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曲艺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曲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曲苑画境、特别策划、人物坊、论坛、艺镜、艺术研究、姜昆·说、书评、作品平台_庆祝建党100周年_新作_徐州琴书等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国际刊号:0578-0608
国内刊号:11-1584/J
全年订价:¥ 253.6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被引量:40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新精神 新起点 新征程

    作者:姜昆 刊期:2017年第11期

    对文化自信的阐述,打开了文艺工作者的心扉。一掌握、二培育、三加强、四繁荣、五推动的战略部署,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纲领。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不辱历史使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完成党和人民的嘱托。

  • 南乡子·万籁寂无声——溥叔明改写宋人黄升词为岔曲

    作者:溥叔明; 吴光辉; 忘川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万籁寂无声, 衾铁棱棱。 灯昏香断, 景凄清。

  • 新精神 新起点 新征程——曲艺界热议精神发言选编

    刊期:2017年第11期

    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新时代前进的大潮中,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都在见证历史、参与历史、融入历史。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从开启的新时代的时间节点,见证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

  • 紧跟中国新时代 开启文化新征程

    作者:黄宏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开幕会上的报告令人振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军人我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光荣。在报告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尤其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章节中,深刻阐述了文化的新地位、新作用和新要求。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词是,"初心""使命"和"新时代"。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作者:杨菲 刊期:2017年第11期

    的报告没有一句空话、大话,句句说到大家的心里。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作为中华儿女,我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由然而生。我因兴趣学习曲艺,又将兴趣发展成职业甚至是我一生的事业。党和国家始终关注传统艺术的发展更给了我要把曲艺事业进行到底的信心,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 永远的追求

    作者:暴玉喜 刊期:2017年第11期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曲艺作者,我有责任更有义务为群众创作更多更好的曲艺作品。2015年6月23日,我有幸首批入选中国曲协"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这一崇高的荣誉和难得的机遇,对于一直在基层扎根的我来说,是鼓励,更是...

  • 五见蒋月泉——纪念评弹名家蒋月泉诞辰一百周年

    作者:殷德泉 刊期:2017年第11期

    当年我痴迷评弹艺术,迷恋名家,就像现在的青年狂热地喜欢流行歌曲,追捧歌星一样。凡评弹迷十有九"蒋",这"蒋"即蒋月泉的弹词流派艺术,可见"蒋派"艺术影响之大。在蒋月泉走红的那个年代里,他能来苏州演出的机会很少很少,要亲眼看到他的演出那真要几年轮一回。评弹爱好者都会梦想能和名家大师零距离接触,合个影签个名。

  • 王永梭和他的谐剧弟子们

    作者:温志航 刊期:2017年第11期

    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是王永梭(1914-1998)的观众和好朋友,他在22岁时就看过王永梭的谐剧,他说:"近百年来,艺术天才,吾蜀有四。张大千的画,一也。谢无量的字,二也。天籁的唱腔,三也。四就要数王永梭的谐剧了。"从1939年冬天在川南合江县城的晚会上演出《卖膏药》,这位东方的卓别林就受到观众的喜爱。我从1962年开始看他的演出,到他临终去他家...

  • 追忆梁厚民二三事

    作者:陈连升 刊期:2017年第11期

    9月8日我刚从蟹岛开会回来,就听说梁厚民不幸病逝的消息,心里特别难过。我和梁厚民20世纪60年代初就认识,当时他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我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课余时间他经常来广院看望他高中时候的同学刘钧。刘钧是我们新闻系的女同学,开始,我们都认为他们在谈恋爱,过后弄清楚了,他们之间没有这层关系。刘钧是个孤儿,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是哥嫂把她...

  • 郑关富:起起落落的平湖调之路

    作者:褚米兰 刊期:2017年第11期

    "天下新闻日日新,耳朵笃起眼睛盯,轻重缓急奇真怪,大事小事分灵清……"一听到这个开场白,我想绝大多数绍兴人都知道这是"绍兴师爷"郑关富在说新闻。活泼逗趣、调侃轻松的主持风格使他成为绍兴几乎无人不晓的大明星,他机智正义、幽默风趣的形象更是在观众心目中深深扎根。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郑师爷"的另一个身份——绍兴平湖调国家级代表...

  • 慎言原生态 慢道唱势衰

    作者:于会江 刊期:2017年第11期

    对"原生态"的追求近年来颇是热门,曲艺也不例外。有些曲艺表演中所谓"原生态演出"只是撤去了话筒,演员在没有音响设备的情况下演唱而已。有观众反映听不见,演员也觉得唱着费力,已经声嘶力竭但声音仍是没传开。于是就有了一些议论,认为今不如昔,现代演员们的演唱水平退化得很严重,不能和旧时的艺人相比了。对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旧时的曲艺...

  • 重振曲坛待后生

    作者:刘庆平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大凡来天津一游的人们,都会慕名汇集到大大小小的戏园茶社喝茶听相声、鼓曲。每天以天华景、名流、谦祥益等为代表的演出场所的各种曲艺节目演出,经常座无虚席。尤其近年来众多青年演员的加盟,给曲艺这一古老的艺术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这些后生之辈大多是在校生或毕业于坐落在天津市的一所规模不大、名气不小、独具特色的学...

  • 健康曲艺生态视域的“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探析

    作者:贾振鑫 刊期:2017年第11期

    2017年7月19日晚的中央电视台星光剧场内,中国文联领导、参加第八次全国曲艺代表大会的曲艺界精英们欢聚一堂,共同欣赏了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成果汇报演出。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及观看演出的名家们对这场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通过"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提升了入选者的曲艺责任、艺术水平,促进了南北...

  • 让创作虚构不再虚

    作者:王连成 刊期:2017年第11期

    对曲艺创作进行学术研究,并设定一套普遍的原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它就像天上云朵,刚看到的美景,一眨眼的工夫就变样了。云也有风一样的性格,你永远也无法抓一把带回家去,但我们还是给了它一个永恒的名字——云。学术上对云的内部结构、性质也给出了清晰的定义。曲艺创作也一样,整体观察它是虚构的产物,可它又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办法制造出来的...

  • 对于振兴吉林东北大鼓的几点构想

    作者:刘季昌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一、以东北大鼓兴衰史为鉴振兴吉林东北大鼓 从1783年算起,东北大鼓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这200多年的成长史大致经过了诞生-成长-辉煌-衰落四个阶段。 诞生(1783) 东北大鼓诞生,一说清乾隆年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来沈阳献艺,吸收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成,一说清道光、咸丰年间(1841-1861年间),辽西一带有"屯大鼓"艺人走屯串户演唱。后来...