐教育必须尊重这种差别。 二、个性化声乐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确立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采用的是统一教学,这种教学形式非常不利于个人特点的发挥,因此为了进行区别化教学,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必须要确定以个性化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做到两点:首先,要对群众的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因为个性化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其次,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共性的基础上进行,虽然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了群众的个性,但是声乐教学具有共性,教学需要在共性的规律上发挥个性。 (二)根据群众的具体情况选定教材。 在个性化声乐教学中,教材选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有时候,科学合理的教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定教材的时候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根据群众的情况而定,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群众选定相应难度的教材,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群众的学习水平。其次,教材的选定需要在共性的基础上进行差别对待,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材选择要有多样化的特征;最后,选择教材应充分尊重群众自由。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群众们能够对自己的状况进行估算,尊重其自主选择教材一方面是有利于群众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是可以唤起群众的兴趣。 (三)根据群众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 根据群众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这是个性化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的制定有三方面的原则:首先是因人而异的原则,基层干部们要根据群众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制定要分阶段进行,在不同的阶段,群众们的水平会有不同的发展,基层干部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群众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再审视和制定;最后是在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动,这样教学方法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根据群众学习情况备课。 基层干部的备课情况对于群众的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在个性化教学中,声乐教学的备课比较有针对性,对于解决群众学习中的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备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能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基层干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群众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这样的备课才会更加高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声乐教学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它的实践性更强,差异性更为显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基层教学干部要遵循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利用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方法,使个性化教学的效果更好。 作者:文家阳 单位:四川省米易县文化馆 个性化教育论文:产科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35例产妇(其中剖宫产42例,自然顺产63例,会阴侧切30例),年龄20~39岁。 1.2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法 确诊怀孕的妇女,对其进行系统的孕期检查,并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建立孕妇健康档案,从孕早期开始对孕妇 进行心理关注。使准妈妈们通过丰富、实用且趣味易懂的内容,在轻松、温馨的气氛中了解有关妊娠、分娩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妊娠、分娩这一生理过程。 2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2.1产前宣教 告知孕妇产前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预约下次检查的时间及产前检查的内容。 2.1.1生理心理活动 母体是胎儿生活的小环境,孕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血液和内分泌调节的改变对胎儿产生影响,过度的紧张、恐惧可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畸形。大量的研究证明,情绪困扰的孕妇易发生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如严重焦虑的孕妇往往伴有恶心、呕吐,易于导致流产、早产、产程延长或难产。 2.1.2生活起居 孕期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孕妇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不要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每日应有8小时的睡眠。卧床时,宜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液供应。 2.1.3衣着与个人卫生 孕妇衣服应宽松、柔软、舒适、冷暖适宜,宜穿轻便舒适的平跟鞋。胸罩的选择宜以舒适、合身、足以支托增大的乳房为标准以减轻不适感。 2.1.4胎教 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实施的最佳措施。现代科学技术对胎儿的研究发现,胎儿的眼睛能随送入的光亮而活动,触其手足可产生收缩反应,外界音响可传入胎儿听觉器官,并能引起心率的改变。 2.1.5孕期自我监测胎动 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胎动数少于3次/小时,提示子宫胎盘功能可能不足,胎儿可能缺氧,应及早就诊。 2.1.6性生活指导 妊娠前3个月及末3个月,均应避免性生活,以防引起流产、早产及感染。 2.1.7分娩先兆的判断 临近预产期的孕妇,若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规律宫缩则为临产,若阴道突然大量液体流出,可能是胎膜早破,嘱孕妇平卧位,臀部抬高,由家属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2.2临产分娩宣教 向产妇讲解各产程的生理变化及正常分娩的过程,安慰鼓励产妇,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恐惧心理。多喝水,少量多次进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保证其在分娩时的体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充分休息,保持体力。2~4小时排尿1次。子宫收缩时,出现阵发性腹部剧痛或腰部胀痛,指导产妇腹式呼吸及按摩腹部。宫口开全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宫缩开始时,先深吸一口气,随着宫缩加强,如排便一样向会阴部屏气,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 2.3产后宣教 2.3.1饮食指导 饮食以多样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多食高蛋白的平衡饮食,多吃汤类,并吃一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 2.3.2休息与活动指导 产褥期要保证休息和睡眠,适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产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防止疲劳;产后4小时要自行排尿,24小时后,无特殊情况,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以促进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 2.3.3母乳喂养指导 一般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通过吸吮动作刺激泌乳,回病房后再次将母乳喂养好处、手法反复向产妇宣教,鼓励产妇早开奶及按需哺乳。 2.3.4新生儿护理指导 讲解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让新生儿侧卧,左右交替,根据季节采取保暖措施。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大便性质。勤换尿布,包背包裹松紧适宜。但哺乳后不宜立即换尿布。向产妇示范操作,并让产妇自己演示。 2.4产褥期宣教 2.4.1计划生育指导 产褥期内禁忌性生活。于产后42天起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主,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2.4.2产后检查 于产后42天行健康检查,了解全身及生殖器管复旧情况。 3小结 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状态。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多数产妇以独立的家庭形式生活,这使其更注重护理婴儿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在医院里主要通过母婴同室、护士的指导和专门的教育课程来实现。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使产妇消除对分娩的恐惧、紧张情绪,可避免人为因素的难产。通过对135例孕产妇在产前、产时及产后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使产妇基本掌握了新生儿的喂养、护理及观察,为出院后对新生儿的护理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作者:吕娟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卫生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高校个性化教育管理论文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创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对于院系行政管理者,需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作为教育管理目标,加大教育管理经费投入,建立学科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充分认识教育管理重要性地位。 首先,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朝着人本化方向发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是主体性因素,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需健全主体人格,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拓展自身心态与视野,创新教育管理手段。所以,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观念。其一,加强人性关怀,构建学生本位模式。高校学生是社会、国家的未来建设者,除掌握丰富知识外,需培养心灵感悟能力,充分认知外部世界,使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教育,深入学生心里;其二,加强教师与学生沟通,构建双向互动模式。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明确学生主体性地位,立足主体角度,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教育活动,进而实现教育者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按照相关规定,立足学生角度,使学生主人翁意识得以充分调动,由被动管理逐渐向主动接受管理转变。 其次,建立教育服务机构,建立全方位网格化教育管理网络。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确立学生的属性、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工作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使教育管理者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传授课堂知识时,需加入德育内容,按照高校德育低效问题,必须树立可行性、操作性较强的德育目标,转变德育理念,科学调整德育目标。 第三,实行个性化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管理具体性、针对性。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立足学生整体角度,分为横向教育与纵向教育层次。按照不同层次对象,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策略,充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社会阅历与知识层次差异,建立三级阶梯,即为纵向分层教育。按照不同阶梯学生需求、整体状况,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指导、协助学生计划性度过大学生活。针对同一年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先天因素及培养环境不同,可分为消极、一般、积极三类学生,即为横向教育管理。同时,准确把握横向与纵向的关系,使有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按照不同类别学生,结合个性差异特点,选择个性化教育方式,使教育具体性、针对性得以明显提升。 二、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一直是高校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实际教育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管理工作。因此,笔者认为,需结合高校教育的若干问题,准确定位高校教育管理目标,明确高校教育管理的方向,促进高校教育朝着人本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作者:宋磊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教学开放教育论文 一、实施过程 1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1)确定实现的目标及措施一是激发学生阅读选文的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文章在学学语文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就要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让学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养成阅读各类文章的习惯,不断提高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四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听讲读写为核心能力的语文能力对学习本课程的目标。 (2)分析课程重难点,摸清学习困难,找原因、定方法课程涉猎散文、小说、诗歌,古代叙述性文章、现代的叙述性文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写作常识等等。重点内容明确,但难点因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不同。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对古文的学习有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平时学生接触的少;二是因时代变化,古代文选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与现代语言差异较大。解决办法:注重平时的阅读;结合《学习指导》学习古文;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些规律性的常识。 2主要实施了四个环节: (1)沟通电话沟通和QQ沟通是采取的主要沟通方式。通过电话询问每个同学对学习课程的情况,其兴趣和学习条件,告知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习的要求;通过QQ给学员传达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资源 (2)要求学期初,将本门课程确定为个性化教学后,在与学生建立联系时,就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每个同学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给教师反馈与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至少两个,多则不限。 (3)反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对教学进程中,对没有反馈的学生进行进步沟通,询问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4)解决通过交流、传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解决学生课程考试的问题传送期末教学辅导资料、期末考核要求等。 二、实施结果 1可以提升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远程开放学习与传统的集中面授学习不同,它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远程指导为辅。所以,直属学院一些课程不安排面授辅导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所以,模式的实施避免了学生在没有教师情况下的不学习的自由放任。 2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由于成人学生的年龄、事业、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课程学习时的具体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帮助和引导。 3在学生便于自学的课程开展,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有要求,就有一定的反馈”。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对精选文章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对文言文的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反映作文写作也是他们的弱项,并且文体不同,各自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在学期初,就要求同学们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收获,到学期末,有一半学生表现主动反馈问题和体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理被动与教师反馈与交流,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学习中问题不多”或“没有时间复习暂时没有问题”等等。从直属学院13春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学语文》及格率为91%。 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有老师在管理实施个性化教学,一对一的送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关心,聆听学生学习的反馈意见,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有老师在过问、有老师在帮助,就会感到有目标、有亲切感。在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很浓厚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应该是督促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办法。当我电话沟通,又给学生发送辅导资料时,有学生感慨地留言,“老师,您太好了,谢谢您。”等等。总之,优化教学模式是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的载体。我们认为,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等相近课程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同时,我们觉得,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注重四个环节: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取得效果的前提;学习过程考核评定是开展个性化教学有效的保障;分层差异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便捷的沟通渠道是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平台。 作者:郭延兵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商务英语论文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个性化教育中的“个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教育的个性化主要是指在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外化影响,逐渐形成有利于个体自身成长的独特教育手段。个性化教育面对独特的个体,通过适合每个人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不同于“个别教育”、“一对一教育”或“特长教育”,它强调的是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的潜能发挥,是促进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转化的过程。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个性化教育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个性化教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个性化教育的重心在学生,学校和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谋求适合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二是要基于和谐教育。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将个性的自然性与社会的统一性相结合。三是要突出自我教育。个性的发展只能由自己来完成,教师要通过情景假设、心理暗示、自我激励等措施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强自信,从而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二、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系 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创业培养具有相同的内涵,都是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个性化教育最基本的特质便是主观创造性,教育者要注重强调教育的社会意义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两者互为一体。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个性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一种独立探究的精神,要打破课堂教学常规,鼓励学生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不断明确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 三、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采用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不将学生框定在分数的“模具”里,不将英语语法、翻译等能力作为衡量学生实习的标尺。在语言教学中要善于疏通学生的压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自我知晓的口语、眼神传递信息等方式开展语言交流,将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同时,教育者要树立导向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质量观。 (二)创新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需要按照“四个结合”的原则开展,一是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二是将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三是将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四是将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学生、社会和课程目标相统一,注重将各国各地区的商务文化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创新要体现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沟通和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安排和选修课的安排上更加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的方向选择学习的课程。与此同时,要优化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实施英语口语流程性动态教学流程性动态教学引领着教学变革的走向,它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科学设计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突破传统的授受模式,探索和构建具有个性化和特色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倡导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变动性,让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保持同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要采用分级动态教学的设计方式,二是要采取分级动态的教学管理,三是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变革,四是要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进行改革。实现师生关系由“主体———客体”到“我———你”的关系转化。 (四)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融合与体验规模扩张后的高职院校不能成为“标准化产品”的“制造商”,面对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矛盾和冲突,高职院校要力图摆脱统一的“生产线”模式,鼓励学生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探索课程的自由组合与更新。要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不断设计新的课程与专业,同时,要围绕核心课程实施自由选课制度,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二是实施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教育和体验。高职院校要为学生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氛围,将人文关怀融入课程安排以及生活的点滴。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要锻造自身的竞争力,面对市场,明确定位,办出特色。 (五)培育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的专业特点,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宽、厚、活”的三维能力为培养目标,确立“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课程模式。在校内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英为商用,商英结合”的教学实践,融合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即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商务知识、在商务课程中采取双语教学。对一些核心的商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英语的氛围中学习商务知识,避免学用脱节。 (六)试行“潜能导师制”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关爱“潜能生”导师队伍,构建和谐校园和“追求人人成功,力争个个成才”的理念。高职院校有少数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和能力发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每位导师深入访“三室”,即教室、寝室、实训室,以平等、民主、热情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沟通,结对谈话,帮助“潜能生”纠正学习和思想上的偏差,从而充分发挥“潜能生”的潜智潜能,全面提高“潜能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目前存在课时少、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缺乏评价标准等问题。“能力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还未真正得到体现;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的课程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商务英语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与其相关联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法、企业文化等等相关学科学生也应该了解,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采用“室内交互式教学”、“户外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现代社会突飞猛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之中,对创新的需求非常强烈,高职院校不能再像往日一样,制造“同一型号的标准化产品”,应该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学生就像一颗颗小树苗,需要汲取不同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更应顺应时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和专业设置改革,实现个性化与多元化教育创新,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作者:刘洋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普外术后患者64例。纳入标准:顺利完成手术;自愿接受各种问卷调查和回访;年龄20~70岁。排除标准:沟通障碍、失明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54.15±2.15)岁;手术类型:胃部手术12例,胆道手术20例,阑尾手术20例,十二指肠手术8例,其他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没有时间限制,健康教育与护理相对随意。治疗组选择健康教育路径。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护理路径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认识程度,病区护士长及高级职称临床护士负责监督并检查落实路径执行的具体情况,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路径知识和外科手术知识、交流沟通技巧、专科护理知识及健康教育技能等。护理周期为10天。 1.3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调查,设定选项分值从1到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依从性越好,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经过调查,护理后治疗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整体护理现阶段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深入地开展,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临床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具有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标准化的特点,是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共同制订的照顾计划,是一种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协调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改善预后。其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情况不同而引发的护理质量偏差,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另外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放置于患者床尾,也有利于患者更好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并使患者自觉参与到自身疾病的护理中来,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经过调查,护理后治疗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依从性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基于临床路径的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普外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洁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教学探析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1.1体育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质量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总是遗忘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使得高职体育教学的变革缓速发展,教学理念的发展落后,并且因为现在教育强调学生应全面发展,则误理解为通过向学生教授多种运动竞技项目,就能使学生的体质增强,身体得到全面发展。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得设置体育课程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只追求全面发展,难以提升学生独立练习水平,使得学生兴趣缺失,降低锻炼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因此下降。 1.2体育课程实施中教学过程主客体错位 高职院校的教学重心是“以人为本、重在参与”,即学生应该作为教学任务的主体,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现在已存在的体育教学中仍旧固守成规,教师依旧处于主体地位,仅仅向学生教授体育技能知识,重理论,以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主动性差。因此,如果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来,就要使学生积极的进行体育练习,这样既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找出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有益于对高职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想的构建。 2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2.1高职体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与高职院校的职业走向相结合,合理的规划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首先,高职体育教育课程应该表现侧重于教育学生体育的行为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将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寻找出来,使其逐渐培养出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其次,学生的心理教育业应该加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去,比如举办一些集体性活动使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加,或者一些简单的、易行的竞技类体育项目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还应该表现出一定的体育文化,利用学校的体育优势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使得本校拥有自己的体育文化。对高职院校体育个性化课程体系的一种设想。 2.2教材内容的确定 (1)由于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多种方面,让学生能够用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教材内容符合下述几点。 (2)必修教材必须使具有科学、实用、趣味的特点。具有科学性能表现出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感;具有实用性则强调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了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基本技能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社会中最适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具有趣味性测试强调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3)专项教材的内容应该综合多样化。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专业性强、学科类别杂、应用性高的特点,隐性课程的作用显现出来,将其利用于身体素质练习和技能的锻炼,通过综合训练的进行来弥补体育显性课程的不足。还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差异,采用多种教材。 (4)选项教材应该确保课程内容具有弹性化和乡土化的特征。即针对不同的职业特点,寻找与相关学生专业的差别,有目标的进行课程安排。把专业性和职业的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一主一辅,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混合教材应保证内容的分化与综合。将不同的体育项目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同时增加新的内容。使得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感觉到结构的完整性,既能增强身体健康又能提升心理素质价值,真正使得高职学生的个性价值取向从综合选项中表现出来。 2.3教学方式的确定 通过对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进行划分,进行基础素质班和专项基础班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发挥自觉主动性。对于基础班的同学,在教学时应侧重身体素质培养,对不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学进行个体再教育;专项基础班应该注重于健美操和大球类的基础训练和形体教学,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保证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运动负荷量,又可以让他们在其它专项课上有所准备,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技术、素质层面。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则要开设一些娱乐性高、实用性强的以保健为主的体育项目课程。 3高职体育课程的形式 设想的高职体育课程的形式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在高职体育教育占主要地位,应该采取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它是必修的体育课程,由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与此相对的即为隐性课程,尽管高职体育隐性课程没有统一内容、统一教材、统一目标及要求,它的重要性也是难以磨灭的,同样也是形成高职体育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由于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的空间交互性作用,合理的将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习惯以及社会观念等理性的东西,通过体育教育的各种活动反映出来,从而使其具有相应的综合效力,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隐性课程内容进行的必要性的选择与设计,要使其反映出真正有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内容,将其寓于隐性课程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使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发展。 4高职体育课程类型体系 可将高职体育课程类型按规定体育课程与活动体育课程进行分类。并且根据教学大纲可以将规定课程分为选修课和保健课;根据社会体育性质可以将体育活动课分为体育教师组织的俱乐部模式协会和学生会组织的学生模式协会。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中,通常将体育课程的主体设为以一、二年级,并且活动体育课程的设置主体主要侧重一、二年级和三年级空闲时间多的同学。由于现代教育注重个性教育,即创造性的教学,如果无法保证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确保学生未来个性的发展。对于规定体育课程中的选修课与保健课,教学应侧重体育健身,项目应不分男女,且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课程中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和协会制教学模式,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课程类型。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练、自主活动、集体的组织训练、比赛竞技等方式,辅之教师的辅导协助,再综合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组织形式和教学价值基本取向等方面。 5结语 要成为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体系,就应该将现今社会的体育教学体制与对应的实践特点相结合,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适合现代化进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再者,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用富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将高职院校的运动能力体现出来,这样既能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优良的人格品质,努力成长为对21世纪有用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陈功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构建个性化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一、发挥个性化英语教育的特点与优点 所谓个性化英语教育,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考核,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潜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学生个人目标,量身定制教育目标、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创业教育和修养教育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技能、经验等进行教育、辅导和培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英语教育系统。个性化英语教育是“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和“结果个性化”的高度统一。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因材施教”,也不是简单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教育形式。个性化英语教育不仅只是“目的个性化”,还要有“过程个性化”作为保障,并且,最终要实现“结果的个性化”。整个过程包括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等环节,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实施个性化英语教育。 二、与技工学校培养特色与目标相契合 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专业业务的能力。作为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英语教育理念。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源及其特定的教育方向,决定了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技工学校英语教育理念改革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能够掌握使用英语语言能力。例如: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可以多带他们到实训车间,根据一些简单常见的实物向他们介绍该实物的英文专业术语等,让他们先接触身边熟悉的物品的术语。而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鼓励,简化学习内容,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允许基础差的学生慢慢进步,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技工学校英语教育的目的不是通过英语学习和考试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能力。所以应该从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的实际需求来判断,从而帮助每位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使各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个人学习能力。 三、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位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辨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在个性化英语教育的考核方面,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以考核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考查内容和方式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个性化英语教育可结合最后测评,强调过程性,注重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学科理论成绩、活动效果等都列入考核的范畴。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体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传统英语教学要求授课进度、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都统一。教师如果考虑授课进度,就无法考虑学生层次的不同程度;教师如果考虑统一的教学内容,就无法考虑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速度的差异;教师如果考虑班集体统一教学,就无法去考虑个别化教学。英语教学成了要求学生必须去适应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英语教学。这种常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因此实施个性化英语教育就有了必然的趋势,因为教师可以考虑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保证全体学生英语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师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的不同特点,然后再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引导和帮助。只要明确了具体目标,并做到学用一致,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该从知识体系转向应用能力。 技工学校学生是以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主张“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必须从实用出发,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听说能力为突破口,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训练,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生活英语和业务英语,以适应岗位的需要。由于专业英语的词汇过于生僻,文章晦涩难懂,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首先可以从简单的语音知识入手,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音标和简单的发音规则,能自己拼读专业词汇。教师可从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和拼读规律入手,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这个阶段任务设置简单,教学目标要容易实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帮他们克服对英语的恐惧。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可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或者实习现场教学法,向学生展示设备和工件的实物,以及工作流程示意图等,形象直观,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专业设备的英语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两种教学法都比较直观、形象,符合技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避免了他们对理论课的排斥心理。教学内容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密切相关,尽量避免抽象和捉摸不定的内容,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例,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例如利用万圣节、元旦、圣诞节等节日,举办英语晚会,开展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和游戏。这样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要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课堂环境。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教,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送,而是言传身教。育,不是填鸭,不是吃饱就可以成长,你需要花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看看他们怎么想,听听他们怎么说,了解他们世界和我们的有怎样的不同。在构建个性化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抓基础,让每一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英语教师不但要能驾驭英语教学,更要具有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擅长课堂管理的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课堂气氛活跃,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作者:陆曼莎单位: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远程教育服务体系探索 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主要就是指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学术性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与非学术性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学术性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负责导学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够使远程教育中的一个学生或一个组的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非学术性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则主要包含着由远程教育中教学管理人员帮助新学生进行所要选择的课程的修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服务帮助支持,使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困难,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内容。 建立远程教育学校支持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作用:第一,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人员在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不再只是简单被动的对知识进行接受,而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自学兴趣,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和创新知识理论等。但是往往在有许多学习人员在现实中由于这么多年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和自身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认识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在面对广泛的庞大的网上学习资源内容时,很难选择出适合学生本身的学习目地和目标的内容,对学习品质和结果就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就能够根据学习人员的自身特点而设计帮助学习人员的个性化的帮助。第二,远程教育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时间与空间分离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习人员的学习行为势必要经过一个再度的整合过程。远程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教育过程中即使设计和开发出来精良的课程学习资料,也不能够确切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业取得成功。因此,给学习人员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对于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与学习要素再度整合并且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三,远程教育机构的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也是学习人员的社会发展性的需要,目前在远程教育中设立一个学习中心,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变成了远程教育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并且对远程教育上对学习人员给予支持服务系统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而最为关键的是,对于给予学习人员提供支持服务是能够达到高效的学习吸收知识和加大深层次学习的必然要求。 远程教育服务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 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表现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并且要鼓励学生们在远程学习环境下,将适合自己的要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创建出适合每个人的人性化地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氛围,并且逐步地养成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与此同时,创建能够配合远程教育的帮助学习服务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成果。在远程教育学习的环节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能够自发主动的学会在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第二,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出个性化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第三,要回运用在网上的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学习中心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材料、影像教材等进行自主学习。第四,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远程教育的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当出现问题时组员也可以互相进行帮忙解决学习任务。第五,当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等资讯和询问老师辅导和答疑。第六,制定可行的作业计划,按时完成制定的作业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七,当完成了各项学习计划后根据所学的学习课程内容后进行考试测验。根据远程教育教学学习的各项内容设计实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内容,设计创建有效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从而能够帮助完善远程教育活动有效的展开。 构成远程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有: 第一,远程教育所必须需的门户网站。一所远程教育机构能够正常运行一个完善的高效运行的门户网站是必须的。门户网站是远程教育机构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和学生们见面的第一站,所以门户网站也是一个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中心。当学生们通过门户网站用户名称登陆以后,就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资源,例如学习需要的资料,软件以及老师还有同学们的联络方式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机构的门户网站随心的使用学习平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而又刚兴趣的学校以及专业进行学习。 第二,远程教育机构的学习中心。这个远程教育机构的学习中心作用是不仅仅是传统含义上学校,同时也是一个学习使用资源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学习中心而实现,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站在讲台上老师,应该包括一些不同性质的人员分配,例如,教务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师管理人员、网站技术人员和咨询人员还有主讲教师等。远程教育机构中参与学习的学生也不仅仅只是在校的学生,还包括一些对于知识和能力上希望有所进步的那些有学历或者没有学历的学习人员。学习中心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间接的支持服务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论坛这些网上交流的方式对一些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把那些学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而找出结果,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第三,远程教育机构的学习过程服务。远程教育机构组织在进行远程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学习过程服务。首先,是提供入学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始阶段,需要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很好的宣传远程教育的优点和提点,让学生们在观念上对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种转变,使得学生能够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能够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融合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其次,要做学前准备服务。当学生们正式决定要开始远程教育时,就要把正式开始学习的内容所要用到的学习资料还有相关的培训学习技巧发送给学生,将入学前的每个环节做到最好。再次,在整个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服务。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管理服务主要是对学习人员的情况进行相关的了解,创建适合学习人员自我学习的舒适环境,并时刻关注着学习人员的情况,配合学习人员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解决,从而能够很好的将远程服务做到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远程教育机构想要高效有序的运行就离不开适合的配套的服务系统。因此,个性化的远程教育服务系统的发展对于整个远程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慧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个性化教育论文:学生个性化教育思路 一、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要认识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意义重大.而且也十分必要。 1.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真谛的透彻领会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而活生生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具有鲜明的个性。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即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教育应是个性化教育。目前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探索.个性化教育正在全球兴起。例如,1996年6月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全纳性教育,即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每个儿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都有特殊需要,教育活动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应当努力适合学生的状况: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必须进入社会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不是残疾儿童的专利。作为一种有效的精致的教育。特殊教育可以为所有儿童的学习发挥作用,等等。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为我们开展个性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也要求学生工作若应该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良个性t23。 2.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个性化教育的出现 当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呼唤个性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教育时期学生来源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如何推动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是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大众化时代与精英时代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学习不良、成绩落后的学习障碍学生人数大为增加.而且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别相当明显。面对大众化阶段学生极大的多样性、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最佳选择且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发展迅猛.需要品种多样的生产,有多种职业要求,适应信息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发挥优势潜能,发展良好个性。因而信息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要求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人才。 3.学生工作中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味着变革、发展、风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与个性化教育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的精神.关键在于突破常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究、独立发现,而不是迷信盲从、墨守成规。以独创为特色的创新思维必然是一种个性化思维。其次,个性发展从根本上讲,体现为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二、个性化教育的哲学基础 1.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共存 人既是自然性存在,又是社会性存在,是自然的社会动物。人的动物性在人的社会中才能人化,人的社会性只有以自然性为基础才能存在。人的个性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个性的自然性是指作为形成个性物质基础的遗传因素和生理特征。自然性是个性的特质载体,是个性形成的物质条件。个性的自然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人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不能预定个性的发展方向,但它构成了个性形成的基础。影响了个性的形成。人更是社会实体,人作为自然实体降生于世,生存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其个性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形成、发展。个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渗透、紧密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对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_3_。 2.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每一个现实的人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一个合理健康的社会.会在遵循共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不能为了片面追求个性而放弃遵从共性,也不能为了遵从共性而削弱个性.而是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力的均衡点。人的特性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影响,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一方面。每个个体在发展中其个性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在不同生活环境下可以显示出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是人存在的载体。人之所以为人,是由社会决定的。在共同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习俗下,人的个性带有一定群体的、共同的相似性。同时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同一范畴的问题。因此,学生工作应顺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加强个性化教育,把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与社会的总体要求统一起来[41。固然,个性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并重,二者不可偏废,应该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互相融合。 3.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要求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活动要合规律性和目的性。个性化教育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不断彰显的结果有学者指出:教育存在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外部关系基本规律,主要指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如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相互关系的规律,即教育外部规律;一条是教育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指的是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内部各个因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即教育内部基本规律_5_。一方面,实施高校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外部规律作用的结果。实施高校个性化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能量的充分释放,是教育外部规律不断彰显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实施大学个性化教育也是教育内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当代社会的主题之一就是弘扬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教育的使命在于激发个体创造潜能,并使其在教育理性的疏导下,自由、充分地发展。大学个性化教育,因其契合了时代精神的属人本质,需大力提倡。通过这种教育,以期达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和正确引导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致力发掘所有学生的优质个性潜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学生工作中坚持个性化教育途径 目前学生工作存在如下现象:第一.事务性强而教育性弱。日常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天黑”,辅导员往往扮演“保姆”、“救火队员”等角色;第二,常规性多而创新性少。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通常表现为常规的管理工作,即“千条线一根针”,执行性工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性;第三,统一性强而个体性弱。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任务缺乏思想性.教育力薄弱。针对现状,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方式,尝试进行个性化教育。 1.传统的交流方式。 群体交流。一方面,利用“朋辈群体效应”交流。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社会12,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朋辈群体的交流对个体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巨大.不仅可以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促进兴趣爱好发展,而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是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特殊群体的交流。如单亲家庭、贫困生、学习障碍、学生干部培训等。目前,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使得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负担大.内心世界较为封闭,性格一般偏内向。此外,贫困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和恐慌心理,更需要辅导员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真正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进而引导和教育他们。个别聊天法。在个体谈话中,辅导员要以一个知心者的身份平等地与他们进行个别聊天,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谈话技巧,更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是两种思想的碰撞。只有学会做学生的听众.辅导员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才能成为其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思想空间。倾听之余辅导员应宽容理解学生,给学生发泄的空间。后进生因其心理和经历的某些特殊性.往往比其他同学更易犯错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因此,教师应冷静地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当学生的想法和我们的看法发生冲突时,允许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此外,辅导员应该让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他们是颗弱苗,要健康成长,更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偏爱”。因为问题学生常常是被“师爱”遗忘的角落,因此,对问题学生的“偏爱”既是对他们爱的补偿.又能起到师爱的放大效应。家校联系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辅导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家长沟通,从学生利益出发.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真诚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输入正确的教育观念、态度和合理的教育方法。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通信工具等是学校和家庭进行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充分利用网络虚拟交流方式。 信息化时代,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而且交流渠道更丰富,辅导员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辅导员要真正投入学生事务,就要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情感交流方式和沟通需求,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辅导员工作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辅导员要拓宽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通过QQ、Fetion、邮件、人人网等各种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更好地增进师生的了解和情感沟通。 3.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培育良好个性。 积极倡导和践行个性化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他指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学生,但真正能够把辅导员教育内化为自觉行动的人只有学生自己,“教是为了不教”,唯有使学生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自我教育者,才能发挥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要使学生在结合自身内在需要与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规划,沿着自我发展的道路,发挥主体性,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自由、自觉、自律地发展自我,因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最终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学生工作若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掌握学生在智力、情感和生理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做到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只有实施个性化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实施富有生命力的学生个性化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对时代精神的最终皈依。 个性化教育论文:个性化教育理念分析 个性化教育不同于个性教育,也不同于个别教育。个性教育,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品质的教育,只不过对个性品质的强调有所差异,有的强调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培养,有的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有的强调良好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等等。其实,就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品质而言,比如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世界观等,本身是人所具有的,它不是经过教育或通过培养才具有的。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个性教育”实际上并不存在。假如说个性教育要发展人的独特性,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自然造人时,给每个人赋予了唯一属于他的东西,因此,每一个体的生命本身就是独特的,教育无需去造就独特的生命。所以,个性的发展并不是所谓的“个性教育”的结果,它是生命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然。个别教育(教学)(tutorialinstruction),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解释是:“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的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 显然,个别教育(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个别教育的形式能够给个性的发展提供时空,有利于个性的张扬,但这还取决于使用这种形式的指导思想。所以,也不尽必然都能带来个性的发展。我们所说的“个性”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而是指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因此,是有个性。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就等同于个性[1]。生命的独特性所表示的意义是:(1)唯一性。每个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基于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成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唯一地属于他自己。正如社会学家米德所说,一个人就是一种个性。(2)不可重复性。人是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是一个“进行时”。因此,生命在时间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他是什么取决于他在时间变化中所遇到的条件和现实。柏格森因此把人看作一个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在流畅,生命在绵延之中,此时的生命与彼时的生命是不同的,是不可重复的。(3)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不可能存在两个绝对相同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作为无可替代的独立个性存在着。(4)自我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属于一个共同体,但他把共同体的因素融进了他自己的行为之中,对社会都是通过自我的独特和唯一角度来反映的。所以,同样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唯一的模式。我们说,每个人之间有所不同,即都有其自我独特性,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取代的唯一性,都有其对社会独特的感受和经验,有自我独特价值的觉识、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一个人可以失掉外在的一切,但不可能失掉生命的自我独特性。生命是独特的,“生命作为对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的肯定而成为标准,它有责任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形式”[2]。 教育面对人的生命,就是要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让教育为个体而存在,创设适合个体独特生命的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对待生命的最基本的态度。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划一性教育而言的。农业时代,教育是“农业”,它似阳光、雨露、肥料,滋润种子,使之自己发芽、开花、结果。工业时代,“正如经济上的统一生产需要大批工人集中在厂里干活,教育上的统一生产在过去也需要大批学生集中在学校里学习,随之而来的是统一的学纪、正规的学时、经常的考勤等等。总之,形成了一种求齐划一的压力”[3]。工业时代的教育,不再是“农业”,不仅不是农业的个体生产,而且也不允许个体生命的自由伸展。它像“工业”,学生处在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中,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着批量生产,塑造着统一规格的人才,把原本独特的生命,加工得一模一样,成为一个个“合格产品”。与过去的农业时代相比,“过去人们比现在自由得多,那时,‘自由选择是确实办得到的’。 今天恰恰相反,‘无论怎样来理解,人们都再也无法行使选择权了’”[4]。托夫勒认为,标准化是早期的技术水平(即原始的工业技术或自动化前的技术)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任何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后工业的信息时代,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大批量生产,而是多品种、多样化的生产。建立在信息化技术之上,我们又重新获得了工业时代被剥夺了的“自由”。这就是后工业时代教育个性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这支社会文化支柱,一如经济也不得不考虑起产品的多样化了。也正像物质生产领域里的情况一样,新的技术并不能带来标准化,反之,却在推动我们走向超工业时代的多样境界”[5]。信息技术结束了标准化的历史,而使人类的生活走向多样。教育因此而与工业时代的划一性宣告割裂,而踏入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时代。个性化教育成为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教育的唯一形态。个性化教育作为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它不仅是教育组织形式方面的变革(个别化教学),而且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跃进和更新。其基本理念是: 1.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个性化教育不同于划一性教育,就在于划一性教育的重心在教师,教师行使权利,而无视学生的差异和要求。个性化教育的重心在学生,教师要把每个学生当“上帝”,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借用今天的商业用语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就是教师所提供的”;“学生的满意,是教师的最大追求”。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不只是在道德上、人格上的尊重,而是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1)尊重个体的个性。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个个体,而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性的存在,所以说尊重人归根到底是尊重人的个性,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人格。(2)尊重个体的需要。需要是行动的动力,也是个体发展的动力。发展就是对人的需要的不断满足,因此,正确的教育是尊重个体需要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既要尊重教育者的需要,又要引导受教育者的需要,使其向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使所有学生都享有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即都能接受适于其自身需要与特点的学习方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心需求,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独特的,因此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差异,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有的差异是永久的,有的可能是暂时的。无论是什么差异,教育必须根据差异来进行,谋求适合差异的教学方略。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能力、学习风格、愿望、学习步调等这些后天形成的因素中,而且也表现在先天形成的差异中。先天差异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智能优势类型的差异。以往人们多认为智能是以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是一元的,每个人的智力都可以测量并用来加以比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推翻了智能的一元论。他认为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全面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他到目前为止提出了经过验证的9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他说,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领域,但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把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智能组合。“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6]。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学校教育就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因此,他反对划一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主张“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富有经验。这种学校不但寻求和每个学生匹配的课程安排,也寻求与这些课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7]。只要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为他们提供了适合他们各自的教育方法[8],为他们创设多种多样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情境,给每个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他们都能充分发展各自的个性特长,激发潜在的巨大的智能,形成独特的自我。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个性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人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但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自主的活动,一类是被迫的活动。马克思说,“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体获得自由”,才能“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这就说明,只有当人成为劳动和一切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成为自由、自主的活动时,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人。因此,个性的发展只能存在于自主活动之中。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摆脱来自教师的控制,还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的主动权。自主性是指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活动具有的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科恩说:“自主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描述个体的客观情况、生活环境,是指相对于外部强迫、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觉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和可能。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是指能够合理地运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9]。自主的人是客观环境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是自己活动的主人,能以自己的意识、思维支配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盲目受客观环境的支配,也不是盲目顺从他人的意志。自主的人能够自我立法、自我控制,具有自律性。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过程视为教师施加影响的过程,是“制造”符合教师理想的“产品”的过程,它忽视了发展只能由自己来完成。“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却将知识、品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基础,破坏培养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10]。教育过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的发展只能由自己完成”的观念,切实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当然,自主不是放弃教师的引导,更不是取消教师,盲目的自主。教师在学生自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要从前台走向后台,扮演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和“顾问”的角色。学生的自主,不是盲目的自主,而是对教师提供的多样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包括选择不同的学科内容,而且还包括对教师提供的同一内容的自主理解,珍视自己独特的经验体会。自主和选择是密切相连的,没有自主就不可能有选择,选择的过程体现着自主的过程。学生只有面对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具有了自主选择权,才能避免划一性的教育,个性的发展才有希望。 自主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由自觉的活动也是人的最高本质,因而也是个性的本质。自由的人即是有个性的人。自由包括多个层面:处理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自由,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自由,和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内在自由。在教育活动中,前两种自由赋予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权利和合理的限度,它使学生在一种非强制的状态下或非强迫的制度下自主的学习。杜威说,“自由就是提供机会”,“给儿童以自由,使他在力所能及的和别人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现什么事他能做,什么事他不能做”,“使他能尝试他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的种种冲动及倾向,从中他感到自己充分地发现这些人和事的特质,以致他可以避免那些有害的东西,发展那些对他自己和别人有意的东西”[11]。所以,这两种自由是人的内在自由的途径,内在自由是儿童在智力上、情感上、道德上发展的自由,它反映了人的自主性,是人按照内心世界的愿望,不断超越,实现自我的过程。 3.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地发展。哲学人类学认为,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未完成性,决定了生命具有发展的潜能。弗罗姆甚至把人的本质就看作是一种特定的潜能。潜能是生命所蕴涵的、潜在的、可能发展的倾向,是人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是现实生命发展的源泉。潜能不是培养、教育的结果,但潜能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正如弗罗姆所说:“如果我们说,种子现在已经潜伏着树木的存在,那么,这并不意味着每一粒种子势必长成一棵大树。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例如在种子这种情况下,条件就是适当的土壤、水分、阳光等”[12]。教育对潜能而言,可以促进潜能的发挥,也可以扼杀生命的潜能,这取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刀切”、“一锅煮”的思想,严重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教育因此成了压抑潜能自由发展,扼杀学生个性的“元凶”。个性化教育的首要原则或首要理念是“适应性原则”,即“让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育”。学生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自由、自觉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生,就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是特色化的、唯一化的。而不是,让教育用一个标准来塑造所有的学生,人为地消除他们之间个性的差异。 个性化教育所主张的生命潜能的发展,不是潜能的平均发展。个性化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生命,生命的独特性就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优势潜能,教育就是要“扬长避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制高点”,在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教育,努力挖掘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巨大潜力,使其优势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生命潜能的发展需要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这种外在的因素并不必然保证生命潜能转化为现实个性。因为促进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关键在于生命自身的活动,在于这种活动的自主性。只有在自主活动中选择、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激活沉睡的潜能,使潜能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由的。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是全面发展而又具个性的人,是一个真实实现自我的人。所以,生命个性化的发展,还必须置于主体教育的视野之中。“培养人的主体性是以发掘人的个性潜能优势,培育个人独特的创造性为宗旨的”[13]。人只有成为发展的主体,才能全面激活潜能,使潜能得以自由的发展,优势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仅激活生命的潜能,发掘优势潜能需要主体性,而且有个性的人,必然具有主体性的人格。所以,主体性不仅是培育独特个性的条件,而且也构成了个性的本身。只有具有主体性的人,才是有个性的人。唯唯诺诺,唯书唯上,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不可能成为有个性的人,只能是供他人使唤的“奴隶”和“工具”。所以,个性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自觉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不断追求、不断超越良好人格,给生命的自觉、自由、创造性地发展提供动力。任何的发展都是基于自身的现实,是对已有现实的自觉超越。而人的现实自先天的遗传就赋予了个体的差异,所以,发展的过程是增强差异和个性化的过程。综上所述,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挖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每个生命体自由发展的教育。所以,个性化教育不是要培养个性,而是采取个性化、特色化的手段,保护原本就有的独特生命,促进个体生命更好地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个性化教育论文:艺术院校个性化发展教育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内涵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实现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培育健康个性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实施个性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清楚个性及个性教育的内涵。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扩展中,每个人都以其独立的个性存在着。”“都是作为无可替代的独立个体存在着。”在人的个性品质中,既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品质。个性教育是为了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防止与克服消极的个性品质,使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在当前条件下得到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方面,做得更自觉、更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具体来说,能动性是个性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自主性是个性教育的核心内容。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够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地求取发展。创造性是个性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杰出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艺术创新的基点是艺术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总是能从前辈没有走过或没有走完的地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总是能用独特的眼光寻找适合自己行走的方向,在无人问津的领域和地带独辟蹊径。而一代代艺术家富有个性的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是推动艺术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个性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德性人格影响德性人格形成的交互活动。这就要求育人者既要有完美的德性人格,更要有科学的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应避免三种偏见:一是惧怕个性教育,认为学生有个性,就会影响集体的教育;二是过分强调个性,把个人与群体对立起来,甚至以个人需要代替群体需要;三是认为强调个性教育,就是在否定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把握好教师作用的“度”,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克服以往把德育处理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过程,不顾及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土壤和适宜的空气,使正确的育人目标无法实现,又常通过开会和听报告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接受的被动与抵触情绪。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改善育人办法。 1.坚持民主原则,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民主性原则要求我们通过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注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创新的原则。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儿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我们所面对的并不都是天才,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他们同样需要自由的空气,需要自由自在的呼吸。因此,给学生一片民主、和谐、宽松的天地。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擅长形象思维,这是推行个性教育的良好基础,老师们要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心理获得自由安全,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开展艺术思维活动,突破旧的传统观念,很难想象一个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的人会在艺术上有所造诣。 2.坚持合作性原则,创造良好的协作关系。艺术教育的合作性原则就是要努力完善个体独立与群体协作关系,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现有的艺术形式及思维,发表不同看法。其次,要完善群体协作关系。学生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沐浴,而集体中个体与个体的碰撞更能产生创造的火花、艺术的灵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是来自于老师和书本,还可来自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坚持实践性原则,以实践促学习。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需要实践作导向。而重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艺术院校要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及其他重大演出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第二课堂”“实践课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突显专业个性。 (二)坚持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形成思想教育的最大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个性发展与人的成长都需要良好环境的滋润和呵护。在适宜的环境下,人的个性会得到健康发育而丰富多彩;反之,在受到歧视和排斥的氛围里,个性发展会受到压抑、扭曲甚至扼杀。素质教育理论大力倡导“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要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还需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去努力,务必实现三者目标的一体化,并形成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教育环”,努力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从而使三者形成个性教育的最大整合力。优化社会环境要求社会形成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社会的舆论工具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优秀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环境,增加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社会是源,学校和家庭是流,学校、家庭教育只有依托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依据。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作用,尤其在情商方面影响更大。不能只重视智力培养,重智轻德的危害性很大。个性形成和发展,学校环境的作用最为关键。这不仅因为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还在于处在性格铸造最佳时期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学校,这里个体性格丰富多彩,可比较、参照的对象众多,相互激励效应好。 (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采取发展特长的“多维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对学生的评价,但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有正面作用,也有副面作用,评价学生力求将负面作用减少为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化。我们往往只强调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对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关注较少,强调政治教育较多,强调思想教育较少。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缺乏层层递进的演进,没有将所有学生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走向极端,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就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要将一切评价的出发点仅仅放在教育者、管理者是否满意的基础上,也要同时放在受教育者是否满意的基础上。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采用多视角、多维度评定,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如多主体评价,有自我评定、同伴评议、辅导员评定、任课教师评定等。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浅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久,那么如何改革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对此本文将作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 课程改革 注重实践 高职教育历年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为社会贡献出了自己那一份重要的力量。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为社会输送畜牧兽医人才的重要专业,这门专业的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容人们忽视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拥护国家和党制定的正确路线,也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畜牧兽医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更是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而与此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畜牧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工作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想达到这些目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狠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高职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实践,因此学生的理论学习不是重点,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方面,这种看法也是非常偏颇的,它和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观点分属于两个极端,都是比较片面的观点。笔者认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需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掌握能力的培养。 第一,高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畜牧兽医的理论培养工作。畜牧兽医专业具有特殊性,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后面临的群体主要是动物,学生需要全面了解动物的身体构造,了解动物的生理和病理学,因此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量跟动物生理和病理有关的课程。例如学生需要学习《家畜解剖生理学》、《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猪病诊治实务》以及《禽病诊治实务》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能够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的掌握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疾病诊治的具体情况,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理解了动物的病理,这样在面对具体的动物常见病时,学生才能知道如何准确的进行治疗,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重要之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紧迫感,避免因学生的不重视而使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最后使学生的基本业务知识不熟悉,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做好学生的理论培养工作,高职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第二,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职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并没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多加引导。畜牧兽医专业本身涉及的领域比较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显得较为复杂,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去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高职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照顾到这种情况,尽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情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革除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育的弊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总的来说,高职教师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间接地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得到培养,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同时让学生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与实践当然离不开实践的参与,除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之外,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有效的结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实验来升华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来升华已储备的理论知识,俗话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在讲解猪常见的消化系统病诊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现场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择在实训室和动物医院等场所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诊治猪的胃肠炎和肠便秘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物,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出现消化系统病症后猪的症状。 此外,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在解剖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家禽的生理构造更加清楚,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得到加深。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高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饲养动物的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更加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的工作前景。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改革和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去进行教学,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摘要: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畜牧兽医专业,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通过国外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阶段。本文就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提高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国外;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 随着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各专业都受到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只有加强引导,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使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简述国外现代学徒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和有效机制的教育模式,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就业实习,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目的。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外畜牧兽医专业中取得成果,我国职业院校借鉴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对教学安排事项进行有效安排,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角度,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国外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训,结合企业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接下来就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培养模式灵活多样。世界上职业制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主要是以通过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不同,英国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岗位,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这些职业技能技术岗位的开发,是为了职业院校具体的技术专业制定的,从初级到高级,实现职业技术一体化,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创造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关于职业技术岗位开发方面,还设立了高级管理岗位,这样将职业技术岗位的所有层级都涵盖进去,从初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高级管理人员,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岗位模式下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比如,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的是灵活教育和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技术的等级进行选择,职业学校会配备不同的教师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做讲解,认为只要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有技术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方式。在专业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发掘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经验。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学习就可以直接就业,不会出现对专业技能操作程序不清、专业技术出现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能够对其专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实践,专业技能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国外学徒制,可以了解到,只培养技术工人的传统已经被摒弃,现在的学徒制不但重视技术,还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体系,走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共赢。 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制度建设。加快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制度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高效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比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因此,我国可以进行立法,把国外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合同的规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立法的规定和实施,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偏向于技术,对理论教学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还不懂技术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只是机械性地对技术操作方式进行运用,因此,立法也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规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得到教授,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通过职业考试的人员,才能够就职。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不能只涉及笔试,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顺利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是对现代学徒制在牧兽医专业方面培训质量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职业资格认证,就会使牧兽医专业的就业体系混乱,学校的专业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进行技术认证,保证牧兽医专业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行业规范。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实践: 第一,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着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开发,从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方面入手,对人才技能进行培训,配备相应的技术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不但能够极大促进就业率,还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对技能培训时间进行确定。对于技能的培训时间,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也要根据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如果招生太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缺失,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浪费技术人才。 3.加强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和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政府对这种教育模式也大力推广,划拨大量的经费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就业,再入职后还可继续深造,完善技能。对于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接洽,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灵活处理,方便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国外学徒制度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结合,不但对学徒制度的发展有上促进作用,也能够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外现代学徒制度的引入,建立起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专业性、实践性更强,提高了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现实技能教育中,学习时间一般定为3年左右,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践行,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的操作原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等。职业教学和学徒教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技能人员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转变,减少了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程序,使学生进岗就可以直接入职,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共赢。 结束语: 国外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国外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的建立与开发 【摘要】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为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新机制和新模式,大胆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还极力推崇“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用于确保“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成功推行。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助理辅助机制,建立,开发 纵观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为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综合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厂化的发展需求,就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为其培养出既懂养殖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长远发展能力,能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满足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是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它能够衡量出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与价值。但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虽有所减少,但对教师的其他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增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有效提升学习成效,我们进行了“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的开发,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什么是教学助理 教学助理是指本院各专业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协助教师进?课内、课外辅导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助理,通过其工作可提高教学质量,由授课教师自行推荐经审查合格后由学院聘用,聘用后由学院负责支付工资。 2.教学助理的分类与职责 教学助理划分为协助教师教学助理和实习课教学助理两类。 2.1协助教师教学助理 主要工作是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设备、教具、搜集整理教学相关数据、批改作业、协助监考、点名、设计并维护课程网页、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以及其他辅导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工作。 2.2实习课教学助理 主要工作是配合实验课的需要,在授课教师指导监督下,带领学生进?分组实习、协助教师准备上课资?、准备试剂、做预实验、协助学生完成实验、监督实验室安全、课后指导学生清?实验室、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协助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及评分、协助教师完成考核,以及其他相关教学辅助工作。 3.启用教学助理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授课教师须填写“教学助理申请表”,依据学院公告的时间向各学院提出申请,学院教学办进行初审。初审后由学院管理小组进行复审,复审通过,进行公告,招募教学助理。 4.申请教学助理的程序 依据学院“教学助理申报办法”,符合条件的学生(见附表1)根据学院公告在指定时间内自愿报名,学院办公室组织选拔,择优录取并予以公示。 5.教学助理培训 5.1教学助理均须参加学院教学办每学期初、中举办教学助理培训讲座,讲座后颁予教学助理手册,考试合格者取得教学助理资格。未参加者视为放弃承担教学助理的工作。 5.2教学助理需定期与授课教师面谈,接受面对面培训,每月一次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及内容需做详细记录。 5.3每学期中教学助理均须参加学院举办的“教学助理期中经验分享会”,在报告会上教学助理要报告工作心得并分享工作经验。 6.教学助理考核与评量 6.1教学助理须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内上交期末报告等相关资料至学院教学办,如不能及时上交期末报告等相关资料,将列入下一学期不申请担任教学助理考虑。 6.2授课教师将不定时前往教学助理工作和上课地点进行检查与督导,了解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情况,并协助解决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6.3凡由教学助理辅助完成的课程,学院在期末对授课教师、上课学生,进行“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便于了解启用教学助理后的成效。 6.4“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将提供授课教师?考,并作为评选优秀教学助理的标准。 7.教学助理的奖励办法 学院设立优良教学助理评选小组负责评选表现优异教学助理。每学年末依据“优良教学助理奖励办法”,评选出10%的优秀教学助理予以奖励。 以上“教学助理辅助机制”实施机制为初拟方案,还要在实施过程中找出其优缺点,为“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推进助力,为正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做贡献。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禽病防治》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禽病防治》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良好环境下,我们结合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的教师意见及建议,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改革 《禽病防治》课程 《禽病防治》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同时也是培养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中、高级职业资格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开发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牧兽医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训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以培养畜牧兽医岗位能力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理念。 二、《禽病防治》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生的职业定位,《动物病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禽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 (2)掌握禽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制; (3)掌握禽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制; (4)掌握常用的疫病检验检测技术。; (二)技能目标 (1)能对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其他病毒性传染病进行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控; (2)能对禽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细菌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3)能对常见的寄生虫病及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4)能熟练应用免疫接种、禽场消毒、药物预防等防疫措施; (5)能进行鸡白痢、禽伤寒等疫病的快速诊断及抗体监测; (6)能独立或合作制定禽场免疫程序及预防给药程序;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具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身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可以分为3个模块、5个学习项目、32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及要求、课时安排见下表: 模块一 禽传染病 项目一 禽病毒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 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个病毒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控净化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对新城疫、禽流感进行抗体监测,能够正确选择免疫接种方法、能够利用其临床诊断指标对其进行正确诊断,熟悉疫情上报制度,并熟知其防控措施;能够对鸡传染性支气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进行正确诊断及防控; 能够熟练进行马立克病免疫接种;能够正确诊断马立克病并能做好其平时的预防工作。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3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细菌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鸡毒支原体病、鸡传染性鼻炎、禽葡萄球菌病、鸡弯曲杆菌性、禽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细菌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及细菌学检查;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熟练进行沙门氏菌病进行检疫及净化、能够熟练进行巴杆菌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细菌学检查;能够利用临诊指标正确诊断并能提供综合性防治方案、必要时能进行药敏试验。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18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二 禽寄生虫病 项目一 禽原虫病 禽球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了解各禽原虫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球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验球虫卵囊;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住白细胞虫病和鸡组织滴虫病。 项目二 禽蠕虫病及蜘蛛昆虫病 工作任务:鸡病、禽蜘蛛昆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鸡蛔虫病的危害性;能肉眼识别鸡蛔虫;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了解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等蜘蛛昆虫病的危害性;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禽蛔虫病、鸡异刺线虫病、绦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检验蠕虫卵;能肉眼识别鸡蛔虫和绦虫;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三 禽非传染性疾病 项目一 禽营养代谢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重点掌握:维生素B族缺乏、钙磷缺乏及钙磷失调症、痛风等的病因、症状、病变及防治方法。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治营养代谢病。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中毒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磺胺类药中毒和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禽中毒病和家禽其他病与防治。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教学实施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熟识家禽常见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病理变化。通过临床检查结果能对禽类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并能提出防制措施等。难点是根据禽类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能与其他类似禽病进行类症鉴别诊断。 解决办法可创造条件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熟识常见禽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家禽常见疾病的诊断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出案例,设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自主查找各种禽类疾病临床表现,检找防制的资料,建立初步诊断,制定防制措施等,然后教师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家禽类似的禽病症状与病理变化的图片、音像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点,从中找出这些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课外实践法、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来模拟实际的疾病的诊治过程,主要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来完成。课外实践法:主要利用教学动物医院实训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实践来体验、应用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实例导入、问题分析、讨论学习、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评价和拓展提升等环节,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平时的积累,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临床禽病案例,对亲身所见的真实病例的流行背景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前感受家禽场的真实情景和技能要求,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运动“案例教学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以临床现场病例、案例、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直观教学为主,采用置疑启发、分析、讨论、理训一体、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临境临床及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问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组内相互交流,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 (三)教材编写建议及教学参考资料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全面素质的指导思想,在众多的禽病中选择国内常发且危害较大的群发病为教材内容的重点,所编写所编入的实习实训,应选生产中较实用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做为教材编写的内容,同时还根据当地新疫病流行情况增添教材内容,以保证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教材应以学生为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教材中的实训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当今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良好环境下,我们结合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的教师意见及建议,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我们目前就象一只雏鹰,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我们的教学将会日益完善。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突出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骤进一步加快,社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配合这种趋势发展,中职教学需要更多地考虑教学实践性情况,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畜牧业教学 实践教学 完善建议 畜牧兽医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大多需要实际经验进行融会贯通,实践性教学成为畜牧业兽医专业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与这种其实要求不相符合的是目前畜牧兽医专业中仍旧存在轻视实践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实际提升,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少中职学校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实践教学对其他条件都有所要求,这样一来使实际中职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点都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实践教学较少且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并没有成形的完整体系。实际教学大纲与畜牧业的生产实践之间相互分离,社会技术的发展明显跟不上发展脚步,一些实际训练科目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十分不利,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相关需求。 2.现实实践教学设施严重落后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多为新建成的,办学配套设施有所不足,普遍而言办学基础条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相应的实习设施不够健全,校内情况就是这样且校外情况更加糟糕,实践教学发展完全跟不上实际发展步骤,这些情况对岗位的综合技能培养十分不利。 3.对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制度并不完善 实际中不少中职学校教学重点关注理论方面的考核,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有所不足,考核办法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测试,学校对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和考核侧重点显然不及理论教学,往往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最好把相关行业资格考试加入实践教学考核中,以此实现相互促进。 4.教师队伍建设与实际要求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对最终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着眼于相关理论进修,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自身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这些短板的存在都使得中职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学现状及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教师更加谈不上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些都与实际畜牧兽医教学老师的专业性有很大差距。 二、对于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1.对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实践设计 实践教学的最大保障就是科学的课程体系,任何进步都是藏在每天点滴精进中的,想要最终达到必要的效果需要首先对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具体每一步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目标最终实现。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我们需要考虑开展哪些实验教学项目及需要达到的效果,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进行怎样的考核,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构建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以此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划分,在进行基础养殖技术、销售技巧进一步加工方面积极完整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个人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样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第三就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相关比例,要想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就需要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以往实践教学占比偏低的情况进行改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积极做好平衡。 2.加强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最终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学校要及时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建设配套,配有动物病理解剖、检测仪器设备和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同时还有特种动物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这些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校内课堂实操演练工作。与此同时注意校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在做中学、学中觉。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当地或者大型企业生产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践性很强的畜牧兽医专业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超过30%,甚至达到50%左右。对于专业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企业基层管理者共同评价,工作过程及业绩考核占70%,期末考试只占30%。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果和乐趣,又使其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为了积极构建起完善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需要学校积极采取实际引进及多种方式培养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努力培养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等,给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从相关企业聘请一些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实践经验与学校的理论知识正好可以互补,这样双方面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在实际中达到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结语 为了完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配套改革工作以达到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本身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探索与实践深化改革步骤与深度,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雏鸡雌雄鉴别教学案例 【摘 要】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养禽生产课程雏鸡雌雄鉴别这一教学单元为案例,对养鸡生产中雏鸡的雌雄鉴别的授课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 雌雄鉴别 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养禽生产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肛门鉴别法鉴别雏鸡的雌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运用新的职教理念,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掌握翻肛门鉴别雏鸡雌雄的技术要领。 【案例描述】 笔者在课前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翻肛门鉴别法鉴别雏鸡的雌雄感到陌生,认为难操作、难鉴别。为了引起学生兴趣,笔者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在PPT上放映公母鸡分开饲养的生产现场图片,并跟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满脸疑惑。于是,笔者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图片上这个养殖场长年饲养三黄鸡母鸡,现需要再进1日龄母雏鸡1万只,准备春节出栏上市,孵化场怎样才能确保提供的1日龄鸡苗是母雏鸡,他们是怎么区分的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笔者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公雏鸡还是母雏鸡,区别在哪里?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猜出了公雏鸡和母雏鸡。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复习了雏鸡鉴别中的羽色鉴别法和羽速鉴别法,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特点。 接着,笔者说道:“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公母雏鸡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笔者请学生打开了实训指导书中的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任务单,指导学生阅读了任务单的操作步骤,接着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鉴别应在雏鸡出壳后多久进行?(2)抓握雏鸡的手法。(3)排胎粪的方法。(4)鉴别公、母雏鸡及放雏要领。经过各组的讨论之后,笔者展示上述操作步骤的图片并配合文字说明,边演示操作边解说每个步骤的要领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手法及操作要领。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实训材料的领取及协助教师指导本组成员的操作。 首先,各小组长集中在一个鉴别工位上围观笔者的再次示范操作环节:坐姿―调节鉴别灯的距离―抓雏鸡―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要领。安排其中一名组长亲自示范操作步骤,笔者在旁边指导,其他组长认真观看。很快,各组长就掌握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基本要领。此后,笔者引导学生观看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生产现场的视频。 接着,笔者安排各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进驻各组的鉴别工位,其中一名组长在本组成员的围观下,边操作边解说:鉴别时以左手握雏鸡,雏鸡颈部挟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雏鸡泄殖腔朝上,用左手拇指放在腹部,将粪便排出。其他3名组长也被调动起来,并向本组成员解说:之后左手拇指放在左边的耻骨边,右手食指放在与右手拇指相对的右耻骨边,右手拇指放在泄殖腔下方,与左手拇指,右手食指摆成三角形,再用右手拇指向上推,以翻开泄殖腔。各组学生按学号顺序进行抓雏―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的操作练习。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最终得出体会:翻肛时左右手的动作要协调;切勿将肛门完全翻张,影响鉴别。鉴别时,首先要观察有无生殖突起,如无突起,则肯定是母雏。如果有突起就有两种可能,即公雏或母雏。此时,要根据生殖突起的组织形态来区别。公雏的生殖突起轮廓明显、充实;基础稳固;生殖突起表面紧张,有光泽;富有弹性;压迫、伸展不易变形;血管发达,刺激时易充血;而母雏的生殖突起轮廓不明显,萎缩,周围组织衬托无力,有孤立感;表面柔软透明,弹性差,经压迫或伸展时易变形;血管不发达,刺激时不易充血。 笔者对每个组鉴别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鉴别的准确率。有了前面的经验,笔者又要求每个学生连续练习五只雏鸡翻肛鉴别雌雄基本步骤,组与组成员之间对“手法掌握程度”和“鉴别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排胎粪快,翻肛快,鉴别快,放雏快”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翻肛鉴别法的准确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翻肛操作的熟练程度。 笔者说道:“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现在能不能通过翻肛初步鉴别初生雏鸡的公母呢?”这时,有学生说根据生殖突起的有无或突起组织形态的差异来鉴别。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笔者引导学生观看播放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视频材料――2014年4月份广西中职畜牧兽医技能大赛雏鸡翻肛鉴别雌雄赛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两名参赛选手的操作手法,同时要求学生将观看视频中出现的操作步骤一一在技术任务单上标出,并与学生探讨了翻肛鉴别法的准确率之所以能提高取决于翻肛操作的熟练程度的原因。 (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3页) 在小组代表发言的环节,小组的汇报发言令人欣喜。例如,第一组的同学代表一上来就给大家讲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的基本步骤,即抓雏―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经验证明,鉴别应在雏鸡出壳后12小时内进行。因为雏鸡出壳超过24小时后,肛门周围的肌肉收缩较紧,翻肛困难,且生殖突起也会改变形状,甚至陷入泄殖腔深处,不易看到。因此,鉴别时间最迟不超过24小时。鉴别在60瓦灯下进行。接着他说最难的就是鉴别,生殖突起太小才0.5mm,实在难判断。他们小组鉴别准确率只有75%,速度50秒1只。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其他同学表示:虽然刚开始对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方法有畏难情绪,但经过操作练习,对提高鉴别的准确率和速度有了信心。 至此,本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介绍、示范、讨论、学生亲自操作、小组比赛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成果展示,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案例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其一,教学目标符合“三维目标”要求;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循序渐进地穿插讲解理论知识并适时地辅以实训操作,将“做、学、教”融为一体;教学实施较好,能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 其二,典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以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现场操作。学生通过“做学合一”学习并巩固理论和实操,教师辅导“做中教”,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其三,较好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生产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本次实训任务的完成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四,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回忆、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为完成任务打下理论基础。 其五,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任课教师了,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 其六,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的技能。学生通过团结合作,学习探究,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本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简要说明,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特指,是指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行业职业素质,具备胜任职业教育和生产实践双重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双师素质 1.具备良好的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手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教学中。由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特别是饲养管理类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及需要,合理地设计课程,并能够根据课程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具备扎实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知识 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动物饲料配制与检测、畜禽繁殖技术等理论知识。 3.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其实践技能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及专业建设发展。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多种途径 1.校企专业带头人负责实施团队“双师”队伍建设 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过程中,要明确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的分工。校内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专兼职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动态及前沿知识的更新,让团队吸取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及方法,负责带领团队实施和推进教学改革,负责团队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及获取“双师”资格等,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校外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团队实践技能的提升,指导团队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提升实践课程开发能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力及获取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认可的从业资格,并引导其参与行业生产,使团队成员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建立师徒帮带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笔者所在学校对35岁以下的教师实行师徒双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置一名企业技术能手导师和一名校内资深的专业老教师,即两位师父。校方师傅主要负责提高团队专兼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企业师傅负责指导团队专兼职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实践课程开发能力。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共育“双师”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笔者所在学校与企业双方达成了共识,以“双师工作室”和与合作企业建立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基地”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共同承担团队“双师”培养工作。通过与企业沟通,结合企业生产情况、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需要,开展专兼职教师结对子“换岗”实践,学校选派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技能;同时,企业选派已被聘任的兼职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并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通过这一平台,提高了专兼职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使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了提升。 4.加强师资培训,获取“双师”资格 加强师资培训对教师专业建设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师资培训包括校内、校外培训,职业教育理论、理念、方法手段、实践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在团队师资培训中,应重点抓好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型团队,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长短、产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立体化培训和评价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现状,从不同的层次实施培训,让教师切实得到提高,避免盲目培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师”资格认定,获取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执业资格或资质。 5.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检验“双师”技能 定期组织各类教师技能大赛,检验教师的各项技能,以赛促练,促进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技能大赛包括课程设计大赛、公开课竞技、校企联合专业技能大赛,让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各类大赛和评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教师职业大赛中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谈素质教育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验课中的渗透 摘 要:为更好地在《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用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素质教育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特色”的思想,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1.1 课前科学设计完整的实验,课中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验内容是实验课的基本,其完整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药物的配伍禁忌试验包含:药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禁忌、物理性禁忌,让学生在试验中对药物之间的作用认识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用药的技能,也让学生意识到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试验课中的学习和操作,需要教师明确试验目的,并加以引导。如验证药物的作用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尽可能观察到药物的作用;观察动物的急性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效果时,教师要提前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教会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受益非浅。 1.2 提倡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客观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验证并联系实验操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仅以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但应要求学生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如实填写,试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能培养学生诚实的优秀品质,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使教师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出正确的引导。如2007-2008学年的《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敌百虫的中毒与解救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做的很成功,但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动物染毒20分钟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在实验室看到后,就让他们及时的用原毒物量的1/3量继续染毒,后来做的很成功。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批改时对不同分析原因进行点评。有1组的实验动物解救不及时造成死亡,我在有动物死亡原因分析的学生实验报告上,针对原因进行点评。有1个同学写道“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解毒药没用完,动物就快速死亡了,我们的染毒量和解毒量都没有问题。”我就在他实验报告上写到“我很欣赏你的事实求实,但为什么不对照教材第九章:动物中毒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Page 159~169),查找原因呢。”后来学生主动找我,我们一起分析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来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组的实验做的非常好,而且实验结果分析也写的很深刻。去实习后,在实习单位化验室工作做的非常好。 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他们能从实验报告上的评语中看出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师生互容,师生平等、师生共享,既是文化共享,也是责任共享。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和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多次实验结果来分析、探究其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从容去包容他们的幼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实事求是、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去引导他们,直至问题解决。 2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密切结合 我国正在向索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重视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1完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顶点”,喜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则学生得不到发展,就会抑制他们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好奇、探索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试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组装和调试仪器,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大学生实验兴趣。课外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能拓宽学生视野,调整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兴趣。除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课内实验的外,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开放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实验选修(辅修)课等,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2.2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保持学生的热情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愿意动手、喜欢操作的特点,讲青霉索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怎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使学生意识到,青毒索的发现虽属偶然,但如果没有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科学思维,就不会发现青霉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形成团体,进行创新试验,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活力四射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满腔的热情,教育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新模式 摘 要: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农业院校培养畜牧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角度出发,探索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党员 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畜牧兽医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中学生党员是最优秀的部分。但是,最终检验人才的场所是企业。只有校企紧密合作,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员不断自我提升,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党员培养现状 (一)企业对学生党员重视不够 企业关注经济效益,对党建工作关注较少,没有配备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党员的后续教育,即使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也都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为原则,局限于资源共享和人才输送,几乎未涉及到党建工作及党员后续教育内容。虽然企业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在招聘中明确党员和学生干部优先,但是学生党员进入企业后,在岗位设置、培训、薪资、发展等各方面,与其他学生并无差异。绝大多数企业无党组织,少数企业虽设有党组织,但极少组织党员活动[1]。 (二)学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非常规范,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也丰富多彩,学生党员能够在高校得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养,所以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高校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主要适用于在校学生党员,由于受到合作企业以及实习党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习期党员很难开展党员生活[2]。同时,高校党建工作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管理制度和经验欠缺,对于实习期党员的教育管理鞭长莫及。因此,学生党员一旦进入企业实习,便完全脱离学校的学习和培养环境,导致其先锋模范作用逐渐弱化甚至丧失。 (三)学生党员缺乏继续教育与学习的积极性 受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影响,到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大部分是预备党员或刚刚转正的党员[3]。他们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纪律观念、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有待加强,在没有党组织机构或党组织机构不健全的企业实习,与支部书记没有固定的沟通形式和汇报制度,后续教育和监督缺失,造成实习期党员平时的理论学习不系统甚至缺失,党员作用发挥不强[4]。 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一)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校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派专业教师、企业派技术人员双重指导学生完成实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推进“一个主体,两个环境”的校企育人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校内和企业两个学习环境。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技能,缩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如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农标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北京菲迪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成为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二)企业班订单式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求职意向与企业要求共同招生,建立企业冠名虚拟教学班,定向培养。在不影响校方教学计划前提下,建立20人左右企业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减少企业人员流动损失。目前,学院已经成立多期禾丰班、生泰尔班、大北农职业经理人特训班,近200名学生从企业班顺利结业走上工作岗位,企业评价良好。 (三)多形式素质提升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9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丰富的素质提升活动。如举办“禾丰”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泰尔”杯动物医学技能大赛,“帝斯曼”杯专业知识竞赛,“科菲特”杯“菲”常职场求职模拟大赛,组织大三年级275名学生参加嘉吉农标普瑞纳之精“鹰”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营等活动。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新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快速发展的畜牧业,迫切需要高校提高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5]。目前,高校培养的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要求。校企双方都需要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专业人才的能力,弥补数量不足的缺陷。加强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本身就是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创新,虽然有一些实践的案例可供借鉴,但这方面工作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而且每所高校和企业,以及不同专业的合作项目内容也有所区别,校企双方经常会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校企双方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有创新思维的决心和打破常规的勇气,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参与和推进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工作。 (二)健全校企合作党员管理新体制 管理体制是保证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校企双方要规划好各自相关工作,并与对方工作保持步调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6]。 校方根据学生党员实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党建工作。一是创新活动模式,延伸党建工作阵地。在实习期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实习前,学院副书记和支部书记与每一位学生党员谈话,明确其“三个代表”的身份,即个人言谈举止代表学生党员整体形象,代表学院学生整体素质,代表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关乎企业未来能否继续招收并重点培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生,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创新工作载体,拓宽教育渠道。建立信息化学习交流平台,在博客、微博、QQ群、Q-ZONE、公共邮箱、短信和飞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建网站、远程培训、微信公众平台,如共产党员、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等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并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效评价,拓展学生党员信息交流与沟通新平台,实现党员培养无盲区,考察不间断。 企业是实习期党员管理的主体,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己管理体制的制度。一是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强化培训;二是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对学生党员设立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三是根据企业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学生党员实习期工资,如有的企业为吸引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规定本科学生党员比普通本科生实习期工资每月高出500元,研究生党员比普通本科生实习期工资每月高出1000元。 (三)完善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新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成功实施,基于双方的成功合作,所以双方要以诚相待,相互配合联动,互相理解和支持,并形成合作机制加以规范。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合作事宜,并同时负责党员的管理。校方可以是支部书记或辅导员,企业可以是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规定负责人的职责、工作规范和工作准则来建立合作机制。由于学校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方式不同,学校与每一家企业合作过程中可能形成一套独特的合作机制。但是,在这些合作机制当中,会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和操作规范是合作机制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与企业讨论合作项目过程中,学校应该向企业介绍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要求和流程,明确学生党员在工作中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表明希望在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方面要做的工作,说明在这些方面需要企业配合进行的工作。 (四)确立党员后续培养保障新机制 保障机制是实习期党员后续培养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校企双方统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只有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可行且可评估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地开展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校企双方要规范党员后续培养的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保留工作记录,如会议纪要、工作时间进度提示、相关纸质协议、电子协议、电子邮件、网上在线沟通留言、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等,促进校企双方开展工作时能够同步推进。同时,建立负责人互相汇报制度,协商建立可预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不可预见问题的解决流程。比如,出现负责人工作变动、工作计划变更、教育培训计划与企业工作计划冲突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流程,保障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加强党员教育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有助于学生党员从高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有助于企业最终接过党员培养的接力棒,有助于党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党员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为畜牧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浅谈化学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有关无机(溶液)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阐明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课知都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了解其有利于确定化学课程的定位及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与专业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化学 高职 畜牧兽医 溶液的配制 分析 应用 化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极为密切。如动物药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与分析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临床诊断、动物检疫、动物病理等都需要以化学知识为铺垫。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今天,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而对化学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化学在其专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溶液的配制―摩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比浓度的配制 1.1兽医防疫工作中常用的消毒剂的配制。 如用于口蹄疫、猪瘟、猪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的消毒2%的NaOH溶液;用于非芽孢污染的畜舍、场地、用具等的喷洒、浸泡消毒的3%-5%的石炭酸;用于畜舍、仓库、孵化室、育雏室等的空气消毒的2%的福尔马林溶液;0.2%-0.5%的过氧乙酸及1%-2%的煤酚皂溶液等的配制。 1.2分析检验、检疫中常用到的试剂的配制。 标准溶液:0.1mol/L的NaOH溶液、0.0100mol/L的HCl溶液; P标准溶液、KMnO4溶液、EDTA、碘溶液、TTC(2,3,5,-氯化三苯四氮唑) 指示剂等的配制 缓冲溶液:氨―氯化铵(PH=10);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PH=6.0);磷酸二氢钾―EDTA(PH=4.5)等的缓冲溶液的配制。 指示剂:酚酞指示液:1%酚酞酒精溶液;甲基红指示液:0.2%的甲基红乙醇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的淀粉指示液;铬黑体指示剂等要配制这些溶液,就必须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溶液的配制方法,对其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2.分析化学―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分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和工具,无论在饲料与质量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饲料添加剂与分析检验技、动物营养、动物检疫等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2.1酸碱滴定法――乳、肉的鲜度检测 例如:乳的鲜度检测,其中的酸度通常用此法检测。 新鲜牛乳的酸度一般为16――18°T,在牛乳存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水解乳糖产生乳酸,使乳的酸度升高,所以测定乳的酸度是判断乳新鲜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滴定酸度(°T)表示。 2.2氧化还原滴定法――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Fe等含量的测定 如:维生素C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其测定原理:在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与碘(I2具有强的氧化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淀粉指示剂溶液遇碘显蓝色来判断反应终点。通过消耗I2的量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3配位滴定法――饲料中的Zn、Mn等含量的测定 如:饲料中Zn含量的测定。其原理:将ZnSO4溶于乙酸中,用六甲基四胺调节溶液的PH至5―6(PH值过大,Zn转化为沉淀),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色变为亮黄色,即反应达到终点。通过消耗EDTA的量计算Zn的含量。 2.4沉淀滴定法――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等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样品中的氯化物形成AgCl沉淀,除去沉淀后,用NH4SCN回滴过量的AgNO3,根据消耗的NH4S CN的量,计算其氯化物的含量。反应如下:AgNO3+Cl-=NO3-+AgCl(沉淀),AgNO3+NH4SCN=NH4NO3 +AgSCN(沉淀),6NH4SCN+Fe2(SO)3=(NH4)2SO4+2Fe(SCN)3(血红色) 2.5分光光度法――饲料中总P的测定;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均匀度的测定;腌腊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等。 如:饲料中总P的测定。其原理:将饲料中的有机物破坏,使磷游离出来,在酸性溶液中用钒钼酸铵(显色剂)处理,生成黄色磷-钒-钼酸复合体,在波长400nm下进行测定。 2.6PH试纸、酸度计――肉新鲜度的检验等 PH试纸:操作简便,精确度在±0.2,不能检验冻肉 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7以上。 畜医化验、饲料检验、畜禽产品检验、动物防疫防治等都需要分析化学理论及操作技术。 3.有机化学――与动物生物化学关系极为密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除了水和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它们在生物体内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正是这些连续不断并且相互依赖的化学变化,构成了生命现象。生物体中进行的这些化学变化与实验室中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似性。借助于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已经阐明了生物体呼吸作用的机理,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激素、维生素在体内的作用等。研究有机化学的意义在于研究生物体及生命现象。因此,动物生物化学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而有机化学则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具有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开课。 在畜牧方面,科学地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在兽医、检疫方面,要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防控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应用化学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课理论知识都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摘 要: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部分:分析笔者的实地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课程设置的建议: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实用性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具有高素质和更专业的技能,职业教育是提供这也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高职的课程就要依据实际人才需求进行设置。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还是原来陈旧的知识,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许多专业的课程交叉严重,使得学生找不出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期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 调查研究 为了明确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情况,笔者对近3a来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对象为本学校近3a来已经毕业的210位学生和顶岗实习的83为学生。用人单位包括本省的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经经营公司和畜牧兽医站等150家单位。 对于人员和技能的要求调查结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需求以畜禽饲养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为主,畜牧养殖岗位需求占总调查的25%,疾病防治员占23.5%,畜产品营销人员占19.8%,饲料生产和检测人员占18.9%,畜牧产品检验只占到9.8%,其他的占3%。单位对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畜牧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畜牧生产饲养管理的要求占33.5%,疫病防治能力的要求占30.2%,饲料的检验能力占17%,疫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占13.8%,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要求占5.5%。 对于一些支撑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出: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动物解剖生理课比较重要的有40人,要求开设动物饲料的有61人,认为动物病理课重要的有65人,认为开设生物统计的有21人,需要学习动物育种课的有30人,需要学习药理课的有32人,还有一些个别认为要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可见,对于生物统计的重视不高。 对于核心课程的要求:通过与单位主管和专家的面谈交流,发现呼声较高的有饲料检测、动物孕育、畜牧的生产和畜牧的防治4方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1%、60.5%、68.9%和67.4%,对于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各种病的医治均为40%。可见,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企业比较需要和认可的,对于研究性强或需要更专业技术的课程不是很希望在高职中开设。 对于拓展性课程的需求:关于销售和管理的课程的需求中,兽药营销的认可度达到81%,对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认可度达到42.3%,还有23%建议开设畜牧工程技术,40%认可就业与创业指导。 2 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如何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 2.1 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不需要全面,够用就够,有的学校设置许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是没用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有点难,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使得学生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少。因此要削减、整合针对性不强的基础课,增加一些企业需要的拓展课。 2.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个广阔出路,但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经济、销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懂经营管理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创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一些与畜牧匹配的营销、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拓展课程中融入畜牧方面创业的典型案例,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通过实例让学生积累经验。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盲目冲动的性格,帮助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保证不会因为为了创业不择手段,即使失败也不会绝望。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顺利的就业,成为素质高、技术硬的现代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行为导向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系统研究行为导向法的基础上,尝试了该方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应用行为导向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的一些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院校的专业特征,为该方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 畜牧兽医专业 课程教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点。本研究针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法,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提出并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②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⑧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 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单一,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以教为中心,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这种在黑板上和实训室中“诊疗牛羊病”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中专生,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只是走形式,表面上完成了学习任务,实际上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掌握,更不能真正接触生产实践,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笔者当地的畜牧兽医相关企业也认为现有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水平和技术越来也差,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2 学生基础普遍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大部分中专生的基础差,心理脆弱,他们不是中考的失败者,就是学习的落后者,甚至少部分学生连初中毕业证都无法取得,长期以来他们在学习上倍感压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内因。据一些老师反映,课堂上只有约40%学生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以睡觉和玩手机为主。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爱学就多教一点,反之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 3.3 考核方式滞后。目前中职院校专业教学考核方法还是停留在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段考、期考的层面上,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来自于教材,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简单的靠一个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真正立足于能力本位作为出发点;实践技能没有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考核,只是象征性的附带而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出现了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企业却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职责的尴尬现象。 3.4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大部分专业教师都具有高学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比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到了临床上却一筹莫展,这主要是学校忽略了专业教师的培养所造成的。有些学校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压力,但是由于企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学校教学工作,所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3 中职《牛羊病防治》课程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现方式 3.1 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以“教”为主变为学生以“学”为主。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其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以《口蹄疫》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法都是按照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顺序,由老师一一讲解,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先给出一个病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病例的模拟分析、诊断,之后再将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内容作为知识拓展,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教学中老师的低位明显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凸显。 3.2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中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自信心不足、厌学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目前我们中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老师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老师课前准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视频和亲自处理的临床病例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对精神,明显的降低了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3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中,首先由课题组的两位老师参加了相关的教改自治区级培训,同时参考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率先引入粘贴板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头脑风暴法将原来非常枯燥的牛羊疾病诊疗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容易理解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由于大量案例的引入以及实践课比例的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病例,通过长期的实践,很自然的锻炼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优化主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体系两方面加以开展。首先,考核内容的选择力求打破传统的试题类型,做到灵活多样并且紧密的联系生产实际,能够反应养殖企业的生产需求,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个考试成绩,这样安排具有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应用各种能力的作用;其次,结合《牛羊病防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采取以下考核方式:①课堂考勤、学习参与度共占5%。②课堂提问和实践技能随机抽查占10%。③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占10%。④实践技能考核占25%。⑤理论考试成绩占20%。⑥赴养殖及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占30%。 5 结束语 总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而实现。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与岗位的无缝对接。让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整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浅谈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前景与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素质全面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有效的对策。 1.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广阔,人才紧缺 1.1国家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加工业,促进种植业,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1.2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发展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需要大量的具备动物科学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宠物饲养越来越流行,平均每年按30%的比例增长。 