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学

泉州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Quanzhou Literature

杂志简介:《泉州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5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小说天地、散文荟萃、我与古城遗产点的故事、诗歌在线、文学评论

主管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5835
国内刊号:35-1058/I
全年订价:¥ 157.6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455
总被引量:14
H指数:2
  • 卷首语

    刊期:2019年第11期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但其对王安石的过度贬抑,对新法的冷嘲热讽,对于今天的读者,大概都会"深不以为然"。林语堂无疑是大师级人物,其对历史认知、历史人物的评价尚且如此,遑论他人。也许只能归因于"时代的局限性"。由此联系到历史小说的创作,其难度不只在"史料",更在"史识"。本期刊发的《出海口》(节选),是...

  • 出海口(长篇历史小说节选)

    作者:郑剑文 刊期:2019年第11期

    第三章从井江走向大海1晨雾尚未散去,烟楼山异常寂静,那一片相思林在昨夜的一场疏雨过后愈显青翠了。一官慌不择路地跑到山下的相思林里,路边荒冢累累、白骨森森,但他已顾不了这些,他担心的是自己的那一脚是否真的把疯猪羔踹死?那一脚可是拼尽全力的,正好踹在疯猪羔作恶的淫根上,当场就把他踹得晕死过去。疯猪羔是装死还是真死?一官不能确定,他...

  • 向東渠

    作者:林清秀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朱向东讨厌自己的名字,岂止是名字,他讨厌自己身上的一切,从头发丝到脚趾头,从思想到灵魂。不,他现在大概连灵魂都是虚缈的,没能根据个人喜好过得自我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差别?朱向东觉得他现在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没人用一根线提着一具木偶一样地绑架着他,但他就是无法左右自己的思想。就如同此刻,此刻他明明在售楼处与久别不见的故人晓岚不...

  • 西门町的美丽传说

    作者:戴日强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参加叔公葬礼是我小学的时候。叔公青年的时候便随军撤退到台湾,随后便是长达几十年的两岸隔绝,没想到此次归来竟是"落叶归根"。少时经常能收到叔公的家信,那时候邮递员骑着一辆破旧的凤凰牌自行车在村口的古井边喊着我爸爸的名字,然后顺带喊了句来自台湾的信。那时候我爸爸总担心跟台湾扯上点关系会带来麻烦,而未出嫁的小姑姑总是第一时间跑...

  • 报恩

    作者:曾耀聪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看手机快午后1点了,小超便加快步伐急匆匆往家里赶,他担心爷爷饿坏了。小超今年应届高中毕业,考取了理想的重点本一学校,可他家里却拿不出昂贵学杂费和生活费,只好利用放假到镇上一家机械厂打短工,也就是杂工,其实是搬运搞卫生什么的,反正老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多赚一点钱,脏活累活抢着干,想想离开学的日子不远了,学费还差一大截,沮丧、苦...

  • “娘家人”的身影

    作者:彭耕耘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今年4月26日下午4点半,泉港涂岭镇涂岭村许宅,许志强的遗孀从泉州市直单位的工会专职副主席张春森手中接过7万多元爱心捐款时,难抑内心的激动,她签署收据的手微微颤动着。现年42岁的许志强,在泉州市直单位当保安。4月20日,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送福医大附二院救治未果,5天后即撒手人寰,留下了就读初中与小学的两个年幼孩子及年迈的双亲。所在单...

  • 爱上一座城

    作者:黄成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真不敢相信,我和旖旎的上次见面,已经是十八年前。记得旖旎曾经问我,"这辈子,我们还会见面吗?"忘了是在几年前了,不过,我仍旧记得,当时我随口回道,"会的,大概十八年后吧。"对此,我深信不疑,我想,我们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吧。"为什么是十八年?"旖旎不解。也许,也许是因为,我喜欢《十八春》胜过《半生缘》。也许是因为,十八年很长,谁也无法料想会...

