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杂志简介:《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74/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国际刊号:1005-3395
国内刊号:44-1374/Q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8
复合影响因子:0.88
总发文量:1148
总被引量:12646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7.3958
立即指数:0.129
期刊他引率:0.9424
平均引文率:22.6237
  • 穇属颖果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作者:姜斌; Paul; M.; PETERSON; 刘青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穇属(Eleusine Gaertn.)9种植物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穇属颖果有卵形、披针形和矩圆形3种腹面形状,压扁方式有背腹压扁及两侧压扁,腹面形态有平腹面和凹腹面两种,胚比为0.29~0.58,种脐比为0.10~0_24,颖果纹饰有2种,包括疣突状一级纹饰和疣突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网状(二级)纹饰,表面小孔平均直...

  • 了哥王叶的结构特征及生态意义

    作者:唐为萍; 陈树思 刊期:2011年第03期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了哥王叶表现出许多旱生、阳生形态,兼具有中生特点。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下表皮均无毛;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且下陷,气孔密度较小,气孔器面积较大;栅...

  • 辽宁棋盘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作者:陈旭辉; 李曦; 白丽萍; 霍尚峰; 翟强; 曲波 刊期:2011年第03期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辽宁棋盘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棋盘山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69科187属264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23种,被子植物65科178属241种;植被类型多样,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区内具有一定数量的重点保护植物,但特有现象不显著,有中国特有属...

  • 黑色报春花学名订正

    作者:胡启明; 郝刚; 邓云飞 刊期:2011年第03期

    报春花属(Primula)中花黑色之种类极少,弥足珍贵,为中国特有,近年由旅游者传人英国,深受国外园艺学界重视,并已开发成商品。对黑花报春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学研究,证实其正确学名为Primula melanantha (Franch.) C.M. Hu,纠正了当前西方园艺学界应用名称的纷乱和错误。

  • 缅甸杜茎山属(杜茎山科)一新变种

    作者:王军; 夏念和 刊期:2011年第03期

    报道了缅甸克钦邦杜茎山科(Maesaceae)杜茎山属1新变种:光叶杜茎山(Maesa permollis Kurz var. glabrifolia J. Wang & N. H. Xia).

  • 木荷属(山茶科)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

    作者:罗强 刊期:2011年第03期

    报道了四川德昌县发现的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 Reinw.)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Schima argentea Pritz. var. platycarpa Q. Luo)。新变种花瓣长2~2.6cm,宽1.6~2.2cm,内面基部被柔毛,蒴果扁球形,直径1.7~2.1cm,高1~1.3cm等特征与原变种相区别。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银木荷和扁果银木荷的花粉粒,银木荷花粉...

  • 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幼苗竞争强度研究

    作者:何中声; 刘金福; 洪伟; 郑世群; 吴承祯; 吴则焰; 牛杰; 林义君 刊期:2011年第03期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格氏栲幼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幼苗种内竞争强度随幼苗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桂北木姜子〉梨茶〉黄润楠〉毛鳞省藤〉矩圆叶鼠刺〉木荷〉酸味子〉狗骨柴〉少叶黄杞〉山黄皮〉光叶山矾〉沿海紫金牛〉小叶赤楠〉尖叶水丝梨〉赤楠〉草珊瑚〉格氏栲〉丝栗栲〉杜茎...

  •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作者:陈玉凯; 杨小波; 李东海; 农寿千; 吕晓波; 吕洁杰; 杨民; 李小成 刊期:2011年第03期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 A lseodap hne hainanens is )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

  • 增江底栖硅藻种类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作者:何琦; 韦桂峰; 刘静; 林秋奇; 顾继光; 韩博平 刊期:2011年第03期

    2010年1月和5月对东江水系重要支流增江进行底栖硅藻的采样调查,分析了增江流域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次采样共检出底栖硅藻42属17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与1月份相比,由于5月份降雨量较大,硅藻的数量有所下降,种类组成也有所改变。在两次采样中,藻类分布从下游到上游呈现了...

  • 模拟酸雨和铝调控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铝积累的影响

    作者:黄媛; 段小华; 胡小飞; 邓泽元; 陈伏生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为研究模拟酸雨和铝(AI)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Al积累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3个酸度水平(pH3.0、4.0、5.0)和4种Al浓度水平(0、10、20、30mg L-1),用溶液培养法研究茶叶的主要化学指标和Al含邕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酸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氨基酸、儿茶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则下降,黄酮含量无显...

  • 拟茎点霉侵染对采后龙眼果皮LOX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作者:陈艺晖; 林河通; 林艺芬; 赵云峰; 张居念 刊期:2011年第03期

    用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侵染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on Lour.‘Fuyan’)果实,研究龙眼果皮脂氧合酶(LOX)活性、膜脂脂肪酸组分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及其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拟茎点霉侵染导敛龙眼果皮褐变指数、LOX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花生·烯酸(C20:1...

  • 叶绿体转化三角褐指藻表达外源蛋白

    作者:朱聪聪; 张乃升; 谢伟红; 牛莹芳; 杨维东; 刘洁生; 李宏业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为建立三角褐指藻(Phaeodaety lum tricornutum )叶绿体表达体系,从其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ms—trnI、trnA—ml序列作为遗传转化同源重组序列,并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表达盒作为筛选标记,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表达盒作为报告基因。以TA克隆载体pMD19-T为基础,将CAT表达盒以及GFP表达盒连接到ms—trnI/trnA—ml两个同源重组片段...

  •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容重关系

    作者:闫俊华; 周传艳; 文安邦; 刘兴诏; 褚国伟; 李坤 刊期:2011年第03期

    测定了不同石漠化等级的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为0.91~1.37kg cm-3,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为8.1~58.9gkg。在0~40cm的土层中,没有发生石漠化的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储量达16.91kgm-2,伴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储量急剧下降,极度退化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只有0.52...

  • 升振山姜的选育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胡建竹; 叶育石; 邹璞; 廖景平 刊期:2011年第03期

    采用杂交育种技术,以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草豆蔻( A lp inia hainonens is K. Schumann)为亲本,母本于1975年从广东引种,具乳白色小苞片;父本于1983年从广西引种,具淡粉红色小苞片。经多年多代分离、筛选和鉴定,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花卉新品种升振山姜(A.hainanensis‘Shengzhen’)。该品种具较强的丛生性、花序较长、小苞片...

  • 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曦; 郝怀庆; 彭励 刊期:2011年第03期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壁执行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本文对纤维素合成、合成中所需要的酶以及纤维素沉积中微纤丝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对纤维素合成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