1.3加入世贸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的牛肉、羊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价格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较多,相对便宜,肉鸡等畜产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1.4畜禽疾病千变万化,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畜牧技术发展很快,说到底,只有经过动物科学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发生、诊治的机理,以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对多变的疾病对技术的需求。 1.5畜产品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残留,危害人民健康,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已进行行业管理,下一步将和医院一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具备动物科学专业知识,不能从事这个职业。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早学习,早受益。 1.6好就业。学好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可以到兽药、饲料企业去担任工厂技术人员或者担任市场部技术指导,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当技术负责人,可以自己搞养殖,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宠物医院,自己当老板。学畜牧兽医不愁就业,不愁没饭吃,冷门不冷,就业率高。 2.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 本科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不愿下基层;大专生理论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样也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还是中专层次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现实需要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 3.设计合理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寻求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新出路 3.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教师专业培养。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3.2设计合理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理念:以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开设课程:畜禽解剖学与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饲料营养、畜禽生产(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养兔、特种养殖)、犬猫疾病学、宠物营养学、宠物美容基础、宠物临床实践操作等。 3.3严把教学关,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养。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根据专业特点,按顺序、按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按学生的意愿,学习基础好的可主攻兽医,学习基础差的可主攻养殖。在学习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纠正示范,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中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要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专业的学生招进来,保证培养出高素质、能动手的畜牧兽医人才。 3.4开门办学,走向社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注射,兽医教师带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另一方面,每年应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不定期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练代养,实习与人才供养互助。 总之,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出既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能深入基层、不怕脏、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实用畜牧兽医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学生干部队伍始终在学校的管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校园氛围好坏的建立。很多高职院校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面貌,这同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的表现。本文我们就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关键词:感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 在学校中,学生干部队伍的人数往往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1/3之多,这表明了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校方也非常的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使学生干部在总体学生当中起到模仿带头的良性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心理入手,更加注重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一良好的开端,使校方看到了情感管理在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管理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注重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有丰富的爱心和耐心,与被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从而感受到彼此双方内心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融洽的管理氛围。在调查中显示,人的情感的丰富程度非常之高,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与唯一性,避免采用传统集体强制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的混乱和排斥情况的发生。要做到与被管理者心灵的相互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我们将这样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当中,使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二、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必要性 1、现行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 由于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学生干部与校方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很多学生干部畏惧校方管理者,导致学生干部的工作被动,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并存在着一定的躲避心理。长此以往,这样不利于校方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在时代的推动下,学生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速度加快,情感也变得丰富。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增长学生干部的抵触心理,不利于管理的实施同时也达不到管理的目的。而情感管理的模式更加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运用。 2、"90后"学生干部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都已经是"90后"了,"90后"的学生心理变化速度快,青春期中的情绪化比较明显,个性强。强硬的管理手段很难使"90后"学生干部对管理制度的服从。首先,我们应该了解"90后"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需求。他们渴望被认可、被重视、被肯定,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强烈的自尊心使"90后"不甘于屈服。我们要从学生干部的总体特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干部进行情感干预,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围,在满足学生干部的自尊心与情感需求的同时,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3、当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2年或是2年半,这样学生干部的培养期和任期都会缩短。怎样让学生干部在短期内适应环境,转变角色,提高工作能力,成为摆在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运用情感管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心、关爱学生干部,学生管理者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合作者"的角色,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增强学生的向师心理,"亲其师,信其道",充分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中的几点运用 1、了解、关心、尊重学生。 想要有效的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进行情感管理,首先要对当今社会下的学生状态和学生心理有所研究和了解。想要真正的走进学生干部的内心,要对学生干部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进行关心,在接触的同时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进行了解。管理者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与学生干部谈心、聊天,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干部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关心,让学生干部从内心深处接受管理者,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僵硬的上下级局面,才能够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适度授权,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工作的成就感。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情感管理,除了管理者对学生干部的关心还不够的,在情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满足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要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利或者交代一些任务,让学生干部在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优越感的前提下达成目标,更能够激发学生干部的挑战精神,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学会担当,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存在感。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干部自觉主动的接受管理,还能够在任务完成后得到管理者以及校方的肯定,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同时,校方也要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给予奖励,这样也能鼓舞其他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所以说,在管理的同时适度放权,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创造和谐环境,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归属感。 一个人对团队的归属感会让他对团队产生较高的忠诚度,从而对团队目标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会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不断地强化自我。所以,学生管理者应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适时关心学生干部的需要,切实地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困难,提升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身体力行,树立情感威信。 作为情感管理的实践者,学生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转变态度和思维,多做换位思考。在学生干部面前树立优良的品行榜样。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语言、行为、品格等方面为学生干部树立榜样。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生干部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管理,培养与学生干部之间积极的情感,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关怀与信任,才能更好地去培养、教育学生干部,促进学生干部健康地成长。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讨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及岗位要求,探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畜牧兽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例如,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动物药理、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检疫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都要用到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因而,高职化学教学在畜牧兽医领域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问题。 为了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各高职院校逐渐缩减课堂教学学时比例,化学课程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将原本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甚至更少。 (二)学生实验技能水平降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大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化学课程整体课时缩减导致实验教学课时缩减,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 (三)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畜牧兽医教材选用上与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内容过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导致高职化学教学与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出现脱节,呈现出衔接的断层。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岗位与化学课程的衔接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核心特点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训练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找出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确定本门课程定位及课程内容。 (一)兽医疾病防治技术类岗位分析。 此类岗位包括化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畜禽产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通过分析这些岗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需要的技能都包括化学分析操作技术。如滴定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用于氨基酸添加剂等的测定;在药物分析中用于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的测定。 (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类岗位分析。 为适合此类岗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猪、禽、牛羊及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其中疾病防治技术仍以化学分析操作技术为基础,而生产相关理论涉及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生物合成,这些内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畜牧方面,科学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兽医方面,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具备一定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畜牧兽医化学课程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核心课知识,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三)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分析。 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主要有两大类:饲料生产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此类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更为宽泛,除了以上涉及的产品性质、标定之外,还要了解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当于前两种岗位的综合应用,必然要求以化学课程为岗位理论和技能支撑。 三、探索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尽管学生在中学已对化学有了一定了解,但与高职专业其他课程相比,化学课程仍然显得较为枯燥、抽象。为此,一些学生已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甚至畏惧心理。为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绪论课上要将化学发展及与专业课的联系讲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化学课程对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此外,还应借助现有条件,与时俱进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革新教学和实验内容,将化学和专业知识联系相融,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化学课堂授课应当削弱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加强高职化学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认识到化学基础课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教师应当积极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补充和革新化学教学,以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岗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控制深度和广度,使高职化学真正为各专业课所用,为专业课服务。 (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试验现象,全面细致地考虑试验条件,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做试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加深学生感受,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多思考,全面细致地规划试验,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高职教育职业要求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衔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扎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趋势,正确认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总结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提升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可行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大数据 本文所述的科技项目档案是围绕科研项目所进行的所有研究工作的档案资料。通常情况下,一个科技项目由多个课题组成,档案形成的周期不一,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应合理地应用这一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一、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科技项目科研档案是指在科技项目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材料,是科技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项目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管理,能够有效推进智能管理水平。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要求从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档案管理技能,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际工作中,多数从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在计算C技术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应用,数据库建设和快速检索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由此导致在建设信息化的科技项目档案过程中,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信息的检索和录入,致使科技项目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有待改进。科技项目归档材料复杂(包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材料、申请立项材料,立项后各阶段的试验原始记录材料,总结报告、成果报告、成果鉴定等)、科技项目的多人参与属性和形成周期不一的特性(科技项目一般需经过论证、立项、实施、验收、推广等过程,短的需要几个月,长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都给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更加合理、科学地整理、归档成为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亟待改进的方向。 (三)科技项目档案保密管理有待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给予人们获取信息资料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利用中的资料信息的安全风险。当前的档案信息安全,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网络技术层面的支持。与此同时,科研项目档案有着它自身特殊的保密管理要求。由于科研项目档案涉及科研成果的前期申报、立项、实施、专家评审等环节,其保密级别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科研项目中的专家评审部分不能公开,而项目名称、课题研究方向则属于需要公开的范围。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科技项目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护的矛盾成为项目档案保密管理亟需提升的方向。 三、提升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水平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应该引起单位和组织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的项目管理中去,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动态监管。科技项目档案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档案的前端控制。科研项目的验收环节应包括相关资料的归档手续,只有在正式归档之后,才能举行相应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其次,科学规划归档分类。在2年以内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应以办结年限为准按照项目类别进行分类归档,在2年以上的较为复杂的,按照论证、立项、实施、验收、推广的年度进行分段归档。其三,培养数据定期更新意识,委派专职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和系统维护,实时录入数据库。 第三,理清科技项目档案的管理和归属问题。在科技项目档案进行归档和保存的过程中,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多个课题及多个单位参与的项目,参与单位负责所承担课题的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最终由课题组长进行审核,协作单位的档案须将副本交给主持单位,如确实涉及协作单位合法权益的,应在提交的材料中明确注明归属问题。 第四,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科技项目档案是国家的重要财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必须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的不同阶段加强安全管理,杜绝资料外泄。归档时必须设置不同的保密层级,如专家评审内部资料应该设置最高级别的保密权限,项目科研内容设置中级的保密权限,方便项目主办单位的后期查阅,而项目名称、课题研究方向信息可设置公开权限,方便大众查阅。运用技术隔离,设置分级访问权限;健全专人负责制和档案查阅申请制,从制度、人防、技防三方面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第五,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将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高效发展,例如在科技项目的收集和归档过程中使用数字化资料,同时建立每个科技项目的检索目录、主要成果和详细摘要等关键内容,便于后期的使用;同时数字化并不单单是整理电子文档等材料,应结合数据库、计算机技术等,应用更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会计与财务信息相关性研究 【摘 要】 目前大数据会计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会计学界重视,要想实现大数据会计时代,必须厘清大数据会计的数据选择与结构。文章逐一对会计数据结构及如何在非结构化、碎片式数据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建立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就应对大数据给会计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会计数据; 碎片式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财务信息 一、大数据会计的数据选择与结构分析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当下,人力资源、金融资本及大数据被公认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改变必然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财务行业也将受到必不可少的影响。传统财务行业的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模式将因大数据而发生积极改变,各种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等,都将会受到积极影响。会计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企业价值服务的,编制有效的会计信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服务管理层、投资者和潜在的需求者,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服务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从此角度来说,凡是能蛱岣咂笠导壑档南喙厥据信息,都是广义的会计信息。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不能融入的各种非结构化甚至碎片化的数据,需要被纳入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用于提升企业价值。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具有价值的各种非系统、碎片式的数据如何有效收集处理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并创建新的会计数据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者或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更可靠准确的数据以便于其作出各种经济决策,将是未来会计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难题。 (一)思维转变将有效补充传统会计定性信息数据的不足 因果导向的思维模式作为传统的思维模式占据人类历史几千年,而在大数据时代此种思维或将面临改变。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尤其非结构化、非系统性、碎片式数据占据主导,将使得因果性思维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数据的“大量、多样、高速、价值”4V特征给人们传递了新的信息,也带来新的思维模式。该思维涵盖了“平等、动态、多样、关联、开放”等特征,蕴含了集合优于单一、整体优于局部、相关优于因果等思想。正是这种新思维新特征,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因果性思维,逐渐转变成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性、相关性思维。 大数据时代单一的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并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的完整经营过程,但是整合大量相关的碎片式数据将能够有效反映相关的企业价值所在。传统会计实务当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定量描述原因有二:其一,货币计量不能用来反映定性描述的数据信息;其二,定性描述的数据信息大多是利用相关关系衍推而来,结果随机性较大且不如因果导向所得结果准确。深入考虑,传统会计选择定量的数据用来核算反映企业相关信息主要是其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大数据时代,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会计数据不再受以前因果分析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整体或较大样本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结果准确性往往较传统的因果性分析更为准确、恰当。综合来说,传统会计数据信息仅涵盖货币计量的定量描述性的数据将远远不足,大数据时代各种定性描述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将有效补充传统会计数据的不足。 (二)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组成传统会计数据部分的逻辑分析 碎片式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指不能或不方便用传统二维数据库来计量的数据,比如视频信息、图片信息等。大数据时代,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虽有效补充了传统会计数据的不足,但只有特定特征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才可以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并不意味着所有此类数据均需纳入。 首先,只有具备一定价值和数据密度的特殊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才可以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此类数据在大数据分析时将会有效降低各种噪音与干扰。此类数据需要与真实事件具有高度相关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件或事件影射现象,只有这样的数据纳入才会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此类数据还需要具备中立性。所谓中立性,指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地去反映各种真实事件或其影射现象,只有客观中立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纳入才能防止人为主观带来的错误。因此,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具备中立客观且具有价值。 会计信息自始至终为企业管理而服务,故会计数据可以说依附在企业管理之下,那么如何选择会计数据将与企业的本质密不可分。 针对企业本质主流观点如下:(1)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产物,是价格机制的替代者;(2)契约论者认为企业本质是人与各种要素投入者签订契约而成立的某种契约组织;(3)某些学者认为企业存在的本质是创造并追求利润最大化。对比三种主流企业本质的相关流派,发现他们并不冲突反而相互补充,笔者偏向于三种观点的融会贯通。可以说企业本质是契约人与要素投资人的组合,是企业成立的前提,企业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产物,而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并与其分享,即企业本质是创造价值并分享、资源配置及契约关系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企业本质的资源配置及契约关系可以通过会计核算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来描述,而创造价值与分析则可以通过记录契约关系资源配置的具体信息来衡量。可见,会计数据信息必须能够衡量企业价值,这也是会计对象的基本范畴(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由此,碎片式的也好,非结构化的也好,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的首要条件是与企业价值相关。 (三)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体系结构分析 通过前文阐述可以知晓,独立客观的且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被纳入会计数据体系。在此,传统的会计数据与新纳入的碎片式、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两类数据如何在会计数据体系里定位? 会计数据从真实可靠角度来说,由直接及间接两类数据构成。传统的会计数据基本由直接的结构化数据组成,而现代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则可归类于间接的会计数据。第一,相对于新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间接数据,传统会计直接数据能够最为真实可靠地反映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本质。这是因为传统结构化的数据在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比如相关单据的稽核、复核、审核、签字确认等,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直接揭露了真实可靠的交易或事项。第二,相对于传统会计的直接结构化数据,新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间接数据由于其与企业价值高度相关且独立客观,大大提高了现代会计数据体系全面准确反映经济业务本质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无论什么时代,会计数据体系都必须可靠真实,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体系也不例外。换句话说,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数据体系将以传统结构化(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定量描述的)数据为主,而独立客观且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成为有效补充。两类数据体系的融合,不仅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的高度相关性。 传统直接的会计数据收集处理过程涵盖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每个环节或每个部门,数据收集处理相关的成本已经计入职工薪酬,成本o需企业再额外支出。但是,大数据时代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收集、处理成本不仅需要额外支出且相对高昂。当下,大部分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搭建大数据平台并成功运营的更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若想把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纳入新的会计数据体系,几乎都需借助外界平台或专业人士来收集与处理,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考虑将碎片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纳入现代会计数据体系需要较大的成本,则其推进进程或时间周期将大大延长,也就意味着大数据会计数据体系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以货币定量描述的直接会计数据占主导。 二、构建企业价值与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的相关关系 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当中各种以货币计量可量化的结构化数据,均与企业价值直接相关,能够通过因果导向直接核算(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企业价值)。不过,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属于间接数据,虽然与企业价值相关或者高度相关,但是很难利用传统因果导向来确认其与企业价值的直接关系。正因如此,对于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需要用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而不是传统的因果导向性分析方法。 企业估值理论用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来评估企业价值,而企业当前会计核算体现的账面价值仅是历史的现金流量,导致企业价值的评估与企业当前的账面价值并不一致。为更全面、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价值,则需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间接或潜在的)所有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现金流量纳入。从构成角度来说,历史(已经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企业财务信息,而未来相关的现金流量大多属于非财务信息,目前的会计准则下尚未将此类信息纳入会计数据体系。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量可能以结构化数据展现,也可能是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的体现。为此,要想客观反映企业价值,需要利用未来各种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量与历史(直接)的现金流之间的联系,将未来现金流量(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又或结构化的)与企业价值建立一种映射或相关关系。 此处关键问题是如何计算未来这些间接或者潜在的现金流,否则将无法建立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考虑最终需要将这些数据纳入现代会计数据体系,所以相关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易于理解是最起码的条件。利用转换方法,可以将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转换为企业账面价值,准确适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组公式: 企业现时账面价值t=投资活动现金流t+经营活动(生产销售)现金流t+筹资活动现金流t (1) 企业价值t=企业现时账面价值t+企业潜在价值(未来现金流)t (2) 结合上述式(1)、式(2)可以倒推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所带来的价值。 账面价值t=企业价值t-1=账面价值t-1+企业潜在价值(未来现金流)t-1×转化效率 (3) 该转换效率可以用含有自变量xn的函数U(x1,x2,x3,…,xn)来表示。在现实企业估值当中,影响转换效率的函数可能无限多。此处为便于运用,假设有三个关键影响因素:x1消费特征、x2人群特征、x3评价结果,则转换效率函数可以表示为U(x1,x2,x3)。 企业未来现金流大多可能蕴含在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或是结构化的非财务信息当中。为了很好地将潜在的现金流中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管理相结合,需通过一定的方法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与结构化的潜在现金流一并核算处理。转换后潜在的或间接的现金流变成全部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分为投资、经营、筹资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最后利用上述含有三个关键变量的转换效率函数将潜在现金流转换为潜在价值。 各种企业潜在价值当中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人们(企业客户、潜在客户或其他群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企业潜在价值源于评价即意味着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不过评价又受到不同群体特征人的不同评价,比如不同消费行为的人对企业价值评价往往有差异。因此,企业潜在价值一会受到评价影响,二会受到不同人群特征的影响。同样,针对人群特征,又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消费特征,比如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将有很大差别,他们的购买行为差异又将对企业潜在价值构成影响。总的来说,可以确定影响企业潜在价值的三个关键因素为人群特征、消费特征以及他们的评价结果。 从相关性角度来说,企业价值相关信息最大的价值是可比性,即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比较。无论对管理层还是其他预期信息使用者,只要能够在不同企业之间利用它们的企业价值作出对比然后得出经济决策,那么这些企业价值的评估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价值评估最关键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而不是最为精确无误地核算企业的账面价值和潜在价值。因此,笔者对所有企业都选择上述三个特征作关键变量来衡量企业潜在价值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大数据给会计带来的挑战 (一)更为全面及可靠的会计信息得以实现 对于传统会计数据体系,财务报告中所涵盖的信息大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这样的财务报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难以满足财报预期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企业财报若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纳入,将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纳入报表将配合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综合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企业所处社会环境、产业环境、商业环境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相关机构及时开发出能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量化的工具,从而帮助其纳入传统财务报表。 传统财务报告纳入项目的扩展,使得传统意义上不能量化的非结构化的或者碎片式的数据均进入了会计信息系统,比如企业的环境状况、人力资本等。当然,在现实工作中,会计实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量化,将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转变为量化的方式,使得更多信息使用者获取有用的量化信息,使得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加[ 1 ]。 (二)平台搭建及相关标准构建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以前为财务工作所搭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将逐渐淘汰,所涵盖的内部会计资源和组织协同发展的相关信息都将失去价值。故要适应大数据时代,需建立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共享平台,该平台包括企业和其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及客户,还包括企业各种相关的合作伙伴(包括税务等在内的政府机构)。该平台由中央政府牵头,组建涵盖上下依次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三层会计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分层可以明确不同分工以及不同边界,这样可以实现协同化效应,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需求。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同时,需要建立平台信息收集、输入、存储、输出等各种标准。正常情况下,由处在平台最高层的中央政府来统一制定,然后由地方政府及企业执行,实现相关会计信息的标准化。 对于信息平台的构架及标准的制定,考虑其投入的人力物力都相对比较大,一般需要由政府牵头完成。对于该会计信息共享平台,除全面反映各种会计信息之外还要有相关验证和审核信息的功能。考虑目前大数据时代该平台尚处于试验阶段,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推广。当然,平台建设与标准制定都是一个试错摸索过程,需要时间周期和不断调整[ 2 ]。 (三)核算型向价值型财务体系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管理需要升级,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尤其管理层及会计部门要从提高业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角度积极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从传统的核算型向价值型的转变。企业可考虑如下三点展开此项工作:其一,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在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中恰当处理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价值型(价值导向或者价值提升)的财务系统中,相关财务工作者需要将其工作从传统的基础财务工作转变为价值创造,将其定位为企业变革型关键人员。其二,业务销售方面,企业应考虑重组客户资金流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尽可能地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其三,在战略创新方面对企业财管模式全面创新升级,利用价值管理等先进管理经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帮助,将产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等管理知识充分运用到企业整体战略中。 四、结论建议 会计作为对企业价值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全面改革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及财务报告体系。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作出各种改变,笔者认为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与传统会计数据要求一致,但需要重新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满足不同企业之间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工作成果的可比性。类似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该项标准需要由政府相关权力或行政机关统一制定,全国推行并强制使用。 第二,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本文稍有抛“砖”,仍需大量“玉”来配合。这项工作或由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融入实务环境中,深入研究,建立标准的分析模型。 第三,财务会计报告的重新变型。大数据时代,需要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报告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相关环境信息。为此,大稻莶莆癖ǜ嫘枰适当分层,以传统货币计量的数据为核心,辅助以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 第四,中央及地方政府牵头协助信息化较高的规模企业事先建立大数据会计信息共享平台,扶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创造价值,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与信息化手段。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对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给市场营销教学带来的改变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影响进行探讨,调整教学的立足点和应对策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作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深入探讨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给市场营销教学带来的改变,调整教学的立足点和应对策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指出了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教学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引言: 由于社交网络、云存储在各领域的应用,以数量多,种类全,时效性强的非结构化数据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让人们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缺乏先进性。如教材中关于营销理论的部分,仅仅是对以往营销理论的复述,未能添加新时期我国市场上新兴的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新时期下,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要充分了解新时期的市场新变化、新特点,并在工作中实现市场营销理论的灵活运用,才能适应时展需求。而教学内容先进性的缺乏,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日后工作中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效果。 一、大数据时代概念 “数据”是指加载或记录信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的代码。接受信息的数据接收,只有通过对数据的解释来获取背景信息,“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无法通过大多数的检测工具,在适当的领域内收集、统计、运算和统计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大数据”使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的收集。 “大数据”本身不是一种新技术,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一种现象出现的时代。IBM在美国,大数据3V特征,即物种(品种),快(速度)、容量(体积)。国际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满足“4V”:品种(品种)、速度(流量)、体积(容量)、价值(价值)指数数据称为大数据。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概念不同。不同的数据概念和“海量数据”。它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进一步指出,数据的复杂形式,数据的快速时间特性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特殊处理,最后我们得到了信息价值。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企业的战略规划将减少 对于市场营销来说,企业要制定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规划方案,这将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做三五年的规划方案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阿里巴巴很强势,但是未来几年会怎样谁都不敢保证,很有可能会被微信所替代。企业在互联网数据的不断变化下,仅需要制定一年的规划方案,才能确保企业的与时俱进。 2、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淘汰 所谓促销实际上就是沟通,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告,将被逐渐削弱。在新社交媒体下,广告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如今已经没有过多的企业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向电视广告,如果大家还认为电梯广告会占据终端,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无线网络覆盖率才能够占据未来的终端。具有无线的数据流量,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习惯从这里开启免费WIFI,那么这个广告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二维码来进行营销,这种方式也将使广告更加具有亲切感。 3、市场调查内容将重整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营销决策的过程开始逐渐从经验向科学转变。以往在调查市场营销体系时都是采用抽样的方式,并根据抽样的数据进行分析,然而,在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传播平台开始出现,以往的调查方式面对当前社会的复杂环境,已经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于是,在大数据的营销流程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开始相继出现。比如消费行为调研、新生代消费行为研究、电通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将帮助传统的营销体系达到最终科学化的目的。 三、基于大数据前提下市场营销学手段的更新 1、更换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在大数据背景下,目前市场中纷纷推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营销教材,这些营销教材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有转变经营模式的、有创新营销理念,以往较为落后的营销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更换了陈旧的理论,教师在看待问题时也要从多个视角出发,同时也需要授课者不要绝对的打破传统,而是应保持大数据时代的敏感性,打开心灵,不断吸收新信息。一方面,不断跟踪国内外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关注营销研究的前沿;另一方面,了解国内外最近成功的营销案例,注重海外营销的最新发展,更注重实践中的商业模式变化和市场趋势,参与研讨会的教学,与同行交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确保在营销课堂中将新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 2、突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大多来自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收集各种情况、缩小、受限制的客观条件,课堂教学能提供信息能力是有限的。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是网络图书、网站信息和资源、课件、经济信息、论文等。在营销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互动教学法。大数据时代的授课通过多媒体、数字、模型和更加直观的内容来呈现知识,单调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丰富而有趣,激发学习,减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条件,积极探索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真正实现市场营销教学活动数字化、趣味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探讨 摘 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与普及性运用,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发展动力,在此过程中,大数据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并借助丰富数据的获取为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但从实践过程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给宏观经济分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该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对所存在难题的有效应对,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问题进行了探究,并为如何促使大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机遇;挑战;对策 一、前言 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但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逐步完善,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如何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快捷处理,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各行业领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运而生,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出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宏观经济分析之需,实现对大数据的完善运用。 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大数据所呈现出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因所分析的内容多且广,加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因数据信息的不全面、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低等,使得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果缺乏科学性。而将大数据进行运用,则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实现对数据实时动态获取,并以丰富数据的获取来支撑该项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高质高效落实。第二,丰富了分析方法。在传统宏观经济分析中,主要财通的方法为统计分析模型,借助抽样分析法来获得样本数据,并以此来作为整体,进而使分析结果难以与事实相符;而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能够借助海量数据信息的获取,以计算机为支撑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进而以总体分析法来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第三,分析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在实施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借助结算及技术的运用则能够以多种分析模型的搭建与多种识别技术的融入,来取代大部分人工分析工作,以技术的全面支撑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效率性。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分析所迎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1.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使得该项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丰富数据支撑,并以相应分析方法与分析技术的创新,为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效率与质量奠定了基础。从所迎来的机遇角度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借助大数据的融入,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实施动态化获取,进而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借助智能化获取与分析的实现,能够为实现准确的预测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也在降低分析人员工作压力与难度的基础上,提升了分析的效率,为充分实现宏观经济分析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了保障。 2.所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对于该项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要想能够从中选取中有价值的信息,且能够充分服务于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难度极大;第二,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但是,从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看,相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在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而才能够为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保障,但目前现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进而使得大数据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四、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价值与作用的对策 大数据技术为当前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顺利且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从目前运用大数据的实际状况看,一系列挑战的存在,使得大数据难以实现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所存在的问题,落实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想促使大数据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且完善运用,首先就需要从大数据运用的宏观环境着手,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大数据收集体系的完善打造为基础,并针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相应数据收集工作的有计划落实,进而才能够为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实现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性前提。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针对大数据给该项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优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对实施大数据的支撑力度,进而为实现大数据网络环境的打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关科研领域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相应研究机构能够为实现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此外,对于政府而言,为了能够促使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中实现充分运用,可鼓励企业积极践行信息化该该,进而以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空间与环境。 2.加大对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力度 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以大数据的完善采集为支撑,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力度,进而才能够为实现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以完大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的搭建为支撑。从实际该项工作工作开展的现状看,由于人员能力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偏低以及管理漏洞的存在等,使得难以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作用,而要想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就需要针对大数据采集流程,以完善采集体系的制定为支撑,促使在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全面数据信息;同时,要加大对相应企业与个人,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针对不配合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进而为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能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技能水平,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规范且合理运用。 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借助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业专业人才匮乏,进而给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需要以专项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促使全社会能够提高对该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结合当前该行业领域对人才所提出的实际要求与需求,以相关专业的开设为基础,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进而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企业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管理人员,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以提升其专业能力与信息化技能素养,为该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五、总结 综上,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在明确大数据在该项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明确大数据所带来的优势,并针对在运用大数据于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针对性解决对策的落实。具体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的运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加大对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而为充分实现大数据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价值并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的相关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数据的时代,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中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从而对审计的变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并给出应对审计变革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审计变革;相关问题;探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广泛普及,各行业的信息系统规模迅速扩大,这就出现了业内人士口中的大数据。大数据对目前存在的传统信息系统的计算及处理提出了挑战。审计也必然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在大数据环境下产生变革。 一、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 (一)由样本数据转向全部数据 自19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并没有如今的发达与创新,条件会受到限制,在处理数据时会采用依赖绝对随机性的抽样分析,然而此种分析方法忽略了个别数据会对整个数据的规律造成影响,一旦抽样数据存在偏差,分析结果也会大受影响。在大数据时代,条件限制因素解除加之数据之庞大不可能再用抽样方法,审计工作者需要面向全部数据来发现规律,找出问题。 (二)接受大数据的完整与混杂性而放弃追求小数据的精确性 在以前数据较小,审计工作者着重数据的精确性;在大数据时代,因数据的海量,可以接受数据的模糊与不确定,通过多样性的数据进行问题的分析,更进一步的了解事情的真相。 (三)不再寻找数据因果关系转而利用事物相关关系 (四)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变革看待问题的方式 审计工作者看待问题的产生由原来的因果关系变成事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关联性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信息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最新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传输,那么数据很快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二、大数据带来的审计变革 (一)审计对象变革 审计对象又称之为审计客体,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业务活动时所作用的目标主体。这一般有两个解析:其一是实施审计时目标实体的空间范围,是由审计单位所界定的;其二是审计锁定的具体内容。审计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是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已经由原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更改为经营审计、三E审计、效益审计等等。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对象是需要重新界定。 (二)审计风险变革 云计算应用于大数据时,存在有云计算固有风险、数据透明度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等,风险的内容发生了更改。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是极大影响审计人员的评估风险的,造成审计的风险趋向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 (三)审计证据变革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目的的获取、用以证明审计事项正确与否或可能性,并依此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在大数据下,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数据与以前相比具有4V特征:①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②处理速度快(Velocity)。③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④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Value)。这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必然造成极大变革。 (四)审计方法变革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施审计行为、获取审计证据以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或技术的总称。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有不同的审计方法。大数据来临,传统的审阅法、逆查法、顺查法等必定要为大数据的服务而进行更新换代。 三、应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的解决方案 (一)积极完善审计相关理论与准则 审计理论受大数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及时作出应对的解决方案。第一,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的特点完善并健全审计的相关理论。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是离不开可行的理论指导。审计的理论就要求与与审计的环境适时相通。第二,积极补充审计的相关准则。云计算、大数据的参与下,原先专门使用于审计专业部门的相关准则进行变更,必须提出新的准则用以规范三者行为。 (二)重新界定审计对象的外延与内涵 在风险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大数据下的审计对象要发生变更,重新界定审计对象的外延与内涵。第一,企业云的产生改变了企业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促使企业与云技术提供商、公共云租户处于云系统的风险之中。由此,企业面临风险的来源就相应的扩大了,风险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还来源于云技术提供商与公共云租户。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审计的对象必定有单一的企业发展成为以上三者相关的审计。 (三)分类审计证据与转变审计证据关系着眼点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多种多样,有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等。其中,非结构数据的处理较之其他两组数据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的。为简化数据的处理,应对审计证据大分门别类。在审计实施的同时,就可针对分类的审计证据的来源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方式。对于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获取与分析是都要转变审计关系的着眼点,由重因果关系转变为相关关系。在设定审计的目标之后,相关联的审计参与其中,就如网络表格样重重建立起事物的相关联新性,提高审计证据的分析效率,只有变革才能适应大数据下对审计证据的需求。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络、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社会都深受影响。大数据给现代审计创造出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审计必然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需求。调整审计思维,变革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而推动大数据时代审计的发展。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解读分析 摘 要 大数据是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而提出的一种概念,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世界经济、军事、信息传播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所带来的网络革命效应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企业要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模式,开发大数据中的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为大数据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大数据 技术 解读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互联网中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是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而提出的一种概念。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世界经济、军事、信息传播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所带来的网络革命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大数据概念进行阐述,讨论大数据与CDN、IDC、云计算之间的关系,对大数据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希望对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发展和应用提供帮助。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目前在学术界定上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大数据指的是一种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由于信息资料的规模过于庞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应用目前的信息收集和管理软件不能够做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工作。大数据在广义层面上,可以分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和科学等。其中,大数据工程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工程;而大数据科学,则是指在大数据发展的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发现和研究活动。大数据技术就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规划,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获得所需要信息的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大数据主要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数据信息规模巨大 数据信息规模巨大是大数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目前,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查询的主体也单纯从机构查询,发展为个人、企业、机构等共同查询的方式。用户在使用互联过程中,进行无意的点击,对于一些信息的分享等都成了大数据庞大信息规模的一部分。现在大数据的数据单位已经上升到了PB的级别。 (二)数据的类型复杂 大数据庞大的数据规模中,数据类型非常复杂。既包括传统的一些基本数据,也包括网页、文档等新式数据;既包括比较完整加工后的数据,也包括加工未完成的数据。 (三)数据的传播速率较快 大数据的传播速率过快,这也是造成传统软件对于大数据难以处理的一个原因。有时大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在一瞬间就形成,否则形成的结果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对于传统软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大数据对于处理的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 (四)数据间的价值密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大数据的规模在巨量增长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信息数据规模却增长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获取数据的难度,造成了数据间价值密度较低的特点。 二、大数据技术介绍 大数据技术的前身是商务智能(BI),主要的技术环节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研究以及数据结果的表现。其中,大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在互联网、当地数据库等展开;在数据分析方面,主要基于人工软件智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表现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相关的网页技术相结合,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现。 三、大数据、CDN、IDC和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云计算指的是以巨量的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对巨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在巨大的数据规模中寻找需要的信息数据。云计算的英文简称为Cloud Computing,它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托互联网进行。一般情况下,对浏览器等软件进行访问,就可以访问到云计算的经营商提供的网络应用,这些应用中的数据信息都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云计算的服务类型主要包括:软件即时服务类型、平台即时服务类型以及基建即时服务类型。总体来说,云计算主要就是应用虚拟化的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对巨量的数据规模进行整合、分析、计算,从而取得需要信息的一种及时计算服务。云计算的特点是虚拟化程度较高,适用人群较广,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云计算的这些特点促使云计算在大数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大数据更加看重的是对于数据的存储能力,而云计算则强调的是计算,通过计算来获取有效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大数据与CDN之间的关系 CDN的英文全称为CONTENT DELIVERY NETWORK,通过CDN的使用可以加快数据传播的速度,确保数据传播的稳定性。CDN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其他地方的结点服务器,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出一层智能网络,通过网络结点中传递的数据和流量,促使客户的数据请求流向最近的服务节点,进而进行数据的收集、查询等工作。由于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通读的现象,通过CDN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网络堵塞问题,提高互联网的访问速度。 (三)大数据与IDC之间的关系 IDC的英文简称为INTERNET DATA CENTER,中文意思为网络数据中心。IDC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集中形式数据汇总、管理、处置和发送数据的相关设备,来为数据的维护提供运行基地,并附带提供配套的服务。IDC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传媒机构、网站等,并为它们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IDC可以提高网络站点的性能,提高访问的响应能力,同时通过对网络服务器的有效利用,确保网络数据传播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四)大数据与三者之间关系的总结 大数据与CDN、IDC以及云计算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首先,它们的产生都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数据处理规模的急剧增加,数据的收集都来自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说,互联网是它们信息传递的桥梁。其次,后三者的存在对于大数据是很好的补充,通过不同角度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信息的有效处理。总体来说,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存储为后三者提供的对于数据的有效计算和处理提供了平台,同时,大数据通过与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从而及时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力度的加大,大数据技术在如今的许多方面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前主要在互联网科技公司中进行使用,但现在无论是传统的公司企业、公共机构还是新兴的具有高技术性质的企业单位,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大数据以往的应用主要在企业智能和商务营销方面,但现在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社会科学、经济学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由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公司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光明和宽广的。大数据的产业结构可以发展成为三个主要领域:分别是硬件为基础的商业领域;基础软件的商业领域以及应用软件的商业领域。 五、结束语 大数据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相应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确保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口也会非常大,而相关人才的缺失将会对大数据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企业要重视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模式,开发大数据中的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为大数据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 【摘要】大数据是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创新。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各种优势,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着力解读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和形式层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会计信息相关性 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现代经济学已经证明,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承载企业最具价值信息的财务报告将是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基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层面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文献综述 1998年,一篇名为《大数据的处理程序》(A Handler for Big Data)的文章刊登在《科学》上,其首次提及了大数据(big data)一词。2008年9月《自然》杂志也出版了“big data”的专刊,从而使“大数据”在学术界得到极大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刘红等(2013)指出大数据历经了从数到大数据的演变过程,具体可划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数据的产生,该阶段数据仅作为计量工具和各种技术相结合使用;第二阶段为科学数据的形成,该阶段数据不仅是计量工具,也作为认识事物的依据和基础,并且在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定量化研究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范式;第三阶段为大数据的产生,此时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目前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这些定义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财务数据获取和分析模式的巨大改变,也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针对相关性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多集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上面,单独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文章很少。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对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三、大数据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011年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大数据概念。大数据是指具有收集、存储、共享和分析等功能的海量数据集合,其大小我们无法表示。本文引用的即是这一概念。根据定义,可总结和延伸出大数据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简称“4V”):数据海量(Volume);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网页等);处理速度迅速(Velocity),要求利用新技术在秒级时间范围内提供分析结果;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Value),需“提纯”有用数据。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对会计信息所应该具备的质量标准而作出的详细描述或者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其反映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应具备的质量特征(葛家澍,2003)。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表述,可以总结为“8个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以及谨慎性要求更为突出重要。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能力,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也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质量特征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在“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的指导下,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反映了所有会计信息所必要的方面。 四、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信息以及对数据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相关领域中广泛应用,IT技术对会计行业已经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涉及会计行业的核算方法、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 苏孜(2001)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就是预测,它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的说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数据是要人像机器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传统的数据分析很多是依据职业判断和直觉,而大数据时代信息披露将日益基于规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企业可以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用于商业决策并获得更有前瞻性的洞察。 (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就各种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性而言,其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这些要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共同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所要求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中,相关性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之一。刘炜等(2013)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海量的数据主要通过三个来源:使用服务器生成的的各种数据,例如各类日志等文件,成百万的数量级;来自于网站用户等,即“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例如脸谱(Face book)、推特等社会性网络,十亿的数量级;各类数字设备生成的数据,例如各类传感器、物联网设备、智能手机等,这类数据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普遍,有上百亿的数量级。这几类数据加上时空性信息,构成当下最为主要的大数据时空。这些数据搜集设备可以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决策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避免了信息滞后,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无法保障 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信息来源变得多元化,规模呈现出海量化的趋势,从而挖掘有用会计信息相对不太容易。此外,大数据研究的是全体数据,不要求结果的精确性和相关性,这会影响到搜集到的会计信息是否精确、可靠、相关。 五、基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层面会计信息相关性提升对策 (一)注重信息的完整性 目前会计职业界正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强烈批评,其指出:企业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企业报告没有面向未来,会计信息严重不完整,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陈毓圭,1996)。由此看来注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成为又一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张美红(1998)认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每一项经济决策,不仅需要财务信息作为依据,同时需要考虑非财务信息因素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非财务信息的价值亦越来越大。财务分析是帮助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获得企业信息的桥梁,是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的手段,而徐芳奕(2012)指出现有财务分析体系大多注重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不足,这就使得财务分析结果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分析不再是一个静态的、个态的、封闭的内部分析,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整合分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应关注非财务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完整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适度提供“派生报告” “派生报告”即“个性化报告”,它是根据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标准制定出来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主要强调的是是相关关系,每一份“派生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都不尽相同。葛家澍(2006)希望“财务信息提供者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能辨明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中能披露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和对投资者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对于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进行单独的披露和核算”。这些建议很多都是现行标准的财务报告所不能满足的,这就有必要提供“个性化的派生财务报告”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恰恰为派生财务报告提供很多便利。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往往来自二级用途,即潜在价值,数据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其潜在价值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相关信息的需求,可以通过“派生财务报告”得以反映,使投资者及时了解更多更有用更符合其需求的相关会计信息。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相关影响探讨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新闻领域随着对新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的效率也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近些年的大数据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和媒体之间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大数据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大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加以分析,并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新闻传播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影响 引言 大数据时代主要就是在个人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带动发展的,这一发展对传统的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闻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等方面,使得人们在工作的效率上得到了提升,让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快捷。在这一背景下对大数据新闻传播理论进行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1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分析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大上,体量相对较大并有着其多样性,在传播的速度上也相对较快,这一技术能够从海量信息当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对此次的处理问题就比较有效。大数据的作用不只是能够获得定量信息,同时也能在有价值信息获得基础上在技术的研发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作为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将其在新闻行业当中得到应用就有着姣好的作用发挥,能够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保障[1]。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新闻数据加以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提纯,并且在大数据下媒体也不需局限在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1.2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新闻表达的形式有了相应的改变,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在表达的形式上相对比较单一化。而大数据的出现就使得新闻在表达的形式上多样化,丰富了新闻媒体的传播形式。在互联网以及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处理终端的大数据下,能够将新闻传播的方式综合性的得以体现,这就对新闻传播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宽。 再者,大数据使得新闻传播在交互的关系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中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并且民众也能够得到多个个性化数据或者是原始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让民众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得以全面了解,让民众能自发的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大数据的作用在这里就成了新媒体和民众交流的桥梁[2]。 另外,大数据的发展也对独特新闻媒体传播的形态及格局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够在大数据作用下在高效以及具象的效果下来传达新闻,能够动静结合的对新闻进行传播,所以在新闻传播的表现形态上得到了体现。还有就是大数据使得数字化新闻传播的范围愈来愈广泛,在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作用下,对新闻传播的数字化也得到了实现,这就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随时的新闻,这一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促进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改革。 2.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发展策略 2.1新闻传播的重构 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起到了促进改革的作用,新闻传播重构就成了必要,由于大数据对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格局有了影响,就迫使新闻传播力进行重构。而新闻传播力主要就是通过技术以及内容、表达、渠道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而成的。新闻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对传播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这一技术对传统新闻信息选择方式有着改变,并在这一技术的熟练运用下对民众的新闻需求的满意程度也会逐渐的提升[3]。要能够实现新闻传播的重构就要能够对大数据的能力进行最大化的整合与优选,并加强对大数据当中新闻价值能力的挖掘,最后就是事实精确、快速及时的传播。大数据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成为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对新闻信息的混杂情况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对新闻信息的收集以及跟踪并作出预判等,这也成了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要素。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新闻质量进行提升,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由于信息源的混杂,所以民众对新闻的理解及把握是不深的,标题式的新闻对人们的吸引愈来愈重要,所以必须要能够保证新闻的质量才能够对传统新闻的传播能力得到提升。在大数据的平台以及技术基础上能够将人们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对信息的来源也能得到拓展,能够有效对以往的报道单一以及信息量贫乏等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 2.2新闻传播的新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的技术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媒体也成为新闻传播的焦点。通过媒介的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媒介融合的速度上得到了加快,技术融合对传统媒体间的隔阂得到了打破,从而提供了共同的平台,能够得到资源上的共享,在新闻采编的流程上也得到了加快,在各种媒体的优势作用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加快,所以在成本上就得到了相应的节约[4]。再有就是社交电视产品的出现对新闻传播也有着促进,在使用社交服务电视服务的用户数据实施分析挖掘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得到预测,移动终端也对社交电视进程得到了加快。数字化的广播以及网络广播等对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大数据时代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满足不同受众的要求,个性化的服务也能够得到体现,能够根据受众的要求来传达内容。与此同时的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的传播方式更为方便快捷,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第一传播源,这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达到的。网络用户在自由度层面也有了比较重要的体现,用户主导新闻的走向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呈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新闻传播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找到适合受众的传播方式并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多种媒体得到有机结合,将新闻传播的效率最大化的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将大数据的作用充分利用,才能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做出贡献。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所裨益。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 要]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被利用起来,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城镇化到现在的新型城镇化,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分析大数据的概念,重新解读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提高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升级网络,助力城乡,分析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为走出一条科学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的概念 网络行为日益普及,与其所相伴而生的“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Big Data)概念源于美国,这里的“大”通常用来描述数据的三维特征:第一维指信息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第二维指信息的种类繁多;第三维指数据变为可用信息,并且可以分析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近期媒体常常关注的大数据其实指大数据的第四维特性,即数据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为对数据的智能分析。 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大数据有4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数据种类多、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价值密度低。大数据不仅用来描述数据的量非常巨大,还突出强调处理数据的速度。通过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得知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给我们提供新的竞争优势,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社会认知。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例如,在节能方面,通过跟踪取暖器、空调、风扇以及灯光等积累下来的超大量数据,分析如何杜绝能源浪费。 2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现状 从全世界范围看,我国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一些西方国家,称为“城市化”,例如,英国是在1850年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发表了一系列报告、立法确定相关政策,这也成为了英国的独特传统。美国在1920年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50%。日本在1968年前后,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后日本城市化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干预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截至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7%,户籍人口城镇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水平,有较大发展空间。 3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 3.1 古村落的城镇化 在古村落的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文化传承,保护村落古迹。首先,农村文化和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样化的体现,必须得到保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决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当然,城镇化过程可能给农民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一样,牵涉到很多农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问题。 3.2 城乡“一体化”不等于“一样化”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遗留问题,如半城镇化二元社会结构、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恶化等。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地方的人文和风俗”,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镇化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政府应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与“乡”、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财政和土地等各方面的关系。 3.3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人口城镇化通常指人口向城镇集中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4 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是从追求事件本身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转向发现丰富联系的相关关系,在这种思维下,注重的是“城”“乡”“镇”“村”的产业功能、规模、保障等方面的数据链基础,数据本身反映的不仅是当前状态,更是过去和未来的间接反映。通过这种简单线性的相关关系,来发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有专家学者发文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更为环保、更为智慧的城镇化,担负着为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搭好平台的重任。智慧城镇化将逐步取代粗放城镇化,因此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信息化以及安防等产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及城区建设等,给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 4.1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 在城镇化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建设用地容纳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所以,必然涉及土地利用问题。传统的城镇化是以城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半转移为核心演进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城镇化应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在中国,土地是空间、用途和权属三者的结合,土地城镇化不仅意味地表空间景观向城镇形态的转化,更反映土地本身的国有化、资本化和土地发展权的变化。所以,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过程是具有相关性的。 4.2 城镇化与人口布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人口的发展是城镇化长期的人口布局调整的过程。人口布局体现了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平衡与否,及其能否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 大数据相关论文:简析大数据相关股票―同有科技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正如《纽约时报》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本文挑选其中数据存储商业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基于PEST模型对数据存储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及对于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数据存储产业进入壁垒较高,且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很有潜力。并选择数据存储行业的上市公司―同有科技,对其进行财务分析。以期给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投资 数据存储产业 同有科技 一、数据存储产业分析 (一)数据存储行业环境分析―基于PEST模型 (1)政治环境。2001年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遭受恐怖主义分子袭击后,双子楼的倒塌并没有给公司的关键数据带来重大损失。摩根士丹利的远程防灾系统,能够实时将数据信息备份到另一个数据中心。 国内的存储市场也已经逐渐启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同时鼓励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大数据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讲,两个未来更加成熟的应用趋势驱动着存储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是数据库应用,包括供应链、电子采购、销售与市场的广泛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数据诞生;二是在线媒体,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声音、影像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设施。 从平行市场来看,国内市场上存储采购量最大的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但其他行业对存储的需求也日渐膨胀,特别是电子口岸、数字城市、统计信息化工程的启动都给相应行业的存储建设提出了要求。科技部启动的百亿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植的应用项目,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对存储系统的需求。 (3)文化环境。我国人口多,产生数据量大,这意味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如今人们更喜欢在网上进行操作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可以说人们与电子产品接触时便产生了数据,而这些都涉及到数据的存储。近几年,中国存储市场持续走高,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因素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数据存储几大行业趋势:平板电脑、云计算、物联网等趋势会促使存储行业的发展。 平板电脑由于轻薄的要求,对存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智能手机由于有操纵系统,对存储的要求容量及运行速度也越来越高。另外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存储容量、运行速度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将信息永久地存储在云中的服务器上,在使用信息时只是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客户端可以是桌面电脑、手机、手持设备等。而这个趋势就会导致,个人电脑对数据存储容量要求降低,而大型电脑服务公司则对数据存储容量、安全性、速度要求提高。这就会导致传统硬盘销售量下降,而云计算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而物联网是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实现对物品的电子标示,然后利用无线互联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品与物品或者物品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趋势则会导致市场对存储设备需求的大幅增加。 (二)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数据存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有关数据表明,大约有80%左右的企业不愿意将企业内的业务数据放在云存储产品中,究其原因是出于对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国内带宽也限制了用户对云存储的热情。如今,大家还是更习惯于花钱买硬件产品而非虚拟服务。可以看出国内云存储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惨烈的竞争尚未到来,市场的发展并不成熟,但结合国际来看,云存储还是很有发展潜力。 二、同有科技(300302)价值评估 (一)公司简介 同有科技全称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国内上市,成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企业。作为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同有科技提供贴近大数据典型应用的创新技术、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 (二)企业竞争力分析 (1)行业内的竞争者。目前我国存储产业的竞争者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存储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对于中小企业进入障碍较高。现有存储企业必须提升研发能力。而同有科技是中国唯一上市存储企业,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率先完成从传统的专业存储厂商向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的转型。专注存储行业二十余年,准确把握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2012年的成功上市,为研发生产提供了更加雄厚的资本支持。 (2)替代产品的威胁。存储行业企业提供的是存储设备产品和专业化服务,例如同有科技的服务对象政府、金融行业等具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单位或企业,由于技术的局限很难选择自营的形式为自身提供产品和服务。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选择专业从事存储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可见,存储行业企业的替代性较低。 (3)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存储行业的供应商包括存储基础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和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IT制造行业企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于其规模、技术实力和专业性。如果业务量大、技术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准高,讨价还价能力就相对较强。而同有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成为国内覆盖行业最多的专业存储厂商,得到了政府、军工、科研院所、金融、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公司规模排同行业前列。同有科技具有一定的供应商谈判能力。 (4)买方的谈判能力。中国存储产业集中度较高,能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和服务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讲,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价格优势,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高,根据成本节约的目标选择国内企业产品。 (三)财务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看出,销售毛利率较高,而ROIC、ROE、ROA三个指标却逐年递减,从其财务表报中看,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从2011年开始逐年递减。而成长能力中出现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的递减。同时可以看出营运能力水平正常。 目前存储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迅速。2012年的上市对同有科技来说是个转折点。若公司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并适时调整自身研发策略,不能正确把握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公司紧密跟踪国内外的技术走向,深入调研客户实际需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提升公司专业技术水平。虽然公司具备了较强的销售能力和研发能力,但与国际大型存储厂商相比,公司在总体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方面依然相对较小。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提升。而近几年同有科技业也推出了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经验。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数据存储行业的环境和发展现状,并选出大数据板块的股票――同有科技。对同有科技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同有科技作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希望它在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为中国的大数据时代贡献一份力,并与国际接轨。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流量货币化的相关问题浅析 摘要:4G网络的迅速普及伴随着用户对移动网络需求的增加,运营商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之间形成的矛盾,在“后向式运营模式”推动下提出的“流量货币化”理念成为改善困局的新契机。但是,虚拟“流量币”的完善与自由交易、传统运营商内部的深度合作以及大量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问题仍然是决定流量能否实现货币化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运营模式 流量货币化 大数据 运营商 随着大数据运用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近几年将是3G、4G融合发展年,移动上网速度更快,更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消费,套餐逐渐包含更多流量,大数据流量风生水起。一定阶段内呈现大数据流量处理的困局,意味着运营商不得不通过巨额网络投资加以维持或者进一部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除非能够找到大规模降低流量成本的处理技术,否则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将始终是一个矛盾。同时面对大数据流量的处理困局,除了运营商目前发起的各种特色服务外,将流量价值的定义交给用户,也就是将流量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世界的等价交换物,成为各大运营商应对以上矛盾的一大举措。运营商应该如何结合这些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采取措施开展流量货币化经营?本文试析之。 1.相关概念 1.1大数据 巨量资料(big data),或称大数据、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1.2流量货币化 流量货币化是指由客户通过互联网将自身掌握的数据流量兑换成虚拟的流量币从而进一步进行转化或交易其他等价物品的手段与方式 ,即由流量使用者定义流量价值的方式。目前实行的货币流量化平台有电信推出的“流量宝”与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等。 1.3“4G”网络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2.经营模式的转变与融合 传统模式下运营商“以前向运营模式”为主,在3G/4G网络的普及与推动下,处理大数据流量运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缓解运营商KPI压力的“后向运营模式”孕育而生。 2.1传统运营模式――前向经营 前向经营就是由个人用户依据自身的流量和消费需求对应运营商所提供的不同类别、不同资费的套餐进行订购付费的模式。这种流量前向经营模式,运营商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用户使用规模的增长与单价下降的幅度的差值来实现,或者是用户叠加更多的流量包。但出现的流量的ARPU值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致使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出现了难以突破的困局。 2.2 新型运营模式――后向经营 后向经营模式就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下载并使用相应的应用,而由此应用提供商为用户所使用的流量向电信运营商付费的新型模式。随着虚拟运营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后向流量的市场的需求会愈加旺盛。不难看出虚拟运营商的首要目标是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那么虚拟运营商或者网络服务商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一定会以优惠吸纳用户,从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了电信运营商KPI走低的压力,同时还决定了虚拟运营商对价格敏感用户的影响力更强,有人愿意为所发生的部分流量买单,从而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免流量使用某些特定的服务。 3.关于虚拟货币的讨论――以“流量币”为例 IiMedia Research之前的调查发现,部分App开发商设计并推出的“通过完成阶段任务等形式免费赚取流量或流量币”、实现“免费上网”的手机应用也成为小部分手机网民解决避免支付额外流量费用的手段。且通过市场上已有的流量货币化平台分析来看,不论是电信推出的“流量宝”还是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利用虚拟货币充当交换媒介。 3.1流量化零为整 面对复杂多变的移动流量,想要直接对其进行货币化需要相当精确地大数据处理能力,但是流量货币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大数据流量的转换现状,不可否认的是流量币有“化零为整”的功效,可以将庞大的流量数据直观的反应成更贴合现实的等价物,使用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大数据流量化繁为简,化零为整。 3.2隔离倍率转化 由于流量货币化的特殊性,对于转化平台的首要要求是要有极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倘若用户使用数据流量直接进行现实等价物的兑换,不仅加大了运营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而且对于兑换的安全性也不易控制。但是由于流量币的出现,将使复杂的倍率换算问题提前完成,不仅使流量的转换部分更加精确,而且将流量货币化分成两步完成,让用户可以更好的在实现流量的存取与交换上有更多的选择。 3.3流量币的局限性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流量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流量货币化”的可能性,但是仍然需要第三方的认可与支持,才能真正完成“流量货币化”。从一定程度上看,流量币的转换就目前而言更像是“后向经营”的产物,使用流量币进行交易目前仅仅停留在“后向经营”的怪圈之中。所以,使流量币真正走出虚拟世界,将决定着流量的价值取向,也将是流量货币化真正实现其价值的根本所在。 4.实现“流量币”的自由贸易 流量货币化,主要部分是要实现流量的跨领域的自由交易,用户向运营商购买流量的使用权,或者虚拟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向运营商购买流量后转赠与其他用户。 4.1需要移动虚拟运营商与各网络运营商之间开展深度合作 从流量币目前践行的现状来看,要想使流量币实现自由贸易,离不开“后向式运营模式”的铺垫与推动,也就是说对于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各网络运营商位于此产业链的上游,而移动虚拟运营商则位于产业链的下流,两者不仅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且也有着上下游合作的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纯粹竞争对于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传统运营商所掌握的客户规模,网络资源以及运营的管理和运作经验都不是虚拟运营商所能比拟的,因而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只有主要体现为合作关系,才能使两者稳定而有序的发展。移动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的合作可以使“流量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局限于“后向经营模式”的怪圈之中,从而可使传统运营商更专注的开发和解决发展大数据流量时遇到的网络问题。而虚拟运营商则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市场营销、推广力度,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两者协同配合才能推流量币的贸易自由化。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运营商本身拥有的巨大的市场份额与客户资料,就好像拥有着一个很大的资源矿藏。但是由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日益激化的矛盾,对这个矿藏的挖掘相对缓慢,而移动虚拟运营的出现将可以凭借其自身的灵活多样的特点去充分、高效地挖掘这个矿藏。 4.2 传统运营商之间的深层合作 如果实现流量货币化,那运营商的角色就会是央行,虚拟运营商的角色就是商业银行。当流量实现货币化后,用户不但可以使用手中持有的流量,还可以将流量自由交易,用户每月消耗的流量将不在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套餐为用户带来的局限性,不足的流量可以向用户或服务机构购买,多余的流量也可以交易给其他有需求的用户。当然要实现流量的自由贸易还需要运营商实现深度的合作以便使流量币的兑换达到高度的统一。目前的流量经营,无论是前向经营模式还是后向经营模式,基于当前较重的KPI压力所致,运营商仍旧是以前向经营模式为主体,以便尽可能多的追求直接的流量销售收入,前向经营模式必将是将流量资源作为简单的营销资源加以使用,因此获取的还是低价值的收入。但随着处理大数据流量的能力和后向经营模式的不断改善,改变流量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各大运营商需要根据自身的市场份额、大数据处理能力、用户数量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制定统一的、科学的流量币兑换倍率,使虚拟的流量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平台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流量币成为虚拟世界统一货币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各运营商基于流量的深层次的合作,必将主要是以流量价值增长为主题的深度合作,即传统运营商通过混合所有制为主的方式参与统一的互联网行业,通过流量资源补贴等方式实现用户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参股企业的市值增长和变现为主。且本着“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深度合作。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量实现货币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4G网络的迅速普及,大数据流量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现有的运营商运营模式,流量货币化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处理大数据流量的必经之路,但是流量货币化要想真正实现流量的自由贸易,仍然需要改善转换平台以及开展传统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另外,虚拟运营商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流量币”等虚拟货币加以丰富与完善,使其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实现自由贸易,以追求流量的高价值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流量的货币化。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技术梳理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大数据也同时带来了隐私防护方面新的安全挑战。医疗大数据对传统的就医模式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但其便于共享、传播、挖掘等特性再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又不得不让人们更加重视隐私保护这一敏感问题。本文旨在对目前医疗大数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目前技术与规范方面的隐私保护手段进行梳理,从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寻求可行的方法,并对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 医疗大数据 隐私保护 1 背景 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产生的数据量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Big Data)概念已俨然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热点。大数据正悄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在维基百科中大数据被定义为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如今,每时每刻均有大量的数据不断产生,其中既有互联网用户主动产生的(如:搜索引擎的使用、微博等),同时各种检测设备也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数据。根据分析调研机构IDC的报告,2012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2.7ZB,并预计这一数字在2015年将达到8ZB,这更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巨大的数据信息,而是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值。为了实现最终的增值,大数据处理主要涉及以下的各阶段:(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2)数据分析;(3)数据解释。 王利明教授在其主编的《人格权法新论》一书中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个人数据作为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也应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引发了许多侵害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个人数据的权利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保护还将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过程及应用等方面,产生的数据交互、展示等均可能造成对客体隐私的侵害。所以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 冯登国等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一文中提出,与传统信息安全问题相比,大数据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量事实已经表明,大数据未能妥善处理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极大的侵害。根据需要保护的内容不同,隐私保护由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位置隐私保护、标识隐私匿名保护、连接关系匿名保护。而医疗个人数据作为一种机具特殊性及敏感的个人数据,其在大数据环境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害也变得日趋重要。 本文旨在对目前医疗大数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目前技术与规范方面的隐私保护手段进行梳理,从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寻求可行的方法。 2 医疗大数据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系统的不断建设,信息系统使用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如电子病历的出现取代了传统手写病历,以信息化的手段记录保存了患者在医院中发生的诊断治疗行为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服务。在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后,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产生的大量数据不再仅仅是对医疗过程的记录,通过进一步挖掘及使用后均能产生更大的意义。所以根据这些特性可以说医疗数据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依照这些数据的性质可以分为医院与区域性平台两个层面: 在医院层面上,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模式已不再仅仅基于原有的挂号收费方式,信息系统应当对患者在整个就医的过程进行全程的记录,并将进一步扩展至患者的其他个人健康信息。 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就医模式,将原有患者自管的纸质病历改为了由医院统一管理的电子化病历。这样医生就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查询患者之前的就诊记录,有助于医生作为更加安全准确的诊断。其保存的医嘱数据、诊断数据等,更是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作为一份完整电子病历,其还应包括医技科室产生的检验检查信息。 目前医技科室使用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如检验科室使用的LIS系统,通过仪器与信息系统的连接,实现了在系统中对实验室样品,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与此同时其还提供了报告审核等其它相关的服务,实现了医院检验科室规范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管理。其它的如PACS、手术麻醉等专业信息系统,均如同LIS系统一样为相关科室提供便捷并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这类系统的使用也使得收集诊疗数据成为可能,让电子病历变得更加完整,势必也将有实验室报告、影像信息等被记录保存。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专科与专病的需求,还将有其它的患者信息被收集记录,如体征信息,对于高血压病人持续记录其血压、心率等体征信息对于医疗行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其它健康信息,患者是否有吸烟史等信息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也是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成为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各地也相继建成区县级或省市及的区域平台,打破了各系统各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并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及全民健康档案等。以上海为例,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6开始主持规划的上海医联工程,在申康所辖的38市级医院之间建立了一个信息交换共享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不仅仅是医院数据的抽取收集,而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利用。 随着数据采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系统的运作,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区域平台的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量不断累积,均已形成了医疗大数据的数据中心, 大数据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已不言而喻,近几年医疗服务产生的数据总量更是急速增长,所以说医疗行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根据大数据的特性,医疗大数据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得到支持: (1)数据量:诊疗数据、设备产生的数据; (2)类型:结构化、非结构化; (3)价值:基于现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支持不能种类的业务:如患者病史、归档检验结果分析,实时临床决策分析; (4)速度:实时数据分析,而非传统的批量处理分析,对于实时运行中的每个时间节点产生影响,而不是事后处理。 大数据则因为有效的数据整合模式,可以满足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医疗、协调和沟通、患者支持和赋权以及良好可及性等多方面需求,为其提供卓越的技术平台,从医学研究、临床决策、疾病管理、患者参与以及医疗卫生决策等方面推动医疗模式的转变。 3 医疗大数据面临的隐私保护挑战 随着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泄漏的情况,也将会造成隐私的泄漏。医疗信息的隐私数据泄露的主要途径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3.1 非交互式泄露 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中的隐私泄露,在医院的内部业务流程中有多个节点可以对数据进行访问; 3.2 交互式泄露 主要针对在信息使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泄露,可能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区域性平台数据交互等可使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技术,但是对于权限分级、设定、信息分级等方面有较大的难度。 因为数据内容的特殊性,数据未能妥善处理会对个人隐私带来极大的伤害。如孕妇个人信息的泄漏,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推销、诈骗等问题,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泄漏的危险不仅仅限于其泄漏本身,而还在于基于数据对于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如得到患者的某个检验指标,便可以对其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对其下一步的行为进行预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认为只要对数据进行匿名处理或者对重要字段进行保护,个人隐私就是安全的,但是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可以通过收集其他信息还是很容易的可以定位到具体的个人。如患者的诊断信息作为重要隐私进行保护,但是还是可以通过用药信息或者实验室报告的某个相关指标轻松的推断出患者的诊断。所以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需要根据保护内容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4 现状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以下将从制度与技术两个方面对目前针对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进行展开。 从技术角度而言,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数据隐私保护的一些密码学技术,而医疗数据因为其特殊性对隐私保护技术的要求也有别与其它的系统。针对这些主要将需要保护的内容聚焦于以下几点,并结合目前已有的技术手段,进行讨论: 4.1 标识隐私匿名保护 在患者诊疗档案中,往往会以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但是这些信息本身就应该是隐私保护的内容,所以需要在不影响信息准性的前提情况下对这些信息进行匿名保护。 童云海等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数据中身份保持的匿名方法,在数据中先删除身份标识准备,然后对准标识数据进行处理,在保持隐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有效性,并采用概化和有损连接两种实现方式。 可以看出标识匿名隐私保护,主要都是采取在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损失一些数据属性,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大部分的技术均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在目前患者电子诊疗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可能会影响正常流程的运行。在很难同时兼顾可用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一种针对医院及区域性平台运作特点的算法,来找到可用与安全的折中点。 4.2 医疗数据的分级保护制度 以一份完整的诊疗档案为例,其构成应当包含了各种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检验检查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主治医生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隐私保护中都有着不同的权重,如果一概而论对所有信息都采用高级别的保护手段,会影响实际运作的效率,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只对核心信息进行保护,也会造成隐形泄露的问题。如只对检验报告进行保护,那么检验数据的泄露可以也容易的推导出检验报告的结果。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分级制度,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但由于涉及不同的系统和运作方式,制定一套完善分级制度有相当的难度,同时还涉及到了以下的访问权限的控制; 4.3 基于访问控制的隐私保护 医疗系统中隐私保护的难点还在于参与的人员节点多,导致了潜在的泄露点也多。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对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来限制其访问的内容,这其实就包括了数据分级的问题。如财务部门的人员应该只能访问相关的收费信息而不能访问医生的诊断信息。 而目前大部分的访问控制技术均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更够很好的控制角色能够访问的内容以及其相应的操作。但是规则的设置与权限的分级的实现手段比较复杂,无法通过统一的规则设置来进行统一的授权,许多情况下需要对角色的特殊情况进行单独设置,也不便与进行整体的管理和调整。需要对规则引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适应医疗领域实际应用的需要。 通过以上对于不同问题不同技术手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医疗大数据领域技术手段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完整隐私保护体系,在医疗数据的存储环节、访问环节、应用环节等形成系统性的保护。而在构建隐私保护体系时,除了相关技术,更应用完善制度保障。 技术作为隐私保护的必要条件,在有了技术的基础上还是需要有相应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技术手段顺利执行。如密码学中的社会工程攻击法,它并没有直接针对任何加密系统,只是利用人们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弱点与漏洞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所有隐私保护同样离不开法律、政策等的支撑。 美国在这方面起步的最早,1974年美国就正式制定了《隐私权法》1996年美国国会就颁布了《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2000年美国卫生和福利部(HHS)依据该法授权制定《个人可识别健康信息的隐私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医疗隐私保护体系。相比较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政策还比较欠缺目前还有专门关于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内容,只是有少数条文零星的涉及。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针对患者的电子信息对信息采集方的义务和行为进行规范了说明,并明确“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的是患者电子诊疗档案归属权的问题,患者的电子诊疗信息虽然产生在医院并由医院采集保管,但其所属权是否应当属于患者。即电子诊疗信息的用途应当仅限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若为了其它目的使用时,如科研、教学等,使用者应当告知患者。 5 小结 在本文中对大数据环境下医疗大数据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医疗大数据所面临的隐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梳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大数据已经初具规模。在享用医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同时,不得不去考虑其带来的一系统隐私保护问题。相对而言国内目前的相关技术和制度研究均处于刚起步阶段,还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架构来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通过对目前一些隐私保护技术的梳理可以看到,每项技术虽然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真正在医疗领域的使用范围及性能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应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对于技术手段和法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医疗领域和医疗大数据的特性,才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相关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发展 1. 大数据引发思维异变 美国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删除》和《大数据时代》这两本书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类记忆与思维发生了异变,即技术发展翻转了人类遗忘与记忆的平衡,使得遗忘从常态变成了例外,而记忆从例外变成了常态。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取舍而且要寻求结论?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书中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赋予思维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强调关注相关关系。由追求因果律转向强调相关律,强调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大数据的核心用途就是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之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所有数据;数据之杂,不是精确性,而是繁复混杂。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且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书中的思维观点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Big Data)顾名思义指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行业系统内部的过程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世界中物品、物流信息,人与人的交互信息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 2. 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 2012年 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不到一个月,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议上部署启动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四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六是做好加快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七是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此次,教师培训再次得到加强和重视,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新要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今明两年要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实现宽带网接入学校40%以上教师的培训任务。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大数据时代,进行教师培训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整合创新,而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基于我们最新的互联创新课堂的研究成果,加上我们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教师思维转变的训练对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新至关重要,而继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训练之后,如何成功进行相关性思维训练是关键,所以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1. 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相关性思维理念的培训 体验感悟,改变观念。在知识大爆炸和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相配套的体验模型,开放让教师亲身体验,对教师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建立包括3D打印技术、裸眼3D技术、远程仿真系统、虚拟化智慧教室、大数据流统计显示等技术环境的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放,让大家亲身感受大数据产生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资源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使用,还可让教师体会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其他特征:一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三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创新,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分类管理和综合分析大数据是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前提。大数据的分拆整合技术培训和统计分析手段的数据处理是我们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的重点,也是提高他们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大数据的存储问题,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采用高容量压缩、分割重组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通过掌握云操作系统和云端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云计算的模式进行分发、运用等。 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中,我们鼓励教师使用SPSS、SAS和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寻找答案。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常常用到相关分析,从而得出统计学结论。大数据的聚类、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可以从已有的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去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的推断结论往往建立在大样本数据的基础上。 在信息技术与语言学科(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整合中,提供相关情境再现、真人模拟、资源平台关联、游戏仿真、沉浸式教学、海量阅读、主旨分析等技术支持,培养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和网络上分组分章节阅读,共同分享和讨论,并建立相关的链接观点。海量信息的快速阅读,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让教师们超越教材的字句和文章教学,上升到文学赏析和写作,最后通过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升华到文化行为习惯的层面进行整合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的整合中,让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开展异地远程合作学习,建设主题网站和撰写研究报告,共建共享异地的相关性资源和实验研究策略,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验证、数字化过程记录和呈现等,可以很好地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掌握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的核心就是在尊重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验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过程数据支持,通过对整合过程中获得的大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 拥有数据资产、具备处理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和拥有数据分析人才这三个条件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措施正是推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三通两平台”与过程性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形成大数据的集聚,而这些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视化地呈现,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北京实施的名师课堂,七千多节视频课程在网络上存储和播放就是一个大数据的例子。另外,我们在日常电子邮件中,发送和接收大于1G的附件时,也是一种类型的大数据。 建立起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去整合创新本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属性价值,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性发展。相关性思维的数据处理需要依据标准和常模的对照,所以建立起相关的参照标杆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大数据时代,又正值教育部启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推动两项重点工作。笔者认为整合创新的重点是强化教师的相关性思维培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教师快速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二是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践,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班组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献计献策。 关键词:班组;安全管理;班组长;教育培训;危险辨识 一、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战场,是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一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落脚点。所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规程的执行、安全隐患的排除、安全事故的防范都是在班组。因此,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班组这道安全防线筑得更高、更牢,企业的安全长城才能屹立不倒。 二、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没有形成“我要安全”的自觉意识,有的员工认为“安全是单位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在行为上忽视甚至无视安全。 (二)安全工作流于形式,管理松散 部分班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全工作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没有真正将安全管理植根于班组。班组长素质不高,顾此失彼,想管管不过来,班组员工自由散漫,从而导致较松散的局面。 (三)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 部分员工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心理,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久而久之,习惯了那些不正确的行为,导致班组生产现场习惯性违章现象层出不穷。 (四)安全培训落实不到位 班组安全教育落实不够、形式单一,有的过于简单,只是照本宣科,有的讲形式、走过场,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班组员工对安全工作丧失兴趣,员工的安全素质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五)班组安全活动缺乏实效 部分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质量不高、应付差事、缺乏重点、浮在表面、消极被动,致使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形式和内容得不到创新,无法使安全走进员工心里。 三、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打好班组安全管理基础 班组安全培训是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提高班组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有力武器,是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应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灌输安全理念,不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让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注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培训取得实效,从而提高班组全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防范事故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主体,班组安全制度和措施执行不到位,将会成为事故发生的土壤和温床。因此,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执行不衰减、安全监督不弱化;要使制度渗透于每位员工的脑海中,用制度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三)安全检查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班组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常性和规范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每一处作业场所和环节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扎实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推进班组安全管理 组织开展内容广泛、灵活多样的班组安全活动,是增强班组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可靠途径。班组安全活动要在扎实上下功夫,要结合班组生产实际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安全管理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班组长的核心作用,凝聚班组安全合力 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是安全生产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组甚至企业的安全生产。应高度重视班组长的选拔与培养,把班组长培养成班组排头兵,就是用坚实的基石夯实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一个好的班组长,不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不仅自身技术本领过硬,而且在安全生产上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既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大胆制止,又要善于沟通,凝聚班组合力,营造出责任风险同担、安全生产共保的良好氛围。 (六)利用好班前会、班后会平台,让安全贯穿班组工作的始终 班前会、班后会是班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显著标志。将安全工作列为班前会、班后会的重点内容,是班组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对班组安全生产起着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利用班前会,对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灌输,讲解安全技术要点,全面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预防处理措施,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危险及应对措施心中有数,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班后会以讲评的方式,对当天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以后生产的安全稳定。 (七)整治习惯性违章,是班组安全生产的最根本任务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把眼睛盯在班组,细致排查违章,不懈努力纠正违章,要从挖掘不安全的苗头着手,抓异常、抓未遂,才能做到未雨绸缪;要经常对班组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深刻认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后果,根除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使班组员工能自觉地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遵章守纪。 四、结语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不仅要把先进的安全理念贯穿到工作中,还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员工心中;不仅要认真执行各项安全规定,把安全落到实处,还要坚决杜绝违章作业;不仅要班组长齐抓共管,还要班组员工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安全生产的大堤才牢不可破,长治久安。 作者:李歌 单位: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且强调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则有助于减少班组安全管理的混乱与茫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适合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旨在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并对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做出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 一、前言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企业的最小细胞。而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着眼。为了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效率,促进其持久性发展,班组安全管理,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意识,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为了消除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混乱与茫然,班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搞好班组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在电力、煤炭行业等已迅速开展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而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工种较多、工序复杂、作业活动繁多、生产任务繁重的行业,其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现根据公司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已得到实践与验证。提出可以适合机械制造业的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旨在切实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概况 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以参考目前国家各种行业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机械制造行业多年班组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系,并已得到验证与实践。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其涉及较为全面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较为丰富。其主要思想以班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为基础,以危险源识别管控为主线,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文化、辅助管理手段等的实施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具体内容包括:班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危险源管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辅助管理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简称标准化安全管理。 三、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内容 1、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和安全操作规程 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制订班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确立班组安全负责人(一般是班长)、建立班组内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员工互保监督体系及成立危险源识别评价小组等内容。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是员工安全作业的指南,按章、按规操作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针对于此,班组应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内容的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规定。 2、危险源管控 班组危险源识别、分析及管控是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工作,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从企业源头-班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做好危险源识别、做好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标准化一体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可通过JHA和SCL等方法进行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识别、分析与管控;编制安全状态点检表、安全作业提示卡;进行管控评价等。 3、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 班组安全教育是提高基层员工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员工充分了解班组所用的设备工具、承担的生产作业任务,掌握所属岗位应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操作规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应急知识等。其具体方法可通过编制班组安全教育教材、班组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教育实施三位一体化模式。 4、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丰富员工精神生活,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传承,在精神层面让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的心态,真正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班组自主安全文化活动、班组安全改善方案、班前安全喊话、安全日历等形式进行展开。 5、班组安全辅助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为了进一步实现班组的安全管控,各种辅助性活动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促进和帮助安全工作的提高。具体活动可通过现场5S管理、班组劳保用品穿戴标准化管理等手段进行实施。 四、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除了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这个根本外,还要努力实施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班组安全标准化,即每一个细节都坚持标准化,而且持之以恒地执行,才能保证成功!”就像在全球的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同质量、统一标准的食品、服务和用餐环境,“麦当劳”也因此构筑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作为细胞的班组,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从而由细胞构成的个体-企业才会标准化安全管理,其它企业也可进行同步复制与克隆,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刘建林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企业完善班组安全管理意见 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指导意见适用所有企业。各社区(村)要督促企业依据《关于企业班组开展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紧密结合自身平安生产工作实际和班组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工作方案。 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平安生产年”各项工作任务。夯实平安生产基础,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平安事故发生,现就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 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平安发展”理念,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积极建议先进的班组平安文化,不时健全完善班组平安生产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职工平安教育培训和现场平安管理,及时排查治理平安隐患,切实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员工的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使用,目标要求是夯实平安管理基础。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平安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平安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安保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平安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通过不时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能力,使班组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生产平安事故发生。 二、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及标准 (一)建立健全班组平安组织 应明确每项工作的平安负责人。1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平安生产领导小组。班组分散作业时。 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负责制。平安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平安监督检查工作。2健全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责任主体。 制订量化、细化的平安目标,3实行平安生产目标管理。要层层签订平安生产责任书。 (二)建立完善班组平安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班前会议制度;班组长跟班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平安评估制度;平安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制度;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交接班制度;现场平安文明生产制度;平安举报制度;员工平安权益维护制度等。 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平安工作顺序和工作标准,2推行班组平安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防范和救援能力。 落实到个人。实行班组平安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平安、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加大平安构成比重,严格考核奖惩,将平安生产作为班组、班组长、班组员工评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企业对班组平安生产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备案管理。3完善班组平安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平安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 提高班组平安信息基础管理水平。4加强班组平安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组信息管理系统。班组要做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平安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缺勤、平安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 (三)加强班组现场平安管理 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存在问题,1开好班前会。把开好班前会作为现场平安管理的第一道程序。针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布置好当班平安生产及各岗位应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工作中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平安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上工、责任不明确不上工。 必需和下一个接班班组现场搞好交接班;要填写好交接班日志,2搞好交接班。上一个班组工作结束。把相关平安生产原始记录交接清楚,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平安生产。 平安防护设置齐全可靠。3班组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必需做到无隐患。 无垃圾、油渣、杂物等,4生产作业环境整洁有序。物资工具堆放整齐,平安通道疏通,平安标志明显,适当位置张贴(摆放)平安管理制度。 必需持证上岗,5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相关操作。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工作。 负责其安全工作,6新上岗职工(含换新工种人员)必需明确专人监护。监护期间不得独立操作。平安监护期各企业根据人员从事的工种和平安技术情况自行确定。 7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需依照规定给职工配备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在工作期间必需配戴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有平安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平安作业情况、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作质量进行平安评估验收权;平安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时,8落实班组平安生产权益。班组长对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情况。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四)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体现班组特色的平安文化活动,1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强化平安生产法制意识,培养平安生产价值观,培植先进的平安生产理念,落实职工群众平安生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举报权,增强平安生产内在动力,实现“要安全”培养和弘扬班组团队精神,做到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工序衔接协调无误。 加强班组平安知识、岗位技能培训,2强化平安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严格新招录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到应知应会;班组长和班组所有员工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要做到持证上岗。 建立班组应急预案,3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加强模拟演练,增强自救处置能力;加强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适应平安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使班组员工熟练掌握平安生产操作技术,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努力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进、保安全的浓厚氛围。4积极开展班组平安技术革新。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平安生产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造等平安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平安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成员具体实施。因此,班组平安管理工作是平安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深入细致常抓不懈的工作。各社区(村)一定要充分认清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把这项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纳入经常性的平安管理工作之中,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务求实效。企业作为班组平安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周密安排,结合方案,认真组织,切实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三)评先创优。各社区(村)要督促企业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优秀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先进经验交流活动。以点带面,不时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交流材料 记得刚到奇瑞公司的时候,让我一向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周的培训,其中培训最多的就数安全了.公司的“三级安全教育”,让我们这些初入公司的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刚进班组,我指导师傅,班长给我讲的还是安全,记得班长在班前会上说过: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就像我们的口号“安全生产,责任为天”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适应了焊装车间的工作,也对我的班组有了很多了解,我发现在我们班组在安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当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至少我在班组的这九个月里,没有看到一个同事出现安全事故,就连焊装最常见得划伤都没出现过.我想这与我们班长为班组制定的“安全管理五步走”十分不开的. 1,规章制度是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长认为班组安全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班组安全管理,就要在不断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上下工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要严在贯彻落实上,严在过程坚持上,严在全面管理上,严在事故发生前,使其真正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 2,现场管理是重点.在班组安全讨论会上,我们发现:大量的事故多发生在作业中和作业现场.因此,班长说要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定为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班长和安全员还经常给我们分析生产工序和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还要求我们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对策,按岗,按班,按日检查落实情况. 3,重点部位是要害.对我们班组来说,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划伤,夹伤,飞溅烫伤,还有就是注意过往叉车,以及班组旁边的那个行车.为此我们还开了几次安全讨论会,讨论了怎样预防这些易发生的伤害. 4,跟踪控制是手段.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力度,明确每个层次,每个岗位工作职责,达到分工规范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实现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薄弱点,制定管理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5,全员参与是关键.班组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采取宏观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安全生产. 此外,班组还采用了一些奖惩手段,让每位员工都能对安全重视起来.比如考核和班会上公开道歉就是班长常用的手段.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运行班组安全管理质量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日常工作精细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电力生产过程中,任何细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事故,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损失,轻者损坏设备,重者造成大面积停电及人身伤亡事故。运行班组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最终的贯彻执行者,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厂生产安全管理浅析 0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的正确无误。 1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制定出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发挥班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功能,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环节。安全目标责任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导,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部门、部门向公司保安全的层次管理,着重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激发班组职工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安全月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安全基础才能更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微杜渐,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在超前控制,要有超前意识,要抓好苗头性问题的处置,如果有违章违纪的苗头,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否则安全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班组安全目标就很难实现。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要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是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岗位培训在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及会画专业系统图等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三违”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作为教案,进行宣讲,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在方式上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进行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 3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处理要体现狠。安全方面存在马虎、侥幸心理的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但安全是由人去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时刻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以心换心,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家庭就是为了企业,为了企业就是为了社会,把安全教育触及到职工思想灵魂的深处,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想要争当安全标兵的思想意识,这些做到了,安全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 4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运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监视、分析、操作调整,在日常工作时,往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常常疏忽了操作中存在的哪些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以至于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所以在每次的重大操作及启停机组时,各管理者和相关操作人都要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让每个人都清楚,以此来提高防人身、防设备及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确保操作无误。例如电气的倒闸操作、锅炉、汽轮机的启停、危险品化学的使用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有专人监护操作的全过程,要对每一项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以及管理方面的危险点,把危险点控制起来,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制度,使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5日常工作精细化 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才能获得实效,因此,班组日常工作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求真务实,从点滴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采取各种措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运行班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杜绝浪费,降低各项损失、机组各项指标、参数必须控制在月度计划指标范围内,争取把月度经济小指标做的更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管理控制上必须精细,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就要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员的经济节能意识,才能群策群力,共同把节能降耗工作做到前列,才能把班组管理管好。班级的安全文明生产做好了,才能保证企业的最大经济利益。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消防安全管理班组经验材料 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专勤一班,为中队司机班组,全班共8人,专门负责中队各种车辆的驾驶与保养,其中战斗车辆8台,分别为,解放141泡沫车1台,曲臂登高车1台,照明车1台,解放141工具车1台,水罐车3台,斯太尔王1台,一次性载水量为26吨,泡沫为8吨。在各级的火灾扑救中,他们圆满的完成了车辆的行驶任务。上半年他们共出动车辆81台次,生产工作达到“工作零违章、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一、班组是企业的基本构成单元,所以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可以说班组是企业各种事故的主要“发源地”。因此,专勤一班坚持全员安全学习和安全培训,坚持以“以人为本、严细管理、突出预防、提高标准”的安全理念开展工作,树立起了“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理念,始终不懈地坚持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他们在班组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的安全学习,通过安全学习班组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全队的安全考核中,他们班组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二、结合小指标竞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在班组中开展“节能创效”和“节约挖潜”等工作。他们班组所管理的车辆新旧差异很大,有的车辆更是过了报废期限,这就对车辆的保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车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执勤备战和车辆交通安全,为此他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逐步加大了车辆修保力度。在车辆的修理上,他们始终坚持能够自己动手修复的坚决不请修理工,能够修复的决不更换的原则,在为中队节约了大笔修理费用的同时也保障了车辆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三、专勤一班在平时的安全生产中时刻不忘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奋斗目标,建立了一套自身的班组安全生产档案,把各岗位的安全事故隐患及危险电源记录在案,配合中队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在演练中不断完善班组成员在预案中的战斗任务,明确个人分工,为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四、该班组能够认真遵守中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条令条例,严格执行《交通二十法》和《交通管理实施条例》的管理规定,努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首先他们利用每天的早交接班开展自检自查,查找车辆存在的细小问题;利用每周五的车场日开展安全大检查,组织全体驾驶员逐车进行彻底检查,确保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五、专勤一班作为驾驶班,担负着各项车辆行驶任务,其班组人员的驾驶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针对这一点,该班组全体驾驶员积极参加支队组织的驾驶员培训,通过培训,使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专勤一班作为一个先进班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其他班组的前列,有成绩也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专勤一班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努力总结以往经验,探索新的安全工作思路,争取带动全队班组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电气班组安全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健全制度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电气班组作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对它的作业要求从国家到班组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保证安全生产。那么如何切合实际实施操作?结合现场工作经历,提出从5个方面可以加强安全管理,以供同行参考。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离开安全就无法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各项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更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所以,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安全生产长周期的重要一环。因此,电气班组安全管理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落实操作中“四把关”、“四对照”,防止误操作事故 电气专业运行值班人员85%的工作都是围绕倒闸操作开展的,然而,在倒闸操作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最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这些误操作往往是打破企业安全纪录,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电公司安全部统计,1997年全国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共77次,属运行责任的有65次。其中,以操作人员走错间隔、不核对设备名称、在防误装置闭锁情况下强行解锁等行为引发事故最为典型。如果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认真落实操作中的“四把关”、“四对照”,这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由此说明“两票”制度的执行还没有全面落实,在某些地区和环节还存在漏洞和死角。所以,为了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各企业,除了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两票”、“四把关”、“四对照”制度,坚决杜绝无票操作、操作票跳项、漏项违章行为。 2加强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层层把关,保障安全 根据我局和外局各个变电单位多年的运行经验,在电业事故调查处理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操作者的“无意识行为”导致的。一般来说,误操作的直接责任者不是故意采用错误的操作方法、手段,而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种习惯或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干扰使行为失控,从而出现无意识行为。所以,要从源头遏制这种带有事故隐患的无意识行为,加强对运行人员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监护复诵制度是基于对运行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班组作为完成倒闸操作的小团体,其成员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度。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对“两票”制度和监护复诵制度的执行,起着现场直接监督的作用。