  • 百年梨园梦,一生赤子情——记吴幼清老师的梨园生涯

    作者:廖淑云 刊期:2019年第11期

    静静的灯光洒在舞台上,轻快的音乐环绕在四周,观众屏息着、期待着,熟悉的身影再次步上舞台的中央。"东街上、西街落、南街去、北街倒……"白发苍颜的吴幼清老师再次唱着几百年前传下来的曲子,在压脚鼓声中、在十八步科母间,挥洒着、享受着、演绎着经典剧目《陈三五娘》里那个从青春年少陪着她慢慢变老的"李姐"。看着那矫健的身姿,响亮的唱腔,矍...

  • 在虎石凝眸春景

    作者:蔡飞跃 刊期:2019年第11期

    温暖的初春,年味浓浓,我和戴冠青老师应邀到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虎石自然村作客。这是我们两年后的重访。因为曾经来过,对于虎石的历史沿革有了几分了解:明朝年间,汉回民族临虎石溪而居,黄、涂、郭、连姓等族人在这方热土屯田生息、人口繁衍,村庄也慢慢壮大。虎石的村名,源自村前村后的虎形石。这是戊戌年大年初三,出外打拼的村民能回家过年的业...

  • 想起老师钱理群

    作者:乔夫 刊期:2019年第11期

    我与钱理群老师曾经的几次交往,仿佛冥冥之中的一段缘分。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于是重新拾笔捣鼓文字,日子倒也过得飞快。"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着写着,几次三番都不由自主地想起理群老师与我的那一段师生情缘。我算是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逐梦之疯狂的。1975年读完高中,捧得一本学历证书就回家乡当了农民,九年半寒窗...

  • 枯萎的铁血树

    作者:吴尚青 刊期:2019年第11期

    铁血树枯萎了,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枯萎在冬日的阴冷里。铁血树是那年年初移进新居的。那是一株多头铁血树,色泽鲜绿,主茎挺拔,枝繁叶茂,叶片呈剑形,密布枝端。那些日子,它以铮铮铁骨的架势,昂然焕发的姿态默默立于客厅的一隅,配上那只黑色螺旋的大型落地花盆,与靠墙的银灰色布艺沙发相得益彰,越发显得绿意盎然、优雅别致,给终日冷清的客厅带来春天...

  • 向阳照相馆

    作者:孙哲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照是一件既奢侈又幸福的事情,除了时兴全家福外,各种证件照、个人照、合影照都在那亮光的瞬间记录下喜乐时刻。由此,中山路上的照相馆如雨后春笋一家家冒了出来,依稀记得当时名气较响的有罗克、良友、前进、向阳等几家"泉州老字号",而因其中的向阳照相馆就开在隘门正对面,所以它的形象驻扎在孩时的记忆深处。照相馆位于中山...

  • 静流

    作者:孙金梅 刊期:2019年第11期

    哥哥十八岁那年,迷恋古惑仔。总和几个兄弟一起挤在录像厅,看着影碟,抽着烟,各自对号入座,盼望着出门就能遇上几个不识趣的小混混来挑衅,好把看电影时涌起的一腔热血化作拳头砸在对方身上。然后在一地的哀叫声中挥一挥衣袖,放一句狠话。父亲极力劝止,希望聪明的哥哥能考大学,给祖坟冒缕青烟。可哥哥却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了,爸爸低头哈腰四处求人...

  • 小桌

    作者:黄小梅 刊期:2019年第11期

    当那依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在临摹经书时,她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并认定持之以恒后,有助于修身养性,让性格更加温润,她开始付诸行动。第一次从丰巢智能柜拿到字帖时,那依心里竟有了几分的喜悦,她用鼻子深深地吸了一下,有股淡淡的墨香,她嘴角咧出了两个括号,眼前的一切顿时敞亮起来。那依从客厅的钢琴边拉出了一张折叠的麻将桌,这小桌已休眠多年,今...

  • 我的生平第一次住院

    作者:李友茂 刊期:2019年第11期

    我第一次住院是发生在我读初三的那年暑假。家在江西农村,家里二十来亩地每年都要种上双季稻,7月中下旬在短短20来天的时间里都要完成"双抢",即抢收抢种,天气炎热,那激烈程度犹如打仗。用一个直观的现象就能形象说明我们每年暑假的那种经历:那时夏天都流行穿着白背心,方便,凉爽,每年双抢后,脱掉那件背心,我黝红的后背依然会留着一件白色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