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杂志简介:《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74/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国际刊号:1005-3395
国内刊号:44-1374/Q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8
复合影响因子:0.88
总发文量:1148
总被引量:12646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7.3958
立即指数:0.129
期刊他引率:0.9424
平均引文率:22.6237
  • 香根草属与狼尾草属植物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的影响

    作者:邵元虎; 夏汉平; 周丽霞; 林永标; 赵灿灿; 傅声雷 刊期:2007年第01期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香根草属泰国香根草(Vetiveria nemordis)、普通香根草(V.zizanoides)的2个品种Sunshine和Kamataka以及狼尾草属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皇草(Ppurpureum×Pthyphoides)和杂交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的地下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线虫主要集中在0—15cm...

  •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

    作者:王朝晖; 齐雨藻; 辜小莲 刊期:2007年第01期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frochoidea)是南海大亚湾海域优势甲藻。为了解该藻孢囊形成和萌发动态及其对营养细胞种群动态的影响,2001年1月-2002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及TFO重力采泥器对其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同时对浮游植物、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也进行了监测。孢囊形成和萌发分别以沉积物捕捉器中的孢囊形成率以及...

  • 中国主栽香蕉品种和INIBAP引进品种的SSR分析研究

    作者:宁淑萍; 许林兵; 魏平; 葛学军 刊期:2007年第01期

    得用10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主栽香蕉(Musa spp.)品种和从INIBAP引进的33个香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多态性位点共揭示出9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5到15不等,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是9.2,产物片段大小在75bp到310bp之间。用Jaccard系数计算品种间的相似性,相似性数值在0.1到1之间;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

  •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作者:林正眉; 唐源江; 廖景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花梗横切面整体轮廓呈椭圆形,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呈内、外两部分排列。内部维管束联结成网,形成明显外移的三束心皮背束和内方与心皮背束相间的三束隔膜束。至子房室区,心皮背束继续外移,其中主支进入花萼中脉:小分支内移,与内方一轮维管束联结,后来进入唇瓣中央及2枚...

  • 观光木的花器官发生

    作者:付琳; 曾庆文; 徐凤霞; 朱剑云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花器官的发生发育。观光木的花原基最初为近圆形,随着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花原基边缘处出现浅凹,形成第一轮花被片原基,此时,花原基呈三角形排列,后两轮花被片原基依次发生,与前一轮互生;在内轮花被片发生的后期,最初几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出现,呈螺旋状向顶发生,最后排列成...

  • 黄桐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晓花; 林立东; 吴萍; 刘梅芳; 魏孝义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从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树皮中分离获得了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羰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2)、7-羰基谷甾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甙(5)、7-羰基-β-胡萝卜甙(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7)、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和壬二酸(10)。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

  • pH、温度、NH4^+和盐度对圆果雀稗内生固氮菌固氮特性的影响

    作者:申磊; 曾凤云; 谭志远 刊期:2007年第01期

    采用乙炔还原法对从圆果雀稗(Paspalum orbiculare)根、茎中分离到的5株内生固氮菌(POJy11、POG12、POay22、POGy612、POG4)的固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Gy612、POG4固氮的pH适应范围是6.0—10.0,其余3株菌为6.0—8.0:POGy22固氮的最适温度为35℃,其余4株菌为30℃:随着NH4^+浓度和NaCl浓度的升高,菌株固氮活性总体呈下降趋...

  •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作者:王满莲; 韦霄; 蒋运生; 唐辉; 陈宗游; 李锋 刊期:2007年第01期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183和1564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8.78和22.38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8和0.075μmolm^2s^-1,表明黄花蒿的光合能...

  • 蝴蝶兰叶片外植体褐变过程中PAL基因的表达变化

    作者:许传俊; 李红; 李玲 刊期:2007年第01期

    研究了蝴蝶兰(Phalaenopsis sp.)叶片外植体褐变过程中PA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褐变过程中,外植体的PAL基因表达出现差异,离体培养第3天的表达明显提高,一直到第8天还维持较高表达水平,以后随着外植体褐变的加重,PAL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在Fe盐浓度加倍为55.6mg L^-1培养基中培养的外植体PAL基因表达水平提...

  • 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地涌金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作者:曾宋君; 吴坤林; 陈之林; 段俊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吸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有效的快繁体系。外植体经灭菌处理后在MS+6-BA4.0mgL^-1+NAA0.2mgL^-1+维生素C150mgL^-1+10%椰子乳+3%蔗糖培养基上能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60d后每个芽平均能产生4.10个不定芽。第6代增殖后,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可达4.23。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1.0mgL^-1+AC50mgL^-1...

  • 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作者:马永红; 何兴金 刊期:2007年第01期

    卧龙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44科658属1648种及81变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3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原始类群和中国特有类群丰富;单型或单种的科属众多,占总属数的58.97%;含20种以上的科和含10种以上的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14.58%和4.25%,它们构成了卧龙种子植物区系的主体;该区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温带分布的双重...

  • 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作者:王强; 何兴金; 周颂东; 皮军; 陈薇薇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1科528属126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9种;被子植物117科522属1258种。有39科种子植物属于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总科数的44.83%;114属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的23.55%。保护区处于区系地域交汇处,与云南高原和滇黔桂地区属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的特征较不相符,而接...

  • 辽宁千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几个区系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立涛; 于文光; 王善娥; 郭小燕; 侯桂玲; 李法曾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用植物属、种的相似性系数以及属的分布区类型百分比进行聚类分析,对辽宁千山植物区系与邻近的长白山、五台山、小五台山、泰山、徂徕山、昆嵛山、庐山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千山植物区系与小五台山、五台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比与昆嵛山、泰山、徂徕山植物区系的关系近,与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关系较远,与庐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最远。经分...

  • 云南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作者:周灵燕; 张朝晖 刊期:2007年第01期

    经野外采样及鉴定,发现在云南东川汤丹铜矿分布着6科(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羽藓科、牛毛藓科和绢藓科)16属(扭口藓属、净口藓属、对齿藓属等等)22种苔藓植物,其中59%是丛藓科植物,为优势科。并且这些苔藓植物中有68%是直接生活在布满铜绿的矿岩石上,另外32%是生活在含氧化铜的矿土上。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占68%、高丛...

  • 环境因子对龙脑香科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闫兴富; 曹敏 刊期:2007年第01期

    就光照、水分、动物捕食和菌根共生体对龙脑香科(Diptemcarpaceae)植物幼苗生长与死亡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光照是影响龙脑香科植物幼苗生长和存活的最重要的资源条件,林窗中的较强光照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与存活。引起龙脑香科植物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脊椎动物捕食增加龙脑香科植物幼苗的死亡,昆虫对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