《安规》中明确规定: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为监护;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操作命令和复诵操作命令都应严肃认真,声音洪亮清晰。在每项操作前,监护人应根据操作票唱票,操作人应认真复诵操作命令,并对将要操作的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核对无误。监护人应确认操作人的站位,且复诵无误后再发“对”和“执行”口令。在平时的操作中,值班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种监护复诵训练。决不能因为操作项目少、操作简单而养成一种得过且过,干完就行的麻痹心理。这就象一名军人必须要练好队列一样,是对运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防止无意识行为、保护运行人员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目前,除了上面的措施外,我局广泛开展了“第二监护人”制度(运行专工或所长亲自跟随操作、亲自把关),实现了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从近几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情况来看,既起到了安全屏障的作用,又为我局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反习惯性违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电力生产的任何时期、任何小的环节上都必须坚持。有句谚语道:“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这说明违章一次并不可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酿成事故。但是,反过来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违章操作引起的,都含有某种违章的因素。违章的次数多了,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要大大增加。在某种意义上,违章就是事故。所以,保安全必须从防止违章着手,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对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做法,延伸为对违章行为的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新做法。对违章、违规、违纪行为,要体现“从快、从重、从狠”处理的原则。班组做为电力生产的基本单位,要坚决抵制反习惯性违章,从日常小的维护工作着眼,将防止违章工作做到每个人、渗透到每项具体工作中,把习惯性违章消灭在班组之内。 3.1反习惯性违章,风气最关键。好的风气不容易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就会抵制住个人的主观不良情绪或违章倾向。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班之长,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大家,树立起良好的大众形象,让大家心服口服,觉得跟你干心理面踏实,增强全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不但自己工作不违章,还要让别人不违章,最终使班组形成一种反习惯性违章的良好氛围。 3.2有效活泼地开展安全活动。班组长要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生活动,通过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提高班员对违章危害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大家认真吸取湿“鞋”人的深刻教训,消除违章的思想根源。做到讲情理,不讲情面,“一碗水端平”。对班员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使被处理人心服口服。牢固树立你安全,我安全,他安全,人人安全的大众化观念。 3.3挖掘班组年轻人的工作潜能。做为一名班组长,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广泛开拓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多为安全生产说一句话,多为安全生产出一些点子。针对设备、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充分发挥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4上、下级要统一思想。上级要积极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要尊重班组的处理意见,当受到处罚人员认为“不公平”,找到班组上级时,上级领导要耐心先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和批评,然后与当事班组交换意见,如班组处理确有不妥之处,要采取可行的方法提醒班长今后注意,并加以改正。要充分调动班组反违章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对班组好的反违章做法应予以肯定,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4班组建设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人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安全工作诸多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安全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已成为企业前进的主要动力。事实表明,文化程度高的职工接受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就快,分析、处理问题的敏锐性就强,反之就慢,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基层班组必须加强班组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1班组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水平 班组长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眼前的那一摊子事情,更不能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靠着“吃老本”就可以不用学习或者放松了学习,要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4.2加强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这两个基本技能的培训 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是考核运行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两个基本项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指标。班组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能脱离这两个主要环节。在平时倒闸操作任务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模拟开票的练习。现在变电单位普遍采用了微机开票,矫正了运行人员过去存在的随意开票的情况,缩短了开票时间。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有的职工不开新票,而是直接调用存在微机里面的操作票,这样就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过去一些老同志都是手写操作票,因而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清楚,干完一项之后马上就能进入下一项的操作,而年轻的操作人员干完一项之后还要反应很久才能知道下一项是什么,往往是监护人拿着票告诉操作人到哪里、干什么。因此,在平时的开票训练中,要象写票一样,一项一项的来练习,写完之后,将操作票与标准的比较,找差距,关键是分析问题的原因,自己错在哪里、漏了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水平。同样,事故处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反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要认真开展,重在落实。要讲清问题,摆明道理,使职工从心里感到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4.3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我局前段时间下发了《哈尔滨电业局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读本》,里面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电力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同时对李庆长等一些省内电力系统优秀模范、全国劳模的事迹也做了报道。班组应结合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适时开展政治学习活动,鼓励先进、批评落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职工认识到自己的光荣职责,树立贡献企业、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5双管齐下,加强安全监督机制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企业仅仅靠教育、培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从管理上规范职工行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安全生产责任状等。在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中,要明确规定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轻伤和障碍。要开展切合我局实际情况的“五查”,“安全大检查”活动。改变“以罚代管”的不良作风。在实际作业中要求做到:作业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作业者100%执行规程,100%执行安全措施,每项作业都必须在周密的安全措施、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有力的组织措施下进行。班组安全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监督作用。 班组对于违章原因和暴露的问题,不能隐瞒,要举一反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发生的问题,要吸取教训,尽可能扩大改进工作局面,使之在提高安全水平方面收到更多的实效。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分工负责,又不能过分地受分工的局限。在搞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与有关人员协调配合,制定一套符合本班组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安全管理思考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当前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已经出台,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丰富经验的情况下,要想使多经施工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与时代同步,就必须立足于重在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抓管理,从严要求核绩效,在增强班长的号召力、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的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强化班组安全思想教育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各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而人的安全行为既取决人的能力高低,也取决于自身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把开展安全思想教育与推动班组各项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一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周一安全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我为公司安全敬一言”的专题讨论,发动员工为搞好安全施工献计献策。二是抓住典型事例,适时开展典型教育。3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各类事故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员工。在学习中,要求班组成员,能紧密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分析,使员工在想问题、查漏洞,挖根源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自我安全教育。三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开展外围教育。员工工作期间的情绪、心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情绪、心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我们公司,由于员工大多数是市郊农村的,他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耕地,每逢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由于员工要准时上下班,农务活根本来不及照顾,此时,成员间很容易产生不理解,触发矛盾,引发不安全情绪。因此,我们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家访座谈活动,并在每年的安全活动月都适时召开员工家属代表座谈会,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由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员工的工作状况,向员工家属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征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请家属代表发言,介绍如何支持家人工作的经验,帮助班组共同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理顺情绪,使他们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总之,我们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方面,一贯坚持“重在疏导”的原则,把握“乘虚而入”的时机,运用“细雨润物”的方法。多在情上交融,善在理上沟通,用诚心、热心、耐心、恒心、爱心来感染、鼓舞、教育、帮助、关心员工。 二、狠抓班组业务技能培训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也无以保障,因此,我们始终把班组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公司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技术底子相对较弱的特点,制定了班组员工中、长期培训计划,确定了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并根据计划购买技术书籍、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针对员工长期在野外施工的特点,公司还为每位员工备了一个“学习袋”,学习袋轻便小巧、容易携带,每个学习袋中装满了各种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安规》书籍和各类技术手册,员工到哪里施工都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以为自己充电,打破了常见的“填鸭式”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观念得到转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针对绝大部分员工没有出过远门参观过同行企业的特点,公司每年都会在忙里抽闲中挤出时间带领骨干人员外出进行同行比较,通过听、看别人的先进做法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力求通过较系统的培训、灵活的学习、同行的比较来使员工的业务技能、操作水平、眼界视野得到普遍提升。二是坚持每月两次的安规考试。安规的内容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理,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规的意识和能力,从一组建开始至今,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每月两次安规考试,每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均记入员工档案,通过频繁的安规考试来使员工真正做到平常自觉学“安规”,计划工作想“安规”,施工过程用“安规”,考核验收讲“安规”,确保安全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开好“两会”(开工会、收工会)。为了开好“两会”,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和生产技术部门都配了一个写字板挂在墙上,每次施工的前一天,由工作负责人根据设计方案、现场交底及前期准备情况将施工现场的电气主接线图、工作地段、工作杆号、工作环境、危险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在写字板上给以绘图和标注,并召集工作班所有成员集中开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施工程序及危险点如何控制等,让与会人员未干之前就对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如临其境的感受,最终做到每次安排生产周密,任务区分合理,工作责任明确,力求使员工个个有事做,件件能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完成不管是早还是晚,都要认真开好收工会,在收工会上做到:小结认真,问题找准,表扬及时,批评严肃,概括全面。使员工人人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个个清楚自己干得怎么样,此举受到市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去年的安全月活动期间,市公司安全监察部还在公司召开了“两会”现场会,此做法也在系统内的各生产单位得到了推广。 三、从严要求抓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 管理出效益,安全保效益,以为人所共识。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就像大海汇集众河之水,把各级的指令、计划、任务,一条一条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一项一项不折不扣的彻底落实。因此,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坚持安规从严管理的必要性,不可存有“安全生产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好单位”的思想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疏于管理,姑息迁就,而是要依据制度、规定、规范、标准、狠抓管理,从严考核,不折不扣。具体讲要坚持“三抓”即抓班长、抓现场、抓奖赏。 一抓班长。班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班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长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班组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提高班长素质至关重要。在提高班长素质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入口”关,用人问题上,坚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将那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的人安排到班长岗位。二是对班长职位实行岗位竞争。年初,我们对班长实行竞争上岗,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加竞争,通过采用笔试、演讲、测评、员工选举等多种方式,最终由公司员工选出自己心目中信得过的班长,班长到位后,对班组成员的组成,我们让班长来挑选,形成双向选择。在公司的管理中实现了民主与公正。同时要求新当选的班长要善于通盘考虑,善于统筹兼顾,善于计划安排。力争做到:准备工作面面俱到,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安措技措切实可行,峻工验收认真仔细。通过工作上的善抓“头头”,使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显得更加默契,班组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每年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现场。在班组安全活动中,我们曾对公司组建以来发生的每起异常、未遂、隐患等事故进行了统计,认为产生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有90%以上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铁面如山的手段,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不把他人的事故当作故事来听,而是要求班组员工能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时刻警示着我们搞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更不能凭经验行事,而应踏踏实实地按“规矩”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对此公司领导还要求全体员工进行“作业行为回头看”,定期对施工中存在违章情况进行自查,针对各位员工、各个班组自查出的问题,公司领导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限期整改时间,单独找问题严重的员工谈话,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用每人、每天、每月的零违章来保公司全年的零事故。 三抓奖赏。在公司已有的《工程施工质量考核办法》、《工程施工安全考核办法》两个考核制度的执行上,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细、从实、从严检查考核。做到从每项工程查起,从每件工作做起,从每次违规看起,从兑现结果抓起来,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年初,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制了适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员工中实行“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充分奖励那些为公司做事多,贡献大的员工。公司自从制度执行以来,考核非常严厉,不分职位高低、等级区分和性质限制,大家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所有员工、所有收入均实行绩效考核后再进行二次分配。一年多来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员工金额合计32100余元。 四、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 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均设立了安全员、核算员、技培员、材料员、考勤员、宣传员,即所谓的“六大员”。作为班组长,要会“弹钢琴”,充分发挥“六大员”的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对班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充分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他们的优势和力量,尽力引导和帮助员工养成“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自觉性。要号召员工把班组当作家庭来建设,让员工为班组这个“小家”“苦心经营,精心制作”;鼓励员工为“家政”出谋划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从而在班组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小范围“大管理”的局面。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班务会、每月一次绩效考核会制度,认真分析总结当周、本月的生产、工作、安全管理等班组建设情况,要求每个员工人人发言,互相点评。针对下周、下月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提出至少一条建议供全班讨论,最后集体研究决定,拿出几条班组安全管理的月工作计划。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了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班组安全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如何提高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当前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已经出台,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丰富经验的情况下,要想使多经施工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与时代同步,就必须立足于重在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抓管理,从严要求核绩效,在增强班长的号召力、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的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强化班组安全思想教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各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而人的安全行为既取决人的能力高低,也取决于自身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把开展安全思想教育与推动班组各项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一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周一安全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我为公司安全敬一言”的专题讨论,发动员工为搞好安全施工献计献策。二是抓住典型事例,适时开展典型教育。3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各类事故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员工。在学习中,要求班组成员,能紧密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分析,使员工在想问题、查漏洞,挖根源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自我安全教育。三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开展外围教育。员工工作期间的情绪、心态,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情绪、心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我们公司,由于员工大多数是市郊农村的,他们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耕地,每逢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由于员工要准时上下班,农务活根本来不及照顾,此时,成员间很容易产生不理解,触发矛盾,引发不安全情绪。因此,我们适时组织人员开展家访座谈活动,并在每年的安全活动月都适时召开员工家属代表座谈会,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由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员工的工作状况,向员工家属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征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请家属代表发言,介绍如何支持家人工作的经验,帮助班组共同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理顺情绪,使他们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总之,我们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方面,一贯坚持“重在疏导”的原则,把握“乘虚而入”的时机,运用“细雨润物”的方法。多在情上交融,善在理上沟通,用诚心、热心、耐心、恒心、爱心来感染、鼓舞、教育、帮助、关心员工。 二、狠抓班组业务技能培训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也无以保障,因此,我们始终把班组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公司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技术底子相对较弱的特点,制定了班组员工中、长期培训计划,确定了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并根据计划购买技术书籍、行业标准、规程规范等;针对员工长期在野外施工的特点,公司还为每位员工备了一个“学习袋”,学习袋轻便小巧、容易携带,每个学习袋中装满了各种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安规》书籍和各类技术手册,员工到哪里施工都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以为自己充电,打破了常见的“填鸭式”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观念得到转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针对绝大部分员工没有出过远门参观过同行企业的特点,公司每年都会在忙里抽闲中挤出时间带领骨干人员外出进行同行比较,通过听、看别人的先进做法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力求通过较系统的培训、灵活的学习、同行的比较来使员工的业务技能、操作水平、眼界视野得到普遍提升。二是坚持每月两次的安规考试。安规的内容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理,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规的意识和能力,从一组建开始至今,始终坚持对员工进行每月两次安规考试,每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均记入员工档案,通过频繁的安规考试来使员工真正做到平常自觉学“安规”,计划工作想“安规”,施工过程用“安规”,考核验收讲“安规”,确保安全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开好“两会”(开工会、收工会)。为了开好“两会”,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和生产技术部门都配了一个写字板挂在墙上,每次施工的前一天,由工作负责人根据设计方案、现场交底及前期准备情况将施工现场的电气主接线图、工作地段、工作杆号、工作环境、危险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在写字板上给以绘图和标注,并召集工作班所有成员集中开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施工程序及危险点如何控制等,让与会人员未干之前就对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如临其境的感受,最终做到每次安排生产周密,任务区分合理,工作责任明确,力求使员工个个有事做,件件能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完成不管是早还是晚,都要认真开好收工会,在收工会上做到:小结认真,问题找准,表扬及时,批评严肃,概括全面。使员工人人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个个清楚自己干得怎么样,此举受到市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去年的安全月活动期间,市公司安全监察部还在公司召开了“两会”现场会,此做法也在系统内的各生产单位得到了推广。 三、从严要求抓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 管理出效益,安全保效益,以为人所共识。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就像大海汇集众河之水,把各级的指令、计划、任务,一条一条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一项一项不折不扣的彻底落实。因此,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坚持安规从严管理的必要性,不可存有“安全生产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好单位”的思想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疏于管理,姑息迁就,而是要依据制度、规定、规范、标准、狠抓管理,从严考核,不折不扣。具体讲要坚持“三抓”即抓班长、抓现场、抓奖赏。 一抓班长。班长是企业的兵头将尾,是班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长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班组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提高班长素质至关重要。在提高班长素质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入口”关,用人问题上,坚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将那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素质优良、技术过硬、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的人安排到班长岗位。二是对班长职位实行岗位竞争。2003年初,我们对班长实行竞争上岗,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加竞争,通过采用笔试、演讲、测评、员工选举等多种方式,最终由公司员工选出自己心目中信得过的班长,班长到位后,对班组成员的组成,我们让班长来挑选,形成双向选择。在公司的管理中实现了民主与公正。同时要求新当选的班长要善于通盘考虑,善于统筹兼顾,善于计划安排。力争做到:准备工作面面俱到,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安措技措切实可行,峻工验收认真仔细。通过工作上的善抓“头头”,使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显得更加默契,班组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每年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现场。在班组安全活动中,我们曾对公司组建以来发生的每起异常、未遂、隐患等事故进行了统计,认为产生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有90%以上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和铁面如山的手段,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不把他人的事故当作故事来听,而是要求班组员工能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时刻警示着我们搞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更不能凭经验行事,而应踏踏实实地按“规矩”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对此公司领导还要求全体员工进行“作业行为回头看”,定期对施工中存在违章情况进行自查,针对各位员工、各个班组自查出的问题,公司领导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人和限期整改时间,单独找问题严重的员工谈话,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用每人、每天、每月的零违章来保公司全年的零事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抓奖赏。在公司已有的《工程施工质量考核办法》、《工程施工安全考核办法》两个考核制度的执行上,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细、从实、从严检查考核。做到从每项工程查起,从每件工作做起,从每次违规看起,从兑现结果抓起来,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2003年初,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制了适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员工中实行“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充分奖励那些为公司做事多,贡献大的员工。公司自从制度执行以来,考核非常严厉,不分职位高低、等级区分和性质限制,大家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所有员工、所有收入均实行绩效考核后再进行二次分配。一年多来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员工金额合计32100余元。 四、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 我们在各施工班组均设立了安全员、核算员、技培员、材料员、考勤员、宣传员,即所谓的“六大员”。作为班组长,要会“弹钢琴”,充分发挥“六大员”的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对班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要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充分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他们的优势和力量,尽力引导和帮助员工养成“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自觉性。要号召员工把班组当作家庭来建设,让员工为班组这个“小家”“苦心经营,精心制作”;鼓励员工为“家政”出谋划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培育员工“参政、议政、理政”的能动性,从而在班组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小范围“大管理”的局面。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班务会、每月一次绩效考核会制度,认真分析总结当周、本月的生产、工作、安全管理等班组建设情况,要求每个员工人人发言,互相点评。针对下周、下月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提出至少一条建议供全班讨论,最后集体研究决定,拿出几条班组安全管理的月工作计划。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了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班组安全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铁路班组是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运作执行的有效载体,在我国铁路安全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很重要。鉴于此,本文针对于目前国内的铁路安全管理运营现状,明确提出了班组安全管理相应的管理对策,如班组中班组长与安全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加强群体安全意识与观念的培训举措等。 关键词: 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群体安全意识 在生产力调整、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随之产生了管理战线长,管理难度大,自控型班组要加大自我建设,班组的自控、互控、他控能力要不断提高的状况下,班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实现前提下,应对危机,迎接挑战,促进发展极具意义。作为铁路单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第一线――班组,具有保证生产经营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作用,只有班组得到健康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1 当前国内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不少行业将安全生产管理当做一种形式主义,盲目违规作业,诸如工区内的线路设备检查、基础设施管理等都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不足 对“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生产原则认识不明确,同时对于违规现象处理能动性差,即官僚主义、遥控指挥的不良风气工作环境下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司空见惯; 2)基层管理人员职责、义务划分不清 个别同事的工作在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自身不知道所作工作的意义,工作精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关于安全生产的意外事件发生,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考虑。不少工作人员对线路上基本的常见问题处理不明,如几何尺寸超限、线路翻浆以及失效轨枕等现象到处都是,相应设施养护质量差;作业过程简化,更换失效设备盲目,造成设备多次失效,这些主要体现在轨枕更换浪费劳动力较为严重;后勤管理保障差,管理混乱,台账管理,工区考勤制度,账目不透明,生活环境条件差,职工队伍思想波动大,而有的管理者视而不见,若无其事,离团结职工队伍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协作支持的员工队伍,致使整体协作意识有所偏差。总之,当前这些潜在因素,在很深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效能的发挥。 3)管理不规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行车班组管理也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水平。班组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但有一些班组却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粗暴简单,管理问题频发,主要有表现如下:劳动纪律不明确;作业办法不具体;考核办法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详细;对问题责任者处罚不合理;现场检查走过场;作业人员不互控等等。 4)设备管理欠佳 铁路行车设备是保障运输安全的基础。良好的设备可以有效地对人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解,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若设备因老化、损坏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必然对运输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设备管理的因素主要在于: (1)设备质量差。设备故障多,一是停电、道岔不转、闭塞机故障、断轨、涨轨、线路下沉、手制动机不良等机、辆、工、电等部门的设备的问题;二是车务部门的自管设备方面的故障等。其次还有技术落后和配置数量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2)使用人不爱护设备、保管充电不善、交接不明确、操作方法不正确、维修养护不及时等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班组的含义 班组可以说是当前每个行业基层管理的细胞,是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以及提高人员业务技能素质的前线阵地,是一切基础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化班组管理效能,是保障铁路运营生产安全的一项基本性重要工作。简单来说,班组实际上就是指对生产基础工作所负责的小组,按倒班制给职工进行排班的工作团体,如调研组、乘务组、信号掌管工区、工务养护工区等。 3 班组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3.1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基本单位 可以说,铁路部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生产建设指标,就一定要凭借各个分工部门的相互协作,把任务由上至下逐层承接给各个部门、单位去完成,其中最后一个基层与基本单位就是班组。由此可见,班组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完成下发指标的最基本、最基层的实施单位,是铁路运营生产的出发点,以它为开展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它去实现上层部门所下发的任务指标,同时有效的、根本性的生产记录都是由班组去开展、创造。 3.2铁路安全生产运营的实施基础 铁路基层生产活动开展,要由班组生产职工去完成,他们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实施载体,安全制度只有围绕基层逐步展开并加以落实,同时再结合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业务物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的人为性质因素为构建实施基础,才能满足铁路生产前线的客观运营生产需求。另外,凭借站段或者车间上层组织单位所派发的任务,由班组职工务实去生产实践,才能检验安全生产制度下的工作是否更加规范、符合相应生产需求。也就是说,只有通过班组职工的基本职责发挥,才能使各项技术指标、生产工艺、规章制度等得以实现与实施,使其有所依据。并且,为了不断完善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要记录大量的原始性记录、台账统计等,而这些重要工作却是由班组去提供经验与实施依据。这是因为,班组在铁路运输生产的最前沿第一战线,能够充分的了解每一道工序的基本流程与生产环节的潜力所在,清楚安全生产不论是设备需求,还是技术掌舵上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这也就为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事实依据、各种检验方法机制、与实施基础等。总之,它在铁路运输生产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3班组安全管理对铁路生产运营的影响 铁路是我国国内贯通的有轨通行线,这就决定了它的社会生产化标准要绝对统一。虽然从整体看来,各个工种与相对应的班组在生产线上的分工是分散的,但是这种分散也不是独立的,每个工种所对应班组展开的生产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论哪道生产线出现问题,都会在一定范畴内影响着整个铁路生产线的活动秩序,使其遭到破坏。如,某个调车组在车站咽喉岔道区发生了车辆偏离轨道,这不单是影响其收发车辆的作业,还对整个列车运行范畴内的区段有着重要影响,在来往通行的众多干线上,甚至会打乱全局的运作秩序。班组的安全管理,直接对整个站段以及全局运作生产上活动的安全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4强化铁路班组安全管理的几点主要措施 为了能够使铁路运输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生产活动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为全局的生产运作奠定有利基础,就需要铁路各个班组的集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明确岗位职责,发挥完整的职能效用,尤其是班组长与安全员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4.1班组长工作职责的有利发挥 班组长首先是肩负着上层组织指挥安全生产重大责任的核心人物,又是整个班组团队的必要成员,同样他也需要完成自身工作的生产定额。 1)班组长的安全成产管理职责。班组长要发挥出安全管理效能,就必须要充当一个安全组织引导者。班组安全管理的执行要求必须是细致化、日常化,能够长此以往的按照规章制度、基本技术标准以及用整体人员考核测评去约束与执行的。因此,班组长本身一定要有着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优良品质,引导全员安全生产,在全组成员中起表率作用,引领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另外,在车间生产运输活动上职能划分通常是实行站长、车间主任、以及班组长的三级领导责任制。因此,对于基层生产活动的安全指挥,就要由班组长代表站长、车间主任去理性指挥,要以最熟练、最负责的心态去对待实践生产活动,能够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入到生产活动中去,真正的做到动员全员、起到表率、发挥出监督职能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班组长的日常工作职责要例行做到以下几点:1)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对本班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直接指挥本班组的生产活动;2)搞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正确填记各种原始记录和台账簿册;3)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将班组的安全生产和收益分配挂起钩来;4)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动员班组进行技术业务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素质;5)主持召开安全生产总结会、民主生活会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班组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2)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权限:(1)对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有领导指挥权,对上级违反规章制度的指令有拒绝执行权;(2)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权合理分配本班组工人的工作,对生产成绩突出的个人,有权进行表扬并建议上级表彰,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有权批评,必要时可暂时停止其工作,并有权建议上级给予处分;(3)有权按照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奖金进行分配;(4)对本班组工人的转正、晋级进行考核并有建议权。 4.2安全员的职责与权限 班组安全员的设立,对整个班组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所必要执行的民主管理形式,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够保障整个安全生产组织工作安全有序,奠定必要的群众基础。 1)安全员是遵规守纪的检核员。安全员同样是需要在班组长的领导下,配合班组长去展开相应职责内的流程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要监督全员的安全工作生产情况、以及组员内的遵规守纪的具体情况,检查各项规范机制与相对应举措的落实状况,检查组员内同事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检查整个小组的基本安全生产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监管不规范、违规的生产作业行为; 2)安全员是有力的指挥者。班组安全员同班组长一样,务必是班组内安全生产活动中业务娴熟、技术过硬的工作骨干。这样,安全员才能同班组长积极有效配合、协同于班组长动员全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有效开展岗位二次培训与业务技能再造、深化,从而使班组内全员熟练掌握基本作业技能,不断提高基础技能的娴熟度,强化自身业务技能素质; 3)安全员是提供安全生产状况的信息员。班组内的安全生产活动信息纪要,要通过活动实践所得,这就需要在平时工作中,要不断进行统计分析、落实对各种制度,尤其是组内安全管理规范工作的有效反馈等,这些工作由安全员负责。 5 群体安全意识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班组就要做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但归根结底,在于如何构建一种工作气氛,这种氛围不单指生产作业的整体需求,还指代全体班组成员的一种共同信念、团队协作意识、向心力与凝聚力,这就是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所必要培养的群体安全意识。 5.1群体安全意识的概念简述 群体也就集体、团体,即起码两个人员以上所组成的团队,并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积极互动,就逐步构建成了群体。其具体特征为:首先是,团队内的成员要互相尊重与依赖,各自在心理认可对方,即个人行为与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达成共识;其次是,各个成员在工作中,能够相互作用,彼此能够良性影响对方,积极发挥出高效工作职能;第三,每个成员都有较为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以团体为单位,共同追求生产目标。总之,群体安全意识属于社会舆论和集体感受,是一个班组内所有成员个人共同感知、认同和遵守的信念和意识。 5.2群体安全意识培养 1)实行正面教育。正面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以引导、导向为主要构架思想,去鼓励班组内成员用正确、规范、科学的准则、机制、方法等实现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业务基础技能的整体深化。与此同时,要经常、反复地向组内成员宣传、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由此展开,逐步让全员认识到个人利益、利害得失与团体荣誉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可以说,这种正面教育是我们不断重复、不断提倡的一种思想教育,是调动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基础,但也就是这种正面基础教育方法,有着一般方法不能替代的显著效果; 2)进行强化激励。正面强化包括表扬和奖励两个方面,而负强化也有批评和惩罚两种。表扬和奖励可以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借以调动人们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批评和惩罚,使对象产生一种内疚心理,一种耻辱感,从“知耻”中产生改正的勇气和力量。而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和方法,目的都是使班组成员形成“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从而增强整个班组的群体安全意识; 3)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企业也需要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当一个人感知别人的行为时, 就会产生去进行同一行为的迫切愿望, 接下来的便是模仿。就是说别人优秀的行为影响和制约着自己相同行为的产生。这些先进的典型, 在自己的心中的威信越高,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也就越大。 6结论 总之,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要严格规范各个成员的工作行为,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从而使班组长、安全员以及组内其他成员能够以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态度去积极开展工作。另外,班组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创设条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使铁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对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且强调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则有助于减少班组安全管理的混乱与茫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适合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旨在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并对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做出展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班组;标准化;安全 一、前言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企业的最小细胞。而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着眼。 为了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效率,促进其持久性发展,班组安全管理,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意识,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为了消除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混乱与茫然,班组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搞好班组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电力、煤炭行业等已迅速开展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而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工种较多、工序复杂、作业活动繁多、生产任务繁重的行业,其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现根据公司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已得到实践与验证。提出可以适合机械制造业的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旨在切实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概况 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以参考目前国家各种行业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机械制造行业多年班组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系,并已得到验证与实践。 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其涉及较为全面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较为丰富。其主要思想以班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为基础,以危险源识别管控为主线,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文化、辅助管理手段等的实施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具体内容包括:班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危险源管控、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辅助管理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简称标准化安全管理。 三、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内容 1、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和安全操作规程 班组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制订班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确立班组安全负责人(一般是班长)、建立班组内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员工互保监督体系及成立危险源识别评价小组等内容。 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是员工安全作业的指南,按章、按规操作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针对于此,班组应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内容的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规定。 2、危险源管控 班组危险源识别、分析及管控是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工作,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从企业源头-班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做好危险源识别、做好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标准化一体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可通过JHA和SCL等方法进行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识别、分析与管控;编制安全状态点检表、安全作业提示卡;进行管控评价等。 3、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 班组安全教育是提高基层员工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员工充分了解班组所用的设备工具、承担的生产作业任务,掌握所属岗位应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操作规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应急知识等。其具体方法可通过编制班组安全教育教材、班组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教育实施三位一体化模式。 4、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丰富员工精神生活,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传承,在精神层面让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的心态,真正促进安全与生产和谐发展。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班组自主安全文化活动、班组安全改善方案、班前安全喊话、安全日历等形式进行展开。 5、班组安全辅助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为了进一步实现班组的安全管控,各种辅助性活动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促进和帮助安全工作的提高。具体活动可通过现场5S管理、班组劳保用品穿戴标准化管理等手段进行实施。 四、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除了抓好班组安全管理这个根本外,还要努力实施班组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班组安全标准化,即每一个细节都坚持标准化,而且持之以恒地执行,才能保证成功!”就像在全球的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同质量、统一标准的食品、服务和用餐环境,“麦当劳”也因此构筑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作为细胞的班组,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从而由细胞构成的个体-企业才会标准化安全管理,其它企业也可进行同步复制与克隆,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班组安全管理论文:班组生产承载力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国家电网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促进各项安全预控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发展,开展安全生产承载力管控试点工作,突出对生产工作计划环节的管控。本文以月、周、日工作计划作为承载能力的平衡点,划分不同的风险区域,对作业风险进行事前监测,事中监控,事后监察,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安全风险作了初步分析。根据各工种班组人力资源分配,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辨别风险来源,确定典型承载力分析表,落实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此为依据对生产工作计划进行相应地调整和控制,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关键词】班组 安全承载力 安全管理 一、引言 随着电网日益发展和建设,供电企业生产班组面临人员相对不足、工作量猛增、作业面广、安全风险增大、计划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造成班组超负荷工作,不安全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因而造成事故(事件)等现象的存在。本文在调研国内有关供电企业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特点和工种分布情况,以生产班组员工承载能力为切入点,运用风险评价和危险源辨识理论,通过事前精细分析,科学合理制定出生产计划方案和应对措施,形成一整套完善生产管控程序化、标准化和精益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思想。 二、生产承载力研究 为确保作业现场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理顺生产任务与人员的配置关系,确保各项检修生产计划实施在可控范围内,根据班组人员数量、技能水平、有效工作时间来确定人员工作量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器材、物资的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供电企业安 全刚性需求是基于“以 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安全生产的刚性需求为前提,把员工的生产承载能力作为切入点,通过事前精细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方案和应对措施,保证在更多的时间内都有充足的后备队伍,能够灵活机动的应对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主观命令式的粗放管理方式,有效实现精益化管理。 三、班组生产承载能力划分 (一)生产承载能力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生产单位工作承载能力统计方式是按专业统计,统计内容原则上包括工程、大修及技改项目,小修、维护、预试、定检等一般性停电工作和其他不停电工作,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单位实际情况调整;对安全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将安全风险划分为绿色安全区(绿区)、黄色预警区(黄区)和红色危险区(红区)三个等级。 1.绿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计划工作量需求之外,还具备充足的应对较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较为理想的工作区域。 2.黄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之外,还有较少的应急力量,有应对普通、较小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电网运行风险等级比较高的地区和时段应该尽量避免。 3.红区:是指按 照正常的人员 与装备配备标 准和劳动强度 ,该单位此时 的承载能力已经饱和,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要完成任务必须采用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或增加人员,或增加装备等手段。此区是一种安全隐患,应该尽量避免。 (二)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把关承载能力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把关承载能力统计方式是按各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生产现场到岗到位人员统计。对安全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将安全风险划分为绿区、黄区和红区三个等级。 1.绿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完成工作把关以及各项管理工作要求,选派的把关人员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强。 2.黄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能同时完成工作把关以及各项主要管理工作要求,选派的把关人员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较强。 3.红区:表示该单位的把关承载能力已经饱和,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主要把关工作不能完全保障,没有后备把关力量或需要相关职能部室人员增加把关力量。 四、生产承载能力安全风险预控及预警 1.各单位检修车间每月依据年度检修预试计划、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其他检修工作,上报下月停电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考虑大修、技改工程等工作。 2.各单位组织月度平衡会,根据各车间承载力调整月度计划,将计划控制在绿区,并留有裕度。 3.依据月度停电计划批复情况,检修车间自行安排、调整不停电工作,纳入周工作计划,周计划原则控制在黄区,不达到红区。周计划同时要同运行车间充分沟通。 4.检修、运行车间(班组)根据周计划,结合实际突发生产任务,每天下午召开每日生产工作会,判断次日工作量是否超过本班组生产承载能力。 5.各单位每天下午组织日生产协调会,总结当日生产情况,调整次日生产安排,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辨别风险来源。 6.预警半小时内将当日预警班组、专业、预警时间段、新增工作、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等预警信息进行,完善以“三预”(实时预报、适时预警、及时预控)和“五警”(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辨警兆、预报警情、排除警患)为核心的风险预警预控体系。 7.检修、运行班组在辨识上述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复杂程度、设备停运可能引起的电网风险、设备固有危险点、防误装置缺陷、操作任务数等确定运行操作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8.已运用“4M”(人Men、机器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 Management)安全生产风险测评体系开展综合安全管理测评试点工作的单位,在安排周计划,开展日工作会、日生产协调会时,要结合测评结果对员工岗位、工作任务作出合理的安排,管控风险。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的水平在得到不断地提升,但是人们周围的环境却被工业给污染的面目全非。生活环境的恶化也引发了一些列的生态问题,如沙尘暴、酸雨、雾霾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天气频频出现。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中对景观生态学的运用做了研究与分析,仅供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监管生态学;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与应用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与解决环境与发展上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科学并合理的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去,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上的污染问题,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 景观上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出现在1937年德国地理学家卡尔特罗撰写的《航空像片判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这个概念是在他利用航空照片进行东非土地利用空间的研究之旅中总结而来的。他在提出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学中各自的不足以及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考虑,才能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问题。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并迅速在中欧传播开来。 2 园林景观生态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2.1 地域自然条件原则 地域自然条件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不同又会对当地的水文、生物条件、地形地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自然环境就会赋予不同风格的设计理念,于是地域园林风格设计的形成也会有不同方面的差异。在对城市的的规划进行设计时,要将当地的气候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对气象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比如,当地最显著地气候表象是什么类型的,依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对设计进行构思与改变。 2.2 地貌保护原则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还要将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形成的各种设施考虑进去,在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必要时可以将原有的自然地形与废旧的设施进行利用,不仅可以营造环境的的和谐还可以对废物进行二次利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当地的人文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这样做的原因是让设计不仅美观还能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让建筑拥有的自己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好的设计说不定还可以给当地的经济起到创收的作用。 3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树立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可以让城市的规划更具合理与科学性,水城市的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在进一步实现自然与文化,自然生命与规划生命的有机统一,这样的考虑不仅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做到了有机的统一,而不是为了使景观达到完美,就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其次,要对当前的生态环境与未来生态环境的使用功能进行平衡协调,不能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要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以未来的生态功能的正常使用作为设计的重点要求。在对资源的使用中要在合理并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维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能只是过分的进行索取,忘了自然资源不仅仅只属于我们生存的这一代,还属于我们未来的千秋万代。 3.2 注重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互结合 为了让自然生态的保持原有的面貌与系统的稳定性,在对城市的规划进行设计时要保护环境不受伤害或是尽量将伤害降到最小,尽量将场地的原貌与生态保持在原有的样子上,不做改动,原因是原有场地的生态环境是在漫长的时间沉下才形成的,一旦原有的生态环境下的系统遭到破坏,那么这样的伤害可能会是不可逆的,并且无法进行重建。再对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对周围的环境做到充分的调查准备,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本着对环境生态上的保护原则对资源进行利用,并尽量对原有的自然环境保持原貌。将生态上原有的要素进行保留并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改造与组建。 3.4 对地方区域特色进行突出 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城市中的无论建筑还是园林都会被赋予活力与艺术感染力,但是想要塑造出这种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要以当地的文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精髓,充分的融入进设计中去,并以尊重敬畏的态度对待。注重城市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上的和谐融入,从根本上增强创作的生命力。第二点,利用场所原有的面貌特点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将场所中原有的资源进行利用,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3.5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植物配置设计 首先应当充分做好植物材料的选取工作。也就是说,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化选取,结合园林土壤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等要素加以科学化分析,确保所选取植物的品种及特质与园林环境保持高度适宜,从而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切实改善城市规划设计效果。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上述条件仅仅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组合方式以及功能分区等多项要素,结合社会群体的年龄差异、职业类型以及个人爱好等多项因素,对植物材料进行合理化选取。与此同时,在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上的植物材料的选取,应当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注重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及内涵,并通过乔灌木与草本花卉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植物材料选取及设计的最优化实现。为满足季节性观赏需求,应当将常绿树与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保证植物配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就是说,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植物材料的选取,应当结合城市发展特点以及绿地性质来确定植物种类,确保植物材料的选取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观赏价值,并且能够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需求,切实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其次应当以生物多样性为设计重点。也就是说基于生态学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不应当单纯重视片面的园林绿化效果,而是应当将生物多样性提上日程,组建生态健全且景观优良的城市园林,促进hi呢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顺利实现。也就是说,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生物多样性理念出发,促进结构合理且功能健全的复层结构的形成,营造优良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从而不断改善城市环境。 结束语 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创造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共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只有人类与自然的做到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有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这样的生态学理论也为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上的提升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论文: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小城市绿地系统评价 摘要:小城市与大中城市的发展不同,其水平普遍偏低,对于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些标准和法规,在实际运用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这些工作为此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和资料,作为以后实践活动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小城市;绿地系统 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被大量应用,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元素,其交叉学科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据,对小城镇这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绿地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增加理性的、客观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评价,对于正在发展的绿地系统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曹县绿地系统概况 1.1曹县综合概况 曹县位于位于山东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4°33′~35°03′,东经115°08′~115°52′。东临单县和成武县;西接东明县、民权县和兰考县;南与商丘市和民权县交错;北接定陶县。曹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和冬季的季风气候明显。 1.2曹县城市绿地现状 2景观生态学分析及评价 与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构成及指标分析不同,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素的生态属性为重,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运算,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2.1绿地景观生态构成分析 2.1.1绿地斑块。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领域中,由于不同的生态学家自身研究的对象或者研究内容都有所偏差。根据绿地的形态特征,将城市中呈片状的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作为绿地斑块。 2.1.2景观基质 在城市的景观元素中,基质是连通性最好的,同时也是斑块和廊道的基地。曹县由城西生态公园、八里湾风景区、城东生态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太行堤四库、八里湾水库等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基质。 2.2斑块类型特征指数分析 虽然曹县附属绿地的面积较大,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的数量较为多。现状附属绿地尤其是单位附属绿地的统计测量工作比较困难,因此,附属绿地的斑块特征指数没有进行评价。 2.3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 对曹县景观构成的分析主要选取了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 曹县附属绿地数量最多,由于类型和尺度的差异性较大,所得出的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的。说明曹县绿地系统的多样性指数从整体上来说并不高,也就意味着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弊端。 2.3.2景观均匀度指数分析。景观的均匀度指数反映了研究范围内各类景观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表示方法是通过多样性指数与其理论最大值的比值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均匀度指数E值越大,则说明景观越趋于均质,差异性较小;反之,如果E值偏小,则表明其中某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在整个景观系统中占控制地位,差异化较大。 曹县绿地系统整体的均匀度指数为0.2816,曹县绿地整体分布不是太均匀。虽然在数值上,生产和防护绿地均占优势,这是由于这2种绿地的斑块数量偏低造成的。 2.3.3景观优势度指数分析。景观优势度反映的是在整个景观中,部分景观要素起到的控制程度,还有部分斑块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 D=Hmax-H (D为优势度指数,H为多样性指数,Hmax为在给定丰富度条件下最大可能的多样性指数)。 如果优势度指数较大,则表明部分斑块在景观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如果优势度指数偏小,则说明各景观要素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是零,表明景观均质完全,各类景观要素所占的比例相等。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优势度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曹县的绿地斑块优势度计算结果中,公园绿地优势度最高,这说明公园绿地在城市的绿地斑块中占主导,从一定程度上也与公园绿地整体板块数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3结语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生态性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和经济等效应在城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通过这种尝试,将一些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手法运用到当前小城市的绿地系统分析评价中,弥补从人为角度的感性认识中带来的较大偏差。 景观生态学论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当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的享受质量,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下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以降低对我国环境压力为主要目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为当下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而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来自多个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以实现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与用途。本文主要以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为出发点,对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城市居住区 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区,城市住房的经济效益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不断地扩大,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行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优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着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 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性 随着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低碳生活的追求,人们在选购居住房的时候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考量。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除了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要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设计也要非常重视。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要好好把握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持与自然的协调性,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最自然、最环保、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突出生态理念。 1.2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居住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居住区景观系统也是相对于生态系统而存在的,较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开发性。但是,在对居住区景观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居住区的建设和环境开发的过程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周围的绿色植物与生物等都会造成破坏。一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构出现问题,其自身的修复活动无法还原,整个区域的生物结构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整个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工作,就必须要保证这个系统之内的组成部分保持正常,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整个景观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 1.3 景观系统的丰富性 当下我国的居住区景观系统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景观设计的机构太过单一,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无法享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真正利益。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真正功能无法实现。影响我国当下景观设计结构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就是设计面积使景观的结构无法复杂、深入,对景观设计造成一定的制约;其二就是在当下城市居住区中,大多数的土地面积都被建筑物所覆盖,房地产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来建筑住房,所以居住区中的景观基本上都是以建筑为主,也就造成了景观结构的单一性;其三就是当下居住区的环境多数被建筑与公路覆盖,景观设计受到一定的制约。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的景观要与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背景相协调、相融合,使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具有充分的适用性、文化传承性以及可欣赏性。 2.2 保持一定的生态效应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保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3 群落的多样性原则 人是群居动物,其自身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土地资源的相对紧张,就需要实现土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持群落功能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3.1 居住区景观的布局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周围的环境。在城市中,有许许多多的居住区,它们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各个区域,这些居住区就构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板块――城市。因此,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这些板块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板块合理地布局,使整个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对板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某一个系统的板块要具备绿地、河流以及生态花园,运用设计手段将这些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绿地以及建筑用地进行准确的考量,对设计规模进行严格的把控,使景观系统有可实施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居住区中的道路之间增加公共绿地,使之成为整个景观的核心。绿地系统也要有丰富的层次,对景观设计进行创新,突出景观的新颖性。 3.2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事情就是景观的构成要素,清楚了构成要素之后才能对景观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景观设计的需求。山川、河流、草地、森林等是最基本的自然要素,这些自然要素在景观系统中也是主要的构成。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要素来改善和映衬居住环境,也需要配合人工要素。 3.3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很好的视觉享受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景观内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充分的设计。在对建筑物的边缘进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区,适当地增加边缘的长度。在选择栽种植物时,也要注意空间层次的表达,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居住区的水源设计也对整个景观系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对整个景观系统的格局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处理过的水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以及现实经验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都非常多。这对居住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和理念,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效益,还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实现景观设计功能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杨喜生(197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景观规划。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理与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整理工作是优化土地资源合理的配置,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生产能力的主要办法。当下国内的土地整理工作相对侧重耕地区域的增加,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却忽略了整理工作中对于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对于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学 效应 规划 土地整理工作是系统化且复杂的工程,其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利益和因素,当下国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扩大耕地面积变换成以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前提的现代化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工作。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土地整理思路上的应用 1景观生态学 所谓景观生态学指宏观生态学研究工作中的全新的领域。1939 年A・C・Troll第一次应用该理念,景观具体指同一区域不同的地域单位内自然生物的结合体,景观生态学就是针对同一区域内具体单元空间中不同生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该种关系不是单一性的,而是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共存。该概念中将景观划分为具有相似的形式居于整体中不断反复发生的,包含系列化的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构建的异质性区域。具体的单元内景观被当做是根据不同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的镶嵌体,基于此特点各个景观有着明显的差异,所有的景观包含一定的共性,景观基本有基质、廊道、斑块这几个部分构成。景观生态学包含四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分别是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变化、空间异质性的管理、空间异质性对于非生物及生物过程产生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景观相互的交换以及作用。 所以景观生态学中包含的核心内容是生态空间的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综合性较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依据多种理论内容知识为基础,根据生态原理,依据规划的尺度针对相应资源合理的调整分配,经过景观格局对生态影响的深入研究,依据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估的条件下,拟定最合理科学的景观资源优化方法。该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整和完善景观内部的构造以及生态过程,维护生命的健康,提升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体现,合理调整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经济生产能力、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增加其运营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生态设计是控制在小区域内新建景观机构。景观生态是运用合理的结构空间安排确保整体的生态运行。合理的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构成了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2生态型土地整理及规划 景观生态土地整理是一种长远性的,客观性的动态环节,必须以将长久性生态平衡控制和自然景观维护作为目标,包含具体的生态景观及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手段和方法。维持土地资源的长久性持续生产,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一致的经济效益。景观生态学中所包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尺度、异质性、边缘、连接度、镶嵌度、均匀度、丰富度在实际的土地规划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其概括的景观功能作为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目的之一。 景观整理规划将土地整理和景观生态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标准,开展设计工作,维持生物的多元化,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提升耕地的质量,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维护生态自然环境为基本的规划方向。景观生态学为土地整理中资源的科学应用,准确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工作,提供了解决实际需要的办法,应用该体系中的分析手段和空间格局构造进行整理将保证设计工作的高效科学性。 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1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可能导致外在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等都发生明显的改变,工作中基本通过景观格局的转换体现出生态效应。博伯杰等研究将景观格局数量的划分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使用在模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景观模拟模型、使用在景观整体分析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型、使用与景观组分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景观指数方法。其研究得出的指数数据资料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该整理区域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余两种手段还没有进行大量的使用。在使用该手段过程中必须注意,部分指数相关性非常的明显,进行指数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检验工作,最大化的减少由于指数显著导致的结果准确性降低,部分的数据体 现出的结果是相反的,实际考虑整体土地的条件,合理的分析原因,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2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 土地整理工作不仅仅是包括简单的土地合并、调整和改善,还需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制作成方向性的土地利用状态,反应出实际的生态保护状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后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建立成流畅性的生态网络系统。针对划分好的整体区域,不同区域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工作,部分的研究学者根据功能分区的方向将整理区规划成水网功能区域、农田系统功能区域、人居住系统功能区;部分的研究人员依据景观的方向将整体区域划分为生态边界、堰塘景观、农田沟渠景观、道路景观、田块景观、和农村居民点;依据环境理论性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国内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逐渐的往景观生态型规划的方向过度,尽可能的将景观工程设计融入到工作设计当中,对应的农田景观工程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比我国的设计工作仍处在低级的水平,科学工作者们仍旧需要不断的努力。 3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评价 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生物途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具体的利用方式,结构和覆被情况,这是采用人为的因素对于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一定程度上对于地表的结构也造成了影响,进一步让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能量流动过程、物资循环过程都产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于区域内的景观环境必然造成深刻的改变。将景观生态的决策和评价体系运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当下可以采用的景观效应研究手法仍然不够完善,很多的外界因素会产生影响,多数条件下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决策分析出整理区的格局变化,反应出区域性的景观效应。如今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原理充分的使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将该种先进的理论方法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规划工作中,这是科学界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工作的重点部分。 土地整理对生态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该环节的实施不仅是改变了景观的格局,还改变了景观的功能;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发现,未来的景观生态学应用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整理区景观分局动态的研究分析; 整理区景观的格局以及生态过程耦合作用的研究; 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的评价手段适应性、评价指标的应用、建立对应的体系、评价标准的确定; 景观生态评价对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分析; 国外景观生态学新技术手段在整理区的应用分析工作。 总而言之,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发现将景观生态学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和规划工作当中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产生了重要的良性影响,该理论的应用为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 【摘 要】景观生态学是基于传统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多领域、交叉性科学。它是传统生态学的延伸,也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之一。本文简要阐述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和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和自然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关注以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这也使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成为业界人士不断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研究; 2)对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 3)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区域范围内预警和监测上的研究; 4)对景观生态系统在管理和保护上的研究。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必然性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2、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高潮,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1)整体性原则,即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园区内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生态学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景观生态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体现了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在传统生态学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中,地理学思维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与应用的重要因素。鉴于地理学的重要性,应在教学中避免由基础薄弱带来的负面效应,注重学生地理学思维的培养,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倡导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实现最优教学。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策略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功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1],在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治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许多高等院校中“景观生态学”已成为相关本科专业或者是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但在不同的高校专业设置中,“景观生态学”所处的学科地位不同,由于景观生态学学科交叉性和所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其可出现在生态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园林设计、资源管理等专业。专业设置的不同体现了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差异,而教学中也往往出现由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新内容缺乏衔接,使目标课程设置呈现跳跃性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景观生态学”是河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设置始于2013年秋季,以选修课形式被学生所接受,2015年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纳入到生态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此时已经具有了基本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但由于学生的专业认识局限于传统生态学中由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研究,缺乏宏观的地理视角,在面对不同时空尺度景观原理及景观结构与过程研究时表现出一定理解难度。如何针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减少或避免因学科理论基础薄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景观生态学”教学任务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特点 景观生态学概念的产生来自于两个科学概念的结合,一个为地理学上的景观,一个为传统生物学上的生态。一般认为, 景观生态学是景观学发展到生态学领域,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2]。按照现代科学产生发展的动态模式, 可以找出景观生态学的四个主要理论来源,分别为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经济科学和系统科学[3]。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由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逐步过渡到景观和区域, 其研究尺度不断扩大,反映出对生态问题的探索由微观走向宏观的趋势,并最终用以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从其理论发展及学科价值上分析“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并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学科交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与地理学、土地管理学交叉;与农学、林学及环境学交叉;与园林规划、城乡设计等交叉;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与管理学、旅游学等交叉[4]。一言以概之,“景观生态学”在不同类型大专院校中的设置涵盖了与其基础理论有关的各个学科。同时其广泛性也暴露了在课程设置中的缺陷,如基于追求学科与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并满足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应用性的要求,机械性的将“景观生态学”课程加入到培养体系中,忽视了该学科与同专业其他学科尤其是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联系性,学生的专业基础有失平衡,导致学习热情降低,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地理学思维在“景观生态学”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学与生态学在研究内容上具有差异性与同一性,而景观生态学是二者同一性的直接体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圈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该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关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在进行地表过程分析、人―地关系分析的同时,还注重各种生态过程的模拟评价。从系统论范畴讲,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圈中一个系统及其周围的生物的以及非生物的物质所组成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需要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属于地理圈的组成部分,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信息与技术系统也纳入到生物圈研究中,从而表现出生物圈与地理圈的融合。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 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5]。地理学是探讨人地关系的科学,从该角度讲生态学本身是地理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当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经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至整个生物圈,其中一些宏观领域的研究与地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景观生态学是将现代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高度融合,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持,研究大中尺度范畴问题的生态学,因此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以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的。 景观生态学不同于传统的生态学,其区别表现为传统生态学是以生物为中心,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机制,景观生态学则强调以无机环境为基础, 以生物为中心, 以人类为主导, 正确处理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并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合理调控与规划。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但它首先是一个由不同的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实体,并依据研究尺度不同其组成内容和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景观生态学坚持了自然环境这一整体的概念,秉承系统论和等级理论的原则,使各个地理要素得以综合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及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空间异质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等无一不体现了地理学的广域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此外,景观的研究尺度由微观向宏观转变,尺度变化的同时生态学的格局和过程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在群落生态学部分的演替顶级理论中包括有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和顶级格局假说,但如果考虑到尺度问题就会发现单元顶级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6]。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研究层次生态规律的尺度转换,即尺度推绎。尺度分析中涉及的粒度、幅度、范围等概念也无一不是地理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传统生态学中没有体现。 不仅在学科基础层面,地理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理论支撑,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与相辅相成还表现在地理学的新理论、技术方法的进步也同时制约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景观生态学从诞生到现在已逾70年,其研究内容从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计算、景观演变特征的追踪描述,逐渐深入到对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意义的探索,同时注重尺度效应的研究,并进一步向景观的生态服务延伸[7]。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向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等。此时,新的统计分析模型与方法纷纷涌出,如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斑块顺坡连通度指数等。众多新方法的建立与验证离不开定量地理学的分析方法,而在不同时空尺度研究对象数据的连续获取以及区域格局的对比分析方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空间景观模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8],应用更加广泛,为景观自然过程的相互作用和景观管理评价提供了研究依据。 因此,在以人类行为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地理学思维是理解和解决景观生态学中的科学问题的必备条件,具有一定地理学知识背景的人才会为景观评价及景观规划提供更宏观、更理性的视野。 三、传统生态学下“景观生态学”教学的障碍 在众多学科交叉类型中,景观生态学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十分普遍,在具体学科体系中表现为在传统生态学框架中机械性加入“景观生态学”课程。一定的分子、植物学、动物学知识积累有利于向生态学及不同分支学科逐渐深入,但离开地理学简单地讨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区域概念和大尺度的空间思维的缺失,从根本上限制了景观生态学教学的深入有效开展。 1.人类活动是导致景观变异与破碎化的根本因素。地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但传统生态学在认识不同生态过程关系中,忽视了人类行为的主导性,对人类行为引起的自然生态的变化缺乏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因此学生对景观进行分析时,忽略了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再塑造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性,对教材中的内容只进行机械性理解,缺少发散思维。 2.地理学强调生态系统格局对地域的依赖性。地球各圈层中生态系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内部的景观要素形态、景观空间结构、景观动态发展规律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对景观稳定性及功能的影响是综合的,表现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效应理论。这一点在传统生态学中未得到足够的表达,限制了学生对景观多样性的理解应用。 3.景观格局与过程是动态性。传统生态学只重视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忽视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的矛盾,不能从历史角度看文明发展和景观格局演替动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生态平衡中未曾重视人地关系协调状态的实现。景观的时间演变是环境变化与人类行为的双重作用结果,地理学中对区域历史过程的研究为景观生态过程的动态性拓宽了研究视角,并为景观的现状分析和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4.地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景观分析的基础。景观要素结构、镶嵌性格局、景观变化动态模拟等过程,无一不是运用了地理学的分析方法。此外,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技术也应用到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分析模拟和预测评价等环节,该方面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理论的实践,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升。 四、地理学视域下的“景观生态学”教学策略 鉴于地理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性,有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学科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各院校景观生态学设置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师范大学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生态学下“景观生态学”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其主要目的为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最终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全局的视角看待景观问题。 (一)深入了解学生地理学基础,增强地理学科认同 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限制了理工科本科生对地理学的认识,因此从意识上提升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是形成地理学思维的首要任务。综合探究式及引发式学习,克服惰性心理,从问题着手,激励学生主动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其形成地理学不仅是理论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等认识,自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参与到“景观生态学”的学习讨论中。 (二)优化教学内容,以契合本科生的理解水平 面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9]。首先要选择适合本科生接受范围的教材,根据景观生态学学科内容,即结构、功能、动态和景观规划,选择教学侧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标识。其次,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分析教学的层次性,依次展开教学,对重难点辅以实践教学,避免由于基础知识缺陷影响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足,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生态问题多尺度分析能力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内部及外部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内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地理学基本原理,重视人―地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等,突出人文关怀,在景观动态研究及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体现人的作用和需求,不拘束于具体的规范和指标。外部设置地理学相关的选修课模块,如“自然地理学”,“植被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达到与专业课程的相辅相成。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理论与实践并重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仅依靠教材内容不足以体现其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增加实践部分的操作。如通过课堂PPT演示与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具体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亦可选择周围一定地域,通过实地测量与考察,对该空间内的景观类型进行规划设计等。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构架,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保证“景观生态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新技术的产生以及模型的建立拓宽了其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各领域的应用。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掌握地理学、生态学等景观生态学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并参与具体景观生态问题研究,促进优良的教学队伍的形成。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 本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石河子市范围内玛纳斯河河道部分河段的植物种类,植物分布情况,工业分布以及河流水文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生态环境出现的部分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 一、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现状研究 (一)自然条件 玛纳斯河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天山永久性积雪冰川,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河道全长约420千米,流域面积5156平方千米,是准噶尔盆地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河流。流域属内陆干旱区,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10-200毫米。 玛纳斯河流域以玛纳斯河为中心线,从南到北经过上游高山区、中游丘陵绿洲和下游平原荒漠区。依次分布着冰川,永久积雪,草甸草原,森林,荒漠草原,丘陵绿洲和戈壁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二)玛纳斯河开垦沿革 玛纳斯河流域是西北地区大型绿洲灌区之一,近几十年来人工绿洲的建设使得玛纳斯河流域经济发展,在新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记载,清朝时流域内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进驻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就开始了绿洲屯垦的新时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治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供水体系。50年代以来,流域内经济经历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和初步建成工业化三个阶段。 二、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绿洲化扩张过程 受人工绿洲建设进程影响强烈的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一定得负面性。表现为人工绿洲急剧扩大的同时,开垦造田,拦坝建库,扩充河道,修建水渠,占用草地和天然林为耕地,在戈壁上开辟新城,使得天然绿洲不断减少,原始景观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剧,形成边缘环境恶化现象。 (二)城镇化建设的人工绿洲景观 随着人工绿洲的建设形成和发展,流域内逐渐建起了一大批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镇和工厂,拥有30万多常住人口的石河子市,是这些城镇中规模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一座新兴的人工绿洲城市,它是随着玛纳斯河水利水能资源开发,在一片密布芦苇、红柳的戈壁滩上逐渐建设崛起的新兴城市。它是人进沙退,干旱区人工绿洲城市建设的突出样本。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干旱区绿洲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发展迅速,玛纳斯河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11座,水库面积55平方千米总库容451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7万千瓦。目前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直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达到13亿立方米以上。玛纳斯河流域近60年的开发治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引水、蓄水、配水灌溉体系,水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成为新疆开发治理较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高的典型灌区。 玛河流域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98×108m?,在引水蓄水相结合、分水渠水库相结合、梯级电站蓄水分水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调控水资源。石河子垦区根据兵、地水资源分配协定用水量为10.6亿立方米。 (四)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植物景观资源 石河子垦区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猪毛菜、骆驼刺、白刺拂子等。常见乔木有杨树、柳树、榆树、白蜡等,常见灌木主要有胡杨、红柳、沙枣、梭梭柴等。 但根据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和当地居民访谈得知,在石河子段玛纳斯河沿岸周围能见到的植物只有少量的芦苇,猪毛菜和白刺拂子等草本植物,河岸周围除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交界公路附近有少量人工林带以外原生树木所剩无几;杨树、红柳、榆树等只在十户窑村河段有少量出现,其余河段在河道中有不足1米高的红柳或榆树细小的幼苗,更有甚者只有砂石和裸露的河床。每年6、7月份为夏汛洪水高峰期,,河道植物被洪水冲走,河岸被侵蚀严重,导致河道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自身修复能力弱,恢复周期极长,导致河道植被生态景观状况十分恶劣。 三、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玛纳斯河地境生态恢复设计理念与策略 选取玛纳斯河代表性河段进行概念性的生态恢复设计研究,提出――关注戈壁明珠绿洲廊道,让新疆石河子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的设计景观改造主题,提出三个策略。 1、生态恢复策略:减少人群对玛纳斯河生态干扰,建立自身生态恢复系统。 2、垂直交通策略:垂直立体式交通流线设计,恢复场地生态肌理。 3、乡土景观营造策略:优化河道生态空间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的前提下,营造动植物的生态涵养区,驳岸的阶梯层级生态种植区、生态景观观光区、岸滩节水农业种植涵养区。最小干预最优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引入水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策略,以体现特色、示范引领、绿色生态为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干旱区、半干旱区河道生态环境,为新疆区域内相似河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示范。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近些年来,景观生态学已经在全国的环境治理方式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当中,出现了很多在景观生态学理念之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建筑物,不仅成为了人们的旅游休闲场所,也成为了现代城市当中的一种文化象征。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工业城市中,存在很多露天的采矿工业,在此种背景之下的矿山地质环境,已经成为了很多工业城市环境治理当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对景观生态学和矿山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概述;而后对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当中的理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做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工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当中。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采矿对环境带来的破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矿产资源位置的不可选择性和国内现有的技术水平,如果在一个地区当中进行采矿生产,对景观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会导致矿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因此,必须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即为土地和土地空间上所拥有的物体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就被称为景观,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地表现象。属于一种人类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工艺品。在带来财富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在现代的景观设计当中,更多的融入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构成了景观生态学。在对整体建筑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从而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1]。 2 矿区环境质量问题 在很多采矿工业区,出现了很多的地质环境质量问题。 首先,土地沉陷积水问题。在一个地区,进行采矿业发展的时候,大多属于多煤层开采的形式,煤层大多是中、厚煤层,在长期采矿的情况之下,就会形成大量的地表塌陷的现象。当雨季到来的时候,地表塌陷会引起农田生产的地表积水。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农田减产,对农村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采矿区必然会产生废矸石,而对于废矸石的排放一般会采取露天堆放的形式进行堆放。废矸石长期露天堆放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并且会产生很多的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露天堆放的废矸石在雨季的时候,经过雨水的冲刷之后,就会产生很多有毒的金属物质,久而久之就会随着雨水的降落而流入到地表水当中,对地下水和水循环系统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2]。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当中的景观生态设计 3.1 地形的治理与利用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之前,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进行良好的治理改善,结合当地的边坡生态环境和废弃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综合治理。在对边坡地形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仅要使得边坡的生态环境得到稳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还要保证在对边坡实行美化绿化等生态工程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于边坡的稳定治理,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整改。与此同时,还要使得植被可以完全覆盖在边坡上方,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废弃地区,对于此种情况下的土地,也要进行合理的改善,但是要在尊重原有地貌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理。对于路面和坡度相对较大的地段可以适当的改造。一般情况下,对于纵向坡度的整治一般都在10°到15°之间,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配置挡土墙和排水系统来进行配套设施的完善。 3.2 植被的选择和景观的绿化 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绿色植被的选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来选择不同的绿色植被进行种植。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一般会呈现出边坡岩石裸露、地形凹凸不平、石渣过多甚至成堆摆放以及土地肥力不够的特点。在这种地质条件下,一般需要采取耐寒、耐贫瘠的植被来进行种植,还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对植被的种植过程中,采取的工艺有喷播、鱼鳞坑穴植、以及苗木补植等方式进行。在废弃的地区一般都会采取混播和混种的方式来进行植被的种植。除此之外,绿色植被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选用绿色植被进行绿化,在进行土壤改良、环境修复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3.3 场地特色景观的营造 一直以来,采矿都是人类古老的一项专业之一,展示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在采矿区,可以对工业历史和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可以在矿区进行场地特色景观的营造。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来进行景观改造,使得人们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其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来对当地的地质遗址进行充分的挖掘。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在改善矿区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对当地的地质遗迹进行充分全面的挖掘并且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当地的营造内涵。另外,还可以对当地的地质遗迹进行专项保护,矿山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矿业资源,可以在当地建立起矿山公园。通过矿山公园的建立,在保护矿业资源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绿色资源情况,对周边的居住环境进行行之有效的改善。 3.4 园林造景 在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改造治理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吸收传统的中国景观,将中国的古典园林思维进行充分的融合渗透,比如建筑小品、九曲回肠、花木配置、亭台楼阁以及塑像雕刻等,再赋予形象生动的内涵比喻以及象征。通过此种方式,不仅仅体现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的原则,还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入,从整体上提升了矿山地区的内涵。比如,可以将地表凹陷的矿山地质区改造成一个景观湖或者人工湖,寓情于景;在边坡地区可以设置半悬空式的栈桥等[3]。 4 生态景观学在矿山地质改造中的社会价值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都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效益。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矿山地质当中沉陷区的居住环境,为当地的居民建设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经过矿山地质综合治理之后,可以使得原本的地质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变得绿意盎然,在生态效益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成效。与此同时,在经过整治之后的矿山地质区,可以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通过治理之后,获得耕地315.6ha,鱼塘36.62ha,每年的鱼塘按照每年每亩可以收入2000元,耕地每年每亩可以收获600元,每年当地的居民可以收获394.06万元的收入,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不仅仅可以消除由于采矿带来的地质灾害,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大力改善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对生态景观来对周围的相关产业进行带动,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面有着很多积极的影响。在利用景观生态的理念对矿区地址环境进行建设营造的时候,还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各种成功经验,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大力发展。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外出旅游,对于旅游的地方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对生态旅游的追求。生态旅游对于环境保护是一定的,通过对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生态旅游的规划是把地理自然和生态两者相结合。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规划的种种原则,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引言 旅游是人类和环境进行自我感知和交流的的活动,而生态旅游规划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当地的特色,景观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景观生态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地理学、生态学的新型交叉学科。在景观的结构上、功能上、还有演化上,都有着综合性和宏观性的区域特点。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旅游开放,提供一个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栖息的地方。景观生态学中含有重要的三个部分,分别是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一种在空间观察描述得出的点状或者块状的结构,是与周围的环境略有不同,也是一种线性的区域。就目前来看,主要是旅游产品的附属物,如旅店、休息区、景点等。廊道则是一种景观单元,在旅游区域分别分为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水流流经的地方和游客走动的区域,都是旅游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通道体系。基质是斑块镶嵌的景观生态系统或者是土地利用类型,在旅游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旅游地理环境类型,比如自然风景和森林等,对基质的清晰认知可以加强对旅游生态斑、旅游的核心区进行指导布局,有利于确保和保护旅游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特点。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旅游就是保护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好的生态旅游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游客在旅游时也要对环境和景观进行负责,不能破坏。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旅游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保护放在首位原则 想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可以持续的利用,就需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能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本就岌岌可危的脆弱环境这样会受到严重打击。那么开发和保护关系的总体原则是:保护要放在第一位,开发放在第二位,对保护旅游环境要树立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开发,使得资源得到最好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益也能极大增长。 (二)宏观微观结合原则 一个旅游区的规划是要与本区域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再与其周边的环境结合。旅游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系都考虑进来,是需要联合部署的,考虑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还有建设的条件等都是都需要纳入到规划中,旅游本来就是很多层次和要素之间结合相互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规划也是做到点、面、线三者结合,体现市场经济需求在规划中以市场为主,充分的发挥旅游机制在市场中的定位,带动经济水平。 四、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一)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 旅游生态系统本就是一种不是比较独立的景观生态系统,在景观生态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的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本质上对资源进行空间的配制,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是与旅游地区的景观相结合的特点,景观质量是需要得到确保的,以此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旅游规划需要融合保护和开发结合的理念,对于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景观水平层次上对于旅游地来说就是一种再规划,本质上包括了旅游、景观、生态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考虑规划,核心的就是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景观分类管理,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结构规划,构建不同的单元,其功能各不相同,再利用整体协调和优化方式,确定和悬着最佳的利用方式。 (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微观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理论中,景观的结构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来描述。在旅游规划中也是可以用这几类的元素构成整体上的网络结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就是要在微观上体现出来,对前面提到的要素斑、廊、基进行综合有效的设计。首先是对于斑的设计要考虑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是与天然景观共生度比较高,能充分实现生态化,并且很好的在自然和景观文化上保持一致的协调性。廊道的设计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合理性,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同时要避免那么生态脆弱带,保护好景观。基质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 息统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旅游景观格局,从而对旅游区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并分地段进行主题设计。 五、结语 景观生态学是对生态学和地理学结合起来的产生物,其中有着两者的思想和原则,在考虑到时空上的特点,与现在的规划上的具体区域上保持一致,使得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构想和方法。两者之间的运用是体现出对环境景观的重视,对于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本文从生态旅游含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旨在能推动当代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 摘 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应该注意城市建设的园林生态问题,让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建设现代园林生态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1 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基础 1.1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 所谓景观多样行是指景观类型的不同,而景观的异质性是指景观自身的变异程度,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景观的复杂性,并包含了景观格局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后者决定了景观格局的多样化,它使得人们居住环境的生态系统更具有稳定性和柔韧性。 1.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观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的灭绝和迁入这2个过程决定了岛屿物种的丰富程度。通常岛屿的生态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岛上的物种数量越多,可能新迁入的物种数量就越少,而已经存在的物种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任一岛屿来说,随着岛屿中物种数量的增加,迁入率就越小,相反,灭绝率就越大;物种可能在不断变化,但是丰富程度相对保持不变,岛屿内的物种迁入率和灭绝率相同,这就使得岛屿内的物种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平衡。 2 园林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建设原则 2.1 园林生态城市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强调城市建设应用生态学、景观学和美学原理并通过利用系统工程、园林工程和社会工程等现代工程手段而建设的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优美的和居民满意的人类居住区。其具有城市功能协调、城市结构合理、高效益低消耗、城市生态平衡等特点,城市内的绿色空间会不断增多,灰色空间减少,绿地的覆盖面积也不断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2.2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立足现在,兼顾未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应将人的需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努力给居民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城市环境。 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建立一个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建议 3.1 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每个景观单位的功能各不相同,不同的植物群落为增加城市的异质性,比如,城市建设者通过在某些景观区域放置特色观赏植物,在城市中建设特色园林景观,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氛围,给人以视觉审美享受和精神享受。城市中的居民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对文化需求也各有差异,而只有确保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才能让城市中布满各种各样的景观群,减少拥挤的城市建筑给居民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感,让城市居民能够在景观设置中得到心理上的放松。 3.2 大力发展城市绿色经济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园林建设不仅要注意加强城市内部的绿色植物建设,而且要从城市发展角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绿色经济包含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行为。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的发展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此,在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者要注意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减少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实现城市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注重城郊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建设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范围内分散的园林如苗圃、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等称为城市基质中的斑块,和“生境岛”类似。如果岛之间没有充足的连接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类物种的迁移,为此,在城市建设规划时,相关人员必须将城区内的各个生境岛都作为城市绿地规划的一部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将零散分布的景观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网络体系化的园林生态城市,这不但能给生物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场所,而且还有利于城内外植物与动物的互相迁移。比如,城市郊外大都会存在大片的过度地带,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要好于市中心,对此,城市建设者可以通过建设防护林带的方式,在城市外围形成绿色走廊,以丰富城郊结合部的生物多样性。 4 结 语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可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对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促进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论文: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为认识和解决复杂城市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学的内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寻求既满足人类生活发展又能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被破坏,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和管理等问题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Eco-Cit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类建城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使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2 生态城市的发展 从“易经”、“道德经”到康有为的“大同书”,从“太阳城”、“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再到“生态城市”的提出,让人类对健康居住的生态城市学理论,从理论落实为实践。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体现为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景观生态学理论中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元素进行整合规划的核心提出更为“生态城市”提供了规划设计上的理论指导。 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3.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最早由德国学者C.特罗尔(C.Troll)在1939 年提出。它是通过景观的生物组成成分与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研究景观的内部功能、空间组织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 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将跨学科以及多学科的特征特别适用于集成生态的、地理的、经济的以及人文因素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对复杂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描述。 3.2 景观生态学的结构要素分析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殊的景观生态元,把整个“城市一区域“city-reglon”视为一个土地嵌合体(landmosaies).用基质(Matrix)、斑块(Patch )和廊道(Corridor)三种空间元素来描述在区域及景观尺度里空间模式的过程与变迁。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应用。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应用。 4.1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宏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充分强调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其本质上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对保持城市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其开发范式中把生态保护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中,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则是基于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之上的一种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相关原理,在景观水平层次上对城市的人文景观、环境景观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建构人文生态绿色网络结构,运用不同的功能单元,从景观绿色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城市群体空间优化。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组合方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群体空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多样性理论与稳定理论,使得在城市规划中为保证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异质性景观格局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了可能。 同时,功能完善、运行健康的景观生态网络构建可保证景观生态流通畅、景观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从而使城市实体内部的绿化体系形成一个内外相连的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出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可持续性区域略生态格局,实现生态城市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宏观的规划指导。 4.2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微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的微观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一廊一基的具体设计应用上。 4.2.1建立城市绿色斑块系统,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在设置生态绿地的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 4.2.2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的建立,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联结在一起。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斑块内廊道的合理设计组合,其相互交叉的网络结构,形成适宜的绿色廊道景观,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4.2.3基质是斑块和廊道所在的环境背景,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基质为背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区划,以体现多样性决定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和城市建设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从而建构城市的可持续性结构性质。 运用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原理对城市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城市景观格局,对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的差距还很大,甚至有时是与这一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应用景观生态学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是时展所趋。运用景观生态学,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合理组织,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营造生态良性循环,结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论文: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改探讨 [摘 要]景观生态学相关的概念理论对于缓解目前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分析,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园林专业 课程内容 实验 园林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阶段,生态学相关课程所占的分量很小,通常四年中只有一门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必修课,学生对生态学知识尤其是最基础的概念理论了解不多。因此,在针对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上,首先应该突出基础概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加强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讲解。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来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该景观生态学课程重要程度认知不充分。园林专业本科生比较重视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而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生态学基础薄弱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开始讲授之前,学生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生态学很多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当中,就会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选择的教材比较单一,园林专业更多应用了园林生态学的相关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此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更加偏向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但是涉及内容很浅,而景观生态学最主要的内容为尺度、格局与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念,因此只以园林生态学相关教材来备课的话,讲授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实验任务设计比较偏向于传统生态学,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探析 (一)强调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材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教材当中绪论部分的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和社会相关热点。而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领域相关的期刊报纸,比如《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landscape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内容和理念比较新颖,有大量的城市热岛、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暴雨时节内涝灾害等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可总结提升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于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课程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唯一的生态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景观生态学教材,比如周志翔主编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王云才主编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二类是园林生态类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和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第三类是传统生态学教材,比如宋永昌主编的《植被生态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详细查阅了以上三类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总体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划应用为主线,适当融合园林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比如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概念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社会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课程56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为16周,分讲述和实验两个部分,考察结果以考试为主。景观生态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物质环境、园林植物与水、园林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园林植物、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强调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部分主要包括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相关的基础概念理论,比如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等概念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等;种群及群落生态学部分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密度、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内关系及种间竞争和种间互利等种间关系,群落方面主要包括群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群落的基本特征、关于群落的主要观点、群落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种间关联与生态位、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地下结构、年龄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自然干扰与演替、群落的波动性、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概念理论;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部分主要从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城市环境)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两部分来进行讲述;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环境部分主要包括光与园林植物(城市光环境、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温度与园林植物(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两部分;水与园林植物部分重点讲授城市水环境、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等内容;园林植物与大气部分包括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风与园林植物等几个方面;土壤与园林植物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城市土壤特点、盐碱土与园林植物等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部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梳理出近10年的相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对景观生态相关原理的应用实践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述。由于本课程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很多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因此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加以应用,增加实践当中的理性,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规划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良好。 (三)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业调查,此部分实验的开展需要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科研项目主要是关于城市景观异质性与城市环境气候因子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可以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的获取,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参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大尺度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例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另一部分为计算机实践,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尺度差异,景观生态学侧重于大尺度对象的研究,而3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那么一些最基本的3S技术也是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波段融合、栅格图裁切、景观解译等一些技术的操作步骤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或者大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计算机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小结 基于目前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希望能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新的视角。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因此景观生态学课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及其应用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不同尺度异质性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的学科[1]。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对象 任务 景观生态学 森林资源 一、起源与发展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全景观生态学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2] 二、研究对象 1. 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2. 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3. 景观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三、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包括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过程来探讨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演替。[3] 2. 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预警是对资源利用的生态后果、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预测和警报。 3. 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这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达到对景观优化利用。 4. 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讨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生态系统的途径。建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经营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 四、应用 1、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美国兴起的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成为新的规划学派。结合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大范围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和研究。在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公园和社区游园已经实现邻里层次上的联系。国外从生态学角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研究,多着重于生态网络绿道与绿线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人与自然新的规划参数。在我国,俞孔坚(2000)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周志翔等(200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规划中,应重视厂区废弃地的开发和绿地系统建设。[4]陈文波等(2002)在综合前人对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景观镶嵌动态,尺度、格局、过程相关等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景观空间分析的框架,认为景观空间分析主要包括景观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与空间构型分析,并对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及与一般空间分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5]刘洪杰等(2003)提出了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 2、景观生态学在森林资源经营中的应用 森林资源的价值是指森林资源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一切功效、作用与影响。这里,森林资源的价值表现为支持人类的持续生存,支持其他生命的持续生存,从而实现森林资源本身的发展和演化。所以,实现各种使用价值再生产的前提是实现森林资源本身的再生产。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整体性及空间异质性,不是去分别寻求景观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美学价值,而是致力于发挥其综合价值。[6]由于森林资源功能价值与效益价值的矛盾,过去在森林资源经营过程中,采取过度强调经济效益的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方式,使人类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森林资源的自然再生能力,导致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提高公众的森林意识,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评价森林资源的价值,便于森林功能与市场和公众决策过程相结合,使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受到同等重视。在森林资源评价中要重视对其文化、精神、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独特价值的评价,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摘要: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就是要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概述了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要点。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一、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现状 (一)河道平面规划设计僵直,呆板 一些河道局部堤岸过于“渠化”,河道转弯僵硬,既使得河道缺乏美感,又使得河道水流不畅,对驳岸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片面强调河道排涝功能,将水与生态系统割开 在城市河道的建设中,建设者过于强调了它的防洪排涝功能,从而忽略了河道本身的生态系统。建设中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按自然水理念设计,将河道设计成了一个几乎无自净能力的封闭系统。 (三)城市河道驳岸设计硬质化严重 现代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中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看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但城市河道“硬质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影响和损害了河道驳岸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四)河道两岸景观设计少人性化,缺乏地域特色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然而一些河道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中缺少反映城市风貌的景点,景观设计缺少对地域特点的考虑。 (五)城市河道两侧绿带植物种植杂乱无序 城市河道的水带及其两岸的绿带共同组成了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一些河道存在种植缺乏特色,植物层次不明确,物种单一,缺少色彩变化等问题,不能很好的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提升河道两岸的景观品质。 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一)关于河道平面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讲,首先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尽可能地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而且对于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尽可能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例如,合肥市环城公园系统利用古城墙护城河旧址,结合南ICE,河、董铺水库等城市水系,建立开放的城市绿地空间环境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文物景点,岗阜起伏,水陆相间,河湖岛洲,亭桥楼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因势利导地处理平面及空间,既不矫揉造作,又不拘于原状,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驳岸的规划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三)河道两岸景观规划 1、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例如临沂市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以景观植物为造景主要素材,并沿河设置一系列的主题广场、艺术小品、特色植物园和各种水上活动区,力图在河道纵向上,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在狭长的用地范围内创造出连续、动感的“长幅画卷”的景观特质;在河道横断面景观配置上,分为河面、河滩、河堤、堤外绿化带四部分,河面宽度1000-1200米,河滩宽度50-200米,河堤(滨河大道)24米、堤外绿化带宽度70米,保持足够的景深效果。 2、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代替传统意义上单一性的物理景观 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即充分利用现有树种资源,配以银杏、柿树、板栗、梨树、黑松等一些大规格苗木和景观石,充分发挥植物特有的功能,合理、科学的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进行配置。密林、疏林、草地,果林、生态林、林缘花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建设不同主题的广场及雕塑等,形成游人的视觉和活动中心 广场可以采用生态性公园化设计,设置健身区、休闲区、集会区、游乐区等许多功能区域,并设置不同的小品与雕塑。在广场环境设计中,尽其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引入了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4、因地制宜,设置景点 滩面较窄处,游人沿河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场地;滩面宽阔处,则在河滩内适当位置开辟浅河道,塑造更加宜人、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小河道两侧用水上栈道和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增加情趣;大桥两侧,设置迎宾园,以修剪性植物进行文字造景,烘托出迎宾的热烈氛围。 (四)深化水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1、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现历史风貌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桥梁等,应加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与功能;对于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建筑,应予以保留,以留存河道的历史风貌;严格控制在重要历史建筑所在环境中进行建造活动。 2、谨防城市建设片面化,注重水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加强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止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渠道化”、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和“崇洋化”五个问题。 (五)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河道的护坡形式主要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可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亲水的好去处,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此外,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等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扑状材料;为了缓解和淡化材料色僵硬的问题:重要的举措是将单件材料的外观形态种类丰富起来。总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必将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时展要求,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引进了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将学生的学习与政治生活相联系,理论应用于实际,促进学生形成政治理念和政治逻辑思维。本文通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了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发现时事政治对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系统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应用时事政治的方法,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能够促进时事政治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推进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1引言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尤其是高中正是丰富基础知识的阶段,学生也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对学习枯燥的理论内容都会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家新闻时事,但对于学生而言,接触较少,同时兴趣也不浓厚,从而使高中生与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距离。目前有高中在政治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的教育,一方面使课堂充满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和事件的了解和思考,巩固了学习政治的基本理念,也拉近了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时事政治教育是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教师不需要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使学生愿意去学习,而是作为纵观整个课堂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本领。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学生能够看清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这样才会为学生创造多向选择的机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搜索和调研,发现目前研究学者也提出了大量的重要的理论,为时事政治的普遍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戴清香主要分析了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提出通过引进时事政治的教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时事政治在实际中的应用作出了阐述,对学生的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周德星认为时事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论证了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万西妮提出时事政治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而探讨了应用时事政治教学的途径和手段,为现代学校应用时事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了解,能够发现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了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本文的研究具有科学的依据和价值。 3时事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3.1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高中政治教学一直具有整体性和准确性,长期以来教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每次课改也是增加一些图片或者小的案例,整体内容不会过度改动。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会更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政治时事,而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也应该与时代挂钩,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国家的时事。高中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差,尤其是对国家大事的分析和理解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时事政治的教育和解释,使学生政治知识视野不断开拓,同实际相结合,促进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未来发展的眼光和谋划,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就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刻板和单调。通过时事政治教育,可以将课本的知识理念与实际的事态过程相联系,以案例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达到国家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并且应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动研究的能力,通过时事政治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看法,老师根据政治背景和意义对学生的意见给予评价,不同的学生会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分析时事政治的教学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3.3有利于学生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学习政治方面不仅仅为了将理论知识印在脑海中,也需要学会运用政治知识。通过时事政治的教育,学生能够利用时事工具解决身边的问题,站在国家的高度和层面上分析和处理,已经不是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转变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不断灌输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构建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4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1采用时事政治作为情境教学素材 现代高中教育开始逐渐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问答和模拟,但是必须与教学计划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老师将时事政治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使学生走进政治生活,感受政治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只有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才能够学好政治。在老师引入时事政治的前期,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理清要向学生表达的目的和理念,然后对时事进行角色设计以及事态的跟踪,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真正地接触政治,学习政治,掌握政治,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政治。 4.2及时引进时事政治 所谓时事政治,就是国家在特定的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一般以新闻的形式展现在每个人眼前,所以,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那么,作为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从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比较接近的时事入手,密切联系课本内容,巧妙地插在基础知识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现代国家热点问题有一部分集中在我国劳动力的现状和就业问题上,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形式,就业问题始终是面临的一大挑战,就该问题而言,虽然离高中生较远,但是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方面来看,却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就业问题是学生在考虑今后选择专业时参考的重要条件,只有对国家的形式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地研究和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喜好,才能够选择令自己满意且有发展的专业和学校。所以,时事政治离高中生并不遥远,也是因为它具有时效性,能够反应某一阶段的发展形势,体现出时事政治可以利用的价值。 4.3使政治教学多样化 传统的政治教学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就是学校和老师主要的教学目标,该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环境过于枯燥乏味,对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地被动吸收,产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并不高。通过引进时事政治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通过时事快讯增加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开启讨论的模式,老师主持和把关,并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以及奖励,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丰富课堂多样化学习方式,一方面对时事政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加强了政治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是教学质量升级的重要体现。 4.4课后作业联系与时事政治结合 对于高中学生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有效地安排课后的学习任务,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和接受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多数是以老师为主导进行的逻辑思维运转,而课后时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找到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方可解决。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和联系也应该与时事政治相融合,调动学生主动了解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引发自己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深化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接触时事的同时融入其中,成为时时刻刻为国家考虑的合格公民。将时事与课后作业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要求学生独立收集时事素材和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进行时事分析,或者对课上提出的时事进行总结和体会,这都是对知识和能力双向提高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促进学生激发个人潜力投入在学习生活中。 5结论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和父母共同的追求,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承担着促进祖国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需要的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计划中引进政治教学,是为了高度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政治教学不同于数学、语文或者英语的学习,依靠的不仅仅是多背多学,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能够从国家的角度去面对和处理问题。通过对政治教学的不断改革,近年来提出了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也通过本文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未来政治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研究能够创建相互学习和沟通的机会,同时促进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为今后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考,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孔维佳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时事政治论文:新课标时事政治高中政治运用 摘要 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运用时事政治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学以致用的时事政治与理论结合、时事政治与学情及教学内容结合、时事政治在高考应试的运用等,进一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形成政治综合能力,实现政治学习为学生服务的目标。 新课标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是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新课程下高中教师要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时事政治对理论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应对高考检测等三方面的作用发挥,培养学生政治综合能力,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以时事政治来带动政治理论知识的运用,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新课改理念 在高中政治学习中,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无味的。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时事热点,把教学内容有机地嵌入到时事政治材料中。这一方面,既能通过时事热点来提高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推动学生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增加高中政治学习的趣味性。而在新课程改革下,以时事政治来带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只有通过鲜活的社会时事热点材料,才能使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的目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时事政治,既有其现实的需要性,又能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是高中政治教学不可回避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且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2016年下半年,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美国大选,全世界都要关注美国人民到底选一个“疯子”还是“骗子”做这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在选举之前,笔者正好带领学生复习高一政治的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要复习中笔者就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及预测一下到底是“疯子”还是“骗子”当选。结果大部分学生们按报刊民调预测了“骗子”希拉里会当选,因为学生们也认为希拉时的优势过于明显。而笔者却将投资理财的方式渗透到其中进行分析:“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人自己有什么好处?”——换言之,希拉里能为美国人的财富增长做什么?由于希拉里会延续现任政府的政治遗产,亚太再平衡政策与世界警察的角色必然会继续拖着美国人民的后腿,使其经济发展与复兴会更举步维艰。即是说,在投资理财可预测的未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国家债务会进一步增加,美国老百姓的日子会更艰难。因而,笔者在课堂教学上大胆预测,“疯子”特朗普胜出的可能性很高。通过这一时事政治的介入,学生们不仅对美国民主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财富积累、分配、投资理财理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笔者预测中所渗透的投资理财知识,更是被学生所掌握、理解,当美国大选结果传来,更多的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与运用显得更加用心,并对笔者的预测结果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关注学生实际以时事政治来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在新课标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着力点之一,也是时事政治运用的重要平台。通过时事政治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使高中政治教学学以致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例,在教学过程没有一开始就切入到教学内容,而是以魏书生民主教学这一教育时事热点来导入,在介绍了相关时事之后再以班级的管理为分析对象,通过学生对班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等环节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民主本质。由于涉及到学生实际,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们看到了民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限制,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班级管理来透视政治参与,反映出我国政治治理的核心与本质,从而更理性去思考并分析问题。如有学生认为某同学最适合做班干部,但某同学偏偏无心于班级管理,醉心于读书学习中。在学习之前,往往很多学生会认为某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太负责任;但通过政治参与的学习之后,就会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并对某同学报以理解的态度。尽管班级管理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有较大的区别,但通过以类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我国的政治体制,使其充分认识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与内涵,既能有力地回击西方媒体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曲解与攻击,又能使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助于其增加分析能力,为《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把高中政治教学通过时事政治引导并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进一步挖掘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培养理性思考能力,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以高考政治能力考查来丰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改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高考政治越来越体现出政治学习以学生为本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考政治能力的考查。在高考政治中,尤其是材料分析题型中,政治综合能力的运用已经成为了高考重点的考查方向,不仅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注重政治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还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运用也进行了一定的考查。而这种考查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时事政治的考查上,在时事政治材料的运用上,高考把政治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政治能力的目标。因此,通过高考政治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既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又能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高考应试技巧的运用,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以2016年全国I卷文综38题为例,虽然第(1)、(2)题指向的是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与经济生活知识,看似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单一。而且在资料的选择上似乎也比较集中于“一带一路”,材料一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判断,材料二是“一带一路”下国际产能合作,并以埃及为例。两则材料都一反2011~2015年高考微观经济的考查,而转向为宏观经济的考查,特别重视中国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关系梳理。按理这样的材料与知识考查不会对学生形成太多的难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与“一带一路”有密切的联系,既有全球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又有全球政治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的紧密关联,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只有把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从全球化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和平稳定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分析与思考,才能更深刻理解并体会“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位置,看到全球治理模式下的中国正能量与贡献。由此所延伸的中国治理模式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可以以“埃及”这一点来带动对世界经济这个“面”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考查与分析不难发现,单一时事政治材料与单一知识点背后,往往用考查侧重点隐藏了学生政治综合能力的运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材料来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政治能力,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又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 综上,在新课标下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既要重视解决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问题,使政治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又要注重学生面对具有选拔性的高考能力培养,使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政治综合能力,从而体现新课改理念。 作者:孙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应用 摘要: 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主要是国内与国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指一些对社会影响相对较大的新闻,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且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好政治知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针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主要分为:第一,常规类的教学内容。第二,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三,时事政治。所以可以看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容与意义。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是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力度也有着一定的提高,且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主体,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此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且在时事政治中大多是以焦点问题出发的,这样也就体现出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可以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探讨与学习意识,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新课改的需求[1]。教师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好政治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外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我国党的思想方针与路线,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中阶段的时事政治来说,主要是从时事新闻的以及热点主体等方面来进行教学的。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探讨与研究等方法来进行教学。由于受到不同年级的影响,时事政治教学的重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形式化严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存在形式化严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融入了时事政治的内容,但是也只是作为课前的导入或是课后的补充,这样也就没有将时事政治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2]。 2、表面化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融入了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也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研究,并没有开展系统化与专题化的讲座。且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的不足,使得对时事政治的教学存在着随意性的现象,这样也就降低了时事政治的说服性。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措施 1、提高关注度,积累好素材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对教学途径进行创新,掌握好更多的知识,从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只有保证自身专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与牢固性,才能在开展整治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向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来提高课堂小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视、新闻以及报纸等途径来收集好有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做好更新与充实工作。且对于时事政治来说,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因此,教师在接触到时事政治有关的内容以后,就要做好存档处理工作,以此来便于后期的分析与挖掘,找出存在的政治价值。教师只有保证自身具备充足的时事政治知识,才能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好时事政治的内容,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点时间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时事政治知识。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与点评。通过为学生播放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活跃好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3]。 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融入时事政治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目标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找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习好政治知识。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还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找出更深层次的热点问题。其次,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4]。4、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对于政治教学来说,提高学生对政治的敏锐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帮助学生养成政治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不断开发与利用时事政治资源,充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发挥出政治教学的作用,融入好时事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税承忠 单位: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政治教学时事政治资源研究 摘要: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合理地开发时事政治资源,做好高中政治教学。文章主要研究了将时事政治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的必要性和策略,并指出了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政治资源 高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这也给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根据需要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将时事政治资源更好地运用进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政治学科性质需要。 政治这门学科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政治教学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将理论学习与国际、国内的一些时事政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符合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更加重视学生中心位置的体现,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时事政治运用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时事政治的使用,也能够改变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 (3)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生本身的辩证思维以及认知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摒弃以往错误的想法,进行探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的使用是符合新教学模式需要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时事内容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若能够将时事政治的内容运用进去,能够将鲜活的时事和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政治知识时会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民生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传递文明的进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够克服课本知识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3)把握合适的时机引入时事政治。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五分钟,引入时事政治是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的。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课前十分钟以及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引入,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有的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思想也比较分散,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甚至很多学生想的还是上课之前的事情。而时事政治往往比较新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是在这个时候能够将时事政治引入进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从而给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下课前五分钟,学生往往会对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惑,若是这个时候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进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4)时事政治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确保选择的时事热点针对性比较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并且经常会发生一些重大事项,所以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层面都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料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时候不能盲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政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雾霾问题引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选择时事政治的时候,选择内容不必太多,但一定要保证其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确保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新颖,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增加。时事政治对时事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便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新颖,并且符合教学的需要,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时事政治资料,选择那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并慢慢地进行拓展。若是时事政治的资料和学生生活相贴近,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出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事政治运用进来,不但能够改变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作者:方德玲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们不仅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习得课本中的政治知识,更能获得较高的政治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对于国家的时事政治也更够有更好的了解。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教学缺乏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导致上课教学效率很低。若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时事政治,从而达成了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的目的,学生极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 1.2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将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时事政治这一课题使学生参与到自主思考和课堂讨论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落实、加深,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1.3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第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对社会实事发展加以关注,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是新时展的要求。第二,将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能够有效丰富、完善课本上的知识,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可以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本上的教材、案例,另外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讨论时事政治。第三,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时事政治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同学间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判断,能有效的丰富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现状 2.1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时缺乏客观性。 在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时,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进度、课堂讨论方向进行引导和控制,并且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要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但由于时事政治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主观性过强,穿插着私人情绪,因此,极易引导学生走向思想的误区,忽略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落实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根本目的。 2.2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力度不够。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引入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讲解课堂知识,往课堂中衔接时事政治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忽视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3.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增加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时事政治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也包括许多的国际事件,例如国际关系、国家利益、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政治内容,都与现实息息相关。一方面而言,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知识息息相关,同时也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政治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能够有效的丰富政治课本的知识,使原本固定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由与课本知识相衔接,做出独立的思考,并且能够在与同学、与老师探讨的过程中做出判断,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落实课本的基本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有效的利用。 3.2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积累和讨论。 高中政治课本中出现的政治理论是时事政治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实践;而时事热点是政治理论的最典型的素材,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处处关注时事热点知识,不仅让学生知晓如今的国际社会形势和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和积累时事政治,更要努力使时事热点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把时事政治当作最好的教学素材,并且教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学会分析、讨论、判断时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时事热点是有时效性的,它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电视、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且激励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发现、学会认知、学会积累,学生也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政治知识并且试着与课本理论相连接,才能够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与政治课堂衔接,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 3.3增加对时事政治的运用。 时事政治是讲述政治理论最典型、最有效的素材,无论是知识讲述过程中还是在课后习题中,都可以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相衔接,并且教授给学生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国际关系这一课中,“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则可以恰当的引入中韩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技术合作促进了中韩友好交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还能够最有效的学会分析案例,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提高注意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们学习政治理论、认知时事政治、树立正确政治观、培养政治素养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堂教学素材以更好的巩固基本知识、丰富知识,还是在课下之余学会用政治理论去讨论现实政治,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此同时,也体现出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天雪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的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时政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应用时事政治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也是兴趣培养的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渴望。据调查,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时事政治本身具有丰富性、动态性,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材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时事政治运用与政治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眼界。 2.时政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时事政治与教材相结合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素材,培养将教材中的理论与时事联系起来的能力;另一方面,时事的真实性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再由老师对时事描述讲解,虽然学生未经历过但能够有间接体验。所以,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方法 1.开设专题讲座 高中政治老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专题教育。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时事结合联系起来。当我们学习经济全球化以及当代国际关系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联系当前相关的国际政治时事,比如,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来到北京参加会议以及亚投行的问题,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时事,通过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通过亚投行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美国不加入亚投行背后的原因等国际问题。 2.创设时事天地 通过班级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创设“时事天地”,高中政治老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来实践这项工作,老师将这些正在发生的时事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摘取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通过“时事天地”这一栏目的创设,通过这些专题可以让学生将高中政治学得更透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掌握所发生的时事政治,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高中政治教材对时事进行分析。还能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单单凭借高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引入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了高中课本信息滞后的缺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思想政治课的补充,保证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了解时事政治,不与时代脱轨。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离不开时事政治教育,只有将时政与教材完整结合,才能保证我们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周德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 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 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作者:马静静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一、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引入 (一)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由于政治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一般对政治不感兴趣,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做好高中政治新内容的引入工作。而时事政治就是引入新课的有效方法。在政治开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比较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作为政治课程开课的切入点,通过新鲜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时事政治导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顺利进行政治教学工作。例如,在教授“多变的价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引入最近猪肉价格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考虑一下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政治学习,并根据时事政治更容易地掌握新开政治课程的内容。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对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 高中政治教学开始给学生讲述的内容是以经济学、哲学以及政治学等几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这些内容中有的对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且离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和知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最近发生的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所讲内容有关系。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课的内容时,政治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2011年利比亚的危机,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政治时事详细了解它的背景资料,为政治内容的教学做铺垫。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帮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生疏的政治概念,帮助学生学好政治内容,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二、分析时事政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过程中更加轻松容易,将政治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内容进行时事政治的选取,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对时事政治问题和政治的一些概念等知识进行分析。时事政治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加强在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应用,并运用政治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和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和预习的政治知识对相关的时事政治进行分析,通过时事政治的应用培养学生政治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用时事政治联结政治教学的各个模块 在高考中,对学生进行政治的考查通常是通过最近比较热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进行的,以时事政治为切入点引出相关的政治知识。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政治教师需要对最近的时事政治热点进行了解,全面掌握时事政治,将其与要讲述的政治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时事政治将分散的政治教学模板联系在一起。引入的时事政治应该符合政治课本的内容。对于一个时事政治,可以利用政治知识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可以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一个时事政治可以有效将政治教学的各个模块结合起来,有利于政治教学的进行。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政治内容对时事政治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政治,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课本以外。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高中政治。时事政治的应用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政治的教学,通过引入时事政治和分析时事政治掌握好比较难理解的政治知识。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应用好时事政治。 作者:高文军 单位:河北高阳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政治进行结合的意义 (一)能够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所谓的时事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上最近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结合相应的时事政治问题,能够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和提升,继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二)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加以培养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当前社会上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起来,通过对时事政治信息的搜集以及分析等多过程,使得学生对整个时事政治背景以及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继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教师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这样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在掌握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机结合的策略 总得来说,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对时事政治热点的分析以及结合,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以及目的得到有效的实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专门设置时事热点教学专题 由于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所涉及的时事热点内容比较少,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当在以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专门设置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教学,通过这样的专门性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方式以及思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使得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读。另外,对于学校而言,还应当积极成立专门性的时事热点问题的小组进行研究,要由专门的教师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选取以及做出具体的教学安排,因为这样的一种研究工作是当前时事热点问题教学得以实现的一大前提。 (二)依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兴趣选取时事热点问题 如果要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在实施热点问题的选择上应当要注意合理和科学,应当依据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我国初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意识到追星现象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当前社会上某些明星现象,哪些明星在做一些慈善的公益事业,哪些明星召开演唱会,有些歌迷竟然为了买一张票去卖肾等,通过这样鲜活的话题,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依据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效教育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参与性 教师在将思想品德教学和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有效结合的时候,应当注意将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加以提升,要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要对当前社会上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以及解读,比如说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集体的团结以及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注意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例子,比如说一起抗击地震或者是非典等典型的案例或者是话题,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积极调动起来,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并制作成幻灯片,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应当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自身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合作以及团结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荣誉感以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教学的效果做进一步强化 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教师在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得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具有多元化,比如说在八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关于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知识传授的时候,应当结合我国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例子,教师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展示,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有更好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到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继而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五)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积累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来说,与日常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应当对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累积,继而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其实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内容也是一致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够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学生自身的视野得到拓宽,知识得到丰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作者:王益龙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时堰镇后港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时事板报 首先,教师应该对高中生进行组织和分配,利用班级黑板进行时事政治板报设计。设计的主要年内容包括近期国内外大型事件,例如: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的举行、朝核问题、MH370失联问题等等。通过这一方法和手段能有效让学生把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较好的就教材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时事政治竞赛和演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导入时事新闻加深学习印象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可知,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感情基础,这也在时效性上给予政治课充分的肯定。在针对时事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首要做到的是导入国内、国际大型事件,继而引入课堂内容,比如: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使同学们利用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等眼光和思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滞后、枯燥的缺点。 (三)作业与练习中引用时政材料 政治课堂作业或练习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在教中深入练习,合理带领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充分挖掘政治内涵。由此,不但能巩固政治的基础性知识理论,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准确把握时代规律和特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更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高中生政治知识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极佳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一般而言,现今的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好感,可以把新颖、新鲜的事物引入课堂,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够让学生会作出自己的分析,还能使学生相互间实现评论,进而准确、全面、系统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这也对学会生的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最为有力。 (二)有助于转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一般而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对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课堂模式,实现全新的政治教学极佳效果。新课改下的高中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传递的主要对象,而已经演变为课堂教学的新主体,由此以来,就要教师在公平、平等、开放的政治教学环境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兴趣并予以激发,系统合理的引导学生体验和观察社会生活,从而不断提高中生在面对各项问题中的判断能力,积极把改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引向深入。 (三)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合理的引入时事政治能完善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利用教材内容和方法解决对时事政治的基本问题,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抽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第二,将时事政治引入到实际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作出思考和判断,能延伸课堂、丰富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爱国情怀。第三,时事政治的引入和运用,能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事件进行关注,有效防止学脱离时代轨道。 三、结语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阶段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实施新课改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以及政治觉悟非常有利。本文就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现状、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观点。基于此文,旨在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楠 单位:庄河市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论文 一、引入时政话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使学生成为了学习机器,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应付习题和考试,可以说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个被动接受者。而将时政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中,也就将发生在身边的时事热点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主动地从听到的、看到的政治现象中把握课堂讲解的内容,并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现象。与此同时,新课改也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想恰当地把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有机结合,教师必须丰富备课内容,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随时关注和了解热点时事,建立自己的时事政治库,丰富政治知识,提高政治专业水平。教师可以在一堂课开始的五分钟说出一件政治时事或者一个政治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先说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充分联系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政治现象,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收入分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统计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月收入、年收入和平均收入,比较不同职业和劳动强度下收入的差异,从而引出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并且在全班同学的讨论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原本单调的政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动性。 二、讨论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时事政治信息,但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作为一名新课改环境下的政治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索需求和求知欲望,将近期发生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引入政治课堂中,对大家普遍关注的时事政治进行讲解和分析,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深刻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比如北京APEC会议召开期间,很多学生都会关注大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而很少有人会深入了解各国的外交政策,教师就可以在政治课堂上引入这一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国家主席同志和不同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的情景,进而通过引导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我国和其他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再比如讲解“对外贸易”一课时,由于话题比较宽泛和不贴近生活,生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介绍在中国举办的南亚博览会、深交会等贸易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贸易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层层递进地引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学习的过程也会充满乐趣。 三、创造政治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高中政治课本理论较多,内容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学又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严重不符。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政治情景和设置相关的政治问题,将学生分成各个讨论小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形式,尤其政治课堂更要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和老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政治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主动思维的能力。比如讲解“中国领土主权”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钓鱼岛事件”引入其中,让学生提前上网搜集有关钓鱼岛事件的素材和评论文章,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课堂上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讨论面对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问题上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最后可以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引导学生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与身边的政治事件和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可以打破课本的局限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作者:于静芳 单位:山西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思想品德课中时事政治教学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时事政治的热点,巧妙高效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服务呢?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条做法很有效。 1.要尽量选用切合生活、贴近生活的事例。贴近生活的事例更容易和学生拉近关系,学生学习的时候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不会陌生,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新意,教材也可以借此机会增添些时代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2.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在教学中,选择时事政治热点时,必须考虑到正面、正确的导向。例如,在九年级《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一课中,我们可以结合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结合其中的内容选择“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等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慎重选择药家鑫、李天一等案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讲述这些反面事例,分析给其他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对自己的父母带来伤害以及对在社会中形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验证责任意识我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3.要积极体现时事政治的时效性的体现。教师在选择资料的时候,还要考虑材料的时效性,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材料。比如,在《艰苦奋斗》的这一课教学中,结合当前党的“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入一些生活中看到的、听得到身边的事例,感受党的教育活动是和我们密切联系的,认识到“光盘行动”、节约行为存在价值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离我们并不远,很好地增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时事政治教学的范围,把知识的积累引向课外 时事政治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里,还应该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是时事知识竞赛、模拟记者会、报刊剪辑展览、手抄报、黑板报比展览等。 1.时事热点知识竞赛。时事热点知识竞赛常见形式是以最近一段时期有关时事新闻和重大时政问题编辑为知识点,采用各种竞赛方式,如选择、抢答、辨析、简答等,制定好详尽的答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评判员依据选手回答的正确度和时间进行打分,之后进行成绩统计和奖励。这种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提高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 2.模拟记者会。它是带有模拟性质的教育方法。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主持人、小记者、发言人。事先对提问的问题进行筛选,由发言人进行相关内容的准备,这种一问一答式的论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敏捷反应能力。这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平时广泛涉猎新闻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平时留心时事、学习时事,并借此更深入思考一些时事的“热点”问题。 3.报刊剪辑展览或手抄报比赛。平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整理搜集与时事新闻热点有关的文章、图片等,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剪辑粘贴在一块,做成剪报。还可以让学生办手抄小报,并装订成册,全班阅览评比,并放在教室图书柜供大家翻阅。通过正确的导向、较好地体现时效性、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偶像效应”等宏观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时事政治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和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时事政治教学的形式不一而足,每位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的了解出发,真确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不那么枯燥,我们的时事政治教学也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石仲荣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时事,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运用时事需做到:端正学生对学习政治学科的认识,改变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思想政治与时事政治。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是相辅相成的,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的实际案例补充,思想政治是时事政治的理论说明。现阶段,我国的高中教育忽略了时事政治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本文结合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作出浅析,并对当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该如何运用时事政治提出一些见解。 一、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 政治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教育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大多教学目的都是以适应考试为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时事政治,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和生活实际来讲解高中政治。生活中的时事政治与时俱进,信息与生活实际相关,教师合理地运用会提高学生对政治书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效率。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注重结合实际,发挥政治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状况 (一)学生对政治学科认识不够。 对于高中政治学习,学生主要是以达到考试目的为主,并没有从政治学习中了解到政治理念的真正含义,更不会把课堂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因为高中生直面高考,在政治学习方面都以高考作为前提,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深挖渗透政治知识。加上其余的课业繁重及高考的巨大压力,对政治知识的学都停留于应付考试的阶段。 (二)教师讲课不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的模式单一,完全不注重生活实际,一味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出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两大原因:一是由于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二是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应付高考。这两大原因造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被动性,学生也就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由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不足,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应试的心态来学习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根本无法更深层次了解政治知识的含义,也无法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政治知识,导致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发展不全面,有的甚至缺乏政治思想,对当下时事政治漠不关心,完全失去主动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单一。 政治学科是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科。通过政治教育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促进思想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基本方针原则。在对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时间中,学生可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政治大事和社会经济现象。但现阶段政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根本无法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 三、高中政治教学运用时事政治的措施 (一)端正学生对学习政治学科的认识。 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对政治学科的了解,认识到政治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能专门以考试为前提对政治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当下的政治大事件作为前提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讲课内容,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来讨论时事政治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分析时事政治时间的意义目的,让学生结合书本理论来发表对当下时事政治事件的看法。 (二)改变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现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采用填鸭式教育。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且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引导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政治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对时事政治有自我认识。教师要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出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从而“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味地只注重背诵课本,而不结合实际,不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就只能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例如,在课后的政治考试中,学校出题考试的试题也可多加入当下的政治话题,让学生结合当下的政治话题来对书本知识进行总结运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后对国内外时事政治事件的关注度,更能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促进德智全面育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更会影响学生对当下政治事件的看法。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正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时事政治事件是息息相关,学生可通过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当下的时事政治事件。时事政治事件不仅是对政治书本知识的扩充,更是政治书本知识的实际案例。大多教学目的都是以适应考试为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学生也没有从政治学习中了解到政治理念的真正含义,更不会把课堂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教师根本无法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上,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山瑞华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教师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 高中政治课作为宣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理念的综合课程,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方法论,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涵盖多领域的课程,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当代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将时事政治讲学融入进来,让学生从对时政的分析中全面系统地理解政治课程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一、时政分析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 (一)学生更易剖析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以课本内容解析为主,习题练习为辅,属于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背诵和做习题中才能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这种模式的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对当前时政的分析,将自己局限在固有的答案中,只会总结过去的经验,而不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将时政分析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新观察、新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有据的提出新观点,不被固有的答案所限定,开放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分析。 (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政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部分,理论知识点多,学生大部分会将理论全部背下来,在答题时多写理论,缺少实践分析,而高考政治考点针对的都是当前时政的分析,学生如果缺少对时政分析的经验,就会陷入迷茫。所以,在教学中,将时政运用到政治中,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指导,让学生从对时政的分析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时政题型的答题思路,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此促进理论知识的运用。 (三)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 原有政治老师对政治理论内容理解深刻,但是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客观评价,一是因为教师平时没有时间关注时事政治新闻;二是带领学生做的习题都是主观性很强的政治理论,已经有固定答案但是缺乏创新性评价;三是传统政治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一旦改革,就需要打乱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导致老师缺乏时事政治分析。但是现代政治教学非常注重时政分析,因为教育部已经将对时政的分析列入到高考考纲中,所以,教师在理论不断巩固的时候,再加上对时事政治的时刻关注,能够将对时政的分析与政治理论相互融合,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时政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一)教师与学生讨论时政 每天新闻都会实时播报很多事件,所以时政新闻的案例很多,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关注新闻动态,在政治课抽出十分钟时间与学生讨论时政新闻,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也能让学生了解每天的时政动态。并且老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是存在代沟的,老师更偏重于政治理论,但是学生喜欢自成一格,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讨论形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可以提出新观点。对于国庆阅兵就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比如中国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主席提出的和平理念体现在哪? (二)历史时政分析 时政分析除了针对当前之外,还应对历史中的大事进行分析,因为历史与政治是分不开的,要学会综合思维理解。比如分析商鞅变法的政治作用和哲学思想,商鞅变法作为改变了战国政治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当时的时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学生对历史时政的分析一是加强学生多方面的时政理解力,二是针对不同时代的时政有一个总体把握,三是巩固理论知识,有效的将理论活用于案例。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也让老师的教学内容有新意、有突出,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师加强时政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所以对于时政的分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并能对时政分析有独到的见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每天缺少关注时事政治新闻的时间,而政治老师每天只针对政治学科进行研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时政,这就需要教师每天关注民生、社会新闻并进行记录整理,便于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教师既能够对每天的时政有了解,也能够加深专业能力,再给学生讲学时更加轻松,活学活用。 (四)理论教学联系时政 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针对课文内容适时加入时政案例,比如对人民币汇率调整内容的解读。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调,那么对泰国的哪些方面有影响?从新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每年去泰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就会降低旅游经费,使更多的人去泰国。并且泰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零件、原料、农产品等,人民币汇率下调会降低泰国的进口成本。教师可以先行分析,然后让同学举出反例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或是继续加深对国际市场的分析。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与时政的结合。 三、结语 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对政治教学实践性加强的表现,在政治教学中,只有多加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政治的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断引用时政案列,让学生加以分析,使学生在对时政了解后,更好的将政治的理论点表达出来。 作者:马雪娟 单位:甘肃省夏河县夏河中学 时事政治论文: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延伸高中政治教材内涵 高考政治试题背景材料都是当年时事政治内容及新鲜术语。例如,前两年考的光伏产业等,教材中没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对其也不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进行补充,延伸学生的知识面。高中教材一经修订,每年都是小改动,使得材料滞后于时展,缺乏新鲜感。所以,教师在补充时事政治信息时,应让学生运用教材观点去分析和思考国内外大事,使理论有用武之地,延伸高中政治教材的内涵。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 培养能力许多高中政治的常规课堂模式仍然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关注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参与和锻炼,导致课堂枯燥、沉闷,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无法实现高效教学。时事政治因其内容鲜活、更新及时,会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更好地充实新式的探究法、情境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师生能在对时事政治看法的交流与互动中,增进情感,共同提高。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不足 (一)缺乏实效性 某些教师为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事件的播放与传达时,多利用社会时事事件引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或者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应用方法使得时事政治内容缺乏独立性,成了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性内容。 (二)缺乏针对性 有的高中政治课堂在引入时事政治时,主要为了形式上的课堂新颖,没有针对时事政治内容进行专门的理论分析。有的课堂虽然讲解了时事政治材料,但是讲解不规范,点评不到位,既没有说服力,也不能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及教材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学资源和时间。 (三)缺乏系统性 有的高中政治教师不能对时事政治与教材进行统一,讲解事件时缺乏系统性。这些教师往往随机发挥,课堂随意性强,备课不细致,使时事政治不能更好地为高中政治课堂服务,变成了花架子。 三、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 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作为课堂的主导。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和理解尤其如此。因为时事政治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热情,调动对高中政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搜集和整理时事政治资料,提高学生收集、统计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真正锻炼学生对热点和焦点问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对学生偏激和偏差的观点予以点拨,让学生在自我批评、合作沟通中升华知识与能力。 (二)合理安排时事政治的课堂引入 一般来说,高三文科班最后半学期,教师可以安排整节课的时事政治点评,用高中教材四个板块知识角度分析同一段当年的社会热点或者国内外大事。下面,我主要就常规教学进行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教材为主,对时事政治的设计与讲解应该科学、合理,既不能冲击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时事政治的扩展。何时引入时事政治没有定式,一般课堂中,教师采用时事政治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材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进行时事政治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对整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我看来,不能为了引入时事政治而引入,要结合每节教材的实际内容和教学目标。时事政治应该为了补充和拓展教材、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服务。在课堂的中间设置时事政治的探究题,是一个合适的思路。因为课堂中段是学生疲劳期,学生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听课,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且此时课堂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基础性知识点,学生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探究时运用的理论。设置合适的时事政治探究材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同时,教师应及时点评,完善学生的观点,增进学生的理论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例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中,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教师就可随时针对当时的国际关系动态节选资料,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能体现课堂的讲练结合。而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高考和会考题,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兴趣 首先,定期开展时事政治的讲座。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时事政治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来解决学生的困惑,改变学生的错误看法,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上发展。例如,对“钓鱼岛应该归属哪个国家”等事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与热情,并在时事政治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其次,进行演讲式课堂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时事政治材料,并进行语言的组织,在课堂上以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释放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时事政治的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将时事政治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观点观察、分析、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时事政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能学以致用,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国内外热点问题,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高中政治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有效运用,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合格政治素养的高中生,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 作者:眭国新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将声音、音乐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完美的视听方案来全方位地打动观众,这就意味着音乐节奏必须与画面动作正好合拍,音乐风格也必须与画面风格完美匹配。音乐还能够决定媒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主题和背景,参与叙事,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情绪与烘托气氛等,以其自身的魅力增强大众传媒的可看性和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音乐和音效的设计与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符合数字媒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这就使得音乐成为该专业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艺术类型。学生在专业中会涉及到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的制作、音效设计、多媒体作品的配音、数字音频的编辑、人声润色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做好这些除了要学习数字音频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音乐素质。 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数字录音室或相关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作室内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动画的配音、录音、音频编辑、音效制作、声音合成等工作,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结语 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所探讨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然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案,才能培养出兼具软件技术和艺术素质的现代专业人才。(本文作者:金鑫、张艳、刘宇、刘春花 单位: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现今,基于数字技术发展中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分析,重点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影响 一、引言 新闻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经历了纸质、广播、电视媒体后,近年来,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媒体以其独有的性质为新闻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新闻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闻传播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了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于一体的传播媒介。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普遍性、互动性等信息化发展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新闻传播带来了变革。据《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指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由此可见,数字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闻机构通过开设专属的微博、微信平台,以及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反馈和传播,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革新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跨越性发展,提升了传播的效果。通过分析与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发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据调查显示,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新闻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传播与浏览,如“人大新闻群,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这条微信新闻在推出之期,其浏览量达到500万之多。第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中可视化新闻的应用。“两微一端”利用数字技术将文本可视化,实现了新闻内容可视化的应用,从而带动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第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直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直播技术是《人民日报》中“中央厨房”最先推出的新闻传播形式,它将新闻内容与多种媒介综合后在微信上进行传播。据调查显示,这种新闻传播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新闻的浏览量和阅读量,实现了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第四,VR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摄影设备科技化的发展,全景摄像机已应用到新闻采集与传播中,实现了新闻信息可观化与清晰化。与此同时,VR数字媒体通过手机VR专题应用,使受众观看到全景式的新闻报道,实现了新闻的“再现”。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同时也加剧了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的透明性和自媒体的考验。(一)使传播效率更高数字媒体中的微信、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广泛性、更新快速性,实现了新闻的快速传播。微博、微信简化了新闻工作者在纸质新闻、广播新闻中撰写、修改、报道的过程和内容,新闻工作者用精简的话语将新闻内涵表现出来,尤其是面对突发性新闻时,有利于其实效性、及时性的传播,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的跟踪报道,从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二)使传播内容更广泛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同类新闻或是同一条报道的不同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新闻机构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了同一条新闻的多样性报道。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新闻机构对新闻主体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进而使新闻传播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些新闻客户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报道,使受众在浏览新闻时(如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浏览),当输入关键词或是某一主题时,会出现不同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同时也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三)优化了传播媒介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新闻传播媒介。针对传统的纸质媒介,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印刷技术,并建立了数字媒体采编业务网,从而提高了新闻采编的速度,缩短了纸质新闻报道的周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介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实现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人们的视听率。(四)舆论监督透明化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及其普遍应用的环境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新闻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与娱乐、广告、言论之间的“阻隔”,从而使新闻报道日渐趋向娱乐化和趣味性,进而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评判原则。与此同时,由于受众的话语权不断得到满足,人们通过数字媒体在微信、微博上针对所传播的新闻给予了有效的回馈,从而对新闻报道作出了规划与调整。此外,媒体机构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开展专题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众可以利用自身的数字工具,有效地对新闻进行评选与监督,从而实现新闻舆论监督透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五)来自自媒体的考验数字媒体技术虽然为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革新,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危险,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自媒体。所谓的自媒体,就是指受众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数字媒体对新闻或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受众成了“媒体工作者”,受众的微信、微博成了“传播媒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作用和以往掌握独家新闻资源的优势。目前,“自媒体”已成为媒体行业关注的重点。 四、结语 数字媒体是依附于数字技术而产生与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强烈的互动性、广泛性、传播性等特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对现今的新闻传播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者:董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对展示设计的运用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我们逐步步入了非物质文明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展示活动日益丰富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跳出传统展示的固定展板展台模式,拓宽了媒介载体,丰富了展示形式,使得展示的效果得以加强。数字化展示将会更加生活化,方便人们参与。 关键词:数字媒体;展示设计;交互技术 现代的展示活动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以艺术设计的手段对展品进行展示介绍,使参观者容易接受设计者要表达出的展品信息,充分了解展品内容。展示活动是特殊的广告形式,也是最常见,规模最大的宣传手段。它是信息交流的窗口,我们可以在观赏中思考,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如今,展示活动受到信息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向数字化媒体展示趋势发展。它是将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将展品展现给观赏者,更加增强视觉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体验。交互性是数字化展示的突出特点与优势。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用技术高度模拟人类的沟通方式,可以实现展品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在整个过程中,观众在信息传播中占有主导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主动去获取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所有繁杂的信息,提高了观众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缩短了观展时间,有利于有用信息地高效获取。学习研究交互性数字媒体展示也是环境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的需要。数字化展示平台拓宽到网络,观众可以通过电脑、电视、手机接收展示信息,与传统的展柜展示相比,节省了贵重物品和大型物件的运输成本,减小了历史文物的破损风险,展示形式轻松便捷,节约资源,符合我国提倡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交互”一词语出《京氏易传•震》:“震分阴阳,交互用事。”词典中解释为互相、彼此。 本文研究的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即观赏者通过展示空间的交流平台,与计算机产生的交流互动,双方共同参与其中,平等自由。观众从展示的信息中获得灵感或想法,再通过交流系统反馈给电脑,商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商品市场,进行再生产的导向,使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期望。人与机器交互的纽带是人机界面,即用户界面。人们是通过这个窗口来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计算机语言转换成人类语言被识别,界面在将观众的反馈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传入系统。观众既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也可以控制机器来把握信息的种类,读取的速度等,人机界面的功能直接影响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效果。数字媒体展示中的人机界面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显示窗口,已经随着新技术的革新拓宽了显示方式。日本早在六年前bother公司就研发了“视网膜成像显示技术”,不用任何的幕布,直接在人类的视网膜上投影,这一发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有可能会改变我们感知信息的方式。由于技术的安全性遭到观众质疑,这项技术并未得到普及。2012年全世界出现了最薄屏幕,是在肥皂泡上进行放映,称之为“泡沫幕布”。可以展现二维,甚至三维的效果,泡沫在空中飘浮时,图案的纹理还会改变。创意十足。不仅显示方式变得多样,显示的领域也不只是视觉,多感官感受开始成为展示的内容。因为人机交互不只是用眼睛看,还有多重的五官感受及行为互动等。5D电影院就可以跟随电影中的情节来刺激观众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互动。计算机的显示输出是人的输入,而人的输出则是计算机的输入。 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及方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与电脑的互动也早已不止是控制人机界面的按钮。如今,电脑可以识别我们的语音,表情,手势。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可穿戴式手势界面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将硬件穿在身上,投影仪和摄像头随身携带,可以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作为界面,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实现缩放地图,拍照,打电话等功能。上海世博会中各国展厅也大量运用了手势识别,声音交互,灯光脚步交互等。不同的交互形式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不同,交互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多角度地刺激观赏者的感官,使观众更好地接受信息。近年来,我国大型展会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博物馆科技馆领域。数字媒体交互展示成为展示形式的主流,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馆中数字地球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三维沙盘,准确地展现出我国最新的地貌景观,观众可以从二楼向下俯瞰,目光所及我国的每一寸土地,效果极具震慑力。数字地球厅内观众可以通过使用触摸球选择荧幕上所播放的天文资料的范围。2011数字美术馆“三媒合一“是一项对当代媒介变革有巨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三媒合一是指把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三种不同媒介相结合,观众可以同时阅读阅读、欣赏视频和浏览网页,开创了一种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利用VR技术的360度环幕立体投影,使现场观众有一种强烈的临场感。2015年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中“梦幻长江”是数字媒体展示的典范,采用了无轨三自由度骑乘车技术,是全世界第一次运用此技术的展项。让游客以第一视角,切身感受长江干流最经典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但是我国数字化展示仍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数字化展示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到限制。 我国很多公司缺乏创新人才,展示项目没有新意,大多雷同。然而我国展示行业市场需求大,数字化互动展示设计前景光明。人在交互过程中占主导作用,也是交互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展示设计应该最大化的吸引人的注意力,把数字化展品的设计参数调到人体接受的最佳值。比如人的视网膜中央视野比外围视野清晰,所以展示设计时要把主要交互信息放到屏幕中央。再如,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刺激可以提高人的信息接收效果,展品可以把声光色多种媒介结合多感官展示。以人为中心是展示设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数字技术的革新。如今,人机交互技术向智能化交互迈进。展示中心的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展示公司的历史文化,服务品质,工程业绩等,优化企业形象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反馈客户信息的平台。企业要不断对展示中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增强现实技术(即AR系统)就是在真实的物体上投影,叠加一个投影来加强现实物体的效果,是现实和虚拟的融合。要想把增强现实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公共空间展示中去,就要相应的升级输出显示设备,比如微型投影镜头,可穿戴显示器等。注册技术是AR系统的核心技术,使虚拟影像找到对应的真实物品。注册分为动态注册和静态注册,而动态展示是未来发展趋势,更可以提高观众的观赏欲,展示设计不断更新技术去适应时代的步伐。 作者:张艳 付绪捷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是科技信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交叉学科,它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全面渗透到工业产品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它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数字媒体技术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逐年增加,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师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现阶段产品设计在渐已成熟的软件技术帮助下,产品的表现力、造型的真实度、视觉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工业设计相比,都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工业产品设计需要,也促使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2]。 2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工业产品设计前期阶段的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将为工业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数字媒体技术介入使工业设计师节约了前期准备时间,提高了准备效率。与以往早期的传统动画电影不同的是,在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策划、纸上绘图创作之外,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可以通过Ps、Sai等二维图形绘画软件进行绘制,便于进行二次调整和修改,避免了纸质手稿的局限性,提高工作效率。 2.2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工业产品中期制作阶段是整个产品制作的中心环节。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制作软件具有真实性、精确性和无限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我们可以将之前的创意图利用数字媒体三维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制作出立体效果,使产品设计更加直观、更加生动逼真。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更适合工业设计产品的定型和后续改进。 2.3在工业产品设计后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工业设计后期的处理阶段,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贴膜、灯光及渲染,使产品效果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避免了单纯手绘中难以实现的真实效果;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产品附加动画效果,使产品更具有表现力,真正使得数字媒体技术服务于工业产品设计[3]。 3数字媒体技术在未来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工业产品设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未来的工业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全面。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工业产品设计的情感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及影片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设计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体验设计产品,做到身临其境,与产品的内容进行情感互动,实现“所及即所得”。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创作空间,使工业产品设计不再受限于技术的制约,工业产品将会产生新的变革。 3.2制作平台更加便捷 以犀牛、3D等为代表的三维产品制作软件将会推动工业产品设计不断前进;大量的跨平台交互设计软件的推出和更新,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全方位,全时段的沉浸式设备的应用,都将促使工业产品更具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5];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将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简化操作程序,设计出更加便捷、迅速、人性化的数字软件,简洁的操作及制作将在大众面前得以推广,甚至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4结束语 以数字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已经使工业产品设计的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数字媒体技术赋予了工业产品设计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工业产品创作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创作空间及其表现空间。 作者:张慧 秦志远 魏莉 单位:贵州大学 现代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设计 1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动画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是中国大陆地区创建特有的名词.该词最早出现在1993年创立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和1998年开始发现的动漫讯息刊物《动漫时代(AnimeComicTime)》,因其特有的概括性被大陆地区开始被广泛使用开来.有些人把动画认为动漫,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动画包括了动画和漫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动画已经从简单的漫画(cartoon)、动画(comic)发展到了动画电影、动画广告、游戏制作、影视视觉效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动漫教学等各方面,渐渐被人们所熟知[1].我国最早的手工动画片是于1926年由上海的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随后我国又发行了多部长片动画,如《黑猫警长》、《葫芦娃》、《魔方大厦》等,在国际上收到了认可和欣赏,其中多位代表的人物形象也在2015年的上北京举办的“致青春———中国经典动漫90周年纪念展”上被重现.手工动画虽然将画面绘画的栩栩如生或者精巧美观,但是制作过程过于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繁琐的任务.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产生将动漫的制作变得更为简单与科技化,其工作原理来源与手工动画,只是运用了一种叫做关键帧的技巧[1].这样只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关键帧进行操作就能把后续工作交付给计算机制作,这样将大大减短制作动画的时间,计算机制作动画的技术就很快的被使用在各个领域中. 2动画设计相关理论与技术 通过上段的阐述,我们发觉动画与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Flash等软件创造的动漫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动画.下面我们将进行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画,尤其是在电影和电脑上出现的动画,是将许多静止的图案制成的.这些图案会按照制作人安排好的顺序,以不同的速度呈现,让观众看见运动发生的轨迹变化的情景.这些情景只受时间的先后顺序控制,所以大众将这种类型的动画称之为“时序动画”.在现有的几何算数教学中,大部分几何教学动画都是时序性的[2].时序动画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在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上出现了新要求,因为数学问题在运算中的过程往往是不能预知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情况下,提出了动画设计.动画设计诞生于动态几何图形,它是将几个点的位置变化来改变画面的变化的动画,为了强调在同一个画面中不同目标所有的关联.点的位置能决定坐标的参数,也可以说动画设计的画面是由参数进行决定的.时序动画的创造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绘制,过渡和衔接,主要是将画面的转动变得更为流畅自然,这种工作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3].而动画设计的创造的问题则是在一个画面上不同目标之间的联系,目标的位置不单单是由时间控制,更是由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所控制的.动画设计平台的制作功能不同于时序动画制作平台. 3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中的动画设计是在时序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对于时序动画制作是经常运用的基础动画技术和高级动画基础,以及时间线的基础上创造的.动画设计的画面驱动是将同一画面上不同目标之间的联系改变加以实现的,和一般的时序动画不同.下面是几种动画设计的变化原理:(1)在曲线上随便选一个点为自动点,记录自动点相应的目标,设置该目标的速度、范围和类型让其运动,活动到接收了中止的命令,这是曲线上半自由点运动.(2)点与点之间互相具有几何约束关系,一些点的改变会引起被约束的点的改变,应用这个方法也可以让多个点带动一副动画,这是受约束几何对象运动.(3)自由点是画面上可以随意改变的点,改变自由点的适合,与自由点有几何关联的对象也会产生变化.自由点是为了将彼此独立的目标作为坐标而形成的,改变一个自由点就会让两个目标发生变化,从而是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发生了变化,这叫做拖动自由点引发的相关运动.(4)最本质的就是目标的变化对图形产生的变化,这是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5)一个固定的目标,在经过几何关系的变换下获得一个新目标的联系,在这种几何关系的变化下,新目标就能动了.这种方式叫做几何变换创建运动对象.动画设计是运用同一画面上不同目标的变换而进行控制的动画,接近于多项式逼近任意连续函数,运用动画设计的原理达到对任何策划的某类动作片段的效果.但这种运动的作用不光是由时间控制的,它可能是上面变换原理的一种,也有可能是几种运作一起的方式.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器,作用是制造、编写动画和游戏;另一个是播放器,是将动画和游戏画面播放出来.在结尾后,将形成两个能单独运作的文件,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制造器和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播放器.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制造器在创造是参考了制造时序动画的工具Flash的思维,将图层分成了普通图层、引导图层和遮罩图层三种.引导图层中又将分为普通引导图层和运动引导图层.普通图层在与引导图层产生联系后,就将成为被引导图层.在以时间控制的时序动画中可以将画面的变化作为主要工作.在画面变化中的目标变化在与确定位置的驱动中,相干的联系目标坐标位置固定了,按时间顺序播放便成了动画.将制作图案中的物体理解为不同的目标,这个目标的位置和大小形状能够当做是目标的属性.而要求在于如何让这个目标产生运动,这里是参考Flash中的关键帧.一个动画设计数字媒体中文件可能拥有一种或者多种画面,其中以一个画面为主画面.在播放中参考文件内的时间轴,将不同画面的用于记录各图层中的相关图层的引导播放.一个画面中可能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场景,一个场景放一帧.而帧中可以放入图案、动漫、音乐或者游戏等不同内容,一个画面包含着多种场景,而场景中又加入包含不同内容的帧,将画面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制作完成的动画作品要有数字媒体中中专门的播放器来放映.逻辑数字媒体中播放器用于完成编辑好之后打包的动漫或者游戏画面.播放器类(Player)包含了播放器框架类(Playerfrm)、播放器文档类(PlayerDoc)、播放对象类(PprojectClass)、播放器视图类(PlayerView)这几大类[4].在参考了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设计思维,数字媒体技术的功能主要是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关键帧的技术来完成的,关键帧技术是指将运动目标插值完成对动画的变化控制,象目标的大小、位置、形状等的变化,也可以对多个目标参数做组合插值.为了更好的完成插补帧,一般是运用线性插补法[5].补间动画是动画设计技术中最基础的,FLASH中的补间动画主要分为形状补间和运动补间.形状补间动画是指目标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又被叫做变形动画,运用FLASH在创造过程中只要将关键帧上不同模样的目标设置了变形动画,就能完成过程中的变形;引导层动画原理是指一个引导层动画需要至少一个引导层和一个被引导层,且引导层在前,被引导层在后.如果有多个被引导层,就称之为多层引导动画.在引导层上设置命令之后,就能让被引导层上的目标按照指令运动;对象动作类(Action)将预先设计的动作分类用图像展现在对话框中,选择目标对象(selectCurObj),除了选择已经制作好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设置应用程序对象(Application).在选择好目标对象之后必须设置事件(AddEvent),比如像鼠标操作、键盘操作、场景反映等.双击鼠标左键即可修改其属性. 4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发展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制作工艺是利用计算机程序二进制式编程进行对各种事件信息进行存储记录,其中包括事物时间、感应知觉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中的狭义数字媒体就是利用感应知觉的应用使得情感得以在设计中获得解放的,常见的狭义数字表现形式有虚拟化影像和动画等形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上有着特殊的辅助功能,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过程中常常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编程作为表现工具且将其作品安置在计算机媒体播放器中,这就是常见的计算机媒体设备,它的应用范围包括平面媒体设计、字体参数标准以及整体结构布局等.现今大部分动画设计研究所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程序编程现实动画制作状态.由此可见的是,数字媒体技术制作中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交互性特征,其特征是通过各类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以及制作者设计参与其中给予数字媒体技术生命力和活力,通过提高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减少数字媒体技术的错误应用,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创作研究进行相互探讨研究.数字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决定了作品完成后的感官效果,能够为影视作品和动画起着包装的作用.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过程中,作品需要放弃个人感官特征,所有制作效果都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需求、声音效果需求服务,不能按照个人、总体风格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中,作品的色彩结构、界面设计都体现了创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准,这样也使得数字媒体技术的动画设计作品都拥有相应的特殊应用方式,有利于动画设计的想象空间和丰富动画设计的技术表现形式.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影视业和媒体传播方面的应用情况非常好,市场对其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动画设计也开始对动画模式与动画质量提出严格的标准,而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互相竞争能够提高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的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制作水平得以提升[6].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带领下,能够让动画在设计方面的理念都得以实现,能够让动画作品能够更加的灵动、富有内涵;能够为动画设计带来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为中国带来更多的优秀动画作品.数字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创新表现方式与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体现出来,目前我国多数动画制作者已经掌握了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制作方法,通过将动画作品由计算机编辑程序进行处理,并按照个人想象与作品主体进行特殊的数字技术处理,例如数字化声音、3D影像效果等.传统动画设计作品的技术表现形式会由于制作环境与思维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出令人称赞的作品,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动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表现.例如在一部电影作品中想要表现一种太空中的影像,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无法做到,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编程进行特效处理,让太空中的场景能够在电影作品中为观众呈现. 5结束语 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的统一形成了具有特殊风格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求知欲,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较而言,有着其独特的技术价值,在很多行业中都有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动画设计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而言是其典型的应用,且能够对动画设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为动画制作业创造更好的作品.数字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水平提升的产物,同时满足人们对信息量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加强了动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特技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动画设计是时展的趋势,动画设计应当掌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作者:殷琳琳 单位:黄山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影视艺术论文 (1)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创作方面,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2]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利用MMS(剧本写作软件)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并得到答案,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利用数字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降低了风险。例如,WPS中的表格软件,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 在传播方面,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3]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增加了电视频道,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湖南媒体,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数字电视),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且信息传播效果好,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还可以上网,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丰富了影视形式,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如今,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4)结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影视艺术对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愈加重视和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其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便捷,并加快了电视、广播等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传播质量,很多数字化影视媒体产品相继出现,带动了整个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 作者:邹现辉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媒体下专业技术论文 1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领域中的应用 生活中,传统的大众广告载体如:公交车车体、LED灯看板、广告牌等,所传播的信息都是静止的单向传播,无法实现主动吸引人们注意的广告需求,对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很有限,只有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让原本静态形式的广告内容动起来,塑造最佳的视觉效果,才能主动获取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加深人们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产品信息的印象,而且信息时代下,只有多样性、动态性以及艺术性的影视广告才能真正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影视广告的剪辑、制作和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例如:在影视广告中应用数码技术使广告制作更加高效,高清技术的应用使广告传播的视觉效果更佳,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发展,使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增加了影视广告的创新性,同时也提高了影视广告的表现张力和整体时效性。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脑白金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运用探究文/刘崇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和交叉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了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的运用对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系列的宣传广告,该广告中的男女主角以一种卡通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语言与动作充满诙谐,同时引入一盒跳动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观众随着广告的节奏一步步加深对该产品的印象和认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该产品在市场上长久不衰,这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巨大的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另一大应用则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是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购物的愿望,如果现在的网站通过使用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购物商场,将网店中的产品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仿真使用,一定能够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现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就是受阿里巴巴的影响,形成了当前的网站风格和布局,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则是受淘宝网的影响,这些网站的机械模仿毫无创新可言,极易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而苹果博览—3D商业街网站的建设风格与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系统有很大不同,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运用三维展示的形式,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的图片和网上银行的协调已经足以说明该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大潜在价值。例如,建筑漫游技术就如同3D游戏一样,运用三维展示的方式,可以让人进入虚拟的展示空间,切实地感受建筑群内漫步的体会。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电子商务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充分结合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 3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各阶段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并将教学工作改变为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教学个性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等,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容易全面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产生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为当前教学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信息时代下,最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要数休闲游戏,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群众休息娱乐领域的应用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视频、聊天、微信、QQ等,这些交流平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使远程交流和沟通成为现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部分人开始出现自我屏蔽,人们的沟通能力逐渐下降,加大了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难度,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需要把握平衡度,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 5数字媒体专业的展望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思想也不够成熟,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应破除一些不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符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兼具文科艺术和理科素养,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工科的基础,与纯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更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因此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两种学科同时发展,不可偏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长久、良好发展的教学体系。 6结束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当中,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很大力量,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更加灵活、高效,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时,要紧密文理科的知识融合,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作者:刘崇健 单位: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影响动画设计论文 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延伸到各个产业领域内部,数字媒体开创出多元服务架构形态,包括书籍、动漫与摄影艺术等都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高度结合换取了稳固的文化产业基础,并且在人们逐渐熟悉且广泛应用背景衬托之下,中国动画设计工作也势必焕然一新,相信会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科学布置,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宣传到世界各地,绽放更高水准的中国艺术青睐业绩。 1数字媒体技术特征论 述数字媒体主要利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各类信息记录,其中可应用的载体包括事物、感觉与逻辑因素等。其中狭义数字媒体就是透过感觉突破口获得解放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化声音与动画等。计算机在数字媒体过渡发展历史上贯彻着独特的支持功效,经常会把计算机软件程序作为展示工具并科学放置于其余媒体框架之中,就是所谓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平面广告、字体定制以及插图布局等。目前大多数设计学院已经开始借助计算机接口研究虚拟现实环境。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媒体保留一定程度的交互性特征,透过各类硬件、软件以及用户参与进行媒体生命力赋予,提升艺术创作内涵同时挣脱纯数字技术炫耀弊端,需要相关艺术创作主体多加关注。数字媒体技术表现直接决定后期作品视觉效果,是一种切实的包装手段。在数字媒体创作空间中,艺术摒弃独立观赏特性,一切功能都为贯彻主题视觉、音效效应服务,杜绝个人、总体风格混乱状况。因此,包括色彩、界面非线性设计都彰显着开发人员独特的认知水准,这也决定着参与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活动的个体都必须保留一定技术应用潜质,这样才有助于尽量发挥想象空间并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2中国动画设计事业发展现状研究 动画产业作为特有文化产品构造与宣传模式,已经在我国社会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效果,大部分青少年群体纷纷投入关注力度并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动画作品颁布与宣传能够激发少年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丰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层次,适当缓解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倦效应。而后经过与国外动漫生产厂家经验交流,加上数字生产技术的大量引进,使得具备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体制产生多元形式改变迹象,包括一专多能动漫人才亦获得健康成长。动漫企业理所当然地迈进市场前沿并注重产品样式丰富工作,维持着电影电视、服装设计行业的同步带动效应。以上裙带关系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科学应用产生以下启示:首先,数字媒体技术若想过渡成为完整的价值链系统,就必须主动完善创造、供应、流通传播机制。其与传统价值链形态相比,更加注重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存在意义,希望带动观众参与,使得既有价值链更加多元。其次,涉及各个链接结构实际上保留相互联系特征,组合模式特同步维持动态效应。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历程不具备顺序特征,主要是围绕核心价值系统进行专业化品牌改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留宣传优势。 3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对于动画设计工作的影响细节解析 自从我国动画透过电视过渡到数字媒体领域之后,市场需求量一再扩张,各类受众人群也开始对体裁模式与情境质量产生严格要求,而各类媒体之间的多元竞争现象更加会提升优秀内容价值牵引功效,令国产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渠道上更加兴旺。在数字媒体技术视角下,包括一切外在物质表象束缚都得到挣脱,而纯粹化自由心灵领域之门终于大开。这一切现象都赋予着艺术创作空前的自由空间,相应地会全方位引发艺术形成的当代重构格局。 3.1动画创作形态的有力丰富此类功效 具体透过创新材料与艺术语言表现手段呈现,大部分艺术家已经开始学会将固定作品传输到计算机程序内部,并依照个人想象与情感基调进行特殊效果赋予,包括3D立体效果等。 3.2内容表现空间的拓展 传统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经常会受到材料与空间各类限制因素影响,但目前随着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艺术表现便可以透过宏观、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展现。例如在大部分电影作品中表现远古时代场景,单纯利用物资搭配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成本资金,而数字媒体便可以在操作者天马行空想象之下进行合理配置,令一切如梦幻般的场景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 3.3提升动画作品设计效率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作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传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畅通。这对于作品核心理念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运用便捷的工具进行大批量的艺术品生产,把艺术创作这种带有神圣灵感的人类活动,变为理性机械的生产活动,将艺术生产这种特殊的创新活动,与一般的商品生产活动相混淆,对艺术创作的发展也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必将使艺术作品更加商业化、模式化。流水线式的商业运作,也必然会消减艺术性,减少作品中人性化的创作成分。数字媒体全面强化人员文化交流效率同时改善既定生活质量,目前传统视觉设计成果已经难以满足观众多元欣赏需求,而数字化技术恰巧顺利迎合历史过渡趋势。作为创新时代下的设计主体,必须积极联合外国先进经验与技术成果进行多媒体产业环境改造,促使我国数字动画艺术能够快速成熟起来。 作者:韩杏雨 单位: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 摘要:数字媒体作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群众、企业与政府了解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它也是作为高中生的我日常生活与他人通信的基本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媒体已经从最开始的文字、图片传输到视频音频的传输,所需要的流量不断的加大,对于信息宽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高中生的我,必须要尽快学习的。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数字媒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主要出现的形式有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媒体是拥有数字化特点的延伸产品。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一些相关的IT技术,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构建数字媒体储存管理、、互动平台,满足用户对于数字媒体交流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充分的挖掘数字媒体隐藏的价值,它在社会中,广泛的被运用在政府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等领域[1]。 1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教育的应用中,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模拟教育知识现象,还可以模拟推导过程。完全符合我对于知识认识的规律,并且丰富了教学手段,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再有无聊的想法。比如在学习一些科学实验课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普遍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先从计算机上模拟学习。然后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让我们减少因为不清楚实验详细步骤而损坏实验器材的几率,还能节约我们实验的时间。从这个层面想,我希望今后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广泛的在学习的生活中运用,这样和我一样的高中生,一定也会更加愿意学习[2]。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在各个行业的融合,让信息的获取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成为各种行业不能缺少的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就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环境给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技术媒体已经不再局限在区域网中。现在的用户已经可以随意的选择网络中运用需要的系统,并且进行交流应用平台。数字媒体的传播基于这种形式下,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交互式的应用方式开始推广了。这样使得数字媒体不再已广播性质传播,用户以网络作为基础可以享受综合性的服务。比如,我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教学中,我对一个知识很好奇,想广泛的了解。那么我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浏览的页面,不再是只能被动的从其他人口中知道这个知识。这样多渠道的服务,让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开拓我的思维与眼界。 2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为融合了数字媒体技术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媒体的产生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进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的时间段,一些相关的产业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现在结合了更多创意与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3]。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我认为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弘扬中国创新文化的优秀精神。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以文化为主体,科技为辅助,相互之间结合发展。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产业的时候,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我国独特之处,而文化产业则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就会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也许以前我会认为有一个可以和他人聊天的软件就可以了,但是渐渐地我会想要一个可以看视频的软件,最后发展到可以与他人视频聊天的工具。媒体传播方式正在被数字文化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改良着,人们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与数字媒体的网络快速的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电视为例,从最早的老式大面积方块电视,到有线电视,一直到如今的数字化电视。其中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运用有很大的贡献力量,因此,我认为国家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产业要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创新的能力。可以多培养一些数字媒体的专业人才,在现在的教育学院中多设置关于数字媒体的学科。确保有这方面想法的高中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如今很多高中的学生早就已经定下向数字媒体方面发展的目标,这些同学在计划好自己目标以后,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如在早一些时间让有这方面志向的同学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节省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为以后中国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行业多添加几个人才。 3结语 以上的文章,是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一些个人的理论分析,可能其中会有一些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会在以后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改正,然后继续深入分析。 作者:刘力铭 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数字媒体技术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挖掘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优势。并以澳门“水舞间”为例,解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上的具体应用实践。由此得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技术与创意两部分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可持续;产业革命 一、国内数字媒体技术现状 1.1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多样化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视觉表现手段,已成为电视电影、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设计、建筑等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视频游戏,或虚拟现实为特点的人机互动。 1.2数字媒体技术与相关产业结合更紧密 随着动态嵌入式虚拟环境等更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技术专家、研究院和艺术家以及设计师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数字媒体技术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产业,更多地与艺术、视觉、文化内容相结合,甚至将许多商业价值链基础颠覆。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已使国内众多产业,尤其是内容产业产生变革。 1.3数字媒体技术存在发展瓶颈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群众对高质量的视觉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目前还处于模仿跟踪阶段。在技术专利和技术命名上很少形成技术跨域或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挖掘并行性和可扩展性较为困难。因此,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瓶颈,在前瞻性技术、平台管理、产业融合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内容载体一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也随着内容载体的变迁不断更新。而技术革命带来的内容载体变革也影响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改变了艺术展现的具体表现方法。传统展示设计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途径之一,虽然表现力充分,但受到材料、空间、时间、加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现需要传递和表达的信息,相对被动。并且缺乏技术亮点和吸引力,大部分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或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展示设计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为展示空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 2.1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展示设计变化特征 2.1.1以虚拟替代实物 数字图像和显示技术大量替代了以实物为核心的展品模式。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展示中无法复原的具体实物或实物难以表达呈现等问题。例如博物馆中,利用技术将各类文物以虚拟形式展现或在房地产行业中,用技术手段实现楼盘效果等。在节约材料、资源空间的同事,也能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更多元丰富的内容 2.1.2以动态替代静态 利用数字媒体的3D技术,可以将某一产品进行360°动态展示,并将产品制作过程完整呈现。例如将汽车从零件到整车拆卸与拼装的全过程以及创意、设计到成品的思路用虚拟空间技术表现出来,使受众更真实直观地体验,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1.3以双向交互替代单向传达 传统的展示设计,只能让参观者在进行单向的视觉观赏,无法将观赏体验或情绪传达出来。有了人机交互等数字媒体技术,参观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展览信息,而是有更多的互动体验,使参观过程变成一种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当观众参观画展时,经过某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可以与参观者打招呼互动甚至还能对话。 2.2具体案例分析 澳门新濠天地曾邀请了世界盛名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量身制作了水剧院,前后筹划五年,对外推广名为“水舞间”。演出中,融合声光电等元素,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雾幕”“纱募”“水幕”等数字媒体技术,,将剧中的人物情绪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渲染了整体的环境,带给人震撼的视觉享受。这当中,由数字媒体技术支撑的空间特效和视觉感受增加了观众的互动体验,高科技的“水幕”“纱幕”运用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观众的代入感更强烈,震撼人心。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展示设计的总结思考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上,将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效果。但要达到二者完美融合,除了数字媒体技术外,内容的设计也不可缺乏。正如“水舞间”,不仅要有酷炫的技术效果呈现,内容编排的艺术也不可缺少。总结来看,运用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3.1技术和内容要相得益彰 功的展示设计离不开艺术创作。技术是手段,而内容是核心。要为参观者创造具有情景的空间设计和脚本,使观众在参观时能沉浸其中,使其更加回味无穷。在技术表现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绘画、动画、摄影等图像艺术将内容完美展现出来。因为图像是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创意的脚本和具有画面冲击性的技术设计相得益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空间氛围的营造 空间设计上,要巧妙安排各展项和展位,结合科学和艺术的手法,使技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于意料的效果。脱离空间氛围营造的媒体技术都是虚谈,空间与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展示设计的大关键要素。 3.3注意媒体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科技的变化,但也使展示设计更加复杂,集成度更好。对展示中出现的高科技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的设备耗损。在软件设计上,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避免程序崩溃,并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 四、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无论是软件开发、数字建构、空间设计,除了硬件上的技术需要满足外,还需要对展示内容作深度挖掘,配合专业化的创意策划与实施团队。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既是重要的一环,也离不开创意和艺术的指导。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王婷婷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二维空间概念,使教学方式及手段逐步走向多元化。本文主要从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及特点入手,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要求,以求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的不断自我更新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技术 1.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做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军事等领域,是一门艺术与科学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1]。它集成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广播等技术技术,同时与数字媒体内容管理、数字媒体版权、文化创意产业、消费电子等领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影像和动画等,它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如果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必将对高校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数字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来达到对数字媒体信息的表达、传输、处理、存储、显示等目的,变抽象信息为可感知、可交互和可管理的一种软硬件综合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宽泛,如与处理、传播、存储、输出等环节相关理沦都有所交叉。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是集成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 1.静态数字图型符号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二维,即在二维介质上通过相关设计规律呈现出静态的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以此来传达准确的信息数据,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视觉体验,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表现的结果都是在静态的纸媒介上,受众极容易产生视觉审美疲劳,另外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已无法准确、完整、全面地表达设计师们的意愿,人们开始对传统静态视觉信息传播形式表现出疲劳状态,因此人们非常渴望着一种全新的图文符号表现形式诞生。数字信息符号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特征,同时也能诠释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特点,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对其思考和理解,就会发现视觉信息传播数字化的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并且十分重要的视觉传播手段,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数字信息的有效传播已经变得十分重要。数字信息符号已经迅速成为交流的语言和信息传播媒介,充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数字信息符号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信息可视化的主要形式。数字信息符号的准确、醒目、简洁等特征,让受众在与信息交互时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同时能够让受众更加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数字信息符号的交互性和娱乐性还能够大大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2.动态数字图型符号 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图型符号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视觉设计往往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设计作品大都以静态形态进行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则是向多维多向传达信息,数字图型符号具有动态可视化,听觉化、感知化等特点,同时作品大都是以动态形式进行展示,并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沉浸性,实时性。计算机可以将传统图型符号设计所传达的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传统复杂繁琐的图型符号设计已经无法阻碍信息的有效传播。动态图型符号表现形式是由艺术、技术和传播多个学科交叉影响发展而来的。其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能够带来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交流,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附加情感和观念。辅助设计工具和媒介的更新速度给传统的图型符号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传统图型符号从静态的展示方式逐渐转变为动态的展示方式,传播和表现方式也由单向过渡到多向多维交互方式。这些改变,可以让大众有目的性地、有选择性地去接受信。 三、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新要求 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让二者能够有效的融合;二是通过这种科学和艺术融合的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新的技术发展下,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媒介下,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关视觉传达设计的任务,进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质量;三是在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各种因素的交互结合,从教材的基础要求出发,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教育不是教授具体的事实,理论和法则,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的技术人员。教育宁可拨乱他们固有的思想,而能促使学生开阔眼界,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数字化时代,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理念上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数字媒介特征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理念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设计教育如果只注重专业的学习非常容易陷入孤立的教学模式,使学科领域变得专门化。因此,必须要打破“专业至上”的狭隘的教育观念。创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应该在整个教学的进程中体现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氛围渗透,更多地体现出数字时代设计教育其交叉性与边缘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艺术的理性与感性的体验和认识。 2.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广泛共享,使课堂教学模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与设计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国内大多高校网站都提供了相关学科精品课程的教案和名师视频教学及课件。在这种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该把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消化知识作为首要教学目的,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让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转变为以探索、创新为主的实验教学。通过先进的辅助设计软件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效果。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数字手段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以便能及时了解设计及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需求,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根据最真实的现实需要来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水平。丰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 3.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年年重复而缺乏探索性、实验性。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与内容应该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特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延伸展开,从数字时代实际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随着数字时代三维视觉表现的普及,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保证学生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在侧重于传统的二维视觉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三维视觉课程内容,如3dsMax、AfterEffects、Cimema4D等三维软件课程,使以二维平面为主体的设计内容体系逐渐转变为增加动态视觉元素及听觉元素的具有三维交互功能的综合设计体系,将三维数字技术教学内容与传统二维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能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辅助设计工具、设计发法以及新的表现方式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五、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大众也能通过数字技术表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设想。多元化的表达和交互形式提升了设计者的创新能力,一种想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加具体和生动的诠释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教学中应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一个三维的、立体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的依赖数字技术,不能让学生产生掌握了数字技术就能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想法,这种错误的观点往往促使一些学生注重技术却忽视艺术内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创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不断的探索,充分的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闯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唐喜亮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经济产业。这时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虽然我国在对于数字媒体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数字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游戏市场中的应用,更需要下大力度去开拓和研究,建立以游戏引擎为方向和目标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多的游戏开发型人才。 关键词: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网络多媒体技术中游戏产业更是迅速的崛起,它作为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项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而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也就成为各大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其课程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们的就业。本文从游戏引擎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等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发一款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和刺激性的游戏项目来满足大家工作之余的生活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方向,而游戏的创意、画面、故事以及3D效果的呈现,则需要后台技术的支持,而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持技术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游戏开发核心技术即游戏引擎。因此,在具体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游戏引擎技术中3D效果、人机交互以及模型处理等等方面的技术内容,让学生们通过掌握游戏引擎的结构形式来达到对游戏引擎设计模式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分析 要想使游戏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必须要保证其全面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据结构、C语言等等专业理论,而且还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诸如程序设计等等。为了增加游戏画面的3D效果,还有必要开设3DMAX,让学生们去学习场景的设计。如果把游戏引擎作为软件的技术部分的话,学习OpenGL渲染管线将会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吸引,更能为其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使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成熟。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因为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游戏引擎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更是越来越多,更因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及课程的安排毕竟十分的有限,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组合和选择,才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仿真技术,用虚拟现实的情景来进行案例教学。(一)对游戏引擎的选择。要想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编程技能,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引擎选择重要性的体现。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游戏都需要若干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代码。当今的游戏引擎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精炼,它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可以说不论是从建模动画直到光影技术、粒子物效,还是从碰撞检测到网络特性,都由十分专业的编辑工具或者插件来完成。另外,引擎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游戏世界环境的营造。因此,只有选择适合的游戏引擎才能为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做好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架构理解为基础、算法讲解为辅助,并且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每一款游戏都会有自己的主体思想,而引擎也是一样,每一款引擎也必然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只有让学生们明白了教学内容的架构,才能使课程的讲解变得更具有易懂性。在进行具体模块的讲解时,老师一定要引入例程,可以以例程为引子来绘制场景关系图,达到对各个对象关系及各类之间关系等等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字媒体的新技能。其次,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游戏引擎学习及运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比如说:环境纹理映射、四元数理论等等,这些算法非常的复杂,可以用来开发更为高级的程序。老师在具体的算法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源代码的剖析,实现与封装接口的设计,为实现底层图形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的环节也就是最近来可好的实践环节,因为游戏引擎本身就属于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学生也只有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也才能将游戏引擎技术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并达到进一步的升华。而具体的实践环节不但包括最基础的实践,要针对游戏引擎的各个模块去进行设计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核心代码去实现各种具体的渲染效果。而且还必须要进行实训项目的实践,只有进行了真正的实训,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从项目的调研及开发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运用他们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开发、自主探究的过程总结与分析之后,更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游戏引擎设计的认识,达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质的飞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就必须要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性环节渗透其中,并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作者:王麒瑞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要:该文从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分形艺术的特色出发,研究了分形艺术图的生成规律,总结了分形艺术在图像传播、图像压缩、艺术延展性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将分形艺术融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探讨分形的基础理论与分形的图像与动画技术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能够带来的革新与多样化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分形图像技术;分形动画;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媒体的受众对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与表现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环境的变化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数字媒体的形式更为多样,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炫酷与震撼眼球。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2.1分形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 分形图形是以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为特点的,当一个复杂、精美的图形以多次重复迭代的方式拼贴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是由数学公式生成,且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可以进行拼贴,为图形的外观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变换[2]。将这些数学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赋予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丽的分形艺术图。分形艺术图是形象艺术与数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的方程作为基本的作图元,拼贴组合成具有无数变化可能的带有分形特质的艺术图。用分形的方式作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符号进行存储,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实现了传统图形向数字化艺术创作的转型。 2.2打破维度的分形空间应用 传统的艺术图形总是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出现,而分形的物体打破的传统整数维的理论。分形的空间在不断的迭代重复过程中,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分割,从而生成非整数的多维效果[3]。电影《奇异博士》中对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奇异博士对空间的折叠、时间的操控等都呈现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基于分形动画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与动画生成正逐渐向动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表现方式发展。传统的媒体正在数字化,而艺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轻量级地数字化。对传统的动画而言,是存储的实实在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随着时间的变换形成了动画效果,一部动画成品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关键帧的创作与绘制,耗时耗钱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软件制作的分形动画艺术感强,且动画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的参数调整完成的,存储容量小而且动画效果炫酷。由于分形可以对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图形进行仿真和模拟,因此对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场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进行模拟,同时将过程通过参数调节做成动画[4],产生的分形效果视觉冲击力强。如电影《奇异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应用了分形技术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分形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影视特效、舞台美术、影像装置等多个动态视频领域。由于分形图像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迭代拼贴而成,因此要想改变图像的外观只要改变公式的参数即可[5]。而分形动画的生成就可以在关键帧中改变参数,存储的数据量也即使数学公式及其对应的参数取值,数据量非常小,还可以保证图片的精美画质,数据传输快,数据视觉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3分形仿真引领教学改革 图像与动画、视频是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新媒体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创作方式,不局限于绘制图像、建模图像的传统方式,将媒体的创作与设计向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化转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分形艺术以数学公式引领艺术的潮流,既可以对大自然的实物进行仿真,又可以创新地设计具有分形美与混沌美的图像与动画视频,拓展了数字化媒体的创新形式。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也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带来了新思路。 4结语 该文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对多维、动态的数字化作品的需求,提出了应用数字分形解决当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陶雪娇 张晓颖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艺术研究 摘要:认识数字绘画,最重要的是了解新媒体技术下的艺术进步和时代进展,准确抓住如今数学艺术的发展新方向和传统艺术的塑造方式。如今数学艺术开始在时代科技上下功夫,努力创造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作品和栩栩如生的角色。在艺术领域和新媒体技术发展上赋予了一种新型的结合思路,从而向世人展现新世纪发展下的艺术在不同领域的跨越和逐渐完善,这样的转型更具有艺术意义。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艺术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绘画艺术;探究 艺术加入了新媒体这样一个新角色无疑是艺术创作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如今21世纪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衍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拓展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方案,而且很多艺术家都开始从事新媒体渠道下的艺术交流工作,在艺术领域上创造出令人遐想,令人敬佩的时代艺术产物。 一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特征 (一)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电子传媒方式。主要是借助线上传播和科技设备的推动力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传输渠道在网络这样一个多样化平台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艺术的推广和进步。新媒体技术为未来的艺术转型创造了非常大的空间。作为一个新型思想的存在,新媒体技术如同一个具有互动型的模型连接着艺术和技术的研发。技术的支撑辅助让新媒体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体,摆脱了传统的思想。 (二)数字绘画艺术 数字绘画艺术作为数学图像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形态的变动可以分为静态数字图形和动态数字图形。前者是数字绘画艺术的领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这也是新时代艺术家对艺术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绘画过程中不单单只是依靠传统的设计思想支撑,而是在传统构思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流行标志创造具有标志性的独特产品。艺术和审美是相通的,艺术将数字媒体转换为自己的一个艺术馆将美带给所有观赏者,数字绘画艺术能够得到一定的赞赏和认可,不仅改变了传统只能实体展示的形式,数字绘画艺术拓宽了艺术展示的渠道,让艺术展示多样化。 二数字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数字绘画的创新性 数字绘画的创新性体现在手法、存储方式以及推广途径的不同。首先,要使数字绘画呈现具有代表性和互动性的形象,独特的工具载体以及转换自如的绘画手法具有突破性。绘画时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电脑及其附属设备,包括扫描仪、数位板等,再安装好配套的制图软件即可。由此,电脑显示屏代替了画纸,成为图形制作的界面。这种新型的绘制方式不但节约成本,相对与传统的绘画方法更是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仅从物理角度看,不再需要材料、质地等实物,一切绘制工作都借助电子软件完成。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在显示屏上任意地勾勒自己的创意和想向,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软件的辅助下,模拟现实场景使各种艺术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次是存储方式不同,包括数字绘画艺术,其中需要将天气,温度,湿度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很多绘画成品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其要求的保养程度不同。但是无论是沉淀了多少年的作品,也就是保存的完好无损的作品对着时间的沉淀都会被人们所遗忘。主要是保存在线上数据库内的成品不存在一系列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颜色褪落,颜料脱落等现象,虚拟代码信息形成的图像换句话说是永不更变的。最后是推广的途径有很大的改变,传统是人工传播,主要体现在买卖,售卖等手段,在创作上有文房四宝,纸张采用帆布作为底布,以颜料加以润色,框架都是用实木雕刻而成的。当下,在数字化条件下,运用计算机和配套的软件,可以辅助作者开展无所不能的绘画创意,让作者的创作思想在显示屏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变了过去必须身临其境去进行绘画创作的模式,节约了作者的路途花费和宝贵时间,只需要在电脑上轻松阅览就能体会到艺术特色和风采,感知数字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如今是传统时代的拓展和进步,创新点就在于很多方面都运用到了数字媒体。现今即使是传统绘画的传播,也有依赖数字媒介。 (二)数字绘画的技术性 对于传统绘画技术,更加强调“技艺”的修养和水平,注重创作的艺术色彩,作者的绘画技能、修养对创造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传统绘画载体如纸张、笔墨等质量情况对创作结果也产生重要影响。数字绘画则与此大不相同,其需要艺术家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创作艺术,还要有高超的电子信息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软件程序进行数字绘制,达到随心所欲的操作水平。因此,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否则便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正如分型艺术的发展源于数学的研究,该艺术类别创新于上个世纪,历经发展,源源不息。其制作的基础是数据计算,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形成无限图像,然后经过放大处理、色彩充填,形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图像,充分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分型艺术从全新的创作视角给人们展示了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而且绘制更加细致、精巧,相对于传统艺术风格,更加具有均衡、对称之美。 (三)数字绘画易于普及推广、大众性强 一是画种限制的消失。数字艺术改变了艺术创造生态和创作形式,打破了艺术创作的门类界限,创作发展趋向于融合。传统绘画根据创作手法不同门类繁多,有水彩、水墨、版画等多个种类,每个艺术品种的创作方法也千差万别,需要认真的钻研和长期训练、模仿,才能达到一定的创作水平。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借助软件系统,创作者可以模仿各个类别的创作风格,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进行随心所欲地绘制、修改和存储,能够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主题创作提供方便。二没有创作门槛限制。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绘画爱好者,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绘图软件,拥有艺术素养,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作,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为绘画艺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方便条件,更多的大众可以参与绘画创作,扩大了创作群体和欣赏人群,使艺术创作更加大众化、趣味化。 三信息技术时代数字绘画价值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各种绘图软件的研究使用,打开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空间。这一技术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参与人群,也使人们对传统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拓展渠道。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绘画艺术创造,创作者的思想和感知通过数字艺术创作得以实现,清晰地展示在现实面前,丰富了创作内容和方式,颠覆着传统的审美观念。数字媒介取、墨、纸、砚等传统绘画媒介,实现了手工制作向借助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绘制的转变,可以如此理解:一是媒介方式的转变属于技术发展的结果,价值超过了绘画本身的意义;二是绘画艺术与传统创作方法一样,都是作者创意、情景展现的过程,都是作者真实构思的结果。站在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有个关键的发展期。而技术的突破,是实现艺术突破的基础,也就是说,新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形态提供支持。现代数字绘画技术经历了审美怀疑、成品表现后,开启了数字技术,实现了媒介方式的转变,人的创作思想通过计算机得到了延伸。计算机技术与绘画创作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相比传统绘画,数字化绘画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成本更加低廉,方式更加灵活,商业价值更加巨大,已经由单纯的艺术追求向追求商业价值的转变。 四数字绘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的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相对较晚,还赶不上发展国家的水平,但是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国的数字化绘画艺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少有国家级的展览。达到艺术家级别的数字绘画人才还不多,以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青创作者为主。因为数字绘画介入时间不长,素质参差不齐,艺术思想不成熟,少有突破性的建树,大多数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撑。现在主流的艺术领域,数字绘画没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老一辈艺术家们在传统绘画领域已经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他们不擅长研究新生事物,而对现代新兴的数字绘画了解很少,精力上也力不从心,意识上有比较大的断层。再加上,大众所熟悉的传统绘画大部分悬挂于展厅或是公共场所,一些名家作品多出现于拍卖场或博物馆。有些人认为:当前,数字绘画可以随意复制使得数字绘画作品几乎一文不值,尤其是在金钱衡量价值上,数字绘画很难企及传统绘画。虽然传统的绘画作品在个体价值上令人咂舌,但数字绘画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那便是数字绘画与新媒体技术群的高度相容性。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绘画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与其他新媒体艺术结合后的衍生价值。数字绘画能比传统绘画更广泛的应用于商业广告、影视传媒、动漫产业、游戏开发等多项专业领域,创造出的是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伴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新的艺术创新形式,数字绘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创新能带来更多艺术内容的创新,数字绘画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艺术的门槛有所降低。强大的媒介的传播能让数字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数字艺术的内容也是画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面,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使用数字艺术的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不断的在内容上努力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作者:沈剑祥 单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放飞学生心灵,实现快乐作文是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对此,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布置作文题目,进行作文写作。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快乐写作。 1.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素材的积累技巧 素材是作文的血液,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时思路才会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小学生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技巧,通过掌握丰富的素材提高写作的质量。学生在积累素材之前,需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大千世界中寻找适合写作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来衡量素材的可用度。大自然的物理变化和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找寻贴合生活实际的作文素材,摆脱在写作时形成“大、空、假”的状况。作文来源于生活,要想提高作文的质量,写出让老师拍手叫好的作文,就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目的并且有计划的观察、思考和总结。除了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书籍是知识的储存地,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和书中的先贤名家对话,在丰富自身素养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而且,在书中存在很多优美的语句和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摘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勤练笔的良好习惯,在今后可以节省写作时间,在考试时形成绝对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每周分享自己总结摘抄的优美语句,还可以通过召开阅读演讲会的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不断的积累作文素材。 2.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写作的兴趣热情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规定了具体的写作时间、写作主题和写作题目,除了这几点,再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写出的文章大多是无病呻吟,毫无章法可言。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讲解具体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强烈的表演欲望,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模仿着写作。例如,在人物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要写的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在课上表演人物的生活细节,台下的学生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描写片段。教师可以结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创设以“背影”为主的写放飞学生心灵,实现快乐作文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农兴小学徐国荣作主题,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人物的背影,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除了创设具体的表演情境,教师还可以创设音图情境,通过音乐和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侧重鼓励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闪光点和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小学生层次性比较明显,对于一些差生,教师不可以做太高的要求,应该引导差生一步一步的进步,认真观察学生写的作文,对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用红笔勾画出来,并且给予评语,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愿意不断的努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设布置作文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作文布置形式,用反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文章的内容?选取何种类型的素材?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快乐写作。 3.创新评改小学生作文的角度及方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限的,在初次写作文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作文评改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环节在增强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方面起到的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侧重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写完之后评改的次数很少,这种方式只会造成学生的写作能力止步不前,严重束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作文的批改,丰富作文批改方式,可以在批改的过程中画一些幽默的表情,说几句鼓励的话,这样,小学生在收到发下来的作文之后,看到老师的评语会产生愉悦的情绪。评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也可以消除学生抵制写作文的情绪,让学生修改、重写作文时不再认为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新的挑战。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讲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需要认真总结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并对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进步情况,酌情予以加分。在评改作文时以“尊重学生”作为评改的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快乐的写作,放飞学生的心灵。总而言之,快乐作文,放飞学生心灵,不让作文成为一种负担,这是新课标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要求。作文语文教师,需要以“尊重学生意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种乐趣,爱上作文课、爱上写作。 作者:徐国荣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农兴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界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也适当地增加了小学作文训练的课程,总体来讲,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呈发展的趋势。 一、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学校及家长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调查也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一面,大多数的小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作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提不起对于写作的兴趣,有的小学生甚至惧怕作文课,认为作文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同时,教师对于小学作文课的态度也较为夏季,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作文课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方法也不是很规范科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够的写作水平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综合上述的调查情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仍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你作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与读者沟通,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和学生未意识到的此项目的。小学作文和其他文章一样,学生希望通过作文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强调写作的方法,忽视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影响作用,这是我国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之一。第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明显,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展现的不再是简单的童趣,他们的写作思维已逐渐成人化,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语言的组织能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因此,成人化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他们实际写作能力的发挥。鉴于此类问题,社会各界应该予以重视,努力营造一个应该属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三,学生能够上课缺乏主动熊,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师生在作文课堂上的互动少,学生由于畏难情绪的影响,写作课堂上经常出现焦虑的症状,严重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上课时,过于注重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小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以上几点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国的教育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应对,努力提高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三、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措施 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的作文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提高小学生动作文水平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重视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针对不同的写作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情景式、演讲式、故事式等。第二,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词汇的积累,不同句式的运用,以及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教师只有将这些关键因素有效地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教师的作文评价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进行点评,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教育界对此应该给予特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写作思路。笔者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会有更大的提升。 作者:李汉宝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中心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其中作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基础差,阅读面窄,另一方面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有限,孩子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支持。虽然现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城镇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想办法,加强孩子的写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具体怎么做,我在此就自己的一点看法做一下阐释: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设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信息也往往比较滞后,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会采取“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陈旧模式。而新课程标准却要求孩子在作文时要观察实际生活,贴近生活,有自己丰富的情感。所以面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探究出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策略 1.打开思维,拓宽视野 作文不是“说大话”“记流水账”,而这正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常常出现的问题,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教育手段,比如多媒体,激发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以直观的感受,引入和作文相关的情境,更有助于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2.以情为线,以评语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写作 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往往会使得他们对情感表达更为迫切,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而写作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作文评价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评语给予重视。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同时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当然,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如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将新旧作文教学方法交叉运用,使用既定合适的作文教学方法,既注重孩子思维的发散,又以美育方法渗透,同时贯穿爱的主线,他们则可以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有趣、形神兼具且真切动人的优秀作文,并以这样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触类旁通、学人做事. 作者:金飞青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杨梅桥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1.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他们拥有着活跃的思维,他们往往不会“按部就班”地来考虑问题,但正是由于这个特征,使得小学阶段成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阶段。想象力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描写事物有关的作文,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积极,这就可以看出想象力可以使得小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想象力,可以拓宽了其思维空间,将平常的事物写出不同的感觉,充分的实现了新颖性。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大部分文学成功人士,他们都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从写作手法上就能够看出作品是出自谁的手笔,这个与想象力息息相关的。同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其具有更加宽阔的思维,可以做到不断创新,在写作手法和思路必然也会更有自己的特色,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时代,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想象力在其中显得至关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必须经过不断的积累与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技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技巧并不是最关键的,好的文章有其真情实感,小学生像一张白纸一样,想要培养其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种,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恩能够激发起写作的欲望,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因此,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2.小学语文作文中培养想象力的策略 2.1培养观察能力,启发想象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小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悟等等。并且还应当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然学生就很难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比如,老师在要求学生写《校园里的菊花》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细心观察菊花,让学生用心感受菊花的香味与气质,从而帮助小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2.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想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对外界的事物具有强大的好奇心,通过培养小学生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写作的方法把他们认为感兴趣的时期记录下来,给人新颖、活跃的感觉,再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可以使他们喜爱写作,从而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充分展示其个性,小学生在对待每个作文题目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比如小学生在写“我的某某”时,不同的小学生会想到“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机器人”等等,小学生对这种作文题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不会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模式,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2.3精心设计作文题,培养想象 小学生思维活跃,活跃好动,对身旁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倘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激发出他们的写作灵感,可以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小学生对童话、想象之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可以从童话故事开始培养其写作兴趣。比如《会说话的狗》、《流浪的鱼》等,这些作文题目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并且想象力丰富,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4巧妙借助图画,创设想象 小学生对于比较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当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向小学生展示有趣、美丽的图片时,往往能够完全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小写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画来帮助小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老师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一幅动物卡通的图像,学生看到之后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老师向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动物都在干嘛呢?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其写作水平。 2.5通过情感体验,活跃想象 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对知识的积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培养其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多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了一下作者的写作情感,观察一下作者是如何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等等。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多写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类似的文章,让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这样不仅能促进小学生感悟情亲,还是促进其写出好的文章。 3.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因此老师应当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深入研究出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活跃的时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着重培养其想象力,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以及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杨西容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金泉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论文 1.作文的命题更加科学化生活化 作文的命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的研究小学语文的作文命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社会的认识太少,并不能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很多小学生反应在写作的时候都是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的质量。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写作。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注重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能够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作文的深度。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经历选择,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就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大汽车的重要作用”,而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做饭的妈妈最美丽”这样的作文命题模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可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这个小动物我最喜欢”等这一类的开放性命题,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选择也更多。例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中,“我们生活的庭院记载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来的秋千已经推了颜色,原来高不可攀的桌椅已经变得这样矮小,原来的小鞋子小衣服也成为了甜美的回忆。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承载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一个,题目自拟。” 2.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课堂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合理方法还是积极的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只有多多的进行写作训练,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的能力。小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在日记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在睡觉之前的半个小时,回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记录,也可以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就会这样写道:今天天气非常闷热,天上的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空气很闷热。经过这些年的经验,我知道这是要下雨了。我早早的将外面的被子收了进来,趴在窗台上向外看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蜘蛛在结网。我仔细的看了一下,原来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平面上的蜘蛛网,现在它正在织的网是竖直的。下雨之后,我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屋外,发现横着的蜘蛛网已经被雨水打坏了,而这个蜘蛛正在这个竖直的网上悠闲的呆着,这个竖直的蜘蛛网还是好好的。于是,我就学会了看蜘蛛网识别天气的能力。学生的这个作文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了学生的细心,这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的观察生活,在生活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秀的生活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方法,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的真情实感。 作者:周丽萍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生本教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1.生本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 作为教育思想与方式的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生命和学生为本。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语文,该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常以考试中的给题作文为主,经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不适应。生本教育并不提倡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与考试负担,反而要求尽量不干扰学生的成长,使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学者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说明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体会写作过程中的乐趣,能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爱好、喜欢的事物,而培养兴趣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师需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布置手抄报任务、将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在黑板报中、让学生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在课堂中评点课文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写、愿意写。 2.2联系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部分只是平淡的流水话,没有融入创新因素,而且组织语言时还经常十分混乱。另外,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过于片面,只让学生以范文为样本“生搬硬套”,希望其写作水平在模仿中提高,没有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领略自然的美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比如在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公园、家中的庭院、街道旁等观察春天的美景,蒙蒙的细雨、发芽的柳枝、绿油油的小草等等,并将这些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在作文之中。这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细心观察社会和生活,写出生动丰富的作文。 2.3在作文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在文化熏陶下提高其审美情趣,从而储备大量知识,提高其作文写作能力,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将生本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个性为依据,选择与其年龄阶段和兴趣相符合的范文,并鼓励其阅读。阅读不仅启发学生的智慧,还可以启迪其心灵,引导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发育的心理知识,对作文也很难产生兴趣。缺乏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就很难顺利完成写作,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才能逐渐培养表现能力。小学生通常没有条件和能力来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过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能够使学生获得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的机会,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写作欲望也会更加强烈,鉴赏能力提高,积累大量美词佳句,写作时也会更加规律。例如为学生挑选《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等书籍,首先让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或格式、结构等,但只是为了拓宽其写作思路,而不是单纯的抄袭,掌握相关方法后应鼓励学生创新,采用多个角度去描写自己的故事。例如,本来是“顺序”的文章,可经过修改采用“倒叙”来叙述,又或者进行“插叙”,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2.4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著名作家虽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很高的写作能力,但是仍然会反复修改、推敲自己的文章,从而保证文章质量。例如《棠棣之花》的完成花费了郭沫若二十五年的时间,而《安娜•卡列尼娜》也用了托尔斯泰五年的时间,一些章节的稿本甚至多达十几种。如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行生本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养成良好习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教师应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行修改作文,并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告知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夸奖学生,避免学生感觉受到强迫,出现逆反心理。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需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提高。 3.结语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少,观察能力不强,组织、驾驭语言时也具有一定困难,常常导致其作文水平低。同时,其作文中经常存在许多错误,教师修改时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需要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其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其创作精神,使学生享受学习。 作者:卢海林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想象能力培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意义 1.1形成学生的写作个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个性化教学也是目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想象能力是独特、个性和不能被替代的,因此,学生形成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想象能力是促进学生写作个性和写作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 1.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而想象能力是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学生想象能力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得到的,语文写作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体会融入到写作中,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2.1为学生营建积极活跃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氛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时,首先需要为学生营建一个积极活跃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性,并能够大胆的以现实为基础进行想象和思维的自由发挥。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能力水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学生能够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刻舟求剑》这一课后,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交流,发挥想象,假如你在江中遇见了这个丢剑的人寻剑,会怎样告诉他这个道理。 2.2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有了根据思维发展才会有动力和根基。一个方面,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以生活体验为想象基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家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够迸发出想象的火花。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和不同的事物,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想象基础,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花坛上的各种花朵,通过看它们在风中摇摆的形态,想象一下花儿们在谈论着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写成作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基础。科学知识总是被蒙上神秘的面纱,总是让人心驰神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科普视频以及参观科技馆等,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学生想象的基础。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认识的加深,学生就能够初步形成基于靠科学知识的想象能力,教师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拟定作文主题《未来的房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描绘出我们未来的房子具有的特殊功能。 2.3进行科学的想象能力培养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学文章进行续写。续写文章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原文有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章进行续写。学生在学习完课文知识后,对原文的认识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要求学生续写文章就是要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挥想象构思成完整的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扩写文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活跃思维,充实和丰富原来的文章。学生在扩写时可以将新的元素融入文字,并且是在合理的想象后写出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总结 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写作环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基础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想象能力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有效性和语文写作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张蕾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一、留心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 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作文,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所以当教师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写起。要想让学生文思泉涌,首先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进行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还可以让写作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方式积累素材: 1.通过课本中的知识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时,要及时记到笔记本上,并且要经常翻看,巩固记忆。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以后写作时用起来也会更加灵活、方便。 2.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在日记中所记叙的内容都是每天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 3.以复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素材。当学生学过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之前,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段意并且理清思路,列出复述的提纲。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很注重素材的积累,但是到写作时,仍然不能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素材,或者能够运用但是运用得不够准确,与文章的主题不符。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对素材的整理能力不强,只重视积累,不重视应用,不能把积累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只有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各类作文,让学生将不同的素材运用到不同的作文当中,以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利用充满趣味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后写一篇文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对这次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2.采取激励策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激励的措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定期选出优秀的作文,并设置名次和获奖等级,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不仅能使获奖的学生感到自豪,还可以激励其他学生。 3.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评论作文,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学生在互相评论中增加写作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可以专门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遇到好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并对阅读内容进行评析,借鉴其中精彩的语句。这样既可以增近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 2.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表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打分,评出胜负。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使心理得到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3.将书中的内容改编成剧。在课外阅读中会遇到很多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改编成话剧,让学生作为演员参加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学生自主写作积累了素材。 五、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文章 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能力的不同,写作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当学生的文章写得还不够好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将他们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点评。点评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尽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详细点评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将作文重新写一遍,并把教师的点评融入到作文中,以提高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能力。 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性格内向的学生表达的机会,他们刚开始可能会因为紧张表述得不够流畅。这时教师不能斥责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说得慢而显得不耐烦,而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允许他们思考一会儿再说,并且教师要耐心倾听,最后给予他们一些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安排口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任凤英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潘庄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概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习作素材的积累 “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注重积累,写作也是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去阅读。想写好作文就需要积累许多材料,如积累感情,积累结构方法。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书,做读书笔记。同年级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爱看书,可见,多读书能积累丰富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用日记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比如旅途中的美丽的风景可记录下来,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可以写下来。如《校园美景》,先让学生仔细去观察整个校园,认真记录下校园的美景。又如《我爱家乡》虽然“家乡”一词对于学生早已是烂熟于心,可要用文字描绘家乡的美,用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爱,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学生在校外郊游,到乡村去捕捉素材,并用笔记本进行记录,为接下来的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和责任者,我们必须经常性、坚持性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现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记得还有一次在指导学生写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残疾人》的作文时,我心想这一命题似乎离学生实际较远,因为他们都是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正常人,怎能具有残疾人的切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呢?于是课上我开展了“我是残疾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或是蒙上眼睛来写作、贴鼻子,或是堵住耳朵来与人交流等等,通过学生真真切切的经历来体会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真实的情感基础。 二、注重小练笔 我非常注重学生课内的小练笔训练。比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后有个小练笔是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东西。学生都带来了心爱的玩具,非常开心地向同学介绍了他的玩具并记录下来。课内这些小练笔贴近生活,贴近课文内容,既达到了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写日记。我觉得写日记有这几点好处:第一,督促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观察,积累知识,思考问题。第二,能让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去建设生活,培养开朗、活泼、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第三,丰富词汇,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日记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记下当天发生的事,记录成长历程。心情不好的时候写日记是个很好的倾诉方式,还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爱上写作。春天,百花齐放时,带他们去欣赏:夏天,荷花满池塘,带他们去观赏;秋高气爽时,看果园中的果实:寒冬腊月、雪花飘飘,让他们滚雪球、堆雪人。只要教师用心诱导,耐心指导,时间长了,学生就能自己去把握。当然,写日记要持之以恒。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能用心去写。 三、注重激励学生 小学生心理敏感,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每每作文本发下来,学生总是兴味盎然地翻阅老师的评语。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好作文评语,将习作评语打造成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演绎成传达无私之爱的通道。我们在阅读学生习作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不要太挑剔习作中的一点点小的失误。作文评语要做到不形式化,不教条化。让学生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鼓励,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只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以学定教,必将让学生真正爱上作文。总之,小学生习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进行作文创作的起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试着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扩充写作素材,坚持多读多练,优化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作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身心、彰显个性的乐园。 作者:李月秀 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希望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和社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搞好作文教学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所以说,作文教学,要从小学抓起。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如此,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着力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作文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阅读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文教学不单单是作文本身,是语文教学整体的一个体现,要做好小学作文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写,还要让他们学会读,从阅读当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阅读当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从阅读当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众所周知,在写作当中,找好合适的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胸中无墨水,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会是流水账,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刚刚开始接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好写作,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血有肉,从而为今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进行阅读,从这些读本当中,学生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的素材,例如,幼鹰在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和垂死的磨练之后才能达到搏击长空的境界,而蚕蛹也在不断的积累当中破茧成蝶,成为美丽的化身,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从阅读当中获取的,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这些写作素材,才能使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不会显得非常的空洞。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来说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帮助他们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难度相对较低,比较容易理解,同时,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读明白、读进去,并把他们在阅读上所获取的知识和灵感应用到写作当中。所以说,在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当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教师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清楚的发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在课余的时间通过写日记、写周评等形式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是不屑一顾,连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作业都有困难,就更别提完成额外的作文任务了。所以说,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理解写作、爱上写作,进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见、所闻、所感都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对于他们的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生活是一个很大的素材,并且,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话题是比较有兴趣的,例如,我们可以以《我的母亲》为题目,让学生写一写在日常生活当中与母亲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与母亲的关系更加融洽。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宠物,例如,小狗、小猫、小兔子等等,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素材,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写作,是比较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在他们写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闲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处于小学阶段,对于作文也是刚刚接触,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形式单一、写作内容空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可供选择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作,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针对这个特点,教师万万不能在教学过程当中限制了他们的天性,而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创作。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也曾经学习过,在不同的角度下,画出来的杨桃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角度下,画出来的就是五角星。这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也是适用的,对于一个主题,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小学教师而言,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文的题目,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对于学生的更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阅读启发、情感激发、综合培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写好作文。 作者:高照 单位:江苏省高邮菱塘回族乡回民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在21世纪,各类科技迅速发展,科技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于各大领域中。在教育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近几年也逐渐得到广泛运用,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初步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广播教学的出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师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设备成本高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以及教师对计算机缺乏相关的操作培训,导致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甚至拖慢了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状况,本文便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软件相结合的技术的总称,在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软件、flash、Photoshop、几何画板、绘图软件这几种,另外还有很多软件教师只有在特殊教学环境下才运用。如在教数学空间几何时运用3D建模软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写作,并且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经常跑题的困难,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像、flash动画进行教学。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方法、时间,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便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后在运用教学策略辅助教学。 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写作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字词积累,以及能灵活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以及对情感进行表达,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是教师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写作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着畏惧心理,学生潜意识中便认为写作是一项极难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不敢于去写作,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抵触心理。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心中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然后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击破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防线。例如教师在写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播放一个与哆啦A梦有关的视频,通过哆啦A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观看完哆啦A梦后发现哆啦A梦有着很多奇奇怪怪的,拥有特殊功能的物品,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会有些什么样的物品呢?”,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写作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不能把握好作文总体,并且时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是学生对主题分析不当以及在写作前没有明确自身的写作方向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主题,明确写作方向以及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懂得作文表达仿佛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确定一个主题后便可以在课前设计多媒体课件,然后在写作课中先根据多媒体课件对写作主题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主题“乐于助人”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先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感受乐于助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品质,然后再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讲述自己乐于助人的经历,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是教师教学的难点,素材的积累不能单凭摘抄好词好句,若只让学生单一的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对学生素材的积累起不到具体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仍不会灵活运用这些素材。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素材,然后将素材真正的纳为己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积累素材,flash动画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素材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守株待兔”的flash动画让学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义,并且教师根据动画对这一寓言故事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一故事的寓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辅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主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以及加深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是极为顺速的,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新型的信息化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心态。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根据教学经验以及新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完善,一定能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多元化的人才。 作者:高琦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措施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他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将两者进行整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整合路径;探析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写作则是他们利用所拥有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手段,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都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仟务。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而探索出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路径,将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教学目标相同 阅读教学的着重点在于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表达感情所用的表达手法,而写作教学的目标与其完全吻合,着重点在于作文要怎么写,要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相吻合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也是相吻合的。阅读考察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文考察的是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分析,二者都是在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思考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运动的表达手法,这些都为自己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文章中的事迹也可以用作写作的素材,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阅读的文章越多,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帮助也会越大,也会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下笔如有神助。 (四)写作教学能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阅读的积累,同时,一个在写作中能细腻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一定也是棒的。只有在阅读理解中多多揣摩,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手法,学会将作者的方法转变成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大大提高。由此看来,阅读与写作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想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就要将二者整合起来,共同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LL乏是当前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小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没有充足的阅读量,也就无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空洞,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大众熟知的事例被反复引用,毫无新意。 (二)一味地模仿,缺乏创新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较为简单,接触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因此作文的情感表达就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学生借鉴、学习。学生在拼读文章时,不能一味地模仿范文中的作者写法,也要加上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所有同学都只是一味模仿,没有创新,那么范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功亏一签。 (三)文章缺乏真实性,不生动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的教学将实践课堂看的并不重要,还是以室内授课为主,而写作方面尤其是写景的文章,需要的是带领学生走出去,只有切身见到的景物,他们才会有较深的感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没有见过大自然的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就停留在书本上、电视上,写出的文章十分死板,缺乏生机。由于他们所接触的内容高度相似,就导致写出的文章重复率很高,而且没有真实性,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整合措施 (一)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积累素材不够,词汇量缺乏,写作业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素材的积累,名人事迹、好的句子、好的词语多抄多背多品味,都会对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很好的帮助。长期的阅读。长期的积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语感,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写作就会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二)加大阅读量,多模仿多创新 刚接触作文题材的学生很难下笔,也没有自己的风格,这就体现了模仿的重要性。学生要加大阅读量,其中典型的文章就可以拿来当做范文进行模仿,按照范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样起不到仟何效果,而是注重方法的模仿,将它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特色,长此以往,写作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拥有良好的习惯对阅读和写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中注重积累,多多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能娴熟的将学到的积累到的素材应用到作文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养成了这种习惯,每读一篇文章,都会有极大的收获。而形成的良好习惯,也会提高他们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提高创作激情。 (四)丰富学生的情感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注重情感,感性大于理性。阅读与写作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着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观念。感情越丰富,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具有生机,更能走进人的内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而写作则能够加深阅读理解,深化阅读能力。二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效的整合起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作者:吴晓莉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与措施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成其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作文指导要关心学生内心需要,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保护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经常给学生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难点;应对措施;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课程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小学语文作为三大基本课程之一,在小学的课程教学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问题一直是许多教师持续探索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以及应对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一、小学语文传统作文教学之误区所在 (一)教学目标的混淆在小学语文的传统作文教学当中,有两个教学目标的混淆,一是究竟要进行“作文”教学,还是要进行“写作”教学,从教学上来说,作文是有一定的固有格式的,而写作又讲求大胆创新与灵活。因此究竟要先让学生掌握作文能力还是写作能力,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二是作文教学究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关于作文的能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是为了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为人处世。虽然这两点并不矛盾,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明明可以并重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许多时候二者无法做到统一。(二)作文教学的教与学颠倒从教学主体角度讲,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学主体是教师与教学的知识,而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问题的,非常容易发生教与学的颠倒。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把控不是要教师以一种上位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要把握课堂的节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氛围当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压迫学生,对学生进行诸多限制,对于学生的管束刻薄且严厉,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害怕教师,从而害怕接受知识。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难点所在 (一)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匮乏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所储备的语言与文字都相对比较匮乏,而写作所需要的知识储备量与语感等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单调缺乏新意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加以解决。例如有时候写环境描写的文章,许多小学生在描写鲜花的时候,最常用的词语就是“鲜艳”或者“五颜六色”,这种描写固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这样描写,就显得其作文没有新意,语言文字匮乏。(二)小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尽管所有的孩子都不缺乏想象力,但是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想象力并不能正确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尤其是许多孩子即使有一些关于想象创新的东西,也束缚于作文的格式限制,不会将其加入到写作当中。例如有时候小学生跟着父母看电视,看到武侠片的时候会幻想自己变成武林高手,但是这种想象并不合适应用到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当中。所以说,想象力也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这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三)小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段还处于一个爱玩好动的阶段,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写文章。写作是一个相对比较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要写一篇优秀的文章,更需要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小学生对于写作很多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写作兴趣就会减少。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解决方式 (一)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量过于匮乏,导致其作文缺乏词汇使用,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一点,要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着重强调,并且加以科学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平时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海底世界》这一课文时,因为这篇课文中好词好句较多,所以可以在安排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另外,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丰富小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二)通过多种办法丰富小学生的作文想象力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如果教师的课枯燥无味,那么自然可以想象到,上这样的课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毫无兴趣,提不起想象力。另外,还是要鼓励学生多积累,多阅读,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想象力自然也会得到培养。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贴近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写作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作文中许多精彩的点和段落许多时候是来自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善于观察人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写作灵感,作为教师,应该多带学生脱离课堂的束缚进行深入生活的活动。例如,可以带学生进行室外课来一堂写作写生,带学生到户外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然后让学生用文字将所见记录下来。尤其是在进行写景类的作文写作时,带学生出去观察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例如可以带学生到公园,将学生分散开来,观察不同的风景。(三)以写作养写作所谓熟能生巧,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只靠想象与积累,它终究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的。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写作课程都有其自身的频率,要综合考虑到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因为训练写作能力就过度的安排学生写作文。那么要如何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除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写作的欲望外,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日记是一种短小的文体,写日记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其次,日记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记录的习惯,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缜密细心。但是写日记对于学生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以寒暑假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安排日记的作业。 【结语】 综合分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讲,关键还是在于两个点,一个是关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一个是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一件事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发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动力,更加用心。所以教师要重视其兴趣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把目光着眼于成绩上,过度重视成绩只会使教学过程本末倒置。 作者:吉士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论述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的开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良好的作文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普遍较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感染力。通过实际教学研究,总结了几点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也比较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高,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由于小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比较少,学生的阅历也不多,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下面介绍了几条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途径,希望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语文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对作文课有恐惧感。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先进技术设备,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等优势,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富有动感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语文作文课堂。例如,教师让学生描述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学生对小动物有了大概了解,学生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动物的了解写文章,这样学生再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另外,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的养成,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多利用童话故事来进行作文指导,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进行童话作文写作时,童话作文的写作范围试比较广泛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改编,学生的真实感受都表现在了作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写作时学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由于童话写作与其他的作文不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童话写作的构思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运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三、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素材 作文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离开生活的作文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素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的观察,并用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比较好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比如一些文体活动,学生参与或观看的过程也是比较好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比赛,学生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的阶段,比赛结束阶段,以及比赛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等,学生对此的感悟都比较深,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立足于生活的作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是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受作文的魅力,并将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课下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也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写作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给学生推荐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比较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作文素材,并将这些好的句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作文鉴赏教学 1.鉴赏课文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主观感知能力。例如,学习《最大的“书”》一课时,这里所讲的“书”不是我们平时学习阅读用的书,作者将自然地理情况比作了书,人们在进行自然地理考察时就像在读一本书。这篇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将这本大书描述出来,作者的写作风格比较独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鉴赏,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2.鉴赏优秀作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比较优秀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优秀文章的特色部分。并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比较,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习这些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对于《一次难忘的经历》这篇作文的写作,教师可以从中选出语言表达顺畅、结构清晰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逐渐明白优秀作品的靓点出自哪里,这对学生的写作是一种较好的引导过程,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方式印象深刻,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精心批阅作文 作文的批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修改的过程,实际就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作文,这样就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作文批改方式有多种,教师将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让学生课下完善作文,也可以师生一起批改,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作文,发现其中的缺点并进行修改,这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进而有效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七、结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小学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逐渐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真情实感体现在作文中。总之,小学语文作文的创新,还需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教学要以最适合学生写作的方式进行。 作者:张艳平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二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微课”资源的选择和应用关乎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也源于小学生缺少对身边事和物的观察和领悟,因此在语文写作时觉得没有素材。“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2小学语文作文传统教学与微课模式分析 语文作文是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教学活动,它应该能体现出小学生的内心思想和自我。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通过优秀作文分析、写作技巧传授等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都缺少灵气,内容大多是陈词滥调,或由优秀范文语句堆砌而成,小学生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童趣无迹可寻。当写作时,小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凑字数。长此以往,小学生会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对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必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作文微课,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好教学主旨,然后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结合起来形成PPT或者微视频,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面。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语言以生动的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于小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说,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写什么”的难题。因此,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需要下足功夫,鉴于微课的时长有限制,其教学主旨必须明确,且能凸现重点和难点,一些综合素材要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3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的开发 选择语文教材内容作为微课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素材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语句生动地刻画出人的神态、动作,有的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是对环境、季节的形象描述。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这些素材进行归类设计,辅助以音乐、图片、情境模拟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针对教材中一些比较好的课文,教师在进行完课文教学后可以把其设计成微课,让小学生根据原文续写、缩写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写作功底,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微课资源开发途径。将小学生活动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纪,课间休息、活动课、体育课中,他们总是愿意投身到有趣的游戏中,尽情地展现他们的童真和欢声笑语。此外,学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运动会、歌唱比赛、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无疑是教会小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便携式的设备,将小学生参加活动的这些瞬间录制成视频,通过剪裁后作为微课的视频素材。在微课中将这些活动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此时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语句进行适当的表达,锻炼他们的文笔。例如,在播放拔河比赛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获胜一方和失败一方的表情、动作和潜在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写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动笔。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视频记录,更应当注重实际生活中点滴细节的观察。当然,为了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教师可以为视频适当地增添一些艺术文字、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结合小学生活动的视频微课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人物、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感受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乏一些关乎自然美景、季节的题材,由于小学生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很多人对下雪的冬天、炎热的夏天观察不细致,他们在写作时的思维往往也只能局限于读到的范文、平常电视里的场景。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将每个季节的特点、季节的变换呈现在微课中,让学生对每个季节有切身的感受,包括:冬天飘落的雪花,结冰的河水,穿着厚衣服的行人;夏天的蝉鸣,炙热的太阳;秋天飘落满地的黄叶;春天清脆的鸟叫声,新鲜的种子在发芽……将这些场景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配上适当的音效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感觉在经历季节的变换。教师引导学生将每个季节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每个季节的感受用文笔表达出来,学生在如身临其境后也更加愿意用文字来抒发情怀,表达出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将学生的实践经历作为微课资源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的作文素材更应当从生活实践中获取。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多去亲身实践,如帮助妈妈做家务、扶老人过马路、多读些名人轶事等,并让学生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他们的感受。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就可以选择性地将学生的实践经历加进去,让一个人的素材成为共同学习的素材,这对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具有很大帮助。 4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的前景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选择的微课资源不同,微课的类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写作技巧微课、优秀范文欣赏微课、语文课文写作练习微课等。我国现阶段微课资源仍主要依赖微课比赛积累,与小学语文作文相关的微课非常少,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人们去努力地探索。将微课视频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建设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数据库是将作文微课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了解语文作文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我,培养自己细心观察的能力;小学生通过作文教学应该能写出诸如叙事、想象、写景、写人等多种体裁的作文。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应该按照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制作,并做好资源归类。“人物描写技巧微课”“如何写好作文开头微课”“写一种动物微课”都是很好的微课教材。作文微课的适用性和互动性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选择微课资源时,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教学情况,比如学生的作文基础、班级的学习氛围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从作文微课中受益,提高其写作水平。其次,作文微课的在线互动性也非常重要,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是督促教师进行微课资源优化的重要力量。 5结语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微课作为可移动的课堂具有很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由于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较为稀缺,建立一个微课资源共享和应用平台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更需要注重微课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和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 作者:夏天 周绍刚 单位: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写作较为空洞 受年龄、性格、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差距特别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充满童真以及童趣,这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还比较空洞,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的作文,完全没有内涵可言。 2.作文写作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 作文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自己收集到的素材经过一些技巧,巧妙地整理出来,让它成为一篇吸引力十足的作文的过程,而学生寻找的这些素材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1.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难更改的一种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相反的,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急于求成、胡乱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坚持写日记、为学生创造一些学生动笔的机会等。比如,教师在讲授《丑小鸭》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丑小鸭,你想对其他动物说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丑小鸭的呢?”然后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些花哨、无厘头的东西。 2.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相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可以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趣事。其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殊不知,来自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等的素材比学生坐在教师里空想要来得真实。 3.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泯灭应有、科学的创造力。其次,教师教学必须突破课本的限制,将作文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科 舒舍 单位:陕西省山阳县高坝镇蔡峘小学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 1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市场的电力工程项目现状概叙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电气时代,随着几百年来几代人的不断改进,电力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能源,具有清洁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已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尽管当前各国科学家普遍看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兴能源的前景,但是就技术掌握而言还是没有电力那么透彻,其利用率的提升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先进的电力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先进的电力工程,电力技术和电力工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还没有同国际先进的理念接轨,我国仍然还是沿用旧的管理机制体系,因而相对于美德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电力工程中的风险问题更多更大,因此,我国应结合自身的国情,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使国民经济最大利益化。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的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问题,只有先把电力这个基本问题解决好才能国富民安。因此,电力企业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目前阶段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2.1工程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风险是必须要面对的第一道风险,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切。因此,任何企业都要把这第一道关卡维护好。众所周知,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国家性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更是严把质量关。如果领导们只是一昧地追求面子工程,那今后带来的祸患将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在我国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每谈及到工程质量问题时总是会触及到每一个人最敏感的神经。豆腐渣工程令人们谈之色变,这不仅仅是出现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包括道路桥梁、住宅等基本民生工程项目都会频繁发生事故,安全问题每次都成为了最大的热点新闻。原料不过关,施工工程中偷工减料都是黑心企业家牟取暴利的最好手段。 2.2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国家投资的大型项目。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施工难度高、工程进度慢等特点。还是以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工程为例,显然更是具备上叙所说的特点。电力发展至今虽说有了突破性,可同时也印证了成就越高相伴随的风险也越大。在施工过程中,要给工作人员配备最好的装备,如安全头盔、工作制服,在晚上施工更要注意机器操作安全,确保施工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也是应该去思索的。 2.3国内、国际政治风险 国内和国际政治存在不稳定性,即波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波动性会使得项目中断。这种政治风险有包括战争风险、政治局势动荡风险。政治的风险是一般普通人所无法驾驭的,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承担的。 2.4项目管理风险 就目前我国管理制度而言,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只看到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以后的发展。就客观物质因素来说,我国960万平方公里,有着一个相对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人力、物力、财力很难在一个短时间内到达一个大的范围,这就决定着是沿着一级级的向下分配而不是统一处理。同理,也就是说,处于基层的单位也要一级级向上汇报。这在其中所花费的精力也是巨大的,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制备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事关重要,然而,我国的用人制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唯亲任用,各省打老虎行动中牵出的更是整个家族的关系网,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是背道而驰的。上任的领导不是靠知识,不是靠智慧,而是靠背景,靠人脉,可想而知,一个对此毫无专业认识的人怎么可能会把工程管理好。 2.5环境风险 这里所说的环境风险仅仅指自然环境风险,并不内涵社会环境风险。众所周知,自然环境的变化能引起波及整条产业链,而且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成为人们头痛的一个问题。极端的恶劣气候,如暴风、暴雨、暴雪等;隐患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一旦这些自然环境风险发生,人类的力量在其面前就太渺小了。印尼大海啸、唐山大地震、洛孔火山大喷发等重大自然灾害所带给工程项目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可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而相对于小一点的自然灾害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工程的进展状况。 2.6社会人文风险 上面既然谈到了自然环境风险,接下来就有必要谈一下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人文风险。社会人文风险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保证电力工程的工期进行与维护人民利益之间要懂得取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片土地上,并存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一共有56个民族。即使信奉同一个宗教、属于同一个民族但也会因为处于不同地区而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理念。例如钉子户问题,当然更大规模的就是群众集体抗议,要求企业搬迁或要求更大化的赔偿金,这很大程度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前进,引起整条系统的瘫痪。 2.7其它风险 影响电力工程的风险很多,例如技术风险,这里的技术不仅仅是指制造机械的技术,还可以放大延伸到技术人才的缺失风险。我国现阶段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其先进的机械制造仍是我国工业的一道难题,也因此很难培养出具备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成本和利润风险———一个项目工程如果要在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维持其正常的运转,成本要跟利润有一个相对的平衡。成本大于利润,其企业效应将会后退,如果一直都是这种状态,企业必将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因此只有当利润能过大于成本,企业才能进入一个长远的模式。 3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和应用 3.1电力工程项目综合风险管理模型 通过对一般的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改进,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电力工程综合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3.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通过对工程进行上述综合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分析,找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然后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要全过程、多角度的运用风险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随时刻保持发电和用电的供需平衡,以有效实现电力供需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施工过程、竣工投运等各个阶段都应该做好风险控制管理,全过程、多角度地运用风险管理,以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安全,能够及时地识别项目风险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从而促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最大化。②应当加强预防控制监理,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工程项目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网络;第二,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严格控制承包单位不得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防止无资质队伍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参与工程。③严格把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核关。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消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人身事故或设备事故的发生。 3.3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风险,分别是一线路改线导致投资增加,总投资超出可研估算,需增加投资约200万元;二500kV线路沿线建设赔偿费用超出概算所列费用,需增加投资约400万元,为了节约投资资金,减少项目风险,该公司应用了上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风险1:线路改线导致投资增加,总投资超出可研估算,需增加投资约200万元,经过优化设计,同时甲供材通过招投标材料价格低于概算中所列价格,费用结余,同时抵扣17%的设备增值税,最终将费用平衡,挽回200万元。风险2:500kV线路沿线建设赔偿费用超出概算所列费用,需增加投资约400万元,在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中供电公司及时拿出同类工程赔偿文件作为依据,最终评审专家在不超出可研估算的基础上增加计列费用,最终工程顺利施工完成,并通过结算和审计,最终结余20万元。 4总结 本文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力工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担负着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与保障人民生活用电需要的重要责任。而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同时还是电力工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不断适应科学现代化的管理,以及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的管理水平,电力工业也迫切需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作者:王亚兵 陈正中 单位: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论文 1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概述 1.1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概念 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指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步骤进行合理、细致、科学的编排,其目的就在于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而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则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具体施工进度,也可以理解为以计划管理为依据,指导施工程序的开展,并切实落实和完成工程项目。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分析工程施工结构,计算工程施工周期,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应密切关注施工进度,以确认其是否依据编制的进度计划来执行,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合理实施。 1.2项目进度计划的特点 ①全面性。即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具体事项,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详细的分析整个项目工程。②层次性。管理机构的层次不同,编制的进度计划也就应具有相应的层次性。③严肃性。在完成进度计划的编制后,进度计划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才能形成最基础的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工程的施工也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严格地执行,以实现工程管理中对进度偏差的有效控制。 2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场地的地理环境 电力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大,为避免工程施工对市区生活造成影响,电力工程多建设在与城市距离较远的地方,且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气候因素也比较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出身,其教育水平较为有限,而工程施工中的一些环节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控制的,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受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技术的环节只得由民工代为操作,由于民工的技术水平有限,在具体操作中难以避免的就会有问题或是事故的出现,进而影响到电力工程的进展程度。 2.3项目相关单位的影响 作为电力工程的建设方,施工单位对项目的施工进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为工程提供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方以及运输单位等与工程项目开展相关联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影响,而项目的方案设计则是这些间接影响条件中对工程进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2.4施工中的分配问题 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若施工人员以及相应设备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施工速度的降低,还会对项目的整体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出现工程延期交工问题。 3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实施 3.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问题,并切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开展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 3.2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切实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3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项目施工前,应系统分析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并结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工程工期、质量标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推动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在项目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工程进度的跟踪调查工作,依据工程关键程序的施工事宜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3.4合理规划工程方案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突发事故或其他事情的影响,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时,应留置一些弹性空间,这样一旦发生不可预期的事故时,弹性空间就可以发挥出其作用,避免了因计划的不够周全而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 3.5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工程进度往往与工程质量不相符合,部分施工单位过分追求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为避免这种情况,工程的监控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出工程质量的恒定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规范电力工程的质量,使电力工程有序的开展进行,进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项目质量。 4结语 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及高质量竣工,离不开合理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确保了项目施工的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进度计划体系,并对其不断地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工程施工所有环节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与项目的进度计划相一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理念及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探索出更为科学有效的一套管理体系,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蒋剑川 单位:国网福建漳州市供电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1.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就目前电力行业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其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 (1)管理意识缺陷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管理工作,涉及到工程的诸多方面,不少管理人员本身在认识与意识方面不到位,致使管理方式粗暴,从而将成本管控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的范畴,并未从全局入手对成本管控进行把握。在管理方式上,事后分析管理较为普遍,事前事中控制不到位,造成损失难以弥补,也使得诸多有效的管控举措无法得到落实。尤其是工程预算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未及时发现、解决,从而致使预算控制不力,对于相关权责也并未分明,从而导致问题多、究责难。 (2)材料管理失误 电力工程项目中涉及到诸多材料的应用,因此材料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事前成本管控的无计划性、事中管控举措的践行不力、事后分析总结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工程造价过高,还有部分工程中存在余料不回收、盗窃等情况。 (3)成本核算流于表面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肩负核算职责的预结算员并未践行自身岗位职责,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过于重图或者重现场工程结算量的问题,作为结算依据并未真正将成本预算与核算相结合。 (4)投资费用控制乏力 电力工程中的投资费用涵盖诸多方面,最典型的是建设队伍人员工资与建设场地费用等,人员工资方面因队伍变动、技术人员等级、实际人均工资过高等影响,存在着超额支出现象,建设场地方面,对施工信息了解过少、工期较紧、当地施工政策不同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存在波动较大情况,无疑致使成本管控方面较为乏力。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多个地区电力工程修建过程中因为与当地政府、居民等缺乏有效沟通,从而导致项目停工、施工纠纷等问题,增加了额外支出。 (5)工程量出入 电力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图纸所出示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差异是普遍问题,如何协调工程量差异带来的成本超出现象也是未来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图纸与实际施工工程量之间的差异核算方式,才能够真正确保成本管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控优化措施 电力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针对以往出现的典型问题,从根源上做好防控,以达到降低成本、保质量保效益的目标。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成本控制优化实践: (1)加强成本预控 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具体情况要好事前成本预控,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信息,建立全面且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管控工作中,成本预控是首要重点,在工程顺利签约后由项目部、设计部等共同编制成本计算与施工预算,对具体施工时任务安排、机械台班安排等进行对比、校正、协调,结合施工当地材料、人工、机械市场价格,评估实际施工总成本。对于测算出的成本,要与项目部签订责任书,责任陈燚国网福建省长汀县供电有限公司福建长汀366300书中对施工质量、监督、安全、效率、成本管控情况要进行明确规定,以此来明确成本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从而做到项目成本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对工程项目成本循序渐进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等,在成本管理制度约束下确保管控工作的到位。 (2)加强工程队伍管控 电力工程施工要选择高素质的承包队伍,在电力行业改革的同时不断精简内部机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与队伍,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施工队伍方面,要选择信用好、专业素质高的优秀队伍,并进行专业评估,根据其表现情况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劳务动态管理机制,在需要分包时还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招投标机制,根据分包方所提供的标书、资信等选择最佳队伍,尤其是在分包、薪资分配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避免暗箱操作带来的成本管控缺漏。在劳务资金管理方面,要针对每月完成的施工量进行核算、审查,通过与施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部门、内控部门的沟通最终完成审批,尤其是遇到劳务费增加的特殊情况,要尽量做到事实清楚、手续俱全。根据分包方对工程量的完成情况、成本节约超支情况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予以鼓励、督促,从而激活其参与成本管控的活力,为施工效益提供切实保障。 (3)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作为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占据成本比例超过60%,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如果在材料方面做得不到位,管理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从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实际采购、运输、保管、应用、回收等多个环节都要实施针对性管理举措,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控。比如电力工程中标后,项目部和公司其他部门就要对人员、材料等编制施工预算,并以此预算作为材料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通过与操作层的沟通获得领料许可,最后后采购部门根据计划完成采购,由管理部门进行日常应用保存回收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材料超额使用、回收不及时、盗窃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核查与解决,如遇到工程变更,要及时根据变更计划编制新的材料使用计划,确保管理与应用的严格性。 (4)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要全面入手从各个环节加强管控以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几大指标的平衡。由于实际施工中几大指标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要对施工要求、条件进行全面研究,从意识上、管理上、行动上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验收、安全管理等进行监督审核,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加强成本核算 对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加强成本核算,提升核算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跟踪监督、审查力度,确保成本核算与管控举措落实到位,将责任制贯彻到底,为成本分析、管控、计划编制等工作提供良好基础,为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展开保驾护航,从而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作为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与效益的关键环节,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要根据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成因从根源上予以防控,加强成本管控力度,践行优化举措,从而实现提升工程效益的目标。 作者:陈燚 单位:国网福建省长汀县供电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进度计划中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1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相关概念 1.1进度计划的特点 进度计划有其明显特点。在整个进度计划管理中,要保证进度计划的全面性,确保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包含了整个电力工程在实施中的所有大小事项。此外,进度计划必须是有层次性。要求对不同管理层次机构采取不同层次的进度计划,如对建设方应采取策划性进度计划,而对总承包方实施指导性进度计划等。最后在进行进度计划管理时,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应通过严格的评审流程制定基准计划,并对计划偏差进行控制。 1.2进度计划相关理论依据 项目工程进度计划控制的相关理论有四种,分别为分工协调控制理论、弹性控制理论、系统控制理论、循环控制理论。第一种,分工协调控制理论,指通过将整个工程系统分为两个层面: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纵向系统由监理员等项目进度监理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工程的质量情况。横向系统由技术人员组成,控制项目的进度。两个系统有机配合,保障工程的运行。第二种,弹性控制理论,指在工程项目进行开展前,将项目的进度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防止出现突发情况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第三种,循环控制理论,指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分为计划、实施、调整和协调四个步骤,组成一个封闭性的控制系统,及时发现每个步骤中的问题并实行相关的调整。第四种,系统控制理论,指将整个项目进度看作一个系统,做好每个阶段的进度计划,并有效地实施。 2影响工程进度计划的因素 2.1施工地现场环境的影响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时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所以为了避免对市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大多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位置都比较偏僻,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如果不考虑所处地的地质、天气因素和土质情况对其的影响,会严重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甚至会被迫终止电力工程项目。例如,2004年在贵州省的某水电站工程项目,就是没有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导致施工不得不取消原施工计划,延迟了整个工程的竣工时间。 2.2电力工程项目主线 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线花费的时间最多。如对于变电站工程项目来讲,其主控楼就是一条主线。在实际现场施工时,从工程的挖基到最后内外墙的粉刷过程里,都会实施电气的安装工作,假如没有控制好进度的话,会使得整个变电站工程项目竣工时间延长。 2.3电力项目相关方面对其的影响 相关施工单位影响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除此之外,为施工项目提供材料、运输单位及设备供给单位也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且在众多的非直接影响因素里,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最大程度的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进度。 2.4人员分配和施工技术方面 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一般由农民或者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员组成,由于其专业技术水平受限,在某些专业技术环节,施工人员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此外,在面对新型的作业设备时,由于操作经验或者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能合理的使用新型设备等,导致现场施工事故的发生。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时,也存在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工作职位不清的现状。这也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的延误。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必须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影响。 3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有效开展的措施 3.1做好项目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展前,应完善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制度。在施工方案设计前,要对电力项目工程所处地进行认真的勘察,明确当地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且应提升现场相关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2科学合理设计进度方案 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在设计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影响进度的影响,而且要合理的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利用弹性空间,防止出现计划不全面的情况。 3.3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进度计划管理 在实际施工时,监理人员应对工程项目的进度随时进行跟踪,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并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程度的调整,保证项目的进度。如果出现实际施工进展和项目进度计划进展不一致时,应以实施施工进度为准,调整项目进度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3.4有效管理电力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的良好进行保证了进度进化的正常开展。只有将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落实,才能保证各施工阶段的紧密联系,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3.5清晰造价师的权力和责任 因造价师对项目的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其影响涉及报价决策、造价分析、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工作,其造价决策的科学与否决定了项目能否正常开展。因此要清晰造价师的权力,并确定其职责。在施工前,应成立相应的造价部门,确定各人员职责,并在造价决策方案设计时,让所有造价师都参与其中,成立造价方案组,选择最优造价方案。 4进度计划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 进度计划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进度计划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是保证电力项目正常进行的关键要素。编制一个实效合理且经济的进度计划,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进度计划是对一个电力工程开展负责任的表现,能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影响国家经济效益情况的发生。 5结束语 总体而言,进度计划对电力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电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在进度计划方案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个影响因素,确保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电力(行)业应加强对电力造价师的管理,加强对其的监督力度,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作者:邹军 单位:广元电力开发总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合同管理论文 1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发包方都会委托专门的机构来书写招标文件、招标合同,在合同中详细地记录了任何对于承包商的制约,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合同的漏洞巧立名目来刻意提高工程的造价。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工期,对于工期拖延的要求承包商向发包方支付工程延期罚款,那么就能有效杜绝承包商后期拖延工期来提高工程造价情况的发生。在合同中明确对施工过程中零件的品牌以及型号进行规定,以避免承包商对上述的部件进行掉包,影响工程的质量。对于合同进行严谨的编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对于施工过程中各种潜在的情况都能够进行考虑。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建设部已经推出了《施工合同的标准》一书,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工程造价紧密相关的各种条款。这些条款在很大程度上对承包方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约束,然后对工程造价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这些条款涉及到合同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明显的工程造价条款、经济责任条款、隐含的经济条款等。这些条款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标准,条款清晰、简洁,对承包方的制约性比较大。这些条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施工合同价格的固定方式必须明确是固定总价、固定单价还是可调价格。由于在招标的过程中,中标的企业和业务之间的合同并没有明确中标的价格是否是上述价格的哪一种固定价格的合同方式,一般使用的工程情况是施工周期短、施工规模比较小的工程。对于工期较长,并且施工规模庞大的工程主要采取的施工方式为可调价格的方式,因为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可变的因素。所以在确定是利用哪种价格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来确定到底采用哪种定价方式,目前电网工程大部分是采用固定总价及固定单价合同,确保工程造价可控。 其次,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条款,这些条款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由于电力工程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几乎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出现现场签证以及设计变更,所以在合同中一般要对这些情况加以考虑,来应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实际的情况。 最后,由于施工阶段几乎占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99%以上的时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控制最好的方式就是工程拨款的方式。对其拨款的形式可以按照其进度,也可以按照时间节点,但是必须是在合同的规定之下采用多节点控制来对工程施工造价进行控制,拨款的方式、拨款的时间都应该在合同上具有明确的规定,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发包方的利益,也能够维护承包方的利益。此外,合同还应该对质量违约、工期违约以及环保违约等情况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具体的合同控制应该严格掌控好签证的价格控制,计价方式严格按照合同进行,要做到及时防止承包方利用一些潜在的签证来提高工程的造价。签证以及变更必须明确,要留有记录,最好将其明确到图纸上。作为业主要加强自身从业人员的专业与技术素养,来对合同进行更好的控制。 2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合同的签订是进行造价控制的源头与关键,只有各项影响工程造价的条款都在合同中进行了有效的约束,才能够使得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预算人员,更要对合同进行仔细的研究,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预算,并且充分利用合同中的条款对企业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事前对合同条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的造价。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整个工程现场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造价,具体的举措如下: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较为隐蔽地增加施工造价的工程,这个时候造价工程师以及业主和施工方监理等都要及时地进行记录测量。对于测量的结果,造价工程师检查无误后进行签字。如果工程造价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合同以及施工过程,就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签证,进而避免造价的升高。施工的过程一切按照当初的图纸规定,如果图纸不发生变更就无需进行签证,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或者业务提出了签证,那么工程造价师确认之后再进行签证,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的情况,工程造价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这些责任进行明确,然后确定责任人的相关信息保证施工正常地进行。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利用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图纸以及合同的不明确来获得签证的,造价工程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不给予这些签证认可,比如在电缆沟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其做五遍以上的防水措施而施工单位只做了一次。在包签证的过程中,按照原始的图集而没有进行相应的变更,对于这种情况要明令禁止,还有的施工单位在多雨的季节多报签证费用,由于之前在合同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这些签证应不予以签字。除了注意签证或变更增加的工程量外,工程造价工程师应关注由于客观原因减少的工程量(尤其是隐蔽工程),如线路桩基础、变电站地基处理等实际工程量比施工图开列量减少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并要求设计单位及时出版变更。如果有些项目单次报价有利于业主,那么造价工程师应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上报建设单位并进行综合的预算测评,为业主确定工程承包造价的单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好四项造价业务指导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监控,利用工程变更及签证一览表及时分析工程变更原因,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纠偏,同时可动态、全局地分析工程造价情况,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3结语 本文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影响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于施工前合同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合同的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并对施工前的合同控制的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合同的管理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合理地应用四项造价业务指导能有效地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提升造价控制水平。总之,加强合同的管理与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作者:余江盛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1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为了员工能够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掌握更加详细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施工人员不会因为操作的不规范而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对项目的电力人员进行教育是为了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自觉依据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发生危险时能够有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在正常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安全生产管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项目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有更强的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1.2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水平的途径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安全管理实践,实践经验又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就是通过对知识理论的学习而获得的经验,实践也能够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要控制能量、有害物质,从项目安全管理上来说,可从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这四方面进行控制。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操作的不规范性、和设备的不安全性都会造成施工建设的不安全状态,所有的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规范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只有在实际的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使用标准对其进行使用、维修、保养,就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只有运用高科技去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安全生产才能够在设备的安全性上予以保证,才能更好地维持施工的安全状态。要合理利用、适应环境(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加夜班、节假日、人的精神状态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节。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3、项目管理层如何搞好项目施工安全生产 3.1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形成正确的项目安全文化 项目管理人员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项目管理人员要把项目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3.2建立科学的战略思想 我们坚信,出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石,是项目效益的前提。 3.3加强安全管理的方法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结论 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安全管理是整个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从而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者:孙天惠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管制与工程监理的关联性 1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对工程进度的管理,是控制项目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时间的管理应该能够满足工程项目时间的要求,并且能够通过协调和确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安排工作,合理的配置资源,让成本和资源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在时间的控制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工程监理在工程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工作的内容和控制项目中的控制内容,然后对其他的项目管理进行正确的指导,工程监理的工作范围是在设计和施工等阶段进行控制,管理和协调,两者在工作的范围上又具有一致性。 2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工程监理的实施,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已经离不开工程监理制度,但是工程项目的施工也要正常的实施,二者如果能够很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大的效果。我国目前工程管理制度在实践和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工程项目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一些稍微有实力的施工和设计,监理等企业都希望能够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变更为项目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监理是全过程的监理,从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协助业主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建设过程的监理以及保修阶段的监理,但是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的监理,对于其他项目的管理工作做的并不到位.这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整个工程过程不受到任何影响的时候介入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多的市场阻力。 3工程监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融合的解决措施 3.1浅层次融合 现在很多的工程监理单位已经开始认识到工程监理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相互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针对融合中所遇到问题,监理公司首先做出改变,促进二者的融合。公司更名为工程咨询或者工程管理公司,涉及的业务涵盖勘察设计招投标,监理等,这有利于在市场建设主体和相关主体改变对监理公司的认识。也有的公司是保留原有的监理公司的名称,但是在旗下成立了项目管理公司,同时组织公司拓展业务。这样的做法仅仅保持了监理公司原有的性质,能够继续从事监理方面的业务,同时还能够让公司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与工程项目管理很好的融合,并且高效的工作。 3.2更深层次的融合 在监理制度实行的过程中,监理所能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在部分环节的操作过程中只是挂名而已,没有任何的实权,这也是工程监理比较薄弱的部分。但是恰恰这些环节又是对市场需求比较高的部分,所以这也即将成为工程监理发展的机遇。工程监理最突出的部分就是在施工质量上的监控,同时是项目工程管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工程监理的过多干涉不仅会导致权利和职责的严重重叠,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让承包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质量上的把握,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 3.3人力资源建设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专业技能较强的行业,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工程咨询业的从业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还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的工作水准。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是二者融合的有效保证。 4结论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融合是电力工程中的必要工作,虽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工作人员和相关单位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努力的情况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融合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二者的融合能够给电力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赖坤明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问题 电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管理这一块,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1项目管理层成本管理不当。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在进行前期计划时没有做好充分的预算,没有全局观念。总是按计划实施,忽视变化,导致绕了弯路,浪费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意外问题、施工设备等成本没有限制,最终导致后期成本支付多。2责任人不明,责权不分。电力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中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旦出现资金问题,就无人对账,不能及时的处理问题。这就导致成本的使用不当,成本超支,影响施工进度。此外,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责权不分,使有些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成本管理没法落实。3成本管理内容单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往往只是把直接成本、看得见的成本考虑在内,而没有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会打乱计划,延长施工周期。4缺乏监督机制。大多数电力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上没有建立监督机制。往往是财务部门给钱,具体怎么用没有要求,导致管理层在使用成本时出现贪污、使用不当等问题,更不用说成本管理执行了。 (二)工期管理问题 电力工程项目在前期计划时会明确施工时间、施工进度等,但施工进度计划内容繁多且杂乱无章,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遗漏,出现一定的错误,不利于进度的跟踪和控制。且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计划中没有的或是不符的,这时就会打乱施工的节奏,延长施工时间,放缓施工进度。更严重的是,有的连施工进度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明确,只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掌握施工的进度,这是不科学的。 (三)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建设可以说是失败的。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施工前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像是地方保护主义,不支持外来工程建设,造成施工准备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施工过程中合作单位不给力且施工干扰因素多。三是赶进度,忽质量。电力工程项目周期长,任务重,为了赶进度,压缩工期且抢工,在施工中就顾不上质量,这就是为什么出现那么多豆腐渣工程的主要原因。 (四)安全管理问题 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工程施工中工人坠落、设备出现问题造成人员伤亡等报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首先,前期没有做好安全预备方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在安全问题这一块往往是做表面功夫,没有认真贯彻实施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其次,安全管理责任人不明,管理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层责权不分,存在瞎指挥等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互相推脱。最后,不自我反思。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反复的犯。电力工程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视而不见,导致下次又出现安全问题。 二、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以合同制控制成本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投标时就要和相关施工单位和人员签订合同,合同是带有法律效力的,是保证成本控制和施工质量的基础。1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负责人,要制定详细的责任明确表。落实成本管理相关的人和物,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把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人。此外,要有全局观念,把一切不利因素考虑在内,把施工中的材料、技术、时间等都要一一罗列出来并向各单位各部门公开,尽量写进合同里,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2明确成本管理计划书。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不但要考虑直接成本,也要考虑风险成本和安全成本等。项目管理人员采用资金编制,对成本使用成本、用途等做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可以在合同书里体现出来,避免出现乱报价、贪污、走后门等情况的发生。3实行监督制度。成立监督小组,成为第三方。对合同内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实施进行监督。明确合同内容,对合同外的工作要及时的了解并上报。 (二)重视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控制,不仅关系到现场施工管理,而且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计划,对成本、工程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现场施工进度管理,从材料、技术、施工人员等方面保证施工进度。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现场材料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运用新技术,按时按量完成进度计划。 (三)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最关键的一步,加强对质量的监控,利国利民。1电力工程项目承包商的质量考察。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要全方位考量合作对象,要选择有质量保证体系、单位认证的知名单位,特别要对合作单位负责的项目进行了解。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在材料选择上,采用招标的方式,选取国家认证的高质量产品。在施工过程中,要让材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3生产设备的质量保证。电力工程项目使用设备多而杂,有汽轮机、锅炉、仪器仪表等。对这些设备首先要保证设备本身质量没什么问题,再就是设备的安全操作和正确使用,保证使用质量。 (四)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管理。在出现事故时,由责任人出面进行处理。2事先防范。项目管理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施工前期要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因素考虑进去,并提出实施方案。3加强对安全的宣传力度。要把安全问题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安全问题深入人心,在工作时安全操作,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改革。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和人们的生活。因此,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已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 作者:程守刚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安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摘要:从电力事业整体体制来说,控制好电力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能有效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效果,并可将工程造价贯穿到整个电力项目的建设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立项策划、资金筹措、成本控制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由于施工复杂程度较高、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因而必须进行合理造价,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不同的项目阶段特点进行多次估价,而且需要充分考虑精度和造价的合理性,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问题 1.1电力行业竞争的恶性循环 电力行业属于一个黄金性的产业,由于其特殊性,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很多企业为了拿到电力工程项目,出现了一系列不健康发展的现象,加上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是以招标形式完成的,在招标这个环节中出现很多暗箱操作的问题,进而导致恶性竞争。 1.2电力企业的投资盲目 在电力市场满足地方需要的同时应加快电力项目的建设,很多电力企业在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就已经进场建设,没有最初的预算和审查批复,在项目开工建设中,项目数和项目设计过程不够完善。电力企业为了最大化地节约成本,随意缩短施工周期,为项目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又增加了难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电力工程部门都是为了响应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而建设的,盲目追求电力工程大和多的表现,造成电力企业施工的盲目跟从。在项目施工完毕后,电力企业的资金由于在短期内不能及时付清,极大减少了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流动性,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工程项目造价成本。 1.3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出现了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很多电力企业还在用传统的施工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在具体的手段上也缺乏创新,没有任何成本控制标准和预测,财务分析出现差异化,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 1.4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电力企业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把控,会邀请项目造价工程师和成本管控人员,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发展和运营过程中,控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工程造价人员具备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影响项目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 2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措施 2.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在该阶段进行招投标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和相关企业领导组建投标队伍,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状况和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善的投标计划。编制质量较高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并能最大限度节约资金。在施工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要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会计人员需要制定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设计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尽管设计费用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费用的多少和工期的长短,所以设计者和会计人员也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制定合理的造价控制方案。 2.3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环节中资金投入最大的,因此更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共同作用。首先,需要抓好合同管理。按照电力项目工程施工合同进行建设,减少工程索赔,节约施工成本。在这一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当前工程清单报价中施工单位经常会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做到事前把关,严格审查工程的变更,并要进行动态监督,计算出各项目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多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以此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费用支出,避免发生投资失控的现象。其次,需要从技术措施上开展项目造价的成本控制。相关造价控制者需要针对电力施工的相关技术方案管理施工材料,广泛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技术在项目建设上发挥最佳功效。在这个过程中会计需要总结分析新材料、新工艺的投入成本,找出最佳成本节约途径,实现造价成本的合理控制。最后,需要借助经济措施,开展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要严格控制现场经费的投入,合理使用广告策划费,并减少销售成本,力求最大限度降低静态投资以节约电力项目建设成本。此外,还需要从成本控制的模式上着手,建立监理制度,监理机构要由专业的监理人员、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者及负责项目资本投资的会计人员构成,按照监理的规定和细则实施工作,完善职责分工,将每个人的责任落实到位。 2.4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竣工结算阶段是造价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同样不能忽视。在这一阶段,需要认真审核施工合同、预算和费用定额、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竣工材料等相关资料,细致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的款项拨发及各款项的使用情况,并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工程量的核实,使审核后的结算能真正体现出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佳效果。 2.5造价成本控制的其他措施 除了要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造价成本的控制工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便能更好地达到造价成本的控制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工程成本造价计价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建设好各方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加强对市场计价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做好计价监督管理。其次,需要按照市场形成的工程造价改革目标进行造价控制,认真贯彻执行《计价标准》,规范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计价活动。最后,需要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好并发挥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企业会计人员也需要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为企业制定完善的造价成本控制方案。同时为了能清晰反映出工程造价各项费用的使用,企业需要协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符合要求的项目费用划分标准和项目组成标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多种优势,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将电力项目建设更好地投入到各个环节中,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同时及时调整施工和成本控制中做得不到位的环节,避免影响整体控制效果,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分析每个环节,充分做好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成本管控,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邵伦涛 单位: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与控制管理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控制管理贯穿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和控制管理一方面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资金利用超出预算规定,保证电力施工顺利进行。文章在阐述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过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如何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与控制管理。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控制管理 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资金预算能够进一步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资金运行情况,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进展协调项目资金的运作,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合理评价和管控,根据资金预算建立相应的控制管理方式,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电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对工程进展和项目完成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与控制管理概述 (一)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是电力工程发展建设的重要工具和经济监管手段,能够对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和监督,并根据工程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可见,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电力企业发展需要实现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能够在保证电力工程施工效益的同时加强对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二,能够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传统电力工程一味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没有注重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容易出现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能够合理控制投资发展规模,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工程造价失真的现象。第三,能够完善电力工程预造价管理体系。工程项目涉及众多环节,各个单位、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角度不同,对电力工程造价的看法不同,最终导致电力工程从投资、预算到竣工各个环节的管理出现脱节现象。电力工程预算管理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投资管理,从而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过程 电力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编订出有针对性的部门经费预算,即根据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所在地的材料、劳动力、电力等情况编订项目预算单价,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确定电力施工项目资金需求结构。另外,电力工程的预算中心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安排情况签订资金使用合同,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过程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审批表的编订。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审批表主要是对想要使用的资金进行预算申报,从而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方便企业内部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预算目标制定每一项工作的资金预算金额。第二,对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申报表进行审批。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中心要在资金预算审批表中进行相应的预算审批管理,输入相应的审批资金。第三,制定电力施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各个职能部门需要根据工作开展实际填写资金使用计划申报表。 (三)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控制要点 第一,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需要严格通过招标来竞选,通过合理的招标方式降低预算风险,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第二,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如果发包单位变更了工程和施工进度,需要根据施工变动及时调整资金预算,具体表现为:①发包人、承包人和预算设计人员需要及时更换电力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对于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及时更改。②变更的内容要严格尊重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进行综合预算把控。③对于危害人身安全的变更需要经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并以书面的形式为工程变更提供必要的支持。④不同工程的变更需要安排不同等级的人员来进行。 二、电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落实 一些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落实,无法保证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这些电力工程制度流于形式,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存在随意篡改的现象,导致电力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甚至会带来企业发展收支不平衡、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等问题。 (二)电力工程项目监控机制不完善,内控体制缺失 电力工程项目监控机制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具体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对维护企业管理安定有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电力工程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监控机制不完善问题,在资金审批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的错批、漏批、重批现象。 (三)电力工程项目资金周转困难 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预,电力工程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担保、权利质押的现象,引发电力项目发展资金周转问题。 三、提高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资金预算与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结合控制理论建立电力工程施工预算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进展中需要结合控制理论制定施工预算管理标准,对电力工程施工操作的各个过程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分析,对于电力施工项目出现的偏差及时修改。电力施工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其中外部控制是指预算中心管理人员对执行者的控制,从而保证施工预算执行效果。内部控制是指各个职能部门对自身预算执行操作过程的控制,充分发挥了自身预算的主体意识。 (二)通过资金预算管理完善电力施工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机制 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的关键是对资金的未来使用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从而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电力施工项目发展目标。资金预算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控制,预算的编订是控制的第一步。预算往往以具体数字的形式来呈现,代表了电力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标准,可以被考核管理,因而可以被作为一种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预算编订的第二步就是通过预算比对及时发现企业资金实际消耗和预计消耗的差距,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减少偏差。电力施工项目各个部门负责人员需要充分认识资金预算管理和控制管理对于工程项目顺利进展的重要性,加强对资金预算和控制的领导、管理,协调各个部门共同完成电力施工项目资金预算管控。 (三)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预算控制系统 预算考核是预算控制管理的职能性体现,通过对预算的考评管理能够发挥出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而提高电力项目资金预算和控制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预算考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层面是对整个预算系统的考核评价,即对电力施工项目业绩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能够实现对预算管理系统的优化。另一个层面是对预算执行者业绩考核评价。为此,预算考评体系需要着重考虑考评指标和考核业绩评价。电力项目施工预算考评体系包括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涵盖了企业业绩、发展数据、利润指标等内容。科学的奖惩制度能够促进预算考评制度落实,实现权责统一。同时还能够引导电力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和计划目标吻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电力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发展目标,需要加强对资金的控制管理,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公司的标准化代码和编目库,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管理,实现对公司资料的综合应用,提升整个电力工程项目预算的管理价值,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而提升电力施工项目企业的资金预算成效。 作者:王丽 单位:濉溪县恒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作为我国经济与工业基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必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电力工程项目更好地为电力发展服务。本文从电力工程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入手,进而分析常见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力工程进度管理计划 电力工程项目与我国电力整体系统发展密切相关,其内容涉及范畴广、系统复杂,就不同项目而言需要的技术也有所不同,因此,进行合理科学的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想的至关重要,从质量上,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从效率上,能够提升电力运作效率;从成本上,能够保障电力成本控制在合理范畴内。由此可见,想要保障电力系统事业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有效进行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1影响电力工程进度计划因素 1.1电力工程施工条件 电力施工与土木施工相比,对于施工整体条件的要求都很高,但是土木施工对于水文地理等环境的勘测十分完备,但是电力施工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考查都不够细致,整体的地质水文与设计方案相冲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通常需要预先进行图纸的设计和计划,通过与实地的考查相结合进行综合调整,在此基础上实施施工,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计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后构建计划。[1]例如,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软地基以及障碍物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计划中往往选择普适性较好的粘土进行地基假设,也正因为此,电力工程很难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疆域面积广,不同地区的地理地质差异大,天气变化也差距较大,在进行电力工程进度计划中,也应当考虑到恶劣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雷电等天气,对于电力工程临时停工影响很大,对于工期计划也有负面的影响。 1.2电力施工整体组织管理 在进行电力施工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协调整体组织管理模式,对于施工的机械和施工从业者进行调配,每一个机械或者人员的调配都会对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如果电力施工从业者受过的训练不够专业,在管理过程中就会发生电力工程项目进度延后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在电力工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等等,不仅影响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而且影响整体管理安全和质量。[2] 1.3电力工程项目中设计计划的制定 在电力工程实践中,首先应当注意的就是项目中设计计划的制定,不仅应当注重对于设计草图的绘制,从某种程度而言,设计图纸的确是进行施工实践指导的重要因素,而更为重要的是图纸背后蕴含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设备材料的采购清单,进行相关重要材料的购置和准备,因为进行规范性的设备以及材料购置也是电力工程计划的重点环节之一,需要将其放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于较为大型复杂机械的计划,应当放在重要位置上,如果忽视这一点,会对整体计划的设定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 1.4电力工程项目范畴的划定 电力工程项目的计划进度,很大程度上与项目的范畴息息相关,范畴的划定主要是指对于具体工作内容的规定以及计划的编制,规定属于电力工程需要完成的工程内容,这对于整个工程的时间、资源和费用估算都有显著的意义,不仅如此,范畴的划定也包括对于内外在环境的把控,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变化是很快的,想要对于风险进行把控就需要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范畴进行划定,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进度计划的科学推进。 2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方法分析 2.1电力工程项目主线计划管理 通常,电力工程项目中设计范畴最广、项目最多的部分就是主线的管理,例如,在变电站的主控楼中,主线的工程要求流程,从地基挖掘开始,进而进行模具制造、钢筋捆扎、混凝土浇筑以及墙体埋线的施工,最后进行外墙主线的粉刷,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气和暖通工程安装等过程中,工期通常在三到五个月实践,电气盘柜进场过程中会遇到地板制造顺序和吊顶相配合,只要进行主线的严格控制,就能够把握整体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 2.2电力工程项目中工序控制管理 明确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不同分项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的电力工程项目计划编制效率,例如在进行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通常的工序为:首先进行基础环节的构筑,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架的设置,最后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在电力工程施工的现场,涉及到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接地和电气的预埋回填后,在实践接地网的构筑和电气的预埋工作,进行接地网施工过程中还应当进行电缆沟和后续道路开挖部分的预留。由于电力工程分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应当在在施工前先进行逻辑理顺,由于不同的特殊原因导致工序的更改,应当出具专业证明进行施工工程质量的保障。 2.3利用甘特图进行计划管理 甘特图主要用于进行计划的编制,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实践中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横轴模式实现日期表的构筑,甘特图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优势在于便于进行资源的检查和计算、直观、易懂,对于文化水平不同的人理解起来难度相差不大,这也令其不仅适用于高层的设计计划管理,更适合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在电力工程实践中,往往都是中小型的项目,符合甘特图的应用要求。但是甘特图同时也存在对于复杂电力工程项目而言,表达信息量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一旦发生计划调整或者更改的问题,就需要整体进行调整,因此整体而言适合电力工程小型项目的进度计划与管理。 2.4电力工程计划管理方法选择原则 对于不同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进度计划选择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整体而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大致相似的,上文已经提到过,同时对于电力工程计划管理方法选择的原则也有如下几条,可以在事件中进行统筹考量。首先需要考量的是规模大小问题,对于小规模项目可以采取甘特图等方式,而对于复杂工程应当采取更加复杂的模型进行构筑,保障其质量和效率达标;其次需要考虑的是电力工程的复杂程度,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有交叉和相似的部分;再次,需要考量电力工程的紧急性,对于不同工作分工部门进行指令的,以便于其能够进行工作的延展性计划编制,一旦失去对于紧急性的考量,就会导致工期的部分延误以及计划方法的偏差。 3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影响其进度的因素构成复杂,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理顺不同部分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进度编制,这样才能够保障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 作者:周方亮 单位:宁夏远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经理施工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项目经理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和重点工作,旨在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经理;施工管理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经理是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简称,是施工项目中的最高负责人,因此,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管理的成败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加强项目经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一、项目经理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制定项目施工计划。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管理工作中,项目经理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制定完善的项目施工计划。在电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经理有权利也有义务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各种信息的收集和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接受了施工任务之后,项目经理首先应该制定工作计划,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计划,然后知道项目部的人按照计划完成工作。在制定施工计划的时候,应该从施工进度计划、成本控制计划、人员、材料等进场计划和质量计划等方面着手,所有的计划在制定之后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完成。 (二)协调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完成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部门和不同人员的共同分工完成才能顺利进行,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方的工作是不行的。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让各方能够协调配合工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项目经理的协调作用在多个方面都有体现,例如协调好业主和施工方的关系,协调好施工方和监理单位的关系等,同时还应该协调好和本企业的上级领导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协调好和外界政府机构、商家等的关系。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各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因此在协调工作方面难免遇到一定的困难,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项目经理必须出面解决。当一个团队中的不同成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项目经理也要出面解决。 (三)控制工程成本。 项目经理还具有控制工程成本的义务。在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中,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项目经理在控制工程成本时,应该从各种施工原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各个专业的人才进行经济核算等,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跟随者施工的进展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时紧时松,而是应该对整个过程都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采用合适的项目施工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的对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项目经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项目施工管理方式。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法、进度管理法、安全管理法、成本管理法和现场管理等,这些是按照管理的目标来进行划分的。如果按照管理的专业性质来进行划分,可以将项目施工管理方法划分为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法律管理等。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不论运用哪种方式进行管理,都应该保证取得预期的成效,并且要根据实际的项目施工情况来进行选择,保证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因此,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不能死板的应用某一种方法进行管理,而是要合理灵活的使用各种管理方法,通过对管理的任务进行调查,选择最适合和可靠的管理方式。一旦选定某一种管理方法之后,应该合理的将管理目标进行细分,找出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项目经理在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最好施工前管理、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施工验收的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在对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时,一定要注重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该将施工质量的控制范围贯彻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都会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结语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经理的管理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重返发挥自身的作用,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协调好各方的工作,采用合适的项目施工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作者:王可佳 单位: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精细化建设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国家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建设的脚步也在逐渐加快。但是,由于现有的电力工程建设行业管理方式陈旧,机制臃肿,大多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导致电力供给迟迟跟不上电力需求。现有的电力线路负载过大,极低的容错率难以保证用电的稳定性。而项目管理作为电力工程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着项目建设效率。简要介绍了精细化项目的建设管理方式和精细化实践思路,以期为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电力工程;工程进度;工程质量 因为电能具备易于传输、控制和转换的特性,所以,19世纪80年代后,它就成为了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建设的基础能源。而对于电力工程,由于施工资质和范围不同,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电力运营工程项目,是社会运转的基石,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力工程建设必须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制订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寻求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突破。电力工程项目精细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其整体管理水平,还提高了电力工程的输电效率和电路的安全性、稳定性。这对电力工程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1精细化管理研究 1.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出自日本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即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流程分工和服务分阶进一步细化、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以求在管理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成本。在此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理解为是一种在现有管理模式分级情况下的进一步细分方式。例如,企业按照岗位分配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并且定期检查工作,无论是在工作成果检验上,还是在问题发现上,都简捷了许多。随着企业体制化的健全,现代化企业大多都采取了这种管理模式。 1.2对工程建设的意义 电力建设工程作为国家建设类工程中突出的、专业性极强的工程类别,具有投资额度大、配套的设备和建设所需的物资多、设备造价高昂、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工程考量时间长等特点。其中,设备是关键,占项目投资额度的40%~60%,设备制造技术复杂,运输不便,而且在高工艺精度要求下很容易损坏,导致其精度被破坏,从而对整个电力线项目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内容,对电力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工作流程的精准性,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工。多线并行,工程细化分包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加快项目建设的速度,最大化地发挥出部门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任务的精细化分配可以精准考量每一个建设环节,发现问题之后能及时修改、补救,追究责任。另外,采用精细化管理,建立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完善的工程建设制度,不仅能提高企业有机运转的效率,还可以使项目建设更加规范化。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将体制分支化,使得部门更容易打碎重组,与创新、创意结合在一起,从而衍生出新的、能适应未来发展的管理模式,以达到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2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合同拟定制度不完善 签订合同是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它包括项目的授权方和承包方就工程项目建设初始、建设过程中和完工后整个流程所拟定的协议。条款内容包括工程建设范围、工期预设、工程验收质量要求、风险预防和承担、责任纠缠和责任划分,还有资金、款项的支付方式等。这是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来约束双方行为、保障双方利益和履行义务的文件。在签订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条例细节化不足,保障项不完善,条款设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部分不适用的现象。重重问题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发包方随意更改项目要求和工程建设设计的情况。而承包方则有违背合同逾期施工、工期拖延或者不按规定的施工导致费用增多,或者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他们从中谋取利润,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度 由于工程方案设计不合理,项目施工过程中操作和监督不规范、不严格,或者是材料和设备选取时以次充好,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导致整个工程建设存在不可忽视的质量缺陷,造成资源和时间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调试、修正环节工程庞大,涉及到的线路比较复杂,导致其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出现进度缓慢甚至停工的情况。工期的拖延使得工程不能按既定进度完成,增加了建设成本。对于有些交叉建设工程,还会影响到其他工程的进度,造成连带效应,严重的甚至会使整个项目陷入失控的状态。 3具体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 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严格把控第一关。在具体工作中,要细化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同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将合同表单化、管理精细化,以便能清晰地反映出合同的内容,提高管理效率。 3.2强化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实施动态检验把控体制,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设备、人员和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入手,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在最后的质量验收阶段,检验项目明细要核实到位,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3.3培养高素质人才 另外,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人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整性。因此,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度,适当的资源倾斜能留住更多的人才,让他们投身到电力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4结束语 电力工程管理中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充分落实检验和责任制度,明确任务分工,以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不延期,不出差错。另外,采用这种方式对项目建设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下电力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胡文婧 姜兵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阳市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探析 摘要: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期为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投资风险决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多种工程项目投资活动也在快速的展开,比如常规的电力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投资、民用建筑投资等。这些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开展和推进,自然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如何更好地预防其中的风险,就需要科学的、有效的决策,并且最终幻化成务实的行动和举措。 1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决策机制存在漏洞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项目投资事关地区甚至国家的基础建设、民生工程与经济运行,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建设工程不仅规划范围广,而且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工程项目增长速度很快。在此期间,由于国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滞后,导致很多工程的项目投资管理呈现出“无规可循,无章可守”的恶性局面,其中蕴藏的风险自然是显而易见的。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决策与风险管理缺乏严谨、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一系列问题、事故的发生。 1.2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财务决策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不科学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决策势必涉及到所在企业的财务问题,而财务问题中包含的风险决策则是千头万绪的,更为复杂多变。财务问题、资金状况是任何工程项目投资运营都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而加强财务管理则是工程项目风险决策的关键。只要保持财务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保持资金运转的速度与周期,保持批量的工程项目现金流,才能最终按时按量完成项目,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然而,很多工程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缺少基本的财务管理与控制部门,财务风险决策制度体系不健全,财务、财会人才素质低下,导致项目财务、资金工作严重滞后于工程的进度,进而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 1.3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决策缺乏 “制度与人”的结合,全过程决策监管缺失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其中包含的风险是必然的,也是难以彻底消除的。但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却是可以做到的。最简单和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工程项目投资的决策过程中建立“制度与人为”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全过程的决策监管,消除风险滋生的土壤,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确保投资流程更为科学、透明和有效。然而,很多工程项目单位和企业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言堂”的局面,或者以某种利益的对等作为决策的依据。这样的决策包含了不确定因素和许多风险。工程项目投资还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必须需要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而这些风险的化解目前在很多企业与单位中仍然存在,需要引起注意。 2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的改进思路与办法 2.1对工程项目投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风险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丛生,所以针对投资的结论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更好的做决策部署,降低其中风险的发生几率。除了前期的分析归纳以外,电力施工项目单位要保持创新的先进管理理念,学会利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运营风险。对于施工项目中的材料、施工技术等基本元素的推广要保持创新、环保、节能的利用理念,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营资本的风险系数。这样一来,决策者可以更好的运用现有的资料、数据与案例,来做出更为适宜的、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案。 2.2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规章制度,开展制度化决策管理 科学、严密、有序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当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决策管理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策略。首先,电力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国民经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必须从制度的角度加以约束;其次,制度化管理可以规避人为管理、行政命令的缺失、遗漏,大大提升项目风险决策的整体水准。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上马、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基于工程主体项目的相关制度、规则与条例,要确保“有章可循,有度可循”。此外,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决策规章制度要真正确保落实、贯彻与执行,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个人与集体,必须依照制度从严、从正处置,切不可姑息懈怠。 2.3建立健全投资风险决策的监管机制,提升决策效能 通过对比国外的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成就,针对国内的风险管理我们也可以成立专业的风险监管部门,同时搭配专业的管理人员。这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控制能力,通过针对施工项目的特定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整套的风险预防措施和方案,便于企业内部高层在制定施工项目决策时具有可借鉴参考的依据。此外,提升工程项目的风险决策水平,还要开展“全过程管理”。 2.4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具体到人,实施分类项目决策管理 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决策过程如同一个钟表的内部运行,不同的部门就像不同的螺丝承担着不一样的风险和责任。明确风险的责任主体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投资项目中的责任人,以及责任部门需要承担的义务、权利等。将风险责任分类明确的做法,可以提高项目管理中不同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一旦施工项目出现风险预警,可以根据责任到人的项目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最终的风险部门以及责任人,更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投资风险决策管理和监督。 2.5完善工程项目及企业的财务制度,形成完整的决策体系 电力工程项目企业和单位应该提高警惕,要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完善财务管理、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制度的力量堵上“财务风险决策漏洞”,将财务风险的苗头提前“扼杀”。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用以保障企业成本开支的公开和透明,规避因成本透支而出现企业资金匮乏现象。在健全财务风险和危机应急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预警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解决方案,方案要符合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情,要真实有效、具备执行和操作的可能。例如,在企业负债比率过高,甚至超过常规负债限额的时候,预警机制会预先发出警告和提示,然后应急预案立刻启动,并按照预订方案对风险和危机进行系统分析,给出解决办法,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结束语 新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行为面临着多重风险的考验和挑战,而破解这些风险阻碍的最佳办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策略来形成科学的决策体系,做出正确的决策部署,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运行质量。文中提出的基于制度化管理、监管机制运行、人性化监督、全过程决策督查等手段为一体的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决策管理办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直接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各类的决策风险“对症下药”。只要坚持上述的综合性治本之策,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可以规避多重风险,取得投资活动的进展和提升。 作者:章荣亮 单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 电力工程项目论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思考 [提要]电力企业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也是保证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电力企业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企业的运营发展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新时期电力企业需要开展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能真正实现优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预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然而,现阶段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不完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财务管理职能不完善。 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但是,目前电力企业部门间的管理混乱,存在交叉管理、越权管理等现象,这就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矛盾,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各种阻碍,难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财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由于电力企业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涉及到很多因素,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就必须明确管理目标。具体来看,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企业基建的财务预算额度和财务管理预期效果。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缺乏整体的把握,对于财务管理定位不准确,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这些都不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展。 (四)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现在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基本较为规范,但是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财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二是财务管理人才投入不足,没有加强现有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注重引进先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增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 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其中财务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有些部分电力工程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注重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没有建立全面财务管理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片面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增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通过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分解,然后再向企业内部推行计划的精确化、决策制作的精确化、成本控制的精确化、员工考核的精确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最深层次的挖掘企业价值。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深化对财务工作职能的认识,将财务工作由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进行转变。 (二)实行全过程财务管理。 电力工程企业还必须坚持全过程财务管理,不管是新建电网、迁建电网、扩建电网等工程,还是小型电网基建工程,都必须遵循全过程财务管理理念,实现全员、全部门的参与,这也有利于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全过程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从项目的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及竣工等阶段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每个项目相关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当然,全过程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保证财务全过程管理工作高效完成。 (三)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主要针对的是电力工程项目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等工作,要全面做好监督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确保电力工程资金合理应用,确保整个工程财务管理的有序;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约束财务管理行为,保障财务管理成效。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重增强财务审计的独立性,通过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建立财务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通过奖惩措施,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改进财务分析方法。 电力企业财务分析应多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减少因为分析人员的主观偏好而发生的财务分析失真情况的出现。在财务分析中可以较多的运用数据模型,既可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又可以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的方法增强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联系相关法规政策,考虑不可计量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并实际修正定量分析的结果。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必须结合起来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财务分析,以减少分析的主观性。 (五)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目前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在信息的展现形式上也不再仅限于表格、数字等枯燥的形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到声像结合的方式来传递,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报表资料的及时性。会计电算化只是分析的手段和工具,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分析工作的真正主体。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选拔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担任这项工作,同时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适应本企业的专业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人员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基本分析能力、数据的合理修正能力还有综合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再者,为了让决策者不做出错误或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的结论,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及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在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可以确保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也已经采用和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传统的财务工作相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利于避免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干涉,有利于确保财务管理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七)充分利用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财务管理的数据管理中,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几个方面有效地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数据的价值。此外,如果数据收集不到位,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捉襟见肘。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财务数据的收集,不断拓展数据收集渠道,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财务信息,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再者,数据快速增长也给数据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数据存储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完善财务数据库,系统的进行数据整合和储存,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不完善,而且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基于此,电力工程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降低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 作者:朱蓉军 单位:国网四川武胜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 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以功率半导体器件、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它在传统产业设备发行、电能质量控制、新能源开发和民用产品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最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是直流输电(HVDC)。自20世纪80年代,柔性交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本文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中、输电环节中、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和节能环节的运用。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柔性交流输电(FACTS)概念被提出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多种设备相继出现。已有不少文献介绍和总结了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以下按照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节电环节,列举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现状。 (一)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涉及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以改善这些设备的运行特性为主要目的。 1 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 静止励磁采用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造价低等优点,被世界各大电力系统广泛采用。由于省去了励磁机这个中间惯性环节,因而具有其特有的快速性调节,给先进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并产生良好控制效果的有利条件。 2 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 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取决于水头压力和流量,当水头的变化幅度较大时(尤其是抽水蓄能机组),机组的最佳转速便随之发生变化。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车捕捉最大风能的转速随风速而变化。为了获得最大有效功率,可使机组变速运行,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使其与转子转速叠加后保持定子频率即输出频率恒定。此项应用的技术核心是变频电源。 3 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 发电厂的厂用电率平均为8%,风机水泵耗电量约占火电设备总耗电量的65%,且运行效率低。使用低压或高压变频器,实施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低压变频器技术已非常成熟,国内外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并不完整的系列产品,但具备高压大容量变频器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国内有不少院校和企业正抓紧联合开发。 (二)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被称为“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大幅度改善了电力网的稳定运行特性。 1 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 Light)技术 直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稳定性好、控制调节灵活等优点,对于远距离输电、海底电缆输电及不同频率系统的联网,高压直流输电拥有独特的优势。1970年世界上第一项晶闸管换流器,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正式应用于直流输电。从此以后世界上新建的直流输电工程均采用晶闸管换流阀。 2 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 FACTS技术的概念问世干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项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及相位实施灵活快速调节的输电技术,可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潮流的灵活控制,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 电力系统论文:分析电力系统不同调度模式的技术及经济特性 0 引言 电力系统有功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发电机组出力计划,以满足呈一定概率规律且周期性变化的负荷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调度机构不仅需要考虑各个机组的差异性,根据机组的发电成本、发电煤耗和环境污染等特点,在机组的最小、最大技术出力范围内按一定调度目标制定发电计划,而且需要考虑电力线路有功功率传输极限等安全、可靠性准则,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是按等耗量微增率原则分配各机组负荷,即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分配负荷,使系统的总耗量最小。在传统经济调度模式中,机组的煤耗量曲线和它的微增率曲线是调度的基础资料,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经济调度效益。而发输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度机构获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因此,传统经济调度模式适用于发输配一体化的电力体制。传统经济调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物理意义清晰 假定两台机组在微增率不等的状态下运行,且dF■/dP■ dF■/dP■,可以在两台机组的总输出功率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负荷分配,让1号机组减少输出ΔP,2号机组增加输出ΔP。于是1号机组将减少燃料消耗(dF■/dP■)×ΔP,2号机组将增加燃料消(dF■/dP■)×ΔP,而总的燃料消耗将可节约: ΔF=(dF■/dP■)×ΔP-(dF■/dP■)×ΔP 0 这样的负荷调整可以一直进行到两台机组的微增率相等为止,不难理解,等耗量微增率准则也适用于多台机组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1.2 可以考虑网损的影响 传统经济调度模式可以通过计算网损微增率,构成煤耗与网损的协调方程式,对机组的耗量特性曲线进行修正,考虑网损对经济调度的影响。 1.3 对部分不等式约束条件较难处理 传统经济调度可以考虑功率平衡等式约束,同时,对于自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如发电厂有功功率上、下限,水电厂流量上、下限和水库水位上、下限等,可以通过检验方便处理;但是以函数形式出现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例如,线路潮流限制和母线电压上、下限等,传统经济调度较难处理。 2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可以确保投建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保证投建机组的固定成本回收,对于促进我国电源投资建设、尽快补足电力供需缺口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这一时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由于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仅与机组容量有关,不考虑机组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1 火电建设小型化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下,小型火电机组可以保证充足的负荷率,确保成本回收。因此,一些地区建设了一批小火电、小油电,以补足电力供需缺口。这些机组煤耗高、污染严重,影响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落后 水电及可再生能源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而且在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下分配的发电利用小时数与火电相同,因此电源建设投资更倾向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火电机组。 2.3 输电设备建设落后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对电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倾向于电源建设,对输电设施建设没有引导和激励措施,造成这一时期我国输电设备较为落后。 2.4 电厂建设不经济 计划电量调度模式保证了机组的成本回收,此外,为鼓励投资兴建电厂,国家还规定了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因此电厂建设工程缺乏约束,建设缺乏经济性。 3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改革,必然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运行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引导电源投资建设方向,改善电源结构 目前,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较小,截止2005年,火电占总装机容量比例约为75.67%,电源结构不合理。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后,优先调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对我国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引导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电源结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 3.2 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最优 节能发电调度能够获得在等输出电量情况下发电侧节能降耗和有害气体减排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电厂燃煤的来源不同、煤炭运输成本不同、煤价有差异等因素,煤耗量并不能代表发电机组的边际生产成本。因此,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传统经济调度按边际成本制定发电计划的原则,偏离了电力系统经济性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节能但不一定经济的调度模式。 同时,由于在当前“厂网分离”的体制下,很难获得真实的发电机组供电标煤煤耗率,并且供电煤耗率本身是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函数,这将使得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3.3 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大容量、低能耗机组接近满发,可能对电网的传输能力、安全裕度要求更高;另外大容量机组满发后,系统备用由多个小机组承担,可能造成系统事故备用容量不足,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4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对电力工业放松管制,以各种方式将发电、输配电和用电分离,形成多方利益实体的竞争化模式。电力市场化竞争机制的特点是放松管制之后,多方利益实体追求各自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电力市场模式下电力系统更加经济有效 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打破电力工业的垄断经营,提高电力工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发电竞争的结果使得电力系统整体供电成本下降,电价有所降低。 4.2 电力市场模式兼顾电力系统的节能环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巨大,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欧盟国家己经对燃烧化石燃料而释放的二氧化碳征收高额的碳税,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发电成本中,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成本已经占发电成本的一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的市场竞争发电调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兼顾节能和环保的经济调度模式。 4.3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复杂性增加 电力市场模式下需要考虑中长期交易、期货交易、实时交易等不同电量约束,调度的复杂性增加。市场模式下强调竞争,为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电网在临界安全附近运行,淡化电力系统运行中复杂物理规律与市场竞争的关联,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能背离预期的经济效果。 4.4 市场化竞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市场力 电力市场模式下,一些公司可能利用自身所占的市场份额优势或与其他公司形成联盟后所占的市场份额优势来操纵市场价格,这些公司的收益往往超过竞争所能取得的收益,产生不必要的市场力。为防止市场中公司之间的勾结行为,市场管理者应当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5 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交易模式下,由于电力交易的多样性,调度机构不仅应当考虑时段之间的爬坡速率限制,而且应当考虑各种双边合同、电量合同以及期货合同等在各个调度时段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得安全经济调度的重 要作用也日益明显。 电力系统论文: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和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涉及最为广泛的工科类学科,这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的软硬件处理技术、电力电子科学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气工程制造等多个技术范围。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科学以及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依托电能发展的控制行业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农业、家用、办公、工厂制造等众多领域的高度运用,在高需求下,传统电力带动的技术在当今多线路的电力系统中已经愈发供应不足。实行高度自动化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人的劳动量,并且节约了生产所花费的时间,更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各种行业各种技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依托促进作用,我国在近几年所呈现的大国崛起现象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政治讨论的焦点,尤其是信息化相关方面普及发展技术更是可见一斑。而电力行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军事信息安全的保障性系统,更在不断提升自身设施、技术以及专业技能。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能源匮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避无可避的重大问题。虽然电力能源并非讨论中心的一级能源,但是其与有限资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我国,电力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火电和水电两种形式,然而煤炭资源这一非再生资源的逐年短缺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水资源方面,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还在逐步治理过程中,治理成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网覆盖面积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虽然实现通电,但电能供应极度不稳定。再加上通常情况下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科技普及能力不足,所使用的电器以及输送电力所需的电缆设备老化情况较为严重,这就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和断电现象的出现。如果出现断电时,相关专业人员未能及时到场进行处理,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进而造成社会秩序出现紊乱,扰乱社会治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更严重的会造成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的内容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了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其核心即为计算机技术,这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它为电力系统实现电气自动化提供前提条件,并且在输配电和供变电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计算机技术中运用了电网的调动,从而实现了国家电网信息的采集工作,并且还负责对不同的省、地区直辖市范围和省、市、县不同级别电网实施自主调配工作,对其信息进行储存和整合。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实施还实现了我国整体电位设备整合,加强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监控以及调动工作。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采用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开展实时的仿真工作。电力系统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仿真技术的实施驱动,导致电力系统在更大的工程上都可以实现暂时以及稳定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进行同步的实验,并且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强大且精确的数据,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更多新型的电力装置进行测试,最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混合型的实时、仿真实验室的建立,也推动电力系统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 PL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顺利实现了对于电网数据的分析、采集、整合、传递以及调换等工作,对整个电网实施控制,并且提高了在电力相关的生产活动中的协调性。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力控制内接线得以精简,并且使得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降低了系统的能源损耗,节约了电力生产的人力和物力。PLC技术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使得其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挥。PLC技术所采用的辅助性继电器,内部逻辑关联替换了之前的机械继电器导线相连。这样继电器其中节点转换时间就能够到达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显着提升。除此之外,PLC系统其抗干扰性非常强,这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生产中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的操作流程将会更加简单易操作,逐步实现了电力系统操作的方便快捷的目标,并降低电力员工的工作难度,提升作业准确率,这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用电以及输电、发电和变电、配电等很多重要的环节,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为强大的支撑,这样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将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逐渐往更好的方向推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许多环节以及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这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改变了传统电力制造传输过程中的不足和弊端,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充分迎合了我国电力市场在新世纪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需求,电气自动化的驱动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能够完成实时仿真工作任务要求,实现了稳定状态与暂时状态同步稳定的存在。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驱动技术也使得员工的实践操作和运行准确率大幅度升高,并且促进混合型实时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完成。以太网等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也增强了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用性。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智能服务化中的实际应用,使得智能化服务效率水平得到显着提高。该项技术在实现系统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够对障碍提供精准的自动分析,摆脱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人工分析的情况,大大提升工作准确度。在配电网工作中充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配电网数字信息配电一体化技术,降低电能的损耗,并且充分发挥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将会朝着更高的国际标准逐步迈进,在功能上能够实现“控制、测量、保护”这三大目标。IED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充分应用和推广也将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充分共享,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电网一体化的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也将更加深入发展。电气自动化在保证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电网数据的准确采集和监控。PLC技术的操作流程也将向着直观精简易操作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员工操作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因此,逐步加强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 统中的实际应用,将使控制设备的效率以及工作成果达到质的飞跃,并且传感器和执行器也应得到充分的推广。以太网、多媒体客户服务器的充分发展,也将使得这些技术更深入地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中,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高性能,加强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开展监控,对于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具有以下优势:对系统的独立性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及对事故可以及时地进行分析、处理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将设备的重复配置现象减少,使得技术更加合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会逐渐转换成为保护、控制以及测量等很多方面的综合技术。保护、控制以及测量三者综合一体化的应用技术是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只有不断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过计算机辅助使其一体化地完成,才可以真正地将电力系统从整体上实现自动化,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进程,促进我国的智能化电网系统改革更快地发展。此外,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正在朝着并行处理分布式的方向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运用,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建设发展目标,使得电力系统智能化服务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在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新技术、新思想积极大胆地应用到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发挥新世纪信息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步完善我国电力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以及电力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电力系统信息化中的应用 导语 在电力系统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一方面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上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易受病毒侵害等问题,也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力系统运营的安全风险性。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电力系统运营稳定的影响 在开放的电力市场机制下,通过计算机网络引入可以有效的将电力用户与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联系,密切了双方之间的服务关系,因此一旦电力系统受到相关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侵害,将会对消费者和电力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在这一情况下,在电力系统中进行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医刻不容缓。电力企业中为了防止黑客以及病毒的侵害,通常采用认证技术以及加密等措施进行保护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但是很多的非法份子以及黑客能够根据数据传输的长度、速率、流量以及加密数据的类型等等对电力系统中较大设备的影响或者破坏,或者非法份子以及黑客等还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流量的分析和密码的分析结合起来对传送的数据进行解码,这样就会对电力系统中直接操纵的设备以及数据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中没有安全保护措施,可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工作环境的安全漏洞 目前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电力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用户环境自身就存在很多的安全漏洞,如对特定网络协议实现的错误,自身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等一些漏洞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对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2.2网络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中采用的TCP IIP协议主要是面向信息资源共享的,所以会造成部分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种漏洞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安全问题中最为重要的根源。比如常见有FTP、Telnet、SMTP等协议中。并且在电力系统中用户的口令信息主要是采用明文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输的,这些网络协议虽然是依赖的TCP协议本身但是也不能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信号的安全性。 2.3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计算机病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形式,任何一个接触计算机网络的人员都可能会有遭到病危害的先向我。计算机病毒分为“蠕虫”和“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诚讯,是一段可以进行执行代码的程序。计算机病毒如同生物病毒,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并且蔓延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但是也是非常难以清除的,并且病毒还能够将自身附带的各种病毒类型一个用户传到另一个用户通过文件的复制进行传递。计算机病毒不仅具有复制能力,而且也具有其他的一些共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的载体。 3、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3.1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电力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全体员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信息安全知识水平,提高防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窃密泄密的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电力企业中严谨将涉密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或者其他的公共信息网相连接,严谨在互联网以及非涉密的计算机网络中处理单位机密以及国家机密的,不断落实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且还应该开发合作单位的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并签署保密协议,加强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应该定期不定期的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并且还应该做好文档的存档、登记以及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电力系统中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走出一条含有高科技的道路,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中央保密委员会也多次发出相关文件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切实防外部侵害和网络化带来的国家以及单位机密泄露。 3.2防火墙的拦截 防火墙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技术措施,它主要是用来进行阻止网络中的黑客的入侵的一道屏障,防火墙也被称为是控制逾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电力系统中在杀毒软件的基础上配置防火墙软件系统是比较安全的措施,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预防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入侵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以及系统的备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对备份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其有效性。 3.3防病毒 (1)在电力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应统一部署病毒防护的措施,严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区Ⅰ和Ⅱ与管理信息系统共同使用一个防病毒的管理服务器;(2)在电力系统中对于所有系统中的服务器以及工作站都应该布置有恰当的防病毒产品的客户端;(3)在对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布置单独的电子邮件系统时,必须在电子邮件的服务器前段部署杀毒软件以及病毒网关,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带有病毒的邮件在办公网路中传播蔓延;(4)电力系统与Internet的网络接口处也应该部署防病毒的网关,从而可以防止蠕虫以及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5)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还应该加强病毒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病毒特征码的全面及时的更新,并且应该及时进行查杀病毒的特征以及类型并掌握病毒对电力系统威胁的情况,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电力专用物理隔离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对于网闸可以采用隔离岛以及双处理器的设计技术,并且在电力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应该采用单向传输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传输的单向性具有可靠地保证。为了保证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性专门设计了单向电力系统的物理隔离装置,这种隔离装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区Ⅰ或者集散控制系统中的DCS系统中,安全区Ⅱ(非控制生产区)和管理信息系统的MIS网或者安全区Ⅲ、Ⅳ(生产管理区)等网络物理隔离,并且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区Ⅰ、Ⅱ向安全区Ⅲ、Ⅳ进行实时有效的传输数据。并且电力 专用物理隔离措施能够有效的阻止病毒以及黑客以及外来网络的入侵。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5、主机防护 电力系统中的主机防护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以及控制各种计算机已知病毒或者未知病毒、各种恶意程序以及木马的入侵。并且在进行连接互联网时,不用担心由于中病毒而导致系统的瘫痪现象,并且可以不用重启系统,只需要进行点击按钮,则系统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主机的防护对增加服务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总结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在逐渐变化,这对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防护病毒、黑客以及非法分子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的攻击和破坏,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是保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电力系统论文:对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分析 一、电力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1)实现双向数据传输。在双向数据传输过程中,电力系统应急VSAT卫星通信具备中低速率、续传输、呈星型拓扑结构(可实时指令控制远端变电站)且指令传送及返回时延 二、电力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组网方案 (1)县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因此对于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低,可以采取租用商业卫星通信网络。在组网时采取共享主站方案,均以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的方式接入系统,主要运用“双跳”连接。(2)地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此组建方案主要是应用于数量较多(几十个小站之间)站点的通信,其通信业务主演涵盖:中低速率数据通道、话音传输、图像传输通道以及太网接口等等。由于此类通信网络结构需要具备较高传输实时性且信息种类较多,因此需要组建专用的VSAT系统,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主要采取“单跳”连接方式,建立起以调度部门为中心,电力系统内的厂、所为远端小站的VSAT网络通信系统。(3)省级系统VSAT网络方案。省级系统内厂站VSAT网络主要是指组建一个系统调度中站覆盖全省所有变电所、远端小站的VSAT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各个地调至省调通局之间以及各个地调至所有覆盖范围内的厂、所之间的通信传输均为“单跳”连接方式,在整个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需要设置一个中心站,主要负责监视、控制系统和管理整个通信网络[2]。 三、电网VSAT卫星应急通信建设实例 在国网公司VSAT卫星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当中,组网方案主要采用的是以省公司统一VSAT网络平台方案(即:采用分层、分区域架构形式)。省信通公司范围内,在省调控中心建设中心站/主站,各个厂站建设子站系统(主要设备为便携小站和车载站),通过中心站/主站与每个子站直接通信,构成星状卫星通信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主站系统是利用卫星运营主站,卫星带宽资源是利用租用的亚太5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资源。中心主站至220kV变电站卫星通信电路开通,使通道具备了应急条件下为电网提供可靠通信通道的条件。这使整个电网的电力通信系统在运行时更加稳定和可靠,保障电网安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电力系统论文:分析广域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广域测量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前沿技术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论述了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System,WAMS)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全网动态过程记录和暂态稳定预测 及控制、电压和频率稳定监视及控制、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全局反馈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WAMS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广域测量系统(WAMS);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动态监测 随着电力系统总容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结构的不断扩大、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多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可靠的电力系统运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近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与控制的困难。 1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互联网稳定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及紧急控制等问题。如我国华中系统的低频振荡衰减时间较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华中系统的较长的动态过程势必会通过联络线影响到华东系统。传统的基于事件的就地控制不能够充分观察系统的动态过程,因而不能够较好观察系统的各种状态,比如某些系统目前无法较快地抑制低频振荡问题。基于响应的广域稳定控制增强了互联网稳定控制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目前的稳定控制系统,比如电气制动、发电机快速励磁、发电机组切除、自适应负荷减载及新兴的灵活交流输电等,发展到广域控制都应该是基于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原来使用就地信息不能够满足控制对电力系统充分观察的要求。广域测量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观察性,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实时计算出系统的振荡模式、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提供给广域控制充分的动态信息。 1.1 暂态稳定预测及控制 当今投入实际工业应用的稳定控制系统可分为两种模式,即“离线计算、实时匹配”和“在线预决策、实时匹配”。但分析表明,大停电往往由“不可预见”的连锁故障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以上两种稳定控制系统很可能无法响应。理论上最为完美的稳定控制系统模式是“超实时计算、实时匹配”。这种模式假设在故障发生后进行快速的暂态分析以确定系统是否会失稳,若判断系统失稳则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这种稳定控制系统的整个分析计算、命令传输、执行过程的时间极短,理论上可以对任何导致系统暂态失稳的故障给出相应的稳定控制措施,达到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各种故障类型的完全自适应。 WAMS 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上述自适应实时控制系统: (1)对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直接应用某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或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电力系统在动力学上的复杂性,这种直接外推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2)以 WAMS 提供的系统故障后的状态为初始值,在巨型机或 PC 机群上进行电力系统超实时暂态时域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仅就算法而言,这种方法是可靠的,但在连锁故障的情况下,控制中心未必知道该方法需要的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再者,该方法要求的时域仿真的超实时度较高,目前对大规模系统而言可能还存在困难。 (3)基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首先利用某种辨识方法得到一个简化的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超实时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比第一种方法好,同时仅基于WAMS 提供的实测信息,不需知道第二种方法必需的故障后系统动态模型的先验知识,应该是目前比较有前途的方法。 除了判断系统稳定性外,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若干预测结果为系统失稳,那么该如何给出适当的控制量以避免系统失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暂态稳定预测的研究还较薄弱。它涉及电力系统稳定量化分析和稳定量化指标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即使在离线环境下这也是一个难点,实时环境下要求快速给出适当的控制量将更加困难。有些研究以WAMS 得到的故障后一小段时间内的实测量为输入向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将这些实测量映射到控制向量(如切机、切负荷量等)空间,这种方法相当于将暂态稳定预测和求解控制量都隐含在神经网络之中。但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样本,如何保证这些样本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和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一个难题。WAMS 得到的实测信息也可用作稳定控制后备的失步解列装置的触发信号,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系统通常被等值成两机系统。 1.2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传统的分散配置的分散控制器实际上是在简化模型下设计的“孤立”控制器,只考虑本机可测信号,不考虑多机系统之间的关联作用及系统中其它控制器的存在和交互作用影响,其结果是这种控制器只对改善本机控制特性有一定好处,但对系统其它相邻机组的动态行为不可能有确定的改善,相反存在着各控制器间动作无法协调,而使各自的控制特性恶化的可能性。北美系统在进一步加装PSS过程中曾有过由于相互协调而使低频振荡重新出现甚至加剧的实例。 广域测量系统提供了广域系统的同步状态量,为进一步开发相互协调动作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打下基础。基于广域测量系统,PSS可以观察动作以后系统各点的响应情况,并根据系统的状态,确定进一步的动作。 2 电压、频率稳定控制 2.1 慢速电压稳定控制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人们可以开发较为慢速的广域控制,比如电压稳定控制。美国BPA公司正在开发"先进电压稳定控制"项目。该项目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SCADA系统提供的系统电压、电流相量、有功、无功及频率等综合信息开发以下控制:基于响应的快速控制,该控制措施包括发电机跳闸及无功补偿调节。该控制主要需要提供电压相量、频率、有功及无功的测量;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电压控制,基于广域测量系统提供的电压幅值及功角,无功补偿设备使用模糊逻辑控制来调节电压幅度;变压器自动调压避免变电站之间并联变压器的环流现象,提高电压稳定性;发电厂的电压调度在电压紧急的状态下,有较多无功储备的电厂可以提高电压,从而减少系统的无功损耗,并提高电容器组的无功输出。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功平衡,从而加强电压的稳定。 2.2 静态电压稳定控制 相对于暂态稳定问题,静态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属于慢动态的范畴,更易于利用 WAMS 信息实现稳定监视和控制。如利用 WAMS 得到的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将系统等值成两节点系统,能快速给出电压稳定裕度;以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作为输入变量,以潮流雅克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作为电压稳定指标,用大量样本训练得到一个模糊神经网络作为电压 稳定分类器,输出 变量为很安全、安全、警戒、危险、很危险等 5 种电压安全水平;以 WAMS 提供的节点电压相角差和发电机无功出力为输入变量,应用决策树快速评价系统的电压安全水平。 3动态过程安全分析 3.1 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 随着大电网的互联,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对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WAMS 可望在分析和抑制低频振荡方面发挥作用。直接将系统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离散化,利用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而计算该矩阵的特征根;基于 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计算系统的机电振荡模式;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对 WAMS 提供的节点间的电压相角差振荡时间曲线进行分析,提取低频振荡模式。与常规离线分析相比,基于 WAMS 的低频振荡分析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通常仅基于本地信息的阻尼控制器(如 PSS)不能很好地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因为本地信息并不能很好反映区域间的振荡模式,本地信号对于区域间的振荡模式的可观测性不好。WAMS 的出现为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通过 WAMS 获取区域间的发电机相对转子角和转子角速度信号等全局信息作为阻尼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构成闭环控制。将采用 WAMS 信号的区间阻尼控制器附加到发电机励磁控制器中,达到抑制区域间振荡的目的;采用 WAMS 信号作为装设于联络线上的 TCSC 装置的控制输入,基于线性 H∞控制理论设计了 TCSC 区间阻尼控制器采用 WAMS 信号作为控制器输入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WAMS 信号的时滞(Time Delay)问题考虑时滞后闭环系统成为一个时滞系统,若时滞过大可能引起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采用最小二乘预测算法由历史 PMU 测量序列得到控制器当前的反馈输入,没有明确说明时滞的处理方法,但其采用的 H∞控制是一种鲁棒控制方法,对由时滞造成的影响有一定抑制作用。 3.2 全局反馈控制 以往乃至目前的电力系统控制研究领域一直强调分散性/就地性,即对电力系统中的某一动态元件仅采用本地量测量构成反馈控制,从便于控制实现的角度追求控制的分散性/就地性毫无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通常电力系统的动态问题本质上具有全局性(如暂态稳定问题),而分散/就地控制只是通过本地量测量间接地包含一些全局信息,因此在提高全系统稳定性上有一定局限性。随着 WAMS的出现和发展,研究和实现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信息反馈与控制成为可能。 基于 WAMS 提供的全局实时信号,将通过联络线互联的两个区域等值成一个两机系统,然后采用直接线性化技术设计了联络线上的 TCSC 控制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 TCSC 控制器有效提高了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在全局反馈控制的研究中,同样存在远方反馈信号的时滞问题,有必要采用时滞系统控制理论加以分析研究,以探明时滞对全局反馈控制的影响。另外,对于非线性全局控制,如何根据特定的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远方反馈信号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见,建立广域测量系统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必须从工程技术、经济等角度对其开发、应用进行整体规划。未来重点要编制现有技术应用的规范,并提出技术改进的各种方法。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分析、控制、保护及EMS等系统的未来实际要求,确定与广域测量系统接口、数据管理、分析和交换等各种相关课题。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建设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视频传送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已从单一服务于调度中心的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今天多中心的网状网络,以保证能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需求服务。 此外,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电力通信网实际上是一个小而全的网络。小是指网络的业务量不大;全是指作为通信网所有环节一样不少,而且电力通信网地域广大、数量繁多。由于规模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传统上一直都是不分专业统一管理,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个环节上的设备,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由于电力系统行政划分的各级都设置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网又被人为的划分成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网络。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主干网分国家、网局、省局、地区4级;地区网又分为地区、县级网。各个级别的网络根据隶属关系互联,各行政单位所属的网络管理、维护关系独立。而且由于传统的原因,上级网络的设备维护工作多由通信设备所在地区的下级网络的通信管理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分离,集中运行,分散维护。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这样一些苛刻的管理要求,唯一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综合接入功能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系统)。 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方式简单,由于通信设备的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管理表现为监控系统,具有监视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通告设备的告警和运行异常信息,远程实时控制设备的主、备切换等功能。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产生了网元管理系统,它除了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对设备性能、配置及安全的管理。时至今日,网元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2]。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对于电力通信网这种组织结构分散的网络来说,网管系统对各种体系的兼容性很有必要。 1.3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 View、IMB的NetView等[3]。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来说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当然,商用化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规模小、层次低的通信网,采用一些专用的自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可能更为实际。 1.4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1.5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1.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1.8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 的选择。 2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的组成见图1。 图1网管系统组成框图 Fig.1Frame of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焦群,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及网管系统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焦群(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南京 210003) 电力系统论文:谈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用电等重要环节以及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的系统中,同时一样的还有诸如调度柔性交流输电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目前这种数字化电网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的雏形,实际上也为我国建设智能电网做着准备工作。智能电网中较为典型的有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依托计算机的技术,需要具备实时性、双向性、可靠性的特征,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而且该系统也是完全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的实现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在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自动化,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将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各级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都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电网、大区、省级、地区以及县级调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连结下形成一个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将整个的结合起来。其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作站、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场、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计算机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不仅要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的监控,还要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及状态估计等功能。因此种种这些,都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测量控制以及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等装置。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存储器采用了可编程序以实现在其内部存储进行控制、运算、记录等操作指令。该技术是为了在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内可靠性低、接线复杂、灵活性较差以及耗能高等缺点。 PLC技术的数据处理 PLC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具有排序、查表、数学运算、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以及位操作等功能。这些数据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可以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也可以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 PLC技术的闭环过程控制 并过程控制是指对压力、温度、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对模拟量进行闭环PID控制,并且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之间的D/A、A/D转换。可使用专用的PID模块,也可用PID子程序来实现。 PLC技术的开关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用许多行业也应用到PLC进行开关量控制,如机床电气控制、电机控制以及电梯运行控制、汽车装配线和啤酒灌装生产线等。PLC技术的输出和输入信号都是通/断的开关信号。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控制是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控制的输出、输入点数均可通过扩展实现,从十几个到成千上万个点,不受限制。 PLC技术的顺序控制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大型火电企业的辅助系统均已由原来的继电控制器升级成PLC控制系统,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资源损耗和提高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管理最终目标。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电厂对类似企业辅助车间的自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PLC控制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模块单独控制某个工艺流程,并且可以与通信总线连接来协调全厂生产工作。 电力系统论文:浅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前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远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全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深入分析,能够有助于我们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运行环节。在下面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及实现原理进行简单了解,并重点对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远动控制技术 1.1 远动控制 远动控制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环节,是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对远程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能够实现实时测量、远程信号、远程控制和远程调节等多项功能。在电力系统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使调度实现对辖区内发电厂及变电站的集中控制管理。远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远动装置和应用程序组成,能够实现下列三项功能:(1)采集所有的相关设备数据及报文,并向这些设备传达控制指令;(2)预处理传输的报文;(3)通信功能。具体包括通道运行状况的自检、通道的自动切换、选择不同的通信规约等。 1.2 远动控制的实现原理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四遥”,即遥测、遥信、遥控及遥调。远程控制技术作为连接变电站、发电厂与调度之间的桥梁,是相关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中监视和集中控制两个模块,其中集中监视即遥测和遥信功能,这一模块的实现的功能是数据采集站、厂将所需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按照一定的规约上传到调度中心,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集中控制模块是实现遥控和遥调功能,具体是指调度中心将相关操作命令(改变运行状态、修改设备运行参数)发到管辖站、厂。远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及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二、远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远程控制的实现需要多方面技术作为基础,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通讯传输技术。下面我们对这三方面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2.1 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数据采集是将外部信号采入计算机,并加以处理,最后输出。下图1为数据采集的流程图: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负责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及控制等。在电力系统监控系统中,监控分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集它所连接传感器送来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收集到计算机予以显示、处理、传输和记录,这一过程即为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成套设备被称为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运行现场的相关模拟量(如压、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进行采集、量化为数字量,以便于终端计算机的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这一系统是计算机与运行现场联系的重要桥梁,是获取远动控制相关数据的重要途径。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是变送器及A/D转换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鉴于设计及调试需求,其处理的信号主要是低于5V的电平信号,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相关的运行设备其工作电压都比较高,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可靠性,就需要利用变送器对照这些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转换,即将各种不同等级的电压、电流转换为合理的TTL电平信号。由于变送器采集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为此还需要利用A/D转换技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进一步对对遥信信息进行编码,对遥测信息进行采集。 2.2 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信道编码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数码流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的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通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远控系统能够利用通信信道将运行现场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由后台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信道的抗干扰能力,首先要做好信号的编码和译码,这一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数据信息进行编写、翻译和传输,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信道编译码过程中,一般是利用线性分组码来提高抗干扰性;同时还有必要结合循环检错法、检错重发法、前后纠错法、反馈重发法对相关的信息的检验,来避免传输过程中差错的发生。 2.3 通讯传输技术的应用 对于远动控制系统而言,通讯传输技术的关键是调制和解调这两方面。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其通信网是依托自身拥有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与方式来构建的。目前应用广泛的信号传输形式为电力线载波和光纤通信。对于前者,其载波信号有两种,一是在信号发射端通过编码产生的相关基带信号;二是电力线中的高频谐波信号,利用调制技术将载波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以电压、电流形式在电力线中实现通信传输,这一方法必须在信号接收端位置以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由此可见,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据通信主要是利用调制解调器具有的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 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传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其设备成本也大幅下降。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光纤传输网络已经在不断的建设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纤传输网络将会全面取代传统的载波信号传输技术。 三、结束语 通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远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操作安全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整个系统的集中管理。在上面文章里,我们只是对远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随着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预见远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将会更加重要。 电力系统论文:关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而电力 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配网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均是采用了RISc工作者,UNIX操作系统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门子SPECTRUM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32比特SUN点的SPACE或IBMMRS6000工作站硬件平台,引入软总线概念,服务器之间及内部各进程与实用程序问的信息交换实现标准化开发的。采用了分布式组件、面向对象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公司、城市电力公司和工业用户。 (二)CAE系统。该系统采用64比特ALPHAI作站、客户I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双以太网构成的EMS硬件平台,选用分布式应用环境开发研制的,集DAC、SYS、uI、APP、COM于一体。该系统功能分布于各节点,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流,防止通信瓶颈问题。 (三)VALMET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可连接SUN、IBM、PHA工作站。该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应用软件三个服务器。 (四)SPIDER系统。该系统是由ABB公司开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系统。它具有双位的遥信处理功能,使状态信号稳定性好,并有一套完整的维护工具。 五、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六、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 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结语 本文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及电力系统设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几种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几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最后,对今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 [论文关键词]二次设备 电气设备 状态检修 在线监测 设备诊断 [论文摘要]电力二次设备同样需要状态检修,这样才能和一次设备保持同步,适应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给出了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定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解决了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几个具体问题。 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部门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势在必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使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成为可能。目前,我国针对电气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对一次设备实施保护、控制、监测的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被忽视。 一、电力检修体制的演变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中,电力设备检修体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检修策略由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故障检修(BM,Break Maintenance)发展到19世纪产业革命的预防性检修(PM,Prevention Maintenance)。预防性检修又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又出现了不同的检修方式:一种是主要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内容与周期的定期检修(TBM,Time Based Mainten ance),或称计划检修(SM,Schedule Maintenance);另一种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到1970年,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了状态检修(CBM,Con2dition-based Maintenance),也叫预知性检修(PDM,Predictive Diagnostic Maintenance),这种检修方式是以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为依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从而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或最佳检修时机。 二、电力状态检修的概念 状态检修可以简单定义为: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它有三层含义: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诊断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综合设备历史信息,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技术来判断设备健康状况。 就电气设备而言,其状态检修内容不仅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还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带电检测、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检修和设备检修后的验收等诸多工作,最后要综合设备信息、运行信息、电力市场等方面信息作出检修决策。 在电厂、变电站检修决策时要考虑电网运行状态,如用电的峰段与谷段,发电的丰水期与枯水期;设备所在单元系统其它设备的运行状态,按系统为单元检修与只检修单台设备的合理程度;电力市场的需要,进行决策风险分析。 三、电力状态检修的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正逐步向状态检修体制过渡。状态检修与其他检修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开展状态检修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而根据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是为了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开展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分析,可以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即做到设备的经济运行。 2.开展状态检修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定期维护和检修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人力和费用的浪费;由于定期检修工作量大,往往使检修人员疲于奔命,加上现场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影响“,越修越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开展状态检修,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集中了优势兵力,使检修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是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方法。 3.开展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已经具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和分析判断方法,开展状态检修已有较充分的技术保证。 4.由于状态检修往往是以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在线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的检修,所以能够预报故障的发生,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防止发生意外的突发事故。 四、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内容 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要监测二次设备工作的正确性,进行寿命估计。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交流测量系统;直流控制及信号系统;逻辑判断系统;通信管理系统;屏蔽接地系统等。 交流测量系统包括:TA、TV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回路正确,元件完好;直流控制及信号系统包括直流动力、控制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回路完好;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二次设备监测对象不是单一元件,而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系统。监测各元件的动态性能,有的元件性能需要离线监测,如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曲线等。 因此,二次设备的离线监测数据也作为状态监测与诊断的依据。 五、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系 一次设备的检修与二次设备检修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情况下,二次设备检修要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才能进行。在作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时要考虑一次设备的情况,做好状态检修技术经济分析。既要减少停电检修时间,减少停发(供)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又要保证二次设备可靠正确的工作状况。 六、结束语 电力二次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微机保护和微机自动装置的自诊断技术的广泛使用,对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比较容易做到。随着集成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可大大减少二次设备和电缆的数量,克服目前常规保护状态监测存在的困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为电力二次设备实行状态检修提供了信息支持。电力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将有助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机电论文:跨国地铁协调管理机电工程论文 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及机电工程简介 1.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简介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6结语 轨道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加,跨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而保障地铁建设项目的保质保期完成,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协作。地铁机电工程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 作者:邵亮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1.实验室规模日益扩大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了具有服务课程、专业、技能模块等功能的各类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PLC、单片机、电力电子等实验设备装置。机电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有所提高。实验室技能培训容量从过去的数十人到上百人,投入资金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机电实验室投入和规模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2.建设模式多元化 目前,机电实验室通常采用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所谓分散型模式,是指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如机械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课堂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而提出。而集中型模式是基于学科层次提出的实验要求,通过组合多种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或者为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求而建立。集中型模式可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同时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要求。机电实验室作为综合实验室,除了完成机电传动课程的实训外,还可以进行机电结合的实训。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多个实验室的功能组合,通常情况下各实验室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按照分散型模式建设,但各实验室在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下,又可集中相关的功能块,提供集中型模式的训练要求。该模式灵活机动,增加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3.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过去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转变为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调整,对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仍然延续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种补充,但也带来了实验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人员增加、大型设备使用率的矛盾。 4.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突出 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从过去的迎合、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迈进,如新型加工技术的革新,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零部件加工,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彰显。基于实践教学设计的各种部件、模型等实训作品,表明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参与的各种课题试验及研发,使机电实验室技术特点越来越明显。 二、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模式,即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并依附于教研室管理。尽管教育部在实验室评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但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仍然按三级管理模式运行。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管理,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由于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验室实际上仍然隶属于教研室。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需要,追求“配置到位、自成体系”的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仪器和加工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同时,实验实训需要的一些大型加工设备无法添置,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各实验室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大大降低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2.实验室多元化开放程度偏低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生命力的源泉。这里指的开放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两个层面。良好的开放环境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开发项目、增强学生实验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多元化开放程度普遍较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实验教师或能够操作固定仪器设备的教师数量匮乏,缺少教师现场指导,难以满足开放的需求;二是实验室容量有限,在应付实验教学需求外,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或空间;三是没有建立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教师缺乏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加强。要提高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机电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实验教学资料、实验设备资料、实验教学资源与安排以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可以动态了解或申请实验项目,学校管理人员也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试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上。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报告、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仍由实验教学教师个人掌握,延续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 4.安全培训措施不力。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小而全”的建设布局,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因素。机电实验室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财产安全;二是学生人身安全。动力线布置不合理、用电负荷的增加、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维护不规范、操作使用不当、防范措施不配套等都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学生操作不当、防护面具和防护服穿戴不正确、事故处置培训不到位等,往往成为人身安全的隐患。加强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亟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改革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思路。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系部管理职能 尽管高职院校逐步放弃了三级管理模式,但教研室本位主义及部分教师依赖实验室独自开展课题的原因,使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因此,强化系部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的当务之急。系部实验室建设要从长远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统筹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改善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投资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条件的系部可建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系内设备,协调实验人员的交流,统筹实验耗材,整合实验内容,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信息技术管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是规范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学生网上查询实验室、申请实验、预习实验、提交实验结果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教学档案、安全等均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信息管理替代人工管理模式。 3.加强多元开放,提供实验室运行效率 传统机电实验室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设备、固定对象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降低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科学合理的多元开放是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可采取的开放方式有:(1)基于学生开放,可在课程实验、各类大赛以及毕业设计时,实行完全开放,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基于专业教师的开放,在教师课题、综合实验设计、兴趣小组以及“青蓝”工程等方面及时开放,满足专业教师的业务需求,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3)基于管理人员的开放,实验室定期向院系实验管理人员、督导开放,不断加强管理交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尽管诸多机电实验室配备了安全设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深入关注:一是设备运行与维护台账的建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设备状况;二是设备的增加应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三是设备的布局对设备之间、对学生操作有无干扰;四是学生实训前有无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是极端条件下安全措施的预备方案;等等。总体来讲,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机电实验室最重要的职责。 作者:朱燕祥 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论文:煤矿安全生产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1.1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陈旧老化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机电设备部分型号的维修和养护都存在技术问题。我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中有50%左右都是煤矿开采设备与设施,其是煤矿企业经营运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关•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键因素,因此无法妥善的管理机电设备无疑会给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无形中加大生产投入成本。因此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证开采安全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当前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有40%以上都是由于设备出现电火花造成,并且矿井下出现重大火灾的原因80%以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缺乏科学管理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开采过程中规范管理机电设备的重大意义。 1.3提高生产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范围甚广,涉及多种设备种类和专业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应该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派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样要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观念薄弱 当前多种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观念还十分薄弱,仅仅处于凭借经验进行管理阶段,也不具备科学设备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而且在设备管理中也存在众多干扰因素。相关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安全意识落后,管理制度欠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敷衍。为了追求高效益设备长期运行得不到维护修养,十分容易引发设备安全事故。 2.2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管理层大多数只关注煤炭的产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煤炭开采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管理状况,这也是导致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机电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主要工作责任就是对设备进行使用维护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机电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只是将工作核心放置于生产任务,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另外,煤矿企业内部没有设立机电设备专业化管理队伍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长此以往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设备故障,导致开采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艰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当前在煤矿从事一线开采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设备使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极其缺乏,而且安全意识低下。缺乏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使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煤矿生产顺利运行。 3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 煤矿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煤矿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从设备使用的环节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1)关注机电设备的安全环节,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这是保证机电设备正常投入运行的基本前提;(2)选择适合矿井的机电设备是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不能一味地追求设备的低成本,无视矿井的实际情况;(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的跟踪监督,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处理;(4)通过信息化技术掌握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设计好的维修计划,制定完善的检测维修流程,并且详细的记录相应数据;(5)对于原先使用不合理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淘汰和改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处理,提高设备使用的按去哪性能。 3.2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建立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规范员工使用设备的安全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进行详细的制度规范,让机电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煤矿开采的工作重心向安全生产转移,赋予其适当的安全管理权力,建立绩效激烈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由于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高负荷的工作运转,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单单是未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更为重要的是要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煤矿开采的投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3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煤矿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在适当的实际组织安全事故演练,加强员工的实战反映能力和处理能力。另外,加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开展思想教育座谈会,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管理对于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必须从小事做起,定期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维护,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提高设备使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企业安全意识讲座和设备使用技能讲座,全面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全方位的对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 作者:王世锋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晋南煤业公司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书包小学教育论文 一、教学生趣味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教学生使用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学会使用。当我们面对外表华丽但不会使用的计算机时,那样只能是空架子。面对计算机,我们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原理构造以及元件。计算机的使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有我们去了解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界面,懂得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所服务。计算机最终的目标就是和人产生交互,为人类解决那些繁杂的程序。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前景,就是为我们服务。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的时代当中,了解学会计算机才是最重要的。计算机是可以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且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是真正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很多的事情,如能让计算机为我们产生出财富。计算机的时代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把握计算机,如何去用计算机创造出财富来。计算机的IPV6将不断推出,计算机的科技时代已然到来。现在都已经云计算了,我们关键是要推动计算机的运行。计算机关键是运行的速度,不是看计算机的外表,而是为人们所服务的。只有真正懂得计算机,才能更好地与计算机交流。计算机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出现在屏幕上。如计算机可以做出数据图表来。在我们充分掌握计算机的时候,想过计算机以后的发展的方向吗?我们应该不仅要懂得计算机,而且要更好地用计算机处理庞大的信息数据库。 二、信息技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有“术”,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小学生年幼,尤其是低年级,有的活泼好动,难以久坐,有的胆怯害羞,讷于言语,有的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有的甚至气躁心浮,难以管束,不一而足。所以,教师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匹配。一般而言,学生缺乏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学到新的知识,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引领得体,才能使学生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我们要知道,不要说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他们玩腻了。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学校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和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就会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并非常快地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书包 (一)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 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从口耳相传到私塾讲学,从班级授课制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更新,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电子书包具有全新的功能,并非简单地把书装到电脑里。它不仅仅把学生肩上的重负卸掉,而且作为现代化的学习,电子书包一改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解脱和自由,让学生学习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学生的悟性得以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无比。当然,反对与质疑同时存在着。有人提出,电子书包有损视力;有人说,电子书包内容纷繁,影响学生上课不专心;有人说,电子书包让学生玩游戏有了工具……一切事物,利弊相生,有积极的一面,就存在不利的一面。要想使新生事物得到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电子书包定位 电子书包不等于教学资源化、电脑化,其内涵丰富,包括教学平台、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授课高效化、学习趣味化和作业个性化,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使教育质量改善,真正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互动。电子书包是集学习、练习、评论、交流、拓展、安全与游戏于一体的电子课堂,它具有移动性,便于携带。电字书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平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电子书包成为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品,让电子书包成为学习方法的变革终端。电子书包随着改革的春风,以轻盈的身姿走进课堂,来到广大师生面前,融入“学与教”,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才是电子书包正确定位的基点。 (三)电子书包的优势不可取代 电子书包充满人性化的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巨大,使用简单,优势多多。下面略作举例。 1.电子书包的重量轻,不会造成学生的疲劳。 且轻便环保,一般在一公斤以内,可以达到减少纸张甚至无纸学习的标准,对环境有着非常好的保护。 2.内容博大。 电子书包功能齐全,声色俱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尽在其中,教学形象,学习生动,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应有尽有。反馈学习也非常及时,教师指导方便快捷,且便于随身携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来临,教育者要知机识变,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用新的教育方式做好教育工作,培育好新一代。 作者:朱小亮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沙河驿完全小学 机电论文: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论文 一、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技术概要 1干线光纤数字同步传输技术 (1)功能。该系统主要可用于构建SDH的传输设备的网络平台。通常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连接省中心与各路段的分中心。主要可以用于为高速公路的电话网络提供相应的中继通道,还可以针对监控系统、收费系统提供相应的数字通道,同时也可以为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提供所需的图像与控制信号传输的通道。(2)干线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拓扑结构:根据传输数据的容量与干线传输自上向下会发生容量递减的特性,靠近中心的地方通道的需求量较大。干线传输网络可以延伸到每一路段的分中心的所在地。光纤类型与波长:光纤类型应该符合ITU-TG.652标准的单模光纤;短距离的工作波长应该使用1310mm的工作波长;长距离的工作波长可以选用1550mm的工作波长。干线网络的配置:该系统主要由单模光纤、分插复用设备、终端复用设备、光再生中继器与对应的维护设备构成。 2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是一个专用的、较为先进的进行语音交换的平台。(1)电话交换系统的主要结构通常,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电话交换系统可以分为两个级别,一级交换中心设立在省级通信中心,主要负责本局的终端话务连接与省内的路段连接工作。二级交换中心被设立在路段通信的分中心,二级交换中心主要可以用于实现本局所辖范围内终端话务的交换与市话交换的业务。(2)基本功能指令电话系统指的是为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指挥与调度的一种通信手段。该系统主要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热线、会议功能或者中继连接方式实现针对指令进行快速沟通的调度功能。 3支撑网系统 支撑网系统主要用于保证业务网的正常运行、网络功能的增强、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作用。通常,支撑网包含数字同步网、网管网与NO.7信令网。其中,数字同步网主要具备相互同步方式与主从同步方式两种。网管网主要由网管管理系统、网元管理系统与对应的本地操作维护终端构成。 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般情况下,现代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包含以下7个组成部分: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业务系统、数据或图像传输通路、室外光缆、楼内电缆、通信电源和接地、通信管道工程。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达到各个节点跟踪省中心时钟基准取得同步的效果。 1语音业务系统 采用光纤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方式,语音业务由光纤终端V5.2链路接口与干线传输信道进行传输。对讲电话系统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热线或者会议电话功能与软件进行功能实现。 2数据传输通路 监控数据传输通路分为以下4级:第一级是监控外场设备到近无人通信站;第二级从各个无人通信站到有人通信站;第三级提供以太网针对数据进行传输;第四级使用以太网实现数据传输。 3存储系统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使用IPSAN录像的方式,图像数据使用统一存储,有利于进行数据检索及分析。 4网络浏览功能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可以监控IP数字视频流,通过交换机实现局域网的视频浏览控制。 5光缆铺设 使用24芯光缆进行室外光缆的铺设。使用HYA型的市话电缆进行市话电缆的铺设,以达到保障综合通信网的音频数据传输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信系统在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保障了通信系统的畅通与容量,才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因此,本文针对现代高速公路中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本文在分析现代高速公路中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构成与技术需要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作者:孙玺婷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机电论文:物业管理与机电工程论文 1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基本概述 在物业管理节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施进行不同的节能手段。一,对宾馆、商场、酒楼等服务行业的建筑,最主要的节能手段就是淘汰、减少耗电量大的设备,使用耗电量相对比较低的设备,对于比较高档的地方,可以利用中央空调的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一定的节能,对于电价存在峰谷的地方,可以采用冰或水的蓄冷技术进行节能;二,对于工业、企业等的用电管理,需要安排完善的生产工艺、生产技能,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控,在用电高峰时段,企业可以暂时停止设备的使用与生产,在不是用电高峰的时候,进行连续的辅助生产,两者相结合,对用电的负荷采取最合理的控制,增加电的使用率;三,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可以采用物业的节能管理,宣传节能灯等节能设备的使用,并且选购节能型的家电设施,减少设备的大耗电量,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用电的高峰期尽量避免使用大功率的设备,从而提高电能的节约。 2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意义 2.1实现物业管理节能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型的行业,其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在房地产行业的壮大下,物业管理也在不断地日益壮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事业中都存在着物业部门,物业管理也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有些政府的职能也由物业来承担。物业管理对其电、水、气等管理的水平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物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提供服务,其服务的方式是以耗能的形式体现的,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的耗能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因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实现电能源的节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2.2建立正确的节能意识 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就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意识,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在物业节能的过程中,业主是节能的主要人员,直接关系着节能的效率。所以,在物业管理的工作中,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的把节能的理念宣传给业主,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在过道上设置公益广告,使业主建立节能意识;第二,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强化节能的管理。在进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物业人员必须遵循合理的科学规则,提高管理的力度,尽可能的减少管理漏洞和资源的浪费,在对业主没有伤害的前提下,实现物业的效益最大化。物业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让物业管理工作者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提高节能的意识。 3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电的措施 3.1供水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高层建筑的供水一般都是采用变频恒压、高位水池的方式。但是不论选用哪种供水方式,对电能的使用量都是比较大的。那么,对供水泵合理的选择与安装,是保证供水系统节电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措施还有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淘汰传统陈旧的电动机,并且对供水系统进行一定的改造,采用逐级加减泵的方法来替代功率大的变频技术,注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与维护,避免因设备老化而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 3.2照明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在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照明系统主要是指高层建筑的公共照明系统,其系统可以分为电梯的照明、地下车库的照明、路灯的照明以及楼梯的照明,对此我们一般采取的节能措施有:大力的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照明灯具,把原来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换成节能的电子灯具;把照明路灯从人为控制的模式变为电子控制的模式,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时间的调整,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楼梯间、电梯间以及地下停车库,安装电子的声控装置,以便达到人走灯灭,人来灯就亮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经常需要照明的通道上,用一路照明的方式来满足照明的需求,并且合理的安装备用的灯具与照明线路,以便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电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电的使用也在逐渐的加大,但是由于建筑本身的设备数量多,并且也复杂,所以对能源的需求也比较大。我国在节能产品的使用上还不是比较完善,对电能的损耗就更加大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增加对设备的节能设备的管理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有力的贡献。 作者:张溢 单位:深圳市广视后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水电站机电工程论文 1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水电站机电工程建设并非单纯地组合安装机械,也并非只要求符合外形标准,最主要的是对水电站机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为了确保水电站机电安装的科学规范,要求相关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要从建设材料、生产设备、操作程序、施工技术、劳动者素质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察提高施工质量的有利因素,并全面监控施工现场中的潜在风险,切实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满足产品质量安全并达到技术要求。 1.2对施工进度的管理 由于水电站机电的安装作业在整个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科学性与管理的实时性,将整体的安装大型作业分割细化成一段段具体的短时工期进行阶段性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好水电站机电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工作。然而,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并非片面注重对施工速率的提升,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保持高效率快速度的前提下,强调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安全与使用效应的进一步优化。 2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管理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首先,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部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从购进生产材料、更新施工器材以及竣工后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等几个主要方面出发,严格将生产成本控制在项目部策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盈利大于支出;其次,要将总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分割成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水电站机电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部最初做出的成本策划案进行分解与细化,使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阶段。同时,还要对已经竣工的上一阶段的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查检验,分析复核结果以发掘利润上升空间,从而优化调整成本管理计划;第三,要求项目总部制定好整体的成本管理方案,并将其下达至各个部门,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使企业上下都明确自身职责,加大执行力度。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执行结果,对效果不理性者给予及时改进。第四,要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实际生产建设费用做好统计,将统计结果与项目部给出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核对,如有超支的发展趋势,应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改进成本控制方案;最后,在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预先做好成本管理策划,在建设材料、施工器材、工作人员等生产成本方面全面考察所有可能要支出的费用,通过计算与分析,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以免出现施工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现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杜绝浪费。 2.2管理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施工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将安全知识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作业中去。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定期检测,排查安全隐患。第二,科学制定机电工程安全施工策略,对于那些风险系数较大的特殊施工项目要给出专项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三,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施工的意识。 2.3管理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首先,培养一批工作热情与专业技能并存的优秀劳动力,加强技工队伍建设,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具备优良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将质量管理工作视为己任,切实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要具备高水平的施工能力和作业技巧,能够快速适应更新换代的施工设备,全面掌握各项施工工序,灵活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将质量管理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在开工之前仔细审查施工图纸。通过反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商与沟通,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设计图纸。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修改,以便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安全。最后,在安装机电设备之前,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要进行一次技术交底,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为机电的安装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4管理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从整体出发,编制出一套施工进度总计划。第二,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将总计划切分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施工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不同的施工小组,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第三,要分阶段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施工任务与现场施工状况,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金,以确保各阶段都能顺利竣工。第四,当施工进度有悖于制定好的总计划时,要求及时分析出现该偏差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适当调整施工进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结束语 根据以上提到的四大基本内容及其管理办法,可知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虽存在着一些建设难题,但只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律,结合施工进度与现场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施工策略,尤为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谨记施工安全准则,将产品质量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还是能取得较大成就的。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我们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曾琼生 单位:南雄市宝江水库工程管理所 机电论文:机电安装项目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 1.1技术要求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来说,对此方面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但是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项目施工精准度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安装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安装技术水平。 1.2质量验收严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这样在施工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另外,因为工种相对复杂,并且各项资源呈现多样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并且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际质量,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严格性。机电设备质量评估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确定设备安装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项目建设需求。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1进度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众多,涉及到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安装施工的过程相对复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而影响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要求顺利施工。通过对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分析,来对项目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进行控制,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将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等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进度。 2.2质量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工序、技术以及工艺选择等,施工时一般在工序确定后不会再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并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施工技术、工艺、资源、人员以及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管理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成本管理 机电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要意义。对于机电设备成本管理来说,管理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应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为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解,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调整。另外,应做好项目所有收支费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结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4安全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日益严格,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机电设备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与资源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此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安全,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另外,还应全面展开安全施工责任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预知危险并做好处理工作,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2.5财务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通过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并与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财务管理工作会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项目筹建、施工、竣工以及交付等阶段所用建筑费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完成工程竣工财务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6技术管理 安装技术的选择是影响设备安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需要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的要领以及操作方法,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建议及方法 3.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一方面,应结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制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全员参与动态性管理机制,将责任管理机制贯彻到底,明确每位员工所要负责的内容,通过增加其压力的方式来鞭策其不断前进,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执行岗位持续性轮换原则,使得不同责任主体能够在不同岗位之间获得最大的锻炼,有利于企业培养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做好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要点普及,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效果。而对于普通施工人员来说,应保证其能够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程序,促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3.2加强项目施工管理 对于机电安装施工管理的要点在于接地工作,需要确定安装接地的种类与目的,并且要明确安装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例如机电设备金属元件可以分为带电金属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这样发生触电的原因就可以分为接触带电导体直接接触事故与接触因漏电而带电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接触事故,事故原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同,在进行施工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施工效果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确定管理的要点,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机电设备安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效果。 作者:彭旭芳 单位: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民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机电现场管理水平 加强民爆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民爆生产行业安全质量生产的行业标准。只有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标准,才能使该厂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才能够适应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民爆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机电工作完成情况 2.1从2002年以来,笔者先后多次主持、参加了铵梯炸药生产线、雷管生产线的机电设备设计、改造工作,对铵梯炸药生产线的混合上料系统、装药上料系统,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等进行了全面扩能改造。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锅炉、水源井、变电所等进行了建设改造。尤其近年来对全厂的生产许可取证、安全评价检查、安标取证等以及四项技术通过改造达标,使该厂各生产线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规模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四项技术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22008年任命为机电车间副主任(分管车间生产安全、动力科工作),2013年任命为机电车间主任(负责机电车间、动力科全面行政工作兼设备管理和机电专项工程的具体业务)。该厂动力科的业务主要包括机电设备、锅炉、环保、供电、供水、设备大中小修、专项机电工程改造、生产线改造等。首先从车间安全生产上,通过狠抓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保证了车间多年来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作为生产一线的后勤保障部门,针对加工的机电配件,该厂从严要求,坚决杜绝不合格配件进入库房,流失到生产车间。从生产供汽方面,笔者作为车间主任要求司炉工、锅炉维护工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检察条例、锅炉运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了生产车间正常用汽供给,为该厂的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3机电设备方面:作为主抓动力科业务的负责人,笔者紧紧围绕全厂各车间各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首先对全厂机电设备做到了如指掌,对关键设备、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周期、设备性能、关键零部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编制修订了该厂机电设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备的管理机构和业务范围、计划更新大修、采购管理、基础管理、库房管理、统计管理、奖罚与责任追究等。每年和财务部门两次对全厂机电设备进行盘库核对。每年及时编制一五三厂机电设备大、中、小修周期检修计划,并严格按照周期性检修计划安排实施并每季度末进行验收。 2.4外围配件方面: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周期,核定设备配件的采购计划,对外围配件的采购坚决执行局里的物质采购三级审批手续,做到了采购回的配件100%合格,做到了账、卡、物品三相符。 2.5由于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该厂于2007年、2008年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使乳化炸药生产线达到了民爆行业规范要求,实现了自动化、远距离视频监控。2007年完成了两台10吨锅炉的安装工作,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正常进行。2012年水源井的建设和两座6kV变电所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该厂多年来用水紧缺和用电不安全的现象,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主持全厂机电设备大修工程、专项资金工程,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为该厂的生产、经营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机电设备大修完成情况 针对全厂机电设备使用情况按轻重缓急和设备定期检修计划,有序的进行设备大修。先后对生产线上的乳化装药机、全自动包装线、水相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乳化器、浸冷机以及锅炉、平爬坡矿链、提煤机等分批次有计划、有目标组织了大修,从而保证了该厂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经济运行。1994年和2003年笔者深入现场,两次对锅炉房至84#车间、85#车间投运35年来的主供气管道进行了大修,共计更换直径108管道1800米、直径133管道1200米,杜绝供汽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保证了车间生产正常用汽,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4大型设备改造工作完成情况 4.12001年至2003年该厂投资65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工地负责人,完成了85#车间DDNP生产废水改造工程,杜绝了生产废水不合格外排,保证周边环境不被污染。 4.22005年4月份笔者负责测量尺寸、绘制图纸、编制改造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等,组织车间工人对纸筒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扩能搬迁改造,达到了国家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对危险生产工房定员的规定。 4.32005年7月份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厂安排笔者为现场机电安装负责人,完成了投资100多万对85#车间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雷管编码工序等机电设备、供电、供水、供汽等进行了扩能改造。从而使该厂雷管产量由70年建厂时设计的1500万发/年,上升到了2500万发/年。 4.42006年至2007年该厂投资600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对机电锅炉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淘汰了耗能高、产汽量小的3台蒸发量为4吨/小时锅炉,更新为2台蒸发量为10吨/小时锅炉,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该厂生产需求。 4.52007年、2008年该厂先后两次投资700万元对乳化炸药生产线制药设备、供电线路、供水管道、供汽管道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扩能改造,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00吨/年,提高到了12000吨/年。同时生产线实现了远距离在线监控,人员得到了有效控制。 4.62011年6月份至2012年8月份该厂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深度823米水源井1座,400立方米蓄水池1座,安装140kW深水泵1台、配电柜5台、软启动柜1台、315KVA变压器1台、37kW二次加压水泵2台以及地面配套并网管道370米。彻底解决了困扰该厂40年来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现象。 4.72011年11月份至1012年5月份,由笔者负责完成了该厂中央变电所及84#车间变电所更新改造工程。该项工作共计安装高压配电柜11台、低压配电柜10台、后台保护装置1套、630变压器2台、直流屏2台、电容柜1台以及6kV高压供电线路1900米。解决了该厂多年来供电系统严重不足的现象。新变电所的投入运行,满足了该厂安全、生产、居民生活要求。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回顾机电工作中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看到自身的不足,自我反省,要成为一名真正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还有诸多要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业务水平,虚心求教,以实际行动搞好本职工作,为机电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翟胜利 单位:铜川矿务局一五三厂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1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内涵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营销指的是贸易型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在传统销售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营销模式。 1.1计算机网络营销是一种区别与传统销售模式的新型营销模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与传统对策营销模式不同,这种营销模式不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虚拟传播,同时它的传播地域要比传统销售模式更为广泛。在本质上讲,这种营销模式是一种利用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的的综合手段,这种营销模式的广告宣传和公关业务都是使用网络技术,这是一种崭新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的销售策略、销售理念及技术手段是基于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的新突破。 1.2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销售理念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论形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只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模式体现了企业信息和用户信息互动的一种手段,它只是一种销售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变,但是要想达到销售的目的,它还离不开传统销售理论的支持,离开了传统的销售理论仅仅依靠技术手段也很难实现营销的目的。这种营销模式也应该符合一些传统营销理论的支持,比如:这种销售模式也是以客户为核心,同时它也要求对市场进行细分,计算机网络营销作为企业总体销售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念而独立存在。 1.3计算机网络营销和网上贸易的不同之处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务行为的彻底网络化,但是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同时展示产品的型号和性能以及商品的价格和品质等,进行企业的宣传和售后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来实现,但是实现产品的贸易不一定通过网络来实现,这种营销模式能够达到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营销占有许多的优势,毕竟这种营销模式是在原有的各种营销模式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活动的效率较高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这是计算机网络营销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十分的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快速实现信息的更新和更改。同时贸易单位产品的各种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快速显示出来,这些信息包括:产品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产品的内容和销售价格、产品的优惠活动和售后服务等等,同时这些信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对产品市场咨询的更改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这样就提高了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以及反馈信息的效率和能力。这些及时的处置和应对措施能够拓展企业的市场,这就体现了在电子商务中,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高效之处。 2.2计算机网络营销使用的费用较低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比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使用的费用较低,过去利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信息的及传播需要利用较多的人工、纸质广告以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些推广模式比较单一,同时成本较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广告宣传能够降低广告的和印刷以及邮寄的费用,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产品宣传所要花费的成本。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互动性,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的反馈意见以及个人需求,这样企业就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对产品进行生产,并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为企业进行库存和降低备货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企业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因为销售而占用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费用和企业利润。 2.3计算机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打破过去的销售地域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把产品信息传播到网络所覆盖的全部区域。这样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增加用户的消费市场范围以及拓展企业营销网络。和传统的营销模式比较起来,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受众十分广泛,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不受一些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人文风俗、种族及年龄的制约,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摆脱国际销售和贸易的各种壁垒的制约,这样就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不但能够增强企业的影响力,而且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网络营销不同于以往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企业和用户能够互动交流,使得企业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这就是说,企业既能够在效能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还能够掌握自身在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存在问题,这样可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和创新工作,使得企业能够对产品质量及自身的营销策略等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企业在下一步发展和市场掌控能够有的放矢,所以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因此计算机在进行网络营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通过网上竞价、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展开各种营销方式,同时还依靠网站增加企业用户的点击率和参与程度,同时要提高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作用。 3.1计算机网络营销要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市场的供求以及变化规律,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市场的各种信息,这样企业就能掌握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这样企业就能够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准确的定位,从而根据市场的供需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细分市场,优化产品和优化设计,为确定企业的最终发展战略目标和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 3.2计算机网络营销要提高企业的调研决策水平 计算机网络营销具有较强的网络互动性,因此企业就能够根据与客户之间的各种互动信息来建立企业的样本调查框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完善其互动和反馈形式,这样就使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各种信息,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制定新的决策,从而采用一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及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决策来。 3.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加快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更新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交互性较强,这样就能够缩短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企业具备能够直接与客户对话的条件和能力。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特点,对客户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爱好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客户的要求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充足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3.4计算机网络销售的功效应该得到增强 计算机网络营销不但能为客户提供各种良好的产品,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在线预订情况、下订单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还可以进行库存查询和送货跟进等电子交易方面的服务,这样企业还能够增强网络销售的数量以提高企业的销量。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简单、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通过降低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质量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营销中的控制能力。 4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网络营销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不仅为市场产品生产、推广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便捷服务,而且推进了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的进一步运用,提升了市场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和控制能力,为电子商务市场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尹雪婷 程强 柴红萍 单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机电论文: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的功能管理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润滑、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5结语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功能保障为前提、合理使用为宗旨、精心维修为手段、杜绝事故为目的,从而保证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否则不管机电设备的功能有多完善、技术性能有多先进,如不加强管理就会使其功能丧失,使用设备的人员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造成人为损坏设备。如果设备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保证工作,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完成提水灌溉任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维修,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保证安全运行。所以忽视了哪个方面都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工程效益将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机电行业的工作人员要足够地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人材等方面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文生垚 单位:白银市兴堡川电灌工程管理局 机电论文:机电类课程教学成人教育论文 一、知识讲授环节要有侧重,注重基础理论,简化复杂理论 在成人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所以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对技术理论的认识相对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当涉及理论论证和科学计算时便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基础理论、基本计算的讲解,使学员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础原理和科学计算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发现科学计算和经验估算的差别。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最终达到将基本原理、科学计算、工作经验三者互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从思维方式和知识运用方面全面提高学员自身水平,从而达到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彰显成人教育的意义。对于一些课程涉及的复杂理论,既不应该长篇累牍地冗长赘述,更不该草草略述,一带而过。道理很简单,一些复杂理论往往是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其原理所在,只有理解这些理论才能进一步推导出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方式。但这些理论的推导过程是十分繁复的,往往涉及复杂的数学过程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产生交叉,所以一般难以理解和记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注重理解,简单应用”的方法。也就是说授课教师必须将理论的原理讲解清楚,但不必让学员一定记住复杂的推导过程,可以有选择地跳过部分推导过程,将理论总结为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方法和公式,使学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首先明白问题解决方式的理论归属,然后直接通过简单的方法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并重 谈到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从成人教育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演变过程就可一见端倪。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几十年来还停留在早期水平,所以在成人机电类课程授课内容中传统知识占主导地位,而一些新知识只是作为介绍或展望,这是与当时国情相吻合的。但近些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有了飞跃发展,由于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中,社会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所以机电类专业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如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由于总学制的限制,一些传统课程的课时压缩,授课过程中,传统知识部分的内容受到一定程度的删减。所以在不同时期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印记。比如老学员对传统设备和工艺津津乐道,但如果使用需编程的数控设备就一筹莫展了;而新学员可以按图示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编订完整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但同样的加工任务,需编制适于传统设备的工艺流程,新学员往往也会出现许多低级错误。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哪个更重要?在现实的科研和生产中,哪种知识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更有现实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中不乏经典的实例。作为全新知识和全新技术的典范,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SR-71黑鸟侦察机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达到的“双3(飞行高度3万米,速度3马赫)”飞机。为了达到这一惊人的性能,飞机从材料到设计都采用了最新技术,如钛合金、机体涂料、混合喷气发动机等等;而作为前苏联航空工业的杰作MIG-25高空高速截击机同样达到了“双3”,但由于技术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尤其是机体主材既没有用钛合金,也没有用铝合金,而是采用最常见的不锈钢焊接工艺,但所有工艺配合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准,正所谓把传统技术和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再进行天才的组合,最终达到惊人的效果;而我国生产的歼-7战斗机项目堪称传统知识、技术与当代最新知识、技术不断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典范。这款战斗机的原型机是上世纪自前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升级,在传统技术上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使这款40余年机型老而弥坚,服役至今,不但仍然是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斗机之一,而且产生大量的派生新型号,出口很多国家。从本质上讲最新的歼-7改进型号已经是和原型机大相径庭的全新机种了。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技术,还是传统技术,或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益结合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平衡传统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好传统知识,这是基础。然后,在新知识教学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必须付出和传统知识教学等同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新知识是传统知识的延续,是连接当代科技水平与未来更新的科学技术的桥梁。作为授课目的,必须让学员了解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和应用传统知识和新知识,将新老技术有效融合,形成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具体任务中的最佳效果。 三、实践课要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练习 机电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应用科学,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这对所有学员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会有很大帮助。除了一些基础课程所规定的实践课程外,所有学员还要进行若干综合实践,比如阶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传统的方式是所有学员都做一个或几个课题,对于普通高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体系,这样做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因为这些院校的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待定,这样的实践方式会使他们在就业后较快融入工作当中。而对于成人教育而言,这种实践课显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因为大部分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都是有了固定的职业方向和一定程度的专业经验。课程规定的一些实践内容可能对一些相关专业学员来说显得过于普通,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员来说,离他们本职工作又相去甚远。如果是这种情况,实践环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于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进行另一种尝试,即根据学员专业构成情况设计综合型的实践课题,完成此课题可能涉及到的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机加工、热处理、自动化方案设计、数控等等诸多门类的知识和技术,所有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负责整个课题的某个部分、某个工艺环节或某个阶段。学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同组学员一起做出所负责的方案。整个实践课题各个部分的方案完成之后,各组之间再寻找各自技术接口,进行方案对接。当方案的对接完成之后,全体学员再进行集体讨论,对整个方案进行整改或优化,最终在全体学员通力合作下,提出最佳方案,完成课题。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员得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同时又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技术特点及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配合经验,从而使所有学员在实践环节受益。 四、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引入实践环节 如上所述,成人教育中的学员大部分是在职人员,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内容也大多和所学课程相关。在工作中他们一定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无法解决或不够确定的问题。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完全可以将一部分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典型、且与实践课程要求目的相近的问题引入到实践环节中,作为实践课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学员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教学科研的优势条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同时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业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学科技术交叉的出现,使机电类专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的技能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一般机电专业操作,同时要求这些人对新技术、新设备,乃至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作为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重要渠道之一的成人教育系统应该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风向标,加强对教学方向、教学要点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宫志欣 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机电论文: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安全管理、执行和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控制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机电设备的质量检测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给煤矿生产过程埋下巨大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电力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操作,安全管理执行较差,大大增加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 1.2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没有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生产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管理出现很多漏洞,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3生产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水平不同、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等情况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与此同时,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专业管控人才避免缺乏,比较多的专业人员都不愿意进行煤矿企业,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1.4安全使用标准不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才能避免机电设备方面的安全事故,从而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注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仪器和设备出现老化现象,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威胁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部分单位为了提高企业利润,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监督不重视,使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以不断提升整体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2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生产现场管控 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各部门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机电设备安全使用考核,不断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管控,才能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生产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电鞋等,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场所,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2.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理监督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注重生产工作人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促进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机电设备使用技术水平提升,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人员,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机电设备的调试、检测、维修和保养等。 2.4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化建设中,煤矿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标准,对原有设备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不断加强煤矿生产过程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控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格把控相关机电设备的检测情况,避免机电设备过度使用和耗损严重情况出现,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综合效应不断增长。在实践过程中,适当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投入,加强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注重机电设备的动态信息管理,才能促进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白云翔 单位: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银洞沟煤矿 机电论文:我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特征分析 1.1涉及多种材料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品牌、种类与规格,其价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材料,产地不同厂家不同价格也存在差异,虽然在使用起来没有大的区别,但是种类过多就会给造价控制带来影响。 1.2有多种不确定因素 在安装机电设备时,为了保障设备的美观性,往往需要将以往设计方案改变,采用暗敷与暗装的安装形式,这不仅导致施工工作与设计方案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而采用了暗敷与暗装的方式后,这一部位是很难进行检验的,如果出现偷工减料问题,也无法及时地检出。 1.3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 在社会的发展下,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方法更新速度也很快,新的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层出不穷,价格变动也十分频繁,这就给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4安装变更多 设计图纸是很难充分反映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安装工作有着特殊的施工特点,需要与装饰工程、土建工程等进行配合,为了保障美观性,就需要根据其他工程施工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变更。 1.5安装定额工作更新快 在施工机械水平的提升之下,各种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始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安装定额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会产生误差,难以适应实际施工工作的需求。 2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2.1设计因素 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设计因素,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材料费用,材料的选择不仅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还会影响整体的造价。设计工作与设计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设计人员综合水平较差,设计方案繁琐,就会导致施工中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材料,提高工程整体造价。如果设计人员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与材料商相互勾结,也会导致工程造价虚高。 2.2设计修改因素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计变更与更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2.3施工单位的水平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求私欲就采取相关的方式让合同置于规范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钻空子,在该种因素的影响下,施工造价必然会超过工程预算;同时,部分施工单位故意曲解计算规则,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收费,大量使用高价低质材料,虚报工程细节,这就会严重损害到业主的利益。 3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举措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因素的质量是多种多样的,导致造价失控的阶段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为了做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3.1制定出完善的造价控制目标 在进行开工之前,需要对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与施工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找出影响造价的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分析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防范措施。如果发现图纸与施工出现了矛盾,则要在第一时间与设计单位联系修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选择好分包单位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有很多特殊工种需要承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这些工作往往具有垄断性特征,其设备都是一口价。为了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供货商参与到报价工作中,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3.3灵活应用询价体系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材料与设备,其价格对于机电工程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造价,就必须要控制好材料与设备的价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造价负责人员在施工阶段可以使用邀请招标的模式,从技术安全性、报价准确性、付款优惠性等方面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此外,还要考察生产商与供货商的资质,将材料与设备价格控制在最优范围内。 3.4做好安装工程变更签证工作 在施工时,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保障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与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最为标准,把控好施工阶段的精度,根据材料供应方式来执行进度结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其他的部门需要做好把关作用,这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利措施。 3.5做好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关于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方法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这些法律在约束造价管理人员的行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阶段下,还需要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为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好基础。作为施工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内部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造价控制方式,将造价控制与薪酬制度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玩忽职守出现浪费的施工人员则要严惩不贷,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降低机电设备安装的工程造价。 3.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设计预算、施工预算与竣工预算是工程造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竣工预算也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根据施工图纸与合同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查,先评定工期与工程质量,再合适定额单价、工程数量,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造价。 4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人为因素是能够控制的,为了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需要把好设计关、施工关以及竣工结算关,防患于未然,将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分项目标范围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成本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 作者:王素玲 王荣敏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设计处 机电论文:网络信息资源中煤矿机电管理论文 1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及意义 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日益重要,煤矿开采、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紧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近现代产业革命的进程,都充分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根本出路;同时,也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分布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调度指挥,提高了机电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实时监测监控各个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避免和减少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炭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煤炭企业机电管理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方向和重点,能够很好的处理机电管理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建立一个企业机电管理自动化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能使机电大型设备得到集中控制,为煤矿企业的煤矿采掘、供电、排水、提升、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在实时数据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良好集成和共享。 3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梧桐庄矿煤矿企业建立的综合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以千兆环网为基础,以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核心,集成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主运系统、副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运输系统、水文及雨量监测系统、通防监测系统、主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1借助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控制平台 在梧桐庄矿煤矿企业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管理中,敷设了3万余米主光缆,安装了9台主交换机,地面4台环网千兆交换机,其中,部署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在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每台交换机配置UPS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井下5台千兆隔爆交换机,为井下每台交换机配置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从地面到井下的环形网络,能够进行矿井各种监控,并且能够监测信息的共享、集成、融合和信息综合利用,提供生产、安全层面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3.2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 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出现断电再通电的电流冲击,为此,该系统为拼接单元设计了电源保护,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为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在配电柜中接入了防雷装置,使机电设备在遭受雷击等一些恶劣事件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3.3实现了实时监控 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对子系统的工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软件集成和网络传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控制中心系统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该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充分考虑了硬件和软件冗余,当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传输性都不会受到影响。 4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以及研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仍然需要下一步的继续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作者:赵国清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
物流管理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相关专业的骨干课,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筑PBL教学理念,以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后自学、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实验等教学方法,并以课程设计或论文及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含义、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2MasterUniversity首创。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物流管理学》的PBL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含义 支持PBL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物流管理学》的课程PBL教学目标、观念、方法 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学》采用如下教学手段:通过网站、教学VCD光盘的发放等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自学平台,用PBL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用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内容见图1) (三)整合教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应将所有可接触到的资源列表、分类、每一大类再逐层进行细分。并对资源按照:资源名称、主要内容、资源效用评价、资源存储位置等进行列表。 (四)辅助教学方式 在采用PBL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知识。物流管理学课程中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游戏、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视频等等。 三、基于PBL学习的教学知识价值链 (一)《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活动 1.知识需求及可用资源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基础。在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及可用资源分析的情况,多数教师存在着遇到自认为可用的资源就搜集,而搜集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应用,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未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动力。 2.获取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构建的进度安排上,教师应依据需求分析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程度来决定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知识搜集的顺序。知识获取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知识地图的索引,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具体途径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听观摩课、图书馆中进行自主学习、网上资料搜集、个人实际教学教师经验的总结等途径。 3.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个人知识的转化包括:知识内在化、外化、社会化、联合化。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建立的教师协作机制(比如:课程建设小组或科研团队),实现自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对于高校教师显性知识转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图书档案,建立电子文献的储存系统;对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社会化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学观摩。外化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通过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从而促进知识沟通。 4.在具体教学实践及科研实践中应用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之中,使所学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为实现特定教学、科研目标,教师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反思,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及科研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升级原有知识体系。 (二)教师创造价值的辅助活动 1.参与团队学习。教师不仅应加入学校内的课程建设小组、科研团队、校企联合等实体团队,还可通过BBS、Blog等方式应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整合。 2.形成信息平台。对于数字化知识可以采用专门软件工具(如Mybase和iNota)进行集成管理。可应用国内外的一些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个人知识iSpace Deskto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讯录、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日程记录、BLOG和浏览器等。 3.建立个人专家库。个人专家库是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与之直接沟通观点的专家的联系方式汇总。教师的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知识与知识创新。与业内专家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迅速提高教师对行业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 物流管理学论文: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两难问题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本文结合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如我院与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三年在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602班6名选派学生参赛,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团体获得第二名(二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703班3名参赛选手获得了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团体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904班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叉车单项1人获得一等奖,单证单项1人获得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物流0904班刘钊代表北京市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团体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坚信,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物流管理学论文:利用计算机构造物流管理学科模型的探讨 [摘要]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来仿真现实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型主要通过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环境与市场仿真以及以竞争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仿真,而且具备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演练。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仿真软件 虚拟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Internet网络的无限延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行业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以来国内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或者课程之一。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如何加大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将课本知识转为实际运用,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 1 在物流教学活动中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学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将书上的理论进行宣讲,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目标环境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导致工作适应期长或不适应。为了缩小教学情境与真实环境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物流公司、生产车间等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实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学科仿真模拟的演示与训练。物流管理学科模拟软件是创造一个仿真环境,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提供给学生做实践演练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活动,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逼真地获得这些感性认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物流管理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模型构造 2.1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实现的功能目标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的实现功能目标是可以使用网上模拟教学与训练,让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进行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和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拟软件系统必须能在学校模拟实验室或整个学校局域网范围内运行。学生打开浏览器,键入网址,即可启动系统。可适用于Intranet/ Internet应用。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具有“全天候”的特点。设计这个虚拟的环境参数应考虑接近于社会中真实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真实物流市场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让学生仿真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角色,通过控制虚拟物流企业的各种虚拟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发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由此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系统还应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以及开展模拟教学。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模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复杂的大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使用这些仿真度很高的物流管理教学软件的学习,模拟实际物流作业,了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构造模型的仿真设计难点在于如何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变量),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仿真: 2.2.1 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这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模型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可对模拟软件进行系统设置,在客户端配置模块的初始化中也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虚拟企业也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在模拟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部门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虚拟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模拟,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过程全部模块的操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协同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2.2.2 业务流程仿真。虚拟物流企业模拟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涵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是由业务来驱动的,在仿真设计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所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通过对物流内部各环节操作的模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物流公司内部流程运作情况,了解内部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以及内部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设计时可根据虚拟物流企业经营主线,按一定的顺序、各个职能部门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块,然后再重组。比如市场营销人员只管市场、货运人员只管订舱、报关人员只管报关、财务人员只管费用,商务人员只管、合约等,部门划分明确,分工明确,操作专业化、标准化。从一脚踢模式过渡到这种垂直分工管理模式需要重组流程,而这个流程重组可以借助ERP软件来设计实现。 2.2.3 环境与市场仿真。仿真模拟软件要注重环境与市场仿真,虚拟物流市场是虚拟物流企业订单的来源,虚拟物流是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软件系统还应提供一个虚拟厂商,由系统根据参数自动生成大批量、各种各样的订单,学生可模拟厂商,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合作,虚拟物流企业可以承接各种订单,也可以将接到的订单再投放到虚拟物流市场中进行转包。为了仿真真实情况,系统可设置条件让订单存在风险,即虚拟物流企业承接订单可能赚钱,可能亏本。因此各虚拟物流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必须认真核算、仔细操作,才能最终获利。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除了虚拟物流市场外,还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构造其他虚拟社会环境。随着各类贸易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高速的信息流则将导致高速的物流。这突出表现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高标准和多样化。例如: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并自由进行功能组合(虚拟工厂等),这导致了后勤供销服务(Logistic Service)的诞生。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因此系统还要有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通过其他虚拟社会环境各环节操作的模拟,让学生掌握物流公司外部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物流公司参予市场运作的社会职责。 2.3 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 学生仅对物流流程方面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仿真模拟软件还应包括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它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内部、外部环境流程模拟操作,并提供各种手段或平台供学生进行有关竞争方面的操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构造市场竞争虚拟环境,需要对虚拟物流市场及虚拟环境设计一些可以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境,如对虚拟市场可以灵活设定市场规则,所有的虚拟物流企业的运行都限制在规则内;企业资金资源限制,系统可以设置一定数量资金资源,但不可超越只可以贷款,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系统还应支持一组学生同时进行物流合同竞标,以最符合合同要求中标,合同不能完成,必须进行赔偿,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残酷的竞争。 软件中也可设置一个虚拟的风险中心,系统随机或根据企业资源情况、竞争力情况等自动产生或者可以设置一些风险,更接近于现实的企业。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将无法扩充仓库及车队、不能给员工提升工资,就有可能造成合同延误、服务质量下降等损失;仓库容量不足将导致货物损失,造成赔偿;交通工具不足,导致运输不及时造成赔偿;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竞争力下降;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仓库发生偷窃等……软件将提供学生在竞争的操作中,采取手段进行操作。如购买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导致配送速度不同,速度不同将导致配送服务价格的不同,价格不同将导致利润不同等。 2.4 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用途是教学,它的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它必须考虑到教学的需求,系统要有教学模块,必须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日常教学。可以对学生、班级进行功能角色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流程、权限等控制;对话功能要求方便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模拟各种的岗位,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运作。促进学生对真实物流企业内外流程的了解。软件还必须提供操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分析操作的好坏程度。软件系统还必须集成网络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环节的各个功能模块。 2.5 软件实现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设计必须基于WEB平台,可采用B/S结构实现,主HTTP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由一般的WEB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这些从软件设计来说并不难,其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出虚拟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操作对变量的结果反应。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且具较强操作性的构想。 【关键词】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系统工程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截止2014年,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新增15万左右,每年仍以相当高的增长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的源头: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物流专业招生人数占据前三。如此好的专业招生状况,却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难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借助国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战略,高职教育才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快速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对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和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技能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附属,而非主体。 2、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条件的缺乏: 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必须具备培养该人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实训设备、实训教师、实训教材等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经过人才市场的检验,在实用技能型这一点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必须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尝试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的核心位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很难从课程体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从专业课开始,突出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准确把握对于高职学生,理论够用即可。 二、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并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教学过程: 1、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通常要求用最近几年,而实践能力如果用前面几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加速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来保证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互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与物流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况下的实训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还在于是否有好的师资。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希望提升教师的实际技能,转变传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师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的自身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为了尽快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 2、多方面引进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制、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让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工作,不仅对实践教学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化。 四、教学,实践,就业、创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服从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考核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仍然是衡量学校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师生在创业上给以很大的支持,像建立和市场对接的工作室,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五、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践能力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受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实际操作考核很难完成。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抓紧建立实用、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已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将实践能力的考核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讲解,平时作业,现场操作,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项指标内容。 作者:任干斌 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通过这些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的兴趣,及对自学方式、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实用软件包的使用技能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学术工具,有利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一些科研学术基础,起到了在本科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性训练。 作者:向万里 朱昌锋 张静芳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视域;物流管理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予以高度的重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来看,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政治理想层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并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先驱,这就对新时期的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法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考量,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性要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息息相关。从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进步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展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功能所在。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殷切希望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几个层面中,法治和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基础保障,如果缺少这一坚实的精神保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要素自然无从谈起。 (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载体 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到十八大的“三个倡导,”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地践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本上的法律法规保障,如果缺少了法规的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无法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二、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思想,“天行网,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即便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 (一)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党和政府强调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均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步,获得长远的发展。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目的是在社会改革进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提供更为坚实的价值依据。 (二)外化为自觉行为和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深入落实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法治的推进和保障十分关键,通过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立法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法律内涵和特性,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三、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通过对不同阶层上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凝聚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物流市场发展中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思想上的认同,提升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同时配合政策上的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提高法律知识储备 在法治视域下,由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三)强化现代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法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去践行法律要求,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扶正祛邪,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当前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针对地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法治作用,促使广大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超群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设计———以三门交叉课程为例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等教育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物流管理类交叉课程建设。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综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就业之路。希望以此模式为契机,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李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按照教材讲课,课堂氛围较显枯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产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整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过于落后,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动手能力减弱。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必要的实训场所和操作软件。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设计系统化程度较低,各个学校往往各自为阵,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单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教学不对口问题。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与专业教学不对口的状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许多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跨过来的,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由此必然产生了专业性差,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在设置培养计划时,要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按照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在学生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强化,使学生学有所长。同时,还应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将理论课程的课时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协调好,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自动化演示实验室、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超市的货物管理、调度、配运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记牢并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胜任专项的工作。 2.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办学条件较为先进的高校应积极地帮助兄弟院校提升教学条件。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其资源共享系统,如联网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等,使兄弟院校能够在远程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有效院校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此外,各校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教学关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难点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各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共享,在博取众长中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专题讨论中,还可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从而带动教材的更新和编写,使物流专业的课本能够顺应时展,不断为新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的培训制度,可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计划,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任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员担任校内兼职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实操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企业形成长久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企业中建立物流管理的专业实习点,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实习机会,从而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综上所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所高校都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重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业输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美南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雕琢产品时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以热爱工作为前提,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工匠精神”总结为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为一种职业道德。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工匠精神”这一名词,自此各大企业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除了要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外,同时要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充分重视个人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 二、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成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T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导学生在投身行业工作时能否产生依恋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作,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忠诚度、事业心以及向上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强化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热爱并且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类,“95后”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构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然而也更加追求即时利益,面对的诱惑更多。[1]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行业一线,需要的成长周期较强,同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将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就更加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获得较大成就的同学到校进行交流与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二)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贯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项目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互换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物流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以及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进行点评,针对性地讲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场所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发现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通过实训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内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企业专家的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2]高职院校也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物流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多,除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配送管理等传统职位外,同时新增了客户服务及信息技术等,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复杂,客户的要求也更加丰富,人们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后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促进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度发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定位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政校企的联动。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高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可针对人才的需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外实践,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物流管理学论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出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学 教学内容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后续专业课均已此课程为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知识灌输主体,学生为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知识灌输客体,教材为灌输内容,教辅媒介(包括多媒体、板书、考试等)为灌输工具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难以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适用教材。目前国内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而缺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以理论、概念为主,跟物流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重叠。并且该课程所涉及的物流行业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任课教师授课大多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教学。其中理论讲授基本沿袭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的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过时、局限性较强,而且学生查找的案例基本都来自于网上,重复雷同的案例也较多,缺乏对实际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或相应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少,因而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一般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在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而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我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特点,并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应该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料。 首先,以现有教材为蓝本,通过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等课程知识的梳理(兼顾相应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对现有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进行适度地调整,结合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按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按照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 物流和供应链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作业流程模块、物流技能训练模块,整合方案如图1所示。同时,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和加以规范。 图1: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体系 其次,围绕教材建设的教学资料库构建。在基本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自主学习、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的需要,进行教材与教学资料库(参考书(文献)目录、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如果拘泥于传统形式,只注重课堂讲授,空洞乏味的单纯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由此,广大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借鉴、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物流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新方法往往偏重教师课堂内教学,忽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互助学习,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并不多。因此,结合管理类课程学科特征,探索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将PBL教学法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全球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2]PBL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导师设计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①组建团队。在课程的第一堂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50人的班容量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团队,每个团队5名成员,在每一个团队中,推选出一名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对团队负责。 ②设计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有一定难度、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布置,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课后找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PPT的形式加以展示。 ③独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市场调查、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小组成员选定各自负责的学习议题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案;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质询,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重新补充新的知识,归纳出一致认同的方案。在各小组课余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其进度和时间管理,对于小组内部冲突更多的是原则性提醒,更多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班级讲评。各小组以PPT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问题、路线、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讲述完毕各小组互相提问质询。最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各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工作效果给予评分。整个讲述过程我们注重营造讨论气氛,除PPT呈现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之外,评价还包括汇报时的现场表现、过程管理效率、团队合作程度等。 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以问题驱动,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具体见图2。 图2:PBL教学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强 物流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开设物流方向教育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基地由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ERP、仓储配送仿真、供应链管理仿真、啤酒游戏等软件操作)和物流创业实践中心(主要包括生产型实训基地和阿里巴巴服务站)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一些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对接,安排学生实习和参观等。浙江树人大学实训基地构成如图3所示。 图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成示意图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开拓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课程总课时量的限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主要考虑的形式是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操作和阿里巴巴服务站实训)。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为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如在学生总成绩构成中,到课率10%、合作小组学习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力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信会在课程内容组织、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更为合理而凸显其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上述教学改革中,有些目前通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并且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如课堂上采用PBL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等;有些则需要很长时间和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如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库等。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地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步将改革引向深入。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引言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在备课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应该在幼儿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所应用,而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由于幼儿在进入学校前主要的成长环境是自己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在环境、教育等方面都所有差别,所以幼儿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加以指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在幼儿美术教育《花儿朵朵开》的备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如,可将全班学生分成2个层次,即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及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要求其画出5朵不同的花,并用不同的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对于绘画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要求其画出4朵不同的花,并用相同的颜料涂上颜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幼儿教学基本都以游戏、活动为主,教师在对游戏、活动等进行设置时,也应该对活动进行分层,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教师应在活动中多对其进行指导,多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其自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应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活动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作用。例如,在“折叠扇子”的手工活动中,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稍差的幼儿,可安排其准备彩条和木条,而用图钉对木条的一头戳孔则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将10根相同大小的木条全部在一头戳孔,并用金属丝将木片固定在一起,则可由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然后,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出半圆并剪去,把扇架放到白纸上,将木条均匀分开,用铅笔做下标记。这些都可由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来完成其中比较简单的部分,而由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成其中比复杂的部分。 三、分层教学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在幼儿教育中,为促进幼儿的进步,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所差异,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做到客观、公正,从而将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在传统的评价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采用统一标准对幼儿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是不公平的,还容易打击其积极性,造成其自卑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评价时也应分层次进行,注重对幼儿的鼓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结语 在对幼儿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有的学生可能节奏感比较强,对韵律的把握比较到位,但表情、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内容却不太符合。同时,对其掌握不太好的部分,教师应鼓励其多向其他同学学习,并注意在比较差的部分多下工夫。而有的学生能领会音乐中所富含的情感、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也比较到位,但对于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却把握不准。在对这部分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对其掌握较好的部分进行鼓励,而对其掌握较差的部分,教师则应建议其多听音乐,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领会音乐节拍、节奏和速度。此外,为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每个学生都将自己擅长的部分分享给其他学生,使班级学生能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作者:朱芳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教学中玩教具的有效实用性 摘要: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潜意识的认为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们会给孩子提供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玩教具。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等方面,通过玩教具能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别看玩教具比较小,但是,它能够让幼儿放松心情,得到快乐和乐趣,在如今的教育当中,玩教具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认知外界,更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本文针对幼儿教育教学中玩教具的有效实用性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幼儿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玩教具;有效实用性 前言 在目前的幼儿教学当中,玩教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多教学内容中有所涉及,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大多数的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时,会使用到玩教具,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对玩教具的合理融入,充分的体现其适用性、科学性,能够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能够通过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教学当中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对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幼儿园玩教具教学,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运用玩教具的实物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教学方式更加的新颖,也降低了教学成本,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废物进行充分的利用,自己创作玩教具。玩教具的运用,能够对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提高,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玩教具的设计,这样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1-2]。例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将各种数字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幼儿进行学习。然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知道数字代表了是什么概念,更不能对其能够理解,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这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主动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台阶的设计,让幼儿参与到爬台阶活动当中,并且让幼儿进行5以内的数字的学习,教师分别在每个台阶上贴上数字1、2、3、4、5,幼儿每爬上一个台阶,就是对一个数字的学习任务完成,爬的最高的,对数字学习也是最快的,对爬的最高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其奖励。通过玩教具的教学运用,能够对幼儿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行提高,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2幼儿园玩教具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从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就能反映出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的程度,在教学当中,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幼儿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一般来讲,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因此,对于教学中的一些新鲜的教学任务,也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动画。卡通,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3]。例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家》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告诉家长,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照片,教师将这些照片收集起来,然后将这些照片制作成PPT,并且融入音乐元素,在课上,教师将PPT进行播放,让幼儿进行欣赏,然后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感想,幼儿们争先恐后的说:我的家很幸福,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我的家充满了快乐,爸爸妈妈们很爱我,我也很爱爸爸妈妈。幼儿们积极的发表着自己的想法,使得幼儿和父母的感情更加的增进了,从而能够让幼儿更好的理解该篇文章中的内涵。在教学当中,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玩教具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的说、笑,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够对幼儿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2.2将玩教具融入教学内容中:其实,教学中运用玩教具,就是通过教具的使用,能够让幼儿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玩,这样能够让教学有效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因为大多数的幼儿对数学没有多大的兴趣,对幼儿智力的开发非常的不利,所以,通过玩教具的运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4]。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将10的数字写出来,教幼儿进行读数字,然后将在课前准备的橡皮泥发给幼儿,让幼儿使用橡皮泥,将自己读的数字捏出来,每个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捏出数字,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10我认识,就是一根木棒和一个鸡蛋,我捏一个木棒和鸡蛋就是10了呀,幼儿们争前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数字的理解,并且会问教师自己捏的对不对,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然后将相应的数字捏出来,这样能够让幼儿们在短时间内容掌握这些数字。可以说,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有意义,并且富有创意,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3幼儿园玩教具教学,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教育教学当中,音乐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对一些比较简易的玩教具进行制作,让玩教具能够发出不同的音符,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音符和旋律,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唱歌,更能够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从中明白很多的做人道理,这对于幼儿来说受益终身。 4结束语 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幼儿教育成为人们尤其关注的问题,近些年,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玩教具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提高,更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等进行了培养,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使得幼儿能够全面发展。 作者:吕枝军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杏家湾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的应用 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所以,在当今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应注重引入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以游戏形式完成教学内容。因为,游戏教学法可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学”,且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因而,把它贯穿于幼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分析了游戏教学法的具体作用,然后阐述了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幼儿教育;应用 从现阶段来看,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幼儿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为此,在幼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游戏教学的作用。同时,在创造幼儿教育情景课堂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实际需求,达到高效性的幼儿教育效果。 一、游戏教学法作用分析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形式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实施期间,若采取游戏教学法,可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并通过游戏的参与集中注意力,“顺便”吸收教师所传达的知识。2.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的特点是好玩、好动,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为了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应注重利用外部诱因。如,游戏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课堂趣味性较强,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的学习负担。因而,若采取游戏教学方式,可借助游戏教学趣味性、活跃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3.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在传统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倾向于树立权威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树立,会让幼儿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此时,若实施游戏教学法,那么可更好地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基于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的基础,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高效性完成教育工作。 二、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传统幼儿教育课堂上,教师倾向于利用“威严”,实施具体的教育工作。此种教育方法,使得幼儿的学习效率逐渐下降。为此,在幼儿教育工作不断改革期间,应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因为,游戏教学法倡导的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所以,更有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幼儿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能力均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某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便设置了一个“看图抢答”的课堂小游戏。同时,在游戏开始之前,把班级25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5人。然后,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草莓、香蕉、菠萝、西瓜等图片,让学生抢答。若抢答正确,则可获得对应的水果奖励。这种游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常识知识,也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更好地集中自身注意力,调动自身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在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时,也应注重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例如,某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性教育效果,分别设置了积木游戏、猜谜游戏等课堂游戏活动。其中,积木游戏活动的设置,主要是鼓励幼儿根据自身对积木形状、大小、长短等的认识,自由摆出长方体、正方体等不同形状的积木。同时,为幼儿提供圆形积木、三角形积木等学习材料,让幼儿分别用2块、3块、4块……积木搭建宝塔,通过宝塔的搭建,使幼儿正确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形体结构,并在积木搭建过程中,自主发散自身创新思维,完成积木搭建任务。除此之外,猜谜游戏的设置,则可通过“一题多解”题目的设置,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积极参与课堂教育。 3.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在幼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某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实施期间,为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并让幼儿了解一些社会常识,便设置了一个关于“医院”的角色扮演游戏,在角色扮演游戏进行时,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并为他们设置用听诊器给人看病的情景,就此通过情景的设置,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综上可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幼儿心理特点的分析,使得幼儿逐渐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常识知识。此时,为了突出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应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实施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在幼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把游戏教学法贯穿到整个课堂,就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并让幼儿在课堂游戏情景中发散自身创新思维,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自身交往能力。 作者:张晓燕 单位:甘肃武威凉州区第三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理念及教学经验和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各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制定特色教研课题,以“关爱、教育、发展”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科学启蒙,寓教于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礼仪、礼貌方面的引导,在互动、游戏、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健康的人格形成,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性与需要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尊重幼儿的独特兴趣,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儿童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教师应该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看待儿童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理解、耐心引导孩子的日常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定班级特色教学计划 幼儿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务教师的个性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教学业务调研,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更新知识和观念,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是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工作目标的前提与保证。 三、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例如:(1)品德培养。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心,利用《好娃娃》这首儿歌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爷爷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搬凳坐,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齐声把我夸!”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动作,很快就记住了儿歌内容,灌输了良好的品德教育。(2)生活习惯培养,利用儿歌《摇呀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闭眼睛,轻轻拍,娃娃不吵也不闹。”儿歌以拟人化的口吻,明确了幼儿自己睡觉时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卫生习惯培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卷袖子,洗小手,自来水,细细流。左手搓,右手搓,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为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哼着《洗手歌》,按照儿歌的内容步骤洗手,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4)学习习惯培养。教师应该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学好样》这首儿歌就引导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幼儿在重复念儿歌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教育中积极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激发孩子的友爱、互助的情感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情感入手,启动“爱心”的教育活动,利用“教师节”“儿童节”“元旦节”等重大节假日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准备、承担角色,激发学生间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爱、互助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幼儿的自制力、自信心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整体环境观 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除了为学生创建平等、宽松的心理氛围外,还应为学生创建安全、和谐、开放的整体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它电教手段,为幼儿提供更为立体、全面的信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的因素。通过每日电话追踪,每周板报,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幼儿教育科学方式,强化安全、疾病预防等科普知识,不断培养、巩固、发展家园共育机制。 作者:邹丽丽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技校幼儿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 [摘要]钢琴课是技校幼儿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正确弹奏钢琴是幼儿教师的必备技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钢琴集体课顺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青睐,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因此,钢琴集体课是学校钢琴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钢琴多以儿歌弹唱为主,这个教学特点并不需要幼儿园老师及在校的幼师学生掌握很高很难的钢琴演奏技巧。所以,如何通过在技校短短两年系统的学习培养幼师学生既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又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唱能力是我们技校钢琴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我根据自己几年来幼师钢琴教学的经验,逐步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集体课教学特点 由于我校场地有限、班级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电子琴集体课,分组教学十分必要。同一个班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上琴课,B组上舞蹈课,下一节课反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音乐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节约了场地和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资源,缩小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学效率,舍去了重复的授课内容,更是改变了钢琴老师一对一的传统单向的授课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独奏又有重奏、齐奏、轮奏等形式,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交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并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相互协助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二、合理选择教材 既然是培养幼儿教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技校幼师学生的教材,一套合适的教材既能缩短学习周期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钢琴演奏员,而是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幼儿教师,所以教材的选择更应突出实用性和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其今后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我选用星海音乐学院辛笛教授编写的系列钢琴教材。此教材轻理论讲解、重实践过程,运用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单的方法、最音乐化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儿歌弹唱学习钢琴,使学习变得更有趣。1.从无升降号开始导入,有利于学生快速建立调和调式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弹奏大量耳熟能详的儿歌,增强了他们的兴趣,为后面的移调做铺垫。2.左手伴奏采用音型化,有规律可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弹奏能力,扩展弹奏范围。3.字母和弦标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和弦识别与弹奏能力,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和弦标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首调概念和调性调式感,对移调起到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设置 第一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一册和《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第二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二册和《边学边唱学钢琴》第一册,第三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三册和《边学边唱学钢琴》第二册,第四学期选用《轻松学钢琴即兴伴奏》和《弹钢琴学和声》第一册。我在编写授课计划时按照乐曲、练习曲、基本练习、节奏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安排了课程内容。首先,在选曲上挑选不同风格的中外儿歌,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产生共鸣。选择分解、柱式、扩大分解、扩大柱式和弦、流动低音这五种常用伴奏音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运用不同伴奏的音响效果,从而学会选择更适合的伴奏来演绎作品。其次,通过五种伴奏音型,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基本和弦的连接弹奏规律,建立和声听觉。最后,通过背奏训练和大量耳熟能详的儿歌弹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键盘,从而达到速成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的思路方法 钢琴集体课教学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兴趣快乐、后技能技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先教会学生左手伴奏音型,通过弹左唱右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的完整性。结合弹左唱右、弹右唱左等练习方法达到双手协调,培养学生掌握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的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养成左手打拍吟唱旋律右手良好的指法弹奏习惯,从而使学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右手的弹奏上,达到速成的学习效果。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并掌握分解、半分解、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结合I、IV、V7三个和弦熟练这三种模式化伴奏音型的手位、指法等弹奏规律。同一首乐曲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伴奏,达到一曲多弹的效果。4.教学生学会分析曲式结构、记录学习重点,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和视角来学习音乐,而不是机械地弹奏。5.每节课教学中适当穿插音阶、琶音或哈农手指练习,提高学生的手指灵活性,为顺利、流畅、完整地弹奏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6.除了采用共同乐曲的学习外,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每个人选择不同的乐曲,既扩大了学生的曲目量,又让学生间多了交流的机会。7.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多创造演奏机会增加学生的舞台演奏经验和应变能力。8.在教学中采取精弹与泛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精弹作品可提高学生成就感,大量泛弹作品可不断提高学生视奏能力。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外,还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和教学热情,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钢琴的乐趣,通过齐奏、分组、伴奏、弹唱、接龙等不同弹奏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幼师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质量。幼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先进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作者:佟心来 单位: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科学地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深化家园合作,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景艳玲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界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好动、活泼,想象力丰富,但是没有自制力,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幼儿教育不能够以站在成人角度进行教育,而是要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用游戏的方式将幼儿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获得游戏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他们对于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这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幼儿教育 幼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事物往往新鲜劲一过便很难再集中,并且情绪化严重,对于老师的教导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控能力较差,不用正确的方法,则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游戏教学法则是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丰富有趣的游戏之中,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保证幼儿能够得到游戏中的有趣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十分重要的。 1精心设计游戏,明确教育目标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但并不是说只要是游戏,就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不正确的,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把教育的信息融入到游戏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的培养,并且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也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让游戏发挥最大的功效。首先,教师要保证游戏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既然是游戏教学法,那么游戏在教学中一定是占了较大的比重的,而不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活动本身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结果,并且可以根据结果改变的,这就要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能够收集有效的信息,在不断的感知中形成对于事物的理解,如,在学习数字比大小和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吃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对于数字的大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每个同学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且做成小标签贴在背后,在老师大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大的同学可以通过揭下数字小的同学的标签来获得游戏的胜利,并且可以把其他同学的数字标签贴在自己身上,通过数字的相加来将自己的数字变得更大,几轮下来,数字最大的同学获得游戏的最终胜利并且颁发小红花,而在老师小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小的同学则可以揭下比自己大的数字来获得胜利,并且可以通过用别人的数字减去自己数字,最先减到0的同学获得胜利,在游戏中不仅增强幼儿对于数字大小的掌握,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并且这一游戏是动态的,学生通过揭下别人身上的数字标签来获得不同的加减结果,每一轮游戏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也避免的游戏的单调性。其次,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难度较高的游戏会让幼儿丧失游戏的积极性,也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而难度较低的游戏也会让幼儿提不起兴趣,所以游戏的难度要控制在能够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能够完成游戏并且获得成就感。最后,在游戏的设计上,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的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考量游戏的时间、场地、所需要用到的器材等等,让幼儿能够快乐的进行游戏。 2及时总结经验,促进教育最优化 游戏教学强调幼儿活动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而幼儿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不恰当的开放会让幼儿变得没有规矩,过于释放自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同的幼儿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寻到最适合的游戏教学,集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建立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互相交流借鉴,针对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帮助其他经验较少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游戏教学这一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还需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记录、反思,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既能够保持孩子的童真,也能够得到知识的传授,让孩子发觉学习的趣味,不断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3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游戏进行 传统教育一贯认为教育是严肃的,包括中国历来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严厉为主,倡导“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游戏教学这一种方式,并不是大多数家长所赞同的,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孩子送到幼儿学就是要去学习的,而不是去玩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给游戏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游戏教学的优点以及对于孩子所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用实际案例做说明,以孩子的成长变化来改变家长的较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做到科学的指导,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给幼儿带来最好的成长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教学是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游戏是无处不在的,它渗透在孩子生活学习的每个角落,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游戏,所以如果缺少了游戏,那么幼儿的世界将会变得一片黯淡,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为今后的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快乐学习、爱学习的天性,精心设计游戏,让游戏变得有趣、有效、有内容,在游戏教学中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的进行完善和修整,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传达健康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甘倩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整合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整合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教学思想、美术游戏、美术活动、环境四个方面。 关键词: 整合;幼儿美术教学;应用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果美术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禁锢孩子们的思维,压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当中,美术教师应当整合多方面教学资源和优势,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多多受益。 一、整合教育的定义 整合教育是指将幼儿园的要素、资源和优势恰当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者按照计划逐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由于幼儿存在年龄小、认知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就幼儿美术课程而言,教师更需要充分整合学校美术要素,利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积极地影响幼儿对于美术课程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整合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教学思想融入美术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负责给孩子们讲解教学内容,幼儿只需要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幼儿产生惰性。实际上,幼儿美术教师不必为画而教,可以整合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地思考和创造。首先,美术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美术活动主题,如我的家、我的周末等,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想法,其次,在绘画当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美术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灵活地提出问题,比如对填色的想法、对图形的认识等等,提问的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听话能力和理解力,孩子们在回答时还需要提前组织语言和逻辑。其次,幼儿在亲自动手绘画和制作美术作品的同时,脑、手、眼的协调能力不自觉地得到练习和提高,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创作,培养对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态度。最后,美术教师在课程中对图形的介绍、对颜色的辨识、对生活的欣赏和对习惯的培养,也帮助幼儿日后更好地接受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正是整合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加重视整合教育思想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把整合深入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意识,才能更加自然地把整合思想实际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当中。 (二)将美术游戏融入美术教学 幼儿普遍爱玩、易动,如果整日坐在课堂,很难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美术游戏整合入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吸引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教孩子们画圆,看似容易,其实对于动手能力较低的幼儿想画好很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孩子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变化等,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学习到什么样的形状是圆,圆有大有小,有各种颜色,这时再引导孩子们把看到的泡泡画出来,就会提高他们作画的积极性。在游戏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还能促进他们思维、行动和品格的发展。首先,同样是画圆,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找出不同的圆形物体来玩,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发现很多不同用途的圆形,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在寻找圆和玩耍的过程当中,孩子们全身都会动起来,忘我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行动力也会相应提高;最后,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幼儿放任不管,要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好坏,要告诉他们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促进他们良好品格的形成。 (三)将美术活动融入美术教学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有独立的思想,能够创作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画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画房子,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美术活动,带着孩子们观察身边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房子,除此之外,也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地画出实际生活中可能不存在的房子,如会飞的房子。幼儿创作的动力正是他们灵感的来源和丰富的想象。所以,幼儿美术教师需要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倾听幼儿的心声,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地思考和想象,同时给他们天马行空的作品予以肯定和赞扬。美术活动的主题一旦确定,教师就不要就绘画的具体内容过于局限,让幼儿能够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自由选择与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比如主题为“小猫吃鱼”,除了这一场景外,还可以引导幼儿想象鱼是哪里来的,有不同种类的鱼,有多少只小猫,怎么样吃鱼等等,让幼儿自己先为要画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画出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启发孩子们展开不同的想象空间,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此外,美术活动的种类也可以有很多,除了参观和绘画之外,还可以把剪纸、泥工、粘贴等形式加入其中,提高幼儿的眼、手、脑的协作能力;主题也有很多选择,包括节日、家庭、动物、植物等等,但尽量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 (四)环境 幼儿美术课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教学。第一,教育环境。教师作为幼儿思想的启蒙者,要给幼儿创作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的认知能力,多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思考和表达。对于幼儿的作品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肯定的评价。第二,教学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放下心里的畏惧和芥蒂,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教师需要营造出一个宽容、融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让幼儿愿意亲近老师,喜欢这门课程;其次,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幼儿的所想常常天马行空,难以捉摸,但这正是他们童真所在,所以,教师需要的只是鼓励他们大胆地遵从自己的内心。第三,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灵感的来源,生活的体验,是幼儿绘画的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身体感受。此外,教师还需要认真布置教学区域,可以把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等粘贴在教室墙壁,悬挂在教室中间,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美术教育让幼儿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根本所在,整合教育可以为美术教育的改善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贡献。 作者:韩鸿照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分析 摘要 幼儿园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开展效果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但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足,暴露出很多问题,像陈旧的理念、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等。基于以上原因,经过对实践的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以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基础,找出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途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目前,有很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一些幼儿园对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任何条理性,也没有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那些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也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幼儿教育教学的管理特点是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各项工作非常细致,良好的管理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园内各项活动的进行。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理想的地方,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工作,来完善管理工作的实施。作为一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促进幼儿园更好发展为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幼儿园工作的详细分析,得出更好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途径。 一、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工作效果 1.加强教学活动常规管理 幼儿园中日常活动的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常规管理进行优化,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取得预期成效。经分析目前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明显的是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实际效果不佳,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必须及时进行观念的更新,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常规化管理工作。比如,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差距,分别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段特征的教学计划。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他们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备课。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时刻监督教师不能以强制性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发挥空间,根据幼儿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幼儿园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不能一丝不苟按照大纲进行教学,由于幼儿思维跳跃性很大,所以教师应灵活应变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到幼儿课堂教学情况,管理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深入课堂之中进行考察,真正掌握教育教学的课堂实施情况,发现不足后做出正确指导。对于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召开集体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研讨,找到解决方法。要想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必须消除形式主义、不浮夸,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基础,坚持不断创新、改革、提升理念的进行管理工作。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工作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教案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整个教学效果情况。集体教学是进行最大程度融合幼儿教师的集体智慧,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抓好该程序的管理工作,提高教案设计水平。笔者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以集体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教研内容。每次教研都有明确主题观念,进行一学期或学年的安排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连贯的过程,同时渗透对教师的部分培训内容,分层、逐步推进,使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和创新。二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在此过程中,我要求老师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对怎样提升教学效果进行讨论,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自身水平;三是体现先进思想觉悟和创新水平。把当前新型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要经验积累为基础,提高教学水平做出优秀教案设计,以达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2.做好幼儿班级常规管理 必须抓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使得幼儿园内各项活动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给幼儿留有一定发挥空间,做一个小小管理者和班级规范的监督者,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即可。首先,适合幼儿成长的简单班级规定。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独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了班级规定的约束减小班级管理的难度。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指导各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特色班规,使每个幼儿认真执行。小班幼儿年龄很小,应制定他们理解范围以内的班规,便于达到好的执行效果;大中班幼儿有一定自己想法,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其次,抓好班级常规因素,重视细节管理。常规中涉及生活和学习的很多方面,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细节存在,需要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分析,细心指导。管理者不能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结果,应该在长期管理中逐步显出良好效果。最后,班级常规要向多样化、艺术化发展,得到幼儿喜爱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比如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使幼儿建立常规的理念。选出榜样进行幼儿行为指导形成不一样的班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效举行园内教研活动,提高师资水平 定期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园长结合实际情况,对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和控制保证有效其进行。首先,园内形成教研组织。幼儿园一般分为大中小班三个级别,在进行每个级别人数的分配形成班级。为了适应每个班级幼儿的特点,要不断变化教研的主题。所以。每个年级应有一个教研组,或者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教研组区分,使得教研活动能够顺利举行。每个教研组应该进行合理分工,选出具有领导才华的带头人,负责教研活动的开展工作。然后,明确各阶段的教研工作和实际任务。比如,安排园内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师进行优秀学校教研活动的观摩,然后研究讨论学习优点提高自己;合理选择教研主题,主题的选择应以园内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研讨合适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行跟踪记录发展情况,并引导教师进行不断研究分析,丰富知识提高研讨能力,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最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教研制度的完善,形成相关约束措施保证足够人性化的特点。 三、抓好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热情 抓好评价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教师对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很难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更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是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教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时,评价结果应与教师绩效工资相联系,最大程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对幼儿进行评价。幼儿园的目标是幼儿在园内健康快乐的成长。评价时应做到过程和结果兼顾,不能片面的观察结果状况。要选择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分析,显示具有教育性的评价过程。同时,园中可以制定完善的评价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社会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要对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实际的落实效果,充分调动教师热情,更好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需要一定智慧和艺术的。其中重点是幼儿园教学工作要树立发展的眼光、进行务实的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抓好幼儿的保健和后勤管理工作。 作者:黄君丽 单位:湖南蓝山县教育局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前许多幼儿教师对模式及模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教育;模式教学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模式只是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教师对模式的内涵,模式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模式能力对儿童整体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等等相关方面都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大多很满意他们自己对模式过程的理解,然而,通过对这些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表明,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模式的内涵,这种理解上的不完全限制了儿童模式能力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的模式学多是在不断追求难度上的提升。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幼儿不停地进行模式排列题的练习。然而,这种单纯练习式的模式学习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幼儿能够完成多因素模式排列,但无法将模式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本文将对模式的特点、模式发展的特点、模式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开展模式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认识模式 模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花样、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是呈现于感官的一个重复性刺激。模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有两个根本特点: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多种元素按规律循环排列,只要符合这一原则,都可以称之为模式。模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红—绿—黄”交通灯的循环转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服装的图案设计,乐曲的创作,建筑的装饰处处都透着模式的思维。小小的模式隐藏着大大的道理,模式透出了生活之美,世界之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了解模式与生活的关系,必须了解模式的抽象认识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认识模式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对儿童的模式学习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感知模式。最初他们感知的是空间上的,如房间里有规则摆放的家具,同时他们也可以感知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模式概念逐渐发展起来。皮亚杰将儿童模式概念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但在一次模式活动中,各阶段的内容可以同时或交叉出现。从皮亚杰的研究中,我们得知:(1)儿童模式认知的发生和初步发展起始于儿童早期;(2)儿童模式认知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3)模式与序列发展同步,但又比序列复杂。国内研究者也对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儿童早期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2)儿童模式复制能力在3.5—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模式扩展能在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3)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孩的模式扩展能力显著高于男孩。(4)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显著高于模式扩展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模式复制和模式扩展任务中所犯错误水平在下降。 3探索模式学习的本质 模式的规则是从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相似排列特点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模式本身固然是抽象的,但幼儿对于这种抽象的学习,却是从具体中学来的。也只有在具体中学习,才能使这种学习不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不只是几种无意义的记忆,而变成一种具有领悟潜能的过程体验。儿童的模式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儿童的体验,在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因此,通过模式学习,主要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度、多么复杂的知识概念,而是要让幼儿体验丰富多样的模式排列,发现这种排列之美,从而学会运用模式去创造美。 4探索如何教授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模式的学习重点应集中在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和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模式构成的,把模式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幼儿以模式的思维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模式的方式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正是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我们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幼儿更多地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模式特点的事物,丰富幼儿对模式的体验,引导幼儿开展内隐学习,让模式的经验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积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积淀出的感觉,模式的学习也需要这样的感觉。这种积淀式的学习可以为幼儿将来理解模式的本质特点及进一步运用模式奠定基础,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数学学习。其次,要认识到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幼儿的模式教育,不应该将关注点集中在解决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模式题目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位与结构上。只有将模式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真正发展模式能力,将模式能力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今,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急切地想要拔高模式题目的难度,而忽视了幼儿对模式基础的掌握。幼儿在学习重复模式时,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每个单位模式所受的限制,就会阻碍其发展出更复杂的模式,如成长模式。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教授重复模式时,模式的结构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解。幼儿虽然在一遍两遍的练习下,会做重复模式的题目,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模式的单位和结构。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应该努力让小苗长得又粗又壮,把基础打结实。最后,要认识到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假如我们把模式当作一种脱离生活的规律去发现,让儿童直接走进抽象,那么儿童就很难再回到现实。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自己去探索并发现和创造模式,教师应该重视儿童的探索与发现。生活中模式活动的材料取之不尽,幼儿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就是模式的材料;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也是模式的好材料;长头发、短头发也可以作为模式活动的材料,儿童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去探索模式、学习模式。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意,不但要以鼓励的态度多加保护,而且要认真分析,进行有益的引导,但这些闪光点并不是随时可见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发现。幼儿园区角的串珠材料,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材料。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教师并未像其他数学活动一样下达任务指标,而是让幼儿自己玩,自己探索。当区角的串珠材料摆放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串的串珠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模式了,有的幼儿甚至偶尔会串出ABC模式。这是幼儿自己体验、摸索的结果,他们为了把项链串得更漂亮,会不断地尝试、探索、模仿、学习,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学习着模式的知识。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了解了多少模式的知识,而是将模式与美,与生活很自然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为幼儿展示多种形式的模式,给幼儿体验多种形式的模式之美,从宽度上不断拓展,让幼儿发现模式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模式的感受,这种积淀,需要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体验,需要幼儿去感受更多的模式形式,需要幼儿发挥更多的创造。当这一切条件都已积淀完成时,提升模式的复杂程度就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用去着急地推着孩子向前走。不要让孩子们行色匆匆,漏掉生活中真正值得去体会的风景。 作者:张苏颖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乡土资源探讨 【摘要】 幼儿教育,在当前国民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结合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至关重要,而乡土资源是幼儿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现状,探讨乡土资源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应用策略。 【关键词】 乡土资源;幼儿园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当前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约束因素在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大多数幼儿园在教学开展中可用的教学资源只局限于教材,这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合理应用乡土资源有利于幼儿教育高效开展。 一、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合理、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发挥着如下方面的重要性: (一)丰富幼儿教学内容 单一、枯燥的教材内容是当前大部分幼儿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能够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改善幼儿园教学方法。在当前部分经济较为紧迫的乡镇幼儿园而言,乡土资源可谓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不仅仅能够改变教学内容枯燥空洞的问题,还能够拓宽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二)推动园本课程开发与发展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园本是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因而,幼儿园应该基于自身实际教学条件与环境,结合当地乡土资源,积极开发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园本教材,这对于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乡土资源无疑是成本最低、价值最高的教材资源。 (三)提升幼儿学习乐趣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师在开展幼儿实践活动时积极利用乡土资源,能够达到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并在课外实践学习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到当地更多的人文知识,更近距离地接触当地的自然风光,真正在幼儿学习中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归属感,培养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还能够不再受限于短缺的幼儿教材,突出大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乡土感情,热爱大自然,培养乐观精神。 二、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策略 幼儿园在未来发展中应该从如下方面应用乡土资源,以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一)创设手工坊 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幼儿教学活动的一大目标。然而,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受限于自身教学资源,难以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或者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化,难以取得效果。因而,幼儿园应该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手工坊。比如,现在大部分城镇都开很多食品加工店,幼儿园可以与这些食品加工店谈判,愿意提供幼儿手工坊区域的食品加工店,幼儿园可以在园区内免费进行宣传。幼儿园便可在达成合作协议的食品加工店中设置所需的手工坊,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手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手工坊能够花最小的成本,达到最理想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二)争当家乡小导游 在幼儿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充分利用当地旅游,组织学生们充当家乡小导游,是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张家港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幼儿园可考虑与当地景点合作,组织家长陪同幼儿开展春游或者秋游活动。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幼儿演讲自信心,可以安排幼儿充当幼儿园所组织的春游活动导游角色。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可以设置若干奖项,以奖励在导游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并在旅游活动结束后,安排景点的优秀导游进行全面地点评,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日后的幼儿教学中予以注意并改善。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不仅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在旅游快乐环境下拓宽自身视野,一举两得。 (三)建立种植区 在当前大部分乡镇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经济产业,幼儿园可以与当地政府沟通,在特地的区域建立适当的种植区,以便幼儿园开展乡土资源教育活动。比如说,幼儿可以从家里带来小麦、葵花籽等不同的种子,然后在幼师的引导下将种子播放在特定的种植区内,由此幼儿心中便充满了期待。幼儿每周在观察植物的成长情况,亲身经历种子成长的全过程,并亲身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艰辛与收获喜悦。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能够让幼儿更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非凡魅力,对生活充满期待。教学资源匮乏,是约束幼儿园教学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幼儿园想方设法开发园本课程。乡土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轻易地解决幼儿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因而应该从创设手工坊、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种植资源等方面积极入手,以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 作者:钱春华 单位:张家港市阳光学校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进入幼儿园组织美术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该论文是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NJSY3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幼儿美术教育》课程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化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以及儿童观,并能够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活动。学习《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幼儿美术教育水平,因此,国家和院校应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训练学生主题性绘画的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主题性的绘画训练,改变原本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要完成主题性的绘画作品,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到一些独特的绘画素材,任课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全方面的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主题,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和发现来自由选择绘画素材,并将绘画素材积累起来,为日后组织幼儿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以任课教师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手工制作部分加强训练,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大脑均衡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确保所教的内容符合于幼儿园教室内的场景,还需要对道具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便学生进入幼儿园后可以顺利完成与手工制作有关的任务。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合理分配课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理论课程所占的课时较多,而实践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供学生去幼儿园实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幼儿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一味的遵守教学准则,以刻板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美术教学中感受到乐趣,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在幼儿园内组织趣味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重新组合一些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满足该课程的所有教学需求,仅仅依靠一间普通的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绘画来说,要满足所有绘画教学的需求,就需要至少一间专门的画室。因此,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美术教室,并为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安安心心的学习各种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 六、通过展览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知识,并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与同伴加强交流,不断的反省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定去举办一些美术作品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同伴作品,与同伴互相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同伴的优秀美术经验,拓展自己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岗位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院校应对《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并掌握灵活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日后进入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乌斯哈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团校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教学随机教育研究 摘要: 幼儿教育需要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随机教育就是要求我们随时随地能抓住具体情境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交互与渗透作用,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角度对幼儿教育中的随机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幼儿;随机教育;认知规律;情感;观察思考;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在第四十二条指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教育计划之外的随机事件和情境进行临时性的启发和引导。随机教育的思想正好印证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它将教育渗透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具体到无时不刻,只要我们发现问题和亮点,都可以进行指导和发扬。这样的教育灵活、生动、具体容易,孩子们也比较好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我结合教学经验讨论几点如果巧用随机教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对幼儿在随意、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一、利用随机教育,完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们情感认知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智力的开发,更要注意培养情感的发展。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幼儿时期孩子们身心发育不完善,情感比较不稳定,往往表现在我行我素,所以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随机事件进行随机启发、引导和感染幼儿。有一次,在玩一个游戏时,小名同学总是跟不上节奏,同组的同学都怨怼他拖后腿,小名很懊恼。我发现后,就和孩子们讲了爱因斯塔做小板凳的故事:手工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小板凳,只有爱因斯塔做得又丑又不结实,同学们都嘲笑他说:还有比这更难看的吗?爱因斯塔说有,接着他拿出两个更丑的小板凳说:这两个是我开始做的……像爱因斯塔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有遇过学习困难的事,所以说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努力一点点进步就能成功;还有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不要嘲笑,我们要帮他分析原因,指导他走出困境!孩子们听了后若有所思,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没了嘲笑,都很积极地鼓励和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幼儿美好的情感不是自动生成的,需要我们进行后天的培养,而随机教育能最大程度完善情感培养。所以,作为幼师,我们要善于在幼儿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随机发现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启发,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挚、美好情感的种子。 二、加强随机教育,启发观察思考 观察和思考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和认知初期,许多生活知识和细节都需要孩子们经过观察和思考习得,显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想让孩子们掌握认知世界的能力,我们就得“授之以渔”,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永新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随机引导,以启发孩子们养成对身边事物用心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小米同学郁郁地走过来问我:“老师,地上的蚂蚁那么小,下雨的时候会不会都被淹死了啊?”。其实孩子们有很强的好奇心,类似的奇怪问题特别常见,如果我们应付了事就会错失一次教育的机会。这样的问题也许很难回答,我们可以借助资料视频让孩子们看,这样就能一目了然,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肯定和鼓励了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接着,我们还要提出外延性的话题来启发孩子们拓展观察和思考范围:1.你知道的其他小动物怎么躲避下雨啊?2.都什么小动物是淹不死的呢?……这样的小问题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对幼儿好奇心的认可和求知欲的驱动。这样的随机教育从孩子们的实际观察入手,培养孩子们养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三、抓住随机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以后立人做事的基本条件,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品质的最佳时期。当然,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随机教育进行启发和引导。就拿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来说,由于游戏自由度比较高,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所以也容易出现“意外”,我们就要抓住这些随机的“意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扮演时,有位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在“买”东西时不小心把“摊位”撞翻了,其他小朋友一阵慌乱,不知所措,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给与批评和训斥,肯定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使得事情更糟糕。认识到这一点,我用平静的语气先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招呼大家一起把打翻的东西整理起来。同时,告诉大家,当有人出现意外时,我们不要惊慌,也不要嘲笑,谁都有出错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这样一来,闯了”祸”的小朋友也不在紧张害怕了,大家一起收拾,从新布置起来。这样处理不但稳定了秩序,还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养成乐于助人和礼貌待人的好品质……我的这一随机教育和引导,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类似这样的随机教育机会是很多的。教师随时随地抓住这些机会,展开随机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小结 生活即是教育。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不仅仅限于课堂,幼儿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也不能只靠课堂教受。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抓住生活和学习中的随机事件进行扩展性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好学好问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健康的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必须把随机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更好、更有效地发挥随机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作者:毛昱鑫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教学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笔者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相结合进行探究,力求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学;幼儿教师 幼儿期是孩子的认知和心理都善未成熟的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师承担着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由于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更高。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这种职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幼儿教师只有在专业技能学习和锻炼的阶段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工作岗位中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职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到有效避免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美术专业技能的幼儿美术教师,把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顺应学前教育中各种关联要素的需要。第一、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幼儿教室里的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用未来教师的标准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更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所以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相结合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需要。第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社会的需要。对于幼儿教育人才,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幼儿的家长们都更喜欢专业技能高,工作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能够让学生顺利成长为用人单位和家长的需求,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第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实现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幼儿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技能强的学前教育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长足稳定地发展。 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途径 学前教育要想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进行有效结合,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成长成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幼儿。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 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将成长为明天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未来的教师进行培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师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学生除了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美术技能交给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结合于教学中。如:教给学生一些幼儿小朋友要学习和掌握的简单的作画方式和作画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中得以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教师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良好的额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 (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如果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美术技能的掌握大多处于理论理解的程度,学生见习和实习的过程却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到只是转化为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培养学生实际教育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一些在给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做成课件,在班上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应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中职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是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用于教学当中,才能让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新意。因为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幼儿接受到新型的教学,还能让幼儿在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指引下成长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儿童。中职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教育是把创新精神进行传承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精神能够让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充满新意,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幼儿教师能够享受到教学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自己教学的信心。 总之,在中职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教学和学生的岗位需要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未来教师来培养。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幼儿教师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成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陈怡 单位:宁波外事学校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强化,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重视幼儿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利用“活动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有利也有弊。所以,为了使其有利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要对“活动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对其具体的应用也应加强探讨。就幼儿教育中“活动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践行探讨,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运用 活动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活动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优势就是能够尊重幼儿的成长天性,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弊端,那就是设计和应用不合理会导致某些幼儿被孤立,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活动教学的随意性较强,所以,规范性差的话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在进行活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做好事先的设计和分析。 一、“活动教学”的设计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 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学,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才会有层次感和秩序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氛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教学氛围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包括运用什么方法营造教学氛围都要一一细化。其次要对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解惑的过程,所以,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最后是进行幼儿能力培养的设计,也就是说,活动教学要培养幼儿怎样的能力,需要在设计中明确,能力培养明确会使教学动力更充分。 2.教学主题设计 教学主题的设计也是“活动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幼儿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幼儿。所以在主题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学主题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主题元素的设计。主题元素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元素的融入使得活动感觉更加突出。其次,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因为幼儿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教学方法的考虑。不同的主题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现,效果才会突出,所以要设计合适的方法来体现教学主题。 二、“活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1.利用活跃的气氛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 “活动教学”的运用首先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活动与学习氛围,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升。所以在提升气氛方面,需要做好两项工作:首先是活动感要足。幼儿天性好动,所以在活动感比较足的情况下,好动的天性才能被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其次是学习的氛围要浓。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教学,所以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浓厚,这样才能将学习蕴含在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2.利用益智性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能力 在“活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益智类的游戏必不可少。益智类的游戏有两个突出作用:首先,游戏性比较突出。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发挥出来后,整个活动氛围浓烈,教学气氛会更加的浓厚。其次,由于是益智类游戏,所以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起到启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另外,益智类游戏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幼儿在参与的同时,无论是思考力、行动力,还是智力和合作性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锻炼和提高。 3.强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性 “活动教学”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根本目的还是要进行教学,所以在活动中必须强化活动的学习性。强化学习性主要从两方面来突显:首先,整个活动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学习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着教学目的努力,将所有的活动向教学目的过渡。其次,在活动教学中要强调规范性。因为规范性弱会导致活动感太强而忽略学习,所以要规范活动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意味能够显现出来。幼儿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地位不可替代。在幼儿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而言帮助巨大。“活动教学”正是将综合元素考虑在内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能力的培养具有综合性。所以积极地利用这种方式,优化设计、强化应用,效果必然会更好。 作者:袁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创新论文 1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1.1显示器 计算机显示器是呈现所有内容的必要工具,如果显示器使用不当,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因此,显示器应当作为计算机外围设备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室内灰尘和烟尘不可避免,电脑显示器外壳部分就会出现发黄或发黑。因此,就要用专门的电脑清洁剂和抹布擦出灰尘,然后用软毛刷清理散热孔隙中的灰尘,避免显示器遇潮湿以及灰尘的侵害;第二,显示器不能经常开关。 1.2鼠标 鼠标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器件之一。现在光电鼠标广泛使用,应注意:第一,注意感光板清洁,不要让污物遮挡了光线而影响了鼠标的感光性能,可以使用专门的鼠标垫,减少鼠标与桌子之间的摩擦和避免污物附着在鼠标上;第二,注意保护弹性开关,不要使劲点击鼠标。 1.3键盘 第一,先关掉计算机,然后再将键盘插拔,这是更换键盘的正确顺序,否则键盘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都会受到损失。第二,注意保持键盘清洁,不要将液体洒在键盘上,避免出现腐蚀和短路现象。 2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第一,CPU,又称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分。在CPU的维护和管理中:(1)重视CPU的散热性能。首先应该有一个性能良好的CPU风扇,同时要经常性地清理CPU散热片和风扇。否则就会出现计算机无故重启、死机以及系统非正常运行等故障;(2)一定要使CPU在正常的频率下运转。如果一味地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而采取超频措施,就会对CPU造成极大地损坏。 第二,内存,是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对其维护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内存进行升级时,为了避免系统不兼容和运行不稳定等故障的发生,应该选择和以前原装内存条的品牌和外频一样的使用,同时注意更换内存条时要注意工作电压一致;(2)发现内存条发生氧化,可以用橡皮擦对氧化的部位擦出。 第三,硬盘。(1)不要随意移动计算机,也不要在震动的地方使用。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准备移动的硬盘,减少震动;(2)不要靠近音箱、电视、手机等能够产生强大磁场的物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在潮湿、灰尘、粉尘等环境中使用。 3结语 总之,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可以保证计算机设备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计算机设备系统对于正常工作和应用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对计算机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设备的运行情况,采取适当的维护与管理措施,进行创新管理,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作者:丁杰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故障与维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人们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是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设备,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物理性的硬件损坏及外界带来的功能损坏的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的前提。分析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常见故障及检验与维修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故障;原理及维修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中,电脑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调剂作用。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计算机的过于普及,导致了充分了解计算机的专业人士的比例大大减少,造成了计算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硬件故障时不能够及时地被解决。为了确保民众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解决计算机硬件设备所出现的故障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硬件构成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分为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声卡、网卡等,前3项是电脑的必备硬件后几项是选配硬件,同时计算机硬件又可以分为:控制器、外设备、输入设备。控制器的作用是对计算机正在运行的进程进行控制,保持计算器的流畅地运行;输出设备有很多,比较熟悉的有显示器、投影仪等,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运行处理后的信息直观地进行展示,让使用者能够对信息进行读取和使用,在整个计算机设备运行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设备;输入设备主要有鼠标和键盘等,是使用者接触最多的外部设备;外设备硬件相对较多,外制备主要是指通过外部直接与计算机连接使用的外部设备,其包括耳机、摄像头、音响、麦克风等,这些外设备作为计算机的扩展功能,通过计算机才能实现自身的功能。 2硬件故障与维修方法 2.1死机所谓死机是计算机突然无法正常工作,键盘和鼠标都不能正常地对计算机进行输入,显示器的画面被定格无反应。造成计算机死机的原因多种多样,计算机死机所发生的时机可能是在系统刚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也可能是在程序已经正常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当今的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使消费者对于计算机的选择性越来越大,而计算机性能配置是消费者在选择计算机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地方,配置较高的电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运行更加流畅,还能尽可能地避免计算机死机的状况。散热情况不良也是直接导致计算机死机的原因之一,电脑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如果计算机无法及时地散出内部热量。就会造成CPU的温度过高,直接导致计算机进入死机状态。计算机经过长年的使用,极易吸附许多的灰尘,如果对于灰尘的清洁不够彻底,也会引起硬件上的故障导致死机。如果内存条发生了故障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也会造成计算机的死机[1]。要想避免计算机频繁死机的状况,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的清洁工作和保持计算机的散热通畅性,更换显卡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2声卡计算机突然没有了声音,这也是对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计算机没有声音有可能是因为驱动程序将默认输出设置为静音。声卡是否与其他的插卡有冲突,对声卡不发声的状况有着较大的影响,插卡不正也会导致声卡发出的噪音过大,播放CD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声道发出声音是因为音频线的接线顺序发生错误。在插孔正常的状态下无法正常录音是因为对于录音的“混合器设备”设置不正确[2]。解决计算机无声的故障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电脑对于音量设备管理器的设置,首先可以先检查电脑桌面右下角音量滑块是否处于最小值,用钳子矫正声卡的位置和更换新的声卡都可以保证减少声卡无声及噪声过大的状况。 2.3光驱光驱作为计算机的基本配件,它的使用寿命较为短暂,目前有许多的笔记本电脑都取消了光驱这个硬件,但是光驱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也极易出现一些读写错误或者无盘的显示,这是因为在进行对光驱操作的时候,未等换盘就位就进行操作。光驱如果读不出文件还可能是因为激光管过于老化或变形,所以需要对激光管的位置进行调整[3]。当开机的时候检测不到光驱可能是因为光驱的数据线接头过于松动,此时需要将接头重新插好即可解决问题,如果发现是因为数据线发生质量问题,更换一条数据线即可。 2.4系统重启计算机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有时会发生系统自动重启的状况,计算机的性能和内存不足会导致程序无法顺利运行,计算机的用电功率不稳定也是造成系统自动重启的原因,避免这种需要提高计算机的性能[4]。 2.5显示器不能显示在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突然异常,不能正常显示是可以经常遇到的计算机故障。造成这个故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显示器接口松动,或者CPU故障等原因。解决方案为在检查显示器接口线没有松动且接触良好后,仔细观察倾听主机是否发出报警声,若有,根据报警声次数与长短判断计算机故障,同时仔细检查CPU和主板,确认是否是由于主板电源故障导致显示器不能显示。 2.6CPU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对于计算机而言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其不会产生技术性故障,通常情况下导致CPU故障的主要原因有:散热故障。CPU风扇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与处理器接触不是很好,还有CPU出现超频现象等导致出现过热情况,进而使计算机自动重启、黑屏和死机等症结,解决方案是对故障的风扇进行更换,将硅脂涂抹在风扇跟CPU之间,保持CPU在正常的频率下运行。 2.7内存计算机内存是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内存在出现故障时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行,程序运行时可能出现错误,不能正常地安装程序。导致内存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长期闲置时,开机会有一定规律的报警声,若发出一长一短的报警声则为主板和内存出现故障,如果报警声为长两短,则说明是显卡或者显示器出现错误;若报警声长响时,表明计算机的内存已经损坏。针对此类故障,应该采取立即关闭计算机电源的措施,让计算机保持断电状态,仔细检查机箱内的内存,查看是否由于机箱内进入灰尘,由于灰尘进入内存接口导致内存接触不良,同时检查显卡是否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对内存槽进行清理,安装完毕后故障将得到解决。 2.8硬盘硬盘在计算机运行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储存的设备,如果硬盘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计算机大量数据流失,对于计算机使用者是较大的损失。通常硬盘出现异常的表现为,在使用计算机时,硬盘的容量出现迅速的锐减,导致硬盘出现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硬盘内部出现坏道或者坏块。(1)通常而言随着计算机使用时长的增加,硬盘出现损坏的概率会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故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安装硬盘修复软件对硬盘进行修复,若修复软件修复无效时,只能采取更换硬盘实现硬盘的正常运行。(2)在使用过程中,磁盘出现大量文件丢失的情况,但是容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释放。解决的方法是采用系统中的磁盘中扫描程序,对磁盘进行全盘扫描,对丢失的容量进行找回。(3)计算机感染系统病毒,病毒通过自动复制的方式将硬盘的内存全部占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杀毒软件解决此问题,还有可能由于硬盘的不正确的安装导致硬盘运转声音过大。 3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 在面对计算机出现故障对计算机进行维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维修原则:(1)先外设备后主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设出现故障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处理,因此使用者应根据计算机系统所报告的错误信息对鼠标、显示器等外设进行检查。若排除外设备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再对较为复杂的计算机主机进行检查。(2)检查的顺序应该由易到难,对于故障的计算机进行维修时,用户应该从最简单的细节开始,检查各项常规设置,由于不少计算机仅仅由于一些细微的细节导致的,如机箱内灰尘过多,内存条不能正确安装,接触不良,确认此类简单的小细节没有问题后,再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查,。(3)先电源后部件。电源问题是计算机用户通常容易会忽略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由于电源输入功率不足可能导致输出电流异常,因此可能增大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几率。但是许多用户对于计算机电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出现故障时盲目对计算机显卡、主板、硬盘进行拆卸,既没有把计算机的故障进行处理,反而耽误了许多时间,反而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出现。 4结语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将做好的工作数据进行及时的保存,以免在计算机发生意外故障时,丢失自己工作的成果,加大自己工作的强度,计算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发生一些故障是不可避免的。计算机的故障跟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硬件自身因素都有关系,所以在出现时应选择合理的检修方法,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明故障的原因并正确处理。,在故障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该分析故障所发生的原理,不要在不了解故障原因的时候自行对计算机进行修理,这极容易造成对其他硬件的损耗,必要时要让计算机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恢复正常。逼着由此探讨了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探讨了若干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作者:刘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论文 一、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的基本原则 (1)计算机需要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运行,如果计算机工作场所有大量的灰尘,或工作场所比较潮湿,容易造成计算机使用寿命减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电源的稳定性,若计算机工作场所的灰尘较多,容易导致计算机部件老化、设备接触不良等故障,因此,保持环境清洁是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原则,为了避免工作场所积累的灰尘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用户应将计算机放置在防尘、防潮的地方,若用户长期不使用计算机,则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开机2个小时左右,并做好计算机周围环境的灰尘清洁,使计算机正常运行。 (2)计算机故障分析应从各个环节和各个设备入手,计算机元器件、内部芯片故障;计算机设备接触故障;计算机部件老化现象;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故障;电源稳定性、连接故障;计算机软件故障等。 二、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硬件故障等现象,做好硬件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维护的前提,因此,探讨计算机故障排除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插拔替换法是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插拔替换法可以直接反映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部位,因此,当前大多数计算机工作人员都采用插拔替换法排除计算机故障。插拔替换法的工作原理是用出现故障的相同部件更换到正常运行的计算机上,从而检查计算机硬件故障,例如计算机内存条故障检验,采用相同内存条更换到可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上,若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条接触良好;第二,系统最小化法,若工程师无法确定计算机的故障部位,采用系统最小化法可以确定故障部位,其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全部摘除,如主板、CPU等,待设备摘除完后,运行计算机,若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则采用插拔替换法对计算机进行故障排除,如果没有出现计算机故障,则说明计算机主板、显卡等硬件出现了故障;第三,采用专门的诊断软件排除计算机故障,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诊断软件是诺顿工具箱,其可以迅速检测出不容易发现的计算机故障,不仅可以检测出计算机硬件设备等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检测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情况,诺顿工具箱对计算机故障检测完成后,将自动生成分析报表,以便于用户找出计算机故障部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故障。 三、计算机硬件维护措施 计算机主要有显示器、主板、鼠标、内存、硬盘、电源等硬件设备组成,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第一,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虽然显示器由屏幕、外壳保护,但是显示器容易受灰尘的影响,若显示器上积累了大量的灰尘,不仅影响了计算机的显示效果,也造成使用者视力的损伤,因此,显示器的维护应做好防尘除尘处理,可以在显示器上带一个防尘罩或用专业的清洁剂清洗电脑显示器;第二,计算机内部CPU的日常维护,CPU是计算机运行的主要工具,CPU运行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若环境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计算机运行缓慢,因此,控制CPU工作环境的温度,以70度为最佳温度,并且改用性能较好的风扇,如英特尔原装风扇,风扇可以降温除尘;第三,计算机硬盘的维护,计算机硬盘是使用者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硬盘在计算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使用者操作频繁,并且硬盘由于告诉运转而产生振动现象,导致硬盘设备容易损坏,因此,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加强使用者的维护意识,即要求使用者减少硬盘的使用负荷,减少文件下载、读写等操作;第四,计算机内存的维护,若计算机长期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电脑容易出现无法启动、黑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电脑内存存在问题,在检查内存过程中,首先需要检查内存条是否接触良好,然后清理内存条、插槽后,重新插入内存条,最后重启电脑,内存维护应确保内存条接触良好性、防止静电、兼容性等;第五,鼠标维护保养,鼠标是使用者操作电脑的基本设备,由于使用者使用鼠标频率过高,鼠标容易出现控制失灵、和按键弹性消失等问题,针对鼠标出现的故障,首先需要拆开鼠标设备,其次对鼠标内部进行清洁检查,以排除鼠标故障。 四、计算机硬件的日常保养技术 计算机硬件日常保养有助于提高电脑的使用性能,尤其是计算机内部的灰尘清洁,首先将主机箱内部的连接线拆除,并将机箱内的主板、CPU风扇、驱动器吧、硬盘、显卡等设备安全拔出,采用毛刷清洁办卡接口的灰尘,并用吹风机清除CPU风扇、光驱、硬盘表面的灰尘;其次,灰尘清除干净后,需要将拆卸的各个部件按顺序依次安装,装上吉祥外壳后,需要对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进行灰尘清理;最后,启动电脑,检查计算机是否运行正常。使用者是计算机的主要实施者,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使用完后,应用防尘罩改善电脑,为了延长计算机电源的使用寿命,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性设置电源的保护程序,避免手机、电子产品等设备靠近计算机,这些设备容易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使用者也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正确关机、开机等。 五、结束语 计算机的使用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人们的不正确使用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因此,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尤其是使用者的保养措施,维护和保养措施到位,才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 作者:苑丽贤单位:辽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 计算机硬件论文:高校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率提高 摘要在计算机普遍普及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资源,提高计算机及硬件资源利用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必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方面。依据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机房及教学管理、机房建设等方面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机房建设 1引言 计算机利用率是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计算机的使用率,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指计算机在正常运行中所需求的硬件资源使用率,如CPU、内存、显卡、硬盘等硬件的使用率。计算机机房是高校计算机及若干科目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都在不断地扩建计算机机房,随着计算机机房数量的增加,规模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发展更是迅猛,从而导致现在的电脑CPU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不到15%,克林顿总统访华做过的演讲中,有一次大部分讲了能源的节省方面,说每年全球,电脑浪费掉的电费就达55%。怎样加强对现有计算机的科学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提高使用效率,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在计算机机房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就机房及教学管理、机房建设两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及硬件资源利用率。 2机房及教学管理 提高计算机利用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机房及教学管理模式,高校机房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的工作质量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机房,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管理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应用和提高利用率。目前管理形式可分为统一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1)统一集中管理 近年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各高校纷纷建设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适应全校师生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等的需要。优点是计算机和人员均能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能有效地开放和研制新的软硬件产品、接受较大的科研和协作项目,以及对用机学生能统筹兼顾,集中安排上机。缺点是用机安排一般为有计划的分批集中上机,对临时及少数用机人员较难做到灵活服务。 2)分散管理 即有需要的单位自己组建机房,自行管理。优缺点也较明显,优点是使用方便,有各学院(系)自行组织安排教学。缺点也主要体现在管理和维护力量差,开发软件、硬件能力薄弱,不能同意安排使用设备资源,以致用机负担轻重不一,一般所能提供的机时数多余所需机时,会造成经常性的停机待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机时浪费。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以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为主,各学院(系)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为辅,大型公共课、公选课集中安排在实验教学中心,各学院(系)独立专业课可灵活自行安排。 笔者认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这种管理方式综合了前面两种的优点,在管理制度上确定双重领导职能,机房利用空余时间的开放等措施,给学生营造一个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宽松、自由、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更能提高计算机利用率。 3机房建设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追随着遵循着摩尔定律惊人发展。当然计算机配置越高,对教学越有促进作用。而正如引言所说,现在的计算机CPU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不到15%,电脑浪费掉的电费却高达55%。如何提高每台计算机硬件资源使用率,成为了我们建设机房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计算机多用户终端设备(拖机卡)技术的出现,其出发点也正是为了充分利用每台电脑的硬件资源。目前该类产品都可以支持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都能达到一台主机共享达32台以上终端设备,利用Windows多用户终端设备解决方案(如图1),或是利用拖机卡解决方案(如图2),我们可以让多个用户独立、同时运用一台主机的软、硬件资源和所有外部设备资源。以1拖6为例,需购买的设备仅仅为: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6台计算机多用户终端设备(或只需购买一个拖机卡)、6个显示器、6个键盘、6个鼠标。 图1利用多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图 图2利用拖机卡及USBHub连接图 图1中,每个终端都配置了显示器、键盘、鼠标、多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多用户终端设备,而显示器、键盘、鼠标都接入到多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口;图2中,利用VGA分频器连接终端显示器,利用USBHub连接键盘、鼠标。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图2方案需要键盘、鼠标为USB接口,而图1方案则没有这个要求。 显而易见,其优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花费极少的硬件费用就可以让多名学生同时独立使用一台计算机,无须购买昂贵的计算机,更可省去以后升级电脑的费用。 (2)可省去大量维护、管理工作,仅需要维护少量几台主计算机即可。使您省去大量时间来管理和维护多台电脑。 (3)能够实现个性化的真面设置和个人私有文件的安全与保密,以及共有文件的共享设置。本地断电也不会导致信息丢失,重新开机后自动恢复到关机前的状态。 (4)大大降低了电费的支出。 (5)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计算机的能力。 (6)有效避免了电脑主机辐射,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然而其缺点也暴露了出来,如果学生运行一些比较耗费电脑系统资源的软件(如:三维制作、图像制作等)时,那么系统的运行速度将会变得缓慢;如果某一个学生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死机现象,则其余公用同一台电脑的用户就必须跟着主机重启。为了改良这种情况,笔者结合上文提到的管理形式进行了优化,分类组建机房将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组建1拖2机房甚至标志的一人一机的机房用于要求较高的课程,其余机房可以组建1拖多的形式,笔者认为1拖4或1拖6的形式最恰当,即可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减少故障辐射面积,又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 3结束语 在能源紧缺的当今社会,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制造一台电脑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约有一半的原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例如电脑的塑料外壳涂层中的溴化阻燃剂,可以想象拥有几百台电脑的机房的辐射又有多少。利用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维护工作量、电费支出,更加重要的是既绿色又环保。我们要时刻站在先进技术的前沿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构成多级实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硬件类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便于掌握知识点,自2013年以来从实验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硬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并加以实践。 1实验内容 1.1增加综合类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增设综合类型实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通过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电路硬件设计、安装或焊接元器件、进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控制程序设计(采用ASM或CPP语言)、在PC机中运行此系统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系统,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引入先行课程实验,温故知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先行课程,在编程过程中,由于助记符多、指令难记、使用范围窄,学生容易遗忘,从而增大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部分的难度。在实验中引入汇编语言部分后,结合debug调试环境,能有效利用汇编语言编程加深学生对指令编码、指令运行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1.3严格进行实验分类,构建多级实验体系。 将实验分为四个层次: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首先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关原器件,将所学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然后用五、六个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熟悉并掌握课堂所学部分;接着利用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将所学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完成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改革前实验类型混乱,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看似很多,实际训练并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所有实验均为必做类型,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完成不了。在修正实验类型、将实验分为选做和必做之后,能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构成多极实验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 1.4增加选做实验,多种选择贴合学生实际。 选做实验设置少,教学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灵活性差。增设选做实验后,《单片机及应用》课程选做实验达到7个:指示灯/开关控制器、16×16LED点阵显示实验、查询式键盘实验、电子琴模拟实验、直流电动机控制实验、I2C总线实验、电子万年历时钟实验,总计18学时,教学弹性大,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2学时分配 由于各实验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实验学时不能“一刀切”,简单的实验安排少量学时,难度大的实验增加安排的学时数。改革前,《计算机组成原理》所有实验一律安排为2学时。重新分配学时后,PCC实验箱的使用和熟悉实验环境这样的简单实验,安排1个学时,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4个学时。改革前,《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实验、音乐发生器设计与制作实验均安排2学时,由于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在2学时内无法独立完成;增加到4学时后,学生不再手忙脚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加强实验效果。同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两部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教师通过教研会和科研活动,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既能促进实践能力,又能提高科研水平,一举两得。 3教学方法 3.1仿真与实验箱结合,发挥学生创造性。 传统的硬件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箱联机进行,各模块已经集成在实验面板上,只能根据已有模块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箱的依赖过重。在单片机实验中引入Proteus和keil软件的联合仿真,学生先通过实验箱进行实验,对各种部件的连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用Proteus绘制电路图,最后通过keil加载程序、仿真运行,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实验原理。修改已验证过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产生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发挥创造性和求知精神。 3.2开放式实验教学,因材施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面广、难度大,仅仅只靠课堂的4学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做为实验环节的补充和拓展,使实验开展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实验教学的课堂时间。第一阶段:理论教学时布置实验的预习内容,学生课外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资源等方式自主学习,设计出相关电路图,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阶段:实验开始前提出实验要求、拟达到的实验目标,实验过程中通过问答、分组讨论等环节,加深理解;第三阶段:实验结束时进行拓展训练,修改已验证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前两个阶段,优秀的学生能完成第三阶段。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经常表扬和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式 增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将实验考核进一步细化,根据方案或实验结果的验收、总结报告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评,最后上机实验成绩为一学期上机实验成绩的平均分。 5实施结果 改革实施2年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对2011、2012级学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前后平均分对比如图1所示。很多学生表示不再对计算机硬件漠不关心,理论知识也不再晦涩难懂,感觉自己真正学习到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等。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6结论 经过2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引入仿真软件、联系教师科研,形成了一套计算机硬件类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作者:苏静 刘明 朱晓静 蔡娜 单位:琼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常用维修方法及技巧 摘要: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者使用年限等原因,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快速准确的排除故障,计算机维修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排查技巧。本文以计算机硬件的常见故障分类及原因入手,介绍了常见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修方法;维修技巧 在当代社会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硬件是电脑的核心,出现故障的原因较多,硬件维修过程麻烦耗费时间较长。在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有效的维修方法和技巧对于维修人员是非常有帮助的。 1计算机硬件故障分类和原因 (1)故障分类:按照硬件故障时间分类则为先期故障、中期故障、后期故障三种。在设备存放期、设备开箱以及用户保修期前后出现的故障为前期故障,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计算机设计不合理、计算机组装工艺差和运输受震导致;中期故障一般是计算机工作2-3年以后,由于计算机一个或者多个元器件质量问题导致,更换有问题的元器件就可以解决;后期故障是指使用多年以后,硬件设备的可调电位器、电阻电容这类器件因为长期使用发生老化或失效。对于已经找到的故障元器件,使用新器件更换即可。除了器件老化之外还有硬件的连接导线因为长期使用出现氧化、连接点漂移;电阻元件的变质等问题,这类问题也需要重点检查,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足够经验和耐心来排除(2)故障原因分析:造成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是人为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这三点。人为原因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磕碰或者自己拆卸电脑、改装电脑造成的;外部原因是指在用户使用期间外部环境对计算机造成的影响,例如电网电压不正常造成电源和电路元件的损坏或者尘埃等原因造成硬件老化;内部原因就是元器件的性能不良造成的,元器件虚焊、开关触点氧化、印刷板漏电、锡连由于生产方面造成的故障,机械部件和器件使用寿命到期也都是内部原因。 2常用维修方法概述 (1)观察法:常规观察法是指维修人员打开设备后盖,直接查看计算机设备原件是否存在损坏、脱焊、烧坏等情况。随后将设备连电观察硬件是否存在异味、异常声响。通过常规观察法可以判断出下列问题:断线、短路、漏电、设备过热、接触不良等问题。故障观察法是指在维修人员掌握电路结构和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对主要电路故障进行检查,会加快故障位置和故障点的判断。例如显示器屡烧行输出管,一般就是过压、过流或行输出管质量差造成的。根据分析原因在结合测量故障不难被排除。熟练的运用故障现象观察法对主要电路进行检查,往往能快速的定位故障原因。(2)电路检测法:检查硬件设备电源电路负载电流可以使用电流法。在电流符合硬件设备的要求时,设备晶体管和芯片工作就正常。如果电流过大说明相关的电路出现故障,使用电流法测量常用的方法是切断电流回路串入电流表。电压法用来检查硬件设备电路主要端点和元器件的电压,再与正常数值进行比对,检验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方法。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静态和动态两种电压进行综合分析。(3)替换法:替换法就是采用新的元器件对于检测中怀疑出现问题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如果在替换后故障消失就证明判断正确,如果替换后故障仍然出现,再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对于硬件检修过程中无法判断的疑难问题采用替换法往往会有奇效。(4)拆除法:在电脑的硬件设备中,有的元器件设计目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当这部分元器件出现故障后,有可能会对电路产生影响或者瘫痪,对于这种元器件在找不到替换原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拆除。这种应急式的维修方式也经常使用。 3硬件故障维修技巧 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种类多,每种故障伴随的现象也多种多样。是否掌握硬件故障的判断技巧是维修人员能否快速及时维修计算机的重点,所谓的技巧就是经过大量的工作积累经验,维修人员根据设备故障的表象,可以快速的在思维中形成排查故障和检查方法与次序。(1)先清洁后检查:硬件设备的不少原因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例如计算机工作环境差,计算机内积累了大量的尘埃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散热等问题,在检测开始后要把机箱内清理干净,排除由于机箱内沉积的灰尘引起的故障,再进行其他检测工作。(2)先机外后机内:每一种硬件设备的故障,都会伴随着外部表象,在进行计算机检测时需要先从外开始,例如在检修设备时,首先应该排查开关和按键的位置是否正常、连接线、插头、插座是否异常。在确定正常后再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电路。然后再开机对出现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先电源后负载:在进行维修时,首先要检测计算机的电源设备,确认供电正常后再进行其他功能的检查。(4)先静态再动态:静态是指计算机不通电的状态下检查设备,首先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动态是计算机通电的工作状态。进行硬件维修必须要进行静态的检测后才可以进行动态检测,否者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故障。(5)先易后难:在维修中,首先要考虑优先检测和排查简单带有共性的故障,如果没有检测出来再考虑复杂的故障。实践证明,由于简单原因出现的故障占多数,而同时有多个原因造成的故障相对较少,在检查带有共性的故障时也可以由点及面,排除一个故障的同时也可能排除其他故障。 作者:吴新奥 单位:寿光现代中学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逐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也在迅猛发展,但是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人们信息的安全。基于此,就重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现有问题状况提出几项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信息安全;创新技术 在现阶段中,世界已成功步入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我国也不甘落后,我国有关计算机的科技技术也在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相较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较为落后,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对计算机系统、人们的信息数据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1计算机硬件安全的概述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对计算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计算机运行时外部环境的要求很苛刻,要求计算机外部环境清洁度较高,计算机温度不能过高要适中,计算机四周电压要保持稳定,做到这些并保证外部环境良好就能够尽可能确保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不出故障。保证计算机硬件安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这个技术叫做加固技术,计算机在设计生产中使用加固技术加固后能够防震、防腐蚀以及防水,这样的计算机能够一整天在野外工作,所以加固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计算机的硬件除了自身有问题会影响自身安全外也会有其他多方面因素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安全影响。例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内部都会存在一系列集成保密的指令代码,虽然说这些指令代码是保密的,但是到底是否是绝对保密、安全的并不能得知。据悉,我国的中央处理器或许存在着病毒指令代码或者陷阱指令代码,外国能够通过无线代码激活中央处理器内部的各种指令,使得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资料泄露,同时也可能会使计算机崩溃,并且这一崩溃将是毁灭性的,一旦这一消息是真实的,那么我国的计算机系统将随时可能会被攻击,导致硬件泄密、信息泄露,甚至更严重的是硬件泄密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源安全,从而导致产生电源泄密的情况。电源泄密是什么呢?电源泄密是计算机所发出的电磁信号顺着市电电线被传导出去后被人为使用特殊的手段和工具把这一电磁信号拦截下来并加以还原。其实,计算机就像是人的身体,有很多零部件,计算机中的零部件每一个皆是能够控制的,所以又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就是可编程控制芯片,一旦这一可编程控制芯片的程序被准确破解,那么就能够控制计算机,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保证芯片是不能够被控制的,因此,要做好计算机硬件安全防护工作,保证计算机硬件安全,保证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计算机硬件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重点工作就是保密、集成、实用,想要保证信息是安全的,就需要工作人员教授计算机购买用户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方法,从而确保计算机硬件安全以及整个系统信息的保密安全。计算机硬件一直在发展中,它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通过它的发展过程能够知道一点,那就是计算机硬件安全是什么,它指的就是一个安全系统,这个安全系统是由以下三点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三点分别是集芯片设计、电路设计以及工程设计。 2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发展现状 计算机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元件,这些构件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理部件,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硬件。根据分析调查得出,现阶段,计算机硬件发生的安全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相应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大概能分为三种,包括输入设备、储存介质、输出设备。首先,就输入设备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所输入的信息资料、数据资料存在问题引发安全威胁,一般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输入的信息存在木马病毒,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另一种是在输入过程中没有依法进行运作而造成安全问题爆发,一般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都会导致计算机内部信息数据被破坏与泄露,后果严重。其次,就储存介质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储存介质没有给信息资料、数据资料提供安全保障,安全保护层没有搭建起来就会导致信息数据在面临被破坏以及非法拷贝时毫无抵挡之力。最后,就输出设备来说,以它为源头产生的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主要是输出设备自身具备的记忆性能会导致信息数据输出时的操作动作留下痕迹被复制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数据处于危险状态下。 3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分析 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潮流下,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相应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方案也逐渐被提出来,其中有一些新兴安全方案设计精妙,实用性高,并且成本不高、功耗不高,这类新兴安全方案的主要代表有设计多样性以及独特数字签名等。除此之外,在新兴安全方案出现的同时还有一大批新兴技术产生,如纳米技术、光纤技术、射频互联技术以及等离子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新兴安全方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内在变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能够使得检测恶意攻击行为的复杂程度大大提升[1]。现阶段已普及使用的硬件系统主要有新的安全原语设置、硬件木马检测、新型综合技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硬件安全协议等。 3.1硬件木马 根据上述可知硬件木马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计算机,硬件木马与病毒相似,都会对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威胁,是一种较为恶意的程序,这一恶意程序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原始芯片,它会恶意改变原始芯片。尽管在现阶段看来仅有少部分硬件木马被发现,但是由于硬件木马对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安全影响程度很大,所以现阶段大部分有关研究人员都积极对硬件木马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的研究模型有很多种,所以每个研究人员研究的难易程度不同,普遍情况下,那些过于标准规范的结构以及性能检测无法有效检测木马攻击。如果将工程变异忽略不计,那么检测木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针对一截输入序列的有关功耗进行测量,主要测量的功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关功耗,另一方面是泄漏功耗,然后将测量结果与研究所用的模拟模型进行对比。但是,之前忽略不计的工程变异对于硬件木马的检测工作来说,使得检测工作的困难程度以及复杂程度大幅度加大。若在不是关键的路径上安放木马,或者让已有的门电路和硬件木马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其隐藏起来,会使得硬件木马检测工作难度、复杂度加大,这时对硬件结构或者对旁道进行的检测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近期又有新的检测方法被提出,它们能够避免前面提到的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进行木马检测,如热调节技术。硬件木马检测方法仍在不断被提出,这对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 3.2物理不可复制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发展至今普遍被研究的还有一个课题就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比较新的概念,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前景广阔,它能够提供一组特殊的映射,该映射与芯片的制造工艺间存在依存关系,这种映射的方向是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其实物理不可复制技术采用数学或者是统计的方式实现逆向工程是很难的,这正是由于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中存在的依存关系,除此之外,芯片的映射还存在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也使得实现逆向工程变得更加困难。现阶段,随着对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以及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被研究人员提出,并加以试验,最终成功实现,然而,在很多现在被提出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方案里,仍旧存在输入到输出的映射数量有限、芯片结构存在线性或者偏低非线性特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安全水平大幅度降低[2]。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知道的物理不可复制技术的结构都或多或少存在一部分弊端,例如输入到输出数据库的指数级不稳定时常变化。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中有一种是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它是一种能够轻易被反向工程的特殊物理不可复制技术,能够制造出一种刚刚兴起的加密系统,这种系统被叫做非对称加密系统。这种非对称加密系统里,相应的加密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在很多种状态下,需要像物理不可复制技术或者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以某种方式集成到设备电路的安全原语,有很多方式能够实现集成。 4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的策略 4.1做好内置安全确认工作 想要很好保证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内置安全确认工作,内置安全确认工作重点是在测试和制造计算机芯片时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和外延平面集成电路技术以电路设计形式来保护硬件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也就是IP。那么怎样来进行内置安全确认工作呢?计算机硬件内置安全确认工作、保护工作的程序大概是下面的几步,首先,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将最初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制造工厂中进行制造,在制造后能够获得一种发生变异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再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编译工作,从而能够得到新的产物也就是物理版图,把前面已获得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和已经过加密处理的集成电路信息进行合成然后得到校验密钥,接下来就在刚刚得到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中挑选关键区域,把校验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得到验证模块,随后把验证模块加在最初设计好的已形成保护层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上,最后将其应用到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制造中[3],从而就完成了内置安全保护工作。有关工作者通过对内置安全保护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进行内置安全确认工作,从而更好保障了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 4.2检测外置辅助安全 想要更好改善现存的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还需要采取的策略就是做好外置辅助安全检测工作。现阶段,大多数都会使用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修性S3个指标也就是RAS技术来进行对外置辅助安全的检测工作,与此同时,外置辅助安全检测工作还要依赖可以信任的密钥关机部门制造公开密钥以及私用密钥,其中公开密钥一般是被把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保存在电路里面,而私用密钥一般被安置在用于检测外置辅助安全的密钥储存器内。 4.3研发时注重安全设计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存在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安全设计的整个过程里不仅仅需要加强对技术领域的监管检测,还需要关注多方面,避免因为设计方案、设计想法、设计工作者以及实施工作时的重点这些因素产生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现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计算机硬件的设计研发工作者不够了解计算机硬件,认识计算机硬件的程度不深,所以还需要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功能[4]。总之,在设计研发中要注意内置以及外置,搞好设计安全,制定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检测制度以及相关检测程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评估输入设备、储存介质与输出设备,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4注重创新技术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的出现追根究底还是由于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目前来看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所以,想要解决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重点需要注意创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设计技术。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使用人士的广泛注意,不可以忽略问题、轻视问题,要敢于面对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研究更为有效的技术来解决问题,保证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保护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 作者:唐淑珍 单位: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构成与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时代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给人们提供诸多便利。计算机是以软件和硬件技术为依托的,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了解,有助于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今天,对硬件技术的完善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硬件的构成、作用及其相关技术视角出发,做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技术;思考 前言 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件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准与完善水平,对国内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看,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是主要构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内容后,我能够对该技术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及作用 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构成计算机的重要部分,以硬件为例,其构成也相对较为复杂,对计算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运算器,能够对计算机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借助控制器,可以与存储器之间相互转换数据信息。这是CPU的重要部件,对数据计算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是决定计算机运行效率的关键。其次,控制器,相当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挥中心,与运算器共同组成中央处理器,可分析系列指令,并根据指令而发出控制命令信号,促进计算机各部件的协调工作。可见,控制器如同人体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存储器,相当于记忆装置,能够对用户的保存信息读取。通常,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两部分组成,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信息内容大多在主存储器中存储。最后,输入和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与人交互的重要部件[1]。 2计算机硬件技术分析 2.1开发技术:当前,开发技术主要表现在嵌入式硬件平台开发方面。该平台为嵌入式微芯片提供工作场所,借助处理器和系统外围设备,使其能够正常运作。对于嵌入式的计算机硬件,由嵌入式处理器、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组成,可将计算机硬件的工作效率提升层次。其中嵌入式控制器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单片机的内部芯片中具有诸多功能,如集成总线、脉宽调制输出等,不仅能够降低控制器的成本,而且其体积下,有利于计算机朝着为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开发力度,缩小其体积,同时也加强其工作能力,达到提升计算机硬件整体性能的目的[2]。 2.2加速技术: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加速技术主要有:Huffman算法、XML、像素光照计算、CUDA等硬件加速技术,利用硬件模块代替软件算法,能够发挥影响速度快的优势,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快速处理,达到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的目的。计算机硬件加速技术研究中,可借助芯片、处理器等硬件元件,用以解决CPU的诸多问题,减小CPU的压力,使其能够运行其他程序。就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看,硬件加速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人员能够在该方面有着突破性进展,有利的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3]。 2.3硬件存储技术:从存储技术看,是计算机得以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持,伴随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存储技术也逐渐实现突破。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存储技术主要包括:首先,DAS技术,其存储设备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良好的优势和安全性低、扩展性差的劣势。其次,NAS技术,这是专门为网络数据的存储而开发和研究的新型服务器,具有独立的PC服务器,尽管其扩展性能良好,但数据传输速度并未达到理想标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单点故障相对较多,对计算机正常运行有影响。最后,SAN技术,可以形成存储网络,其扩展能力较强,而且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十分快,但应用该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 2.4故障诊断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运行中,可能发挥故障,相关人员应对故障加以合理的定位及检测。为能够及时开展故障诊断工作,可设置自动诊断的程序,只需要在数据生成系统、诊断控制系统的条件下,方可实现。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构建故障模型,进行硬件数据测试,并输入精准的数据,在计算机硬件内部创造“词典”,在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时,则启动自动诊断程序,针对相关数据而形成一份初步诊断报告,供技术人员参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但其构件越趋复杂多样,增加故障诊断难度,通过发展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工作的效率,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利[4]。 2.5运行维护技术:运行维护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开展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能够使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就计算机硬件的元件看,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比较容易出现故障,一旦故障产生,则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因而用户应定期检测故障,对硬件部件开展必要的检查、保养工作,可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例如,对于风扇部件,应定期对其进行清洁,避免灰尘积累过多而影响风扇的转速。另外,机主还应定期检查内存及做好杀毒工作,为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 结论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的推动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学习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有更多的理解,有助于为我以后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奠定基础。国内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道路上,必将以硬件技术知识为依托,从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国内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创造有利的条件。该技术未来发展中,开发技术、加速技术、存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也将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导向作用。 作者:方可 单位:湖北咸宁市鄂南高中二(8)班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技术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到的重要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计算机的硬件或是软件系统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组装和维护技术,提升计算机保养技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基于现实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装技术,并对一些常见的软、硬件维护和保养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组装 1引言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和处理信息中应用到的常用工具,且计算机在推动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随着个人笔记本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几乎成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必需品。计算机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或是系统问题,因此,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术,不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年限,还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维护资金。本文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详细论述了计算机硬件组装技术,并针对计算机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技术概述 计算机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技术设备,其硬件系统是支持计算运行的核心。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一个由机箱、电源、CPU、硬盘、显卡、基本电路板、散热装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等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主要根据电子及电子元件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步骤以及系统操作规程将这些硬件系统有机组合在一个空间内,保证各个物理硬件装置之间协同工作,从而达到获取、处理、输入及输出信息的功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是其他维护技术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装技术才能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的具体步骤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其涉及诸多物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组装,在本章节中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过程分为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主机箱的安装。首先打开主机箱,利用改锥和螺丝将计算机主板固定在机箱上,根据螺丝孔的大小和深浅准备相应型号和数量的螺丝。同时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螺丝的固定质量,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固定好计算机主板后下一步是要安装电源系统,通常情况下机箱内的电源插口位于机箱左上方,固定好四颗螺丝,同时保证电源的排风扇是朝机箱外面的目的是保证散热质量。接下来就是安装CPU,CPU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往往做工非常精细,针脚部位非常脆弱,在外部应力作用下极易损坏。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小心翼翼地将CPU与主板上的插口对应,并注意在固定螺丝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加大力度,保证CPU在主板上不会松动即可。同时CPU作为主要的工作中心发热量较大,必须在CPU上安装散热风扇,同时建议在CPU和排风扇之间涂抹散热硅胶,然后再固定风扇上的螺丝或是挂钩。最后环节是要连接风扇的电源接口与主板上相应的接口,在保证衔接质量的同时避免连接线路对其他设备的安装造成影响。其次是内存的安装。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分为运行内存和存储内存两个板块。其中运行内存为条状的集成电路板,需要将其插入计算机主板上相应的插槽内,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G、4G、8G和16G几种容量的内存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容量的运行内存进行组装。同时为了保证内存的安装质量在插槽设计期间在两边设计了挂钩,起到稳定内存条的目的。安装过程中将内存条与插槽的边缘对齐,调整好方位后用两个手指按住内存条的两侧将其同步安插在插槽内,两侧同时听见“咔哒”的声响同时挂钩卡住内存条的两侧边缘时即为安装成功。通常情况下主板上设置有四个内存条卡槽,有的机型则为两个,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是实际情况安装多条内存条,计算机的总运行内存为单个内存条容量之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出现四个内存条卡槽时不可以安装三条内存条,且当安装两条内存条时需要采取间隔一个卡槽位置安装的形式,这是由运行内存的设计原理所决定的。存储内存俗称硬盘,是驱动计算机运行的重要设备,安装时需要将其固定在机箱的前端,用螺丝将其固定好之后将引线安插在主板上指定的位置,电源线连接在主机电源上,确保计算机可以更好读取硬盘数据。最后是计算机显卡以及控制线的安装。显卡又被称为显示适配器,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主要设备,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通常在计算机主板上预留有显卡安装插槽,安装时将显卡对准插槽的接口往下小心按压,然后用螺丝将其固定在主板上。另外,一些机型的主板集成显卡、声卡和网卡,即在制作主板的过程中已将这些硬件设备安装在了主板上,因此不需要手动安装,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然后是控制线的安装,由于大部分的机箱控制按钮如电源键、重启键以及显示灯等都分布在机箱上的显著位置,因此,首先要确定主板上的对应接口,并注意正负极,选用合适的控制线将这些按钮和显示灯与主板上对应的插口连接起来,同时尽可能注意线路的布局,避免内部线路混乱,从而为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和更换硬件降低难度。在机箱内部部件安装完成后,安装好机箱盖,连接好机箱外部的其他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音响、光驱等,接通电源并开机,观察主要的显示灯和屏幕显示情况,确定可以正常启动后再安装操作系统。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分析 4.1硬盘的维护 计算机硬盘是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户数据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首先要保证硬盘的工作环境必须干净、清洁,污染物附着在主轴电机内部以及电路板的表面上,会影响主板的散热效果,甚至造成电路板短路等重大问题。同时要保证外部温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23摄氏度左右为宜。其次,要注意硬盘的防震工作,硬盘是精密的电路元件系统,在外力震荡作用下易造成磁头和盘面的碰撞,进而造成存储设备的损坏。最后,在硬盘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维护手段,包括及时清理硬盘内的垃圾,定期对硬盘进行病毒及恶意软件检测,以及存放系统文件的分区内尽量少放其他文件,等等。 4.2CPU的维护 CPU是计算机系统内主要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设备,运行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对CPU系统带来致命的破坏作用,若CPU出现故障,将很有可能导致正在运行中软件损坏和处理数据丢失,因此,在合理控制计算机工作时间的同时,要定期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并做好散热器的除尘清洁工作,保证散热器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强制关机,在CPU出现故障时要首先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然后在断电的状态下更换CPU。另外,一定要避免CPU长时间高温作业,确保外部环境的干净和凉爽,减轻散热器的工作压力。 4.3内存的维护 内存条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较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算机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或是出现错误提示,且机箱内伴随异响,可以初步判断为内存故障。这时断电打开主机机箱,首先查看内存条与主板卡槽的接触是否良好,然后采用拔插检测法检测内存的故障(注意不可一次性全部插拔,只移动部分内存条即可),然后接通电源重新启动观察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如果插拔法无效,则需要更换内存,如果更换新的内存条后计算机还是不能正常启动,则初步判断为卡槽故障或是计算机主板故障,需要交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故障检测。 5结语 总之,计算机是人们生活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以及维护方法是保证计算机运行的重要措施,根据对计算机硬件的详细了解,更好维护计算机。 作者:张宏 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及方法 摘要:在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中,计算机硬件是其核心部分,如果硬件遭受损害,会对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严重的故障,甚至可能导致其他部件不能正常运行,最终致使系统瘫痪。因此,全面的、有效的、合理的以及科学的保养和维护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我国计算机用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维护方法 信息时代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其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以及休闲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计算机更是走进了千万家庭中,在我国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而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其日常保养和维护越发重要,但是由于多数用户缺乏专业的养护知识,导致硬件设备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由于计算机硬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而问题也相对复杂,因此,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是计算机用户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1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主要原则 1.1以预防为主 人们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理解,通常是维修硬件,但是实际上,维护与维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护是预防与维修的充分结合,并且更加重视预防。因此,用户要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中,养成良好以及正确的习惯,进而正确使用计算机,延长其使用年限,保证计算机性能稳定,满足用户的工作以及学习需求。计算机如同人体,当硬件出现问题后,不能着急而胡乱处理,如果在平时不注重硬件保养,在出现问题后又随意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因此,用户一定要注重平时的预防工作。首先,一些用户认为开机比较简单,但简单的开关机中却蕴含了大学问。正确的开机做法是:在打开电源后,过一段时间再启动计算机,因为我国家庭用电电压为220V,但是计算机电压为110V,如果在接通电源后立即启动计算机,由于电压瞬间增大,会对其硬件性能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关闭计算机的过程中,用户也要注意使用计算机系统关机,不可以为了省事,在非特殊情况下按动主机按钮,进而确保其使用寿命和运行良好。最后,在关闭计算机后,需要拔下电源插头,这样不仅省电,同时也消除了火灾隐患。 1.2具备计算机维护常识 首先,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相关硬件会发出一定热量,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机箱会快速升温,而如果温度较高,不仅会影响计算的运行速度,同时也可能为硬件带来伤害,因此,为了保证有效散热,用户需要将计算机安放于通风和阴凉的地方;其次,在下雨打雷等恶劣天气下,用户尽量不要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遭遇雷击,进而为硬件带来伤害;最后,用户不要频繁关闭和启动计算机,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要通过正常的关机程序将其关掉,同时,为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要选择正版软件,盗版软件也会为计算机硬件带来一定的伤害。 1.3保证卫生环境良好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为20~30℃,计算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为计算机硬件带来影响,轻则导致硬件老化,缩短其使用年限,重则会导致硬件损坏,致使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将其放置于空气流动好以及通风效果好的地方,调节计算机温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其配置专用空调。同时,用户需要注意,不能将计算机放置于阳光直射下,由于温度较高,会导致计算机运行温度不断升高,而阳光直射也会为屏幕带来一定的损害。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湿度要合理,如果环境十分潮湿,可能会导致电路板元件引线和触点腐蚀生锈,出现短路以及断路的情况;如果环境十分干燥,其产生的静电会导致计算机出现开机错误,造成硬件损坏。因此,在冬季或者秋季,天气寒冷干燥,用户一定要注意控制环境湿度,根据气候调解环境。在阴雨季节,要保证计算机每周工作两个小时,避免由于环境潮湿而导致元件受潮。用户在检测故障的过程中,要使用毛刷细致清理计算机机箱,排除由于粉尘而引发的故障。 2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主要方法 2.1合理分配计算机资源 用户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为计算机分配动态内存和资源,为了保证其工作正常,分配的动态内存都是唯一地址。对于即时性设备,系统分配的资源都能够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对于非即时性设备,系统分配的资源不能完全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因此,需要用户进行手动分配,保证计算机正常使用。具体分配步骤如下:右键点击“我的计算机”选择“系统属性”选择“硬件”选择“设备管理器”选择“属性”选择“资源”选择“设置基于”选择“更改设置”选择“确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计算机配置就已生效。 2.2应用系统还原功能 如果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后,用户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置,系统还原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系统还原功能保存系统最好的状态,如果用户在使用中系统出现了问题,可以使用系统还原功能,将计算机恢复到最好的状态。系统还原功能十分实用,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利用系统还原功能将其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并且不会丢失以前的数据,在系统还原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会得到较大提升。 2.3科学保护主机 显示器和主机是计算机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而主机对于计算机,如同大脑对于人体,主机中的CPU相当于大脑,声卡相当于听觉系统,显卡相当于视觉系统,主板相当于神经系统,每个硬件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能和职能,因此,对每个硬件的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能频繁开关机,通常情况下,每次开关机都需要间隔六十秒以上,在进行关机操作时,要注重关机顺序,在软件全部关闭后,进行关闭操作,防止出现软件损坏以及数据丢失的情况;其次,如果用户并非专业人士,不能随意打开主机箱,尤其要注意不能在开机状态下触碰电路板,防止出现电路烧坏以及人体触电的情况;最后,计算机如果处于开机状态下,不能随意搬动机箱,更不能将主机与液体容器放在一起。 2.4正确维护硬盘 硬盘是储存数据的重要硬件,因此,用户要重视正确维护硬盘。首先,用户不能频繁进行开关机操作,频繁操作会导致硬盘处于频繁启动的状态下,增加了其出现故障的概率;其次,硬盘要尽量远离磁场,否则可能导致其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再次,硬盘处于工作状态下,其指示灯会不断闪烁,这证明其正在储存数据,在这个时候,用户不能进行关机操作,如果此时突然关机,可能会为硬盘带来伤害,因此,需要等到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关机,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电脑死机,用户可以利用热启动键,重新启动计算机;最后,为了防止由于病毒感染而为硬盘带来破坏,用户需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病毒查杀,当前,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瑞星、360以及卡巴斯基等,用户还要定期检查硬盘,确保硬盘数据的安全。 2.5正确维护显示器 人们利用显示器开展工作和学习,因此,为了确保显示器的正常使用,用户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显示器需要远离电话卡、银行卡、手机以及电视机等磁性物品;其次,如果用户长期不使用显示器,需要用防尘罩对其进行保护,防止灰尘落到其电子元件以及内部电路上,出现短路的情况;再次,显示器不宜过亮,如果过量会导致荧光粉和显像管老化,缩短其使用年限;最后,分辨率不能超出额定范围,设置保护程序可以有效防止其出现老化的情况。 2.6正确维护键盘与鼠标 键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机部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力适中,如果用力过大会为其带来伤害,降低键盘弹性,键盘要保证整洁干净,液体不能落到键盘上,在不使用键盘时,需要使用保护罩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定期清理键盘。当前,鼠标基本为光电式,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灰尘进入鼠标中,保证鼠标垫的平整和清洁。 3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工具,因此,用户需要注重维护和保养其硬件,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 作者:赵金库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EDA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实践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EDA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硬件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以一种高效、快速、便于调试的方式,提升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水平。本文简单介绍了EDA技术,并以UART的设计和实现为例,阐述了EDA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计;EDA技术;实践分析 前言 电子设计从手工设计逐步走向了自动化设计,它的发展以EDA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EDA技术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融合了最新的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成果,并且将设计人员从繁重且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效率提升了。 1EDA技术概述 1.1EDA技术的基本内容 在没有EDA技术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设计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工作。而随着集成线路复杂程度的增加,基于手工的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因而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硬件设计方式。EDA技术的诞生,成功改变了这一情况。它以计算机为操作工具,让学生可以在软件平台上,通过软件化的设计方式来描述计算机硬件。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逻辑编译、优化、布线、仿真等工作。整个过程是自动的,直到能够完成对既定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1]。 1.2一般设计流程 它创新性的颠覆了传统电子产品的设计方式。将设计的顺序从由下至上翻转过来。这使得硬件设计者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掌控产品的开发。包括设计的质量、成本、功能需求、研发周期等。在拥有比较全面的宏观分析后,从系统设计出发,进行顶层功能模块的解构和划分。并能够按照方框图系统级的次序逐级完成仿真纠错和验证。从而能够使设计问题更早的被凸显出来。当所有的仿真和验证确认无误后,再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表来实现硬件的物理级呈现。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设计者的设计强度减轻,仅需要通过软件平台,就可以实现硬件的电路设计和功能仿真。整体的设计效率被大幅度提升。硬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实践探究 本文以可编程器件开发工具MAX+PLUSⅡ为开发平台设计,它的运行速度快,界面统一,功能集中。同时该开发平台具备十分完整的可编程逻辑设计环境,能够完成从指标设计、输入、编辑综合处理、校验直至编程下载的EDA设计的全过程。设计者可以按工作流程选用工作模块。适用于多平台操作,是一种理想的开发平台。本部分就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之一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基于EDA技术的设计实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2.1UART的基本介绍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能够作为微机与下位机的通讯串口,来实现有效通讯。根据当前的计算机运行机制,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但是并行数据并不能够直接发送到调至解调器中,而必须要经过异步传输才能够解决。UART就是此过程的必要部件。它将信息有序的发送到调制解调器中,实现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2.2硬件设计 在进行硬件设计时,考虑各项功能模块的调试工作,设置了三个按键输入来实现UART的复位、接收和发送数据功能的启动。整体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2.3模块设计 (1)基本设计思路UART在工作中主要涉及两个过程,发生和接收。在设计时,考虑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发生的过程即并行数据的准备阶段,UART按照既定的格式,将信号进行转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关键的时钟信号。需要通过波特率发生器来产生与本地系统同步的时钟信号。而接收的过程,就是在信号转换成RXD串行信号后,转换成调制解调器需要的并行数据信号。在整个进程中,由于本地时钟信号与UART的时钟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和误差。当这种误差产生持续性的积累时,会产生接收偏差。使得UARD的功能不能够被顺利的实现。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一个远远高于波特率的本地时钟信号对输入信号RXD不断地采样,来保持工作过程中UARTDE接收和发生不会出现步调不一致。(2)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设计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以保证串行数据的准确性。在基于EDA技术进行UART奇偶校验位发生器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一是该模块能够执行奇偶校验规则,正确的选择数据。从而实现系统既定二进制数据与输入的串行数据校验位的合理比较。验证输入的正确性。二是该模块必须要满足计算机功能的持续拓展性。在计算机工作中,会产生不确定的并行校验位的增加。那么该模块应该能在后续定义的规则基础上进行校验位的添加。对已经设计完成的奇偶校验位发生器模块采用EDA的工具mod-elsim12.0进行功能的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所有期望的功能都已经实现,对于发生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订。(3)波特率发生器模块设计此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根据时钟的频率和既定的波特率来计算出波特分频因子。分频因子就是分频数。对于波特率发生器的系数一般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时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当实现出现变化时,波特发生器的系数就要发生改变。在UART中采用的是专用的芯片,使得波特率的改变变得比较困难,需要加上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波特率的变动。在使用硬件描述语言的parameter语句(VerilogHDL)或者Generic语句(VDHL)就可以实现UART专用芯片的波特率的改变。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后续的接口添加来改变系数,也就减少了设计和调试的难度。该发生器的分频时钟与波特时钟的频率比设置为16:1.那么信号采样的准确性就会增高,使接收和发生保持在同一步调上[2]。(4)顶层模块设计UART顶层模块是硬件的综合模块。它涵盖硬件中全部接口定义。主要是为了接收和发生与其他模块的通讯和连接。若通用异步收发器的波特率为9600bit/s,分频因子则为9600*16*2。运用EDA仿真软件,在进行发送功能仿真时将能够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对该模块的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时候可以发现,等待发送的数据在接触发生信号后,其串行信号发生了改变,由01010101001010101[3]。利用EDA技术进行UART的实际,能够实现利异步串行通信功能,同时可以利用EDA仿真工具就功能模块进行分别和整体的仿真校验,解决了计算机硬件设计问题发现晚的劣势,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结束语 EDA技术是计算机硬件设计向软件化转变的重要标志,它为计算机硬件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具备可视性、直观性,且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控制和调整,解决了复杂电路设计问题发现滞后的问题。 作者:景帆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故障与日常维护方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与崛起。然而,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自身原因以及大多数用户缺乏计算机养护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本研究以计算机硬件故障为例,着重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常见的硬件故障点,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日常维护方法,旨在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期能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自我保护与修复。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点;日常维护;方法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地迅猛发展,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以及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必备设施。但是,随着计算机更新速度的持续性加快,计算机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硬件具体的故障点,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日常维护方法。 1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点分析 1.1CPU故障 CPU就是我们常称的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核心硬件设备,它若一旦发生问题,计算机的功能则会迅速丧失。根据笔者日常的工作经验,总结出CPU故障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的表现:(1)CPU温度水平过高,不仅会使得计算机运行速度显著下降,严重者还会导致CPU被烧毁。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若要准确判定CPU的温度,可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关检测软件,如360下面的鲁大师,就可以对CPU温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来的温度较高或者出现异常,则应将电脑立即加以关闭,应及时对CPU散热器及风扇等设备进行除尘处理,以确保计算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2)超频死机,通过对超频进行一定的设置,能够促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得以快速提升,但是CPU的运行速度如果过快,那么很有可能会使得计算机系统稳定性较差,导致死机现象的产生。所以,应根据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系统的基本性能,合理、规范化地设置工作频率。 1.2自动重启故障 引起计算机自动重启的因素非常之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原因:(1)CPU存在问题。不管是温度过高还是功能电路受损严重,计算机均很有可能会进行自我保护,自我进行重启;(2)内存方面的问题。如果计算机内存与主板之间连接不佳,内存数据加载量过大,同样会使得计算机出现自动重启的现象;(3)电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运行是否稳定,受到计算机电源自身的稳定性所决定,若计算机所连接的电源的性能水平低下,或者电源功率不能补给计算机运行所需要功率大小,计算机同样会处于频繁的自动重启的状态。 1.3存储方面出现故障 计算机存储方面出现故障一般表现在计算机无法正常开启以及系统运行错误等方面计算机若长时间放置不使用,那么会因为内存存在接触不良或者松动的情况,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的产生,对此,用户可拔出内存,将内存槽内部的灰尘清理干净,然后将内存条重新插入内存槽开机即可。若因为增加新的内存条之后而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地启动,那么可对新增加的内存条的插入方式是否正确、接触是否可靠等进行检查与判断,对内存条进行调整之后,再开机进行测试。 2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措施 2.1主板的日常维护 主板日常维护方法主要包括两种:(1)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当将主板卸下来之后,重新安装之后开机则未产生任何响应,具体的处理办法为:首先对计算机电源进行全面地检查,若更换后依然存在故障,那么就可以怀疑主板存在故障。将主板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整体出现扭曲,则可断定为安装不合理而造成主板线路接触不佳。将主板重新卸下后,然后重新进行安装,开机后则正常运行。(2)对于一台长期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时间往往会变慢,经过多次校准,但是过不了多久仍然会出现变慢的情形。对此,可采取如下处理措施:之所以会发生时钟变慢的情形,主要原因在于电脑主板电池电量不足而引起的,但是若更换电池后仍然不能得以解决,那么此时应该对主板的时钟电路进行仔细检查,可以使用无水乙醇对控制时钟的电路进行清洗,如果仍然有故障存在,那么则需要联系厂家对其进行维修。 2.2CPU的日常维护措施 CPU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1)电脑CPU的温度水平总是处于偏高的水平,即使CPU的温度水平不足以达到报警水平,但是其对计算机硬件自身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具体的维护措施如下:将CPU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片上面的灰尘进行清理,灰尘过多会影响到计算机的散热效果以及使得风扇转速水平显著下降;此外还可以在CPU的表面位置与散热片之间涂抹一些硅脂,从而有效提高热量的散发效率。(2)对于涂抹硅脂之后,CPU的温度并未降低,反而还升高了一些。对于这种状况,可进行如下处理:应该在CPU芯片的表面薄薄地涂抹一层硅脂,以基本可以覆盖芯片为准。若涂抹的硅脂厚度过大,那么则会影响散热。 2.3硬盘的日常维护方法 对于硬盘而言,其日常维护方法如下:系统常常无法正确地识别硬盘。对于此种情况,可作如下处理: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自身、主板、BIOS设置等方面出现问题。经替换的方法对其进行反复性检查,然后将上述各个部分的问题一一排除。进一步检查发现,硬盘数据线出现扭曲等情况,对此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硬件故障点主要表现在CPU故障、自动重启故障、存储等方面的故障,对此,在日常使用过程,应该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从而按照对应的日常维护对其实施维护,以期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时间,降低计算机折旧率,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作者:王玉玺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计算机硬件论文: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及维护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信息化速度发展较快,新时代信息革命的浪潮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于计算机的综合性能要求逐步提升,计算机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使得计算机硬件发挥出自身的实用性,需要切实完善计算机硬件安全保护性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 我国口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网络环境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为计算机硬件系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本文对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安全保障以及维护的对策,促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稳定运行发展。 1网络环境下加强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硬件具体指的就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类机械、电子以及光电元件构成的设备总称,其代表的是一类物理机构,硬件系统的性能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系统以及服务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川。当前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空气中的潮湿度、计算机运行的空间温度、外界的网络侵入等。放置计算机的房间也有相应的空间湿度标准,要符合正常的湿度标准才能使得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比如房间内的湿度不能高于80%,不然空气中的湿度会不断侵入,从而使得硬件中的电线以及金属原件受潮之后发生生锈和腐蚀等现象,从而限制计算机的正常运转。此外家庭相关的微波设备、家用电器等都会给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相应的十扰,使得硬件受到十扰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瘫痪。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黑客的入侵以及网络病毒都会给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新造成巨大的十扰。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及维护对策探析 当前的网络环境指的是通过通信连接线路将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功能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在合理的通信协议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资源之间的共享。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当前网络环境下为了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运行,就需要使用者管理维护好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的安全性。 2.1处理器的基本维护 当前计算机硬件运行系统中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构件,其性能和综合稳定性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运转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处理器也是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重要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进行相关加密性的操作,使得计算机自身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维护。对于处理的基本维护措施来看,外部的环境因素能够影响到处理器的综合性能以及使用的稳定性。所以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比如在夏季处理器的发热会更严重,如果故热的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处理器会因为自身温度较高而影l]向自身的使用寿命。所以当前可以通过研究水冷故热系统来对处理器进行故热,此类故热方式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对于硬件设施具有较好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使用专业化的UPS进行降压,使得处理器能够稳定运行。对于处理器进行有效的加密也能够预防外界环境的侵入,提高处理器的安全。 2.2计算机主板的维护 计算机主板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连接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设备的,也是各个模板进行有效链接的主要桥梁,能够使得各个硬件之间加强联系操作。当前对主板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静电,主板由晶体、芯片等设备构成,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静电,静电会扰乱主板正常下作的稳定性,更严重的后果还会导致主板相关的元件造成损坏。所以当前需要切实做好计算机的接地下作,让主板在实际下作中产生的电流能够全部释放到地面上。此外外界的重力作用也会导致主板发生变形,从而使得主板发生损坏。所以当前在主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到计算机的机箱上,安装时还需要控制好用力情况,避免用力振动造成主板的损坏。 2.3硬盘的维护 计算机存储系统中硬盘起到了重要作用,硬盘属于的外部的存储器,计算机中绝大部分的存储数据都记录在硬盘当中。当前我国许多计算机还是采用HDD硬盘,此类硬盘大多都是机械机构,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且紧密,对于外界的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当其自身受到不同程度地震动时,就会使得盘片被磁头触碰到,从而使得磁盘发生损坏,最终影响硬盘的下作效率,导致硬盘中存储的大量数据丢失。此外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硬盘技术的全面发展,SSD硬盘也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应用,当前SSD硬盘对于实际下作环境的要求较高,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止静电对于电路元件的综合影响,所以需要切实做好接地防护措施。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得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常运行,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实用性。 作者:冯磊 单位: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计算机硬件论文: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的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电子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在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并且被大多数人所应用。目前,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还是企业单位的工作中,电子应用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系统的应用技术等。将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维修中,通过对计算机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可以加强故障检测系统的分辫能力,发现计算机硬件的故障问题。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维修中,电子应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电子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本文首先对电子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硬件维修作用分析 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学者对电子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维修做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电子应用技术中包含专业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维修技术,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时,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可以节省时间,加强了故障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提高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检测效率。电子应用技术可以对各种电子产品、通讯设备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和维修。计算机硬件维修离不开电子应用检测技术。 1电子应用技术分析 电子应用技术是指将现代的电子通讯设备系统和电子应用系统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技术。电子应用技术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电子技术功能、电路设计原理、电子线路设计、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维修技术、通信检测技术、机械制造原理等等。电子应用技术对我们日常中所应用的电子仪器设备、自动装备系统、普通家电等,都可以进行组装、检测、维修,还可以通过电路设计功能和设计原理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和观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组装过程、检测过程,一日_这此电子产品出现问题或者故障,电子应用可以通过其检测系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问题原因以及维修方法。近几年,电子应用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相关的专业人士也在对电子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口前,电子应用技术对于解决电子产品的一般性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电子应用技术还可以对传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修和改造,对于新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技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理论体系与下程技术的结合,是现代电子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结合的产物。电子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理论进行相关理论技术的分析,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电子应用技术可以为不同领域和不同的研究对象提供专业的信息采集、归类、整理,同时还可以处理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口前,各个领域都在逐渐的进入信息化模式,管理也逐渐的进入智能化,所以,电子应用技术无论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中,都属于一种基本的专业技术。电子应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设备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和控制,从而进行更加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处理模式。在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多专业性技能。电子应用技术是以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的处理技术为基础和前提,应用的范围较广。电子应用技术是电子技术科学、计算机技术科学、通信与信息科学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电子技术。其支撑点是电子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核心系统。将电子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中,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本的技术原理,以电子应用技术中的操作系统和设计系统来对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原理进行检测和维修。 2计算机硬件维修中遇到的问题 2.1计算机硬件的主板问题 计算机的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多个小的电子元素构成,包括内、存、CPU、电脑板卡以及与之关联的外部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的主板出现故障,电脑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还会导致电脑死机。计算机主板出现故障的原因大多是主板被破坏或者是电脑病毒的侵入。电脑一日_被病毒侵入后,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还会损坏主板的扩展卡和扩展槽。一日_扩展卡和扩展槽遭到损坏,用户的声卡将会无响应。如果CPU的计算机频率出现问题,可能会使电脑故障不显示。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对电脑的CMOS进行检测和维修。只要清除CMOS,电脑故障便会得到有效的解决。通常计算机的主板出现问题,还会导致计算机画面出现问题,这种故障需要更新BIOS计算机软盘。计算机的电池用的时间过长会损坏电路板,从而导致主板的损坏。计算机的主板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在对计算机的主板进行重新安装之后,如果依旧还是无响应,这时,应该对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进行检测,了解计算机故障的具体原因,检查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启动。在确定计算机电源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对计算机的主板进行专业的维修。计算机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主板出现问题后,应该对主板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然后进行专业的维修,从而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2计算机硬件的硬盘故障问题 计算机硬盘是存储的主要下具,计算机硬盘对于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硬盘影响着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硬盘无法读取、计算机不识别硬盘,出现此类状况时,大多是硬盘出现了故障。此时,应该检测计算机上硬盘设备的数据线连接是否正常,电源处是否断电。计算机硬盘关系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安装系统,简单的硬盘故障问题,可以通过重启电脑进行自动修复,如果是硬件的故障,那么重启电脑是无法解决此类问题的。通常来说,硬盘故障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件故障,另一种是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引起的问题通常比较好处理,软件故障引起的问题比较复杂,处理的时间也较长。比如计算机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无法关机问题通常是硬件问题,通过格式化或者重新启动即可解决。如果是硬件的设备不兼容、电源不适配等计算机硬盘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会比较复杂,首先要先检测电路板中的线路是否正常,再来检查计算机启动时是否异常,如果这两者都不存在问题,那么应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BIOS进行重新清除设置。 3电子应用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3.1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准确的检测出计算机硬件的具体故障 电子应用技术中包含电路检测技术和通讯检测技术,计算机硬件系统通常是由多级电路构成,在计算机硬件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可能会出现硬盘无法读取、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开机、运行、电脑死机等情况。一日_出现上述情况,说明计算机硬件出现了问题和故障,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专业的检测,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再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修。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电路检测技术是一项专业的检测维修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硬件的电路进行系统的检测,还可以检测出某一级电路的具体运行情况。在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过程中,如果由于检测设备或者人为的检测失误,放大了硬件系统中某一个子器件的故障,都会影响硬盘中电路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对于硬件故障的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利用电子应用技术,结合了电子通讯设备系统的检测,首先通过电路设计功能进行观察,然后结合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原理对硬件进行分析和观察,可以通过其检测系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问题原因。近年来,电子应用系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在检测系统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故障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检测系统进行全盘的扫描,对电路设计进行观察,先了解到电路设计是否合理,如果计算机硬盘的电路设计合理,那么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的其他环节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检测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故障原因分析,主要分为两大原因,一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是计算机使用年限过长导致机身内部零件老化。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比如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导致主板过热,没有定期的对计算机内部进行拆卸和清洗,强制关机等错误操作。计算机使用年限过长,会使计算机内部零部件老化,电压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利用电子应用技术中电路检测技术对计算机硬件故障进行维修 利用电子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在检测出具体的故障原因后,可以通过电子应用技术中的电子线路设计、通讯检测技术以及维修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全面系统的修复。计算机硬件的维修方式分为常规故障维修和计算机设备电路检测技术维修。首先应该对计算机内部零件进行拆除,检测具体的故障原因,在拆除计算机的前提下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维修。还可以利用电子应用技术中的设备信号检测快速的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扫描分析。由于计算机内部的零部件较多,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时,应该全面系统的检测每一环节,避免在检测过程中产生遗漏现象,需要二次返下和重复拆卸。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实际维修中,应该根据计算机的实际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和维修计划,采取合适的维修方法,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修复。在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常规的故障维修时,首先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找出故障的基本原因,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之前,应该先将计算机通电,然后将机箱进行拆卸,主要检查电路故障,应用电子技术对硬件电路进行检测,可以采用电流检测法和电压检测法,观察机箱内的电路是否有漏电、短路等情况,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案。 4结语 电子应用技术在近年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将电子应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的硬件维修中,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可以应用电子技术中的电路检测技术对硬件中的主板以及硬盘进行全面的检测及维修。计算机硬件的维修离不开电子应用技术,在硬件维修中利用电子应用技术进行检测和维修可以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作者:冯书玮 刘玉倩 李乐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中学化学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创设活泼的探究学习环境着手,论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论文关键词:探究目标;探究问题;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如何实施探究教学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的最大愿望是切实可行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边学习、边应用,边上课、边积累,在反思、议论、总结中,纠正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探究目标不明确,问题设置不恰当;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时间关系,没法顾及学生的具体体验,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课堂探究活动偏离了教学主题,教师无法控制;课堂过于呆板,教师竭力引导学生往预先设计好的探索步骤上走等等。 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我们渐渐进入情景引导、问题探究式教学这一领域。 所谓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就是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以问题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一、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 探究目标决定了探究教学的活动走向,要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指向探究目标。探究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探究活动指向明确,具体目标就会不断被达成,学生就会从内心滋生出成就感,这将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促进探究教学的有效展开。 那么,如何确定探究目标呢?探究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位置,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来确定探究的具体目标。 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学习特点主要指的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 例如,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之后,我们提出了“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探究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对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交流合作中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分享他人观点,虚心接受他人指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及时纠正等。这一具体目标的制定,依据的是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目标指向明确,使学生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二、围绕探究目标,设计探究问题 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以后如何才能将这些目标落实到化学课堂上呢? 思维始于问,!题,思维活动决定探究活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问题的提出主要源自于教材本身,也可能源自日常生活,或来自社会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最新的科技成果,抑或是平常的问题赋予它新的视点。可以来自教师为实现探究内容的需要而精心准备的,甚至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或教师偶然发现的,等等。问题要为达成探究目标服务,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问题情境中来,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式和范围,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科学发展、社会中的热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做适当引导,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体验探究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同事的课,他教授的是苏教版必修化学中氯气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为使探究活动展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从“为什么自来水不能直接来养金鱼?” 到“怎样用事实或实验来说明我们所推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氧气的逸出会导致水中残留氯减少?”“氯水中有哪些成分?”“次氯酸的性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他没有按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之实验开始,而是从日常的“自来水能否直接养金鱼?”的设问开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随着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而活跃,为了解决问题而积极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 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提出了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去实施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这基础上自由创造。 在开始施行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时候,我们按照探究步骤,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探究,要探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究,怎么实施研究,在研究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课堂上看似热闹,可学习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学习、议论、总结,我们发现原因是条条框框约束了学生的思维手脚,学生没有了自主性,求知欲和好奇心受到抑制,没有了自主尝试对科学问题做出具体的解释的能动性。渐渐地我们认识到了要还学习自主权给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宽松、真实、活泼愉快的学习情境呢? 1.创设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情境 实践证明设计出“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和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上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在复习到铁的时候,其中有一条性质,铁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硝酸发生钝化。在课堂上笔者把铁片放入浓硝酸中,不易观察到明显现象,学生说发生了钝化了。笔者就反问,你认为铁与浓硝酸作用了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被激发、点燃了,独立思考、讨论、质疑、争论。有同学提出向该试管中加水稀释浓硝酸,变成稀硝酸,观察有何变化,再与稀硝酸和铁片直接接触作比较;有的则提出,将铁片从浓硝酸取出,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也有同学提出将从浓硝酸中取出的铁片用导线与铜片连接,同时浸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等等。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付诸于实践。学生很感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好。 一个简单的问题,用新的视点处理,激发了学生 探究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的复习了浓、稀硝酸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原电池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2.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能自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去解释事物现象,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认识程度,创设自由讨论的气氛,学会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体会说出来,互相质疑,引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看法来补充或修正自己的看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做小结。 3.实施小组探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情境 实践证明实施小组探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又能实现成果共享,这样不仅仅创设了活泼合作的学习情景,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设备有限的问题。 四、实施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 1.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设计成探究学习的形式,而且探究内容的选择要恰当。 2.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还要考虑到尽量让学生的思想、观点充分体现出来,把学生的能力尽量 测的‘自来水中残留氯’,是否成立?” 再到“怎样除去自来水中的残留氯气?”“日晒究竟使残留有氯的水发挥出来。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思考。当然,教师不是事事都懂,且站在讲台上,任何人当场的反应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不懂装懂,要与学生坦诚相见,一起探究。 3.探究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结合化学史实施探究,查阅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也有单纯的思想问题与思想实验的探究,更多的是实验探究学习。 4.探究学习的时间是不能被限定的,而课堂学习时间是限定的,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不但能解决课内时间不足的困难,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突破课堂对教学活动的限制。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实施的问题探究教学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对探究内容适度性的把握时常不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艺术性——这一能力捉襟见肘;不能及时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或教师反思后的东西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课课都创设出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情境;对分层次设置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发展的课堂实施不够;对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等等。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基于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讨 摘要 阐述了化学说课的发展和特征以及说课的形式与内容,探讨在新课标下化学说课方案的实施,以及化学说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评价与价值。 关键词:说课;化学教学;新课标;评价;价值 1.前言 1987年6月底,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要从本区的教师中选出几位参加市教坛新秀的评选。可当时临近期末,课已讲完,要像以前那样采用听课的形式显然不太合适,怎么办?这时,有人提议选几课,让有关的老师来说说他们的教学设计,以说“课”代替听课。结果发现说课同样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一个老师的教学业务素质,而且比听课更省时高效,更简便易行。联想到影视、戏剧导演的说戏,于是他们把这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命名为“说课”。从此,现代教育词典增添了一个新名词——说课。 尔后,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对说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和推广,伴随着说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伴随着说课研究协作会队伍的不断壮大,说课活动已遍及全国,理事单位近300家,会员5000余人。同时,说课也逐渐走出小学,走进中学,走入师范院校,为各级各类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与此同时,说课由红旗区教研室的一个教研活动,发展到河南省“八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2002年6月《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次研究》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研究层次在不断得到提升,说课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并逐步在教育界同仁中达成共识。 1992年,根据全国开展说课活动的态势和各地教育科研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本着“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携手并进”的宗旨,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 说课活动诞生十七年来,尤其是协作会成立后的十几年来,说课活动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等地,其影响已走出国门。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上,由12个国家的代表聆听了红旗区说课的经验介绍。说课虽源于小学,但已被普及推广到中学、大专院校和学前教育,它已在各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发挥出了它的独特作用。说课组织进一步壮大,很多地区纷纷成立说课研究分会。海南省说课研究分会、黑龙江东部地区说课研究分会、山西运城说课研究分会、上海市说课研究石化分会、新乡市说课研究学会等相继建立,理事单位发展到近300家,会员5000余人,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七届全国说课年会。[1] 进入新世纪,走进新课程,面对新课改,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该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的工作方式也逐步由独立、封闭变为开放合作、交流共享。 事实上,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事先把人员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此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具备反思和研究能力的教师,难以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说课”作为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与科研衔接的一个“亮点”,备课与上课的一个“纽带”,为反思教学和理论提升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操作平台,创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搭起一座成长的桥梁。教师在说课中不仅注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又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然而,说课“说什么”才能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呢?说课“怎样说”才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呢?这应该是说课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2] 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科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 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3] 说课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教师整流器体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说课和备课、上课有着显着的区别,它虽然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因此“说课”绝不是备课的简单再现,而重在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给予理性的概述。说课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理解、掌握的程度,也有赖于教师对教育理论运用的程度,它是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说课是一项教学创举,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使教师会切实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它把教师从单一的教学被评价者转变为被评价者和自我评价者的双搬弄是非身份,把教师以前被动接受他人评价的行为转变成主动接受他人评价和积极评价自我的行为,使教师站在一个统筹者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课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和新突破。[4] 2.化学说课的形式和内容 2.1化学说课的形式说课按时间顺序划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课前说课,主要说构想,具有预定性;课后说课主要说反思,具有总结性。目前的化学说课大多采用课前说课。针对不同的目的,说课还可分为教研型、汇报型、示范型、竞赛型等四种。就其本身而言,这四种类型的说课,其目的都在于进行教学研究,只是由于组织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希望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才有四种说课类型之分。教研型说课是指备课时教研组内部的小范围说课,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广泛,气氛也比较轻松,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切磋;汇报型说课是向前来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进行说课的实际操作,展示说课活动开展的状况和水平,求得批评和指导;示范型说课则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样,供大家研究、学习;竞赛型说课则用于选拔优秀,所要说的教材内容往往由当场抽签决定,对“备说”和“说课”的时间均有严格限制。[5]2.2化学说课的内容 在化学说课的诸多环节中,内容应是说课的中心环节。化学说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2.2.1说教材说教材,就是介绍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前后知识的联系,知识点的范畴,思想教育契机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通过说教材,确定本章节的知识目标、智力目标和德育目标。[6]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说课前一定要先读懂教材,了解课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弄懂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说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来教材:1.阐述本课题的教学背景,即说清本课题内容在本节、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有时也可以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等);要说清本课题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说清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本课题教材内容中的体现;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2.展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要增加哪些知识、提高何种能力、开发什么智力、启迪什么思维),说出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说出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思想教育点,并说出确立本教学目标的依据。3.确定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即根据教学目标说清本课题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因素等实际情况说出本课题内容的难点。4.讲述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本课题教材所作的删减、增加、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讲述这样处理的理由、依据。2.2.2说教法说教法,就是介绍在授课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本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特长来确定,并不强求一律.但要求体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7]我觉得,教师在这方面最重要是谈谈自己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谈谈自己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式、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等. 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在授课中还要侧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根据学生的基础,为保证学生进行高效而有趣的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2.2.3说学法说学法,就是介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进行。总分结合,灵活多样,抓住契机,引导示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宗旨,启发学生尝试探索,分析比较,择优选用。[8]我觉得教师在授课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着重教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并说出其理论依据。 2.2.4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就是教一课时或一课书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进程。说教学程序要说教学前的预备、教学中的安排、教学后的延伸。如怎样导入新课,新授内容的讲法,练习的设计等,每一步骤尽可能说明这样做的意图,要说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9]我认为教师在说课时主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例如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以及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2.2.5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得知识信息的,它是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10]这方面教师可说出板书设计的主体内容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说出如何设计板书体现课文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还要说出如何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多种手段,强化了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都受到了感染的熏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3.化学说课方案的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已经逐渐被老师们所熟悉和认同。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远景,那种洋溢着智慧和激情的课堂确实令人神往,可是,如何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如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那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呢?教师们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他们开始思考:我这样进行教学行吗?我还可以怎样做?到底应该怎样做?有了这样研究的心态,有了这样反思的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需研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么,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切磋、探讨,于是便产生了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说课。[11]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说课讲稿?怎样才能提高说课质量?说课活动开展起来以后,这是必须要很好解决的两个问题,也是参与说课活动广大老师最关心的事。3.1开展说课活动的具体做法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说课的有关文章、报纸、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说课的认识。经常开展“非正式”说课活动,即这种活动可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与同事间的化学教学交流意见和心得体会。最后达成共识:说课是一个由理论回到实践,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理论水平、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展示,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好的途径。 ⒉展示示范性说课。为了使说课活动富有实效地开展起来,使广大教师学有样子行有路子,我们在示范上下功夫:首先推荐教学能力较强的每科一名共6名教师当“先行官”,并由教研组反复论证和修改其 教案,确定无疑后,才进行说课。[12]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换言之,说课重理性和思维,讲课重感性和实践。因此,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繁简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的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听众觉得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础内容,听从无法接受。教师可以根据以下说课模式进行说课: 说课艺术模式[13]: 说目标 说重点 说难点 说特点 说教法 说学法 开讲艺术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结尾的艺术 反馈、调控那么,如何把握好“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材制宜,灵活选择把“说”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的教材,精心设计“说”课教案,灵活选择“说”课方法,准确实施“说”课教程。3.我认为,每一个课时,即新课、练习课、复习课等都不一定要开展说课活动,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说课活动,比如专题说课、教学单元说课、课型课时说课、环节说课等。⑴专题说课。主要解决学科中的教研难题。如大纲的学习与研究,建立学科兴趣,系统复习,自主有效学习,防止分化和差生转化、拔尖学生的深化发展,课堂集中注意力,学习用脑卫生问题等仍是当前教学中的难题。专题说课,即每学期可选几个难题让教师去探索。关键要找出解决难题目的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操作等程序,要求简明扼要,步骤清楚,有操作模式,效果切实可行。对于专题说课,可以推荐有经验的老师及青年骨干教师中进行,时间一般以40分钟为宜。这就要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了。 ⑵教学单元说课。单元说课的内容,一般可分为:①教学单元的划分及单元课题。②教材分析,主要应说出大纲要求、编者意图、单元内容、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位置、重难点的确立、前置知识、新知识、新环节等,这是对教材的静态分析。③前提分析。包括学生的认识前提分析和情感前提分析。一个单元能否教好和学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班学生的基础技能与兴趣、动机等。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也就是平时常讲的备学生,这是对单元学习的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基础,但如果只注重了静态分析而忽视了动态分析,往往不能有的放矢,达不到最佳效果。④单元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单元学习目标的设立,课型课时的准备,重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选择、单元知识网络图的编制,单元训练和形成性测试题的编造。⑤对未达标学生的补偿与管理。⑶课型课时说课。是“说课”的重点,我觉得应注意说清以下五方面的内容:①化学的思想方法和教学的理论根据。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他除了具备深厚扎实的化学知识外,还必须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提高 教学艺术,如何将处于隐性状态的内容转化为显性状态,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化学知识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条,学习化学必须理视化学实验的思想。 ②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节课只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互相有关联的知识也是呈“离散”形的出现在课本中,而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的责任和教学艺术就在于把这些呈点阵的,离散的知识变成连续性的、前后连贯的、融为一体的知识。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反应,它分布在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教材中,说课时要明确: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定义,这是狭义的氧化还原反应;高中无机化学中从电子得失或转移去定义,这是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去定义,这是特征的氧化还原反应;高中有机化学中从得失氢或氧元素去定义,这是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阐明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 的结合点。对于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困难:不知如何寻求渗透德育、形成能力的结合点。“说课”就能学用结合地解决大家的疑难问题。例如讲氨的用途时,可以讲侯氏制碱法;讲原子结构和溶液的酸碱性时,讲清这是量变引起质变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于,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大家明白;渗透德育,切忌形式主义贴标签.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蕴含的可教育因素,就可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境地.[14] ④说明“重在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重知识结论转变到重知识过程的教学,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共同去提示文字背后隐含的内容:知识的实际背景、前因后果、形成发展,以恢复知识的本来面目。至于提示知识发生过程的有效途径,则是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是设障存疑,似是而非,巧布疑阵,引经据典,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研究探索的过程,在学习中学会怎样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上升为理性认识。[15]所以教师在说课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我觉得重知识过程应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来体现,如下图: 比如说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一般中学教科书上的操作方法是把烧红的钠块放到装有氯气的集气瓶里面,由于氯气有毒,把钠块放进集气瓶的时候会有少量的氯气逸出瓶外,污染环境,那么教师可以从这创设问题情境,钠与氯气反应要怎样才能既不污染环境又能完全反应呢?这就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发散学生思维。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改进(如下图所示):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球,以防未反应的氯气逸出污染环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 此实验现象明显,而且又可防止污染环境。既可用于演示实验,也可作为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时的学生实验。⑤说明教师应该重视学法指导。教师研究教法不足为奇,而研究学法者却比较少见(这是一种教学的误区),说课者应根据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特点,所谓学法,即思维方法,主要的思维方法有实验与观察,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类比与迁移,一般化与特殊化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多种角色:他是编书者,懂得高瞻远瞩统慑教材;他是教者,懂得依据知识、学生诸条件统筹安排教学过程;他还是学生,懂得设身处地探求知识奥秘。这样,教师作为纽带,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与教材(编者)的矛盾。⑷环节说课。主要解决课堂重点环节的设计及突破问题。如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点拨、课堂小结、课内测评、布置作业、课堂结尾等。通过说环节,展示教师在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及艺术风格,解决好课堂的节奏及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并且让教师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即这样设计的好处,目的及预期达到的效果。一堂好课必须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才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环节说课可有目的的选择几个环节展开竞赛,一般以5分钟为宜。 4.进行普遍性说课。为了使说课活动广泛开展,步步深入,我们每学期安排一定的说课活动。凡是上岗教养员必须参加说课,并把说课列入教养员考核内容之一,登记入档。还可以每学期或每个月举行一次说课讲稿的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或奖金鼓励教师,充分调动老师说课的积极性。 4.说课的评价与价值4.1 说课的作用开展说课活动,为教学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使教师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显着变化. 说课是教师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是强化备课意识,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说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群言堂”,促进了教师之间信息交流.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解放了教师的思想,改变了教师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法程式化、单一化的倾向,使教学 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②开展说课活动,有助于克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倾向,使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等形成共识。做到目标一致,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深浅适度。 ③教师在说课活动中各抒已见,集思广益,互学、互帮、互促、互补,有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发挥教学研究的整体效应。 ④说课活动,被戏称为“上阵前的预演,登台前的彩排“。新老教师同台献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助于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传播,有助于先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推广,有助于青年教师的锻炼提高。 ⑤开展说课活动,有助于增进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和人际关系,加强学校内部的团结。⑥说课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师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把课说活,就必须了解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说课活动,是一项简便易行,讲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十分明显。说课活动的开展,在教学工作中引进了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校领导深入教学实际,检查指导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开辟了第二渠道,提供了便利条件。4.2 说课的评价说课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既然说给其他人听了,说课的人就希望听到别人的意见,听说课的人也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达到交流、切磋的目的,如果只说不评,那就失去了教学研究的价值。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与需要来确定。一般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与教育理论素养四上方面作出评价。4.2.1 说课的评价标准[16] ㈠教材分析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阐明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或本册教材或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刚刚学到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讲解这段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 ②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思维能力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③重点难点确定准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㈡教材处理①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针对本节内容,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学材料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㈢教学方法①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③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㈣教学手段①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说课时所用教学手段。②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㈤教学程序①新课导入。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②新课讲解。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③反馈练习。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性。④归纳总结。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⑤板书设计。这里的板书是指就这节内容,如果是在上课时,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板书设计布局要合理,能反映一堂课的梗概和黑板上所出现的主要内容。㈥教学基本功①语言。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②板书。这里的板书是指教师在说课时所写的板书,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个字。板书要醒目,字迹要工整、美观、大方,设计要合理。③教态。教师在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④教案。这里的教案是指说课的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 从以上说课评价标准来看,我觉得,说课评价应注重评说教学程序这一环节,说教学程序一般可以看出说课人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组织教材的严密性。但是我认为说课并不能全方面地体现教师真正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因为说课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之间,重点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有什么理论说明和实践依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说课是为了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对上课的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具有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价值。所以对于说课的评价还应掌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①实践第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完整系统。说课的好差,即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劣,不能仅靠对说课本身的评价来得出结论。说课从本质上看是理论的,是“纸上谈兵”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其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因此,对说课的评价应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在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中,说课只宜占一个适当的权重,因为它毕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较小的环节。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笼统地说,评价说课是要看该说的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是否有道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全面衡量,从中心内容、理论含量、条理逻辑、口头表达等四个方面去进行综合考查。③常规要求与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化学教学管理上的常规要求是必要的,但这些要求和标准只能反映一般的最基本的规范,很难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作出评判,越是细致的条款越难做到这一点。教学要有常规、模式,更要有创造、发展,教师的个人风格应该受到重视。唯其如此,才会出能手,出人才。[17] 4.3 说课的价值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开展说课活动,具有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说课具有营造加强理论学习氛围的价值。说课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体。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有关因素出发,进一步实现最优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艺术化、情感化,这就需要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运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的自觉性。②说课具有提高教师素质的价值。说课必然促使教师更注重教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研读教材,而且教学技能、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品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③说课活动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形式、轻效果的“背靠背”检查教案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化学教研活动以说课为切入点,丰富了教学研究的活动内容,创造出了一种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研气氛,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并促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从盲目 走向自觉、从粗放走向集约、从被动走向积极进取。说课作为一项易于推广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处于教育科研的初级阶段,它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因此不能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说课当然要进行研究,但一般不属于学术争论的范畴。说课可以引导教师以教育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自觉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将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把说课等同于教育科研,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水准和要求;二是对说课的理论阐述部分设定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干扰化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实践证明,说课也有其局限性,它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在具体执教过程中也有说的好而教得不好或教得好而说的不好的现象,但只要将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克服这种局限性。更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基于以上思考,不难发现,要说好课,平时就必须做到“脑中有理论,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手中有特色”。说课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这也是化学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谈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的建设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了配合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就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和计算一样,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到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所说的那样:“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联系多种课程资源,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化学认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情况,然后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进一步认识水,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物。结合自来水厂讲述水的净化方法等知识,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结合,体现STS精神,使教师都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化“ 纵观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化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第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防护》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寻找锈蚀程度不同的铁片或刀片。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锈蚀品,取一片完全锈蚀的刀片,让学生用这片刀片去削铅笔,结果,铅笔没有被削成,而刀片却断了,学生皆惊讶。然后再提出疑问: 1、钢铁锈蚀的原因是什么? 2、钢铁锈蚀后有什么危害? 3、如何防止钢铁的锈蚀? 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教材的变革使人耳目一新,它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教师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能力得到加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学好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内容时,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1、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收集整理二氧化碳的用途;进一步分析推理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2、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干冰是什么?干冰有哪些用途?去感悟二氧化碳的性质; 3、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请教专家、学者的方式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温室效应的发生?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根据教师的点拨,得出正确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也能对该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体现“情感化” 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飞跃、逐步成熟的阶段,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特殊的阶段。但是,初中生感情脆弱,情绪起伏较大,要搞好化学教学工作,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重视化学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正效应,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健康的发展。 主阵地。课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要做好化学情感教育就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首先,老师要做到以饱满、真挚的情感进行教学,才能形成学生愉悦的学习效率;其次,课堂上教师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都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促进师生深层的沟通和合作交流。学生会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最后,老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做学生的向导,适时地给学生指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之,新课程改革使得化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使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我国也对绿色化学教育及其研究问题非常重视,在新课程中强调:“要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这也恰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理念。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被称为“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是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化学,而这也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与化学方展的主题与方向。 1 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绿色化学知识:(1)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例如在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接触法制硫酸、联合制碱法等工艺流程中采取循环操作,体现了绿色化学中节省资源的基本原理。(2)化工生产中尾气回收及转化方法和处理装置以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氨氧化法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炼钢、炼铁等均介绍了尾气处理或尾气吸收装置。这些体现了绿色化学中强调的对环境更良性的生产方式的要求。(3)新教材中涉及的化工生产设计新的化学反应条件,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例如,教材中介绍了无氰电镀,由乙炔制乙醛工业生产中使用非汞催化剂的原因等均体现了绿色化学内涵。 2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体现 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新观点、新思想深入浅出地向中学生传播,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点的教育,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以作参考。 2.1 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为了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中学化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1)减量,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应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应给出限量,实验中除了使用已研制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仪器,还可以把容量瓶、烧瓶、启普发生器等仪器微型化。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2)努力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应努力改革实验方式,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上进行,如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实验、Fe3+的显色实验等。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检验醛基存在等。(3)现行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操作时依然存在危险,需要进行删改。例如考虑到硝基苯及苯的毒性,可以删去硝基苯、溴苯制备实验;(4)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每次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实验的废弃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理。通常实验室的废弃物由实验室的老师来处理,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果将一些学生能够处理的废弃物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将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则可收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效果。(5)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对于有些需要使用昂贵试剂、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如苯、苯酚、重金属等),并在整个实验中排放较多有毒气体、有毒废水,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或播放实验录像,避免环境污染以及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知识 中学教科书中有许多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如闻气体的方法、氯气的毒性、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等,它们都包含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只要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和思考教材内容所体现出来的绿色思想,在课堂上就能够适宜地体现绿色化学原则,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3 宣传和使用环境友好产品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宣传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向学生介绍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醇化汽油、环境友好柴油以及绿色环保筷子;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绿色空调器、太阳能热水器等。还可以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少用机动车。这样,久而久之,在学生心里就会留下绿色化学的烙印,形成自觉保护环境,使用环保产品的习惯和品德。 2.4 考试与作业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考试与作业习题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学内容,考试与作业习题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还能使学生在考试与作业习题中了解科技动态,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插入铝对人体的危害与应用、金属矿物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考试与作业习题,是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化学与生态的关系,融合“绿色化学”于考试与作业习题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转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 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在进行CAI化学教学,要注意展示的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 最后,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对中学化学教学能力探索 第一篇 一、化学素养经营阶段 对于所有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是知识教学的最高境界。化学学科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总结型学科,是对生活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合理推理。在经历了以上两个阶段之后,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教学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到了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之间的学科联系,他们已经能够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面对课堂、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难题,学生具备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总是能够结合自身的化学学科素养,作出合理准确的推断。 二、化学素养培养策略 1.紧密结合化学课本,培养学生化学素养。说到化学学习,初中化学教科书是学生的敲门砖,也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体系性化学教材。化学教材中,不仅仅包含大量的化学知识,更多的是化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对初中生实施化学学科素养教学、化学方法和化学策略教学才是教学的核心。初三化学课本的编者语,讲的就是化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史。例如肥皂的发明过程、氯气的发现等。通过了解这些史实,学生知道了化学发展的动力,并引以为鉴,在日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加以参考和创新,实现对自身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苏科版初三化学的教学内容越发生活化和实验化,教材内容也是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化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对学生的化学素养作用巨大。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实验是化学知识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实验化的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又一关键。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化学素养得到全面锻炼。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实验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化学实验更多的是由学生自主实施。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就能真正地受到实战的考查。有很多的学生看教师演示实验时,觉得很简单,但当学生自己操作时就问题百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操作,将手、脑、眼实现同步运用,从而实现自身化学实验素养的培养。 3.改革化学作业内容,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在初中化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化学教学采用的是题海战术,通过对题型的不断重复和反复练习,实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标。但是,这样的化学作业布置是不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学生布置化学作业时,应尽量实施题型的模块化教学,减少重复的题目量,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将各类化学题目实施改革,将原本的概念题、理论分析题等记忆性题型改成探究性问题,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教学。总之,对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广大化学教职人员的长期努力。在对学生实施化学素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公平、民主原则,不放弃,不抛弃,在课前课后、化学实验、化学探究中,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全面提高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效果。 作者:刘晓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二篇 脑中常要存在这样四个问题:①为什么会错?②怎么做?③为什么这么做?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那么,错题本每页设计可分六栏,分别填写“题型”、“典型错题”、“正确解法”、“错因分析”、“相关知识点”、“题眼”.可以表格形式体现如下:第三部曲:错题的整理—归类拓展为了上升到更高的能力和水平,在错题本的基础上,对同类的题型进行归类,实现知识迁移.要求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还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重做错题时、解答错题时还要这样去思考:①以前有没有做过或者看过类似的题目?②改变条件或设问,此题还能怎样变换?③改编以后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目?④有没有其他难度、广度、深度要求更高的题目?如此一题多思,才能将知识灵活掌握,熟练应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也就是说,错题的整理编辑应该更加优化、要分好类别,可以此形式:原题类似题改编题拓展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析在标准状况下,CS2为液态,而CO2、SO2为气态.CS2在O2中的燃烧方程为:CS2+3O2CO2+2SO2,由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因此,无论O2过量、适量,还是少量,反应后气体的体积都等于起始给定的O2的体积.答案:C.由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可以免去许多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了化学解题过程,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其优点是不管细枝末节,只需抓住化学反应中某一特定的量保持不变,然后列等式求解便可迅速得到结果.作为我们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平时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习题课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 作者:施明林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教研室 第三篇 一、根据教学要求设疑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与学生.这就需要化学教师通过一些问题来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以及课堂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思维能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课标,根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提出问题,这样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视频、教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化学水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设计出更加合适的问题,就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质疑能力.例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教师讲过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讲“C和浓硫酸反应”时,对于验证反应产物CO2,有学生提出:直接使用澄清石灰水验证反应产物CO2是不合理的,SO2的存在对其有干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就是CO2,从而更好地设计了整个实验流程.当然,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尚未完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学生的兴趣等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共同构成的,没有学生的互动,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不是教学. 而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质疑发问.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友好、民主、平等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因为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能够更加放松,敢于发言、敢于质疑.通过学生之间观点的交流,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质疑,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质疑的技巧与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虽然敢于提问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善于提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深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与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要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做Na2O2和水反应的实验时,往试管中加少量酚酞溶液,先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再往试管中加入MnO2,发现产生了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学生提到了以前学过的H2O2,以此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联想、归类判断、反向思考以及推理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智力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保障了高中化学知识的去伪存真式教学.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并积极将学生带入到思考氛围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质疑空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学习效率,保障化学知识记忆的牢固性和应用的顺畅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实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一、实验是突破化学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方法 实验是解决化学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方法之文秘站:一,因为实验的方法可以使理论上的抽象化为具体的实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可操作性,将化学的神秘和具体的实验情境联结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领悟化学理论的科学实质。例如在化学变化的讲述中,学生很难体会新物质这一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加热铜绿和碳酸氢铵的实验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看到了水的生成,黑色物质的产生,反应物质颜色上的变化等,从而掌握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这样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化学实验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选择,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验不一定是单一的化学实验,也可以是实物挂图、自制的各种电脑课件、模型教具等。例如,我们讲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二者结构上的不同引起的,教师就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金刚石、石墨结构模型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心中形成碳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它的物理性就会有差异的理念。就能很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利用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中,老师要精心准备,做好课堂预设,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对于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目的明确,防止实验教学的无序性。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切不可急于给学生的实验下结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预设以外的问题教师切不可以权威和所谓的科学结论去压制学生似乎不符合常规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给予科学的引导以形成合理的解释。 二、实验教学是提升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样做的水平上。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反思,进而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思考优化改进实验。对于许多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常规的现象,教师要认真探索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一探究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 三、实验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渠道 教师要把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作为化学实验的重点,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抓好基础的前提下增加其探究性成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讨论等分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较好地体现化学实验的探究性。要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放开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练,不要纸上谈兵。不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我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永远都是一句空话。总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化学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但要牢记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只有教学的各环节相互照应,相得益彰,构建合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成功,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的化学教学工作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摘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出几点看法。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铜片为铜丝,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有些实验毒性较大,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的有毒物质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动脑设计环保实验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采用全封闭装置制取溴苯: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三、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 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智力开发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若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认识不足或方法不佳,则必然要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呢?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1、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强调实验报告中的问题讨论,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供积极因素 实验报告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环节,实验是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写实验报告则是将实验结果升华为理性认识,是对实验作全面的总结。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问题的讨论,并把它作为衡量实验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开发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小学音乐论文: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请记住我站域名/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论文: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说、噱、弹、唱”,对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说”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1.1 准确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所谓简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1.2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像,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1.3 幽默风趣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 1.4 情深意切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噱”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噱”的本义是笑,在这里,我姑且称它为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求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想像力更丰富、思路更扩展,从而达到鉴赏、表演、创造音乐美的能力的培养。 2.1 新课导入新奇多样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接受学习。 2.2 环节过渡自然巧妙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3 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弹”是指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 3.1 歌曲伴奏 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3.2 乐曲范奏 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小学音乐课堂的乐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对乐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竖笛、电子琴),当然也包括欣赏教学中一些器乐曲的范奏,它比单纯的听录音欣赏效果更好。 4 “唱”是指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4.1 准确生动 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4.2 声情并茂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3 适时适量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即所谓“窗户纸一点就透”、“拨开迷雾见晴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范唱要适时适宜,比如发声训练,需要老师多次、反复地范唱,以示强化刺激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歌曲的学唱范唱就不宜过多,应让学生独立去学唱;而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跳度大以及演唱风格上,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范唱。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 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 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 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启动阶段(2001.7~2001.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1.9~2004.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论文: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 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 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 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 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 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 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其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 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游戏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 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 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 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 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 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 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 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 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 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 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 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 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 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为便于教学与运用, 根据游戏的功能,把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6.其他游戏等。 把音乐游戏归类,主要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游戏进行教学。 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 ,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一、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 的作用。 二、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 三、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四、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五、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六、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 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 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张建平 浙江湖州爱山小学 小学音乐论文:论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有不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需要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能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的要求,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论文:试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下面我就如何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 ”、“再想想, 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 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使用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精妙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良好的智力情绪,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使用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的感性语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快,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令课堂熠熠生辉。 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宝宝,教师扮演妈妈。“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唱歌给你听。”于是,教师故意大声地范唱起《摇篮曲》,并用力拍着孩子的背。唱完后,夸张地看着学生故意奇怪地问:“小宝宝怎么一个都没睡啊?”学生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吵死了,哪睡得着啊!”“奥!那你们要妈妈怎么唱才能睡得着啊?”学生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用多说,最后在学生们轻柔优美的歌声中老师打起了呼噜。教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其作用是事半功倍的。 三、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的气氛,再现赛马时的场景,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节奏一边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一边模拟策马扬鞭的场景。霎时间,课堂气氛活跃,随着音乐的起伏,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当中,时而挥鞭疾驶,时而身体左摇右晃,时而欢呼跳跃,仿佛已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了赛马场上的一员。这样的情境导入使得动静交替,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谜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歌曲内容来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在讲《小燕子》一课时,可以设计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回来早。”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同学们猜得对与错,热情都非常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灵活处理,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课堂导入,真正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四、课堂有效提问,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能广泛囊括内容,又能明确指定达成课程目的和目标所必需的思维操作程序。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低年级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课堂上四十分钟是很宝贵的,所以,在教学提问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他们的注意力,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语言精练准确,还可以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蜗牛与黄鹂鸟》一课的教学,当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曲调、体验了歌曲的意境、享受了合作的快乐后,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蜗牛与黄鹂鸟谁能先爬到葡萄树上啊?谁能先吃到葡萄啊?”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蜗牛先爬上树”,有的说“黄鹂鸟先吃着葡萄”,“可能蜗牛先吃着葡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在问题的回答中,学生们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授《新疆舞曲》的课堂上,教师播放着有关新疆特色的课件,听着《新疆舞曲》的旋律,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新疆的乐器店,逛新疆的自然风光,品尝新疆的瓜果。在对新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范跳几种不同民族的舞蹈,提问:同学们对新疆的了解有哪些?会唱几首新疆歌曲?新疆舞蹈的风格是什么?……不知不觉中歌曲学会了,作品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音乐课的精辟小结,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一节音乐课如果我们在结束时做到小结精辟,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再辅以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并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力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我们就会不断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如:我们在学习《红蜻蜓》这课时,当学生学好歌曲后,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唱着歌,踏着节奏,模仿蜻蜓一起飞舞,当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教学。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无穷的回味、无尽的思索,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音乐课的教学魅力。再如:课堂收尾也可以引入竞争,设计若干题目开展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借鉴评书联播形式,设下悬念,且听下回分解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丰富多彩的结尾,一定要使学生对本节课难以忘怀,还期待着下一课,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导航 1、首页2、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 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对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形式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如在教学《森林的歌声》这课时,可以以森林里的花香、鸟语、虫鸣、溪流为基调制作视频,在本课开始阶段,充满动感的“森林画面”在《森林的歌声》悠扬的旋律中缓缓呈现,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学生被大自然昂扬旺盛的景色所吸引,很快将他们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森林中。从学生闪光的眸子里,看出学生们已为音乐的旋律之美而陶醉,也对大森林心驰神往。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当中,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总之,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激励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论文:浅论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 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 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 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 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 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 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 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 如: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一波老师在教学《秋天多么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一课时,精 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 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 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 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 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 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 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 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 附图{图} 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 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 ,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 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 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杭州大关小学洪嫦老师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较好的尝试,比如:她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 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一课时,按A[,m]D[,m] E[,7] A[,m]和弦的连接与进 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 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她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 )一课时,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 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 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 :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 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 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 ,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 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 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 ,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浙江省编义 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 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 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浙 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形体动作, 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 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杭州学军小学邬淑颖老师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九年义务教育五、六 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 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 的歌声更加动听。 以上七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 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 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 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 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小学音乐论文: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及实施──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为21世纪音乐教育、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已在全国实验区开始实验(根据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新教材》有五线谱、简谱两种版本供教师选择)。现将《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编写意图”、“如何使用教材”、“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教材编写意图 人教版《新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单元主题的结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音乐游戏、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以下简要介绍《新教材》一年级上、下两册的主要特点。 (一)贴近儿童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 1.贴近儿童日常生活 在成年人的社会里,儿童是弱小无助者,思想受成年人的影响,精神上依赖成年人,行为上模仿成年人,儿童自己的生活所剩无几。儿童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意志,在儿童天地里满足释放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一册第五单元“动画城”,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第六单元“藏猫猫”,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友谊、歌唱、舞蹈、游戏,等等,引导儿童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感受与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创作似乎只是作曲家的专利。《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则告诉儿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音乐。这一单元引导儿童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和倾听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让儿童体验到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个儿童都能创造音乐,都能拥有创造音乐的快乐。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儿童是地球的未来,应从小建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观念。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汇集了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表现春天的云、雨、冰雪融化、动物苏醒、春游、春耕等,启发儿童观察春天,产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第一册第四单元与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利用儿童爱动物的天性,激发儿童内心美好的情感,鼓励学生对不同音乐所描绘的不同的动物形象产生联想,将动物拟人化表现,感受人与动物的互敬互爱。 3.生动、形象的道德思想教育 祖国在儿童心目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则运用音乐手段,通过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等手段,在儿童心目中勾勒出一个具体形象的祖国。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 绿灯行”,运用儿童熟悉的交通规则和游戏,吸引儿童学唱与公共秩序、道德规范相关的歌曲,培养儿童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的自觉性。 4.多元音乐文化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材围绕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展示了祖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及服饰、舞蹈、地域风情等相关文化的差异。 (二)注重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能力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从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始,就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1.创编声音故事 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儿童,发展儿童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造就是作曲的传统观念,突破了儿童音乐创造能力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约束的局限,有机地将声音、想像、创造、表演融为一体,给予儿童以广阔的创造空间。此后,第二册在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春天悄悄来临》,鼓励学生用语言、动作、图画、歌声、朗诵等表现春天的景象,延续了第一册的音乐创造方式。 2.创编歌词 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新年好》,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幸福拍手歌》,第六单元“藏猫猫”《数蛤蟆》,教科书只提供一段歌词,请学生创编其他几段歌词。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例。《动物唱歌》请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作为自己新编的歌词。 3.创编动作 第一册第四单元“狮子、大象”,模仿狮子和大象走步;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个快乐的小熊猫》随着音乐即兴表演;第三单元‘’春天来了”《云》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细小的创造环节贯串在教材之中。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我家门前有条河》尝试以其他的方式,用其他的儿歌进行表演;第二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毛驴爬山坡》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等,都体现了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意图。 (三)将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融入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一年级教学重点在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和技能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直观的教学形式,发展儿童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1.节奏 一年级儿童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即兴舞蹈,按节奏即兴朗读儿歌等,都贯串着对儿童稳定的节奏感的训练。此外,要求一年级儿童能感受和体验具体音符的时值,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这些音符与休止 符的感受都是以生动有趣的动物叫声介绍给儿童,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如休止符的感受,先从心里默唱作为铺垫,然后有口型不出声。最后达到准确休止的目的。从儿童日常生活人手,如附点二分音符,从模仿鸭子短促的叫声引入三个四分音符,再从模仿悠长的牛叫引入附点二分音符,最后画出狗的短促叫声,请学生继续联想和思考,还有什么动物叫声悠长,可以用附点二分音符表示?2.音乐表现 引导学生注意和感受喜乐的各种表现手段,积累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如力度记号,一年级认识和了解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记号,能听辨不同力度的音乐,能运用不同的力度表现相应的音乐情绪,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唱出力度不同的动物叫声。如乐句、段落的感受与比较,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听辨相同的乐句,给相同的旋律涂上颜色;第四单元《保护小羊》听辨乐句不同的落音,《快乐的罗梭》听辨相同与不同的段落等等。 3.演唱、演奏 能听辩各种课堂打击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表演和创作。要求能模唱歌谱《小雨沙沙沙》《乃哟乃》,背唱《新年好》《云》《咏鹅》等。能区别领唱与齐唱,如《小胖胖》。 4.音乐情绪的感受 初步感受音乐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第二册如《快乐的小熊猫》按音乐表现内容,给画面排序。儿童既要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发展想像不同的画面,同时要根据想像对教材提供的插图进行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册第六单元《玩具兵进行曲》与《糖果仙子舞曲》。采用雄壮与优美两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对比欣赏,并请儿童为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还有一首歌曲《蝴蝶花》要求比较活泼与舒展的音乐情绪。 (四)生动活泼的版面 版面设计活泼、插图丰富,卡通式人物形象富于童趣。拟人化的动物形象,骑自行车的小蚂蚁、会唱歌的猫等,给儿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儿童审美要求,使儿童爱看爱学。 (五)富于时代气息的选材及设计 一年级在保留一些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增选了具有时代气息,反映21世纪小学生精神面貌的新歌,大约有17首。其中《咏鹅》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歌谱曲,旋律以诗歌吟诵的音调为依据,优雅而抒情,富有古诗韵味。欣赏曲中《春天悄悄来临》也是第一次选用在教材中,冰雪融化、春寒料峭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 “我的音乐网页”是电脑科技在音乐评价方式的具体反映。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版块,既可以运用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或学期结束时使用;既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对儿童学习进行评价,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儿童相互合作,或家长监督,或儿童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了解儿童学习情况。评价手段既可以是静态的,如书面、录音带等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音乐会、表演唱、音乐游戏等形式;既可以是虚拟的“音乐网页”,装载学习评价的内容,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电脑上制作成真正的“音乐网负”,体会现代科技赋予音乐的时代特色,增强学习成就感。 (六)教学提示 在每一单元,每一课后面都有教学提示。有的是教学方法如“大声歌唱与心里默唱”,有的是教学重点“这首歌有领唱与齐唱,请你来领唱好吗?”,还有的是教学要求如“背唱这首歌”,教材编写组的初衷是在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教师能拿着教材实施教学,或者为音乐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自学的便利。 二、如何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除了一首歌曲、还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师总有事做,教歌、教知识或教识谱。《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二年级以感受音乐为主,教科书给予教师的提示也非常有限,教师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以下提供给教师一些建议。 (一)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才能符合《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相关音乐文化。有的内容是显性的,有的内容是隐性的。 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音符与休止符;三是道德行为规范。本单元共三首歌曲,一首童谣,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综合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是感受音乐和培养学生内心稳定节奏感,创造性地处理歌曲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的部分,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等内容。 又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要求听出《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前、后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后面的意图是,前面学过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也是如此,教师教学《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时可以提前进行前后乐句的比较,也可以从结束音的比较,扩展到前后乐句的比较,如《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则是前后两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甚至节奏与音高的比较,如《小蚂蚁》节奏不同,音调不同等。 再如,第六单元“藏猫猫”《玩具兵进行曲》,显性的教学内容是哪首乐曲适合走步?请随音乐走一走。并不是说只有《玩具兵进行曲》适合走步,整个教材很多乐曲,如《小蚂蚁》《快乐的罗梭》《小毛驴爬山坡》《幸福拍手歌》《小动物唱歌》等等,都可以走步,做律动。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请学生在有颜色标记的小节处拍手或做其他动作,潜台词是指出歌曲旋律是sol、mi、do三个音构成的音调,是歌曲的核心音调。 (二)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中,找对个人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教师全面熟悉教材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切入点呢?可以是教学内容如唱歌、器乐、欣赏、创造等.也可以是音乐体裁、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等都可以是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但是教师如果抓不住重点,学生就会不得要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必须对教材反复琢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或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点入手,发散和收集、整理与此相关的各种资料,展开思考并以此为主线筛选和组织教学工作。如: 1.音乐作品是教师情感体验最深刻的地方。像文学作品一样,音乐作品中也具有类似“眼”意义的元素,意蕴深厚、能传达音乐形象的主旋律,或给人留下无穷回味的主题旋律,或反复出现的节奏型,等等,可以说就是音乐作品的“眼”。“眼”是音乐作品最具灵气的地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有对“眼”的不同认识。仔细揣摩,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眼”,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处理,对音乐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陈托谈《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12) 如,第一单元“红眼睛绿眼睛”中的四分休止符就可说是歌曲的“眼”。演唱时,准确的休止,会给学生带来“红灯停”这样一种令行禁止的体验,与绿灯畅通无阻的流畅音乐形成对比。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异同,也可以此培养学生律动,还可以此制作红绿灯的课件等。再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乃哟乃》中sol、 mi、do三音组可说是歌曲特点最鲜明之处,以此为切入点, 可以设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用碗、碟、杯敲击演奏歌曲旋律,可以用三音继续创编和发展歌曲旋律等等。2.某一自然、社会主题。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用声音编织的故事”,采用“清晨”“课间十分钟”“公园”等主题,把声音模仿、演唱、演奏、律动、表演、创编等教学内容有机综合在一起。再如第二册第二单元《春天悄悄来临》的创编活动也是如此。 3.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小学一年级学唱歌曲,学歌词、记歌词较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朗诵、讲故事、律动、表演、多媒体演示、分组竞争、游戏等综合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词。例如在学唱歌曲《小蚂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让学生扮演小蚂蚁搬运歌词、拼接歌词、踏着节拍朗读歌词、随音乐背诵歌词、演唱歌词等环节,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歌词这一环节的巧妙构思。 再如第二册歌曲《小动物唱歌》是一首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歌曲,儿童在四四拍的最后一拍进入,是这首歌曲学唱的难点。通常解决这样的问题,先由教师数三拍,学生进入歌唱,或者由教师喊:“预备起”,直接进入歌唱。如果以此难点为突破口,教师可以做许多文章:设计由动物叫三声的前奏,动物出场亮相的三拍富有节奏感的动作等等,既解决了弱起的难点,又提高了歌曲学唱的趣味性。 还如,小学生发声习惯的养成,就可以通过生活中吹蜡烛、吹泡泡的游戏,汽笛“嘟嘟”、刮风“呼呼”声音的模仿,歌曲演唱等综合各种活动练习声带闭合、气息均匀。 (三)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1.调整教材教学顺序,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与构思都是理想化的,教师应根据学生音乐能力、学校教学场地、设备、教学时间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在保证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能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调整教材教学顺序。如《我家门前有条河》,教材中有50个格,要求数l~50的数字,并同时按节奏读儿歌、做动作表演等,如果学生数数难度较大,就可以减少教学内容,或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或留待以后进行。 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和丰富。挪威作曲家辛丁的《春天悄悄来临》,学生无法很快领会,可增加与春天有关的其他欣赏曲;在《红灯停绿灯行》游戏中可增设十字路口、跑道等,帮助学生进行默唱与大声唱的练习。《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增加观看《三只小猪》动画片的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红灯停绿灯行》一课中,黄灯虽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但与歌曲学唱、音乐游戏关系不大,就不必在课堂上出现,不必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发展设计多种样式。教师重组教材,许多设想纷至沓来,尝试多种构思,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头绪,选择最佳方案。 第二册《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三是社会行为规范。而除去教材表面的这三个内容,隐含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歌词的记忆,歌曲的学唱、按歌曲的节奏走步、内心稳定的节奏感,与交通规则有关的游戏,了解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等等内容。第一个方案是,以歌曲学习为重点,把歌词的朗读,歌词的创编,旋律的听唱和模仿,上、下句的辨析,歌曲的接唱为主线,穿插着游戏、走步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二个方案是以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为重点,那么听音乐走步,音乐的进行与休止,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就是教学的重点,穿插着听唱歌曲、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三个方案是以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重点,那么就可以把听旋律创编歌词,根据旋律填词,根据歌曲设计动作走步,如何处理音乐进行与休止等内容是重点。应该说对教材的这几种理解和处理都是符合教材要求的。取谁合谁,取决于教师对自己的了解和教学侧重的选择。偏重演唱的,可能选取方案一;偏重舞蹈的,可能选取方案二;偏重创造的,可能选取方案三等。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编排,体现了教师对音乐的内涵及表现的个人偏好与侧重,也体现了对教材重组和再创造的过程。 3.根据地方音乐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和材料,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 同一个教材,除了体现教师个人情感体验和教学处理的特色外,还应该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参加实验的教师,有的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例如,海南是黎族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黎族人在“三月三”跳起竹竿舞,音乐教师把竹竿舞弓队课堂或做律动、或创编节奏,或把学生带到节日聚会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舞狮”是南方逢年过节及各种喜庆场面都能见到的壮观场景,在第一册《过新年》中,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扮成生龙活虎的小狮子,滚、爬、踢、打地表演狮子,十分可爱。北方的《过新年》就可以“扭秧歌”,听听秧歌节奏,学学秧歌舞,学生乐在其中。北京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就可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听国歌唱国歌,身临其境地感受国歌响起时雄壮威严的气氛等等。 (四)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音乐能力、性格爱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各种情况选择、创设情感教学的种种氛围。 1.熟悉儿童的个性,了解其生理、心理的需求,尤其寻找儿童兴奋点,响应学生汲取知识与感性体验的方式、让师生彼此融合,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受约束,朗读、唱歌、欣赏、创造等都可似配合律动来进行。这个时期也是训练儿童感受节奏、记忆旋律、模仿音高、动作的好时机。具体音乐儿童会有具体反应,这更值得教师观察和研究,因为儿童的兴奋点恰恰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共鸣的好时机。 如第一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是动画片《三只小猪》的主题曲,儿童在欣赏、观看动画片时,最惊心动魄的既不是三只小猪盖房的悠闲、快乐,也不是大灰狼的仓皇逃跑,而是大灰狼吹倒房屋、追逐小猪与小猪逃脱凶险的矛盾冲突,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围绕这一环节设计的音乐教学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师可充分展开和突出这个环节的教学。 2.学生感到困难的环节,是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想力的机会。教师以引导为主,提供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和帮助学生学习,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真正弓践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如上面提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小蚂蚁》的歌词,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环节。 3.除了这一时期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特征,更要关注儿童在某些事物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教学中安排学生操作为主的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即创造才能的表现,个人内在体验与情感的真实性的表现,充分尊重,尽情流露,进而激发学生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终身学习与现代教师 P.114) 如《三只小猪》中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制造风沙吹扬的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如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大声演唱与心理默唱的部分可交给学生扮演的“交通警察”去处理;歌曲《小动物唱歌》由学生自由摆放强弱标记,设计音乐演唱的强弱。 4.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老师可以从孩子本身汲取许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的重心,也可以从 孩子的脸上解读另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还能从儿童身上受到很多启发,教学相长。如听听学生带来的歌曲,谈谈对不同歌曲的态度和看法,讨论流行歌星名声鹊起和销声匿迹的原因等,谈谈哪位同学有音乐专长,哪位同学有组织能力,如何开展班组音乐会等,都可以和学生共同商量,共同决策。 (五)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 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租中,可以发现个人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 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个人的专业经验与教育理论进行转换,不断修正和调整,促使实践与理论螺旋式的上升,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的基础。例如,综合课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每位教师都值得在实践之后进行理论总结。 三、音乐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能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提供依据,并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新教材实验的问题。 过去评课主要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1.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2.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结束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和落实《音乐课程标准》,这需要在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长期地、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新教材实验初期,尤其是这两年,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教育观念的更新、教材的适应,学校管理、教学设备相对滞后等客观条件,尤其是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把握,存在着争议和分歧,这更令教师感到困.惑。出现这种局面是难免的,也是教材实验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的各层组织、各个成员都在重新学习、更新观念,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人们的认识,而且出现分歧、发生争议,能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事物越争越明,道理越辨越清”,学术探索只会对发展教育事业带来好处。此外《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现实生活和教学实践的过程。我们希望教师们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个人的经验总结,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供大家参考、探讨、交流,为促进新教材的完善,加快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而共同努力。 小学音乐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论文 一、全面做好小学音乐的引导工作,逐步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 (一)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保证 早在2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地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注重对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心动力。只有让音乐的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小学生受益终身。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灌输教学以及死板的音乐技巧训练为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同时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音乐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嵌入一定的游戏活动,做一些传递音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慢慢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是他们学习音乐的起点,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动力,我们只有采用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感知音乐的魅力,理解到音乐真正的内容所在,最终激发出学生天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出学生们音乐的创造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当代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好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拓宽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视野,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当中也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于学生资料收集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此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辩证思维的方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加强。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进行“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的分析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一边看唯美的画面,一边聆听着这首美妙的歌曲,这对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视频教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学习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内心深处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地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课程,更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其内在的创造想象力,每一首歌曲,每一个韵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有自己欣赏思考的角度,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抹杀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那就不得不说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败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丰富想象力以及本能的创新力量的保护和挖掘,对于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进行一味地打压。 (二)对小学生音乐的教育要做到因才施教 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做到全面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以外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对于一些胆怯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对于一些大胆创新的学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赞许,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想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同时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及点评,一定不能以一种“非对即错”的标准对待学生。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到对于学生个体之间天赋的差异,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两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将学生“判死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蔑视。因为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特长,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展成为音乐家或者其他技术人才的绝对自由。不论小学生的音乐成绩如何,音乐教师的称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获得继续努力创造的信心及勇气。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逐步让学生爱上音乐课。让我们全心地投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当中去,为了学生的羽翼更丰满而不断努力探索。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融合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不管是艺术表演还是艺术创作,都需具有创造性。可以说,艺术的实践过程与创造性并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均属于艺术教育,具有朦胧性和不确定性,且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音乐与舞蹈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前应以教学内容为准,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课程内容,让音乐更生动,营造一种音乐的情感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鸿雁》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曲目属于蒙古歌曲,可为学生展示几个蒙古舞蹈经典动作,如柔肩动作,表现蒙古歌曲的特点,并营造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处于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情境,采用教师示唱、录音及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歌曲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动作来表达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舞蹈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生演唱《雪花》时,可先向学生描述雪花飞舞的景象,让学生观察下雪时的情景,观察雪花飘落的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整处于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让学生体验雪花飘落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受舞蹈所表达的含义和精神,理解歌曲意境。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音乐和舞蹈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弹奏简单的乐曲,朗诵歌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不管是音乐教学还是舞蹈教学,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的小毛驴》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舞蹈学习难度较大,且某些舞蹈动作较诙谐。在指导学生时,可先为学生播放新疆歌曲,让学生聆听美妙的乐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穿上维吾尔族民族服饰,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新疆人民热情、风趣、豪爽、刚劲、活泼的特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方法教学,注 ! 小学音乐论文:快乐教学下的小学音乐论文 一、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故事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更加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角色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同时,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还能帮助教师从故事巧妙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既不显生硬,又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歌曲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四、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五、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实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过程,而应在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快乐教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认知规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小学音乐课程的讲授关键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积极乐观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更能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培育与体验过程。 小学音乐论文:互动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论文:赏识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赏识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教育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赏识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认识赏识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对音乐教育中的赏识教育作初步的探索,旨在遵循教育规律,活跃音乐课堂,培养具备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小学生。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了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能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既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帮学生们树立自豪感,就要给学生力量,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爱、更加自信、更加自强。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声音非常陌生,因为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由耳骨传送的,与声波传送的有所差异。针对这点,我经常使用电脑对学生的歌声录音,让他们了解自己那美妙的音色,激发他们的演唱激情。 三、教师要用赏识性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其次,还要有一颗赏识之心,无论是成绩还是过错,都要用母爱去包容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自信。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能愉悦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 四、让学生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方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赏识性评价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活动,本质上是一次独创性很活的精神之旅,是一种从书面知识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因此,通过赏识评价来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如何在赏识的同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教师的巧妙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赏识”与“引导”融为一体,在激励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也在老师的褒扬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赏识会让落后的孩子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赏识会让优秀的孩子喜出望外,备受鼓舞,充满自信。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要让课堂评价的艺术,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音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一样,不时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每个学生的点滴精彩鼓掌,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中自信地成长! 小学音乐论文: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优化教学 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两个方面,就如何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农村小学的欣赏教学,通常是“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程序,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听的地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音乐欣赏感到厌倦,想尽快结束和退出这种活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呢?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对于普通学校绝大多缺乏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过程中可见的(教师可以观察到的)、可控的(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外显操作活动应该是儿童倾听欣赏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帮助儿童来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而不是限制于倾听欣赏。根据音乐教育的原则,结合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这种方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欣赏课的教学中来,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沟通的一道彩虹。 动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可根据年龄、音乐内容诸因素分为低级、中级、高级等阶段进行。 一、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1.律动 律动,是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优美的节奏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律动的天赋。这些平凡得令人视而不见的律动如果在欣赏课上稍加指导,孩子们就愉快地参与了,而且是全员参与。例如,欣赏低年级歌曲《运动员进行曲》,乐曲的欣赏重点是要学生感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学生排成4纵队或4横队,边听音乐边动作,模仿运动员进场时的步伐,还可根据音乐设计运动员进场路过主席台时的动作,孩子们表现得又激动又兴奋,好像自己真是运动员了。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律动更加有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应验了奥尔夫的一条很重要的音乐理论,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节奏,而让孩子们学到美妙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2.舞蹈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根据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边歌边舞,则对音乐的理解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支曲子的旋律及歌词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味,节奏明快,旋律活泼,人听后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若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用具有西藏特点的舞蹈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等表现音乐主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了欣赏课教学,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意义,并在舞蹈中陶冶了情操,这也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即他们从音乐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自我发展。 3.角色表演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时会接触到情节性音乐,音乐中出现一些不同角色,那么怎样利用这些角色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呢?那就要将这些角色表演出来。可引导学生预制道具、头饰等物件,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如欣赏乐曲《比得与狼》,乐曲中描述的主要角色是“狼”和“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猎人”“比得”“猎人”。首先将学生分成七部分,各自戴好不同的头饰,他们在表演角色时可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通过角色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道具的动手能力,还把无形的音乐具体形象化了,学生也就能更直观、鲜明地感受、理解音乐。 动作表现手法还有许多,其形式越丰富,表现出来的欣赏效果就越好。 俄国文学大师例夫?托尔斯泰曾指出什么是艺术活动时说:“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唤起这种感情之后,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艺术就包括在艺术活动之中,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 二、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说、写、画、放、讲等教学方式,就会把音乐欣赏的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曾经让学生欣赏我们所学教材之外的一首鲍罗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片断,采用的是将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方 式。首先,教师对作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其次,教师放音乐录音,学生初听乐曲;再次,可以用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将聆听音乐后的感受想象用文字、线条、绘画等方式书写或绘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片上;再复听音乐;最后让学生使用投影仪,在投影仪前,一边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投影在屏幕上,一边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对听过的音乐的感受。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行行美妙的字句,表现出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世界的理解,让学生们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交流、创造自己的情感,必将为他们将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欣赏课的学习,让他们在视、听、动等同步感知中取得对音乐艺术的有益的体验。此外,若能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计划,更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内容,那么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就会渐臻佳境。 小学音乐论文:谈把多媒体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这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例如歌曲《其多列》当中涉及到了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内容,屏幕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有小人的“走”和“跑”分别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们当然知道走是要比跑慢的,老师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里的两个跑加起来就是一个走的速度了。这样学生们可以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扩充容量,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拿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将抗日时期的资料以课件形式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出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意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用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